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2024-08-27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精选十篇)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篇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是一种对于会计经济活动内容的有效反映, 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了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我们首要要进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认识, 确保其会计数据信息系统的完善, 保证我国的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实际生活中, 会计信息是对某个经济活动中相关业务的整体运作情况的反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但是由于现实某些因素的影响, 导致该环节的不稳定运行, 导致了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会计信息具备时效性的特点, 也就是随着市场经济信息的改变而改变, 其具备相对真实性。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我们要进行会计信息环节的规范, 确保其会计人员自身行为的规范性, 确保其相关行为的合理性, 以实现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反映, 通过对一系列的会计运作方式的应用, 促进其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系统的健全, 确保其内部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确保其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在实际生活中, 影响会计真实性的因素是很多的, 比如其会计制度的限制、会计人员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素质等的影响, 都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提升。

会计信息的失真, 不利于经济活动的长远发展, 它不能确保单位的内部经营管理的质量效率的有效发展。由于其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其单位内部形成了恶性发展的循环, 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财务管理等等, 这一系列的会计信息的失真, 容易导致领导决策的失误、不利于其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可能出现一凉鞋的企业破产现象等。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们首先要进行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的优化, 实现其单位负责人的自身管理意识的提升, 以哟徐保证会计机构的稳定发展, 保证会计人员的自身行为的有效规范, 确保其实际工作的稳定运行, 确保其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二、关于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其生产成本的虚列、其结算环节的不合理、收付款单的伪造、利润环节的虚构等, 这些环节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体现。其记账凭证的失真, 导致了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环节的不协调运行, 不能实现对其经济业务的有效反映, 导致了企业的不稳定的经济运作。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企业缺乏对记账凭证规范环节的玩, 导致其费用结构环节的不合理优化, 导致了一系列的科目使用不当的现象, 不能实现对其科目环节的有效设置, 出现了一系列的会计核算问题, 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

无论是记账凭证失真环节、原始凭证失真环节还是会计核算失真环节等都是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体现, 这不利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控制,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虚假效益, 导致企业的内部经营环节的不协调, 有些人员通过对会计核算漏洞的应用, 任意的篡改账目, 导致其成本费用的不合理应用, 不利于会计资料系统的健全, 从而导致了企业运作过程中的麻烦。

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企业为了保证其自身私有利益的发展, 开展一系列的偷税、漏税, 不能实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人身财产安全损失, 导致其企业的非法利益的收入, 不能实现其企业核算体系的稳定发展。在其运作过程中, 不能确保会计信息材料环节的稳定运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是党和政府的正确宏观经济调控决策, 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防范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风险, 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基本前提。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掩盖了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预防会计失真的相关措施

为了确保会计真实性的提升, 我们要进行其会计失真预防措施的应用, 保证其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 确保其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提升, 这样在实际工作中, 就能实行会计核算环节的有效运行。为此我们要进行会计从业资格环节的优化, 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促进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促进从业人员知识系统的更新, 以适应新的会计工作要求。另一方面.保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以完善有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 避免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的提供, 保证会计工作的稳定开展。确保单位负责人的指导思想正确, 法律意识的增强强, 避免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 而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现象的产生, 禁止。会计人员作假, 避免出现诸如“领导定格子, 会计填数字”的虚假会计信息。经济上, 会计信息是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依据.国家企业的分配关系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要进行合理性规划, 以有效避免失真的问题。促进国家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 以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

为了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 我们也要进行造假处罚力度的提升, 确保其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实现对造假者的追究, 避免出现一系列的会计造假现象, 以有效避免会计造假信息的泛滥。目前来说,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是不完善的, 少数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 故意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 监守自盗, 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 为此我们要促进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 实事求是、具备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熟悉法规、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缺乏钻研业务、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 以保证工程稳定发展。

四、结语

为了促进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升, 我们要进行会计工作系统的健全, 保证其内部会计数据信息系统的健全, 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摘要: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我们要会计信息质量的规范, 以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促进我国的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促进其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应用, 保证其经济决策的合理、科学性, 通过对其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 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分析,失真原因,应用方案,方案深化

参考文献

[1]黄福基.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1 (11) [1]黄福基.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1 (11)

会计信息失真及防范论文 篇2

文章分析了会计失真的原因及种种表现,并提出了防范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策略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重点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

真实性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既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

如果说质量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真实性则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

少数组织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约束机制不强,受利益驱动及组织经营需要等因素影响,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掩盖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且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的重要因素。

切实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

按照党的十x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会计失真现象动因分析

1.经济活动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

企业经济活动广泛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会计要素的正确确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按会计要素分类的企业经济活动可能会与价值运动存在一些偏离,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则是相对稳定的。

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核算如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2.利益的驱使和诱惑。

信息失真行为,给企业及相关主体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其付出,这是企业领导违反法律法规,指使、授意甚至强迫财会人员弄虚作假,片面追逐账面利润,欺上瞒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比如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支持盈利项目、盈利企业,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

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短期内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报表进行粉饰。

3.产权因素产权不明晰。

我国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

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缺少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负责人。

公共领域,形成所谓的公共产品,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企业往往会扭曲会计信息。

4.会计信息加工、变换过程中的假设因素。

对于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会计确认和计价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

在会计处理技术中,判断和应用是贯穿始终的,而且会计信息本身就是分类、汇总、分配、结果,任何以估计数为根据的计量都只能是尝试性的。

如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残值、折旧率的确定,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和成本结转等,都只能是近似的结果。

因而会计失真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存在。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表现 失真原因 防范对策

1.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假凭证、假帐簿、假报表比较普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有下列几种:(1)经济交易失真。指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核算失真。指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失真;(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有操纵利润等,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或通过相反的操作来虚减利润。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既有外部准则不完善、也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混乱。总的来说,我认为直接原因和内在原因。

直接原因有:(1)为了业绩考核而造假。由于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资金福利等,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造假。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会计报表修饰一番。(3)为了发行股票,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而造假。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和后续发行,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募集资金,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随着退市制度的正式出台,连续亏损的公司为了保留其“一席之地”,也会在会计报表上“止功夫”,使其扭亏为盈。(4)为了减少纳税而造假。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3.防范对策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经济重要条件下考虑,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见成效。笔者认为,应从源头上人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讲:在宏观方面,要进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从微观角度看,应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

3.1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一过去,我国对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放权放利”,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没有触及传统体制的根本弊端,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框架并未根本打破。只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3.2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如前所述,政企不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政企分开的根本前提。政府通过机构改革,由直接管理企业转变力对价值形态资本的管理,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人分配制度。要彻底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用人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办,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单独依靠未经核实的“数字”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政府人事管理部门还要为企业人才流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在按劳分配为基础上,在收人分配上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分配方法,如年薪制、股票期权等,另外,还要步缩小各种收入的差距。

3.4加大立法力度,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法规应当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不造成漏洞。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应以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比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最大可能地细化、明确会计工作全过程每个环节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弹性区间,增强会计自信的可比性与一致性。同时还要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衡量标准和处罚标准(可发通过细则规定),使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所得

的利益。

3.5严格执法,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到法律的制裁,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努力为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现行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確规定,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但能否严格执法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有权部门要充实力量,加强执法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6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和广度,重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发挥其公证和监督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和广度,壮大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其执业水平。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加大对社会中介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

3.7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各岗位和员工都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主要是要解决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问题,通过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和人员相互审查、核对和制约,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其次,要制订各种上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第三,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了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了解有关制度才能自觉遵守;最后,内都控制制度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对那些违反内部制度的员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进行惩罚,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

3.8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其次要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再次要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最后,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加强对会计证的管理,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篇4

一、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 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控制风险能力较差。很多企业经营者不认真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竞争对手的变化, 不考虑投入产出和企业自身困难, 盲目负债上项目, 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资金使用上具有盲目性, 缺乏市场调查, 产品———投入市场就面临衰退期, 造成产品严重积压, 资金周转缓慢, 失去良性循环。

(二) 财会人员在制度执行上有偏差

目前, 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整体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守法观念不强, 监管手段跟不上客观需要, 法律地位没有被社会所完全接受, 会计人员仍然被视为法人代表的“私有财产”, 会计人员听命于法人代表的随意指挥, 会计工作不能完全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一些财会部门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相当一部分财会人员没有尽职尽责, 没有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参与事后分析的作用。

(三)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从原始凭证失真, 到会计账目失真, 再延伸到会计报表失真, 形成了一个怪圈。假凭证、假账、假报表的产生, 造成了自下而上的会计信息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金信息失真。

表现在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正反映其实际价值, 使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家底不清, 账实严重不符, 甚至资不抵债, 给投资者和被投资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 收入的失真。

主要表现在虚记收入, 转移销售收入。

3. 成本费用的失真。

主要表现在人为地调节成本, 虚列费用或坐支, 在成本费用上弄虚作假, 任意增加、减少或转移成本费用等。

4. 应收账款的失真。

主要表现在用户拖欠企业货款者越来越多, 货款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随意更改单位名称, 三方甚至四方相互抵账, 造成往来账目混乱, 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使企业效益下降。

5. 利润的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的经营成果往往变成厂长、经理、董事长的利润, 少数会计人员按领导意图任意调整利润, 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四) 会计监督手段不力, 执法不严格

我国现有会计监督体系还不健全, 监督手段力度不够, 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经济监管部门自身制度不健全, 执法不严, 虚假监督、人情监督现象比较普遍,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更为严重。

二、甄别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 建立全新的会计信息管理机制

就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看, 会计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将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相结合, 创造性地建立新的管理机制。首先, 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推动企业会计信息与业务处理一体化的管理工作,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资金集中管理、监督控制、防范风险和甄别假账提供可靠保障,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其次, 在会计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 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 建立全新的财会组织机构。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 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 主要表现为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在网络化、虚拟化的知识经济世界里, 网上采购、网上销售使企业的购销活动更为便捷, 交易费用更为低廉, 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为精确, “零库存”将变为现实。同时, 网上采购与销售使资本的流动加快, 财务管理面临的货币风险增加, 传统的财会管理方法亟待创新。

(二) 注重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网络化等财会环境的变化, 企业所承受的财会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财会风险, 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财会风险控制机制。

1. 根治虚假会计信息要从源头抓起。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在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因此, 在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时, 首先应以这两个源头为突破口。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单位法定代表人执行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工作及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责任制度, 从根本上杜绝假账。要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会计法》、《公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避免因自身业务知识肤浅、业务能力差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坚决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特别要提醒财会部门负责人注意防范和控制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对明知故犯、故意造假的责任人要进行教育, 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财务报告中应重视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现金。企业的利润无论大与小, 不管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现金流量信息不真实、不客观, 就不能准确地为企业经营业绩提供合理合法的依据。为了防范企业在现金流量方面作假, 信息披露的内容更要加以改进, 增加一些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盈亏情况的措施, 如银行应控制现金流量, 税务部门应出具有关纳税证明等。

3.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体系。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 董事会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真正起到监督指导作用。我国大部分企业国有股比重较大, 但国有股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没有有效监督和决策体系不够完善。因此, 必须进行国有股改造, 应吸收其他投资主体入股, 降低国有股所占比重, 通过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监督职能。同时, 为防止内部人控制, 制约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 董事会应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就是审查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 甄别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聘任法律顾问及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审查治理结构和内部会计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4. 改进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 会计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当这些结果受到特别关注, 但产生的过程不被看重时,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然会大打折扣。我国的一些企业, 为了实现满足政绩的利润指标, 常常采取一些扭曲的举措, 搞数字游戏。只有探索和改进绩效评价办法, 才能制止这种恶性循环。

5. 加强财会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坚持诚实守信原则。

会计信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龙头, 更需要高素质的财会人才。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财会人才的主要标准, 不唯学历, 不唯职称, 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鼓励财会人员爱岗敬业, 培养一批道德品质好、专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会计工作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 触及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经济交往最为敏感, 处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关口。因此, 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高超的业务处理技能、高尚的社会公德以及较高的诚信度。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 篇5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确认、计量、纪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利用准则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交易;提前确认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等。会计舞弊则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纪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主要包括编制假报表、做假的账、编造假会计凭证等。会计差错属于工作失误,是无意识、无目的的错误;而会计舞弊则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是有意识的造假,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属于违法行为。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结果都表现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其产生原因有所不同。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差错产生的内在原因。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难免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推理和判断,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理解上往往会出现偏差,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时机情况,产生会计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外部原因。一是会计准则的指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长期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会计准则定义、释义是否准确,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会造成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会计准则指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会计差错的产生,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一方面,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产生会计差错;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必然存在一些个人主观判断,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规范本身存在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在这些规范、准则和制度的指导下就有可能出现会计差错。科技因素的影响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又一个原因。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各行业都在编制自己的会计应用软件,由于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及软件本身的不完备,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会计信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会计差错。

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两权分离,即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分离。在两权分离过程中,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资本所有者还是资本运营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例如利润分配比例等问题。资本所有者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利润,而资本运营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再生产,甚至还是考虑自身的回报。再者,资本所有者对资本运营者的信用程度不同,总是会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运营者的监督,而资本运营者则会采取一些措施逃避其监督,如采用虚列成本、虚列收入、虚报盈余等会计舞弊行为。会计舞弊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驱动。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既包括集体利益,也包括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对利益的追求不完全相同且又不可避免,因此,会计舞弊主体受利益的驱动进行会计舞弊,并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计舞弊的间接原因是监督不力。一是承担主要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行业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审计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逐年增长的审计业务量。二是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太轻,且不具体,对会计舞弊者没有震慑力。

由于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范。

防范会计差错一要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差错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标准;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帮助其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预防会计差错。主要应通过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计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等工作,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减少会计差错。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防范措施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会计信息信息失真

0 引言

由于我国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等、靠、要”的施工任务已经荡然无存,施工企业必须参加招投标,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施工项目;再者,由于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内部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利益与法律的博弈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给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对此,施工企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努力找出其原因,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特点

建筑会计信息是以建筑企业为主体,以企业资金活动为对象,努力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同国家政府机关和非经营组织不一样,企业的基本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所以,作为企业管理重要做成部分的企业会计,肯定要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服务。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工作内容除了同一般企业的相同之外,主要特点是需要进行工程成本的计算,并且根据承包工程的具体形式同委托单位办理工程款结算及竣工结算。总结起来,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1.1 建筑施工企业每项施工工程的会计信息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每项不同的工程进行成本核算,这样是为了达到工程预算同建筑实际成本相一致。因此,施工企业会计需要对每项不同施工工程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以便于对数据的分析和考核。

1.2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款结算的特点 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周期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算是比较长的,如果施工工作的价款结算和工程成本核算没有进行分阶段实施,而是等到工程项目基本完工或彻底完工后再进行这项工作,那么施工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以致于导致施工企业资金不能顺利有效周转,各个部门经营成果不能如实反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及时对完工的建筑工程进行分期计算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以便于及时有效的对施工项目进行工程款结算。

2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管理者名利思想严重,政治素质不高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当中,不可否认,部分企业经营者名利思想严重,自我约束能力差,政治素质不高,因此出现很多虚假利益。目前在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大力推行项目承包制,由各个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实施内部经济责任承包,因为项目会计出具的数据直接和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可获得的经济利益挂钩,因此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考核主要以项目财务报告结果为依据。这样的管理环境,肯定会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项目经理部加强对项目的有效管理。但是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在有正面效果的同时,一般都会携带一些负面作用。在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同时,也产生了虚假利益的问题,项目经理部内部的一些领导存在加大自己经济报酬的动机,为了体现自己的工作业绩,指使项目会计伪造财务数据,从而获取比真实会计信息更高的报酬。

2.2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不合理 在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机构是企业自行设置的,会计机构相关人员主要由项目部负责人任命。因此,项目部负责人可以轻松的掌控项目财务信息,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干涉,没有一定的外部压力。尤其对项目经理而言,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好处独其享有,这样企业财务会计出现舞弊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2.3 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我国现在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健全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及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所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或多或少不严密的地方,有些法律法规甚至还存在一些矛盾,这样就给法律的宣传和实施带来难题。并且,现在实施的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对将来会计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科学性、前瞻性的预测和分析,在新问题或新事物出现的时候,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分析解决,从而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2.4 建筑施工企业过度重视工程进度和质量,对财务工作有所忽略 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也没有其他部门的支持。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工期一般都是一到两年,甚至好几年,相对其他企业来说工期较长,项目领导为了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财务部门。②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实际成本没有能够按照预算的执行,没有及时进行核算,分包工程的结算滞后严重。

3 防范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3.1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道德规范,强化遵纪守法意识,从主观上消除弄虚作假的思想,并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需要让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实时学习企业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国家财经制度和相关规定。于此同时施工企业要加大《会计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领导的法制意识,让施工企业领导明白不能干涉财务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会计也要尽职尽责、勤奋刻苦、只唯实、不唯上,要正确核算、如实反映实际情况,会计阶段性报表要能真实反映项目的经营情况,为企业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服务。

3.2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外部监督力度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外部监督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各种会计监督形式中,政府的会计管理及监督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大部分施工企业由于是内部人控制和企业经济环境不佳等等原因,使得施工企业内部责任人的会计控制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所实施的财务会计监督力度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的财务会计监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外部监督力度,需要政府实时依法对施工企业财务情况,主要包括对会计账簿设置、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及真实性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同时需要政府对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业务报告进行阶段性的抽查,并且在完善注会管理体制的条件下,对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任用情况和会计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3.3 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建筑施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走势,因此应当严格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健康的发展。国家应该监督施工企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首先,《会计法》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一定的规定,要求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对提供的数据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明确财务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要求。其次,《审计法》规定了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可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4 加强对施工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 施工企业财务信息是领导进行决策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企业决策是否合理正确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重视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提高企业财务应变能力,创新企业监管手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参考文献:

[1]杜德权.刍议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J].财政监督,2010(07).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篇7

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

1.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为会计人员赋予了监督的权利即《会计法》,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使监督权, 运用《会计法》的并不是很多, 也就是说很多事情还是要根据单位的领导层的提出的意见来执行。这样一来的话首先会造成会计的基础工作不强, 工作秩序没有有效地养成;其次, 我国的相关会计准则有着跟国际会计准则相混合的趋势, 关于会计准则的新规定, 法律法规的新制定还没有完善, 这就让会计在实践中跟准则规定中有着明显的差异。

2. 企业中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新的会计业务在不断的涌现, 相应的对会计人员有了较高的要求, 他们一定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培养, 通过积极的参加各项会计相关业务的培训当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实际中有一些会计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正规的训练和培养, 他们在操作的时候会略显尴尬, 他们没有很强的业务能力, 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发现, 同时有一些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 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煽动, 判断事项不果断, 更有甚者会积极配合上级领导进行会计造假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会计失真现象的产生。所以说企业中有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比较欠缺, 有待进一步提高。

3. 企业内部会计环境有待加强

(1) 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不健全是造成会计失信息真的决定性因素。其一, 相关的法规在实际的运行中操作的比较差, 或者说是有的基本就是形同虚设, 并没有被很好的运用和执行, 其二, 无论是会计人员自身还是企业的领导人员, 都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也就是当有相关人员犯错的时候对其严惩力度比较松, 这就造成了那些人心存一种侥幸心理, 进而产生很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2) 政治环境

就现有的政治体制来看, 有的行政部门为了让自己的业绩在整体部门中显得较为突出, 就无视法律法规的相关准则, 擅自让会计人员制定虚假信息, 将会计报表上的数据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修改, 从而获得国家的优惠政策, 一般来看这种现象发生的最广泛的就是在那些上市公司里, 他们为了得到上市融资的机会, 不惜制定虚假的财务相关报告欺骗国家, 更有甚者会跟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起来偷税漏税, 使投资主体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4. 企业内关于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不是十分健全

企业里的会计人员可以说是代表了国家利益来监督企业, 同时他们又是企业里面的管理人员拥有着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但是因为会计人员的所有日常生活和工资收入都来源于企业, 再加上其他多种原因的影响, 就可能会产生一种会计信息完全为领导者来服务的现象, 造成企业实际的经营现象不能够被真实有效地给反应出来, 致使产生虚假的会计信息, 而实行有效地会计监督更是妄想;就企业的外部而言, 它监督的主要载体是注册会计师, 但因为在这些注册会计师当中业务水平不是很整齐, 有一些的会计师其职业道德以及风险意识较欠缺, 在现在行业内竞争比较激烈的今天, 由于利益的牵引, 他们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于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予理睬, 或者是说忽视不见, 帮助企业来弄虚作假, 让审计工作缺失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1. 提高会计法制, 建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我国应该建立健全一个跟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 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和完整。同时要将企业法人管理的结构给完善, 使企业内相关负责人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不可以让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 给会计人员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 使这一法律法规对虚假的会计信息发挥出其功效, 起到约束的作用。

2. 提高审计监督, 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

将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和管理机制完善, 使会计各项工作的执行都严格按照该制度来完成, 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职位, 让各个部门职责都明确。同时各级的地方政府以及国家相关的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内财务的检查和审计的监督, 对于做出虚假信息的人员要严格处罚, 与此同时还要将会计事务所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广泛的进行监督, 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监督系统。这项监督体系的完善和使用对信息在市场上的流通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建立一套清晰明确的企业产权制度

企业产权制度清晰化为会计信息更加的合理化提供了两个保障, 首先就是所有者其追求的资产效益最大, 其次是保证所有者和经营者当中有着一定分器乐关系。企业应该完善收入分配的制度, 设立经纪人市场, 导入竞争体制, 使资本市场更加的完善和活跃, 同时采用一些具体措施保证经纪人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利益保持一致, 比方说经纪人持股, 将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减少, 最大范围上将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

4. 提高企业内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应该自觉主动的学习在如今社会中新的会计知识的相关技能, 使自己相关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 并且对计算机财务相关的软件都要加以熟悉和掌握, 做到在实际业务操练中不会手忙脚乱, 进而使自己操作业务的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 会计人员应该具有职业道德素质, 秉公执法, 严格按照法律要求来操作, 才能使会计信息保有最佳的真实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是一项比较重大的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 加大执法的力度, 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微观的角度出发, 充分展开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工作, 保证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同时企业要认真的对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为社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会计信息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在渐渐的暴露了出来, 下面本文主要对会计失真的原因加以具体分析,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喜生.会计信息失真预防对策研究[J].上海会计, 2005, (1) :52-5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 篇8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 扰乱经济秩序, 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 如假造会计票据, 乱摊成本, 搞“两本帐”隐瞒收入, 偷逃国家税收, 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 这些行为使企业秩序混乱。失真的会计信息是经济犯罪的护身符和温床, 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 进而诱发经济犯罪活动的产生。

2. 削弱国家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会计信息的失真, 实际上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上打了折扣, 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力度, 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践踏。

3. 导致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 很多企业账面盈亏不实, 通过造假账、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 逃避国家税收。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 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 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

4. 阻碍企业发展。

会计造假是以破坏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为代价的, 造假本身便损坏了会计核算系统功能。会计信息失真, 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同时, 加剧了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 使投资者对企业丧失融资的信心, 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 造成社会不稳定。

5. 危害会计人员。

少数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 为了个人利益, 故意造假, 以达到满足私欲, 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其降低了会计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 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看是管理问题, 或者是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 但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普遍, 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 会计制度不健全, 会计核算方法不完善。

目前, 我国会计制度的健全完善程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会计人员担负着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任务。既是企业员工, 又是国家政策法规的监督者, 在此条件下, 会计人员不可能以“独立会计”的身份完全按会计准则要求, 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这样就使会计失去“独立性”和“公允性”,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所披露的信息不可能是真实的。另外, 会计核算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 而现实中多变的环境并不一定能满足假设条件的成立, 便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

2.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我国为规范会计核算, 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 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孰视无睹, 法律观念极为淡薄, 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 执法时随意性大, 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3. 会计监督落后于现实需要。

企业的经营需要政府、社会等外界机构的规范和监督。在政府部门的监督方面, 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外部监督虽有所作为,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各自进行监管, 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 没有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 仅仅流于形式, 很难全面揭露会计业务中的造假行为。其他社会公众的漠视和新闻媒体监督的滞后性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

4.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完善, 缺乏有效监督。

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或执行力度不够, 存在着管理上的疏忽与漏洞, 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并纠正虚假的会计信息, 纵容违法、违规的行为, 导致会计账目不能真正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另外,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成因, 企业对会计人员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手段, 尤其缺乏对企业高层人员的约束机制, 使利己主义有机可乘, 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也危害了员工的利益, 使企业面临信任危机。

5. 道德素质滑坡, 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导致很多企业管理者道德素质的滑坡, 在会计舞弊即能获取经济利益驱使下, 很多企业管理者无视法律法规, 做出了错误的管理决策。另外, 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知识、学历和业务水平偏低, 无法胜任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 作出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还有些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低, 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为了自身或企业利益, 或者迫于上级权力的压力而有意造假, 甚至出现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同谋作假, 欺瞒信息使用者的现象。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

1. 完善会计法规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

政府要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健全各项法规细则, 完善其配套措施, 使会计法规更具实用性, 可操作性, 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同时, 科学运用会计核算方法, 尽可能减少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可供选择的余地, 提高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精确性, 降低对会计信息的估计因素, 尽量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

2. 严格执法, 加大处罚力度和造假成本。

新修改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但能否严格执法成为重中之重, 若执法不严, 法只能成为摆设。市场经济条件下, 虽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完全杜绝, 但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严厉处罚制度。对恶意造假者, 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 使恶意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3.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会计监督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监督, 临时监督, 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并加以落实;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 加大会计监管力度, 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

4. 强化企业法人和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对企业法人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的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培训和知识更新活动, 以及必要的法律、法规学习, 增强其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会计人员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有很高的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 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因而要坚持不懈地对会计人员加强业务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5. 加强企业财务的会计信息化网络建设。

随着信息化网络建设, 将传统的企业会计业务融入到现代科技当中去, 大力开辟计算机在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应用领域。将信息网络应用同规范、严密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紧密相连, 消除在会计基础信息取得方面人为因素造成的随意性, 力争将不确定的人为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与防范 篇9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 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 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状况的经济信息。其内涵是按预定的要求, 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及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信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 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 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情况, 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就企业来说, 只要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即使会计核算程序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该企业的会计信息也是失真的。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 是指取得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从国家宏观调控来讲, 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搞活市场经济, 避免国家经济受损。经济越发展, 经济行为越复杂, 经济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也就越强, 可见, 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经济市场、经营管理者的重大决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微观上讲, 真实的会计信息能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掌握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 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 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因此, 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 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社会性问题, 并不单单是会计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 一是内部经济利益的驱使, 二是外部监督机制的弱化。

(一) 内部原因

1、受利益驱动, 领导者进行行政干预。

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 使单位领导置国家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于不顾, 授意会计人员虚报收入、少提费用、乱摊成本、隐瞒亏损;有的为谋求更多的个人或小团体利益, 采取威逼、利诱等手段, 强令会计人员作假, 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一般而言, 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就能够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 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目前某些地方及企业对会计本质的扭曲也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企业经营者权利的不断扩大, 且缺少有效的制约, 领导者说了算的现象普遍存在, 认为会计人员只要跟着领导干就可以了, 直接影响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这样,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行业失范,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目前, 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不注重知识更新, 业务知识老化, 技能提高缓慢, 无法按照新准则、新规定开展工作, 容易在无意中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 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因此, 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和会计信息失真。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 不少企业、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 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于简单, 有的仅流于形式, 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往往各种错账假账不能及时被察觉和抵制, 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能真实可靠。

(二) 外部原因

1、政府行为不规范, 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目前, 我国政府管企业的机制依然存在, 政府的行为规则远未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要求, 很多地方的政府还要直接管理企业, 使企业领导围着“经济指标”转, 会计本质无形中被扭曲, 会计成为魔术,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 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备。

(1) 社会风气不正。

会计是资金的出入口, 社会上的那些行贿、请客送礼、公款吃喝、变相“回扣”、贪污腐化等不正之风归根到底都是“钱”的活动。而要公为私用, 就不得不在会计上动脑筋、做文章。

(2) 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财务监督体系由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等组成。单从体系上看财务监督体系庞大, 但这些监督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不相同的, 在监督标准和管理上各自为政, 不能有机结合, 不能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面监督。当国家宏观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微观利益发生冲突时, 往往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

(3) 社会监督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社会会计监督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 人们把注册会计师称为“经济警察”。这主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独立于企业之外, 不受企业领导和左右, 相对来讲, 能够公平执法。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因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被审计的企业, 可以说业务报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企业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 为了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丰厚的收入, 必然会迎合被审计单位的要求;或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局部利益, 为有更多地被审计单位由本事务所审计, 获取收入, 也需要屈从被审计单位的意愿, 出具一些不真实的审计报告, 所有这些, 损害了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独立性, 使会计信息失真具备了前提。

3、会计规则不健全, 会计核算体系存在局限性,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 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有关财会的法规和实施细则, 但仍不完善, 使有些条文操作时有空子可钻, 会计体系中的人为估计因素过多。在现行准则和制度中, 对同一事项允许采用的会计方法很多, 允许会计人员凭职业能力自由选择, 这些人为估计因素与职业能力的自由选择, 在会计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 有意或无意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机遇, 也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目前,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普遍性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实带来的危害严重, 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 传递错误信息, 误导经济行为

从一个国家来讲,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使市场信号失灵, 造成国家政策制定的失误, 导致政策宏观调控的误导, 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 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从微观上讲, 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将无法掌握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 导致决策上的失误, 而作为投资方就会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引起投资方向的错误, 蒙受利益上的损失, 使广大投资者对整个经济及资本市场失去信心;从客观上讲, 虚假的会计信息逐级汇总上报, 政府很难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 导致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失误, 破坏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误导经济行为。

(二) 扰乱经济秩序, 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 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账”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使小集团甚至个人侵占集体利益, 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企业亏损倒闭, 职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造成待岗或失业, 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 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 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 导致政策失误,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秩序混乱易造成经济犯罪的产生, 失真的会计信息是经济犯罪的护身府和温床。

(三) 失真的会计信息削弱了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权威性。

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是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法纪上大打折扣, 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 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四、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全社会的大事, 要从根本上治愈这一痼疾,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要改善会计人员从业的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为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政府、工商、税务、审计、银行等各部门加强诚信建设, 以改善整个社会诚信环境;从企业内部, 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企业要有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包括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企业员工的选拔任用上要进行全面的考核后录用, 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使会计人员真正为社会、为企业服务, 为会计人员提供优质会计信息提供保障。

(二) 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体系, 认真贯彻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 制定各项会计法规的实施细则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使会计法规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 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使各级主管人员熟悉财经纪律、会计法规、财务制度, 以身作则, 带头执行。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同时, 还要维护法律的权威, 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追究行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法律保障。

(三)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 虽然他们也要服从企业负责人的领导, 但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生, 他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家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素质教育, 坚持“会计证”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严禁无证上岗, 坚持会计证年检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 督促会计人员及时学习新制度和新准则的内容, 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 加大监管力度, 提高监督效率。

(1)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完善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是会计机构对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审核的工作, 可以查出纠正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 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设置审计执行机构或审计人员, 对会计资料进行控制和再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对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把关。同时, 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与企业负责人的责任相联系, 督促企业领导廉洁自律, 提高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

(2) 发挥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作用。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应相互协调, 加强联合检查, 在检查信息上互通有无, 避免各自为战, 提高监督效率。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能。同时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经过其审核的会计资料出现重大问题时, 要追究注册会计师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并且取消其执业资格。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篇10

1. 有些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是保证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会计信息的基础。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由于利益的驱动, 为扩大经营业绩, 单位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下, 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 在会计资料传递的过程中擅自更改会计信息,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做账外账, 私设小金库,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还有些单位虽然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地利用, 致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流于形式, 更有单位会计与出纳串通一气, 出现坐支、白条抵库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尽人意。

有些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职业判断能力低是一个事实。会计人员素质层次不齐而且偏低, 这无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 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 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 另一方面许多会计师仅仅是考取了会计师证书, 而在业务操作水平上却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 这种状况造成的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不同, 是造成会计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基础原因之一。

3. 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一。

会计法中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 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是在执行中, 有些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的单位, 中层管理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 在聘任人员中, 领导已经把个人因素考虑在里面, 为了方便自己工作的开展和思想的贯彻, 尽量使用那些有关系的或唯命是从的同志。由于存在上述原因, 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会计对领导的意图唯命是从,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欺骗了国家、欺骗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4. 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目前各单位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会计主管部门实施, 而各单位的主管部门主要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对所属单位采取保护主义, 根本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尤其近几年来,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发展, 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业务量开始下降, 致使在质量上开始放松, 在数量和质量成反比情况下已经不能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有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 上述情况使这些社会监督机构不能完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的使命。

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 贯彻实施会计法《会计法》是以法律的方式明确规定要保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制定本法。”《会计法》还将会计事务的每一步, 包括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方法的运用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报表的产生, 均纳入了立法范围, 保证会计人员运用正确的会计方法, 得出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2. 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 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同时可以由监事会委派财务总监, 对单位的财务活动及其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 定期向监事会报告。但监事会委派的财务总监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总会计师作为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负责人, 所以已设置了总会计师的单位就没有必要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财务总监。只有把财务总监的职责同总会计师的职责区别开来, 并且明确由监事会委派, 作为监事会成员, 负责对财务活动及其经营管理行为实行事中控制, 进行过程监督, 并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 就能对负责人行使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起到制衡作用。

3.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监督作用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 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监督的主要机构, 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完成监督会计行为的使命, 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和职业道德修养, 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 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真正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是会计信息不再失真。

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使会计控制有效发挥作用。首先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不丧失原则, 不图谋私利。其次, 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 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 精通会计法规, 会计制度, 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熟悉法规, 具有高超的会计水平, 更要品质好、思想过硬, 真正与单位共命运。因此, 财会人员需要不断充电、回炉, 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莉.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 2009, 9.

[2]严秀芳.行政事业单位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范[J].统计与咨询, 2009, 1.

[3]马宗凯.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0, 1.

上一篇:机房监控下一篇:大型地下商业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