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

2024-07-10

讲解(精选十篇)

讲解 篇1

目前学术界较为通用的博物馆解说释意, 指通过历史遗迹、文物、人工模型及文图资料向公众介绍关于文化和遗产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的宣传过程。从游客的使用角度看, 博物馆解说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讲解人员解说, 直接影响着游客在博物馆内的游览体验;二是采用牌示、广播通知、博物馆手册等辅助功能, 强化游客在博物馆内的活动选择;三是通过广告媒体, 包括海报、电视、广播、报纸、商品、图书、口传交流等, 从侧面影响游客经历。其中第一层次的讲解人员讲解, 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 也是博物馆管理游客的手段之一。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解词, 即详细解说陈列展览和文物遗产的文字说明, 也是讲解人员开展讲解工作的蓝本;二是讲解语言, 包括口语语言和形体语言两部分, 是讲解人员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具体措施, 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目前我国博物馆讲解语言研究的现状

一直以来, 由于讲解语言自身的隐蔽性和琐碎行和特点, 地位的从属性等原因, 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 以解说类论文数量并不多, 其中大多数是旅游解说论文, 然后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和解说专业课程, 以博物馆讲解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尚在少数, 而且大多是2005年以后涌现的。总的看来我国的解说研究除了台湾地区有一部分研究外, 大陆相关的研究比较少, 只有吴必虎、金华等较系统引发了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 王维正等通过介绍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系统, 探讨了解说系统规划和利用。这些研究大多偏向于解说词的规划与设计, 对于讲解语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基本空白, 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究探索。

讲解语言研究基础理论成果的缺失使国内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人员的讲解时表现得苍白无力, 缺乏感染力, 大多机械地背诵讲解词和讲解资料, 突出信息源的单线性传递, 忽略了接受者对讲解信息的接受效率, 更忽略了营造出一个可以影响和改变接受者价值观念的环境氛围。而有效的讲解语言被认为不仅是具备知识输送传递功能的同时, 更应该具备环境教育功能, 改变接受者的环境知识, 影响其对环境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如果只研究讲解词设计而忽视根据观众需求不断调整讲解语言, 会导致讲解设施未尽启用从而降低讲解有效性和游客讲解满意度, 从而导致重游率和推荐率的恶性循环。鉴于国内讲解语言研究正在起步阶段, 缺乏专门的讲解规划和著作, 引入其他学科的成熟理论与方法来充实我国博物馆讲解语言研究体系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听众的分类

因为受时间和容量的限制, 讲解员在进行讲解时提供整体信息量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根据接收者的分类, 选择合适其特点的讲解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从解说员的角度出发, 以接收者对信息源的接受主动性为标准, 博物馆听众可以分为信息搜寻者、信息受阻者和信息避让者等三类。信息搜寻者, 指全程关注解说信息和解说, 主动搜寻各种信息源的听众;信息受阻者, 指在搜索解说和信息源时受到阻碍, 如解说声音太小、分神或受阻迷路等影响解说效果的听众;信息避让者, 逃避解说和信息源的听众, 由于时间、体力、语言或缺乏信息等原因, 拒绝博物馆解说系统的听众。

信息搜寻者、信息受阻者、信息避让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对立, 在讲解过程中他们随时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 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转化。在阻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信息搜寻者将成为信息受阻者, 当受阻因素无法解除时, 他们会彻底无视讲解放弃本次游览, 成为信息避让者。而在阻力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信息避让者会从讲解中引发兴趣, 增加对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关注, 最终成为信息搜寻者。因此, 讲解员要不断减除接受者面临的阻力, 在面对信息搜寻者时, 要尽可能的准确解读信息源, 使听众能够正确理解信息的真实意思。面对信息受阻者和信息避让者时, 讲解员要精心挑选文字和例证, 使用生动的描述和活泼的语言, 营造感情的氛围, 保持和引起听众的兴趣, 其中向信息避让者提出问题, 是将其注意力引回博物馆展览陈列, 成为信息搜寻者的绝佳方式。

在讲解过程中, 讲解员可以从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躯体动作、语言回应和非语言回应等5个方面判断听众是信息搜寻者、信息受阻者、信息避让者中的哪一个类型。

眼神交流。判断三种类型的听众最好的方法是注意他们和讲解员的眼神交流次数。眼神交流的次数越多, 越说明听众是信息搜寻者, 越少则越偏向于信息避让着。当听众老是看自己的手机、讲解牌示等, 说明他们对讲解员的讲解已经失去了兴趣。

面部表情。判断三类听众的另一个线索是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信息搜寻者不但会直接看着讲解员, 还会配合专注的面部表情。疑惑和紧皱眉头的表情一般出现在信息避让者面上。当听众的面部表情是紧绷而且毫无反应, 这种表情属于“昏迷”式听众, 包括含头微偏、僵硬的微笑等, 虽然这些表情都表示他们感兴趣, 但是听众已经走神想着其他于讲解无关的事情, 完全拒绝接受讲解员的解说。

躯体动作。信息搜寻者不会有过多的躯体动作, 当听众摆弄手指, 头和脚动来动去, 说明他们已经对讲解失去了兴趣, 转变为信息受阻者和避让者。

非语言回应和语言回应。当讲解员提高情绪, 讲完一段有感染力的小故事、提出问题或者是介绍完某件重点文物藏品, 信息搜寻者会做出语言和非语言回应, 会提问或者微笑、点头。而信息受阻者和避让者则互相尴尬的看, 同时沉默无声, 不愿意发现自己的疑问和意见。

三、交互式讲解

目前国内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进行讲解时, 大多将讲解词像读文章一样的朗读出来, 过于重视讲解中口语表达的技巧, 而忽视了听众对讲解内容的接受程度, 讲解员讲了, 但是听众却并没有听, 无法使讲解发挥应有的作用。交互式讲解, 是植根于西方演讲术而偏向专业知识传递的讲解模式。演讲术由修辞学发展而来。修辞学通常被定义为研究通过演讲或写作艺术, 改变或加强他人态度、信念、价值观或行为的科学。演讲术的重点在于研究怎样传递信息源的同时, 根据传播的互动属性, 由接受者的反应而及时调整传递内容和方式, 增强传递效果。2300年前, 亚里士多德说:“演讲包括三个要求, 演讲者、演讲主题和演讲针对的对象, 最后一个要素指的是听众, 是演讲的目的所在”, 他把听众放在整个演讲规划的首位。现在, 演讲术常用的模型为:

信息源是需要传达的信息, 信息就是演讲本身, 渠道是信息传递至接收者的方式, 即视觉和听觉。信息接收者是听众个人。嗓音即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演讲者通过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 同时根据接收者情况和影响渠道的嗓音, 形成反馈意见, 随时改变演讲者自身所想传达的信息和整个演讲系统。当我们把这一模型用于交互式讲解时, 则为:

在这一模型中, 信息源, 是博物馆的历史遗产和陈列展览, 这一因素是客观存在, 因为并不会因为接收者和阻力发生改变。

信息即讲解员使用的讲解词和讲解方式。这一因素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渠道即听众看见讲解员和解读他的非语言符号——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和服饰等。

接收者即听众个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经验、态度和价值观去解码信息。

阻力即阻止信息通过渠道顺利传递给接收者的障碍。包括讲解员的讲解技巧、天气、嗓音、拥挤的人群等外部原因, 也包括听众生理或心理上带来的内部原因 (如理解力不足的幼儿、身患病痛的老人、对参观并无兴趣的听众) 。

反馈即接收者反应。不同的接收者面对不同的讲解渠道将产生不同的反馈信息。这一信息是信息源接受效率的直观体现, 将指导讲解员作用于讲解词和讲解方式。

在这一环状模型下, 交互式讲解同宣读式讲解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即使当讲解员主导了所有的或大部分信息传递渠道, 然而讲解依然是交互式的。如果接收者不给予反馈, 这一循环将无法成立, 即讲解毫无成效。为了成功地实现循环, 讲解员会根据听众的反馈信息改变自己的信息传递, 即根据听众的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躯体动作、语言回应和非语言回应等5个方面, 判断听众类型, 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口语语言讲解和非语言讲解侧重点, 以求尽快引回听众对讲解的兴趣, 获得交互式讲解必须的反馈信息, 保证讲解良性循环。

四、交互式讲解下的口语语言讲解和非语言讲解

(一) 口语语言讲解

人类的语言行为是人际交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要消除不同类型观众遇到的讲解阻力, 就要求讲解员在进行口语语言讲解时要艺术的处理声音, 做到悦耳亲切。讲解时的表达技巧主要是要求讲解员有正确的声音表达、音量、语速和、吐字归音。

声音表达。声音表达是讲解员肢体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要素, 它包括音调、语速、音量、发音、吐字、停顿和声音的总体变化。讲解员在进行声音表达时有两个关键责任, 一个是使讲解易于被理解, 二是为了让听众保持兴趣, 要使用多样化的声音。

在说话易于被理解方面, 音量是声音表达的首要目的, 其要点就是使说话声音足够大, 要使用充满积极的、强有力的音量。吐字, 指清晰的发出声音的过程。发音指发声的清晰度, 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决定者接收者对讲解员信息的理解程度。

语速指说话的速度, 一般的讲解速度白痴在每分钟120-180个词之间。讲解员既然不能用太快的语速干扰听众听取讲解, 也不能不用太慢的语速让听众兴味索然。在保持听众兴趣方面, 讲解员要结合讲解内容通过声音的品质传递出高兴、悲伤、慎重、严肃等情绪, 对讲解赋予情感色彩。停顿, 是强调信息传送的有效工具。

吐字归音就是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做到出字讲型, 归韵讲位, 收音讲势。

(二) 非语言讲解

非语言沟通指除书面或口头语言之外的能够对他人产生意义的沟通, 包括眼神交流、手势和面部表情等, 古罗马演说家、《论雄辩家》 (De Oratore) 的作者西塞罗也把非语言沟通方式称为“肢体语言”。当讲解员进行讲解时, 往往受到各种阻力, 而情绪感染力则让接收者突破阻力对讲解引起兴趣, 更易于接受信息。国外研究结果, 人类信息中只有7%的情绪感染力是通过语言沟通穿起来的, 剩下的93%都是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传达, 其中有38%是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强度或音量传递, 有55%是通过面部表情。根据情绪感染理论, 当讲解员增大情绪感染力时, 能够增强听众对讲解的整体感觉, 并且更愿意积极做出情感回应, 从而让信息反馈更为清晰具体, 让整个交互讲解进行的更为流畅顺利。

眼神交流。在讲解前与听众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能够打开沟通局面, 保持听众的兴趣并使你更加可信, 同时还快速获得听众对讲解效果的反馈。在进行眼神交流时, 讲解员要与全场听众建立健身交流, 而不是只与前排听众或者一两个听众;视线要在听众群体整体前后左右扫到;不要看着听众头顶, 而是正式听众双眼, 同时眼神交流时间不要太长, 让听众焦虑。

手势。手势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 有助于讲解员重复语言信息, 加强信息传递;通过某种手势代替信息, 用弧形的手势表示文物展品的形状和制作过程;强调, 用起扬起的手掌表示强调要传达的情绪;规范, 用伸开的手掌欢迎听众表达问题和回答问题, 起到信号的作用。在使用手势时, 讲解员要保持自然状态, 手势轻松, 要清晰明确, 要使用与信息一致的手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不同国籍文化的听众对手势的要求不同, 亚洲听众喜欢温和不太夸张的手势, 而美洲的听众喜欢夸张活泼的手势, 因此讲解员在接待国内听众不要滥用手势, 而接待国外听众可以适当增大手势幅度。

在当今社会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思潮下, 实施交互式讲解是博物馆贯彻“以人为本”运营方针的重要措施。本文试图勾勒交互式讲解的大致轮廓, 期望以此更好的认识、规划、建设博物馆讲解系统。

参考文献

[1]Stewart E J, Kirby V G.The“place”of interpretation:a new approach to the evalution of interpretation[J].Tourism Management, 1998.19 (3) :257-266.

[2]stever A B, Susan J B.Public Speaking.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2006.

[4]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讲解员的讲解礼仪 篇2

一、仪容仪表良好

讲解员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观众虽然会全方位的评价讲解员,但是短暂的接触留给观众的印象,仪容仪表往往起主导作用,而且一个好的仪容仪表会让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更有信心。因此,讲解员的衣着要得体、整洁,体现庄重、知性、大方(最好有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工作牌,施淡妆,发型适合个人特征并与所处环境相协调。

同时,面对前来参观的观众,穿着工作服的讲解员就代表了纪念馆的形象,讲解员的言行举止要从容得体,做到微笑迎客,主动热情。要相信,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一个真诚、美好的微笑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愉快的一天。总之,只要我们讲解员走上讲解岗位,就应迅速调整好积极工作的情绪,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讲解工作中。

二、讲解语言规范亲切

讲解员在讲解时态度要诚恳、亲切,做到来有“迎声”(致欢迎词),走有“送声”(如:谢谢您的参观、再见等)。

讲解员在讲解时语气亲切自然,发音准确,语速均匀,音量适宜,吐字清晰,张弛有度。讲解内容规范,措辞准确、得体,经得起推敲(不讲年代、人物等不确定的内容),在讲解中避免“好像”、“可能”等字眼。应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讲解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放慢语速等来烘托讲解内容。

三、讲解姿势优雅庄重

1.表情:讲解时表情要自然、大方、庄重。同时根据讲解内容面部表情要有准确而适度的变化,真实而恰当地表现讲解的内容,但切忌做出过于夸张的表情而显得矫揉造作。2.站姿:站立是讲解时最基本的姿势。“站有站相”是对一个人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讲解员在站立时,要自然的挺胸收腹,身体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前脚掌,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不宜将手插在口袋里,更不能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掏耳朵、捋头发,挖鼻孔等),有失礼仪的庄重。

3.走姿:行走是讲解过程中的主要动作,是一种动态的美。在引导观众参观的过程中,怎样行走非常重要。讲解员在行走时,要注意步伐轻而稳,抬头挺胸,双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同时注意保持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不能拉得太开。在陈列厅讲解时,讲解员要面对观众退步走或侧身面对观众行走。在室外讲解时,讲解员一般走在观众右侧中间靠前位置,把主道留给观众,身体微侧,避免背对观众。

4.目光:讲解时目光多用虚视法、环视法,眼光不能松散,切忌神游物外。可与观众进行一些视觉交流,眼神应自然、稳重、柔和、坦荡、友善。讲解时目光平视,焦点尽量落在后面的观众,同时兼顾他人,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也能使自己精神更集中。

5.手势的运用:讲解时的指示手势要规范、适时、准确、干净、利落、优美,做到眼到、口到、手到,简洁、协调,忌来回摆动、兰花指等。总之,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讲解内容在适当的时候适度地使用指示动作,切忌使用过重的肢体语言,过于做作而不合乎礼仪规范的要求。

四、讲解时应注意的细节

1.因人施讲———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对于讲解员来说,观众的年龄、地域、素质、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千差万别,他们来馆参观的目的也不同,这就要求讲解员在了解观众的信息,讲解行程的具体要求(包括在馆时间),通过讲解过程的观察等基础下,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讲解语言,对讲解词内容的主次进行取舍。这样观众既能领会主要的信息,讲解员也能避免体力不必要的消耗,兼顾每一批观众。当然,要注意取舍过程中不能影响讲解的主要内容。2.适度沟通———为观众提供细节化服务。

讲解是讲解员与观众交流情感、传递知识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说教式讲解,而是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多交流。因此,讲解员在讲解时,要善于引起观众的参观兴趣,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情境,与游客适度交流,使讲解过程生动,从而融洽讲解员与游客的关系。比如,我们在纪念馆主馆正门讲解时,经常会请观众随我们讲解员一起数一下正门的台阶,然后请他们猜一猜正门台阶级数的寓意。这样就让参观的游客参与到讲解中,从而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参观的印象。3.及时帮助———为观众提供人性化服务。

讲解 篇3

关键字:博物馆;讲解员教育培训;课程培训程序

在过去,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是收藏、研究和展示,1995年在美国费城所举行的美国博物馆协会年会报告中,正式提出“如何提升博物馆在教育功能上的地位”,是未来努力的重点。

一、博物馆的教育

相对于学校有固定的时间、内涵的正式教育,博物馆是一个非正式教育的机构,在博物馆教育中,观众才是学习的主人,观众有选择学习内涵的自由。而博物馆的任务,便是做好收藏及展示,配合教育活动,主动提供给观众;或在观众希望学习时,拥有充分的资源提供给观众。

因为博物馆是属于非正式的教育机构,参观观众的心态较为轻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也因为观众的轻松心态,使得教育的成效有限,博物馆的丰富资源不免浪费。因此,大量学者提出应该对博物馆进行针对性教育的论点,但是无论是否要进行针对性教育,博物馆都要随时做好准备。

二、讲解员的定位

在博物馆的教育任务中,将博物馆的教育资源,随时随地的提供给观众,就是讲解员所要负担起的任务。换句话说,讲解员的任务就是要把博物馆收藏、展示的内涵,让观众获得深刻的认识。

于是,不免让人质疑的是,讲解员是否必须对馆内展示品的原理原则、收藏品的发展过程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事实上并不尽然。一个徒有满腹学问,却不懂如何表达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的讲解员。

安徽博物院研究员陈书青,依其多年博物馆工作经验指出,讲解员的工作重点,是在掌握观众和讲解技巧,并非在于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内容;即使只解说展板上的知识,只要能将观众不知道的内容,清楚明白的表达,就已足够。讲解员说的开心,言之有物,观众听的清楚,不虚此行,便是讲解的最终目标。

笔者也向众多优秀的讲解员请教过,大家统一认为,讲解员是展品和观众沟通的桥梁,必须和观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参观观众的属性,再依据其属性给予适当的引导。所以,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应该具备“孩童的好奇心”、“宗教家的热忱”“演员的演技”、“学者的专业”、“领袖的魅力”和“妈妈的耐心”。

综上所述,不难从专业讲解员的工作经验中发现,“讲解”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引起观众的学习动机、掌握观众学习情绪、协助观众熟悉展厅环境,提供参观资讯,指导观众进一步学习途径,都是解说的专业能力,和充分熟悉展示品的专业知识是一样重要的。

三、讲解员的训练课程

由于讲解员的工作重点,是在掌握观众和讲解技巧,在讲解员训练课程规划时,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必须提供讲解员熟悉观众解说方面的能力训练。讲解员的训练课程应该包括:

(1)基本课程

教育学理论、博物馆学理论等,提供给讲解员博物馆的基本概念和教育的认知,协助讲解员了解博物馆教育进行的方法。

(2)初级课程

口语解说的技巧、肢体语言的表达、人际关系、沟通方式、仪态动作等。协助讲解员掌握观众和解说技巧。

(3)高级课程

各展厅展示内容的专业知识,包含一般常设展示厅和临时展览的展示内容。

一般大家会把“基本课程”和“高级课程”并称为“必备课程”,这两方面的课程是一位解说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至于“高级课程”部分,训练课程所能提供的只有基本原理的资料,在相关资料的收集上,仍需要讲解员自行收集。

四、训练课程的规划原则

当一个博物馆新开张时,讲解员都是新进人员,课程规划上不须考虑讲解员资历的深浅,一切从零开始。在课程安排上,基本上可以掌握两大原则:

(1)基础课程和初级课程部分对全体讲解员开设。

(2)高级课程部分,请原展览的制作者解说展示设计理念及其整体规划。

当博物馆运作一段时间后,人员流动,在课程规划上开设要考虑解说员的资历深浅,避免课程实施的重复或者疏漏。在课程安排上可以掌握“基础,初级课程”和“高级课程”穿插进行的原则;

(一)基础、初级课程方面

1、新进人员可以采取师徒制,跟随资深人员见习,以获得讲解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资深讲解员相互观摩解说,或以座谈会的方式提供解说经验的分享。

3、外聘讲师讲授课程,传达新知识、新经验,或也可以培育馆内资深的讲师。

(二)高级课程方面

1、资深讲解人员应该讲展示的设计理念等相关资料收集建档成为范本,提供给新进人员,使其获得足够知识。

2、临时展览展出时,应请原设计作者解说展示原设计理念及整体规划。宜在展出半年前就与规划者保持联系,展出前一个月进行课程训练。

3、常设展厅改变展示内容、加入新内容,或展示领域有新知识的发现,可以请该领域的专家进行普及演讲。

五、训练课程的实施过程

每一个训练课程从需求分析道最后实施完成,有一系列的程序,如下所示:

需求评估—课程规划—课程实施—成果评价—回馈

博物馆的讲解员训练课程基本都是这几个程序,分项说明如下:

(一)需求评估

初开馆时,讲解员的工作性质及应具备的能力都是课程需求。等到开馆正式稳定运作后,需求来源则有三大部分:讲解员能力有限、课程规划者认为可提供讲解员新的课程以及因为工作需求而进行的专业知识课程。

(二)课程规划

博物馆讲解员课程应该以年度计算或者半年度计算的方式,依据上述的规划原则进行课程计划的拟定。课程的实施时间宜运用休馆时间或者下班时间,以避免影响讲解员排班,降低服务品质。

(三)课程实施

讲解员教育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1、培训:适宜在有临时性展览或者有新的知识教育时,外聘相关专业人士到馆实施课程时进行。

2、讲解观摩及讨论:现场观摩或者播放视频进行观摩,举行座谈会进行讨论改进,吸取经验。

3、 自学:新进人员进行高级课程进修时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学习展馆的设计理念,整体构思、相关知识等资料。

4、参观其他博物馆:可以安排讲解员利用假期到相关博物馆参观,学习他人的讲解经验,亦可请他馆的经验丰富人士进行专业培训。

(四)成果评价

由于讲解员的工作是“靠一张嘴吃饭”,而且着重在服务观众及在讲解时处理突发状况,不易考核,仅能以心得报告或者实地演练的方式,了解讲解员的学习成效;或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让讲解员自评学习成效。新进讲解员的自学课程,可以由资深讲解员进行考核验收。

(五)回馈

为了了解讲解员训练的成果,可以从展厅规划设计者那了解讲解员在讲解时的薄弱之处,对该部分加强训练;亦可邀请相关人士参观博物馆,由讲解员进行讲解,从参观者那了解对讲解的第一感受。

五、训练的回报

讲解员的教育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得出成效的,不能太过强调投资回报。或者说,由于讲解员是直接面对观众服务的一群人,代表的是博物馆的门面,多对讲解员进行训练,让观众能接受、接近博物馆,博物馆的教育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1]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博物馆)

讲解 篇4

一、景区讲解对景区形象的作用

媒介作用。景点讲解员是景区旅游接待服务的核心和纽带,是景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景点讲解员是景区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具体执行者,他代表景区执行并协助游客完成旅游计划,传播着景区的文化内涵。同时,游客的意见、要求、建议乃至投诉,其他旅游服务部门在接待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建议和要求,一般也通过景点讲解员向景区传递,促进景区服务和管理的提高,促进景区文化的进一步提升。

标志作用。景点讲解员的服务是景区服务的一个代表,是景区服务的灵魂。它的重要性可以从各个方面得到体现。景区服务的质量、景区产品的销售、景区形象的建立和推广,都可以在景点讲解员的身上来体现。景点讲解员是景区文化的一个窗口。

扩散作用。优质的景点讲解员服务能对旅游景区的文化起到扩散或传播作用。如果景点讲解员服务周到,讲解质量高,令游客感到满意,游客会认为该旅游产品物有所值,景区文化内容丰富。而且在满载而归后,以其亲身体验向亲朋好友进行义务宣传,从而扩大了景区文化的影响。

二、景区讲解员影响景区形象的因素

对游客的影响。作为游客,初到一个旅游景区(点),总希望讲解员的讲解能满足其对这个旅游景区(点)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通过讲解员的一言一行,通过情景交融的体验,渐渐去领略这个旅游景区(点)的内涵和品位。这些无形与有形的东西,即使回到住地仍将回味无穷,讲解员的解说贯穿整个游程,关系到服务质量,解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景点的理解和评价。

对景区形象的影响。所谓旅游景区形象,就是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景区的表现与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景区形象的评价是通过旅游者心理感觉和直觉感知反映出来的,其确定者只能是公众。游客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宣传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讲解员服务质量的好不仅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心情,而且间接冲击旅游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评价与宣传。

三、利用景区讲解提高景区自身形象的对策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的道德品质总是出于最重要的地位。作为景区讲解员首先应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摆正位置,正确对待个人、集体和祖国的关系。应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抱负与事业的成功紧密结合起来,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进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要提高判断是非、识别善恶、分清荣辱的能力;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力争做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绝路不足以移其志”,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

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追求文化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人民出游除了消遣,还想通过旅游活动增长知识、扩大阅历、获取教益。景点讲解员要知识面广,要有真才实学。讲解员有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讲解时才能做到内容丰富、言之有物,才能达到传播景区文化的目的。

学习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景点讲解员讲解的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主要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景点讲解员应精心设计讲解员语言,要正确把握语音语调、音量及语速,力求使语音语调高低有序,与当时的情景状态合拍,与景区的文化内涵相合。声音要适度,要看场合、看对象,并根据游客的反应和理解力调整语速。且能在较高的语言修养的基础上灵活地安排讲解内容,使其深浅恰当、雅俗相宜,努力使每个游客都能获得正确的文化信息,获得美的享受。

掌握较高的讲解技能。景点讲解员应根据游客的特点和实情,巧妙、合理地安排参观游览活动的时间;选择最佳的游览点、线,组织活动,能够触景生情、随机应变,把景区的文化内容融进生动精彩的讲解员讲解中,能够灵活回答游客的询问,帮助他们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

讲解 篇5

【作家作品】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终年55岁。从鲁迅出生到今天,已有120多年。鲁迅去世已经70多年了。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杂文、散文诗这三个方面。中国现代杂文是在鲁迅手上成熟,并以极高的地位走进文学史的。鲁迅的散文诗只有一个集子《野草》,里面呈现的那种在绝望中奋斗的哀伤惨痛,无人企及。而鲁迅对现代文学史影响最大的,是他创作的小说,鲁迅的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闪亮登场。鲁迅1918年5月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优秀作品。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着开创之功。

鲁迅把自己的第一批小说结集为《呐喊》。为什么命名为“呐喊”?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这样写着,他的朋友来劝他为新文化运动写一些作品,他却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但朋友回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于是鲁迅同意写些东西,在《<呐喊>自序》里,他又写道:“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这话的意思是说《呐喊》里的小说只是为在新文化运动中冲锋陷阵的战士们敲敲边鼓、壮壮声势的。这是鲁迅自谦。其实,《呐喊》里的小说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最有水准的成就之一,鲁迅自己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重镇。

《<呐喊>自序》是一篇重要的文章,里面讲到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弃医从文的缘由。鲁迅在仙台学习医学,课堂上放映的幻灯片反映出中国老百姓观看侵略军杀害同胞时的麻木,鲁迅深受刺激,认为唤醒民众比治病救人更重要。

《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入鲁迅1918年到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15篇。1930年再版时把《不周山》抽了出去,后来改名《补天》收入幽默小说集《故事新编》。这以后各个版的《呐喊》都只有14篇。它们是: 《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呐喊》的成就】

(一)在文学史上,《呐喊》以其公认的文学成就和极大上午影响力为现代白话小说进入文学史安放了第一块基石。鲁迅继承了中国一千年来古典白话小说积累的艺术传统,开创了白话小说的现代文学时代。在继承中国古典小说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鲁迅吸收了现代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融会贯通,创造了具有崭新民族风格的现代白话小说。这是《呐喊》的历史功绩,是鲁迅的历史功绩。

鲁迅所继承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手法,比如白描,它追求极其简练地描绘出人物、事件、环境,像在刻画人物时只通过对人物眼睛的简练描绘来传神。

鲁迅所学习的现代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比如意识流,它模拟人的思绪,围绕人的意识活动来组织文字,把思想的瞬息万变化为文字,形成跳跃、交叉和信息量的最大化。这是现代派的文学技法,在当时十分前卫。《狂人日记》就运用到这一技法。

(二)在思想史上,《呐喊》体现激扬高昂、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狂人日记》对封建文化的彻底的否定,《孔乙已》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给人以摧残的批判,《药》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的思考,《阿Q正传》对国民性的鞭挞,《一件小事》对劳动人民高尚品质的歌颂和仰视,这一切汇入了那个时代打破旧的思想束缚,呼唤一个新中国的思想的洪流。这些思想,不是属于鲁迅一个人的,而是时代的,并且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仍然为思想界的进取者提供营养。

以下介绍一下《呐喊》里的优秀作品。

《阿Q正传》

《阿Q正传》一般认为是鲁迅成就最高的小说。也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用笔名“巴人”在《晨报副刊》分章刊载,共9章。后收进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戕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辛亥革命到来时,阿Q欢迎革命,想参加革命,由于他自身的愚昧和原本处于统治阶层的那些人的迫害而被枪毙示众。

《阿Q正传》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概括并表现了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就是明明自己失败了,却以精神上的自以为胜利来自我陶醉。20世纪80年代,学者林兴宅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大方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阿Q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精神胜利法”,不仅仅属于阿Q一个人,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的典型性格。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批判了国民身上由于历史的原因而被捏就的病态心理和病态人格,启示人们振奋起来,抛弃阻碍自己前进的精神枷锁。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因而受到很高的评价,被译成40多种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阿Q精神胜利法的细节有,在强者面前,阿Q软弱屈服,说自己是“虫豸”以求饶,而对于弱者如毫无自卫能力的小尼姑,阿Q却上前欺辱,做出那些欺负阿Q的人所不做的恶劣行径;面对被人打败的屈辱,阿Q以“被儿子打了”的想法来自我安慰,甚至打自己耳光来幻想是自己打了别人,等等。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优秀的白话小说,它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这两句话影响很大。

《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我”——“狂人”,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艺术形象,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人,他的言行,他的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疯狂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更包含着深刻的真理,他的精神品格具有清醒的反封建战士的特征。

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既是疯子,实际是战士。

《孔乙己》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最终被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小说的语言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巴巴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这些令人难忘的细节还有,孔乙己想对小伙计卖弄自己懂得“回”字有四样写法这样无用的学问,孔乙己被人问到为什么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时脸上顿时现出颓唐的颜色,等等。

《药》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

《故乡》

《故乡》通过“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儿时好友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变为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二十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要等同于作者。“我”飘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勉励人们满怀希望奋斗。

【课后思考】

1、阿Q在审讯结束签字画供时有什么样的表现?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2、《呐喊》里的小说《**》,里面主人公的祖母怎么称呼?她的口头禅是什么?

3、《呐喊》里的小说《社戏》结尾写到,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那天夜里看到的戏是什么,有多好看?作者这么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阿Q被冤枉成抢劫犯,即将被判处死刑,阿Q却丝毫没有认识清楚自己的处境。由于不识字,他被要求只画一个圆圈就行。阿Q一心想画得很圆,但最终画得很难看,这时他又一改先前要画得很圆的初衷,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

这表明,到了生命快结束时,阿Q还在施展“精神胜利法”,极度愚昧,麻木。

2、九斤老太。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成为顽固守旧者的代名词。

综合题型专题讲解 篇6

按通常的数学综合题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来讲,可将综合题分为单科综合(代数综合题和几何综合题)与双科综合题. 双科综合题又分为以代数为主的代数几何综合题和以几何为主的几何代数综合题. 代数综合题是以方程、函数为主线,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和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几何代数题则是以全等、相似、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线,结合方程、函数的综合.

1. 代数综合性试题

(2010四川巴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更好地治理巴河,巴中市污水处理厂决定购买A,B两型污水处理设备共10台,其信息如下表:

(1)设购买A型设备x台,所需资金共为w万元,每月处理污水总量为y吨,试写出w与x,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经预算,市污水处理厂购买设备的资金不超过106万元,月处理污水量不低于2040吨,请你列举出所有购买方案,并指出哪种方案最省钱,需要多少资金.

知道两种型号的设备共10台,若设购买A型设备x台,则购买B型设备为(10-x)台,从而A型设备所需资金共为12x万元,B型设备所需资金共为10(10-x)万元,A型设备每月处理污水总量为240x吨,B型设备每月处理污水总量为200(10-x)吨;由设备的资金不超过106万元,月处理污水量不低于2040吨可得两个不等式.

(1)w=12x+10(10-x)=100+2x,y=240x+200(10-x)=2000+40x.

(2)由条件可列出不等式组100+2x≤106,2000+40x≥2040, 解得1≤x≤3,所以有三种方案:方案一,购买1台A型设备,9台B型设备;方案二,购买2台A型设备,8台B型设备;方案三,购买3台A型设备,7台B型设备. 方案一需102万元资金,方案二需104万元资金,方案三需106万元资金,所以方案一最省钱,需要102万元资金.

本题考查了用一次函数和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和不等式组,做题时应注意“不超过”“不低于”等字眼.

(2010四川乐山)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3x+m的图象相交于点(1,5).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

(1)因为点A(1,5)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于是有5=,解得k=5,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又因为点A(1,5)在一次函数y=3x+m的图象上, 所以有5=3+m. 所以m=2.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2.

(2) 由题意可得y=,y=3x+2, 解得x=1,y=5; x=-,y=-3. 所以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3.

求函数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成求两个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

2. 几何综合性试题

(2010江苏南京)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M是AD的中点,点E从点A出发,沿AB运动到点B停止.连结EM并延长交射线CD于点F,过点M作EF的垂线交射线BC于点G,连结EG,FG.

(1)设AE=x时,△EGF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点P是MG的中点,请直接写出点P运动路线的长.

(1)欲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即△EGF的面积,观察图形发现S= EF·MG,由条件AM=DM及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ME≌△DMF,所以EF=2EM. 因此求出面积的关键是求出MG. 结合图形发现过点M作MN⊥BC,垂足为N可得Rt△AME∽Rt△NMG,进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MG的长,问题获解;(2)如图2,P1P2(P1是P的起始位置,P2是P的终止位置)是点P运动的路线,由Rt△ABM∽Rt△P1P2M,AB=2AM,得P1P2=2MP1=2.

(1)当点E与点A重合时,x=0,y=×2×2=2;当点E与点A不重合时,0<x≤2. 在正方形ABCD中,∠A=∠ADC=90°,所以∠MDF=90°. 所以∠A=∠MDF. 因为AM=DM,∠AME=∠DMF,所以△AME≌△DMF. 所以ME=MF. 在Rt△AME中,AE=x,AM=1,ME=,所以EF=2ME=2. 过点M作MN⊥BC,垂足为N,则∠MNG=90°,∠AMN=90°,MN=AB=AD=2AM. 所以∠AME+∠EMN=90°. 因为∠EMG=90°,所以∠GMN+∠EMN=90°. 所以∠AME=∠GMN. 所以Rt△AME∽Rt△NMG. 所以=,即=. 所以MG=2ME=2. 所以y=EF·MG=×2×2=2x2+2. 所以y =2x2+2(0≤x≤2).

(2)点P运动的路线长为2.

本题是一道以动点为背景求函数关系式的面积问题,添加恰当的辅导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求MG的长是问题(1)的求解关键. 由于此类问题综合多个知识点进行考查,再加之同学们对运动性问题的分析往往难以达到“动中求静”,因此,近年来各地多以运动问题作为中考数学试卷的压轴题.

3. 双科综合性试题

(2010江苏南通)如图3,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y=,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1)设法证明y与x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比例式建立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将m的值代入(1)中的函数关系式,配方化成项点式后求最值. (3)逆向思考,当△DEF是等腰三角形,因为DE⊥EF,所以只能是EF=ED,再由(1)可得Rt△BFE≌Rt△CED,从而求出m的值.

(1)在矩形ABCD中,∠B=∠C=90°,所以在Rt△BFE中,∠BEF+∠BFE=90°. 又因为EF⊥DE,所以∠BEF +∠CED=90°. 所以∠CED=∠BFE. 所以Rt△BFE∽Rt△CED. 所以=,即=,所以y=.

(2)当m=8时,y==-(x-4)2+2,所以当x=4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2.

(3)由y=及y=得x的方程x2-8x+12=0,解得x1=2,x2=6. 因为△DEF中∠FED是直角,所以要使△DEF是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是EF=ED,此时,Rt△BFE≌Rt△CED,所以当EC=2时,m=CD=BE=6;当EC=6时,m=CD=BE=2. 故当m的值为6或2时,△DEF是等腰三角形.

在几何图形中建立函数关系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要注意运用“相似法”“面积法”与勾股定理建立有关等式,从而转化为函数关系式,这也是中考试卷中的常见考法.

教师讲解之道 篇7

在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些现象:一些教师急于将自己的兴趣与学生分享,于是大讲特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某个知识点。他们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部分学生如痴如醉,另一部分学生昏昏欲睡,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多数学生没什么进步。

一些教师被教学内容感动得一塌糊涂,课上讲得泪流满面,学生却一脸茫然地看着教师。于是教师不免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冷漠?

全国推行课改以来,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成为专家推崇的模式。于是,前述两种情形就受到批评,称之为讲风太盛,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批评很快受到回击。回击者说:“难道课堂不需要讲吗?你看以前那些老先生,哪个不是靠讲的?”

必须承认,课堂学习因特定时空与物质条件限制,有其独特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成为主导。而教师的“讲”就是主导的方式。

我们不能否定教师的才气与感染力在课堂上的作用。但在教学中,确实大量存在因为“我以为”某内容重要或令人感动便大讲特讲的情形。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这种讲固然会一时感染一部分学生,但对多数学生认知成长的作用却值得怀疑。

教师主导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为前提。在教学上,尊重学生主体性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认知:课堂所有活动以学生认知成长为目标,所有教学内容都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所有教学行为都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讲解的意义在于激发体验、引生入境

前述教学情形中,学生茫然并不是因为他们冷漠,而是因为感动了教师的作品只进入了教师的生命体验,却没有进入学生的生命体验。

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解释前述情形,就是学生没有进入学习情境。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什么,直接取决于他如何知觉问题情境。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未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所谓学习了。[1]

学生之所以对所读作品缺少感动,就是因为他们没进入文本情境,没有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建立联系,他们读到的只是“别人的”故事。

比如,《背影》是朱自清感动千万读者的文章,我们希望将这种感动传给学生,进而希望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世界。但我们如果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误以为这篇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能够自动感动现在的中学生,就不免自以为是。

教学界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可爱的学生直率指出《背影》中的父亲横穿铁路违反交通规则。从认知角度看,这个学生的问题正说明他没有进入学习情境,没有被文本表达的深沉情感所动。他问出旁逸问题是表,没有进入文本情境是里。从积极方面看,学生的这个问题正是其认知困惑的体现,恰恰是学生认知成长的好时机。

因此,与其去解决旁逸问题,不如借此时机将其带入情境,使其对朱自清的内心世界、对亲情有更深切的体会。

学生之所以没有被作品感动,是因为当代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家道中落、父子分别的痛苦。他们最多知道这是一篇写父子分别的文章,知道朱自清是个大作家,他的作品一定好,除此之外,很难真正理解作品。

这就是学生的认知现状,也就是教学起点。

若想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唯有让他们进入文本情境中。实事求是说,让中学生完全体验中年朱自清的内心确实有困难—毕竟不可能让学生成为朱自清。

但知之深、爱之切,理性的认知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正如毛泽东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因此,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思考,使之在平实文字背后理解深层意蕴,他们对本文主题就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学生看了这段文字,多数能够知道“聪明”是反语,是“我”对当年不理解父亲行为的悔悟。

但学生此时只是对文字的表面意思有了解,并能联想到“反语”这类知识。但他们并不能真正体会朱自清此时的内心感受。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朱自清批评自己太过聪明?这个“聪明”在本段的含意是什么?

我们不妨提示学生,难道父亲不知道茶房“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吗?难道父亲不知道“我”这样年纪的人,是可以料理自己的吗?父亲当然都知道这些,但父亲明明知道还这样嘱托,是为什么?

提示到这一层,学生就可以理解父亲的内心了:明明知道嘱托“不必要”也“没有用”,但他还是要嘱托,因为他不放心,因为他只有做了这些事情才安心。这就是“爱”。这个关节点是学生平时能够体会但容易忽略的,而这个关节点又恰恰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作品进入学生生命体验的关键。

学生理解了父亲当时明知“无用”也要嘱托这一点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启发,为什么此时“我”才觉得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呢?

因为写文章时,“我”已到中年,有了与父亲一样心理感受的“我”才能与父亲产生共鸣;同时,父亲已经垂垂老矣,离大去之期不远,又“终于忘却我的不好”,父子实现和解。“我”珍惜和父亲相聚的日子,现在想想,那时的“我”自以为“聪明”,不能体会父亲的内心,其实是多么傻,又多么可惜呀!

教师此处的讲解就是在激发学生生命体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第一遍读《背影》中的这段话,读的是他人的故事,知道文章在说什么,但不会产生感动。

教师则要让学生理解作者运用“聪明”一词时的内心体验—这是读者体会作者内心世界、实现有效对话的关键。

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有父母明知无用也要嘱托自己的经验—在理智上,他们能理解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已经有了一定生活阅历的他们,也有只有感同身受才能产生共鸣—虽然上以经验或观念并没有深植他们的内心。

学生有这样的认知背景,教师再点拨到这一层面,学生已有的认知就会参与到对文本的理解中,朱自清的作品就能够进入学生的生命体验,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实现知觉重组,发现文本与情感体验的联系。理解父亲在文中行为的性质,学生也就不会再认为父亲横穿马路是违反交通规则了。

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可以理解:明明可以让儿子去买橘子,或者不必非要买橘子,但父亲还要去,买回来以后心里还特别高兴,这种心理与父亲明知“没用”还要嘱托的心理逻辑是一致的。

三、寻求学生认知为中心的讲解之道

通过对以上教学过程的描述,我们发现,尊重学生认知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解与对学生的感染,而本文开头所引述的无效教学现象,根本原因不在于讲解或感染是否必要,而在于教师没有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只是将自己的所知所感传递给学生,没有与学生的认知有机整合,产生共鸣。换言之,教师没有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哪里,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讲授与学生认知的联结在何处—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观下的讲解。

以学生认知为中心的教学观的讲解,要求教师的讲解内容尽量贴近学生认知现状,并引导学生发现所学内容与自己认知体验的内在联系,讲解时机则是学生遇到认知困惑无法将所学与原有认知建立关联的时候。

这就是以学生认知为中心这一教学观的讲解之道。落实这一教学观,必须从学生认知视角对教材做精深理解,同时对学生认知状态有精准把握。这就是前辈教师常说的“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参考文献

如何讲解复杂电路 篇8

讲解步骤、方法、内容如下:

一个不能被串联、并联简化的电路我们称为复杂电路。对于复杂电路, 同学们看见了都有一种惧怕的感觉, 元件多、图繁琐, 学习无从下手。其实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 我们把这几个部分用名词的方法讲解了、理解了、融会了, 再复杂的电路问题也是一个道理。

一、应从电路中常见的术语出发, 讲清电路的组成:如图T—1:

(一) 支路:

一段中间无分支的电路叫支路。也就是说:一条支路是有头有尾的, 头和尾出现分支, 分支后就不是一条支路了。

在T—1中:我们看有几条支路?R1串R2是一条支路, R3是一条支路, E串R0是一条支路…… (共有六条支路) 有的支路有电源电阻, 有的支路只有电阻, 所以支路分:

(1) 、有源支路:含电源的支路 (T—1中有一条) 。

(2) 、无源支路:不含电源的支路 (T—1中有五条) 。

支路标注:用支路的两端字母来表示。如AB、BC、CD……等。

(二) 节点:

由三条及三条以上的支路所连接的点叫节点。

在T—1中有四个节点, 节点如何标注呢?我们用该节点的端子字母来标注。如:A、B、C……、等。在T—1中R1与R2间不是节点, 它是串联的一条支路。

下面我们再看支路的标注方法:用支路的头和尾的节点字母来表示。如:

AB支路:由R1与R2串联组成;BC支路:只有R4;AD支路:由E、R。组成。……

(三) 回路:

由多条支路构成的一个闭合电路。

如T—1:从A经R1、R2到B再经R5、D、R0、E到A形成回路。一个复杂电路回路较多, 回路不需要标注, 只要理解了就可以了。

(四) 网孔:

一个没有被支路穿过的回路叫网孔 (好象蜘蛛网的孔) 。

在T—1中, 只有三个网孔, 用ⅠⅡⅢ……等来标注网孔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名词, 我们可以用教室中的一面窗子为例, 以窗框子为电路, 我们认识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重要术语, 让同学们轮流逐一说出。

二、应理解掌握融会贯通基尔霍夫的两个定律:节点电流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一条支路上流过的是同一个电流, 所以在复杂电路中先标定各支路的电流方向, 如T—1中有6条支路, 也就有6个电流I1、I2……I6。各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何标定呢?因为电流是由电源提供的, 所以有源支路的电流按电源方向标定:从电源的正极流出, 负极流入;无源支路按回路中总电源的大致方向标出, 如电流I1的方向从D经R0、E到A, 电流I2的方向从A经R1、R2流向B, 不知道的电流方向随意标定, 如R4支路的电流I4从上至下标注, 也可以从下至上标注。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T—1所示。

(一)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简称KCL:

1、KCL内容:流入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从该点流出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ΣI入=ΣI出

如A点:I1=I2+I3 (1)

B点:I2=I4+I5 (2)

C点: (3)

D点: (4)

由 (1) (2) (3) 方程可以推出方程 (4)

2、KCL列电流方程的个数:有m个节点, 只能列m—1个独立的支路电流的方程。

3、KCL理论根据:物质守恒定律

电荷走的是闭合路径, 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荷经过一个回路后又回到电源的负极, 电荷在某点不可能增加, 也不可能减少, 即流入多少又从该节点流出多少。

4、KCL适合条件:我们将节点放大为一个区域, 该区域与外界有几条支路连接, 则这几条支路电流间也符合ΣI入=ΣI出。也就是流入该区域电流之和等于从该区域流出电流之和。

如T—2中节点电流方程为:I1+I2=I3

例如在T—3中, 流过R的电流为0 (知道为什么吗?)

(二)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简称KVL

在T—1的基础上根据各支路的电流方向标定各电阻的电压方向, 有电源的标出电动势的方向。如T—4, R的端电压与其电流同方向, 按电位降的方向标注。电源电动势的方向是按-到+的电位升的方向标定。 (让同学们把每个元件的电压或电动势的方向标在电路图上)

1、KVL内容:沿闭合电路绕行一周, 其电压 (降) 的代数和等于其电动势 (升) 的代数和。

表达式:ΣU=ΣE

其中:与绕行方向相同的电压、电动势取+;与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电动势取-。

在I网孔中:无电源, 有三个电压U2、U7、U4是顺时针, U3是逆时针, 那么我们取顺时针绕行, 则KVL有

在Ⅱ网孔中, 选逆时针绕行有:

在Ⅲ网孔中, 选顺时针绕行 (因电源电动势是顺时针) 有:

总之, 绕行方向的选择, 以等式中+号为多, -号为少, 便于方程的计算为原则。其实, 一个电路中回路很多, 能列很多关于电压的方程, 大家不妨在任一回路中试试。 (但这些回路方程并不独立, 可以由几个网孔电压方程推导出来, 所以我们以后不必列任一回路电压方程, 只列网孔电压方程。)

如T—5是某一复杂电路的一部分, 用ΣU=ΣE列方程

2、KVL列方程组的个数:有n个网孔, 可以列n个相互独立的网孔电压方程。

3、KVL的理论根据:电荷的移动能够做功, 但沿闭合电路绕行一周又回到起点, 位移为零, 做功为零, 也就是电荷移动一周时, 有做正功, 有做负功, 所以一周中各段电压之和为零。

4、KVL适合范围, 对于任一闭合电路它都适合, 同时, 对于不闭合的电路也适合。

例如在T—6中, 求UAB。

在前面分析中我们知道R的电流为零, UR=0那么

E1提供给R1、R3电流

E2提供R2、R4电流

U1、U2均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出来, 同时, 我们可以将其电压方向标注在电路中。在中间开环电路中顺时针绕行一周, 根据KVL有:

也就是说电路虽然不闭合, 但开口的电路部分用它们两端间的电压表示了, 如UAB, 我们还是可以看成闭合电路,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照常适用。

三、将节点电流方程与网孔电压方程 (用欧姆定律转化为关于电流的方程) 联立求解, 这就是用支路电流法计算复杂电路常见的一种方法。复杂电路的其它计算方法只是改变了分析思路, 但理论根据还是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一二定律。

只要有这些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辅以不同的计算方法, 勤学多练, 一定会收获颇丰。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讲解复杂电路的方法, 从复杂电路的概念、基尔霍夫一二定律及复杂电路计算方法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初中数学概念讲解浅析 篇9

因此, 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 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 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 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 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 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实例导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 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 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 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 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 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 (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 , 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 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 讲“数轴”的概念时, 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 (1) 度量的起点; (2) 度量的单位; (3) 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 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 学生容易理解,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着重概念形成的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 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 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 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 注重概念形成过程,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 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 负数概念的建立, 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 (1) 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 2, 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就用分数; (2) 观察两个温度计, 零上3度, 记作:+3℃, 零下3度, 记作:-3℃,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 (3) 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 (4)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 理解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 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 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 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例如, 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 (1) 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 即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 有一个是直角时, 其余三个也是直角, 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 (2) 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 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 (3) 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 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 讲授函数概念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 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 进行逐层剖析: (1) “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 (2)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 “对于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 即允许值范围; (4) “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 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四、通过比较, 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获得, 如不及时巩固, 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 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 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 同时, 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 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 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 使思维呈发散状态。例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 可举出如“π与3.141 59”的例子, 通过这样的训练, 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 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 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 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 分清它们的异同点, 并注意适用范围, 小心隐含“陷阱”, 帮助学生从中反省, 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 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加强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 也只有通过解题, 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 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 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 通过练习、讲评,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在教学实践中以及数学教学中, 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注重联系生活原型, 对概念进行通俗解释, 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 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 实现知识的升华。

有效讲解才能有效学习 篇10

一、选择适合讲解的内容,不同的课型适用于不同权重的讲解

1. 数与代数的课型. 中学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如数学思想、数学史实、数学规律、概念定理和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所无法完成的,那么就自然需要教师有效讲解来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该讲的就要讲,讲好了事半功倍.

2. 空间与图形课. 不少老师喜欢以目标代指导 , 以流程代指导,以要求代指导,就是没有具体的方法作指导. “怎么学”“怎么指导学生学”,是当下具有空白意义的挑战. 图形的认识、图形测量、图形变换的方法不是只依赖学生的课堂操作就可以完成的. 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 遭遇沟沟坎坎的时候,我们得为学生搭建“桥梁”,在学生自主建构过程中,我们得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3. 整理与复习课更应该是精讲多练 ,给学生多时间的机会,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复习不是学习新知,在讲新知识时已经对新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而此时再让学生单调地重复,意义不是很大,应多增加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如增加一些判断、选择以及相应的变式题,这些需要教师有效地讲解.

4. 练习 、习题 、处理课后作业. 学习是一种通过反复思考找出错误的缘由, 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 教师应该养成利用学生的错误提高数学教学的能力, 加强数学教学效果的习惯, 把学生的错误看作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课堂教学资源.通过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这种“谈心”应该是一种有效的讲解.

二、一定要注重富有启发的有效讲解

有效启发式讲解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扩展. 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的引入可以是这样的:

师:很高心认识大家,作为老师我非常乐于和同学们交朋友,而现在教室里就坐着我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低声地交头接耳,他到底会是谁呢? 会不会是自己呢?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师:给大家一条信息,他坐在5排2列.

生:急切地找老师的好朋友.

师: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请一名同学说说.

生(一名同学自告奋勇):先找到第5排,再找到第2列.师:请我的好朋友×××闪亮登场.

师:如果把排号写在前面,列数写在后面,我的好朋友的位置就可用一对有序数对(5,2)表示. 那么(2,5)可表示……

生:第2排第5号.

师:对. 如果把位置看作一个点,那么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不就可以用一对有序数对来确定了吗?

这样通过对排数、列数与位置关系的分析,启发学生同化为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同学们充分掌握知识的要领,还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能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做到学有所用.

三、贴近生活,借助直观、操作,多种感官相结合,注重讲解的趣味性、直观性

例如,课题是“随机事件”,在最后小结环节中,可以用多媒体制作一棵果树上有三个果实让学生随便摘的场景. 果实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 果实2:李宁运动品牌打出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果实3:老师给你讲个故事(故事:生死签). 让学生选择果实,第一名同学选中果实3,第二名同学选中果实1,当前两名同学已摘掉了两个果实并回答了其中的问题后,老师再叫一名同学,询问他选择哪个果实. 此时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说该生只能选果实2,教师可以对只能选果实2作进一步的提问与分析. 学生只能选果实2这句话其实点穿了本节课中的必然事件,同时前面两名学生在选择果实时也点穿了本节课中的随机事件. 通过直观、有趣、贴近生活的有效讲解,让学生学会建构,学会以数学的眼光来思考现实问题,把知识融入自身的经验结构之中,生成新知识;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获得生长和发展.

四、发扬教学民主,尊师爱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的生成上,从时间和空间上,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的可能,让学生充分地去思考,自悟自得,而要做到这些,只有发扬民主,尊师爱生,才能为实行有效讲解提供保证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敢于质疑解除顾虑,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学习.

上一篇:CT技术下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