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苏醒期

2024-07-21

术后苏醒期(精选十篇)

术后苏醒期 篇1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8月期间, 我院麻醉苏醒室监护小儿78例, 全都是儿外科住院患者, 有先天胆道闭锁4例, 年龄在26~90天, 肛门不完全闭锁3例, 年龄在9~26天, 新生儿冗长症11例, 年龄在1~7岁, 包茎25例, 年龄在6~12岁, 小儿阑尾炎27例, 年龄在4~11岁, 鞘膜积液7例, 年龄在6~8岁, 在术后苏醒期监护时间最少2h, 最长7h不等, 直至病儿意识完全恢复, 生命体征平稳送回病房。

2 常规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2.1

小儿术后推进清醒监护室时要有专人监护, 要全面了解患儿的术中情况, 输血、输液量及术中特殊变化等。包括出血量的多少, 麻醉药物的种类、用量和全麻的方式等, 了解术中有无意外的发生, 了解刀口的大小及有、无渗血的情况。

2.2

连接监护仪各种导线, 吸氧, 密切监护血氧饱和度, 保证氧气吸人有效性, 适当调节氧流量, 观察意识、呼吸、血压, 脉搏的变化情况。根据病儿呼吸状态选择密闭吸氧、导管吸氧。

2.3

氯胺酮麻醉苏醒患儿及时测量患儿体温, 观察有无发热。超过38度以上者要立即通知医生, 早作降温处理。要注意鉴别是术后热还是感染发热。

2.4

患儿在麻醉清醒时要经过兴奋期, 患儿有烦躁的症状, 要给予患儿适当约束, 防止坠床。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脱出、扭曲或受压, 维持引流的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有无舌后坠的现象, 因为小儿的舌较大, 易发生呼吸道阻塞, 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床边应放置吸引器和急救包, 一旦发生误吸, 应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解除梗阻, 再行人工呼吸, 使用呼吸兴奋剂, 甚至气管插管。

3 监护中的注意事项

3.1

对于小儿年龄在26~90天以内的患儿因肺泡发育不完善, 呼吸功能较弱的, 腔道的直径狭小, 有很小的分泌物都易发生阻塞的症状, 要格外的注意呼吸道的通畅。要预防堵塞呼吸道而产生的窒息。

3.2

对于麻醉未清醒期的患儿要注意刀口敷料的情况, 有无渗血, 渗血量如果较多要及时通知医生, 如果刀口有加压包扎要注意刀口周围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 加压的沙袋有无破损、重力是否合适等。

4 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78例手术患儿有58例在2h全部清醒, 及时送回病房, 占患者总数的74.3%, 12例是4h清醒送回病房, 占病人总数的15.3%, 3例是5h清醒送回病房, 占患者总数的3.84%, 4例分别是6~7h清醒送回病房, 全都为90天以下的患儿。占患者总数的5.12%, 通过对小儿全麻清醒期的有效监护使病儿在4h之内全部送回病房70例, 占总数的89.7%,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5 体会

对于小儿术后麻醉清醒期的监护75例患儿术后均安全拔管, 完全苏醒返回病房。但是在时间上还是存在的区别和不同, 2岁以上的患儿在监护中易于观察和护理, 清醒的时间比较短, 在监护中易于观察和护理。而90天以下的患儿全麻术后的清醒期的时间长, 术后清醒的观察和护理更需要细心, 要注意的的事项更对一些,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做好插管的护理和观察, 在麻醉期清醒要防止意外, 对于嗜睡的患儿要认真鉴别, 仔细认真, 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密切观察患儿的苏醒情况;正确恰当吸痰、熟练掌握拔管技术及重视拔管后的管理等, 能切实有效地管理好全麻苏醒期间小儿的气道,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帮助患儿顺利渡过麻醉苏醒期。

摘要:小儿的手术麻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为小儿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期, 脏器的功能都很薄弱, 发育也都不完善。在加上表达能力和对不适病情的主诉有局限性, 是的术中和术后使其易发生很多的并发症, 甚至有生命的危险。所以, 小儿的手术大都选用全程监护, 尤其是术后清醒期的护理需要很多的临床经验, 对于小儿全麻术后的清醒期的监护, 我们在2010年3月~2012年8月在临床中78例小儿术后苏醒期的监护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是根据小儿特点和不同年龄段的表现, 采用监护仪和人工监护相结合的方法。其次是加强术后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小儿全麻,苏醒期,监护

参考文献

[1]焦红玲.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36 (3) :322-323.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气道管理 篇2

麻醉蘇醒期是指从麻醉用药停止到患者自主呼吸、意识、肌肉张力恢复的这段时间。因为麻醉深度变浅或消失,患者自我保护性反应逐渐加强,血液动力学、呼吸方面的一些不良反应易发生在此阶段[1]。因此,如何做好气道管理更是患者安全度过苏醒期的重要措施和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院复苏室2012年10月~2013年3月共收治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的患者1468例,其中男826例,女642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2岁。

2 带管的管理

2.1 用物的准备:接到患者即将进入PACU,根据麻醉医师的医嘱,备好床单位,调整好呼吸机各项参数,使之处于待机状态。准备负压吸引装置,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无菌手套及生理盐水等。

2.1 妥善固定:患者手术毕进入PACU,首先将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妥善固定,防止滑脱,观察插管深度,做好交接记录。

2.2 呼吸系统的监测: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节律、胸廓起伏、双肺呼吸音听诊,观察有无异常呼吸音,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本组1例患者入PACU后血氧饱和度93%,听诊双肺呼吸音,一侧呼吸音听不到,立即报告麻醉师,及时调整气管插管位置,血氧饱和度升至99%,双肺呼吸音听诊良好。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

2.4 合理的约束:患者因麻醉未清醒及危重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容易出现焦虑或严重不适,为避免发生坠床、抓伤或非计划拔管,对危重患者合理使用约束带十分必要[2]。本组均常规应用护栏和软的约束带约束双手腕处,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拔管后及时解除约束。

2.5 适当地镇静、镇痛:术后因疼痛、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的刺激可引起患者烦躁、躁动,因循环呼吸不稳定暂时还不能拔管,可根据医嘱及时使用镇静、镇痛药,必要时应用硬膜外或静脉镇痛泵。

2.6 加温湿化:经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时,上呼吸道失去对吸入气的湿化功能,如果应用没有湿化功能的呼吸机,会使气管黏膜干燥,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低下,痰液排出障碍[3]。因此,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给予常规开机后打开湿化气开关,调至32~35°,增加患者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利于痰液的排出。但也要避免湿化过度。

2.7 心理护理:机械通气对患者造成心理极大影响,如焦虑、恐惧、急躁、忧郁与孤独、不安全感,有报道约27%的病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会有不安全感[4]。因此,患者清醒后要告之他所在的地方,手术已完成,现在还不能说话,嘴里带的管子是帮助呼吸的,可能挺难受的,但是暂时的,只要他好好喘气,坚持一会儿,拔掉以后就可以说话了,不要紧张害怕,多鼓励、安慰患者,让患者有安全感。

3 拔管的管理:

3.1 拔管指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恢复,咳嗽有力,能自主排痰。

3.2 物品的准备:备好呼吸面罩、口咽通气道、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包等,以防拔管后发生意外,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

3.3 拔管前的吸引: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前后给予2min纯氧,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做到适时吸痰,每次吸痰不超过3次,过度刺激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刺激咽喉部引起喉痉挛。吸痰的同时注意观察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患者面色、肢体活动的情况。

3.4 气管插管的拔除:充分吸净气管内及口鼻腔内分泌物,气囊放气,将吸引管插入插管内越出内端口,一边吸引,一边随同气管插管一起缓慢拔出,将残留的分泌物吸净。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继续面罩雾化吸氧。

4 拔管后的管理:

4.1 循环及神经反射的观察:拔管后的短期内患者的内环境变化剧烈,是发生意外的敏感期[5]。应注意观察体温、心率(律)、血压、皮肤黏膜、甲床颜色温度、各种反射恢复的程度。

4.2 做好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常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氧饱和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3 并发症的管理

4.3.1咳嗽咳痰:耐心细致讲解咳嗽咳痰发生的原因,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教授患者有效的排痰技巧,并协助翻身扣背,促进痰液的排出。

4.3.2舌后坠:及时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应用口咽通气道或重新气管插管。

4.3.3喉痉挛、喉头水肿:嘱患者镇静,减少刺激,给予高流量吸氧,抬高床头,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二羟丙茶碱等药物。

4.3.4呼吸遗忘:加强观察与巡视,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呼吸是否正常,多询问患者自身感觉,有无不适等。

5 小结

临床实践及文献资料表明麻醉剂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做好全麻复苏期患者的气道管理是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流程。在监护过程中不能轻视,要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度过苏醒期。

参考文献:

[1] 钟泰迪.麻醉复苏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0-82.

[2] 黄苑玲,熊小玲.改良肢体约束在ICU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86-187.

[3] 王春祥,毕玉华.危重病人监护手册[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196-197.

[4] 张淑香,赵玉敏等.重症监护[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73-576.

术后苏醒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出生1天-6岁。其中阑尾炎12例、腹股沟斜疝55例、肠套叠6例、先天性肛门闭锁2例.血管瘤4例,臀部肿物1例。入院时合并脱水2例,电解质紊乱1例。所有患儿均无呼吸道感染症状。

1.2 方法

4例采用静吸复合插管全麻,其余采用非插管静脉全麻。麻醉药以氯胺酮为主,还有丙泊酚;肌松药有芬太尼、罗库溴胺;镇静药有咪唑安定。全部患儿麻醉及手术顺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舌后坠、氧分压、心电图、血压、呼吸、体温、恶心呕吐与误吸及苏醒时间。

2 结果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8例、舌后坠7例、低氧血症2例、循环抑制1例、呕吐3例、体温异常2例、苏醒延迟1例。所有患儿无一例因发生并发症而死亡。

3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原因主要是氯胺酮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出现痰鸣音,严重时可窒息。给与患儿合适的体位、拍背,并及时吸痰。本文出现呼吸道分泌物潴留8例,均未发生窒息。

3.2 舌后坠

氯胺酮、丙泊酚可抑制呼吸运动,并使下颌、舌根肌肉松弛产生舌后坠,从而使口咽同气道变窄,同气受阻。予垫高肩部,提颌吸氧10min, 患儿肌张力逐渐恢复,明显改善症状。

3.3 低氧血症

是患儿麻醉后最常见的亦是最凶险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和误吸。这与患儿年龄小、麻醉药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有关。经辅助呼吸、给氧等处理, 呼吸迅速恢复, 故临床上应加强对低龄患儿的监测, 密切注意患儿的SpO2、心率、R的频率、节律、幅度和方式。当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抑制时, 立即采取面罩给氧或气管导管给氧并辅助呼吸, 必要时控制呼吸。本组有呼吸道不全梗阻2例, 其原因一例为分泌物过多, 一例为舌后坠引起。与小儿颈短、舌大、喉头高、呼吸道狭小, 黏膜娇嫩, 腺体分泌旺盛有关。

经吸痰、给氧、托下颌、放置口咽通气道、纠正体位等治疗予以解除。分泌物过多为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对全麻患儿至关重要[2], 因此复苏期患儿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肩部垫一薄枕使头适度后仰, 或取侧卧位、头后仰,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误吸呕吐物。正确使用吸痰器, 选用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每次吸引前后加大吸氧流量, 吸引时间不超过15 s, 吸引负压为0.020-.05 m Pa[2], 吸引动作要迅速轻柔, 并应在监测心率、心律和Sp O2下进行;如吸痰过程出现心率变化, SpO2大幅下降, 或患儿面色紫绀, 应立即停止吸引, 迅速辅助给氧。舌后坠亦为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 当其发生时要正确托起下颌, 或正确放置口咽通气道。由于口咽通气道可诱发呕吐、齿损伤和喉痉挛, 宜在患儿完全清醒前取出[2]。喉痉挛是严重的麻醉并发症, 当患儿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伴有高调的哮鸣音和发绀时, 应立即面罩加压给氧, 必要时使用肌松药行气管插管。为防止喉痉挛发生, 应掌握好拔管时机, 同时在插管与拔管过程中动作轻柔, 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咽喉部。

3.4 循环抑制

与术前伴有脱水、酸中毒、腹膜炎, 术后麻醉药、肌松药的残留、毒素的吸收和体位的变动有关。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率减慢或增快、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经吸氧、强心、纠正脱水、酸中毒、抗炎等处理, 予以解除, 故对这类重症患儿, 要注意观察T、BP、P、R、CVP、引流量和尿量、面色、神志、肢端的颜色、温度等, 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5 呕吐

由于婴幼儿食管短,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健全,胃内压力高,胃液酸度大等解剖特点,加之患儿情绪不稳定、不合作等因素。本文出现3例,因急诊手术,禁食时间过短而发生呕吐。因此术前严格掌握患儿禁食时间(4-6h),一旦发生呕吐,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咽喉部呕吐物及分泌物,以防发生误吸。本文出现呕吐3例,均未发生误吸。

3.6 体温异常

由于术前使用阿托品,和抑制下丘脑功能,抑制皮肤黏膜腺体分泌;氯胺酮又使肌张力增强,产热增加,故监测体温如超过38℃应物理降温,控制室温24-26℃,湿度50﹪-60﹪[3]。本文1例术后体温39℃,经酒精擦浴后体温下降至37.8℃.体温过低与手术时间过长有关,加之输入冷的液体,患儿体温在35℃以下,本文出现体温过低1例,经用热水袋保暖,体温升高至37℃。热水袋必须正确使用,以防烫伤。

3.7 苏醒延迟

全麻患儿一般在60-90min可获得清醒,若超过此时限意识仍未清楚,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4]。本文出现苏醒延迟1例与体温过低有关,体温过低可导致机体氧利用率下降,代谢减慢,寒颤可使脑的耗氧量增加,苏醒延迟[5]。术后防止苏醒延迟的护理措施包括:避免体温过低,观察患儿有无低氧、二氧化碳潴留而致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4 讨论

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并未终止、麻醉药、肌松药仍发挥一定作用,各种保护反射尚未完全恢复[6],患儿常因呼吸道梗阻或呼吸抑制引起低氧血症,可危及生命[7]。因此我们应密切观察婴幼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征兆,一旦发生意外应积极全力抢救,挽救患儿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靖雪敏, 孙金秀.婴幼儿静脉输液治疗不顺从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04, 7 (2) :1.

[2]张粉婷, 吕建瑞.小儿全麻插管恢复期气道阻塞102例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9) :213.

[3]喻亿红, 廖礼平.全麻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5) :243-246.

[4]庄心良, 曾因明, 陈佰臣金.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37.

[5]王珊娟.中华麻醉学杂志[J].2000, 20 (9) :574.

[6]钟泰迪.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

术后苏醒期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37-01

随着医疗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生和护理人员技术越来越精湛,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法不断被推广到临床上,深受患者的好评。手术麻醉的应用十分广泛,麻醉苏醒后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干预会影响术后恢复[1]。所以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缓解病人的情绪,避免影响医生继续手术。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我院选取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各20例,年龄范围从14岁到84岁,平均年龄为(49.7±2.9)岁,手术所用时间为(12±1.2)小时;试验组患者40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范围从9岁到92岁,平均年龄为(62.1±3.5)岁,手术所用时间为(10±3.5)小时。对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所用时间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麻醉苏醒后接受临床常用护理处理;试验组在常用护理基础上采取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试验组护理内容为①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病情预估,对护理人员和患者说明可能情况和注意事项;②跟家人进行术前交流,大概讲述一下流程,对意外情况交代清楚;③对症性护理:若患者呼吸出现急促,频率和幅度发生变化,应监测血气变化和调节氧含量;若患者情绪或行为发生异常,护理人员应询问医生,选取相关镇静药和剂量;若患者感觉不适,应适当调节患者体位,防止患者体位不适压迫血管和神经[2]。④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血压和心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表1结果显示,在选取的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中,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X±s]

组别例数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脉压差(mmHg)心率(次/min)对照组40150.6±21.295.2±8.765.4±5.990.3±5.8试验组40136.7±20.983.5±8.953.2±5.675.5±6.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情况对比

表2结果显示,80例腹部手术全麻醉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躁动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8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患者出现躁动人数(例)发生率(%)对照组403280.00试验组402050.0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术麻醉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麻醉患者苏醒后容易出现躁动,导致血压和心率出现异常变化。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点轻微刺激因素都会干扰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情绪[3]。患者苏醒后出现躁动不仅会影响医生术中判断和操作技术,还会因为随意乱动造成伤口缝合困难、腹部脏器发生移位、出血量增加。腹部手术是临床上常做的手术,麻醉是手术中必备的过程[4]。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的原因有①麻醉药的药效减弱,使患者的疼痛反射恢复。患者意识恢复后,不能忍受这种疼痛出现躁动;②麻醉药使呼吸肌功能受到抑制,患者苏醒后,麻醉药对呼吸肌的抑制作用没有消失,患者感觉呼吸困难,出现躁动;③医生手术过程中,对脏器的牵拉和器械的刺激使患者机体感到不适,引起防御性反射,出现肢体的不随意运动;④患者意识恢复后,面对手术室安静的环境难以适应,容易造成恐惧出现躁动[5]。所以,对于麻醉患者苏醒后有效地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患者躁动影响医生继续手术,还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采取对症性护理缓解患者的痛苦[6]。因此,为了了解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效果,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我院选取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试验组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术中出现的意外从容面对,针对性解决患者出现躁动的因素。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躁动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8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效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避免患者随意运动影响手术的进程,值得广泛应用[7-8]。

综上所述,有效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措施临床指导意义重大,为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是临床上专业的操作规范的医护人员相对缺乏,护理理论知识经验掌握不足。所以,我院应加大研究力度,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临床效果明显,临床使用价值非常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峰.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2] 胡同慧.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6):1327-1329.

[3]卫静,卫小娜. 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 健康之路,2015,5(1):105-105.

[4] 柏晓庆. 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分析[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6(7):214-215.

[5] 李经纬,谭洪光,姚爱军,等. 地佐辛诱导对苏芬太尼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999-1000.

[6] 李烜,王艳,张光明,等. 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恢复的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46-249.

[7] 钱叶兰.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16(4):82-83.

术后苏醒期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2例, 男36例, 女26例, 年龄29~72岁, 平均 (55.6±4.7) 岁;其中心脏外科24例, 胸外科手术23例, 脑外科手术15例, 所有患者术前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均无全麻和气管插管禁忌证。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术前30 min两组均肌注长托宁lmg和鲁米那钠100 mg, 两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08~0.15) 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0 mg/kg、琥珀胆碱 (1~1.5) mg/kg行麻醉诱导, 术中间断静注 (0.05~0.1) mg/kg, 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持续泵注瑞芬太尼 (0.08~0.15) μg/ (kg·min) 、异丙酚 (4~6) mg/ (kg·h) 维持麻醉, 行机控呼吸。手术结束前10 min观察组静注舒芬太尼1μg/kg, 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 两组均继续泵入瑞芬太尼0.1μg/ (kg·min) 至拔出气管导管[3,4]。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评分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标准设置为:患者安静合作评分为0分;给予刺激时肢体会产生活动评为1分;无刺激时有挣扎, 且挣扎无需按压评为2分;出现剧烈挣扎, 需按压评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躁动评分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的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5]。舒芬太尼由芬太尼通过添加N-4噻吩基衍生而来, 是一种强效的人工合成阿片受体镇静镇痛药, 舒芬太尼同时还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μ-受体激动剂。和芬太尼比较, 对μ-受体的亲和力高出7~10倍。舒芬太尼的亲脂性强, 更易透过血脑屏障, 且具有起效快、循环稳定、无组胺释放等优点, 其安全范围宽, 治疗指数是芬太尼的近100倍, 镇痛作用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 长时间静脉输注无蓄积, 可得到非常稳定的血药浓度, 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快。本组资料显示, 舒芬太尼可以减少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 显著降低手术后躁动情况的发生, 疼痛程度舒缓。而且在实验过程中, 舒芬太尼组的副作用与生理盐水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应用可以为患者的恢复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诊治的62例ASAI-Ⅱ级择期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苏醒期对疼痛、躁动的效果。结果 舒芬太尼组与生理盐水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的躁动发生率以及操作配合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后, 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在苏醒期的躁动以及疼痛的发生, 从而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

关键词: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临床比较

参考文献

[1]陈江辉, 鄣曲练.麻醉后恢复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防治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14) :81-82.

[2]王春光, 瞿慧, 艾青, 等.舒芬太尼、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应.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11) :897-900.

[3]田春芳, 宋玉芳, 曹芳.芬太尼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09, 49 (7) :34.

[4]程会平, 韩广彦.陈卫, 等.舒芬太尼对全麻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08, 48 (21) :78-79.

术后苏醒期 篇6

关键词:全身麻醉术,苏醒专项护理,并发症

全身麻醉是临床麻醉医学的一种方式, 简称全麻。是指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将麻醉药注入患者体内, 短暂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失去知觉, 感觉不到疼痛, 帮助手术可以顺利进行[1]。在术后的苏醒时期, 由于患者的生理功能还没有正常恢复, 过程中会存在危险因素, 如果护理不当, 不仅患者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康复, 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采用专项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躁动和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护理效果更好[2]。本研究就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进行统计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 年10 月~2015 年6 月本院接受全身麻醉术的150 例患者, 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5 例。观察组中男38 例, 女37 例, 年龄22~62 岁, 平均年龄 (43.32±6.23) 岁。对照组中男42 例, 女33 例, 年龄20~59 岁, 平均年龄 (45.54±4.49) 岁。所有患者均对分组方式及护理方式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采用专项护理模式护理。具体如下: (1) 术后止疼措施:患者手术之后, 由于麻醉药效会慢慢消退患者会渐渐感觉到剧烈疼痛, 从而会造成不安、躁动等情绪严重影响术后康复。此时应该给予患者一定量的阵痛药物缓解疼痛, 并且须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方式, 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2) 严密监控:严密监控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检查静脉输入是否通畅, 记录出入量, 时刻预备好应急处置措施。 (3)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患者在麻醉恢复时期, 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情绪不稳定等状况所以要加强安全防护的工作, 以防止患者出现摔倒、坠床等意外情况。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苏醒期间, 观察组患者躁动情况发生率为12.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5.3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 (P<0.05) 。观察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为96.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3%,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全身麻醉手术之后的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大挑战。在此期间,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 在苏醒期间发生不良并发症的几率较大[3]。因此, 对患者加强专项护理和有效监控十分重要, 会对患者康复的速度和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躁动情况发生率为12.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 (P<0.05) 。说明专项护理可以使患者在苏醒和康复期间更加舒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仅为5.33%,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3% (P<0.05) , 说明专项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几率, 术后护理效果更好。另外, 观察组患者中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为96.00%,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33% (P<0.05) , 说明术后采用专项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 在苏醒期间采用专项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改善医患关系, 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芳, 陈华明, 李雪梅,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西部医学, 2013, 25 (10) :1573-1575.

[2]吴世菊, 刘晓丹, 刘倩, 等.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路径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4 (9) :829-830.

术后苏醒期 篇7

关键词:地佐辛,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全麻苏醒期是麻醉深度变浅、运动和感觉功能逐渐恢复, 出现自主呼吸并能自行调整, 呼吸道反射恢复到清醒的过程[1]。此期因各种原因可发生躁动, 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BP升高, HR加快, 定向障碍。增加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和手术创面渗血, 严重者致切口裂开、留置管脱出及各种意外伤害。

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 年龄35~60岁, 体重50~75kg, 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及常规化验均在正常范围, 无阿片类药物应用史。随机分成3组, 各30例:A组 (地佐辛0.1mg/kg) 、B组 (地佐辛0.2mg/kg) 、C组 (对照组、生理盐水1ml) 。

方法:9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麻醉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入室后常规监测Bp、Sp O2、ECG。开放静脉, 予以咪唑安定0.02mg/kg, 局麻下桡动脉穿刺动态监测MAP。全麻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1~1.5mg/kg、维库溴铵0.08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40分钟停用肌松药, 前5分钟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 结束前20分钟静脉给予A组 (地佐辛0.1mg/kg) 、B组 (地佐辛0.2mg/kg) 、C组 (对照组、生理盐水1ml) 。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VT>6ml/kg, 节律规则, 呼吸空气Sp O2>95%, 咳嗽吞咽反射恢复, 意识清楚, 吸痰后拔管。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10分钟患者HR、MAP、Sp O2变化;围拔管期呼吸抑制、呛咳、BP升高、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躁动评分:1~4级为无躁动, 5~7级诊断为躁动, 5、6、7级分别为轻、中、重度躁动, 轻度躁动1分, 中重度躁动2分, 重度躁动3分。

注:B组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与A组、C组相比,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C组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B组与A组、C组拔管时、拔管后10分钟HR、MAP相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 见表1。

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10分钟3组HR、MAP、Sp O2的变化, 见表2。

围拔管期呼吸抑制、呛咳、BP升高、嗜睡、躁动发生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躁动评分, 见表3。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临床麻醉中常见的不恰当行为, 国内邓丽琴等2006年报道发生率22.54%[2], 躁动虽然短暂, 但易造成意外伤害, 如手术切口裂开、手术部位渗血、气管导管及各种引流管脱落等;此外还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 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地佐辛是新的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 主要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轻度镇静的作用, 成瘾性小, 能缓解术后疼痛[3]。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 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 使胃肠平滑肌松弛, 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对δ受体活性较弱, 不产生烦躁焦虑感。

本观察显示全麻手术结束前20分钟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 使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延迟, 拔管后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 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使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趋于稳定, 患者更舒适, 不影响拔管时间。优于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

参考文献

[1] 张彤, 王保国.全麻后苏醒延迟[J].医学研究通讯, 2011, 30 (10) :33-35.

[2] 邓丽琴, 丁凤兰, 刘红.全麻术后躁动225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2) :165-167.

术后苏醒期 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直肠癌,苏醒期,躁动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且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 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首选治疗方案,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 (Emergence Agitation, EA) 是全麻术后苏醒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表现为一系列的不恰当的行为, 包括兴奋、躁动、定向障碍、胡言乱语、哭闹或呻吟等症状[2], 影响循环系统的稳定性, 导致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同时由于患者烦躁不安, 将进一步增加各种管道脱落的风险, 甚至诱发气管痉挛、反流物误吸的风险, 严重威胁患者的手术安全[3]。舒适护理的是指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增进患者的舒适程度, 其目标是让患者身、心、社、灵方面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4], 可缩短或降低患者由疾病或住院因素导致不愉快状态, 本研究将根据直肠癌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地舒适护理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该院手术室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直肠癌, 在全麻下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 术前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且自愿配合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既往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 及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共有80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年龄48~73岁, 平均 (56.23±11.72) 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 高中或中专20例, 初中及以下10例;病理诊断:管状腺癌18例, 乳头状腺癌11例, 粘液腺癌9例, 其他类型2例。对照组40例, 男29例, 女11例;年龄45~75岁, 平均 (56.73±12.45) 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1例, 高中或中专19例, 初中及以下10例;病理诊断:管状腺癌19例, 乳头状腺癌10例, 粘液腺癌8例, 其他类型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方案, 在术前进行访视, 并进行术前健康宣教, 在进入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 在麻醉前留置尿管, 术中加强对对患者气道的护理, 促进痰液的有效引流,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完成手术后将患者转移至复苏室, 待患者清醒后转移至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

1.2.2 观察组

评估全麻躁动患者诱发因素, 采取针对的舒适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前的心理舒适引导:在术前1 d, 由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基本流程, 术中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 并详细向患者介绍全麻期间其麻醉后可能出现的感官症状, 对可能存在的不适症状进行说明, 并告知医护人员将采取的措施,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提升患者的心理防御能力, 降低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心理。 (2) 术后舒适性护理:术后保持去枕平卧位, 预防体位不适、外界器械或物品压迫大血管或神经引起患者不适, 及时清理呼吸道, 保持气道通畅, 避免气道分泌物引起的不适感;在使用约束带的患者需保持约束带的松紧度适宜, 并根据患者的体位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波动情况, 预防EA的发生。 (3) 合理镇痛, 增加患者躯体舒适度:在苏醒期内麻醉药物的作用逐步减弱, 病人对疼痛的感逐步增加, 若为给予及时的处理, 苏醒期的疼痛感将导致患者躁动不安, 对所有患者均建立PCA镇痛泵, 有效减轻苏醒期的疼痛感, 增加躯体的舒适度, 有效降低全麻苏醒期的躁动。 (4) 减少刺激, 由于气管插管对患者咽喉的刺激大, 容易引起患者躁动不安, 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拔出气管插管, 增加患者的躯体舒适度。 (5)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 医护人员在麻醉复苏室做到言语轻、操作轻、关门轻及走路轻, 减少监护设备、呼吸机、输液装置等噪音。

1.3 收集指标

(1) 收集患者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在术前平稳状态及苏醒期进行测量, 连续测量2次取平均值。 (2) 患者躁动情况:按照4级评分法[5], 其中0分为患者处于安静状态, 无躁动;1分为患者在进行吸痰、测量血压时出现肢体躁动, 但经心理疏导后能缓解;2分为患者无任何刺激下即可出现躁动, 并有拔管倾向, 需进行约束;3分为患者强烈挣扎, 需强制制动。 (3) 患者满意度情况:在患者清醒后采取由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8.0版)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其中心率、血压为计量资料, 采用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躁动评分及住院患者满意度情况为等级资料, 以百分比 (%) 表示, 并且采取非参数秩和检验, 均设定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础状态下与苏醒期心理及血压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基础值无明显差异 (P>0.05) , 苏醒期观察组患者在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躁动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 (Z=-1.998,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与对照组 (Z=-2.027, P<0.05) , 见表3。

3 讨论

3.1 直肠癌患者EA诱发因素分析

EA是一种由麻醉导致的特殊并发症, 临床上多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烦躁不安等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6], 是影响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针对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 可进一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7]。直肠癌患者虽然接受的是微创手术, 但是由于肠道的切除及肠道系统的重造对腹腔脏器造成较大的干扰, 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异常, 容易诱发EA的发生, 增加伤口活动性出血, 同时由于躁动增加气管插管、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等意外拔管和坠床的风险。临床研究表明, EA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对手术的流程及苏醒期可能存在的症状与反应缺乏了解, 心理准备不足, 以及术后对疼痛、气道异物感及其他刺激性治疗操作等因素有关[8]。因此积极消除EA的诱发因素及控制EA对手术安全的影响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点。

3.2 舒适护理对预防直肠癌EA的运用效果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的是指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增进患者的舒适程度, 其目标是让患者身、心、社、灵方面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4], 可缩短或降低患者由疾病或住院因素导致不愉快状态, 该模式强调在开展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外还需加强对患者舒适方面的研究, 包括普通舒适研究和较难的舒适护理研究两种层次[9], 由于手术治疗是围手术期患者最主要的心理应激源, 严重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 加之患者对手术过程及麻醉相关知识的缺乏, 将引起患者心理上的不适应状态, 因此加强术前的健康宣教, 提升患者心理防御能力, 将能够增加患者的心理舒适度[10], 避免各种诊疗及不当约束对苏醒期患者造成的二次应激, 观察组患者的躁动评分明显降低, 避免患者对外界刺激或躯体不适产生的反射性反抗心理。

此外在苏醒期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检测也非常重要, 包括血气分析与疼痛监测两个方面, 由于在苏醒期时麻醉药物的影响逐步减退, 患者的疼痛感知功能逐步恢复, 患者可因伤口疼痛难以耐受而引起躁动[11], 因此在苏醒期及时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并采取合理镇痛的方式进行镇痛, 将能够增加苏醒期患者躯体舒适度。此外苏醒期患者可因手术期间麻醉、肌松剂的残余效应导致呼吸抑制或通气不足的风险, 患者可因下颌松弛、舌后坠导致呼吸道梗阻, 医护人员在拔出气管插管后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必要时检测血气指标状态, 保持气道的通畅, 增加患者的躯体舒适度;同时采取严密的监护和早期预防能够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 避免心率、血压大幅度的变化。此外, 在整个手术期间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 增加医护人员对患者沟通, 在进行各项操作前需进行解释工作, 将有利于增加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避免操作不当引起的EA, 因此采取舒适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研究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12]。

综上所述, 根据直肠癌患者EA的诱发因素, 采取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 能够提升患者在手术期间的躯体和心理舒适度, 保持苏醒期生命体征的平稳, 降低患者的烦躁程度, 将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 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泓澜, 高玉堂, 郑莹, 等.上海市区居民1973-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9, 43 (10) :875-879.

[2]常小兰.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5) :69-70.

[3]周燕, 潘应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预防术后苏醒期躁动的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9) :1402-1403.

[4]刘锐, 石秀杰, 宋艳, 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21) :2000-2001.

[5]明豫军, 李辉, 肖峰, 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0, 30 (3) :196-200.

[6]徐俊峰, 林梅, 谢颖祥, 等.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9) :5461-5463.

[7]鲍杨, 史东平, 封卫征, 等.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 (2) :183-184.

[8]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20) :1884-1886.

[9]王万玲.舒适护理在国内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4) :273-276.

[10]宋蕾, 方秀新, 耿文真, 等.导尿时机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0) :42-44.

[11]于洋, 岳云, 张永谦, 等.术后疼痛在诱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 31 (12) :1452-1454.

术后苏醒期 篇9

小儿麻醉苏醒是小儿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再加上小儿本身的生理特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因此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管理尤为重要,是小儿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

常见并发症

体温过低:体温过低的原因主要与气温低、手术间室温低、手术时间长、术中输入未加温的液体等因素有关,也与小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有关。小儿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体重来说较大,血管多易于散热,同时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引起体温下降[1]。全麻后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受到抑制,机体的代谢能力下降而散热增多,加上肌松药物的作用使肌肉失去产热作用,致机体易受冷环境的影响而体温下降[2]。低温时小儿易出现寒颤,寒颤时因肌肉收缩机体耗氧及CO2生成量增加而发生低氧血症,同时可致小儿麻醉苏醒延长及呼吸循环抑制,甚至造成不可逆损坏。体温过低,血管收缩,手术切口组织供氧减少白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可增加切口感染率,体温低时,血液分布改变使肾血流量减少,延缓麻醉药物的代谢,而使麻醉苏醒期延缓[1]

喉痉挛:全麻苏醒拔管后可发生喉部肌肉痉挛,造成喉的狭窄或关闭。通常由于分泌物、血液或上呼吸道操作刺激声门,可直接引起小儿呼吸道部分阻塞甚至完全阻塞,从而引发生命危险。

喉水肿:小儿由于声门下区域的黏膜下组织松弛,容易水肿,再加上气管内导管过粗或气囊注气过多、插管时间过长(超过48小时)、插管损伤、同时伴有气道感染而引发[3]

烦躁:术后兴奋躁动是儿科病人麻醉苏醒时相当常见的问题,尤其是3~9岁的患儿。如药物反应、疼痛、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膀胱扩张、尿潴留等[3]。小儿术后烦躁可造成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也易引起小儿意外性伤害,如坠床、手术部位的损伤,各种导管的脱落等。

呕吐反流:呕吐与反流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与麻醉诱导时加压给氧导致小儿胃内胀气,以及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另外术后小儿烦躁不安、挣扎、咳嗽、吸引管刺激咽喉部均可导致呕吐与反流。呕吐可引起小儿误吸,严重者可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术后疼痛:小儿对疼痛可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小儿术后的康复。而术后及时有效的镇痛可减轻这些反应。

防范措施

体温过低:①保暖:巡回护士应根据手术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年龄调整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60%。对四肢循环较差的小儿及时给与增加被盖,还可使用热水袋等。使用热水袋时应注意水温不能过高,应低于50℃,且不能直接接触小儿皮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寒颤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②吸氧:有寒颤的小儿要注意观察其面色,及时吸氧,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③输入液体要加温。

喉痉挛:环境要保持安静,密切观察小儿的面色、呼吸的频率、幅度、呼吸方式、心率、SPO2等。进行有刺激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准。一旦发现喉痉挛,如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和发绀时,不要惊慌,应立即托起小儿的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导管给氧并辅助呼吸,必要时控制呼吸,停止任何刺激,遵医嘱用药。

喉水肿:避免刺激,将小儿的头部放置正确,避免气道扭曲受压。严密观察呼吸,一般在拔管后30分钟内出现。若出现声嘶、犬吠样咳嗽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应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用药。

烦躁:①要保证有足够的通气,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②保持病室安静。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可大声喧哗,尽可能减少对小儿的不良刺激。③防止意外伤害发生。对有躁动的小儿要查找原因,解除诱因并给予对症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约束,松紧要合适,要有适当的活动度。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以防脱落。

呕吐反流:①合理的术前禁食和手术前用药。术前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空虚,降低误吸的发生率,而术前用药是缓解小儿的焦虑情绪,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产生,提高麻醉苏醒期的质量。一般术前禁食水4~6小时,术前针一般为阿托品、鲁米那,剂量根据小儿的体重而定,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②体位:麻醉苏醒期置小儿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必要时于小儿肩下垫软枕,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呕吐的小儿要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吸引的时候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的刺激咽喉部,有助于减少呕吐的发生。要选择合适的吸引管,吸痰时动作要轻、快,每次时间不超过15秒,负压不超过0.05MPa。

疼痛:一般首先要对小儿的疼痛进行评估,给医生提供信息,根据医嘱应用镇痛药。一般的镇痛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所以在使用镇痛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呼吸,还要观察其他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参考文献

1 孙增勤.实用麻醉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50.

2 陈楚勤,李爱军.婴幼儿术中体温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现代医院,2006,6(1):62-63.

术后苏醒期 篇10

关键词:舒芬太尼,腹腔镜术后,苏醒期躁动,疗效观察

随着麻醉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的广泛应用, 麻醉师对麻醉药物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如何选择最佳麻醉药物对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降低烦躁程度有着重要意义。尽管现在的全身麻醉药物不断更新, 但是麻醉师和手术医生仍广泛关注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变化情况, 有研究报道称, 过度的躁动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健康生命危险, 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为了降低这种风险的发生, 笔者在2013年10月-2015年2月采用舒芬太尼用于预防腹腔镜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 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为2013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院的妇科患者160例, 均需行全麻腹腔镜手术, ASAⅠ级或Ⅱ级。年龄22~48岁, 平均年龄 (37.8±14.5) 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80例。对照组年龄22~45岁, 平均年龄 (36.9±15.4) 岁;其中卵巢囊肿42例 (单侧33例, 双侧9例) , 子宫肌瘤20例, 宫外孕8例, 其他10例。观察组年龄24~48岁, 平均年龄 (36.8±14.9) 岁;其中卵巢囊肿46例 (单侧35例, 双侧11例) , 子宫肌瘤22例, 宫外孕6例, 其他6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年龄、病史等)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意识模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精神疾病者。

1.2 麻醉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进行麻醉诱导, 给予异丙酚2mg/kg、咪唑安定0.1mg/kg及琥珀胆碱1.2mg/kg注射;术中肌注维库溴铵0.1mg/kg, 异丙酚5mg/ (kg·h) 。然后对照组给予静滴芬太尼3μg/kg, 观察组注射舒芬太尼1μg/kg。术中均采用呼吸机对呼吸进行控制。

1.3 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

镇痛效果评分标准[1]:0~2分为切口完全无疼痛;3~4分为有时切口轻度疼痛, 但无需增加镇痛剂量;5~6分为切口疼痛剧烈, 需追加剂量或肌注镇痛剂;7分为需改用其他镇痛方法。苏醒期躁动情况评分标准[2]:按照0分、1分、2分、3分分值评分, 分值越大表明躁动越剧烈, 1分以上判定为躁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h、4h、8h、16h及32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镇痛效果明显,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1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手术中为了减小患者术后疼痛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师对患者多采取全身麻醉, 但是患者术后苏醒期很容易出现躁动等麻醉并发症, 多表现为短期意识分离, 轻度定向障碍、兴奋、烦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同时患者还容易出现哭闹、无理性言语动作等, 严重者可出现自主损坏输液通路、导尿管、心电监护仪以及辅助呼吸设备等[3]。近年来随着麻醉水平提高, 全麻手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并较为广泛的使用。但是全麻诱导后躁动发生率仍然较高, 为了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笔者对80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作为麻醉药物, 疗效满意。舒芬太尼为芬太尼衍生物, 为强效人工合成阿片受体镇痛镇静药物, 药物亲和力约为芬太尼7~10倍, 易被患者吸收, 同时药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 发挥持久强效的镇痛镇静作用, 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4]。本文结果表明, 观察组术后2h、4h、8h、16h及32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镇痛效果明显,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舒芬太尼能明显降低腹腔镜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 有很高的安全性, 值得麻醉医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少梅.地佐辛与芬太尼在产科术后镇痛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5) :88-92.

[2]胡清波.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2) :110-111.

[3]李斌飞, 张志刚, 程周, 等.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3) :2229-2231.

上一篇:立法监督下一篇:电影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