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泵治疗仪

2024-07-02

气压泵治疗仪(精选五篇)

气压泵治疗仪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64例患者, 均来自山西武警总队医院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 男14例, 女18例, 年龄 (50±8.21) 岁, 糖尿病病程 (9±3.83) 年;对照组32例, 男17例, 女15例, 年龄 (52±6.45) 岁, 糖尿病病程 (8±4.26) 年。

1.2 病例选择标准

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诊断标准[3]:试验选取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存在手足麻木、刺痛、袜套感等感觉异常患者。

1.3 试验病例排除标准

①精神病史者;②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6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患者;④有药物过敏史者;⑤1型糖尿病患者。⑥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1.4 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血糖、血压及血脂。所有患者通过饮食运动疗法, 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使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 (FBG) <8.0 mmol/L, 餐后血糖 (PBG)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7.5%, 并维持原基础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硫辛酸注射液24 mL (0.6 g) 配于250 mL的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次/d (国药准字H20093235) 同时联合肢体气压泵 (批准文号京药监械 (准) 字2012第2260641号) , 给予四肢气压治疗, 2次/d, 20 min/次治疗, 对照组32例单纯给予甲钴胺片 (国药准字H20030812) 0.5 mg口服, 3次/d治疗, 疗程为20 d。

询问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情况, 疗效标准:完全缓解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的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指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症状好转;无效指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4]。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患者例数×100%。同时采用上海诺诚生产的NTS-2000肌电图检测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周围神经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0.01。

两组患者, 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周围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治疗组较对照组, 治疗后周围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依据以上实验结果, 从DPN患者症状改善方面看,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治疗较单纯甲钴胺治疗能更有效的缓解患者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症状, 能使更多人受益。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高 (P<0.01) , 与对照组比较, 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效果更好 (P<0.01) 。由此可见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治疗治疗DPN的效果明显。

2003年, Vincent提出DPN发生发展的机制跟氧化应激的某个通路有关[5]。Brownlee提出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的机制。认为高血糖诱导细胞产生过多的活性氧簇 (ROS) 是多元醇途径、糖基化终产物 (AGEs) 途径、PKC途径、己糖胺途径激活的一个公共上游事件[5]。据以往研究[6]证明, DPN以高血糖为基础, 循环代谢异常、血管病变共同引起多元醇通路亢进, 触发氧化应激, 神经内膜血流降低引起神经功能异常。血管损害也可导致神经低灌注, 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病变;血液高凝状态, 微血栓形成, 也会引发神经病变。

硫辛酸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 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Na–K-ATP酶的活性[7]。硫辛酸是一种既能渗透到身体脂溶性部分又能渗透到水溶性部分的抗氧化剂, 抗氧化能力更强[8]。1980年德国的Sachse等首次将硫辛酸用于人体研究, 结果表明静脉滴注硫辛酸可以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1999年德国ALADINⅢ试验表明, 硫辛酸3周静脉滴注后, 继续口服6个月, 可使神经系统受损评分下降, 但是神经系统症状评分并未显著的改善。2003年俄国的症状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SYDNEY) 试验表明, 静脉滴注硫辛酸3周, 可明显减轻糖尿病患者感觉性症状, 明显加快其神经传导速度[9]。由此可见, 硫辛酸可能阻断或逆转DPN发病进程, 对DPN治疗有效。该实验研究也可以看到, 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高。而DPN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 治疗组大部分患者, 硫辛酸治疗有效, 也有少数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 考虑DPN的发病是在高血糖的基础上多种代谢紊乱形成的慢性病程, 20 d的治疗疗程较短, 观察时间有限。并且DPN症状缓解程度难以排除焦虑、烦躁等患者主观意识情绪的干扰。

气压治疗仪主要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放气过程, 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循环中, 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增加神经组织氧合作用及血流灌注, 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况,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防止血栓形成[10]。肢体气压泵治疗主要改善因神经低灌注, 缺血、缺氧及高凝状态所致神经病变。

DPN发病机制涉及很多方面, 需要综合治疗, 既要控制高血糖, 也要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血脂、血压, 改善血液循环等。该实验选择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兼顾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多元醇通路亢进及神经缺血缺氧的病因, 从而达到改善和恢复神经组织功能的目的。从该实验中临床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 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比较以往单纯应用甲钴胺营养神经疗效更加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选住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6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2例给予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 对照组32例单纯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 疗程为2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 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 对照组43.75%,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 (56.85.2±10.41) m/s;胫神经 (63.32±11.46) m/s]较治疗前腓总神经 (22.35±12.23) m/s;胫神经 (27.83±14.35) m/s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高 (P<0.01) , 与对照组[腓总神经 (28.07±11.69) m/s;胫神经 (24.27±10.95) m/s]比较, 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高 (P<0.01) 。结论 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且优于甲钴胺片对照组。

关键词:硫辛酸,肢体气压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考文献

[1]魏华, 谭春兰, 熊旻利, 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广东医学, 2011, 32 (5) :7-9.

[2]Sima AAF.Diabetic neuropathy:Pathogenetic backgrounds, current and future therapies[J].Expert Rev Neurotherapeutics, 2001, 1 (2) :225-238.

[3]刘凤香.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当代医学, 2011, 17 (24) :70-71.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33-237.

[5]黄炜, 刘杰, 王鸿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17 (6) :94-96.

[6]罗建华.α硫辛酸对糖尿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8) :163-164.

[7]徐西伟, 王思阳, 程志斌.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乳腺癌放化疗的周围神经毒性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3, 32 (25) :15-16.

[8]陈婷, 杨云, 杨祥.硫辛酸“结构-抗氧化”性关系的理论研究[J].科学分子学报, 2013, 29 (2) :58-61.

[9]宋效成, 凌桂梅, 谢秋平, 等.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6 (5) :413-414.

气压泵治疗仪 篇2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气压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9-002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3例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开颅手术,平均昏迷时间(2.5±07)周,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53.5±67)岁。高血压脑出血21例,重型颅脑损伤12例。以同期行手术治疗的35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卧床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气压治疗,2次/d,30 min/次,以14 d为1个疗程。气压治疗初期压力不宜过高,治疗过程中由低至高调好压力并设定治疗时间,按照脚、小腿、大腿的顺序逐步施加和释放压力。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下肢血运情况以及疼痛肿胀情况,根据临床诊断和彩超检查来进行综合的判断。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判断以脚踝以下肿胀为轻度;以腘窝以下肿胀为中度;以全下肢肿胀为重度[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3.03%),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6例(1714%),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造成了影响,甚至会夺去患者的生命[4],血栓的产生主要是血液凝结于下肢的静脉中,引起了一系列的症状,患者的栓塞等同于一个不定时的炸弹,在患者体内存在,一旦脱落就会导致肺栓塞,引起死亡。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一般都不是普通的患者,都是一些年龄大、病发多种疾病,普遍存在心血管疾病等等情况的患者,而且他们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静脉导管很容易产生血栓,给临床带来较大的风险性[5]。下肢静脉加压会让身体的血容量降低,缓解了血液的淤积,避免了血栓的产生。突然的减压还有断充气让静脉变得充盈,改变血流,使得血液的回流没有发生异常。患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对渗出液的吸收能力变得比较高[6]。

此次研究的患者中,采取气压治疗的患者,其静脉血栓的产生率比较低,说明患者的血运情况良好,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中应该使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重症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洪福,赵长俊,刘泉源.重症病人全自动护理康复系统的研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10两岸四地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2] 高凤,李虹气压治疗仪对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193.

[3] Lee AYCancer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survival.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2008,25(1):3336.

[4] Collen JF,Jackson JL,Shorr AF,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 bolism in neurosurgery: a meta analysis. Chest,2008,134(2):237249.

气压治疗术后疼痛的研究进展 篇3

1 术后疼痛

1.1 分类

Woolf CJ根据疼痛的性质将疼痛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功能性疼痛[5]。根据其发生的部位, 又可分为神经末梢痛和中枢性疼痛。

1.1.1神经末梢痛:①组织损伤:组织损伤后致痛物质释放, 如缓激肽、K+、神经肽、去甲肾上腺素等均有兴奋痛觉感受器的作用。②神经损伤:组织损伤可导致神经末梢的切断、压迫或牵拉、缝扎。③末梢过敏反应:局部损伤处的痛阈可以降低而且损伤外周的炎性反应, 即使是弱小的刺激也可激活致敏的A5和C纤维而诱发疼痛[6]。

1.1.2中枢性疼痛:由中枢痛觉过敏而引起, 损伤和持续性刺激可诱发脊髓后角和中枢性痛觉传导通路内的神经细胞发生过敏反应, 结果使脊髓后角细胞的自发性冲动增加, 向心性刺激反应增强, 痛阈降低, 组织损伤[7]。神经刺激及炎症反应的传入, 从而形成中枢神经过敏。

1.2 对机体的影响

手术导致组织创伤及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 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质, 如缓激肽、组织胺、白三烯等, 这些物质既可激活感受器产生痛觉又可造成中枢敏感化。此外, 术后疼痛除手术切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失引起的伤害性感受外, 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8]。而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主要是由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中儿茶酚胺升高所致的内脏反应, 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恶心、呕吐、出汗等;其次是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 既可加重原发病的缺血、缺氧和水肿, 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 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 不利于伤口愈合[9];另外疼痛引起免疫球蛋白下降, 影响术后恢复[10]。如果患者的术后疼痛处理不当, 疼痛还会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 特别是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会导致睡眠不足、情绪低落。持续疼痛还会引起高血压、便秘等, 随着生活指标的分值降低, 疼痛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导致术后高致残率, 影响患肢功能锻炼、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等一系列问题。

1.3 现有术后镇痛方法

1.3.1 药物止痛法

常见的镇痛药物有阿片类、对乙酰氨基酚和非自体类抗炎药、曲马多以及局部麻醉药。给药途径包括:①口服给药法:是一种患者可接受的易行方法, 但效果不理想, 仅适用于表浅手术引起的轻微疼痛[11]。②肌内注射法: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 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但镇痛作用短暂, 需要反复给药。③患者自控镇痛泵 (PCA) :是采用程序化的注射泵, 通过静脉、硬膜外腔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物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 有效率达89.77%。但PCA最大的风险在于使用泵的过程中过量可使呼吸抑制, 并且难以及时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疼痛, 血药浓度不稳定, 药物吸收不恒定, 药物剂量难以个体化等诸多缺点[12]。

1.3.2 辅助止痛方法

指用非药物的方法来减轻术后疼痛, 该方法单独应用对中、重度疼痛常常无效, 但作为药物的补充可提高疼痛的缓解效果。包括:①认知疗法:包括让患者了解相关信息, 缓解焦虑及使用放松技术慢节律呼吸、深呼吸并辅以轻缓的音乐使神经得到放松[13]等。②情感支持疗法:指通过改变体位、分散注意力, 创造舒适的环境来减轻疼痛。③物理治疗方法:经皮的电神经刺激, 即阻断感受伤害的神经搏动帮助解痉;超声, 即提供热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效能等。

2 气压治疗术后疼痛

2.1 机制

气压治疗以其安全简便、无痛苦、不良反应小的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外科术后疼痛方面的功效尤为显著。气压治疗是通过由主机向腿加压袋的4个腔套筒逐级充气, 使充气囊中的气体从患肢的远心端至近心端逐步转移, 依据流体力学原理、三级压力系统理论设计而成, 充气时从远心端开始, 达到所需压力后保持一定的充盈状态, 然后压力减除, 加压阶段促使静脉尽量排空, 减压阶段静脉血液迅速自动回流, 经过30 s左右的间歇, 再开始一个新的空气循环过程[14]。在整个气压治疗过程中, 患肢可以感受到大面积挤压、按摩的舒适, 治疗完成后, 肢体关节、肌肉均得到放松, 肢体麻木疼痛感减轻。通过间歇加压减压, 可显著增加静脉血流速度, 减轻因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导致的血液淤滞, 并形成脉动流, 进而达到刺激下肢血管扩张和血流加快, 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改善肢体组织供血供氧的目的, 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症状的作用。禁忌是患有心脏病、不稳定高血压、恶性肿瘤、急性皮肤感染、高热、淋巴水肿、静脉疾病、坏疽、新近植皮、严重皮肤溃疡、丹毒、心源性水肿、腿部严重畸形、安装假肢部位、极度衰弱等症状的患者, 及抽血查D-二聚体>900 ng/ml排除因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造成的肢体疼痛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需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患肢感觉呼吸困难或眩晕、肢体感觉压力过大、感觉异常疼痛、全身短暂性瘫痪或感觉发痒其他异样感觉时立即停止治疗, 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

2.2 研究现状

气压治疗作为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常规物理方法被广泛运用, 同时研究表明气压治疗减少了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抑制因子-1 (plasi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 使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 (tissue plasiminogen activator, TPA) 的活性增加, 从而可以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15]。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 减少炎性产物对外周感受器刺激, 被动运动挤压静脉时其血流速度增加69.1%[16]。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 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 一般患者在术后使用气压治疗, 使患者感觉舒适, 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李小六[17]等人观察气压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痛的影响, 将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骨科常规治疗) 和观察组 (骨科常规治疗+气压循环治疗) 。结果显示在治疗第3天结束时进行周径测量、VAS (目测类比评分法) 评分和患肢股总、深静脉血流速度的比较:结果显示, 康复治疗第3天、第7天周径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康复治疗第3天VA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说明气压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髋部置换术术后疼痛。

2.3 中医观点

中医学将血液瘀积而成的积块称为“癥”, 常有位置固定不移、按之坚硬、推之不动的特点;气机停滞而形成的积块称为“瘕”, 具有位置不定、按之空虚、聚时有形、散时无踪等特点。而骨折和手术都会气虚动力不足或是气流阻塞而使血液瘀积、气机停滞形成“癥瘕”, 气压治疗即运用物理的方法行气消症、化瘀散结、疏通气机, 这种解除气机郁滞的方法属于治法中的“消法”。现代医学则认为手术后产生的疼痛原因与创伤后的炎性反应及肿胀有关。

3 小结与展望

使用间歇性气压治疗时, 气囊对肢体的压迫作用可增进淋巴循环和静脉循环, 促进渗出液吸收, 加速致炎产物吸收, 减少炎性产物对外周感受器的刺激, 从而使疼痛减轻。气压治疗在各个系统、不同疾病的运用和相关研究甚多, 尤其是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四肢肿胀方面, 但对于预防和控制术后疼痛的研究较少。气压镇痛较药物镇痛具有无毒副作用, 持续时间长, 安全的优点, 术后早期进行气压治疗, 可促使肌肉收缩并加快静脉回流, 对预防和控制疼痛, 改善静脉血流速度具有积极作用。但单纯使用气压治疗能否止痛, 气压治疗止痛是否优于药物止痛, 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摘要:总结了术后疼痛的一般概况, 包括分类、对机体的影响以及现有术后镇痛方法;气压治疗术后疼痛的机制和注意事项、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且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了术后疼痛的机制, 总结了气压镇痛较药物镇痛的优点, 认为其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气压泵治疗仪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92例糖尿病足患者当作主要的研究对象。将92例糖尿病足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9, 年龄17~50 (33±2.06) 岁, 病程为2±1.83年, 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0:16;患者年龄17~46 (31±2.38) 岁;病程为3±2.42年;观察组患者则以肢体气压法进行相应的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的差异 (P>0.05)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应选择韩国制造的型号为POWER—Q3000的气压治疗仪, 利用该仪器给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肢体气压治疗。2次/d, 30min/次, 对患者实施治疗之前及治疗后应做好关于患者主观感觉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1.3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经过12w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溃疡的治愈率等情况进行对比。溃疡面全部被新上皮所覆盖, 且没有感染为显效;溃疡面没有完全被新上皮所覆盖, 有轻微的感染为有效;溃疡面没有得到改善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来进行操作, 其中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对照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注: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组例数×100%, 表中,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于下肢血管病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糖尿病足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糖尿病病人长时间遭受高血糖影响, 致使其下肢血管发生硬化、弹性不断降低、血管壁逐渐增厚, 且还导致患者的血管中容易出现血栓现象, 进而集结成一定的斑块, 最终导致患者的肢端神经受损、下肢血管发生闭塞等, 致使下肢组织发生病变[4]。另外, 因为足与心脏之间的距离比较远, 且闭塞现象非常严重, 所以比较容易致使患者的足部发生坏死、腐烂、发黑、水肿等症状, 进而形成坏疽。如今, 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肝细胞移植、搭桥、截肢等方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 这些治疗法方法加重了社会、患者家庭的精神、经济负担。因此, 临床中必须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相关工作, 从而才可降低糖尿病足带来的影响, 减轻相应的负担[5]。在糖尿病足疾病的传统预防方法中, 医护人员主要是对其血糖进行监测、采用抗炎药及抗凝药物物进行治疗、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 这些治疗方法通常因药物副作用强、患者依从性差等因素影响而使其治疗效果降低, 致使糖尿病足疾病发病率持续增加[6]。

肢体气压治疗是利用中医学的原理对患者进行按摩、推拿的治疗方法, 且肢体气压仪通常是以物理治疗为主, 进行操作时在患者的腿部装置上相应的塑料袖套, 且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空气进行压缩而让气袋有节律的收缩、膨胀, 进而帮助患者将深部腓肠肌中的静脉血全部排空[7]。当气流经过气管紧束在需要进行治疗的肢体部位中的气囊时, 根据脚、小腿、膝盖、大腿的顺序对其进行加压, 且加压的过程中气囊会伴随压力不断上升而对患者的肢体展开大面积按摩、挤压, 挤压过程中产生的力、按摩时的刺激能够达到患者的淋巴结、血管、深部肌肉中, 进而是加压部位中的静脉血管得以全部排空, 使血液的回流速度加快、能够流向四周的毛细血管, 使静脉流量得以加速, 从而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聚集, 防止其形成血栓。采用肢体气压对糖尿病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氧合作用、血流灌注, 增强神经耗氧量, 进而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改善[8]。

综上所述, 将肢体气压治疗仪运用在早期糖尿病足疾病的治疗中, 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 增强治疗效果, 进而改善患者生活的整体质量。而且肢体气压治疗的操作方法比较简便、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摘要: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92例, 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观察组则采用肢体气压对其进行预防、治疗, 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65%,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9%相比, 前者效果较好, 组间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存在, 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对与糖尿病足患者而言, 给予其肢体气压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后, 能够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不断提升, 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该治疗方法操作非常简单、使用安全性也比较高, 患者较易接受, 其还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增强, 可以大量推广运用在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肢体气压,预防,治疗,早期,糖尿病足

参考文献

[1]马宇鹏.气压式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治疗120例DPN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 6 (5) :37-38.

[2]强金芳.肢体气压治疗在预防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3, 13 (7) :26.

[3]莫建勋, 唐盛发, 莫剑锋.气压治疗仪联合外科清创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 (8) :1503-1504.

[4]莫建勋, 莫申荣, 唐盛发.气压治疗仪联合外科清创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 30 (8) :1503-1504.

[5]胡志辉, 杨娟.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9) :1826-1828.

[6]吴海生, 邵明哲, 梅家才.持续负压吸引保肢技术治疗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9 (8) :584-587.

[7]刘庆文, 刘西平, 钟晓卫.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 (12) :1248-12251.

气压泵治疗仪 篇5

关键词:气压治疗,脑瘤,早期干预,护理效果

脑瘤是肿瘤科及神经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 因为发病在中枢位置, 致死率、致残率也较高。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但20~50 岁最多。主要症状是颅内压增高症状, 包括“三主征”, 即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及局灶性症状取决于颅内肿瘤的部位[1]。常见的局灶性症状有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表现为肢体的乏力、瘫痪及麻木, 抽搐或癫痫发作, 语言障碍, 平衡失调, 智能衰退等[2]。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后患者因为肢体瘫痪、癫痫发作、术中根据病情需要留置引流管等情况, 限制了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 从而导致患侧肢体的关节僵硬、肢体强直、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严重者会危及生命[3]。2013 年9 月~2015 年9 月在本科收治的78 例脑瘤手术后患者, 在手术后24 h内实施气压治疗, 并在治疗期间给予精心的护理治疗, 均收到良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9 月~2015 年9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脑瘤手术后患者, 其中男48 例, 女30 例, 年龄15~73 岁, 平均年龄52.4 岁,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 均行开颅脑瘤切除手术, 术后24 h内给予气压治疗早期介入干预。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准备气压治疗仪使用前, 请有关专家进行两次专门系统的使用课程培训, 使全科室的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了气压治疗仪的结构及原理, 能熟练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 并熟练应用气压治疗仪的各功能键, 然后统一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 指导临床护理应用。

1. 2. 2 操作流程治疗前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仔细宣教相关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及支持。使用Mark ⅢPlus (MK400) 型号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①穿着好上肢气囊或者下肢气囊, 将上肢气囊或下肢气囊舒适的穿着在患者相应肢体上, 应避免其与皮肤直接接触。②连接:按照数字顺序, 依次将插头、插座对接。可同时连接两个气囊。③连接电源并开机。④设定:a. 设定时间。按动时间按钮, 在60 min内设定时间, 一般设定为30 min ;b. 设定压力。推荐压力值为6~8 k Pa (45~60 mm Hg) , 所设定的压力为当前使用最大压力, 即肢体远端起第一腔的压力, 其他腔的压力依顺序, 逐次递减, 目的在于形成自肢体远端向近端的梯度压力, 提高挤压效果[4]。⑤关机:将机器电源开关按至“0”位置, 电源指示灯熄灭, 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等气囊排气后, 将其取下, 清洁好后妥善保存。⑥患肢气压治疗2~4 次/d。

1. 2. 3 注意事项

1. 2. 3. 1 仪器应使用干毛巾擦拭, 禁止使用油、苯、酒精等化学原料。套筒应使用湿抹布清洁, 同样禁止使用化学原料。

1. 2. 3. 2 急性静脉血栓、深部血栓性静脉炎、心功能不全、不稳定性高血压患者禁用。

1. 2. 3. 3 使用套筒时应注意不能裸身使用, 应着内衣, 汗渍、油脂、湿气会降低仪器使用寿命。

2 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治愈64 例, 治愈率为82.1%, 好转12 例, 好转率15.4%, 死亡2 例, 死亡率为2.6%, 死亡原因均为手术后长期昏迷所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褥疮发生率均为0。

3 讨论

3. 1 工作原理气压治疗仪的治疗原理:① Mark Ⅲ Plus (MK400) 型号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共有6 个腔, 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 形成压力梯度, 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肢体远端血液向近端回流, 防止血栓形成和肢体水肿。②套筒通过压力形成对肢体的按摩,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 并通过对肢体的按摩, 尤其是瘫痪肢体, 可以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肢体强直。

3.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①适应证:临床中经常遇到需要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的疾病, 包括血液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股骨头坏死、糖尿病足、动脉硬化所致缺血性疾病等。主要是用于血液抗凝这方面的预防, 因为术后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会有一段时期卧床, 自主活动受到限制, 静脉血流滞缓乃至于瘀血, 导致局部血栓形成, 间断应用气压治疗有效防止了这类并发症的发生。②禁忌证:包括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发的下肢大面积水肿, 不稳定型高血压, 下肢严重变形, 心功能不全, 急性炎症型皮肤病, 深部血栓性静脉炎以及静脉血栓的急性期, 都不能应用气压治疗。禁忌证必须严格避免, 以防发生不可逆的器官损害, 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5]。

3. 3 体会气压治疗仪早期介入脑瘤手术后患者是在手术后24 h内, 之所以考虑早期应用气压治疗, 基于几点原因:①临床医师在围手术期, 包括手术前、手术过程中为了操作安全, 止血方便, 术前、术中和术后会使用大量止血药物, 虽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降低了术后再出血的几率, 但同时也就增加了发生深部静脉血栓的几率, 尤其是下肢深静脉, 在应用气压治疗以前, 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非常高, 约在20% 左右, 通过手术后早期应用气压治疗后, 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 效果非常显著。②脑瘤患者往往伴随有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 既往的护理经验一般是通过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患肢的放置、按摩, 并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部分功能锻炼, 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并发症发生率未能降低。通过早期应用气压治疗, 减轻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排班压力, 并且相关并发症比如深部静脉血栓、下肢水肿、肺栓塞等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者患肢肌力、功能改善程度明显提高, 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定评价和认可, 有的患者甚至主动要求每天多做几次, 以求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 气压治疗仪在应用过程中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03.

[2]王维志, 罗祖明.神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8.

[3]史玉泉, 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51.

[4]王忠诚, 张俊廷, 刘阿力.311例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 :7-12.

上一篇: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下一篇:课堂即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