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测井曲线

2024-08-19

油田测井曲线(精选九篇)

油田测井曲线 篇1

在钻井完井压力检测技术方面, 我们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压力检测及计算方法。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为了提高油田采收率, 对不同层系的井网都相应的进行了加密调整钻井。随着对薄差层的开发, 各种不同驱替介质对测井曲线造成的影响也现象出来, 给参数解释和压力预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造成以往的解释方法在现场分析应用过程中, 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需要结合开发区块不同井区的具体情况, 综合利用相关数据, 根据实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这样提高了完井压力检测方法准确率, 能更为准确的解释和预测地质复杂情况, 将分析结果在现场及时的得到应用。

2 测井曲线异常

完井压力检测计算主要采应用完井测井过程中, 不同压力下电位、声波、微电极的读值不同进行校对计算所得到。高压层的曲线反映与正常曲线相比具备如下特征:

(1) 声波时差曲线增大;

(2) 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减少或趋近于零, 严重时甚至出现正异常;

(3) 微电极高幅度, 电位线和梯度线幅度差减少或消失;

(4) 井径没有泥饼显示。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 北3-350-E75井测井曲线在1166-1173米完全符合高压层特征, 但钻井液密度1.44g/cm3并没有出现泥浆水浸和井口溢流情况等现象。

3 原因分析

结合油田开发的动、静态数据综合分析, 认为曲线产生了异常。这种异常是由于此区块北3-4-448、北3-4-P48井在葡一组间注聚合物, 注入聚合物受断层遮挡, 并未被完全采出。受残留物影响, 在测井曲线上显示高压层特征, 并不是真正高压。

3.1 受注采关系影响

根据沉积相带图, 结合油田开发生产数据, 做出注采关系表。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靠近断层的十六口井中, 有四口井注采不关衡, 有形成高压地环境和条件。

3.2 断层影响

首先我们对断层进行分类。.根据以往上下盘钻井数据及测井资料, 计算了断层生长指数, 通过断层回剥确定演化过程。根据地层沉积的.差异平衡补偿原理, 一个时期的地层沉积顶界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在后期地层沉积后在经过地壳运动和压石成岩运动使地层埋审计后度发生变化。根据这一规律, 在断层回剥过程中, 确定断层形成过程。通过断层回剥, 确定了断层形成萨一形成过程中, 以下为同生断层。

其次对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研究。主要是页岩沾污对封闭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同生断层的封闭性与页岩沾污带有密切关系。页岩沾污带由泥岩向断层带并入而形成。其结果是沿着上下盘形成泥质薄层封堵砂岩层断面, 随着与断层距离增大, 页岩沾污带厚度随之减小。页岩沾污带连续性与页岩厚度与断层距离之间的比率密切相关。用页岩沾污因子表示。根据统计计算, 这个断层封闭性较差。

最后我们用试井资料确定断层的封闭性。从试井资料看, 由于渗透率较低, 低压下基本封闭, 高压封闭性较差或不封闭。

3.3 聚合物影响

(1) 聚合物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分散性, 对油膜进行有效渗透, 在聚合物剥离效应

的作用下成为油膜的渗透剂、分散剂、剥离剂。

(2) 聚合物具有成膜作用。将附着在岩石上的油质分散剥离的同时, 在形成新膜。

(3) 对表面张力的改变。根据以往资料, 聚合物降低了岩石体系的表面能, 使驱油成为可能。

在聚合物以上特点的共同作用下, 造成岩石聚驱后渗透率下降, 在注采平衡井区由于存在采出点, 注入物质持续推进。在注采不平衡井区, 采出点极少或没有采出点, 推进速度相对极慢, 导致后期注压增高。在高压下, 原本低压封闭的断层被压开, 断层一侧能量传至另一侧。这在过去的试井资料已经得到验证。这样, 既保证了靠近注入井断层一侧压力得到释放, 又使之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压力。

由于聚合物间断注聚, 在断层遮挡作用下, 聚合物在注采不平衡井区呈间断性推进, 在地层里形成段塞。钻井施工时停止注入, 压力下降, 被压开的断层封闭, 段塞稳定在一定区域。如待钻井位正在聚合段, 则曲线呈明显高压, 这是因为聚合物隔绝了钻井液和地层流体间的离子交换, 在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上, 产生异常, 呈现与泥岩差别不大的低值。这在完井检测压力时, 很容易被认为是高压层造成。如待钻井位正在注水段, 因为地层流体量太少, 与钻井液交换后显现与聚合段一样的测井曲线异常特征。

4 验证与应用

通过北3-353-E75井RFT小层压力地层测试资料验证和固井质量声变质量检测。结果表明, 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后期钻井过程中在靠近断层的其余十五口井中, 四口注采不平衡井区的井, 三口井测井曲线还是出现异常。我们采取了常规方法, 没有采取高密度钻井液, 用正常密度钻井液施工, 没有发现异常。

5 认识

随着油田开发力度的加大, 驱替介质增多,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强碱以及各种调剖剂改变了油层水的矿化度, 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测井曲线造成各种异常, 从而对我们的参数解释及压力识别产生误差。只有在钻井施工中对发生的异常情况具体分析, 准确判断, 才能确保钻井及测井质量。

摘要:针对萨北油田北三东区块断层区产生的个别井测井曲线异常情况, 分析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在钻井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压力检测,测井曲线,断层,聚合物

参考文献

[1]孙洪志等.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新技术、新方法、新认识[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11)

油田测井曲线 篇2

测井曲线标准化对地震反演结果的影响-以大庆油田杏×井区为例

以大庆长垣杏×井区为例,系统总结出研究区测井资料主要存在数据单位不统一、测井仪器误差、数字化影响、波阻抗叠置等问题,针对问题采用直方图法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标准化处理前后的.测井资料分别应用于地震反演中,进而分析了测井曲线标准化对地震反演结果的影响.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国外测井技术英文刊名: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年,卷(期):2009“”(5)分类号:P631关键词:测井曲线标准化 地震反演 大庆油田

油田测井曲线 篇3

1 测井标准化方法

标准井的选择和多井系统偏差的认识是测井曲线标准化的难点。多部分井目标地层是泥岩和砂岩, 模式匹配的方法是用来纠正相同类型的相同的一组地层的曲线。标准层选定条件是稳定层厚度、岩性相似的, 标准层的选择依据地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应满足条件为分布广泛, 沉积稳定厚度强。并对岩性、电性特征对比度跟踪, 多井校准曲线能够满足单井地质特征的变化规律, 并完全保持了不同岩性之间的响应差异。具体而言, 在曲线累计数据上, 做出标准层数据频率来对比关键井, 计算它们的差值就是修正值。根据校正值, 可以实现测井曲线变化频率的标准化。通过实施前后声波对比, 每个井的曲线形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2 绘制沉积相图及编制增产方案

以整个油田的葡萄花层测井曲线为例, 绘制了沉积相图, 并根据油藏开发条件, 提出了增产方案。如1号井射孔生产, 钻井油砂的长度270米, 日产1.6吨原油, 稳定后日产原油1.5吨, 原油含水5.5%。1号井产量很低, 与主力层位钻遇长度较小有关, 主要是孔的地层形成条件太差。邻近2号井比1号井捞油早, 累计捞液1869吨, 地层压力下降到6.14mpa, 地下亏空严重, 现在的1号分段压裂后, 各层、夹层和平面的压裂后有效的沟通, 以减少储备损失。日产液体从1.8吨到5.8吨, 日产油从0.9吨到3.7吨, 水分含量从48.2%到36.7%, 压裂效果很好 (如图1) 。

3号井在肇州油田肇405区块, 水平井714米长度, 含油砂岩长度300米, 砂岩钻遇率67%, 日产10吨的初始液体, 后期日产原油油2.5吨、75%的含水率, 累计产油1.07×104t, 从沉积的地图 (图2) , 3号井钻遇3个小层。其中2层钻遇非主体砂。另一层为主体薄层席状砂, 连接条件比较好。对该井实施可调式机械堵水, 目的层位第3层。与方案实施前对比, 产液量下降2.1%, 日产油上升到6.3吨, 含水率下降到20%。日产从2.6吨增加到6.3吨, 从74.2%到20%的水含量, 增加原油产量96吨t。

3 结语

大庆油田到了开发后期, 主要生产任务是挖掘剩余油, 而测井曲线标准化校正可以解决测井曲线年代跨度大和测井仪器系统误差的问题, 可以提供一致的数据集, 技术支持提供挖潜剩余油。

参考文献

[1]隋新光、赵敏娇、渠永宏等, 水平井挖潜技术在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厚油层剩余油开发中的应用[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6, 30 (1) :112-113.

油田测井生产实习报告 篇4

5【实习时间】:XX年7月(共三周)

【带队老师】:王向公、胡少兵、夏玲玲

一、提要:

暑假期间,在王向公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测井06级三个班来到了位于潜江市的江汉油田测录井工程公司进行为期三周的实习。此次实习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声放电等各种测井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任务,这次亲身来到测井公司实地实习使我们对测井的认识从理论很好的延伸到了实际当中。在实习的这段学习生活中,我对各种测井方法及其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在实际测井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了初步的思考方向。总的来说,此次测井生产实习是我受益匪浅,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也必定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射孔、测试、井下仪器、测井解释、地面仪器、测井工艺、现场测井观摩、综合录井。下面仅做简单的阐述:

射孔是将射孔枪送到预定的深度后,进行校深、点火,利用聚能罩聚集很高的能量,爆炸将射孔弹射出,穿透套管和地层,从而达到形成通道的目的。射孔是一种完井手段,主要是让地层中的油气能通过射孔通道流入井筒内。射孔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井下射孔、卡钻的判断、井壁取芯。在射孔作业中常遇到的问题有射孔弹在井下不爆炸而在工作地面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误射孔、卡枪。实习前以为射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经过老师的讲解,现在我才发现射孔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射孔作业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测试是试油的一种手段,它是指在动态条件下对油气层进行评价,从而得到地层压力,温度,地层产出流体性质的判断,渗透率,测试影响半径,油气的边界等。测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裸眼井测试,另一类是套管井测试。其中裸眼井测试是一种不稳定的测试,一般风险较大,因此测试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井下不超过8小时;而套管井测试是一种稳定测试,风险较小,测试时间长,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层位污染,需要开井10分钟,然后关井,再开井充分流动,观察两次流动压力是否一样。通过听取老师的讲解和对仪器的观察,我对测试这个在学校并没有接触过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井下仪器的观察,在仪器车间我们观看了普通声波探头、长源距声波探头、硬电极、双感应探头、微球形聚焦探头、岩性密度探头、地层倾角方位探头、补偿中子测井仪、双侧向测井仪等一系列的井下装置和设备。井下仪器除了有这些探头外还包括电子线路和防转短节。以前只是在课本上看到过一些井下测井仪器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这次身临其境的看到了实际的仪器,发现和自己想象当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通过观察这些仪器,加深了我对测井仪器及测井原理的进一步认识。

测井解释包括资料的上井验收和资料解释。上井验收时要看测井曲线是否符合标准;测井解释时一般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对测量的曲线进行解释,陆相一般为沙泥岩剖面、海相为碳酸盐剖面,可以利用测井曲线来划分剖面,识别岩性计算参数。一般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解编和转换,还要进行深度校正。可用来识别岩性的曲线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经;测量孔隙度的曲线有声波、密度、中子;测量电阻率的曲线一般有双侧向和微球的组合、感应测井和八侧向的组合。另外还有一些测井新方法,比如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中子寿命测井、脉冲中子测井等。通过这些学习,是我对测井资料的解释过程有了新的了解,知道了要从多条曲线来综合判断岩性划分岩层,而且测得的曲线并不是像课本上的那些那么有特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各种信息来综合判断。

地面系统的发展经历的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又从数字信号发展到现在的成像测井。在早期的测井地面系统中,绞车与通信设备两者是单独的,通过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现在的操作室和绞车在同一辆车上。

测井工艺方面我们主要了解了,测井的电缆。电缆分为单芯电缆,四芯电缆和七芯电缆。直径5.6mm的单芯电缆主要用于生产井测气、水剖面;直径11.8mm的七芯电缆是现在测井的常用电缆。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 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录井包括综合录井、地址录井、地化录井、荧光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等(以综合录井为主)。录井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井口和钻台上要安装h2s监测器,停钻时尤其可能出现井喷或造成h2s逸散事故的发生。通过老师讲解录井的相关知识,我对录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录井流程有了基本的认识。通过参观录井仪器平台,对录井仪器和录井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七月22日,我们随车来到了江汉油田某钻井工区,对现场的测井过程进行了观摩。此次观摩不但跟贴切的了解了测井的具体步骤和流程,也对钻井平台和钻井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具体的测井步骤为:

1、测井工作人员把天地滑轮从车上取下并安装到井架上;

2、从车上取出相应的测井仪器,将其挂接在天滑轮,通过地滑轮连接电缆至测井仪;

3、将测井仪器下放到井中;

4、仪器下放至目的层位后,以一定的速度上提仪器;

5、监测测井曲线是否出现异常,随时处理;

6、现场验收测井资料,如果不合格要重新测量,直到合格。通过这次现场的观摩,学到了很多测井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井场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比如井场内不能吸烟、不能打伞等。

总之,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各种测井原理、测井仪器和测井工艺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实习中我们亲身体会到了油田工人的生活、亲眼看到了在书本上学过的测井仪器、切实了解了油田具体的运行模式。这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或继续深造的道路上无疑会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实习体会及感想:

这次实习利用了暑假的时间,天气很热、条件很苦,但是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并没有因为外部的条件不好而减退,每次都按时出工,准时到达实习现场。实习中我真切感受到了油田的生活,虽然和以前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人就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不移,对自己作为石油人感到自豪。在实习的时候我同时也觉得我们大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长了,眼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候也很极端,我想这也是在我们步入社会后应该学习和提高的。所以我认为,如果有走出校园到神会上去实践的机会,我们一定不要放过,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同时更重要的时会让我们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率。

四、总结与建议

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确收获了不少的知识,但还是有些需要改进的。在时间安排方面,如果可以的话最好避开炎热的天气,尤其是在住宿条件有限且不能很好解决解暑问题的情况下。

油田测井曲线 篇5

U 9油藏经过多年的高速生产, 目前油藏处于低采出程度、高含水状态, 生产效果较差的特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利用测井解释成果对油藏进行重新认识, 落实油层剩余潜力分布。工区内存在520、521、2530、3700、CSU等多种测井系列, 虽然通过了一定的手段来消除了刻度不统一和资料不匹配等问题。但是, 某些曲线仍然存在着由于仪器故障, 刻度错误等造成的特殊误差。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标准化处理。有效的标准化处理能更好的为下部开展油层识别提供基础。

2 标准化的必要性

钻揭显示工区内侏罗系头屯河组 (J2t) 主体上为一套灰绿色中细砂岩、灰色粉砂岩、灰色泥岩, 厚度12m~36m, J2t储层内部无明显隔层。顶部覆盖一套白垩系清水河组 (K1q) 比较稳定的泥岩。泥岩在全区均有发育, 平均厚度7m。泥岩分布稳定, 厚度大, 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伽马、低电阻率特征, 易于识别。区域上为J2t油层段的顶部隔层。可以作为标准层进行测井曲线标准化校正。

通过统计全区的J2t顶部泥岩段平均密度表明 (图1) , 顶部泥岩平均值多集中在2.52g/c m3, 但井与井之间密度平均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此点在单井对比上也有所体现, 图2为过U1032-U1034-1035井地层对比剖面。U1034、U1035井顶部泥岩密度值明显较U1032井要高。依据岩石物理参数特征规律, 同一工区内, 相同的沉积环境、相同的层位, 岩石具有相近的地球物理学参数特征[4]。因此需要对工区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校正。

3 测井曲线标准化

测井曲线标准化的方法较多, 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频率直方图法、重叠图校正法、均值校正法和趋势面分析法等。本次采用的是均值校正法, 其步骤如下:

(1) 选取为标准层, 进行GR-RHOB-CALI三者之间的交会。从三者交会图上来看, J2t顶部泥岩段密度值的变化不仅受扩径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岩性的影响。因此需要选取井径稳定, 且伽马值偏大的部位作为确定密度峰值的依据。

(2) 剔除扩径及粉砂岩 (低伽马值) 影响, 读取密度曲线对应的平均峰值。

(3) 全区泥岩密度平均值分布在2.52g/cm3左右, 以此为基础, 对全区单井密度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若泥岩密度值小于2.52g/cm3, 就对J2t整体增加差值量;若泥岩密度值大于2.52g/cm3, 就对J2t整体减少差值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工区目的层段标准化增幅在-0.08-0.08之间。累计平均增量为0.044g/cm3。

工区共有115个岩心样品, 利用校正后的J2t油层段密度值与岩心孔隙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标准化前, J2t油层段密度值与岩心孔隙度值相关系数0.8491, U2078井对应的密度与岩心孔隙度值相关系数低。标准化后, 图版中交会点分布更为集中, U2078井与其他井点吻合性一致, 相关系数提高到0.9063。

通过以上分析, 密度曲线标准化前后对孔隙度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也对后面建立孔隙度模型有很大的影响。利用均值校正的方法对工区密度曲线进行校正, 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更准确, 为下步储层参数的统计及油层的识别提供了基础。

4 结论

(1) 测井曲线标准化能更好的解决井与井之间的存在的误差, 为下步建立孔隙度模型, 奠定基础。

(2) 均值校正的方法是曲线标准化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U9井区应用的效果好, 可以在其他油田进行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雍世和, 张超漠.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6

[2]高树芳, 范玲等.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及其对测井解释结果的影响[J].国外测井技术, 2008, 23, 19-21

[3]王志章, 熊琦华, 宋杰英等.测井资料标准化及运用效果[J].测井技术

三种声波测井曲线预测方法对比分析 篇6

1 预测方法的应用

1.1 经验公式法的应用

因为所有的矿井都能够形成一定的密度曲线, 而这种曲线能够反映出地层的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曲线了解地层的变化, 预测出地震的情况。我们可以对这二十个矿井通过Gardner公式法来计算出具体的密度曲线, 并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得到相应的预测值。任意选择一口矿井, 通过经验公式法来预测出声波曲线, 把曲线的结果和原始的测算曲线放在一个窗口下进行分析, 主要是看两个测算结果中速度的交汇点。通过计算机来测量两个曲线之间的相关性, 得出的系数为0.336。从这个数值中我们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是非常小的, 可见这种测量方法的曲线精确度不高。不过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操作比较简单, 可以在一些地形比较复杂, 误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使用。

1.2 地震属性分析法的应用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声波曲线, 首先需要导人三维地震数据体。在本例中, 地震数据体共包含1109条inline线和1819条crossline线, 间隔为5m。然后, 建立好几何网格, 使得地震数据和测井曲线能位置统一。以已知的29口井作为训练样本, 抽取复合地震道, 并对其进行转换运算, 得到多种体属性值。同时利用基于模型反演获得的波阻抗体, 提取出外部属性值 (外部属性用ex-attr来表示) 。最后建立地震属性与井数据的线形关系, 其中部分关系如表1所示。分析窗口为13煤和1煤之间的区域。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最佳的属性表达式为Log (ex-attr) , 属性运算的误差率最低, 且相关系数大约为0.50, 相对比较高。因此选取其作为单属性分析的结果。10-8井、10n-17井、11-10井, 三口井单属性分析预测结果:相关系数=0.500134;平均误差=602.441。多属性分析是在单属性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与计算。在本例中, 使用的最优褶积算子长度为10, 获得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在表2中, 每一行代表一个多属性变换, 且此变换包含了上面所有行的属性变换。多属性分析预测结果显示:相关系数=0658744;平均误差=523.422。在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法的时候, 由于需要的训练时间比较长, 则可能产生训练过度的问题, 这就需要通过训练来减少误差的产生。通过表2我们也可以看出, 过度训练只是该种测量方法中的一种情况, 也就是说增加测量属性能够简单的测量出曲线中的一些细节, 不过也可能适得其反, 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当前已经产生了针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就是交叉验证。

1.3 神经网络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就是对预测结果的多属性转换进行更加深入的测量和分析。在上述例子中, 可以把表2中的前七种属性直接输入到电脑中, 并通过声波曲线对照后再输出, 这样就能够建立神经网络的具体结构。通过输入值和输出值之间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不过这种误差和上述两种方法比已经是最小值了。在网络的方差达到一定的精度时, 就结束整个网络训练。本例中对于MLFN, 根据误差最小原则, 确定出隐含层节点数为46, 共轭梯度迭代次数为100, 总的迭代次数为10。对于PNN, 确定出σ因子数量为25, σ因子取值范围为0.1~3.0, 共轭梯度迭代次数为20。最后利用训练好的两种网络, 对非目标声波曲线分别进行预测, 得到的预测结果:MLFN的相关系数=0.730526;平均误差=495.072。PNN的相关系数=0.787698;平均误差=449.863。

2 结果对比分析

利用三种预测方法对整个研究区内的声波速度曲线进行了预测, 并得到了不同精度的预测结果, 随机挑选其中一口井作对比, 采样率选为2ms, 其预测结果:经验公式法相关系数为:0.355;单属性分析法相关系数为:0.783;多属性分析法相关系数:0.838;MLFN相关系数为:0.891;PNN相关系数为:0.912。

通过对原始声波曲线和通过上述方法测测量得出的预测曲线之间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精度比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关系数也趋于1。不过相比其他的测量方法来说PNN测量方法在精度上更加准确, 预测的结果也更好。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对PNN测量方法的精确度进行检测, 也就是三维速度体。这种方法主要就是把预测的结果直接运用到地震预测数据当中所获得的。因为使用经验法获得的预测结果并不准确, 而且这种方法只能用在单一测量当中。而且在具体的预测当中只能用插值法, 这种情况下所获得的速度数值并不精准。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忽略掉这种方法所获得的速度数值。通常来说, 围岩的速度要比煤层的速度高, 所以单一属性分析获得的数据所显示的颜色比较明显, 这样对数据进行分析也比较容易。采用多种属性分析的数值变化度比较高, 特别是对于煤层来说, 这种方式得到的结果会比单属性分析的结果更加精准一些。MLFN方法预测层数连续性不高, 不过速度值的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上面三种测量方法, PNN方法明显更好一些。不仅能够清晰的体现出煤层的变化而且还能够对不同层数的速度值变化平均化。

3 实验结论

(1) 采用经验法来测量声波曲线, 这种方法只能用于一种或者多种的曲线进行数学转换, 速度上更加快而且整个操作的过程容易操作, 不过缺点是结果准确度不高。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 (2) 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法来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数据,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横纵向上的线性数据来模拟出地震属性的曲线, 这种方法的精确度高于经验法测量。 (3) 采用神经网络法来建立地震属性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从而预测出地震。这种方法前期训练的时间比前两种都长, 不过在煤田中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精度上高于上两种方法, 这种方法也是目前来说最好的一种。 (4) 在采用第三种方法测量之前, 应该对整个地震声波曲线的属性进行细致地分析, 属性和测量方法之间存在着某种继承关系, 通过改善预测的精度, 就能够提高整个神经网络的精度, 进而能够为以后的地震预防提供更高精准的曲线。

总之, 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提高测量的精度, 能够很好的预防煤层地震。在未来煤炭事业的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提高一定会促进煤层地震测量技术, 进而促进整个煤炭事业的蓬勃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煤矿地震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为了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 当前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神经网络法、地震属性分析法。这三种方法的作用以及优势都各不相同, 检测结果也不同, 文章就从预测方法方面来阐述这三种检测手段的应用特点, 以及检测结果的精确程度, 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声波测井曲线,预测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油田测井曲线 篇7

1 自然伽马测井概述

测井技术主要起源于法国斯仑贝谢公司, 中国测井技术主要应用在石油产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测井技术经历了模拟测井技术、数字测井技术、数控测井技术、成像测井技术。在煤田中因为岩石中含有一些天然放射性物质, 所以, 在进行探测的时候, 可以对其放射性进行探测。自然伽马测井主要就是利用伽马射线对岩石总自然伽马射线强度进行探测, 进而对剖面地层性质予以研究的一种测井方法。

岩石中放射性强度主要就是随着岩性变化而改变。首先, 通常情况下, 沉积岩自然伽马放射性要比岩浆岩、变质岩低一些。由于沉积岩中不含有放射性物质, 其自然伽马放射性主要指的就是岩石吸附的放射性物质的强度, 岩石吸附能力是有限的, 而岩浆岩与变质岩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较多, 如云母、长石中含有大量的钾元素, 进而导致其放射性强度较大。其次, 沉积岩自然放射性会随着岩石泥质含量的不断增加而提高, 其从低到高为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但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岩石除外。

2 自然伽马曲线在煤田测井中的应用

自然伽马测井在煤田测井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岩性划分、解释煤层及其结构、煤岩层比较、解释沉积相的主要特征、划分地质年代这五个方面, 本文主要对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深入了解与认识自然伽马测井方法与曲线, 进而为煤田测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1 岩性划分

当沉积环境与放射性物质来源一致的情况下, 沉积物粒度越细, 其表面就越大, 岩粒吸附的放射性物质也就越多, 相应的沉积时间也就越长, 这样就可以为放射性物质的沉积提供足够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 沉积岩自然放射性的强度, 不仅与岩石粒度大小有着一定的关系, 和沉积速度以及沉积环境也有着相应的联系。

2.2 解释煤层及其结构

在煤田测井中, 当煤田与岩层电性差异不够明显的时候, 或者出现煤层坍塌导致井径扩大的条件下, 通过人工伽马曲线与电阻率曲线很难对煤层及其结构进行准确的解释, 此时就可以利用自然伽马曲线进行解释。因为自然伽马曲线很少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 可以对岩性物性变化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 比如, 三塘湖区域煤层的顶板为碳质泥岩, 其煤层差异和电性、密度等差异较小, 导致人工伽马曲线与电阻率曲线无法对煤层顶界面情况予以体现, 进而无法进行准确的解释。而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对煤层和碳质泥岩进行区别, 并且能够对煤层顶界面情况予以全面的体现, 其解决结果和取芯化验结果一致。

2.3 煤岩层比较

在煤田勘探区域, 通过对每一个钻孔测井曲线的比较, 可以对煤田地质的地下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进而明确沉积关系、岩相变化与岩性变化、岩层厚度变化等内容, 进而对煤层的分布、结构、煤质变化、厚度等内容进行探查。在煤岩层比较中应用自然伽马曲线,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自然伽马曲线的形态, 能够对煤岩层沉积的地质年代予以确定, 并且对一些特殊放射性异常的煤岩层进行判定, 为煤田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比如, 三塘湖西部钻孔上部煤层顶部含有一些放射性, 是出现自然伽马曲线异常的主要原因, 此时就可以根据这一情况, 对煤岩层进行精准的划分, 为煤田测井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解释沉积相的主要特征

2.4.1 幅度

幅度是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的一项重要特征, 其能够对沉积体的粒度、泥质含量、分选性等沉积特征变化情况予以体现。一般而言, 粗粒沉积物主要就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具有较低的自然伽马值;细粒沉积物主要就是低能环境的产物, 具有较高的自然伽马值。结合自然伽马曲线幅度的变化情况, 对环境能量变化进行了解, 进而保证煤田测井工作的顺利完成。

2.4.2 形状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状, 可以对沉积过程中的物源供应和水动力条件等沉积特征进行体现。

2.4.3 接触关系

单层砂岩顶、底部测井曲线形态, 主要包括两种:渐变型、突变型, 其主要就是对砂岩沉积初期、末期的物源以及水动力条件进行体现。

2.4.4 次级形态

一是, 锯齿个数。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光滑程度和水动力对沉积物改造时的水动力作用强度和时间有联系;如果曲线锯齿比较多, 那么就说明水动力改造的时候, 其作用强度较弱, 时间也比较短。二是, 齿缝、齿谷数据大小。其可以对自然伽马曲线光滑程度进行体现。三是, 包络线形态。其能够对海进、海退的速度进行体现。四是, 齿中线形态。其可以对沉积能量变化情况予以体现。

2.5 划分地质年代

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对岩层形成年代进行判定, 进而对其地质岩性进行划分, 越新的地质年代自然伽马曲线基线越高, 随着地质年代的不断变化, 自然伽马曲线基线也会随之下降。根据这一情况, 可以对岩层地质年代予以明确的划分, 进而为煤田测井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依据。

3 结束语

在煤田测井中, 自然伽马曲线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和其他测井资料的比较, 更好地完成地层岩性划分, 明确地层层位, 并且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异常特征和地质资料的比较, 对煤层情况进行精准的解释, 划分煤层层位与地层地质年代, 并且对沉积环境予以明确。在煤田测井中应用自然伽马曲线, 可以为提高地质报告质量与提供可靠资料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对煤田测井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自然伽马曲线作为一种古环境的指示曲线, 以其方便、连续、灵敏等优势, 在科学钻探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作为煤田、油田勘查的重要分层指标, 在寻找旋回地层等领域中进行了一定的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本文主要对自然伽马曲线在煤田测井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促进煤田测井手段与成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煤田测井,自然伽马曲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立凯.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邯郸地区井田煤岩层解释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 2012, 06.

[2]谷现平, 等.自然伽马异常在宣东矿区岩煤层对比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 2010, S1.

[3]胡刚, 赵崇智.测井曲线在桃子矿区煤岩层对比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15.

用VB实现测井曲线的分形插值 篇8

分形的英文为Fractal,是由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勒罗(Binoit Mandelbrot)创造出来的。此词源于拉丁文fractus,对应的拉丁文动词是frangere(破碎、产生无规则碎片)。曼德勒罗是想用此词来描述自然界中传统欧氏几何学中所不能描述的一大类复杂无规则的几何对象。其实自然界中许多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在理想情况下,甚至具有无穷层次。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几何尺寸,整个结构并不改变。不少复杂的物理现象,背后就是反映着这类层次结构的分形几何学。如物理学中的湍流、、海岸线的形状、一片森林、非均质地层的各项地球物理参数、九曲回肠的河流等。而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就必须用分形几何的方法。1975年,曼德勒罗出版了他的法文专著《分形对象:形、机遇与维数》(Let objects fractals:forme,hazard et dimension),标志着分形理论的正式诞生。

1.1 分形的维数

分维是用来把握分形体基本特征的变量。在欧氏几何中,点是0维,线是一维,面是二维,空间是三维。一条线段是一维的,由四条这样的直线段组成的正方形是二维的,六个这样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是三维的。直线的长度数值,正方形的面积数值和立方体的体积数值都和我们测量的单位有关。测量的单位也往往是我们所能分辨的最小单位。假设我们的分辨能力增加了一倍,因此我们把直线段长度单位减小到原单位的一半,直线段长度的计量值就变为原来的两倍,正方形面积就变为原来的四倍,体积则变为原来的八倍。我们有下式:log4/log2=2log8/log2=3如图1,分数维示意图。

这里的2和3不是巧合,这是另一种维数的定义:测度维的概念。为了定量地描述客观事物的“非规则”程度,1919年,数学家从测度的角度引入了维数概念,将维数从整数扩大到分数,从而突破了一般拓扑集维数为整数的界限。即如果某图形是由把原图缩小为1/a的相似的b个图形所组成,有:a^D=b,D就是维数,即D=logb/loga。回到海岸线长度的问题,当用直线段来近似曲线时,长度单位减为原来的一半往往意味着我们可以用长度为原来的二分之一的直线段来近似曲线。这时,海岸线长度增加程度近似于一个固定的倍数。对于英国海岸线来说,其值约为2.7,而log2.7/log2=1.41,1.41就是英国海岸线的维数。1.41由于是一个分式所得出的比值,因此人们称之为分数维。还有其他一些分数维的定义方法,但得出的结果都比较近似。分数维是衡量分形的基本参数之一。

1.2 分形的几何特征

分形作为几何对象,首先是破碎的、不规则的,但不是所有破碎的、不规则的形状都是分形。一般来说分形集满足以下条件。

1)分形具有自相似性,可能是近似的自相似或统计的自相似。

2)自仿射性。

3)精细结构,即具有任意尺度下的比例细节。

4)由于具有自相似,分形集合都可以由迭代产生。

2 分形插值的数学模型

我们常用一个数学系统即迭代函数系IFS(Iterated function system)去研究构造一大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自相似性、标度不变性结构的分形。

1)仿射变换

仿射变换就是一种实现几何变换的公式,它可以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使图形旋转或位移。一个变换ω:R2—>R2的形式为:

其中:a,b,c,d,e,f均为实数,则称ω为二维仿射变换。其实任何图形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仿射变换重新绘制出来,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仿射变换。

2)收缩映射

设(X,d)是一个距离空间,对于映射ω:X—>X,若存在一个系数s(s∈[0,1]),使得对于所有x,y∈X有下式成立:d(ω(x),ω(y))<=sd(x,y),则称ω为收缩映射。s称为ω的收缩因子。

3)迭代函数系统

迭代函数系统是完备度量空间(X,d)上的一组有限的收缩映射ωn:X—>X,n=1,2,…,N;每个收缩映射ωn的收缩因子是sn。常用记号IFS来表示迭代函数系统(这里定义的迭代函数系统称为双曲的迭代函数系统,即变换是收缩的)。形式如下:

收缩仿射变换在数学意义上具有收敛性质,其变换结果总终将趋于稳定。

4)分形插值数学模型

依据拼贴定理,存在一个迭代函数系统{X;W0,ω1,…,ωn}其吸引子A近似与或相似于一个给定的集合L。也就是说对于一副任意给定的有限边界的图形,总可以找到一组变换{W0,ω1…,ωn},使得给定的集合L在这组变换下的象的并或拼贴近似于给定的集合L。

现在构造一个迭代函数系统{R2;ωi,i=1,2,…n},使得这个迭代函数系统吸引子等于插值函数f(x)的图形。设迭代函数系统{R2;ωn,I=1,2,…n}中每个函数ωn是仿射变换,其构造为:

该IFS的求取是通过拼贴完成的,即满足如下条件

对于每个仿射变换ωi,有ai,ci,di,ei,fi等5个常数,取di为自由变量,并称之为垂直尺度因子。令di是任意一个限定的实数,则ωi的其它系数可以表示为

可以证明此定义求取的IFS总有唯一的吸引子,且该吸引子必定是某个连续函数的图形,并同时通过各个插值点,而这个连续函数就称为分形插值函数。

3 分形插值算法的实现

根据分形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实现对离散的点进行分形插值的计算机编程。鄯善油田属于非均质地层,地层的各项物理参数在平面和剖面上显示出了很强的非均质性即具有分形特征,运用分形插值算法就可以实现测井曲线的二维平面分形插值。

3.1 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所述,绘制的程序框图,如图2,分形插值算法框图。

3.2 插值结果

程序中取鄯善油田**井3000米到3050米的的测井资料,按照每1米一个点进行绘制的原始图和分形插值后的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出分形插值后的测井曲线精度更高,更能反映出地层的特点,如图3,插值结果。

4 结束语

目前分形技术在油田勘探与开发、测井、地理信息系统、石油地质、产量预测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鄯善油田地层平面、剖面的非均质性,使分形技术在鄯善油田动态分析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例如可以根据IFS算法求得任何一段测井曲线的分数维,结合阿尔奇公式判定地层的孔隙特征、可以运用分形插值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运用分形进行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门新兴的技术将会在鄯善油田的开发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华杰.分形艺术[M].长沙:湖南音像出版社,1997.

油田测井曲线 篇9

1 选井

北二东东块于2002年12月注聚, 注聚层位为PI全组。并在此区选取四口临井进行研究, B1-D1-P70、B2-6-P71于2002上半年完钻, 该区块尚未注聚, 全井曲线显示为水驱特征;B1-D1-SP068、B1-D1-P069于2004年完钻时, 区块处于注聚见效期, PI组曲线显示为聚驱特征。

2 聚驱后曲线特征

2.1 电阻率曲线特征

目前经常用电阻率曲线进行测井, 其中主要包括微电极、高分辨率深浅侧向、微球以及2.5米视电阻率曲线。各条曲线上的电阻率值的大小反应了地层的流体性质, 是测井解释的重要依据。

由于测井曲线受到仪器状态、人员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井之间, 即使地质条件相同, 曲线幅度上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值。为了排除这种干扰, 本研究组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比较:同井不同井段比较, 注聚井仅PI组注聚, PII组仍注水开发, 将同一口井的的PI组与PII组进行比较, 排除了上述误差;不同井同井段比较, 选取稳定标准层, 用整井曲线与标准层的比值进行矫正归一, 减小上述误差后, 比较注聚井与注水井的PI组曲线特征。

2.1.1 微电极曲线

微电极曲线包括微电位和微梯度两条曲线, 微梯度曲线探测范围为泥饼部位, 微电位主要探测冲洗带。两条曲线的幅度差也是测井解释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井不同井段比较结果来看 (图1) , 水驱井B2-6-P71井PI、PII组的微梯度、微电位曲线及幅度差几乎相等, 而B1-D1-S P068、B1-D1-P069的注聚井段P I组的微梯度、微电位以及幅度差平均值均高于PII组。

同井段不同井比较结果来看 (图2) , 两口水驱井B1-D1-P70、B2-6-P71的两条微电极曲线平均线均重合, 说明水驱条件下, 不同井曲线幅度比值基本相同。聚驱井B1-D1-SP068、B1-D1-P069的平均线均不同程度高于水驱井, 幅度差曲线水驱与聚驱没有明显区别。通过分析得出, 由于校正后的曲线值数值大幅减小, 相同密度下的差值的区别也会随之缩小, 以及分辨率降低而导致的难以识别。

综上所述, 聚驱后微电极曲线及微电极幅度差均增大。

2.1.2 深浅侧向曲线

深浅侧向与微电极曲线同为电法测井, 经同样方法进行分析, 发现两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得到结论, 聚驱后深浅侧向曲线及其幅度差均增大。

2.2 自然电位曲线特征

自然电位曲线主要反映渗透性, 在砂岩层位呈现负异常。正常水驱条件下, PI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普遍大于PII组, 而PI组聚驱后, PI组自然电位幅度小于PII组, 可以得到结论, 聚驱使得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程度降低。

2.3 水淹特征变化

水驱条件下, 高水淹特征尤为明显, 主要归纳为:深浅三侧向曲线底部呈漫坡状, 电阻率值及幅度差减小;声波时差时差增大;微电极随含水的上升读值逐渐下降, 且曲线越趋光滑, 自然电位呈现幅度增加, 基线偏移。

从聚驱且完钻井B1-D1-SP068、B1-D1-P069的临井吸水剖面上判断PI1为高水淹层, 该临井与B1-D1-SP068、B1-D1-P069之间为一类连通, 因此B1-D1-SP068、B1-D1-P069的PI1均已为高水淹级别, 但其测井曲线无高水淹特征 (图3) , 因此聚驱后, 高水淹层在曲线上将表现为中低水淹特征。

3 结论

(1) 聚合物驱见效层的电阻率值高于水驱。

(2) 聚合物驱电阻率幅度差增大。

(3) 聚合物驱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幅度减小。

(4) 聚合物驱高水淹层段, 呈现与水驱中低水淹层段近似特征。

摘要:油层经聚合物驱油后其电性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水淹层。在测井响应上造成了假象, 影响测井解释结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同井聚合物驱与水驱层位测井曲线上的区别, 分析聚合物驱特有的曲线特点, 进一步提高聚驱层段测井解释精度。

上一篇:H型钢的矫正下一篇:LNG接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