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2024-07-23

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精选十篇)

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篇1

个性化教学还是我们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主抓手。基于此, 我在历史教学中经常提醒自己要实施个性化教学, 经常想想学生是否有权选择内容。国外一般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分为四种类型:外倾型和内倾型个性、感觉型和直觉型个性、思考型和情感型个性、判断型和感知型个性。那么, 在具体的教学中, 如何根据这四种类型进行教学呢?下面就以我在七年级所上的一节历史课《战国》为例进行说明。

教师在上课时应给予学生有实际意义的选项, 这对于区分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能力及文化修养十分有效。通常情况下, 我所给的选项都倾向于他们自己的学习风格。

目标:小组就战国时代和现在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有效的讨论。

课程概要:学生分组研究战国时代手工制品的模型, 并猜想这些手工制品在当时的用途。

活动1: (我的风格) :小组集体讨论各种手工制品的用途, 把推测结果及理由写下来, 并同现代工具进行比较。

活动2: (与我的风格相反) :制作一些实用的手工制品。学生可以触摸、研究这些手工制品并讨论。

活动3:小组间讨论、辩论, 并将各种观点汇总起来。他们共同合作, 让一个小组说出本组的答案, 然后把答案和其他小组的回答进行比较评估。

第一步:检查课程内容和目标

在上课前, 我先让学生分析一下他们的生活同战国时代人们的生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我的学生中有20%是农民工子弟, 这种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新鲜的, 所以我积极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平台。

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主要内容的模糊不清会导致教学活动的混乱, 而教学活动的混乱又会反过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似懂非懂……这种情形和个性化教学是背道而驰的。所有学生在上了许多不同的课之后, 都要弄懂同一个基本原理, 甚至是要运用同样的核心技能。由于学生的准备度、兴趣或学习层面的不同, 他们必须理解所学内容, 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各种学习技能。如果一个教师不清楚所有学生应该弄懂哪些内容, 在学习结束之后应该掌握哪些技能, 那么他/她就缺少了上好一堂课的最重要的东西, 就不是一个好的组织者。

第二步:像往常一样开始

虽然我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电影、听讲座、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书籍等方式引出教学内容, 但我还是更倾向于让学生从评价“手工制品”开始。

下表是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知道的基本内容, 它将集体讨论、推测和比较归为对内倾直觉型学生有激发作用的言辞。通过这张表, 我可以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同我本身的学习风格一致。分析这张表时, 我发现讨论和争辩能使外倾直觉型个性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是, 如果没有一些支架和结构的限制, 这些学生就会轻易地主导整个讨论。

第三步:调整以适合与教师相对的风格

我按照自己本身的风格设计教学, 然后又根据与自己相对的风格进行适当调整时, 我的课程设计就兼顾到了四种风格。按照我本身的风格设计的教学适用于学习风格与我相近的学生, 那么再增加些适用于风格与我相对的学生的内容就尤为关键。

然而, 最初的课程计划无法吸引感觉型学生, 所以我想到了让学生触摸手工制品模型的办法。我认识到, 如果给一些例子和具体的方法, 许多感觉型学生思考推测时会感到容易些。我就让每个学生画一幅图, 满足了内倾型学生和感觉型学生的需求。为了迎合内倾型学生的需求, 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让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前先各自好好想想教师收集的教具、图片的用途。这同样也给外倾型学生在等待小组讨论开始的时间里提供了一个整理自己的想法的机会。

在这节课上, 所有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参加了各种学习风格的活动。相应的讨论紧紧围绕着这节课的任务展开, 而且达到了很高的思考水平, 以至于我把这一节课的结束时间推后了一天,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如果没有这个个性化教学, 我可能会想到制作实用的手工制品, 但我可能想不到设计一张“问题纸”来帮助学生独自开动脑筋思考。有了这张问题纸, 每个学生都会去思考问题, 而不是等着那些“聪明”的学生说出答案, 而且学生们的讨论很有意义, “问题纸”这个新增的形式推动了他们进行积极思考。

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成为各语文教师亘古不变的研究话题,而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青睐。个性化阅读教学较以往的单一、机械、沉闷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它强调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替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三者的灵魂交流,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启迪学生智慧,活化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理解,从而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门运用广泛、极其重要的语言和思维性学科,小学语文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与灵魂,一直是萦绕教师心头已久的问题,而个性化阅读教学为苦闷的阅读教学带来了甘霖与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教学的兴趣与信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增强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二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析疑、解疑和答疑能力,推动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学生质疑批判精神的形成一定意义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学生长远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教师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促使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加之各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个性化阅读教学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二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保护学生阅读信心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些语文教师由于意识不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不注重因材施教,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学,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过分注重阅读结果,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亟待创新,课堂不能迎合个性化阅读需求,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使学生成为阅读主体

众所周知,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开展与实施的,以人为本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精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不断解放思想,构建活跃开放的阅读教学新格局,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广阔的平台,才能推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心理特征、学习认知与学习兴趣开展阅读教学,充分保护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与自信心,加强与学生心灵交流与沟通,急学生所急,为学生解忧,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研究、发现与感悟的结果,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使其在与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提高个性阅读能力。

(二)创设多样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以使个性化阅读更焕发生机与魅力,这使其较以往阅读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多彩的阅读情境容易使学生找到阅读的存在感,阅读兴趣自然萌生,学习热情瞬间高涨。因此,创设多样化的阅读情境,极易引发学生情感与生活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体验因素,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具、语言艺术(趣味谜语、游戏、故事等)创设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等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潜在的`激情与兴奋感。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

现阶段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机械单一,“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方式依旧存在,极大挫伤了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完全屈服于教师的“权威”之下,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极其微弱,因此,为了充分展现学生的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阅读激情,丰富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很有必要。常见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法、启发诱导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阅读与朗诵比赛法等,根据不同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酣畅淋漓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要轻松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个性化”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关注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督导与教育很有必要。主要应做到两点:一是各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二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紧可能尊重学生个体阅读差异,留给学生自由阅读与思考的时间,放任其自由发展。不同的学生倾向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阅读材料,教师不应横加干涉,而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将选择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化特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动机,开展基于学生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也推动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篇3

1、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个性化教学的目标灵活性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出不同标准,而这个标准是学习者通过努力所能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出适合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这些目标的确定,能让学生在人与人交往的活动中充分体验到进步、体验到成功、体验达到目标的喜悦。

2、学习内容要有选择性。个性化教学是教师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既不脱离课程标准,又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的一种有效教学。因此。教师要注意选材的健康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和地域性,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或活动内容,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增强体魄,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学习方式要有多样性。学生的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根据练习内容、条件、环境去选择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合作练习意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下去练习,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运动水平与运动技能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加强:

4、学习评价要有激励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活动。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呈现出个性色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体育的学习评价要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凸现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并非“盖棺定论”,而是促进学生“长善救失”的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和完善。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各有体验,品尝成功的喜悦,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5、学习环境要有宽松性。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练习。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只有在学中做,做中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技能。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掌握技能的快慢与程度上,应给予不同的接受空间,如果教学中有些练习占用较多的时间而显得枯燥时。可将练习设计成游戏形式。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的学习,又可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氛围中,练出感觉,练出味道,练出情趣,形成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中自我体验练习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练”转化为“我要练”,从而发展个性,提高身体素质。

6、选修教学要有拓展性。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必须学什么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造成学生不愿上体育课、怕上体育课。开展体育课选修项目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积极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在拓展练习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补偿集体练习没有充分获得的部分。这样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融洽协作,增加团队意识,促进人的社会化。学生通过集体性的运动,如定向越野运动、野外拓展训练等,挑战体力极限,承受胜负考验,可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共渡难关,与人分享成功的快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个性发展的空间。

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个性化,教学模式

因为体育教学长期受到竞技思想的影响, 因而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往往只是单纯地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及运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之上。如此, 造成体育教学过程趋于程式化, 使得学生的个性被严重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 为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现代中学体育教学必须以创造风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指导思想, 进一步倡导在学生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措施。

一、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含义及其价值体现

1.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含义

个性化教学是指一种对教学主体及客体个性保持尊重的教学模式, 其注重主客体的情感需求以及心理特性的培养。体育个性化教学便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个性之间存在着不同, 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性格来发展自己, 令学生充分感受到与众不同。在此基础上, 由教师指引, 帮助学生来学习和认识自我,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个性化教学的价值体现

首先, 通过个性化教学使得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完美。个性化教学是对学生的认知、兴趣、能力、气质、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加以优化并整合, 从而使得被教育者的人格变得更加完美。其次, 通过个性化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全面。个性化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性格以及潜能的全面引导和培养教育, 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训练、知识的传授以及心灵的生化等。再次, 通过个性化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变得更加突出, 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进行系统的优化并整合, 从而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个人专长, 突出他们的个人能力。此外, 通过个性化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增加学生的阅历。

一般说来, 个性化教学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其又被称为主体个性化教学。 (2)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其又被称为客体个性化教学。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1. 在备课方面要采取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作为实现体育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个性化的课前备课要从备课和学生两方面着手。 (1) 在备课方面, 要充分结合个性与共性的特点, 使得体育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化发展的阶段, 他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各具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情有独钟, 却习惯用敷衍或应付的手段来对付自己并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因而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改变过去的思想观念, 不能再单纯以旧的跳远、跳高、跑步等体育运动形式来进行体育教学。 (2) 在学生方面, 体育教师备课时不能单纯地依靠教材, 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 也就是说, 体育教师设计体育课程时, 在参考新课程标准规范的同时, 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从而有效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个性化教学环境

当前, 在体育教学中, 已经由过去讲解、示范以及练习的枯燥教学模式改为将学生当作教学主体、以学生个性发展作为目标的新型方案。这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个性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结合, 从而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创设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如趣味活动、音乐多媒体、角色游戏等来实现体育教学环境的情趣个性化。此外, 还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增加一些引人入胜的剧本、故事、诗歌、名言以及即兴表演等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并且在教学时要因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知及探索欲。

3.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再将教师自身特长及风格融入教学之中, 实现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 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 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 在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个性的篮球等球类体育运动项目的课堂上,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整套动作的学习和思考。作为体育教师, 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时, 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那种注入式或者训练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比如, 可以在体育课上增设一些令学生放松的下棋、唱歌、打球等游戏, 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特长的目的, 以便能有效激发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到体育健身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等。

4.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个性化教学模式, 同时还需建立并健全有利于进一步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

鉴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不尽相同, 因而作为体育教师, 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寻找与之相适应的体育锻炼方式, 从而实现学生动作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 体育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之取代传统的测验或考试考核, 使每一位学生均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以便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动力。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策略

1. 作为学生, 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或爱好分成小组进行个性化学习

由于学生的性格及爱好不尽相同, 并且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针对体育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及性格分成不同的小组。例如, 性格方面, 性格外向及内向的学生可以自成一组;兴趣爱好方面, 可以依照学生对体育项目中的下棋、篮球以及足球等各自成组。由此, 在学习完主要体育教材中的内容之后, 学生按照自己的性格和爱好组成各种小组, 例如, 篮球小组、足球小组以及乒乓球小组等, 根据现有的场地以及器材进行体育活动。如此, 学生之间分享并交流体育技能经验, 同时还能进行友谊联赛等, 从而使个性不同的学生的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 不断对自身学习成果加以总结和反思

在体育课结束后, 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的体育技能加以认真反思和总结, 作出简单的学习笔记, 充分考虑自己在体育课中遇到的问题的原因, 并深入体会自身在体育课上的感受, 从中得出教训, 同时制定改进的方向。如此, 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不断通过自我反思来提高自身的体育学习;另一方面还能让体育教师通过查看这些学生所作的笔记, 有效指出改进的办法, 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从而实现体育技术的大幅度提升。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方法, 因而使学生的个性被严重扼杀。为此, 当前我们的学校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实行个性化教学, 促进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 从而进一步实现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有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葳葳.个性化分组教学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决策, 2008 (11) :114-116.

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篇5

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英语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它给我们提供了跨国文化的交际信息。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一点落实到现实的英语教学中,也就是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真正体现出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一、中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相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跨国交际语言,学生从小受母语学习影响极大,母语还没有学好就开始学英语,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显得很正常。作为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个性存在的差异各不相同,运用同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有背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英语个性化教学要根据学生个性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差异性,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最终使学生获得个性最大的发展的目的。笔者个人认为,真正实施英语个性化教学,从培养学生四会能力发展角度来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

1、听的训练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逐渐加强,英语除笔试外,还单独设立了听、说考核项目,且占到总分的30%左右。通过听给学生输入信息,通过说,让学生用英语思维表达思想。听和说是四会能力培养的基础。中学英语听力个性化教学要求学生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在培养听力方面,首先目的要明确,具有针对性,在学生迅速浏览听力材料后的瞬间,要对所解答的问题作预测,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听录音,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听力材料。其次,听的方法要得当,抓住听力材料的概要,把重点放在关键词和与问题有关连的内容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上。第三,在平时的听力个性化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学生“输入”语言的信息量,培养汲取语言听力的技能,充分利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节目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理解语言,增加大量输入语言的信息。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每日听英语的习惯。第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在听力测试中沉着冷静,集中精力听材料,不畏困难。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还要加强平时的基本功训练,注重平时的训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说的训练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怕说,怕开口是一种普通现象。笔者认为,除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影响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怕表达错。而说恰恰是英语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题,学生通过说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了解别人的信息,通过说能锻炼词语和句子的表达能力,说是读和写的铺垫,在说的训练过程中要把握两个技巧:一是鼓励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二是能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学生说出多少,说对多少,允许他们有语法逻辑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影响口语交际的正常进行,教师不必要一一纠正或者提出批评,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犯错的过程。

另外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信心,教师结合课文善于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说的动机还可以利用开设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活动周、英语活动课等。建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等形式拓宽学生口语表达的途径。组织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表达方法,关注跨文化交织的意识培养,注意观察他们的体态语言,以增加表达能力。给具有个性化差异的学生增加大量的输入信息,让他们有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他们有较好的输出信息,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

1、读的训练

如果说四会能力的培养中听说是领先的话,那么读就是听说的提升阶段,也是四会中的重中之重。并且每年的口语考试比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已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英语阅读的过程是从英语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过程,通过阅读将看到的书面英语转化成自己具有个性思维的语言,它是学习英语的输入方式之一。英语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阅读的文章有一定的背景知识,语言习惯,各种思维表达方式等,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一定要尊重文章,了解课文。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好学生进行读前的各种活动,提出以相关信息的精读为中心活动,同时还要掌握阅读中的一些技巧方法。现在的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Reading这个板块,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例如,通过上下文猜词义,培养边读边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可采用先略读、后细读、再精读的策略方法,在加强阅读训练过程中,要特别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新的观点,关注中心句和关键词。平时养成细读一些经典文章并且能背会自己感兴趣的词、句等,这样能为以后节省时间,而且时间长了,可以学到许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阅读的不同情况,适当做一些有目的性的调研,找出因人而异的最佳阅读途径。个性化的阅读应该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找到阅读的策略,而且可以启迪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借助英语理解英语的能力是当今中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主要目的。考试也侧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2、写的训练

书面表达是英语四会能力培养中的难点阶段。它是在学生拥有听、说、读能力的基础上的一个深层发展阶段。在英语语言的运用中,写作的难度最大,它的发展要体现循序渐进性,从单词、短语词组、句子到一篇文章,牵扯到的内容很多,有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各种习惯表达等。按常规讲,写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即写什么,二是表述,即如何用语言把内容表达出来,个性化的书面表达要体现出百花齐放的特色来。句子来自词汇,课堂和课后丰富词汇量是积累词汇的主要手段之一,英语不像汉语,单词讲究词性,词义和其运用的方法,孤立的记忆单词不结合词性和词的用法,很难写出通顺的句子,所以在个性化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读文章,从文章中分析单词、短语和句子。其次,要写好书面表达还要积累许多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习惯表达用语等。可以鼓励学生养成抄经典句式和精彩段落的习惯。每周花些时间发散记忆,久而久之,这些习惯表达就会印在脑海里,从而解决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第三,养成每天读范文、经典文章再模仿写作的习惯。这一阶段真正能体现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能力和水平。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必读的文章要充足,资源要丰富。可以来自课本、也可以来自报刊、杂志等,学生阅读涉猎的题材要广泛,贴近生活和现实,趣味性要强。另外,学校多开展阅读写作方面的比赛、竞赛等

老师适时的进行阶段总结,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注重平时的过程,结果看上去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实施策略 篇6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90

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一个个指令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巧搭学习“支架”,促进个性化学习

苏格拉底对启发式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四个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讥讽”就是对问题不断提出追问,使对方陷入困惑中。“助产术”即起“支架”的作用,帮助学生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再通过归纳和定义,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进而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我们教师应该吸取启发式教学的精华,为学生有效学习化学搭建攀登的“支架”。

二、实施分层教学,鼓励个性化发展

在化学计算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在化学计算时数学思想、策略、迁移能力等的培养。因为大多数化学计算问题实际上是以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数学问题,所以,要解决化学计算问题,首先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然后还必须具有较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并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的同时,还必须要强调其中用到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数学思想和技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因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面比较广,且大多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应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来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指出哪些环节有问题;对于基础较好、思维严密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来分析解题的思路,形成策略;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再编一些题,拓展思维;而对数学有特长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能快速准确计算,并得出结果。这样,在分层教学中,有意识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个性得到发展。

三、开展合作探究,展示个性化见解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合作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充分展示各自的见解。不同的个性化见解在合作小组中进行碰撞,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如在学习苯的结构时,进行如下设计:讲述十九世纪初欧洲发现苯的故事,许多科学家为探究苯的结构而废寝忘食,但又无能为力。由此引导学生根据得到的苯的分子式和已学过的价键理论,用足够多的小球和小棍,自己动手组成符合C6H6的分子模型。不同的学生得到的分子模型可能不一样,以这些组装好的分子模型为例,分析以前很多科学家对苯的结构无能为力的原因。学生在自身解决有困难的情况下,再通过小组合作及老师指导,共同解决苯的分子结构问题。特别在组装模型时,不管学生的基础怎样,每个学生都开动了脑筋,给出了很多不同的模型。此时,可以让一些学习基础并不好的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当他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肯定时,就会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在这个具有开放性的操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多的展示其个性特点。

四、优化实验教学,促进个性化创造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发挥化学实验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发挥化学实验的方法功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发挥化学实验的操作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氢氧化铝的制备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选择事先提供的AlCl3溶液、NaOH溶液、氨水、盐酸等试剂来制备氢氧化铝。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记录自己的试剂滴加顺序、试剂量的多少、沉淀出现的顺序等。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试剂不同,操作顺序也不一定相同,得到的实验现象和氢氧化铝的沉淀量也不相同。然后让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及现象,再通过尝试其他不同的实验过程来进行对比探究,得到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

五、加强个别指导,推动个性化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进行点拨,消除思维定式即可。而有些学生由于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的积累,造成了他们缺乏自信心,更丧失了学习知识的愿望和兴趣。这时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诊断,重在查漏补缺,尤其在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上帮助他们打通关节,串通思路,从而使他们缩短与集体的距离。

总之,个性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掘得更充分,在各个方面发展得更全面,使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更高。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造就人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篇7

一、自选阅读素材

教学实践表明, 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 如“拓宽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等。因此,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兴趣爱好, 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 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 允许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材和组建阅读小组, 进行阅读实践。由于感悟是发自内心的, 内容是自己选定的, 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积极主动的, 都有个性化理解。

二、引导潜心悟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 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我们常说“口诵心惟”。这里的“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 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 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朗读, 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 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 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 在潜心读书中, 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例:笔者教学《望月》一文第1小节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读课文, 通过反复练读达到“文通字顺”。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月光的语句进行潜心悟读, 并引导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 以此帮助学生再现画面, 体会意境。如“月亮出来了, 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 江面被照亮了, 流动的江水中, 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 芦荡, 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 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等等。在学生选择好自己喜欢的语句的基础上, 教者再为学生配上柔柔的乐曲, 图文结合美美地赏读, 在赏读中进一步感悟语言, 形成语感。通过配乐美读, 那皎洁的月光仿佛洒向了孩子们那稚嫩的心灵。

三、尊重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 有疑才有进步,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问题和疑惑既是学生语文学习求知的兴奋点, 又是教师诱导学生熟读精思的良机。教学实践表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较普遍, 功效较显著的教学手段就是质疑问难。例:一位老师教学《詹天佑》一文时, 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透课文的基础上, 许多同学做到了大声朗读, 自信朗读, 有情朗读, 一位学生针对“中部凿井法”提出了不同的理解: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 缩短工期, 那么就应该多打一些竖井, 不是更好吗?问题一出, 立刻引来了诸多同学的争议。见此情况, 教者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教学中, 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 教者采取了尊重的态度, 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在系列的思维碰撞中,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获得思想启迪, 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四、多元发展评价

以往我们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 常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朗读、默读、略读、精读、探究性阅读的水平, 总是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同时, 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 教者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 如此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阅读的评价, 倡导的教育评价应以人为出发点, 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使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具体举措: (1)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新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参与评价, 更要求我们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协商, 了解学生的处境与需要。以笔者的具体做法为例,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特别注意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 经常采用分层次评价:首先, 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 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其次, 确定A、B、C三个层次的不同评价标准;再次, 除了用激励语言多加鼓励以外, 还运用如“A”、“☆☆”等代表激励的符号。如此分层次评价, 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乐趣, 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 让学生参与评价。传统的阅读评价往往都由教师来完成, 如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可指导学生学会自评或互评, 让学生参与阅读学习评价, 从而使学生能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 成为一个自律学习者。

刍议个性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篇8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进行个性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制订过程之中, 只有吸引住学生的“兴趣”, 才能够推动学生学习。当学生兴致昂昂地进行学习的时候, 学生才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 将绘画学习作为一种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 在进行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过程中, 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还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学习经验, 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 制订出相应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例如,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 在课堂上推出“万花筒”教学方法。具体来说, 就是在进行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 (例如, “感恩父母”) , 让学生自由发挥, 可以用不同形式的表现方法表达出这一主题。学生还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例如, 折纸、制作贺卡、绘画等方式) , 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主题编制出剧本来进行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需要自主的制作相应的表演道具) , 充分体现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 学生在尝试过多种主题表达形式之后, 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课题的切入点, 并灵活应用在课堂之上, 更加有效地展示出自己对于课题的看法。

综上所述, 在进行个性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制订过程中, 只要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特点, 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美术教学的魅力, 享受到自由的学习氛围带给自己的乐趣, 才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 发散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注重学生的体验

校园生活是美好的, 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广阔天地, 在校园生活中,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认知美术, 并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因此, 教师在进行个性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制定过程中, 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对于校园生活的关注。

例如,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校园生活的感悟程度, 在学校内部可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 教师可以在艺术节前在班内开展美术作品的征集活动 (例如海报、手工作品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 即使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知识、技能上的不足, 也能受到教师的鼓励和活动的激励, 学生就会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 努力地去查询相关方面的书籍, 充分了解到美术作品的设计知识, 并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然后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内部的课堂讨论, 并鼓励学生在进行艺术品制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提建议, 让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与此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 为学生指明创新的角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汇集了教师和全班学生的集体智慧, 在这个过程之中, 学生也可以充分体会到自我创作和团队交流的快乐, 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 表达出自己的艺术情感, 展示自己的创作个性, 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再如, 为了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 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学校范围内组建美术社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就组建了“儿童装饰画”美术社团, 在美术社团日常的运行过程中, 可以鼓励学生针对社会的热点课题进行“儿童装饰画”的素材征集活动, 并在社团内部组织评比 (可以邀请教师作为评委) , 并对得到一致好评的学生进行奖励 (颁发奖状和纪念品) ,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社团活动的乐趣, 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团活动。

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进行个性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制订过程中, 教师的目光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学时间, 还要充分考虑到让美术知识走出校园, 走向学生的课余生活。社会是形形色色的, 学生的生活也和社会息息相关, 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 才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在个性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制定过程之中, 鼓励学生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并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 教师可以在周末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公益性宣传图片展的设计, 在进行公益性宣传图片展的内容设计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丰富公益性宣传图片展的版面内容, 学生就会充分调查社会之中的实际情况, 并充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公益性宣传图片展进行版面设计。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 学生可以在制作公益性宣传图片展的过程中,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 也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 教师在进行个性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制订过程之中,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并注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麻锦勉.让美绽放在课堂的开始:小学美术课导入设计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2) .

[2]阮昌奇.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3) .

[3]杨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4) .

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篇9

一、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 思维水平的差异, 原有基础的差异。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就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也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 我们的教学又回到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老路上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对于学生的独特性我们要珍视。认识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差异。因为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 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应该当作一种财富来开发对待,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完全的、自由的发展。

二、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面对这样的要求, 我们应该深思, 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无愧于心, 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无愧于子孙后代?如何才能够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地生活?

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 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 甚至被窒息的人。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由学科本位转向以人发展为本位, 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 通过参与学习过程, 给他们深刻的体验。“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 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 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由此,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我们的课堂, 它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地。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是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 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这里, 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的体验, 可能有失败和挫折, 可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果却是收获寥寥。但是, 我们必须承认“天空不留鸟的痕迹, 但我已经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内心体验, 学生的心灵世界就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 学习态度和责任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以“心”施教, 以“心”换“心”, 使教学过程同时成为学生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成为师生共同关心、共同经历的人生坦途。

三、构建开放式课堂

长期以来, 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 缺乏生气, 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 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 因此,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也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有专家指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由这四个因素组成, 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而且是永远变化的。尤其是当我们的学生, “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 带着自己的知识、体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 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 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 让自己融入课堂, 与学生一道, 共同“生成”课程。

具体说来, 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问题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练习设计的开放性。

1.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在头脑

中预设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相关材料、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 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超越现有的教学目标。还有一种情况, 教学目标可能因为课堂突发情况完不成时, 要学会及时调整。

2.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 在处理课堂问题时也要灵活一些。

教学过程和练习设计的处理也该机动。所有这一些, 都时刻考验着教师的智慧, 要求教师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采取得到的措施, 把学生始终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 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课堂才能走向开放。

四、实施个性化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从这个角度讲, 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当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 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 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不只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 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状况, 并通过分析指导, 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 如何实施个性化评价呢?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学生、伙伴、教师、家长四位评价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这就能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做出中肯的评价,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 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2. 评价反馈途径的多元化。

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 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反馈的途径至少有作业分析、学习质量形成性分析、学习质量终结性分析、课情分析。思想品德分析, 学习习惯分析等等。

3.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实施新课程, 评价必须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 评价内容应该多样化, 评价方法也多样化, 比如:适时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个性化的行为,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 在自己个性化的课堂中, 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摘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同一事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要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就要实施个性化教学, 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四个方面谈谈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浅析个性化作文教学实施途径 篇10

那么, 何谓个性化作文呢?简单说, 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 写真实的文章, 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 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如何不断创新, 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鼓励和培养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思维成果的展示, 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 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在作文训练设计中, 教师应重视启发思路, 传授方法, 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 解放学生的思维, 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南怀瑾先生说过, “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的, 引来现代文明社会, 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 产生了人类, 是艺术想象。”秦牧也曾说:“联想的构成, 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 有了电路, 电才能通过, 知识的贫乏, 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 电通灯亮, 一亮一串, 形成一条链。想象力、联想力, 是衡量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 也是检验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 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 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 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 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 “浮想”就是“联想”, “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 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 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内涵丰富, 意境开阔, 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 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 应用生动的语言, 加以具体描绘。

在平时的作文命题设计中, 我们还经常给学生出一些这样的题:

绿, 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以“绿的联想”为题, 展开联想, 写一篇作文。

我们注意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 游目骋怀, 海阔天空, 然后加强具体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不但增强了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 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 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2. 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 是人的一种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 随身携带, 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 及时捕捉, 信手拈来。

总之, 要想不让学生的思维成为他人践踏的“跑马场”, 其关键是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顺着思, 顺理成章见成熟;反着思, 反弹琵琶翻新曲;两面思, 辩证推求出灼见;前瞻思, 超前预测见创意;反馈思, 以古类今获新知;整体思, 整合出巧见功力;局部思, 众里寻巧见机智。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 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 大量这样的练习, 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二、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说:“我们作文,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 表现个性的思想。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 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如何鼓励学生说真话, 说出“只有我才有”的心灵话语, 表达唯我独有的个性化思想?笔者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只要对生活进行了细致观察, 就必定有想说的欲望;只要对生活有丰富的积累, 就必然有要说的非说不可的话语。这要说和非说不可的话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 就是真正的个性化话语。

其次是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理。由于受“卒章显志”写法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作文结尾阐述几句理, 以达到升华主题之目的。但常常是平庸之理, 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不妨告诫学生:只有阐发自己心里悟出的不同于别人悟到的新理, 也才能将不着边际的大话拒之门外。

最后是鼓励学生抒发真正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没有感情的文字虽不能感动人, 但无害于读者;文字虽有感情, 却全是假情, 不仅有害于文风, 而且有害于读者, 还引起读者的厌恶之心。因此, 我们要把被生活、被书所真正感动了的情感真诚地抒发出来。

三、大胆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行文构思的个性化

写作心理学认为, 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 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构思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 面面俱到, 越俎代庖, 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 隔靴搔痒, 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 课堂上充满生气, 时时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中国台湾《国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命题后, 酌与学生作短时间之讨论, 再令学生撰写……”讨论时间虽短, 效果却很长远, 学生能养成一看见命题就用心思考的良好构思习惯。讨论中学生围绕审题, 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 各抒己见, 更是能集思广益, 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讲的, 学生几乎全能说到, 不仅针对性强, 而且学生容易接受。从讨论中, 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 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 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 即怎么写。这样, 个个跃跃欲试, 不仅“有的写”“乐于写”, 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四、鼓励作文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 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 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

语言的鲜活和个性化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工夫。

用语生动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无论要描写些什么, 要把它表现出来, 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 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 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 大胆想象, 敢于创新, 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 把动态的事物写得逼真, 把平常的事物写得形象。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 远远的读其苍茫, 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 细读其沉淀。”这一“读”字, 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地揪住她的心, 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 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 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 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 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个片段准确表现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 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 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 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 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 散句就是语气舒缓之处, 也使文章显得摇曳生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 整句就成了文眼, 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 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 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 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例如, 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化深奥为浅显, 化平淡为生动。运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 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比喻新奇合理又贴切。

炼字不如炼句, 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 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 含义隽永, “字唯期少, 意唯期多”。只要有心追求, 就会发现, 很多时候, 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如关于生活、思想等, 我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高考作文中这样的一些哲语佳句, “一生都在追赶春天的人, 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 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 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语言一旦有了意蕴, 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 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上一篇:服务程序下一篇:玉米秸秆还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