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处理

2024-05-30

好氧处理(精选十篇)

好氧处理 篇1

1 污泥好氧堆肥技术及其原理

污泥好氧堆肥是一种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的综合处理技术。 它是利用好氧的嗜温菌、嗜热菌的作用, 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 并杀灭传染病菌寄生虫卵与病毒, 提高污泥肥分的一种污泥资源化方法。 堆肥一般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 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情况下有机物料的分解过程, 其代谢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和热;厌氧堆肥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过程, 厌氧分解最后的产物是甲烷、 二氧化碳和许多低分子量的中间产物如有机酸等。 厌氧堆肥与好氧堆肥相比较, 单位质量的有机质降解产生的能量较少, 而且厌氧堆肥通常容易发出臭气。 由于这些原因, 几乎所有的堆肥工程系统都采用好氧堆肥。

堆肥化处理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欧盟把堆肥化仅限定于好氧堆肥。 堆肥化是一种受控制的生物降解和转化过程, 堆肥化利用微生物的作用, 将不稳定的有机质降解和转化成较为稳定的有机质, 并使挥发性物质含量降低, 减少臭气, 使污泥物理形状明显改善, 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 一个完整的堆肥化过程通常要经历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4 个过程。

2 污泥好氧堆肥物料平衡分析

2.1 预处理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污泥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水分含量和碳氮比调节到较佳值, 使堆肥化过程顺利进行、以获得高质量的堆肥产品。 脱水和添加调节物料是达到这种预处理目的常采用的方式。 污泥脱水后得到的泥饼含水率仍在70%左右, 水分含量需要进一步降低。 堆肥化产物的含水率通常在30%左右, 可以在泥饼中添加堆肥化产物来降低水分含量。 因为泥饼和回流的堆肥化产物的碳氮比都偏低, 所以还要加一种碳氮比高的物料, 如木屑、锯末来调节碳氮比。 堆肥前后的物料平衡包括湿重平衡、固体重量平衡、碳氮比平衡、挥发性固体重量平衡、可生化降解挥发性固体重量平衡等。

2.2 污泥堆肥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污泥堆肥过程中物料平衡计算主要是基于输入的混合物料加上通入的空气在堆制过程中必须等于新增殖的细胞、 其他简单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氨等分解产物的总和。 此时, 如不考虑堆制过程产生热量造成的物质损失和渗滤水, 则可用“混合物料质量+送入气体质量=排出气体质量+堆肥质量”表示污泥堆肥化过程的物料平衡关系。

2.2.1 污泥堆肥过程固体平衡

堆肥物料固体分为灰分、挥发性固体两部分, 其中挥发性固体由可生化降解挥发性固体和不可生化降解挥发性固体组成。 整个堆肥过程堆肥固体的质量符合“堆肥固体重量=一次发酵消耗固体重量+二次发酵消耗固体重量+剩余固体重量”关系式。

2.2.2 污泥堆肥过程气体平衡

随着堆肥化反应的进行, 固体成分不断发生变化, 与之相接触的气相成分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堆肥化过程中存在“输入空气质量-消耗的氧的质量+有机物降解产生的气体 (不计产生的水蒸气) 质量+去除的水分质量=排出气体质量”的气体平衡关系。

2.2.3 污泥堆肥过程水量平衡

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水分主要来自初始混合物料, 输入空气也会带入一定量的水分, 而排出的气体会带走大量的水分, 此外, 在污泥堆肥过程中因有机物分解还会产生一些水分, 因此, 在堆肥化产物中会留有一定的剩余水分。 当不考虑堆体表面会蒸发少量水分时, 污泥堆肥过程水量平衡为“混合物料水分=输入空气含水量+分解产生水量+气体含水量+剩余水量”。

3 污泥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因素

3.1 污泥含水率对堆肥过程的影响

维持适当的水分标准是均衡堆肥化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水分的多少应以保证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能以合适的速率稳定的进行为标准水分过高会引起堆层中空隙减少, 氧气交换降低微生物的活性降低。 同时水分又参与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而且水分的蒸发散热对堆肥的温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水分在堆肥污泥中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具有结合水分、毛细水分、溶胀水分、附着水分外, 主要是以自由水分存在。 污泥堆肥堆层中污泥颗粒间隙应为气相以保证供氧。 当水分增大充满颗粒内部并溢到粒子间隙中时, 通气受阻, 水分会从堆层中渗出。 城市污水厂消化污泥脱水后固体含量不会超过30%, 而原污泥的含水率高达95%以上。

杨意东, 赵丽君等人研究表明, 为了使污泥堆肥迅速达到有效温度, 最佳初始含水率应保持在50%~55%之间, 这样既可以保证堆层中微生物发酵有机物所需要的水分, 也可保证热量随水份的蒸发而散失的量达到最小, 在缩短前期的升温时间的同时缩短整个堆肥的周期。

3.2 污泥含固率对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黄培东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污泥含固率在75%以上时, 几乎不进行堆肥反应, 污泥含固率在35%左右时, 好氧堆肥的反应速度最快, 之后逐渐下降, 当污泥含固率达到20%左右时, 堆肥反应基本不再进行。 同时, 当污泥含固率高于75%或低于10%时, 反应堆体的最高温度30 天后仍未超过2℃, 使堆肥发酵反应根本无法进行。 因此, 污泥好氧堆肥的污泥含固率控制范围应为25%~75%, 而污泥好氧堆肥的最佳含固率为35%。

3.3 填充料对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填充料对于污泥好氧堆肥起到了膨胀剂和调节剂的作用, 通常作为填充料的有刨花、 木屑、干草、团状垃圾、作物秸秆、废纸、煤灰等。 通过填充料的膨胀作用可使污泥和空气进行充分接触, 调节含水率和减少污泥的塌落度。 填充料的调节作用是让堆体水分均匀, 改善污泥颗粒的透气性。 李承强等人通过对麦壳、木片、稻壳、玉米芯等4 种填充料的污泥好氧高温堆肥实验研究, 证明在实验条件下都可以使堆肥过程正常进行。

3.4 有机质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剩余污泥中不但含有大量有机物, 同时还含有大量能促进农作物生产的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 因此污泥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决定了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代谢速率, 进而能决定堆肥周期的长短, 同时在堆肥过程中加入的填充料也能够调节污泥的C/N比, 并为微生物提供足够的碳源和氮源。

3.5 p H值对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黄培东, 张志娟通过向堆肥反应器中加稀硫酸、醋酸、氢氧化钠和氨水, 发现p H值对堆肥反应有明显的影响。 当p H值低于5.3 或高于8.5 时, 好氧堆肥反应无法进行。 因此污泥好氧堆肥的p H值应控制在5.3~8.5 之间。 通过对污泥好氧堆肥反应器整体质量、排气中氨氮浓度以及浸出液醋酸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污泥好氧堆肥的最佳控制p H值范围为7.4~8.3。

3.6 温度对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堆肥过程是一个微生物发酵过程,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酶促生物化学反应系统, 温热条件是其重要参数。 堆肥化的两个目的是灭菌和稳定化, 它们都与温热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在50~55 ℃以上要维持5~7 d, 以达到杀灭病原菌和稳定化的目的。 为此, 在好氧堆肥过程中, 通过持续一定时间的某种温度强度, 可以保证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 同时持续一段时间的中温堆肥又可使污泥趋于稳定化最终达到腐熟。 稳定化过程贯穿于整个堆肥过程, 在中温条件下 (30~40 ℃) 稳定效率最高。

在堆肥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群落, 其中细菌占主导地位, 真菌、放线菌也有较多的数量。 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将会随着堆肥不同时期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微生物种群在整个堆肥过程中的演替能很好地指示堆肥腐熟程度。 因此, 微生物的种类和活动情况对于堆肥的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7 通风供氧对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通风供氧是好氧堆肥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风的目的是向好氧微生物供氧, 满足有机物强化分解期间对氧的需要。 受到堆肥化物质的加热作用影响氧或空气也会干化堆肥物料, 使堆肥产品的含水率降低。 无论是自然通风或是强制通风, 都必须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氧的基本需求, 并要求堆层各部位氧含量均匀一致, 以防止堆层局部因缺氧而发生厌氧发酵。 通常堆肥要经历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两个过程, 一次发酵往往主要依靠人工通风, 强度较大, 二次发酵更依赖于自然通风。

4 污泥好氧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

4.1 物理学指标

物理学指标主要包括温度、气味、色度、残余浊度、水电导率、光学性质和热重分析等。

4.2 化学指标

由于仅依靠温度、气味和颜色等物理学指标还难以定量表征堆肥过程中堆料成份的变化与定量说明堆肥的腐熟度, 所以, 常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堆料的化学成分或性质的变化来评价堆肥腐熟度用来研究污泥腐熟度的化学指标有:有机质变化指标、氨氮指标、腐殖化指标、碳氮比和有机酸等。

4.3 生物学指标

堆肥过程是一个生物过程, 堆料中微生物的活性变化及堆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用以评价堆肥腐熟度, 常用的指标主要有呼吸作用、生物活性及种子发芽率等。

5 结语

水解-好氧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篇2

采用水解-好氧工艺,替代了WSZ-F地埋式设备处理生活污水.既解决了设备腐蚀,又克服了停留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处理效果.

作 者:袁骏 郭琴 徐浩昌 作者单位:袁骏,郭琴(江苏常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常熟市,215500)

徐浩昌(江苏一环环保设计研究院,常熟市,214200)

好氧处理 篇3

【关键词】再生纸废水处理;造纸厂废水;厌氧/好氧污水处理

随着人的活动以及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资源的再利用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废纸再利用是我们保护生态植被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但同时再生纸生产将产生大量含有细微纤维、油墨、树脂、色料、化学药品和机械杂质等污染物的高浓度有机废水[1],本文将对再生纸企业生产产生的高浓度废水使用厌氧加好氧处理进行探讨。

1.再生纸废水中污染物成分

再生纸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1)造纸工艺制浆车间打浆、筛浆、冲洗、浓缩;(2)纸浆抄造车间的净化筛选和纸机的湿部脱水等工序[2]。再生纸生产废水主要污染因子有CODcr、BOD5、悬浮物等,其中CODcr浓度一般在10000~50000mg/L,BOD5为10000~35000mg/L,悬浮物为15000~20000mg/L。可以看出再生纸企业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

2.再生纸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

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再生纸厂废水流程如下图2.1所示:

3.初级沉淀池

来水在与混凝剂、絮凝剂混合后沉淀,能去除了大部分的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此阶段为后续废水处理减轻了负荷。

4.厌氧反应

厌氧反应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可置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前段,对有机污染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水解阶段:再生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因相对分子质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被细菌直接利用,这些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在第一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钛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2)发酵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细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与此同时,发酵细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因此未酸化废水厌氧处理时产生更多的剩余污泥。

(3)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3]

以上四个阶段,厌氧反应既能处理高浓度大分子有机废水,又能产生可以作为能源的甲烷气体。由此可见,厌氧处理非常适用于再生纸企业前期阶段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5.好氧曝气阶段

好氧曝气活性污泥法可用于后端处理厌氧反应后的出水。废水经厌氧反应后,大分子有机物被降解为可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一部分小分子有机污染物被分解转化为甲烷、硫化氢等气体逸出,另一部分有机物被厌氧污泥吸收并生成剩余厌氧污泥。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分子水溶性有机物还溶解于水中,CODcr、BOD5、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仍然不能满足《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所以,在厌氧处理工艺后再加上好氧曝气处理。

氧是有机物氧化时的最后氢受体,正是由于这种氢的转移,才使能力释放出来,成为微生物生命活动和合成新细胞物质的能源,所以好氧曝气阶段必须不断地供给足够的溶解氧(Do)。

好氧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时,一部分被微生物吸收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如有机物中的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氢与氧化合成水、氮被氧化成氨和硝酸盐、磷被氧化成磷酸盐、硫被氧化成硫酸盐等),同时释放出能量,作为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的能源。另一部分有机物则作为其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构造物质,合成新的原生质。[4]随着原生质的增加,活性污泥也不断增加,由于曝气池中污泥浓度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剩余污泥,这部分剩余污泥的排出其实也就是污染物从水中的排出。

6.结束语

再生纸生产企业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排放大户之一,厌氧反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前端,有利于发挥处理负荷高的优势,又产生了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同时为好氧曝气阶段降低了处理负荷。好氧曝气阶段对于中低浓度的废水有着较好的处理效率,厌氧加好氧处理工艺对于再生纸企业排放的高浓度废水有着非常好的处理效率,对于其他一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湛,张舞剑.废纸再生造纸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0,38(9):134-135.

[2]隆言泉.制浆造纸工艺学(下册)[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1:10-12.

[3]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7-18.

好氧处理 篇4

1 废水产生源

废塑料来源主要有塑料垃圾、废塑料瓶、包装袋、甚至包括一些进口洋垃圾。

2 废水治理措施

使用不同原料产生的废水, 差异较大, 可生化性一般不是很好。废塑料清洗造粒行业产生的清洗废水如果能够进入污水管网并送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其产生的废水可以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38978-1996) 三级标准后纳入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废水治理和处理费用将减少, 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少。但如果由于事故性排放或企业偷漏排致使工业区污水管网堵塞, 最终导致工业区生态示范园区的形象受到破坏, 那将得不偿失。所以, 最好的措施就是选择合理的工艺对废塑料清洗废水进行治理后回用, 尽量不外排。

经调查研究, 针对清洗、破碎工序只对水中悬浮物含量有较高的要求, 故可采用混凝处理工艺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 再把废水回用到生产工序中去, 达到减少废水排放量的目的。外排的废水除采取一般的物化手段外, 还需采取生化相结合的方式才可确保达标排放, 可与生活污水混合以提高其可生化性, 再经生物处理后排放。

3 废水治理工程案例

广东省某塑胶厂废塑料造粒的制作流程为:废旧塑料—清洗一粉碎一造粒机一切粒一成品。废塑料清洗清洗、破碎工序产生废水量约为300吨/日。企业新建一套废水处理系统, 采用物化工艺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后将大部分废水回用到生产工序中去。少部分需外排的废水经过物化工艺后, 投加活性污泥进入生化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现在该系统运行稳定, 出水水质良好。本文对该系统流程设计、运行参数及运行性能进行报道, 以期为同类废水的处理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3.1 工艺流程

3.2 工艺流程说明

总排废水经格栅、沉砂池除去大颗粒杂物和沉砂后, 在调节池作一定时间停留, 使水质均匀。然后以泵为动力将废水提升进入管道混合器、反应器, 并投加絮凝剂改善水质特性后, 混合废水自流进入气浮池。气浮池主要利用溶气系统产生的溶气水中的微气泡作为载体, 粘附水中的悬浮物絮体, 悬浮物随微气泡一起上升至水面, 形成浮渣, 使水中的悬浮絮体得到去除, 尤其对于比重接近于水的塑料悬浮颗粒的去除, 气浮分离技术是最有效的方法。

3.3 废水处理系统调试和运行

根据工程实际运行效果, 确定投加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及聚丙烯酰胺, 最佳投加量分别为500mg/L、10mg/L。本系统最关键的工艺是气浮处理设施, 设计分离室的表面积负荷8m3/m2.h, 控制进水絮凝状态良好、溶气水回流比为50%、溶气罐压力在0.38Mpa、刮渣机每5分钟走一个行程的条件下, 该单元的废水悬浮物的去除率高达90%, CODcr去除率基本上稳定在45%左右。经过上述物化处理工序, 废水回用率可达80%以上, 回用废水达到车间回用水质要求。

4 结论

本工程实践证明, 对于废塑料清洗废水处理, 采用气浮一厌氧一好氧工艺是可行的、合理的, 系统出水可达排放标准。该工艺不仅运转费用较低, 而且运行性能稳定可靠, 操作和管理简便, 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本文对废塑料清洗废水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同时根据废塑料清洗废水水质特性, 开发了气浮一厌氧一好氧处理工艺, 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废水回用率达到80%以上, 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因此该工艺对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废塑料废水,气浮,厌氧,好氧

参考文献

[1]黄均国.废塑料再生过程中的“三废”处理技术[J].资源再生, 2009, 1:52-54

[2]廖正品.中国废弃塑料基本现状与回收处置原则初探[J].塑料工业, 2005, 33:1-6, 1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试行) (征求意见稿) [M].2007

[4]王毅力, 汤鸿霄.气浮净水技术研究及进展[J].环境科学发展, 1999, 7 (6) :95-103

乡镇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 篇5

乡镇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

对堆肥技术与工艺进行分析探讨,提供一种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加速其垃圾分解过程,使之达到稳定.并对通风影响因素一氧含量、温度、湿度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相应的控制方法与工程技术.

作 者:陈万航 作者单位:福建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工程师,350003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4)分类号:X7关键词:生活垃圾 堆肥 生物处理 发酵仓 含氧量 温度 湿度 控制

好氧处理 篇6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城市污泥;好氧发酵

中图分类号:X172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5.003

Effect of Microbial Inoculants on Aeration Compositing Sewage Sludge

LIN Jin-bao1, ZHAO Li-wei1, YU Jing2, ZHANG Li-li2, SU Ya-xun2, WEI Jian1, LIAN Yan2, XU Yue2

(1.Tianjin Ecological 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Northern Gardening, Tianjin 300300, China;2. Tianjin Port Safety Guaranty Administration Center, Tianjin 300456,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5 microbial inoculants on aeration composting of sewage sludge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ur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bove 55 ℃ almost conformed to the sanitary standard of the aerobic composting, except the microbial inoculant 2. The temperatures of those treatments with inocul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eatment without inoculation and the inoculation treatments w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the reduction of the moisture, accelerat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s, decreasing the nitrogen los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mposting maturity. Through the composting, we can find that the microbial inoculant 2 may be one of the best candidates as microbe inoculants.

Key words: microbial inoculants; sewage sludge; aeration compositing

城市生活污泥是指处理生活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废物,生活污泥中既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1],又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NPK、微量元素以及能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机物质[2]。因此,生活污泥通过好氧发酵处理,既可以为园林植物开辟一个新肥源,又可为降低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好氧发酵工艺是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理常用的技术。好氧发酵是一种生物学工艺过程[3-5],这个过程是由群落结构演替非常迅速的多个微生物群体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动态过程,在该过程中每一个微生物群体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寻找适合自身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1, 6]。由于好氧发酵具有发酵周期短、高温发酵快、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易于实现产业化操作等特点,故国内外对污泥、垃圾、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处理多采用好氧发酵[1]。接种菌剂是加快好氧发酵速度和改善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接种菌剂对好氧发酵过程乃至整个堆肥过程的作用历来众说纷纭[7-12]。本试验拟通过接种5种复合菌剂,在自行建造的好氧发酵槽内进行污泥好氧发酵试验,研究菌剂在污泥好氧发酵阶段作用,为优选复合菌剂以及提高污泥好氧发酵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

好氧发酵试验在本所的有机肥试验厂内进行。复合菌剂分别来源于北京、天津、上海等有关单位;城市污泥为取自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调理剂为粉碎的棉花秸秆,由静海县良种场提供,见表1。

1.2发酵装置

由北方园林研究所自建的好氧发酵水泥槽(1.2 m×1.0 m×1.0 m),在发酵槽一侧开门,槽底装有通风装置,采用鼓风机和数控装置定时对槽内堆体进行通风。

1.3试验设计

将城市污泥和棉花秸秆按6∶4的干质量比例进行混合,需要混合物料的总量为6 m3。本试验设6个处理:菌剂1为ETS复合菌剂(固态,购于ETS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剂2为EM复合菌群(固态,购于北京EM生物菌剂有限公司),菌剂3为TM有机肥发酵腐熟剂(固态,购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菌剂4为SA有机肥腐熟剂(固态,购于上海四季生物有限公司),菌剂5为VT-1000微生物菌剂(液态,购于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不添加菌剂为对照。混合物料与菌剂重量比为1 000∶3。

1.4试验方法及测定指标

每个处理取用1 m3混合物料,装槽时添加发酵菌剂,混合均匀。在发酵物料中心位置预埋温度感应探头,每天早中晚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的温度数据,同时记录发酵室内外环境温度;发酵物料采用鼓风机通风,每隔3 h通风1 h;定期翻倒,翻倒时在发酵堆体内多点均匀取样,取样重量为500 g,按照农业部行业标准NY 525-2002中所规定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好氧发酵过程中含水率变化趋势

物料含水率是直接影响堆体发酵升温的关键条件,好氧发酵时含水率以50%~60% 为佳 [1]。本试验混合物料装槽时平均含水率为54%,各处理间差异系数为0.018。前3次测量含水率下降最快的是菌剂3,为12.67个百分点;其次是菌剂1,下降12.18个百分点;下降最慢的是菌剂5,只下降3.33个百分点。在整个好氧发酵期间,菌剂处理含水率下降大的是菌剂4,下降了33.99个百分点;其次为菌剂1,为32.0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小的是菌剂3,为30.6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表2)。

2.2不同复合菌剂对发酵温度的影响

对于堆肥系统而言,温度是堆料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标志,能快速达到高温并维持一定时间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依据温度的变化可将堆肥分为3个阶段即升温阶段、高温阶段和降温阶段。

好氧处理 篇7

浙江某精制膨润土有限公司为一家专业生产有机膨润土和普通酸性土的企业,膨润土生产时废水主要产生于沉淀分离、板框压滤和干化工段。由于生产时有大量的覆盖剂使用(其主要成分为十八叔胺盐和乙醇等有机物),其随废水排放导致水中C O DC r、B O D5浓度较高。根据废水可生化性较好的特点,采用厌氧-兼氧-好氧工艺应用于实际生产。经过调试和运行,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后出水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2 废水的水量及水质

确定该企业生产废水产生量按150m3/d设计。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后的水质情况见表1,处理出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见表1。

3 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的确定及流程图

根据废水主要成分为十八叔胺盐和乙醇等有机物,废水可生化性较好的特点,采用厌氧-兼氧-好氧的处理工艺。分离废水经初沉池沉淀后自流进入调节池与其它废水混合,调节池中设置曝气设施,有利于废水的均质并吹脱除去部分有机物。调匀后的废水再进入厌氧、兼氧和好氧处理系统进行多级生化处理,好氧池出水经沉淀后排放,控制最终排放废水的CODCr浓度在100mg/L以下。

二沉池污泥回流至生化处理系统,废弃污泥排入污泥干化场,滤液回调节池,干泥外运。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

2.2 工艺特点

利用厌氧-兼氧-好氧工艺处理膨润土生产废水。经初沉和调匀后的废水进入厌氧反应池,使得十八叔胺盐等长链有机物在该段得到有效分解,而后进入兼氧和好氧阶段,通过兼氧和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厌氧分解后的短链有机物完全降解和矿化。好氧出水进入二沉池,分离活性污泥后作为出水排放,污泥直接回流到兼氧段。

2.3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1)调节池:钢筋混凝土结构,1座,尺寸为10.0m×6.0m×3.0m,有效容积为1 5 0 m 3,有效停留时间为H R T=2 4 h。主要功能特点为去除废水中悬浮物、调整p H值、调匀水质,避免废水的腐败和减轻后续处理的工艺负荷。

(2)厌氧池:钢筋混凝土结构,2座,并联,单池尺寸为12.0m×5.5m×5.0 m,有效容积为3 0 3.6 m 3,有效HRT=48h。主要功能特点为当CODC r浓度很高时,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既节省动力,处理的稳定性也较高。

(3)兼氧池:钢筋混凝土结构,2座,并联,单池尺寸为4.2m×5.5m×5.0 m,有效容积为9 7.0 m 3,有效H R T=1 6 h。主要功能特点是利用兼氧微生物的独特适应性,将难降解物质转变成易分解物质,将环类或长分子链打开或打断,转变成小分子物质,以利于下一步进行好氧处理。

(4)好氧池:钢筋混凝土结构,2座,并联,单池尺寸为6.3m×5.5m×5.0 m,有效容积为1 5 2.5 m 3,有效H R T=2 4 h。主要功能特点为利用好氧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来降解有机物,以进一步去除污染物。

(5)二沉池: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座,竖流式,尺寸为5.5m×5.5m×5.0 m,配置有中心管、溢流堰和污泥回流泵二台。主要功能是完成污泥与水的分离,使水质得到澄清。

(6)污泥干化场:砖混结构,共一座,尺寸为9.0m×6.0m×1.0m,有效容积为43.2m3,主要功能为贮存和干化污泥,降低污泥含水率,缩减污泥体积,以利于污泥外运。

(7)其他设备有:调节池提升泵,鼓风机,曝气头,加药系统,污泥回流泵。

4 工程运行结果

废水处理系统经过近半年的运转,运行可靠,出水稳定达标。表2为当地环境监测站2005年对该废水处理工程的连续监测分析结果。

5 存在问题

(1)膨润土生产随市场变化产品种类变化较大,覆盖剂用量存在较大差别[1],导致废水浓度存在较大变化,CODCr变化范围为2000~3200mg·L-1,生物处理系统有机负荷变化较大,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生物处理系统表现出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废水CODCr去除率基本稳定在100mg·L-1以下,出水没有超标情况出现。

(2)膨润土覆盖过程中需要加温,导致原水水温较高,在具体运行过中尤其夏天必须冷却,避免过高的水温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

(3)运行过程中将废弃污泥直接接入厌氧池,利用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长,厌氧微生物可耐受高有机负荷的特点,分解废弃污泥,减轻后续污泥处置的压力。

6 结论

(1)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厌氧-兼氧-好氧工艺处理有机膨润土生产废水,较好地解决了成份复杂,CODCr处理难度大的问题。

(2)针对有机膨润土生产废水的处理而言,该工艺具有设计合理、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

(3)采用该工艺出水CODCr浓度可稳定在1 0 0 m g·L-1以下,且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摘要:根据有机膨润土废水水质特点,选择了厌氧-兼氧-好氧处理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平均进水水质CODCr2020~3046mg/L、pH6.0-8.0的条件下,出水CODCr可稳定在100mg/L以下排放,该工艺可应用于同类型废水的处理。

关键词:有机膨润土,废水,厌氧,兼氧,好氧

参考文献

[1]宋美宁,吕宪俊.有机膨润土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现状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5,4:13-17.

[2]郑平,冯孝善.废物生物处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好氧处理 篇8

1 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活动规律

以国电沈水湾污水处理厂为例, 该厂处理工艺为浮动填料生物膜法工艺。经长期实践观察, 原生动物在生化系统的数量比较大, 占到微型动物总数的95%, 有一定的净化污染物的能力, 由于原生动物多以细菌等为食, 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原生动物还可以作为指示生物, 用以反映生物膜的状态、活性污泥性状以及污水净化程度。生物均是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 其原因是低等生物对环境适应性强, 细菌最先出现, 随着生物膜逐渐成熟, 出现原生动物 (如纤毛虫) , 当系统运行更趋稳定时会出现后生动物。后生动物搏食细菌、原生动物等, 也可以指示生化系统状态。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细菌→鞭毛虫→肉足虫→游动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后生动物。

因此, 微生物镜检是可根据原生动物出现的各个阶段来判断目前生化系统的生物处理能力。

2 以原生动物为指示生物

通过微生物镜检可以直观地了解污泥状况。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工艺和进水水质上有差异,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也会有所不同。生化系统中原生动物的生长、繁殖、代谢活动以及原生动物形态、种类和数量, 往往直接反映了污水处理的状况。通过长期观察分析, 可以得出生物相的基本组成及其与水质变化之关系, 并以此指导工艺运行, 因此原生动物对污水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对环境敏感程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所以可以利用原生动物种群的生长情况来判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状况, 以低倍显微镜观测原生动物比较方便, 观察细菌的难度较大, 因此选择以原生动物为指示生物。

2.1 纤毛类

在沈水湾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内, 纤毛虫可以促进生物絮凝作用, 活性污泥絮凝的好, 就会在沉淀池中沉降的好, 从而改善出水水质。固着类纤毛虫以钟虫为例, 它以细菌为主要食料, 同时也会掠食微型单细胞藻类, 最适宜的温度是25℃, 若在35℃以上则会形成包裹或畸形, 最后死亡, 大量出现在处理水质较好的情况下, BOD多半在20mg/L以下。沈水湾污水厂生化池、回流污泥均有大量钟虫出现。 (图1)

(1) 污泥中微型动物活跃, 主要是固着型纤毛虫———钟虫的出现, 纤毛正常摆动, 可单个活动, 有时多个在一起呈放射形分布, 其体内的食物泡都能清晰地观察到, 表明活性污泥已经成熟, 污水处理程度较高, 溶解氧充足。 (2) 若固着型纤毛虫数量较多时, 表明活性污泥性能良好;钟虫呈不活跃状态, 往往表明曝气池供氧不足;若出现钟虫变成胞囊且出现大量死亡现象, 则说明曝气池有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流入。 (3) 当发现没有钟虫, 而有大量游动的纤毛虫, 如草履虫、豆形虫、肾形虫、漫游虫等, 表明水体内以游离细菌为主, 指示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 出水处理效果较差。 (4) 如果原有水质良好, 出现固着型纤毛虫突然减少现象, 且游动型纤毛虫增多, 表明出水水质即将转差。相反, 如果原有水质不好, 生物相中逐渐出现游动型纤毛虫, 指示水质将向好的趋势转化。当曝气池中固定型纤毛虫占优势数量时, 则出水水质会变得良好。 (5) 纤虫的出现表明曝气池内负荷较低, 大量出现则表明污泥有分散趋势。纤虫对水质的敏感度很高, 当其数目骤减时, 表明系统内有难降解的有害物质流入。

2.2 肉足类、鞭毛类

(1) BOD5负荷低、溶解氧含量高时, 出现表壳虫等, 此时出水水质稳定和良好。 (2) 而鞭毛虫、肉足虫等原生动物出现数量较多时, 表示出水水质会变差。目前在沈水湾生化池内未发现过鞭毛虫。 (3) 出现变形虫可能意味着曝气过度。

3 以微型后生动物为指示生物

轮虫是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后生动物, 沈水湾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中, 轮虫种类和个体数量都很少。但在BOD5负荷低, 污泥停留时间长时, 轮虫拥有足够的世代时间得以生长繁殖, 又由于活性污泥细菌进入衰老期, 活性污泥解体破碎, 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使轮虫得以大量生长。当轮虫活动缓慢, 缩入被甲中时, 表明溶解氧过低或有抑制物流入。当原污水浓度极低时, 鞍甲轮虫、狭甲轮虫、单趾轮虫和腔轮虫大量出现。当曝气池中的污泥堆积, 存在死水区时, 会出现线虫及寡毛类等后生动物。在沈水湾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内共发现轮虫有3种, 分别是旋轮虫、长足轮虫、猪吻轮虫。

结束语

在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过程中, 由于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及溶解氧等外部因素的变化, 会导致系统出现异常问题, 如污泥腐败、污泥膨胀、沉淀池返泥、活性污泥有臭味等, 导致出水水质超标。通过观察生物相, 可判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内微生物的种类、形态及数量的不同变化, 分析系统内活性污泥及生物膜的状态, 以便尽快通过调整措施, 防止系统的异常情况发生。由于每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处理工艺及流程存在差异, 使得不同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相也有不同的指示作用。因此, 在污水厂运行管理实践中, 应通过长期的观察, 找出生物相变化与本处理系统之间的关系, 确定系统的指示性微生物, 并通过观察生物相来判定污水处理系统的状态, 从而用来指导生产实践。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国电沈水湾污水处理厂好氧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经验和实践数据, 结合城市生活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理论, 得出生物相种类、数量、活性是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标志。生产运行中可依据生物相快速、准确判断生物处理系统发展趋向, 继而采取针对措施及时调整工艺, 以保证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时刻在合理、高效状态下运行。文章可以为从事污水处理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实践经验和运行参考数据。

关键词:城市污水,微生物,生物相,指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剑虹.淡水微型生物图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王冰然, 赵敏, 许丽敏.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污水处理系统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好氧处理 篇9

由于有机物浓度高, 因此糖蜜酒精废液一般采用厌氧生化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但要达到排放标准, 单采用厌氧处理法是不够的, 还要加上好氧生化处理法组成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才能满足要求。厌氧生化处理方法可采用UASB和EGSB法等[2]。好氧生化处理方法可采用活性污泥法、SBR法等。经过生物处理的废液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的降解, 色度也大部分地得以脱除。但由于糖蜜酒精废液中含有主要的色素成分——类黑色素、这种色素耐温、耐光照、难以被生物降解,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用生化的方法处理难以获得脱色效果。因此, 经过生化处理的废水仍未满足排放要求。为了使最终出水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的色度排放标准的要求, 必须对生化处理出水中的色度进一步地处理。

本试验首先采用UASB+活性污泥法对糖蜜酒精废液进行生化处理, 然后采用粉状活性碳对好氧处理出水进行脱色处理, 观察脱色效果, 找出最佳脱色条件。

(一) 试验部分

1. 试验装置

试验采用2500ml玻璃瓶作为UASB反应器, 瓶口用胶塞密封, 胶塞钻一个小孔, 插上玻璃管作为排气管, 产生的气体不进行收集。采用2000ml玻璃烧杯作为活性污泥池。经UASB反应器厌氧处理后的废液人工加入活性污泥池。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2. 试验用水

糖蜜酒精废液取自某酒精厂废水氧化塘, 其水质指标为:COD 67500mg/L;色度25000倍;p H 5.75;SS 8635mg/L。

3. 接种污泥

UASB反应器的接种污泥取自玉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厌氧压滤污泥。试验前污泥所装的量约为反应器的1/3。活性污泥池的接种污泥取自南宁市埌东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新鲜活性污泥, 试验前往池中加入250ml的活性污泥。

4. 试验方法

维持UASB反应器高效处理率及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的关键在于较低浓度的进水及活性污泥与废水得到持续充分的混合, 在UASB反应器调试阶段, 由于糖蜜酒精废液原液COD浓度很高, 如果直接进入UASB反应器, 则使污泥有机负荷过大, 不利于活性污泥的培养。因此将原液稀释10倍后再进入UASB反应器, 稀释原液还可降低进水中的硫酸根浓度, 减轻硫酸根对厌氧反应过程的影响。试验过程使厌氧反应温度保持在恒温30.0℃, 水力停留时间为30h。加入废液后, 起初用手摇匀, 之后靠自身产生的气体进行搅拌。

在实际运行时, 可采用厌氧出水回流至厌氧反应器稀释进水浓度, 并在厌氧反应器中部设置污水泵, 带动反应器中的废水进行内循环, 使污泥与废水得以长时间充分接触, 从而提高厌氧处理效率。

待厌氧反应运行稳定后, 适当加大废液浓度, 每2天检测废水的COD, 每天测量p H值, 及时采用Na OH调节反应器内溶液的碱度, 使p H值保持在6.5~7.2。定期察看反应器内厌氧污泥的变化情况。厌氧出水后进入活性污泥池进行好氧生化处理, 溶解氧浓度维持在1.5~2.0mg/L, 水力停留时间为10小时。好氧处理后的出水采用粉状活性碳进行脱色试验, 观察脱色效果。试验进行了19天, 主要观察废水的厌氧反应的稳定性、厌氧和好氧处理后COD的去除率及好氧出水的脱色效果。

5. 分析指标与方法[3]

试验分析指标与分析方法如表1所示:

(二) 结果与讨论

UASB反应器在试验第3天便趋于稳定, UASB反应器进出水及活性污泥池出水的COD浓度及活性污泥池出水的色度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采用UASB-活性污泥法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系统处理糖蜜酒精废液, 处理效果良好, UASB反应器和活性污泥池的处理效率基本都在80%以上, 废液中的COD得到了有效地去除, 出水浓度在187~260mg/L范围内, 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的二级排放标准[4]。但出水的色度指标在162~310范围内, 仍然较高, 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三) 色度脱除试验[5]

本试验采用粉状活性碳作为吸附剂对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色度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 由于好氧处理出水的p H值在6.0~7.0范围内, 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p H的排放要求, 考虑到实际运行成本问题, 因此脱色试验设计在常温25.0℃条件下进行。

本试验采用色度为310倍的好氧处理后出水作为试验水样, 取50ml水样若干份置于100ml三角烧瓶中, 每份加入不同质量的粉状活性碳, 并接触不同的时间, 观察脱色效果。试验方案如表3所示:

各种条件组合的效果如表4所示:

由表4中看出, 当按照试验编号10中的条件:活性碳投加量为2.5g/50ml, 接触时间为40min时, 可取得最大的脱色率95.3%, 水样色度为14倍。完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色度指标的一级标准 (50倍) 。表中试验编号6, 7, 8, 9, 的组合也满足以上排放标准要求。考虑到运行成本和脱色率, 认为采用编号8 (即活性碳投加量为2g/50ml, 接触时间为30min) 为最佳脱色条件。

(四) 结论

1. 采用UASB-活性污泥法处理糖蜜酒精废液, UASB反应器

和活性污泥池处理率分别可达80%以上, 好氧出水COD浓度在187~260mg/L范围内, 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的二级排放标准。

2. 在p H值为6.

0~7.0, 常温25.0℃条件下, 采用活性碳对好氧出水进行脱色试验, 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碳投加量为2g/50ml, 接触时间为30min, 脱色达到92.2%。处理结果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色度指标的一级标准 (50倍) 。

摘要:采用UASB-活性污泥法对糖蜜酒精进行生化处理, 并对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活性碳脱色试验。UASB和活性污泥池处理率均达到80%以上。在pH值为6.0~7.0, 常温25.0℃条件下, 活性碳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碳投加量为2g/50ml, 接触时间为30min, 脱色达到92.2%。

关键词:糖蜜酒精废液,生化处理,脱色

参考文献

[1]冯冰凌, 洗萍, 黄世钊, 董毅宏.糖蜜酒精废液的脱色[J].工业水处理, 2002, 22 (3) :38-40.

[2]黄贞岚, 张忠民, 陆长清, 王歆, 邓朝阳.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反应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 2008, 28 (11) :45-47.

[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S].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4]国家环境保护局.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1996.

好氧处理 篇10

制药行业, 尤其是化工合成制药行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 主要是根据各种原料药品之间存在的化学反应原理, 在适当的制造条件下使各类原料药品发生化学反应进而达到生产化工制药产品或化工产品的中间体, 其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主要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1 制药废水中污染性物质种类繁多, 化学成分复杂多样, 且制药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非常高;

1.2 制药过程产生的废水往往采取的是单罐分批的非连续性的废水排放模式, 该类制药废水排放形式能够造成制药废水在水质和水量上产生较大的波动性;

1.3 制药废水, 尤其是生物制药类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抗生素类物质;

1.4 制药废水往往具有较高的色度, 较正常水体通常可以高出几百倍甚至数千倍;

1.5 制药废水往往成分复杂, 在这其中不乏含有浓度较高的难于发生生物降解甚至是有毒有害类的高分子类物质, 使得制药废水的治理难度大大增加。

2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在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中,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研究起步最早、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成熟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常规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深井曝气处理工艺、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 (SBR) 以及氧化沟处理工艺等[1]。

2.1 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是应用最早的好氧生物污水处理技术, 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即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制药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实际的水处理应用过程中, 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容易出现进水污染物浓度低、污泥膨胀、污泥产量大以及处理负荷较低等诸多问题, 往往需要采用二级或多级连用的方式已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对于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改良, 目前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采用特定的处理技术实现对曝气方式进行改进、对好氧污泥负荷进行提高。

2.2 深井曝气处理工艺

深井曝气处理工艺, 又称“超深水曝气”, 是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 属于高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与其他污废水处理工艺相比, 深井曝气处理工艺具有污水溶解氧利用效率高、污泥负荷速率高, 且深井曝气处理工艺工程占地面积小、运营投资成本低、污水净化效率高的显著特点, 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率通常能够达到70%以上[2]。然而, 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大部分制药行业所生产药品已经由过去的种类单一, 转变成了如今的药品种类多样化, 继续采用现行的深井曝气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 已不能达到我国现行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为此往往将深井曝气处理工艺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 (如SBR、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进行联合已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2.3 SBR处理工艺

SBR, 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是通过采用时间上的交替变化来实现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整个污水净化过程, 其主要操作按时间排列依次为进水阶段、曝气阶段、沉淀阶段以及滗水阶段和闲置阶段等五个阶段;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相比, SBR处理工艺具有集调节池、曝气池以及二次沉淀池多种功能于一体, 设备结构简单、工艺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污泥活性高、耐冲击负荷强以及设备运行稳定和无需污泥回流等显著特点, 在间歇排水、水质水量波动程度较大的废水处理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3];然而, SBR处理工艺仍然存在着污泥沉降以及泥水分离时间长、废水处理污泥需求量高、高粘性污泥膨胀现象严重等缺点。

2.4 氧化沟处理工艺

氧化沟处理工艺, 又称连续环式反应池, 最初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的帕斯维尔博士于20世纪的50年代研制成功[4]。与其他污废水处理技术相比, 氧化沟处理工艺通常具有工程建设及运行成本低、机械设备投资少、循环污水量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龄及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物质降解充分、出水水质稳定等显著特点;然而, 一方面氧化沟通常采用的曝气方式为表面曝气, 限制了氧化沟沟深的加大, 使得氧化沟通常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 另一方面氧化沟对于运行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通常具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氧化沟处理工艺通常具有较长的污泥龄及水力停留时间, 使得氧化沟处理工艺对废水中含氮物质的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 然而较长的污泥龄及水力停留时间往往不利于氧化沟处理工艺对废水中含磷物质的去除。

3 存在问题与研究方向

3.1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制药废水处理领域,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尽管具有运营成本地、净化效果好等显著特点, 但仍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诸多不足:

3.1.1

曝气池首端有机物负荷高, 耗氧速率较高, 为了避免由于缺氧而形成厌氧状态, 进水的有机物浓度不宜过高, 使得曝气池的容积大、占用的土地多、基建费用高。

3.1.2 耗氧速率沿池长是变化的, 而供养速率难于与其相吻合。

在池前可能出现好氧速率高于供养速率, 在池后又有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 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3.1.3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 对进水水质、

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 运行结果容易受到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脱氮除磷效果不太理想。

3.2 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方向

改善废水处理流程, 将常规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有机串联, 在充分发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各自优点的同时, 还能够弥补各自存在的不足;自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 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就已经逐渐成为处理高浓度污染物质废水的主导工艺;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能够根据实际处理废水的水质特性、各类好氧及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 对其进行灵活组合, 与此同时, 该组合工艺还可以与废水的物理处理技术或化学处理技术相结合, 已达到更高的处理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对制药废水水质特点的介绍, 简要概述了制药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中, 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深井曝气处理工艺、SBR处理工艺以及氧化沟处理工艺各自的处理特性以及存在问题, 并对制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制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存在问题,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一申, 朱敏, 刘瑜.小诺霉素发酵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试验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1997, 16 (4) :26.

[2]李道棠, 赵敏钧, 杨虹等.深井曝气-CIEAS技术在抗菌素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 1996, 22 (3) :21-24.

[3]胡晓东, 胡冠民, 景有海.SBR法处理高浓度土霉素废水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 1995, 21 (7) :21-22.

上一篇:髋部骨科手术下一篇:《红舞鞋》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