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形式及方法

2024-06-25

学习形式及方法(精选十篇)

学习形式及方法 篇1

一、揣摩语言密码,体会表达方式

文本精妙的语言是作者准确表情达意的载体,作为引领者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发觉有规律可循的语言现象,带领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密码,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1、品味标点,感悟情感

标点,它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情感载体。有时我们只要抓住看似平常的标点,就能咬进文章的深层,甚至嚼出文本的未尽之意。

《生命的姿势》中有这样一句:“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可先让学生默读这段话,说说从标点中读出什么,再让他们读出谭千秋此时的内心。最后要求试着描写一段心理活动,适当运用各种标点。

2、关注字词,推敲语言

字词是语文的根基。孤立地看它们,大多平淡无奇。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会变得很灵动。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我在教学“孙中山亲眼看见母亲给姐姐缠足”这一部分时,先引导学生说说孙中山看见了什么,接着抓住关键词“长长的、一道又一道”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肉体的痛苦。他们不仅体会到作者用词的贴切,而且领悟到了母亲对封建陋习的无奈,孙中山对此陋习的憎恨。

3、发掘句段,领会表达

文本中蕴藏着许多内隐、雅致又意蕴丰富的句段。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语言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习得教材的表达方法,提升言语能力。如《小露珠》一文中,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露珠最终变成了水蒸气,要和植物们一一告别了。此时,我让学生边看边想象,说说小露珠消失时植物们是怎样与她依依惜别的,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看看句子的特点。最后,我引导他们由小露珠到公园里的花、风中的柳进行仿写,学生的言语之门由此敞开。

4、聚焦布局,把握意图

文章的布局是按照文章的灵魂和核心进行综合考虑,使文章的各部分构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整体。在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中,学生洞察了文本构思的精巧,领悟到写作的方法。如《莫高窟》,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叙述。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将藏经洞放在最后描写?学生洞察是因为藏经洞深受浩劫,失去往日光彩,而将其放置在最后交代并作略写的安排。然后启发学生模仿本文布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想象语言内涵,习得表达技巧

文本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作者有意形成的特定的含义之外,不少语句还存在着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教师可以充分开掘这些资源,让语言形式的习得自然、顺畅。如教学《赶海》,我闹着要 去赶海时 , 我问学生 :“我”是怎么“闹”舅舅的?成功了吗?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那一幕,再说说那种感觉。你平时有没有在家“闹”过?写一写吧!学生们文思泉涌。

三、比较品评语言,促进表达内化

经典规范的文本,作者对遣词造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感知体会这些词语的效果,可以通过替换、增减和变序等比较品评的方法,促使学生语言表达的内化。《姥姥的剪纸》中有写姥姥冬天夏天剪,白天晚上剪那句,我让学生将原话与“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在剪”作对比。学生发现原句给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起来琅琅上口,更适合文本作者一直沿用的儿童化语气;老师的句子虽然简短,但是少了引人遐思的意境。

四、课内向课外延伸,迁移表达方法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语文课堂与生活语文对接的过程。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言语形式,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兑现语言的意义和价值,催生了语言的生长。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在感受了老人豁达开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后,我布置他们去观察熟悉的普通人,挖掘闪光点,抓住与众不同的细节特点,仿照课文写一个人。

学习形式及方法 篇2

当然,掌握了声母和韵母后,拼读也是很重要,老师会教方法的。对于不会拼读的一些音节,家长仍然可以采取过关斩将的形式帮助他。还可以用孩子认识的汉字读音来记忆拼音的读音。

双拼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关注语言形式学习表达方法 篇3

一、破译语言文字密码,打破语言发展瓶颈

小学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气息。文本精妙的语言形式是作者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载体。所以,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应为语言形式。教师应带领学生破译语言文字的密码,体会作者表达方法,最终打破学生在语言发展方面的瓶颈。

1.体味意味深长的标点

标点不是无情物,它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情感载体,参与情感表达。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一言语形式的作用。有时我们只要抓住小小的标点符号,就能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其中的真味。

《穷人》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师:请默读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文中使用了许多的“?”、“!”和“……”。

师:请再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能从这些标点符号中读出桑娜哪些心理活动?

生:紧张、激动、担忧、害怕、坚定……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桑娜,当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你会担忧什么?试着把第一个省略号补充完整。

……

师:原来桑娜担忧的是孩子和丈夫。那她又害怕什么?又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呢?这两个问题你们小组自己讨论解决,试着把后面的几个省略号加以补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你们抓住标点符号,读出桑娜复杂的内心。

(学生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师:作者只用几个特殊的标点符号,寥寥几笔,就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

师:请你也试着描写一段心理活动,适当运用各种标点符号。

……

本环节教学聚焦于桑娜抱回孩子“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关注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尤其深入叩击省略号的内涵,分层辐射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桑娜矛盾的内心世界,体会她的善良,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2.关注点睛传神的字词

把字词孤立地看,大多平淡无奇,但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能灵动起来。

如,《与象共舞》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次,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脱下来,然后卷着皮鞋悠然而去……”“悠然而去”一般用于人的身上。此处,用于描写笨拙的大象,便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新鲜感,让人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产生丰富的遐想:大象会是怎样摇头晃脑,怎样甩着它的大鼻子,怎样随心所欲地卷着皮鞋……于是,读者在不经意间也会扑哧一笑:原来笨重的家伙也会这样“调皮”。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悠然而去”,感受词语的画面,体会作者用词的新鲜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让学生领悟词语的感情色彩,可谓“一词入手,百味皆生”,让人回味无穷。

3.发掘精彩典范的句段

文本中蕴藏着许多精彩典范的句段。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给足学生时间,实现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让他们在最真实的状态下阅读,从而学习教材的表达方法,提升学生言语能力。

例如,《触摸春天》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创造了一个奇迹。为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写奇迹的表达方法,掌握这一言语形式,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在词句中感悟奇迹后,展开这样的教学——

师:作者是如何把安静拢住蝴蝶这一奇迹写具体的?(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

师:是的,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连贯动作的词语,还在这些词语前加上修饰词,把安静拢住蝴蝶这一奇迹写具体的。

师:让我们学习作者的写法,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并在动词前加适当的修饰词,写写安静创造的更多的奇迹。可以写嗅闻花香,也可以是抚摸枝条,还可以写聆听虫鸣……

4.抓住独具匠心的布局

文章的布局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进行的合理安排,充分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这些独具匠心的文章布局,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文章的主旨,更能为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布局谋篇提供多种蓝本。比如,《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布局独具匠心、新颖独到。老汉和小伙子之间的关系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一直没有捅破,直到结尾处才交代:“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原来,老太太不仅失去了丈夫,还失去了儿子。读者为这悲烈的结局而痛心的同时,更为老支书的崇高品质深深震撼:原来老支书从队伍中揪出的竟是自己的儿子!他为了保护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为了保护儿子,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大的形象赫然屹立于学生面前。教学时,先让学生改变文章原来的叙述顺序来进行理解;然后再加以比较,感受文章的独特布局所带来的悬念和感染效果;最后模仿小说布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比较品评语言文字,促使语言表达内化

比较品评语言文字,是让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学习表达方法的有效措施。这一方法能让学生感悟语言之精妙,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并产生这样的想法:在习作中我也要写出这样的词语。教师可以通过增减文字、变换语序、替换文字等方法让学生比较品评语言,促使学生语言表达的内化。比如,《猫》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教学这一句时,我出示以下句子: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比较,感悟到同是写猫的贪玩,写法稍有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加上语气词写出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后者却写出对猫的责备。

又如,《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一段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先将“我的母亲” 拿到整个句子的前面,让学生比较阅读;然后,在句子中只用一个“我的母亲”,再进行比较阅读。这样,让学生明白作者反复强调有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比较,从中感悟到母亲的辛劳与疲惫,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教学到这一段:“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引导学生思考:“立刻”的近义词有哪些,这里可以换成这些近义词吗,为何连用四个“立刻”, 这种重复的用词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明白了“立刻”一词不但没有重复之感,而且将母亲争分夺秒工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想象语言丰厚的内涵 ,习得语言表达技巧

教师应引领学生运用自己的直觉、情感、想象等因素,触摸词句的温度,丰厚语言内涵 ,让言语形式的习得过程有如大雪无痕般的自然、顺畅。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教学时,我抓住“大雨没喘气”展开教学:

师: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象?

生1:大雨面目狰狞,冲毁了房屋,淹没了田地,使村民家毁人亡。

生2:大雨顾不上喘气,一心只想着报复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们。

师:作者是怎么做到把大雨写得那么可怕的呢?

生:作者把大雨当成一个魔鬼来写。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想象说话,丰厚 “没喘气”一词的内涵,不仅领悟到“没喘气”之意,更是体会到了拟人手法表达之生动,在不着痕迹中自然习得表达的技巧。

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迁移文本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学生能运用课内习得的文本言语形式,在生活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实现语言的意义和价值,让语言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迁移训练可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在感悟的过程中探究言语的表达方法。其次,教师拟定文本句型,让学生运用这一句式仿说仿写,初步掌握这一言语表达形式。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思维,自由创作,追求新的突破。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习得文本的表达方法,训练时可以先仿说仿写,再自主表达。

例如,《猫》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分以下三步进行:一是学习第一节,感悟猫性格的古怪。小组合作,探究出作者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采用这样的句式写猫性格的古怪。出示:

二是运用以上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习得这样的言语表达形式,进一步感受猫的古怪性格。三是学会自由表达。课后运用这一言语形式写一写其他小动物的古怪性格。

又如,教学《落花生》一文,在学生明白作者借落花生的可贵特点,比喻人要做有用的人,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后,我先出示以下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然后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运用本课习得的“借物喻人”的手法,描写一种事物。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得“意”忘“言”,不可得“意”忘“形”,要让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形式,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只有以教材为依托,在一次次的“真枪实弹”的历练中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言语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学习形式及方法 篇4

伴随着sv300 和南方CASS6.1 一直到现在南方CASS9.1 测量绘图软件的问世, 工程测量中的各种内业资料处理都可以在此软件中完成。尤其是针对于一些土建项目中出现的土 (石) 方计算更为简便, 本文着重介绍使用南方CASS9.1 绘图软件进行土 (石) 方计算, 相同区域不同计算方法结果对比、误差分析及最后确定计算方法的选择。现在测量单位测量工作人员使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越来越普及, 因为利用此软件针对测量内业既方便又准确, 还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数字化成图和土 (石) 方开挖计算相比以前的手工更是无与伦比。南方CASS9.1 绘图软件中对于土 (石) 方计算有好几种方法, 但是方格网法最为普及, 在实际工作中此方法最为广泛。方格网间隔计算格网间距可以是2 米、5 米、10 米等, 也可以是任意值, 所使用的格网间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但在实际的计算中一般多采用10 米*10 米的方格网。而方格网间隔到底如何选择, 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误差及其误差如何产生, 如何确保误差最小使得计算精度最为精确, 目前没有明确的规范与要求来衡量产生的误差。基于测量原理可知, 由于此方法计算要有数据模型的建立, 方格网间距越小, 计算精度越高。但是选择格网间距太小或者太大和实际野外所采集的高程数据密度相差较大时, 此格网间距的选择就没有实际意义更不能以此间距值计算对应的项目;但是如果选择的格网间隔的值太大, 计算误差就随之增加。所以在土 (石) 方计算时所选择的计算方法是否能满足精度、是否计算的结果误差在可允许范围, 是否图形能让所有相关人员能一目了然, 就成为测量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 一个项目实施前可以分三个大的阶段:规划、方案选择、施工图设计。规划阶段立项可以使用1:5000 比例尺地形图, 方案选择阶段使用1:2000比例尺地形图, 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阶段使用1:500 和1:1000 两种比例尺地形图, 由于本文介绍的土 (石) 方开挖区域地形高低起伏明显, 因而使用1:500 比例尺地形图。在《1:500_1:1000_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中规定, 比例尺为1:500 地形图的地形点平均间距25 米, 地形图整理时会通过高程过滤使得高程间距为20 米左右, 但是必须考虑牵涉到土 (石) 方计算时必须得保留原始密度较小的数据, 为了使得地形图图面整齐美观, 会选择高程点离散后的图形作为正式出版图提供给使用方。

二、计算方法选择、参数确定及资料提交形式的选择

1、CASS9.1绘图软件下DTM两期间土方计算流程和计算参数确定

(1) CASS9.1绘图软件下DTM两期间土方计算流程

CASS9.1软件DTM两期间土 (石) 方量计算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开挖前开挖区域地面点三维坐标 (X, Y, Z) 和开挖后所形成区域的地面点三维坐标 (X, Y, Z) 的数据文件先建立DTM模型再计算, 其高程数据建立DTM模型如下图界面

在CASS9.1绘图软件菜单栏, 选择等高线下建立DTM, 选择所测量的原始数据和现状数据分别建立一个数据模型即为三角网文件, 通过CASS9.1软件菜单栏选择工程应用----DTM土方计算----计算两期间土方界面如下:

这个流程即可计算出开挖区域所开挖量。这就是两期间土 (石) 方计算的原理和简单的流程。但是伴随着高程点密度的不同, 所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那最终会选择怎样的高程点密度来计算结果能保证精度最高且误差较小即为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然而还有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方法就是方格网法, 不防我们再通过另外一种方法 (方格网法) 计算开挖量通过比较结果误差分析进而确定所选择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高程点密度的确定。

(2) CASS9.1绘图软件下DTM两期间土方计算参数确定

在两期间土 (石) 方计算时要确定高程点密度是否满足对应地形图比例尺的要求和计算需要, 本文对某个区域进行测量绘制数字化图依据《1:500_1:1000_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规范要求, 采集野外数据展点绘

图, 其原始地形图和现状地形图高程密度满足要求, 图形如下:

由于本区域地形起伏变化不大, 高程密度符合规范要求, 且高程密度能控制在2米左右, 所以在计算时我们首先确定开挖量真值应该是多少, 再以2米起, 分别以2米、5米、8米和10米高程密度离散数据后计算对比。我们通过两种DTM两期间土方计算和方格网法土方计算两种方法计算对比, 由开挖前原始地形图和开挖后现状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出, 高程点密度非常符合计算要求, 尽管等高线上的高程少但是周围地形点密度较大, 通过两种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及对比如下:

由于DTM两期间土方是生成三角网, 所形成的计算模块计算的较彻底且最接近真实值, 在选定计算结果时两期间计算量最为准确, 但是由计算表可以看出本期倘若采用DTM两期间方法计算时, 高程离散数据要采用2米离散间隔, 采用方格网法计算时采用10米间隔计算值最接近两期计算的真值。因此在不同区域不同地形时, 在土 (石) 方开挖量计算时通过两种或者多种计算方法计算比较, 最终确定计算结果。本期土 (石) 方计算最终结果会选择格网法10米间隔计算的结果。但是最终提交资料是以那种方法计算资料为提交资料时我们关心的问题, 我们通常选择方格网法计算的资料提交, 下图表为两种方法计算提交资料模式, 由图表可以直观的看出两期间土 (石) 方计算所形成的三角网比较多, 且模糊不清, 反之方格网法比较清晰直观。

2、资料提交形式的选择

由资料图表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方格网法计算的结果资料比较直观且清晰, 而两期间土 (石) 方计算的结果资料, 三角网多, 图面模糊不清, 且得提供每个三角网计算结果的文本资料, 而文本资料量很大的。想要两期计算图面清晰可见, 必然要删除一些三角网, 而对应的文本资料是针对与所有三角网, 这样以来, 提交的成果必然有资料不全的缺陷, 尤其是针对于开挖区域较大的情况时, 文本资料更是大。而方格网计算资料的提交, 只需要图形, 即原始地形图、现状地形图和计算格网图三张图纸为一套完整的资料, 资料量很小。所以在提交资料时我们会选择方格网法计算的资料作为最终提交的资料。

三、土 (石) 方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由本期土 (石) 方开挖计算可看出, DTM两期间土方通过建立三角网模型, 计算的比较彻底且计算结果较准确, 但是计算结果提交的资料量比较大且不直观;用方格网计算简便, 资料量小且直观, 但是计算需通过和两期间计算比较最终确定高程点是否需要加密和高程离散后应该选择几米的格网间距计算。

结束语:

由本期土 (石) 方计算的方法选择、计算参数确定、计算方法优缺点及最终资料提交形式, 建议在以后的任何区域土 (石) 方开挖计算过程中, 都需要通过两种或者多种方法计算比较最后确定计算结果, 但建议使用方格网法计算, 同时使用方格网计算时几米格网间距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确定所选择的格网间距。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颁布。

学习形式及方法 篇5

一、内容

1、概括文章内容 可以用线索来概括

(1)以事物为线索——围绕这个物,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物件要出现在概括的话里。(2)以人物为线索——这个人怎么样,干了什么事(或者这个人因为什么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以事件为线索——点出相关的时间地点(有时可有可无),概括人物所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以情感为线索——什么人因为什么事,产生了何种情感(情感的词语一定要出现,可在文中找)

(5)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什么时间,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6)以地点(行踪)为线索——突出在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2、把握文章中心:

第一、从材料入手提炼中心。

①写人的,要要概括出人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再看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②记事的,要分析事件包含的意义,或者作者对事件的认识。

③要注意这样的文章结构,那就是写几个材料,每个材料都反映出人物一方面的性格品质特点,然后从这些材料总括出文章主旨。

第二、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对文章主旨起统领或者阐明作用的一般是重要的议论和抒情句,这些句子是把握中心的关键所在。

第三、文章中心往往在开头和结尾部分表露出来(尤其结尾)另外,标题,承上启下的句子,也有提示作用。这些位置的议论抒情句要认真分析。

第四、顺着线索来分析,抓住了线索,就明白了文章的段落和层次内容,进而理解全文内容及中心。

3、材料的作用(人物、事件)

(1)一定要注意:内容上有“表现,描绘,交代,反映”等词语,结构上有“铺垫,衬托,引出,呼应”等词语。

(2)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作用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答:①渲染气氛,②交代背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③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④烘托人物心理,⑤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⑥突出文章中心(如表现作者赞美、批判等思想的主旨)(选其中两三点就可以)

二、语言

(一)赏析比喻、拟人等修辞句的表达效果

表述规范指导:先答相似点,再答蕴涵的思想感情,再答怎样生动形象的。解答比喻作用的题目一般可套用: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表面意义)表达了„„(深层意义),还要关注比喻手法运用时的相邻语句,能使学生借助这些语句较确切地回答出比喻手法的作用。

(二)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拟人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三)句子的特点与作用(1)指出修辞(怎么写的)(2)内容上意义

①句子表面意义(写了什么)②表达作者的情感(为什么这样写)(3)加点词能否去掉 不能。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①承接上文②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③承上启下(过渡)④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⑤照应前文(开头)

3、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突出人物性格⑤衬托人物心情

4、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的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说明,一般在说明文中用)。

②常见考点有:人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对议论句的理解和作用分析(揭示作者的意图,点明题意,揭示中心),对抒情句的理解或作用分析(表达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和认识态度),抒情句要注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将情感融在景物描写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③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考试内容有分析含义和作用:①从这些描写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②从肖像、语言、动作来分析人物心理。③从心理描写分析原因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表现手法,(1)拟人手法(2)比喻手法(3)夸张手法(4)象征手法(5)对比手法(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7)讽刺手法(8)欲扬先抑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10)设置悬念

三、形式(结构)

某段落的作用(开头、结尾、中间)做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修辞 第二步,指出结构上作用:

(1)开头:点题、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2)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

(3)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扣题、点题、点明中心 第三步,指出内容上作用:

学习形式及方法 篇6

关键词: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原因;对策方法

一、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中式英语既以书面形式也以英语口语的形式出现。通常情况下,发音,语法和词汇等都是中式英语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中式英语是导致中国学生混乱的英语口语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式英语现象可分为两类:中式英语发音和中式表达方法。

(一)中式英语发音

中国学生有很多不地道的英语发音,这使听众感到不自然、不舒服。本文总结了两类造成中式英语发音的原因。首先,许多虚假的读音都与本地口音相似。来自不同省份和城市的人有自己的特色方言,包括广东话、湖南话、四川话和客家话等。因此,当他们说普通话时,还会掺杂有浓烈的本地口音,更不用说英文发音了。其次,中文在每一个字只有一个音节,与中国的四大方言相比,英语注重在词汇和句子的重音。中国学生不熟悉这个特性,因此很少会注意到。

(二)中式表达方法

1.词

词的两种不当表达方式,即机械式,不当搭配。

中式英语时发生,很少有学生能注意到它。他们用中国语言的公式机械地讲英语,例如“eat medicine(吃药)”或“notice your body(注意你的身体)”等错误表达。

在中国,不当的搭配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一个薄弱环节,经常会在家庭作业里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比如他们会犯“expensive price(贵价)”这样的错误。

2.句子

英语和中国的结构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更多样化,而后者变化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少注意到中英文之间句子结构的差异。通常由他们翻译出来的英语句子,就像中国的同一个句子结构的堆砌而成。句子结构是很多中国学生犯的常见的错误,和语法无关,但和母语的表达方式有关。

3.段落之间的连接

通常情况下,几乎每一段开头通常都是整个段落表达主要思想的中心句,段落中的其他句子则用来详细解释中心句。中文也是一门高度形合的语言,段落之间通常都需要过渡,但段落之间的衔接可能不像英语那么丰富多样。段与段之间较为常见的中式英语现象是,中国学生通常用“和”简单地连接句子和段落。因此,为了提高整篇文章的灵活性,更应重视在英语表达中副词、介词和连词的使用。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更好地了解中式英语,有助于我们知道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进行规避。本文从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学习方式、中西文化差异三方面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

二语习得指的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除了自己的母语,学习者在政治、教育及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学习过程是外语习得,即非官方语言,在教育或行政领域中较少使用、带有特定学习目的的一种语言。但是,大部分中国学生几乎从来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因此即使他们从中学时期到大学毕业时期一直在学习英语,他们仍然不能以书面形式这种语言或口头形式熟练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语言环境不利于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二)学习方式

在日常的英语写作实践中,中国学生总是会选择复杂的短语,而不管这些表达是否正确、是否合乎逻辑,因为这样的组合可以达到规定的字数要求。而在学习方式方面,部分学习者认为英语的表达就是汉语逐字翻译过来的结果,不顾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逐字翻译英文单词拼凑在一起成一个句子,导致出现中式英语。

(三)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因此,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能准确用外语表达的关键。反之亦然,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定的语言能力则反映了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有效沟通的能力。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则是由小及大、由具体到抽象。除了这些,中西文化在问候语、电话对话、感谢和谦虚用语、称呼语等日常对话用语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学习者很可能用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去推测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因此,中西文化差异也是导致中式英语产生的一大关键。

三、规避中式英语的建议

(一)改善语言环境

洛特(1983)曾在他的文章《Analyzing and Counteracting Interference Errors》中提出,由于中国母语、思维和文化背景不同模式的干扰,一些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中式英语表达方式。同样的,学习者在外语习得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带有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少有学校或者社会化外语培训能提供一个适合全英交流的场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尽可能改善学习环境。一方面,学校应帮助学习者获取适当的学习方法、优质课程和地道的英语教材,保证学习者最大限度地使用标准语言,提高使用网站搜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学习者也应多利用网络、影视等资源,熟悉各种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多接触原著书籍,注重培养阅读兴趣,把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勤加练习、多加思考,尽量规避由语境产生的中式英语表达。

(二)扩大知识储备量

中式英语常常用词不精准,这个现象归根结底是知识量的储备问题,抛开各种纯正英式表达技巧不说,基础知识训练仍然十分重要,有很多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反复出现,如何区分或者取舍,已经成为一种考验,是判断学习者自身信息量的关键,只有多加学习、多加理解、反复使用,才能在驾驭一个句子或者一篇文章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了解西方文化,适应西方人思维方式

中西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对中式英语的影响深远,中国人喜欢以事物的外部特点为依据进行联想,而西方人注重逻辑推理思维,热衷于稳固的逻辑体系。如果要避开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中式英语,那么学习者首先需要了解中西方国家的相关文化差异,对西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定了解,适应西方人的思维,逐渐从汉语思维过渡到英语思维,从而省略看到英文单词在脑海中出现汉语对应词的过程,把借助于汉语翻译理解的思维转化为直接理解。英语学习者需要尽可能地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摆脱中式英语的思维。

四、结论

近年来,英语被看做是不同国家的交流工具,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离不开英语这种语言工具,英语在中国的教育工作上占据非常重的比重。然而,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发音和表达方式上容易造成中式表达。本文通过对中式英语形成原因的分析,得出导致中式英语的语言环境影响、学习方式不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三方面原因,最后针对这三种原因提出相应的规避办法。本文认为,改善中式英语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善语言环境,学校和学习者双方共同创造一个适合用地道的英语交流的环境;二是扩充知识储备量,保证有更多的资源学习,尽量做到用词精准;三是在文化交汇碰撞的时期,需要多了解西方文化,学会适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避免生搬硬套。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从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倡适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规避中式英语,为中西方文化交汇融合提供个人见解。但不可一味模仿,不能为了适应而适应。要做到取舍有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注入中国文化的元素,为英语增添新的活力与生机,真正实现不同语言的融合。

参考文献:

[1]Lott. Analyzing and Counteracting Interference Error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83(37).

[2]McArthur. The Oxford Guide to World English[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3]邓炎昌.语言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5]李雪红.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J].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4).

学习形式及方法 篇7

关键词:轻型木结构,结构形式,计算方法

木结构本身具有诸多优点, 例如节能环保、抗震性能优越等等, 因此, 木结构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木结构结构形式及初步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

1 木结构构造特征

木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可以分为屋盖结构, 楼盖结构和墙体结构[1]。

1.1 屋盖结构

屋盖结构是房屋最上部的围护结构, 由屋面和支撑结构组成 (如图1所示) 。在木结构中, 支撑结构主要由屋脊、檩条、檩条连杆侧向支撑、山墙墙骨柱等等结构组成[2]。屋面板需要承受各种荷载, 并将荷载传递给墙体, 因此支撑结构也需要进行设计, 以满足要求。

1.2 楼盖结构

楼盖主要由梁 (组合梁) 、格栅和楼面板组成, 并且必须满足正常使用条件。楼盖结构基本构造如图2所示。

楼面板主要由胶合板组成, 它与梁之间通过格栅连接。楼面板与框架紧密连接之后, 能够形成隔板, 为梁提供侧向稳定支撑, 并承受楼面以及吊顶上的恒、活荷载。为了保证楼面格栅之间的侧向刚度, 通常格栅之间会用横撑进行填充。

1.3 墙体结构

墙体结构是木结构的侧向围护结构, 分为普通墙体与剪力墙。普通墙体结构如图3所示, 主要起围护作用, 并且能够控制室内热量, 空气在室内外的流动, 另外也能划分室内空间。剪力墙的作用主要是承担一部分竖向荷载, 并将荷载传递给基础。同时, 还要承受由于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等引起的水平力。因此, 剪力墙是木结构中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剪力墙可以分为两侧覆面板剪力墙与实木剪力墙。通常, 剪力墙构件由覆面板或者实心剪力墙承担水平剪力, 并通过抗剪螺栓将剪力传递给基础 (见图4) 。为了保证剪力能够顺利传递, 需对覆面板和螺栓的抗剪承载力分别计算, 以保证其能承担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产生的剪力。

注:1—顶梁板;2—对角斜撑;3—顶部立柱;4—门楣板;5—上部手艺梁板;6—底板7—普通立柱;8—门框立柱;9—第二门框立柱;10—窗台托梁板;11—下部立柱;12—木砖

2 某木结构工程初步计算浅析

某工程2层地下室主要作为停车场和设备用房, 其上部结构为木结构, 主要用于办公。层高4.5 m, 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g。地面粗糙度B类。基本风压0.75 k N/m2。结构如图5所示。

2.1 梁截面估算

在进行梁截面手算分析时, 应注意的因素为梁的受弯承载力 (包括梁的横向稳定) 、梁的抗剪承载力、梁的挠度以及梁支撑形式。前三个因素决定了梁的截面尺寸[1]。

梁计算简图见图6。

在进行梁手算验算时, 认为楼板为梁提供侧向支撑, 不考虑其平面外稳定。由于格栅的存在梁整块板与单向板的受力形式类似。梁承担的线荷载可以通过其承担的荷载面积ATRIB与梁长度L转化得到:

在进行梁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时, 需判断梁柱连接方式。本工程中梁柱连接方式为铰接。假定梁为纯弯构件, 则有M=1/8ql2。根据受弯构件计算:

其中, Wn=1/6bh2;M为弯矩设计值;fm为木材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受剪承载力验算时, VS/IB≤fv, 其中, fv为木材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受弯构件侧向稳定验算时, M/φlW≤1。其中, φl为受弯构件的侧向稳定系数[3]。

2.2 柱截面估算

在进行木结构手算设计时, 认为柱承担全部的竖向荷载, 剪力墙承担全部的水平剪力。柱截面手算验算时, 将柱分为中柱与边柱两种, 并近似认为中柱为轴心受压构件, 边柱为压弯构件。柱计算简图见图7。柱承担荷载面积示意图见图8。

中柱验算:在进行验算时, 应分别进行承载力与稳定性的验算。其中:

承载力验算:N/An≤fc;

稳定性验算:N/φA0≤fc;

其中, N为轴心受压构件的压力设计值, 进行手算初步设计时, 可暂时取为N=max{1.2D+1.4L, 1.35D+0.98L}×ATRIB;fc为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φ为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ATRIB为柱承担的荷载的面积。

边柱验算:在进行验算时, 应分别进行承载力与稳定性的验算。其中:

承载力验算:N/Anfc+M/Wnfm≤1, M=Ne0+M0;

稳定性验算:N/φφmA0≤1;

其中, φ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m为考虑轴向力和初始弯矩共同作用的折减系数;M0为横向荷载作用下跨中最大初始弯矩设计值;e0为构件的初始偏心距。

2.3 剪力墙估算

进行剪力墙计算时, 需先进行水平剪力值计算。剪力的估算, 可以采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基底剪力法进行计算。

2.3.1 结构自振周期计算

结构自振周期按照经验公式T=0.05H0.75估算。H为基础顶面到建筑物最高点的高度。在轻型木结构中, 由地震作用或者风荷载引起的剪力, 由剪力墙和楼、屋盖承受。进行抗震验算时, 取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0.80, 阻尼比取0.05。根据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底部剪力法, 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α1Geq[4], 其中, α1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Geq为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根据T=0.05H0.75, 可以算出α1=0.24。因此, 可以算出结构所承担的最大地震作用剪力值。

2.3.2 剪力墙承担的剪力计算

在进行手算初步设计时, 木结构剪力墙所承担的剪力, 可以按照剪力墙的附属长度来进行分配。即认为, 剪力墙承载力等于各墙肢承载力之和Vr=∑Vrs。对于普通覆面板剪力墙, 各个部件之间主要采用钉连接, 由于钉子的接触面积较小, 其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钉链接破坏。这种破坏形式并不能完全发挥覆面板的强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本工程中剪力墙采用STRUC-TURLAM公司的CLT5型剪力墙, 该剪力墙由5层木胶合而成, 宽度169 mm, 能承担的最大剪力值为169 k N/m。此种剪力墙整体性好, 施工方便。在能够保证与梁柱的连接强度时, 能够充分发挥其抗剪能力。

2.3.3 剪力墙的变形计算

剪力墙的变形与刚度计算较复杂, 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并没有给出剪力墙的刚度和侧移的计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 可以参考BC规范中公式进行验算[5]:

其中, A为边界构件的横截面面积;b为木质剪力墙的长度;da为在设计剪应力荷载下压剪的竖向变形 (包括连接件的滑移、装置的变形、压剪螺栓的变形) ;E为边界构件 (剪力墙边界上的竖向构件) ;Gt为平面内的刚度;h为墙高;v为在设计荷载作用下, 剪力墙顶部单位长度上的剪力;Δ为计算位移。

2.3.4 剪力墙墙端抗拔锚栓验算

本工程计算过程中, 假定剪力墙承担的剪力全部由剪力墙墙底的抗剪连接件承担。剪力墙与梁、柱的抗剪连接, 采用的是SIMPSON公司的AE116, AE105等连接。通过该公司给出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可以根据其抗剪承载力计算出单位长度应布置的个数。水平剪力产生的墙端拉力由抗拔螺栓承担。当剪力墙的高厚比h/b<2时, 可以认为剪力延剪力墙均匀分布。剪力墙连接件计算示意图见图9, 连接件见图10。

在忽略重力荷载作用时, 可以计算:

其中, T和C分别为抗拔螺栓承受的拉力与压力;M为剪力墙所承受的弯矩;v为单位长度上的剪力设计值;h为墙的高度。抗拔螺栓采用S-18连接件。根据其承载力, 可以计算出墙端需要布置的抗拔螺栓个数。

3 结语

木结构自身具有很多优点, 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木结构的基本体系组成部分, 对各个部分做出了简要的介绍。此外, 本文还结合实际工程, 给出了进行初步设计的手算方法, 可以供工程应用参考。由于篇幅有限, 关于连接部分的手算验算方法, 以及斜撑等计算并未给出。在进行实际工程初步设计时, 必须对模型进行适当简化, 并注意梁柱等连接处的问题, 对连接形式进行合理判断, 这样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1]BREYER DONALD E, FRIDLEY KENNETH J, COBEEN KELLY.Design of wood structures ASD[M].McGraw-Hill Inc., 1999.

[2]谢启芳, 吕西林, 熊海贝.轻型木结构房屋的结构特点与改进[J].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 (S2) :350-354.

[3]GB 50005-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S].

[4]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及形式 篇8

一、综合性学习设置的目的

综合性学习写入新课程标准中, 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 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重要途径, 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提高语文能力与其他学科有机沟通。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它的落脚点。

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综合性学习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的特点。

在学习内容上, 不拘泥于语文学科, 而是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

从学习功能上看, 不单纯追求智育目标, 而是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 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形式

1.引导阅读课外书籍、网上查找资料。

2.社会实践、访谈、搜集筛选资料、分类整理资料。

3.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探究专题。

4.欣赏评价、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5.读图、填表、创新策划。

6.写作、才艺展示等。

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考查范围

我们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社会不同学科领域的沟通, 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现象、规律为主要内容。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最能体现课改精神、课标要求。一般考查以下内容和范围:

1.学习过程和优化的方法。

2.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

3.联想、想象的能力。

4.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5.语文的欣赏和实践能力。

6.学科知识渗透的驾驭能力。

7.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8.联系生活、社会的能力。

9.品德修养、人格个性、审美情趣。

五、综合性学习考查形式

1.跨学科语文专题活动题 (学科渗透) [教学规律题、成语、体现物候现象的诗歌、写标语、广告词、短信等]

2.根据材料提炼主要观点题 (开放性试题)

3.解读或编制图表题 (读漫画、完成填图、编制文字等)

4.关注生活热点评析、读感受、谈观点的题 (环保、战争、感动中国的人物等)

5.联想、想象拓展题。

六、综合性学习考查模拟试题

1.某景点有一则告示: 除了您的脚印, 什么也别留下;除了您的记忆, 什么也别带走。

①这一则广告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②请以“保护红枫湖”为主题写一则公益广告。 (不超过30字)

2.教师节到了, 学校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歌颂教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作为主持人, 请你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将下列演讲稿的篇名串联起来, 感情真挚, 在150字以内。

提供篇名:《教师——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我的老师》《我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等。

3.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商人说:“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是丰富绚烂的色彩。”其他人会怎么说?请你展开想象并以他们身份来回答。

病人说:

音乐家说:

老师说:

学习形式及方法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表演专业2009级健身街舞必修课学生共56人。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街舞、健身街舞、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教学项目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资料,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研究法

将表演专业2009级1~2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通过一学期36学时同等条件下的教学, 在期末考核时采用不同方式, 然后对其结果进行调查实验研究。

(3)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学生问卷56份, 回收56份, 回收率100%, 剔除无效问卷5份, 有效率91%。

(4) 数理统计法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调查数据, 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一学期36学时的教学过程, 学生们完成了街舞概述、健身街舞两个理论专题的学习。按照以往, 理论考试是以闭卷形式, 对两个专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考核, 这样的考试方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并不是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解和记忆基本知识点, 而是靠死记硬背来记, 最终导致考完就忘, 学了跟没学一样的后果。

大学的学习重在实践, 活用是关键, 如果基本知识没有理解、吃透, 也就谈不上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实验的中间, 教师有意识通过举实例, 进行案例分析, 引导、启发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能边学边理解边巩固运用基本知识,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时, 采用教师评定的方式, 把理论考试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其中, 客观题占总分的60%, 主要是了解学生对重要概念、基本知识点、学习难点与重点的掌握程度;主观题占总分的40%, 以案例分析、设计方案为主, 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考试结束后,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87.9%的学生认可这样的考试形式, 认为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情况, 同时也能让自己把学习到的知识活学活用。

2.自由组队、小型比赛的技术考核形式

健身街舞是依照体育健身的原则, 舍弃了高难度技巧动作, 突出健身性、安全性、娱乐性、均衡性, 具有一定锻炼价值的新兴的大众健身项目。在表演专业的健身街舞必修课里, 学生要掌握街舞的基本动作技术和中国学生健康街舞水晶、黄金和白金级三个规定成套动作。

在教学实验中, 把学生技术基础相当的1班和2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 2班采用原有的考试方式, 即按照名单顺序, 4人一组站成一排, 把白金级规定成套动作现场演示一遍, 由任课教师1人现场打分;而1班, 在开课的第一节课已告知学生新的考试形式, 即由学生4~6人一组自由组合成小团队, 以小型比赛的形式, 将实践教学环节里所学的白金级规定成套动作进行现场演示, 并鼓励学生对成套动作从音乐、队形、舞蹈编排等方面进行再创作并根据其创作情况由代课教师适当加分。期末考试时, 技术考核成员除了本班代课教师1人外, 还增设了其他教师评委2人以及推荐选出的其他班级学生评委2人组成三方评分团, 对考试团队进行综合评分。通过现场反应, 相比2班考试时的沉闷, 1班的考试氛围积极、热烈、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都明显强过2班。在随后的调查中, 96%的学生对这样的考核方式表示肯定。教学实验表明:由于考试形式新颖, 又有自由加分因素, 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表现踊跃, 课余时间也能自觉练习、认真编排, 新的技术考核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大大增强,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展现自我和交往的能力。

3.能力考核重在培养学生初步教学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验中, 对两个班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 但考核方式不同, 2班仅就学过的任何一个成套动作进行完整记写, 而1班是在课程进行到中后期的时候, 要求每个学生带8~10分钟的准备活动。为了完成准备活动实习,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备课、学习写教案、进行课下的试课等, 在实习结束后, 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分别讲评。通过两个班的教学实验对比, 虽然两个班的学生学习热情都很高, 但1班学生明显爱问问题, 下课后还在主动备课, 课余时, 通过网络, 和教师的沟通也比较多, 体现出对教学实习极大的认真度。

健身街舞课程的能力培养主要是要求结合技术教学和理论讲授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比如, 语言表达能力, 包括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会复述动作名称、动作方法与要领,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纠正错误等;文字表达能力, 包括记写课堂笔记并完成作业等;初步教学和简单创编能力, 包括轮流值日, 进行课堂常规练习和课的准备部分实习, 结合技术考试进行动作、音乐、服装等的创编, 根据图解和文字说明为健身人群提供健身街舞基础辅导等。通过对能力考核方式的改革, 实验结果表明:对学生来说, 他们希望学到的是实用的知识, 希望通过这门课, 达到能力上的提高, 因此, 能力考核必须要反映出一个学生在“学”的方面有什么样的进步和提高, 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能力考核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能力、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健身街舞教学方面的初步实践能力。

4.健身街舞课程采取理论、技术、能力三位一体的考核形式

根据西安体育学院表演专业 (体育艺术表演方向) (本科) 培养方案, 健身街舞课程要通过理论的讲授, 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使学生掌握健身街舞动作的基本技术和组合成套动作,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在教学中还要贯穿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初步教学的能力、竞争与合作意识及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从而达到增进健康, 愉悦身心的目的。因此, 为了避免在考核中以“技术榔头“一次定好坏的弊端, 达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双考核的效果, 在健身街舞的考核比重上做了调整, 即理论考核由原来的20%调整至30%, 技术考核由60%调整至40%, 能力考核由20%调整至30%。通过教学实验表明:用理论、技术、能力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不偏不倚, 全面发展;不死读书而灵活运用;不学无所用, 能举一反三。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 着重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创新、综合实践的能力, 同时也进一步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目标, 达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

三、结论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健身街舞课程采取理论、技术、能力三位一体的考核形式, 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适应了体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通过改革, 考核形式与方法、考核内容与比例更趋于合理性、平衡性, 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敢于表现、勤于实践的能力及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有促进意义。

健身街舞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必须与教学方法相适应, 因此, 它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教师个人素质与能力、业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针对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健身街舞课程的考核形式与方法进行改革研究, 对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考核,健康街舞,考核形式,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李骏, 游江波.普通高校女生健身街舞课程建构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7) .

[2]张敏.从2007年陕西省学生健康活力大赛看我省健康街舞的发展[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 (2) .

[3]中国学生健康街舞竞赛评分规则 (2004年版) [S].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 2004, (4) .

[4]沈昕平, 王海燕.街舞与体育教学[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4) .

[5]赵永哲.试论街舞运动及其教学特点[J].继续教育研究, 2004, (6) .

[6]史瑞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考核方法的改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8 (1) .

学习形式及方法 篇10

关键词:宋代,室内空间格局,形式,组织方法,艺术特征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宋代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阶段,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相对稳定,科技进步快速,工商业极为发达。随着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一种新型的、按照经济规律发展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最终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引起了城市与建筑的巨大变革。另外,宋代统治者倡导兴学,创办学堂,实施“重文轻武”政策,迎来了学术发展的辉煌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如: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大家占据了六位[1]。另外,宋朝诗歌种类、形式都达到了顶峰。在这种文化熏陶的社会环境下,一些文人志士、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也为室内装饰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技术、艺术方面《营造法式》的问世,推动了宋代建筑业的繁荣昌盛,为宋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宋代丰富多样的室内空间形式

1.传统庭院空间布局形式。宋代的建筑格局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组成庭院,组成各种形式的群组。在整体群落中,围绕着一个中心空间(庭院)以一组、多组建筑组成,采用中轴对称的格局, 将不同功能的单体建筑沿着纵轴、横轴来展开布局。如:在宋代的紫禁城中,大庆殿、福宁殿等都坐落在中央的南北轴线上,并由很多单体建筑空间形成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式空间组织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教制度。如:在《居家杂仪》中,司马光指出“:凡为宫室必辨内外”“、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体现了明确的等级制度。同时,宋代的住宅具有明显的格局特点。如:宋画《赤壁图卷》中第三段、第九段分别描绘了一处士大夫住宅,布局结构遵循了中轴对称的庭院布局,一目了然,自由简率,富有野逸之趣,表达了宋代文人对于庭院式住居有追求自然恬淡的趋向。

2.不拘一格的空间布局形式。宋代城市建筑空间布局出现了极其丰富的变化,出现了二层、三层甚至更高的楼房。同时,出现了“舞亭”“、戏台”等新建筑形式。而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传统乡野民居也越来越注重实用功能,根据占地形式及成本费用等情况,灵活布局, 空间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化。(1)商业空间。如:《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中都记载了酒店“正店”“、脚店”都为二层建筑,楼上宾客热闹非凡。(2)乡野民居。为了满足生活劳作使用,民间建筑空间格局形式更加自由。如:南宋时,规定佃户居住“,每家官给的草屋中,二间是内住屋,一间是牛屋,一共三间”。宋代乡野民居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如:宋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表现了大量建筑物,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民间基本结构形态。画面中住宅空间格局出现了散列式、一字形、工字形等建筑组合格局。

3.“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文人住居。宋代社会文化空前发展,在居室营造中的布局和细节上,文人士大夫向往“林泉之志”的山水林泉,表现了对自然山水的追求。如:北宋洛阳私家园林中的富郑公园, 园地与居住建筑浑为一体。“郑公自还政事归第,一切谢宾客”“,亭台花木,皆出其目营匠”。同时在室内装饰中,宋代开始流行在个人宅舍的室内以及商业建筑室内墙壁上装匾挂画进行装饰。如:在住居空间格局上,文人打破了传统庭院式中轴对称格局,追求更加自然的园林意趣,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了园林式的住居空间布局,依山傍水“,因高就下”。为了营造“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山水情致,宋文人以绘画作品为媒介,将远山近水悬于四壁。另外,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士人文化向市井生活渗透,在市井居室中也流行起了以书画装饰的做法。如: 《梦梁录》中记载,汴梁城中很多商家室内四壁都张挂名人字画[2]。

4.平淡幽雅的士人居室。宋代,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合,禅宗兴起, 集大成于朱熹“理学”,成了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主导,并逐渐向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渗透。同时,宋代的佑文政策以及科举考试制度改革,使文人士大夫阶层发展成影响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阶层,从而形成了宋代独特的文人审美情趣。并且,这些器物设计配合着文人士大夫情缘淡薄的审美心态,一并构成了其所要表达的住居空间意境。 如:表现宋士大夫真实生存方式“燕居焚香”的焚香物品多设计新巧, 精工细作,是室内陈设的一部分。另外,宋人在室内还有插花装饰的雅趣,如:在宋代的日常生活中,花瓶成了不可或缺的陈设,逐渐发展成了雅致的生活艺术。而瓷器则达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散发着宋代清雅淡远的审美意味,成了日常生活艺术化的一部分。如:宋画 《羲之写照图》中,画中可见小童烹茶所用的器具有很多种。

二、宋代室内空间组织的方法与艺术特征

1.室内空间组织手法与门窗幕墙之变。(1)减柱移柱与空间营造。 宋代的《营造法式》将建筑构架类型分为四种,通常殿堂和厅堂是最常用的构架。殿堂型构架是有下层柱网、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顶草架三部分构成,是等级最高的构架形式,只用于在殿宇等较为重要的建筑物上。如: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使用了单槽。而圣母殿殿身前檐中央三间的四根檐柱被省略,形成了建筑史上的“减柱造、移柱造”,使前檐至室内的空间有所增大,构成了重檐歇山顶大殿,获得了更大的室内空间。(2)阑槛钩窗与户墉之变。两宋时期,门窗的形制更加自由轻便,注重实用功能门窗和装饰效果,形成了墙体上一道玲珑剔透的木构装饰风景。如:《说文》“: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3]111。其中,宋代的“阑槛钩窗”是将栏杆和槛窗组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具有启闭的功能,其形制主要是在房屋面向庭院或田径一侧设约半人高的槛窗,槛窗外设勾栏。如:《荷亭对弈图》中,两个人临窗而坐,室内风景一览无余。(3)冬设夏除的灵活幕墙。幕墙在功能上和形式上往往将门和窗相结合,是非常广泛的特别木构件,即:常见的隔扇。根据《营造法式》的记载,宋代隔扇是指房间室内从南墙到北墙之间的“木隔窗”与木门,称为“格子门”,多是自成单元且联络有致、轻薄细巧。如: 山西省朔县崇福寺弥陀殿的格子门,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北方小木作技艺的高超。(4)自由隔截的室内空间。根据《营造法式》记载的截间格子有殿内截间格子、堂阁内截间格子两种,没有开合功能,均固定在两柱间的结构构件上。如:《小木作制度二·堂阁内截间格子》中记载“:造堂阁内截间格子皆高一丈,广一丈一尺。”截间开门格子安装在额、地袱、搏柱形成的框架中,如:宋画《草堂客话图》中,绘有一座三开间的建筑,当心间开敞为堂,堂的一侧是可启闭的截间格子,小室和堂中另有门相通。另外,《营造法式》中还记载一种截间构造———截间板帐。如:《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酒楼,截间板帐将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小间。这些带有花纹的木制墙体,增加了室内、外空间的交流,使室内外融为一体,产生了通透灵活的空间流动。(5)随用而置的帐幔和屏风。宋代时期“,帷幔”和“屏风”依然是室内空间组织的重要手法。“帷幔”分为帐、幔、帷、幕等形式,是用织物分隔和装饰室内空间的基本作法。如:《周礼·天官·幕人》记载有:“幕人掌帷幕握帝缓之事”。另外,竹帘在宋代建筑的外檐使用。如:在山西繁峙金代岩山寺壁画中舒放自如的卷帘,配有彩色的组缓。而随着宋代绘画的发展,屏风发展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堂前、亭榭中的榻旁。如:《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屏风屏心绘有山水。

2.围合空间中的地面与天花。(1)丰富的地面装饰。宋代《营造法式》中“,地面”主要用砖、石、木等材料铺成,包括殿堂、台基、廊舍、散水等地面。宋代建筑多设抱厦,是连接室内和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 地面铺设可分为有规整条纹的地面和没有条纹的地面,和室内保持一致。宋代素土夯筑技术开始出现了一些质的变化,出现了土与碎砖瓦、石碴等隔层相间铺筑的基层,如“:筑基之制”中详细说明了夯筑建筑基础的方法和用料限制。而为了满足使用上的需求,《清明上河图》中的建筑多为素土地面,但是都经过了特殊的灰土处理,达到了卫生整洁的目的。另外,在技术上,这种地面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满足普通人家对地面的需求。而《营造法式》中详细记载了砖多用于阶基、铺地面等15项目,是作为铺盖材料和装饰材料。在铺设时,技术上会有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先磨平方砖,再将四边砍齐,曲尺校正, 四侧下棱则须砍,斜收一分(0.01尺)。另外,木板地面的铺装多用于楼阁、台榭等底部架空的建筑中,如:《岩山寺壁画》中地面为木板铺设而成。宋代时期具有崇尚节俭的风气,只有少数贵族和富人家使用 “地衣”,即:地毯。宋代具有高度发达的经济活动、水平先进的手工业产业发展等,促使了“地衣”的使用。(2)天花构造形式。宋代的天花以各种形制取得变化多端的室内空间效果,以平筒、平棋、藻井三种形式为主,在《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中,将天花分为了“平棋”“、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三部分。如: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平棋, 为方形或长方形格子。宋代的天花本身的色彩也是室内整体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营造法式》卷三十三中记载了宋代天花彩画,可分为“五彩平棋”和“碾玉平棋”。

上一篇:城镇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下一篇:急性左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