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工艺发展应用

2024-08-22

煤炭资源工艺发展应用(精选七篇)

煤炭资源工艺发展应用 篇1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工业化大规模的推进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导致对资源高强度的开发, 一大批依托资源禀赋的资源型城市相继兴起。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有资源型城市118座, 占全国建制城市的17.7%, 涉及总人口的11.2%。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几乎占50%。可以看到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城市职能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大批资源型城市出现了经济增长缓慢、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一系列区域性和结构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严重影响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由人口、经济和资源三大子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相耦合。鉴于该系统规模庞大, 结构复杂, 系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呈现复杂的运动规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模比传统模型更能充分反映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变化趋势, 有助于实现煤炭资源型城市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1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本文以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 试找出煤炭产业与城市系统的互动关系及其行为模式。为突出研究目的, 需要从二者各自系统中的众多因素中挑选出联系最紧密的要素, 合成一个闭合的、符合研究目的的经济系统。

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综述和总结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基础上, 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为一个复杂系统, 从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的角度出发, 选取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要变量。建立各子系统变量集。这3个子系统通过相互间的输入、输出变量来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构成具有多重反馈关系, 共同构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复杂系统。

1.1 经济子系统流图

经济子系统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模型的核心子系统,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间投资比例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模式。同时经济子系统又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部门, 通过产业数量、规模的变化影响其它子系统, 从而促进该模型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1.2 人口子系统流图

人口子系统属于发展子系统, 通过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和资源利用, 同时人口子系统又受制于经济水平。

1.3 资源子系统流图

以资源总量作为状态变量, 通过多个辅助变量与人口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连接, 从而建立了资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制约关系。

2 实证研究

不同的城市往往具有自身的特征。因此, 在将模型应用于某一城市时, 应当首先进行模型变量的选取, 一方面可以精简系统, 提高模型模拟精度, 另一方面, 可以从直观上表现该城市的信息。在本文中, 以湖南某城市作为验证对象,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历史数据的分析, 确定该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主要流位变量,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来确定流位变量的辅助变量, 从而建立起具有该城市特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尽可能收集现有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筛选进入系统边界内的主要变量。具体地说, 就是先对收集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以此作为对初选的主要变量是否最终可被用作计算模型参数的基础数据的选择依据。受统计数据所限, 只对构成模型的流位变量进行相关的判断和检验, 其他的相关辅助变量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来确定那些与速率变量因果关系比较强的量作为系统的辅助变量, 并以此为依据筛选辅助变量。

2.1 平稳性检验

经济时间序列大多数都是非平稳的, 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很可能出现虚假相关和虚假回归的问题, 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为了避免出现虚假回归问题, 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方法通常采用单位根检验法。以下是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1对相关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结果表明, GDP、PGDP (第一产业产值) 、SGDP (第二产业产值) 、TGDP (第三产业产值) 、TPOP (人口数量) 、PJCA (大专以上人口比例) 和TRES (资源总量) 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即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变量, 而MFR (财政收入) 则为二阶单整变量。根据结果, 除财政收入外, 其余变量都可以进入模型边界。

2.2 灰色关联度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取1999~2007年17项变量在同期的统计数据为行为数列, 计算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

从计算可以看出, 流位变量与其辅助变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都很大, 键值都超过了0.65, 即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些因子对各自流位变量增长率的因果键是非常强的, 会对它的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模 拟

根据以上结果, 就可以得到适合该城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本文使用Vensim-PLE系统动力学软件进行模拟, 模型中预测范围为1999~2020年, 其中1999~2007年为模型的检验年, 仿真步长为1年。对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时间序列数据按1999年不变价格进行修正, 以消除价格因素变动的影响。以下是主要流位变量的模拟结果图。

运用历史回顾性检验法, 把模型运行的模拟值和实际统计的历史值相对比, 通过相对误差的分析可知, 模型的仿真模拟值与历史值的绝对值大部分不超过5%, 说明运行结果与实际数据高度拟合, 建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有效代表实际系统, 适合进行仿真模拟。

2.4 政策模拟

本文设置两种发展方案:传统趋势型 (2方案) , 本方案是用来作为仿真实验的对照。该方案是指对系统当前的发展模式不加以干涉, 系统中的所有模型参数都不加以改变, 在计算机上运行仿真实验, 并以此来设计调控参数。

经济发展高效型 (1方案) , 该方案在优化2方案的基础上, 偏重区域的经济发展。因为在耒阳市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发展经济往往被看成是工作的第一要务, 为了仿真这种决策, 我们对系统模型的经济子系统中的反馈环的作用增强, 将调控参数中所有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参数都相应变大, 其他的参数也在调试过程中相应地调整, 但调整的幅度比较小。通过增大第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 减少第一产业的投资比例, 与此同时, 增大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比例, 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例以及提高计划生育率的举措, 可以看到1方案的结果明显优于2方案。

经过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反复的调试和运行后, 得到了在不同方案下的系统运行情况。如图8所示。

随着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增加, 所消耗的能源也随之增加, 但GDP的增长比能耗的增长要多, 所以单位GDP的能耗还是小于2方案。

3 政策建议

我国众多煤炭资源型城市类型不同, 情况各异, 因此要认清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阶段, 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 因地制宜, 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好预警分析, 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 努力进行经济转型, 力避“矿竭城衰”的覆辙。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绝大多数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 走的是一条追求产量扩张的道路。这种长期以来以煤炭生产为中心形成的“路径依赖”, 使资源型城市和企业难以适应当今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因此, 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深入剖析自身特点, 把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国家政策, 与本省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选择适宜的转型时机, 探索适宜的转型模式, 立足资源, 再造竞争优势。顺应市场机制, 利用政府职能, 有意识地、前瞻性地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必将有力地推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为此, (1) 要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把支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为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搞好全方位服务; (2) 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本市、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 扬长避短, 实现特色兴市; (3) 要大力鼓励创新,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积极推进思想观念更新, 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 加强舆论宣传, 形成有利于煤炭资源型城市新模式创新的良好氛围; (4) 要及时总结推广经济转型的经验, 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模式的建立。

4 结 论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一类具有非线性作用机制的复杂系统。其发展过程是正反馈机制与负反馈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所建立的煤炭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反映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制约关系。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及其他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煤炭资源系统需求、供应、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其藩.复杂大系统综合动态分析与模型体系[J].管理科学学报, 1999, (2) :15~18

[2].张在旭, 王只坤, 侯凤华.石油勘探开发可持续发展SD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工业工程, 2002, 5 (2) :1~6

[3].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

[4].黄振中, 王艳, 李思一, 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J].计算机仿真, 1997, 14 (4) :3~7

[5].李林红.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投入产出系统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 22 (8) :89~94

[6].王慧敏, 刘新仁, 徐立中.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预警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 2001, 19 (3) :61~68

[7].秦耀辰, 赵秉栋, 张俊军, 等.河南省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与调控[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17 (7) :124~131

煤炭洗选工艺发展前景的探讨 篇2

1.1 开采出来的煤炭质量不高,洗选工艺落后

总的来说,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科技发展起步比较晚,在一些方面与西方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煤炭的洗选工艺又是一个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所以,就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还不能够完全达到煤炭洗选工艺在应用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之间的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煤炭资源分布比较散乱,无法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这样的话,就无法有效保证煤炭资源开采出来的质量,增大了煤炭洗选工艺的实际应用难度。

1.2 行业氛围差,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当前煤炭行业虽然也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负责生产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知识,在工作过程中只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处理问题。由于在他们的意识中没有树立一个对洗选工艺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出现疏漏,进而导致煤炭洗选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破坏行业氛围。

2 煤炭洗选工艺技术的应用

2.1 合理规划资金投入,使用科学的煤炭洗选技术

2.1.1 重视煤炭洗选工艺,选择合适的洗选设备

在进行煤炭生产的时候,煤炭洗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在这以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保证洗选工作的高效进行。但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不代表着没有规划的进行投资,这样的话无疑会加大成本的支出,所以在对煤炭进行洗选的时候,一定要在保证洗选工作效率的同时,简化洗选工艺的流程和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洗选工作的有效进行,使洗选工作事半功倍。

2.1.2 湿法选煤技术的应用

湿法选煤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出煤率,并且保证煤炭的优质率,极大地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但是要想确保湿法选煤技术在煤炭洗选过程中得到更加高效的应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应用这一技术时尽可能地降低煤炭中的含石量,以防止煤炭中的矸石或者那些硬度较大的砂石对煤炭洗选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整个煤炭洗选工作的效率。总的来看,应用湿法选煤技术能够极大的简化洗选工作的流程,降低工作难度,大大提高洗选工作的有效性。

2.1.3 干法选煤技术的应用

相比于湿法选煤来说,干法选煤也有它自身的优点,它能够应用在各种类型的地理环境中,即使是严重缺水或者气候条件十分寒冷的地区,它都能保障煤炭洗选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干法选煤技术在煤炭洗选工艺中的应用使洗选工作流程变得更加简化,在对原煤进行筛选时不再需要经过脱水处理、煤泥分离等一些煤炭洗选的辅助工艺,而是直接通过风选机的应用,充分发挥风力摇床和风力跳汰技术在煤炭洗选工作中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煤炭分选工作的效率,简化了工作的环节。干法选煤技术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生产环境中,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煤炭洗选工作的效率,使人们离使用清洁能源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想保证煤炭洗选工作的高效开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就当下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科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因此,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当前煤炭行业的发展中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了。企业在工作人员在职期间,应该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到行业发展的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的煤炭洗选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合理地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保证煤炭洗选工作的高效开展。

3 总结

保证煤炭洗选工作的质量,能够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轩保卫.关于煤炭洗选工艺发展前景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27):2192.

[2]刘更.洗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9:81.

[3]邓微微,杨永亮.洗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纵横,2016,5:181.

[4]?顾玉超,等.国内外煤炭洗选现状及政策对比研究[J].选煤技术,2012,4:110-112+116.

[5]马剑.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构想[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1,4:1-5.

[6]潘永泰.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有关粒度控制问题的探讨[J].选煤技术,2012,3:66-69.

[7]付才国,等.安阳矿区煤炭洗选加工发展规划与建议[J].选煤技术,2012,3:95-99.

[8]邢欢,等.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的障碍分析及政策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4,2:277.

煤炭资源工艺发展应用 篇3

一、菏泽煤炭资源情况及巨野煤田开发规划

山东省煤炭资源分布比较广泛, 除青岛、威海、日照、东营、滨州五市外, 其他市均有煤炭资源赋存, 主要集中在鲁西南地区, 其中, 济宁、枣庄、菏泽等三市和黄河北地区, 探明储量约占全省的70%。

菏泽市境内煤炭资源赋存量较大, 全市9县区中8个县区有煤, 煤炭蕴藏面积3600平方公里, 预测地质储量281.4亿吨。其中, 已探明的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好、最大、最后一块整装煤田, 地质储量55.7亿吨, 另外, 正在勘探中的单县煤田也极具开采价值, 对其他可能的储煤区块菏泽市也正在积极开展工作。目前, 市内的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正全面展开, 包括巨野煤田在内, 菏泽市已有30块煤炭资源被登记勘探, 面积共计3909平方公里, 占全市国土资源面积的三分之一。

2002年, 国家计委以计基础[2002]1473号文正式批复了巨野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巨野矿区包括巨野和梁宝寺两个煤田, 其中:巨野煤田面积960平方公里, 梁宝寺煤田250平方公里。北起汶泗断层, 南到石炭系底部剥蚀边界, 东过梁宝寺至F1断层。南北长87公里, 东西宽平均为12公里, 总面积为1210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55.7亿吨, 其中巨野煤田地质储量48.7亿吨, 总储量大于兖州和济宁矿区。巨野煤田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有气煤、焦煤、气肥煤、肥煤、无烟煤、天然焦等煤种, 可作炼焦煤、动力用煤和气化液化用煤, 属低灰、低硫、低磷、高挥发份、高发热量的“三低两高”优质煤。

巨野矿区共划分为七对矿井, 设计总规模为1800万吨/年。现分别介绍如下;龙固矿井由新汶矿业集团开发, 年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 服务年限67年, 总投资约3l亿元, 2008年底已正式投产。郭屯矿井由鲁能菏泽煤电公司开发, 年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 服务年限60年, 总投资约13亿元, 2008年底已正式投产。彭庄矿井由鲁能菏泽煤电公司开发, 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 服务年限52年, 总投资约3亿元, 已于2006年8月28日成功进入联合试生产;郓城矿井由里能郓州煤电公司开发, 年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 服务年限77年, 总投资约13亿元, 2008年年底已正式投产;赵楼矿井由兖煤菏泽能化公司开发, 年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 开采年限61年, 总投资约17亿元, 2007年已正式投产。万福矿井由兖煤菏泽能化公司开发, 年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 矿井服务年限为70年, 总投资约14亿元, 设计2008年正式投产。梁宝寺矿井已建成投产, 年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 矿井服务年限为66年, 总投资约14亿元。

另外, 根据不同煤质和市场的需求, 建设与矿井同规模的不同类型洗煤厂。矿井和选煤厂及配套工程估算总投资98.2亿元。规划建设郭屯坑口电厂 (320万千瓦) 、郓城里能 (166万千瓦) 天然焦电厂, 同时在万福、龙固、赵楼分别建设低热值燃料电厂, 华润电厂一期 (120万千瓦) , 菏泽电厂三期 (60万千瓦) 、四期 (120万千瓦) 。建设二座年产200万吨的焦化厂。另外规划还考虑了今后建设采用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生产商品油的大型工厂。根据煤种的不同, 煤电、煤化项目在巨野煤田的总体布局是以陈庙断层为界:北煤电, 南煤化。

二、巨野煤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菏泽境内的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好、最大、最后一块整装煤田, 也是菏泽最早勘探、开发的煤田。有人说:“巨野煤田开发之日, 就是菏泽振兴之时”, 这句话对吗?笼统的这样讲是不对的。从世界上看, 前苏联的巴库地区因开采煤田, 造成了环境急剧恶化, 煤炭开采完拉走了, 采空区变成了废墟, 人类无法居住, 不得不全部进行迁移。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也是个煤炭基地, 但他的煤不准外运, 必须就地加工发电、煤化等, 使得煤炭的开采经济价值增加了20-40倍, 成为富裕的工业区。再从国内来看,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 可他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排第几位啊?富裕吗?联合国环境署已将山西某矿区列为不适于人类居住地区。从省内来看, 枣庄在日本侵占时都在这里挖煤, 他在全省又排第几啊?

针对菏泽市的煤炭开发, 如果不能正视潜在的问题, 未雨绸缪,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煤田开发的综合效益, 那么菏泽市将失去煤炭开发这一重大机遇。目前, 巨野煤炭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巨野矿区开发整体呈现各自为战, 群龙无首的局面, 政府协调业主进行煤、电、化一体化综合开发的手段不足, 对菏泽市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会带来不利影响。

洗即在企业集团内部所确定的产品的价格是内部转移价格, 在估计资产现金流量这种情况下, 为了如实测算企业资产的价值, 就应当把内部转移价格改为在公平交易中企业管理层能够达成的最佳的未来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

(二) 菏泽市煤炭资源勘探权大量被外地登记, 地方利益受到损失。

菏泽市丧失了这些资源的控制权, 没有了资源的控制权, 就丧失了煤田开发的主动权。

(三) 压煤村庄搬迁、土地征用等问题尚待全市统一政策。

巨野煤田搬迁涉及3县1区, 18个乡镇, 共需搬迁村庄177个, 54525户, 198127人。前10年需搬迁村庄50个, 16292户, 61719人。搬迁费用估算约9.78亿元。巨野煤田作为一平原矿区, 煤层厚, 塌陷严重, 村庄必须搬迁, 并且工作量非常大。据专家预测:巨野煤田开发, 塌陷面积之多, 搬迁量之大远超过焦作矿区、抚顺矿区、平顶山矿区和徐州等矿区。巨野煤田960平方公里, 采空塌陷区将达600平方公里。压煤村庄搬迁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大规模的村庄搬迁在菏泽还是第一次, 特别是在人口密度大、投资主体复杂的情况下, 必须研究政策, 通盘考虑, 规范操作, 否则, 就会有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 或影响到开发业主的积极性。鉴于矿区开发涉及的县区多, 而井口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对各县区的带动影响是不一样的, 利益不同, 使各县区及村民的心态不一样, 对搬迁工作的态度也不一样, 在实施搬迁过程中政策掌握不好, 容易造成工作被动, 全市必须统一政策、统一口径, 全面系统地解决好压煤村庄的搬迁工作。

(四) 煤田的超能力开采, 将给菏泽市的生态和环境带来破坏。

由于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的环境利益相脱节, 从而在机制上更易造成因单一追求盈利而引发的地方生态环境问题。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和今后治理的手段、方法, 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五) 地方政府协调业主进行煤电一体化综合开发的手段不足, 造成肥水外流。

据测算, 巨野煤田16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如仅开采以后销售原煤, 地方税收每年仅4亿元左右, 而业主的利润却高达16亿元, 且为地方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另一方面, 从国外的经验看, 世界上最先进的鲁尔矿区, 由于环保成本较高, 煤炭开采主业2005年仍然亏损1700万欧元, 其营利主要来自煤炭的综合开发及产业的延伸。从菏泽市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 煤炭资源不但要挖出来, 而且要最大限度的就地加工增值, 增强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 而业主考虑的是自身利益, 综合开发又受到资金、人才、管理、技术、市场、项目审批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有的企业上煤炭深加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而我们地方政府又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 因此要求企业进行煤炭就地加工的难度很大。

(六) 由于国家政策等因素, 坑口电厂和焦化项目进展受到很大制约。

虽然电厂、焦化前期工作进展较快, 但核准的难度还非常大, 因此, 还要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配合项目业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对于郓州电厂、赵楼、龙固低热值电厂, 要按国家政策的要求, 抓紧申请报批前的各项工作。争取早核准, 早开工建设。

(七) 煤炭深加工项目单一, 电、焦化项目多, 其他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项目少。

针对这一问题, 要加强项目的考察论证, 选择一批适合市情、符合国家政策、科技含量高的煤炭深加工项目, 鼓励各开发业主在煤的气化、液化等方面选择项目, 利用技术、资金优势做好煤炭深层次开发的文章, 有利于达到资源利用、企业效益、地方效益的最大化。

三、菏泽市煤炭资源开发的思路要求

为加强对菏泽市煤炭资源开发和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的宏观指导, 提高工作实效, 应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律要求, 紧密结合菏泽市实际, 借鉴外地的经验教训, 对煤炭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原则要求等要做进一步的明确。

菏泽市煤炭资源开发的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统一管理, 统筹煤炭开采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和多次加工增值, 构筑煤、电、化新型能源化工产业体系;统筹矿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兼顾国家、地方、企业、农民利益, 形成各方共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实行洁净生产,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 建设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区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 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化工发展道路。

应把握的三条基本原则:综合效益最大化、地方收益最大化和环境代价最小化。参与菏泽市煤炭资源开发的企业必须达到以下八项要求: (1) 必须在菏泽境内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公司; (2) 必须独立核算, 属地纳税; (3) 煤炭必须就地加工转化, 就地加工转化率不得低于80%; (4) 所有矿井的开发, 菏泽市必须参股20%以上 (原始股) , 其中市级参股不少于10%; (5) 煤炭深加工项目必须按市里制订的规划统一布局: (6) 矿区的公共设施必须由地方统一规划并组织建设; (7) 必须强化完全成本的观念, 按规定承担缴纳税费、失地农民安置、环境治理等与煤炭开采有关的全部义务; (8) 必须服从市里的统一管理。

四、加快煤炭资源开发, 促进菏泽更好更快发展

(一) 明确煤炭开发加工思路, 拉长产业链条

煤炭不但是重要的基础能源, 还是宝贵的原料, 应千方百计拉长加工链条, 减少以原煤的形式直接调出, 以求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按照国务院18号文关于“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 参照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晋城等地的做法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煤炭储量达1244亿吨, 当地政府仍要求外来采矿企业煤炭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 并对中小型加工项目进行限制;陕西榆林市煤炭储量1460亿吨, 现已明确提出一律不申报纯商品煤主产项目, 新开矿井必须按照“三个转化”的要求, 实施就地加工转化) ;我们应坚持原来提出的煤炭就地加工率不能低于80%的要求, 同时采取合同约定、限制开采、加收能源化工基地发展基金等综合措施确保煤炭深加工项目与煤炭开采项目同步规划, 同步建设, 同步实施。

国内煤炭深加工的传统路子主要有:煤炼焦, 煤炼铁, 煤化肥, 煤发电, 煤发电载能工业品 (电解铝等) 。这些行为存在的问题是, 单纯的炼焦业污染重, 且生产能力已过剩, 电解铝等载能工业品属国家重点限制的行业。目前, 新型煤化工主要是发展煤气化、液化, 主要有煤制甲醇及后续深加工, 煤制油等。菏泽发展煤化工, 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依托巨野煤炭资源, 围绕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 大力发展煤炭资源的焦化、液化、气化、乙炔化等化学工业, 积极培育煤炭开采—洗选—炼焦—化工产业链, 煤炭开采—洗选—炼焦—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建材产业链, 煤炭开采—液化—电力—粉煤灰—建材产业链, 煤炭开采—汽化—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 煤炭开采—发电—电解铝—铝合金—铝材加工产业链等, 使煤炭工业朝着优质、高效、洁净和多品种方向发展, 建设以新型煤化、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

(二) 依托煤炭资源, 打造菏泽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某地, 进而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 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既能产生“集聚经济效益”, 又可提升集群竞争力。多年来, 浙江经济所表现出来的较强的竞争力, 就与浙江民营企业家创造的上百个具有专业化分工协作特点, 年产值几十亿至几百亿的产业集群密切相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菏泽市一直未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优势、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集群, 这既是菏泽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 也是菏泽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菏泽煤炭资源的开发, 尤其是煤化工基地的建设, 将为菏泽形成以煤化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带来机遇。我们要根据煤炭开采与加工的特点和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着力培育壮大煤化工产业集群。

(三) 煤炭资源开发要与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 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菏泽的资源虽然非常丰富, 但我们对这些优势资源的开发决不能再像一些老的工业基地那样走小打小闹、挖干榨净、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菏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路子。菏泽工业要想“强筋健骨”, 必须要有一批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来带动。煤炭是菏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因此, 对煤炭资源的开发要加大招商力度, 严格行业进入规模, 围绕煤炭资源深加工, 发展、壮大一批对县域经济能起重大支撑作用的大企业, 以推动菏泽经济快速发展。

(四) 加强科技攻关, 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菏泽煤炭资源的开发, 技术要先行一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煤炭企业为主体的矿业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勘探、开发、利用一体化和矿业上下游产品间的融合。煤炭企业要对伴生矿产有用部分 (如与煤共生的硬质黏土、瓷土和硫铁矿等) 、尾矿综合利用及煤炭加工开展技术攻关, 以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煤炭企业要设立煤田可持续发展基金, 以促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内涵发展之路。煤炭企业要建立煤炭资源耗竭补偿机制, 以节约煤炭资源,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同时, 煤炭企业还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强化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 以提高煤炭转换成二次能源的比重, 并实施节能战略, 促进煤田经济快速、持续、有效增长, 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水平。

(五) 加大依法治理力度, 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 谁污染、谁治理, 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市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要加强专题研究, 及早制定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地表水系和地下水保护治理、采矿沉陷区恢复与治理方案并抓好实施。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强化企业治理责任,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各采煤企业要与国土资源部门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按规定缴纳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并制定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经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 恢复治理通过审查验收后, 依法返还保证金, 采煤企业不治理或治理不合格的, 由国土资源部门使用保证金组织恢复治理。煤矿企业已征用的采煤沉陷地经治理后由煤矿企业优先使用, 如不需要继续使用的, 由县级以上政府无偿收回, 统一安排使用。

(六) 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法规政策体系

煤炭资源工艺发展应用 篇4

一、国内主要褐煤、长焰煤和气煤提油技术

近年来, 以低阶煤为主的干燥提质技术受到我国多家相关单位的关注, 有关科研企业也对其进行了研发, 该技术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对煤炭进行加热, 使得其水分蒸发, 这里所谓的加热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燃烧, 而是在特定的温度下, 使得煤炭发生轻度热分解和化学反应, 脱除水分和挥发质, 实现煤炭的多质利用, 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化。主要技术如下:

1五环公司的LCC低阶煤转化技术

LCC低阶煤转化技术的前身是美国开发的LFC技术, 其步骤为:第一步, 干燥, 降低煤炭的含水率;第二步, 轻度解热, 进一步降低水含量和挥发质, 将低阶煤炭 (如褐煤) 慢慢转化为不宜发生反应固体燃料——PMC (Process Middle Coke) , 同时分解得到了液体燃料——PCT (Process Coal Tar) ;第三步, 精细制造, 对前一步得到的固体燃料进行化学处理, 降低其活性, 最终得到稳定且不易挥发的液体燃料, 该液体燃料可以代替石油产品。

2 SJ低温干馏方形炉

SJ低温干馏方炉是起源于在鲁奇三段炉, 神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其基础上, 结合了内热式直立方炉技术, 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技术, 并考虑了当地煤质特点而研制的新型炉型。该炉型在下料时克服了不均匀的缺点, 并且布气和加热也均匀有效, 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一提的是, 该装置考虑了环境问题, 针对焦油废水进行了处理, 煤气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3大连理工大学的DG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

中国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技术 (简称DG法煤热解技术) 由大连理工大学开发, 是一种煤低温热解技术。技术路线是:通过热载体对煤质进行混合加热, 经过加热及物理化学反应后得到低温焦油、煤气和半焦的技术。该装置的核心是固体热载体循环系统, 其组成主要有:加热提升管 (用于提升和再次燃烧加热循环的颗粒固体热载体) 、热载体收集槽、混合器和热解反应器, 该装置煤焦油回收率可达5%~7%, 每吨煤产生的煤气可达到100m3。

4气体热载体低温干馏技术

该技术是由陕西华祥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 又称为流化床粉煤气固热解技术, 其中的气体是指: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 (CAGG) 与快速流化床技术 (HSB) 相藕合以气化煤气, 其中灰融聚流化床气的原料来源于低变质粉煤的低温干馏及回收的煤气和焦油干馏后得到的半焦气, 将其快速通入流化床及提升管, 对原料粉煤进行低温干馏, 将产生的热解气和气化煤气一起进入后续系统, 并对煤焦油进行回收, 净化煤气可作为合成气或燃料气, 从而实现了对低变质粉煤的清洁。

二、双鸭山煤质及应用分析

依据煤提油技术特点和气化工艺的要求, 2012年3月以双鸭山东荣矿气煤为原料, 分别在煤炭科学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分别完成了低温干馏热解实验、半焦煤灰粘度分析;在德国SIEMENS公司完成了半焦GSP气化评估, 为以双鸭山东荣煤矿为原料的煤化工项目提供了设计数据。

1双鸭山东荣矿选煤及选煤干馏半焦煤质分析见表1。

2双鸭山东荣煤矿选煤煤炭热解产物收率分析见表2。

通过以上煤质分析和干粉气化评估, 双鸭山东荣矿的煤质是高富油的煤, 经干馏制的低温半焦适用于干粉气化炉。

三、煤炭多联产工艺应用

自2012年1月成立黑龙江龙泰煤化工有限公司起, 在煤制烯烃项目中利用煤炭分质多联产技术, 走洁净化煤炭转型路线, 并做了大量的技术论证工作。根据双鸭山东荣煤矿的煤质分析特点及半焦GSP气化的工业评估, 结合七台河宝泰隆煤化工公司原有的焦炉、干熄焦、焦炉煤气制甲醇及煤焦油加氢等技术, 决定在项目上应用煤炭多联产技术。

1技术特点

在煤制烯烃项目上应用的低温干燥提质多联产工艺技术, 具有以下特点: (1) 以粒度为5mm~50mm的富油气煤为原料, 并采取焦炉、干熄焦和固定床气化一系列操作, 对固体显热 (氮气吸收红焦显热) 进行回收, 得到的产品, 半焦会直接延续高温, 进入气化炉, 这种方式降低了能源消耗; (2) 与其它类似热解炉相比, 外热式气体热载体煤炭热解炉的效率及操作工艺更加简便, 在干馏热源时, 它不需要燃烧热解气和半焦, 这种方式节约了许多能源。例外, 在环保方面, 外热式热解器将热解气完全隔离出来, 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得到了降低, 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减少CO2组分, 杜绝N2组分; (3) 在生产甲醇过程中, 利用传统的焦炉煤气制造甲醇的碳氢比例往往较低, 但是热解的荒煤气, 在净化后与半水煤气混合生产得到的甲醇, 不仅产量高, 而且碳氢比例也大幅提高, 在合成时所需的循环气体含量也大幅降低。

2工艺装置布局

首先将挥发性较大的富油气进行低温干馏解热, 其主副产品主要有:半焦、低温焦油、热解气、粗苯等。半焦作为合成气体载体和生产甲醇的原料;低温焦油加氢后可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汽柴油调和组份;粗苯加氢精制以后作为苯酚丙酮的生产原料;热解气通过变压吸附提取甲醇合成气, 再用来生产LNG或CNG产品;富余的热解气和气化炉原料气形成混合的煤气送入甲醇合成, 甲醇再通过MTO技术生产烯烃, 甲醇池经回收装置产出氢气并送到煤焦油加氢装置作为氢源。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煤热解与煤气化的有机组合, 多方位节能降耗, 将实现煤气、煤焦油、半焦的分质利用和煤化工产品的多元化, 提高了煤炭的经济价值。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煤干燥提质技术结合双鸭山东荣矿煤质特点, 提出在烯烃项目上应用低温干燥提质多联产工艺技术, 实现煤的分级利用、煤化工产品的多元化, 提高了煤炭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多联产,煤炭,热解

参考文献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篇5

一、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当前,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 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 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 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 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 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 远远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 怎样对其实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 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 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二、煤炭资源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从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正当其时。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 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 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也不利于政治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 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些大型高效选煤、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以及高流煤地面汽化等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深加工技术有了新突破, 煤矸石、粉煤灰、煤气、煤焦油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 全国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120多座, 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近百条。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水泥、生物肥料、复合肥料的技术, 也都有了新提高。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与方法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 时机已经成熟。国际上, 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工生产中提出的“3R制造法”, 开启了企业循环生产的先河;世界著名的循环工业生态园区丹麦的卡伦堡工业科技园区, 通过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 使循环经济获得了成功。在国内, 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广东南海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 以煤铝电联产为核心的包头生态产业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2002年3月贵阳市开始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 部分试点已取得阶段成果, 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因此,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 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两个方法:一是不失时机地发展非煤替代产业, 解决经济发展单纯依赖煤炭的问题;二是延伸产业链条, 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从现实条件和各地的实践经验看, 第一点是长远战略, 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第二点则潜力巨大, 有条件较快见效。发展循环经济, 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 抓好它是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四、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 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循环经济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 煤炭资源型城市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 也存在一些自身条件的制约, 压力更大, 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更多要求。

症结之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央和省反复强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但一些煤炭资源城市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煤炭循环经济还存在概念上的不理解, 对其内涵、作用知之甚少等等问题。

对策建议: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 分层次广泛开展研讨活动, 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

症结之二:科学研究不到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很深层次, 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这方面仅靠一个或几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去攻关、去探索, 恐怕效果不会好。

对策建议:尽快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 对煤炭循环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同时, 应该把一些发展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具有代表性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纳入典型培养范围, 重点扶持, 以点带面, 推动循环经济“遍地开花”。

症结之三:产业支持不到位。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项目早开工一天, 就会减少一天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 在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

对策建议: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项目, 应在项目审批、规划用地、基本建设、铁路运力和上网电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 也可以研究形成专项的政策规定, 以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症结之四:投入保证不到位。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 为给国家提供较多的煤炭, 煤炭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先开发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 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煤炭的建设和开采上, 导致自身的投入能力很弱。

对策建议:国家应从循环经济项目的公益性着眼, 放宽税费优惠范围, 将其列入国债投资的重点, 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 最大限度地给予资金支持。

总之, 针对这些问题煤炭资源城市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加快投入与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已不能单单停留在原煤开采销售层面, 随着产业链条不断拉伸, 洗选、焦化等日渐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下游产品应运而生, 如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了矸石和煤泥, 焦炭生产形成了副产品煤气和焦油等等, 再生利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摘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资源型地区是重点, 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需要尽快和深入地发展循环经济。本文从意义、条件、出现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对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资源型城市,对策

参考文献

[1]、叶华;;推行循环经济, 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2]、袁俊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煤炭资源工艺发展应用 篇6

笔者拟对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如何摆脱“资源开发—城市兴盛—资源枯竭—城市衰败—城市转型”的线性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出利用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并行发展的新模式。

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特点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分析。煤炭是我国最为丰富的能源资源之一。建国以来,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依矿建市,形成了许多煤炭城市。根据2002年原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63座,在这118座资源型城市中,典型性资源型城市有60座,其中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31座。这31座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有地级城市20座,分别是大同、阳泉、晋城、朔州、乌海、抚顺、阜新、辽源、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淮南、淮北、萍乡、平顶山、鹤壁、六盘水、铜川、石嘴山,占我国地级城市的7.1%。这些城市,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可采储量不断减少,煤炭资源型城市从“盛”到“衰”,新的接替新主导产业又没有成长起来,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如阜新、抚顺、淮北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还有一些城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资源型产业“一枝独秀”;有些城市煤炭资源开发起步较晚,煤炭资源型产业发展迅速。20座典型煤炭资源型地级城市中,国务院公布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阜新、辽源、石嘴山、萍乡、淮北、七台河、抚顺、铜川8座;剩余12座城市(大同、阳泉、晋城、朔州、乌海、鸡西、鹤岗、双鸭山、淮南、平顶山、鹤壁、六盘水)均划分为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2009年,这12座城市煤炭产量约6.1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0%[2]。其他很多城市处于新兴期。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或缘矿而建,或依矿发展,经济结构长期以资源开发为中心,尤其是我国很多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地方出现“矿比城大”现象,产业结构高度刚性化,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逐渐枯竭,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形成“资源开发—城市兴盛—资源枯竭—城市衰败”的线性发展模式弊端逐渐暴露[3]。这种发展模式产生的问题一方面是世界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的共性;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人们价值观体系的转变,区域、产业协调机制构建不健全等特有的表现[1]。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矛盾性突出引发的经济不可持续。煤炭资源型城市采掘业单一发展,初级原煤产品多,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少,制造业短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多集中在煤炭化工电力行业,缺乏有效扶持政策,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二是资源枯竭后引发的资源不可持续。一旦资源枯竭,不仅经济增长无法实现,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难以解决。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制约,社会就业,产业接替没有有效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城市为矿而生,当城市资源枯竭也就无法维系。三是重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引发生态不可持续。采掘业、电力工业、煤化工工业的密集发展带来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历史原因,缺乏对环境的有效治理防范机制。长时间、大规模、超强度开采导致沉陷区、矸石山、粉煤灰、三废污染等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危及居民生存[4]。

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及其弊端

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不同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和新兴期城市,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同时近十年来煤炭价格迅速上涨,这些主导产业带来大量短期可见利益,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不仅没有按照“十五”计划加以调整,反而更加“煤炭化”,人们或无心或无意或忽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化的过程。煤炭采掘业、煤化工产业、火电装机规模在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迅速膨胀,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比重急剧下降,甚至绝对值也出现下降。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弊端显而易见[5]。

重型单一经济结构,抗“宏调”能力差。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支柱产业单一、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由于我国资源价格形成市场化机制不足,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外向型经济发育不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动力不强,初级原材料、电力生产等在产品中比重高。每当经济周期需要宏观调控时,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和重化工工业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电力生产。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了维持城市发展,不得不想方设法游走于政策边缘,市矿工作精力往往集中于游说上级部门和应付上级宏观调控的实施。

产业门类“空心化”,经济波动难以避免。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第二产业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少;采掘业、电力生产业多,制造业少。制造业是工业化的核心,缺乏制造业的工业化是“空心化”的工业化。由于煤炭无法大量库存,煤炭采掘业生产受到运输能力掣肘,其效益强烈依赖于煤炭价格,而经济周期的存在,使得能源需求波动不可避免,由此带来的煤价波动和发电设备负荷率变化,使得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波动在所难免[5]。

投资过多,“三驾马车”缺乏协调拉动。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6]。消费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增长最终必须得到消费需求的支持。但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了维持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不得不加大投资力度。区域内消费、投资、出口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增长质量难以保障。

“点”多,“线”短,“面”少。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补充,有完整的产业和相应的产业集群是经济自主发展的保证。由于煤炭及其相关企业的准入较高,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不乏大型、特大型企业,但是资源型企业对资源的强烈依赖,使得各企业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企业受资源约束数量不多。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呈现大企业像一个个“点”,缺乏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因为偶然原因,某一个企业出现问题,经济就会出现大的波动。

非公有制企业“少、小、弱”。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资源,鉴于国家资源型产业和能源产业的准入限制,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工业企业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为主,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弱。非公有制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有助于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加快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奠定企业基础。

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种种弊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投资高涨期,更易引发产业结构愈发不合理,使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

产业结构转型是化解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内在弊端的本质要求。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处于资源开采旺盛期,往往忽略产业结构转型,或将资源转型与资源枯竭联系起来,对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内在的弊端认识不足,导致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进展缓慢。

在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实施产业转型,目的是要化解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弊端,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化,增强抗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大制造业及相关第三产业比重,“熨平”经济波动;增加消费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改善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鼓励企业多层次发展,以大企业为核心,组成良性协作关系网,促进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形成,构建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多元化企业治理结构下形成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6]。

产业链培育是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路径选择。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链是以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产业链轴心,以产品、技术等为联系,以资本、产权控制、供应营销等为纽带,上下联结,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的链条。产业链强调具有产业属性的企业之间分工合作,以产业链为基础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顺利展开,各产业的关联效应才能有效形成[1]。

企业必须融入到更大范围的产业链条中才能提升自生能力,产业链的状况成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是,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特别是在体制转型期原有的产业布局被打乱、破坏,原有的大企业内“大而全”的产业链体系或消失,或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在新体制下产业布局严重偏离产业链整合目标,出现明显的单纯性“资本扩张”倾向,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短期经济可持续出现危机。

循环经济是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的长期任务。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并行发展的产业结构设计

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线性发展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依矿建市形成“资源开发—城市兴盛—资源枯竭—城市衰败”的线性发展模式。伴随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必将经历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煤炭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企存在而存在,城市功能基本取决于资源型企业的需要。因此,随着资源发现、勘探、利用、枯竭的过程,煤炭资源型城市也必将经历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历程。同时,此种模式下资源型城市一般是沿矿而建,随着矿区的发展而延伸。尤其是井工开采的煤炭资源企业与市区空间结构分散严重,城市建设成本高于其他城市,城市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影响了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公共服务功能不健全。煤炭资源开发和初加工,煤化工和火力发电长期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渣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地面沉陷,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线性发展的产业结构,才能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

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并行发展。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资源中兴期要提早布局非煤炭产业,克服传统线性发展产业结构给城市发展的障碍。产业并行发展是在资源处于中兴期的城市依托传统产业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建筑业等的发展,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第一,强化煤炭资源的比较优势。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要抓住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煤炭、煤化工、火力发电等,构建新型的符合当地煤炭资源比较优势的煤、煤化工、煤电、煤制代用天然气、高载能行业等特色产业。

第二,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组织创新。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具有聚集特点,区域组织创新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一是利用资源自然垄断特点,打造跨行政区划的企业组织,克服当前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带来的价格波动,稳定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二是矿区等资源型企业远离城区,甚至跨行政地界,利用“去行政化”管理方式,打造区域资源型经济模块一体化;三是利用煤电化优势,突破“直供电”体制障碍。

第三,大力发展产业链招商,实现供应链本地化。产业链招商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国经济30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土地等资源愈发紧张。煤炭资源性产业是高投资、高消耗(土地、设备等)产业,只有实现产业链招商,将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供应链本地化,才能有效提高产业效率,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摆脱资源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尴尬境况。

第四,加快服务业发展。利用资源型企业资金需求量大、基建项目多、设备维修要求高等特点,发展金融、勘探、建设、修造等生产性服务业,并逐步向外拓展,形成有特色的服务业集群。

中兴期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变,既是紧迫的任务,又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统筹财税体制、政策规制、投融资体系、科技体系、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等社会各方面统筹实施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3.

[2]李烨.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综述[J].资源与产业,2009,11(4):1-5.

[3]石秀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J].理论月刊,2009(8):35-38.

[4]刘家乐.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分析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08,8(4):41-43.

[5]邵长龙.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专门化程度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9,11(3):1-3.

煤炭资源工艺发展应用 篇7

一、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简介。

对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充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制度、规范、程序及方法等的总和称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 工作量的分析和设计, 人力资源的维护及相关成本核算, 人员的选拔与录用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 a.对人力资源量 (外在要素) 的管理。就是依据人力与物力以及他们各自的变化, 对人力实施适当的培训、组织与协调等, 使人力和物力接近或保持有机的组合, 发挥各自的最佳效应;b.对人力资源质 (内在要素) 的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 达到对人员的思想行为、工作行为等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与管理, 使员工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所有煤炭企业进行管理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2、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呈现的主要特点。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特定的组织为实现其自身的某一项管理目标而针对自身人力资源 (内部) 采取规划、维持、激励、获取、开发等诸多管理措施的管理活动。由此可知, 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有常规人力资源管理的共性特征, 鉴于其归属于能源行业的属性, 这就注定了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带有一些独特性。

(1) 行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因受来自煤炭市场开发的深刻影响, 很多人无视本职工作与自己企业的利益, 在岗不出力, 工作懒散, 而在外面兼职打工获取额外利润, 致使某些地方的煤炭企业自己培养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 专业技术外泄, 而煤炭行业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职工渎职懒散的相关法律法规, 正是法律法规层面的严重缺失才导致这样现象的泛滥。

(2) 多头共管。由于煤炭企业拥有庞杂繁琐的组织结构体系, 导致了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上, 人事管理权限划分等诸多方面具有复杂性。

(3) 价值取向的唯一性。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唯一的价值取向就是产生最大化的生产效益、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

(4) 绩效评估不易。煤炭企业生产效益常以煤矿队组生产量来衡量, 然而涉及到煤矿队组的大多数部门的效益很难量化考核, 更难衡量个人贡献在整体中得份额。

二、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国内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比改革开放时期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尤其是西方管理学理念的引入, 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都获得过显著提高。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 本行业内出现了一些新的制约因素, 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1、甄选和招募人员阶段重视不够且投入不足。

各类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对招聘人员专业方面的训练尚且说的过去, 而相关业务部门在招聘方面所受的专业训练就显得不足。内部员工与应聘者的关系因素会严重干扰并影响员工的招聘与甄选结果, 煤炭企业挑选员工的方法显得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 相关法规和条例几乎为空白。由于煤炭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与其相关的新科技新方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和推广步伐就比较慢,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也不够。开发人力资源往往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 然而这种投入和产出需要固定历史周期, 短期效益不明显, 只注重暂时利益的煤炭企业,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不足。

2、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协作不畅通。

由于部分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对有效沟通的重视不足, 所以, 企业关于如何有效沟通方面的规范, 是少之又少。活跃的沟通文化在企业内部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活跃程度, 相关的各类沟通渠道畅通度不够。各个部门之间和部门之内的沟通与交流不够充分, 各类信息的分享率较低;企业高级领导、中层领导与下属之间同样缺乏有效合理的沟通, 导致信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传递渠道不顺畅。很多基层优秀员工的真实想法和宝贵建议、合理诉求和工作问题等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最终导致企业积怨甚至影响企业合理运作。

3、普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一些煤炭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对普通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而一些领导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多会对员工产生不信任感, 加上中国人本身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他们往往把企业的权利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身上, 仅仅赋予员工部分知情权。从另一个层面考量, 煤炭企业对普通基层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制度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必要的约束机制不足、对那些违反或侵害员工参与管理的行为没有必要的和有力的惩处措施。

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加强人力资源招募与甄选环节的管理。

煤炭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各类培训工作, 有计划有步骤制定职工的培训计划, 使得全体员工的思想理念与时俱进, 煤炭企业要建立透明公开的甄选和招聘程序, 采用公开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并同时建立举报制度, 鼓励对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情况进行的举报。增强对企业招聘人员、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招聘甄选手段, 从而招募到可以适应岗位工作, 符合企业发展的高水平专门人才。煤炭企业的管理层要把人力资源当作自己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来对待, 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总体引进规划。同时考虑社会发展水平、大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自身所处的地域人文环境等, 这些都会对企业发展经营、科学管理产生影响。针对复杂善变的经济建设环境, 及时补充并储备人才, 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各类人才能够合理有序科学的循环更新。从根源上保证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

2、建立通畅的沟通协作机制。

(1) 努力创造有利的沟通协作环境。从企业管理学的角度讲, 沟通协作的环境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的因素, 着力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一种企业内部既有利于沟通又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的关键。煤炭企业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形成一整套自身独有的价值观念。可通过组织员工集体旅游、开各种主题的联欢会、各类俱乐部等集体活动形成并加强这种企业文化理念。无论是高层的管理者亦或是普通员工, 在尽情投入活动中都能放下工作压力, 轻松平等的真实交流, 这不但增强了员工间的联络还可以逐步形成一种大家庭式的情感氛围。

(2) 整合沟通渠道。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会议、口头表达、书面报告和实地调研等一系列方式开展沟通协作。譬如在一些企业中推行的职工代表大会、党政联席会、民主生活会等都不失为有效的沟通协作模式。沟通频率和沟通的渠道设置依据企业具体业务以及管理方面的需要实际情况而定, 做到适度、适, 达到有效管理目的为最终原则。这样一来, 员工意见便可下传上达, 与企业管理者保持实质性的沟通。

3、提高员工素质、完善参与制度。

煤炭企业普通员工素质和能力不足是企业管理层不愿将其列入管理层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开展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等措施可以不断弥补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的不足, 让企业管理者信任其能力, 为普通员工更多的参与企业决策、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其他行业的宝贵经验, 逐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合理表达员工诉求, 成立专门的监督和落实机构, 把普通员工参与管理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制订出来, 对那些违反制度规范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 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卓有成效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煤炭企业获得一系列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 同时也是企业获取并维持产品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这样, 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以良性循环,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珍.如何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18) .

[2]、田绍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5)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煤炭资源工艺发展应用】相关文章:

煤炭资源审计06-24

煤炭资源开采09-01

煤炭资源资产09-05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07-16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07-16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07-18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07-27

煤炭资源的估算05-31

煤炭物流企业资源论文04-19

煤炭资源管理办法07-10

上一篇:短文理解下一篇:司法会计鉴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