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2024-07-09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精选十篇)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篇1

关键词:地籍,房产,合并测量技术

1 房产测量以及地籍测量两者异同分析

1.1 房产测量概述

房产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和整理房屋以及房屋所在地域的相关资料或数据, 通过收集资料, 为房产的产权、房地产的开发计划、房地产的建设程度和投资力度等提供参考依据。

1.2 房产测量内容

包括房产所在地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分幅图以及房屋的面积、占地范围, 等等,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调查就可以了解和认知房屋的使用情况。通常情况下, 房屋用地指的是房屋所在地的范围和人们生活、生产需要的土地范围结合起来的总称, 一般对于房屋用地的计算, 我们都以丘为单位开展。通过对所在房屋的拥有者、使用者、房屋来源等进行调查, 就可以说明此处丘的用地情况。对于丘的表述, 需要涉及房产的类别、层数, 以及结构设计、使用年份等相关资料。

1.3 房产测量要素

界址点的测量、房屋和房屋附近的归属物测量以及房屋建筑所在地的地形地势、水资源、自然和生态环境等的要素测量。房产的分幅图, 主要是为了能够最全面、最科学地对房屋和房屋所在的范围进行平面展示, 通过房屋的分幅图, 可以十分清晰地了解房屋的位置和房屋的产权所有人。房屋分幅图有以下几点内容:房产分区的规划、房屋和房屋附近的基础设施、娱乐设施、地形地貌等多个因素。房产分丘图是房产分幅图的升级版, 除了有房产分幅图表示的内容之外, 还添加了房屋的使用年份、建成日期、房屋的长宽高, 等等。

1.4 地籍测量

土地管理是一门复杂烦琐的管理工程。它的作用是为了确定建筑所在地和对房屋的位置、形状、大小、数量等进行专业测量。地籍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行政地界、房屋建筑地的面积、土地的使用方向、土地的使用面积、建筑的大小、建筑物的使用年份、建筑的投入额度, 等等。地籍分幅图的主要内容包含地基测量要素和建筑物附近的地形要素。例如:街道号、街道名称、建筑物的形状、建筑物的门牌号、建筑物的所有人、地形地势、水资源、河流流向、公路道路、交通运输, 等等。通过上述两项分析比较, 可以看出它们的测量方式大同小异, 都是采取测量方式直接获取所需的研究数据。但是房产测量则是倾向于房屋面积的测量, 一次定义房产测量的数据, 而地基测量的房屋面积则是由当地有关的土地权属部门提供, 虽然获得房屋面积的方式不一样, 但房屋的基本信息还是基本一致的。

2 房地产测量技术方法

从房地产的分幅图来说, 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房屋所在地的土地信息, 房屋的面积、形状等的房屋信息, 房屋所在地的地形地势、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图。从房地产的平面图来说, 主要包含以丘为计算单位的土地信息以及房屋信息的证件图, 可以提供房产测量的基础数据。从房屋本身来说, 必须进行房屋分类编号, 它包含房屋的类型、设计、结构、年份等因素的代码。幢号是一个丘内按照相关顺序, 然后对所在地的房屋进行编定, 从而得出的房屋序号;从房地产调查表来说, 它是房屋不可或缺的测量要素之一, 它可以提供最准确的土地以及房屋使用资料。

3 房地产测量的目的和重要性

开展房地产测量工作, 是因为只有经过房地产测量, 才可以为房屋建筑提供准确信息, 根据这些准确的资料, 才可以做出房地产投资决定,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房地产行业开展房产测量的主要目的以及主要任务就是为了收集和整理相关房屋信息和房屋所在地的地理要素等。这样才能够给房地产的开发管理、投资计划、投资力度提供最可靠的资料参考。房地产测量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房地产所在地调查、地形地势调查、水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平面图调查、分幅图调查等因素。房地产的调查要素主包含丘的每一个分幅位置、数量、使用用途、地理名词, 等等, 除此之外, 还必须包含丘的门牌号、街道号、街道名称、房屋类型、土地用途、房屋建筑的层数、房屋建筑年份、房屋使用年份, 等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定位技术等科学测量方法。一种新型的测量方式——全野外数据采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这也体现出科学技术的测量方法是目前测量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在进行房地产的分幅图以及房地产的平面图绘制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中测量得到的数据以及资料, 再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充分分析和了解, 才可以进行绘制。房地产的分幅图能够最全面地反映丘的分幅位置和房屋形状以及房屋附近的地形地势、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的基础资料。房地产的平面图在绘制时, 是以丘为计算单位进行绘制的。这样绘制出来的图才可以用在房地产证件的附图上。房地产的平面图除了包含房地产的分幅图的内容之外, 还吸纳了丘的占地面积、房屋的建筑面积等相关要素, 使其更加的完整和全面。

参考文献

[1]郑安泰.浅谈房地产测量的特点[J].甘肃科技, 2002, (11) :.70.

[2]刘迅.浅析房地产测量与房地产估价的关系[J].河南国土资源, 2003, (05) :.38-39.

[3]陈伟清.房地产测绘教学改革浅议[J].中国测绘, 2012, (01) :.33-34.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篇2

重庆市城镇地籍测量技术特点及方法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重庆市城镇地籍测量相关技术方法的特殊性为切入点,从5个方面探讨了在重庆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籍测量测量的特点.

作 者:万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1) 分类号:P2 关键词:地籍勘文   地籍测量   技术方法   细部测量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篇3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新技术;精度控制

引言:现代测绘新技术对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控制有很大帮助,相关实践证明,如何控制地籍测量的精度是地籍测量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地籍测量主要是通过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设备组成的控制网,对地籍进行测量。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虽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籍测量的提高,但是我国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就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做了如下分析。

一、现代测绘新技术

地籍测量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操作水平,而且在具体测量过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多,比如:地籍的环境、测量的设备、纵横交错的建筑物等等,这就使得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籍测量的工作流程,并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合理的操作。地籍测量开始前要先对周围地形进行分析掌控,以便后期的测量工作能顺利进行。在选择地籍测量方法上,要根据周围的地形、环境以及信号强度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还要详细分析测量点,同时地籍测量的信息进行系统科学的处理。目前我国地籍测量中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络RTK技术,另一种是数字化技术。其中网络RTK技术比较依赖CERS系统,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距离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从而提高地籍测量的精确度,工作量比较小;而数字化技术则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能够有效实现对地籍环境的数据化分析,从而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地形地籍测量的具体要求。同时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量中也具有高级自动化的优势,但我国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技术还不够完善,很多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是在小范围中进行应用。

二、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城市地籍测量造成了很大干扰,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精度控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工程不断增加,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潮阶段,各种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的每个脚落,这就不但增加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而且加大了地籍测量的工作量;第二,地籍设施越来越密集,比如:城市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地籍测量环境造成很大难度,很多隐性地籍设施需要通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完成;第三,地籍测量技术愈发多样性,不同测量技术的测量时间有很大差异,再加上地表的物理参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等等,以上这三个因素是目前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主要因素。所以实际测量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地籍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测量技术,从而保证地籍测量的精确度【1】。

三、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

(一)电磁感应测量法

电磁感应测量法是地籍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现代测绘新技术,其测量原理通过电磁感应设备射出电磁波对地籍设施进行探测,根据选择的电磁波频率参数来检测相对平行小间隔的地籍环境,在具体测量过程中要先对需要测量的建筑物和现场环境进行科学勘探,然后选择相对应的测量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倾斜线法,能够正确有效测量出地籍的相关数据,电磁感应测量法具有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的优势,但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最好使用高频率脉冲进行测量,以便最大限度保证地籍测量的精確度。

(二)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和地震成像法

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和地震成像法主要应用在平面环境及其深度测量中,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主要应用在地籍的位置测量中,比如:水泥水管位置测量、涵洞位置测量中。此方法对地籍测量技术有很高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其主要缺点是无法测量出被测建筑的深入和广度。而地震成像法主要应用在地下工程测量中,其优点是能够正确测量出地下工程面积和深度,但容易受到地质条件和脉冲的影响。

(三)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法

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法也是现代测绘新技术之一,主要应用在非开挖的管道测量中,就城市中心地籍测量而言,容易受到环境、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测量过程中,需要放置比较长的测量线,在不同环境和地质环境下测量的数据精度也有要一定差异,高密度电阻率的电极能够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观测信号,然后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能够准确的分辨出非开挖管道的位置、方向、范围【2】。

(四)磁场梯度测量法

磁场梯度测量法能够准确有效的测量出环境相对复杂的地籍数据,可以精确测量地籍位置和深度,磁场梯度测量法检测地籍数据的准确度,主要由地籍工程和设施的孔隙决定,所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测量方法来确定管道和地下井的位置,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磁场梯度测量法在地籍测量中都需要其他测量技术辅助完成。城市地籍状况能很好的反映目前城市发展和运行状态,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好地籍测量的精度,对城市建设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地籍测量在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测绘新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的精度,本文结合理论实际,首先分析了我国地籍测量中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状态,并提出影响地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精度控制的方法,希望对我国地籍测量精度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新. 简述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113-114.

[2]王霞.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28:40+44.

城镇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对比探讨 篇4

1 地籍控制测量常用方法的及其优缺点

1.1 静态GPS控制测量

静态GPS控制网具有定位精度高, 控制范围大, 平面和高程可同步推算, 选点灵活, 不需要通视及全天候作业等特点,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常用于基本控制测量, 即首级控制网。有时为了提高整网的可靠性及均匀性, 城市一级 (或二级) 控制网也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静态GPS网可通过GPS高程拟合 (即利用已知高程点建立区域水准面模型推求待求点高程) 的方法求得, 但由于受基线解算等因素影响, 求出的高程精度相对较低。而在已建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地区, 可较长时间观测待求点WGS84坐标, 内插似大地水准面, 可得到较高精度的高程值。

静态GPS控制网的不足之处: (1) GPS测量受卫星分布状况限制、天气环境影响及GPS信号受多种无线信号干扰、仪器上空受电磁波影响及光反射造成多路径误差等, GPS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 使用受到限制, 特别是在城市测量中, 高楼林立, 建筑物装饰幕墙较多, 道路上车流量大, 人行道上树多, 胡同较多, 干扰信号较多, 这些地方不适宜使用GPS; (3) 相对其它方法作业效率低, 对人员、设备要求较高, 所以静态GPS测量一般不用于城市二级以下的控制测量。

1.2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作为城镇地籍控制测量最为经典的方法之一, 仍广泛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 施测的范围多为建成区, 导线测量能充分发挥优势, 其特点是: (1) 相对精度较高、检核条件多, 能在测量过程中有效避免粗差的出现; (2) 布设灵活方便, 只需相邻两点相互通视, 特别适合城镇地籍测量隐蔽地区及城市建筑区的控制测量; (3) 可同时进行三角高程导线测量, 同步传递高程等优点。导线测量每站需观测水平方向折角、垂直角, 斜距及测距时主站的气压、温度、仪器高、觇高等, 利用这些观测要素通过改正来推算待求点值。根据不同等级精度也规定了所有仪器能达到的测角、测边精度, 起始数据精度, 导线总长等指标, 从而保证了最弱点中误差。影响导线精度的因素有设备系统误差、外界观测条件、作业人员技能等, 所以在导线测量作业前, 尽量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好作业人员和设备, 并做好设备的检校。

1.3 GPS-RTK控制测量

利用GPS-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能够实时提供待求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具备灵活、快速、省时、省力及精度高等优点, 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同测站有关的误差, 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改正因素;二是同距离有关的误差, 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因此, 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时应遵循GPS作业的基本要求。首先, 基准站应选择在地势较高且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 以便增大基准站电台的发射距离及基准站能够接收到更多的GPS卫星信号;其次, 基准站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及大面积水域等, 以避免电磁波干扰或水面及建筑物等带来的多路径效应;第三, 基准站应架设稳定牢固, 避免观测期间晃动, 影响测量精度。为了保证控制点精度, 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点校正应选择精度较高、分布均匀高等级控制, 校正点分布均匀; (2) 最好能利用双基站法对每个待定点进行两次观测, 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 既可提高精度又可确保成果的可靠性; (3) 对测点精度进行合理设定, 可对测点须达到的测量精度进行设定, 在实际测量中若低于设定精度, 则停止观测; (4) 加强检核, 每次作业前测量已知点或重复点, 在误差许可范围内再继续作业。

1.4 CORS控制测量

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 (CORS) , 作为GPS技术在测绘、导航等行业发展利用的方向, 在我国许多地区迅速发展并部分建成使用。

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定位精度一般在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 完全可以满足城镇地籍控制测量要求, 在已建成CORS系统的地区或城市, 利用其进行控制测量作业非常便利。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 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1) 采用连续基站, 用户可以全天候观测, 使用方便,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缩短了初始化时间, 有效工作的范围较大; (3) 不需要另架设基准站, 真正实现单机作业, 减少设备购置费用; (4) 数据监控系统完善, 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 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 (5) 数据链通讯方式固定可靠, 可以减少噪声干扰; (6) 精度高, 与单个参考站RTK测量相比, 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采用多个参考站联合解算数学模型, 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远高于单个参考站RTK; (7) 作业效率高, 相对于静态GPS测量的先外业联合观测后内业数据处理模式, CORS在服务范围内作业可得到即时坐标, 更省时; (8) 建立CORS系统后, 可长期提供稳定、统一的参考坐标系, 并规范基础测绘数据等。

利用CORS进行大比例地形地籍图测量控制测量作业, 也受到GPS测量限制条件的影响, 在建成区作业并不适宜。

2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几种控制测量方法应用比较

以笔者参与施测的深圳市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项目为例。测区位于深圳笔架山风景区以南, 以居民区和山地、丘陵地、水库区为主, 该工程属于全国二调城镇地籍测量部分。布设四等GPS网一个作为测区首级控制, 施测四等控制点12个;并布设城市一级GPS网作为首级网加密, 施测一级控制点81个;GPS网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约70%网点建立水准面模型作GPS高程拟合。二级、图根控制点测量采用导线测量、GPS-RTK控制测量、SZCORS控制测量 (该系统由深圳国土局建设) 等方法进行。及为了检验各种作业方法在不同环境精度及相互精度, 通过二种以上方法测同一组控制点进行比较分析, 操作严格执行规范。

2.1 SZCORS与静态GPS网点比较 (如表1)

在不同范围选择四等或一级GPS静态测量网控制点, 与利用SZ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检测进行对比, 共检测控制点25个, 其较差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最大较差为:dx=4.6cm, dy=-4.2cm, d H=-5.3cm。平均较差为:dx=-1.22cm, dy=1.14cm, dH=2.16 cm。由较差计算得的中误差为mx=±1.5 8 c m, m y=±1.6 7 c m, m H=±2.55cm。从较差和中误差来看, SZ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结果精度完全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 可作城市二级以下控制测量, 可否作城市一级或更高等级控制测量, 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2.2 GPS类方法与常规方法对比

利用全站仪实测相互通视的GPS静态网点、CORS控制点及RTK控制点相邻点对的边长和高差, 与点对测量坐标反算值进行比较, 共检测点对62对。统计结果如下:边长最大较差为5.57cm, 最小为0.02cm, 平均为1.69cm, 间距中误差1.83cm;高差最大较差为7.05cm, 最小为0.04cm, 平均为2.42cm高差中误差2.66cm。几种方法的对比结果平面差值在许可范围内, 个别RTK控制点高差较值稍大, 考虑城镇地籍测量对高程一般不作要求, 因此几种方法皆能满足城镇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的需要。

2.3 几种方法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比较

分别在建成区、山地、丘陵地、水库边4类不同的地形条件选择导线测量方法施测的控制点和利用RTK施测能得到固定解的控制点对, 每组地形条件检测20对, 共80对。在不同地形条件下, RTK测量与导线测量较差区分较显著, 在建成区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反射, 较差值最大;在较开阔的丘陵地, 较差值最小;山地由于山体对部分卫星信号遮挡, 较差值稍大;大面积水域对RTK测量值影响并不明显。在距离较短的点对, RTK测边误差比导线较高, 但点位误差却较小, 可以得出在短距离测量中, 导线测量相对于RTK测量精度较高。

3 结语

通过几种常用控制测量方法在大比例地形地籍图运用分析和比较, 笔者认为每种作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不同的等级及不同地形条件适用不同的作业方法。概括来说, 静态GPS相对定位测量适用于等级控制点测量, 导线测量适宜于建成区或较隐蔽区域, RTK或CORS适宜于开阔、遮挡物少地区。在实际作业中, 可根据测区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 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以提高作业效率, 满足精度要求。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方法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地籍测量中常用的四种控制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精度差异,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籍测量,控制测量,RTK,CORS,导线

参考文献

[1]贾峻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 2009 (2) .

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篇5

摘要:以数字测绘技术和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各种测量模式的应用背景和适用环境,对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进行比较,从高效的角度得出具有GPS与PDA的组合方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是今后地籍测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测绘;3S技术;数字国土

中图分类号:TB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1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1.1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斯.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1.2GP8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RTK技术卡要有两种方式:

1.2.1 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冈,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1.2.2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1.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1.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和“数字国土”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篇6

摘 要:为解决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生存环境的影响,陕西省安康市启动了生态移民搬迁计划。在安康市汉滨区和宁陕县的生态移民搬迁计划的外业调查阶段中,分别应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传统野外实地调查两种方法,进行外业调查工作,并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为今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农村地籍变更调查;野外实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P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8-0057-01

无人机携带数码相机可以获得不同于传统航空遥感的“微型航空遥感系统”。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获取所需影像,满足各类应急测绘和精准测绘的需求。与卫星遥感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有效避免云层的影响;影像分辨率高,时效性强,系统不受重访周期的限制;与传统载人飞机航空遥感相比,使用成本非常低。本文以宁陕县和汉滨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的外业调查为例,对应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本文简称航摄技术)和传统野外调查两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1 农村地籍变更调查

地籍变更调查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和设定登记的要求,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其内容包括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是发放土地证的重要依据。权属调查的核心工作是界址调查,这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在调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权属界址纠纷问题。所以在进行权属调查的工作中,必须结合权源和宗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同涉及到的权利人反复协商以取得合理的结果。

变更地籍测量是在接受变更权属调查移交的资料后,测量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线、位置、宗地内部地物类变化,并计算面积、绘制宗地图、修编地籍图,为变更土地登记和设定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2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运用,一是利用其纸质产品作为外业工作底图;二是利用其数字成果(多为DOM影像)同初始数字资料进行比较,确定发生变化的部分。

无人机航摄的工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①项目调研:在项目实施前对航摄区进行特征分析。

②划定工程范围:在项目调研的基础上,精细确定航摄区范围,减少成本。可依据航摄区的经纬度、地形地貌等情况,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完成。

③制定飞行计划并实施:主要内容为根据测区范围及地形地貌设计飞行航线。无人机航空摄影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可自动设置飞行航摄计划。航摄飞行过程实时可见,拍摄任务完成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重拍。

④数据处理:航摄采集的数据可生成DEM、三维正射影像图、三维倾斜影像、三维景观模型、三维地表模型等三维可视化数据。

航摄影像照片数据准确,科学性强,在变更调查工作中,虽然要达到1:500地籍图的界址点精度要求还存在困难,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开展1:1 000或1:2 000比例尺的地籍变更调查是可以满足的。汉滨区的调查工作以比例尺1:2 000的无人机航摄影像为工作底图,同宁陕县不同的是外业调查内容只进行相关表格的记录。测量数据的采集,由航摄照片所生成的DOM数字影像获得,大大缩短了外业工作量。根据本次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以1:2 000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房屋范围清晰,结构清楚,能够满足调查要求。

3 野外实地调查

野外实地调查是对调查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于现场逐户地调查本宗地权属及地籍测量数据,主要目的是核实被调查宗地的权属信息,包括该宗的界址点、宗地位置及土地利用情况。外业调查人员根据权源资料(包括土地使用证和有关土地使用权的文书等),在现场对本宗地的权属界线和界址点位置予以确认,喷涂标记界址点,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对日后权属相关工作非常重要,这里对宗地草图的绘制进行说明。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一种实地记录,是日后进行土地权属相关工作的原始资料及依据,也是核对地籍图中宗地间的拓扑关系,保证地籍图质量的重要图件。工作人员在界址点确定之后,现场测量界址线长度、界址点与其邻近各重要地物间的距离,结合实际情况与调查表格大小来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的内容包括:

①本宗地的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及相邻宗地的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

②本宗地的使用者名称和与其相邻宗的使用者名称。

③本宗地及与其相邻宗地落在本宗地界址线上的界址点、界址点编号、界址线。

④宗地内外紧靠界址点(线)的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

⑤界址线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及建筑物边长。

⑥指北方向、丈量者、丈量日期、检查者等。

在宁陕县的实际调查工作中,权属内容以记录调查表格为主;测量数据的采集,是通过在ipad平板中安装“地理国情”软件,利用仪器自身导航系统,以单点采集(即在行进路径中顺序记录宗地各关键拐点,系统会自动进行宗地的绘制)的方式进行。在绘制完成后再进行相关属性的录入。

4 分析比较

该项目以调查底图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为初始调查资料,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与传统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调查两个县区的进展情况来看,应用无人机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

①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其所绘制的调查底图内容丰富,表述直观,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较大遗漏和错误。

②一副制作好的航拍影像图,可实现多种产品的形式(如地籍图、宗地图、地形图等),实现一图多用。

③由于其产品表述直观,在指界时只要找出明显的参照物,权利人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其所在宗地进行定位,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工作进度,同时也不易出现较大的指界错误。

④外业调查所用人力明显减少。宁陕县以野外调查方式进行,全县12个镇,共38人参与工作,99%的工作用了1个月,而剩余1%为调查遗漏的对象,对这一部分的补调又花费一段时间。汉滨区共12个镇,9个乡,共20人参与工作,27 d左右完成全部任务。由此可以看出,若在同样人力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进行外业调查工作,所用时间会明显减少。

需要指出的是,宁陕县未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原因是:

①受地理环境影响,无人机起降点难以选择。

②居住点分散,工作区范围内居住点密度过低,用无人机拍摄成本太高。

③林木茂盛,遮挡情况太多。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这两种方式的选择一定要综合考虑,灵活应用,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徐丽华,黄炜铖,方鑫,等.基于无人机航拍遥感影像的新农村规划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0,(3).

[2] 崔镛,钟国付.地籍调查确权工作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 吴晓红.浅谈地籍调查的初始调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8).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篇7

1 工程概况与作业准备

本次地籍测量的作业区域位于佛山市, 面积为468km2。测区内地势平坦, 平均高程41m左右, 地势大体是东北高, 西南低。经过测算, 整个测区界址点数为38.8万个。如果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点测量和界址点测量, 按照投人6个作业组 (每组5人) 进行测量, 每个作业组一天测量35个界址点, 则需时1847天, 无法按工期结束外业测量任务。因此, 决定采用GPS RTK方法进行界址点测量, 将6个作业组拆分为10个作业小组 (每组3人) , 力争每个作业小组一天测量150个界址点以上, 从而将外业测量时间压缩到260天以内。

2 作业实施流程

2.1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该系统由徕卡公司生产的GPS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 定位方式为快速动态定位。以测区内1997年测设的D级GPS控制点作为本次变更地籍测量的起算点。为方便利用实时动态GPS (RTK) 、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步点的测量, 点位一般选在空旷地带或道路主干道旁。按照GPS测量规范要求, 点位周围垂直角15°以上天空无障碍物或大范围水面, 点位远离强功率电台、电视发射台、微波中继站, 远离高压电线、变电所等。由于本次测量属地籍变更测量, 控制精度必须满足地籍测量规范要求。内业计算为随机软件严密平差, 并将其平差结果直接建立控制点数据文件, 以备利用。

2.2 碎部 (界址点坐标) 测量

采用GPS (RTK) 、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 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 (包括四至名称、房屋层数、房屋结构、房屋权属、院落门牌号、街坊等) , 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 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

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对测图范围内的所有界址点要进行分析和统计, 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 第一种类型, 界址点位于开阔地带, 或位于一般建筑物的房角或墙角处, 或在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一角的地方。

这类界址点和碎部点应用RTE技术 (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 进行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 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并在现场将其80系的坐标与基础控制点的0系坐标进行合并解算, 再代入基础控制点的地方坐标, 计算出实地的界址点坐标, 并绘制地籍地形草图。

(2) 第二种类型, 当建筑物层数较高且不宜到达顶部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碎部点, 则首先利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 然后再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 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 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 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 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平面坐标, 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

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较高, 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 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 所以外业主要工作是画好宗地草图。

(3) 第三种类型, 十分隐蔽的死角, 只能借助与其他点、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

有些界址点在实际测图中动态GPS、全站仪都无法观测时, 在这种情况下, 量取界址点与其他已测点或线的相对位置及尺寸, 应用RDCIS (瑞德地籍信息系统) 软件的绘图功能或CASS6.0成图软件在图上将点解析出来 (解析的方法有前方交会、边长交会、方向交会、支距量算等进行解算) 。有时界址点之间的距离难以量取实际距离, 而我们能看得见, 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采用全站仪无棱镜激光实施对边测量来量取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样克服了人无法到达且无法司镜的问题。采用方向交会法时, 绘制草图的人员要特别注意, 因为它在实地是无法确定交点的, 只有在内业编辑时才能确定 (注意点号的记录) 。

2.3 内业数据处理

外业采集数据后, 及时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

通过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 再通过其他辅助软件编辑将数据存为*.DAT格式, 用CASS6.0成图软件展绘碎部测量点, 结合宗地草图和预设编码进行初步成图, 同时加载地籍各个要素, 做到地籍图图形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待一切就绪, 就可生成不同比例尺的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界址调查表、宗地属性表等相关内容, 为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做好准备。

2.4 数字地籍图编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在一个宗地成图结束后, 首先是内业复查, 根据宗地草图及地籍调查表在计算机上进行全面的审核, 是否有漏测和处理不当的地方, 并加以修改。比如注记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名称、河流名称、宗地门牌号等。如果没有问题, 则可以自动生成界址线、注记本宗地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界址点编号等工作, 同时交土地管理部门审查。

3 测距仪测距精度分析

用测距仪测量时, 高差公式为:

目前常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 (5mm+5ppm D) , 对误差精度分析如下。

3.1 测距误差的影响

3.2 对高差误差的影响

若只进行单向观测, 当断离超过300m时, 应加上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数, 此时高差公式应为:

对高差误差的影响为:

4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计算, 可以得出当用经纬仪测量时, 测距误差及高差误差与竖直角大小有关, 测距误差与竖直角大小成正比, 随着竖直角的增加, 测距相对误差增大。

参考文献

[1]李青元, 林宗坚, 李成明.真三维GIS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测绘科学, 2000, 2.

地籍细部测量方法 篇8

1确定成图软件系统

一般常用南方CASS成图系统,CASS的图形数据可转化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要求的数据格式。图形分层需严格按照CASS的要求。

2界址点基本精度要求(见表1)

3地籍图基本精度要求(见表2)

4对界址点采用全解析法的操作方法和基本要求

(1)对测站能直接观测到的且距离在150 m以内的界址点、地物点,可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量。

对街坊外围的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的界址点(一类界址点)原则上需要在图根导线点以上等级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且距离不超过150 m;对街坊内部界址点(二类界址点)大部分必须在图根导线点以上等级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

(2)在无法施测附合导线的地方,采用支导线法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水平角半测回,垂直角半测回,测距2次读数(两次读数差小于10 mm),图根点至界址点不宜超过3条边。

(3)对隐蔽地方的少量无法直接施测的界址点,根据已测出坐标的界址点或地物点,通过钢尺量取栓距,采用距离交会及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出坐标。

(4)界址点观测、计算:水平角观测半测回,对中误差不大于3 mm。当测距棱镜零位置不能与界址点位重合时,应增加距离以改正。定向边宜长于测定边,定向边检测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之差不应大于30 mm,多于3个方向应归零,垂直角观测半测回用于改平。

(5)重要地物点坐标的采集按二级界址点的要求执行。同步测绘界址点、地物点。

5主要地籍元素的表示

按照调查资料依次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地类号、权属单位名称、门牌号码等地籍元素;门牌号注记在与实地相应的位置;过密连号可跳注,共用宗地只注记一个最大单位名称,并根据宗地草图表示出各自独立使用和共同使用部分的界线;界址边长短于图上0.3 mm时只表示一个点(对界址点均应编坐标册和面积量算表),界址边长短于图上0.8 mm,不绘界址线,界址点圆圈符号重叠部分不绘出。界址点号连号时不跳记。地籍图地物和地籍要素关系要协调合理,线状地物与界址线重合影响图面清晰时可不表示。例如,围墙中线与界址线重合时,围墙符号可不绘,围墙符号一侧边线与界址线重合时,则用界址线代替围墙符号一侧边线;与界址边相邻的房屋边线不宜综合;虚宗边线按新土地分类要求绘出。共用宗地内各自独立使用和共同使用的范围用地类界“…”表示。

6境界及街坊界线

境界表示至街道级。街坊界线按自然地物界线由内业在地籍图上采集。

7地物要素测量

7.1建筑物、构筑物测量

(1)测量实地面积≥6 m2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和占地情况。

(2)固定的永久性建筑物要测绘其占地状况,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数形式标注层数和结构,分子为层数,分母为建筑物结构代码(见表3)。同一栋建筑物层数不同的应分别标注。层高低于2.2 m的不作为一层。

(3)实地占地面积大于6 m2的台阶、有柱雨篷、花坛、花池等应表示,不落地、不封闭的阳台、雨篷不表示。封闭、不落地的阳台应表示(阳台用实线表示,阳台与房屋连接部分用虚线表示)。

(4)建筑物外围小于50 cm×50 cm的装饰性细部(如墙面外砖柱)可舍去。

(5)室外扶梯、楼梯等允许包括在建筑内,不落地的可舍去。

(6)建筑群内井式建筑中大于6m2的天井或院子须表示。

(7)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不表示。

(8)城墙及垣栅应表示。

7.2道路测量

(1)道路以两旁宗地界址线为界。道牙石线是界址线的要表示,不是界址线的酌情表示。

(2)道路中间、两旁的小绿地、小花池、花坛、树木可不表示。

(3)道路附属物、里程碑、指路牌不表示。

(4)桥梁(立交桥)、大型涵洞、隧道用相应符号表示,且须符合投影原理。

(5)地下道路、架空道路用相应符号表示。

7.3水系测量

(1)将河流、湖泊、坑塘等水域,以堤、岸为界绘出,有界址线的标明界址线和界址点。

(2)河流中线为界址线时,按实际河流中心标绘:当河道变迁时,界址线随之变迁。

7.4地貌测量

(1)地籍图上不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2)空地面积较大的应测量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7.5土壤植被测量

(1)公园及各宗地外大面积绿化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等用土壤、植被符号表示。

(2)宗地内的绿地、花坛、零星植被可不表示。

7.6其他

(1)一般电力线不表示,但35kV以上高压线及塔位应表示。

(2)通信线、架空管线一般不表示,但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时应表示。

(3)地下室一般不表示,但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大面积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应表示。

(4)宗地内部的次要道路、水塔、花坛、纪念碑及与权属界址无关的围墙可不表示,危险品仓库、保密车间应注记。

(5)农贸市场内的摊位、临时售货棚不表示。

8土地利用情况

闲置土地、空闲土地、低效使用土地、批而未供土地、供而未用土地按宗地调查,需要表示时,可分别以x、k、d、p、g字母在土地利用情况图上标注在地类编码之后。

9注记

(1)注记主要包括地理名称调注、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居民地名称和市区内的主要街、巷、路名均以权属调查资料或实地调注为准。当居民地较大或跨图幅时可分别注记。

(2)机关、企事业单位当一院多单位时,应选择产权单位注出,名称较长可简略注出。机关、企事业单位隶属部分(省、市、区)可省注,但应防止重名。

(3)居民地外的大面积非建设用地应注记权属单位名称。

(4)街道名称应注记方向。当街道方向与南图廓线交角大于45°时,注记字向与街道方向平行;交角小于45°时,注记字向与街道方向垂直。

(5)图内各种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列、方向、字距均以《图式》符号执行,不得互相压盖,保证各种符号的完整性。图廓角的纵横坐标注记以公里为单位,取小数前二位和小数后二位,其余坐标方格线不注记。

(6) 1:500城镇地籍图上,街道街坊注记用绿色,界址点、线用红色,街坊线为蓝色,其他均为黑色。

(7)图廓整饰按《图式》要求执行。

10图形编辑和面积量算

10.1图形编辑

(1) 1:500地籍图编辑以街坊为单元。将全野外采集的地籍要素坐标、界址点坐标由CASS软件提供的坐标展点功能编辑处理。利用地籍调查表中宗地界址点的连接关系生成宗地,在完成对地籍要素编辑并通过街坊面积量算后,形成以解析数据为基础的街坊地籍图,生成宗地图和分幅地籍图,完成街坊内宗地面积汇总统计和街道面积统计。

(2)进行图形编辑时应捕捉实测细部点,运用软件的解算功能和绘制地物功能,编辑绘制街坊地籍图。为保证地籍数据精度,用多余条件检查。

(3)编辑宗地图时,利用地籍调查表中宗地界址点连接关系表,直接生成宗地图并编辑。

(4)利用CASS软件完成以街坊为单位的面积量算、汇总。以道路、河流等地物中心线为街坊范围线,将宗地与宗地间空地块按用途划分成虚宗,建立虚宗界址点和街坊边界点的关系连接表,进行面积平差。

(5)街坊图编辑结束后,要按元素系统整体审阅其协调性。应同时审阅相关系统元素符号配置的合理性,还要检查相邻街坊之间图形拼接。

(6)作业时,要定时备份且应实现异地备份,防止数据丢失而造成损失。

(7)输出宗地图和分幅地籍图。将完整街坊地籍图数据通过切割生成宗地图。对宗地图作适当编辑后,输出宗地图。宗地图比例尺分母,根据纸张大小通常取50的整数倍,个别特殊情况亦可人工选择。根据CASS系统提供的基本分幅地籍图生成功能,自动裁剪生成1:500比例尺50×50地籍图并输出。

10.2面积汇总统计

在完成街坊面积量算后,按街坊对宗地进行面积汇总统计,街坊汇总统计结束后,进行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统计。输出资料有:

(1)以街坊为单位的界址点坐标册。

(2)街坊宗地面积汇总表。

(3)街道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按新地类统计)。

参考文献

[1]GJJ—99,城市测量规范[S].

[2]CH 5003—1994,地籍图图式[S].

论地形、地籍的测量技术 篇9

1.1 关于技术运用层次的要素

该项工艺应用到许多普通的测量工作中, 比如导线性质的等等, 它对于点间通视有非常严苛的规定, 同时其非常的耗费时间, 精确性却不是很好。然而GPS工艺对于上述的通视现象未作出严苛的论述, 不过规定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 无法实现实时的定位, 而且对于精确性等不是很了解, 通过内业分析, 得知精确性不合乎规定, 应该返工处理。但是使用RTK工艺开展控制测绘的话, 不但可以得知定位的信息, 而且可以了解到其定位的精确性特征。此举可以有效地提升活动的功效。使用该项工艺开展实时定位的话, 能够精确到厘米级别, 所以, 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 RTK技术即可用于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点位的测量。地形测图一般是首先根据控制点加密图根控制点, 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图法或平板仪测图法测绘地形图。近几年发展到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采用地物编码的方法, 利用测图软件测绘地形图。不过都规定测试区域和被测试的区域的附近的地形等可以合理的通试, 同时规定最低不得少于两人。如果使用RPK的话, 只用一个人带着设备在需要测量的区域停留一秒钟, 而且输入相关的信息, 使用掌上电脑等来进行信息记载, 当点位等合乎规定的话, 将所在区域的点位测量之后, 到别的区域中, 通过专门的软件分析, 就能够得到想要的图了。使用该项工艺测定点位的时候, 对于通视等没有规定, 只要一个人就能够完成好活动, 很显然能提升活动功效。

1.2 体现在地籍测绘中的意义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 和上面的测绘图相同,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 能够尽快的获取图。不过对于那些干扰到卫星信号的区域, 要用一些测绘设备来分析, 通过解析措施等细致的分析。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 实际上由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性检核。这样就不会因为以前的解析措施对其产生干扰, 精简了活动程序。在分析土地使用情况的时候, 也能够使用该项工艺。以前的措施大多数是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 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该措施的速率不快, 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使用该项工艺来分析的话, 不但可以提升精确性, 同时还节省了物资, 确保了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

2 关于GIS技术体现在地籍以及地形测绘活动中的意义

目前GIS正向着数据标准化、平台网络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系统集成的平台, 它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该项技术是结合互联网科技将信息公开, 便于使用者查阅, 成为GIS社会化大众化最有效的途径。面向对象和构件的GIS是把GIS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标准控件, 实现多种特征, 通过可视化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GIS应用。嵌入式GIS是将GIS功能与嵌入式设备, 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结合创造更自由随意的GIS应用模式。三维GIS (3D GIS)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实现, 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三维系统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对于其软件探索活动来讲, 更换平台和环境, 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改一切语言和开发模式。操作平台以原Unix为主流更换到Windows NT/2000平台, 后一项内容很显然已经成为了当今的关键方向。针对理论探索内容来说, 空数据处理及三维GIS仍然是当前热点, 由于电脑分析水平以及可视化工艺的高度发展, 推进商品化的多维GIS将为时不远。在国内, 目前针对该体系进行探索的机构非常多, 比如中国地大、武汉瑞得、南方CASS、金陵地籍等大小几十家企业, 这些企业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而且使用措施也有着非常显著地差异。对于不同机构规定完成的信息样式差异, 笔者在多个软件中单独的运行, 而且替换到通用模式之中, 确保它可以在通用模式中开展相关的改动以及编写等等的活动, 确保合乎活动规定。

3 关于电脑科技在测绘中的功效简述

下面是应用软件的一个中文菜单提示:NAPGIS。显著地特征是图形和特征之间的关联非常的密切, 其处理水平很高。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地籍管控体系, 不仅仅有非常优秀的图形分析的水平, 同时还有一套合乎土地体系的图形分析措施, 和非常优秀的历史管控能力。能够合理的应对过去的时候经常会面对的图形以及历史要素之间无法有效地管控的问题。宗地的属性数据是十分丰富的, 因为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不一样, 而且城市的面积也是不一样的, 规定也不一样, 其涵盖的要素亦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应该将其属性划分成两种, 分别是空间层次的以及人文层次的。其中第一种关键是说宗地的规模等等的要素, 它们是政府机构颁布的法规中明确论述, 除此之外, 还涵盖个别区域结合其独特性等添加的事项, 像是地物的状态等要素。站在电脑管控的层次上分析, 而且充分的考虑MAPGIS的特点, 对于空间层次的内容, 还可以划分成和图形有着密切关联的以及常见性质的。在MAPGIS中根据这两种数据的特点, 将其放在图形数据中由MAPGI平台直接维护其一致性, 使得规模的核算更加的精准合理, 而将一般性质的空间属性放在外部数据库中;其中人文属性具体的涵盖区域的使用方向等等的一些内容, 这些要素的性质都被放置在外中的信息库里面, 使用宗地号和图形信息之间形成密切的关联。把以上的信息融汇好之后, 就能够进入到体系中开展信息的收取和创建工作了。针对地籍信息来说, 将信息按照一定的层次来划分, 可以切实的提升活动功效, 方便信息分析, 而且有非常优秀的能够扩展的能力, 可以符合多个区域的地籍管控活动的需求。结合具体县的地籍, 可以按如下专题进行分层:地形数据分过渡层、方里网、测量控制点、居民地、独立地物、交通及附属、水系及附属特殊地貌、植被、注记、地形、电力线等层。界址数据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由于界址数据在测量时就是一个整体, 所以对该层未开展分幅管控, 而是充分发挥MAPGIS对数据的管理能力, 从物理上就作为完整的一体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喻华.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07, (04) .[1]喻华.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07, (04) .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篇10

1 地籍控制测量常用方法分析

1.1 静态GPS控制测量

静态GPS控制网具有定位精度高, 控制范围大, 平面和高程可同步推算, 选点灵活, 不需要通视及全天候作业等特点,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常用于基本控制测量, 即首级控制网。有时为了提高整网的可靠性及均匀性, 城市一级 (或二级) 控制网也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静态GPS网可通过GPS高程拟合 (即利用已知高程点建立区域水准面模型推求待求点高程) 的方法求得, 但由于受基线解算等因素影响, 求出的高程精度相对较低。而在已建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地区, 可较长时间观测待求点WGS84坐标, 内插似大地水准面, 可得到较高精度的高程值。

1.2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作为城镇地籍控制测量最为经典的方法之一, 仍广泛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 施测的范围多为建成区, 导线测量能充分发挥优势, 其特点是: (1) 相对精度较高、检核条件多, 能在测量过程中有效避免粗差的出现。 (2) 布设灵活方便, 只需相邻两点相互通视, 特别适合城镇地籍测量隐蔽地区及城市建筑区的控制测量。 (3) 可同时进行三角高程导线测量, 同步传递高程等优点。导线测量每站需观测水平方向折角、垂直角, 斜距及测距时主站的气压、温度、仪器高、觇高等, 利用这些观测要素通过改正来推算待求点值。根据不同等级精度也规定了所有仪器能达到的测角、测边精度, 起始数据精度, 导线总长等指标, 从而保证了最弱点中误差。影响导线精度的因素有设备系统误差、外界观测条件、作业人员技能等, 所以在导线测量作业前, 尽量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好作业人员和设备, 并做好设备的检校。

1.3 GPS-RTK控制测量

利用GPS-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能够实时提供待求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具备灵活、快速、省时、省力及精度高等优点, 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同测站有关的误差, 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改正因素;二是同距离有关的误差, 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因此, 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时应遵循GPS作业的基本要求。首先, 基准站应选择在地势较高且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 以便增大基准站电台的发射距离及基准站能够接收到更多的GPS卫星信号;其次, 基准站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及大面积水域等, 以避免电磁波干扰或水面及建筑物等带来的多路径效应;第三, 基准站应架设稳定牢固, 避免观测期间晃动, 影响测量精度。

RTK技术的控制测量具有以下优点: (1) 误差分布均匀、相互独立, 不存在误差积累, 精度可靠度较高。 (2) RTK测量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量成果, 不需要像常规控制测量那样分级布网, 可以直接在所需点位的地区进行布设和测量, 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成本, 减轻测量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测量速度和效益。其缺点也有以下几点: (1) 受遮挡物影响, 造成信号失锁, 定位延迟。 (2) 控制范围较小, 作业半径一般不超过15 km, 定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3) 受时间段影响, 在某些时间段接收到卫星个数较少, 在电离层高峰期作业会影响作业精度。

1.4 CORS控制测量

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 (CORS) , 作为GPS技术在测绘、导航等行业发展利用的方向, 在我国许多地区迅速发展并部分建成使用。

CO RS系统提供的网络R TK定位精度一般在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 完全可以满足城镇地籍控制测量要求, 在已建成C O R S系统的地区或城市, 利用其进行控制测量作业非常便利。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 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1) 采用连续基站, 用户可以全天候观测, 使用方便,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缩短了初始化时间, 有效工作的范围较大。 (3) 不需要另架设基准站, 真正实现单机作业, 减少设备购置费用。 (4) 数据监控系统完善, 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 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 (5) 数据链通讯方式固定可靠, 可以减少噪声干扰。 (6) 精度高, 与单个参考站RTK测量相比, 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采用多个参考站联合解算数学模型, 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远高于单个参考站RTK。 (7) 作业效率高, 相对于静态GPS测量的先外业联合观测后内业数据处理模式, CORS在服务范围内作业可得到即时坐标, 更省时。 (8) 建立CORS系统后, 可长期提供稳定、统一的参考坐标系, 并规范基础测绘数据等。

利用CORS进行大比例地形地籍图测量控制测量作业, 也受到GPS测量限制条件的影响, 在建成区作业并不适宜。

2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几种控制测量方法应用比较

以笔者参与施测的贺州某县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项目为例。测区位于该县某风景区以南, 以居民区和山地、丘陵地、水库区为主, 该工程属于全国二调城镇地籍测量部分。布设四等GPS网一个作为测区首级控制, 施测四等控制点12个;并布设城市一级GPS网作为首级网加密, 施测一级控制点81个;GPS网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约70%网点建立水准面模型作GPS高程拟合。二级、图根控制点测量采用导线测量、GPS-RTK控制测量、广西CORS控制测量等方法进行。及为了检验各种作业方法在不同环境精度及相互精度, 通过二种以上方法测同一组控制点进行比较分析, 操作严格执行规范。

2.1 广西CORS与静态GPS网点比较

在不同范围选择四等或一级GPS静态测量网控制点, 与利用广西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检测进行对比, 共检测控制点25个, 其较差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最大较差为:dx=4.6 cm, dy=-4.2 cm, d H=-5.3 cm。平均较差为:dx=-1.22 cm, dy=1.14 cm, dH=2.16 cm。由较差计算得的中误差为mx=±1.5 8 cm, m y=±1.6 7 cm, m H=±2.55 cm。从较差和中误差来看, 广西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结果精度完全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 可作城市二级以下控制测量, 可否作城市一级或更高等级控制测量, 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2.2 GPS类方法与常规方法对比

利用全站仪实测相互通视的GPS静态网点、CORS控制点及RTK控制点相邻点对的边长和高差, 与点对测量坐标反算值进行比较, 共检测点对62对。统计结果如下:边长最大较差为5.57 cm, 最小为0.02 cm平均为1.69 cm, 间距中误差1.83 cm;高差最大较差为7.05 cm, 最小为0.04 cm, 平均为2.42 cm, 高差中误差2.66 cm。几种方法的对比结果, 平面差值在许可范围内, 个别RTK控制点高差较值稍大, 考虑城镇地籍测量对高程一般不作要求, 因此几种方法皆能满足城镇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的需要。

2.3 几种方法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比较

分别在建成区、山地、丘陵地、水库边4类不同的地形条件选择导线测量方法施测的控制点和利用RTK施测能得到固定解的控制点对, 每组地形条件检测20对, 共80对。在不同地形条件下, RTK测量与导线测量较差区分较显著, 在建成区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反射, 较差值最大;在较开阔的丘陵地, 较差值最小;山地由于山体对部分卫星信号遮挡, 较差值稍大;大面积水域对RTK测量值影响并不明显。在距离较短的点对, RTK测边误差比导线较高, 但点位误差却较小, 可以得出在短距离测量中, 导线测量相对于RTK测量精度较高。

3 结语

通过几种常用控制测量方法在大比例地形地籍图运用分析和比较, 笔者认为每种作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不同的等级及不同地形条件适用不同的作业方法。概括来说, 静态GPS相对定位测量适用于等级控制点测量, 导线测量适宜于建成区或较隐蔽区域, RTK或CORS适宜于开阔、遮挡物少地区。在实际作业中, 可根据测区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 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方法, 以提高作业效率, 满足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贾峻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 2009 (2) .

[2]王华, 洪亮, 蔡金全.城镇地籍测量实施方案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 2009 (S1) .

上一篇:煤炭企业会计核算下一篇:配件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