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2024-08-30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篇1

一、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学生做计算题集中出现的错误, 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审题不清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例如:有点学生在计算85-32时把5写成3, 就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因此,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 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 盲目计算, 就容易使计算难, 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 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 两想, 再计算”的程序, 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 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 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 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最后是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 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验算有很多种方法, 其中, 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 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 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又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关键在于理解

如果不明白算理, 即使学生会做计算, 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但也只是一个机械的规律的执行者, 在将来进一步的学习中, 可能导致越学越不明白。在教学时, 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 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既要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知其然”也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如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50×7时, 许多学生会这样总结算法:先不看0, 5×7=35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教师可让学生摆小棒, 帮助他们理解算理。将小棒10根捆一捆, 因为这里把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 表示一个十。5个7捆是35捆或是7个5捆是35捆, 因为一捆是10根, 也就是5个70是350或者7个50是350, 所以一定要在后面添上一个0。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在计算教学中, 懂得算理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计算教学, 否则就是灌输。所以, 一节计算课不仅仅是停留于计算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的过程, 不但会算, 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这才是计算课应该达到的目的。

三、熟记常用数据有助于计算能力达到“准确、迅速、合理、灵活”

在四则运算中, 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 则能较好的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技能。如:看到25想4, 看到125想8;常用的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1/8=0.125=12.5%, 3/8=0.375=37.5%, 5/8=0.625=62.5%等;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 熟记2×3.14=6.28, 3×3.14=9.42...., 22×3.14=12.56, 33×3.14=28.26......;理解和掌握有关0和1点特征, 就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2

【关键词】孤儿;互相学习;巩固;夯实;计算能力

从毕业来到吉林省孤儿学校,接触到一群特殊的天使们,从内心里有一种责任在心中冉冉升起。我执教的学生们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失去了亲生父母。他们没有了依靠。第一次熟悉校园,我看到一张张笑脸,那么灿烂。亲切的和我打招呼。后来我被安排到了6年级3班。一个年级偏大的年级。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小学生的课堂。由于之前我从教的是初三的孩子,所以从讲课速度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上看都有点缓慢。之后我就调整了语速和教学进度。但是经过一次期中和一次期末考试,我就发现了,明明是掌握很好的知识点,在考试卷子上却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还有的同学三步计算只会第一步,有的同学最后结果还是弄错了。到我已经在孤儿学校从教5年整了,交了三个六年级毕业班,一个完整的4到6小学高年段数学小循环。为此对所交学科,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做一个相对全面的解析与研究,努力找到适合孤儿学生的解决方式方法。

一、班级学生的构成不同,使得数学计算出现问题也不尽相同

接触到的第一个班级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班级是一个全新的班级,就是这些学生是新招生过来的学生,他们被分到了一个班级。全班级20多名学生,明显思维相对活跃。但是由于新到了一个环境,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还是略显拘谨。但是数学课堂上还是比较活跃的。几次测验发现有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是题目还是没有答对。渐渐发现有的学生会有抄袭现象。这种学习上的陋习可能是在原来学习环境中,缺乏家长的管教,老师的监督,自然会有习惯抄袭。那么就这样欺骗了自己。而其他班级的学生在学校已经学习了几年,也适应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除了理解能力差跟不上的同学,其他同学不会明目张胆的抄袭作业。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会将即将布置的作业放到课堂上来完成,自己进行监督。每节课抽出5分钟进行练习题目。这样会有效的规避一些投机取巧的同学抄作业的陋习。学生做完题目立即批改,慢慢养成了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一些提高。最后在总复习中,学生也很轻松的完成复习阶段工作。以上是我发现学生的自身习惯导致数学计算出现问题得到解决的方式。随后我又从5年级开始执教。五年级班级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学生出现了小面积的传染疾病,有十多人被隔离,有将近两周时间没有上课,期间有给学生补习,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个年级的数学出现了分数,小数的乘除法计算,估算,运算律的应用。这些问题一旦掌握的不扎实,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知识上的漏洞。一旦一个人的惯性思维出现了,之后就会很难纠正的。曾经在历年试卷中发现过经常考察一些特殊的同学们容易马虎的题目。但是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并没有在那些题目中出现很大的错误,而是自己平时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的错误题目。但是这些题目在平时纠错的时候老师已经进行过反复强调了,结果还是徒劳的。由于从教两个班级学生,学生中有一些学生来学校之前没有进行正常的学习,有的学生年级偏大或偏小,班级同学的教学反馈也是不一样的。

二、有的同学掌握的很好,有的掌握的很差。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3

一、教学中要按照教学要求进行

在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这几点要求是根据小学数学学习的顺序来的,小学数学先是从简单的开始,加减法里有一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那要求就是“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首先,我们知道,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学生做计算题时是比较细致的,这样的学生才可以去谈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如果是一位马马虎虎的学生,如有的学生在做减法时,忘了把那退的一位减掉,这样马虎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先培养他们的思维严谨性,不然做得再好,也是无功而返。在学生过掉这一层次后,再培养他们计算时思维的扩展。如在计算三四个数连续相加,我们不要急着动笔去计算,而要看看在这些数里面,有没有期中两个或三个可以凑成整数,这样就给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再者,到了高一点的年级,加、减、乘、除法里都会出现一些让计算变的简单的运算定律,学过之后,一定要灵活运用。

二、帮助学生了解运算算理

让学生明白算理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运算时,为什么运算的步骤是这样的。例如,在计算14×15时,就是求15个14是多少,我们可以先求5个14是多少,也就是14×5,再求10个14是多少,也就是14×10,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共有三步,前两步是乘,后一步是相加。让学生明白在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什么前两步是乘,最后是加法。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一定要学生对齐数位,这里讲到的5个14,所以,5要写在个位上,10个14,所以,1要写在十位上。再例如15×19,我们还可可以仔细理解一下这个算式,是求19个15是多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求20个15是多少呢?再减掉一个15,很明显,这样计算就方便的多了,学生明白了算理,也就很容易理解从20个15里减掉一个15。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明白了乘法的算理后,再加强运算的训练。对于乘法,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三、训练学生思维方式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方式。过去的计算题目,教师着重学生算的能力,只是告诉学生怎么算,却很少让学生说出来为什么是这样算,缺乏学生“说”的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少之又少。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先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然后再结合例题,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明白运算的顺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再例如在讲到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求学生使用简便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这道题目,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有什么简便方法,有哪些不同的简便方法,哪一种更简单。通过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道题不同的见解,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的更深理解。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教师的演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思维是通过实际的例子或现象,再进行分析、探索和总结形成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眼睛去看,手去操作,才能形成。

四、加强训练

1.明确训练的重点。例如三位数的加减法,训练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让学生牢记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进位和退位,而且有的时候是连续的进位或退位;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两次的乘积的数位对齐是重点,第二次的乘积的最后一位数要与十位对齐。

2.打好计算基础。低年级的口算能力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把学生的口算能力打牢,不同的年级,口算的要求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要求,围绕重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数学才能 篇4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前提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错误原因多数都是缺乏严格的训练和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习惯。有些学生书写潦草,在没有仔细看清题时,就急着计算。如5看成了8、0看成了6,小数点的位置没有记准确,这都是没有准确审题和马虎所致,是整个数学题计算错误的根源。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规范的书写习惯,如列竖式计算时,数字间要有一定的空间、数位要对齐等,使其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算后的检查不仅能够保障计算的准确率,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提高。一般的小学生做过题之后不习惯再检查,错误率就会相对的多一些。教师要教给学生自查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自查的好习惯,也可以在适宜的时机让检查出错误且能够积极进行改正的学生现身说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认真检查是做错题后最好的弥补方法,自觉地养成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二、重视错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是难免的。小学生记忆发展还不成熟、不完整,对任何事物的关注都不持久。如进位加法,进了一位,在计算的时候却忘了进位,这样的“错误”在学生中具有普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视其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这种错误的根源是什么,是计算时心不在焉、弄不清楚算理,还是由于不认真造成的,之后教师可根据情况出一些改错题,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改错活动。当学生七嘴八舌对一道计算题提出自己的改正方法时,课堂气氛是活跃的,积极性是主动的。这样,既使学生在认清错误原因的同时能积极地改正错误,又达到了预防的效果。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5

一、讲清数学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新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理解算理在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更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即算理。正确的运算必须要建立在透彻的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法则才会记得牢固,这样计算时才会有条不紊。

二、注重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每天会利用课前二分钟时间让学生练习口算,通过口算簿、听算、视算等形式出示口算题,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对每组学生的口算时间进行记录,一星期后以口算结果的正确率和口算时间为参考条件,比较各组的口算成绩,哪组学生答对的题数最多,并且答题用所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获胜。此时,我会针对比赛的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是检验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快速而又简便的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为了及时渗透估算思想,我经常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运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以此提高估算的意识。同时,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四、善于发现错误,寻找解决方法

学生的计算错误既有普遍性又有相通性,导致学生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1.犯科学性错误:学生对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导致在计算时下意识地犯了错误;

2.不良的学习习惯:审题不仔细、读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没有验算习惯等;

3.眼高手低,口心算不熟:部分学生就个别需要笔算的计算不愿意用竖式计算,而是仅仅依靠口心算,但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口心算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4.自我检查能力欠缺:对于已经做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检查的能力,他们很难找出自己的错误。有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容易能纠正过来,但有些错误深深根植于脑中,纠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会将收集的错题和易错的地方和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培养细心审题的习惯

看错题、抄错数、看错行、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书写不工整等等都是不细心的结果;

2.培养认真分析的习惯

部分同学做题时大致浏览完题目就忙着下笔答题,对于题中的隐含条件以及数量关系还没有分析清楚,就这样糊里糊涂答题。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达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根据题目的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式子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

3.培养有序验算的习惯

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因此,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事实上,笔算依旧是验算的主要形式,是保证数学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手段。而笔算杂乱潦草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在能口算就口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稿纸上笔算时,书写要清晰有序,这样,有利于学生迅速看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便于学生有条理地自我检查。

五、激发计算兴趣,加强计算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中,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恰当融入有趣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比如童话、游戏、比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更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进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开拓学生的数学视角。

在课堂上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比如高斯定理的由来、陈景润是如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提高计算能力。

3.加强训练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意志;错题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很多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却让人担忧。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不高等。大多数小学生往往在进行数学计算时都比较粗心,不仔细,不验算或很少验算,计算正确率一直不高。针对这些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更多的计算知识,培养更好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从口算、毛算的训练方法入手,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等,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审题和验算习惯,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增强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做好错题记录分析等方法。经笔者的亲身实践,采用这些方法,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更高了,审题做题更加细致,计算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笔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所以学好数学对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极为重要,而计算又是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在小学阶段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学生因为缺乏计算兴趣产生厌恶计算的心理,就会对以后整个数学的学习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培养计算兴趣,增强计算能力树立学习信心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更好的达到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在轻松的环境下做计算题,让学生多尝试几种计算方法,以便能达到准确,快速进行计算的目的。

1.口算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口算兴趣和能力。

以游戏方式进行。每组一套简单的口算题卡,从前往后每人口算一道题,几个小组同时进行。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对获胜的小组进行及时的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用竞赛方式进行,一十小题的口算题,在五分钟之内完成竞赛。视算训练,在小黑板上出一十道口算题。学生通过看题直接说出答案。听算训练,各组由老师说出一道口算题后学生马上回答答案(时间限制在十秒钟内回答)。连续回答一十道小题,正确率高的小组获胜。自编计算题训练,每个小组自编一十道计算题,然后各小组分别交换答题。课间休息一分钟训练。每两个同学间互相提问答题。这些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正确率,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的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晚上进行口算训练,口算内容包括本册的口算题和以前学过的基本口算内容,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的时间,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为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可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听算竞赛。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口算的興趣非常浓厚,口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毛算是关键

每天五道题的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列竖式进行计算。这也是学生特别粗心,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在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中,学生稍微不细心,就可能写错运算符号,打错一个小数点,少些或多写一个零等错误。

学生计算时出现错的题比较多,计算的正确率也都比较低。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安排学生每天五道题的计算训练,训练时间为十分钟。如五年级的学生:两道乘法题(一道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一道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三道除法题(一道两位小数的除法,两道三位小数的除法,除不尽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六年级时每周十道题的计算训练,时间为二十分钟。三道分数乘法题(一道分数乘整数,一道分数乘小数,一道分数乘分数)。三道分数除法题(一道分数除以整数,一道分数除以小数,一道分数除以分数)。四道分数乘除法的解方程的综合计算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每次全对的学生在班上给予表扬,连续三次全对的及时告知家长,望家长也及时的鼓励学生。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很喜欢。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鼓励下,变得更愿意去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种愉快的学习体验下,也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学生更加乐于向老师反馈学习心得和经验,教师也能在反馈中更好的去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两年时间的训练下,第一年的效果不尽人意,计算题全对的学生不到班上人数的四分之一。而又经过一年的训练后,学生的笔算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提高。现在计算题能全对的学生占到班上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实践证明,这种训练只要连续不断的进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训练效果非常好。

3.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

根据算式、数字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学生灵活的运用简便算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并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然后根据题的特点,进行简便运算。(在小学数学里,主要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我每天利用早读课花上八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训练四道不同形式的简便运算题。如:85×,37×,0.25×+25%×+×,×+ ÷。通过这些练习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计算正确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这强化了学生自觉运用简便方法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促进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快速合理的思考,抓住已知条件中的一些有用或关键的信息。从而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强化估算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租船问题(42个人去租船,每条船只能做8人,问需要租几条船才能保证每人都能坐上船?)与做衣服的问题(有37.2米布,每套衣服用布1.7米,这些布能做多少套衣服?)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审题和验算习惯

学习习惯不好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又一重要因素。如看题错误,计算过程不合要求,抄错题,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所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对平时的练习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书写格式规范的习惯。有的学生在看题时不够认真细致,看错运算符号,把加号看成乘号或看成除号等,或把题中数字看错。在书写格式上有的学生字迹潦草,书写格式不规范。因此,在平时练习时,我要求学生要认真细致的看题。按规定的格式进行答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原来计算马虎的学生改正了这些方面的缺点。学生做题时能更加认真细致的书写了,格式也更加规范漂亮了。

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要先看清楚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在计算前要先审题,不能盲目计算,书写格式要规范。先观察整个算式由几部分组成,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想一想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要依次计算,还要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题目中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能不能使用简便方法计算。严格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细致,有目的的去观察分析。

﹙2﹚培养学生验算,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验算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的正确,学生的口算和毛算能力比较强了,也同样要靠验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逆运算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逆运算是采用了逆向思维与计算方法相反的一种运算。所以能够有效的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由于长期要求学生验算,因此我班学生都养成了自觉检查验算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6.熟记一些常用数据,使计算速度得到较大提高。记住常用的计算数据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如:=0.5=50%,=0.25=25%,=0.125=12.5%,25×4=100,125×8=1000, =0.375=37.5%, =0.625=62.5%, =0.875=87.5%。 又如:102=100, 112=121, 122=144, …… 192=361. 再如:1×π=3.14,2×π=6.28,3×π=9.42,…… 9×π=28.26等等。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这些常用数据能给计算带来许多方便,准确和快速。

二、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坚强意志

对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训练,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坚强意志。

每天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一些口算、毛算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克服不认真,不细致,马虎的不良习惯。长期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做好错题笔记并分析错误原因的习惯

学生在平时的计算题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反思,做好错题笔记,归纳总结错误。继而纠正错误,预防错误,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我要求学生每周查看一次错题笔记,从而对错题加深印象。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捷径。在错题笔记中,学生能够不断的查漏补缺,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延伸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周或几周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日积月累,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或书面作业中发现的問题。我都要在反思本上进行记录,分析错误原因。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篇7

一、在计算数学中培养小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实现知识迁移。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简而言之, 认知结构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基础, 没有对学习形成一个认知体系, 要培养知识迁移也就是天方夜谭。形成认知结构对学生进行下一步新知识的吸收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唯有找准这两者间的连接点, 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在关注知识教授的同时, 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复习, 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成就感。

例如, 在北师大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加与减》的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中已掌握了数字, 能够从一认到千、万,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相邻计数之间的转换进率。这时新旧知识就有了共同的特点, 一是计数方法基本相同, 均是从“一、十”到“百”的数字, 并且其个位上升方式也相同;从“百”到“千”的计算也能够明确。二是数字的读取顺序也均相同, 从右到左, 依此增高。三是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计算方式也相同, 均以“十”为单位。这些共同点均是新旧知识重要的关联点。这就很好地为教师进行“以类比促迁移, 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有了媒介, 这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以旧学新”的知识迁移, 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容易。

2. 加强科学训练, 提高迁移, 举一反三。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可以说是老师们颇为头疼的问题, 要突破这一门槛是教师教学中不断思索的问题, 针对重难点的突破过程, 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到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找准目标;再针对问题进行突破, 运用切合实际的手法进行引导教学;最后,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总结知识尽可能地做到精练, 以此来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 在进行《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时, 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出现的大数据:一本书有100页, 10本书多少页?我班若有60名学生, 10个与我班人数相同的班总共多少人?以此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概念;在学习《时、分、秒》一课时, 安排学生对自己周末发生一件事的时间进行记录;学习《统计》时, 安排学生对全班每一件物品进行统计, 并整理去参考数据。通过更加贴近生活的锻炼, 将学生从课堂学习引入到生活中, 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 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夯实知识迁移。

要学好数学, 抽象概括能力可以说是尤为重要的, 对培养学生建立知识迁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越高, 其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也将更快, 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概括能力, 教师应当把握时间, 在较为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基础知识, 为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例如, 在进行《认识图形》一课时, 笔者首先引导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 了解事物的特点, 然后再将课本中的抽象概念引导出来, 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图形的摸样。如笔者为了使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更加深入, 特准备了几条长度不同的小棒, 然后引导学生将较长的小棒与其他小棒建立起三角形, 但由于长度的不同因此始终无法形成三角形, 这时“为什么不行?”的问题就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 然后笔者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小棒长度不同, 没有办法构成三角形”, “用较短的几根就可以构成三角形”等结论随之浮现。通过实践活动, 学生们接触到了三角形, 并在活动中, 不断讨论得出了三角形的各个特征, 这就使学生能够形成三角形的抽象概念, 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用好教学情境创设。

在小学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这不仅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将课本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学习的计算离不开各种数学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等内容, 而学生不易掌握的概念、法则成为了数学的教学难点。因此,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 应有效地结合知识点创设教学情景, 用具体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从而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2. 重视算理和笔算的教学。

“课标”虽然指出要淡化算理, 但是并不代表算理和算法不重要, 因为在数学计算中, 算理是计算的前提, 而算法是优化数学计算的关键。所以, 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数学计算, 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去理解和体会算理和算法。

3.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时, 教师一定要设计有层次、多样化的习题, 特别是在内容的设计上, 要有层次和坡度, 这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感到无聊和枯燥;最终的一点是教师要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的设计, 让学生有所收获。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 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一些小的毛病, 如在计算时的大意、不认真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计算时, 引导他们要认真审题, 运用正确的方法等,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看清题目, 注意其中的数字和符号;二是要根据符号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三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正确的运算;四是在做完题时要认真检查;五是要求学生做题时格式规范, 书写工整。

总之, 要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计算能力, 就必须要继承和发扬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和现代教学中去总结经验, 不断地改善教学的方法,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是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 迁移能力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上的知识本身联系就较为紧密, 这给教师培养学生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教师在从课本上进行延伸, 就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建立起知识迁移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 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培养学生创造条件, 并尽可能地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 努力拓展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空间, 将学生培养成为全方位的知识迁移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民.链接生活素材感悟数学魅力[J].教学与管理 (小学版) .2009.1

[2]孙孝忠.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现象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 (小学版) .2009.12

[3]廖素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2011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8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 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 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是, 在现有的数学计算过程中仍有许多学生过不去的“坎”, 始终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究竟学生在计算方程中的主要困难表现是什么?为此, 我确立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实验课题, 力图在研究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探索出更多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二) 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1. 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1) 在情境中体验计算的需要.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生活原型中提炼数学问题, 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学习的现实意义.

(2) 在探究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想法,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

(3)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计算的价值.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充分体会、体验、体悟计算的价值,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问题意识等数学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2. 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计算习惯,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算理都能理解, 并能掌握计算方法, 但常常会发生错误, 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

(1) 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进行认真校对, 细到数字、符号, 都要做到不错不漏.

(2) 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确定运算顺序, 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 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 书写格式要规范.列竖式计算时, 加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 乘法末位对齐, 除法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 进位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 退位点不能少.

(4) 教育学生完成作业后自觉检查, 养成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 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 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3. 加强口算训练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名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我们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 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在每天上课时可以安排3至5分钟的口算训练, 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 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4. 强化学生动手计算

随着教学要求的提高, 只靠口算显然满足不了需要, 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笔算, 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就非常关键.可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 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 逐步理解数量关系以及图和数的配合.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 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 使知识由“物化”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 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要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来获得数的概念, 领会计算方法.

5. 用故事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提高计算能力

把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形式娓娓道来, 既增添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6. 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 提高计算能力

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 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 后算算, 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 简单快捷真方便!

7. 利用对比明理法, 提高计算能力

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 涉及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 可以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 鼓励学生多动嘴说, 说一说算理, 说一说想的过程, 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 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 学生通过说想法, 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 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8. 通过知识转换法提高计算能力

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 而分数单位不同, 就不能直接相加减, 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 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 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 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9. 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 加强与家校的联系, 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具体措施

课题研究主要是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 同时辅之以调查分析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不断提高.我针对每个阶段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具体实施细则:

(一) 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 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 不断反思, 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

在教学小数乘法时, 我是这样做的:

1. 小数乘整数就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多数学生掌握得较好, 个别学生出错的原因是: (1) 小数点不知点哪里. (2) 乘积末尾有0的要先点小数点, 再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划掉末尾的0, 学生易弄反. (3) 乘的过程中进上来的数字忘加.

2. 一个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有旧知做铺垫, 学生只要能把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好, 问题就迎刃而解.

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既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又可以反思学生的优劣, 从而查漏补缺, 扬长避短.

(二) 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 节节教学研讨.

每节课的前1~2分钟, 教师要把前一天的作业计算情况让学生自行研讨, 针对学生做题时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个性问题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讲评解决.

2. 天天教学研讨.

利用每天下午辅导时间的10~20分钟, 教师把学生出现的一些易混易错题出示在小黑板上, 利用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争做辩论小能手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 中段教学研讨.

本次研讨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总结的形式, 每名学生都写学习反思, 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 并在班级交流.通过开展研讨, 可以使学生学习他人先进的学习经验,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三) 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从细节做起

1. 加强计算教学, 上好新授课,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透彻理解算理, 掌握法则.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4. 培养总结反思的习惯.

5. 加强练习, 运用多种形式, 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如何在枯燥的计算练习中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点, 让学生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技巧?其具体做法如下: (1) 培养小学生根据自身认知方式与水平, 决定计算策略的能力, 并按策略进行计算, 这是产生算法多种形式的途径. (2) 组织小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算法.这是算法多种形式的呈现方式. (3) 允许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适当、适时地引导算法优化, 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并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这是算法多种形式的结晶.

6. 收集错题类型, 做到对症下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 集中分析订正, 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 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周期定为1年 (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 .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加强理论学习, 开展调查研究.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 丰富知识贮备;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2.实践探索阶段:开展实验教学.围绕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 开展测试评价、竞赛活动, 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3.课题总结阶段: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整理研究资料, 写出结题报告, 并逐步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篇9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因此, 要在数学教育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教育者, 其与学生相处时的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较大的影响.当师生关系和谐时, 学生因喜欢任课老师而喜欢该门课程, 学生就更愿意接受该教师的教导, 更愿意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学习.其次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在数学教学中, 必须要让学生拥有这种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力量.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正确完成习题或是学习任务时, 及时给予表扬, 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对学生的创新性提问要给予夸奖,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解学科知识, 夯实迁移基础

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数学课程一般原则的理解和概括,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推论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学知识, 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原有知识是否能够满足新知识的学习要求, 如果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尚有困难, 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知识的补充,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只有将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则相结合, 才能做到真正的迁移.

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前, 学生必须对加减法的原则 (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 才能根据这些知识基础, 迁移到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所以, 教师想促进学生学习迁移, 首要的任务是抓好、抓牢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典型例题,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应用机会, 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应用原则和基本方法, 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迁移.

3.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奥苏泊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 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由此可见, 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 没有认知, 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 关联点是重中之重, 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 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又要引导学生对过往知识进行总结温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可以自觉地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点.

例如:“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是以“一般的笔算方法”和“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为基础的, 教师在教学时先给学生复习笔算方法和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来自主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实现知识迁移.这样, 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能使学生利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理解知识, 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 提高了学习能力.

4. 加强科学训练, 鼓励学生举一反三

在一切的教学中,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都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障碍,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首先, 要想突破教师要准确明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重”在哪里, “难”在哪里;其次, 要想突破, 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最后, 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规律计算题

教师提示学生用图形的方式寻找答案.

根据图1不难看出, 从l开始连续奇数的和等于项数的平方, 即:

由上题我们不难看出, 在数学的教学中, 许多知识都是互通的, 数字的计算可以用图形来表现的更加生动, 图形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现得更加准确.上题中教师教会了学生用图形表现数字的方法, 当下次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 也必将会想到这种方法, 因此, 此题不但使学生在当前的解题中对数学知识做到了举一反三, 也必将使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 特别是遇到类似问题时, 可以灵活运用, 做到举一反三.

5. 培养学生合理想象

培养学生合理想象, 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教学情境创设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同时借助情境, 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实现思维的拓展.思维的拓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载体, 学生更容易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解题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思考和运用, 便能达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情境的设计中既要符合学生兴趣又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

例如:动物园有两种购票方式, 一种是个人票, 大人10元一张, 儿童5元一张;一种是团体票, 8人以上 (包括8人) 可以购买, 每票7元.现在小明一家有6个大人, 6个儿童要进动物园.请问:他们用什么方法购票便宜?用多少钱?

分析:这道题初看来就是两种方法够买门票价钱的比较, 是一道简单的计算比较题, 这使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思路变成了计算两种不同方法的购票价格, 再对计算出的价格进行比较, 这是一般的思路.

按照一般的思路来列式, 第一种方法:10×6+5×6=90 (元) ;第二种方法: (6+6) ×7=84 (元) , 90>84, 第二种方法便宜.

这时, 老师就可以提醒学生, 想一想, 还有使价格更便宜的方法吗?注意问题中问的是“什么方法”而不是“哪一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讨论.

分析:经过讨论, 学生不难发现, 大人团体票比个人票便宜3元, 儿童团体票比个人票贵2元, 要想使门票便宜, 就必须大人买团体票, 儿童买个人票.但是大人只有6人, 不够买团体票的标准, 那么, 我们可以让两个儿童与大人一起去买团体票, 因此可以列式:8×7+[6- (8-6) ]×5=76 (元) .

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例题设计, 并加入了一定的思考成分, 既激发了学生解题的兴趣, 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 让学生在解题中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 在简单的计算中比较知识与较复杂的推理运算中比较知识之间形成了知识的迁移.

总之,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迁移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的紧密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提供了便利.在今后的工作中, 广大小学数学教育者还需继续努力, 努力创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 努力拓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空间.真正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重点在于对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计算思维的训练.在数学计算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计算的方法, 还应该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上对学生加以培训, 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由点及面, 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变成自身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际出发, 浅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王志民.链接生活素材感悟数学魅力[J].教学与管理 (小学版) , 2009.1.

[2]孙孝忠.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现象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 (小学版) , 2009.12.

谈谈低年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要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 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 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 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 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 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 才能加快笔算速度,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 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地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 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 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 也会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 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 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 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 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 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能提高口算能力。

三、重视错题产生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 退位减, 前一位退了1, 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 做进位加时, 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 连续退位的减法, 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 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 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 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 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 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 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 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 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 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 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 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 并写出错误原因和改正方法。另外, 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及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 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要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 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 改正了错误, 达到预防效果, 还要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四、重视错题的分析

在计算教学时, 要让学生弄清算理, 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这样, 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 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促进思维发展, 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 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 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 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 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 通过类比同化新知, 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 像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 让学生理解透彻, 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五、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 但常常会发生错误, 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1. 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 细到数字、符号, 做到不错不漏。

2. 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确定运算顺序, 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 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 能口算的要口算, 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 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 数位要对齐, 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 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 退位点不能少。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 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 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教学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 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就必须得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良好的成效。

摘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重视错题的分析, 重视错题的分析, 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良好的成效。

上一篇:神奇的激光技术下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