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道路交通管理

2024-08-07

道路道路交通管理(精选十篇)

道路道路交通管理 篇1

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

交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而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是我国交通岗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进程步伐较快,然而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步伐并不能跟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进程稍显落后。在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和建设的水平都不太高,而且短期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对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影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了对我国道路安全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于这些因素进行了总结。

2.1 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道路交通管理的过程中,人是主要的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因素,因为对于交通安全来说,人是主体,是产生交通行为的主体。在道路交通中,人是车辆的行驶者,也是交通的路人和乘客。道路交通产生的事故很多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例如:驾驶员违反交通的规章制度引起交通事故;路人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2.2 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中,车辆是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组成因素,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角”。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私家车占有量越来越多,交通的压力也逐渐的增大。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除去人为因素外,道路交通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车辆的质量和采用的技术问题,车辆的质量和车辆各项位置所采用的技术是影响交通安全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的机动车种类繁多,配置也五花八门,对我国机动车的管理造成了不便。

2.3 环境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对于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还有环境因素。我国各地的路况差异较大,然而不同的车对于路况的适应程度不一样,所以因为环境不同的因素,道路交通安全也会受到影响,造成我国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例如:地形、天气、交通设施是否完善等因素都影响着我国的交通安全。

3 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一些措施

笔者对影响我国交通安全的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对机动车的驾驶员进行有效地管理,促进驾驶员驾驶行为规范化;②对于公民进行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③对于机动车加强管理,使交通管理规范化;④对道路安全问题的管理部门进行整合,提升道路安全管理的效率;⑤推行道路交通管理安全审计制度,完善交通安全管理的救援措施。

4 结语

交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相关管理机构一定要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行业也得到了飞跃式的进展。目前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我国交通行业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笔者对于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罗芳芳,王建懿,张得杰,等.小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之路径[J].汽车与安全,2015(5).

[2]巩建国,戴帅,刘金广,等.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策略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3).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通告 篇2

为切实加强城区道路机动车(含摩托车)违法停放的管理工作,确保城区道路畅通、市容整洁有序,为市民营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特向社会通告如下:

一、定于2月1日起,公安交警部门与城管执法部门联合开展城区道路违法停车集中整治行动,包括对违反规定停放的机动车进行劝离、抄牌、查处、以及对严重阻碍交通的违法车辆进行强制拖离等工作。

二、整治及管理范围包括人民路、珠泉路、中华路、禾仓路、金田路、晋屏大道、嘉禾大道、建设路、体育路等路段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三、通过整治形成常态后,对城区道路违反规定停放的机动车进行劝离、抄牌、查处等工作由公安交警部门委托城管执法部门行使。

四、被查处的违法车辆自接到处罚通知七个工作日内到城管执法部门接受处理;七个工作日内未接受处理的,城管执法部门将违法停车案件移送交警部门统一录入交警处罚平台,由交警部门负责处理。

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违反规定停放车辆处人民币一百元罚款。强制拖离现场的违法车辆统一停放于城南停车场,不收取拖车和停车产生的费用。

六、望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将机动车按规定停放。

嘉禾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嘉禾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建设体系研究 篇3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陶学榆(1963- ),男,江西新建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人文系副教授;乐新宇(1972- ),女,江西东乡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治安系讲师,硕士。(江西南昌33004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28-02

道路交通管理是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它知识结构复杂,涉及公安、交通、管理三大学科体系,系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交叉的学科;同时,涉及大量机械、电器、建筑、通信等工程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因而它又具有工程技术、高科技术应用突出性的专业特点。所以,尽管我国公安院校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办了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但由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具有政策性强、群众性强、技术性强以及动态性突出的特点,使得办好这个专业很困难。而当前日益发展的道路交通态势以及现代道路交通管理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更使得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面临挑战——构建一个符合国情的、结构合理的道路交通管理教育体系,已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针对现阶段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学科发展趋势,制订一个较长远的学科建设计划,应用于具体课程,使道路交通管理专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不仅是现代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需要,更是道路交通管理学科建设体系研究的必然。

一、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各公安院校都相应开设了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足,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教学效果远不能反映和证明道路交通管理的全面功能,也不能满足未来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就江西公安专科学校而言,自1998年正式组建专业以来,通过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已经培养了几届毕业生并承担了部分在职交警的培训任务,学科建设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造成刚毕业的学生上岗后缺乏实践经验和知识更新能力。“产品”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凸显了目前我国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育目标散乱。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而且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但当前各院校都未就教育的目标达成共识,既没有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也没有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模糊笼统的专业教育目标使整个教学系统的活动陷入盲目,无法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到的结果。

2.专业师资匮乏。(1)师资的专业结构失衡。教师队伍老、中、青三个层次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缺乏实践经验是当前各公安院校专业师资配备中的通病。(2)存在专业教师亟需充实与实际教学工作量少的矛盾。着眼于专业的长远发展,亟需大力充实有生力量,尤其是科班出身的专业师资,这是学科建设的基本条件和保障。(3)专业师资队伍不稳定。由于当前各公安院校交管专业建设基本处于一种维持状态,许多教师对专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致使有些教师思想情绪不稳定,想跳槽,这直接冲击着交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3.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课程建制滞后。道路交通管理的社会性、针对性、目的性等特征决定了交通管理专业教材必须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必须贴近交通管理的实际。但当前各公安院校使用的专业教材,普遍存在内容老化、过时,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新意等问题,致使现阶段的专业教学难以把握交通管理实践发展变化的脉搏。同时,因受客观条件和教师主观条件的制约,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仍主要是单向注入式,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教学手段尚未充分运用。再者,由于仍存在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现有的课程建制仍遵循传统的教育框架,少有创新和突破,致使课程缺乏针对性、应用性,没有突出交通管理专业社会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这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重理论、轻实务,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

二、道路交通管理学科建设发展思路

(一)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由于道路交通广泛的社会性,它的发展变化必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从而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加紧提升交通民警的整体素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赖高质量的教育机制作为强力支撑,道路交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将主要面临两大挑战:

1.社会对道路交通安全需求的变化给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科技进步、计算机、互联网使得道路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更高、信息量更大;道路建设的滞后、车辆的增多使得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范围更广、素质要求更高。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培养新型高层次的道路交通管理人才是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一大挑战。

2.社会交通院校教育资源的竞争给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道路交通管理职业教育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是业内人士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发展的思路

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当前的挑战,也就是说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如何定位、与其他院校有何不同、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模式如何选择是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培养公安交通管理实用人才和提高公安交警队伍整体素质的方向与前提。

1.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受公安实践部门欢迎的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强化教学工作更加主动适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的观念,坚定不移地走教学科研与公安交通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即从公安交通警察的职业特点和能力要求出发,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1)能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作路口渠化图及交通事故现场图;能掌握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及现场急救常识,掌握车辆安全检查技能;能独立组织一般性交通调查;会操作指挥中心,掌握互联网技术。(2)能对交通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分析的数据和结论调整交通组织方案;能分析交通流状况,总结交通流运行规律;能分析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信息,找出事故原因,判断事故性质,确立侦破逃逸案件的方式方法。(3)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说服教育交通违章者;有一定的讯问、询问技巧;要具备一定的宣传能力,有能力做一名交通安全宣传员;会道路交通中常用的外语,解决道路上一些涉外事务。(4)有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道路交通管理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组织能力,处理人际关系、激励成员团队协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要求是当前社会环境或者说人才市场对道路交通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界定所决定的,所以,与之对应的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是通才加专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社会性、广泛性、实践性、操作性决定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来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突破原来以概念、原则、意义、特点为线索的体系,采取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定量认识的“双循环”结构,即以核心实例贯串的结构和“教、学、做”相结合的“三明治结构”,以求趣、求乐、求实际为出发点,积极创造条件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在专业培养目标上纠正只重知识和理论的倾向,实现通才加专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专业教学的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及手段推进新的教学模式的创建:(1)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以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改革考试方法中,鼓励用答辩、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试。如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交通法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等课程中,就可采取以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考核,在考试内容方面注重考题设计,在试卷中采用大量的“问题分析、案例分析说明题”。(2)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建设管理工作,注重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的业务综合实习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全面实践升华的过程,是真正跨出学校大门走向交管基层进行实战训练,是知识整合与自我调控,促其升华认识和社会认知的过程。(3)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器材及实验室建设是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发展的硬件条件,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技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4)建立“模拟实战训练工程”,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集治安、交管、巡逻、警体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过程也是学生对课堂内容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次综合考评。

3.构筑合理的师资结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交通管理专业教师素质如何,师资结构是否合理,是办好专业的基础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尽快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1)要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师培养规划,构筑合理的师资结构。在职称结构上,通过引进、培养、校际交流、访问学者、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逐步形成业务素质较高的高、中、初级职称教师的金字塔形结构。(2)在教师类型上,要根据专业教学规律和职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逐步形成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的结构优化。专职教师应本着一专多能、相对稳定和充实提高的原则;兼职教师应本着专业对口、需要与可能和重在实用的原则;实验指导教师应本着“双肩挑”、少而精和操作熟练的原则。

4.强化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教材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综合反映,是教学思想、观念、模式及方法改革成果的载体。一本好教材可使教师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反之就是限制教师的藩篱。(1)要成立专门的教材规划机构,建立经常性、社会化的教育教材评价机制。其成员必须要经常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进行系统的、持续的课程标准和学术专题研究,随时掌握交通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以及对教材进行优化,促进教材建设的协调发展,逐步弱化教材编写中行政权力的主导作用,实行严格的、有序的、规范的教材机制和审查、审批制度。(2)要树立科学的道路交通管理专业教育教材观,注重教材的实效性、操作性、应用性。实用教材在内容上应本着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统编教材主线,侧重阐述所辖区域范围内的公安交通管理实际,体现出区域特色和实用价值;训练教材在内容上应注重实践的原则,重点阐述实用教材中技能训练的内容、具体要求、课时、组织形式等,体现出实践性,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要求。

5.科学调整课程建制。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中心,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手段、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所以,在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做到社会教育与公安教育的结合、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结合。课程体系结构要宽窄并举,要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应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专业课程的内容既要体现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职业特色,又要兼顾市场人才需求,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拓宽道路交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口径。

由于课程设置是完成课程改革目标的计划方案,所以道路交通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和课程科目比重关系的调整,应折射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基于面向实战、讲求实效、追求实用的教育理念,有必要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的能力、素质为主线,按照应用性、针对性的原则,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在设置课程时,第一学期完全安排基础课;第二学期以基础课为主,安排交通管理概论;第三学期以交通理论课为主;第四学期安排交通管理技术课;第五学期安排交通实践课;第六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学生通过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术、专业实战和实习这样一个递进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适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知识体系。

此外,当前也可尝试构建以法学为主和以自然科学为主的两类课程轮流交换培养学生的方法,即第一届学生侧重于以法学为主的专业课,第二届或第三届学生侧重于以自然科学为主的专业课,第四届或第五届学生又侧重于以法学为主的专业课,如此循环下去,培养的毕业生既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熟练工作,又能满足交通管理实际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具体可相应地对专业课程侧重点进行分类:第一类是侧重于“交通规划”“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检验”“交通工程”“交通控制”“道路工程学”等专业课,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线性规划、运筹学、电子技术等应作为基础课的首选课程;第二类是侧重于“交通法规”“交通秩序管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管理心理学”“交通事故处理”“车辆及驾驶员管理”等专业课,那么大学语文、应用写作、逻辑学、法理、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应当作为首选基础课。根据专业课侧重点的不同,对首选基础课应适当增加课时,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道路道路交通管理 篇4

道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以校车安全事件为例。在2014年上半年, 我国发生15起校车安全事故, 造成32人死亡。年轻生命的逝去, 留给人们的是失去亲人的痛苦, 交通事故损害了人民的精神健康。

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久高不下, 并在持续增长中;二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明显增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 道路交通预防工作的压力更大。现代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 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开展以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为中心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不但能减少城市中的交通事故, 也能优化城市交通状况。

2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措施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 要立足于本城市的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 注意节约成本, 加强公交运行的优先管理理念。要通过综合这些因素, 保证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合理性, 最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1 利用宏观调控增强现行交通管理能力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 要实行“公交优先”与“发展管理”战略。在城市交通管理中, 公交车管理是整个交通管理的重点, 要积极引导公共交通的发展, 以公共交通分流车辆总数, 改善交通环境, 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 部分居民不乘坐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公交车人流量大, 环境卫生差;二是公交车数量少, 需要长时间等待;三是突发急事不能乘坐公交车。综上所述可以发现, 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是提高公交车管理能力, 逐步提高公交车卫生水平;要加强对公交车队的投资, 增加公交车数量, 提升居民出行能力;要优化公交车行驶路线, 保证公交车路线的全面性。政府部门对公共交通的引导不可缺少。一方面, 当地政府要加大公共交通宏观管理力度, 以本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适当推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保证公共交通平衡发展。另一方面, 要优化公共交通管理方式, 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在“发展管理”中, 要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车辆发展情况。通过分析未来城市车流量, 合理安排步行道、自行车道的建设情况, 避免发生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挤占机动车道的情况。在城市交通宣传工作中, 政府部门可以多宣传低碳出行、绿色出行, 建议人们乘坐公交车, 开展低碳活动, 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 缓解交通压力,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2.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基础设施会影响交通运输安全。以沥青路面为例, 隆包是沥青路面中的常见问题, 隆包导致路面表面凹凸不平, 影响行车安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提升交通设施安全系数, 及时处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问题, 做好速度标示工作。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警告。在早晚高峰时期, 交警部门要出动警力维护交通秩序。

在现阶段, 我国城市道路开发建设资源越来越少, 城市道路建设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盲目地扩建公路宽度, 这就说明, 通过道路建设工作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的办法已经很难实行了。部分大城市通过建设城市立交桥的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不值得推广, 因为建设立交桥需要花费大量资金, 增加城市财政负担。另一方面, 在建设立交桥的过程中, 会影响这个路段的运行。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 可以科学管理交通组织, 优化车辆行驶能力。例如, 在城市交通运行中, 可以在交通拥堵路段划分单向行驶车道, 通过交通信号调控交通运行。可以加强交通预警, 拓宽交通信息流通渠道, 保持整个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流通。

2.3 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通过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提升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能力。

(1) 要立足城市当前发展情况, 规划未来城市发展道路。在规划中, 要以整个公路网为基础, 正确处理好道路、车辆与交通管理间的关系。要保证规划设计与城市未来整体规划相适应, 满足规划对交通管理的要求。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整个管理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提升城市交通环境, 推动交通结构升级, 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缓解交通压力, 提升安全行车性能。

3 结语

我国城市的交通压力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大, 对政府而言任何错误的决定都会影响到未来城市的建设工作。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防治为起点, 对开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展开讨论, 不但有利于降低城市交通中事故发生概率, 也会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当地城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 只有实现规划、管理、建设三者的统一, 才能保证交通管理的科学性, 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强, 陆化普, 张用波.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报, 2011 (10) :22-25.

[2]刘东.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则[J].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9) :135-1447.

交通道路管理的通告 篇5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对临夏市风林路东口、光荣路、铁匠巷、永安路、永宁路、永康路等小街巷按照单行道管理,其中光荣路、风林路东口禁止机动车由南向北通行;机动车从枫林路东口驶入庆胜路禁止左转弯;铁匠巷禁止机动车由北向南通行;永安路、永宁路为机动车入口;永康路为机动车出口;光明路南口禁止机动车左转弯。目前电子警察监控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运行正常,在路口安装了禁令标志,该电子警察监控系统计划于10月15日起正式投入运行,将对机动车逆向行驶、违法掉头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电子监控查处,希望各位机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共同维护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临夏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月8日

加强道路运输管理浅析 篇6

道路运输管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

一、道路运输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区域性经济形势逐步改变,其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对道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这么大的道路运输网络,需要有规范的、系统的、有显著职权层次的执行机构来完成对道路运输领域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服务,包括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装卸搬运、机动车维修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以此来保证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正确实施;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适度调控,实现运力供给与需求平衡,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目的。

二、道路运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运输管理模式缺乏规范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道路运输管理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运输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信息传达不够及时到位、难以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运输管理需要信息化等。

(二)运输管理措施尚待落实

各级单位对车链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各级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一系列运输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还不够彻底,对一些突出问题并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更有一些单位存在执行效率方面的問题,导致一些问题仅停留在口头答应解决的状态,不利于运输管理。

(三)运输管理权责关系不明确

由于国内运输管理模式落后,相应的部门体制与职责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管理方面,运管部门和很多单位如公安、城建、农机等部门很多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职权交叉现象。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

(四)运输管理缺乏效率

单位在职人员观念不够新,思想存在问题,缺乏工作热情,业务熟练程度有待提高,缺乏一定的正规教育,存在办事效率不高、拖沓甚至推托的现象。

(五)运输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运输管理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办事能力素质、知识储备素质等。目前,还有一部分在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打、骂等不文明行为,素质有待提高。

三、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措施

(一)加快运输管理机构编制体制改革

要想实现整个运输管理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加快运输管理机构编制体制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管理模式,去粗取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各地实际,对道路运输涉及的所有经营者、管理者及其行为进行统一的监督、组织和协调,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狠抓信息化工作推进,在运输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技术,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运输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区域性管理机制差异,便于地方部门交流沟通,实现各部门间相互配合。

(二)狠抓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

一是狠抓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要提高对落实的认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深入实际,时刻不忘落实工作措施,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工作措施流于形式。同时,还必须有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为党尽责、为国做事的忠心。

二是狠抓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要针对问题抓落实。运管的职权范围非常广,涉及面众多,在工作措施的落实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在所难免。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问题重点解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工作措施的落实。

三是狠抓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各级部门工作人员要团结一心,协调工作。由于管理机制的落后、权责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很多工作中牵涉的部门不止—个,需要的力量也不止一点,所以需要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深入实际,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齐心协力解决好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狠抓职权关系明确进程,充分发挥各级部门职能

要调整各级部门的职责权限,保证各级部门权责一致,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上级监管部门要组织督查小组,加大监管力度,发挥上级督查作用。

(四)设立部门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国内运输管理网络牵涉众多,管理人员数量很多,而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推行部门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十分必要。这种制度能够发挥对整个系统的信息反馈作用,能够有效考察在职人员行为表现与部门所要求的职责规范是否拟合。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部门内部人员管理的各个方面,有助于部门内部作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五)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

浅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篇7

那么,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高危行业的道路运输企业, 如何从加强安全管理和“预防为主”入手, 减少事故发生, 使员工特别是驾驶员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呢?

一、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则是关键。

细化安全管理工作,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强化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管理的可靠保障。把各项任务和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各个岗位, 实行安全与工资效益挂钩考核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制度。

坚持安全例会制度, 强化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管理。安全例会制度是强化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管理的有效手段, 坚持定期召开安全例会, 以会议形式抓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 抓好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 分析本企业、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 研究和落实相应措施, 部署好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以确保安全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要使驾驶员安全例会卓有成效, 安全管理人员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自身素养, 充实例会内容, 调整安全管理手段, 科学应用安全管理方法。

另外, 按规章制度抓落实, 从“强三基、反三违、严达标、除隐患”为主题, 从每一个环节、从每一个操作中扎实推进“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 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 以为人本”的方针, 牢固树立“安全是天, 是责任, 更是政治和大局”的理念, 从细节入手, 强化和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的风险识别和自控能力。

二、加强教育, 提高驾驶员素质

在人、车、路、现场等四要素中, 驾驶员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首要因素, 是第一道防线。因此, 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把好驾驶员的聘用关。高素质的驾驶员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 特别是大客驾驶员, 必须要提高其准入门槛。一般要求驾驶员必须具备三年以上大客车驾驶经历, 且近三年内无重大违章和10万安全公里行车记录, 高中以上文化,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必须通过报名、体检、面试、笔试、实际驾驶操作考试等招聘程序, 经考核合格后才准予录用, 再经过3个月以上的跟车实习, 才能正式成为大客驾驶员。并建立与其安全驾驶里程、文明优质服务挂钩的分配激励考核机制。同时, 道路运输企业通过考核和培训, 吸收高素质驾驶人才, 建立驾驶人才储备库。

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要到位。驾驶员是车辆操作者, 行驶中的风险识别能够自觉规避风险, 教育驾驶员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交通安全法规和集团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文件, 都是驾驶员行为的准绳和指南, 因此, 要求每位驾驶员自觉遵守, 决不能目无法纪, 我行我素, 注重驾驶员的文明修养, 要讲文明, 讲礼貌, 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利于行车中的文明礼貌和安全, 帮助员工查找自身的不安全因素, 从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心理素质, 业务能力等方面, 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 克服不良心理,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对实现行车安全影响较大, 诸如混合交通条件下难行, 容易产生急躁心理, 车况好, 行人少的条件下, 容易产生开快车的侥幸心理, 家庭生活困难, 亲人生病等情况下, 容易分散精力等等。因为必须做好驾驶员的能力评价工作, 要善于发现驾驶员的不良心理, 对症下药, 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确保安全行车。

三、落实措施, 防范安全事故风险

道路运输是高风险的行业之一, 存在事故高发的特点。因此, 做好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 消除事故隐患和遏制事故发生是确保运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在交通安全人、车、路、现场四要素管理中, 除了对人、车、路三者的静态管理外, 还要对其实行动态管理, 这个动态管理过程就是现场管理。静态管理再好, 如果现场动态管理不到位, 也会前功尽弃。首先是对人的动态管理。作为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每天对驾驶员出车前要做到一看、二问、三交代。即一看驾驶员的脸色和神色, 有的驾驶员玩麻将、扑克到深夜, 第二天出车无精打采, 疲劳驾车, 往往容易出车祸;二问身体和家庭情况, 了解是否带病或带情绪开车;三交代是在出车前提醒司机注意安全, 做到警钟常鸣。其次是对车的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在驾驶员出车前要做好车辆门检, 即车辆的出门检查。检查车辆是否有带“病”行驶的情况, 一旦发现车辆有“病”, 切记把故障和安全隐患排除后才能放行。再次是对路的动态管理, 即对车辆在路上行驶的管理。长期以来, 道路运输企业对驾驶员在路上的行车管理都是一个盲区。在“家”是司机, 在外是“书记”, 就是对道路运输企业驾驶职业的形象概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的应用, 使道路运输企业对驾驶员在路上行车状况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特别对监视车辆运行状况, 抑制超速行驶, 掌握事故车辆即时状况, 减少事故发生率等发挥着巨大作用。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 睡眠不足, 极其容易疲劳, 甚至使人精神恍惚, 如司机不注意休息, 导致疲劳过度, 是夏季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 夏季昼长夜短, 夜间可能因闷热或是其它原因, 而睡眠不足8小时便有疲劳感, 特别是司机整日坐在车垫上, 易容易产生疲劳, 进入睡眠状态, 这样行车, 事故就容易产生。这是因为:半睡眠时, 司机听觉和视觉大大降低, 对各种障碍不能提发现, 往往使一些非突发性变成突发性, 对安全行车危害很大;半睡眠司机的思维能力降低具体表现在反应能力差, 防范迟缓, 延长司机的反应时间, 使发生事故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半睡眠状态会使司机的记忆力受限, 易出现操作和判断错误, 致事故发生。就上述危害, 最有效的防范方法, 就是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件允许的话, 可以下车冲一下头, 或休息一下, 保持头脑清醒确保行车安全。此外, 在夏季期间还应做好降温工作, 以防止中暑。炎热的夏季是下雨多发季节, 下雨时人们使用雨具使司机和行人的观察力都降低, 所以提醒司机注意要常观察, 常鸣号。

四、以人为本, 实施人性化管理

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要素是人、车和环境,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是企业之根本, 人是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要将“以人为本, 亲和管理, 安全高效”的思想贯穿运输生产全过程, 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性化管理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体现。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人的角色置换, 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 我们力求做到以客观、科学的态度, 实事求是的精神全面综合地对事故和人进行分析处理, 既吸取事故教训, 又使肇事司机和广大员工受到教育。

交通事故发生后, 作为驾驶员既是事故的肇事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有的肇事者受伤以至丧生, 既使没有受伤, 精神上也受到很大打击, 并陷入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深深悔悟与自责中。为此, 我们在事故发生后要更多的是发挥企业人性化的感化作用, 关心事故责任者, 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慰藉, 生活上的关怀, 化解驾驶员肇事后的矛盾心理, 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 吸取深刻的教训, 并帮助他们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 使其他员工从中受到启迪和警示。

摘要: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 近几年我国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意外事故每年都有百余万起, 造成数十万人死亡。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70%。车祸猛如虎, 它已成为现代社会除疾病之外, 残害人类生命的第二杀手, 它不但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也给无数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巨大不幸。本文通过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加强教育, 提高驾驶员素质;落实措施, 防范安全事故风险;以人为本, 实施人性化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安全管理, 使安全生产管理变成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 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交通事故。

试析道路交通的人性化管理 篇8

上面这个例子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但是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家长接送小朋友上学, 就是怕孩子被汽车压着, 老百姓怕汽车。家长每天送啊、接啊, 为此有的动用公家的汽车, 有的家长请事假, 有的爷爷奶奶齐出动, 这中间耗费了多么大的社会成本啊!

有人说, 步行者是对城市最友善的一群人。他们轻轻地走在道路上, 不需消耗地球的石油资源, 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噪音, 不用占据宝贵的路面作为停车位。

也有人说, 一个司机驾驶一辆机动车, 就好像是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而行人则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如果士兵不让老百姓, 那么老百姓只有死的份儿。可悲的是, 现在许多机动车司机喜欢“抢、逼、围”, 行人为之胆战心惊。当汽车唬得行人左躲右闪、避之不及, 还被司机无端斥责的时候;当行人在马路上失去了做人的从容和自信的时候, 这不仅是行人个人的颜面扫地, 而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

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 行人行路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尊重。《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先进的立法理念, 体现了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原则, 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它用法律的形式引导社会尊重行人的生命健康权。当然, 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条文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还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

让我们来看看国外是如何做好道路交通的人性化管理吧。

日本非常注意小学生上下学的安全, 每天早上7时和下午三四点钟, “花甲人才中心”派来的老人总会戴着黄帽、手拿黄色小旗 (上面有“学校”两个大字) 在街道上小心地指引小学生过马路。

日本的道路交通设计在许多细节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性化的特征。为了方便盲人过马路, 在十字路口设置有特定的音乐。在绿灯亮起的同时, 这种特定的音乐就响起来, 盲人听到特种音乐就可以放心地过马路。

日本有发达的地铁、公交线路, 他们的公交车非常准时。但是, 日本经常发生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由于这种不可抗力, 难免会影响到公交车的准点运行。而日本人的时间观念特别强, 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们, 都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遇到公交车辆误点, 乘客可以得到列车员发的一张卡片, 那是一张“晚点证明书”, 上面标明了你乘坐的是哪一趟车, 几点钟开始运行, 晚点了几分钟等等。这些乘客到了自己的公司以后, 把误点卡片交上去, 就不会因为迟到而被扣除薪水了。

英国全境多雨, 街道上的行人经常有被途经的汽车溅湿衣服的情况。从2002年12月6日开始, 英国警方开始向巴士司机发出警告, 如果雨后行车不减速, 导致溅人一身泥水, 将可能受到控告。

在澳大利亚, 由于该国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成为世界各国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胜地。澳大利亚各大城市除了有厚厚一大本交通地图外, 还有一种实用、方便的“厕所地图”, 它标明了全国各地公共厕所的位置和开放时间。澳大利亚全国大约有1.3万个公共厕所, 全部免费使用, 因而极大地方便了行人、旅游者和出租车司机。

国外的道路交通管理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做起, 处处为广大民众着想。在我国, 在道路的设计和管理上, 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也大有文章可做。

如果有人问:当你要过街道, 但是没有斑马线, 你希望绕行多远就能过去?你可能回答说“越近越好”。可是现在有些城市的主要街道, 隔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护拦修建了那么多, 占用了大量的道路面积。除了交叉路口外, 有时在长达500 m甚至上千米的距离内都没有过街斑马线!老百姓过马路极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 性急的行人翻越隔离护拦就在所难免了。对此, 有关部门总是责怪“那些人素质太差”, 而没有检讨职能部门贯彻“以人为本”方针不到位。专家的测试资料表明, 行人过街绕行的最大承受距离为300 m。因此, 城市过街斑马线的合理设置间距应该为100~200 m, 同时要尽可能配备过街人行信号灯。有关部门在制订道路交通管理措施时, 应当充分考虑行人的利益, 解决行人过马路难的问题。只有这样, 行人横穿马路和随意翻越隔离护拦之类的不文明交通行为才会大大减少。

对于机动车驾驶员来说, 拐弯时提前开启转向灯、遇到行人过街踩刹车, 只是伸伸手、动动脚的问题, 却体现了一名驾驶员是否懂得时刻尊重他人这一基本的道德准则。如果马路变成了“虎口”, 责任在开车的人, 而不在走路的人。因此, 所有的车辆驾驶人员应该懂得礼让行人。否则, 应该吊销他的驾驶执照, 让他加入“走路一族”的行列, 学习从一个走路者的角度来体验过马路的不便之处。

试析道路交通土建施工管理优化 篇9

1道路交通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道路工程建设日益壮大和发展,施工管理工作也越发重要起来,但是在注重高效率、高回报的施工条件下,往往施工管理工作就会被间接忽视,致使施工管理工作变为形式化,进而使施工管理工作在道路工程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缺点与不足,这样不仅会阻碍施工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会使工程的安全性、质量有所降低,最终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1.1工程项目设计存在多变性

对于道路工程施工管理而言,设计管理是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而根据对道路工程设计的了解,其具有复杂性、未知性等弊端,因而会给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难度。现阶段,通过对道路施工建设实施状况的观察,在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与建设思想、建设理念以及建设标准不相吻合的现象,尤其在设计环节,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对工程基本条件的了解和掌握,因而在初始设计中就遗留下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伴随着工程的不断开展,这些不完善的设计也逐渐暴露出来,那么技术人员就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不断的对设计进行更改,这样不但耽误了施工进度,加大了施工中的成本消耗,而且还会对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影响。

1.2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短

道路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承载城市发展的重要使命,更是运输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在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其需要融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包括地理条件、施工单位、设计变更等,这是由于受到多种施工干扰因素的制约,因而在施工中自然避免不了问题的发生,这样就会对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很大阻力,而且在资金调控与管理方面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致使工程建设得不到保障。

1.3缺少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要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能够得以保证,施工技术是衡量其实施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准,只有采用合格的施工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合理的施工技术操作方法,并按照规范的施工技术标准去执行,这样才能为道路施工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缺乏在软件与硬件设施上的实施,因而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则成为了一种形式化,施工人员操作不合理、不规范操作等弊端,造成了施工质量严重降低,进而对道路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道路交通土建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得知,在道路交通工程建设中,对土建工程施工实施准确、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使施工建设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和保障,为此,针对道路交通土建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性意见,希望给予大家参考。

2.1大力培养施工管理人才

随着施工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变得不断扩大起来。管理人才作为先进管理技术、科学管理方式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思想的传播者,对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对施工管理人才进行扩充,注重对施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进而促进施工管理队伍建设才会更加稳健与牢固,最终构建出一个更加完整、系统、优秀的施工管理体系,有了这样的施工管理队伍,在道路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中,就会对工程质量、工程经济以及工程进度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与监督,致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2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在道路工程土木施工中,施工技术将会直接影响到基础建设的稳固性以及安全性,是下一步工作开展的首要前提,因而必须要对施工技术实施一定的管理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有关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系统的技术实施标准,规范施工人员的日常行为,采用追究责任制度,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实施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管理原则,这样不仅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对管理人员自身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进而为土建施工管理工作的实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管理氛围和管理秩序,为日后施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拓打下坚实的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道路工程建设永远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那么要想使道路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变得有效性、长久性以及牢固性,对基础工程实行科学化、现代化以及规范化的施工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准确的道路工程施工实行管理和控制,才能够确保整个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而为国家经济增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效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各个领域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伴随道路实施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了有关人员以及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由此,本文以施工管理为主题,展开了针对其管理方式方法的探究,希望能够有助我国道路施工工程建设的发展与开拓。

关键词:道路交通,土建,施工,管理,优化

参考文献

[1]陶治.论高速公路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6,(2).

[2]李渝.浅谈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问题[J].建筑安全,2015,(11).

[3]吴永生.高速公路交通土建工程管理问题[J].四川水泥,2015,(5).

[4]常变竹.浅谈交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

道路运输管理研究 篇10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年度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3]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道路道路交通管理】相关文章:

道路交通管理05-11

施工道路管理04-29

道路停车泊位管理06-26

道路停车管理方案06-26

道路保洁管理方案06-26

道路管理投标书04-16

道路停车管理提案04-22

道路运输管理06-12

道路工程管理05-03

公安道路交通管理论文04-17

上一篇:电路分析课程下一篇:事故保安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