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财政税收体制

2024-06-10

创新财政税收体制(精选十篇)

创新财政税收体制 篇1

财政税收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断优化财政税收体制, 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 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下面将进一步就当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进行研究, 以期能更好地完善财政税收体制。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现存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以中央领导为主, 中央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权力, 但是地方的财政税收要处于中央的管理之下, 听从中央的指令并定期向中央汇报财政税收情况。这样的税收管理具备灵活性, 既有利于中央的统一管理又有利于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收取税收, 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中依旧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项:

1. 财政税收体制具有局限性

当前, 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 当前我国财政收支分布非常集中, 导致分税制度得不到良好的实施, 加之财政力量不能进行均匀的分配, 以及地方财政收入不能够进行合理的划分, 这些都间接地对中央的宏观调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 环境和资源税种并没有包含进税负征收的范围, 这就使得税收丧失了对社会分配能力的调配功能。第三, 一些诸如国有资源和资产收入的非税收收入, 长期以来并没有纳入财政收入的管理体系范畴中。

2. 管理者管理不到位

许多税收单位的管理者对税收工作不上心, 对于国家制定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没有切实的贯彻到底, 对税收工作漠不关心。他们认为税收是国家的事情, 只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面, 与自己毫无瓜葛, 因此产生了淡薄的管理意识;有的管理者借助自己的职责徇私枉法, 偷取税收, 甚至在向中央汇报税收情况的时候弄虚作假, 做出一些严重的违法的事情;有的税收管理者与缴纳税收人员偷偷达成协议, 赞成缴纳税收人员漏税行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中牟取好处;还有的管理者没有将税收收取与支出情况公开化, 对于有关记录也只是简单的手工记录甚至是没有记录。这些做法都会减少国家的财政税收, 不利于国家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近年来, 我国在预算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预算体制覆盖的范围仍然十分有限。跟财政收支和税收体制的分配制度比起来, 我国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依旧比较落后, 政府的财政收支工作没有办法覆盖财政预算。除此之外, 由于缺失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导致内部缺乏相应的约束力, 财政预算管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监管, 这就使得财政税收体制仍旧得不到落实。

4. 财务核算真实性有待提高

财务核算往往存在虚假信息, 核算结果的真实性有待研究。一方面, 我国偷税、漏税的情况普遍性存在, 情况还比较严重。很多不法分子肆意伪造、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且涉及的违法发票数额还非常大, 长此以往, 使得国家流失大量的税收。另一方面, 人为地对财务核算成果进行干预控制, 以此来获取虚假的经营指标。为了金钱等的利益, 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往往会建有两套不同的账目, 有时会更多。在对税金进行计算及经营成果上报的过程中, 使用虚假的账目进行上报, 这就使得监督行为的缺失。有些企业单位虽然没有建立多套账目, 但在财务核算的过程中仍旧混入虚假的信息, 进而来掩盖单位自身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核算的不真实, 致使税收大量缺失, 除此之外还是造成国民经济指标出现严重的问题。

三、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税收体制

要建立完善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税收体制, 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调整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 加大国家税收中直接税的比例, 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第二, 减少对纳税人税收外的负担, 摒弃体制之外的收入。第三, 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步伐, 对物业税进行及时的征收, 以此来有效改革环境税收体系和资源。最后, 要加强针对地方区域发展、国内外发展与开放等内容, 加大对税收的优惠政策制度的改革。

2. 建立健全分权、分级的财政体制

首先, 中央要适当放权给地方政府, 使地方政府能够有实权自主做某些活动, 例如税收减免权、债务融资权等。其次, 在保障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的前提下, 要加强促进地方和中央财政收入的科学合理划分。再者, 为了能够确保地方经济得到更加良好健康的发展, 在保证财政支出合理划分的基础上, 地方经济的财政支出要由省级政府或者中央进行负责。

3. 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任何一个性质的企业、部门、单位的管理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应该且是必须的, 尤其是从事财政税收工作方面的管理者。对于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者而言国家要进行统一标准的培训, 通过学习、锻炼、再教育等手段进行培训, 提高财政税收管理能力, 提高与其他部门协调共存的能力, 同时还要树立“一切为国家”的意识, 约束自己的行为, 洁身自好, 放宽眼界, 树立坚定的信念, 不为一些蝇头苟利而出卖自己的良心, 努力打造一个优秀的财政税收管理团队, 建立一个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秩序。

4. 加强预算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 首要任务是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中, 要把所有涉及到资金财政支出行为统筹进预算管理的范围中, 这样就能够实现国家对多方面多领域的财政支出进行预算管理, 进而扩大国家的预算体系管理范围。对于国家非短期的预算应该结合国家后期的发展规划, 要保证两者之间的协调性, 这就要求国家的预算范围应该增大, 对复式预算体系 (包括资本性的预算、国有资本经营的预算, 以及社会保障的预算等等) 持续不间断的进行完善, 预算管理体系中应最大化的纳入所有涉及到的财政支出活动, 以保障预算体制的不断健全。

5. 国家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根本利益, 因此需要国家加大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管理, 要针对不同时期出现在管理方面上的不同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财政税收工作有法可依, 有律可罚。同时, 国家在对于那些偷税漏税、贪赃枉法等行为要加大审查力度, 一经查实必须严惩不贷, 丝毫不得手软。此外, 对于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委派工作必须派遣有相关阅历、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研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对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创新, 从健全财政税收体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税收监督等措施来进行具体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经济得到长久健康的发展, 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科学发展观, 进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下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云飞, 刘祥永.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04.

[2]张少杰.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效应及选择[J].求是学刊, 2009.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篇2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十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进展。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财税体制改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

税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增进社会福利,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加强宏观调控、熨平经济波动,实施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等重要作用,并具有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的公共性,平等非歧视的公平性,注重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以法制为基础的规范性等属性特征。因此,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认识和把握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与作用。

财税体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财政税收是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坚持“多予少取”,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问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完善关税和出口退税等制度,促进外贸健康发展,有利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财税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动力。财税体制改革直接涉及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之间[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ˇ好范文 wenmi114.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等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对其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障。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还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以创造有利的改革环境。

财税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政以财立,国以财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财政汲取能力,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财政收支活动具体直观地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是连接人民日常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增强财政资金筹集和分配使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高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国家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改革创新的主旋律贯穿“十五”时期财税工作实践

“十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财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了新的步伐。

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取消农业税,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取消了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将农村义务教育等公共产品逐步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从2004年开始,改革粮食风险基金使用方式,将原来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同时实施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为提高其他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积累了经验。

围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有针对性地完善进出口税收政策,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近年来,先后调高了若干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关税,对部分纺织品相机加征或取消出口关税,对少数能源、资源性产品调低进口关税或实行免税等。2004年初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2005年又适当降低地方负担比例,解决了多年积累下来的出口欠退税问题,促进了外贸代理制改革和外贸健康发展。自2004年7月1日起,对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等8大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减轻了企业负担。自2006年1月1日起,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增加了中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资源税等税收制度也不断优化。税收制度正向着更加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方向转变。

围绕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财政有保有压,不断减少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的投入,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向“三

农”倾斜,向教科文和社保等社会事业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围绕提高基层行政能力,创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机制。在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从2005年起中央财政专门安排一部分资金,实施以“三奖一补”为核心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建立了激励约束新机制,调动地方各级政府财

力安排向基层倾斜、发展经济、精简机构和人员、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积极性,对解决部分县乡财政困难这个多年积累的问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围绕政务公开和依法理财,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截至2005年,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到所有中央部门,有非税收入的中央部门也全部纳入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范围;36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本级和相当一部分市县,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管采分离、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这些改革措施,加快了我国传统预算管理制度向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转变,进一步将公平、公正、公开、效率等公共管理原则落实到财政收支运行中,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以促进实现“十一五”规划为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十一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服务。

抓紧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研究划分各级政府尤其是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特别是尽快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出责任。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特别是要加强和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完善省级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监督评价体系,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省以下财政体制管理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奖补机制,切实增强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逐步形成合理的纵向与横向财力分布格局。

完善财税制度和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促进公平竞争的税收制度,抓紧推进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财税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职工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对使用落后工艺、设备及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实施限制或惩罚性税收制度。制定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财税机制。完善出口退税等政策,并与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相衔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 篇3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一、概述

税收政策关乎到我国政府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它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政税收管理在整个税收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关乎着税收政策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体制的一系列漏洞显露出来,如果能够跟随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地做到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其对于整个税收体系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地运行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整改,成就显著。而目前,我国在在分税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现在的体制既集中于中央,又下方于地方,根据地方实际进行创新,具有灵活性。

首先,实现了财政税收制度的转型。针对于企业,我国改革了所得税税收制度,使得企业所得税统一,保证了各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的公平性,促进了良性竞争,同时也节约了资源,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了配置;针对于增值税,建立了新型流转税制,此税收制度以增值税为主,营业税与消费税为辅,此变革促进了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组织的税收负担;对国企经营机制进行调整,主要体现为企业税后利润实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政策,而在承包制度上,实行了新的承包政策,促进多种经济要素共同发展;优化财政支出,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晰财政支出项目,促进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防止偷用漏用行为发生,节约资源促进经济正常运行。

三、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税权高度集中

税权高度集中从一定程度上由我国的体制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决定着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但是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各有特色、发展不协调,而中央的税收政策不能够完全适应地方的经济形势。税权的高度集中导致地方税权管理权限有限,也不利于地方发挥自己的特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配置财政资源,并且还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等不良后果。

2.我国财政税收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民主管理不完善

伴随近年来我国政府机构的整改,整改过程中一系列弊端造成的不良后果也逐渐显现。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削弱了在财务税收方面的管理能力,并且随意调动税收管理人员,导致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性和科学性,使得税收管理工作滞后。更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设财政管理机构的情况,致使造成财政收支账务混乱,资金的来源与用途查找困难。

在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中还存在着民主管理不完善情况,有一些地方在财政管理存在不完善性,例如其没有实行政务公开以及民主管理。虽然有些地方对这种财政管理不完善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成立了民主监督的小组等等,可是在实际操作运行中并没有很好落实,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我国财税转移支付方面缺乏规范性

我国在财税转移支付方面仍然存在将收入支出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且专项资金调用时,由于需要层层过关,在财政资金调用过程中时间滞后,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各部门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不够明确,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4.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业务和行政的制约,造成一定的弊端。例如部分管理工作者从自身私利的角度,做出影响财政税收管理正常运行的行为,违背税收管理公平公正的原则。某些地区为了节约支出,削减税收人员,不合理的简化管理机构,造成财政税收管理水平薄弱,从而无法带动先进的管理。

四、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

1.对财政税收进行分级、分权管理

建立财政税收分级、分权管理体制,要求对合各级政府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合理地划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地方与中央财政税收比例,从而增加财政税收收入的切实性,也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支平衡。

2.创新绩效评估机制

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评估,有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原因在于工作人员是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主体,所以其素质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也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的最终效果。而具体就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税收内部秩序,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教育、培训等;并且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税收管理人员的指导,提升其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能力,提升其服务质量,从而推进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发展。

3.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首先应将有条件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进行明晰和区分,其次将二者进行合理搭配,在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注意适量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而对专项转移支付应该进行适当的整合,从而稳定增加资金。最后要改革转移支付分配的方式,查缺补漏,提高其公开透明、科学合理性。

4.完善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

加强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整改,加强制度规范的规范性和加强法律的约束力是重点;稳步落实财政税收管理秩序,查缺补漏,根据实际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从而避免出现不正常的债务现象。

五、总结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工作亟待进行。而进行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要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实事求是地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这就需要国家的财政税收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齐心协力,加大实地考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从而为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茂兴.关于构建我国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与建议. 2011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篇4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使得我国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政府部门对改革工作实际落实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促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财政税收体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对全面构建小康型社会有着不可忽视影响。对以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所取得成效进行分析, 通过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创新, 可以使得财政税收工作更为良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 降低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 保障社会资源可以得到较为优化配置, 使得社会经济从以往粗放型发展逐渐转向集约型发展。还需要注重的是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改革可以保障我国政府部门财政收入, 避免政府收支存在巨大差距, 将我国政府部门具有的经济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 可以将财政税收体制创建的重要意义彰显出来, 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税收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财政税收体制不够健全

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 其中存在着较多不良问题, 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财政税收体制不够健全。财政税收体制并没有充分性的吸收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调控的税种。因为财政税收体制中税种缺严重, 不仅降低了我国财政收入, 对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也会造成非常不良影响, 为我国市政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还有就是分税制改革不够深入, 对财政税收体制创新造成了严重阻碍, 也会导致中央和地方财权存在不均衡问题, 财政分配会逐渐向中央集中, 对地方政府部门的自主权会造成不良影响, 地方经济活动开展会受到诸多限制, 降低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 地方政府部门也会巨大的负债压力。

(二) 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不完善

1. 预算编制不够严谨

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作, 预算编制对于财政税收工作管理成效有着直接影响。需要明确预算编制不仅仅是预算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 各个部门都需要自觉的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集合事业单位整体的力量, 才能保证预编编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合理性。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由事业单位组织早开会议, 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参与到其中, 将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到桌面上进行讨论, 经过实际论证和研究后, 才能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严格保证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编制规范性。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预算编制工作主要是由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负责的, 预算编制工作时间较短, 工作任务较为沉重, 财政部门具有的工作人员数量非常有限, 从而导致预算编制时间不足, 不能有效保证预算编制工作质量, 不能将预编编制具有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2. 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素质较差, 编制方法过于落后

预算编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应用的编制方法, 对预算编制工作质量有着较深影响。但是从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人员结构分析发现, 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年龄较大, 综合素质也不高。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熟练, 应用传统形式的预算编制方法, 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实际需求。需要明确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密切联系的, 财务工作人员不能依据个人的经验进行预算编制, 必须要严格保证预算编制的真实性、有效性, 不能使得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预算编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多次的进行调整, 不仅会对预算的约束性造成不良影响, 而且还会降低事业单位多项资源的应用效率。

三、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思考

(一) 建立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平衡合理的分级分权财政体系

想要不断促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必须要对我国现阶段发展国情有深入了解, 并且充分结合我国我国改革发展目标, 保障地方与中央财政的平衡性, 避免地方财权受到损害。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强化分税制改革, 要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相应比例进行划分, 还需要对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使得地方政府部门承担的财政压力可以得到降低。财政支出责任和地方政府部门承担的事权, 是强化财政税收改革的切入点。要提升对政府部门财政收入和支出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 要重点考虑解决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面临的不良问题, 不断对地方与中央政府财政税收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协调和改良, 使得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权利可以得到实际落实, 不断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支出结构进行调整, 增强政府部门对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的资金投入。例如:我国政府部门需要提升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 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和完善, 促使农村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注重对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进行扶持, 使得较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也可以不断提升, 使其可以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最后, 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将中央政府所掌握的财政权力进行部分下放, 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自由权, 促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提高。

(二) 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因此, 应该建立专门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促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能够在科学的、严密的系统中运行。政府应该重视实施短期预算和中长期预算规划相结合, 实施复式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复式预算体系, 需要进一步扩大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在内的国家复式预算的范围, 将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预算等财政性收入通通纳入预算管理的框架当中, 加强对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的改革, 成为专门的预算管理局和预算管理委员会等预算审查和预算监督机构, 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体制的改革, 将预算监督作为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提高社会力量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作用, 保证政府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

(三) 加强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在上文中提到, 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财政税收工作成效有着直接影响, 所以对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必须要给与一定重视。要定期性的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或者充分利新媒体的优势。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微博平台, 对财务税收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在定期培训过程中, 需要使得财政税收工作人员明确财政税收的标准化流程, 如何识别票据真伪性, 深入了解财政税收的标准和指标。可以利用微信群组和微博平台为财务为财务税收工作人员讲述一些先进的财务税收管理方法, 扩展他们的知识结构, 使得他们的工作理念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除此之外, 还需要注重激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 将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促使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可以越来越为成熟,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思考[J].知识经济, 2015 (23) .

[2]黎慧杰.关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4) .

[3]毛继飞.刍议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24) .

关于完善招商财政税收体制的思考 篇5

2)财政税收政策应在“无知之幕”下设立。这就要求人们应当站在“无知之幕”的背后,严肃思考和讨论社会政治秩序的基本规则,在“无知之幕”背后,立约者在决定以什么原则作为规范社会基本结构的依据时,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社会地位,智力,体力,所得,财富,心理倾向,甚至于不知道自己特有的价值理想,立约者选择的唯一依据是一般共同的知识。任何人都不可能利用物质,智力或者信息的优势通过特定的社会建制为自己捞好处,又必须防范他人对自身的可能侵害。

2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利弊解析

在不发达地区没有政策优惠就不能吸引外资似乎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优惠政策上除了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土地出让价格优惠,减免各项行政性、事业性、经营性收费外,税收优惠就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核心内容。一些地方为了能迅速快捷地把商招进来、把资引进来,是筑金巢引凤蝶,把土地增值税、不动产销售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留成部分等构成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税种进行最大限度的让利,即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如某地,给予外资房地产开发商的优惠政策是:已经通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场地平整的土地,开发商购地成本约为每平方米300元人民币(每亩约为人民币20万元)、开发商的建造成本每平方米约为500元(已含物价上涨因素)、但其售出房价却在每平方米,2800元左右,即开发商每平方米可获毛利近元(剔除非正常开支),而他们缴纳的部分税收前几年几乎是如数返还(中央、省级税收收入除外),如此高额的投资回报率怎能不叫投资商趋之若鹜。暂且不说引进的企业是否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当地农民利益是否受到侵害,企业投资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行为等,仅就税收这块就是虚增财力,没给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任何实惠。

3完善财税体制,促进招商引资发展

3.1实行科学决策,谋求互利双赢

首先要实行科学决策,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即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优,要对本地区招商引资的数量、规模、涉及领域、行业比例等制定总体规划,对每一个具体的引进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要把招商引资对税收优惠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可行性分析,谨慎抉择优惠对象和优惠方式,以免影响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助长纳税人对优惠政策的过分依赖,最终造成产业结构失调,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财政负担加重,经济不能良性发展等;其次要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对招商引资实行税收优惠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既要让投资者获取更大的利润,又要使招商者的当地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所以在保证对招商引资单位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的同时,要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条款,对那些巧立名目、故意钻政策空子,瞒税不报,偷逃税的单位要给予严厉的经济、行政制裁,对责任人还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再次要实行规范操作,确保可用财政收入真实反映。当前,有些地方的财政收入从文字报表上都非常之大,但实际可用财力却并非如此,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招商引资单位的税收减免是实行先征收入库、后全额奖励返还,这种纯粹玩文字游戏的做法,只会增加财政收入的数字,而实际可用财力却不能正确反映,同时还会影响财政支出的如期实现。为了避免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发生,国库部门要加强监督、坚持原则,要按照正常的退库程序办理,绝不能允许财政部门采取拨款方式将退库减免的税收支拨出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财政收支数字的准确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2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品牌经济是带动一方经济迅速发展的生力军。任何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都应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所以,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所具备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一特点,对有利于本地龙头产业发展的单位可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采取税收减免、降低起征点、优惠退税等多种形式并用的方式,以减轻税收负担,加速其资金积累,并提高政府税收减免的透明度,广招阔引,促进这些产业、行业迅速发展,以形成自己的板块经济,达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于一些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辅助型行业,政府可采取免征额、税收免抵等优惠方式适度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对根据市场需要需转产转型的企业,政府可采取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给予适当牵引。值得提醒注意的是:打造地方特色经济切不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持和开创自己的特色品牌都至关重要,一定要加强对招资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审慎行事,积极运用税收优惠这一调节手段,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3.3以人为本求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保障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其实,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早就非常注重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中央也曾多次强调各地要保持科学的发展观,要重视自然、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各地应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应责无旁贷地保护好当地的生态平衡,对污染严重的招商引资企业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长远利益,决不能实行税收优惠,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空间。税收优惠是政府出于一定的目的,将一部分应收的税款通过法律规定无偿让渡给纳税人的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政府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对某些纳税人实行的一种财政援助。可见,只有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将这一政策正确、适度、有效地加以运用,才能达到互利互惠,真正实现双赢。

4结语

地方政府对税收杠杆利用的非理性来招商引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只有完善我国的招商财政税收政策,才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平衡、求得招商引资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玉庆,郑玉清,郑飞.地方税收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研究与探讨[J].商业会计(上半月),2008,(1):43-45.

[2]李新.地方税收体制改革:基于调节我国产业结构的视角[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4):23-36.

[3]董大为.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1):47-49.

在创新思维下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篇6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必要性;解决对策

前言

相比于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对财政的依赖度更高,所以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教文卫事业的全面发展,都要求财政税收体系再次进行改革,通过财政手段集中配置社会优势资源,实现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构建自动稳定的市场调节机制。引进国际先进的财政税收管理经验,结合我国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适用于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现在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最根本的是转变观念,将创新思维引入体制改革工作中。期待创新思维下经过革新的财政税收体制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发展上,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强化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推动我国财政体系科学化、合理化的建设进程;从社会进步角度上说,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能够集中社会资源改善民生工程,通过对税率的调整缩小公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快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是实现了财政支出体制的完善。通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管理制度,开展财政绩效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了财政管理的成效,优化了支出的结构,逐步实现了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尤其是大力增加在公共基础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加快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二是实现了预算体制的优化。通过改革现有的预算管理体制,提升了预算监督体制的实效。通过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单一账户制度以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等,提升了预算体制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规范性运作。三是实现了税制的转型。全面完成了增值税与所得税改革,形成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型流转税体系,从具有鲜明计划经济特色的产品税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流转税制转变,保障了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提升了各级政府的执行力。

三、当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财税管理的性质要求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者具有相对稳定性,然而当前一些地方的财税管理工作者事实上主要是上级领导指派的或者兼职的。一遇到更换领导,财税管理工作者必然也会跟着被更换,使财政管理工作缺少稳定性。

2.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由于分税制体制尚不够健全,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尚在建立之中,财政对于地区以及城乡差距所具有的调节能力相当有限。

3.预算体制覆盖面过窄。相对于税收体制以及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而言,随着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一些实质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造成目前的税收体制改革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实际发展。

4.资金效益亟待提升。当前一些地方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措施带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比如,尽管已经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但只是把收入资金与支出资金简单地进行分开拨付,但实际上依然是收入与支出在一条线上运行,再加上一部分专项资金一定要经过层层申报与拨付,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的效益。四、创新思维下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

1.全面改革现有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财税工作要达成既定之目标,主要还需依赖于财税管理体制。鉴于一直以来财税管理部门存在着重收入和轻管理的思想,这就需要在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提升法律的权威性,减少人为的影响。要形成规范化的财税管理秩序,建设一种人心思齐、和谐统一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所以一定要切实改革以往传统意义上的财税管理体系,形成能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财税管理新型体制。

2.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要建立与事权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从而规范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充分界定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责任,健全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要依据财权和事权相适应之原则,更好地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对于全国性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具备调节收入分配性质支出上的责任,主要由中央政府来承担,而地区性的公共服务支出上的责任,则由地方政府承担;对于具备跨地区性质的公共服务上的支出则应分清主要和次要的责任,这就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共同承担。要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之规模,提高对于财政困难地区的支持程度,这样一来就能减少财政税收管理的层次,提升行政效率以及资金使用的效益,从而切实规范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3.科学确定财税收支的范围。应当依据优化、高效与服务之原则,充分明确财税管理的范围。要明确财税管理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各级财税管理部门能够行使职责之权利,扩大财税管理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应当结合财税管理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之实际,逐步将财税管理的收入纳入到预算管理之中,全力调整易导致财政税收税源转移以及跨区域之间分配不公之状况。要兼顾中央宏观调控需求与地方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上的积极作用,降低市场等因素对于区域间财税收入转移之影响,实现我国财税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改革预算体制。要形成专门化的预算编制管理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等,把国家的中长期预算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健全两者相互协调的新型国家预算管理体系。要不断扩大包含经常性预算、资本性预算等在内的复式预算的范围,形成复式预算体系。要强化国家复式预算体系建设、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本的经营等,把全部财政性收入都纳入预算的框架当中,形成更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5.提升财税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财税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前提是改革、完善与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断强化财政税收所具有的管理职能,全力加快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依据全面、科学、规范、精细之原则,充分整合财税资源,把全部财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之中,从而提升财税管理的公开性、完整性以及透明度。

结语

改革与发展是国家进步永恒的主旋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其特殊性:这不单是经济领域的税收体制改革,同样是政治领域政府职能转变的配套工作。财政税收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要十分重视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的财政税收征收制度和征收方法进行改进。创新思维下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要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证券市场的改革等多方面举措,同时注意吸收国际上最先进的财政税收管理经验,切实转变财政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娥.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0)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 篇7

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一)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概况

中国是一个税收大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非常辉煌的发展与进步时期, 逐渐由不完善发展到完善, 与此同时税收管理体制的民主性也在不断增强。1950年, 首次提出“统收统支”的税收管理政策, 由中央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直至1980年, 又开始实行“分灶吃饭”, 中央和地方各自掌控自己相应的税收权利, 各自执行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税收事务。1994年之后开始实行“分税制”, 总体来说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民主性不断增强, 科学性也不断增强。现今实行的财政税收管理是在“分税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现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税收管理原则, 并且呈现税法统一、税权集中的管理现状, 中央在进行统一领导与管理的基础上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限,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解决制定统一税法、税种以及决定税收的开征和停征等原则性的大问题, 地方政府具体负责相关的征收事宜, 使得地方政府的职权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 财政税收政策取得的成就

我国财政税收政策从1950年至1994年一共经历了五次大的修改, 财政税收管理政策总体上是朝着民主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而且越来越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一次改革主要是清理腐朽的旧税收制度、建立新的税收制度;第二次改革是为了响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改革的需要;第三次改革是为了简化税收制度;第四次是为了实现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五次是全面整顿工商税收制度。经过这五次大规模的整顿,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主要实现了财政税收政策的转型。该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 改革了所得税税收制度, 坚持了税负增收的公平性原则, 并统一规范了企业的所得税制度;其次, 改革了增值税税收制度, 税收模式整改为新型流转税制, 主要以增值税为主, 营业税和消费税为辅,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税收的重复性, 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再次, 实行企业的税后利润按资分配, 从而减少了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在分配上的分歧;最后, 改进了财政支出, 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可以有效提升财政的利用效率, 合理掌握政府政府的采购支出, 优化调整了财政税收支出结构。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财政税收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民主管理不到位

虽然政府机构整体改革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 但是对于财政税收方面的改革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好处, 相反, 在进行政府整顿的过程中, 很多相关的财政税收机构被撤掉, 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被调配到其他政府机关, 从而不利于财政税收队伍的建设, 导致了财政税收工作的滞后, 财政税收管理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提高。由于财政机构的削减和整顿, 导致了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财政税收管理现状迟迟得不到改善。而且, 在对财政税后管理方面的民主参与度不够, 政务管理、民主管理的落实不够, 对于民主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不够健全, 已经成立的民主监督小组的专业知识比较匮乏, 导致了民主监管不到位。

(二) 我国现行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很多措施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与过渡性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建设本身起步比较晚, 累积的经验相对不足,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发展。在管理国家的财政税收时, 大部分的非税收收入没有纳入规定的收入管理范围之内, 从而降低了税收调节社会分配方面的职能, 而且, 现行的财政税收管理政策有很大的不成熟性与过渡性, 财政审批手续不够简洁, 资金调拨不够灵活, 从而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资源的宏观优化配置, 财政税收管理水平依旧比较落后, 财政税后管理过程中权、责、利没有形成实际有效的统一。

(三) 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手段缺乏约束和监管, 管理人员常常蓄意钻空

我国的财政税收支付手段包括三大类支付手段, 即专项支付、财力性支付、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支付, 但是, 这三大类转移支付手段在转移支付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约束, 导致了一些责任心不强的管理人员会趁机钻空乱用资金, 他们往往会受到一些业务和行政因素的影响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约束力和监管力不够。

三、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

(一) 完善和实行新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应该尽快完善和实行新的分级分权的财政管理政策, 将中央政府的权利与地方政府的权利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协调, 保证各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权分级管理。为此, 首先应该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税收的比例, 适时适当的强化中央政府收入比例和财政支出的直接力度, 简化财务审批程序。其次, 加强财务的统筹管理, 保障地方政府拥有足够的财证权力, 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权限。

(二) 健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体系

三大类财政转移支付手段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 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拥有稳定可靠的移动支付资金。为此, 需要将有条件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进行很好的搭配, 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自身的比例提升, 适当整合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从而拓宽移动转移支付资金的来源。此外, 还要改善资金分配的办法, 形成省市资金转移体系和中央资金转移体系, 强化资金应急渠道, 并且, 还要注重建立公开、科学、合理、透明的资金分配体系。

(三) 实行制度创新, 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配合

随着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们需要在重视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制度创新, 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的时候要注重一定的技巧性与创新性, 注重对税收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 使之能够充分调动人们自主缴纳税收的主动性, 同时适当采取合同制, 强化政府财政税收管理分配的水平, 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将强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配合互助作为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四) 重视强化地税和国税之间的职责

地税和国税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税收征管机构, 因此, 应该强化这两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分清地税和国税之间的管理和职责, 使两个部门达成高度的协调一致。在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这一背景下, 应该进一步规范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 监理和健全我国的财政体制, 完善省级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由中央政府担任全国性的基本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负责财政税收的具体事宜。

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财政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坏。财政税收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全面深化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 提升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水平, 是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淑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1) :60-61, 63.

[2]任瑞莲.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0:21.

[3]唐晖.建设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 2010 (1) :22-24.

浅议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 篇8

1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整改,成就显著。而目前,我国在在分税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现在的体制既集中于中央,又下方于地方,根据地方实际进行创新,具有灵活性。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特定的社会性质转变历程,我国财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权利到适当放宽限度的过程,并且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发展,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已经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防范经济危机,缩小区域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实现了税制转型。增值税可分为消费型、收入型与生产型三种,有助于提高税负公平,可优化商品模式、促进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生产型增值税对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均衡发展的制约性愈来愈多的暴露出来,我国政府及时转变战略,适应新经济形势,开始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逐步引导,并取得了成功,形成了新型流转税收体系,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主体,实现了由浓重计划经济色彩向市场经济灵活多变形式的发展,为我国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产业经济升级步伐。其次,对国企经营机制进行调整,主要体现为企业税后利润实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政策,而在承包制度上,实行了新的承包政策,促进多种经济要素共同发展;三是优化财政支出,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晰财政支出项目,促进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防止偷用漏用行为发生,节约资源促进经济正常运行。

2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大范围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风险大幅提升,现有体制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财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1财政税权高度集中

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受传统观念的桎梏,计划经济的残留影响依旧存在,加之我国自身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财政税收高度集中的现状。中央掌握税收大权,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税收投入,但也带来了许多缺陷。我国领土面积广阔,省份多且发展不平衡,每个地区适合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都不尽相同,若税权过于集中,将会导致部分区域因政策不适发展脚步延缓,拉大区域差距,不利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2.2财税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体制顺畅运行的保障,但目前我国对于税收管理方面规章明显多于法律,强制力度不够,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享有过量的自由权,致使税收工作人为性强,随意性大,严重损害了我国财税执法部门的公允性和权威性。此外,我国财税体制现有法律也不够系统,相关规定极为分散,也给财税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2.3资金效益有待提高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措施的改革正处于过渡期,部分地方开始实行新的制度,即收支两条线管理,但从根本上还是实行的收支一条线的管理制度,这些地方在管理财政税收时,只是单纯的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进行分离,加上一些专项资金需要经过的程序较多,这就严重的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总的来说,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责没有完全的理顺,造成我国财政税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严重的浪费国家财政。

2.4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现今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一直都在法制化下运行,但是相对于税收管理体制,国家的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税收管理人员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责任心缺乏,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且有时会违纪违法事件的现象发生。这就让整个财政税收的管理缺乏了一定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让其在经济作用的发挥中受到了阻碍。

2.5责、权、利没有完全理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在现今的财政管理体制中,有很多的改革措施有着明显的过渡性。有的地方在财政管理体制中虽然说实行了税收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也仅仅只是将财政税收的收入资金跟支出的资金简单的划分开来,并且再加上在申请一些专项的资金的时候还需要很多的审批手续,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财政税收管理的责、权、利没有得到实际的统一。

3针对财税管理体制问题的创新对策

3.1采取适当放权管理

如前文所述,税权的高度集中不利于地区按照自身特性和优势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区域不平衡现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适当放权管理迫在眉睫,可在现行体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如国家税种还是由中央统一立法,地方税种立法工作可以适当下放,这样既减轻了中央立法部门的负担,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当然,国家可对其工作进行监控和审查,确保放权限度适宜,避免因滥权造成腐败行为的滋生。

3.2建立健全财税制度

想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必须有相应的法令作为指导,应建立系统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保证既能从整体上纵览全局,又能对财税工作的细化环节进行约束,使每一个工作步骤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财政税收管理的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应注重税收与支出管理范围的科学划分,明确税负比例,进一步加大在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税收支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此基础上,兼顾中央宏观调控与区域发展需求,挖掘财税制度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促进我国整体财政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

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的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整合财政税收的资源,不断地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公开与透明。同时,加大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势,建立协调的财政税收资金整合机制,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过程,全面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

3.4提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重点在于人才的进步,只有人才进步了才能让整个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有序进行。比如增加管理人员的实操水平,提升他们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让这些管理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工作,充分了解工作内容,并能快速解决。而要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培训、深造、教育等方面进行培养,毕竟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发展,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由这些管理人员来决定的。除了再教育与深造培养以外,还要让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与服务统一意识,为百姓提供最好最优的服务,全面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3.5做到财政税收的责、权、利统一

对于整个财政税收的管理项目都做到明确的规定,保证在财政税收的管理能按照明确的管理范围进行财政税收的管理,从而让责、权、利得到统一。财政税收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同时,在改革完善创新的基础上加强财政税收的管理职能,保证财政税收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及高效性,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总体效率。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要不断的创新,充分调动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落实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繁荣昌盛,推进我国财政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进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切勿盲目跟从一定要找出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扬伟.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

创新财政税收体制 篇9

一、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

(一) 财政税收体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是以中央财政领导为主, 地方财政更多的接受中央的管理, 并听从上级指令后定期向中央财政部门报告税收情况, 存在高度集权的现象。财政收支的高度集中导致很多分税制度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加上财政是不允许搞平均分配, 致使地方财政收入也无法进行合理的划分;[1]一些资产收入和国有资源的非税收收入, 往往没有纳入财政收入的管理体系范畴, 使得财政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税种中没有包括仅税负增收的范围, 丧失了财政对社会分配的调配功能。

(二) 财务预算和核算缺乏真实性

不少财务部门在制定单位年度预算和经济核算中存在虚假信息, 其核算结果的真实性有待提高。当前, 偷税、漏税、避税的情况普遍存在, 一些不法分子大量的伪造、虚开、代开增值税的专用报销发票, 且涉及的数额大, 这样必然使国家大量的税收流失;[1]加上很多部门在财务核算中有很多的人为干扰, 对成果进行干预和控制, 从中获取一些虚假的经营指标;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建立起两套账目, 设立明账和暗账, 或者说在核算中混入一些虚假的信息来掩盖真实的经营情况, 在税金的计算和经营成果的上报上有一定的水分存在, 财务监督行为存在缺失。

(三) 财务监督和管理上存在功利性

许多税收单位的领导对国家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工作的责任心和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税收是国家用于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 与本单位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经营上淡薄了管理意识;有些领导在向上级汇报税收情况时有一定的弄虚作假现象, 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徇私枉法, 偷税漏税;[1]有的单位没有把税收的收取和支出情况进行公开, 在记录方面多是人工记录, 甚至不记录;也有管理者同纳税人员达成私人协议, 对偷税漏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并从中谋取利益。这些不该有的做法加上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和监管, 使许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 对国家财政税收工作极为不利, 大大减少了财政税收。

(四) 传统财政税收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随着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和发展任务的不断深化, 传统的税收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在财务管理方面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 也无法对税收改革进行有效的控制, 甚至出现无视法律存在的行为, 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件频频发生。[2]当然, 在改革中也遇到许多同经济发展及社会要求相冲突的情况, 在结构方面存在失调的现象, 不少财政税收领域自身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在公共服务上, 一些地方政府经常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基层组织建设得不到有效的财政保障, 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凸显。

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探索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 也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能否持续稳定的前进, 亟需找到自身的突破口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可尝试改变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职责权利过度集中的体制, 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二者在财政体制改革中的关系;可以实行分级分税的财政体制, 优化产业结构, 让分税制度改革在资源配置上起到优化的作用, 也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的作用。[3]这样既可体现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又能激发地方政府的活力, 建立起比较稳定而增长的经济体制, 在壮大整个国家的财政实力上能收获较大的成效。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要针对当前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明确改革的目标和创新方法, 对暴露的问题逐一解决并深化。在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上下功夫, 在监督监管和民主管理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3]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吸取其中有利于我国改革的部分为我所用, 加上结合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协调好财政税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建立起满足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决策机制。特别是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要相匹配, 中央在给地方政府划分财权责任上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 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权压力, 同时也要给地方政府必要的权利, 能自己根据自己的省情来制定符合地方发展的财政税收体制, 优化财政体制上预算和支出的完成, 实现财政税收体制的转型,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实施途径

(一) 建立分权、分级的财政体制

中央要在保证经济增长稳步推进, 财政税收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和弹性, 适当的给地方政府下放权力, 特别是在财务融资权、税收减免权等方面让地方政府有实权去操作某些活动;[1]要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收入进行合理的划分,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前提, 优化和促进地方产业升级, 在保证财政支出合理划分的基础上, 地方财政可以由中央财政或者省级财政负责, 确保地方经济也能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4]政府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同时, 也要加快基础事业建设的步伐, 使得产业结构的经济链能串联起来, 进而提高整个经济的质量, 让财政和经济二者的关系得到有效处理。

(二) 建立健全完善的财政税收体制

要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就要建立健全基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财政税收体制, 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力度, 一定范围内可征收物业税, 要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征收税收;二是正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结合省情和国情以及当地对外开放的程度, 在税收的优惠政策制度制定上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三是要调整好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的比例, 改变过去以间接税收为主的体制, 加大国家税收中直接税收的比例;四是要对个人所得税以外的税收适当的减少。[1]

(三) 加强财政预算和监督管理

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 要对涉及到资金财政收支的各部分内容都统筹到预算管理范畴内, 进一步扩大国家财政的预算管理体系范围。对一些复式的预算体系包括国家社会保障财政预算、资本性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内容也要进一步的完善, 对一些非短期的经费预算要结合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来进行, 保证二者的协调统一和同步发展。对国家重点建设的项目要加大财政保证力度, 对教育、科技、社会保障、三农等问题上也要加大财政支出。[4]此外, 要加强财政监管监督力度, 在制定财政税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对那些偷税漏税、徇私舞弊的行为决不手软, 要加大审查力度, 一旦发现就要严惩不贷。在财政监督上也可采取滚动式、流动式的监督机制, 可以委派专人进行不定时、不定点监督。

(四) 健全财务转移支付制度

对财政体制改革, 应根据主体功能的划分, 对区域进行统筹发展和协调安排, 对基本公共服务应采取均等化的政策, 促进财务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 以缓解财政税收不足的问题。可成立转移支付的资金机构, 确保资金的来源, 从中央到地方乡镇都可以逐步加大转移支付的监管力度;可不断改进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 合理调整转移支付比例, 提高支付的有效性, 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作用;[4]对转移支付专项管理制度要合理的改善, 提高转移资金的利用率, 避免资金流失;对财政税收体制的主体功能区也要合理的划分, 在完善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上上, 促进转移支付体系的完善, 切实解决财政税收不足的问题。

(五) 加快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财政管理者和执行者都是国家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 一定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确立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的理念, 建立规范的财政税收内部秩序, 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 鼓励财政税收工作者的自我学习、挂职锻炼和继续再教育等手段, 使管理人员在管理和服务水平上能有统一的认识。同时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加大人才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 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能力和综合组织管理能力, 走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道路, 为地方百姓提供更为优质而周到的服务, 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谷秀英.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研究[J].全国商情, 2013 (9) :39-40.

[2]杨冰.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3) :34-36.

[3]高会敏.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认识与探索[J].财政金融, 2013 (9) :59.

创新财政税收体制 篇10

1.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财税体制改革, 可以为企业减轻负担, 使其有资金实力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是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需要。

财税体制改革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内容, 可以增加人民收入, 对收入分配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是提高人民对政府满意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根据调查, 大部分人认为我国宏观税负过重, 再加上财政支出的不合理, 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 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当前形势下, 财税制度改革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社会稳定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现行财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税收结构不合理

我国财政收入中非税收的收入比例较高, 不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 再加上税收结构不合理, 间接税比例过高, 直接税的比例过低, 造成了宏观税负过高。同时在不同人群、地区、产业税收不公平, 造成了依法纳税的公民少, 偷税漏税较多;在计算纳税的过程中, 比例税种较多, 计算上存在一些漏洞, 这些都需要及时加以完善。

2、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监督体制上不够完善, 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的征收主要是由税务系统进行, 在征收管理中, 随意性强, 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 外部监管又难以进入, 造成了监管真空状态。对财政收入, 人大和媒体只对数字进行检查, 不能对具体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监督, 造成了财政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其次, 在管理体系上, 业务、行政双重管理体制对财税人员都有管理权限, 造成了管理体系混乱。

3、分税制度落后

在分税制度上, 地方政府在税种的设置和税收的分成上都处于绝对的弱势状态。地方政府在税种上数量过少, 中央与地方税的分成比例过少, 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地方政府不得不靠土地财政来发展经济, 间接的推高了房价, 同时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收入来源有限, 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上事务过多, 造成地方政府压力过大, 不利于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 影响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

4、预算制度不完善

首先使用预算的机关单位过少, 造成了有些单位在年终突击花钱, 浪费财政收入;其次, 预算内容不完善, 造成了政府在分配财税支出时随意性较强, 信息不够透明;最后预算的监督机制匮乏, 人大作为财政预算的监督单位, 在监督手段上过于单一, 要求预算单位进行汇报的时间单位为一年, 不利于监督其预算执行的情况, 而媒体和审计部门在事后监督, 即使违反了预算规定, 处罚手段也比较单一, 没有威慑力。

5、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我国转移支付主要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项目, 这两者比例不够协调, 专项转移支付数目过多, 一般性转移支付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 转移支付的操作不够规范, 随意性强, 易产生腐败现象。同时转移支付中必须要求地方政府进行一定的配套资金, 给地方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 不利用体现转移支付效果。

三、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分析

1、要创新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首先, 要研究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支出比例, 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在此基础上, 要完善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税收分成的比例, 保证地方财政收入有足够的财力。要在转移支付制度上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健全转移支付度, 保证转移支付能够下沉到省级以下政府。还要规范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管理, 建立转移支付监督体系, 确保资金专项专用。创新省级政府以下的财政管理方式, 在借鉴成熟地方的基础上, 利用本地区实际条件实现省级同县级政府财税直接对管的方式, 对乡级财政由县级代管。在此基础上, 深化改革, 找出体制不足的地方, 进行优化。

2、优化税收结构, 完善财税制度和政策。在税收的种类上要减少间接税的种类, 增加直接税的种类, 保证宏观税负下降。

税收政策方面, 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基础上, 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要建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惩罚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财税政策, 同时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利用税收管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3、在收入分配制度上, 要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制度, 建立起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配合我国当前的收入体制改革。规范财税秩序, 严厉打击偷税等违法行为。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逐步控制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针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 要完善种粮农民补贴制度, 建立种粮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积极开展支持土地、金融等其他农村机制体制改革。

4、在预算制度与政府支出制度上, 要深化预算部门的数量与质量, 在完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和定时向人大报告的基础上, 尽快完善省级及省级以下部门预算公开的制度, 同时严格管理预算外资金, 坚决杜绝小金库。尽快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和全部财政性资金中推行;在政府采购上, 要严格政府采购的范围, 公开招标,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政府支出上, 严格履行预算的同时, 要坚决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行政管理费等一般性开支, 建立节约政府。

参考文献

[1]朱云飞, 刘祥永.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04.

上一篇:瑕疵婚姻的法律效力下一篇: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