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公路

2024-07-19

县城公路(精选九篇)

县城公路 篇1

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工程起点位于宁远原X059 K16+800处,为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的S236祁东至宁远癞子山的一段,起点往北延伸与规划的S236双牌至中和段顺接[2]。经出水岩、彭家、保和、牛垭岭、宁远县城,全程15.63 km,终点与已建宁远县城泠江西路顺接。

路线走廊带主要为丘陵地貌,路线多沿丘间平地或山麓斜坡展布,局部跨越冲沟、河流及其阶地等,沿线地形地貌较复杂多变。本路线新建路段填方较多,且部分填方高度较大,最大填方高度约22.8 m;沿线填方路段经调查及钻探,未见有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大范围软土分布,覆盖层为种植土、粉质粘土等,厚度大多较大,局部地段可见中风化基岩裸露,工程地质条件普遍较好,清除地表松土后即可铺筑路基。

2 高填方路堤边坡设计

2.1 截面设计

本工程的高填方路堤起讫桩号为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工程K12+770~K12+840右,最大坡高20.56 m,设计采用格栅+盲沟+拱形骨架坡面防护,台阶式边坡,坡率为1∶1.5~1∶1.75。高填方边坡加固横断图见图1,坡面骨架见图2。

2.2 压实要求

本项目路基主要填料为硬塑低液限粘土,高液限粘土须进行土质改良如掺石灰方可作路堤填料。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填料最小CBR值、填料最大粒径及压实度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对于液限大于50%及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用作路堤填料,否则应采取必要措施满足相关要求后方可使用[3,4]。

3 高填方路堤边坡施工

3.1 施工方法

按照分层填筑,分层夯实的顺序进行施工,强、中风化岩石作为填筑材料,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填筑施工的要求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控制每层填筑压实厚度在30 cm之内;采用推土机+平地机进行平整;压实度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按照设计和业主要求进行了边坡稳定性监测。

边坡表面采用盲沟+拱形骨架坡面防护,逐级设置台阶,台阶水平长度约为2 m,向内倾斜3%。土工格栅加固各级平台,土工格栅一端钉在开挖的台阶上。

3.2 施工工艺

1)填方区上料。

填料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运至填方区域,挖方区的填料应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运至填方区。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填方区须有专人指挥填料卸车,卸料方量按每层30 cm的压实厚度计算,卸料方式为由远及近,卸完一层,即进入摊铺和整平,禁止连续卸料。

2)填方的平整。

一层填料上料完成后,采用推土机进行初步摊平,控制松铺厚度为30 cm。为配合平地机平整,需进行初步压实,即对初平完成后的填料进行来回碾压。每层完成初步平整后,再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为保证排水,精平过程中注意形成一定坡度的路拱。某些边角处机械无法到达则采用人工找平。

3)填方的压实。

按照规定要求选取适当吨位的振动式压路机,对经过平地机精平后的填层进行碾压。碾压施工时,按照纵向进退式进行。行车轨迹为直线时,由两边向中间进行碾压;行车轨迹为小半径曲线时,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为保证碾压到位,横向接头的轮迹重叠宽度至少大于一半的轮迹,纵向接头的轮迹重叠宽度应不少于1 m~2 m。振动压路机应匀速行驶,碾压行车速度控制在4 km/h之内。碾压操作采用先静压,后微振,再强振的方式。为保证路基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由试验人员现场检测压实度以控制压实遍数。

4)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基准。填料在运至填方区前,必须按照试验规范的要求取样并进行土工试验,获得土样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工程数据;按照30 cm一层进行碾压,并满足表1所列各项压实度要求。如果试验结果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则需要继续进行碾压直至满足要求。或者分析所采用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之内。如果填料含水量偏大,则需要翻松晾晒;如果含水量偏少,则需要洒水湿润。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之内,然后重新碾压至符合要求为止。

5)浆砌拱形骨架施工。

拱形骨架的砌筑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其中水平方向在沉降缝处进行分段。垂直方向的砌缝不能出现通缝,上下层砌缝应互相错开最少8 cm。砌筑灰浆应饱满,不能出现空洞。拱形骨架的上下伸缩缝必须满足垂直度要求以保证接缝,并且伸缩缝两侧的砌体必须表面平整,不能出现搭接。为避免砌体出现渗漏水现象,要在伸缩缝中填塞防水材料。当存在接缝砌体时,应采用跳段砌筑法,保证相邻两段砌体在不同高度相互错开,跳段的位置可位于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为满足感观效果,接缝处可作为一个外露面,进行挂线砌筑。砌筑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覆盖薄膜,进行洒水养护,在一般常温条件下的养护期至少为7 d。

3.3 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填筑厚度和填筑宽度。为防止填料沉降过大,每一层的初平施工完成以后,必须通过检查保证每层填筑厚度不能超过30 cm。如果出现超厚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减少该填层的厚度。为保证路基边部得到压实,初铺时推土机的摊铺宽度应比设计路基宽度大至少50 cm。

2)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工地现场必须随时有施工员在场,全程指挥路堤填筑,保证填层的厚度、平整度、压实度等指标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填筑过程满足规范要求。

3)填料土质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填料需经试验检验后为合格,不得使用含有害杂质的劣质土。采用若干种不同土质为填料时,应分别填筑,同种填料的连续填筑层厚度应大于50 cm。透水性差、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下层,土质较好、强度大的优质填料用于路基上层。

4)严格检测压实度。由项目试验室对每一层填料都要进行检测,中心试验室进行不定期抽检。当检测发现压实度不合格时,必须采取补救处理措施,必要的时候可采取强夯等工程处理措施,以保证路基压实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严格控制渗水部分填筑材料质量,选择渗水性好、水稳性高的填料,避免渗透动水压力破坏路堤边坡造成失稳。

6)根据反馈的监测数据,调整填筑施工速度。为防止在路面铺筑前出现工后沉降,可将路基填筑的预压期选在雨季,以消除高填土的工后沉降。

4 高填方路堤边坡监测

高填方边坡路段共70 m,设置1个监测断面,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测点位置,埋设要求位置准确、埋设稳定。监测期间有效保护监测点,避免出现人为因素破坏,施工机械碰撞等事故。测点布置及埋设要求如下[6]:

1)沉降板埋设。沉降板底铺设60 cm×60 cm×20 cm的砂垫层,以保证其平整。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控制在1.5%以内。沉降板的材料为钢板,底板尺寸50 cm×50 cm×10 mm;金属测杆直径为4 cm,与底板焊接;套管直径为10 cm,材料为塑料管。施工过程中,随着沉降板下沉和填土的升高,测杆与套管应同时接高,每节长度应小于50 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50 cm。

2)地表水平位移边桩埋设。位移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一根位于坡脚处,另一根位于排水沟外侧。边桩采用C25混凝土预制方桩,截面尺寸为12 cm×12 cm,埋深为1.4 m。在边桩顶部应预埋金属测头。边桩采用打入法埋设。此外,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监测横断面示意图见图3。

5 结语

本文以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工程K12+770~K12+840右段高填方边坡为依托,介绍了工程的填方、压实、坡面骨架、监测等施工内容。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今未发生明显的病害,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摘要:以S236中和至宁远县公路工程为依托,介绍了高填方路堤边坡截面设计方案及压实要求,并阐述了高填方路堤边坡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工程监测结果表明,该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路堤,边坡,压实度,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媛媛.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路基工程,2005,31(373):86-87.

[2]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宁远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3.

[3]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4]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5]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县城公路 篇2

县长

同志们,父老乡亲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县城绕城公路项目建设开工仪式,这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代表县四家班子领导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项目开工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辛勤汗水的同志们,向所有理解、支持、参与项目实施的父老乡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建设县城绕城公路,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前,着眼我们县长远发展、加快发展大局,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经过反复征求各方意见、通盘考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今年我县开展的“X个年”活动和“X个建设重点突破”工作已全面打响。它的建成对于改善县城交通设施,拉大县城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县城新形象,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城绕城公路的开工建设,来之不易。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密切协作,克难攻坚,为项目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经受了锻炼考验。绕城公路沿线的父老乡亲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主动协助做好项目的征地拆迁,为县城绕城公路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让我们再次对所有为县城绕城公路开工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希望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及公路两侧所涉村屯广大父老乡亲,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始终以发展大局为重,增强法制意识,协调联动,密切配合,一如既往地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工作,加快征地拆迁工作步伐,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项目招投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统一规划,合理设计,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努力把绕城公路建成县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确保建成优质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民心工程。

最后,祝县城绕城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圆满成功!

县城公路 篇3

关键词:波密扎木,墨脱,县城公路,水土保持,措施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曾经是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 直到1993年才有沙石公路通达墨脱县城, 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的我国境内最后的一个县, 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 墨脱县面积3.4万km2、人口10, 543人。耕地面积0.133万hm2, 森林面积213.33万hm2。辖8个乡 (含一个民族乡) , 59个村民委员会。境内居住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 雅鲁藏布江贯穿县域全境, 海拔由7, 756m急速过渡到低谷地带的200m, 陡峻的山隔、湍急的水阻“置”墨脱于“井底”;频发的地震、滑波、塌方、泥石流、高雨量和局部的强降雨几乎“屏风”墨脱于“孤岛”。目前各乡之间仅通骡马驿道, 村寨之间只有羊肠小道。县城通往外界的扎墨简易道路地形起伏大、自然坡降大、降水量大、地震烈度大、地质灾害多、地质条件复杂。虽经数十年的屡屡投资、几经修建、数十人付出宝贵生命, 仍需分段、分季节年勉强通行2至3个月。

一、公路新改建工程意义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墨脱自然保护区内, 仅高等植物就有3, 000多种, 竹类植物约有十几种, 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种。另外还有千余种昆虫。西藏波密扎木至墨脱县城公路新改建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坡, 路线全长116.997km。起点位于波密县扎木镇老扎墨公路与318国道的交叉点, 终点位于墨脱县城墨脱镇莲花广场。由于西藏墨脱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因此, 该公路的建设将结束我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战略意义。西藏和平解放后, 西藏自治区政府、交通运输部组织国内多家公路勘察设计院所、科研单位对进入墨脱公路进行长达数十年不懈的研究论证、勘察设计和建设。初期勘察设计建设1961年西藏军区公路部就开始了勘测工作。1965年拉萨市试图打通自帕龙老虎嘴沿帕龙藏布江、雅鲁藏布江通往墨脱的道路, 由于山势太险、技术难度太大而被迫停工。1973年西藏公路规划勘测设计院经过几年的踏勘, 选择了数条线路比选, 最后选定了由扎木镇翻多热拉山垭口到墨脱县城线路。1975年成立墨脱公路修建指挥部, 并组建施工队伍动工修建。经5年建设, 耗资2, 538万元, 粗通至105km, 因建设条件艰巨、公路灾害频发工程于1980年停建。已建路段除起点段约24公里可使用外, 其余路段损毁严重, 车辆无法通行。1989年交通运输部投资2, 000余万元, 修通80km至墨脱县城公路, 扎墨公路全线贯通。1990年, 投资1, 400多万元, 历时3年, 总算修通了进入墨脱的一条土质公路。1994年2月, 第一条泥土公路通达墨脱县城, 但由于地质构造极不稳定, 时常被大面积塌方和泥石流冲没, 始终处于南通北阻、北通南阻的境况。1994年公路通达墨脱城, 几辆汽车跌跌撞撞驶入了墨脱, 可是因为塌方和泥石流, 再也没驶出城。至今仍竖立在波密县城扎木镇的“扎-墨公路通车纪念碑”, 成了中国公路史上通车时间最短的历史纪念。中国政府从未放弃修建墨脱公路的计划。2005年墨脱公路改建再次提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重要议程, 9月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和林芝地区组织国内权威公路勘察设计院所, 在多年科研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墨脱实地研究公路建设方案。年底安排施工队伍对波密扎木至墨脱简易道路进行便道保通整修, 2006年实现了近4个月的通车时间。在此基础上, 委托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对墨脱公路进行勘察设计, 对波密扎木至墨脱公路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 并列入西藏自治区“十一五”交通建设规划。

交通部等相关机构于2007年立项开展“西藏扎木至墨脱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为修建墨脱公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8年10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西藏墨脱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决定建设墨脱公路, 标志着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将成为历史。2009年3月, 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冯正霖副部长就建设墨脱公路有关问题分别做出重要批示, 要求注重工程质量, 特别是隧道工程, 要安全施工、科学施工, 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和安全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对墨脱公路建设的重视和关心, 昔日遥远墨脱将不再遥远。2009年4月20日, 西藏波密扎木至墨脱县城公路新改建工程在嘎隆拉雪山下举行改建工程奠基仪式。中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墨脱公路正式开工建设, 标志着我国县级行政区域不通公路的历史即将结束。

二、项目区概况

墨脱县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从北部的南迦巴瓦峰高达7, 756m, 下降到南部的仅数百米。形成“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气候。年均温16℃, 1月均温8.4℃, 7月22.6℃, 年降水量在2, 358mm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达5, 000mm, 无霜期330天。水力资源极丰富, 仅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处, 水能就占全江的2/3, 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1/10。境内有墨脱国家自然保护区。1950年8月15日发生墨脱地震。县内自然条件优越, 有“西藏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之称。原始森林类型众多, 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等。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皆丰 (见墨脱自然保护区) , 垂直带谱明显。1982年开始对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带的八个垂直自然带谱进行重点保护。墨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即风光揽胜、科学考察、独特文化及探险登山。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隅, 属雅江下游构造剥蚀高-中山峡谷地貌。向南渐过渡为中、高山, 相对高差500~1000m, 最低处在接近雅江出境口的巴昔卡, 海拔仅155m。

公路新改建工程路线走廊带以岗日嘎布山脉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年平均气温2~11℃, 冬季降雪。南区年平均气温16.5~20℃, 冬季气温可达10~12℃。南区全年雨日在200天以上, 年降雨量2000~4000mm。80KM前后路段, 年降雨量达4000mm。工程根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及老路现状, 分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路面结构。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和墨脱两县境内, 路线起于波密县扎木镇318国道川藏公路与老扎墨公路的交汇点, 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条江河, 经嘎隆寺, 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 经米日和马迪村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 路线全长117.278km, 起点至隧道进口段22.9km采用四级沥青砼路面;隧道段4.422km采用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其余89.956km2路段为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视不同的气候条件、地质特点分别采用天然砂砾、手摆片石及拳石过水路面。其中嘎隆拉雪山实施3, 315m隧道新建方案, 与原翻山路段相比, 可缩短里程约24km, 且有效避免雪崩等公路灾害对交通的影响, 其余路段尽量在原墨脱简易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改建, 新建桥梁1104m/29座、涵洞227道。建设工期36个月。

工程在原有道路上新改建, 四级公路 (隧道部分三级公路) , 设计车速为:20km/h (隧道部分30km/h) 。工程新建大中桥1110.9m/14座、小桥429m/22座, 其中利用老桥244m/4座, 新建涵洞228道、隧道3330m/1座、设养护工区6处。公路全线挖方102.60万m3, 填方78.38万m3, 借方14.48万m3, 弃方38.70万m3。全线共设10处取土场、19处弃渣场。项目总投资8.59亿元, 建设总工期3年半。项目区沿线河流属于雅鲁藏布水系, 主要有嘎弄曲、西莫河。

土壤在地理分布上土壤的水平与垂直分异明显, 主要为砖红壤性黄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山地灰化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漠土等组成。

项目区的自然植被表现出了在垂直分布上热带到高山寒带比较完整的山地垂直带谱, 主要植被型有:硬叶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灌丛、草甸、常绿阔叶林、季雨林, 沿线林草覆盖率在90%左右。

本区域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兼有冻融侵蚀, [1]属于西藏自治区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项目所在地区水土流失容许值为500t/km2·a, 水土流失背景值在900t/km2·a左右。

三、公路建设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一) 路基开挖与填筑。

本工程路基填土高度为2~6m, 填方高度超10m路段集中在新线范围内。路基的开挖和填筑将会使沿线的原始地貌发生较大的变化, 主要是地表坡度加大, 坡面变得平滑等, 这将导致坡面径流速度加大, 冲刷力增强。同时, 路基的施工直接导致地表原始植被的丧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 使得地表土壤的抗冲能力降低, 为水土流失的加剧创造条件, 是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发生和防治的重点路段。[2]

(二) 桥梁、隧道工程施工。

本工程由于地形地貌的因素, 设置桥梁较多, 有一3, 330m长隧道。桥梁工程的桥台、桥墩基础及隧道洞门的开挖都会对一定范围的地表造成扰动, 使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同时开挖方的清运将产生大量的易侵蚀土 (渣) 源, 为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创造条件。尤其当桥梁架设地区地形条件较差, 坡面较陡或直接与隧道相接时, 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单元。

(三) 取、弃料场。

取土及筑路材料的开采将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底层土壤裸露, 土壤结构严重破坏, 抗侵蚀能力降低, 遇暴雨将会发生水土流失。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 弃渣一般都采用松散堆弃。在防护措施施工以前, 由于弃渣结构差, 土质松散, 孔隙率大, 且表面无植被防护, 遇强降雨或上游汇水下泄时, 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四) 临时占地。

公路建设过程中, 新的施工便道开挖、基层与面层拌和站、施工场地等一些临时占地行为也将对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和地表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同时成为水土流失加剧的条件和水土流失的源地之一。

(五) 不良地质及冻土路段。

公路所经过区域内的不良地质主要有泥炭土岩、滑坡、坍塌、涌水、突水等。路线经过的嘎隆拉山段 (24KM) , 为多年冻土区, [3]以少冰冻土或多冰冻土为主, 土质以砂砾石为主。

四、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根据水保方案技术规范[2]的要求,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前述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分析, 本工程建设期 (含施工期和植被恢复期) 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8万t, 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6万t, 见表1。

(1) 从表1可以得知, 从新增的水土流失分布区域看:本工程产生水土流失量最大的区域是主体工程区 (占53.73%) , 其次是弃渣场区 (39.19%) 、取土场区 (占4.71%) 和施工场地区 (占1.40%) , 这些区域是本工程突出的新增水土流失的策源地, 亦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 (2) 在隧道进出口连接段改建过程中, 由于路基的加高填筑, 冻土原有的热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其冻融上限可能发生变化, 导致局部坍塌、沉陷等, 将直接危害公路建设运营安全。

五、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交通运输部多次派出专家组进行现场勘察, 参与技术方案论证;国内权威公路勘察设计单位在多年科研的基础上多次进入墨脱, 进行数年的线路勘察, 进行了7条线路的比较, 筛选至3条, 优化确定扎 (木) 墨 (脱) 线路方案。根据项目区域特殊气候、地质、水文环境资料, 在充分吸取川藏、滇藏公路整治改建和墨脱简易道路初期建设、维护的基础上, 经多年研究、多方案比选、实地勘察和反复论证确定了工程建设方案和灾害治理工程措施。由预测可知主体工程、弃渣场、取料场的水土流失量较大, 针对项目区雨水较充沛、植被覆盖率高等特点, 水土流失防护以工程措施为先导, 土地整治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临时措施贯穿施工整个过程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一) 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 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 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 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路基边坡的滑坡段采取抗滑桩、抗滑挡墙等措施。在沟道、开挖边坡、填方边坡坡脚修建浆砌挡土墙、石笼网挡渣墙;在施工期要对弃渣场布设拦挡及排水措施, 堆放场利用结束后平整场地恢复植被;取料场在开挖过程中导致微地形的变化, 从而改变土体稳定性, 在重力或者径流作用下形成新的水土流失, 因此考虑在施工期对边坡的控制以及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是在坡顶及坡脚沿等高线开挖截水沟, 坡面设排洪沟, 采用浆砌片石衬砌, 在截水沟与排洪沟连接处设沉沙池, 排洪沟再连接到沟道。鉴于项目区冻土路段的严寒气候和广泛发育的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当路基高度小于0.5m及路堑段, 建议先超挖1.0~1.5m, 使冻土预融, 再用砂砾石土换填, 以减少路基后期融沉量。路基两侧建议设置挡水埝, 以减少路基外地表水下渗对路基下幅冻土的影响。

(二) 植物措施。

植物覆盖是自然因素中对防治土壤侵蚀起积极作用的因素, 几乎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减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植被在水土保持上的功效主要表现为:拦截雨滴;调节地表径流;固结土体;改良土壤性状;降低风速, 防止风害。此外, 森林还有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调节气温、防止干旱及冻害、净化空气、保护和改善环境等多种作用。在24km之前的取弃场坡面采用挖沟挂三维网植草护坡, 草种选择白三叶、黑麦草草种。24km (墨脱境内) 之后料场及临时工程防护区,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采用杜鹃与芭蕉行间混交,

(三) 临时防护措施。

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有临时工程防护措施、临时植物防护措施和其他临时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 在开挖坡面的下边坡、临时堆料场周边采用袋装土石渣临时拦挡, 既消化了部分弃渣, 也防止开挖土石滚落和松散料滑塌。雨季对临时表土堆采用土工布遮盖。同时在各施工单元要及时修建截、排水沟系统。

六、结语

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 而随着公路建设, 其对周边区域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 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又会逐渐加剧自然灾害的势态, 因此, 搞好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 加强路域周边区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成了公路建设中的一个新的课题。项目设计建设本着恢复性、保护性、自然式、乡土化、和谐统一的原则,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水环境污染、注重水土保持、适当设置观景平台。力争道路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景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线路设计了10处观景平台, 供游人旅客及驾乘人员停留休息观光。本文结合工程的实践, 对藏区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形式, 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同时配合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综合规划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为下一步藏区公路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显扬, 王建群, 王同奎.西藏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工作[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5, 4:45~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水利部:2008

县城公路 篇4

大家上午好!

我县创建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今天正式启动,今天在这里召开动员会议,目的就是要统一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员全县人民积极参与“双创”工作,举全县之力,提升县城文明水平,改善县城环境。刚才,xx、xx同志分别就我县创建xx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等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xx同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xx同志,市爱卫办副主任xx同志将分别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我县“双创”工作,先谈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

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县城市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我县获“xx省卫生县城”荣誉称号,去年顺利通过复审。为巩固现有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环境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周到的生产生活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建“xx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县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开展“双创”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城镇化建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我县是农业大县和工业新兴县,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实现全县的振兴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特别是当前,城镇处于联系工业和农业、对接城市和农村的核心地位,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载体和平台,地位更加特殊而重要。只有城镇化水平提高了,城镇辐射力增强了,才能吸纳更多农民进城,加快二三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开展这次“双创”工作,就是要以提高县城文明水平、优化县城环境为主线,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进而推动全县经济振兴发展。

(二)开展“双创”工作,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需要。城市是一个地区形象的直观体现,直接反映着当地的班子作风、干群面貌和精神状态,是对外展示的无形资产和独特名片。一个地区有了好的形象,对外就有吸引力,对内就有凝聚力,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谁也不愿意到一个烟尘满天、污水横流、环境恶劣的地方投资发展。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无不在努力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竞相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就兄弟县来看,xx、xx、xx等县,前些年基础条件和我们差不多,有的还不如我们,但现在去看看,不论是硬件基础,还是县城环境,都有了较大提高,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我们。所以说,如果我们不奋起赶超,加快建设,就会在激烈的县域竞争中落伍。我们提出创建xx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xx形象,为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这不仅事关县城市政建设工作,更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事关xx的形象。

(三)开展“双创”工作,是打造市民宜居环境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精神文化和环境质量需求日益增长,广大群众希望生活在“天蓝、水碧、地绿、人和”的环境中。而如何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已越来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群众对县城部分地段脏乱差现象很不满意,迫切要求改变这一现状。“双创”工作,不是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而是县委、县政府立足xx实际,从全县群众的愿望出发,通过扎扎实实的建设,着力解决广大居民密切关注的居住、出行、卫生、供水等现实问题,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真正让县城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和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激发人们热爱xx、建设xx的热情。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营造优美的环境,以优美的环境去影响人、改造人,从而改变干部精神面貌,提高群众文明程度,在全县形成一个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从打造市民宜居环境的角度出发,从为民办实事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迅速掀起创建工作高潮。

二、抓住重点,强力推进

“双创”涉及的工作点多面广、千头万绪,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今天动员会议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xx县创建xx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总体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司其职,扎实推进。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三点,也就是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重点抓好的三个方面。

(二)夯基础,完善配套功能。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也是“双创”的重点。创建文明县城和卫生县城,必须先强“筋骨”,从基础设施抓起,使县城的整体形象和品位档次有明显提高。关于县城建设,我认为关键还是要重视县城的规划工作,加强规划管控,善于借助外脑,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和完善县城发展规划,切实搞好县城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完善县城配套功能。同时,要下大力气开展市容市貌整顿,切实解决好县城“脏乱差”现象;要加快完善县城市政生活配套设施,加强县城绿化建设,整治大气和水环境,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建工作带来的实惠,自觉参与县城建设。

搞县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我县来说,我们还是“吃饭财政”,仅靠政府投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那么钱从哪里来,我认为,关键还是要经营好城市,盘活我县存量资产,走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路子。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县城建设资金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要解放思想,适度负债经营,积极争取国家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强整治,提升城市品位。市容环境卫生是“双创”工作的基础,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观反映。对照“双创”目标要求,我县市容环境管理工作还有一定差距。对此,各镇、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按照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集中人员,合力攻坚,着力搞好《方案》确定的四项专项治理活动,确保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整治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三点:一要抓住关键。四项专项治理,每项都有侧重,必须善于抓关键。如城乡居民文明素养提升方面,关键是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家训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市容市貌整顿方面,关键是搞好县城中心区域、城乡结合部等公共场所,老旧村庄、棚户区等死角盲区以及公路沿线、江河沿边等公众视线范围内的环境治理,搞好违章搭建、乱摆乱放等不文明现象的整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关键要抓好平安xx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五类犯罪”专项打击整治活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关键是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市场秩序整治,打击制假售价、传销、不正当竞争等违法犯罪行为。总之,每项专项治理都要抓住关键,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二要管治并重。整治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原则,注重加强对不文明、不规范行为的引导,让市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行动自觉。对于多次教育引导仍不改正的对象,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树立起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权威。三要健全机制。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开展几次专项整治活动,虽然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极易反弹。究其原因,关键就是没有形成一套长效管理机制。因此,在整治工作中,住建、城管、卫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搞好协作,密切配合,逐步探索建立一套县城管理和整治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健全完善县城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县城品位。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双创”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双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双创”工作,把“双创”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加强对“双创”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此,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各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落实人员责任。各专项工作组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起责任,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把“双创”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局面。

三要强化表率作用。一方面,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带头践行文明公约,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带头爱护县城环境卫生,做文明市民的表率。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各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三严三实”作为自己做人从政的行为准则,做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表率。再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在“双创”的具体工作中带头参与、带头督导推动。总之,领导干部要将“双创”工作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以实际行动带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投身“双创”工作,进而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参与“双创”工作。

五要加强督查问责。各级、各部门要把“双创”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按照《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县督查考核组要加强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促进创建工作的落实。县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双创”工作开展情况列入纪检监察和效能监管范围,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影响“双创”工作整体效果和整体进度的责任单位的领导和责任人,要严肃追究其失职或渎职责任。县组织部门要把“双创”工作表现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作为奖惩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浅谈县城电网规划 篇5

县城电网的规划在县域电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县城电网合理的布局、优化的结构及设备的合理选用, 是保证县城电网的安全稳定、供电可靠和降低损耗的基础。因为历史的电力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 县城电网的状况相对落后, 供电运行存在很多问题, 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县城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 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逐日提高, 我们必须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和县城的建设规划, 研究和编制好县城电网的规划, 按规划实施电网建设才能根本解决县城供电能力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问题。

1县城配电网主要特点与基本要求

县城配电网是指向一个县城及其周边分配和供应电能的电力网, 如果连同为其提供电源的输电线路及变电站, 则称为县城电网。县城配电网主要包括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县城电网是县域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用电负荷密度相对较大, 对供电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高。县城电网一般属于县级供电企业的营运范围, 通常包括县城配电网以及地市供电局向它提供电源的变电站。

1.1 县城配电网主要功能

1) 从输电网接受电能, 并逐级分配或就地消费, 即将高压电能降低至方便运行又适合用户需要的各种电压, 组成多层次的配电网, 向各种用户提供充足、优质、可靠的电力。

2) 按照高压、中压、低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向各电压等级的用户供电。

3) 为了便于多层次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调度, 必须配有必要的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设备。

4) 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络之间通过变压器连接成一个整体配电系统。当系统中任何一个元件因检修或故障停运时, 其所供负荷既可由同级电网中的其他元件, 也可由上一级或下一级电网供电。

1.2 县城配电网结构主要要求

1) 各级电压电网的接线应规范化、标准化。

2) 中压配电网接线力求简化。

3) 每回10 kV线路至少满足2~1的接线要求。

2县城配电网发展主要趋势

县城配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配电网接线简化和提高可靠性

1) 在具备条件的地方, 可采用线路变压器单元, 取消高压侧断路器, 在线路故障时跳开送电端断路器。

2) 采用多回路并列运行或多回路闭式环网运行, 以提高线路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

3) 开环运行的单环网加装馈线自动化装置 (FA) , 以减少故障时用户停电时间, 逐步推广县城配网自动化。

2.2 节省用地和线路走廊

为减少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减少线路走廊用地和配电装置占地, 推广小型成套配电装置在县城配电网中进一步使用。多采用窄基铁塔、钢杆线路、多回路并架线路。随着地下电缆建设日益增加, 应进一步推广电缆沟、预制排管、公用事业管道合用的共同沟与共同隧道等措施。

2.3 简化电压等级

为利于配电网的管理和经济运行, 世界各国都规定了电压等级和标准, 并尽可能减少降压层次。同时, 随着负荷密度的不断增长, 将220kV和110kV变电站直接引入县城区域, 县城取消35 kV电压等级。

2.4 电力设备技术应用

1) 为节省运行费用, 最好采用少维修或免维修的设备, 设备选型方面要坚持技术进步、安全可靠、方便维护、宜于管理的原则, 向设备小型化、无油化、自动化转变。变压器的选择中, 应采用S11及以上型变压器为主导, 对于一些负荷变化大的台区, 选择使用一些空载损耗小、效率最优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在开关等方面, 应广泛选用技术含量高, 设计又成熟, 气体绝缘的全封闭配电装置和真空断路器等。

2) 交联聚乙烯 (XLPE) 电缆、架空绝缘导线和绝缘电缆应推广使用。 主干导线截面尽量简化和统一, 架空线路应普遍选用240或185 mm2绝缘导线, 电缆线路应普遍选用300或240 mm2铜芯电力电缆。

3) 中压多回路开关箱、中压组合断路器、箱式变压器应广泛采用。

4) 配电自动化建设。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促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由变电所发展到配电线路, 并使供电与用电两方面的业务紧密联系, 实现中压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快速隔离故障, 缩短事故或操作的停电范围和时间, 通过转移负荷、减少负荷和电量损失,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应加快配网信息化以及配网自动化建设。

3县城配电网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3.1 县城配电网规划编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 收集基础资料, 在分析、归纳、选择资料的墓础上进行负荷预测, 合理划分城镇供电范围。

2) 通过供电能力平衡, 拟定若干个解决供电的网络规划方案, 比较优化后, 确定供电电源方案、输配电线路走向和出线方案、变配电站布点和容量方案以及调压措施和无功补偿方案。

3) 估算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量、所需资金、设备和材料。

4) 绘制规划电网接线图、负荷分布图以及有供电电源、变配电站、高低压输配电线路的城镇电网平面布置图。

3.2 县城配电网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 高压、中压配电网的远期和中期规划主要确定的内容:①待建的和扩建的110kV变电站和220kV终端变电站的容量和位置;②上述变电站的供电范围、二次侧出线的安排和每条出线的供电区域。

2) 近期规划则为适应近期负荷增长的需要, 从远期规划中摘录出来某些项目, 以达到规定目标的供电质量。

3) 低压配电网的近期规划内容为确定配电变压器的数量、容量与分布, 以及该低压配电网的供电区域, 以适应低压负荷增长的需要。

4) 配电网规划的内容还应包括为达到规划目标而提出的对电源建设的要求, 调度通信及自动化方面的措施等。

3.3 县城配电网规划实施

县城配电网规划应与县城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部门密切配合, 充分依靠政府和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实施。县城配电网规划具体要通过年度计划来实现。年度计划以近期规划为依据, 由于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或政策的变化, 可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作必要的滚动修编调整。年度计划内容包括当年投产工程、在建工程和前期工程三方面, 相互间要有一定的比例, 做到工程有储备, 投产需均衡, 以保证规划项目在实施上的相互衔接。

4结语

县城配电网规划是一个县域电网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但是, 县城配电网规划有其特点。通常县城配电网规划是指该县城配电网发展和改造的总体计划。其目的在于以恰当的投资增加配电网的供电能力, 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 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规划, 包括对原有配电网的改造、扩建以及兴建新的配电网两个方面。我们应根据县城电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研究和开展县城电网规划, 按规划实施电网建设, 才能打造好一个符合县城建设规划,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坚强电网。

参考文献

[1]左晓玲.关于县城电网建设有关问题探讨[J].科技风, 2011 (18) :209.

[2]朱卓玲.浅谈县城电网的合理改造及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4) :106.

[3]杨进云.县城电网规划可靠性评估实例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4) :121-122.

[4]邓昆玲, 张爱军, 王鹏, 等.县城电网现状及规划要点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2 (2) :8-11.

陵川县城道路绿化初探 篇6

1县城道路绿化的不足

1) 行道树品种单一, 搭配简单。

县城各街道绿化风格基本相同, 大多是单一的落叶乔木树种与路平行种植, 以遮荫、速生树种为多, 起景观效果的树种基本没有。冬季缺绿严重, 不能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

2) 外调苗木, 把关不严, 成活率低。

由于本地苗圃没有设计所需树种, 需要外调, 而外调苗木时不能严格按规定的起苗、运苗、假植程序进行, 使栽植的苗木成活率不高;再则, 由于栽植时把关不严, 加上后期管理跟不上, 使成活率大大降低。

3) 重于栽植, 轻于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 绿化的重要性也不断被人们所认可, 充分认识到它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积极参与绿化、参与栽树, 但疏于栽植后期的养护管理, 结果是苗木死多活少, 导致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后果。

4) 绿化设计无新意、无层次、无特色。

县城内道路绿化带或宽或窄、或长或短, 绿化用的色块树种大都是小叶黄杨加草坪, 图案简单, 色彩单一。道路绿化缺乏地方特色, 缺乏文化内涵, 不能充分显示不同道路的风格。结果造成千篇一律、单调贫乏。

5) 不尊重自然规律, 栽植时间随意性大。

由于种种原因, 使很多树木的栽植错过了大好的时节, 而在其他时间随意进行。栽植时为了保证成活, 必须要带土球, 同时浇水量又比最适宜的春秋季多, 当然还会采取许多措施, 但成活率也不会很高。这样一方面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另一方面造成栽植以后的补植, 使树木的大小不一样, 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应采取的对策

1) 严格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种。

首先必须强调生态适应性, 保证成活, 正常生长, 然后才是各种功能的发挥。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相对复杂, 直接影响苗木生长的不利因素很多, 对于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对土壤、水分、温度、光照、湿度等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即不同的树种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 而且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适应力、阴阳性、病虫害的交叉性等因素, 要注意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乔灌草的比例、外来树与乡土树的比例、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等, 以发挥不同树种的自然优势, 最大限度地满足树木生长的生态条件。

2) 注重病虫害的预防。

病虫害对苗木的成活和健壮生长有直接的影响, 一旦道路上的树木感染了病虫害, 就很难治愈, 一方面由于道路属高危人群集中地, 每天有大量的人流、车流, 要很好地防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白天药物防治怕影响了行人车辆的安全, 但夜间效果又不是很好, 而且很多药物都有一定的残效期, 也就是说夜间施药也会影响到行人车辆的安全, 所以在树木的引进、栽植及其养护各方面对病虫害做到预防为主。

3) 精心设计, 显现风格。

对于每一条道路, 要充分结合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 设计要多样、不单一, 同时要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精髓, 以表现独有的地方风格。树木、花草要搭配有方、有美感, 高、低、疏、密都要有讲究, 要尽可能把道路周围的景观拉近, 而不能让两旁的树把道路同景观隔绝。要努力构成树、花、草相映成趣, 建筑与绿化有机结合的绿色格局, 形成一街一景。

4) 早计划, 早准备, 适时栽植。

树木是有生命的机体, 其生长习性随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树木的栽植对季节性要求比较强, 一般要依据树木的生长特性适时移栽。为此, 要提前做好县城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确定每年要绿化的街道, 按设计要选好树种、确定苗源、财源, 保证在最佳的季节进行移植, 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从而提高成活率。

5) 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确保绿化效果。

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苗木栽植是基础, 后期养护是关键, 俗话说“三分种, 七分养”, 显然后期养护非常重要, 栽后必须及时灌好“三水”。苗木成活后, 必须细心把握每一个环节, 均做到精心养护管理, 方可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春季, 天气一般较干旱, 保证开春水的浇灌, 促进树体早日吸收足够的水分, 从而预防倒春寒对树体萌发新枝的伤害;在出叶前按一定高度将树体用石灰水涂白, 防止了病虫害的侵蚀;同时, 仔细观察各类植物, 及早去除枯枝、病枝, 有效促进树体尽快萌发新枝, 保证树木正常生长。夏季, 定时对症喷打杀虫、杀菌剂, 预防各类病虫害发生, 同时修剪堂内枝、病虫枝、多余的萌生枝, 确保优美树形。秋季, 主要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树枝修剪, 防治秋梢抽发;深秋, 在落叶前按一定高度将树体用石灰水涂白, 防止虫害向树下转移越冬。冬季, 入冬前浇足防冻水;树木落叶后, 修剪病虫害枝、未木质化枝, 从而加强树木的抗寒性;同时加强树体防寒, 尤其要注重新栽树木的防寒工作。

总之, 城市道路绿化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我相信, 只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 广大园林工作者齐心协力, 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将更加趋向科学化、生态化、人性化。

摘要:以改善陵川县道路的绿化现状为出发点, 对县城道路绿化存在的树种单一、搭配简单、苗木成活率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促使道路绿化趋向科学化、生态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道路,绿化,树种,栽植

参考文献

[1]何兴元, 宁祝华.城市森林生态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县城景观道路设计浅谈 篇7

我县城区二环路东段起于县城花城路与二环路交叉口, 止于县城三河路与二环路交叉口, 全长5.9km, 双向六车道, 设中央隔离绿化带宽5m, 道路两侧各宽12m的绿化带;绿地面积16600m2。该道路属于城乡结合部, 道路景观具有交通集散、疏导、分流及居住地分散、游人稀少的特点, 在道路景观设计上以绿化、美化为主, 兼考虑居民出行安全、市民游览的功能。

2 设计意义和作用

(1) 改善城市环境:行道树居民房前屋后, 道路两侧绿地对于调节道路附近的温度、湿度、降低风速噪声、净化空气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2) 组织交通:采用中央绿化隔离带, 将车辆分道单行, 两侧设便民道路及行游步道, 起到组织城市交通和人行分流的作用, 以确保行人及车辆安全。 (3) 美化城市:道路绿化的特色景观能美化街景, 衬托城市建筑面貌, 遮挡不美观的建筑物, 使道路更加美观。 (4) 休息散步:城市道路景观中设置的广场、坐凳、小型建筑设施各类体育设施及健身器材, 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 (5) 在满足各种功能的同时, 还可因地制宜结合生产, 选择适应能力性强、便于管理、病虫害少, 枝叶茂盛、树形高大、整齐的树种, 在道路沿线地段进行成片种植, 既丰富了道路景观, 又能进行生产, 创造物质财富。

3 景观道路系统设计

设计按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针对该地段道路系统的特点, 考虑功能性、适用性、安全性及观赏性相结合, 在原有道路系统的基础上, 增加宽3.5m的便民机动车道, 确保道路沿线城郊居民的出行畅通。在道路沿线无居民地段设计宽12m的绿化带, 绿地中铺设宽1.5~1.8m的青石板和花岗石卵石游步道, 在不影响绿地景观的基础上能保证行人通行, 兼散步健身等休闲功能。

4 景观绿地系统设计

结合该段道路的实际, 自然式和规则式配置相结合, 常绿或落叶高大乔木、灌木、藤本及草坪相结合, 体现高低错落有致, 季相变化, 共同构筑良性生态景观。

(1) 行道树设计:在道路沿线主要建筑物前阵列式种植大规格的银杏和香樟, 株距6~8m, 并设置透水树池及花岗石树圈, 既能满足主要交通集散和分流功能, 又能体现建筑与绿化景观的有机融合。

(2) 分车绿化带设计:分车绿化带设计为宽2.5~5m。在绿化带内根据花池的长度, 每隔35~40m, 分段考虑以栾树———樱花———小叶女贞—红花檵木———混播草坪;天竺桂、红叶李 (紫薇) ———金叶女贞———红花檵木——混播草坪的组合种植方式, 以体现植物组团的节奏感和色彩韵律感。

(3) 道路两侧绿地设计:根据道路沿线农村山体背景绿化的实际, 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 在道路两侧12m宽绿地内, 以自然式配置方式进行植物配置。

(1) 背景树:因该道路属县城郊结合部, 道路沿线居民点不集中, 在无居民地段栽植以杨树、水杉为主的背景树, 用以遮掩不太美观的农房等建筑, 提升道路景观的整体效果。 (2) 景点树: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的不同特征, 考虑树种的合理搭配, 主要以朴树、皂角、黄葛树、枫树为主等高大乔木树种分别组团, 分别配以香樟、广玉兰、天竺桂、大叶女贞、栾树、刺桐、腊梅、石榴、红枫、千层金、观赏桃花、樱花、红檵木、金叶女贞、山芋、鸭脚木、混播草坪等植物, 以充分体现绿地林冠线、郁密度、季相变化, 从而丰富植物景观效果。

(4) 山坡绿化设计:道路沿线边坡地段绿化主要以防风化、固土护坡、绿化美观为主, 栽植如三角梅、爬山虎和油麻藤等垂吊或攀爬植物, 对裸露地面进行垂直绿化。

5 道路休闲广场设计

结合我县休闲广场分布零散且建设规模偏小型、城市人口众多的实际, 为提升道路工程的整体形象, 在道路主要路口腾家坝大桥桥头开阔地段新建腾家坝广场。该广场以体育公园为主题, 特别设计了宽阔的草坪, 以大规格的银杏、朴树、皂角、黄葛树等高大乔木种植为背景, 孤植或丛植的配置方式穿梭其中, 压模混凝土游步道贯穿整个广场, 并分片分区布置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场地。共新建2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12个乒乓球场及16组健身器材及儿童游乐设施。

6 相应配套设施设计

根据道路沿线居民居住点分散的实际, 在道路沿线设计了2座垃圾库, 放置60个垃圾箱, 做到垃圾归点。在县城主要路口腾家坝广场内修建公共厕所1座和面积300m2的临时停车场, 以满足游人的需求。

二环路东段绿化亮化景观的设计,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体现了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 能大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向实现“营造生态威远, 争创工业强县”的目标更迈进一步。

浅谈县城园林绿化 篇8

关键词:县城,园林绿化,发展

县城园林绿化是一个县城风貌特色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构成要素, 体现着一座县城的活力及人民的生存质量, 也充分展现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可以说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个居民, 渗透各行各业, 覆盖全社会。

1 目前县城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重形式, 轻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5大类型, 每一类绿地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当前的县城园林绿化可能受限于经济投入, 也可能缺乏战略眼光, 虽然绿化随处可见, 绿地面积基本达标, 但是园林绿地建设却不关注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 绿地的功能划分不明确。比如, 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闲暇之余娱乐养生、赏花观绿的场地, 但往往在其中设计大面积的人工湖, 挤占居民休闲游憩空间, 使得公园只能围水看而不能随绿逛;再比如有些街头游园本来是人们的一处休闲所在, 却为了达到四季常绿的目的而栽植娇贵草种, 然后再竖一块禁止踩踏的牌子, 使草坪空间反而成了活动的禁区, 失去了最初的功能。

1.2 只求绿, 不求新

县城园林绿化为达到城市绿化率, 单纯追求绿色, 处处栽植草坪, 盲目移植大树, 使得绿地布景千篇一律, 单调乏味, 缺乏创新, 没有个性化的绿化小品、公园游园, 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出行意愿, 使得绿地为民服务的初衷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也使得县城形象不够鲜明, 间接影响城市发展大局。

1.3 重新城, 舍老城

受老城区地域限制, 县城绿化建设更多地投入在新城区。新城处处绿, 老城一片土。但是老城区通常是人口集聚的中心, 人们对绿化有着更深切的渴望。因而提高老城区绿化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县城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 虽然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2 县城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2.1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县城园林绿化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着重运用绿植的新陈代谢改善城市气候, 用不同树种的交替美化城市环境, 完善生态城市的主旨, 坚持以生态理念规划城市园林绿化。

2.2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要根据县城内不同区域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 集中力量在县城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比如用卫矛修剪造型, 搭配榆叶梅是一种风情, 搭配金叶榆是另一种格调;再比如紫色的鼠尾草是一处风景, 白色的满天星也是一处风景;另外, 不同的街道可以栽植不同的行道树, 使得一街一处景, 一路一风情, 处处洋溢不同的绿化品位, 提升县城美化格调。

2.3 严格执行“绿线”管理制度

规模化的绿地犹如一座城市的肺, 清新空气, 改善生态环境, 极大地提高城市美誉度, 提升居民幸福感。严格按照《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划定“绿线”, 是县城园林绿化必须明确的任务。在城市建设中要切实保证绿地规划在前, 落实到位, 无论新建改建扩建, 都要严守绿化规划, 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2.4 养护管理专业化, 提高绿化效益的技术保障

所谓“术业有专攻”, 县城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 应指派专人进行, 不仅需要专业的养护技术, 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养护理念。比如一些街角路口的绿化小品, 需要靠绿植的造型达到美观美化效果, 而其绿植的栽植需要经年累月的修剪打理养护才会形成预期景观, 茁壮生长;再比如不同的绿植, 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养护标准, 非专业人员很难关注到一些细节问题。这都说明只有保障养护人员的专业性与长期性, 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绿化效益, 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巩固绿化成果。

3 城市园林绿化应遵循的原则

3.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原则

园林绿地建设不仅要重视新区的规划布局, 更要重视结合旧城区改造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利用新的栽植技术, 可以考虑在老城区进行屋顶绿化, 这样可有效缓解老城区的绿化压力, 增加绿化面 (下转第157页) (上接第125页) 积, 美化绿化环境。也可以考虑在公园建造地下防空洞, 在紧急情况下疏散人群, 既达到了绿化的目的, 又发挥了防灾减灾的功效。

3.2 创新原则

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 发展地方文化特色。一个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配合其建筑格局可以自成一景;一条街道的绿化建设栽植不同树种, 享有不同风情;一个公园的绿化结合亭台楼阁, 也会呈现不同的风采;小到一片草一棵树, 大到一条街一座城, 每一种绿化树种的应用, 每一处绿化场景的设计, 都应该融入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 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进入崇尚个性化的时代, 园林绿地的建设不可照抄照搬, 千篇一律, 而要求不同绿地应具有不同特色, 做到一园一韵, 一街一景, 真正达到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丰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3.3 依法治绿原则

县城园林绿地是为居民服务的, 只有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 园林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顺畅地进行, 这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素质教育工作, 可以从学校、单位、社会等方方面面给予关注, 形成长期重视的局面, 将利于城市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县城园林绿化凝结了园林人的心血, 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 大量的物化劳动, 展现给城市居民一派勃勃生机。充足的园林绿化景观, 既可以净化美化环境,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还将有效拉动县城房地产增值, 提升县城品位, 使县城焕发生机, 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陈威, 陈敏.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与改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禄丰县城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 篇9

关键词:禄丰县,街道绿化,小区绿化,植物种类,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造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处处都有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子[1]。植物景观除了在最直观的视觉效果上带给人们感官上对美的享受,陶冶身心,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城市小气候、降噪、防风防尘等效用[2]。它给城市发展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成自然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园林植物景观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禄丰县城的园林植物与配置方式较为单一,管养与市民保护意识欠缺。通过对禄丰县园林植物调查,了解禄丰县主要街道及小区的植物配置的植物种类、应用形式等现状,对主要街道及小区的植物造景优劣进行比较,从而探求出让环境更优美、更能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地的功能需求的植物造景、配置方法。近年来,对城市绿化越来越重视,研究植物配置可以让人们了解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性树种,以将污染降至最低,并能够为今后的街道、小区建成提供绿化建议,使绿化环境越来越美,变成绿色的“恐龙之乡”。

1 调查地概况

禄丰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地处N24°51′~25°30′、E101°38′~102°25′,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930mm,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无霜期220d。县城内有德胜钢铁厂及禄丰县水泥厂,其中,德胜钢铁厂造成的大气污染主要由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煤尘、粉尘;而禄丰县水泥厂造成的大气污染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二氧化碳、氟化氢。

1.2 调查方法

2014年1月,通过对禄丰县城的3条主要街道(新大街、世纪大街、入城迎宾大道)及3个居住小区(教育小区、储备局小区、一中生活区)园林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进行实地调查记录统计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园林植物种类及组成分析

经调查显示:禄丰县常见的园林植物76种,隶属46个科、71个属。其中乔木36种,占植物总量的47.37%;灌木25 种,占植物总量的32.89%;乔灌木比为1.44∶1,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率为1.77∶1;藤本植物9种;地被植物4种;竹类植物2 种(见表1),其生态习性:a喜光;b耐寒;c喜肥;d喜温;e喜湿;f稍耐阴;g耐阴;h耐湿;i喜高温;j怕旱;k耐寒。种植方式:A孤植;B散植;C列植;D对植;E群植;F散点植;G篱植;H丛植;I垂直绿化;J地被。

2.2 不同园林植物的应用方式

2.2.1 乔木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调查发现,乔木在所有绿化植物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中新大街(悬铃木)和世纪大街(香樟)以规则式种植的行道树为主;而入城迎宾大道,以混合式种植为主,包括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等多种种植形式。居住小区乔木种植方式以孤植、对植为主,种植年限长,长势较好。

2.2.2 灌木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新大街与世纪大街选用的灌木种类较为单一,均以列植的方式形成规整的绿篱。入城迎宾大道在灌木的造景表现形式上不仅有列植、对植、群植等种植方式,还对灌木进行整形修理,如将群植的杜鹃修建成花球,并将不同色系的灌木搭配列植从而彰显色彩之美。居住小区方面,有以列植的规整灌木花带,还有小区以孤植、群植等方式予以种植的灌木。

2.2.3 地被植物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街道还是小区对地被植物的应用并不是太多,且4种地被植物(红花酢浆草、麦冬、石竹、白花三叶草)均主要应用在入城迎宾大道,并在部分地带采用密植的方式取代草坪草,色彩更为丰富,并起着对承接乔灌木的过渡作用。

2.2.4 藤蔓植物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新大街、世纪大街因为建成年代早,绿地面积少,无垂直绿化的应用;而入城迎宾大道采用了紫藤、忍冬、爬山虎、木香、常春藤、买麻藤、扶芳藤、炮仗花8种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以花廊、绿柱、花架等表现形式,并具有较好的季相变化、良好的养护管理及植物塑形。居住小区垂直绿化较为单一,普遍采用绿墙的种植模式,其中教育小区的绿墙由光叶子花、炮仗花、爬山虎三种植物所构成,而储备局小区、一中小区的绿墙均由爬山虎所构成。

2.2.5 乡土植物的应用调查中发现,运用较多的乡土植物有云南山茶花、云南黄素馨、滇朴、云南樟、云南含笑、茶梅、滇润楠等,因为属于本土植物而长势良好,并且表现出其独有的观赏特性。调查发现其种植数量与面积相对较少,而且园林植物造景中并没有很好地挖掘植物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地方及地域特色。在丰富的园林植物中,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地域风情和文化[3]。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缺乏地域性特点

新大街(悬铃木)和世纪大街(香樟)以规则式种植的行道树为主;虽然将香樟作为行道树,其适应性较强,能展现出较好的生长势,但是只采用单一树种作为行道树显得过于单调;同时其在灌木与地被植物的运用上同样较为单调。而且乡土树种运用较少,千篇一律的植物配置让人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地域区分感不明显。

3.2 植物搭配不够合理

新世纪大街、新大街的道路植物群落结构较单一,基本只有乔木层和灌木层,或只有乔木层与草本层的二层结构,植物群落缺乏高低起伏的韵律感和层次感,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乔木与灌木搭配也不尽合理[4]。街道垂直立体空间尚未充分利用,部分地段绿化较少或缺乏绿化,垂直绿化所形成的景观既没有色彩上的丰富变化,又无空间上的层次感。小区的灌木种植显得杂乱无序,加之养护管理不到位和配置方式不合理而显得整体美感不足,大部分地带乔灌木的色彩都过于相似,缺少季相变化,难以展现色彩之美。对于芳香植物的应用也不够重视,只有桂花等寥寥几种,从视觉、嗅觉上仍有极大地提升空间。

3.3 抗逆性植物栽种不足

禄丰县城由于深受钢铁厂的影响,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抗逆性较弱的植物易发生病害。调查发现禄丰县城市绿化中运用有较强抗污能力与净化空气的植物甚少,部分植物出现落叶、黄化甚至死亡等现象。悬铃木:局部落叶、叶片脱色、少数植株顶梢枯死,银杏:落叶、叶片脱色,蔷薇:落叶、叶片穿孔、脱色,杜鹃:落叶、叶片脱色、顶梢枯死、植株死亡,桂花:落叶、叶片脱色、斑状,紫叶小檗:落叶、叶片脱色,金叶女贞:叶片脱色、斑状。

3.4 植物管养不到位

三条主要街道的绿化植物有管理养护,但力度不够,而三个小区绿化植物的管养则更显不足。乔灌木因缺乏必要修剪,在形态上不甚美观,草本植物则因缺乏必要的灌溉施肥而生长不良。夏天植物浇灌不到位,冬天植物的防寒防冻措施没有做好,有的植物发生了病虫害也没有得到很好治理,致使长势每况愈下。加之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5],时有居民踩踏绿化带或摘采树枝、花朵等情况发生。

4 建议

4.1 加强乡土植物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美誉,能为园林造景提供丰富的园林造景素材[6],通过筛选禄丰地区生长及表现优良的乡土植物予以大力推广应用于城市道路、小区及公共绿地绿化不仅能大大减低建设及定期管养成本,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7]。

4.2 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在植物的配置形式上应尽量避免单一,种植前应尽量考虑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及生态学,充分发挥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芳香等特色来突出各种植物的美学价值[8],同时应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四季景色有所不同,尽量做到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此外,考虑间隔栽种一些芳香植物,来增强人们行走其中的愉悦感。

4.3 增加抗逆性植物

针对禄丰县城的环境现状,应该尽量选择一些抗逆性强的乔灌草,以保证植物长势良好;特别应考虑到钢铁厂的空气污染物及粉尘较多等情况,应选择一些抗逆性强,尤其是吸收SO2等有害气体与滞尘能力强的植物。

4.4 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县城公路】相关文章:

园林县城04-11

文明县城06-02

卫生县城08-10

县城道路09-16

文明县城创建09-03

数字县城建设07-19

创建文明县城标语05-23

县城建设情况汇报04-07

安化县城简介范文05-23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06-24

上一篇:整形外科下一篇:中国品牌塑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