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疗法

2024-07-12

靶向疗法(精选四篇)

靶向疗法 篇1

本研究中所出现的一切数据均由excel及SPSS13.0两个软件加以统计、处理以及分析,所出现的数据均以“χ—±s”的形式加以表示,数据检验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方法的对比,特得出了A组与B组患者治疗的结果:

2.1 A,B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A组经6次治疗后肿瘤直径均缩小1/4。B组患者经6次治疗后,肿瘤直径均缩小1/3。从以上结果看,B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A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症状都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腹胀改善,体重不同程度增加,经治疗后均无恶心、呕吐、脱发、消瘦等副作用。

2.2 免疫指标变化

B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值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CD4+升高51.8%以上,CD4+/CD8+比值升高0.48%,而A组部分患者测定值下降。两组在免疫指标变化尚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B组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3 甲胎蛋白变化

B组降低(AFP下降50%以上)20例,稳定(下降25%)9例,下降(<25%)3例,而A组分别为8、14、6,两组在AFP下降率上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肿瘤大小的变化:B组缩小1/3(28)例,变化较小的2例,肿瘤消失2例,缩小率93%,消失率为3.33%。A组缩小1/4(25例),变化不大的3例,两组都有缩小,但缩小的程度上B组明显优于A组。其他: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有部分患者发热,A组10%,B组12%。局部疼痛:2组患者均有轻微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

3 讨论

肿瘤的治疗至今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是绝大多数肝癌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此时多数人目前以栓塞化疗靶向治疗为首选方案,且为部分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争取了2次手术机会,但常规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患者的康复问题受限制,因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增强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性反应,延长寿命,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议题之一[1,2,3,4]。

靶向疗法(典消肿疗法),就是通过CT或B超定位下将配比缓释液直接注入肿瘤中心,使配比缓释液在肿瘤中心缓慢释放:(1)可以杀死癌细胞。(2)被杀死的癌细胞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细胞抗体,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3)可使肿瘤细胞脱水变性坏死。(4)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T细胞、NK细胞、TNF-α的抗癌活性,并能有效促进胸腺和脾脏的生长,加快损伤的修复,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配比缓释液能抑制细胞S期DNA合成,呈现S期与G+M期阻滞现象,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抗癌而不产生骨髓抑制的特点,同时配比缓

子宫破裂原因

(镇赉县英华卫生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26例子宫破裂中忽略性横位8例,前次剖宫产6例,滥用催产素分在子宫下段。不规则裂伤(横裂,纵裂,斜裂)或原切口裂开甚自动裂开,有4例行子宫修补术,其余全部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成活4例。结论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加强围生期保健,【关键词】子宫破裂;原因分析;子宫切除术;子宫修补术;预防中图分类号:R711.4文献标识码:B文

子宫破裂是指在分娩期和妊娠晚期子宫体部和子宫下段发生的破裂。这种疾病发病急骤,病情较重,若如果没有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导致胎儿及孕产妇死亡,因此,子宫破裂是产科极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子宫破裂患者。

1临床资料释液不能进入血液循环,对机体细胞不产生任何破坏作用。随着对肝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肝癌的典消肿治疗的效果与注射配比缓释液的剂量有正相关性,本研究发现B组患者肿瘤的缩小明显优于A组,且AFP下降B组明显优于A组,这充分说明肿瘤缩小的程度与注射配比缓释液的数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临床证明,本法对肿瘤患者无明显副作用,具有明显的靶向性、缓释性、微创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可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彭健,刘桦,邬力祥.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术[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0-82.

[2]文会龙,李少华,汪洋.大鼠胚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分化[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4):13-16.

[3]陈寒,唐州平,唐莱华.Neprilysin基因在大鼠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1):6-9.

靶向疗法 篇2

来源:深圳山厦医院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人约800-1000万,结核病年死亡人数超过300万,是全世界成人因传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头号杀手。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2年5月13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如果各国政府不积极采取行动的话,肺结核可能成为不治之症,我们将输掉这场同结核病的斗争。

根据我国最新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例数高达150万,新发耐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13万,每年因结核病而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全球22个结核病严重流行和全球27个广泛耐药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结核病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形势相当严峻。

2012年3月20日,中国《京华时报》就曾报道过北京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贺晓新博士的忧虑,呼吁人们警惕耐药性肺结核几乎到了无药可医的恐怖时期。中国抗痨协会前任理事长端木宏谨先生也多次慨叹结核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缺新药物、缺新技术、缺新疫苗”的“三缺局面”。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除了药物敏感性下降,结核杆菌基因突变,耐药性增强以外,难治性肺结核日渐增多也是最主要原因。所谓难治性肺结核,根据彭卫生教授2003年主编的《新编结核病学》(第二版)所述,应包括耐药性肺结核、慢性排菌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以及合并糖尿病、曲菌球、矽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药物过敏等重症肺结核患者,据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150万难治性结核病患者。对于这些难治性肺结核,传统化学疗法显得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成为无法破解的世界性难题。

深圳山厦医院利用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破解难治性肺结核治疗难题, 深圳山厦医院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耐药性肺结核不仅是结核杆菌感染,同时伴有其他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不仅是结核杆菌耐药,而且还有其他细菌耐药。由深圳山厦医院带领其科研团队潜心研究十余年发明的微创靶向综合疗法能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经皮肺穿刺能使肺结核病灶组织药物浓度比传统疗法瞬间提高上千倍,让所有致病微生物瞬间全部浸泡在高浓度有效抗生素中,丧失存活机会。并且通过药物和致病菌充分搅拌、密切接触作用,瞬间改变耐药致病菌的酸碱度、渗透压和造成缺氧等微生态环境,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杀灭耐药致病菌,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这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治疗方法。

先进的理念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当耐药性肺结核严重流行,传统疗法束手无策时,改变理念,与时俱进,采用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来解决目前国内外耐药性肺结核这一难题就成为首要之选。

新靶向疗法有望治疗晚期癌症 篇3

由Pharmacyclics制药公司生产的依鲁替尼便是其中之一。事实证明,在常规化疗不起作用的一些癌症患者身上,依鲁替尼对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延长患者存活期“非常有效”。

其药效原理是阻止癌细胞扩散,促使它们自我毁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今年2月批准用它治疗最常见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的论文称,研究人员随机调查了约400名中位数年龄(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把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数字作为中位数)为67岁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首次证明口服药物具有相对于化疗的明显优点。

“若服用依鲁替尼,约80%患者的病情在一年内依然处于缓解状态,这个比例是常规疗法的两倍。”论文主笔、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约翰·伯德说,“虽然本研究中的随访病例不太多,但其数据无疑佐证了在这种情况下应首选使用依鲁替尼。”

另一种治疗有望使甲状腺肿瘤缩小。

由日本卫材公司研制的Lenvatinib使2/3患者体内的肿瘤缩小。与安慰剂相比,使用这种药物的患者病情未出现恶化的中位数时间为18个月,而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为3.6个月。三期试验涉及约400名患者,由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肿瘤学教授马丁·施伦贝格尔领导。ASCO的专家格雷戈里·马斯特斯说,这种药“效果好,副作用不大”。通常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腹泻、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和恶心。

第三种临床试验是由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Qamucirumab,它能阻止非小细胞肺肿瘤长出新的血管。

对1253名四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种药能让患者在确诊后的存活期中位数达到10.5个月,比安慰剂治疗患者的9.1个月略长。使用两种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实验性药物进行的一项试验显示,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保持健康的时间增加了1倍。

靶向疗法 篇4

我院自2000 年以来, 一直致力于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利用我们独立研究的微创靶向疗法, 先后治愈了4 000 余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本组348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均采用以CT定位为导向, 以不同药物配伍为特征, 以经皮肺穿刺为主要技术手段, 再辅以营养膳食、运动康复和心理调适的微创靶向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疗程完成后经系统调查问卷分析整理和半年以上的追踪观察, 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组348 例难治性性肺结核病例均为我院2008~2012 年住院病人, 全部临床资料经系统回顾性调查问卷分析整理和半年以上跟踪随访观察。其中, 348 例难治性肺结核中耐药性肺结核达332 例, 占95.6%, 顽固性多发空洞性肺结核148 例, 占42.4%, 至少一个肺叶或一个以上肺叶的毁损肺患者为108 例, 占31.0%, 合并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肺结核患者106 例, 占30.6%, 骨髓抑制伴脾功能亢进患者35 例, 占10.2%, 合并糖尿病的重症肺结核患者112 例, 占32.4%, 合并药物过敏的重症肺结核患者18 例, 占5.3%, 合并矽肺的重症肺结核患者49例, 占14.2%, 合并曲菌球的重症肺结核患者30 例, 占8.7%, 合并大咯血的重症肺结核患者37 例, 占10.8%, 其他难治性肺结核26 例, 占7.4%。

348 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经改良罗氏培养并进行初步菌型鉴定, 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有312 例, 占89.7%,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104 例对INH、RFP高度耐药, 212 例对INH、RFP中度耐药。

348 例难治性性肺结核患者中, 男性为278 例, 占79.9%, 女性为70 例, 占20.1%, 男女比例为4∶1;348 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中, 14 岁以下年龄组8例, 占2.3%, 15~25 岁年龄组34 例, 占9.8%;26~35年龄组110 例, 占31.6%;36~45 年龄组96 例, 占27.6%;46~55 年龄组59 例, 占16.9%;56~65 年龄组34 例, 占9.8%;66 岁以上年龄组6 例, 占1.7%。

1.2 方法

1348 例住院患者均采用由我院独立研究的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治疗, 并根据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排菌情况、耐药情况、病变范围和有无并发症等, 同时配合相应的化疗方案, 初治菌阳肺结核化疗方案一般采用2HRZS (E) /4HR和2H3R3Z3S3 (E3) /4H3R3。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其配合药物治疗方案为2HRZES/6HRE和3HRZEO/5H3L1O3;2348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经皮肺穿刺给药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点如下:

1.2.1确定疗程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和患病种类确定疗程;一般为一个月一个疗程, 每个疗程分别穿刺4~5次, 每周1次;每个疗程一般间隔1~2个月, 以促进机体的修复和病灶的吸收;平均治疗时间以疗程数之和为计算单位, 扣除中间间隔休息时间。

1.2.2穿刺方法

利用CT扫描技术对肺结核病灶进行全方位立体定位分析, 根据胸部CT层距测量出病灶距胸骨切迹的距离, 再用直尺和卡尺测量病灶距脊突 (或前后正中线) 的距离, 找到由皮肤至病灶最近的点, 用我们的研究计算方法确定进针深度和角度;根据病人既往临床用药情况、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缓释、长效性杀灭结核杆菌和其他多种致病菌并能促进结核病灶修复重建的独特配方;经皮肺穿刺至空洞或病灶, 直接注入这种临时配制的抗结核药液, 使病灶完全浸泡其中, 同时, 通过机械性穿刺造成的理化刺激, 加大肺部廓清力度, 使病人产生呛咳, 促使大部分坏死组织和细菌团瞬间从肺内咳出, 打通病灶周围气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通道;再辅以营养支持、适度运动和心理治疗的系统治疗方案。

所用物品包括胸部CT片、直尺和卡尺、自制前方多侧孔穿刺针、5 m L和20 m L注射器, 置管者备深静脉穿刺包一个。

所用药品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正规药物;麻醉: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局麻或局麻加强化麻醉。

1.2.3禁忌证

根据我们的临床研究经验, 除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Ⅲ级以上或肺功能严重不全, 在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在80.0%以下者为临床穿刺禁忌以外, 其他情况并无禁忌。这也是我们和一些[2-4]相关研究报告的重要区别所在。

1.2.4诊断和疗效评定依据

348例耐药性肺结核病人的诊断依据和近远期疗效判定标准均系依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 (2008年版) 》、《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和《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5]。①近期疗效:根据病人的痰检、胸部X片和CT片判定;②痰结核分枝杆菌结果:以连续2个月痰菌阴性且不再复阳为标准;③X线胸片表现:病灶显吸:病灶吸收大于1/2原病灶;病灶吸收:病灶吸收小于1/2原病灶;病灶不变:病灶无明显变化;病灶恶化:病灶扩大或播散;④CT片显示:空洞闭合:闭合或阻塞闭合;空洞缩小:空洞缩小大于原空洞直径1/2;不变:空洞缩小或增大<原空洞直径1/2;增大:空洞增大>原空洞直径1/2;⑤治愈结果:根据患者完成疗程后6个月, 至少3次连续痰培养阴性, 每次间隔至少30 d判定。

2 结果

本组348 例耐药性肺结核病人中, 有6 例患者因不能配合治疗而退组, 2 例因其他重症合并症死亡, 12 例患者追踪观察资料记录不全或失访, 其余328 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 并经6 个月以上追踪观察, 资料完整。因此, 以下统计数据以328 例为基准基数。

328 例住院患者中, 治疗时间在60 d以内281例, 占85.7%, 90 d以内的23 例, 占7.1%, 90 d以上的25 例, 占7.7%, 平均治疗时间为68 d。

328 例住院患者中, 经皮肺穿刺引起刺激性呛咳导致肺内播散患者仅3 例, 约为1.0%, 造成气胸的患者25 例, 占7.6%, 均得到有效处置。

2.1 痰菌转阴情况

本组328 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经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系统治疗后, 其痰菌转阴例数随治疗时间增加而提高, 其中治疗3 个月痰菌转阴例数为314 例, 转阴率为95.7%, 明显高于同类文献研究报告。见表1。

2.2 X线病灶吸收情况

本组328 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经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系统治疗后, 其X线病灶吸收情况为显著吸收例数125 例, 占38.1%。吸收例数182 例, 占55.5%, 总吸收率为93.6%。

2.3 CT片空洞闭合情况

本组328 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经系统治疗后, CT片检查显示空洞闭合例数为238 例, 占72.6%, 空洞缩小的为80 例, 占24.3%, 总有效率为96.9%, 明显高于同类研究报告。

328 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完成疗程6 个月后的病例随访资料显示, 283 例完全治愈, 平均治愈率为86.3%, 有5 例复发, 复发率为1.5%, 328 例患者经系统治疗, 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328 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平均治疗费用为38695 元, 远较传统疗法治疗费用低。

3 讨论

结核病仍然是全世界成人因传染病死亡的主要疾病, 早在1993 年, 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结核病已经进入全球紧急状态[5]。导致结核病严重危害的最主要原因是难治性肺结核发病率不断上升, 传统化学疗法对难治性肺结核几乎无能为力, 束手无策, 使难治性肺结核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难题[6]。

所谓难治性肺结核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应包括耐多药肺结核、慢性排菌肺结核与结核性脓胸、顽固性空洞型肺结核以及合并糖尿病、曲菌球、矽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药物过敏等重症肺结核。据估计, 我国目前至少有180 万难治性结核病患者[7]。

针对难治性肺结核, 各国学者正致力于探索对结核分支杆菌具有强力杀菌和抑制作用的药物, 但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近年来肺结核介入治疗研究进展迅速, 为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8]。

国内医学院校和临床研究机构都有开展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耐多药和空洞型肺结核的报告, 但研究例数有限, 方法单一, 只限于给药途径和方式的改变,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肺结核治疗的理论误区, 在治疗原理和机制也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 不仅效果不十分理想, 而且临床禁忌证很多, 例如:1空洞周围伴有肺气肿、肺大泡;2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伴毁损肺;3大咯血未控制;4对所用抗结核药物过敏者[2,3,4]。

笔者认为, 造成上述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结核病专业领域存在严重的理论误区和认识偏差从而导致结核病治疗方法绝对单一和治疗效果不佳:

首先, 结核病患者的结核病灶中不仅有结核杆菌存在, 同时伴有其他多种致病微生物寄生。因此, 结核病灶是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的结果。

其次,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成份构成的特殊性, 导致病灶内微循环障碍, 是抗结核药物不能进入病灶内的主要原因[2]。

另外, 由于结核病灶长期迁延不愈, 致使病灶局部周边水肿、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等, 这些因素导致结核病灶周边的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 造成血循环障碍, 空洞型肺结核此类现象尤其明显, 也使抗结核药物不能顺利进入病灶内[9]。

特别是结核病灶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 包括血液微循环障碍、淋巴循环障碍和微气道阻塞, 这种微循环的障碍和阻塞恰恰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因子的进入障碍, 创造了结核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有利条件, 是结核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

最重要的是结核病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 只考虑了破坏, 杀灭, 没有考虑修复, 重建, 更没有考虑动态平衡。单纯靠全身用药不能彻底杀灭结核杆菌。当进行全身大剂量、长期化疗的时候, 杀灭的不仅仅是结核杆菌, 同时破坏的是菌群平衡, 破坏的的是机体自然免疫功能和保护屏障, 不仅效果不佳, 而且得不偿失。

本组328 例难治性肺结核的治疗采用我院独立研究的微创靶向综合疗法从根本上走出多年制约结核病治疗的理论误区,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 更重要的是突破以往诸多的临床困惑和治疗矛盾, 使难治性肺结核的治疗走出困境, 恰恰解决了上述研究所遇到的大量临床禁忌证, 扩大了难治性肺结核的诊治范围和治疗效果。

基于上述临床研究和发现,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转变思维, 另辟蹊径, 特别是针对传统药物疗法对于难治性肺结核治疗的短板和误区, 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取得了明显效果。

3.1 直接杀灭结核杆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针对结核病灶周边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 抗结核药物不能进入病灶内这一特点, 配制了独特的复合配方, 经皮肺直接穿刺到病灶内, 不仅破坏了病灶的原有结构和屏障, 而且让致病微生物在瞬间内与高浓度药物接触, 杀灭多种致病微生物, 使局部病灶的有效药量高于通过血液循环达到药量的几千倍, 所有致病微生物瞬间全部浸泡在高浓度有效抗生素中, 完全没有存活的机会。

3.2 破坏结核病灶内结核杆菌等致病菌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

利用药物的缓释和长效机制, 采取碱性、高渗透压、缺氧、破坏病灶蛋白质等多种手段, 彻底摧毁结核分枝杆菌等致病菌的微生态环境, 即使个别异常顽强的致病微生物躲过了高浓度抗生素的劫杀, 由于没有生存空间, 也将无法存活。

3.3 人为造成刺激性呛咳, 促进大部分细菌和坏死组织咳出

通过机械性穿刺造成的理化刺激, 加大肺部廓清力度, 使病人产生呛咳, 促使大部分坏死组织和细菌团瞬间从肺内咳出, 打通病灶周围气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通道, 极大缓解病情。

传统理论认为, 空洞型肺结核和浸润性肺结核一经穿刺就会产生剧烈咳嗽, 只要有剧烈咳嗽就会造成肺内播散, 加重病情。本组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和观察, 并对穿刺过程中咳出的脓痰进行痰菌培养实验, 尚未发现存活菌。这说明, 在穿刺过程中, 药物已经和致病菌充分搅拌混合, 达到了杀灭致病菌的作用, 同时破坏了结核杆菌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因此, 没有咳出体外的痰液, 即使扩散到其他肺组织, 细菌也不会存活, 所以不会造成肺内播散。

3.4 促进原病灶区域组织细胞的生长和修复

利用独特的药物配方和一些辅助治疗, 促使原病灶区域被破坏的组织得以修复重建, 特别是微循环的再建立。

3.5 全身免疫支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实施高营养热药膳快服、运动快速康复以及身心兼治, 情感抚慰, 能够迅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体力, 使结核病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达到临床治愈的功效。

对于具有过敏性体质的肺结核患者, 传统疗法必须在大量服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前提下才能服用抗结核药物, 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病人无法耐受, 这是药物过敏性肺结核主要治疗难题。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平均只注射6 次抗结核混合药液, 即使用6 次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其免疫抑制剂和抗结核药物用量只相当于传统疗法药物用量的1/200 左右, 对人体副作用明显减少, 从而解决药物过敏和激素类免疫抑制剂过量难题, 快速治愈药物过敏性肺结核患者。

对于合并矽肺的重症肺结核患者由于矽肺和肺结核两者的叠加效应, 矽肺导致结核病进一步恶化, 肺结核加快矽肺的病变进展, 从而更增加了传统疗法的治疗难度。

加之, 长期吸入粉尘对呼吸道形成的慢性刺激, 使气道纤毛组织受损, 肺组织廓清作用减弱, 不仅有利于结核杆菌的定植和聚集, 也使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而粉尘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 又促使肺泡吞噬细胞的崩解死亡, 反过来加重肺内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和播散。同时, 肺组织纤维化形成, 使病变局部毛细血管、淋巴管和支气管狭窄和堵塞, 造成局部缺血、缺氧, 阻碍药物和免疫因子进入, 使传统药物疗法更加无计可施。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经皮肺穿刺术利用机械性穿刺原理, 造成理化刺激, 瞬间加大肺部廓清力度, 使病人产生呛咳, 促使大部分粉尘颗粒、坏死组织和细菌团瞬间从肺内咳出, 打通病灶周围气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通道, 极大缓解了病情。特殊配制的混合药液, 不仅能杀灭结核杆菌和其他各种致病微生物, 同时有助于消除组织内炎性水肿, 解除压力, 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 迅速提高肺功能, 促进体力恢复, 再配合跑步运动, 加大气管内气流速度, 逐渐清除黏附在气管内的矽肺颗粒, 半年内就能使病人体力恢复70.0%左右。

对于合并曲菌球的肺结核患者, 其局部病灶不仅有结核杆菌感染, 同时大量存在其他致病微生物, 特别是真菌。显微镜下的组织病理学资料显示, 该病病灶周围血管被真菌侵蚀, 导致真菌迅速繁殖, 体积扩大, 造成病灶周围血管壁膨胀、破裂、出血。曲霉菌的内毒素也使组织坏死, 形成浸润、实变、空洞、支气管周围炎或粟粒状弥漫性病变。传统疗法治疗该病常采用大量服用抗结核和抗真菌药物的方法, 但由于病灶周边微循环障碍, 药物和免疫因子根本无法进入病灶, 加之, 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造成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 也使病人常常无法坚持, 效果大打折扣。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采用独特药物配伍, 经皮肺直接穿刺到病灶, 使所有真菌和其它致病菌瞬间浸泡在高浓度有效抗生素中, 被迅速杀灭。另外, 通过机械性穿刺造成的理化刺激, 加大肺部廓清力度, 使病人产生呛咳, 促使大部分坏死组织和细菌团瞬间从肺内咳出, 打通病灶周围气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通道, 极大缓解病情。此外,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的抗结核混合药液中含有的组织修复成分, 能够促进坏死组织的修复, 快速治愈合并曲菌球的重症肺结核患者。

对于合并大咯血的重症肺结核患者, 传统疗法常常叮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 患者也因恐惧而不敢用力咳嗽, 这样, 不仅使肺内支气管被血块堵塞, 造成呼吸功能下降, 同时继发重症肺内感染, 增加了治疗难度, 其病死率高达70.0%以上。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经皮肺穿刺直接将含有止血成分的抗结核混合药液注入出血部位, 瞬间促进局部血管快速强力收缩, 使局部肺组织张力迅速增加, 促进快速止血, 预防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同时通过机械性穿刺造成的理化刺激, 加大肺部廓清力度, 使病人产生呛咳, 促使大部分血凝块和脓汁瞬间从肺内咳出, 打通病灶周围气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通道, 极大缓解病情。同时又进一步控制结核播散和肺内感染。另外抗结核混合药液中含有组织修复的成分, 也能使破裂的血管迅速修复, 快速治愈合并大咯血的重症肺结核患者。

总之,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适应证广泛, 不仅适用于耐药性肺结核病人, 顽固性空洞型肺结核而且对于合并糖尿病、曲菌球、矽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药物过敏等重症肺结核患者也有显著疗效。

笔者认为微创靶向综合疗法不仅可以直接经皮肺穿刺或空洞置管注药, 以治疗巨大空洞, 也可以经胸膜腔置管注药治疗脓胸或和支气管胸膜瘘, 同时可以经气囊导管向支气管内注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该方法具有简单、操作灵活、标本兼治、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复发率低和副作用小等特点, 建议推广普及。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近远期疗效和原理。方法 348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均为该院20082012年住院病人, 全部采用该院独立研究的微创靶向综合疗法进行诊治, 其临床资料经系统调查问卷分析整理和6个月以上的追踪观察。结果 348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经治疗3个月结束时, 痰菌转阴率达95.7%, 病灶吸收率为93.6%, 空洞闭合率72.6%, 总有效率 (空洞闭合+缩小) 为96.9%。348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完成疗程后半年的随访资料显示, 有5例复发, 复发率为1.5%。平均治愈率为86.3%, 平均治愈时间为68 d, 平均治愈费用38 796元。明显优于同类文献研究数据。结论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是目前国内外快速治愈难治性肺结核的有效方法, 与传统化学疗法比较, 不仅疗效显著, 适应证广泛, 复发率极低, 而且治疗时间短、副作用小、费用低廉, 值得认真推广。

关键词:微创靶向综合疗法,难治性肺结核,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唐神结.耐多药结核病的化学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8) :567-569.[1]TANG SJ.Progress in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chemical drug research[J].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2006, 29 (8) :567-569.Chinese

[2]陈素丽, 李艳坤, 李幸彬, 等.经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治疗复治肺结核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06, 28 (8) :709.[2]CHEN SL, LI YK, LI XB, et al.Local medication via bronchoscope retreatment tuberculosis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J].Hebei Medicine, 2006, 28 (8) :709.Chinese

[3]唐神结, 肖和平, 李红, 等.经皮肺穿刺主要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 2009, 31 (2) :94-98.[3]TANG SJ, XIAO HP, LI H, et al.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J].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Magazine, 2009, 31 (2) :94-98.Chinese

[4]杨书华, 茅惠娟, 施旭东, 等.经皮肺穿刺给药治疗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2) :131-132.[4]YANG SH, MAO HJ, SHI XD, et al.Percutaneous lung puncture treat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t 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J].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2006, 29 (2) :131-132.Chinese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 (结核病分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1-122.[5]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TB Volume) [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6:121-122.Chinese

[6]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年度报告[R].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社, 2011:10-12.[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B annual report[R].Geneva: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ss, 2011:10-12.Chinese

[7]彭卫生, 王英年, 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488-489.[7]PENG WS, WANG YN, XIAO CZ.New tuberculosis[M].Beijing:Chines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3:488-489.Chinese

[8]梁建琴, 王巍, 王金河, 等.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J].传染病信息, 2009, 2 (1) :42-43.[8]LIANG JQ, WANG W, WANG JH, et al.Interventional bronchoscopy to treat MDR-TB 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J].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 2009, 2 (1) :42-43.Chinese

上一篇:资格框架下一篇:世界上最幸福的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