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学模式研究

2024-08-06

电子教学模式研究(精选十篇)

电子教学模式研究 篇1

世界正进入“无纸书籍”新时代, 电子化教学及无纸化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新一代电子课本是以书包中所携带的课本作为隐喻, 是与电子书包相配套的数字化学习载体, 它承载了电子书包作为个人学习工具所需要的诸多功能:其基本能代替传统的教材并以更丰富的媒体形式展现教学内容, 此外它能连接学习工具和学习服务, 成为学习者个人学习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个性化环境。

电子课本是一种兼具电子化出版和电子学习的新型数字化学习产品。从内容层面, 电子课本覆盖了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辅助材料及练习、教学测试等内容, 能作为学习者个人阅读及班级学习活动等多种教学活动载体;从内容表征层面, 电子课本涵盖了电子出版和电子化学习的多样媒体形式及富媒体形式, 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与交互学习体验;从应用功能的角度, 电子课本能够通过连接学习工具和学习服务的形式, 为学习者提供互动、开放、泛在并即时的学习支持。随着个人数字终端 (电子书包) 的普及, 电子课本越来越成为各类学习机构不可缺少的电子化学习产品。

随着电子书包的普及, 电子课本将成为每一位学习者电子书包中的必备, 其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 迄今世界上已有至少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电子书包, 其潜在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在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吸引相关出版商尝试推出电子化的课本。

自2006年以来, 诸如一对一电脑计划、每个孩子一台电脑计划, 以及近来的电子书包项目等, 都是在为学习者配备这种个人学习工具方面所开展的尝试。然而, 只有在“电子书包”中配备合适的内容及各种应用, 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学习者个人学习工具的功能。虽然电子书在阅读领域正呈现普及的态势, 但正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一样, 教学用的“电子课本”其功能也远非仅仅是无纸化阅读, 而是涉及到更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此, 针对当前教育领域对电子书包应用所呈现的迅速增长的需求, 如何为其提供满足教育应用需求的电子课本, 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电子课本的教学性及设计的四个视角

电子课本的教学性是通过教学设计体现的。电子课本的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和环节, 它与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管理和服务组成一个不可拆分的完整系统。在进行电子课本设计时, 必须考虑那些促进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通常包括:学习者、学习成果、学业测验、学习活动和学业评价。为方便学习者进行学习, 课程需具备以学习者为中心,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倡导合作学习和增强情感互动等特征。为了保证课程能够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动机, 使之满意并且成功, 必须仔细设计课程。

电子课本的设计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自导式学习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理论等为基础, 从教育、心理、社会和技术四个视角进行设计, 学习者是核心。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自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自定学习策略和学习步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积极参与在线学习活动, 与他人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可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教师会对课程目标、学习要求、学习建议、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内容进行预设;学习者的成功与否, 除了与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关外, 教师预成的课程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基础。

2.1 教育视角

电子课本是一个微型的学习环境, 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环境, 其“教育性”是设计一门课程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电子课本必须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 以此达到学习目标。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是否具有实在或潜在的意义, 这是知识保持的决定因素, 也是影响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罗杰斯指出, 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的目标有关时, 其学习各个科目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学习效率也将显著提高。对于学习者而言, 其学习动机既有外在动机 (如通过课程考试、获得学分) , 又有内在动机 (如改善知识结构、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等) 。当外在动机起主导作用时, 虽然学习活动可以延续, 但消极心理和负面影响却不可避免, 因此自学者需要以坚强的毅力来克服困难, 使学习活动得以延续。而当内在动机起主导作用时, 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会油然而生, 学习的效率也能成倍地增加, 这样学习活动便能自觉地较持久地坚持下去。可见, 学习内容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内容激发动机的准则, 在建设课程时就要精心选择课程内容, 注重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现代化, 努力把课程内容同社会实际或同人类自身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所学知识内容在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价值。这样的课程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 如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 优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能够直接迁移到网络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课程教学与在线教学 (学习) 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是由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动态建构的, 而不是直接由教师传输给他们的。学习者是知识的动态建构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且,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喜欢根据已有经验和新获得的知识建构知识。知识建构是一个内化和外在事实重构的过程, 个人与内容的交互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 课程必须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交互活动, 例如案例分析、协作学习、在线讨论、文件共享和互换、在线辩论等。通过与他人的交互, 学习者能够获得更高一层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有助于他们隐性知识显性化。

2.2 社会视角

现实中,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在不同的群体中工作、生活。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信息共享、协商和修改达到协同建构知识的目的。学习的社会性已经成为当前在线学习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层面的设计目的在于, 提供和保持一个友好交互的环境, 让学习者感觉安全自在并且能够彼此交流。

强调知识是合作建构的结果。学习者通过信息共享、协商和修改达到协同建构知识。为此, 必须提供协同建构的工具, 例如同步工具 (聊天室) 或异步工具 (讨论会议和email) 。要建立基本规范, 鼓励参与, 监控过程并且提供信息。

在网络空间中, 学习者与学习者或教师之间协同建构知识。学习者通过信息共享、协商和修改达到协同建构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 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时, 能够利用各种方式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处获得帮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与环境之间紧密结合。学习的社会维度已成为在线学习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程的社会化设计目的在于提供和维持一个友好和交互的环境, 使学习者感到很安全和惬意, 并且能够彼此交互。

2.3 心理视角

每个个体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 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内化、外化) 形成的由多种素质, 包括体力、智力、情感、意志、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等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每个个体独特性的形成既受先天的作用, 也受后天的影响;既具有差异性, 也具有共同性。所以,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考虑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倾向。在这个基础上, 使课程的设计能够以“学习者为中心”:首先, 诊断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者在智力、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 分析其内容需求和教育需要;其次, 根据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和个性选择合适的内容, 并用恰当的形式, 如视频、文本等, 呈现给相应的学习者;采用恰当的实现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等。

2.4 技术视角

(1) 电子课本离不开计算机硬件以及相应软件平台的支持

数字化学习终端是系统的硬件支撑, 不同的硬件设备对电子课本内容进行自适应以呈现各自能解析的内容, 产品形态可以是电纸书、平板电脑、移动设备、学生电脑、普通PC等, 除此之外需要一些软件给用户提供友好的便于操作的用户界面, 并实现课程所需要的一切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 学习终端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在不断地更新, 其支持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2) 电子课本集中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 有助于课程设计的合理进行。它能使内容设计得以很好地体现, 弘扬其意义, 并且尊重内容的内在逻辑和教学需要。如课程的可用性、友好性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表现出来, 大多数的学习活动也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才能完成, 技术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的高低。人机界面设计也非常重要, 因为它代表了学习环境的可用性问题, 界面设计应该聚焦在易于学习、易于使用和美观上。

(3) 课程课件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制成品

电子课本所使用的课件和相关的课程材料全是技术制成品, 这种技术制成品同时反映了工业化生产的弊病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优势。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沿袭了较为陈旧的福特主义生产模式, 所以使得电子课本的课程材料生产高度集成化、流水线作业, 其产品的适应性较差。但同时, 由于计算机工具表征能力多媒体化, 整合了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种表征形式, 使得部分课程内容的设计更直观、更生动。教师应当有能力对课程课件等资源有甄别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而前提是他们要充分了解课程的技术性特征。

3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应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电子课本时, 不但要考虑课程知识的授递, 更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 要在课程中嵌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事实上, 电子课本是把老师的指导融入课程当中, 也就是把“学什么”、“如何学”合并在一起, 把教师的一些导学、助学策略和经验揉合在课程中, 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者不用管有没有其他人的帮助, 都能够主动地诊断他们的学习需求, 形成学习目标, 确定要学习的资源, 选择学习伙伴, 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并且能够主动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

研究电子课本的教学性, 用以指导电子课本的设计与开发, 实现电子课本作为兼具电子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特殊数字化产品所应具有的特性与功能, 使电子课本既能成为电子书包中满足正式学习的传统“课本”的对应物, 更能以其作为载体, 通过电子课本所提供的教育功能和所连接的教育服务, 使得电子书包成为学习者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学习工具, 服务于学习者的正式及非正式学习过程, 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时也能够作为有效实现教师教学意图的教具以及优质学习资源互联互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Carl Rogers.Personality&Consciousness[EB/OL][2012-11-10]http://www.rogers.com.

[2]Jonassen.Objectivism versus Constructivism:Do We Need A New Philosophical Paradigm?[J].Educationa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139 (3) :5-14.

[3]Merrill.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1, 31 (5) :45-53.

[4]Perkins.Person Plus:A Distributed View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88-110.

[5]Gunawardena, Lowe&Abderson.Analysis of AGlobal Online Debat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action Analysis Model for Examining Socia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in Computer Conferenc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997, 17 (4) , 397-431.

[6]Moallem.An Interactive Online Course:ACollaborative Design Model[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3, 51 (4) :85-103.

[7]Anderson.Teaching in an Online Learning Context[C]//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Canada:Athabasca University, 2004:273-294.

[8]Hootstein.Wearing Four Pairs of Shoes:The Roles of E-Learning Facilitators[EB/OL].2002[2012-11-10]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2002/oct2002/elearn.html.

[9]Salmon.E-Moderating:The Key to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M].2nded.London:Taylor&Francis, 2004.

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 篇2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3G的普及,4G足音已至,以及国内民用WIFI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掌上智能通讯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再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已经成为全民移动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都在参与着移动互联网的改变。观今日的电子商务发展,也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在或都将碰撞出一系列夺目的火花。本文正是着眼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走向的关键——盈利模式这一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现阶段,国内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尚处于尝试挖掘阶段。支付宝、腾讯、各大电商网站,还有以“掌上一号店”等为代表由移动电子商务刚刚起家的商业企业,都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此时,正是应该总结国内外经验,对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做出总结与理论创新的时候。

二、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探讨最近这几年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孙艳斌从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开始,随后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链构成,并根据不同情形分析了其盈利模式为娱乐模式、广告模式、资信模式固。官士燕在普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业务的特点,总结了移动电子商务在通信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短信、彩铃、网上营业厅、构建电子商务综合应用平台、网上信息服务、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服务等模式。张灏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分别为移动电子商务单因素的整合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多因素的整合。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

1、讨论盈利模式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2、讨论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分类。

3、研究电子商务网站的定价策略问题。

应用电子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都加大了投入。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是电子专业课程一个重要的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这不仅仅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理论的理解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就目前高校扩招,在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现状下,本文就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提出一种普遍模式,且对目前现有的模式进行一个一个改进。对各课程的课程设计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针对某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应到达如下几点要求:

1.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性课题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手册去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掌握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5.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和总结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过程

(一)选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具备的能力,紧密结合理论课程,从中选择一些题目予以公布,供学生们选择,题目的难度最好有档次的区分,以便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于某些动手能力特别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把关就可以了。

(二)任务书的下发及开题

课题的任务指标必须能够实现。学生拿到任务书以后,下一步进行开题。开题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的去翻阅资料,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前期的调研,收集大量的素材。随后,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自身的设想,提出完成课题的总体方案和周密的计划。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替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常会出现给定学生能实现的方案,学生就省掉了去查阅资料和提出方案的阶段,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助长一些学生的依赖性。

(三)学生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根据已拟定的方案逐步完成任务,其中包括电路图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参数的设置、仿真等等。这个过程也是整个课程设计时间周期最长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锻炼独立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进行答疑,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有些同学自觉性比较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实验室开放的记录及答疑的记录,对学生这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监督。

(四)答辩验收阶段

教师可根据题目的难易规定好学生完成课题的时间,周期一般在2周到4周左右比较合适,要充分留给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时间。验收学生的作品,不仅仅只是验收作品制作成功与否,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成绩构成当中,应当考虑到几个方面,作品的完成情况、实验室开放和答疑的情和答辩的情况。

(五)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是为日后的毕业设计甚至将来学术研究的论文书写打下一个基础,学生的撰写水平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的。报告的内容应与自身课题紧密相关,鼓励学生原创,尊重知识产权。查阅文献是工程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参考文献综述应予以体现且应与时俱进。

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面对目前高校扩招,学生的能力也是各有差异,对于目前各大高校,特别是三本院校,学生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如果一味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可能对于一些甚至大多数的学生有点难以消化,或者是做完了整个课程设计都不知道是如何完成的,相当于走了一个过场。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为实践环节专门开设一些基础课程,然后由浅及深,例如元器件识别课程、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过程、电子电路调试与抗干扰技术等课程,这些基础课程在专业课开设之前就可以给学生了解了,在学完专业课进入到课程设计阶段就会有个基础做铺垫,学生也会容易接受。

总结

关于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4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逐步提高学生技能

中职学校每年都会招收人数较多的电子专业学生, 因此, 也就需要较多的师资力量与进行教学的硬件设备。目前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没有配备足够的师资与设备, 学校在这方面大多是采取需要一点就配备一点的做法。这样的情况, 导致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不能很有规律地学习某项电子专业技能。学校不能按学生学习的认知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与实训的时间, 而不按认知顺序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前面学过的知识, 由于后面不能进行相应的巩固, 很容易被学生忘记。对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改进。国外的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比国内要相对完善, 国外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训可以在一个场所进行, 这样让学生可以及时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技能中, 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在我国, 大部分的中职院校的实训场地有限, 因此, 在学生学习理论的过程中难免会缺乏相应的技能操作。对此, 应该改进现有的电子专业教学模式,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能够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另外, 还要注意防止对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不充分利用及浪费。要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有机地穿插到一起。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把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贯穿到不同的实践课程中去, 在实训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为学生设置疑问, 让学生能够产生探索问题的动机, 并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技能实训, 并通过教学实训来巩固理论知识。教师要从技能实训中总结出理论, 再用理论知识对实训内容加以解释, 做到理论与实训能够有机结合。此种教学模式要比教师单纯传授理论更合理, 因为此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此外, 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改进的目标

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特别强烈,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教育改革首要的目标。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中, 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给学生, 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能够有效拓宽思维视角, 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及意识得到增强, 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电子专业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 建议在电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 在学好基础知识之后, 可以用具体的案例及对实训环节的加强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能力。此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是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即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进中, 站在学生的本位来思考问题,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与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注重对学生个性及能力的发掘。中职院校建立的教学评价体系, 也要把学生个性发展情况作为测量教学成果的指标之一。

三、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符合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劳动者, 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走出校园后, 就要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 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所以, 目前中职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学模式中, 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在本专业的实训过程中, 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好必要的专业技能, 同时, 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研究论文 篇5

美国:物流中央化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从上世纪60年代起,商品配送合理化在发达国家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向流通领域要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1)批发型

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工作人员2000人左右,共有全封闭型温控运输车600多辆,1995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经营的商品均为食品,有43000多个品种,其中有98%的商品由该公司组织进货,另有2%的商品是该中心开发加工的商品,主要是牛奶、面包、冰激凌等新鲜食品。该中心实行会员制。各会员超市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会员店在日常交易中与其他店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但可以参加配送中心定期的利润处理。

(2)零售型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零售型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独资建立的,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该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美元,有职工1200多人;配送设备包括200辆车头、400节车厢、13条配送传送带,配送场内设有170个接货口。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

该中心设在100家连锁店的中央位置,商圈为320公里,服务对象店的平均规模为1.2万平方米。中心经营商品达4万种,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通常库存为4000万美元,旺季为7000万美元,年周转库存24次。在库存商品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各占50%,库存商品期限超过180天为滞销商品。各连锁店的库存量为销售量的10%左右。199 5年。该中心的销售额为20亿美元。

在沃尔玛各连锁店销售的商品,根据各地区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其价格也有所不同。总公司对价格差价规定了上下限,原则上不能高于所在地区同行业同类商品的价格。

(3)仓储型

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加州总部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350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该配送中心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经营8.9万个品种,其中有 1200个品种是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开发的,必须集中配送。在服务对象店经营的商品中,有70%左右的商品由该中心集中配送,一般鲜活商品和怕碰撞的商品,如牛奶、面包、炸土豆片、瓶装饮料和啤酒等,从当地厂家直接进货到店,蔬菜等商品从当地的批发市场直接进货。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外的各种物流配送中心虽然大都跨越了简单送货上门的阶段,基本上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物流配送,但在层次上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配送,即处于物流配送初级阶段,尚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的特征,因此在经营中存在着传统物流配送无法克服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何谓电子商务物流

套用一下时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语“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不能少”来描述电子商务,则是“信息流、货币流、物流,一个都不能少”。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化生存方式,代表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因此要求整体生态环境要完善,要求打破原有行业的传统格局,发展建设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流”畅,应是最怡人的电子商务境界。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提出,是媒体记者体验“网络生存测试”大呼“上当”之后的事,更有以偏概全者耐不住“配送”的滞后,把电子商务贬得“体无完肤,一钱不值”。于是,业内人士如梦方醒:物流,不是小儿科。

电子教学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5-02

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促进了电子商务法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法的保障[1-2]。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法是非常必要的,在电子商务法培养方案中,目前大多数高校把电子商务法列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法可以系统的掌握相关的理论、法律制度等,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4]。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设置担负着培养电子商务学生法律素养、法律意识的使命。目前电子商务法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没有完善的立法可供借鉴,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对电子商务法课程进行优化改革,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材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

在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多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育过程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自由的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电子商务法涉及的法律基本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如果一味的只注重教,而缺乏与被教对象的思想沟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容易产生疲劳、厌倦等负面的情绪,学生一旦失去对所学知识学习的激情,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教学案例时效性不强,部分老师使用的案例是七八年前的案例,教学案例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

(二)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

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仅开设电子商务法这一门法律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没有学习任何法律的相关课程,学生的法律知识十分欠缺,给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少法律常识,对一些法律术语难以理解,教师不得不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补充法律基本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只有36课时,教师花费太多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法律基本知识,这样必然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计划。有的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在大二开设,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然而电子商务法课程涉及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没有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情况下学习电子商务法显得尤为吃力。学生由于缺乏法律基本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课程十分吃力,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法律基本知识以及电子商务法知识变的十分困难,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三)教师缺少教学实践经验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开设历史较短,电子商务法课程的任课教师选择具有电子商务和法律教学经验的老师较为理想,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极少有教师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和法律两个学科的教学背景。很多高校电子商务法任课教师是由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兼任,部分教师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缺少法律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应知识储备,对相关法律术语不能讲解透彻,对学生的疑惑不能很好的给予解答。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电子商务教研室缺少师资进行电子商务法研究。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师生比例进一步下降,教师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加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更是紧缺,有的老师同时承担四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没有时间学习电子商务法律知识来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

(四)教材专业性不强

目前可供电子商务专业选择的电子商务法教材较少,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而教材更新确很慢,教材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教材普遍忽略对电子商务法理的分析,仅仅对具体概念和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教材中涉及到实际电子商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时没能用相应的案例进行佐证,学生对所学知识仅处于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相应的法律条文。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是为了与电子商务实践的需要相联系,然而由于电子商务法教材专业性不强,教材时效性较差使得此课程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法保障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的挑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互动,双向沟通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不但教师辛苦,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也不高,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教学互动,双向沟通,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参与课堂的设计、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课程的总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教学盲目,使得教学真正的做到教与学的结合。电子商务法课程宜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及讨论,调动学生大胆探索其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把电子商务法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要点。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中应精心设计案例讨论,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学习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调整电子商务法教学内容,鉴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法律知识薄弱,建议在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前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已经掌握了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就不会那么吃力。或者在电子商务法教材中添加法律基础知识章节,同时适当增加课时数,这样教师有较多的时间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又不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电子商务法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高年级学生有了基本的专业素养,理解能力较强。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课时数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弹性设置,例如对法学专业学生可以适量减少课时数,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应增加课时数,上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任课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高校教师走出去接触企业,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向实践学习。电子商务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空暇时间,多关注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与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到知识。

(四)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

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材内容要具有时效性,能够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又符合教育规律。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优秀教材供师生选择,国家政策上要鼓励出版社和高校在出版质量较高的教材,解决优秀教材短缺问题。电子商务法教材的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进,借鉴国外优秀的教材,为我国教材的创新增添活力。教材建设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同时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别黎.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和微课的结合探讨[J].电子商务,2016,(2)

[2]王文博.浅析电子商务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时代教育学理论,2011,(3)

[3]刘善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法教材体例设计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方文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创新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6)

作者简介: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篇7

电子商务因其动态性、快速增长和高度竞争的特点为我们创造价值与财富提供了新途径, 各新兴公司和传统企业也都借此在探索互联网提供的新机遇。 随着党的十八大国家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提出, 电子商务也正由城市蔓延到农村并为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地处农村的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 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 是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应用形式。

相对于原来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梯性, 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因其开放性、平等性而被不管是资源还是市场都处于边缘地区的农户所欢迎。 沙集现象、遂昌现象、淘宝村、淘宝县等更是成为农户经常谈论的话题。 然而透过这些现象总结出每个地区电商发展的本质与规律, 并把它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电子商务模式将其推广学习与复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因为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融入到现代农业中将会改变农村生产方式, 提高农村综合办事效率同时对农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会有促进作用;其次通过网上交易的方式, 农户从网店直接获取来自全国的订单, 与客户零距离接触并掌握主动权与顾客进行议价, 使得农户越过销售中的众多中间环节, 直接对接市场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销售渠道等问题, 减少了交易成本, 促进了包容性增长, 这将对农民富足、农村安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三农”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 然而现在学术界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文献还比较少,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各方面的阐述来加深人们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理解。

2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

已有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解释 (Afuah, 2001;Osterwalder, 2002;赵卫东, 2006) 。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由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过渡而来。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是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交易活动的经营模式, 而农村电子商务则把农产品交易活动延伸至工业甚至是服务业, 不仅扩大了交易范围、增加了交易频率而且更加全面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指地处农村的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 完成产品或服务的交易运作方式及其盈利模式。

3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

关于商业模式的分类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分类体系。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基于商业模式内在构成要素的分类以及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分类。 本文将采用基于商业模式内在构成要素的分类。

3.1 按网络结构系统来分

网络结构系统即企业选择哪些交易主体作为其利益相关者来运营企业。 农业电子商务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 交易主体有农户 (P) 、农业公司 (B) 、农产品经纪人 (T) 、农业组织 (C) 、和政府 (G) 。 农业电子商务分为农产品从农户手中集中的阶段以及把集中的农产品分散到农户手中的阶段。 而集中阶段则解决了农户卖的困难, 所以刘良灿, 夏烈文等人 (2011) 以农产品集中阶段为基础把农业电子商务分为以下几种模式:G2P (适用于市场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 、P2P (适用于区域性产品) 、P2B (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产品) 、P2C2B (适用于一般性农产品) 、P2T2B (理想的商务模式) 、P2G2B (缺乏活力) 、P2B2B (适用于长期储存的产品) 、B2P (避免农户生产的盲目性, 但两者之间地位是几句不平等的, 农户只能任公司摆布) 、 复合式的B 2B (最成熟的模式) 。 杨克斯 (2012) 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模式做了综合与创新提出了P2B2M (市场) 即由当地农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 叶秀敏 (2011) 则把农业扩展到农村并把交易主体精简成两类:A (代理人) 、C (顾客) , 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农村电子商务分为A2A、A2C、C2C三大类。A2A模式典型代表是福建世纪之村, 它由当地龙头企业经营平台, 各级信息员发布信息收集信息并为农户代购商品, 让兰田整个地区在信息化建设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通过整合资源大大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A2C中经纪人通常在淘宝等第三方平台上开店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并通过成立合作社收购其他农户的产品形成统一管理, 保障货源的品质。很多农村在发展电子商务之初都会采取这种模式。 C2C模式是交易双方通过平台直接进行交易, 同时也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 汪向东 (2011) 根据堰下村模式、东高庄模式、青岩刘模式和沙集模式。

3.2 按核心资源来分

核心资源即交易结构后的资源与能力, 可以是有形的, 如产品、资源, 也可以是无形的, 如品牌、渠道、客户关系。

按有形的自然资源来分可分为依托实体商贸模式, 如小商品经济发达的浙江义乌;依托原有工业模式, 如素有中国羊绒之都的河北清河;依托优势农业模式, 如全国闻名的 “花木之乡”江苏沭阳、黑土地农产品吉林通榆、涉足生鲜农产品的浙江遂昌。

按无形资源可分为品牌模式即在农村触网之初会进行品牌化运营, 依靠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来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比如通榆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是由农户统一标准、统一质量地生产然后再由专门的电子商务服务商运营进行统一包装、营销、配送, 联合打造三千禾这一优质的农产品品牌。

渠道模式即销售渠道在整个产品运营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遂昌电子商务主要由电商服务商建立了遂网与麦特龙分销平台来推动。 遂网负责线上协同供应商、网商, 麦特龙分销平台负责网供产品的选择、仓储与配送, 两者共同催生了浙江首个淘宝县。

营销模式即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目标客户。 成县县委书记利用微博平台来记录产品的成长过程来提升此县核桃的知名度, 并鼓励县各干部开通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来加大宣传力度, 最后通过核桃这个优势品种带动整个县域电商的发展。

3.3 按盈利模式分类

所有权利润模式即收入来源是直接销售产品所有权, 农村电商中大多依托工业的产业盈利模式单一。

衍生利润盈利模式即某一产品重复的创造利润。 安徽聚土地活动不仅带动了本地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本地服务业的发展, 依托农产品为本地旅游业创造利润。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对各农村地区电商发展的本质与规律的总结。现在涉农电子商务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业态, 若能将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推广与复制, 必能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其起巨大推动作用。从农村电商模式的定义入手, 根据商业模式的内在要素把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分成三大类。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模式,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赵卫东, 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天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良灿, 夏烈文, 张同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电子商务模式解构[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01) :18-20.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8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分析

通过在网上和对社会的调查得出, 以下几类企业是非常需要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网络公司、外贸公司、传统生产型企业。网络公司需求的岗位主要有信息编辑、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网络广告、项目管理等职位;外贸公司主要需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网络营销) 、英语、支付与物流;传统生产型企业需求两个方面的人才, 低端的需求是信息编辑、网络应销, 高端的企业需求项目管理人员能够组建或管理企业的电子商务团队进行电子商务。

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主线, 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 建立有地方特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岗位需求、课程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 培养具有高岗位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 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需要从八个方面来进行, 即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相关技能、网络营销、网站应用、开发和维护、国际贸易、物流、职业能力。

1、基础技能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使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1) 计算机基础方面。

除了掌握计算机基础软件 (着重于办公软件) 的操作能力外, 还包括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网络使用方面。

掌握互联网使用方法, 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例如, 利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信息等电子商务基本操作技能

(3) 电子商务英语方面。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太差, 高中课本对他们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英语教学方面, 结合学生自生能力特点和职业需要, 开发校本教材, 使学生学到和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4) 社交能力方面。

有调查显示, 在150名学生中有30.8%的学生交往能力很差, 43.2%的学生交往能力比较差, 只有16.1%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还可以, 9.9%的学生交往能力强, 善于交际。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其次, 教师要通过不同途径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科学指导, 让他们也认识到学生的适当的交往不仅可以提高认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提高和未来事业的成功。这样, 三方认识达成一致, 形成合力, 就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创造条件去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2、专业基础技能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 专业基础能力实践教学侧重三个方向:

(1) 电子商务营销、交易方向。该方向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基础上,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 尤其是互联网操作技能, 针对各种电子商务交易模式, 能具有网上支付、网上零售、网上结算和网上信息发布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课堂内的理论知识与社会上的实践应用进行结合。

(2) 网站开发技术方向。该方向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具有计算机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 计算机网络安装、调试与维护, 商务网站 (页) 设计与制作, 网络程序编制等能力。

(4) 物流管理方向。该方向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基础上, 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 全面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具有物流管理、物流配送、仓储管理和运输规划与管理等能力。能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 采取适当的企业管理策略。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 以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学“课业”为主线, 形成专业认知见习、课内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课内外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同时, 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职业趋向性, 根据行业准入制度, 我们把物流师等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顺利获取相应资格等级证书, 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应用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模式

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而且还在不断地应用和发展之中。电子商务就业岗位自身的特殊性, 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不能将电子商务人才简单地归为一个方面或一个层次, 应该充分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培养“实战型、复合型、多元化”的电子商务人才。

(1) 创业实战型实验。

是学生以创办企业为目标, 自愿组建创业团队, 在创新提高型实验的基础上, 完善电子商务方案设计, 提出具体的商业计划, 对创业活动作出相应的准备, 并进行创业资源和要素组合的选择、调试与创业模拟, 形成一个虚拟的创业实战环境, 开展一系列仿真市场模拟活动、设计开发活动、创业研讨活动。

(2)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开发环境中进行学习, 从而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在实践教学中, 实训中心布置真实的案例, 让学生真实模拟学习环境, 包括模拟商城、新闻系统、网上娱乐系统、BBS系统等等, 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 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具体实务操作。

4、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电子商务教师, 更应不断地学习。电子商务是不断发展的学科, 教师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 应为学生补充大量的新知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能得到适用企业更多的知识。这是一个四赢的做法。在了解企业招聘情况的同时, 我们也传递信息给企业, 为学生和企业搭建一个桥梁。同时对教师和学校也有益处。

总结:适合社会需求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是我们的电子商务教学方面,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富有时代气息, 对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对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摘要: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腐蚀着金融体系, 影响了实体经济, 从而影响了大中专学生的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供给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在这种经济环境下, 社会需求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同时, 能够了解经济知识;既要具有营销理念, 还要熟悉网络营销的先进管理思想的人才。目前, 大中专院校也采取了增加就业的措施, 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创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促进学生就业的有力措施。针对这种现状, 结合学生能力特点, 中职教育应该培养出适应目前市场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需求,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玲玉, 电子商务岗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A], 湖湘论坛, 2005年第1期, (总第100期) 。

[2]丁倩吴国华,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A], 中国期刊网, 2005, 7。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研究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互联网

1 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者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 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在1993年出现了网络浏览技术能够使得普通的网络用户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访问网上资源, 同时也包括各企业、各商家发布到网上的商品信息, 并且实现了网上购物。这些都为网上开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客户基础使得互联网拥有了巨大的用户资源, 从此互联网具有了真正的商业价值。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新市场, 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又为互联网注入了巨大的资金和无限的活力。互联网作为商务平台工具主要体现在网上购物和网上销售两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 网民和商家各取所需, 共同获益, 这种网络应用值得政府和社会大力倡导。截止2009年我国已经拥有8788万网购用户, 并且规模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目前国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尚处于探索阶段, 并且很少有企业设置专门的电子商务岗位, 但是这不意味着社会不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相反的是很多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的资源, 但是大多数仅处于企业宣传层面, 网络功能相对较弱并且没有充分应用网络营销手段, 如电子邮件营销。很多企业虽然建设了网站, 却没有产生任何的效益, 因此,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还是非常缺乏电子商务人才的。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于那些既懂电子, 又懂商务, 既会应用, 又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

2 加强电子商务教学意义

2.1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中国, 随着电子商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专业课程如果仅以理论教学为主, 不注重实践教学, 那么学生就无法掌握实用性的电子商务技能, 就业选择上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 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并改善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效果, 此外还应当晚上实践教学体系, 这些都是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一方面, 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下, 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 取其精华, 剔除糟粕;另一方面, 我国职业教育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必须面对我国职业教育资源不足, 分配不合理, 受教育人口基数大等问题, 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 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2.2 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当前, 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 社会上对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忽略了理论发展和教学改革, 其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突出技能掌握的重要性。只有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 高质量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将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2.3 有利于实现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在不断增加, 并且各个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但是随着数量的不断猛增, 质量却有所下降, 从而造成各个职业学院的办学条件跟不上, 办学效益不高的现象。由于办学条件不高以及办学效益差导致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缺乏硬件的支持, 更缺少必要的软件辅助, 最终导致职业教学一直处于非常被动发展的地位。只有将学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 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使得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社会, 这是保证职业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实践环节, 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区别职业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的最基本要素。

3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方向

3.1 人才培养方向

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应当进行清晰定位, 在培养过程中不能够采用“万能型”人才的方式, 如果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的技能什么都懂一些, 但是对于什么又都不清楚不精通, 学习的技能太宽泛的话, 到毕业时就会造成很多毕业生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并且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 适合从事什么样子的职业, 这时候学生就业就会产生很大的困难, 对于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讲, 这样低的就业率使得院校处于更加不利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内容, 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当围绕这个核心进行, 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当本着“理论够用为度”“实训够实”的原则,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课程改革

在设置职业教育课程时, 不能照搬本科的教育模式, 一味的追求“大而全”。我们知道高职只有三年的教学时间, 但是很多院校却把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四年的课程全部照搬过来, 然后将本科四年的课程压缩到高职三年的时间进行学习, 从而造成了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既没有本科生的理论深度, 又没有高职生应有的社会岗位操作技能, 从而导致毕业时就业困难。高职院校落后的教学手段不适合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使用的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手段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缺乏教学经费而无力购买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教师不愿意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造成的,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网络、投影以及模拟软件等新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欠缺;第二, 目前教学方法的主流仍旧是单向灌输式, 很多学生在选择电子商务这个专业的时候还是具有很高的热情以及美好憧憬的,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 热情和兴趣被单调呆板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所消磨,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下, 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尤其要突显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 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强化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岗位技能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相互协调、相互融通, 强调“做中学、做中教”。

3.3 师资力量

在我国, 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时间还比较短, 并且很多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老师多数都不是科班出身, 很多老师以前都从事计算机或者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相关教学。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接触电子商务的知识非常少, 而很多年轻的老师很多是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毕业的, 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相对比较有限, 因此, 电子商务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都是通过自学、硕士学位论文或者通过研讨会以及培训等形式获得基本知识, 教师经常是边学边教, 从而学生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导致培养的人才水平不高, 因此, 电子商务专业不仅缺乏专业课教师, 更缺乏“双师型”教师。

3.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 主要是指各实验 (习) 场所及其实验设备 (器材) 建设。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性教学和科研的实体,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二是加强校内实习场所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体现在动手能力上, 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院校, 应根据岗位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专业实习场所, 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三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要通过厂校联合、订单培养等形式, 选取几个单位作为学生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利用驻地企业与教学相关的设施资源, 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参考文献

[1]周思勤, 陈礼芳.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03) .

[2]赵婉鹛.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必备环节[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04) .

[3]杨颖.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J].成人教育, 2010 (07) .

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研究 篇10

电子商务是一种随着现代互联网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商务形式。鉴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城市发展非常迅速的电子商务也逐步开始向农村市场进行扩张, 而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重视。但是, 现实中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却并不顺利, 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 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已迫在眉睫。

1 电子商务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了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网上营销、电子支付、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内容, 具体来说, 能够发挥出以下积极作用:

一是能够切实解决我国农村所存在的信息化鸿沟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化生产, 各位农业生产者们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信息上的交流, 农户常常依靠自身过往的价格经验来确定农业生产项目、生产规模, 这也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安排十分被动, 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总体稳定性以及农民群众的主动性, 而电子商务能够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从而妥善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之间不对称这一问题, 从而让农业生产者们能快速了解当前的农业市场信息, 依据市场需求状况来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 从而避免由于产量而导致的价格大波动, 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二是能够解决我国农产品的流通不顺畅这一问题。当前, 我国农产品的流通体系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农产品的流通不正常, 功能不够健全, 无法发挥有效引导与组织生产的作用。农民群众尽管在多个方面积极适应市场之所需, 但是在销售上显然还是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无法积极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进行销售, 而只能被动地等待市场进行选择。随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必然能够为解决农业发展当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而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三是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更高效的就业。目前, 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提升, 大量农民开始重回农村进行农业生产, 而电子商务则十分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快速了解最新的供求信息, 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农村劳动力的快速流动创设有利的条件, 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机会, 并且实现高效化就业。

四是能够提供农业技术支持。我国农业的分散化经营模式曾经对农业技术支持造成了非常大的难度, 而缺少技术支持与服务的农业生产又会耗费大量生产资料, 而且质量也不够高, 收益相当少。同时, 因为无法及时地获得农业灾害方面的预警信息, 往往难以提前应用防范对策, 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损失, 且灾后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策略, 损失更是无法得到合理的弥补。在引入电子商务之后, 即可通过技术人员建设技术服务网络, 通过快捷而有效的形式对广大农户开展技术指导以及信息服务, 从而提升农户对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让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全过程监控与指导, 进而提升科技在农业生产当中的积极作用。

2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农民群体中上网人数相对较少

与其他群体相比, 我国农村网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从职业结构上看, 农村网民中的主体为学生。正是因为以上特点, 在网络应用行为上, 农村地区网民的娱乐化倾向变得更为显著, 而对于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却缺少了解, 导致农村电子商务无法得到有效推广。

2.2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导致其对于新技术和新信息的反应相当迟钝, 对于电子商务缺乏充足的信心, 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的电子商务人才极少, 导致电子商务的人才十分稀缺。

2.3 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健全而高效的通信设施, 这是确保电子商务得到较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农村网络通信设施现实状况、网络信息内容、网络通讯速度、网络安全与保障等均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之要求。同时, 现有的基础性工作也极为滞后, 大型数据库建设也是近年来才开始正规起来。虽然各单位均设立了数据库, 但是真正能够投入到运行中的并不算多。即使是为数不算多的电子商务数据库, 农业技术人员以及普通农民要加以使用, 也是困难重重。

2.4 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难以保障

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有网络安全、信用安全。这是因为现代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或者企业间的专用网络加以实现的, 而网络常常会受到各类病毒或者木马程序的猛烈攻击。与此同时, 我国的电子支付手段尚不完全成熟, 在信用机制与约束机制建设上处于探索阶段之中, 这就给农民在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3 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的主要对策

3.1 政府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政府应当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应当致力于增加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所开展的宏观管理的力度, 不但加快我国农业信息标准制定与实施的步伐, 而且还应当建立健全各类涉农部门信息的相互交流与共享体系;二是政府部门应当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足够的制度和资金支持, 这主要包括了强化对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展农业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提供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等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支持的力度;三是政府部门应当强化适应政策法规的建设, 从而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提供足够好的实施环境;四是政府部门应当致力于协调和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当中所产生的矛盾。

3.2 积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因为我国农村尚不具备组织较为完善的市场化销售网络体系, 因此也就很难把分散农户所生产的各类农产品汇集至大市场当中, 由此产生了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作为最为基本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单一的农户难以适应于现代农产品市场的瞬息万变, 而导致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平台有所缺失, 而不是市场的缺失或者需求的缺失。可见, 建立起单一农户与市场间的完整电子商务平台, 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平台缺少的重要方式。

3.3 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为了保障农业电子商务网络能够畅通运行, 必须健全完善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有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等两个组成部分。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业电子商务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以及平台, 而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应用一定要依赖于顺畅的网络设施以及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其一, 强化农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对农村信息网络所作的合理补充, 要努力让网络进村, 让信息交流进户, 从而全面和彻底地解决农业信息在传递方面的问题。其二, 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之建设, 以实现农田基本建设设施所实现的信息化、农产品加工存储设施的信息化等。

3.4 形成完整的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要大力健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一方面是要强化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之研究。要全面借鉴在信息立法和其他体制、做法上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从而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从而运用法律制度以规范与保障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是要强化对市场进行监管。要强化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市场的大力监管, 从而规范当前的市场秩序。与此同时, 要强化电子商务信用环境之构建, 从而确保网络正规途径的技术、产品以及市场信息是可靠的, 营造出良好的网络市场环境。

3.5 培养现代农民以及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要切实改变农民群众的传统消费观念。首先从积极培养农村电子商务消费的习惯开始,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消费观念能够真正地形成, 这就需要对广大农村民众开展更加广泛的宣传, 从而让农民群众能够体验到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以便于自觉地运用。为此, 要积极选拔年龄在18~35岁, 文化程度达到了初中以上, 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农民实施培训, 从而让其掌握具体的上网操作方法, 切实了解到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 具有相应的防欺诈的知识以及技巧, 这样一来就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基本的互联网操作知识以及电子商务意识的人才, 从而为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电子商务人才通过在本地进行基本网络知识的宣传, 就能引领更多的农民投入到信息化的大潮之中。与此同时, 在农村积极开设讲座, 就能让农民群体了解到电子商务是今后商品市场交易的重要趋势, 从而展示出农村电子商务的独特魅力, 实现地域性农村特产和电子商务的彼此结合, 将电子商务的快速、低成本以及高效益等特点来吸引农民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 农村电子商务不应照搬工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而是要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尽管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面临着十分重大的挑战, 但是随着农村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产生以及发展, 电子商务必然会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这样一来就有利于真正实现农村农产品的价值, 从而促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新贡献。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电子商务极快地进入且影响到了我国农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不论是农产品的产、供、销, 还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间的相互信息交流, 均迫切需要发挥电子商务的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分析了当前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现实问题, 并提出了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伟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0) .

[2]王迎双.浅谈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发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 (3) .

[3]田英伟.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路径[J].2010 (9) .

[4]侯晴霏, 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 2011 (5) .

[5]方小铁.广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策略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 (3) .

上一篇: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下一篇:生产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