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泡腾颗粒

2024-05-29

利巴韦林泡腾颗粒(精选三篇)

利巴韦林泡腾颗粒 篇1

关键词:金莲清热泡腾片,疱疹性咽峡炎,疗效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 好发于夏秋季, 发病年龄多在l~7 岁儿童。 临床表现为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小疱疹, 疱疹溃破后成为溃疡, 上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覆盖, 周边有红晕。 因口腔溃疡引起剧烈疼痛, 小儿常常会拒食;口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 唾液分泌增加, 加重小儿流涎。 该病虽属自限性疾病, 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 目前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措施主要以应用抗病毒等为主, 但疗效不太理想。 本研究于2010 年11 月~2012 年11 月应用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40 例系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儿科门诊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1]。 年龄1~12 岁, 平均 (3.37±2.62) 岁, 病程1~5 d, 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70 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具有可比性 (P > 0.05) 。 见表1。

1.2 入选标准

1年龄1~12 岁, 夏秋季突然发热、咽痛, 不敢吞咽, 流涎;2咽充血, 咽弓、软腭、悬雍垂黏膜可见数个至数十个灰白色疱疹, 直径1~3 mm, 周围有红晕, 1~2 d后破溃形成浅溃疡;3病变局限于咽峡部而不波及口腔前部, 亦不发生于齿龈及颊黏膜;4局部淋巴结无肿大;5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无异常淋巴细胞;6患儿家长配合并知情同意;7就诊前未使用药物治疗者;8患者依从性好, 能坚持门诊治疗1 周以上者[2]。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对本研究中的所有药物过敏者;3手足口病;4就诊前已治疗者;5不能坚持服药;6同时应用其他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者;7依从性差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确诊第1 天即开始用药, 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 酌情给予退热药, 禁用刺激性食物。 均以3 d为1 个疗程, 5 d后判定疗效。

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 (50 mg×18 袋, 山东仁和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707) 每日按体重10~15 mg/kg, 分3~4 次;治疗组:金莲清热泡腾片 (4 g×6 s, 中盛海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70028) 0.5 g/次, <1 岁, 1 片/次, 3 次/d, 1~15 岁, 1~2 片/次, 4 次/d; 利巴韦林气雾剂[0.5 mg×150 揿, 上海医药 (集团) 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 国药准字H10970349], 首次使用1 h内揿喷4 次, 2~3 揿/次, 以后每隔1 h喷1 次, 2~3揿/次。 2 d以后4 次/d, 2~3 揿/次, 儿童每日平均剂量15~20 mg。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咽喉部疗效判定标准及疗效标准。 显效:3 d内体温正常, 流涎好转、疱疹减少;有效:4~5 d体温正常, 流涎、疱疹消失;无效:5 d以上, 体温不能恢复正常, 疱疹明显。 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病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数据, 各组数据检验前均进行方差齐性和正态分布检验,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配对u检验, 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 先行方差齐性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30.60, *P < 0.0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流涎消退时间及咽峡部疱疹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3。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2 例出现白细胞减少, 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疾病, 也是儿科门诊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 也可见于EB病毒、支原体等感染。病毒进入咽部黏膜上皮及其附近的淋巴组织细胞中增殖后, 可侵入血液出现病毒血症, 在局部则抑制宿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产生溶细胞作用, 导致咽部黏膜充血、疱疹和溃疡形成。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症状和手足口病相似, 故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 主要感染人群为1~7 岁小儿。该病发病率高, 范围广, 传染性强, 流行速度快, 高发于夏季, 且可重复发病, 重者可引起惊厥。 近年来, 疱疹性咽峡炎呈散发或流行发病。 由于病毒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对同型病毒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属自限性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一般持续1 周左右, 但可出现心肌损害等并发症[4], 严重者可威胁小儿的生命。 因此, 该病引起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目前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效方法治疗。 既往多采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5,6,7], 但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多需要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大。 利巴韦林是传统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病毒 (包括DNA和RNA) 均有抑制作用。 利巴韦林抗病毒的主要机制:1通过RNA聚合酶结合于病毒中, 导致病毒基因致命突变, 直接产生抗病毒效应;2抑制单磷酸次黄嘌呤核黄素苷, 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 干扰病毒DNA合成阻止病毒复制。 据报道, 利巴韦林超声雾化吸入时, 70%直接分布到呼吸道表面, 使局部病灶表面药物浓度迅速达到高峰, 及时抑制病毒复制, 从而使咽部病灶消失;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8 h后, 口腔黏膜浓度却不到全身含量的1%。 由于全身用药选择性差, 治疗效果不确切, 且有静脉炎、白细胞减少、心脏损害、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等[8]。 国内学者曾比较利巴韦林不同剂型 (包括口服、静滴和局部吸入) 3 种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 结果显示利巴韦林全身用药组效果最差[9]。且10%患儿可能伴随心肺方面副作用[10]。 因此, 目前疱疹性咽峡炎不主张利巴韦林全身用药。 随着利巴韦林气雾剂的问世,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有研究表明, 气雾剂呼吸道给药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低、对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小、治疗费用低、起效时间短等优点[11]。 王华芳等[12]在更昔洛韦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明显缩短了发热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 本研究中利巴韦林气雾剂局部吸入与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结果显示, 利巴韦林气雾剂吸入治疗组在热退时间、流涎消退时间及咽峡部疱疹消失时间均较利巴韦林颗粒口服组明显缩短 (P < 0.01) , 与文献基本相符。

疱疹性咽峡炎属中医“湿热喉痹”范畴, 多为外感湿热, 上攻咽峡所致。 传统中医认为, 小儿为纯阳之体, 如喂养膏粱厚味, 胃火偏盛, 外感风热之邪从口鼻侵入, 内乘于脾胃, 脾开窍于口, 心开窍于舌, 胃经络齿龈, 风热毒邪。 熏灼口舌牙龈, 故齿龈红肿、口腔黏膜破溃。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咽喉总论》亦认为, “小儿咽喉生病者, 由风毒性热博于气血, 随其经络虚处所著, 则生其病”, 故现多认为该病发生与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浮有关。 治宜解毒利咽、化湿退热为主。

利巴韦林泡腾颗粒 篇2

关键词:利巴韦林,赖氨葡锌颗粒,小儿,慢性腹泻

小儿腹泻是一类有多种因素引起, 以排便习惯, 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儿童常见疾病, 6个月~2岁儿童多见, 常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严重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1,2]。小儿腹泻中慢性腹泻患病例数占总例数19%左右[3], 有文献报道, 其发生与小儿机体免疫能力低下, 肠道菌群失调, 腹泻后肠道继发性损伤以及部分酶类缺失有关, 多发生于秋季, 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及呕吐等。小儿慢性腹泻主要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 同时近年来研究表明小儿慢性腹泻患儿常有缺锌症状, 血锌水平明显下降[4,5]。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0年3月收治小儿慢性腹泻患儿97例, 在临床一般治疗及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的基础上, 加用赖氨葡锌颗粒口服治疗, 临床疗效确切,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0年3月收治小儿慢性腹泻患儿198例, 其中男113例, 女85例, 年龄3个月~2岁, 平均为1.3岁。全部患儿随机被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101例, 实验组9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 病情严重程度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儿均符合全国腹泻病诊断方案小儿慢性腹泻诊断标准[6]:大便次数大于等于5次/d, 多呈水样便或蛋花样便, 部分呈黏液样便;患儿常表现为呕吐, 腹痛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多无脱水症状或轻度脱水, 严重者脱水症状明显且伴有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实验室大便镜检阴性或有脂肪滴, 大便细菌培养阴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纠正脱水、酸碱平衡紊乱、肠黏膜保护剂及营养支持等一般治疗以及利巴韦林静脉滴注15mg·kg-1·d-1;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赖氨葡锌颗粒, 10~15mg/d口服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疗效评定标准判定[7]: (1) 显效, 患儿经治疗后5d内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2) 有效, 患儿经治疗后5d内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明显好转,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3) 无效, 未达到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经治疗后显效41例, 有效33例, 无效27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患儿经治疗后显效69例, 有效23例, 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儿止泻时间及治疗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儿经治疗后止泻时间及治疗总时间分别为 (6.5±1.1) d, (9.8±2.4) d;而实验组患儿则分别为 (4.3±1.2) d, (6.6±2.8) d;实验组患儿经治疗后止泻时间及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主要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 实验室检查轮状病毒检出率可达80%以上[8];儿童机体免疫能力低下, 消化吸收功能较弱;轮状病毒侵袭小肠黏膜时, 常引起绒毛细胞破坏, 水电解质吸收障碍加重, 从而导致持续腹泻;利巴韦林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光谱抗病毒药物, 能够进入病毒内, 竞争性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 从而干扰病毒蛋白质合成, 切断病毒复制增殖途径, 对于轮状病毒抑制作用显著。腹泻患儿因排便频繁, 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及饮食摄入减少, 常导致血、尿及锌水平显著下降, 而锌对于恢复小肠表皮细胞功能, 修复肠道受损黏膜及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有报道指出, 补锌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缩短治疗时间[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儿经治疗后止泻时间及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综上所述, 利巴韦林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确切, 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缩短病程, 且不良反应少, 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7-257.

[2]李代强, 唐廷汉.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09, 15 (25) :137-138.

[3]胡亚美, 江载芳, 陆华, 等.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97.

[4]陈均亚, 陈克.急性感染性腹泻小儿血锌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3) :49.

[5]刘敏, 高莉莉, 梁海燕.肺炎患儿血清和尿中锌铜含量变化[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3, 23 (4) :358-359.

[6]方鹤松, 魏承毓, 段恕成, 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384.

[7]方鹤松, 魏承毓, 段恕诚, 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4.

[8]韩红, 孙丽.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5, 5 (2) :147-148.

利巴韦林泡腾颗粒 篇3

关键词:连花清瘟颗粒,利巴韦林气雾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HFMD) 是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 多见, 临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为特征[1]。患儿绝大多数病情较轻, 预后良好, 个别EV71感染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笔者采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该病154例,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1年6月-2013年9月门诊收治的患儿154例, 其中男83例, 女71例, 年龄1岁4月~8岁, 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2], 并均为普通型病例, 发热伴手、足、口及臀部皮疹, 肠道病毒 (Cox A6、EV71) 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病程<3d, 除外风疹、水痘, 不合并心脏病、血液病及中枢系统疾病。随机分连花清瘟颗粒组 (A组51例) 、利巴韦林气雾剂组 (B组49例)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组 (C组54例) ;A组, 男27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2.68±0.32) 岁;EV71病毒阳性17例, Cox A16病毒阳性34例。B组, 男28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 (2.55±0.38) 岁;EV71病毒阳性18例, Cox A16病毒阳性31例。C组, 男28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 (2.61±0.33) 岁, EV71病毒阳性22例, Cox A16病毒阳性32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连花清瘟颗粒 (石家庄以岭药业, 国药准字Z20100040, 规格:6g/袋) :1~3岁者2g, 每天3次冲服;4~6岁者3g, 每天3次冲服;>6岁者6g, 每天3次冲服。信韦林 (利巴韦林气雾剂, 上海信谊医药, 国药准字H10970349, 规格:75mg/瓶) :1~3岁者2喷, 1次/4h口吸, 4~6岁者3喷, 1次/4h口吸, >6岁者4喷, 1次/4h口吸, 症状及体征消失且病毒转阴停药。患儿体温>38.5℃者均给予退热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每天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转型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与B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病毒核酸转阴转阴时间及痊愈时间和转型例数之间比较无差异 (P>0.05) ;而C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痊愈时间及转重型例数均少于A、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A、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1986年在我国被证实多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 也可由A5、A10、EV71感染, 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 主要表现为多见于4~5岁以下小儿, 夏季多见, 潜伏期为2~7d, 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密切接触者共用玩具或飞沫传播等, 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范围广范、容易造成爆发流行, 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腔疼痛, 厌食、拒食及流涎、发热。查体可见口腔内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 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 破溃后形成浅溃疡。皮疹出现于手足为多, 掌背均有, 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或大关节部位。该病为自限性疾病, 多于1周左右痊愈, 皮疹褪后不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预后良好, 无后遗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 重症病例明显增多, 如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 日渐引起人们关注。积极探索有效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方案实属必要。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病毒及对症处理为主。本病在中医古籍中无专门记载, 但现代中医据临床表现认为此病归属于中医学的“时疫”、“温病”等范畴, 为风邪热毒, 兼夹湿邪, 蕴于肌表为病。中药治疗手足口病以其独特的疗效已为临床所接受。本研究应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利巴韦林气雾剂是目前治疗手足口病常用的药物,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 可抑制单磷酸次黄嘌呤核黄素苷 (IMP) , 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 从而干扰病毒DNA合成, 阻止病毒复制, 达到抗病毒作用。它对多种病毒 (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 均有抑制作用, 有研究证实, 利巴韦林气雾剂被证明在体外和体内均能通过干扰病毒复制而降低感染EV71小鼠的死亡[3]。在儿科常用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但其主要集中于红细胞内, 对细胞及肝脏有一定毒性, 可引起骨髓抑制, 出现正细胞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 并影响肝脏功能。利巴韦林气雾剂全身用药选择性差, 用药后而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表面的药物浓度很低, 因此确切疗效难以评价。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主张利巴韦林雾化吸入给药, 超声雾化吸入时, 可使咽部表面药物浓度迅速达到高峰, 及时发挥其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减轻咽部疱疹和病毒血症产生。利巴韦林气雾剂可直接作用在口咽黏膜部位, 使黏膜充分浸润、吸收药物, 局部药物浓度高, 迅速达到抗炎、抗病毒、修复受损黏膜作用, 且用药方便, 患儿依从性好。本组患儿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局部的喷雾治疗, 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显示连花清瘟组在退热方面较好, 而联合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转型例数均有非常显著差异。按照中医学理论:“瘟疫之邪自口鼻而入, 入于内而发于外”, 治则当宣肺解表、清热解毒。连花清瘟颗粒能阻断多个病理环节的恶性循环, 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治疗优势[4], 被广泛用来治疗流感、禽流感和“甲流”等, 并已被纳入治疗“甲流”用药指南。连花清瘟颗粒以“清瘟解表, 宣泄肺热”为治疗法则, 方含银翘散与麻杏石甘汤, 有外疏卫表, 清热解毒, 宣肺泄热之功效, 用大黄泻下, 不惟通腑, 实重在驱逐毒秽, 通腑泄肺逐瘀, 肺与大肠相表里, 腑气下通, 肺热自降;还适当配伍了益气养阴的红景天调节免疫, 扶正祛邪, 既能调节机体抗病康复能力, 又防大黄攻下之弊。现代药理研究证明[5], 红景天能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兼有生脉饮和丹参、川芎合剂的效果, 对肺水肿有明显改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6], 热毒阶段通腑可以减少肠道内毒素的吸收, 减轻内毒素血症, 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从而使毒热症状减轻, 防止手足口病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连花清瘟颗粒对手足口病具有明确的拮抗作用, 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与利巴韦林气雾剂相当;两药联合治疗手足口病, 疗效明显优于单药, 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说明两药联合应用疗效好且安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2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2012, 19 (8) :291.

[2] 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807.

[3] Li ZH, Li CM, Ling P, et al.Ribavirin reduces mortality in enterovirns71 -infected mice by decreasing viral replication[J].J Infect Dis, 2008, 197 (6) :854-857.

[4] 吴以岭.解读连花清瘟胶囊[J].中国医药指南, 2005, 3 (11) :120-121.

[5]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511.

上一篇:公路养护与管理下一篇:胃肠外科围手术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