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

2024-07-16

陕西大学生(精选十篇)

陕西大学生 篇1

关键词:大学生,饮酒行为:干预

大学生饮酒及其相关问题是一个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智力发育, 使其学习成绩下降, 还可导致其成年后不良习惯的养成及各种慢性病 ( 慢性胃炎、胃溃疡、肝硬化、心血管疾病) 患病率升高、死亡率增加等[1]。为了解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饮酒状况, 我们于2013 年9—10 月运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对1 816 名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饮酒行为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文理学院17个系部学生每个系部随机抽取最少100名, 共计1 816名, 其中男生740名, 女生1 076名;一年级学生176名, 二年级学生400名, 三年级学生760名, 四年级学生480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数据库表编制的问卷实施调查, 调查员都是经过集体培训, 对所有调查的学生进行集体匿名的方式完成答卷并现场回收。

1.3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统计包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大学生总饮酒率为48.0%, 其中男同学为56.2%, 女同学为42.4%, 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632, P<0.01) 。一年级饮酒率为45.5%, 二年级为44.0%, 三年级为50.0%, 四年级为49.2%, 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500, P>0.05) 。见表1。

2.2第1次饮酒的年龄

男生第1次饮酒的从小到大的6个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15.7%、7.6%、9.7%、7.0%、6.5%、37.8%, 女生分别为7.8%、1.9%、4.5%、6.3%、5.9%、37.9%, 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询 (χ2=141.531, P<0.01) 。年级之间饮酒的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χ2=199.453, P<0.01) 。见表2。

2.3过去30 d内每天至少饮1杯酒的天数

从5个时间阶段看, 男同学过去30天每天至少喝1杯酒的天数明显高于女同学,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7.996, P<0.01) 。年级之间过去30天每天至少饮1杯酒的天数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051, P<0.01) 。见表3。

2.4过去30天在一二个小时内至少喝5杯酒的天数

男同学在过去30天曾经1、2个小时内至少喝5杯酒的比例为明显高于女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9.238, P<0.01) 。年级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χ2=69.543, P<0.01) 。见表4。

注: 性别之间比较, χ2= 141. 531, P < 0. 01; 年级之间比较, χ2= 199. 453, P < 0. 01。

注: 性别之间比较, χ2= 147. 996, P < 0. 01; 年级之间比较, χ2= 60. 051, P < 0. 01。

注: 性别之间比较, χ2= 99. 238, P < 0. 01; 年级之间比较, χ2= 69. 543, P < 0. 01。

2.5过去12个月内醉酒的次数

在过去12个月内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醉酒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78, P>0.05) , 年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930, P<0.05) 。见表5。

注: 性别之间比较, χ2= 0. 878, P > 0. 05; 年级之间比较, χ2= 24. 930, P < 0. 05。

3 讨论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饮酒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男同学 ( 56. 2% ) 高于女同学 ( 42. 4% ) , 受中国的传统的酒文化影响, 饮酒的女孩常常与不良的社会形象相联系, 周围环境对女孩饮酒的压力较大, 而饮酒带给男孩的这种负面影响要小得多[2], 与文献[2-5]的调查结果不同, 这与调查的时间、地域以及地区经济状况差异有关系。

在第1 次饮酒的年龄方面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 ( χ2= 141. 531, P < 0. 01 ) , 16 岁以下男同学各龄段饮酒率均高于女同学, 这与我国的饮酒传统有明显关系。第1 次喝酒的年龄小于等于13 岁的比例男同学为40. 0% , 女同学为20. 5% , 均高于文献[6-7]报道的结果。陶芳标等[8]报告的13 岁前饮酒是导致其他健康危险行为 ( 吸烟、滥用药物、自杀意念、危险性行为等) 的综合因素之一。因此, 对过量饮酒干预越早, 越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过去30 天每天至少饮1 杯酒的天数在10 天以上的四年级最高, 三年级次之, 这是由于高年级的同学面临各种困惑与困难时倾向于通过饮酒方式去解决。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醉酒率无性别差异, 这与陶芳标等[8]报道的结果不同, 这与调查群体、地区等有关系, 也与学生填写问卷过程中为保护个人隐私对填写数据有所保留有关; 10 次以上的醉酒率四年级最高, 大于季成叶[9]报道的发生率, 这与大四学生面临找工作参加社交场合较多, 人际交往较多有关系。

饮酒影响因素有多种, 与地区饮酒的风俗习惯、气候、父母的行为、家庭的经济条件等都有关系。在我国许多地区 ( 尤其经济水平高者) , 毕业饮酒、生日饮酒等聚众豪饮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盛行。考试结束、毕业离校、开学重聚, 甚至自己喜爱的球队得胜, 都要举杯畅饮。这些都是导致很多大学生 ( 包括女生) 出现频繁饮酒、重度过量饮酒、中重度醉酒等现象的重要原因[9]。还是因为大学生社会交往较多, 有很强的交友欲望和应酬需要或者因为学习压力加大, 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增加, 一些学生以饮酒寻求心理慰藉或借酒消愁[10]。

陕西省大学排行榜陕西高校排名 篇2

10、长安大学

11、西安理工大学

12、陕西科技大学

13、西安科技大学

14、西北政法大学

15、西安工业大学

16、西安工程大学

17、西安石油大学

18、西安外国语大学

19、延安大学

20、西安邮电大学

21、西安美术学院

22、西安财经大学

23、陕西理工大学

23、陕西中医药大学

25、西安音乐学院

26、宝鸡文理学院

26、渭南师范学院

26、西安体育学院

29、西安医学院

30、安康学院

30、西安航空学院

30、西安文理学院

30、咸阳师范学院

34、商洛学院

34、榆林学院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与陕西大学生对话 篇3

在见面会上,万钢语言幽默,态度和蔼:“走进西北工业大学,在这样一个场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我有种时光穿越的感觉。”万钢面带笑意地说道。

他坦言,自己最大的期望就是听听学生们的想法、希望和困惑,并且围绕这些困惑,大家一起来讨论研究。一次又一次持久的掌声甚至盖过了万钢讲话的声音。学生们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在提问环节纷纷举手,希望能得到提问的机会,好一解心中存在已久的疑问。

万钢鼓励大学生们做该做的事,学该学的知识,即便处在人生中最平凡的阶段,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被提问到为何理工科的学生也要提高艺术修养的问题时,万钢讲述了自己在同济大学担任校长后建立了传媒艺术学院和电影学院的经历,他说科学技术是和人文艺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要多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用“艺术点亮人生,音乐开启智慧”这句话来做回答的点睛之笔。

在被问到关于创新创业的问题时,万钢强调,大学生要实现强国梦,就要有真才实学,要通过实践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把脑子里的想法变为现实。无论是在企业就职,还是创业,都是为强国梦、强军梦做贡献。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都有政策和税收的优惠,并且会对西部的政策有所倾斜。

有学生请万钢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如何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直到今天,我还常常跟人讲起那一段下乡的经历,还有出国留学时在工厂打工的日子。”万钢说,“这些经历都带给我很深的教诲。”

刚到德国读博士时,导师对万钢说:“你对德国的企业还很不了解。”于是,万钢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到德国最知名的钢铁公司打了两个月的工,在车间打工、上夜班,跟着大家一起观看机器维修。

回顾这段经历时,万钢感触颇深:“任何学习都必须脚踏实地,当你知道一个机器是怎么运转的,才能理解一个工业化国家是怎么运作的。”

在见面会的最后,万钢表示,经过和大学生们面对面的交谈,不仅得到了很多新的创业想法,还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意愿,同时也会思考该如何实现这些愿望。随后,他对大学生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大学生们保持学习精神,努力做到学而知,知而行,行则用。二是希望大学生们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意识。科学来源于社会,但更要反哺于社会,西部大学生要发挥自信,发挥优势,为西部发展大腾跃做出贡献。三是要有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的勇气,积极克服创业中遇到的难题,为了梦想奋斗。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陕西省政府副省长张道宏等领导出席见面会。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6所高校的大学生代表与万钢进行互动交流。

陕西省大学生医保政策现状及分析 篇4

陕西省有关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及具体要求为:大学生医保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不高于100元, 其中个人缴费不高于20元/年;个人参保缴费部分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 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可根据自身财力给予适当补助;对于城乡低保、残疾人家庭、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等特殊群体的上学子女, 中央和省 (市) 级财政分别再按5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当连续参保缴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年限可与其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年限合并计算。

截至目前, 陕西省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实施了近四年, 这项政策的实施, 对充分保障陕西省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现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实行的大学生医保工作益处多多:第一, 参保学生涵盖范围广、个人缴费少、参保门槛低、参保手续简便, 使得我国为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满足覆盖城乡居民及各个层次的人群医疗保障体系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第二, 陕西省内各类高校 (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 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及非在职研究生均可自愿参保, 这项政策对于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广大学生来说, 凸显了教育的公平。同时我们要看到, 在陕西省各高校具体实施大学生医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急需改进和完善。

一、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经济基础较差, 自愿参加医保意识不强。

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 生活费用主要依靠家庭提供, 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做家教、从事社会兼职等方式来养活自己, 每个月的生活费并不多;同时每年4000元到13000元不等的学费, 对于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通过对陕西省各类高校 (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技术学院) 在校生日常生活费用调查, 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并不多, 据统计:月生活费用在500~1000元之间的约占50%左右, 1000~1500元之间的约为30%, 1500元以上的约为15%, 还有5%的学生月生活费用在500元以下。

大学生在校上学期间正处于人生中朝气蓬勃的时期, 身体都比较健康, 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重大疾病距离自己和身边的同学都非常遥远, 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自己完全可以对付, 所以大学生对医保政策并不十分关注, 对参保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缴费数额虽小但却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由此导致大学生主动参加医保的意识非常淡薄。

2. 高校在参加医保方面宣传教育不到位。高校内负责大学

足, 校医院常常只满足于做好基本的医疗保障工作, 在宣传国家医保政策方面的力度不够, 使得医保政策宣传并不到位, 宣传手段单一, 没有真正被大学生所熟知;尤其是医保政策涉及报销比例、报销程序等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宣讲不够, 广大学生对医保政策往往一知半解。

通过对陕西省内几所高校的调查, 虽然每年的参保费用只有10~20元, 但广大学生对医保政策不熟悉, 未发生疾病时不关心, 真正疾病 (尤其是需要住院治疗的重大疾病) 发生时才想到医保, 所以大学生医保实施四年以来, 各高校学生参保率并没有达到100%全覆盖。

3. 校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设施落后, 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高校校医院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医疗硬件水平在不断提升, 但是专业器械配备不足, 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有经验的全科医师较少。究其原因, 校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发展空间小, 职称、职务的上升空间小, 但高校医院进入的门槛并不低, 硕士学位的人分不进来, 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对高校校医工作又不感兴趣, 所以想来的人分配不进来, 想要的人又不愿意来, 造成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 只能处理简单的头疼脑热, 稍微复杂一点的病情就需要转诊地方医院, 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小病去药店, 大病去医院”的局面。

二、完善陕西省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议

1. 由政府财政出资, 为在校大学生统一缴纳医疗保险费。

2012年8月16日发布的陕西省政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省教育厅专场中介绍, 全省现有高等学校116所, 在校人数133万人, 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

按照每生缴纳10~20元医保费核算, 国家 (省) 财政只需要拿出2500余万元, 就可以将陕西省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费用全覆盖, 实现大学生参保率100%。

2. 鼓励大学生量力而行, 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大学生除了参加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 学校可根据学生家庭条件、本人的身体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具体情况, 采取自愿原则, 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3. 提高校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加大对校医院软、硬件服务设施的投入。通过采取引进、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 吸收引进高素质医师;开展对校医院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其成为业务精良的全科医生, 改变目前校医院小病人不来、大病治不了的窘境, 促使校医院在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等方面都有提升, 实现校园内部的医疗服务, 辐射校区周边社区, 成为学校周边社区居民放心、信任、小毛病首选的社区医院。

高等教育是陕西一张亮丽的名片,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 陕西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科技贡献率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 保持和巩固了在全国的教育优势地位, 有力支持了国家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好陕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 使大学生医保政策真正深入每个大学生心中, 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 对消除在校大学生后顾之忧, 全心全意投入到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学习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摘要:陕西省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始于2009年9月, 经过四年的实践,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解决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现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环节急需改进和完善。

陕西师范大学 篇5

陕西师范大学有五十多年的成人教育历史,是西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成人教育机构的院校。195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函授部,开始举办函授教育,以培训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 1985年,开始夜大学招生; 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学校函授部、夜大学部和教务处成人教育科的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999年,为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国内继续教育崛起的形势,经主管部门批准,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并入继续教育学院。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成人教育学院”等称号。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陕西师范大学成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同年5月成立网络教育学院。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招生对象: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其他行业在职人员、社会青年等。报名条件:报考高中起点专科须具有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技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文凭;报考专科起点本科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文凭。

报考年龄:年满18周岁。

特别声明: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是教育实施单位,并非学历审查和鉴定机构,对报名者提供的报名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包括报名者提供的原毕业证书是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不具有权威认定资格,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学生必须为其所提供的报名证件和材料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承担全部责任。对持不合格证书(如伪造证书、非国民教育系列证书、地方颁发只在地方承认的证书、未按教育部规定进行电子注册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等)或伪造个人身份的学生,无论何时查出,均取消学籍,已经发生的费用不予退还。

二、招生层次、专业、学习期限

专科

英语教育、法律事务、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方向)、学前教育、数学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事务管理、市场营销

本科

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教育学(教育管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学前教育、市场营销、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

三、教学及学习

● 教学模式:教材自学+课件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讨论+学习包+课程作业+学习中心导学辅导。

●平时作业所占成绩比例:30%。

● 采用学分制,弹性学习期限,学生可自主地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陕西大学生 篇6

关键词:陕西省 大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对西北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榆林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的700名学生抽样调查,研究对象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借鉴,了解相关研究现状,为本论文提供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设计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发放并回收问卷,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1.2.3 访谈法

通过对各高校的部分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的访谈,并对其记录整理和分析。

1.2.4 数据分析法

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问卷6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75份。用SPSS对调查问卷调查所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分析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更好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

从表1可以看出,有68.9%的同学认为很重要,27.7%的同学认为一般,3.4%的同学认为不重要。所以大多数同学都对体育锻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仍有一小部分同学持有错误观念,这可能是由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不能感受到体育锻炼带给人的益处,或者是家长、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培养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等原因造成的。

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方面,有29.6%的大学生很喜欢,41.6%的大学生比较喜欢,28.8%的大学生不喜欢。从整体上看,71.2%大学生是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但仍有28.8%的大学生不喜欢。在对待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上,男生要高于女生,造成这一显著特征的原因主要是,男女生之间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差别。

2.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陕西省大学生选择最多的体育锻炼形式是和同学朋友一起,这种形式使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在一起活动,进而增加相互的友谊,但是其组织比较随意松散,因而稳定性比较差;其次是单独活动,这种体育锻炼形式具有个性化,但容易失去兴趣,难以坚持。大多数陕西省大学生喜欢的是一个自由开放,具有群体化、个性化的体育锻炼形式,这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陕西省大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是多样化的。排名依次是:篮球占28.2%、乒乓球占19.5%、足球占14.5%、舞蹈健身操类占13.9%、滑板轮滑类11.2%、排球占10.7%、羽毛球占10.5%、网球占8.9%、游泳占4.6%、器械健身占6%、武术类占6.3%、自行车占8.5%其他占1.8%。从整体上看,大学生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2.3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分析

当人们有了目的,也就有了达到目的的动力。当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了明确、正确的目的时,也就产生了内部动力,当这种内部动力达到一定的强度,会促使大学生做出行动。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元化的,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次是娱乐交友。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的目的比较消极。

2.4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周频率、持续时间和地点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关于陕西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方面,35.7%的大学生是符合国家规定每周至少参加体育锻炼3次的。51.2%的大学生根本不能达到国家的规定。尤其是女生锻炼周频率在1次以下的竟然达到了26.1%。这些情况应该受到学生自身以及学校的重视。

从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从整体上看,11.7%的大学生参加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下,55.9%的大学生在30-60分钟,24.7%的大学生在60-90分钟,7.7%的大学生在90分钟以上,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规定每次体育锻炼持续至少30分钟。

从表7可以看出,在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上,95%的大学生选择了校内免费场馆,5.0%的大学生选择了收费场馆。这跟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有关。

3 结论

①陕西省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方式是多元化的,但是偏向于静态化,参与体育锻炼的课外生活方式比重偏低。

②陕西省大部分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比较积极的态度,但仍有少部分同学持错误观念,在态度方面,女生明显差于男生。

③陕西省大学生喜欢的是一个自由开放,具有群体化、个性化的体育锻炼形式,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比较多样化,男生更倾向于竞技性和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女生更倾向于动作优美、对抗性小的体育项目。

④陕西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元化的,其中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

⑤陕西省大部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符合国家标准;在锻炼频率上,大部分学生偏少,尤其是女生;体育锻炼的地点以校内免费场馆为主。

参考文献:

[1]陈秋如.西安高校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2:176.

[2]谢国庆,张平,陈善平,胡泯.大学新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8:110-11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J].时政文献辑览,2008,00:847-851.

[4]李敏.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01:45-47+53.

[5]汤敏.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参与项目类型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109-110.

作者简介:

陕西大学生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6PF) 为测量工具, 依据1988年华东师大戴忠恒等修订的中国常模为参照点。渭南师范学院体育系、陕西理工学院体育系2010级本科生共159人, 其中武术专业72人, 体育教育专业87人;男生101人, 女生58人。

1.2 研究方法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统计工作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陕西省体育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总体特点将数据统计分析, 16项人格因素得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 陕西省体育大学生有16项人格因素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 整体上起伏不大, 标准分值多在4-6.5之间徘徊。其中, 结果表明男体育大学生较为情绪化, 倾向于感情用事、敏感, 女体育大学生为人多坦白、直率、天真。

陕西省体育大学生在8种次级因素上得分均以一般或中间水平的人数居多。在Y1因素上的人数百分比高达99%, 说明大多数体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在X3因素上得分低的人数较多一些 (约占32%) , 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情感丰富而感到困扰不安:在Y3因素上得高分的人数百分比为30%, 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体育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

2.2 陕西省体育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控制性和专业的条件下, 年龄与F因素、X2因素呈现显著负相关, 与Y4因素、Q2因素呈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了年龄是影响体育大学生兴奋性、独立性、内外肉、在新环境中成长能力等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

在控制年龄和专业的条件下, 性别与A因素、E因素、L因素、却因素、Y4因素成显著相关, 表明性别与体育大学生乐群性、持强性、怀疑性、怯懦与果断、在新环境中成长能力等人格特征有关。

在控制年龄与性别的条件下, 专业与A因素、H因素、Q2因素、X2因素呈现显著相关, 这暗示专业不同影响了体育大学生的乐群性、敢为性、世故性、独立性等特征上的差异而专业与L因素 (怀疑性) 之间不存在相关 (-0.000) 。

2.3 陕西省体育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

2.3.1不同专业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见表3。

由上表可知, 对不同专业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作差异分析。在16PF提供的十六种人格因素和八种次级因素上, 武术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的有A因素、F因素、日因素、I因素、Q2因素、Q3因素、X2因素、Y3因素和Y4因素。这说明武术专业学生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相比, 更为外向、乐群、轻松兴奋, 更能随遇而安, 冒险敢为、敏感、易感情用事、精明能干;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具有独立性, 更能自立自强、自律谨严, 具有较强的自律性。

3、讨论

陕西省体育大学生在16种人格因素和8种次级因素上与全国大学生相比基本上是一致的。在X3因素上体育大学生得低分的人数偏多 (约占32%) , 这可能是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造成的。体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术科敏学的比重较专业要大, 学科教学比重相反比较低, 反映到学生思维上就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 而感性化、情绪化的成分较多一些。在Y3因素 (创造力强) 上得高分的人数也较多, 是因为个体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参与, 这就需要大脑右半球的积极开发, 而体育大学生术科教学的增多直接促进了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有益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充分发挥。

武术专业学生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A因素、F因素等10项人格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是因为两个专业敏学的侧重点不同。武术专业的教学侧重于学生术科的学习、技能的掌握:相比较而言,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所占比重较大, 技能的学习较少。要使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趋于优化, 加强武术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的学习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不同性别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E因素, L因素等5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一方面是由于男女两性间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是专业学习强化的结果。

4、结论

1) 陕西省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上与全国保持一致。心理健康程度为中间水平, 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中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2) 专业的不同明显影响了陕西省体育大学生乐群性、敢为性、世故性、独立性等人格特征的发展。3) 陕西省不同专业体育大学生在A因素、F因素、H因素等10项人格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 陕西省不同性别体育大学生在恃强行、怀疑性、幻想性、怯懦与果断、在新环境中成长能力等人格品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摘要: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陕西省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查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陕西省体育大学生人格特征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人格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创造力;陕西省体育大学生乐群性、敢为性、世故性、独立性等人格特征与所学专业间有显著相关;不同专业, 不同性别的体育大学生在某些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陕西省,体育大学生,16PF,人格特征,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毛志雄, 等.体育专业学习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4 (4) , 8-12.

陕西大学生 篇8

关键词:陕西开放大学,支撑,开放,资源,架构,技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提出“办好开放大学”, 并已明确将以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母体。陕西省电大系统作为陕西开放大学建设的主体, 在推进陕西公民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征程中肩负重任。未来的陕西开放大学应当是一个纵横交叉、工学结合、出入有序、多向选择、多级转换的开放、灵活、博大的教育体系, 这需要持久深入的系统支撑变革。

办学理念依托:开放

传统体制下的大学受教育理念、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等因素制约, 与社会的良性对接很大程度上遭到限制, 相对的封闭性使革新响应的弹性不足。相较之, 开放大学具有独特优势, 其最基本的理念依托则是开放, 这包括教育思想的开放, 办学模式的开放, 教学方法的开放, 后备保障的开放。开放的理念倡导追求有教无类、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面向全国, 面向世界;追求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追求学员主动、教师自主、教学相长的开放式学习。从本质而言, 开放大学隔除了物质围墙栅栏, 借助远程教育前沿技术, 通过优质资源开发和整合向一切有能力和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终身学习、进修培训的途径。

教学进程支撑:资源

前不久, 哈佛、耶鲁等国外名校陆续开放一些主干课程并应用于互联网供全球分享, 引起国内大批学生、民众的追捧叫好。需指出的是, 远程教学资源具有独特传播优势, 符合网络时代教学发展要求, 必定将在未来多种教学媒介中占据重要位置。远程网络教育资源作为开放大学特色资源形式, 其体验式文化承载是传统教学资源形式不具备的, 值得花大力气建设。正如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张尧学院士指出的, “要以拍大片的精神做课件”, 这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 更需要广大远程教育教师精力的投入、思想的投入、智慧的投入。应借鉴当前国内外网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有益经验, 如生存体验、奖惩齐备等攻心手段, 在课件设计制作细节上重点突破。针对远程学习者的特有状况和需求, 从长远可持续角度出发, 远程教学资源建设应致力于建立大规模海量、可扩展、支持高速搜索和不同兴趣群体的资源中心, 这是陕西开放大学未来教学进程支撑的核心保障。

学习支持服务:架构

伴随Web 2.0时代的迈入, 教育2.0版本也随之开拓和延展。未来学习者索取知识平台绝不仅限于文字教材、面授课堂, 而会借助IPTV、智能手机、PDA、Ipad等多种新兴终端, 这必然需要与之配套的学习支持服务架构来满足个性化、互动化的共享学习需求。

1. 心智统一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各类资源的组合, 既是硬件资源的优化, 更是服务心智观念的升华。开放大学教师、管理者、技术人员必须牢固确立“以学员为内核、以效能求发展”的“服务支援型”教学观, 角色由主导方转变为引导者和服务维护实体, 传统师生依附型模式在开放大学已无法持续。

[摘要]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已被列为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的重大战略。筹建以全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的陕西开放大学应着力推进支撑保障问题, 这主要包括:开放办学理念、教学资源依托、学习服务架构、运作技术平台。

[关键词]陕西开放大学支撑开放资源架构技术

2. 精准供给

随着经济社会的速变, 对人才标准的认识和需求, 社会成员对学习的思维和需求将日趋呈现多样性、精细化, 这种力量不仅来自学历提升、培训、应试、闲暇需求, 更来自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以及更多附加的社会价值应用的需求。围绕这一特征趋势, 开放大学应借助自身灵活的办学机制, 强化对学习需求的敏捷反映和精确“制导”, 大力建设学习者信息反馈与识别控制系统, 并依据信息变化快速跟进。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选择的个性发展需要。某种意义上来讲, 拥有了可靠稳固的学习源就掌控了未来教育的话语权。

3.系统互动

相较于传统满灌式单向教学, 开放大学教育极力倡导双向互动。应深入探究借鉴网络游戏中的挑战机制、竞争机制、晋级机制、激励机制, 让学员心智在远程学习平台上得以充分调动, 变被动应付学习为积极融入, 这是对学员学习效能培养的支持。

运作平台保障:技术

我国开放大学教育已站在了Web 2.0时代前沿, 满足前进中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需要精湛一流的现代技术为保障。据悉, Ipone已可承载3200万种书籍, 7亿5千万篇文字作品, 随时随地移动式学习将渐成气候;又如沉浸式学习模式, 可用3D将空间环境模拟复制为用户学习愿望的时空环境, 实现科幻场景学习, 如此等等灵活学习模式无不依赖于高科技的支撑。目前, 开放大学建设的技术拓展日益在三个层面形成共识:

1.驱动势

未来远程学习科技大致形成三股力量驱动:第一是以量取胜的移动科技, 如电子书、Iphone;第二是以质取胜的界面科技, 如开发类似年度大片式的学习课件;第三是以互动协同取胜的系统科技, 如E-learning 2.0、M-learing等。开放大学教育未来必须大力发掘集视觉、听觉、嗅觉为一体的体验式学习科技。

2. 数字化学习港

开放大学建设的各类资源中心相当于商品的生产和集散单位, 要通过超市链的方式, 以统一的标准将商品配送到需要的终端用户处, 由学习者根据需要按照智能模式进行选择。数字化学习港技术平台需突破各类硬件和软件难兼容的限制, 实现用户按需快捷选择。

3. 云计算平台

未来开放大学教育最大的特征是教学时空分类、资源全球分布。建立资源索取与供给的敏捷路径依赖于云计算前沿技术。云计算存在的形态将是形如Google、Amazon这样的运营和服务中心, 可简单视为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界面/接口。通过界面或接口, 普通学习者将获取到以往只为少数人所拥有的庞大数据和处理能力, 并依此获取个性化所需的教育信息。这一技术应用将重塑未来开放大学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刘泽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教学部陕西西安

陕西医学生医德素质调查及培养分析 篇9

医生职业维系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既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又需要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其在校学习、在外实习期间的医德素质培养对良好医德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他们的医德素质现状值得关注, 医德素质培养值得重视。

本文以陕西地区三所高等医学院校的部分医学生为对象,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陕西医学生的医德素质现状及培养问题。参考已有的医生职业道德、医生职业潜规则和医学生医德的部分调查问卷, 结合本次调查的具体实际, 设计了调查问卷, 含有28道题目, 包括医学生基本信息、医学生医德素质现状、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现状三方面问题。问卷以无记名方式, 共发放196份, 其中有效问卷188份, 有效率为95.9%。同时在发放问卷过程中, 我们对研究样本进行了控制, 将调查对象集中在进行过医院实习的高年级医学生上, 因为医院实习过程是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医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耳濡目染会对其医德素质产生重要影响。

陕西医学生医德素质及培养现状

以188份调查问卷为基础, 我们将问卷问题分为基本信息、医德素质现状、医德素质培养现状三类, 从此三方面对陕西医学生医德素质现状和医德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

1.基本信息

在调查的188份有效问卷中, 男生人数83人、占比44.1%;女生人数105人, 占比55.9%。学生年龄分布在21—24岁之间。四年级学生102人, 占比54.3%;五年级学生86人, 占比45.7%。其中, 重点高等医学院校 (211或985学校) 学生79人, 占比42%;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109人, 占比58%。

2.医德素质现状

从“选择医学专业的目的”的调查结果看, 有53.7%的学生是因为医生肩负着生命健康的重任, 职业崇高, 38.2%的学生是因为医生职业收入稳定, 仅有8.1%的学生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名利。在“对当前社会整体医德现状”的调查中, 有77%的学生认为良好或一般, 有23%的学生认为亟待加强。在“当前社会整体医疗服务态度”方面, 有87%认为满意或基本满意, 13%认为亟待改进。

在“对医学生誓言的了解程度”上, 有89.4%的学生都熟悉或基本熟悉医学生誓言, 可见了解程度较高。在“医德与医术的关系”问题上, 学生们的认识无较大差异, 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医生的医德与医术同样重要, 只有2位学生选择了医术比医德更重要。

在有关学生医德素质的具体问题中, 在“对待病人责任心”问题上有96.3%的学生认为医生职业关系生命健康, 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对待病人耐心”问题上选择“当经过讲解病人对病情仍不理解, 还会继续保持耐心讲解”的占84%;在“给予病人关心是否会对病人或其家属进行心理劝慰或疏导”的问题上, 有45.7%的学生选择会进行, 40.4%认为会视情况而定, 13.9%选择不会进行。在“当病人家属给予礼品或‘红包’时是否会接受”问题上, 有绝大部分选择不会接受, 仅有6.3%选择视情况而定, 4.3%选择会接受;在“当制药厂商给予‘回扣’时是否会接受”问题上, 仅有23.4%明确选择不会接受, 67%选择视情况而定, 9.6%选择会接受。调查中,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在病人需要时会放弃休息时间加班;但在“是否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问题上, 重点院校学生选择不愿意的比例较大, 普通院校选择愿意或视情况而定的比例较大, 这可能与其不同人才培养定位有关。

3.医德素质培养现状

对陕西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现状, 主要从理论教学环节的医德素质培养和实习教学环节的医德素质培养两方面进行调查。

在理论教学方面, 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主要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方式, 有76%的学生对医德的学习是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有27.1%的学生认为校训、校园文化对其医德素质的提高能够产生影响, 72.9%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对其医德素质的提高不构成影响或影响不大。在除医学伦理学以外的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是否讲解过医德知识问题上, 有25.5%选择经常讲解, 69.7%选择偶尔会讲解, 4.8%选择从未讲解。

在实习教学方面, 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主要通过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 在“提高医德素质的最好培养方式”问题上, 78.7%的学生认为临床实习带教医生的言传身教对其医德影响较大, 21.3%的学生认为先进人物事迹或自我学习对医德影响较大。同时, 36.2%的临床实习带教医生在其实习中注重医德教育, 25.5%选择偶尔进行医德教育, 38.3%选择从未进行医德教育。在“实习中是否经历过医生职业潜规则 (如接受回扣、人情等) ”时, 有44.1%选择经历过, 48.4%选择听说但为经历过, 7.5%选择未经历也未听说过。在“目前整个医院环境对医德素质培养和形成的影响”问题上, 59.6%的学生认为当前部分医生过于追求利益, 对医德培养有负面影响。

陕西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现状看, 医学院校从校园医德文化、理论教学环节等方面均对医学生医德进行了专门的教育, 但实习教学环节的医德素质培养尚未得到重视。从调查结果看, 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校园医德文化氛围有待加强

高等医学院校的校园医德文化是其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医学生医德素质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医德文化的形式主要以精神、物质两个层面为内容, 其中校园医德精神文化主要以校训、校园网、广播、文化栏、讲座、学生活动等为主要形式;校园医德物质文化, 主要是在校园建设中融入医德文化元素, 比如在教学楼、雕塑中融入责任、博爱、精诚等文化元素, 促进学生医德素质的提高。

但在调查中发现, 仅有27.1%的学生认为校园医德文化对其医德提高有促进作用, 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园医德文化对其医德素质的提高影响不大或不构成影响, 表明目前学校将对学生医术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对校园医德文化氛围的塑造所作努力不够, 对其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校园医德文化建设有待提高。

2.理论教学环节系统性不强

医德理论教学环节, 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医德知识, 使其充分掌握医德的内涵。目前对医学生医德的理论教育, 主要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进行,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偶有穿插, 在教学中尚未形成系统的医德培养计划和目标。

从调查结果中可见, 绝大多数学生对医德的学习主要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 多数学生认为除医学伦理学以外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对医德的讲解或融入不多。理论教学环节的医德培养系统性不强, 一方面是医学伦理学教学创新不足,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学中对医德的穿插不够, 随机性较强。

3.实习教学环节重视不足

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后, 其学习的重点集中在临床经验的积累, 并且要进行科室轮转, 加之当前医院以药养医大环境的影响, 其医德素质的培养主要来自于周围实习带教医生的身教。目前, 医德教育在实习环节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甚至有所放松。

从调查结果看, 大多数学生认为实习带教医生的言传身教对其医德素质提高有较大影响, 但一多半的学生又认为其实习带教医生偶尔或从不对其进行医德方面的教育, 可见实习环节的医德培养与学生医德素质的需求存在突出矛盾;同时, 医院以药养医的整体环境对学生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实习中经历过或听说过医生职业潜规则 (如接受回扣、人情等) , 一多半学生认为当前部分医生的行为对其医德提高有负面影响。可见, 除培养过程中无法控制的医院整体环境因素外, 实习医院、实习代教医生在实习学生医德素质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多, 重视程度不够。

建议

医学生医德素质的培养, 关系到每位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关注医学生医德素质及其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通过上述分析可见, 当前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1.加强校园医德文化建设

校园医德文化是高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园医德文化建设上作出了很多努力, 例如在校训、校规中融入医德的元素, 进行医学生宣誓仪式, 建设弘扬医德的校园雕塑、宣传栏等。

未来还应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方面入手, 系统性地加强校园医德文化建设。在精神层面上, 应该利用好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体广泛传播医德文化, 经常性组织有关医德的讲座, 举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举行以弘扬医德为主题的征文等活动, 使学生接受良好医德的熏陶;在物质层面上, 应该将医德元素融入到未来的校园基础建设中, 在雕塑、建筑物名称、道路名称等中加入责任文化、博爱文化、精诚文化等医德文化内容。

2.完善理论教学环节的医德培养

理论教学环节的医德培养, 能够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医德理论教育, 对医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目前, 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德理论教学尚不系统, 没有关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完善理论教学环节的医德培养, 就是要形成系统的医德素质培养计划。首先要对医学伦理学课程进行教学创新和改进, 更新教学内容, 引入案例教学;其次要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入医德方面的内容, 使医德教育融入到医学专科课程之中, 实现医德教育的常态化;最后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加入医德方面的内容, 如在新生入学教育、辅导员班会、师生座谈会等活动中融入医德教育。通过以上改进, 使医德教育在陕西高等医学院校的理论教学中达到系统化、常态化、稳定化。

3.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医德培养

实践出真知, 实习教学环节的医德培养, 对医学生医德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从调查中可见, 临床带教医生的医德水平会直接对学生构成影响。当前医院和代教医生对实习教学中的医德培养重视不够, 亟待加强。

首先应建立医学院校与实习医学的互动机制, 使教学环节的医德教育在实习环节能够延续, 医学院校与实习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医德医风培训, 既进行了医德培养, 又为其成为医生作准备;其次强调临床带教医生对学生医德的教育, 规范其在代教过程中的行为, 要求其对学生不但要进行医术知识的传授, 更要进行医德知识的传授;最后医学院校与实习医院需联合制订实习生医德培养规范, 使实习环节的医德培养标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顾艳琼, 苏秀娟等.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12) .

[2]钟南山.简论医德的内涵[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6) .

陕西大学生 篇10

1.研究对象:文章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1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问卷调查法。(3)数理统计法。

陕西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在动机选择上,男生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缓解压力;女生排在前三位的是运动减肥、应付考试、改善体形。陕西高职学生的体育动机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男生的体育动机普遍要好于女生,女生还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没有建立起课外体育活动意识。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专业教育之余,开展各项有益的体育活动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因素。如何科学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使其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陕西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1.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是表明学生参加课体育活动中的运动量和锻炼频率,也是反映学生能否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健身、健心目的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调查可知(见表1),在时间投入方面,女生有几乎一半的人群都在30min以下,在30-60min和60min以上这两个范围里,女生参加锻炼的时间仅占男生的一半。

在活动次数方面(见表2),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明显高于女生,女生锻炼的次数远远不够。高职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够长,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转向了网络娱乐,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在锻炼次数上,男女生整体较少,这与全面健身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近几年高职学生体质状况一直下降的主要原因。

2.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调查表明,男生则喜欢速度型、力量对抗性、运动强度大、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另外,还有少数人则喜欢定向运动、游泳等其他项目,但由于场地的缺乏限制了学生的参与。

3.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是多样性的。根据调查显示(见表3),喜欢自由参加活动的人数达682人,占到总数的46.3%,其中男生占47.8%,女生占44.5%;喜欢参加体育俱乐部组织活动的占21%,男生占22.4%,女生占19.3%;参加学院、系部和协会组织的各占到21%和20.3%。

4.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

体育活动空间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及范围。高职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场地来看(见表4),校内体育场、校园空地和广场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分别占到55.2%和23.6%。而校外体育场馆,如室内场馆、健身房由于收费过高的原因,锻炼人数受到一定限制,仅占8.5%。公园空地和广场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在从事体育锻炼,在校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仅占12.7%。

5.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经济消费

体育消费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消费水平,通过调查显示:学生性别不同,在体育消费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

结论

高职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是以应付体育考试、健身锻炼、提高运动技能等为主。影响高职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缺乏。高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学生更喜欢自由锻炼。

摘要:文章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陕西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还有一定的偏差,体育活动开展存在场地设施缺乏、学业压力、参与时间少、频率低、体育消费和体育意识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陕西省,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文华.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2008(6):46-47.

上一篇:寻找下一个明天下一篇:湖南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