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2024-06-04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精选十篇)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篇1

一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应该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同级商品的竞争力, 亦即价格竞争力;第二个层次是对外贸易商品级别状况。在提高价格竞争力方面, 如果一国采取了相对降低传统生产要素成本这一直接途径的方式, 并且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压低劳动要素成本亦即劳动力价格来实现的, 那么就可以说该国采取了劳动力价格竞争。对外贸易劳动力价格竞争, 应该是指对外贸易部门为了增强同级商品的竞争力, 扩大出口, 而采取尽可能地降低劳动力价格的方式以降低出口商品价格的贸易竞争模式。

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 劳动者没有能力促使劳动力价格合理提高, 致使中国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战略导致劳动力价格竞争从贸易部门蔓延至非贸易部门, 造成了中国整体性劳动力价格竞争。因此, 只要证明了中国整体性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存在性, 也就等于证明了中国对外贸易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存在性。中国存在劳动力价格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中国居民消费率低。1990~2005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从50.6%下降到了38.7%。根据熊学华 (2007) 的研究, 1990年以来, 除东亚和太平洋、中东和北非地区外,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基本都在55%以上, 而自1990年以后中国居民消费率一直低于50%, 比低收入国家低20~27个百分点, 比中等收入国家低14~19个百分点, 比高收入国家低10~21个百分点, 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国家低近20个百分点。

其次, 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相对人均GDP增长速度偏低。1990~2005年人均GDP增长了2.7倍, 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增长了约1倍,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增长了约2倍 (相关增速均为实际增速)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人均GDP增长速度明显偏低, 这是因为中国劳动力价格偏低。

再次, 中国第二产业职工名义平均工资增长率相对人均GDP增长率的增长幅度偏低。以1990年为基期, 到2005年末, 第二产业中采掘业和制造业职工名义平均工资的增长倍数都比第二产业人均GDP (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少约一倍, 建筑业中则少约2.6倍;但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却多一倍多, 可见在这些垄断行业中工资待遇较好, 不存在劳动力价格竞争现象, 这也说明了这些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和事实。

最后, 劳动者报酬占总投入比重逐步降低。在《中国统计年鉴》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的17个行业中, 劳动者报酬占总投入比重2000年与1997年相比、2002年与2000年相比均下降的行业有9个。剩余8个中, 有4个在2000年与1997年相比出现下降;3个在2002年与2000年相比有下降;2002年与1997年相比, 劳动者报酬占总投入比重上升幅度很小, 只有2个行业变化大于1%。另外, 劳动者报酬占总投入比重2000年与1997年相比、2002年与2000年相比只有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从5.37%上升到了9.46%。随着中国外贸和经济的发展, 劳动者报酬占总投入比重不升反降, 这至少说明了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竞争已成愈演愈烈之势。

二、相对贫困化增长的涵义及其测量

(一) 相对贫困化增长的涵义

所谓相对贫困化增长, 认为应该是指某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 在其低端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的情况下, 如果依靠充裕要素的低价供给维持出口竞争力, 那么, 其贸易条件就会处于劣势地位, 而其出口规模的大幅增长甚至会带来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并最终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相对其低端产品进口国 (高端产品出口国) 的持续下降。相对贫困化增长虽然可以短期内换来国民福利水平的改善, 但长期来说, 却会导致与贸易对等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福利的差距逐步扩大;这样, 相对贫困化增长国家 (发展中经济体) 永远也追赶不上其贸易对等国 (发达经济体) 的发展水平。

(二) 相对贫困化增长的测量方法

环比贸易损失额表示由于价格贸易条件相对于上一年的恶化, 一国从事对外贸易所受的总损失, 是由于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引起的损失, 可以称之为贸易价格损失, 其值为正时说明相对于基期贸易价格损失在加速;累积贸易损失额表示由于价格贸易条件相对于基期的恶化, 一国从事对外贸易所受的贸易价格总损失;环比贸易贫困额是环比贸易损失额与净出口增长额的差, 用来衡量某年相对于前一年是否出现了贸易的相对贫困化及其大小, 正值说明相对于前一年出现了贸易的相对贫困化, 且相对于基期贸易贫困化在加速, 负值则相反;累积贸易贫困额是累积贸易损失额与贸易差额 (净出口额) 的差, 用来衡量某年相对于基期是否出现了相对贫困化增长及其大小, 正值说明相对于基期出现了贸易的相对贫困化, 亦即由于参与国际贸易而出现了国民福利净流失, 相当于用国内创造的国民财富补贴了其相关贸易伙伴国, 负值则相反。计算公式如下:

环比贸易贫困额:

HIn=Htn-△Tn= (HQxn+HQmn) - (Tn-Tn-1) = (Xn·HRxn+Mn·HRmn) - (Tn-Tn-1) =[Xn· (Pxn-1-Pxn) /Pxn+Mn· (Pmn-Pmn-1) /Pmn]- (Tn-Tn-1)

累积贸易贫困额:

LIn=Ltn-Tn= (LQxn+LQmn) - (Xn-Mn) = (Xn·LRxn+Mn·LRmn) - (Xn-Mn) =[Xn· (Pxo-Pxn) /Pxn+Mn· (Pmn-Pmo) /Pmn]- (Xn-Mn)

其中, Pxn等于第n年出口价格指数, Pmn等于第n年进口价格指数, Xn等于第n年出口额, Mn等于第n年进口额, Tn=Xn-Mn等于第n年贸易差额 (净出口) ;HRxn= (Pxn-1-Pxn) /Pxn等于第n年环比出口损失率, HRmn= (Pmn-Pmn-1) /Pmn等于第n年环比进口损失率, HQxn=Xn·HRxn等于第n年环比出口损失额, HQmn=Mn·HRmn等于第n年环比进口损失额, HIn=Htn-△Tn等于第n年环比贸易贫困额;LRxn= (Pxo-Pxn) /Pxn等于第n年累积出口损失率, LRmn= (Pmn-Pmo) /Pmn等于第n年累积进口损失率, LQxn=Xn·LRxn等于第n年累积出口损失额, LQmn=Xn·LRmn等于第n年累积进口损失额, Ltn=LQxn+LQmn等于第n年累积贸易损失额, LIn=Ltn-Tn等于第n年累积贸易贫困额;Pxn为第n年的出口价格指数, Pmn为第n年的进口价格指数, Pxo为基期出口价格指数, Pmo为基期进口价格指数, △T=Tn-Tn-1= (Xn-Mn) - (Xn-1-Mn-1) 。

三、中国对外贸易劳动力价格竞争导致相对贫困化增长

中国劳动力价格竞争使相对贫困化增长具备了现实条件, 根据第一部分的分析, 中国依靠充裕要素的低价供给维持出口竞争力, 采取劳动力价格竞争方式, 第一层次的竞争力即同级商品的竞争力较强, 更具体地是价格竞争力较强, 这使得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都会迅猛发展, 尤以加工贸易为甚。加工贸易其实就是以进养出, 导致进出口总额迅速增加, 但进出口总额并不表现在GDP上, 只有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很小的进出口净额才是GDP的一部分;又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本来就不小的经济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的潜力巨大, 这又为对外贸易规模的更快速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因而中国会迅速发展为贸易大国并使得外贸依存度 (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 提高。

因此, 中国劳动力价格竞争使相对贫困化增长具备了现实条件:

第一, 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高。2004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59.77%, 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的19.99%和23.37%, 甚至比印度这样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依存度也高出近两倍。2005年外贸依存度更是高达63.87%。

第二, 中国偏向出口拉动的国民经济增长。这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GDP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 而出口增长率除1996年、1998年增长不明显外, 其他年份的出口增长率均超过GDP的增长率, 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符合相对贫困化增长的前提条件之二。

第三, 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7606.9亿美元, 比2005年增长23.8%, 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初步统计, 2007年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1738.3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

第四, 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现在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出口的现实状况是,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品, 如食品、纺织品等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并且, 在一段时期内由于自身条件和国际环境的限制, 不会改变这种出口商品结构。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竞争激烈, 需求价格弹性小, 且进入门槛低, 容易引起供给过剩和无序竞争, 从而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符合相对贫困化增长加速的条件之五。

至于中国相对贫困化增长的第三个条件, 在第一部分已有说明, 此处不再赘述。

四、中国相对贫困化增长的定量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5年相关数据, 选取43种出口商品作为出口价格指数样本、26种进口商品作为进口价格指数样本, 计算出了中国1990~2005年价格贸易条件 (1990~2005年, 中国价格贸易条件除了1991、1993和1996年外都在恶化, 已从1990年的100.0下降到2005年的60.3) 。以此数据为基础, 以本文中相对贫困化增长的测量方法为依据, 得出了1990~2005年中国贸易贫困化的相关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 环比贸易损失额除了1991、1993、1996和2005年外都是正值, 说明除了这4年外其他年份都因为价格贸易条件相对上一年的恶化而遭受了贸易价格损失, 从而相对于基期的贸易价格损失在加速;环比贸易贫困额除了1991、1993、1995、1996、1997和2005年外都是正值, 说明除了这6年外其余9年中的每一年相对于上一年都出现了相对贫困化, 也就是这9年中贸易贫困化加速了;累积贸易损失额除了1991、1992和1993年外都是正值, 说明其余13年都从对外贸易中受到了贸易价格损失;累积贸易贫困额除了1991、1992、1993、1994、1996、1997和1998年这7年外都是正值, 说明其余8年中国都从对外贸易中流失了国民福利。值得注意的是, 1999年至2005年, 中国的累积贸易贫困额一直为正, 且1990~2004年快速递增, 2004年的累积贸易贫困额几乎达到了当年净出口额的10倍。

资料来源:进出口价格指数以及价格贸易条件为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5年相关数据计算, 进出口额来源于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可见, 中国对外贸易的劳动力价格竞争造成了相对贫困化增长, 亦即这种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国民福利的大量外流, 表面的巨额贸易顺差并不能弥补国内经济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福利补贴损失。

五、关于我国出口贸易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对策

(一) 完善劳动力市场, 使劳资双方博弈地位对等化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关键在于劳资双方博弈地位的对等化, 这也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原理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当工会独立化进而劳动力供求双方博弈地位的对等化之后, 将藉由供求原理真实反映出较合理的劳动力市场价格。

(二) 快速发展服务业, 作为提升劳动力价格的配套措施

我国转变劳动力价格竞争模式,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 原有产业部门必然要产生相当大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如果我们积极发展服务业, 将这部分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投入到服务业中, 将会获取一举多得的效果, 不仅能保证我国优化竞争战略的顺利实施, 而且又是产业升级的必要环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加强政府对服务业的支持。第二, 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第三, 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三) 国民收入递增计划

我国可以学习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做法, 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采取最低工资制、社会保障计划、增加农业者收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削减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等一系列措施。以此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形象, 同时从根本上改变出口和产业竞争方式。

参考文献

[1]杨莉, 张玉倩.中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与未来变化[J].北方经济, 2006 (6) .

[2]何元贵.比较优势、贫困化增长与劳动要素收入[J].探索与争鸣, 2007 (8) .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篇2

报告统计分析显示,75个国家贸易投资风险综合指数分布比较均匀,85%的国家贸易投资风险综合指数值基本分布在0.5-0.8之间,总体算术平均值0.6133,国际贸易投资总体风险水平较高。

世界不同地区贸易投资风险不平衡,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北欧是全球贸易投资最安全的地区,西欧因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参与国际战争和经济欠佳,导致排名下跌;北美三国总体风险状况较好,美国排在第15名;亚洲地区国际贸易投资风险差别显著,东亚的中国香港、中国进入10名,日本跌至55名;东南亚地区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参差不齐,新加坡排在第三名,印度尼西亚排名倒数第10名;南亚和西亚总体风险指数水平较低,面临较大的政治经济风险;中东欧国家贸易投资风险指数处于中下游,政治经济风险较大;非洲七国贸易政治经济总体不佳,在国际贸易投资指数排名中落后;政治不稳、经济欠佳、汇率波动,使拉美地区风险增大;相比之下,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全球贸易投资很安全。

实践表明,国际贸易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相关,经济波动是未来国际贸易投资面临的首要风险。鉴于世界经济已经到达8年经济周期的顶部,转而进入下降过程,经济风险加大。包括美国在内的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相互贬值,进行汇率博弈,汇率风险加剧。国际冲突和恐怖主义是政治风险的重要因素。

对比显示,这份《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ITIRI)与国际权威风险评估机构———政治风险服务公司编制的《世界各国风险手册》(ICRG)风险指数,无论是国别指标或是整体综合指标都非常拟合,显示出中国国际贸易投资风险评估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本身是一种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无序。《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的推出,无疑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篇3

【关键词】 中国轴承产业竞争力进出口贸易

中国轴承工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轴承产品已能满足我国国民生产的基本需求。在中国轴承进出口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轴承进出口贸易现状,十分重要。国内不少学者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家具等多种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笔者拟通过对中国轴承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轴承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为我国轴承进出口贸易未来提出参考建议。

一、中国轴承进出口概况

1、轴承进出口数据统计

中国轴承进出口数据如表1。该数据来源于《轴承外贸》杂志,由于数据来源限制,进出口数据主要从1996年开始。为文中分析所用,另选用了1996年以前的几个代表年份的出口数据。

从表1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改革开放前中国轴承出口额几乎为零。比如1974年中国轴承年出口总额仅有40多万美元。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出口额也只有不足1000万美元。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轴承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轴承出口逐年快速增长,1984年至1994年的10年里,出口额增加了18.7倍;1994年至2004年的10年里,出口额增加了5倍。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里,出口额又实现了翻番。2010年实现出口额超过了33亿美元。第三,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和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轴承需求的迅速增长,进口轴承的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轴承的年进口增长幅度已高于出口增长幅度。比如从2004年到2009年的5年里,我国轴承进口额增加了1.44倍,2009年达到了28.34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到8.16亿美元。

2、成品轴承进出口价格

本文收集了最近九年(2001—2009)中国成品轴承的进出口数量和金额,计算出每年成品轴承进出口平均单价(以美元计价)。结果详见表2。

从表2中可见:第一,中国成品轴承的出口单价多年来一直保持在较低价位水平。直到2007年,成品轴承的出口单价才有所提高,出口平均单价有较大幅度提高的2007年正是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这一年。除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外,如果再加上近几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出口成品轴承的平均单价实际上不升反降。第二,中国成品轴承的进口平均单价一直高于出口平均单价,并且成品轴承平均单价每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十五”中期到“十一五”中期(2005—2009年)的5年里,中国成品轴承的进口平均单价提高了1.52倍。第三,中国成品轴承平均进口单价与出口单价之比呈连年上升势头,该比值从10年间最低的1.42上升至2009年3.33。

二、中国轴承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与分析

1、计算公式引入

(1)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巴拉萨(B.Balassa)曾经对产业内贸易现象作过统计研究,并提出测量产业内贸易重要性程度的指标——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简称IIT)。其计算公式:IIT=1-|X-M|/(X+M)。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T的取值范围为[0,1],T=0时,表示没有发生产业内贸易;T=1时,表明产业内进口额与出口额相等;T值越大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2)贸易专业化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简称TSC )计算公式为:TSC= Xi-Mi/(Xi +Mi)。式中Xi、Mi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贸易专业化指数也称之为贸易竞争指数。如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则该国是i产品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i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世界总体水平,具有贸易条件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如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则该国是i产品的净进口国,表明该国i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世界总体水平,处于贸易条件劣势,且数值越大,劣势越明显。

2、计算结果

表3列出了中国轴承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和贸易专业化指数(也即贸易竞争力指数)TSC的计算结果。

3、结果分析

(1)中国轴承IIT指数较高。IIT指数从静态上反映了我国轴承产业内贸易程度。透过以上近10多年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轴承IIT指数一直位于0.5—1之间,说明中国的轴承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2008年前产业内贸易程度一直呈上升趋势。

(2)中国轴承TSC指数近年来呈下降趋势。1996—2002年TSC指数一直大于0,但数值逐年减少,这说明在该阶段我国为轴承净出口国,具有明显的贸易条件优势,但是这种优势逐年降低。期间,中国轴承出口额增长86%,而同期进口轴承增长了2.22倍。在接下来的2003年中国轴承就开始出现了贸易逆差。2003年以后TSC指数基本都小于0,为负值,说明我国轴承已经从以往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贸易条件优势已不复存在。

(3)中国轴承进出口数量、金额和平均单价演变成因分析。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轴承工业和机械制造业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生产低端产品,以满足国内的大部分需求和国际低端市场的需求。在相当一些年里,我国主要出口的是普通精度级别的微小型深沟球轴承,其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均连年大幅度增长。TSC指数从整体上反映出我国轴承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资源禀赋。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我国劳动力资源禀赋已日趋减弱。与进口相比,中国轴承出口乏力已开始显现。产业内贸易方式也逐渐从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向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化。

2000至今,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汽车、机床、造船、发电设备等不仅产量增长迅速,而且产品水平亦不断提高。现以有代表性的机床工业近年发展为例来分析我国轴承进出口的发展和演变。表4即为2000—2009年我国机床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情况。

从表4中可见,2003年到2009年的6年间,我国机床产值增加了5.43倍,消费量增加了近2倍。整个“十一五”期间,在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数控机床产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4%。我国高端设备产量和消费量的大幅度增长,无疑对高端轴承的需求量也随之而大幅增长。2003年和2009年进口成品轴承数量、金额和平均单价分别为:13.58亿套和13.64亿套;8.79亿美元和24.53亿美元;0.64美元和1.79美元。2009年和2003年相比,在进口成品轴承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口成品轴承金额和平均单价增加了1.8倍。从而证明了,低端成品轴承的进口量逐年减少,而高端、高附加值轴承的年进口量在逐年大幅度增加,产业内贸易也在向垂直产业内贸易逆转。这也说明了中国轴承工业的发展越来越滞后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010年中国已同时成为全球数控机床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从而也预示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精密轴承的世界消费第一大国。中国机床、风电、汽车、轨道列车、航空航天业等高水准、高速度的发展对轴承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国轴承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轴承工业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主机厂密切配合尽快开发新型高质量的轴承最大限度的满足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参与高端轴承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1996—2009年间中国轴承产业内贸易指数的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第一,中国轴承产业内贸易指数,即IIT指数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时间期间内均位于0.5—1之间,从而表明中国的轴承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2008年前产业内贸易程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第二,中国轴承贸易竞争指数,即TSC指数近年来呈下降趋势。1996—2002年TSC指数一直大于0,这说明在该阶段我国轴承具有明显的贸易条件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资源禀赋。2003年以后TSC指数基本都小于0,说明我国轴承贸易条件优势已不复存在;第三,进出口轴承平均单价差别距逐年拉大,进出口金额逆差创新高,表明中国高端轴承市场份额正在被国外轴承公司抢占;第四,中国轴承业一方面要提高低、中端量大面广的轴承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品和生产效率,来弥补我国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的逐年减弱,以继续巩固和发展低、中端轴承的国际和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和設备投入,研发、生产制造业日益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端高精度和高性能轴承,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品,提高我国高端轴承在中外市场的占有率。

【参考文献】

[1] 张乃丽、李红燕: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 张明志:中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的国际地位与地理方向特征[J].国际贸易问题,2007(7).

[3] 戴昀:中国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9).

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对策 篇4

一、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

中国的外贸政策长期以来一直鼓励出口,其中包括补贴和税收减免等直接的出口鼓励措施。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最优关税理论,当一国的进口需求足以影响国际价格时,关税的提高将有利于改善该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提高关税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中国需要履行对世贸组织降低关税的承诺。中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体制改革和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其作用是避免对出口商品重复征税,激励出口,在客观上就提高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但是政策都有时滞性,在客观条件变化后原来的有利政策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并且不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对中国贸易条件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中国目前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与他国出口产品相似,竞争非常激烈,打的都是价格战,致使出口企业为了争夺订单,纷纷压低自身的利润水平,把本来自己应得的合理利润让给了国外客户,使最终形成的出口退税悉数退到了国外客户的口袋里,不能给中国的出口商带来应得的利润。这种状况目前已经开始转变,但仍需进行系统的调整。

(二)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有助于推动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同时可以改变一国的资本存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国的要素禀赋。中国吸收外资的最初动机是弥补国内资金的“双缺口”(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即通常所称的“以政策换资本”。对外开放之初这项政策对解决国内资本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导致了不计优劣、不计成本的招商引资热潮,出现了追求外资数量超过了追求外资作用等负面现象。从形成结构看,大部分外资来源于跨国公司。外资企业之所以青睐在中国投资,主要是看中了中国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加工贸易中也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工人的工资仅为发达国家的1/30~1/60,因此,出口产品自然就有价格优势,但是却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

(三)国外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较大

目前中国已经度过了入世“后过渡期”,随着中国产品出口额的不断攀升,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在2004年进出口经营权放开后,随着大量中小企业参与到外贸经营中来,又导致了竞相压价、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在损失中国企业应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最终导致中国遭遇到的贸易保护的案件逐年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被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400亿美元~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从西班牙火烧中国鞋到俄罗斯拉鞋事件,再到欧洲排斥中国家电、纺织品等,此类事件连续不断。从1979年以来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676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等调查案件。2006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依然有增无减,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其中,反倾销6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16起,特保调查5起,比2005年增加了20%。可见,中国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除了以上三种原因外,国内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和国外技术壁垒也是导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由于中国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的供过于求,工资往往被压到很低的水平。中国的部分出口商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少具有影响力的自有出口品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仍占较大比重,营销网络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很多产品出口获得的比较利益不高,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利益,纷纷拿起贸易保护的武器,以各种理由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最终导致中国遭遇贸易保护的案件逐年增加。

二、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调整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1. 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自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4年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如2006年9月调整退税率的背景就是中国外汇储备将突破万亿美元、人民币面临强大升值压力,政策意图在于通过减少出口退税来减少出口、抑制贸易顺差,同时为保证政策效果,防止出口主体行为的诱致性变迁,又增加了加工贸易税收政策限制性规定。这些政策是希望通过退税率调整,使企业在提高产品结构、增加产品效益方面更加努力。理性的出口退税应是消除出口歧视的中性政策,而不是鼓励出口的优惠和补贴措施。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出口退税可以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成为适度调整外贸出口总量和结构的经济杠杆。

2. 继续降低中国的进口关税水平。

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是对外贸易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在新一轮改革中应加大进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从长远看,中国实行的各种临时性的不规范的关税减免措施不宜继续使用,而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进口关税税率做出合理安排,统一各类商品的进口关税。除了对部分加工再出口及外资企业自用物品实行优惠政策外,一律执行统一的关税税率。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幼稚工业,可以采用一些非关税措施,如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目前许多外国公司以占领中国市场为目的向中国市场大举进军,对此中国应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条款和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条款等来制定中国的进口管理法规,保护国内市场和工业。

(二)因时制宜地制定外贸政策

目前,国际市场正处在一个不断起伏变化的时期。因此,政府在制定外贸政策时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使政策能够对国际市场行情及时做出反应。政府还可相应成立专家咨询小组,定期对国家外贸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考察。该小组可由外贸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因为他们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对于国际市场动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提出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同时,中国应加强商会及中介机构的建设。由于体制因素,中国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较为有限,在此情形下,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可以承担许多国际贸易中不宜由政府或企业管理的事务。因此,应当大力加强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引导其进行市场化运作,摆脱政府色彩,发挥其收集市场信息、协调行业竞争、提供咨询服务、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等积极作用,以此来促进中国贸易的发展。

(三)采取得力措施合理利用外资

1. 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竞争经济,各参与主体应机会均等地参与公平竞争。一个法制健全、稳定、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远远超过短期内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这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贸组织(WTO)。因此,中国今后应当加强对引资政策法规的清理工作,明确政策实施的重点,规范政策法规的制定程序,加强政策法规间的协调,建立政策法规的动态调整机制,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构筑一个效果明显、公平合理、透明稳定的引资政策法规环境。

2. 正确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向。

引导外资投向农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投资于化工、机械、汽车等支柱产业,投资计算机、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和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目前外资准入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这种潮流,引进外资投入,以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近年来,中国金融、保险、外贸、商业、通讯、航空、运输等第三产业虽然有部分外资进入,但限制很严,开放度很低,应有计划、有步骤适当放宽,促其深化改革,使中国利用外资投向结构合理化。

3. 改善外资结构。

从目前中国的外资构成看,亚洲地区仍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其中一半以上来源于港台地区和国际华人的中小资本,并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小型项目居多。因此中国应该改善外资结构,提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外资比重,扩大投资规模,促使外商投资的多元化发展。未来几年,中国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使外资继续发挥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产业就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巩固提高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的少污染或无污染产业。绿色产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既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发展清洁生产,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可以改善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中国可以通过促进绿色产品的生产,扶持绿色包装业的发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和个人投入相结合的投入体系,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档次,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之更好地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

总之,改善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企业和政府要联合行动,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加强新产品的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终改善在贸易链中的地位;政府应该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摘要: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价格贸易条件却出现了恶化的趋势。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诱因有不合理的外贸政策、外资结构以及外国贸易壁垒等。因此,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应采取合理调整外贸政策,合理利用外资以及发展绿色产业等对策。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调整政策,自主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田素华,尹翔硕.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6,(4).

[2]王金萍.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39).

[3]朱廷珺,于宾.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07,(1).

[4]蔡凤兰.中国绿色产业健康发展道路探索[J].商业现代化,2007,(8).

[5]王允贵.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中国粗放型进出口贸易模式亟待解决[J].国际贸易,2004,(6).

第8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价格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2013.10)10.根据《2010通则》,卖方承担的风险、责任及费用最小的贸易术语是C A.FOBB.CIFC.EXW

D.DDP(2013.10)13.根据《2010年通则》,FOB术语和CFR术语最大的区别在于D A.风险划分的界限不同 C.保险责任和费用的承担者不同

B.交货地点不同

D.运输责任和费用的承担者不同

(2013.01)10.根据《2010通则》,采用CIF术语成交,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B

p184 A.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 C.货物在目的港越过船舷

B.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 D.货物在目的港卸下船

(2013.01)11.根据《2010通则》,下列贸易术语中需要卖方办理进口国的报关手续并支付相应费用的是C

p192 A.EXWB.FASC.DDP

D.DAT(2012.10)10.根据《2010通则》,FOB术语下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B A.装运港船舷 C.装运港码头

B.装运港船上 D.目的港船舱

(2012.10)11.根据《2010通则》,下列贸易术语中需要由买方办理出口通关手续并承担相应费用的是

A A.EXWB.FASC.DAP

D.DDP(2012.01)12.根据《2000年通则》解释,卖方承担责任、费用、风险最小的贸易术语是(C)A.CIF

B.CIP

C.EXW

D.DDP(2011.01)13.下列术语中,卖方不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及支付相关费用的是(D)A.FCAB.FASC.FOB

D.EXW(2011.01)17.FOB术语的变形是用来说明由谁负担(B)A.租船费用

B.装船费用

C.卸货费用 D.进出口通关费用

(2010.10)14.重庆出口古巴一批微型车,中方办理出关手续,古方办理进关手续,价中包含重庆至哈瓦拉的运费但不含保险费。按以上交易条件,应选用的贸易术语是(C)A.CIF重庆B.CFR重庆C.CPT哈瓦拉

D.FOB哈瓦拉

(2010.10)18.上海出口一台设备海运至新加坡,中方办理出关手续,外方办理进关手续,外商支付运费和保险费,适用的贸易术语为(C)A.FOB新加坡B.CIF新加坡C.FOB上海

D.FCA新加坡

(2010.01)13.《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制定来专门解释(B)A.FOB合同

B.CIF合同

C.FCA合同

D.CFR合同

(2010.01)14.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FCA术语时,不属于卖方责任的是(C)A.按时交货

B.提交交货凭证

C.办理进口结关手续

D.办理出口结关手续(2010.01)15.在国际货物买卖实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商品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方法为(A)A.在出口国工厂检验 C.目的港卸货后检验

B.装船前或装船时在装运港检验

D.出口国装运港检验,进口国目的港复验

(2010.01)16.国际贸易实务中,采用CFR Landed(卸至岸上)术语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界限是(B)A.装运港船边

B.装运港船舷

C.进口国目的地

D.指定目的港

(2009.10)14.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术语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界限是(C)A.装运港船边

B.进口国目的地

C.装运港船舷

D.指定目的港(2009.10)18.FOB与CFR术语的主要区别在于(B)

A.风险划分的界限不同

B.办理运输的责任方不同 C.适用的运输范围不同D.办理进出口通关手续的责任方不同(2009.10)23.如果进出口双方按CFR术语成交,保险应由(B)A.卖方办理

B.买方办理

C.双方自行协商

D.中间商办理(2009.01)14.制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国际组织是(C)A.国际法协会

B.世界银行

C.国际商会 D.联合国贸易署

(2009.01)15.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PT术语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B)A.装运港船舷

B.货交承运人

C.目的地

D.目的港船上

(2009.01)16.上海出口摩托车一批,水运至新加坡,中方办理出关手续,外方办理进关手续,价中不含运保费,按以上交易条件,适用的贸易术语是(A)

A.FOB上海

B.CIF新加坡

C.CFR上海

D.FCA新加坡

(2009.01)28.若提单上注明“运费到付”,则采用的贸易术语是(A)A.FOBB.CFRC.CIF

D.CPT(2008.10)14.国际上关于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B)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2008.10)15.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PT术语时,负责货物出口报关的是(B)

A.买方

B.卖方

C.承运人

D.船方

(2008.10)l6.广州出口一批货物海运至东京,中方办理出关手续,外方办理进关手续,外方支付 运费和保险费,按以上交易条件,适用的贸易术语是(A)A.FOB广州

B.CIF东京

C.CFR广州

D.FCA东京

(2008.01)14.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中,使用最广的是(D)A.《1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

B.《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 C.《托收统一规则》

D.《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008.01)15.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FCA术语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界限是(B)A.出口国交货地点

B.货交承运人

C.货交装运港船边

D.货交目的港船上(2008.01)16.上海出口一台设备海运至纽约,中方办理出关手续,外方办理进关手续,中方支付至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按以上交易条件,适用的贸易术语是(B)

A.FOB上海

B.CIF纽约

C.CFR纽约

D.FCA上海(2007.10)13.卖方承担责任、费用和风险最小的一种贸易术语是(D)A.FOBB.CIFC.CFR

D.EXW(2007.10)14.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术语成交,卖方无义务(D)A.租船订舱提交货运单据 C.办理出口通关手续

B.办理货运保险 D.办理进口通关手续

(2007.10)15.制定关于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的目的是(C)A.提供可使用的贸易术语 C.统一对贸易术语的解释

B.成为交易双方的习惯做法 D.形成国际贸易法

(2007.01)13.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国际惯例是(B)A.《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B.《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C.《1990年通则》D.《2000年通则》

(2007.01)14.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按CFR术语成交,卖方无义务(C)A.提交货运单据 C.办理货运保险

B.租船订舱 D.取得出口许可证

(2007.01)15.若进口方出口结关有困难,最好不要采用的贸易术语是(A)A.EXW C.CFR

B.FOB D.DDP(2007.01)22.若对外报价中含有折扣,则折扣率越高,商品的实际价格(B)A.越高 C.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2013.01)26.如果卖方不愿意承担货物装船后发生的风险,可以选用的贸易术语有ABC

p192 A.FOBB.CFRC.CIF

D.DATE.DDP

B.越低 D.不确定

(2012.10)26.某进出口贸易以CIF London条件成交,合同中规定“买方需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需于10月份自中国港口装运,并保证载货船只不迟于12月10日抵达目的港。否则,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经收妥,则须退还买方。”下列关于该合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E

A.该合同是真正意义上的CIF合同B.该合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IF合同 C.该合同有效,应该按合同办理D.该合同无效,应该按《2010年通则》办理 E.该合同是买卖双方对惯例适用的修订,一旦签订就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2012.01)28.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下列术语中,由卖方承担出口报关责任,负担费用的有(ABCE)A.FOB

B.FCA

C.CPT

D.EXW

E.DES(2011.10)28.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下列术语中,以装运港船舷作为划分买卖双方所承担风险界限的有(ABC)A.FOB

B.CFRC.CIF

D.DESE.FAS(2010.10)32.买方办理保险的贸易术语有(ABC)A.FOBB.FCAC.CPT

D.CIFE.DDU(2010.10)34.FCA、CPT、CIP三个贸易术语的相同点有(ADE)A.买卖双方的报关责任相同B.买卖双方承担的运费责任相同

C.买卖双方承担的保险费责任相同D.买卖双方承担的货物风险责任相同 E.使用的运输工具相同

(2009.01)33.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仅适于水运方式的贸易术语有(BCD)A.EXWB.FOBC.CFR

D.CIFE.CIP(2008.10)33.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有(ADE)

A.CPT

B.FOB

C.CFR

D.FCA E.CIP(2008.01)33.根据《2000年通则》规定,风险转移界限在装运港船舷的贸易术语有(BCD)A.EXW

B.FOB

C.CFR

D.CIF

E.CIP

三、计算题

(2013.10)32.我国某公司对外出售货物一批,对外报价为每公吨2000美元FCA上海,外商要求改报CIP鹿特丹价格。如果单位运费每公吨40美元,单位保险费每公吨20美元,试计算在不影响利润前提下,出口商应如何报价?(请写出计算公式和过程。)答:CIP价=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净利润 FCA价=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净利润 ∴CIP价=FCA价+40+20=2060(美元)

(2013.01)32.我国出口某商品,向外商报价每箱150美元CIF新加坡,外商要求改报FOB上海价格。如果单位运费每箱3美元,单位保险费每箱1.2美元,试计算在不影响利润的前提下,我出口商最低应如何报价?(请写出计算公式和过程。)P195

FOB价格=CIF价格-运费-保险费 =150-3-1.2=145.8美元

(2012.10)32.我国A出口商向英国B进口商报某出口商品单价FOB上海每公吨600美元,B商要求

改报CIF利物浦价格。如果单位运费每公吨12美元,单位保险费每公吨6美元,试计算在不影响净利润的前提下,我国A出口商应该如何报价?(请写出计算公式和过程。)

(2012.01)38.我国出口公司A对外报价某商品CFRC3%汉堡每件1500欧元,现德国客户要求将佣金增加至5%。在不减少外汇收入的情况下,A公司应改报CFRC5%汉堡价格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CFR净价 =含佣价 X(1-佣金率)= 1500 X(1-3%)= 1455 含5%佣金CFR价 = CFR净价

/(1-佣金比例)= 1455 /(1-5%)= 1531.58 A公司应改报CFRC5%汉堡价格为1531.58

(2011.10)38.我国某出口公司出口商品一批,对外报价CIF纽约每箱2000美元,现外商要求报价中含5%的佣金,为使净收入不减少,该公司应报CIFC5%纽约价格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11.01)42.某公司出口商品1500公吨,报价CIF汉堡,每公吨1200美元,含折扣3%,请计算该公司此笔业务的净收入是多少?

(2010.10)40.我国某出口货物的CIF价为100美元/件,现外商要求我方报该商品的CFR价,已知该商品的保险加成率为10%,保险费率为1%,试计算该商品的CFR价。(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010.10)43.我国某公司就某商品对外商报价为100美元/公斤,CIF新加坡,该外商回电要求我方改报CIFC2%新加坡价格,在保证我方外汇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试计算该新报价应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010.01)40.某商品FOBC3%上海,每箱1000英镑,现中间商要求佣金增加至5%,若不减少外汇收入,应改报FOBC5%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009.10)43.某商品价格为CIF新加坡,每公吨2000美元,现中间商要求获得5%的佣金,为不使净收入减少,则报价CIFC5%新加坡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净价=含佣价×(1-佣金率)

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

=2000÷(1-5%)

=2105.26美元

答:报价CIFC5%新加坡为2105.26美元。

(2009.01)43.我国某出口货物的FOB净价为100.00美元/件,佣金率3%,试计算该货物的FOBC3%价。(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08.10)43.我国某出口货物的CIF净价为100美元/件,佣金率5%,试计算该货物的CIFC5%价。(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CIFC5%价=净价÷(1-佣金率)

=100÷(1-5%)

=105.26(美元/件)答:该货物的CIFC5%价105.26美元/件。

(2008.01)43.我国某出口货物的CFR净价为100.00美元/件,佣金率2%,试计算该货物的CFRC2%价。(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CFRC2%价=净价/(1-佣金率)

=100/(1-2%)

=102.04(美元/件)

答:该货物的CFRC2%价为102.04美元/件。

(2007.10)42.我国某公司与泰国一家公司洽商一批商品,我方原报价为每公吨1000美元CFR曼谷,后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FRC5%曼谷。为保持我方的净收入不变,试计算对外改报的CFRC5%曼谷价应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 CFRC5%曼谷=净价/(1-佣金率)

=1000/(1-5%)

=1052.63美元 答:对外应报的含佣价为1052.63美元。

(2007.10)43.我国某出口货物的CIF价为250美元/件,含折扣5%,试计算该商品的实际单位净收入。43.解:实际单位净收入=原价-单位折折扣

=250-250×5%

=237.5(美元/件)答:该商品的实际单位净收入为237.5美元件。

(2007.01)42.某出口商品原对外报价为FOB净价200美元,现外商要求改报FOBC2%价。为保持我方的净收入不变,试计算对外改报的FOBC2%价应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42.解:FOBC2%=净价/(1-佣金率)

=200/(1-2%)

=204.08美元

(2007.01)43.我国某出口货物的CFR价为200美元/件,含折扣5%,试计算该货物的单位折扣额。43.解:单位折扣额=原价×折扣率

=200×5%

=10(美元/件)答:该商品的单位折扣额的为10美元/件。

五、论述题

(2012.01)40.结合国际贸易实践,论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价格条款的基本内容及规定价格条款时应注意的事项。答: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价格条款应真实反映买卖双方价格磋商的结果,条款内容应完整、明确、具体、准确。

1、价格条款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商品的单价和总值两项基本内容。单价通常由计量单位、单位价格金额、计价货币和贸易术语四部分。

2、价格条款的注意事项

1)做好市场调研,合理确定商品价格,防止定价偏高或偏低

2)价格条款中涉及的计量单位、计价货币、装卸地等要书写规范、正确 3)恰当选择贸易术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争取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以免遭受汇率波动的风险,必要时可加订保值条款 5)灵活运用不同的计价货币,避免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6)参照国际贸易的习惯做法,注意佣金和折扣的合理运用

7)如果交货品质数量存在机动幅度或包装费另计等情况时,应一并订明机动部分的作价和包装费计价的具体办法。

六、案例分析题

(2009.10)45.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以CIF鹿特丹条件出口一批蔬菜,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以前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卖方保证不迟于12月5日将货物运抵鹿特丹,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如卖方已结汇,卖方必须将货款退还买方”。请问:

(1)请根据CIF术语的性质,判断该合同是否是真正的CIF合同?为什么?(2)请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与合同的关系,判断该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1)该合同不是真正的CIF合同。因为按CIF术语成交,由卖方安排货物运输和办理货运保险,但卖方并不承担保证把货物送到约定目的港的义务。真正的CIF合同是装运类合同,不保证到货;

(2)该合同有效,因为国际贸易惯例不是法律,没有强制的结束力,当事人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条款一旦写入合同,就以合同条款为准。

(2009.01)45.我某进出口公司与英商按FOB Trimmed(平舱费在内)London条件进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商品数量为600箱,以信用证方式付款,8月份装运。我方按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将信用证开抵英商。货物顺利装运完毕后,英商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办好了议付手续并收回货款。不久我方收到英商寄来的货物在London港的包括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的收据,要求我方按收据金额将款项电汇给英商。另外,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发现该批货物受到了严重的浸湿,已经部分发霉。经查实该浸湿发生在装上船后等待入舱平舱过程中,我方认为此合同是按照FOB Trimmed(平舱费在内)London成交的,英商应该负责到平舱完成,因此要求英商赔偿浸湿损失。英商是否该赔偿?为什么?我方是否该支付英商提出的款项?为什么? 答:

1、我方要求英方赔偿浸湿损失,英方应当赔偿。

应为FOB术语风险的划分界限是货船越过装运港的船舷,此浸湿发生在装船后等待入仓平仓的过程中,为越过装运港的船舷,所以此损失应有卖方承担,即英方承担。

2、我方不应该支付装船费和平仓费。

根据FOB的变形FOB(Trimmed)可知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承担包括平仓费在内的装船费。

点评:贸易术语的风险的划分界限和各贸易术语的买方、卖方的义务和责任,是学习贸易术语需要掌握的基本的知识,本题考核的是基本的知识。贸易术语的相关知识是重点考核对象,每年必考,考生对贸易术语相关的知识要做到,能够全面掌握,综合分析的程度。

(2007.10)45.我方按CIF价格出口货物一批,载货船舶在航行途中触礁沉没,货物全部灭失,买方闻讯后向我方通知,拒绝付款。请分析:(1)买方的拒付是否合理?为什么?(2)应该由买方还是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3)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为什么?

(1)买方的拒付不合理。因为,CIF术语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装运港船舷,本案例中,货物的风险责任已转移到买方,故买方应该付款买单。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篇6

首先,是出口企业、金融机构判断出口信用风险的“风向标”,有利于指导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合理规划出口业务,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出口贸易提供直接的决策信息支持和风险管理指引。其二,可为出口贸易服务中介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提供技术支持。银行、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在出口贸易业务链条中提供融资、风险转移等服务过程中,其风险定价无不是与信用风险挂钩。ERI指数作为风险的识别和量化结果,有利于中介机构在开展自身业务过程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其三,可为有关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机构的政策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信息,以更好地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信保ERI指数也可以为短期出口贸易信用保险提供风险指引。指数中分析的国家(地区)、行业、国家(地区)——行业的信用风险状况,将为公司制定承保政策、安排业务布局和具体展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风险指引。

ERI指数分析

ERI指数是采用指数评分的方式来反映我国短期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地区)、重点出口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化趋势。ERI指数是国内首次对主要贸易国、重点出口行业以指数化形式进行信用风险研究的崭新尝试和重大突破,也是国际出口信用机构(ECA)首次对国与国之间短期出口贸易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研究的具体实践,更是中国信保继《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之后的又一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外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志性成果。

随着中国信保保险业务广泛与深度地拓展,中国信保积累了大量的国别风险信息、行业风险信息以及海外进口企业、海外银行等经济主体的各类资信信息;尤为重要的是,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信保积淀了大量的企业出口收汇信息及有关方面的信用损失数据,形成了宝贵的信用风险分析专业经验。中国信保凭借此独特的资源和优势,首次向国内外正式推出中国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

中国信保ERI指数采用指数评分的方式,从我国短期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别(地区)和重点出口行业两个角度,分别反映海外进口商(买家)整体信用风险及其变化趋势。根据量化分析的结果,把信用风险水平分为A、B、C、D、E 5个信用等级(见表1),并对指数运行趋势进行预测。中国信保ERI指数从影响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的因素出发,以中国信保长期积累的相关业务数据为基础,以国别(地区)、行业、交易主体等多个维度的信用信息为依托,充分借鉴现代指数编制理论和国内外信用风险的研究方法,运用统计、计量等相关数理工具,确保指数编制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准确性。同时,ERI指数基本实现了指数体系内的横向与纵向可比,既可以比较各国、各行业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相对位次,也可以考察每个国家、每个行业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先行性,可以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

ERI指数变化趋势

中国信保目前已完成了与中国贸易往来的26个主要国家(地区)、10个重点行业ERI指数的演算工作,此次发布的ERI指数,重点是2011年全年四个季度的ERI综合指数、10个主要国家(地区)ERI指数、6个重点行业ERI指数、7个重点国家(地区)-行业ERI指数等,并对2012年第一季度指数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2011年四季度主要国家(地区)的ERI指数及其2012年第一季度的指数变化趋势预测的结果如下:主要国家信用水平分级为①A:日本、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阿联酋;②B:南非、法国、美国、韩国、印度尼西亚、荷兰、英国、越南;③C:德国、台湾、埃及、西班牙、俄罗斯联邦、印度、委内瑞拉、意大利、阿根廷;④D:墨西哥、巴西、乌克兰。

主要行业ERI指数及其2012年第一季度的指数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如下:①A:能源行业、医药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家具、纺织服装行业、机械制品行业;②B:金属制品行业、化学制品行业、家电、视听行业、食品饮料烟草行业;③C:电器与电子元器件行业。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预计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基本处于平稳且略有上升的态势。其中,26个国家(地区)ERI指数中,预计11个趋于稳定、12个趋于下降、3个趋于上升;10个行业ERI指数中,预计5个趋于稳定、4个趋于下降、1个趋于上升。这主要基于对2012年及其目前全球和各国宏观经济面、行业发展环境所呈现出的下行风险对国家(地区)、行业内的进口商(海外买家)信用状况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判断。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篇7

国外理论界关于服务贸易收益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在传统理论框架之内探讨服务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收益;二是沿袭新贸易理论的分析范式,改变完全竞争等传统假设,基于服务差异性和规模经济对服务贸易的收益进行研究;三是从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角度出发,讨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此外,很多学者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进行了实证检验。Dee和Hanslow(2000)发现,如果取消乌拉圭回合中所有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壁垒,全球将从中获得2600亿美元的收益,其中1300亿美元来自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Chadha(2000)检验了印度服务行业关税平均下降25%时产生的影响,结果是印度服务贸易大幅度增加,在矿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部门的产出和效率上升,在机器制造业部门则下降;Konan和Maskus(2002)近似地预测了突尼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影响,结果是主要收益来自于金融业、商业服务和电信业三个生产者服务部门。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生产者服务的自由贸易可以增加贸易双方的福利。

货物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衡量服务贸易自由化收益的指标之一。综合国内文献来看,对货物贸易条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各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二是对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三是研究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在贸易条件影响因素方面,主流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汇率及关税等对货物贸易条件产生了影响,然而从服务贸易角度探讨对货物贸易条件影响的文献不多。张慧、黄建忠(2012)基于伯格斯模型分析了我国1997—2008年服务贸易自由化对货物贸易条件产生的效应,结论表明,总体而言,货物价格贸易条件和单要素贸易条件分别随着服务净进口的增加而相应恶化和平稳改善,但不同服务部门的净进口对我国货物贸易条件的影响不同;黄佳琪、张伟强(2015)对我国1997—2012年服务贸易净进口额和价格贸易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且生产者服务贸易净进口和货物价格贸易条件间的负相关性更强。

由此可见,已有文献主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情况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本文则扩展了考察对象,利用伯格斯模型进一步研究服务贸易自由化对货物价格贸易条件产生的效应。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从七国集团和新兴经济体当中选取15个国家进行分析,这些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共同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因此研究其服务贸易差额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具有一定代表性。

2 伯格斯模型

伯格斯认为,对标准的H-O-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能得到适用于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伯格斯模型的关键假设为服务是用来生产两种产品的中间产品,而不是最终消费产品。同时,伯格斯模型将H-O-S模型扩展为2×2×3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生产两种产品和一种服务。该模型说明了不同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特点是如何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决定商品贸易模式的。

2.1 伯格斯模型的主要内容

如图1所示,首先,假设只有商品可以自由贸易,而服务不可贸易。本国专业化生产产品1,外国专业化生产产品2,这种专业化分工格局由两国要素禀赋差异决定。最初的均衡点在点A,即本国生产y10产品1,外国生产y20产品2,两国互相交换一部分产品后,在点C处进行消费。在两国国内,完全竞争条件和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流动能够保证有效率的生产,但是服务上的贸易壁垒阻碍了服务价格均等化。TT曲线代表在一国服务部门产出可以作为另一国产品部门投入的情况下,两国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组合。点A处的斜率表示外国产品2生产过程中服务的边际产出与本国产品1生产过程中服务的边际产出的比率。现在假设服务的贸易壁垒消失,由于在点A处TT曲线的斜率大于UU曲线的斜率,所以本国将出口服务,新的均衡点将移至点B。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导致世界产出构成发生变化,并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对于本国来说,相对价格曲线变陡,也就是说服务出口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改善;而对于外国即服务进口国来说,其价格贸易条件则发生恶化。

2.2 伯格斯模型的结论

2.2.1 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是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营还是自己提供服务,取决于服务的市场价格和要素价格的相对水平:如果服务价格高于劳动力成本和利率水平(工资和租金),生产厂商就较少依赖服务部门。一旦技术或政策壁垒阻碍了服务贸易,服务就只能由自己提供,且服务只能作为产品生产的中间产品随着产品的贸易进行间接贸易,那么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2.2.2 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出口国

由于一国的要素供给固定不变,相对要素存量差别决定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对于服务出口国来说,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产量不变;而对于服务进口国来说,进口的服务促使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产量增加,从而引起本国产品价格下降,即服务进口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伯格斯模型说明:服务贸易提高了世界整体福利水平,但是服务贸易双方未必都能分享到这些增加的福利,服务进口国的贸易条件会恶化。

3 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差额与价格贸易条件现状

根据伯格斯模型,可以通过各国的服务贸易差额情况检验其对货物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服务贸易差额由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减服务贸易进口总额计算而得,正值表示该国为服务贸易净出口国,负值表示该国为服务贸易净进口国。①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在国际贸易中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包括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三个方面。②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是其他贸易条件的基础。同时,由于伯格斯模型侧重考察的是价格贸易条件,因此本文也选择价格贸易条件来考察服务贸易的影响。价格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又称净实物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反映单位出口商品的进口能力。其公式为:

式中,Px和Pm分别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NBTT增大,则出口单位商品可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价格贸易条件改善;NBTT下降,则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如表1所示,2000—2014年,埃及、土耳其、美国、英国和法国五国为服务贸易净出口国,其他国家则一直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状态。而从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上看,如表2所示,服务净出口国中的埃及和英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有小幅改善,而土耳其、美国和法国的贸易条件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在10个服务净进口国中,孟加拉、中国、越南、日本和德国贸易条件有所恶化,其他五国贸易条件表现为改善。将这15个国家的两个指标对应来看,服务贸易差额与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同向变动年份大于反向变动年份的有土耳其、巴西、中国、墨西哥、尼日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反向变动年份大于同向变动年份的有埃及、美国、英国、法国、孟加拉和日本。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数据库数据计算而得。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以2000年为基期。

如图2所示,2000—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净进口额在波动中缓慢增长,而2008年以来,服务贸易净进口迅速上升。与此相对应,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在总体上表现为下降,尤其是2002—2008年,下降较为明显。总体而言,服务贸易净进口与价格贸易指数变动趋势相反。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数据及方法

4.1.1 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服务贸易差额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效应,因此选择价格贸易条件作为被解释变量。为了更好地解释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原因,除了将服务贸易差额作为主要解释变量之外,还选取了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商品结构指数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借助Eviews8.0对2000—2014年间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通常采用取对数的方式消除样本数据的异方差性,但由于NBTT和RMP是比值数据,而FDI数据中存在负数,不宜取对数,因此保留以上变量的原始数据,仅对NST和GDP两个变量的数据取对数。本文回归模型最终确定为:

式中,α0为截距项,NBTT表示货物价格贸易条件,NST表示服务贸易差额,GDP表示经济增长,FDI表示流入本国的外商直接投资,RMP表示出口商品结构指数,μit为随机扰动项。

4.1.2 样本选择

考虑数据的完整性,本文最终选择了15个国家2000—2014年的截面数据。同时,本文将样本分为服务贸易净出口国、服务贸易净进口国,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其中,服务贸易净出口国包括埃及、土耳其、美国、英国、法国5个国家,服务贸易净进口国包括孟加拉、巴西、中国、墨西哥、尼日利亚、俄罗斯、越南、日本、德国和加拿大共10个国家。

4.1.3 数据说明

货物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其他数据则均来自于UNCTAD数据库。其中,服务贸易差额和经济增长数据单位是亿美元,计量回归时采用自然对数;外商直接投资采用流量数据,单位为亿美元;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出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其中,0-4类商品为初级产品,5-9类商品为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指数=(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总额)×100。

4.2 净出口国服务贸易与货物价格贸易条件的关系

4.2.1 描述性分析

表3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FDI是各国差别最大的量。在样本区间内,NBTT最高的为埃及,其均值是127.333,最低的为土耳其,其均值是94.627;ln NST最高的为美国,其均值是6.986,最低的为埃及,其均值是3.778;ln GDP最高的为美国,其均值是11.829,最低的为埃及,其均值是7.250;RMP最高的为美国,其均值是527.573,最低的为埃及,其均值是87.907。

4.2.2 单位根检验

利用LLC、Breintung、IPS、ADF-Fisher和PP-Fisher5种方法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由表4可知,只有RMP的水平值是平稳的,但对各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即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可以继续进行协整检验。

注:检验类型(c,t,p)括号中的c代表截距项,t代表时间趋势项,p代表滞后阶数。

4.2.3 协整检验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主要包括Pedroni、Kao和Johansen三种方法,本文采用Pedroni协整检验方法。如表5所示,除Panel-rho以及Group-rho为接受原假设以外,其余都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综合考虑,认为价格贸易条件和服务贸易净出口、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出口商品结构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进行回归分析。

注:*表示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

4.2.4 回归结果

根据Hausman检验判断应当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是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无关,应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当其对应的P值小于0.05时,拒绝原假设,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本文的检验结果支持了固定效应模型。

利用形式设定检验方法(N=5,k=5,T=14),由于计算出的F1和F2均大于临界值,因此模型采用变系数形式。为减少异方差,本文采用Cross-section SUR加权的GLS估计方法,对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进行GLS估计。由表6和表7的估计结果所示,各截面成员影响因素的系数具有显著差异。

首先对各服务贸易净出口国NBTT与ln NST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如表6所示,服务贸易净出口对法国、土耳其和美国具有显著影响,且系数均为负。加入另外三个变量后,如表7所示,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由0.6766提高至0.9537,拟合程度更好,但是与表6相比,服务净出口额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发生了较大变化。只有美国和英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土耳其、美国和英国的系数符号均与表6中相反。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净出口国,通过服务出口以及服务技术转移改善了自身的价格贸易条件。经济增长对美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最大,FDI也通过了检验,但影响较小。英国虽然也是服务净出口国,然而其服务净出口额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为负。

注:***表示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

注:*、**和***分别表示通过了10%、5%和1%显著性水平检验。

从以上分析来看,仅考虑服务净出口与价格贸易条件的关系时,只有埃及和英国的系数符合伯格斯模型的结论,但是这两个国家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加入其他变量之后,埃及、土耳其和美国支持了伯格斯模型,其中只有美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由此可知,对于服务净出口国来说,服务贸易与货物价格条件之间不具有单调性。

4.3 净进口国服务贸易与货物价格贸易条件的关系

经单位根检验,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并且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由于Hausman检验的P值为0.0000,所以仍然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由表8可知,服务净进口对价格贸易条件具有显著的影响。在10个国家中,只有孟加拉、中国和墨西哥的系数为负,而在其余国家中,俄罗斯的服务净进口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价格贸易条件将增加45.8075个百分点,影响效应最强。如表9所示,方程的拟合程度更好,但是只有加拿大、中国和尼日利亚的服务净进口额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加入其他变量之后,除德国外,其他各国系数α1i的绝对值均有所减小,表示服务净进口额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程度相应降低。

注:**、***分别表示通过5%、1%显著性水平检验。

注:*、**和***分别表示通过了10%、5%和1%显著性水平检验。

从以上分析来看,仅考虑服务净进口与价格贸易条件的关系时,只有孟加拉、中国和墨西哥的系数符合伯格斯模型的结论,且显著性较强;而在加入其他变量之后,孟加拉、巴西、中国、德国、墨西哥和越南支持了伯格斯模型,但其中只有中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5 结论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方法检验了服务贸易对货物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在15个样本国家中,服务净出口与价格贸易条件并非都同向变化,服务净进口与价格贸易条件也没有都表现为反向变动,这与伯格斯模型的结论不符,表明服务贸易对货物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一国的服务贸易情况除了包括服务差额,还包括服务的进出口结构和技术水平等,而价格贸易条件不仅要受到本国各种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状况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就中国而言,无论是单纯考虑服务净进口与价格贸易条件的关系,还是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服务净进口的系数均为负,表示随着服务净进口额的增大,我国的货物价格贸易条件在恶化,这符合伯格斯模型的结论。同时,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价格贸易条件将增长39.9631个百分点;当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商品结构指数各增长1个百分点时,价格贸易条件相应分别减少0.0703和0.0205个百分点。可见,经济增长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作用最大。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提高,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冲击,但是我国的经济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投入我国的出口优势部门即劳动密集型部门,因而对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产生了负向影响,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跨国公司对我国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投资逐渐减少,因此系数较小。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为负且负效应很小,意味着我国的出口虽然仍以初级产品为主,但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进口技术水平较高的服务,不断提高我国服务的竞争力,逐步缩小在服务贸易中的逆差,并由此带来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此外,还应保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妥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参考文献

[1]David F Burgess.Services as Intermediate Goods:the Issue of Trade Liberalization[M].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1990:79-90.

[2]黄佳琪,张伟强.服务贸易对货物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基于伯格斯模型的分析[J].商,2015(4):91-93,58.

[3]姚星,刘小差,黄枫.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143个国家1982—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9):53-60.

[4]张慧,黄建忠.服务贸易的货物贸易条件效应研究——基于伯格斯模型的分析与扩展[J].财经研究,2012(5):49-58.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篇8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生产的产品在遍布全世界, 对世界各国产品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 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学者、政客们的关注。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是顺差的, 不少国外政治人物认为中国人民币的币值是低估的, 并且要求人民币进行升值。但自从2005年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 人民币就对美元在长时间内单边升值, 但升值也并没有改变贸易顺差的情形, 反而顺差持续扩大了。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全球经济受到影响, 顺差才出现了短暂的下跌。

这种现象下, 到底汇率对贸易的影响是怎样作用的呢, 是否传统理论就完全失去作用了呢?还是中国存在着某种特殊的现象, 使得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在表面上与理论不一致呢。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以及汇率对一国贸易影响的文献, 既有定性的研究, 也有定量的研究。邱宝祯 (2011) 和张梅 (2011) 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其它的学者则是从实证的角度, 来讨论人民币升值对贸易的影响。王凯等 (2011) 用VAR模型进行研究, 发现在短期内汇率是影响贸易出口的主要因素, 而长期内, 则是国际需求影响的。李皓和章冬梅 (2010) 的研究发现, 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在长期, 与中美出口是负相关, 汇率波动则会实际出口产生中等程度的负向作用。短期的效应与长期相似, 只是强调较弱。安辉和黄万阳 (2009) 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及波动对中美和中日贸易的影响, 认为汇改对中美出口贸易有负面影响, 对中美进口贸易则影响不大;对中日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大, 对中日进口贸易则有负面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以将分别从贸易余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三个角度来分析中国贸易的影响因素, 从而找出为何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 中国的贸易余额依然会增加如此快。

三、中国的人民币现状与贸易现状

在中国1994年汇率并轨后, 人民币对美元是呈现不断升值的走势, 这种走势一直持续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随后人民币对美元是保持一种盯住的状态,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 人民币与美元双边汇率保持在8.27的水平。自从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 人民币开始不再盯住美元, 并且允许其波动幅度变大, 人民币当天就对美元升值2%。自此后很多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出现了对美元的单边升值, 这次的升值跟以前一样,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止于2009年。直到2010年经济开始出现复苏, 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重启, 才又开始了对美元的升值。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同时, 人民币的真实有效汇率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表现为较强的走势。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期间, 中国的外贸表现并没有像传统理论描述的那样, 即出口有明显的下降, 同时进口增加, 而外贸余额则表现出顺差下降或者逆差上升。而是出现了进口与出口同时增加, 最终的结果是使得贸易的顺差越来越大。这给人的感觉并不符合传统的贸易理论所以描述的那样, 当汇率升值时, 对一国的贸易额影响是负面的。

因此, 本文将研究是导致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 为什么中国出口额还不断上升, 而且使得整个贸易余额长期处在顺差的水平, 以下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四、实证模型

汇率的变动是影响一国的贸易出口 (进口) 额的重要因素, 因为产品的销售价格将随着汇率的变动而变动, 从而影响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因此, 在实证的模型是, 文章会将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

此外, 国内外的价格因素也是影响贸易额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可以通过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来影响出口量, 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企业的出口定价, 从而对贸易造成影响。

除汇率和价格外, 国际 (国内) 的需求也是影响出口 (进口) 的因素。一般而言, 之前的研究文献都是以一国的收入水平来刻画这个国家需求是否旺盛。因此, 本文也用国际 (国内) 的收入水平作模型的解释变量。

因此, 本文的估计模型是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三个方程, 其中方程 (2) 是出口方程, 方程 (3) 是进口方程, 方程 (1) 可以理解为由 (2) 减 (3) 的推得。

其中, balancet代表中国的贸易余额;exportt代表贸易出口额;importt代表贸易进口额。reert代表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 cpi_wt代表国外的价格水平, cpi_ct代表中国的物价水平, cn_gdpt代表中国的GDP, us_gdpt代表美国的GDP水平。

在实证中, 我们分别会对每个方程作三次回归, 放入不同的解释变量:第一次是只将汇率放入方程内, 考察真实汇率对贸易的影响;第二次是加入国内外价格因素, 实质上是考虑了名义汇率的影响;第三次是将收入水平也加入到方程中去。

五、数据说明

本文要考虑的是中国贸易差额、出口额以及进口额是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的, 中国的出口、进口以及贸易差额三个变量的数据, 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

其次是考虑汇率的因素, 因为一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 会涉及到两种以上货币比价, 其最终成交额会受到这个比价的影响。在本研究的估计中, 我们将会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统计的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REER) 。此汇率值上升时, 表示人民币升值, 反之则在贬值。

再次, 影响一国的贸易出口 (进口) 额多少, 还会跟国外 (国内) 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关。因此, 本文在估计模型中还会考虑国内和国外的收入水平。其中, 在对出口影响的估计中, 主要是考虑国外的收入水平, 本文将以美国的GDP (美元计价) 作为代理变量;而对进口影响的估计中, 主要是考虑国内的收入水平, 本文将以中国的GDP (人民币计价) 作为代理变量;而对进出口的估计中, 将同时引入两个国家的GDP。

最后, 价格水平包括了国内价格水平和国外的价格水平, 其中国内的价格水平是采用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而国外的价格水平则是由IMF统计的世界价格数据。

以上的所有的数据的频率都是季度的, 时间跨在1995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

六、实证结果

在我们的实证分析中, 我们会考虑三个回归模型, 首先是只考虑受到汇率的影响如何, 其次是加入国内外的价格因素进行讨论, 最后则是加入收入因素进分析。

表1的三个方程中显示, 中国的贸易余额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不同。在方程 (1) 中, 只加入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时, 回归的结果显示汇率对贸易余额是有正向的影响, 即如果人民币升值, 那么贸易顺差会扩大或者逆差会减少。

但在方程 (2) 和 (3) 中, 将价格因素和国外收入因素加入回归中时, 汇率因素的估计系数就变得不显著了。方程 (2) 中表现出, 贸易余额的影响主要是反映在国内外的价格上, 而非汇率因素上。即贸易余额的增加并不是由于贸易量有多大的增加, 完全是由于价格上涨带来的。

在方程 (3) 中, 再继续加入了国内外收入的因素来分析。中国的贸易顺差扩大主要是因为国外收入水平增加以及中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上升带来的, 国外价格水平则对贸易余额有负的影响。国外收入的上升使得国外的消费都具有更强的购买力, 从而对中国产品的购买也是水涨般高。而中国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 则主要是使企业的成本上升, 从而推高企业对外出口的价格, 使贸易差额有所提高。

这三个估计中, 调整的R-square以及AIC都说明方程 (3) 是在估计中比较适合的。从 (1) - (3) 的估计结果, 我们隐约可以看出, 汇率升值导致贸易余额增大其实只是表面上的现在。当加入收入变量后, 汇率的影响就不显著了, 而主要是由于国外收入水平和国内价格来决定贸易余额。

注:*、**和***分别代表10%, 5%和1%的显著性水平

在表2中的实证结果是中国的贸易出口额受到各因素的影响, 方程 (4) 只有汇率因素时, 其估计系数是正的, 那意味人民币升值时, 出口也增加了。但在在方程 (5) 和 (6) 中, 当考虑到价格因素和收入因素后, 汇率的影响为负。而且调整的R-square有明显提高, 这说明方程 (4) 可能存在遗漏变量的问题, 而 (5) 和 (6) 更加条件现实。

说明当人民币在升值的时候, 出口会下降。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每上升1个单位, 中国的出口额将会下降24亿美元。同时, 国内外价格的上升, 也会使出口额有所上升, 他们上升1个单位, 分别使出口额上升34亿美元和79亿美元。

同时, 实证结果中显示, 国外的收入水平的系数估计虽然为正, 但是并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出口额上升, 并不是由国外的收入决定的, 而更多的是由价格方面影响的。因为国内价格与国外的价格都出现了上升, 企业的成本开始上升, 不得不提高自己的销售价格以保证自身的经营利润。国外价格的普涨, 也正好为企业提价提供了可能的环境。

注:*、**和***分别代表10%, 5%和1%的显著性水平

表3所讨论的是进口额, 方程 (7) 的结论反映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 则进口额增加;而方程 (8) 和 (9) 中, 加入了国内、外的价格因素以及国内收入水平后, 汇率对中国进口的影响为负的, 即如果人民币升值, 反而中国对外进口减少了。而国内、国外价格以及国内收入水平都对进口额是正的影响。

这几个因素对进口影响的估计结果, 是与对出口影响的估计结果比较一致的。这与传统理论所给出的“当本币升值时, 将会提高本国的进口额”的结论不一致。本文的解释是, 虽然人民币升值时, 国外商品的价格相对而言是下降了, 但是由于本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产品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更多产品也更适合国内消费的标准, 因此消费者更多选择国内的商品而不是国外的商品。

注:*、**和***分别代表10%, 5%和1%的显著性水平

七、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汇率、价格以及收入因素对中国贸易的进、出口以及贸易余额的影响, 主要采用了1994年以后的季度宏观数据。在本文的研究中, 分别建立三个方程来进行对各种影响的估计, 首先加入汇率因素, 其次加入价格, 最后再加入收入因素来分析。

文章的结果中, 无论是对贸易余额还是单纯的进口和出口的方程, 最终以全部变量都加入的方程作最终的分析 (有较高的调整R-square) 。结果显示, 中国的贸易余额对汇率的反应并不明显, 而近年来贸易余额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国外的收入水平增加使对国内的商品需求有所增长, 以及国内企业成本上升推高对外销售价格所带来的。

对出口额和进口额方程的分别估计中, 各系数的估计方向和显著性都比较一致, 其中与传统理论有所不同的主要是汇率对进口额影响, 当汇率升值时, 进口反而出现了下跌。对此, 本文的解释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更多国内的产品适应国内的市场环境, 消费者选择了对国内产品的消费而非国外进口产品。

由于汇率对出口和进口的影响有相同的方向, 最终也使得中国的贸易余额呈现出对汇率的反应不确定。但由于国外需求的不断上升, 使得贸易余额是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从而也给人一种假象认为, “在汇率在升值期间, 贸易余额还是继续扩大的”。

参考文献

[1]王凯, 庞震, 潘颖.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52-56.

[2]李皓, 章冬梅.人民币实际汇率及波动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基于协整检验和ecm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 2011:58-62.

[3]邱定祯.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发展研究, 2011:86-87.

[4]张梅.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析[J].中国市场, 2011:64-69.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篇9

一、创意商品贸易述评

创意产业虽起步较晚, 但研究成果颇丰, 然而多集中在创意产业内涵、产业集群效应和创意城市发展路径等领域, 而关于创意商品贸易的研究相对匮乏。在创意商品贸易方面, 胡飞, 葛秋颖 (2009) 通过分析大陆创意商品MS系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及RCA指数得出, 我国创意产品显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周经 (2011) 通过分析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创意产业的RCA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产品贸易潜力巨大但目前发达国家仍具有主导优势。王岩 (2012) 对比中日创意商品贸易后发现,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滞后、在创造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较为薄弱且贸易价值创造力低等。

综上可知, 目前学术界关于创意商品贸易的研究成果较少, 且大都从国家层面来考察创意商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差异, 缺乏从区域视角考察创意商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和分工模式的研究。因此, 本文试图从区域组织层面, 运用RCA和TC等技术手段, 分析CAFTA创意商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并在此基础上为CAFTA今后创意商品贸易的发展, 分工模式以及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二、CAFTA创意商品贸易研究

1. CAFTA创意商品全球贸易现状

(1) 创意商品出口贸易规模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UNCTAD创意经济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从上图可知, 2003年—2012年的十年间, CAFTA创意商品进出口额均呈逐年攀升态势, 其中出口额涨势更为迅猛。出口方面, 经过十年的发展, CAFTA创意商品出口贸易额441.32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1658.17亿美元, 国际市场占有率从十年前的19.71%增至35%, 提高了10.29个百分点。进口方面, CAFTA创意商品全球进口额的全球份额由2003年的2.56%增至2012年的5.88%, 十年间提高了3.32个百分点。但由上图可知, 现阶段CAFTA创意商品全球进口额占全球贸易比重仍旧过低。

(2) CAFTA全球创意商品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1) RCA指数简介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简称RCA指数, 是一国某一产品的出口占本国所有商品出口的份额与世界该产品出口额占全球所有商品出口份额之比, 用于反映某国生产该产品产业的相对优势。当RCA>2.5时其国际竞争力极强, 若介于 (1.25, 2.5) 间则竞争力较强, 若介于 (0.8, 1.25) 间则竞争力一般, 若低于0.8则竞争力较弱。

(2) CAFTA创意商品RCA指数分析研究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UNCTAD创意经济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如表1所示, 2008年-2012年CAFTA创意产品每年总体的RCA指数均小于2.5而大于1.25, 除去2009年小幅度下降外, 近年来CAFTA创意商品的RCA指数总体呈逐年攀升的趋势, 由2008年的1.76增至2012年的2.17, 这说明CAFTA创意产品不仅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且此优势将进一步加深。

为了进一步示CAFTA在创意产业的具体分工模式, 表1还具体测算了其创意商品具体部门的RCA指数。数据显示:除去视听和出版物两类产品外, CAFTA创意商品在国际上具有普遍的竞争优势。其中, 工艺品一直是CAFTA地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意型商品,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其RCA指数均在2.26—2.55之间波动, 显示出极强的比较优势。其次, 近五年来CAFTA的设计、表演艺术、新媒体三类产品RCA指数均在 (1.25, 2.5) 范畴内波动, 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其中, 设计类产品RCA指数逐年稳步上升, 预计未来几年CAFTA设计类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当前CAFTA创意商品贸易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视觉艺术、视听和出版物三类产品上, 数据显示, 在2008年—2012年, CAFTA视觉艺术、视听和出版物三类产品RCA指数逐年上升, 但其增幅相当缓慢。因此与其他创意型商品相比, 此三类产品的国际相对优势较弱, 尤其是出版物, 其5年间的RCA均远低于0.8, 说明CAFTA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十分微弱。

综上可知:CAFTA创意商品的比较优势多集中在工艺品、设计等劳动密集型商品, 相反的在视听和出版物等知识密集型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处于劣势地位。

(3) CAFTA全球创意商品贸易竞争力分析研究

(1) TC指数简介

贸易竞争力指数简称TC指数, 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取值含义见下表:

(2) CAFTA创意商品TC指数分析研究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UNCTAD创意经济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从表3可知, 2008—2012年, CAFTA创意商品整体TC指数仅在11年跌至0.678, 其余年份均高于0.7, 据表2的划分标准, CAFTA创意商品整体TC指数属于0.5≤TC<0.8范畴, 说明该地区已创意商品贸易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从具体部门分析来看, 2008—2012年, CAFTA设计类商品的TC指数均大于0.8, 显示出极强国际贸易竞争水平, 但呈倒U型增长态势。相反, 视觉艺术的TC指数从2008年的0.742逐年攀升至2012年0.899, 增幅21%, 说明CAFTA的视觉艺术的贸易竞争力日渐增强, 现已成为极具竞争优势商品。此外, CAFTA在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类商品上也具有较强贸易竞争力。表3还显示, 近五年CAFTA新媒体TC指数 (0.479, 0.642) 范围内波动, 说明CAFTA在此类产品上的具有一定贸易竞争力。相对其他类型创意商品而言, 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无疑是CAFTA的软肋, 数据显示, 视听产品的TC指数在 (-0.042, 0.083) 波动, 而出版物五年间TC指数从0.397下降至0.289, 竞争劣势进一步恶化。

三、结论

1. CAFTA创意商品国际竞争优势显著, 但贸易格局失衡。

不同于以往文献得出的结论:发达国家主导创意产业国际分工与贸易。经本文研究发现, 尽管CAFTA是由经济技术水平不高甚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组织, 但其创意商品的出口额及贸易比重在全球仍占有一席之地, 颇具世界影响力。本文通过测算和分析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计算结果后发现, CAFTA创意商品贸易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但是就平衡度而言, 现阶段CAFTA的创意商品进出口差额过大, 间接反映该地区创意商品贸易格局失衡。

2. CAFTA创意商品贸易优势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 知识密集型创意部门处劣势地位。

经前文分析可知在CAFTA创意商品贸易中, 其优势大体源于工艺品、设计等劳动密集型部门, 这说明CAFTA创意商品的竞争优势并不依托于高智力元素的创意思维, 即中国创意商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实际是低劳动力成本的产物。这也验证了为何在视听、出版、音乐、版税及许可费等包含着大量创意元素和很高智力劳动的创意部门, CAFTA却处于劣势地位。创意商品科技含量较低, 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导致了CAFTA创意商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进行生产和经营, 而对中端、高端环节的开发、生产和经营涉及较少, 从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 也就不能产生较高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CAFTA创意商品贸易促进对策

综上分析, 本文提出促进CAFTA地区创意商品贸易的几点对策:

1.在传统贸易优势的基础上, 各成员国政府应重视并大力推动区域内视听、出版和音乐等高创意元素部门的发展和召开区域性会议制定全区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等, 从而实现CAF-TA从劳动密集型创意产业价值链低端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创意产业价值链高端攀登, 进而全面提升CAFTA贸易结构, 实现CAFTA创意商品贸易量到质的转变。

2.CAFTA成员国的文化各具特色, 这为CAFTA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因此, CAFTA在发展自身创意商品贸易时, 应注重利用此方面的优势, 让高层次人才从中不断挖掘更深层次的创意资源, 使之形成创意生产能力, 在不断提升CAFAT创意商品的层次、质量和结构的过程中, 推动CAF-TA创意产业和相关领域的发展。

3.由于创意思维是创意商品核心生产要素这一特殊产品属性, 要求了创意商品贸易必须依托完善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此, CAFAT各成员国应当采取多种措施, 在完善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基础上, 各成员国一方面应积极推进成员国间知识产权保护规章的互认进程, 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组织统筹CAFTA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和加大区域内部违法侵权等行为管制力度。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创意商品数据库http://unctadstat.unctad.org/wds/R eportF olders/reportFolders.aspx

[2]曲国明.中美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R CA、TC和“钻石”模型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2

[3]王岩.文化创意产品对外贸易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 2012 (03)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篇10

关键词: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出口商品可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的能力。在贸易条件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卫·李嘉图基于劳动价值论, 证明贸易两国的相对成本比率可作为均衡价格贸易条件所处的区间范围, 即贸易条件的上下界。新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通过运用“相互需求方程”和“相互需求理论”解决了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 即两种商品在两国的不同生产费用比率即为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不能超出的界限。随着我国和其他国家贸易联系的紧密, 关于贸易带给我国的利益日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如秦杰从经济增长角度探讨在我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时, 贸易条件却因为我国偏向于产品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而恶化, 他援引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指出中国贸易条件如果以2000年为基期, 那么到2011年已经下降了10%左右。曾铮和胡小环、黄满盈和曹彦勤等人曾对1980—2004年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进行了测算, 虽然他们选择的基期不同, 但从一般趋势来看, 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在1980至2004年间呈恶化趋势。

本文对我国2006—2011年的贸易条件进行了测算。测算方法选用拉式指数法, 使测度结果更准确。此外, 还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需求价格弹性角度探讨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原因。文章结构安排为:第一部分, 测算贸易条件;第二部分, 分析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第三部分, 提出我国贸易条件改善政策建议。

1 贸易条件测算

贸易条件分为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 本文研究对象为价格贸易条件。其一般计算公式为:

NBTT= (Px/Pm) ×100 (1)

Px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Pm为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公式 (1) 是一般计算方法, 该法虽简单直观, 但其准确性和解释力相对不足。为弥补该缺陷, 在具体计算方法选取上, 常用拉式指数法和帕式指数法。本文用拉式指数法, 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用基期数量作权数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 使价格指数更具可比性。具体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2)

本文计算的价格贸易条件是用我国2006至2011年主要进出口商品数量和价格月度数据, 基期为2006年3月。计算得价格贸易条件 (X1) 的变动情况, 如图1所示。

从图1看出, 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月度值波动幅度大, 出现6个明显的波峰, 表明在2006至2010年间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呈周期性波动。价格贸易条件低于100的时期较少, 2007年年末和2008年年初, 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数值在80以下。从2010年开始, 我国价格贸易条件逐渐低至100以下, 并从2011年9月始价格贸易条件降至80以下, 并伴有下降的可能。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并用Eviews统计分析, 发现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和CPI变化具有密切相关性。对CPI和价格贸易条件数据作回归分析得如表1所示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CPI和价格贸易条件的回归分析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二者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当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时, 将面临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当我国贸易条件恶化1个单位, CPI指数将会增长约0.031, 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较吻合。因此,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压力, 不仅要关注我国国内市场, 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进出口对国内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

2 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有关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原因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John Stuart Mill认为在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 制成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是贸易条件恶化的一个影响因素;庄芮认为FDI不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 但却有助于维护其稳定性。本文试图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需求价格弹性角度对影响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选取的商品对象分别为主要出口商品中的活猪、大米、玉米、成品油、塑料制品等12种商品, 主要进口产品中的大豆、食用植物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成品油等13种商品。数据均来源于国家海关信息网。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通常使用的计算公式为E= (-△Q/Q) ÷ (△P/P) 。为了更直观, 对原公式作积分变换得lnQ=-ElnP+lnk (其中, lnk为积分常数) 。利用不同商品的相关数据作估计, 可得到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 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都是小于1的。其中, 在12种主要出口商品中有9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 在13种主要进口商品中有11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 图2直观地反映了该情况。

从图2可看出, 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的商品种类较多, 表明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的数量对价格变化较敏感。在主要进口商品中有6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0, 即需求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这不符合一般需求价格变动规律, 其中可能存在投资炒作的因素, 使得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 降低了我国国民福利水平, 是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之一。根据表2可分别计算出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为正值和为负值的平均值。主要出口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为正值的平均值为0.09, 需求价格弹性为负值的平均值为0.95;主要进口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为正值的平均值为0.77, 需求价格弹性为负值的平均值为0.54。从结果可看出, 需求与价格同方向变动时, 我国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我国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时, 我国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我国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说明需求价格弹性的平均水平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因此, 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因进出口商品结构价格弹性的不同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呈恶化态势, 要改变这一状况重要的是调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3 贸易条件改善的政策建议

3.1 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

对进口商品中需求与价格变动方向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商品要调整进口数量。如我国主要进口商品中汽车及汽车底盘的进口, 其需求价格弹性大, 为3.313, 该需求价格弹性也表示当该商品价格上涨时我国进口数量反而增加, 同样情况也适用于主要进口商品中的大豆、原油等。虑及国家经济发展对战略资源的需求, 应对此类商品的进口量作规划, 能使用国内资源的转向国内市场。

3.2 合理征收关税

目前我国关税水平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之下。中国已承诺在加入WTO后, 履行减税承诺, 将关税总水平从15.3%降至9.8%的低水平。关税水平的降低使得国外出口商的成本降低, 进口商品的价格不会因较高的进口关税而转嫁给国内消费者, 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对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有利。

3.3 利用FDI改善价格贸易条件

张瑛和余熙 (2011) 运用回归分析法得出FDI对我国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存在正的影响力, 从其回归结果知1%的FDI增长导致0.4744%的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因此, 可以利用FDI的力量来改善我国相关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合理利用外资关键要为利用外资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引导外资投向, 改善外资结构, 提高外资投资质量, 增加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2]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下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130.

[3]秦杰.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7) :80.

[4]曾铮, 胡小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与贸易条件恶化[J].财经科学, 2005 (4) :162-168.

[5]黄满盈.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 (1981—2004) [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64-67.

[6]曹彦勤.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06:43-4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相关文章:

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11-24

对外文化贸易05-11

对外贸易政策04-13

对外贸易结构06-11

对外贸易协议06-12

对外贸易周期05-03

江苏对外贸易06-07

农业对外贸易06-30

印度对外贸易07-06

我国对外贸易07-16

上一篇:立法经济法律下一篇:文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