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质量管理

2024-08-22

水泥质量管理(精选十篇)

水泥质量管理 篇1

1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第一个统一的水泥标准诞生至今, 已经进行了四次修订。2007年颁布的我国水泥新标准, 从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混合材品种等方面对已实施了近五年的老标准进行了修订, 进行了较大调整。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对促进新型水泥工艺的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水泥标准的实施促进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 符合我国水泥行业的产业政策要求。现在国内水泥新标准和质量管理规程都得到了深入的推广和实施, 很多水泥方面的技术有很大进步。

但是也要看到近几年我国水泥质量监督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水泥质量控制上还有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之水泥原料问题

水泥的生产工序具有连续性强的特点, 因此原料的质量会对后续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比如石灰石。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关键原料之一, 它的质量会对生料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一些企业忽视了原料的质量控制, 不论是从自己拥有的石灰石矿山开采还是通过外购形式购进石灰石, 石灰石质量指标没有得到严格的遵守。另外除了石灰石, 还有其他混合材料。国家不仅对混合材料的种类、用量等各方面都有相关规定, 而且还对掺加混合材料的种类也有详细的规定,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 一些水泥企业没有遵守这些规定, 对混合材料使用的种类和用量都比较随便, 对水泥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比如以普通水泥的生产为例, 目前活性混合材料添加量不能超过15%, 非活性混合材料惨量不能超过10%, 而现在很多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都超过这个用量。

1.2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之乱用外加剂

水泥企业对外加剂的添加不够合理。例如, 部分水泥企业利欲熏心, 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水泥早期强度, 在水泥生产中加入早强剂。早强剂能够加速水泥水化速度, 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 降低熟料的用量, 节省了生产成本。但是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早强剂中都含有一定的氯盐, 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 容易造成钢筋生锈, 混凝土开裂, 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容易造成较大的事故。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 所以《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规定了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能超过0.06%。

1.3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之水泥出厂质量问题

比如袋装水泥包装问题。目前一些小水泥厂在水泥的包装中“缺斤短两”。这样做不仅给客户造成财务上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给建筑造成安全隐患。用户在使用水泥过程中, 按照标准的重量进行计算, 调配水、砂子等掺加量, 如果水泥重量有误, 那么水泥强度就不能达标。对散装水泥的强度和标号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缺乏完善的监督和管理, 会造成由水泥质量引起的事故隐患。

2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对策

2.1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对策之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水泥生产企业要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或者对自己拥有的矿山进行开采时要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对配料要求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保证原料符合规定的工艺技术条件要求。对于外购的企业, 供应商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出具检验报告, 水泥企业应按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原料使用前应先检验, 确认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原料, 应及时通知供方, 不得投入使用。另外还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 加强库存管理, 以提高原料的使用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2.2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对策之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

水泥经营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水泥质量的监管。各级水泥经营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水泥质量管理的监管。对水泥生产单位、使用单位、从事水泥批发经营单位, 必须设立水泥质量检测部门, 配备水泥计量和质量检验设施, 配备经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质量检验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水泥零售经营, 可委托具有资质的水泥质量检验机构负责水泥检验, 但必须实行分批次检验。加强对水泥生产、经营、运输、消费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对在水泥中有意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 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取缔。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将使用的水泥质量和使用情况纳入建设工程监理范围, 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水泥的质量检测。

2.3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对策之提高质量管理的认识

水泥产品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如果质量上存在问题, 会给人们的生命、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因此水泥生产企业要从源头抓好水泥质量管理。各水泥企业要强化产品质量意识,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源条件为基础, 合理组织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促进节能减排和质量管理并行。鼓励创新, 改进生产工艺, 提高生产效率, 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推向市场。在企业内部领导者要重视生产的质量管理, 要明确各岗位质量管理的责任, 确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以国家颁布的标准和规程对水泥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控制。设立企业的化验室, 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都要进行检验和监督。

2.4 我国水泥质量管理对策之加强对外加剂、混合材料的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专门的规定和标准, 企业要对水泥生产的外加剂、混合材的使用种类、范围和用量进行规范。外加剂和混合材料的使用, 对水泥质量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应用外加剂、混合材能够改善和调解水泥的某方面功能, 另一方面如果添加不当, 则会对水泥的性能造成损害。我们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界定, 使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发挥优点。比如水泥中掺加适量的混合材料, 既可以调节水泥标号与品种, 改善水泥的某些性能, 又可以增加水泥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还能够综合利用大量工业废渣, 具有环保和节能的重要意义。

3 结语

水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个水泥生产企业想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中站住脚步, 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就必须要加强自身水泥质量的管理。水泥质量的控制是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灵魂, 保证水泥的质量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质量, 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不受侵害, 笔者认为, 做好水泥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摘要: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 水泥的质量在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水泥产品质量, 我国加强了对水泥企业的质量管理。本文从水泥企业的生产现状入手, 分析了水泥生产存在的几个质量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泥质量,质量,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梁朝明.浅议散装水泥质量管理[J].水泥, 2005 (1) .

水泥厂质量管理制度 篇2

一、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及部委条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制度和车间各级质量管理责任制。

二、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认真贯彻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三、企业内部的工资、奖金分配,必须体现“质量第一”的方针,要与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及产品质量挂钩,认真、坚决贯彻质量否决权。

四、企业设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厂长担任,以便能独立行使监督,检验职权,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把好原材料、燃料进厂质量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销售。

五、化验室应根据本厂生产工艺流程,建立健全检验制度;负责全厂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检验,检验结果应及时通知车间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各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生产要求进行配料比计算,并及时进行各项指标的调整和修订,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六、化验室要严格贯彻执行水泥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背质量管理制度的行为,保证出厂水泥全部合格和留足富裕强度,进一步提高实物质量,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加强各项目的对比试验,根据本厂的实际生产工艺,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值。

七、企业要建立和坚持访问用户制度,每年至少要信访、走访有代表性的用户两次,广泛征询用户对本厂水泥的品质性能、包装、装运及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措施迅速改进。

八、企业对出厂水泥的自检结果中,有任意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电告用户停止使用,同时向建材主管部门和水泥检测中心报告,经批准将封存样复验,并以复验结果为准;经复验,产品质量不合格属重大质量事故,企业企业要进行质量事故检查,并向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检查报告,根据用户损失程度承担质量责任。

刍议水泥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质量控制;检测;评审准则;分析与探讨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ement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points are analyzed, in the u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numerous material, cement is the most basic, also be the most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Therefore this paper cement testing,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of the easy neglecte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Detection;Evaluation criteria;Analysis and discussion

0.前言

对于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质量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大多数的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材料质量检验相关标准所规定的样品状态、检测方法、环境和设备的符合性等专业技术要求。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检测人员,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不能对材料质量给出科学、公正的判定,我们应切实履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对检测质量的控制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1.水泥检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1 抽样和样品处置

《评审准则》5.6.2 条规定: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抽样检测是一种风险检测,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抽样方法,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可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对于水泥抽样在相关的产品标准和规程中有则明确的规定,如: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第9.1 条规定:水泥取样方法按GB12573 进行。

建设工程见证送样规定:取样后的水泥在通过0.9mm 方孔筛后,分为两份,放入金属容器中,一份用作检验,一份用作留样。其中留样的那份必须贴上由委托人员和见证人员共同签字的封条后密封保存。

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应严格执行GB12573 对水泥的取样规定,送检水泥样品应通过0.9mm 方孔筛,这直接决定了被检水泥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如果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易导致检测机构对实际水泥质量的误判,引发质量纠纷。

1.2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

《评审准则》5.5.3 条规定: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 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 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4.8 条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于水泥检测,大到抗折、抗压试验机、振动台、养护箱等主要仪器,小到胶砂试模、抗压夹具等辅助设备均需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

在水泥细度检测时,在水泥试验筛两次检定期间可用标准粉对其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其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如发现检测值与标准值发生偏离,应计算修正系数,对以后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1.3 检测数据处理

《评审准则》5.3.7 条规定: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

在检测工作过程中,原始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的判定是最基本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8170-2008《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检测人员往往忽视这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造成计算不科学,结论不正确的问题。

如对以下两组水泥安定性检测结果的评定,只有熟练掌握GB8170 的要求,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评定,见表1。

表1 安定性检测结果评定

1.4 检测工作日常监督

《评审准则》4.1.10 条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在水泥检测过程中,应针对关键环节安排适当的日常监督,如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结果不准会直接导致水泥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检测结果不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的日常监督中注意观察检测人员量水器的使用。标准要求量水器最小刻度为0.1mL,精度1%[6]。所以应使用专用量水器,切不可贪图省事,直接使用最小刻度为0.5mL或1.0mL 等达不到精度要求的量筒。

1.5 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评审准则》5.7.1 条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在水泥检测中上述方法应结合使用:如定期与兄弟单位进行强度、凝结时间等项目的比对,积极参加权威部门的能力验证,不同检测人员对同一水泥或存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对抗压、抗折检测的结果分析其相关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环境条件等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6 管理评审

《评审准则》4.11 条规定: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應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及检测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管理评审是管理层对管理体系阶段工作的评价,日常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活动均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作为管理层应重视这些质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等内容进行跟踪验证。

在针对水泥检测进行的质量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及时关闭,即使没有提出不符合项,检测人员也应对照其它材料检测的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举一反三,加强预防,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泥质量检验除应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检验相关标准,规范操作外,还必须对影响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控制,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科学、公正的检验数据和结果。■

【参考文献】

[1]赵保华,张成梅,苗勇.水泥的质量检测试验研究[J].河南建材,2010.

新《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解读 篇4

政策形式更简化:在原来对水泥质量管理的政策中, 把质量管理、化验室规程和检验办法分别形成了一套政策法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政策的繁琐逐渐跟不上水泥质量管理新的要求以及市场的需求。为此在新的管理规程中, 工信部将三项政策合而为一, 极大地简化了政策发布的形式, 为水泥质量管理削减不必要的程序。

主管力度更严格: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在新的管理规程中作了大幅度的提升, 并且强调了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在新规中, 各水泥企业必须在工信部及各省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同时, 中国建材联合会和省级建材 (水泥)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本规程。而旧规中只是提出各级建材行业协会要组织并帮助企业贯彻该规程。

部门职责更明确:在新规程中, 一个非常特殊的部分就是将各车间和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了起来。要求各车间和职能部门必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本单位得到有效运行, 并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组织和化验室的质量指令, 完成本单位涉及的质量指标或质量目标。相比旧规, 这部分增加的内容将水泥企业的所有生产环节, 都纳入了质量管理体系。自此, 水泥厂质量管理不再是化验室一个部门的责任。

人员素质更过硬:在旧规中, 只要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多年从事化验室工作, 熟悉水泥生产工艺, 具备较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及各项标准和质量法规的水泥企业员工, 都可以成为化验室主任。而在新规中, 除了要具备上述知识技能之外, 必须是中级职称以上资格, 并取得省级 (含省级) 以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建材质检机构签发的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资格证书的, 才能够成为化验室主任。甚至化验室主任的任命和变动都要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要这也意味着, 今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担任化验室主任的职务。

产能门槛再提高:在旧规中, 只有年产6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要取得中国建材工业协会颁发的国家一级化验室合格证, 其他企业需取得各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而在新规中, 这个门槛提高到了日产熟料4000吨的水泥企业才能取得国家一级的化验室合格证。

质量监管更强化:在新规中要求, 水泥企业化验室必须增加月报、年报制度、质量统计管理制度以及出厂水泥 (熟料) 的合格确认制度, 检验要求增加检验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出磨水泥最低要保持5天的贮存量。出磨水泥28天抗压强度月平均变异系数满足Cv≤5.0% (强度等级32.5) 、Cv≤4.0% (强度等级42.5) 、Cv≤3.5% (强度等级52.5及以上) , 从而保持水泥质量稳定。而旧规中除了要求出磨水泥最低要保持3天的贮存量外, 其他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形成了水泥质量要求更加严格。

工艺技术更严谨:以往的管理规程中, 只要求水泥入散装库前必须经过均化, 确保散装水泥的均匀性即可, 而出厂并未提及。但新规中规定, 水泥必须均化后出厂, 严禁无均化功能的水泥库单库包装或散装, 严禁上入下出。这要求水泥厂在工艺技术上要有所改进, 增加出厂水泥均化库, 并避免了每一批次水泥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有行业人士认为, 新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出台, 不仅对规范和加强水泥企业质量管理, 指导水泥企业建立规范的化验室, 而且对强化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纵观新《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可以用一个“严”字来形容。这也能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目前国家对水泥行业的调控措施越来越严格。

水泥销售管理制度 篇5

一 销售业务流程

水泥销售业务流程规定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企业营销部合同签订、货款的结算支付、货物交割等内容。适用于企业销售部业务管理工作。2目的

规范企业水泥营销行为,加强货款回收及实物流转管理,明确各方责任,规避市场风险,保护用户利益。3管理内容及要求 3.1营销合同的签订:

营销合同必填条款包括:客户名称、品种、价格、质量、运输、交货地点、结算方式等内容。

3.1.1.1 客户名称:

按真实买受人填列,不得将代付款方作为买受方填列;客户名称的填写应准确无误,不得简写。

3.1.1.2合同价格:

按交货地点明确合同价格。出厂交货的,合同价即为营销价(出厂价);落地价交货实行一票制,企业承办运输,运输发票开具给企业。3.1.1.3 货物运输

出厂交货的,我方不负责运输,由买受方自行解决,运输过程中出现水泥数量缺失、雨淋、调包、运送不及时或其它质量问题由买受方负责;落地价交货,我方承办运输,由营销部与承运方签订《运输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3.1.1.4合同中不能有空白条款,确实无需填写的条款,以斜杠代替。3.1.1.5根据合同评审流程,业务员签订合同负审核、监督责任,如有合同签订、工程汇报不实等违规情况,分管经理负连带责任。3.1.2合同审核程序

3.1.2.1业务员根据不同客户类型,根据同煤建材公司统一拟定的合同样本,填写相关内容,交部门负责人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核签字后,经合同流转程序完毕到总经办盖合同章。

3.1.2.2合同盖章员必须凭合同流转单和企业总经理的书面意见,并监督业务员确实根据书面意见修改了合同的相关条款后,在合同上盖章。决不允许在空白格式合同上盖章。

3.1.2.3若客户提出格式合同条款内容以外的特殊条款,必须报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及总集团公司总集团公司批准。

3.1.2.4需企业先盖章的合同,除以上要求外,须在十日内将客户签章合同返还企业,逾期不还者,须说明原因。

3.1.2.5合同经双方盖章签订后,交管理企控办填写《合同登记管理档案》及《客户档案》,留统计员存档,并及时将合同复印件转交企业企控办及财控。3.2收款、开票及余款、运费的结算支付

3.2.1根据总集团公司不赊不欠的营销政策,水泥营销原则上必须做到先收款、后发货。3.2.2交款前,业务员填写价格确认单充卡。

3.2.3营销货款及运费结算不得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对银行承兑汇票,收款员应严格审查,防止假票、克隆票流入;对大额银行承兑汇票,应先到银行查询,辨别真伪后方可收取。按总集团公司财控制度规定贴息。

3.2.4出厂合同的客户,水泥卡办理完毕后由该客户开具收条后交与客户,企业不予保管。落地价合同的客户,水泥卡由管理企控办统一管理。

3.2.5开票前,开票员要认真审查合同,核实客户名称及相关信息,按真实买受人名称开具发票,发票一经开出,严禁退换、拆分。

3.2.6发票客户名称必须与支票付款人或承兑汇票最后背书人保持一致。3.2.7客户购买水泥的余款可根据客户要求退款或用于下一次购买水泥,未经客户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挪用为其他客户购买水泥或挪作他用。

3.2.8客户要求退还余款时,经办业务员须审查合同执行情况,如无问题,须持客户要求退款的书面申请(盖章)、提报客户退款报告、营销副总、财控总监、总经理签批,以及客户开具的正式收据到企业财控部门办理。

3.2.9运输方凭运输协议、客户收货凭据、客户运输发票收讫证明及运费收据到供销企业管理企控办办理运费对账等相关手续,并到企业财控结算运费。3.2.10运费支出计划由管理企控办每月**日前报给预算员。3.3货物交割

按合同约定交货地点,区别办理。3.3.1出厂交货

3.3.1.1客户开票交款后,应妥善保管好提货IC卡,其自行或委托运输单位提货时,应严格执行企业的开票、检斤、发货、门检等程序、规定。

3.3.1.2客户当月开票、提货完毕,月底客户寄存为零的,经办业务员应及时与客户对账,并听取客户使用水泥的意见,反馈企业。

3.3.1.3客户当月开票、提货,月末有寄存的,经办业务员应在次月10日前从营销智能系统打印客户提货量、寄存量信息,与客户核对。如有不符,应立即查明原因,并上报营销部处理。3.3.2落地价交货

除执行出厂交货的相关规定程序外,还应执行以下规定程序:

3.3.2.1客户开票交款后,运输由管理企控办统一管理并妥善保管好提货IC卡,并严格按水泥买卖合同、水泥运输协议,根据工程需要,及时送货到客户指定工地。

3.3.2.2禁止业务员将客户的提货卡挪用或混用,业务员应督导运输方严格遵守企业及客户关于水泥装、运、卸货的相关制度和程序。

3.3.2.3管理企控办及业务员有责任监督运输方在运输水泥过程中不出现受潮和混入杂物,保证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分别运输,不混杂。

3.3.2.4运输方由管理企控办进行招标确定并签订水泥运输协议,不具备招标条件的执行比价程序

3.3.2.5运输方将水泥送到客户指定卸货地点后,应向收货人提交出厂水泥随货同行单,收货方核准水泥数量、品种后,出具收货凭条据;运输方将收货凭据交管理企控办,企控办开具结算运费单据给运输方。业务员按约定(时间或批量)持收货凭条据到客户单位对账、报帐,客户核对后留存,并在我方出具的《水泥交货签收表》上签字盖章;业务员将《水泥交货签收表》交管理企控办存档。

二 管理制度

(一)水泥营销价格管理规定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企业水泥营销价格的指导思想、制定原则及策略、监督检查、水泥流向等内容。适用于企业水泥营销价格的管理工作。2目的

规范企业水泥营销价格的制订、批准、执行、调整和监督等行为,明确价格业务管理流程,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3管理内容及要求 3.1价格制定指导思想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产品价格应体现产品的市场价值。价格是否体现产品的价值,遵循对内-企业效益最大化,对外-产品具有竞争力两条原则。3.2价格制定原则及策略

根据市场情况同涨同落,特殊工程适当灵活的原则,实行城区及城区外合同价格营销。3.2.1城区营销:

执行与中联、大宇三家协同价格,保持高价位营销。

3.2.2为了开拓城区外市场增加销量,城区外重点工程及长年客户本着高于内贸装船价格的原则,确保有较高盈利水平的前提下签订合同,3.2.5袋装水泥在散装水泥价格基础上加**元/吨。

3.3价格的监督与检查

3.3.1总集团公司、财控部对营销价格执行情况实施审查、监督,定期检查价格执行情况。3.3.2每月**日前将下月营销价格策略上报总集团公司,次月8日前上报当月营销价格执行情况。

3.3.3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提交《价格调整申请表》随时向总集团公司报批。

3.3.4对实行城区外合同价格的区域,将做好流向控制、检查工作,并做好检查记录,避免窜货现象发生。

3.4城区外合同价格水泥流向控制措施: 3.4.1享受城区外合同价格的客户必须出具保证书,保证区域价格水泥不流入当地市场,不影响及扰乱市场价格,否则一经发现即冻结客户寄存水泥并对已发出水泥按当时企业最高出厂价进行补差价处理。

3.4.2营销员不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监控跟踪,控制流向,出现问题营销员一并承担责任。3.4.3享受城区外合同价格的客户要及时提供盖章确认的收货证明,营销员每周一次进行对账,控制水泥流向。

(二)应收款管理规定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界定、处理等内容。适用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2目的

加强应收款管理,防范经营风险。3管理内容及要求 3.1应收款控制

规避应收款带来的资金风险,重在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地不产生应收款,或把应收款数额降至最低限度。

3.1.1水泥产品除非国家重点工程要求滚动结算的或长年重点客户外,一律实行不赊不欠、现款交易原则。

3.1.2国家重点工程或长年重点客户需要的水泥,确实需要采取滚动结算时,应在水泥买卖合同条款中明确结算方式、结算周期、违约责任等内容。

3.1.3凡是涉及应收款的业务,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营销业务员提出申请报告(该笔业务的必要性、客户履约信誉、货款回收保证措施等),企业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审核确认,企业总经理批准后报总集团公司审批。3.2应收款责任界定

为确保应收款按期收回,实行“谁签字谁监管;谁承办谁追回”的原则。

3.2.1业务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对经办的每一笔应收款业务终身负责,直到全部货款回收完毕,才能解除责任。

3.2.2企业营销副总经理作为合同的审批人,承担直接领导责任,应实时监管、及时督促。3.2.3企业财控部应做好应收款的诊断分析,预警营销人员及营销经理及时清理。3.2.4建立应收款管理台帐,报总集团公司总集团公司备案。3.3应收款处理

3.3.1对逾期但不超过一年的应收款,业务员应承担应收款的同期利息,每月从工资中扣除(每月只保留**元生活费),直到货款全部收回为止。企业经营厂长对其分管的全部应收款负责。

3.3.2对逾期超过一年以上的应收款,成立专门清欠小组,企业营销副总直接领导。

(三)违章行为处罚规定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企业营销部违规行为的处罚等内容。

适用于企业营销部日常管理工作。2目的

严肃企业营销部的劳动纪律、规范营销员的服务行为,提高营销员的服务质量。3管理内容及要求

3.1严禁业务员经销其他厂家水泥,发现一次处罚**元,发现二次者予以解除合同处理。3.2严禁互抢客户。

对客户已有业务员定向服务的或已签供货合同,营销部负责管理,严禁其他业务员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二次进入。如有违反,除责令退出外,每次罚款**元。

3.3在客户谈判过程中,出现业务员交叉的,由营销经理确定处理办法,责令退出者必须无条件退出。

3.4提高服务质量,搞好渠道维护。由于业务员服务不到位造成顾客投诉,每投诉一次,罚款**元,投诉两次,企业取消其服务资格;造成客户丢失,视情节罚款**元;严重者予以解除合同处理

3.5禁止跨区域营销,未经企业领导批准私自跨区域营销的,除责令交出客户外,每次罚款**元;与其他区域发生冲突或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罚款**元。严重者,予以解除合同处理。3.6严格发票管理,确因需要借用发票(收据)的,经财控总监、总经理审批方可办理,但必须在五日内收回货款;逾期未收回货款,所借发票作废并责成业务员当月返还发票,同时罚款**元;当月未返还发票,罚款**元。

3.7享受城区外价格政策的客户,由企业统一管理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开票。发现 或套用的,按所挪用或套用实际数量加倍找补差价,并对相关责任人视情节予以**元的罚款,二次违反调离营销企业另行安排。

3.8在营销过程中,由于业务员的责任造成转账支票退票时,未造成损失的,罚款**元;造成企业损失或欠款的,视情节处罚**元,并负责在规定时间内追回欠款;企业人员违反企业规章制度,泄露企业秘密,罚款**元。

3.9在开票过程中,用现金兑换承兑者每发现一次视金额大小一次处罚**元,情节严重者解除合同。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与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水泥稳定基层特性质量控制问题

0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针对车辆交通量大、吨位大的问题,公路建设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路等级,推广使用高强度高稳定结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就这样得到了很快的普及。

1水泥稳定基层的特性

1.1强度高:在基层混合料灰剂量不超过6%的情况下,强度能达到6MPa以上。

1.2水稳性好:这种结构一旦钙化成型,便不怕水长期侵蚀。它具有水泥混凝土的一些性质。

1.3易操作:基层混合料易生产,拌和容易。灰剂量、含水量在级配一定的情况下,易控制,根据监测情况随时可以调整。

1.4抗疲劳能力强:因为强度高,比其它结构更稳定、持久。

1.5远期成本底:使用寿命长,相应较少了建設成本。

1.6半刚性:因它不同于水泥混凝土,不存在因收缩而产生裂纹。

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材料选择:水泥稳定基层这种结构对原材料要求较严,所用材料必须要到达设计要求。如碎砾石的粒径压碎值等,材料配比后必须在级配范围之内。

2.2材料堆放:各种材料分别堆放,不得混杂、积水。

2.3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生产: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目标配合比,计算生产配合比。拌和站配制混合料,灰剂量、含水量、级配都要符合设计值。由于机器运行误差、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混合料各种指标偏离设计值;混合料含水量或大或小,灰剂量或大或小,通过百分率或超上限或超下限。质量检测人员应及时监测、调整,使之保持在设计值内。

2.4控制混合料含水量:在高温30℃天气情况下,混合料堆放一小时,含水量平均损失0.5%;而摊铺后停放一小时,表面3cm能损失含水量2%左右。这样,拌和站从出料含水量5%,到摊铺碾压前,混合料含水量平均损失1%左右。考虑到从出料到碾压,混合料含水量损失1%,应控制出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5%,为6%。

2.5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运输:长距离运输,混合料含水量容易损失,产生离析,造成摊铺碾压后,基层局部平整度差,确需长距离运输,应通过试验,采取措施,保证混合料在碾压时有较适宜的含水量。

2.6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从出拌和站到摊铺地点,应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及时摊铺,在水泥的终凝时间内,完成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整平等。不得使用时间超过水泥终凝时间的混合料。

2.7施工过程中的碾压要到位:碾压遵循先轻后重、由低位到高位、由边到中的原则,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处于最佳值。先用侣0型单钢轮压路机及时并连续地在全宽范围内进行一遍初压(静压),碾压均与路中心线平行,直线段由边到中、超高段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连续均匀地进行碾压,相邻碾压轮迹重叠1/3轮宽。然后用220型重型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并检测压实度,直到全宽范围都均匀地达到规范的压实要求为止,一般碾压8~12遍。最后用180型压路机进行光面,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及消除轮迹。另外。当实际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碾压时容易出现“弹簧”:当实际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度就会达不到要求。所以,在施工中气温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要现场及时检测,为了给压实提供质量保证,自检组紧跟工作组后面,对形成的路面基层及时检测,包括厚度、宽度、压实度、含水量、平整度以及集料的级配等,需要调整时,立即通知工地负责人进行调整。压实后的基层表面应达到平整、无轮迹和隆起现象。压实度达到98%以上,使其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碾压结束后按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接头处理。

3施工前测量

测量放样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健,本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时,每个摊铺队必须配制一个测量组,以保证施工放样及时,平面位置、标高随时得到控制。放样时,首先是在已铺筑的底基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曲线段加密至5m一桩,并在两侧边缘外0.3~O 5m设指示桩;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方根据设计标高及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设置摊铺机水平传感导线。导线采用直径3mm钢丝,用紧线器强紧,张紧力不小于600N,架设长度不大于200m,并用白灰设置方向导线,应在每次摊铺前和摊铺过程中对导线和指导庄进行复核测量,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4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事故成因及解决办法

在工程建设方面,常见的水泥稳定基层易出现四个质量问题:①平整度差;②厚度不够;⑨压实度不够;④强度不够。如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要搞清它们的形成原因。

4.1平整度差,是由于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含水量不一致,级配变化,再一个就是摊铺机履带轮下有垫物,这几个原因导致混合料压实度系数不一致。因此应保持混合科的各种指标一致性,提高碾压工艺水平。压路机的操作水平高低,也可影响基层的平整度。

4.2厚度(或高程)不够:这也是混合料含水量、级配变化造成的。含水量和级配的改变,使压实系数相应改变,测量人员不可能不断改变压实系数。最终致使基层厚(薄)不均,高程超过容许偏差。

4.3压实度不够:许多人认为主要是碾压的问题,据我通过长期检测发现,造成基层压实不够,还是混合料含水量、级配的问题。在同等碾压条件下(以含水量为例),以一段混合料含水量低于最低含水量1%,对比另一段混合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混合料含水量低的一段基层的压实度为97%,而另一段能达到99%。

4.4强度不够:直接表现为取不起样芯,或取得起但表面粗糙,不密实,试压强度低。造成基层强度不够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混合料灰剂量和级配不够、不合理造成的。因混合料灰剂量偏小,起粘结作用的细颗粒偏少,导致基层成型、钙化后有一定的空隙,不密实。在基层混合料中,水泥起到主要的钙化作用,细颗粒起着粘结的作用。因此我在混合料配比中,控制细颗粒的通过百分比,以减少空隙增大密度。通过几次对比试验,发现基层密度、强度同时提高了。

5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5.1严格控制混合科的灰剂量、含水量、级配范围。

5.2调整好摊铺设备,不得在工作中停车检修,以免混合科因长时间放置,影响碾压密实度和强度。

5.3压路机手必须在混合料可塑状态下,即水泥的终凝时间之前完成碾压成型。

5.4派专人跟设备找平、处理基层平整度。

5.5碾压成型后及时洒水养生,使基层混合料始终保持在潮湿的状态下。

6结论

水泥生产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篇7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水泥厂正常生产、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的关健。化验室是水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 化验室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和全方位的监督, 正确地指导生产, 确保水泥质量。水泥生产是流水线式的多工序连续生产过程, 各工序之间关系密切, 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关, 在生产中原燃料的成分与生产状况又是不断地变化的, 如果前一工序控制不严, 就会给后一工序的生产带来影响。为此, 在水泥的生产中, 要根据工艺流程经常地、系统地、及时地对生产全部工序包括从原料、燃料、混合材料、生料、熟料直至成品水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只有把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做到水泥生产的全过程中, 才能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品质指标[1]。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水泥企业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对生产进行全面监督;二是水泥生产的原料控制与生产必须的燃料控制保证水泥生产按要求进行, 保证出厂水泥质量的优质和稳定, 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三是做好对水泥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产品的时时抽样检查, 是生产高质量水泥的关键之处。

2、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应依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

2.1 质量管理机构设置

水泥企业应设立以厂长 (经理) 或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和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化验室。厂长 (经理) 是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厂长 (经理) 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 化验室主任在厂长 (经理) 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质量管理组织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各车间、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 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化验室内设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 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物检、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水泥年生产能力6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通用水泥企业以及特性水泥、专用水泥需取得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其它水泥企业需取得各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2.2 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

(1) 负责和监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 编制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 制定质量奖惩制度, 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质量责任, 并考核工作质量。 (5) 组织企业内部质量审核。 (6) 选择适用的统计技术, 负责好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7) 负责重大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8) 监督企业质量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9) 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

2.3 化验室的职责和任务

(1) 质量检验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 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 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资料, 掌握质量动态, 保证必要的可追溯性。 (2) 质量管理根据产品质量要求, 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企业内控质量指标, 按照《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强化过程控制, 运用科学的统计技术掌握质量波动规律, 不断提高预见性和预防能力, 并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 产品监督出厂水泥 (熟料) 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出厂水泥 (熟料) 质量进行确认, 按有关标准和供需双方合同的规定进行交货验收, 杜绝不合格品和废品水泥出厂。 (4) 质量统计用正确、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 及时进行质量统计并做好分析总结工作及改进工作。 (5) 试验研究根据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等需要,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2.4 制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1) 根据上级下达的质量指标,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根据国家水泥标准和质量管理规程规定的要求, 起草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网、合理的配料方案, 确定合理的检验控制项目 (包括控制点、检验项目、检验次数及国家标准的控制指标等) 。 (2) 原燃材料和出厂水泥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化验室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和出厂水泥的检验、监督和管理工作。取样要具有代表性, 检验必须及时和准确, 检验结果要及时通报有关生产岗位和单位, 加强工序控制, 提高半成品的合格率, 确保出厂水泥达到百分之百合格。负责进厂原燃材料、办成品、成品堆场 (库) 的管理, 做好质量调度, 坚持预先控制的原则, 使生产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避免工序质量事故。 (3) 检验资料记录和统计化验室要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 负责生产岗位质量记录和检验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 及时报告厂领导及有关部门。做好质量档案的管理工作。 (4) 定期检查试剂和仪器试剂和仪器及试验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要求。重要仪器、设备要专人管理, 并定期校正, 建立抽查对比制度。 (5)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配合有关部门,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贯彻实施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 协调各单位的质量职能, 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6) 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外检测技术的动态, 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不断提高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 (7) 研发新产品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开发、研制新产品工作。 (8) 做好售后服务负责水泥质量方面的技术服务, 处理质量纠纷问题, 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定期走访用户, 征求对水泥质量的意见, 不断提高和改进水泥的性能。 (9) 负责质量认证负责企业的创优、创名牌及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10)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化验室内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做好质量教育, 质量考核, 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质量, 正确贯彻检验标准, 严格遵守检验制度, 最大限度减少差错, 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3、水泥生产原料燃料质量管理与控制

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料燃料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其目的在于制备成分合适、均匀稳定的生料, 保证熟料煅烧状况良好、熟料质量达到或优于配料设计要求。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原料和燃料的合格供方, 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档案, 采购28合同应经审批, 以保证所采购的原料燃料符合规定要求, 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料燃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原料燃料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 按质分别存放, 存放应有标识和记录, 避免混杂。坚持“先检验, 预均化 (或按质搭配) , 后使用”的原则。矿山开采必须执行《水泥原料矿山管理规程》。制定开采计划及质量指标时, 首先要满足配料要求, 不同品位的矿石要分别开采, 按化验室规定的比例搭配进厂。企业自备矿山包给其它单位开采的水泥企业, 要签订外包协议书, 并进行控制。

原料燃料应保持合理的贮存量, 其最低可用贮量为:石灰石或钙质原料5天 (外购石灰石10天) ;硅质原料、燃料10天;铁质原料、铝质原料20天。企业根据各原料燃料准备的难易程度, 在保证正常生产前提下, 可适当调整其最低可用储量。

3.1 石灰质原料质量管理与控制

(1) 进行矿山资源的勘探矿山资源勘探的目的一是保证储量满足工厂生产年限要求;二是做到原料储量级别、品位满足矿山开采要求;三是掌握有害成分情况, 严格限制其含量, 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2) 编制石灰石矿山网在矿山开采的掌子面上, 根据实际开采的情况, 定期按一定的间距, 纵向、横向布置测定点, 测定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果矿山成分稳定均匀, 可1—2年测定一次, 测定点的间距也可适当放大;如果矿山构造复杂, 成分波动大, 应半年甚至一季度测一次。通过制定矿山网, 工厂就可以全面掌握石灰石矿山质量变化规律, 预测开采和进厂石灰石的质量情况, 更主动地充分利用矿山资源。 (3) 实行有计划开采根据掌握的矿山分布规律, 编制出季度、年度开采计划, 按计划开采。根据就地取材, 物尽其用的原则, 对质量波动很大、品位低的石灰石矿床也应考虑其充分利用, 从而有利于延长矿山使用年限,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4) 做好矿山开采准备工作矿山开采中, 坚决实行“采剥并举, 剥离先行”的原则[2]。石灰石矿山一般都有表层土和夹层杂质, 要严格控制其掺入石灰石的数量, 以免影响配料成分的准确及运输、破碎、粉磨等工序的正常进行。因此, 对新建矿山或新采区, 应提前做好剥离开采准备工作。

3.2 粘土质原料质量管理与控制

9.3.2.1定期编制粘土矿山网粘土质原料经过地质变化迁移, 成分稳定性相对较差, 因此, 对粘土质原料矿床应分层取样, 定期编制矿山网, 以全面掌握粘土矿山的质量情况。9.3.2.2粘土矿开采质量管理若粘土矿山地表植物和杂质多, 应先剥去表土, 除去杂物。然后按不同品位分区、分层开采。9.3.2.3进厂粘土质量管理有粘土质原料矿的工厂, 在粘土质原料进厂前搭配开采和装运。无粘土质原料矿的工厂, 进厂后的粘土质原料分堆存放, 并施以简易的平铺直取措施, 取得均化效果。生产规模大, 粘土质原料成分波动较大的应采取预均化。

3.3 燃料质量管理与控制

水泥工业要消耗大量能源, 我国的水泥生产企业目前绝大部分采用煤来煅烧水泥熟料。回转窑可使用烟煤、烟煤加无烟煤、无烟煤;立窑采用无烟煤或焦碳屑, 也可就地取材, 使用地方较差的褐煤、石煤等煅烧熟料。9.3.4.1煤的质量管理燃煤最好能定点供应。进厂燃煤应按产地分批分堆存放, 按批进行煤的工业分析和煤灰化学全分析。按质量控制要求, 分批搭配使用, 以稳定烧成煤的灰分、挥发分和热值。煤的来源比较复杂或采用劣质煤的企业, 应分别采取不同的预均化措施。烟煤存放还要防止自燃, 其措施可将煤堆压实, 防止氧化, 减少自燃。签订燃煤合同时, 应明确品质要求, 加强进厂时质量验收, 坚持不合格的燃煤不用于生产。为保证连续生产, 要相对稳定煤质, 做到先进先用, 防止热值损失。为提高熟料产质量, 降低煤耗, 作为烧成水泥熟料的燃料, 最好用高发热量、低灰分的煤。使用高灰分、低热值劣质煤的企业, 更应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 以确保燃煤量尽可能稳定。

4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水泥生产是连续生产工艺过程, 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可通过水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予以清晰表示。水泥生产流程控制图是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集中在一张平面图上, 将生产过程的各控制点按生产流程顺序列成一张33表格, 即控制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 要根据本厂的工艺流程和控制点的设置情况而定。

4.1 质量控制点、控制项目、控制指标的确定

从矿山到水泥出厂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主要环节都应该确定为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的确定, 要做到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生产的真实质量情况, 并能够体现“事先控制, 把关堵口”的原则。如果是为了检验某工序的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质量控制点应确定在该工序的终止地点或设备的出口处, 即工艺流程转换衔接、并能及时和准确地反映产品状况和质量的关键部位。如果是为了提供某工艺过程的操作依据, 则应在物料进入设备前取样。每一控制点上的控制项目及控制指标, 应根据国家标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等管理文件来考虑, 但这些文件仅规定了控制产品质量的最低限度, 而在实际生产中, 工厂为了严格控制各工序的产品质量, 还必须制定切合本厂实际、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项目及相应的控制指标。因此, 在生产中工厂应根据水泥品种、等级的变化调整和制定相应的控制项目及控制指标, 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5、总结。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水泥厂正常生产、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的关键, 制备成分比例符合要求且均匀的生料是生产稳定煅烧热工制度、优质熟料的保证。原料和生料的质量控制是水泥厂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点, 而熟料的质量、混合材的质量、水泥的细度、水泥的均匀性都直接影响到出厂水泥的质量, 也都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本章重点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水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 建立以法人为责任人, 化验室、生产和管理部门等组成的质量管理组织和以化验室为中心的职责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制。 (2) 原料燃料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 按质分别存放, 坚持“先检验、预均化、后使用”的原则。原料燃料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制备成分合适、均匀稳定的生料、保证熟料煅烧质量的基础。 (3) 生料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重点, 出磨生料的化学成分、均匀性、细度、含煤量等要满足工艺要求, 并通过生料的均化链保证生料的质量, 合格生料是维持正常煅烧操作、保证熟料质量的前提。 (4) 熟料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水泥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熟料和混合材质量是水泥质量的保证, 熟料质量差的要分别堆放, 搭配使用, 熟料质量不均匀, 应做好熟料的均化工作, 减小熟的质量波动, 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 (5) 出厂水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出厂水泥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求出厂水泥合格率100%;28天抗压富余强度合格率100%;袋重合格率100%;均匀性合格率100%。 (6) 重视售后产品质量跟踪和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泥土结构平时法设计与施工规则中国建筑2007第27期56-5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管理 篇8

公路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因此, 工程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的信誉、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如何科学地分析施工中引起质量事故或缺陷的原因, 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工序可分为:安装模板, 安设传力杆, 混凝土的拌和与运送, 混凝土的摊铺和震捣, 接缝的筑做, 表面整修, 混凝土的养生与填缝。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引起质量问题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2 振捣质量控制方法

在具体施工中应注意铺设混凝土尽可能保持大致水平, 避免用震动棒搬移混凝土拌和物产生离析, 混凝土可以等间距地堆集以便易于铺平混凝土拌和物, 稍高处可用插入震动棒震动消除掉。震动棒应等间距地垂直插入, 均匀地捣实全部范围的混凝土。震动间距一般不大于震动半径的1.5倍, 前后两次震动棒的作用范围应当重叠, 震动棒捣实离开未封闭的混凝土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60cm。震动棒应快速插入混凝土的底部, 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l0cm, 震动密实后慢慢拔起, 拔起速度不可太快, 约为8cm/s, 拔出后的空穴应立即被混凝土回填。混凝土拌和物是否已经捣实主要由混凝土层的表观现象来判断。例如, 大集料己经沉入混凝土内, 拌和物不再下沉, 表面己大致水平, 混凝土表面易出现镜面水泥砂浆薄层, 混凝土与模板接壤处出现水泥浆, 混凝土表面己停止溢出气泡等。

3 温度控制措施

由于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一定量水化热, 表面温度上升, 后期降温过程中, 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等约束, 会在混凝土表面或内部出现拉应力, 同时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时, 即会出现裂缝并可能发展为贯穿裂缝。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方面入手。

⑴控制温度的措施

采用改善骨科级配, 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材、加气剂或塑化剂以降低混凝土中泥的用量。使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但应注意抗拉强度、变形性能的变化。拌和混凝土掺入冰屑, 或者把石子、砂子、拌和水和水泥的部分或全部预先冷却,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路面混凝土在寒冷季节长期暴露, 应采取保温措施。既防止结构超冷 (规定不低于5℃) , 又使混凝土表面免受外界油、温度冲击的有害影响。

⑵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

合理分缝分块, 及时切缝, 减轻约束作用, 缩小约束范围。避免基础过大起伏或引起应力集中的结构形式。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避免各板块或板块内因变形差异或变形能力差异产生裂缝。出现危害性的裂缝后, 必须进行修补, 以恢复结构的整体性或防止渗水。但是在出现贯穿性裂缝后, 要恢复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都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为主, 裂缝的修补是在出现裂缝之后不得已而采取的一个措施。

4 断板的原因与处置

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就会产生断裂并发展为断板。这些断裂有的是在施工期间由于混凝土的初期收缩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引起的横向裂缝;有的是由于板块尺寸过大所产生的温度翘曲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而引起的横向裂缝;有的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地基受侵蚀而使板底出现脱空后, 致使应力增加而引起的纵向、横向或角隅断裂;有的是由于车辆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 所产生的重复荷载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疲劳强度而引起的纵向或横向裂缝。

针对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的分析, 采取行之有效的、全面的预防措施, 可减少断板数量, 延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 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⑴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

对于安定性差、游离氧化钙超标及强度不足的水泥应禁止使用:不同标号、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不同批产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尽量采用旋转窑生产的发热量少、收缩量小的硅酸盐道路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集料含泥量超标时应更换料源, 选择合格的、含泥量较少的材料, 或将其认真冲洗至达到要求方可使用。对有机质含量超标的集料应严格禁止使用。

⑵基层标高、平整度的控制

严格控制基层顶面标高, 确保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的均匀一致。按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要求控制基层平整度, 采取加铺塑料薄膜等方法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与基层的摩阻力。对于标高不足的基层应坚决返工重做, 禁止采用抛撤松散基层材料填补标高的方法。加强基层养护工作, 保持基层湿润状态, 直至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按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准确配料, 单位水泥用量要精确称量, 误差值控制在1%以内。集料的含水量要及时试验取得, 控制适宜的用水量, 保持水灰比准确;为减少用水量, 改善和易性可使用合适的外掺剂;用水量误差不超过1%, 外加剂控制在2%以内。采用电子秤或其他现代化配料机械设备准确配料, 尽量不采用人工手推车按车计量的配料方法;集料称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

⑷边界影响的控制

要尽早将后浇筑的面板切缝。有中来分隔带、路缘石等结构物施工时, 应在与混凝土面板接触处涂刷沥青, 使双方自由伸缩基层养生结束后, 及时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以防止基层因暴露时间长产生干缩裂缝。若出现裂缝, 浇筑前应采取封闭裂缝处理, 预防因基层裂缝反射到面板上来。

5 裂缝的防止与控制

(1) 设计时应考虑各种条件对混凝土产生的约束, 如混凝土的干燥或冷却, 底基层的位移或沉陷, 浇筑混凝土板的长度等都可能产生约束。还应合理布置胀缝、施工缝间距, 在分幅施工注意相邻板块是否收缩完成。

(2) 加强质量管理。

(3) 应用实际过程中不开裂的材料, 包括水泥、集料和外加剂, 可以应用钢纤维混凝土。

(4) 应用设计允许的最小水泥用量, 富配合比更容易开裂。

(5) 应用能满足和易性要求的最小用水量, 不要用过大的坍落度。

(6) 均匀地浇筑混凝土, 施工时要考虑模板内、围绕钢筋和斜坡上的混凝土早期的沉淀收缩, 等到混凝土沉淀收缩完毕才开始混凝土板等的最终抹面。

(7) 尽早开始养护, 例如在混凝土表面水膜消失以前开始养护。防止风吹日晒。养护中断时应防止迅速干燥或过度干燥。

(8)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极端温度, 在热天, 需要时可应用冷却的水或集料, 避免混凝土温度过高, 或在晚间进行混凝土施工。冷天当拆除模板或保湿设施时, 应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降低产生冷击。

6 结束语

路面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施工现场的工序质量管理, 本文对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力图使施工管理者能够掌握控制重点, 能够有的放矢。应用表明, 对混凝土路面施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控制对提高路面质量很有好处。●

参考文献

水泥企业质量预警与质量应急预案 篇9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 一些突发质量事件往往会给水泥质量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危害, 使水泥生产的过程质量控制指标严重偏离目标值, 导致在制品和最终产品质量严重偏离合格标准。但由于突发质量事件很少出现, 多数质量控制人员没有处置经验, 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一方面, 水泥厂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尽力避免突发质量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 应该建立突发质量事件的应急预案, 使得质量控制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迅速、正确地处置。近年质量预警系统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1,2,3]。质量预警可以在尽早的时候发现和避免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在一旦出现突发质量事件的时候避免不合格水泥出厂, 并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 突发质量事件的危害

1.1 突发质量事件的定义及性质

突发质量事件指突然发生的, 使过程质量控制指标严重偏离目标值的质量事件。突发质量事件会导致在制品和/或最终产品质量严重偏离合格标准。

水泥厂的质量指标依其服从概率分布的程度可以分为两类, 一般情况下, 多数质量指标在众多微弱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个别情况下, 质量指标在偶然的、显著的因素作用下, 会严重地偏离正态分布。后者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突发质量事件具有发生的频率低、范围广、危害性大等特点。范围广是指在水泥生产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

1.2 突发质量事件的危害

1) 造成最终产品不合格;

2) 造成最终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指标严重偏离目标值, 质量波动大, 导致顾客投诉;

3) 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转。

2 突发质量事件的预防

水泥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危险性较大的突发质量事件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列于表1。

3 质量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3.1 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原则

1) 及时发现对产品有严重威胁的质量异常情况, 有效防止不合格水泥出厂。

2) 以最短的时间改变产品的严重不合格状态, 当与产量、经济利益冲突时, 应质量优先。

3) 处理措施应果断、及时、准确、有效, 不应导致出现其他的严重不合格及设备事故。

4) 在难以判断处理措施有效性, 或无法迅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的时候, 为防止不合格水泥出厂, 可以临时采取某些可能带来损失的应急措施。

3.2 质量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内容

1) 质量预警的对象。

2) 质量异常的判断标准。

3) 质量异常出现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4) 对处理方法的确认方法。

5) 处理权限和报告制度, 包括紧急联络方式。

6) 质量异常数据的再检验。

3.3 应急预案的建立

不同的水泥厂具体情况不同, 质量预警和应急预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区别, 因此很难建立一个在多数水泥厂普遍适用的应急预案。在此以某新型干法水泥厂的实例说明突发质量事件应急预案的建立 (见表2) 。表2中省略了处理权限、报告制度和紧急联络方式等内容, 其中的警戒值属于质量预警的内容。

由于时间紧急, 采取的措施很多时候是在原因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决定的, 强调措施的及时、有效。另一方面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查找原因, 制定能够消除原因的对策,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在表2中省略了原因调查的内容。

虽然质量指标不合格程度没有达到表2的警戒值, 但持续较长时间没有得到纠正, 视其对质量的危害程度也应该参照突发质量事件处置。

表2所列质量异常情况全部是由样品的检验结果判断的。一些时候, 质量异常可以通过其他连锁途径早发现, 例如窑主电动机电流降低可能预示着窑内液相量减少, 熟料fCaO含量可能升高;巡检时发现计量设备断料。对此也应该规定对应的应急措施。

对突发质量事件采取应急对策后应及时对应急对策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方法包括:

1) 重新取样检验;

2) 对后续工序的样品进行检验;

3) 加强对出厂水泥的质量检验。

检验结果较大的误差往往会导致对突发质量事件的误判, 因此对突发质量事件处理的同时, 应该确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确认的方法包括:

1)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

2) 对样品进行复验;

3) 重新取样再次检验;

4) 检验已知结果的标准样品或存留样品。

注: (1) 该水泥厂熟料中fCaO含量为2.5%时安定性不合格概率大于80%。 (2) 该水泥厂水泥中fCaO含量为1.5%时存在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危险。 (3) 该水泥厂生产P·O42.5水泥使用粉煤灰作为混合材料, 以水泥的KH、IM控制粉煤灰掺量, 粉煤灰掺量增加时, 水泥KH降低, IM增加。

4 突发质量事件的处置案例

某4 000t/d生产线主要储库容量见表3。

正常生产时, 出磨生料、熟料和出磨水泥检验频次均为1次/4h, 入窑生料质量无检验。在生料库、熟料库和水泥库均处于低料位时, 熟料fCaO含量突然由0.94%上升为2.72%。此时出磨生料同时入双库, 熟料单入大库, 出磨水泥入单库, 入窑生料、入磨熟料均采用双库搭配出库。为防止出现出磨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及安定性不合格水泥出厂, 根据突发质量事件应急预案, 化验室值班员马上采取了第一步应急措施。

经复验, 熟料样品的fCaO含量检验无误。重新取熟料样品检验fCaO含量与前次样品检验结果接近。调查结果显示的因果关系如下:熟料fCaO含量偏高←熟料KH偏高←生料KH偏高←砂岩皮带秤卡料造成显著计量误差, 砂岩下料量显著低于设定值。根据突发质量事件应急预案, 化验室值班员又采取了第二步应急措施。

根据突发质量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措施按照时间顺序列于表4。实施突发质量事件应急预案过程的生产数据见表5。

此次突发质量事件中, 9:00的出磨水泥fCaO含量已经超出警戒值 (1.5%) , 同时出厂水泥f CaO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如果不采取应急措施, 或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力, 极可能造成出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突发质量事件应急预案保证了出厂水泥安全, 并且将突发质量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 结束语

突发质量事件对出厂水泥的质量具有很大危害,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出厂水泥”条款由原来的“出厂水泥检验”改为“出厂水泥确认”。新标准的这一修改给水泥企业的出厂水泥控制带来方便,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厂水泥不合格的风险, 对水泥厂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和对突发质量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减少出厂水泥不合格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韩钦臣, 查良松.中国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11) :983-986.

[2]张鸿辉, 刘友兆, 曾永年, 等.耕地质量预警系统设计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 2008 (8) :74-79.

[3]耿建生.环境空气质量预警方法的探讨[J].三峡环境与生态, 2009 (3) :31-33.

水泥企业的精细管理 篇10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落后产能淘汰速度过于缓慢, 保障性住房建设低于计划, 房地产市场遭遇严厉的调控政策, 煤炭质量差且价格居高不下, 水泥生产成本及经营成本上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2010年全国水泥总产量达到18.6亿吨, 同比增长15.5%;2011年1~6月全国水泥总产量达到9.51亿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19.57%。水泥市场已日趋饱和,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水泥产品进入了微利时代, 谁的产品优质, 谁的成本低廉, 谁就能占领市场。要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就必须走高效管理, 高效运营的精细化管理之路。

1 进厂原材料的精细管理

石灰石和原煤等大宗原燃材料是水泥企业生产的主要成本部分, 约占水泥生产成本的60%以上, 监控好石灰石和原煤进厂质量对于公司的成本控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料中80%以上的组分是石灰石, 可以说控制了石灰石的质量也就控制了生料的质量, 因此要严格控制石灰石的质量, 稳定生料成分。无论是外购石灰石, 还是厂家自己的矿山, 首先都要对石灰石矿山进行质量普查, 取样分析, 根据矿山石灰石质量分布情况, 把矿山分为A、B、C等数个区, 化验室根据质量控制标准每天给矿山出具进厂石灰石分区搭配通知单, 并严格监督执行, 从而把进厂石灰石的质量控制从厂区原料场移到了矿山。对于进厂原煤的质量管理, 应尽可能地用两到三个矿点的煤, 以稳定进厂煤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应分矿点堆放, 搭配入预均化堆场, 加强均化效果。进厂原煤的取样工作也非常重要, 当前煤炭资源紧张, 价格昂贵, 有些供应商在煤里掺有部分破碎后的煤矸石, 如果取样没有代表性, 不但使进厂煤造成质量损失以至影响熟料质量, 还使生产成本增高, 因此当原煤进厂后, 先摊在地上, 然后用铲车将其混匀后按取样操作规程进行取样, 所取样品经充分混匀后缩分至两份, 一份密封保存备查, 一份进行制备和检验。同时每月要对进厂原煤和入窑煤粉质量数据进行比对, 进行差异性分析, 计算其差异率, 受煤粉制备过程中热风带入粉尘的影响, 在基于煤粉较原煤增加3%的灰分视为正常, 若超出此范围将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进厂砂岩水分偏重, 特别是雨季, 砂岩水分高达15%以上, 所以砂岩需配置两个较大的堆棚, 当砂岩进厂后先堆放在一个堆棚, 不得使用, 而使用另一个堆棚已风干的砂岩, 刚堆放的砂岩待以后风干后使用, 不能随进随用, 同时下雨天砂岩不得进厂, 待天气晴朗时抓紧砂岩进厂。铁质原料唯有硫酸渣水分较重, 影响粘堵, 一般很少厂家使用, 普遍使用的铁矿和钢渣, 一般水分较低, 但要控制好含铁量。

2 生料制备的精细管理

石灰石占水泥生料配料的80%以上, 所以其组成成份的稳定程度对生料的成份影响很大, 因此除严格控制其进厂质量外, 同时要经常保持石灰石等原材料的高库位状态, 配料时必须保持几个石灰石秤同时运行, 力求原材料成份稳定。定期和不定期对各生料配料秤进行标定, 确保配料皮带秤稳定、准确、可靠。砂岩一般水分含量偏重, 所以要密切关注砂岩配料秤, 一旦堵料断料要及时处置。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与QCS软件对生料配料进行在线控制, 根据荧光分析检测的生料成分, 及时通过QCS软件进行计算校正, 给出新的生料配比, 以对生料质量进行适时监控。

收尘回灰全部掺入生料或原料中, 对生料成分的影响很大, 同时由于有害杂质 (碱、硫、氯等) 的循环富集, 可能导致预热器堵塞, 窑内出球等不正常工况, 因此将收尘回灰作为混合材掺入水泥中, 而不掺入原料或生料中, 对稳定生料成分、避免预热器堵塞和窑内出球等有积极的作用。作为回转窑收尘回灰也是水泥混合材的一种, 其性能介于活性混合材与非活性混合材之间, 是可以用作水泥混合材的, 但掺量不宜过大, 一般控制在5%左右, 不会对水泥性能构成影响。

3 熟料煅烧的精细管理

水泥熟料是水泥产品的主要半成品, 熟料质量与产量关系到水泥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效益, 所以用最低的消耗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熟料关系到水泥企业的成本效益, 是水泥产品生产的重要一环。而要实现水泥熟料的优质、高产、低耗, 必须要有优质的生料, 每个企业由于原燃材料、设备和环境的不同, 熟料的配料方案也不尽相同, 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摸索, 找出适合本企业的熟料最佳KH、SM、IM目标值。因此, 除了加强生料配料的精细管理外, 还应加强煅烧操作、稳定窑内热工制度。强化窑系统精细管理, 优化工艺操作参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稳定合理的窑炉用风比例, 以提高窑内热力强度, 改善熟料煅烧质量。稳定分解炉出口温度, 控制适宜的入窑物料分解率, 避免温度过高分解炉内、预热器和上升烟道结皮堵塞;温度过低, 入窑物料分解率低, 增加了窑的热负荷, 降低了窑的能力。努力提高二、三次风温, 有利于煤粉的完全燃烧, 提高熟料烧成温度, 强化熟料的冷却效果, 降低出窑熟料温度, 从而改善熟料的易磨性, 提高水泥磨的产量。减少窑系统漏风, 提高热效率, 加大对预热器系统各级可能漏风处进行处置, 如检修孔、翻板阀盖、人孔门等要用矿棉密封好, 对烧损的翻板阀和内筒挂片等要及时更换, 使气固两相在旋风筒内的运动轨迹不产生紊乱, 以提高旋风筒的分离效率和预热器的换热效率。适当提高窑速, 有利于减少窑内物料填充率, 增加窑内通风, 使煤粉充分燃烧, 以实现薄料快烧, 提高烧成速率, 增加窑的产能。

4 水泥制成的精细管理

在水泥粉磨时做到有计划, 避免频繁改换品种, 因为从低强度等级 (P C32.5) 改磨高强度等级 (P O42.5、P O52.5) 时, 需要洗磨 (一般立磨不少于30min, 球磨不少于45min) , 在洗磨期间将有一部分高强度等级水泥进入低强度等级水泥库, 同样从高强度等级改磨低强度等级水泥时, 为保证产品质量, 不需要洗磨, 也将会有一部分高强度等级水泥进入低强度等级水泥库, 将引起成本增高。在出厂水泥出库时, 化验室不仅仅根据出厂品种和强度等级通知出库库号, 同时还要加强监督, 避免在水泥出库时, 有意或无意地把高强度等级水泥当成低强度等级水泥卖了, 或者把低强度等级水泥当成高强度等级水泥卖了, 这样前者会造成成本的增高和效益的降低, 后者会造成质量事故, 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为确保和稳定出厂水泥质量, 必须严格水泥出厂程序, 严格水泥过程质量监控。比如, 水泥80μm筛余、比表面积、CaO、SO3含量每小时测定一次, 做到适时监控, P O42.5级水泥CaO含量控制在61%以上, P C32.5级水泥CaO含量控制在55%以上, 对于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增减混合材处理, 以保证水泥具有应有的强度等级。同时还要控制出磨水泥的fCaO≤1.5%, 如果高于这个值, 就要更改熟料圆库的下料口, 以降低入磨熟料的fCaO, 从而确保出磨水泥安定性合格。根据出磨水泥一天、三天、二十八天强度, 建立回归分析, 预测出厂水泥三天、二十八天强度, 对于不同库号的水泥, 先进行CaO含量的测定, 再根据检测结果按比例搭配包装出厂, 从而建立出厂水泥确认程序, 确保出厂水泥合格率百分之百, 富裕强度合格率百分之百。

5 销售的精细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应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仔细研究、小心应对。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市场调查研究, 听取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 包括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 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除了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调研, 还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市场调研, 包括竞争对手的质量、价格、优势和不足。通过在工地抽样了解到竞争对手的质量状况, 从而相应确定自己的质量内控标准, 自己的质量内控标准不得低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标准, 但也不能过分优于对手, 以免引起成本的显著增加。每逢水泥销售市场的淡季, 会使库房积压、生产运行状况不佳, 因此要想办法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1) 根据工厂附近用户的需要, 及时改变水泥品种; (2) 积极开拓熟料销售市场, 对于立窑企业而言, 放弃立窑熟料生产改用旋窑熟料只搞水泥粉磨, 可以实现立窑与旋窑企业的双赢; (3) 在工厂附近县市区设立直销门市, 开展水泥零售业务; (4) 开展有奖销售活动, 比如销售一定数量的水泥或熟料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费用, 在工厂内部实现全员销售, 从而全面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6 人心的精细管理

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工人士气的高低, 取决于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状况和成员的满足感。在管理中要重视“人”, 采取有效的措施, 激发人的动机, 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降低实现自我的障碍, 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 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

7 结束语

水泥企业唯有走高效管理, 高效运营的精细化管理之路, 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原材料进厂到水泥出厂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管理, 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

摘要:从原材料进厂到水泥出厂等各个环节的精细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为企业的优质、高产、低耗寻找到有效的管理之路。

上一篇:流动开发下一篇:读者服务与细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