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氛围营造

2024-08-02

学习氛围营造(精选十篇)

学习氛围营造 篇1

一、真的乐——实施情境教学

人类学习最初活动是通过感知来实现的, 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传入大脑后, 会引发人的各种情感反应, 这些情感因素加入到场景中会在大脑留下难忘的记忆, 我们称它为“情境记忆”。人在心智发展时期, 经历的活动和情境越多, 存入大脑记忆库中的情境记忆也越丰富。情境记忆形成了认知结构的“背景之海”, 知识则是其中的“生物体和岛屿”。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好活动情境, 将知识和道理蕴涵其中, 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活事件, 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真实情境里, 唤醒儿童的情境记忆, 使学生得到深切感悟的同时也让知识植入他们的大脑, 即情境教学。只有在“真” (即真实的学习情境) 中, 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 体会学习的快乐。

在“支撑跳跃”一课的教学中, 我们事先在跑道上用纸箱筑起障碍, 并在终点处搭建类似奥运体操比赛场地的展示台, 上课时以奥运冠军杨伊琳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来引入课程内容“参加北京自由行, 争当体操小冠军”, 让学生跨越障碍物到达展示台并模拟做出一个体操动作, 小组比赛后教师用课前准备好的自制小金牌进行奖励。学生们都很向往成为万众瞩目的奥运冠军, 参与练习时都满怀激情, 豪情万丈似的样子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又如在“轻物掷远”的教学上, 我们利用运动场周边树木和石凳石桌的分布设计成野战场景, 让学生带着“怎样投才能打中的问题”进行一次夏令营射击训练, 有些学生参加过类似的校外夏令营集训, 很有经验的样子, 练习起来特别卖力, 也乐意和组员分享交流, 整节课学生们上得其乐融融, 妙趣横生。

而在上“接力跑”的时候, 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去跑会显得枯燥无味, 我把接力赛跑比喻成“奥运火炬传递”, 让学生争当优秀小火炬手, 再结合物流公司传送货物的流程设计游戏, 环环相扣, 引人入胜, 学生们兴趣盎然, 教师也被他们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的热烈情绪感动得由衷地笑了。

二、善而乐——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经常表现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个人所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在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个性品质等多方面, 关心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向“善”发展, 全面发展。目前我校行政班级的人数一般都超过50人,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一样仍属于大班教学。教师要真正切实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是很困难的, 所以我们采用了“伙伴合作”的小组活动方式来进行体育训练, 让学生与关系密切的同伴一起学习、一起练习、放松地毫无顾忌地一起活动, 没有心理压力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 开展有组织、有指导地互帮、互学、互教、互评的活动, 把每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财富, 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参与其中, 与学生同玩、同练、同思、同乐, 这样能有效减少大班教学中学生差异大难以面面俱到、师生交流不充分、教学组织难度大等困难, 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自主探索、勇于尝试, 还有利于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信息的传递, 催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提高了运动技能, 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更乐于学, 善于学, 形成良性循环。

在“技巧”的教学中, 教师教会学生做横叉、竖叉、燕式平衡、头手倒立等基本的动作后, 出示一些组合动作的图片,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合动作的创编和练习, 教师则巡视指导, 并参与到其中的练习。这样,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特长, 特别是有舞蹈和武术基础的学生, 他们的特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带动了其他的同学。学生在研讨中自由发言, 当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学生帮助, 学习别人的优点, 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 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 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学生们勇于尝试, 大胆创编, 获得运动技能的提高, 又在合作的机制下品味到成功之乐, 在往后的学习中更自然地把自我融入到集体中。而对有些比较害羞的学生, 这样的方式可减少他们害怕被笑、害怕出丑的心理压力, 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内在的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

又如在自编操、大课间等等的练习上,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编自练自导自演, 教师给予正确及时的指导,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三、美才乐——发挥美育功能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教育和教学过程有三个步骤:科学、技巧和艺术。”小学体育教学要获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就应该在教学中蕴涵着对美的追求, 培养学生塑造美的姿态, 树立美的风度, 作出美的行为, 提高审美素质, 使学生感到体育学习不再是一种从属于外部压力的苦事, 而是一种充满吸引力和审美情趣的创造性活动, 并乐于从事这项活动。小学体育教学的美育功能表现在三方面:直观美、心灵美、氛围美。

1.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无论是课前的站立仪态或是课中的示范动作都体现了直观美的渗透, 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的姿态从容, 快慢适中, 力量大小适当, 会给学生一种可视性的美。而在学生模仿过程中教师重视表情、眼神的表达, 用真情与学生交流, 能给学生传递出审美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接受直观美的教育。在自编操教学中, 笔者与舞蹈教师合作编排和录制一段优美的音乐操, 课前与体育委员先练习好, 上课时播放一次录像, 然后和体育委员一起示范慢动作, 当时其他学生的眼里满是羡慕和钦佩, 看得出他们已被美感染了。

2. 前文提到我们采用“伙伴合作”的小组活动方式, 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互帮、互学、互查、互评, 学会尊重, 学会自省, 学会合作, 培养诚实、坚强、有毅力、活泼向上等好品质, 其实就是学会做“心灵美”的人。

3. 我们用真实情境和分组活动方式营造出的良好教学氛围也是一种美。在体育教学中, 师与生, 教与学之间, 有知识信息的流动, 更伴随着人格、情操、毅力、情绪的交流, 教师和学生各种心理能力的协调作用, 技能与情感的相互激发, 形成认知、情感、意志三者和谐统一的意态美。

参考文献

[1]彭佩华.小学体育课实施“友伴分组教学”的研究[J].论文选编.2006, 10.

[2]王绍铭.情境认知新论[J].上海教育.2003, 11.

[3]林秀钦.活动课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J].福建教育.2000, 9.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篇2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实现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与知识的双边交流,只有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使教学活动活泼有趣,充满生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呢?

1.善于倾听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倾听是一种容纳与尊重。会积极倾听的教 师能够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能够用一些恰当的暗示来表达对学生的共鸣和关心。比如点头、身子往前倾、微笑等动作,让学生知道你真心地在听;口头的暗示如“喔”“是的”“我懂了”等也能让学生知道你的注意和兴趣。

2.允许学生插话

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经常有人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今天学的‘照’这个字,我有个好办法能够记住它。”“老师,我有更好的办法能把铁牛捞起来。”“老师,我认为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个词用的不够准确,我可以给它换个更好的词。”“老师„„”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出现。

学生插话是一种特殊的提问或发现,当学生不由自主的插话时,正是他主体意识觉醒,积极思维探究,发现新知识,产生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插话,勇于质疑问难。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让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就一定能促成主观能动意识,培养出 创新意识。经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不仅没有把学生困死在一个模式里,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4.让学生感到被重视

学生还需要在课堂上感到被重视。学生一旦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是 无关紧要的,他们就会放弃或失去参与竞争和取得进步的动力。如课堂上的提问,老师大多是选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且会一节课回答好几次,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又如教师要读准学生的名字,现在有些学生的名字可能是一些生僻字,这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好准备。这一点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尊重。

5.用体态语表达鼓励、赞许

合适的体态语,可以增进学生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带微笑,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表现出关注、欣赏的表情,要用眼神表达自己对学生的鼓励、赞赏,避免经常皱眉头或板着脸。

6.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恐惧感”

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们在恐惧感中生活 太长时间,就很容易焦虑、沮丧、无助,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一些学

生会选择退学来逃避恐惧,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变得仇视一切。当学生带着敌意的目光看待周围的环境时,就容易讨厌班级、讨厌教师、讨厌同学。这回降低学生充分实现自我的能力。

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学习兴趣 篇3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普遍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往往源于他们对老师的喜爱、尊重甚至崇拜。因此,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愿意课前到班级和同学们进行短暂交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热心回答他们提出的英语和非英语方面的各种问题。在学习英语时,朗读单词、句子,免不了发音不准,很多同学觉得很可笑,这时我会对他们说:“同学们,发音不准没关系,只要大声读出来就是好样的。”这样既给没读好的同学解了围,使其克服羞怯心理,同时又教育了其他同学。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在融洽、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强化语言知识,培养稳定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课堂上,我常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来学习语言知识,但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游戏和比赛,因为靠游戏、比赛等满足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是暂时的兴趣,只有真正学到了东西,从而形成和发展为具有个性倾向的兴趣,才是稳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学到语言知识,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合作学习。首先是师生合作。信息和网络时代,学生在某些领域拥有的知识极有可能超过教师,因此,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更是对古训“教学相长”的新发展。如,教一个新单词或新句子前,某个学生已通过其它途径接触到,我就请他先念,当确认之后,他可以模仿老师平日的教法,也可自创方法,使其他学生学会这个单词或句子。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也可使教师大开眼界。例如,在记单词时,很多学生用汉语谐音的方法,电视(television)学生记成“太累为人”,这样的方法虽然有点可笑,但学生们记忆起来却是又快又准。其次,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很多同行已认可并积极采用的一种合作方法。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我让组长把关,教师抽查,使大家共同进步。

2.关注差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不能要求他们一步登天,避免目标太高而丧失信心,对一些最基本内容,基本句型,应多次进行强化。具体做法是:要求同桌对话表演,学习较差的学生从最简单的角色演起。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差生得到了同桌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在集体氛围中增强了上进心,减少了作为“差生”的心理压力。在同桌的配合下,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多种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如:物质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实践,体验成功。实践证明:学生会从教师一句肯定性的语言、一个赞许的微笑或一个满意的手势得到激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群体也能对个体学生取得的成绩做出肯定,激励其提高。例如,有的教师带动全班学生为回答问题很好的学生鼓掌,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教师诚恳纠正学生知识错误和耐心弥补学生知识缺漏,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负责精神,这些都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抓住所有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鼓励,就会促进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

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被迫的时候,是痛苦的;劳动是自觉的时候,是愉快的。”教师只有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外语教学才会有生命力。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篇4

一、“趣”是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而兴趣的培养, 一靠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靠可见的成功喜悦。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必须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 采用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词句, 体会课文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训练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训练方法为:

1. 运用直观道具, 激发认识兴趣。

如在教学《春》一课时, 教师使用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春天, 了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 有了感性认识, 再结合文中所述, 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春天各景的特点理解更透彻了, 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更易于把握了。

2. 通过读中导思, 激发体验成功的兴趣。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文中昏庸、虚伪、自欺欺人的皇帝形象, 教者认真捕捉课文中的“导思点”, 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其次设计这样的提问: (1) 两个骗子为什么能行骗成功? (2) 皇帝为何慎重的点两名很诚实的大臣去查看新装的进度呢? (3) 皇帝在游行大典时听到人们议论他没穿衣服, 感到害怕了, 但为什么还要继续将“戏”演下去呢?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激发兴趣作为一种创设寓练于乐的手段, 尤其适应初一学生那种喜新好奇的心理。如何激发兴趣?怎样寓练于乐?在这方面完全可以百花齐放, 但在寓练于乐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1) 将“激趣”与阅读教学的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2) 将“激趣”与课文的特点和教学重点等有机结合起来; (3) 将“激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二、“情”指情感, 也是学习的动因, 是形成能力, 发展智力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生在学习知识, 发展个性, 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由此看来, 教师要讲究情感激发的艺术, 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情感场景, 促进阅读能力训练过程中微妙的情感效应的产生。

1. 以声传情, 诱发情感。

在教学《风筝》时, 用富有鲜明情感体验和直观性的朗读, 以声传情, 接着引导学生逐句的进行情感体验, 诱发学生深入体验的心理态势, 最后以情启思, 让学生真正理解“我”的愧疚心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的通过“激情——体情——悟情”的心理历程, 产生思想共鸣, 他们一句一句学老师的样子, 用胜利者的语气读“我”发现并毁掉小弟即将完成的风筝, 用悲凉、无奈、自责的语气读“我”未得到小弟宽恕后的文字。此时, 学生已进入角色, 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学生在读中思考并理解了课文为什么把毁掉小弟的风筝的“我”写成仿佛胜利者, 而且此过程写得很详细;为什么“我”在未得到“宽恕”时想“躲到肃杀和严冬中去”;“四面正给我寒威和冷气”中的“寒威和冷气”指什么。

2. 变换读法, 激发情感。

《醉翁亭记》一课, 教者采用了让学生听读、齐读、个别读、男女生分开读、随音乐 (古筝曲《高山流水》) 读等形式,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 这样, 大多学生均能当堂背诵下来这篇课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它是种十分微妙的心理活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感氛围, 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调动学生自觉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要注意两个问题: (1) 不要忽视情感的具体性, 不要脱离学生感情天地的具体性, 尤其是亲情、友情, 这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的, 必须充分利用。如读《岳阳楼记》时, 要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要特别重视情感内化。在《岳阳楼记》中, 要让范仲淹对国家的忧虑, 对人民的担心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三、“美”是人们产生愉悦追求的激励因素

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 还是教师运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 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 让学生把上课当作一种礼物来享受。因此, 教师应该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整体构思的严谨巧妙、板书的简明美观、教具的精致玲珑、教学过程的张弛有致、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 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感到愉悦、感受到美。

教《三峡》一课时, 教者一上课就用幻灯片展示美丽的三峡图片, 同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当学生带着向往的心情欣赏音画时, 教者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 领着学生在三峡中“漫游”。接着, 揭示主题。在优美的声响、画面刺激下, 激起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强的好奇心。我们除了运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创设美的氛围外, 还注意运用教师自身的感召力去影响学生, 如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师应先在学生面前“亮相”, 把课文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背诵一遍。此外, 在即将下课时, 我又让一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做示范背诵。此时, 学生个个伸长脖子, 睁大眼睛注视着他的“表演”, 有的还摇头晃脑的轻声跟读。然后, 老师要求大家课后也可以学着朗读, 下一节课比一比, 学生跃跃欲试。

班级的学习氛围的营造 篇5

一个班级成绩的好差与班级的学习氛围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能使学生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同学, 对待师长,学习氛围的营造是一个日常的繁琐工作,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但我班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作用,而是任课教师与我相互协调,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走向学生,关爱学生的结果。

一 任课老师的主体作用

任课老师对上课的态度、对学生的关心在营造班级学习氛围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假如任课老师对上课迟到、玩手机、睡觉、传纸条等违纪学生不管不问将直接影响到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很多学生对该教师提出的要求会大打折扣,不重视所教学科。

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给我班上课的老师是:魏利科长、刘玲老师、庄浩老师、秦玉老师和张鹏老师。他们在教学方法上各有特色,但在授课和与学生交往上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1、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能抓住我忽视的问题,并及时的和我反馈交流学生存在的优缺点出谋划策共同管理。

2、能够挤时间走向学生。上课时能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而且课间尽量不离开学生,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谈心,认真批改作业。

3、做到关爱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作业拖拉的,成绩最差的,品德不好的„„也能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不讨厌他,不怨恨他,不鄙弃他。

正是在他们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的教授与教导下才有了我班的成绩。

二 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的自身修养和对学生家长式的关心是营造班级学习氛围的重要保证。

1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

我认为做为班主任首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教学管理中要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与学生相处,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并以身示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其次对学生而言,班主任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但我们必须认清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班主任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还是靠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赢得的。我一般做到三个必须,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要求学生学会的自己必须学会,答应学生的事情自己必须办到。

2处理好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人对他们的宠爱,造就了孩子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并且好要面子,严重的经常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到这样的情况,任课教师都会负责地暂停上课进程,或者暗示,或者明示违纪学生。而在众多同学面前受到点名的学生肯定会不甘示弱地与老师争辩以挽回自己的面子。这样,一场师生间的语言冲突就产生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班级个别甚至部分学生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产生对立情绪而使整个班级该学科的课堂学习氛围遭到破坏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疏导对学生与任课老师都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我曾经为解决这种问题而困惑,但通过一次成功的探索,自己深深领悟到:如果碰到这种问题能够很好地去处理,对整个班级工作来说是一种契机。

(1)在尊重的基础上了解发生矛盾的原因所在,进而征求任科老师对班级工作的建议。处理时首先必须确立任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其次对科任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聆听。要尊重并采纳科任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迅速实施,这样不仅能促进工作,激发他们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同时还能消除原有的种种矛盾。

(2)了解矛盾冲突的经过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理解中化解矛盾。只要能做到将心比心,任何人之间都能够相互理解,达成共识。总之,班主任应想方设法加强科任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培养任科教师与学生亲密无间的感情.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感情融洽了,上课时的气氛就会更和谐,更有利于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到知识.

(3)做好桥梁,主动沟通,积极协助科任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矛盾比较复杂,有时是学生的错误引起,有时是由于教师过严,态度过硬而导致的。因此,当科任老师与学生因某种原因出现矛盾时,班主任一定要妥善处理学生与任课教师的矛盾,要坚持实事求是、尊师爱生的原则,及时疏导协调;使双方主动化解,绝不能出现贬低任课老师或同任课老师共同训斥学生的现象。既要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产生怨恨与隔膜。在平时工作中,对班上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应及时地与任课老师交流意见。

总之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就必须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真诚相待,亲密共事。整合全体教师的力量和智慧。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年级的管理目标。

4为学生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

打造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不仅仅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要有一个合适的学习方法,一个合理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是促进班级学风形成的有效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如何让学生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只有给他们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更轻松的学习,而且也有助于学习潜能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游刃有余,轻松愉快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班级组建后,我始终坚持一有时间就到班里去听课,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和任课老师交流,我发现我班很多学生非常聪明,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问题很快就能背过,但到中心抽考的时候成绩却不理想,分析原因由于是春季分流的学生,学习底子差,在初中的时候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与帮助所以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如果想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订立学习计划。有的学生知道计划的重要性,计划也订得很多,但总是执行不了,因此对学习的帮助不大,反而弄得自己丧失信心。为什么呢?主要在于计划制订不合理,或目标含糊,或脱离实际,或没有弹性、无法调整等。怎样制订合理的计划呢?应该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一要明确具体,二要切合实际,三要留有余地,四要及时调整。

(2)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其次,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间隙时间。

(3)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行止有序。指导学生掌握二种学习步骤:a先预习后听课,这样学习目标明确。b先复习后作业,达到有效地巩固和转化。

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即“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也是爱因斯坦对其一生治学和科学探索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正确的方法在成功诸因素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四 引入竞争机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要发挥班级精英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班级干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精心挑选,物色班级的班干部,和课代表,让他们在班级工作中扬正气,做好同学的领头羊,任课老师的好助手,文化学习的好表率。

众所周知,没有竞争的机制,班级就失去了活力。个人便没有了危机感,更没有奋发向上的动力,用竞争激发学生的斗志发挥学生巨大的潜能,也是培养班级学生浓厚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我在班级大力鼓励竞争,培养学生竞争意思发挥学习园地的作用,定期将学生的优秀制图作品,优秀作业,好人好事等张贴其中,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让他们有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

5多表扬少批评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技校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得到赞扬而适当的表扬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比如有许多学生学习态度很端正,勤奋刻苦,但学习效果不好成绩不理想,这样他们很大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灰心丧气,这时就需要我们去为其鼓劲加油,我们要用放大镜去找他们的优点加以肯定。

每当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会及时的和任课老师沟通,让他们也帮助我去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我每次抽考后我都会将成绩沾在学习园地内,奖励进步的每一位学生,并且利用每次奖励机会大张旗鼓的表扬他们,我发现得到表扬的学生他们的信心会增加,从而能够坚持着进步,后来我发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在平常就会主动的学习,不仅仅只在考试前两天临时抱佛脚了,逐渐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方法 篇6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总觉得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对老师充满了崇拜。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利用学生对教师的崇拜而变本加厉,要求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因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教师的好感。学生的学也将变为被动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种要求学生言听计从的做法是传统的教学理念的产物,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要具有新时代气息。学生的人格要得到尊重;学生的思维要得到发散;学生好的习惯要得以养成;学生的能力要得以提高,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站在同样的高度,没有谁凌驾于谁之上。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真诚对待彼此。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模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日常生活情况,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好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活动营造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多操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纯粹的课本教学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组织教学,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可以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生成。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出一期关于什么为主题的手抄报。为了出好手抄报,学生就会想方设法查阅期刊、杂志、书籍,把用到的知识、好的句子等摘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把语文课上成让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操作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艺术”营造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努力追求优良的教学效果。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具有一定“艺术”。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用“艺术”来营造出课堂学习气氛,便于师生互动,便于生生互动。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很好的,教师大可不必担心为此影响教学的质量。

三、工具营造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的辅助工具也越来越多。比如,多媒体、智能平板等已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更适宜用智能平板来辅助教学。智能平板因资源丰富、操作方便而深受广大教师青睐。智能平板走进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更生动、具体。例如,教学《燕子》时,为了学生更好地形成对燕子外形的认识,我找到了一些关于燕子的图片、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出燕子的外形特征。智能平板电脑的使用也大大改变了过去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的现象,从而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课,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悬念营造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要面临教知识和学知识的任务。在无力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下,教师生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好,无法应对考试,自己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反复强调,学生则经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样的课堂就显得非常安静。没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必然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疏远,这就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可以在开课时,事先设下悬念,让学生们积极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猜测,激发学生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形成知识的生成;然后教师再加以解释;最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悬念让班级气氛变得不再沉闷,达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微笑营造法

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喜欢板着脸,他们无论在课堂,还在课外,都不愿给学生一个微笑,自以为这样可以树立教师在班级的威信。其实,教师对学生发出真诚的微笑,可以让学生觉得亲切,发自肺腑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愿意和你相处,这样就很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微笑在校园内处处可见,时时可见。试问这样的师生关系能不好吗?这样不容易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吗?自然而然课堂的氛围就会好起来。

营造乐学氛围, 培养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兴趣,乐学,人文性,参与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 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学习兴趣的产生, 促进了智力、能力的发展;智力、能力的发展, 又增强和巩固了学习的兴趣。因此, 我们一定要从兴趣入手,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能力与水平是人们的交往、交际所必不可少的,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这样学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自然会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积极参与, 培养兴趣

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对学习真正感兴趣, 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 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就必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教学中建立合作互爱的师生关系、创造生动愉悦的教学氛围、设计新奇有趣的探究情境, 是教师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参与所有的教学活动, 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广泛深入的参与过程中产生兴趣。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他们看来, 学习在也不是被动的听、写那种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 而做学习的主人。由于学生的兴趣浓厚, 自愿的、自觉地去学习, 无形中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小说教学中, 可以在教学完成后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样每个人都主动参与到了课文学习的延伸拓展中, 既增强了兴趣, 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我们说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文知识教育,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但是, 绝对不能仅仅就此进行教学, 还要把语文的人文因素充分的挖掘出来。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 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教读诗歌, 要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体会到诗歌是较好地把语文的美特别是语言的美与意境的美结合起来。强化人文教育, 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及在陶冶性情的同时, 增强对语言的理解, 在语文学习时候, 增强对社会理性思考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理论修养。因此, 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 充分挖掘依附其上的人文精神, 去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对他们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从而使他们的智能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兴趣得到激发。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课堂导语, 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要想使课堂导语生动有趣, 妙语连珠。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文, 精心设计。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 可以这样设计:“有这样一个人, 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 迎面来了个富翁, 嘲笑着说:‘吆, 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 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 而是反唇相讥:‘吆, 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 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 是安徒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 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 这么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以犀利的笔锋, 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进行了控诉。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一下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故事导入新课往往会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欲望, 课堂效果更佳。

四、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语文教材有很多篇目是充满激情的作品。教读这些作品时, 必须激起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他们趣味盎然, 积极主动参加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来。激发情感, 必须创设情境。而创设情景, 必须以“课文情”为基调, 以真挚的“教师情”来诱发、激励、唤起“学生情”。教师应设法来一个“一枝一叶总关情”, 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音乐作为一种诉诸人的听觉艺术, 是一种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的艺术。它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教读《春》时, 插放带有鸟儿娇声啼鸣的一段音乐设置情境, 就能有很好的感染力。学生陶醉于春天的“鸟语花香”之中, 就会极有兴致学习这篇文章。

五、设疑问难, 激发兴趣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程颐也说过:“学者先要会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疑点, 恰当地为学生设置悬念, 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破解疑团,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矫正他们的依赖心理, 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习惯。教学《绿色的办公室》时, 教师先设“疑”:同学们, 你们到过老师或者父母亲工作的办公室吗?办公室里都有些什么?发现这些办公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然后揭题:世界上就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室, 它叫作“绿色的办公室。这样巧设疑问, 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 使学生思而不解, 欲罢不能, 顿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篇8

情绪心理学家曼得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 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 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 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 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 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会自己应该学会的一切。

一、明确方向,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一位教育家说:“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 使它能引起学生的真正爱好, 做法是向他们证明, 它是如何美好、有用、快意, 是如何重要。”如我每接一批新生, 便让学生以《我对数学的认识》为题展开讨论, 并提出几个问题予以点拨:你对数学是否感兴趣?为什么?假如你是数学老师怎样进行教学?学生经过讨论、争辩, 从而对数学学习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同时经过这样的活动, 也使师生感情得到交流, 学生心理就会感到轻松愉快, 充满信心, 产生想学的愿望。

二、实行民主教学, 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虽然“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的论点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代替”, 抹杀学生的主动性, 增强了他们的依赖心理。要树立教学民主的观念, 要有转变“角色”的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 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改变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例如, 讲“平面上一点到两点距离和最短”这类问题时, 先给学生展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条公路的同侧有甲、乙两工厂, 计划在路旁建一车站, 使这个车站到两厂的距离之和为最短。“你能帮这两厂找到车站的位置吗?”让全班同学参与进来, 进行讨论, 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很快解决。然后适当改变条件, 又提出:“若这个车站在坐标轴上呢?在椭圆上呢?在双曲线上呢?”问题一步步深入, 随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 给学生思考时间和探索空间

改变讲深讲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走出“死背硬记”“机械模仿”的误区, 让他们在教师的点拨下有充分时间和空间去亲自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比如, 讲《组合数的两个性质》这一节时, 先让同学利用前边讲的知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10名学生7个人扫地, 3个人推车, 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有的同学说是, 有的同学说是C310。教师首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这时有同学马上反应出来C170=C310, 老师趁机又提出:C8100=C10920, C5300=C5020成立吗?若成立, 通过这些实例, 对你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同学们很自然的讨论和探索起来, 经过同学们的猜想、证明, 最后得出了性质1:Cnm=Cnn-m, 这样使学生真正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教师以“传道授业”为宗, 讲什么, 讲多少, 讲到什么程度, 一切由教师说了算, 学生全然不用动脑思考, 只需记住老师告诉的结论即可, 所谓“学生只需要提着口袋装知识”, 就是这种旧教学模式的绝妙写照。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权威的角色, 要改变教师的一统天下,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为中心”, 改变学生在接受知识上的“嗷嗷待哺”代之以“主动寻食”。比如, 在《排列组合习题课》这一节中, 针对“方程x1+x2+x3=6有多少组正整数解”这一典型题型 (插板法的应用) , 引导学生就自己对该题目特征的理解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并编造了新的应用题:⑴方程x1+x2+x3=6有多少组非负整数解?⑵能否求方程x1+x2+x3=6有多少组整数解?⑶有6个保送生名额要分给三个班, 每班至少一人, 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⑷某人去买6块雪糕, 但有三种品种, 那么他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在这样的练习中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使他们知道了进入研究领域的门槛并不高, 消除了对研究的神秘感、畏惧感, 对学习知识有一种愉悦感、满足感。

4. 给学生创新的勇气

教师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为学生的大胆探索提供安全系数。即是教师不搞一言堂, 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错误。当学生提出比教师更胜一筹的思路方法时, 教要虚心接受, 让他们觉得自己很聪明;当学生突发一些奇思妙想时教师要及时捕捉, 对于思维的闪光点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鼓励, 因为这常常蕴含着智慧和创造。

三、实行分层激励, 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 使学生积极投入地活动。教师可以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引入竞争机制, 对不同程度的同学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确定不同竞争对象, 规定不同奋斗目标, 使人人都有自我表现机会, 个个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形成学中取乐, 乐中促学, “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如何营造好小学语文的学习氛围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营造学习氛围

气氛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所表现的情绪和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并未对此加以应有的重视, 现在教育理论的发展证明, 气氛十分重要, 它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让课堂生动活泼。一般来讲,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等。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 (即愉快) 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思维变得敏捷顺畅, 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有鉴于此,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论述。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以前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 一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 但大都是写生字读课文等, 对学生来讲, 显得很枯燥乏味。学生往往很机械的去完成, 甚至应付了事。这样课堂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方式, 探索一些新型的方法。诸如教师可以将预习任务分类, 将全班学生进行对应性分组, 提高生字和课文预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引导性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即融合相应的知识点, 又带有趣味性,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都可以使学生认真去准备、对课堂充满渴望和兴趣。

二、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决定着学习氛围的营造。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的权威为前提构建的, 带有很强的强制意味, 只有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重新定位自己, 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转变, 不仅仅强调自己的权威和尊严,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建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教师的权威不仅仅靠强制和威压来实现,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技巧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尊重和爱戴。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自然形成。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 而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都需要学生心理活动的配合。如果学生从内心有抵触情绪, 教师所预期的效果便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做一些改变。首先, 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 教师总是摆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和严厉的表情, 这样在无形之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树立了一堵墙, 这样导致教师不能掌握学生的内心状态。教师应改变这种做法, 当学生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一个鼓励的微笑就能让学生释怀, 因为学生从内心深处是想亲近教师的。 (2)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与区别对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然后以不同的任务为导向, 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 让他们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和想法, 然后教师对他们给与鼓励和认可, 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对于他们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在倾听并对他们的努力给与认可的前提下, 让他们发现自己存在问题的原因, 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想法, 让他们在成就感中弥补自己知识所存在的问题。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充分参与, 教师也能明白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传统教学奉行填鸭的教学模式, 教师仅强调结论, 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整个教学过程晦涩而沉闷, 这是与良好的教学氛围相背离的行径。教学不仅要强调知识结论的重要性, 更要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有时候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去探究知识的推演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既能充分掌握结论, 又能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其他相关知识, 还会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 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 通过自己的学识来引导学生, 创设相关的情境, 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魅力和有趣, 激发他们内心的好奇心和发现精神。 (2) 心理学研究证明, 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其内心的驱动, 这就要求教师去激发学生需要的火花, 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 揭示矛盾, 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 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 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 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 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三用轻松地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

1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 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老师说一声上课, 班长喊一声起立, 然后老师说一声同学们好, 所有学生喊一声老师好, 最后班长喊一声坐下, 周而复始, 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 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因此, 双方的问候应体现一种和谐和沟通, 而不是机械化的重复同一方式。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 即拉近双方距离,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对安定学生情绪, 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2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一般在课堂上, 教师往往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 显得晦涩而无趣;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 只要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回答, 不去探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 甚至粗暴的打断学生的回答。长此这样,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显得缺乏亲和力, 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 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提问和苛责。在这种课堂氛围下, 学生的交际能力、语文素养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无法形成的, 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这样就导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机械呆板, 老师滔滔不绝的讲, 学生机械呆板地去听去记。

四用游戏的方式做到寓教于乐

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研究证明, 小学生天性是好奇心强、爱玩, 对游戏有很强的兴趣。小学生虽然记忆力分散, 但对他们感兴趣的事却很专注。因此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方式。教师要寓教于乐, 把知识点融入到游戏当中,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自己的知识。教师不用苦口婆心的去讲, 学生不用被动地去死记硬背, 这样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病。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 获得亲身体验, 寓教于乐, 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和熟练,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寓教于游戏很重要, 但游戏的创设十分重要, 既要有乐趣, 又要与所教授的知识点相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 把知识点融入游戏。游戏的设计既要生动活泼, 又要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对于生字词、拼音的学习, 一般用找朋友这种游戏。将相应的字词和拼音制成卡片, 诸如反义词的结合、近义词的结合、声韵母的结合等, 将对应的知识点设计成相应的朋友, 由不同学生结合。 (2) 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 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 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 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 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 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 看口型猜字母, 讲故事猜谜语等。

总之,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要想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教师的角色转化和作用十分重要, 教师在此种模式下是一个设计者、引导者。通过教师的努力和转变, 语文的学习氛围融洽而互动。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 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 长此下去,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增强,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效果也会极大改善, 学生的成绩提高也水到渠成。这样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去和学生相处, 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状况, 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既提高学生的成绩, 又遵从孩子的天性,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 (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11, (11)

学习氛围营造 篇10

关键词:初三意识,德育工作,学习氛围

我是初中化学老师,经常接任初三毕业班班主任,每年都觉得责任重大。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以为成熟而未成熟,又面临升学的压力,思想波动大,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班级成为一个有竞争力、战斗力、积极向上的团队很重要,下面我谈谈对初三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以德育为抓手,树立“初三”意识

1.以德育工作作为切入点 ,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学习态度 。

教会学生认识自己,教会学生自我提高,教会学生适应各种活动,教会学生与他人交往,教会学生注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十分重要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学生思想正了,行为规范自然就好了;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了,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有技巧,纪律上我积极主张“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成功。 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没有遵守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今后处理违纪学生的难度将很大。 在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抵触,这时候我会说教,用真心和真情打动学生,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 我们先讲法律再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初三学生心理状态正处于极其敏感、复杂的阶段,他们面临升学压力,有明显的青春期躁动与不成熟,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生心理的辅导工作,工作手段要“软硬兼施”,一定要注意疏通学生的思想工作。 强硬态度下,学生表面就范,但有些学生心理会产生抵触现象,甚至有些学生的纪律和学习开始走下坡路。 我们要真诚地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2.树 立 “初三 ”意识 。

树立“初三”意识,让学生知道初三的特殊性和学习的紧迫性,认识到初三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升学问题,影响以后的人生道路,明确初三学习的重要性。 一开学,我就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找准中考目标,并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制定月考、期中、期末、质检的成绩目标,形成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的劲头。 同学成绩一有提高,我都会给予表扬和奖励。 当然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思想会波动,我会及时与学生沟通,以学生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想学生所想,与学生谈生活,谈人生,谈中考后的出路,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融入初三学习生活中。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制定班规班纪 ,形成班委会 ,“以生制生 ”。

先贤孔子说:“蓬生于麻,不扶而直。 ”如果有大的良好的环境,那么学习不好的人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学好,行为不好的人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学好。 班级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对学生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学第一课我就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先民主后集中,形成一套治理班级的班规, 这些班规将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供有力的依据,把学生的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积极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由学生推选出5个值日班长和5个副班长,形成核心榜样,由班委会治理班级,以优等生监督和帮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自然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力量。 在实际班主任工作中, 我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强调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准时到校,认真听讲,详细做笔记,独立完成作业等,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求他们达到完美,希望利用大的环境改变学习落后的学生。 当然有少数学生接受不了我的要求,多少会出现一些抵触现象,此时我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对某些学生降低要求,并利用班委会帮助他们,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学习行为不至于走下坡路。 这正符合《论语·为政》中提到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指依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 ,施行不同的教育。

2.建立互助学习小组 ,并评出优秀小组 ,形 成竞争意识 。

第一学期期中考后,我和班委商量决定,根据期中考成绩和表现把学生分成7小组,每小组的实力相当,学习最好的人当组长,组长管理和协调本小组的学习和纪律。 我和学生还一起制定考核方法和奖励方法, 如果本小组有人违纪被值日班长记录的,则本小组将被扣分,记一次扣一分,期末成绩与期中成绩相比提高几分加几分,退步几分扣几分,最后整组纪律分和学习成绩分加起来分数最高者为优秀小组, 优秀小组将得到奖励。 如果小组内有人违纪被扣分,那么本小组组员会对该生说教, 利用这种形式促使本小组同学之间互相监督自己的行为,本小组同学之间会互相帮助和共同学习,努力提高成绩。 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积极营造优美的班级环境

优美的班级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首先,我建立班级卫生负责制,由生活委员负责全局, 每天还有卫生小组长监督本组做好值日工作,保证班级的整洁干净。 其次,建设班级“墙面文化”和“走廊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墙面文化”和“走廊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级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具有重要的作用。 班级布置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主要分为五大块:一是迎门标语:在前门门面贴“新起点,我要起航,我要努力”,下面是全班同学的签名,这样学生可以一进门就能看到它, 可以提醒学生每天都要努力。 二是目标制定:在前墙门内侧贴各个学生的目标责任状,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向自己承诺,为自己喝彩,让自己的绚丽人生从这里起步。 三是制作励志标语:机会属于你我的只有一次,把握住今天的机会,才能创造出明天的辉煌。 人生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懒惰,战胜对手,战胜自己等,标语由学过书法或写字好看的学生书写。 四是在黑板右边设计中考倒计时,提醒同学光阴易逝,不要浪费时间。 五是光荣榜:记录学生每一次的进步和得奖情况,展示学生的才能。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关心班级早读时的迟到人数,而较少关心在课堂上有几个同学在打瞌睡、讲话、走神、发呆。 在一般情况下,出勤记录表中只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的记录,很少出现过课堂上有多少学生没有注意听讲的记录。 迟到、早退仅仅是一小部分学生造成的纪律问题,这一纪律问题并不会过多地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而课堂纪律的问题则会影响教师的教和绝大部分学生的学。 这两者都重视才是正确的,而后者也许更重要一些。 我建立了值日班长制度, 每天记录睡觉、讲话、走神、发呆的学生,并通过微信、QQ群发给家长,家校共同监督。

三、用“心”当班主任,做学生心灵的导师

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很劳心,有时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 但是,当我看到学生在我的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学生把我当成朋友时,当与毕业多年学生聚会时,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心血。我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我是这个大家庭的核心,我应该像家长一样关心他们,既严格又慈爱。 用真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在初三的十字路口找到方向。 鼓励他们尽最大努力提高成绩,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树立信心,转变思想态度,制定中考目标,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竞争对手,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如果我能抓住学生所思所想,触动他们的心灵,他们就愿意听我的,成绩就会提高。 如施奕展和郑志宁等同学在我的关心下成绩稳步提高,并且考入向往的高中。

上一篇:检务保障下一篇: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