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焦虑

2024-07-12

疼痛焦虑(精选八篇)

疼痛焦虑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换药的150例患者, 其中男79例, 女71例, 年龄13~74 (平均32) 岁。150例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5例。护理组中男45例, 女30例, 年龄12~68 (平均36) 岁;对照组中男42例, 女33例, 年龄13~74 (平均32)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采取常规门诊护理, 在此基础上对护理组采取额外的健康教育护理。采用焦虑评测表对两组的焦虑状况进行评测, 采用疼痛评测表对两组的疼痛状况进行评测。

1.2.1 认知护理

保持医务室的内部的卫生和通风, 保持室内无吵闹。在换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面对微笑, 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使病人能够有适当放松。对病人进行换药介绍, 包括介绍病人使用的药物以及药物的功用, 与病人讲解病人的病情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使病人心中的疑虑消除。换药时,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让病人不要看过程。

1.2.2 情绪护理

护理人员要促使病人保持放松的情绪, 多与病人交谈, 交谈中面带微笑, 交谈的内容选择比较简单的话题, 并且主动发问, 例如问病人家住哪里。并且根据病人的年龄等特征选择不同的话题与病人交谈。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 积极主动的为病人倒水等。

1.2.3 行为护理

针对病人的特殊需求尽量给予满足, 例如病人想换体位。针对病人的特征为他们创造治疗环境, 征求病人同意后播放新闻或者影片, 使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1.3 疗效评价标准

焦虑评分标准参考焦虑自评表。将疼痛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a级:患者基本没有痛苦表现, 患者在换药过程中比较平静, 能够很好的配合换药;b级:患者没有很疼痛的现象, 能够配合换药, 但因害怕疼痛而表现的有些紧张, 有咬嘴、皱眉等细微动作;c级:患者有疼痛的表现, 在换药过程中有颤抖、轻声叫唤等现象, 但是能够忍受到换药结束;d级:患者非常疼痛, 发出尖叫, 动作反应大, 无法配合换药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状况比较

两组护理过后的焦虑状况统计值都要比之前小 (P<0.05) , 其中护理组的减小值明显比对照组大, 相比差异明显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疼痛等级比较

对照组病人的疼痛等级主要处在c级, a级和b级共35例, 占该组总人数的46.66%, 护理组疼痛等级主要处在b级, a级和b级共42例, 占总人数的56.0%。护理组相比对照组疼痛状况减轻明显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在换药过程中, 病人的焦虑和疼痛在所难免,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病人和有些对打针有恐惧症的病人。但是, 只要在换药过程中, 对病人积极引导, 给予病人一定的安慰, 并且适当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能够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情绪, 减缓病人的疼痛状况[3]。以上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组在经过额外的护理干预后, 在换药过程中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和, 疼痛程度也有很大降低。证明在换药过程中,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疼痛情况, 值得在门诊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换药的150例患者, 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换药前给予护理组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和额外的护理教育干预, 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门诊换药护理。采用焦虑评测表对两组的焦虑状况进行评测, 采用疼痛评测表对两组的疼痛状况进行评测。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 两组的焦虑状况与护理之前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的焦虑减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明显, 两组对比有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疼痛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 比较有差异 (P<0.05) 。在门诊治疗换药过程中, 对患者采取额外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状况和疼痛状况, 能够有效的促进换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换药,焦虑情绪,疼痛,护理,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仲华, 方雪芹, 许俊芳.门诊换药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相关性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1) :50.

[2]陈秀兰.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焦虑、疼痛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2, 25 (2) :145.

疼痛焦虑 篇2

【关键词】初产妇;舒适化护理;分娩疼痛;焦虑抑郁;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72-01

妊娠分娩对于女性而言,都是一个自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孕妇的社会功能也会有很大改变[1]。初产妇相对于经产妇而言,往往对于妊娠分娩的期望更高,因此分娩过程更为复杂,这样会延长妊娠产程,恐惧的心理会更加明显,给初产妇会带来更多疼痛感,而且分娩之后也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2]。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舒适化护理对于改善初产妇分娩疼痛以及焦虑、抑郁等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156例初产妇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舒适化护理的效果,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56例初产妇,根据不同护理措施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干预组中产妇年龄最大33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4.5±3.6)岁;孕周最长43周,最短37周,平均孕周(40.1±4.8)岁。对照组中产妇年龄最大32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24.2±3.3)岁;孕周最长42周,最短37周,平均孕周(40.5±4.3)岁。两组初产妇的年龄以及孕周等基本情况经过统计学处理并无很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初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舒适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初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通过聊天、听音乐等多种方式帮助初产妇尽可能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宫缩带来的疼痛,尽可能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应该向产妇详细说明产程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指导初产妇正确按摩下腹部以及正确的深呼吸等方法,这样更有利于缓解疼痛。

1.2.2产时护理干预

初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而且初产妇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改变,陪护人员一定要给予初产妇的语言指导,尽可能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初产妇分娩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握手、擦汗以及抚摸额头等方式增强初产妇的分娩信心。

1.2.3产后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为初产妇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每天病房内都应该通风换气,确保产妇每天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初产妇提问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定要详细、认真的向产妇解答。而且应该鼓励初产妇尽早和新生儿接触,这样有利于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鼓励产妇母乳喂养。

1.3疗效判定标准

初产妇分娩疼痛评估标准:①轻度疼痛。孕妇存在轻微的腰腹部疼痛感,但是并不会影响到初孕妇的日常生活。②中度疼痛。初孕妇仍然有比较明显的腰腹疼痛感,同时伴有出汗、呼吸急促等症状,但是在初产妇可忍受范围内。③重度疼痛。初孕妇疼痛感比较剧烈,常常会伴有喊叫声,而且已经超出初孕妇的忍受范围。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13.0,以(X±S)的方式代表两组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对比。干预组轻度疼痛48例,中度疼痛20例,重度疼痛105例;对照组轻度疼痛32例,中度疼痛24例,重度疼痛22例,干预组初产妇重度疼痛率(12.8%)显著低于对照组(28.2%),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2.2两组初产妇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两组初产妇经过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而且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干预组初产妇的重度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4%,而且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舒适化护理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护理模式,可以针对初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出初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护理人员也为初产妇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医疗环境,使初产妇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改善产妇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加强初产妇的舒适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症状,改善初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燕.产后抑郁症心理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7(21):2791-2792.

疼痛焦虑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已婚48例,未婚1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9岁,平均(32.6±4.5)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6个月,平均(1.8±0.26)年。病例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妇产科学》[2]制订,并排除肝肾心肺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1.2.1 疼痛评估工具

所有患者均选择“长海痛尺”[3]进行疼痛评估。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或就诊时,详细告知疼痛的程度分级,长海痛尺的基本使用方法,患者理解后进行现场观察,并给予评估。

1.2.2 焦虑评估工具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量表包括14个项目,每项分5级评定,标准采用总分超过29分,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7分,为无焦虑,取14分为焦虑分界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行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本文观察到,60例患者中,疼痛评分<4分者36例,4~6分者17例,6~8分者7例。焦虑评估结果,严重焦虑6例,明显焦虑17例,有焦虑22例,无焦虑15例。

2.2 焦虑评分

统计分析,以疼痛程度为分类指标,将焦虑评分纳入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评分<4分者,焦虑评分平均(9.8±1.2)分;4~6分者,焦虑评分平均(14.3±2.2)分;6~8分者,焦虑评分平均为(18.5±2.6)分,经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疼痛评分6~8分者焦虑评分显著高于<4分者和4~6分者(P<0.01);4~6分者显著高于<4分者(P<0.01),提示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疼痛是慢性盆腔炎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护理观察中应注意疼痛的评估。而焦虑状态是慢性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临床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与治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国外有研究证实,情绪状态不良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4],情感性精神障碍可以和器质性疾病共同发生,互相影响,因而当患者出现器质性疾病合并情绪障碍时,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好,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因此应引起注意。国内有研究观察了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病情况,发现有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约70%[5],可见,加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观察与治疗对妇科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长海痛尺”是将国际上通用的数字化疼痛评估量表,是客观化、量化对疼痛进行评估的新型疼痛评估工具,在疼痛的护理观察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该方法对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评估,发现轻至中度的疼痛仍是慢性盆腔炎患者最常见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则是经典的焦虑状态评估工具。笔者同时采用该工具观察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焦虑状态情况,发现焦虑状态是普遍存在的,有焦虑者占75%(45/60)。将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进行关联分析,还发现焦虑状态与疼痛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疼痛越严重,焦虑评分则越高。有研究发现[6,7],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对疼痛的观察、护理与治疗,有效的缓解疼痛,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笔者认为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状态,且与疼痛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应加强疼痛的观察、护理与治疗。

参考文献

[1]金瑛,陈昕,张佳红,等.盆腔炎150例致病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9):557-558.

[2]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

[3]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0(4):6-7.

[4]Haggerty CL,Schulz R,Hess RB,et al.Lower quality of life amonwomen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 after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Obst Gynecol,2003,102(5 Pt 1):934-939.

[5]程湘,王欣,王智,等.妇科疾病患者情绪障碍伴发情况的调查与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04,33(11):1707-1708.

[6]赵学军,傅志俭,宋文阁,等.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4):350-352.

疼痛焦虑 篇4

关键词:顺产,心理护理,情绪状态,分娩疼痛

对于产妇而言, 分娩是人生角色转换的重大事件, 这一特殊生理过程难免会造成明显疼痛感, 从而影响到产妇情绪的控制以及对疼痛的关注程度[1]。心理护理目的在于改善产妇焦虑状态, 通过对产妇的鼓励让其降低疼痛敏感度、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2]。本文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心理护理的优势,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顺产产妇共82例,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组4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3岁, 平均年龄 (29.3±3.2) 岁;平均孕周 (39.4±0.7) 周;初产妇32例, 经产妇9例。观察组产妇年龄最小22岁, 最大35岁, 平均年龄 (30.5±2.9) 岁;平均孕周 (39.2±0.8) 周;初产妇33例, 经产妇8例。两组产妇均符合自然分娩指证、对研究知情并表示配和, 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根据产妇生产状态实施必要的护理配合, 帮助其顺利分娩。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产前护理

产前可加强对产妇的健康知识宣教, 告知其分娩相关知识及顺产的利弊。部分产妇由于害怕分娩痛而选择剖宫产, 护理人员需告知其生产的优势以及剖宫产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3], 消除产妇害怕、紧张的心理, 通过放松训练帮助产妇正确面对分娩。

1.2.2 产时护理

在生产过程中产妇会感受到明显的宫缩痛, 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并鼓励、支持产妇。可紧握其双手或轻拍产妇肩膀, 成为产妇的心理支撑。观察产妇宫缩状况及宫口状态, 指导产妇正确深呼吸并保证体力。可为其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及热水[4]。当产妇宫口全开时, 应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并屏住呼吸, 通过腹部按压方式促使胎儿娩出。生产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产妇、鼓励产妇, 增强其安全感。

1.2.3 产后护理

在胎儿娩出后, 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告知产妇胎儿健康状况及性别, 可夸赞胎儿, 让产妇安心, 增强其成就感、幸福感。

1.3 判定标准

采用SAS评分法判断产妇情绪状态, 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VAS评分法, 通过视觉模拟判断产妇的疼痛程度, 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 以t检验, 若p<0.05, 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情绪状态

统计两组产妇入院时、分娩时、分娩后三个阶段SAS评分并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 两组产妇入院时SAS评分无明显差异, 观察组分娩时及分娩后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详情见表一。

2.2 产后疼痛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于产时、产后1天、产后2天、产后3天采用VAS评分法评估产妇疼痛感。结果显示, 各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详情见表二。

3 讨论

顺便不仅考验产妇的体力, 还考验了其心理状态, 直接影响到产妇安全及胎儿健康。当顺产产妇出现明显焦虑、消极情绪时, 不仅会降低子宫血流量, 还可能造成宫缩乏力引发难产, 胎儿此时在子宫内会出现缺氧危险。因此通过心理护理正确引导产妇控制情绪尤为重要。

在现代医学模式逐渐转变背景下,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给予产妇支持、关怀、帮助与安慰可显著改善产妇不良心理, 提升产妇对生产的适应能力, 对于顺产产妇、尤其是初产妇而言, 在产前告知其生产可能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及疼痛程度, 提升其对生产的知晓度可减轻未知带来的恐惧、紧张、焦虑感。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 对产妇而言可提升其对疼痛的耐受性, 降低疼痛敏感度, 通过注意力转移方式更配合各项生产操作。产后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产妇在产后几天内迅速调节情绪状态, 改善身体各项机能, 对哺乳胎儿健康有利。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该组产妇情绪控制效果更佳。在疼痛方面, 生产过程中及产后三天内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证明心理护理可有效控制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敏感度。综上所述, 对顺产产妇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 缓解分娩疼痛,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妮娜, 王克芳, 张雪梅, 杨学会, 苏茂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情绪及分娩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v.21;No.354 06:4-5.

[2]叶俏丽.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 2015, v.22;No.198 08:1104-1105.

[3]谢亚梅.针对性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顺产产妇焦虑和分娩痛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电子版) , 2016, v.3 02:9-10.

疼痛焦虑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180例完成骨科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 其中男98例, 女82例;最小年龄为20岁, 最大年龄为88岁;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1组与A2组。A1组的90例患者, 采用塞来昔布+谷维素的方法进行治疗, A2组患者不采用镇痛方法, 关键时刻对其使用曲马多进行镇痛治疗。在准备进行手术之前, 将使用阿片类药物大于30d的患者进行排除, 将对相关抑制剂具有过敏史的患者进行排除。所有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都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5) 。

1.2 方法

A2组患者不采用任何方法加以镇痛治疗, 如果患者的疼痛感觉非常强烈, 可以服用曲马多加以治疗。A1组患者在准备对其进行手术的前50min左右, 采用塞来昔布进行治疗, 要求药物剂量为200mg, 每天服用1次或者2次。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谷维素进行治疗, 要求药物剂量为20mg, 3次/d。所有患者在入选之后, 要求责任医师、护理人员、患者自身以及患者家属全部参与进来, 医疗人员与护理人员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以及对其治疗的过程中, 要做好围手术期的宣教工作。主要对患者宣教有关疼痛知识, 使患者能够详细了解疼痛的具体机制以及对其进行无痛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患者能够自主对疼痛进行认真地评估与相关处理。开始进行手术后, 需要准备好完成手术后的随访工作, 一直到完成手术后的第3天。详细记录患者镇痛剂使用的剂量、使用的时间、使用的类型以及患者产生疼痛的程度。在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应用VAS评分法[3]:首先在纸上画一条横线, 要求长度为10cm, 在横线的一端为0, 代表没有产生疼痛 (无痛) , 在横线剩下的一端为10, 代表产生剧烈的疼痛 (剧痛) , 中间的范围表示程度有所不同的疼痛。之后让患者凭借自我感受在横线上标注一个记号, 代表疼痛的程度。如果患者最后的VAS评分程度超过6分, 可使用曲马多对患者进行镇痛, 使用剂量为10mg, 要求肌内注射[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的6h、12h、25h、49h、73h这些时点VAS的评分情况、曲马多的使用情况, 观察用药之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利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利用t检验表示两组之间数据比较的情况;利用率有效表示计数资料, 利用卡方表示两组之间数据比较的情况, 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VAS评分的情况以及曲马多使用的剂量

A1组患者非常配合治疗, 在准备进行手术之前全部服用药物, 并且全部配合问卷调查, 没有出现有过敏反应的情况。A1组患者在不同时点VAS评分的情况以及曲马多的使用剂量显著低于A2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注: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 *P<0.05。

2.2 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用药之后均出现了胃肠道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组间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术后镇痛在医院骨科手术中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以往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氧可酮、氢可酮等。但是使用上述药物加以镇痛患者会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 比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塞来昔布能够有效抑制患者外周以及中枢COX-2的表达, 针对痛觉超敏也能够进行有效抑制, 最终能够充分起到双重镇痛的作用。在对患者准备进行手术的前30min对其采用剂量为400mg的塞来昔布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针对骨科手术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谷维素进行有效止痛与抗焦虑起到了显著的疗效, 可以成功降低患者鸦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在用药之后即使出现了不良反应症状也较为轻微[5], 经过对症治疗后均能够痊愈, 不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任何影响, 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6]。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完成骨科手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 对其采用镇痛联合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完成骨科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180例, 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A1组与A2组。对于A1组的90例患者, 在手术之前的50min左右采用塞来昔布联合谷维素进行治疗, 从手术当天到对完成手术后的3d, 利用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 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A2组患者不采用任何方法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结果:A1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VAS评分情况以及患者在完成手术后使用的曲马多剂量, 显著少于A2组患者 (P<0.05)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 都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症状, 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的50min左右, 采用塞来昔布配合谷维素对其进行治疗, 成功降低了患者在完成骨折手术后产生的疼痛感, 并且也能够有效将鸦片类药物具体的使用剂量进行降低。

关键词:塞来昔布,谷维素,疼痛,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凌晓芳, 倪穗琴.氨酚曲马多片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8 (15) :155-159.

[2]袁宝珠.护理干预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 11 (20) :199-205.

[3]Zhang H, Zhou F, Li C, 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nalgesic property of intrathecal dexmedetomidine and its neurotoxicity evaluation:an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al study[J].PloS One, 2013, 8 (2) :1426-1427.

[4]曹学伟, 路嵘, 万朝军, 等.抗焦虑治疗对减轻骨科术后疼痛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22) :3511-3512.

[5]周敦, 姚存锁, 董红华, 等.镇痛与抗焦虑药物联用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4) :59.

疼痛焦虑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年龄23~57岁, 平均 (32.5±1.78) 岁;病程3个月~7年, 平均 (1.8±0.26) 年;纳入标准:按第7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2], 典型症状:下腹坠胀、疼痛, 子宫附件区活动受限、压痛, B超提示:子宫一侧或两侧输卵管增粗, 呈条索状, 妇检子宫常呈后位, 还可触到单侧或双侧炎性包块;月经失调、痛经、白带增多, 色黄;辅助检查:血象白细胞级中性粒细胞增高, B超下120例患者均有慢性盆腔炎的超声波改变, 其中单侧附件区包块 (直径4~5 cm) 48例, 子宫后方包块 (直径4~5 cm) 36例, 双侧附件包块 (直径4~6 cm) 36例。排除肝肾心脑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无长期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史, 无精神疾病患者, 患者意识清楚, 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能阅读并可以正确回答问题。

1.2 方法

1.2.1 评估工具

所有患者均选用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分数越高, 疼痛程度越高, 分为3个等级, <4分 (无疼痛或轻微疼痛) , 4~6分 (有疼痛并影响睡眠, 尚耐受) , 6~8分 (有渐强烈的疼痛, 疼痛难忍) 。选用HAMA进行焦虑状态评估, 分为4个维度, 即严重焦虑 (>29分) , 明显焦虑 (14~29分) , 存在焦虑 (7~14分) 和无焦虑 (<7分) 。所有纳入评估对象, 均被详细告知VAS及HAMA的基本使用方法、疼痛及焦虑状态的程度分级等, 患者理解后进行现场观察, 并给予评估。

1.2.2 样本量

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 样本量根据所采用的维度数决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行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 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及焦虑状况评分结果

120例患者中, 疼痛评分<4分者59例, 4~6分者48例, 6~8分者13例。有焦虑状态者占75.8% (91/120) , 其中, 焦虑状况>29分者12例 (严重焦虑) , >14分者33例 (明显焦虑) , 14~7分者46例 (存在焦虑) , <7分者29例 (无焦虑) 。

2.2 疼痛程度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以疼痛程度为分类指标, 将焦虑评分纳入其中进行统计分析, 疼痛评分<4分者, 焦虑评分平均为 (9.2±1.6) 分;4~6分者, 焦虑评分平均为 (14.5±2.7) 分;6~8分者, 焦虑评分平均为 (19.2±2.4) 分, 经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 提示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有显著正相关 (P<0.01) 。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系指妇女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性病变[2], 近年来有发病率明显上升趋势, 该病发病诱因复杂, 病情较顽固, 有研究表明, 多由急性盆腔炎转化而来, 主要致病因子是细菌性阴道病和支原体感染[1], 一般认为, 患者多有宫腔操作史、不良孕育史、经期同房史、妇科手术史等, 其病理表现为广泛的盆腔组织粘连、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性包块形成、输卵管僵硬等。疼痛是该病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疼痛反应, 有研究显示, 疼痛是一种急性刺激, 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如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肌氧耗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免疫抑制和持续分解代谢增强等[3];情绪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等;行为反应:如身体蜷曲或烦躁不安、呻吟、哭闹、皱眉咬唇等[4]。由于疼痛, 患者不能很好地休息、活动, 从而影响了病体的恢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组研究利用国际上通用的数字化疼痛评估量表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证明轻至中度的疼痛是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表现。同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进行焦虑状态评分, 发现患者焦虑状态占75.8%。通过将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进行关联分析显示, 疼痛程度与焦虑状态有显著的相关性, 疼痛程度越严重, 焦虑评分也越高。有大量文献资料显示, 焦虑状态是慢性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 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状况更加明显[5,6]。其对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 应引起注意。本组研究结果也提示, 慢性盆腔炎患者疼痛感知是组织损伤和精神因素的综合反应, 而焦虑可加重疼痛的程度, 与上述研究观点一致。

通过本组研究, 笔者进一步认识到, 减轻疼痛, 缓解焦虑症状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士应在日常护理观察中重视疼痛和焦虑状况的评估, 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疼痛, 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要让患者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参考文献

[1]黄又喻, 陈杰, 杜长红, 等.慢性盆腔炎患者疼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10 (17) :637-638.

[2]陈兆明, 李轩.盆腔炎169例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杂志, 2009, 9 (12) :1070-1071.

[3]赵学军, 傅志俭, 宋文阁, 等.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43 (4) :350-352.

[4]霍春阳, 刘峰, 刘振中, 等.实用疼痛护理学研究[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69-87.

[5]Haggerty C L, Schulz R, Hess R B, et al.Lower quality of life amonwomen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 after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Obst Gynecol, 2003, 102 (5) :934-939.

疼痛焦虑 篇7

1一般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入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3.8~80.1岁,平均年龄(58.1±4.8)岁。 心前壁发生梗死21例,广泛性心前壁梗死14例,心下壁发生梗死26例,心侧壁发生梗死者10例,右心室梗死6例,心内膜下梗死3例。

1.2护理路径

1.2.1急救护理、疼痛护理和给氧护理:立即将患者送到监护室,给患者开通呼吸道进行呼吸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给患者吸氧以补充心肌的氧供。在保证鼻腔通畅的基础上采用鼻塞法给氧,并每24h重新更换一个鼻塞。胸闷胸痛剧烈的患者应该长时间持续给氧,氧流量为5~6L/min,当患者的症状减轻后可以适当减少氧流量的供应,变为3 ~4L/min。持续吸氧时间≥72h。同时,对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以缓解患者的心绞痛,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加用吗啡等,对疼痛不明显者仅使用镇静剂以保证患者的安定情绪。

1.2.2心理护理和教育干预:医护人员应提供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护理环境,使患者能够精神放松和心情舒畅,防止患者再受刺激再度发病。在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病情程度、性格特点和患者当前的内心情绪,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同时对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使家属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并安抚患者。切忌言语不清或者词不达意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甚至长期处于紧张情绪当中。

1.2.3控制饮食:因老年患者心功能下降且长期的绝对卧床休 息会导致 胃肠蠕动 减慢,患者极易 出现便秘。在护理过 程中,医护人员 应该充分 考虑到这个问题,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进行饮食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合理搭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盐、低胆固醇、并且富含纤维素等 食物。患者应该 做到少食 多餐,尽量减少心功能的负担。出现便秘的患者可以适当的使用润肠通便的药物,单纯的对肠壁进行润滑,如甘油或者液状石蜡等;如便秘严 重可在带 好手套的 情况下用手扣出粪便。

1.2.4出院指导:细心、耐心的对待患者,嘱咐患者随身携开速效救心类药物,要保证充分的休息,不能够劳累,并嘱咐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1.3评价指标

计算患者的治愈率,以症状缓解和治愈的综合为有效率。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使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分4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

1.4随访

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和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复发情况。

2结果

2.1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80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其中41例被治愈,占51.25%;34例症状好转,占42.5%;死亡5例, 占6.25%。

2.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

患者对入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优59例 (占73.75%)、良16例 (占20.00%)、中5例 (占6.25%)、差0例,总体满意度为93.65%,表明患者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很满意。

3讨论

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觉。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原发疾病、各种监测、治疗手段(显性因素)和长时间卧床制动及气管插管(隐匿因素)等[2]。 疼痛导致机体应激,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患者心动过速、组织耗氧增加、 凝血过程异常、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增加等。疼痛还可刺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前疼痛区周围肌肉的保护性反应,全身肌肉僵直或痉挛等限制胸壁和膈肌运动进而造成呼吸功能障碍[3]。护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配合进行急救护理,迅速的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往急救中心,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建立呼吸道、迅速的对患者氧疗,从而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状态有一个完全的掌握、迅速解决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保证对其后续静脉用药的方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氧疗时也要注意氧气浓度,根据之前的评价使用不同的通气浓度,达到最佳的急救治疗效果[4]。镇痛是为减轻或消除机体对痛觉刺激的应激及病理生理损伤所采取的药物治疗措施。镇痛药物可减轻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激反应。可以根据不同的疼痛程度给予不同的镇静和镇痛药物[5]。

焦虑是一种强 烈的忧虑、不确定或 恐惧状态。 50%以上的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其特征包括躯体症状(如心慌、出汗)和紧张感。焦虑的原因包括1病房环境:包括噪音(仪器报警、人声呼喊和设备运行)、灯光刺激、室温过高或过低;2对自己疾病和生命的担忧;3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体位);4各种疼痛;5原发疾病本身的损害;6对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不了解与恐惧;7对家人和亲朋的思念等[6]。减轻焦虑的方法包括保持病人舒适、提供充分镇痛、完善环境和使用镇静药物等。并且,焦虑病人应在充分镇痛和处理可逆性原因基础上开始镇静。当患者的紧急状态得以解除以后, 我们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等进行特异性干预,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从而判断出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从而采用相对应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教育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消除焦虑辅助治疗效果[7]。

鉴于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殊性,如:心排量降低,胃肠活动减弱,我们对患者的饮食等情况进行控制。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减少心排量的输出,同时要求患者饮食时要注意低盐、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 防止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如果出现便秘就要采用通便的药物治疗,甚至使用物理方法帮助患者排便[8]。

摘要:目的:探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焦虑及日常生活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发生心肌梗死而入住吉林医药学院直属医院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80例患者中41例得到治愈,占51.25%;症状好转34例,占42.5%;死亡5例,占6.2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控制饮食、氧疗、止痛等,可以很大程度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焦虑,日常生活,护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红兰,李惠莉,董新英.急性心梗的发作特点及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6.

[2]Park JS,Cha KS,Shin D,et al.Impact of non-chest pain complaint as a presenting symptom on door-to-balloon time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4,114(12):1801-9.

[3]Wirth B,Amstalden M,Perk M,et al.Respiratory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influence of thoracic spine and chest mobility[J].Man Ther,2014,19(5):440-444.

[4]袁油仙,陈长弓,谢激扬.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老年心梗患者疗效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1):1333-1334.

[5]马红旗.急性胸痛的急诊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12):60-61.

[6]李美婧,马文林,徐颖,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抑郁与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3):187-189.

[7]赵玉铁,侯俊梅.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患者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2):2076-2078.

疼痛焦虑 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护患关系

骨科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长, 且因手术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和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心理健康和术后恢复[1]。舒适护理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护理方式, 是人们不断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的产物[2,3], 能够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干预、护理,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控制患者术后疼痛,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我院为了进一步研究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 选取12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组施行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甲状腺疾病及其他疾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中, 男32例, 女28例;年龄22~68岁, 平均 (45.36±3.45) 岁;病程1个月至3年, 平均 (1.56±0.55) 年;30例颅骨牵引, 16例股骨髁骨牵引, 14例颈椎手术患者。对照组中,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1~70岁, 平均 (46.05±2.68) 岁;病程2个月至3年, 平均 (1.35±0.87) 年;28例颅骨牵引, 20例股骨髁骨牵引, 12例颈椎手术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都进行手术相关治疗, 手术完成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进行护理, 主要包含术后抗生素应用、止血处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基本护理方式。

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1) 心理护理。骨科卧床患者一般在受伤后没有思想准备, 患者感到突然之间自己的一切活动均受到较大限制。所以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 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排便时尽量减少人员出入, 或者用屏风挡住。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安慰,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和谐护患关系。 (2) 体位护理。嘱咐患者平卧或者卧健侧, 利用软枕抬高患者患肢;患者站立时尽量利用吊带吊起患者患肢, 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减轻肿胀、疼痛感。若患者行下肢骨牵引手术, 一般需要将患者患肢抬高并外展30°, 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患者难免会感到僵硬和疼痛, 可以在患肢腘窝处垫软枕, 保持患肢的生理曲度, 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患者做抬臀引体活动, 减轻患者臀部重力导致的压力, 同时活动全身肌肉, 保持体位舒适。 (3) 环境护理。尽量降低病房内噪音, 注意开窗通风, 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 定期清洗床单, 每天进行病房消毒、清洁工作。减少病房内探病人数,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康复环境, 保障患者休息。 (4) 活动护理。骨科卧床患者活动不便, 容易导致便秘,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活动, 抬高患肢, 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进行肌肉按摩,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训练, 2 h翻身一次, 加强活动, 增加患者全身代谢, 促进肠蠕动。 (5) 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仔细询问患者疼痛原因, 并做好解释和抚慰工作。可以通过音乐、广播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 缓解身体疼痛。同时可给患者讲解幽默、风趣的笑话、相声等缓解疼痛;或者利用皮肤刺激, 比如冷敷、热敷以及按摩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病情康复。针对疼痛的个体差异, 护理人员配合合适的止痛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 提高疼痛控制效果及患者舒适度。 (6)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建立相关的骨科知识宣传栏, 积极向患者宣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疾病的宣传范围和频率, 并且告知饮食、休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无机盐的食物,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食用绿叶蔬菜、杂粮、骨头汤等。另外, 要嘱咐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者的焦虑程度、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疼痛分为5级: (1) 0级, 无疼痛; (2) 1级, 轻度疼痛; (3) 2级, 中度疼痛; (4) 3级, 重度疼痛; (5) 4级, 极度疼痛。患者焦虑程度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测量, 该量表分为20个条目, 每个条目1~4分。 (1) 无焦虑:50分以下; (2) 轻度焦虑:50~59分; (3) 中度焦虑:60~69分; (4) 重度焦虑:70分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发现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95.00%, 对照组为53.33%,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况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术后焦虑评分为 (52.7±8.4) 分, 对照组术后焦虑评分为 (61.2±9.1) 分,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骨科患者入院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 身体功能和肢体功能受到较大限制, 因为疼痛、抑郁、不活动等原因导致便秘, 又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不适[4,5]。

临床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骨科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舒适护理以“以人为本”为护理宗旨, 使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舒适[6,7]。通过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体位护理、活动护理等方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性发展[8]。护理工作者要注重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安慰,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和谐护患关系;使患者平卧或者卧健侧, 站立时尽量利用吊带吊起患者患肢, 使其保持体位舒适;给住院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休养环境, 保障患者休息, 促进患者康复;尽量减少患者疼痛, 做好解释和抚慰工作, 可以通过音乐、广播、笑话、相声或者利用皮肤刺激等分散患者注意力, 缓解患者疼痛;嘱咐饮食注意事项。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术后疼痛发生率之间有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53.33%, 对照组为95.00%,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33%, 对照组为80.0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舒适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 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情绪, 和谐护患关系, 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降低术后疼痛, 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和谐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馥, 许巍, 胡丽环, 等.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3 (11) :204-205.

[2]宫玉红.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心得[J].中外医疗, 2012, 31 (11) :153-154.

[3]傅爱凤, 郑志惠, 易小青, 等.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0) :1-3.

[4]黄鸣红.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9) :72-73.

[5]吴爱娟, 岳石星.浅谈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23) :144.

[6]林红, 赫子懿, 顾珊菱, 等.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影响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z1) :35.

[7]赵志凤.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恢复期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 (z2) :174, 17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疼痛焦虑】相关文章:

管理焦虑心得体会:焦虑07-05

疼痛散文05-23

疼痛管理06-04

青春疼痛06-18

疼痛07-02

下腹疼痛05-01

疼痛诊断05-05

疼痛程度05-23

穿刺疼痛06-15

腰部疼痛06-21

上一篇:应用剂量下一篇: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