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慧

2024-07-21

生态智慧(精选十篇)

生态智慧 篇1

一、理念形成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人类的智慧告诉我们, 必须认真地反思人类的短视行为, 遵循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探索一条社会、经济、生态平衡发展的路径, 师法自然, 回归生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 城市必须正确处理他们的关系, 维护动态平衡。十几年来, “数字城市”打造了城市数字化基础, 推进了业务电子化。“智慧城市”从开始就向广义化扩展。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均在信息化范畴, 而解决人类和当地的问题必须进入实体世界, 即物质、能量领域, 重视城市实体建设。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个进程中, 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 同时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 远离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环境, 产生了多种文明病。因此, 人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遵循自然规律, 发挥生态功能, 将城市融入当地生态系统。环境保护部多年来推动生态建设[2],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 (2012) 》指出,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3]。

城市的主体不是建筑, 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我们经历多年的探索, 逐步形成现在的理念:智慧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智慧生态城市不简单等同于“绿色城市”, 不仅“天蓝、地绿、水清”, 而且有一套生态机制, 使城市的生态形象与生态功能相统一、相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每个智慧生态城市还有自己的特性、风格与传统。

智慧生态城市建设感知中心, 把人、物与网络 (包括移动互联网、互联网…) 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与通讯, 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处理、应用、管理、决策, 引领城市持续发展。

早在2009年2月2日《信息导刊》第5期, 我们发表“走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之路”;2009年10月29日, 在欧美同学会会员之声发表“建设数字中国低碳中国”;2010年7月13日在东方道尔“智慧城市”沙龙发言“发展地球物联网建设低碳智慧城市” (《东方道尔》2010年9月) ;2011年11月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空间信息云与智慧城市论文集》, 发表“发展地球物联网建设智慧生态城市”, 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生态城市[4]。

2012年3月在《中国市长》, 发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智慧生态城市”, 在国内外公开提出建设智慧生态城市[5]。2012年12月3日, 中国发展与规划国际智库 (CPN) 主题年会在河北廊坊召开, 主题聚焦智慧生态城市和泛能网, IBM大中华区运营总裁钱大群先生等发言。

智慧生态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力, 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城市系统中的资源利用方式由单一的线式链状演变成复合的网状结构, 知识成为重要资源, 开发智力促进科技进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调控城镇化;城市生产和生活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 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智慧生态城市, 超越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层次, 更多地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产业等因素, 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物质变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构成了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 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 人与自然协同共生, 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架构

智慧生态城市涵盖城市的所有方面:人、财、物、天、空、地、工、农、商、学、警, 涉及地面、空中和地下, 实体与虚拟;感知他们, 分析他们, 顺应他们, 调节他们, 控制他们, 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慧生态城市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五位一体建设、四化同步发展、智慧生态城市等层次;涵盖智慧生态政府、智慧生态企业、智慧生态社会、智慧生态社区、智慧生态家庭,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生态规划、精准清洁生产、智慧生态服务业、智慧生态水系水务、智慧生态能源电网、智慧生态建筑道路、智慧生态交通物流、智慧生态食品供应、智慧生态灾害应急、智慧生态医疗卫生、智慧生态家居等 (见图) 。

三、务实推进

建设智慧生态城市首先要搞好规划, 包括概念规划、工程规划和管理规划。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分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 建设工作区、居住区--睡城;一百多城市建设国际城市, 四百多城市建设新城;非常需要淡化城市功能分区, 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 积极引导混合用地;新增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 综合开发, 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建设综合功能社区, 把工作和居住、购物等活动场所有机地组合在比较紧凑的地区, 协调运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等交通工具构建城市体系, 形成多中心、“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6]。

把综合功能理念延伸到大厦的楼段, 在特高楼大厦划分几层一组的楼段, 在楼段内灵活部署多种功能, 实现大部分人员就近工作、居住、餐饮、购物、休闲、社交、锻炼、健身和医疗等。楼段内步行通达, 上下楼梯, 绿化美化, 尽量阳光照明、自然通风, 智慧调控, 通风透光, 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行需求, 解决交通拥塞, 而且节能、节地, 宜居, 便于节水、循环利用资源, 改善环境质量。

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的关键是创新思维, 深化改革开放。改变追求别墅轿车的幸福观, 调整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因地因时研究城镇化, 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加强生态建设职能部门、发展生态文明自愿者组织。

智慧生态城市需要多种技术、业务和应用支撑;坚持以实用技术为技术主体, 以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 以优势产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体, 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交通为交通主体;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我们“生态人类学术工作委员会”积极协助政府和企业开展调查, 卫星监测, 系统分析, 综合研究, 总体规划, 顶层设计, 明确焦点, 整合资源, 集成服务, 研究规划建设“智慧生态城市” (区域) 。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1月8日.

[2]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 环发[2010]16号.

[3]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 (2012) 》.

[4]寇有观.发展地球物联网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空间信息云与智慧城市》论文集P43—46, 2011年11月23—24日.

[5]寇有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中国市长》2012年第3期p53-55.

仲恺生态智慧园(紫苑) 篇2

—紫苑出品

—仲恺潼湖村,中国传统人文情怀的乡愁之地,传统人文精神生活原乡。

【项目简介】

如今的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几十年之后的今天,祖先创下的宏伟基业,后辈继承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渐消失,能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中国传统山水已不在,传统村落已消失,传统人文已造严重污染破坏的当下,我们还能为后人做些什么?一场挽救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救赎正在悄然行动。

仲恺国际创意村落,它是一场古村落心灵迁徙的家园地。出于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反思,对中国传统人文生活的追求,我们正挽救一批即将毁灭将尽的中国传统古村落里的老房子,在潼湖村打造一个中国传统的人文家园,心灵家园,山水梦想家园。出于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景仰、保护、传承;出于对中国传统山水精神的眷恋、不舍与怀念;出于对中国传统村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无力与无奈的我们,梦想却如此的坚定,行动如此坚定,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宿命,更多的是我们做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仲恺国际创意村落项目的建立,将打造的是中国传统人文情怀的乡愁之地,是中国传统人文精

神生活的原乡,也是见证中国历史文明遗产救赎的发祥地,回归纯朴,亲近自然,创新发展,兴我中国传统文化大国之邦,他乡即故乡,这便是潼湖村。

【选址说明】

(图一:潼湖湿地美景集萃)

仲恺国际创意村落项目将选址惠州仲恺高新区西部,仲恺高新区位于深莞惠区域核心,南靠深圳,西接东莞,毗邻广州、香港。总体规划以潼湖湿地地区为依托占地约165亩,以老房子的建筑群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不同的文化功能分区,形成一个具有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园林式设计创意村落。

(图二:潼湖湿地美景)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村落式创意园项目,仲恺国际创意村落集首个高端餐饮书院、首个大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首座五星级独栋潼舍、首家高端艺术家创意设计工作室为一体,汇集国内外设计资讯,构筑特色文化、设计交流平台。

(图三:四十栋老房子的人文迁徙)我们所选四十栋大量使用条石,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明清老房子群,来构建起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空间,建立融合“生态、生产、生活”的老房子建筑群,以一种创新的形态呈现传统与时尚的融合,设计与人文相得益彰,置身其中,能唤回我们对中国传统人文的回忆,能于宁静中抬眼便见

尘世繁华,于繁华中敛眉便进入内心宁静的世界。

(图四:潼湖村地理位置)

潼湖村拥有比邻S27的高速,距离深圳约65公里,距离东莞城区约56公里,距离惠州城区约30公里,距离广州城区约112公里的地理优势。现《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草案)》提出以依托潼湖湿地及周边水系、山林、农田生态资源,建设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及即将建成的莞惠城际铁路和规划建设的深惠城际铁路提供交通便利,大量的高端企业和游客将为我们带来客源。

【项目现场照片】

(图五:潼湖村现场照片)

(图六:项目现场照片)

(图七:项目现场照片)

【潼湖村落构成】

(图八:老房子照片)

(一)潼湖书院:

旨在建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及传递当代国际文化信息的交流平台。长期举办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各类主题文化讲坛、文化雅集等,展示中国文人风雅生活。通过书院这一文化载体,汇聚人文资源,积累人文历史,为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激荡更多人文智慧,树立仲恺的人文标杆。

(图九:潼湖书院)

1.餐厅:高品质的精致餐饮享受。

(图十)

2.茶舍:集品茶、卖茶、茶艺产品三合一的功能。

(图十一)

3.酒窖:集卖酒、藏酒、品酒三合一的功能。

(图十二)

4.文人雅集: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为各企业名流、文人学者、艺术家等提供商务洽谈、会议等配套服务。

(图十三)

5.老戏台:回归传统文化。

(图十四)

(二)天工当代艺术中心

打造设计的艺术展览空间,创建国内外艺术家交流平台。以艺术馆为载体展示著名设计师、国际设计机构、艺术家的设计作品及艺术作品,推进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的人文融合,建立高品位的文化交流名片。定期举办国内外设计产品、创意艺术作品展等,宣传展示园区设计团队文化创造力,形成艺术设计的品牌效应。开展文化艺术沙龙、文化讲座等活动,展开设计的文化交流与分享探讨。定期各种文化主题交流活动及文化雅集,汇集各地文人雅士及各界精英,以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积累人文资源,创建园林式国际设计园的人文生态,开创当代文化清谈,树立仲恺在国际上的文化号召力。开设各类主题文化讲坛活动,邀请知名设计师、文化学者、艺术家等进行艺术设计、学术探讨等文化交流。创建一个具有文化知名度,体现领域专业性的文化交流平台。

(图十五:天工当代艺术中心)

1.创意设计展览

(图十六)

2.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

(图十七)

3.文化讲坛

(图十八)

4.禅意、现代服装秀、实验话剧、现代舞蹈

(图十九)

5.婚礼

(图二十)

(三)水月寮

以明清村落为亮点,提供一种恬淡、飘逸、随遇而安的生活意境。传统老房子与现代设计相碰撞结合,让传统与时尚相得益彰。自然、安静、舒适的环境营造,丰富的休闲项目配套,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构建,特色古村落建筑设计作为度假载体,挖掘地域文化,与周边等资源的整合来凸显其特色;以文化同道中人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基础与经济基础的成功人士为针对人群,抛开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来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艺术交流配套设施,强调远离尘嚣,人与自然融合的一

种人文关怀。

(图二十一:水月寮)

(图二十二:水月寮)

1.配套服务设施

(图二十三)

2.庭院景观

(图二十四)

(四)艺术家工作室及创意设计工作室

(图二十五)为国内外文化名人、设计师、艺术家工作室提供创作工作室,通过文化、科技、设计业态跨界交流,为仲恺高新区注入多元文化元素,拥有更丰富的创造力。

(图二十六)为国内外多名艺术家、设计师、手艺人等设立长期的艺术创作基地,引进国内外顶尖工业设计团队,知名企业的研发设计机构。同时与中国设计艺术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创建毕业生设计实习基地、留学生创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图二十七)(五)砖窑餐吧

(图二十八:砖窑)离村落群仅有两分钟车程的当地烧砖的窑洞和一个巨大的烟囱组成的历史遗留砖窑厂,我们在保留其原有建筑特色上加以当代艺术设计理念进行改造,打造一个特色休闲窑吧,白天为新式概念餐饮,夜晚为休闲放松酒吧。

(图二十九)

(六)公司团队介绍

陈悦成 紫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雅生活文化传播者

仲恺国际设计创意村落项目的发起人之一 王鲁湘 文化学者,凤凰卫视主持人

仲恺国际创意村落项目的发起人之一

潘鲁生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 仲恺国际创意村落项目的发起人之一

冯羽 大羽营造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全球空间设计”奥斯卡”奖英国Andrew Martin大奖获得者, 台湾TID空间设计大奖金奖大陆第一位获得者 中国当代乡土建筑及空间艺术实践者 仲恺国际创意村落的创始人之一

等近10多位社会知名人士及实力派企业家,协手共创仲恺国际设计创意村落项目,愿与仲恺人一起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已任,不辱史命,携手共建,共创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未来„„

惠州市紫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济南:一座城市的“智慧生态” 篇3

山东自去年1月启动“智慧山东”试点建设以来,围绕交通、医疗、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始逐步展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智能应用和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

我省智慧城市试点领域主要包括城市智能管理、提升智能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发展、智慧家居服务、“智能水务”试点应用、智能电网示范应用、智能交通试点建设等方面。本文以济南为例,探讨智慧型城市发展的成果与前景。

从公交APP到数字化城市管理时代

“公交车总在绝望的时候开来,”在林丽华看来,如今应改作“公交总在期待中缓缓开来”。

随着“济南公交”新APP的应用,漫长的公交等待变得“可期待”,整个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公交行驶路线一手可掌握。

在林丽华的描述里,过去等公交需要耐心。“刚到公交站牌,车就来了,这是运气。而最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下班拥堵时,左等右等,那辆车总是不来。最令人恼火的,当你打上一辆出租车,刚要开车门,却发现你等的公交来了。”林丽华说,等公交就是夏练三暑冬练三九。

如今,林丽华打开“济南公交”APP,一辆公交车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还有一个路口马上到”“等待5分钟”……看着公交车渐渐驶来的间隙里,林丽华悠闲地听一首歌,“生活的可控性增强”。

随着“济南公交”APP下载量的骤增,济南市公交总公司更新了程序,乘客还可区分同一线路上的普通车和空调车,新版本已于7月10日正式对外发布。

之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在北京发布“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指数”,首次用“幸福指数”“管理指数”“社会责任指数”三个指标来推动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对私家车主程坤来说,幸福就是“不堵在路上”和“停得下车”。如今依靠“微信路况”,程坤可以合理规划行车路线,并在驶入各大停车场后,一目了然哪个区域还有空位。

“再也不用转几圈都无法准确找到停车位了。”程坤说。

而对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的城管队员小杨来说,幸福是第一时间能将城市问题回传给指挥中心,随时接到应急反应,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今年年初,小杨像往常一样在按察司街巡查,发现一家超市存在店外经营问题,他立即用手机拍照现场取证。原来,在济南市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后,小杨得到了一部可对讲、实时上传现场照片、定位功能的手机,“路遇任何状况都可第一时间回传指挥调度中心”。该街道每天都有40余名城管队员在街头巡逻,第一时间发回图文信息后指挥中心根据信息下派工单、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大明湖街道还开设了“民生热线”,只要市民发现影响市容的问题,诸如“井盖丢失”“管道破裂”等,均可打电话反映。

通过安装LED监控屏幕、电脑,购置可对讲、定位和实时上传的手机、辖区内交警摄像头网络和区域电子地图,济南市城市管理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在小杨看来,一座城市的智慧型形态,应该动用民众的智慧形成强大和富有生命力的生态。

今年4月,山东省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省公安厅、人社厅、民政厅、工商局和卫计委等首批10个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累计交换数据200多万条,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成效。

“健康云”如何影响我们的医疗健康

在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内,一套“智能云”健康检测仪带来的医疗创新,正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

通过“智能云”健康检测仪可检测血压、血氧、体温、心电、尿酸、总胆固醇等健康指数。研发团队带头人舒明雷先是戴上了血压测量器,在主屏幕上刷了自己的身份证,随即大屏幕上显示了其详细资料、联系方式以及近一个月内的血压测量抛物线,而刚测量的血压记录则瞬间显示:上午10:00、高压120、低压90、一切正常。

左侧状态栏上,舒明雷的所有家庭成员均在列,点击父亲头像,其健康记录一览无余,就在一个小时前,父亲刚测量了血压与心率。

“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远程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定位查询等云监护服务,尤其适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舒明雷说,可通过“智能云”健康检测仪等仪器随时检测身体状况,并及时上传至云端,终端是东岳体检中心,30多位医生随时可以分析个人身体状况,并及时给予建议。

未来,数据可到达医院,人们足不出户即可随时看病,大大降低了突发病的风险……

而在齐鲁医院,副院长高海青告诉本刊记者,“医院现在推出一种类似于可穿戴设备,能及时观察心脏病变情况,并有专人值班观察与记录,3000元左右,每年维护费约1000元。”高海青介绍,通过此设备曾挽救了很多突发心脏病人的生命。

舒明雷展示了“智能云”医疗的远大前景。这一生态“医疗云”从农村到城市,从可穿戴设备的个体到可以提供诊断的医院,随时上传的健康数据,被记录在个人专属的医疗档案里。

“检测仪—云数据库—医疗终端,此链条闭合循环,则是当下最时髦的移动医疗初态。”舒明雷告诉本刊记者,“健康云”就是通过软件支持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健康追踪。

未来,“健康云”计划则会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大显身手。据悉,在“健康中国”、“健康山东”战略的大背景下,省科学院计算中心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健康云系统已进入加速推广应用阶段,目前在社区、三线城市布局: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社区、解放路街道作为社区试点;定陶县的5个村、沂水县的7个村、费县的20个村进行乡村试运行。

从无人机除霾到数字环保

8月,一架白色的遥控飞机飞往济南奥体中心附近的一处工地,几分钟后,飞机稳稳飞回,落在操作人员手上。从操作人员的手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飞机摄像头传过来的影像:工地上,十几台挖土机正在忙碌,由于前一日刚下过雨,并没有产生大量扬尘。这是济南市历下区环保局最近引进的用来监测环境污染的无人机,用于环境监测。

随着雾霾天气的加重,如何共享一片蓝色天空,成为人们的奢望。“APEC”会议期间,对污染源的整治、汽车限行切断尾气污染源则让人们看到,污染源的排污才是环保第一课题。

如今,在省环保部门看来,如何动用高科技技术迅速定位“污染源”,才是数字环保态势下的新环保探路。

为此,历下区环保局同济南市环科院、四川瞭望公司等单位研发了无人机巡查系统。迷你无人机航拍器已经投入使用,“之前我们去企业检查,一敲门企业马上关掉设备,我们到了现场什么证据都找不到,就算知道企业偷排也无可奈何。”历下区环保局扬尘办副科长徐铭智诉苦,“有的企业态度蛮横,我们现场巡查时,怎么叫门都不开,根本就无法取证。”

相对于传统烟气监测设备,无人机能远距离发射,悄无声息的进行排污监测,山东省科学院旋翼无人机研发团队带头人吴晓明说,“毫无疑问,这将缓解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难度。”

本刊记者了解到,历下区的迷你无人机通过遥控装置和监测系统,能够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进入施工工地监测扬尘污染情况,也可以进入平常工作人员难以达到的地方进行调查取证,比如钻入污水管网巡查,发现污染源后自行拍照取证,传回指挥中心。

目前,山东省环保部门已启动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相继建成烟气自动监控系统、废水自动监控系统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自动监控系统。

■延伸阅读

国外的智慧型城市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6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

早在2007年,欧盟就提出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欧盟对于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治理、智慧机动性、智慧居住以及智慧人等6个方面。而北欧国家在通过改善交通,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例,该市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18个路边监视器,利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和自动拍照等技术,实现了对一切车辆的自动识别。

生态智慧 篇4

在国际社会共同意识到必须联合起来面对及治理生态环境的背景下, 规划与建筑学界也关注到人的生活与环境问题, 先后提出《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这样的纲领性文件, 讨论内容涉及到城市和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工业技术、设计和实施、城市和建筑设计等方面。这些共同意识代表了人类智慧的最高水平, 全面表达出人对环境关注的力度及改善决心。

其中风景园林作为从建筑、城市规划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强大分支, 经过自我完善与竞争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与体系, 其对环境改善的贡献与引导有目共睹, 早已并一直担当着生态智慧、先锋思想的践行者。

2.风景园林传承着历史智慧的基因

风景园林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巧妙解释, 也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理想平台, 其诞生与发展必然承袭着历史中对生态智慧的理解与诠释。

2.1来自求生与发展的启示

“巢居无鸟, 树叶卷萎为时疫来临之兆”, 描绘了判断瘟疫前兆的智慧;《宋史·天文志》记载:“彗、孛犯之, 地震。”通过观察天象发现彗星出现与地震的联系与规律;《宋史·河渠志》载:“自立春以后, 东风解冻, 河边人候水。初至凡已寸, 则夏秋当至一尺, 颇为信验, 故谓之信水。”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宋代的水情预报已经成为习惯, 并且能定量地认识到春水和夏水的涨水关系。

《管子·乘马》中记载:“凡立国都, 非于大山之下, 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 就地利, 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古人对城市规划有深入的实践智慧, 城池选址山下水上, 太高易旱不便浇灌;太低则易涝积水, 最好的选址需因地制宜。从简单的“因地制宜”到复杂的堪舆理论, 古人已经将视觉之所见壮美河山幻化为脑海中完美的家园福地。我国对于人居环境的认识与智慧有无懈可击的传统理论根基。

早在距今640余年的明洪武年间记载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农业与渔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 奠定了江南“鱼米之乡”的富饶地位;云南哈尼族利用河水流动, 从高至低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河流, “四素同构”的景象, 建立了垂直分布的生态格局。诸如此类的生态智慧, 在农耕文明史中数不胜数。

2.2传统智慧赋予园林的生态价值观

我国传统园林中始终贯彻着“施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可以“阜人民, 以蕃鸟兽, 以毓草木, 以任土事”。所以传统造园利用模拟神仙世界的山水格局 (移天缩地, 一峰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 将自然之物有机整合、高效模拟) ;利用建筑、庭院气流流转的关系 (苏州耦园, 东 (左) 为流水, 南 (前) 有河道, 北 (后) 有藏书楼, 楼后又为水, 西 (右) 有大路, 为大吉地) ;利用如诗入画的植物 (拙政园的听松风处、荷风四面亭、网师园小山丛桂轩等) , 调整了人居住的整个生态环境, 并坚信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更好地颐养动物、植物, 以及人的高尚情操。

3.现代园林对风景视觉资源的态度及利用

石油、煤炭、天然气、水等是社会传统认知中的“资源”, 随着生态意识的逐步觉醒、敏感, 大川大河、高山峻岭、森林草原等有益于城市居民视觉环境的元素被视为新的“资源”, 举凡资源一经发现便会考虑使用与保护两方面内容。

3.1更为深入地了解风景视觉资源的价值

风景资源绝不是单纯外部自然、视觉环境, 它包含了人的视角及人的作用。风景园林中引入景观环境视觉质量的评估来进一步了解风景资源价值, 通过评估为环境规划、风景资源管理以及有关法令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景观视觉环境阈值计算、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景观视觉环境景色质量评估、景观视敏度评估。

作为资源的风景越醒目敏感度便越高, 但是, 越容易被看到的风景就越容易被干扰, 那么视敏度很高的风景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越低。俞孔坚在研究中指出:景观视敏度与相对坡度、相对视距、出现几率等因素相关;景观阈值则与其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有了这些科学的评估, 风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便更有效果。

惜娇而不敢触碰耽误美好, 懂得了怎样看风景, 明白了资源终会枯竭的道理, 就能制定看的方式与原则。传统园林按照优质公众的审美口味对自然悉心观察并加以改造模拟, 高效集中了各种元素, 调和着作者对艺术品的执拗与理解;而今, 风景园林建立了更广阔的疆域:协调着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利用风景园林的作用更大限度地将人的活动、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外部自然取得动态均衡。

3.2尊重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权利

狭隘的思路认为构造美景的地貌、气象学资源、植被资源是风景园林思索的范畴, 但新的生态智慧萌生并从深厚的内在因果关系中提出现代园林需要思索更为根本、广泛的命题:隐藏在美景背后的光、温、水、土关系, 以及这些因素此消彼长的规律;隐藏在风景背后植物与动物的生态结构, 以及这个结构平衡的支点;隐藏在风景背后潜在的威胁, 与美景可持续的时间等等。

这个时代对生态的思考似乎仍然聚集在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改善范畴内, 出发点是人类对自身危机的警觉, 所以这种生态的改善又以牺牲另一系统为代价。而世界古老的智慧早已指出众生平等这样的概念, 对生命而言, 只要降生便纳入自然的循环系统中, 其间关联千丝万缕。所以人类不仅要反思自己的变化对自然的影响, 也需要反思动物、植物、菌群环境对自然与人的影响, 将出发点建立在平等的生命权利之上, 如此已经上升到生态伦理层面。

4.风景园林对环境危机的综合救赎

而现实中, 除了大好河山怎样被欣赏利用以外, 被人使用过的土地、功能消退后的城市用地怎样恢复生机, 同样考验着风景园林的顶级生态智慧。

“景观都市主义”创始人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曾经说过:“景观都市主义描述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途径, 在此过程中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素。多数情况, 景观已变成当代城市尤其北美城市复兴的透视窗口和城市重建的重要媒介。”

4.1风景园林作用于衰败的城市区域

一个街区的衰败有多种原因, 其中产业转型与城市经济衰退是主要因素。这样的城市及区域今后会越来越多, 发达国家作为先锋, 发展中国家也必将经历, 所以风景园林未来的任务非常艰巨。

原来的功能中心失去了应有作用, 或者人们不再需要这种作用。资金流动、人员聚集也随之慢慢减少, 最终留下的是一副城市的空架子, 并且会影响相连区域的城市活力。风景园林新时代的生态智慧就是将这样不良的“创伤”重新赋予活力。比如2011年获ASLA荣誉奖的首尔“西部湖畔公园”, 在1959年是一家污水处理厂, 曾一度被认为是最差的生存环境, 如今却被转变为一座生态友好的公园, 试图借此振兴该地区;2013年获ASLA荣誉奖的纽约“高架铁路2区公园”是一个极为相似的案例:利用废弃高架铁路的基础条件, 开展新的景观策略, 用灌木、林木、多年生草本植物塑造了可供即兴表演、家庭野餐、艺术展示、日光浴等的户外功能空间, 为振兴曼哈顿西区做出重大贡献。

现代的风景园林本身已经不是一座单纯好看的游乐园或者花园, 而是更多地利用自己特殊的智慧, 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功能载体出现, 这是园林或者绿地的新用途以及新挑战。

4.2调和短暂的科学性与利用持续性间的矛盾

对自然风景资源的利用看似经历了科学的分析、研究, 却只能满足这个历史时期的使用要求。但这些资源的传承、延续、发展, 变作未来历史文化的可能性是一个长久过程, 所以在科学的纲领中必须添加可控的、可生长的机制。

今日我们所见的历史风貌, 正是昨日的城市辉煌, 同样今天的人类也在思考怎样为明天留下经典。风景园林的智慧需要承前启后, 修补今天的创伤, 引导自然正确的循环与进程。国家公园系统的开发,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工作正是基于这种思路, 其中风景园林必将提供重要的智慧支撑。

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正是践行这种思路的先行者, 国家对一个区域的风景资源评估会考虑自然和文化的典型特征。比如:现存的或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而即将消失的地质、生物分布区域;具备生物多样性 (物种、群落、栖息地) 或地质多样性 (地形及可见地质过程) 的区域;稀有或濒危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某物种繁衍的关键避难所等。

这些评估的核心思维建立在人与生物, 人与地球共同繁荣的基础上, 承认了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普遍权利。人作为自然的一员进入公园接受洗礼, 膜拜自然的荣耀与沧桑, 既拓展了人的足迹, 也起到深刻的生态教育作用。

5.结语

风景园林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作用, 从封建社会权贵阶层把玩的“玩物”, 到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肩负起的种种职能, 它的命题越来越广泛、深刻, 也需要多更的学科交叉。所以, 至此历史阶段, 风景园林已经不断自我发展与完善, 不断吸纳与升级更多的人类智慧成为一个复杂的生态智慧系统, 而未来发展道路也需进一步探索求是。

参考文献

[1]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2]俞孔坚.景观敏感度及其阈值评价研究[J].地理研究, 1991, 10 (2) :38-51

发展生态智慧农业大有可为 篇5

——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行“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纪实

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生态智慧农业生产及运营一体化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家提供优质无污染的生态农产品的运营公司。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普通百姓安心消费;为发展两型社会建设,让党和政府放心,针对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经营粗放等问题,引导和带领广大农民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在全国创新实施“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将“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推广的成果及取得的效益总结汇报。

一、在全国创新提出并实施“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

所谓“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是指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生态投入和智慧管控的生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上游农产品生态化标准化的生产种植,中游的独立收购、储存和加工,下游的线上和线下的无缝交易的三个独立的运营体系。

2015年 “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乘互联网+的东风破浪出海扬帆启航,首先是从稻米开始的。金禾科技用“互联网+”的思维联合国内优质种业、生物肥业、生物药业、优质米业、等与稻米生态相关各个环节,从种谷、收谷、加工到购米、鉴米、煮米、品米多个维度着力解决生产环节提质增效、优质优价;销售环节安全、营养、口感、实惠、便捷等五大痛点,让生产者没有后顾之忧;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金禾科技先后在湖北京山、应城、潜江、枣阳、仙桃、新州等多地开展订单生态智慧稻米种植面积达3.5万亩,通过收购订单对广大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托市保护,向他们提供统一的农资配送以及生态农业种植标准和流程,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农户的生产过程的生态投入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构筑了“金禾生态智慧农业种植圈”,只使用新型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做到生产的农产品同产量低投入、优质无残留。

金禾科技通过建设“中国生态农产品网”,并以该网站为依托,利用高科技实现生态农产品的可追溯,使消费者和监管者都能通过IP和手机随时可以上网查询,从而使金禾生态稻米在全国首创看得见全产业链种植流程的智慧大米;用O2O模式构筑线上线下互动销售链,为消费者提供可体验的快捷购买方式。扫描stncp二维码,进入“中国生态农产品网”:您会惊奇的看到“金禾生态农业种植圈——从插种、施肥、打药、除草、浇水、收割;从收储加工到商超销售;从田间到餐桌„„我们可以共同见证最具爱心和社会责任心;消费者看得见生产过程的金禾圣生态米”的全部信息,从而增强国人对产自中国稻米的信心,提升中国稻米的社会形象。

二、“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推进情况及实测结果

(一)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区域及规模

金禾科技为了在全省大面积推广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2014年在潜江进行了4000亩的运营示范并取得全面成功,2015年公司在武汉新州区及湖北省五个县(市)全面推广实施了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推进情况如下:

※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筹备;

※2015年1月武汉金禾惠农电子商务公司成立;

※2015年3月建设“中国生态农产品网”,2015年9月网站进入调试,十月上市运营。

※2015年4月在湖北省内全面推动推广“金禾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具体情况如下:

※在武汉东湖北省6个县(市)推广实施了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签约农户大约5000余户,其中: 武汉市新州区推广实施订订单生态水稻种植1500亩。

湖北京山县,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5000亩,;

湖北应城市,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5000亩;

湖北枣阳市,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6000亩;

湖北潜江市,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17000亩; 湖北仙桃市,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1000亩。

2015年8月分别与京山经均米业、应城富水河放心粮油、江江巨金米业、枣阳军盾米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其合作方做好代收代储代加工。

(二)金禾订单生态智慧稻米种植测产情况

各县(市、区)3.5万亩订单生态智慧稻米普遍长势喜人,3000余户农民在整个生产种植过程中无一户出现问题。值丰收开镰收购在即之际,2015年9月8—9日金禾科技组织成立了以东西湖区农业局农技专家为首汇同基地农业技术人员和金禾科技公司技术人员的联合测产专家组,深入到潜江市、应城市、京山县和枣阳市等基地进行了实际收割或理论测产,所到之处平均亩产均达1400斤左右,比同产地使用化学复合肥的产量要高100—200斤,个别地方的农户亩产超过1700斤以上,深受广大农户的追捧。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武汉市电视台、中国农资导报、湖北农业微信公众订阅号、潜江日报、楚天金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稻谷的收购及加工工作正有序进行,十月中旬金禾生态米将在线上和线下同时上市销售,我们将努力做好推广销售的全部工作,让我们试目以待。

三、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我公司在全省多个县市推广的“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实地种植面积达3.5万亩,经东西湖区农业局联合当地农技部门组织专家、金禾科技农化服务技术人员及农户代表进行实地收割和理论测评,平均亩产均达1400斤,个别地方有的超过1600斤,比使用化肥的平均要高出100—200斤,真正走出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的路子,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1、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对于农户节本降耗增产增收成果显著 1.1节本降耗:因实施订单农业在种子、生物农药和金禾大三元复合生物有机肥料的投入上受集中批量采购影响,每亩节省种、肥、药投入70.00元。其中种子20.00元、肥料10.00元、农药40.00元;因使用金禾圣大三元复合生物有机肥增强水稻抗性而减少药物使用,每亩降低药物使用成本30—50元,两项合计每亩降低农民种植成本在100—120元。

1.2提质增效:因实施金禾生态稻米种植稻米的内在品质有了显著的提高,无污染、无农残、无重金属,公司执行的优质优价订单收购政策,农民所交的稻米公司以高于国家指定的牌价每斤0.10元组织收购,仅此1项每亩增加农民收入在140元左右。

1.3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节支:每亩增收节支达240—260元,共计增收节支达840万元,3000多户农民家庭户均增收节支达2400元,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效益。

2、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社会生态效益突出

第一、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可在保障粮食总量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化肥的零增长:使用金禾圣大三元复合生物有机肥(NPK≥30)与45%复合肥相比,用量和产量相同,每亩可节省(纯N+P+K)15公斤,不仅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化肥零增长的目标,而且在保障粮食总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首次实现了化肥的负增长,对于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意义十分重大。

以农用化学复合肥的主导产品45%复合肥为例,节省的(纯N+P+K)15公斤可换算成33.34公斤45%复合肥,3.5万亩耕地按单茬计算,节省化学复合肥1169吨。

第二、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对于保护环境意义重大:每生产1吨化肥要产生5吨二氧化碳,3.5万亩订单生态水稻种植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45吨。与此还补充了土壤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对活化、保护、改良土壤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每亩水稻种植可产生水稻秸秆500公斤,3.5万亩订单生态水稻种植使50000吨水稻秸秆实现了就地还田,使秸秆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根据含碳量来计算,燃烧一吨秸秆大约可以产生2吨的二氧化碳,秸秆还田共计减少100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总之,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对于二型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证农产品安全维护百姓身体健康,对于引领和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如何构建“金禾生态农产品销售链”

要想使生态智慧农业种植圈的规模越滚越大,越来越具吸引力、感召力和带动力,就需要拥有无障碍的销售力,从总体而言“金禾生态农产品销售链”的构建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的成败,打造畅通无阻的“金禾生态农产品销售链”,就必须注重塑造生态智慧农产品的品牌,公开、公正、透明的让消费者、监管者和服务者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信息,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的消费,购得舒心,用得安心,吃得放心!

1、用诚信爱心和责任树金禾圣生态稻米品牌 第一、做老百姓吃得起的高品质放心大米

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大米绿色环保健康等安全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金禾生态米为确保质量安全,严格按“金禾生态稻米种植标准”进行标准流程种植,实行单独收购、储存和加工,各环节严格把关,做到质量溯源,金禾独特的“生态智慧农业运营”,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经国家粮油检测中心的权威检验,各项营养指标全部达到并远超国家一级优质稻米标准,全部正向指标高于标准5—8倍,负向指标低于国家标准5—8倍,且无任何农药残留,从而百分百确保稻米的质量安全。

金禾生态米品质优异,成本稍高理应优质优价,但作为中国最负爱心的稻米品牌,为了让中国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高品质的放心大米,公司实施大幅让利于民的销售政策,全面实施优惠市场定价。第二、做消费者看得见种植过程的生态智慧大米

国内大米的生产与销售,普遍存在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状况,消费者一般无法获知生产过程的准确详细信息,对大米内在品质好坏也就无从判断。为了让消费者“购的放心、吃的安心”,项目通过“金禾生态米+互联网”,从播种、施肥、打药、浇水、收割到单独收购、单独储存和单独加工等全程进行数据采集,让米的生产过程通过IP和手机上网进行查询和溯源,确保信息公证、公开和透明,以满足消费者和监管者的信息需求,消除购买时对产品生态环保质量安全顾虑,提升中国农产品的信心指数以及中国农产品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第三、做中国最有社会责任的好米

从上游种植方面: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顺应中国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通过打造“金禾生态智慧农业种植圈”,带领广大的农民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既从根本上解决了种田农民的后顾之忧,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又从根本上较变了农业落后的粗放的生产发展方式,使农业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成为可能。

从社会消费方面:当今毒大米、陈化米、抛光米、掺杂米等各种问题大米陈出不穷,中国人为了吃上一口好的安全健康放心米饭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老百姓不知道买什么,吃什么农产品是安全的,,,为了让中国百姓能吃上安全放心的稻米,我们通过“金禾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打造金禾圣生态米,尽管金禾生态米品质优异,但作为中国最负责任的稻米品牌,为了让中国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高品质的放心大米,我们实施大幅让利于民的销售政策。使中国百姓增强对中国农产品的信心!

2、建设线上与线下的金禾圣生态米全网销售渠道 第一、实现线上无缝销售

以自营的中国生态农产品网为主体、结合京东商城金禾生态智慧稻米专卖、加上央视网商城独特的品牌及商品营销打造全网营销;同时,借助微信营销充分运用互动式、体验式销售而粘住客户。

第二、线下分档分级整合营销

从高端的新世界、群光等高端卖场到家乐福、沃尔玛全国大型连锁商超;从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本土大型连卖场;从中百便民到各个社区卖场,分档次全线进驻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要;从连锁餐饮到大专院校教工、职工食堂; 从企事业单位集团消费到批发市场及优质米源供应。

生态农产品销售链的建设,为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只有两个车轮的协同运行,生态农业就能持续发展。

五、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模式三年运营规划

2015年金禾生态智慧农业模式运营虽然联得了成功,但离党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两型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金禾科技将在省农业厅的指导下,在东西湖区农委的领导下,加大在全省各县市的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模式的推广力度,力争跨上新的高度完成三年的推广目标。其

一、总体目标:

(1)把“金禾圣生态米”打造成中国生态米第一品牌;把金禾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在“生态智慧农业”行业的领军企业;2016年启动公司上市工作,2017年下半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2)培养一支具有战斗力运营的队伍;创建一个完善的经营管理运营系统;开创一个全国性可持续运营的渠道;

(3)三年累计完成6.5亿元销售额,实现毛利1.3亿。其

二、具体目标:

(2)2016年推广金禾生态智慧农业10万亩,加工金禾生态大米3.4万吨,完成销售收入2.45亿元,实现利润1900万元;

(3)2017年推广金禾生态智慧农业20万亩,加工金禾生态大米7万吨,完成销售收入5.04亿,实现利润4000万元;

(4)2018年推广金禾生态智慧农业30万亩,加工金禾生态大米10万吨,完成销售收入7.2亿,实现利润5760万元。

六、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的几点启示

在中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农民生产方式,走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新路;要带动和引导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产,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种田农民的后顾之忧。就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就得以合同的形式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施订单收购。就要使农民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就必须增加农民收入,降低投入成本,实施优质优价,落实和执行高于国家指导的保护价收购。从这几个方面来讲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具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实施和落实。

1、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生态农业提供了实操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合同,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托市收购,从而构建“生态农业种植圈”锁定分散单个农户严格按照《生态农产品种植标准》和《生态农产品操作规范及流程》要求,带领并引导农民从事生态化、标准化的集约生产。在品种选择上统一使用湖北省农业厅审定的优质种;统一用大品牌的复合生物有机肥替换原有化学复合肥;统一用生物农药替换原有化学农药进行作物病虫防治;在资源环境上统一使用“秸秆腐熟剂”实现作物秸秆的就地还田。

2、为农业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互联网+的实施路径

农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不能为互联网而互联网化,但互联网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全可以为农业的生产运营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农业的互联网化主要可从多个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对每个农户的“生态农业种植”整个生产过程,即从播种—施肥—打药—除草—浇水—收割—储运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可使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信息,诸如播什么种、施什么肥、打什么药等等都能做到生产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无论是生产者、监管者、还是消费者都能时时查询,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明白消费。3对创建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形象提升,不仅要有好的理念和好的整合策划推广,还取决于农产品的内在质量(物有所值包含包装、外观品质、口感),这是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首要考虑因素,更重要的是影响农产品品牌及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在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传播沟通,消费者能够通过IP和手机对你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时时查询,得到第一手他想知道的相关信息,他们就会增加对你所生产的农产品信心,从而产生信赖感和忠诚度。

4、对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对于多数农产品而言因多方因素影响始终存在着卖难和买难的“两难”现象,农产品的销售也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卖难买难就应从“卖全国买全国”上狠下功夫,在提升品牌的前提下做好线上和线下的无缝链接,实现在线支付交易,线上线下互动式、体验式销售。

湘中传统民居村落的生态智慧 篇6

关键词:下团村;正龙村;湘中传统民居;生态

娄底地处相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东缘,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流奔流,水量充沛。西部新化县属湘西山地地区,山势雄厚,峻岭驰骋。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土地资源优势在于海拔低,土质好,丘岗河谷平地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城镇建设;山地面积大,宜于林业发展。下团村、正龙村已成功入围第三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村落四周环山,因为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生动活泼的村落格局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千百年来人类历史的积淀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整个村落依山而建,院落因势而造,布局较为灵活。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古朴的村庄显得更加祥和、宁静,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倘佯于古村落,使人感觉到与天地融为一体。

一、当代“桃花源”

从新化县城到下团村,路途将近4个小时,翻过了好几个山头,盘山公路饶了一圈又一圈,路途虽累,但是大家却被沿途的风景所吸引,每个美景都来的来突然以至于大家都来不及掏出手机拍照,最后只留下一阵叹息。这般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沒有太多人为的痕迹,没有工业化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的香草味和泥土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舒畅。这种体验是城市中感受不到的。到达下团村已经傍晚了,这是一个平整宁静的村庄,虽然我们错过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但是古桃花源的别致景色实至名归。村里行人不多,格外宁静。溪水绿莹莹的,岸上泊着一群悠闲的鸭子,远处青山云雾袅绕,近处村民家中炊烟升起,很有柳宗元的《渔翁》意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欽乃一声绿山水。”第二天上午村里游憩,一座掩映在树林中的房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让人忍不住走进一探究竟。要进入该户人家,首先要经过一片稻田地,正碰上播种的季节,一农户正在田地里犁田,一头大黄牛正辛勤的耕作着。一条小溪穿梭于村庄间,走过一木桥,听着潺潺的流水声,踩上长了青苔的小石阶,一步步走近这户人家。在这里时而听到鸡鸣狗吠声,时而听到鸟叫声,虽然没有桃花,但都很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天人合一”

下团村和正龙村等古村落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秉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生态观。过去人们在建房子时有一套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在选址上讲究“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因此这两个村的房屋布局并不是全部坐南朝北的,而是依山而建,依势而建。村落中的水系不仅实现了“活泉穿村”目的,而且方便取水,并起到了排水的作用。房屋天井空间则通过合理的布局,来达到这样采光的目的,并利用热压通风来实现“夏凉”。这一系列绿色理念,都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生态改造

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下团村目前正在打造旅游景区,这给下团村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如果管理与规划不到位,旅游经济就会给古村带来破坏。经考察发现,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村内新建筑不断拔起,且许多古建筑由于常年失修在不断的老化,这就意味着古村的面貌将逐渐的消逝。在政府的投资下,为了统一规划村庄,新建筑的表皮统一铺上一层木条,虽表面上似乎达到了统一,但其实并没有治本,这还需要后期的精心维护。最关键的是由于后来新建的建筑在造型上都是没有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即使表面使用木条,但是整个建筑与周边环境是不协调的。后考察了正在修建的建筑,修建时考虑了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建筑的手法梁架结构,材料上用木材与砖石的结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那些保留完好的古建筑,经过一番修茸,里面仍有居民住居,但也有一些废弃的房屋,这些房子就面临着被拆除的危机。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了河流水污染。居民的环保的意识逐渐提高,村里已逐渐修建化粪池,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人们观念变化对村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方面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在日本,人们对周边的生活环境和景观有着天然的敏感度。从空间领域来说,如果把村民居住这一私用的空间看做内部秩序的话,那么房子外部的空间(比如菜地、溪流、农田、道路等)就可以看成是外部秩序,那么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应要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更好的形成绿色舒适的乡村田园风光。考察时发现,依山而建的房子,地形高差大,房屋前往往需要加固,而形成类似于围墙的独特景观,这类围墙人们多用石头加固,在自然环境下有些长出了青苔和植被,形成了一种自然式的立体绿化,这种景观形态在古村的普遍使用既生态又能使村容整洁划一。

此次考察只是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古村建设凝结了古人巨大的生存的智慧,巧妙的利用山形水势构建理想的人居环境,其中蕴含的绿色生态理念契合了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思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智慧,做到绿色发展。村落改造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古村落的研究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将为整个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智慧学习的生态取向 篇7

一、教师智慧学习的生态意蕴

知能取向认为教师学习是一种经验性学习,主要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交互性。实践 - 反思取向下的教师学习关注教师通过反思、互动、讨论去主动发现和探究,但由于教师互动群体范围较小,其开放性、互动性受限。生态取向则以一种关注文化、环境开放、合作共享、多元交互、关注生命的视角弥补了知能取向和实践 - 反思取向教师学习的不足。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智慧学习作为生态取向下教师学习的一个全新方式悄然诞生。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它通过智慧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整合,让学习者容易访问到资源信息,以支持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互,同时还可以设计自我指导的学习环境[1]。生态取向下的教师智慧学习将处于生态系统之中,尊重教师学习的生命觉醒,关注教师的主体能动性,追寻教师的智慧生成,主要有以下特征。

1.人本化与自主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生态系统内每一个生态因子的自我生长而自主建构,关注每一个生态因子的生命本质。生态取向下教师智慧学习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真正把教师作为学习中心,并使之成为学习的“自我指导者”。智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充分利用智慧信息技术,实现无缝接入式的泛在学习;它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倡导个性化学习,通过智能分析,为教师自动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真正调动教师学习自主性,张扬教师学习的主体性价值,关注教师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存在。

2.开放性与交互性

生命体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关联,即生态位。教师生态位是教师在一定环境中的发展状态,教师的发展表现为教师生态位的不断拓展。而生态取向下的教师智慧学习,以智慧信息技术为依托,真正打破了教师固步自封的学习样态,将教师学习的空间由现实扩展到浩瀚无边的虚拟空间,并提供了海量在线资源、多元人际资源、智能科技资源等,实现了教师动态开放的多元交互———教师个体与技术的交互、个体与群体的交互、群体与群体的交互、个体与个体的交互……极大地拓展了教师学习的生态位,实现共同体的多元交互、和谐共生。

3.多元性与适切性

生态位的宽窄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的宽度是指一个种群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宽度越大,物种可接受的资源越丰富多样[2]。教师智慧学习,以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以智慧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地拓展着教师学习生态位的宽度,为教师提供多元的环境资源和人际资源。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生态位都是基于自身限度并与自己生态位贴近的生态因子发生交互,获得生态给养,从而实现自身生态位增殖,即生态取向的教师智慧学习内容是贴近每一个学习者的。智慧学习为教师提供的这些资源是在情境觉知、智慧计算、深度挖掘、科学判断教师学习风格之后,为教师智能推送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从而将学习内容从教师的“他者”变为适切的“我者”。

二、生态取向下教师智慧学习的价值规定

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规定是对各种具体价值现象的抽象概括,是理论付诸普遍现实的意义规定[3]。任何理论都有其内在的价值规定,并通过多元活动范式得以彰显。教师智慧学习的生态转向,究其本质,是对教师智慧学习价值规定的不懈追求。

1.回归教师学习的生命本质

每一个生态系统内都包含着生生不息的生态因子,每一个生态因子依赖着个体的学习和生态位的拓展而获得生命的生生不息。不断促进生态位的拓展,是生态系统的最高旨归。教师智慧学习以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真正体现了教师学习的生命本质。所谓智慧学习环境是以先进的学习(如学习心理、学习科学)、教学(如建构主义教学观、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管理(如知识管理)、利用(如可用性工程、人因工程)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适当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为支撑,可以对全面感知学习情境信息(如环境信息、设备信息、用户信息等)获得的新数据或者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够识别学习者特性(如学习能力、认知风格、学习偏好等)和学习情境,灵活生成最佳适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和帮助学习者进行正确决策,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发展和智慧行动出现的新型学习环境[3]。智慧学习环境通过智能分析为教师“量体裁衣”,真正体现了尊重生命、给养生命、激扬生命、点亮生命的生命学习本质。

教师智慧学习以教师生命成长为旨归,为教师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学习范式。首先,教师智慧学习是一种可以接续教师生命的终身学习。智慧学习中的教师,借助于智能终端设备,无缝接入智慧学习空间,灵活定制学习服务,透明访问海量多元的便捷资源。在技术架构的不同生态位中,获得智慧学习的生命主体地位;在学习资源的动态更新中,实现教师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教师智慧学习是一种为生命生长而存在的生命学习范式,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体现。教师本身的生命生长是以他者的生命生长为价值追求的,教师生命的生生不息存在于学生生命的生生不息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智慧学习,为学生提供智慧学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点亮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掘其内在的生命自觉。教师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触动了生命情绪、点亮了生命之灯、获得了生命成长的欢乐,实现了自我职业生命的生生不息。

2.关注教师学习的多元交互

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态因子都处于相互联系的生态链条中,自然界所有的东西都交互联系在一起,这是生态学的前提。生态取向下的教师智慧学习,高度整合了智能信息技术(Smart IT),实现了人与技术的多元交互。教师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充分利用了灵巧、智能、时尚的“智能设备”(智能手机、iP ad、i Phone等),在社会网络(Web2.0、Web3.0等)的支持下,借助于智能分析技术,获得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数据分析、学习诊断与评价、学习内容的自动推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育云计算技术,自由获取网络资源。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能够方便地按需访问网络共享池中的可配置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这些共享资源可以通过最少的努力或通过与服务提供者最少的交互得以迅速获取和发布。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将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服务器、数据中心连成一体,将资源利用最大化,用户可以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应用和数据[4]。多元的智能设备、多元的智能信息技术与教师进行了多元交互,实现了对学习者的真正“放权”。

生态系统中的边缘地带是两个或多个生态组织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边缘地带的多元交互性,更能增强物质的活动性和生产力。生态取向的教师智慧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多元交互的人际资源,拓展了教师的生态宽度。这里的多元人际包括同伴群体和专家群体。同伴群体中包括同质学习群体与异质学习群体,同质学习群体是指与教师同学科背景的学习者,他们共同的智慧学习有助于教师之间生态能量交换,实现同伴互助。教师与异质学习群体的交互,极大地拓展了教师智慧学习生态宽度,实现了跨越班级、年龄、学科、文化等边界的“跨界学习”,创生出新的学习空间,提供新的学习生长点。教师与专家群体的交互,扩展了教师学习的理论视野,丰富了专家的实践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拓展了生态交互深度。智慧学习中的多元人际交互同时也是一种多元主体、多元知识、多元文化、多元经验、多元观念之间的交互,在智慧学习环境中,构成了一个多向主体间性的生态交互系统。

3.追寻教师学习的智慧创生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联系的交互系统,尤其是生态过渡区域的复杂性交互,拓展了生态因子的生态宽度,增强了生态因子生命力,提升了生态因子的生态位,获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生态取向下教师在不断追求着智慧创生———每一个生命的最高旨归。首先,智慧学习促进教师智慧思维生成。智慧思维是一种人类思维与智能信息技术交互而形成的新型思维方式。智慧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庞大、复杂的学习情境,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选择、辨析,提高其感知力、分析力、解决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个过程即是智慧思维生成过程。其次,智慧学习发展教师的智慧能力。在智慧学习环境中,教师借助于顺手的智能终端,泛在访问互联网资源,灵活选择策略,快速形成方案,不断提升应对问题情境的智慧能力。在智慧思维的生成下,在智慧能力的提高中,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慧修炼,完成由普通教师向智慧教师的华丽转型。

智能技术环境能为学习者提供人性化境脉、丰富的活动支架和顺手的工具终端,支持个性化定制,鼓励自我积极参与。正因如此,学习者才会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非搬运工[5]。在智能学习环境中,更需要教师运用智慧思维、智慧能力,提高面对复杂情境的能力,不断创新学习流程,掌握新的范式,在智慧设备和社会网络支持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创造性智慧学习能力。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反思,将智慧思维、智慧能力、创造性能力进行创造性综合,获得一种创造性综合教育能力与教育艺术,最终促进创造性智慧的生成。由于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共生态,每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另一个生态因子或者生态群体。所以,获得创造性智慧的教师通过教师主体之间的多元动态交互,进一步扩大了创造性智慧的生态效应,促进创造性智慧生态系统的创生。

三、生态回归:教师智慧学习的新境界

1.情境交融共建教师智慧学习之基

生态学意义上教师智慧学习受内外两个系统的影响:内在的生态系统和外部生态系统。教师智慧学习,以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利用智能设备和无缝信息网络,打开了教师泛在学习的便捷之门;利用智慧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智能分析,支持情境觉知,记录学习过程、学习数据,进行智能学习评价和学习资源的自动推送,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学习系统,真正调动了教师内在学习的情感动力系统。教师情感动力系统与智慧学习环境和谐交融,使教师学习从外在驱动走向内在情感自觉,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催生了教师追求幸福和生命价值的不竭动力,为教师智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慧学习赋予教师多元人际资源和共同愿景,提供了精神依托和情感力量,激发起每一个生态因子的情感动力,并借助于共生态,将情感动力扩展至整个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情感动力系统的悄然诞生。情感动力系统为教师学习提供强大的情感动力,智慧学习环境为教师学习提供智能技术支持,二者情景交融、交互共生,情境交互系统应运而生。情境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张扬每一个人的个性、支持每一个人的情感、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使每一个教师真正走向智慧学习的发展路径。

2.多元对话共享教师智慧学习之乐

生态取向下的智慧学习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个与智慧学习环境的智能“对话”平台,这里的“对话”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平等性、开放性与适切性。智慧学习环境是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每一个教师都是智慧学习环境中的主体,都拥有与智能环境“对话”的平等权利。在智慧学习中,教师利用智能设备实现泛在学习,自由访问网络资源,这些学习历程都被智能设备记录下来。此时的记录不是终点而是“智能对话”的起点,智慧学习利用智能分析等智能信息技术,充分觉知学习情境,记录学习历史和学习数据,在智能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教师的学习特性,并为其自动推送个性化学习服务。教师接收到智能技术的反馈后,再次做出回应———选择或者拒绝自动推送的资源,智能设备会再次予以智能回应。教师在与智慧学习环境不断的“智能对话”中,实现将自身有限的注意力和心理资源投入到适切自身的学习任务中去,享受个性化学习的乐趣,促使教师不断做出明智决策,不断向机智、聪敏、灵活的智慧学习者转变。

智慧学习生态系统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人与技术对话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人与人对话的机遇。智慧学习中“人”是一个多重主体、多元参与、多元交互的人际联系,它打破了教师孤立无援的学习境遇,打通了教师现实 - 虚拟的学习通道,扩展了教师学习交往空间,拓展了教师学习的生态宽度。首先,从对话的对象上来讲,与教师对话的“人”,可分为同伴群体、专家群体和社会群体。教师与同伴群体针对特定学科或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对话,能够加深教师的学科认识和理解,获得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乐。教师与专家群体的对话,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师学习理论视野,从纵深层面认识教育的本真,获得理论拓展的学习之乐;教师与社会群体的对话,从生态过渡带的视角来看,这里是一种多元视角的交互地带,孕育着创造的契机,教师获得创造的快乐。每一个群体占据着自身的生态位,在智慧学习生态中,进行着有机的能量、信息的交换,互相竞争又相互协作,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其次,从对话的内容上来讲,人与人的对话主要表现在多元专业知识、多元专业能力、多元专业情意和多元专业智慧对话,它们使智慧学习生态系统进入多样性、层次性的良性平衡态发展。每一个教师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专业智慧的统一体,那么智慧学习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亦是多元专业知识、能力、情意和智慧之间的对话。教师在此对话中,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能力、浓厚了专业情意、增加了专业智慧,享受到专业素养的提升之乐。

3.“文”“体”互动共育教师智慧学习之境

教师智慧学习需要从文化塑造和共同体建设两个方面,在“文”“体”互动中共育教师智慧学习之境。教师智慧学习借助于由社会网络、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架构起的智慧学习环境,利用便捷、顺手的智能设备,借助于多种智能分析、智慧计算等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多元的人性化境脉、丰富的活动架构和顺手的工具终端,充分体现了聪慧、机智、灵活、智能、精巧等文化理念。教师在智慧学习的环境中,在与智能技术和多元人际的智慧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将智慧学习文化理念渗入内心,并用这种文化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一种新型的学习范式由此创生,一种范式意味着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意味着教师智慧学习文化的悄然诞生。

以智慧学习文化为导向建构教师智慧学习共同体,并形成一种共生互动机制,是教师智慧学习的应然诉求,也是生态系统群体共生的必然要求。教师智慧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组织者、社会成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愿景,强烈的学习意愿,在智慧学习环境的支持下,在智慧学习的文化氛围中,运用各种智能学习工具和资源,进行相互对话、协商、合作和反思,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和文化,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为教师智慧学习提供了多元社会智力支持和情感支持。教师智慧学习共同体是真实学习共同体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有机结合,既跨越了时空界限,开辟了智慧化学习环境,又实现了多元人 - 技与人际的智能对话、情感交互,深刻的体现了智慧性、共享性、社会性、情境性的学习本质。教师在智慧学习文化理念的引导下,在智慧学习共同体的协助中,获得了多元智能技术的支持和多元人际的智力帮助,张扬了学习的个性,回归到学习的生命本质,创生了智慧思维、智慧能力和创造性智慧,在智慧学习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进行着能量转换,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演进和自适应,不断开创着教师智慧学习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Myung-Suk Lee,Yoo-Ek Son.A Study on the Adoption of SNS for Smart Learning in the Creative Activ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2012(1).

[2]王凯.教师学习的生态转向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2010(11).

[3]刘莹,罗生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J].教育导刊,2012(8).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5]张豪锋,邓敏杰.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魏晋士人的生态智慧解读 篇8

“中国古人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历来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生态智慧, 那就是追求‘天人合一’, 这种智慧在魏晋士人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魏晋士人发现了自然界的美, 并把自己投入其中, 与自然融为一体。从魏晋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到处都能找寻魏晋士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向往, 他们发现了自然界的美, 并把自己的一往深情投入其中, 与自然融为一体。以《世说新语》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 日月山川, 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玉石珠宝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观物象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美好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被魏晋士人广泛用来品题人物、描摹人格。如:“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面如凝脂, 眼如点漆”, “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谡谡如劲松下风”等等, 这些既是对人的品赏, 也是对自然的礼赞, 人与自然交相辉映, 浑然合一。魏晋士人不仅注重人物美品评与自然美品赏话语上的会通, 更追求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直接融为一体, 在自然山水中寻找乐趣。这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陶渊明。

二、人与社会: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儒教相对衰敝、伦常关系相对松解的时期。魏晋士人将“自然”的观念引入社会领域,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自然”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子所谓的自然, 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也指“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自然如此, 自然而然。人是宇宙中的一员, 当然也应该遵循宇宙的法则, 追求一种自然、本真的状态。“自然”是老庄所提倡的, 它在魏晋士人那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反对世俗名教纲常, 高扬人的自然本性和个体价值, 不仅重新发现了自我, 而且重新发现了他人, 特别是重新发现了妇女和儿童, 开启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境界。正如《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所反映的, 君王可以为臣子“驴鸣送葬”, 儿子可以直呼父亲的名字, 妻子可以公然狎昵自己的丈夫, 这种变化是对汉朝独尊儒术的一种否定和反动。对所谓名教不屑一顾, 追求自然本性, 阮籍应该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了。《世说新语》记载, 有次, 其嫂回家, 他去送行, 别人笑话他不懂礼法;因为按照礼法, 叔嫂同行的。阮籍答道:“礼法岂为我辈所设耶?”还有阮籍同邻家卖酒美妇的故事。都反映出阮籍对虚伪名教的批判, 当然这也是魏晋士人的普遍倾向。他们对名教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真实自然的人性的追求, 渴求建立一种相互欣赏、平等对话之人伦关系的社会生态理想和历史愿望的基础之上。

三、人与自身:真名士自风流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最终都要落实到人与自身的关系即人的个体生存上, 尤其指人的精神生态。提到魏晋士人的精神生态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魏晋风度”。冯友兰将其概括为: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袁行霈则认为“魏晋风流可以说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种艺术必须是自然的, 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风度关注地是的是个体内在的、精神性的存在, 而艺术是实现魏晋风度的主要路径。这与海德格尔倡导的“诗意地栖居”, 有着内在的相通性, 虽然中间隔着一千多年, 隶属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 但同样都指向着人的精神生态。魏晋风度的形成和魏晋士人所处的环境、出身息息相关。正如李泽厚所讲“有自给自足不必求人的庄园经济, 有世代沿袭不会变更的社会地位、政治特权, 门阀士族的心思、眼界、兴趣有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 也并不奇怪。”战乱、残杀的政治环境, 使他们不再把建功立业当作人生的目标, 优渥的条件使他们不必为生计而奔波, 这一切都让他们把人的内在的精神性当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 注重个体生命的存在。“人”的意识真正觉醒, 人们注重饮酒享乐, “竹林七贤”成了理想中的人物, 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 受到了尊敬和顶礼, 但这只是魏晋风度一方面的表现。李泽厚在《美的历程》提到“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魏晋士人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亲相融, 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彼此欣赏、关心、真情流露, 注重人内在的精神性、超越性, 这些都流露着生态的智慧。我们挖掘和阐释古代的生态资源是为了给当今的生态批评提供借鉴, 寻找依据, 注入活力。可我们只能说古代的文学作品、思想观念蕴含着生态智慧, 但它们毕竟不是成体系的、零散的, 而且它们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我们不可能再回到那个时代。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古代生态资源, 实现其现代转换,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也是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

摘要: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这是一个文的自觉的时代, 也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 魏晋士人追求自然, 崇尚本真的审美理想蕴含了深厚的生态智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魏晋士人的生态智慧。第一,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考察魏晋士人的自然生态意趣。第二, 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考察魏晋士人的社会生态理想。第三, 从人与自身的关系即人的个体生存上, 力求通过艺术达到个体生存的自由与超越, 实现人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魏晋士人,生态,山水,自然,魏晋风度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177.

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 篇9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及其引发的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 (创新2.0) 形态演化,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以人为本的创新2.0时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 《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 (mGov Lab China) "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 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创新转型机遇与实践。

本期分享李克 强总理在达 沃斯论坛致 辞中所倡导创 新2.0时代的开 放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及专家的解读。同时分享创新2.0研究群围绕智慧城市行业、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案例的讨论。

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 篇10

创新2.0时代也是 社会活力 充分激发 ,用户创新 、开放创新 、大众创新 、协同创新 成为常态 ,创新涌现 的时代。 《办公自动 化》杂志与 移动政务 实验室 (m 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 新研究” 微信公众 号合作推 出创新2.0与智慧生 态城市专 题 ,持续跟踪 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 生态城市 建设背景 下产业发 展、政府治 理、环境建 设、社会 服务等各 领域的创 新转型机 遇与实践 。

新一届中 央领导集 体充分把 握时代机 遇 ,强化依法 治国、依 宪治国 ,充分激发 社会活力 ,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 战略。国 家主席习 近平在把 “新常态 ”作为执 政新理念 关键词提 出6个月后 , 在APEC开幕式上 首次系统 阐述了创 新驱动发 展“新常 态”, 李克强总 理南下深 圳力挺创 新2.0时代的设 计制造以 及金融模 式———“创客 ”、互联网金 融 , 并强调 :没有制度 创新 ,科技创新 就无从依 附。本期 创新2.0时代创新 驱动发展 “新常态 ”专题 , 将深入解 读创新2.0驱动深圳 打造创新 之都 ,同时带来 李克强总 理在国家 科学技术 奖励大会 上“让一切 想创新能 创新的人 有机会有 舞台”的发 言 ,以及2014-2015中国经济 年会上关 于迎接创 新2.0新常态 , 共同营造 创新驱动 发展生态 系统的讨 论。本期 还将分享 创新2.0研究群关 于中国经 济“新常态 ”的讨论。

上一篇:国防知识下一篇:外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