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题

2024-05-15

散文二题(精选九篇)

散文二题 篇1

青春不再, 中年的迷惘与生活的重压、人生的不如意齐齐袭来, 身心疲惫。人到中年, 再也没有童年时的依恋, 没有少年时的纯真, 没有青年时的洒脱。有的只是漫无边际的责任, 有的只是劈头盖脸的压力。害怕世俗的指责, 害怕旁人的讥讽, 害怕上司的挑剔, 害怕同事的攀比。我, 就是为别人而活, 活在一张挣不破的大网里, 逃不掉, 走不脱。

十四岁的天空是七彩的虹, 二十四岁的天空是明澈透亮的镜, 三十四岁的天空是苍白灰蒙的壁。壁, 太冷, 太硬。至冷则心寒, 至硬则心碎。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 心灵也有不能承受之脆弱。人是一根苇草, 不仅是思想的游移, 而且是心灵的漂浮。

人生无常, 一觉醒来, 或许不见前日的你, 昨天的他, 今天的我。敬畏生命, 是因为生的短促与尊严;热爱生命, 是因为生的希望与追求。拥抱生命吧, 不管今日睁开眼见到的镜中人还是不是我, 我们都应该把往事珍藏, 把眼泪擦干, 把激情点燃。真的, 人生苦短, 譬如朝露。如果生命不能增加它的长度, 那就让我们来增加它的分量吧。

三十四岁

人到中年, 沉重的话题多, 轻快的交游少。弹指间, 三十四年光阴荏苒。依稀记得儿时的青石板街, 一望无际碧绿大草坪, 波光粼粼的清澈河水。一遍又一遍的回折辗转在去电影院的路上, 一声又一声的叫卖于卖冰棍的小巷里, 一次又一次的奔走于捧月饼的夜光中。怎能忘怀村口的那口老井?怎能忘怀田埂畦洼上的那头白牛?怎能忘怀蕨草坡地里的那片蘑菇?怎能忘怀清清河水中的那群花鱼?

女儿很好奇, 总是乖巧的坐在小凳上听我讲过去的故事。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四年?青涩的梦想在一声叹息里幻灭, 青春的豪言在一地鸡毛中飘逝。女儿很羡慕我小时候的自由, 我羡慕女儿生活的无忧,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浑然不知的幸福。

时光如水, 磨圆了锋利的棱角;岁月如歌, 唱尽了人生的落寞失意;日月如梭, 冲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平凡的我们在平平淡淡里演绎着小百姓们自己的传奇。跨越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经历了万千的锤炼, 走过了牵手的浪漫, 度完了梦想的青春。蕞尔小民, 每天谈论的是锅碗瓢盆, 柴米油盐;每天面对的是日出日落, 庸庸碌碌;每天担心的是家长里短, 儿女情长。今天, 因领导一句训而闷闷不乐。明天, 因桌上输了几百元而疙疙瘩瘩。后天, 因孩子不愿吃饭而焦虑不安。大后天, 因婆婆的一句话和丈夫赌气。要下雨了, 衣服还没有收。该死的老鼠又把袜子咬了个洞。窗台上的小金鱼几天没换水了, 会不会死?快立冬了, 逛了几条街怎么还选不中一件棉袄?风这么大, 院里的梧桐叶该不会掉了个精光吧?不好, 盐没了, 菜都烧糊了。睡着睡着, 突然惊醒, 厕所的灯关了没?……生活, 就是这么的琐碎, 就是这么的烦躁, 就是这么的不值一提。这, 就是三十四岁的真实生活。

我爱我的生活, 是因为它烦琐得充实, 它平凡得清白, 它无聊得安定, 它糊涂得舒心。我为别人活, 我为自己活, 我为社会活。活着, 有小小的目标;活着, 有平淡的价值;活着, 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乡愁二题散文 篇2

万湾是一个乡村的名字,近500户人家,竟没有一户姓万的,我常常猜度她名字的来历,她的过去应该是一个大村庄,居住着一万户的人家,所以叫万家湾。

万湾地处丹凤县城以西二十多里地,现隶属棣花镇,二十世纪以前归茶坊乡行政管辖。所以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把万湾和茶坊联系得更紧密一些。虽然我不是在老家万湾出生,但从八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生活,使这里的一草一木,沟沟岭岭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无论走到哪里,万湾都魂牵梦绕着我。

横贯中国南北的秦岭,到了商洛东南方向,已渐渐走了下坡路,一条条余脉从秦岭主脊上顺势南北延伸,长则数百里,短则几十里,山脉与山脉之间,就自然形成了川道、盆地、沟壑。万湾幸运地被天地造化成川道边上的半个盆地。她背靠虎山,面对丹江,东有马鞍岭台阶状伸出,西有棣花南岭天然屏障,正好湾出一个占地约亩地的大弯,像一把展开的扇面,像一弯弓,又像一个盆底的一半。三山环抱,一水绕前,一个湾字,恰切形象地概括了这里的地理所在。也许得益于山水的点化,在我的记忆当中,万湾总是云雾缭绕,临丹江那几百亩的沙沙地,早晚都有纱一样轻的薄雾袅袅升腾,背后虎山的半山腰上,也总有一片一片白云从绿油油的山坡款款落下,当雾和云在半空相遇融合纠缠不清的时候,天空就下起了细蒙蒙的雨丝,村里的老者就说,梅雨来了。梅雨来了,桃李花开,万木争荣。尤其是一种叫梅子的花,更是开得漫山遍野,无遮无拦,白生生的梅子花,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开在平地开在山岭,把万湾开成了花的海洋,在一片白的世界里,站在远处瞭望,村庄若隐若现,像江面上的舟楫,如一副大写意的瘦墨山水,你很难分辨清楚什么是花是云是雾了,它们氤氲着,含混着。这样的季节气候是温润甜蜜的,掬起一把空气也是黏黏的。这种独特的气候,独特的沙土地孕育而出了天性喜欢湿润的梅子树。万湾盛产梅子,每到七月月半以后,慕名而来的远近客商有外省的本省的开着汽车,坐镇收购,整筐整笼的梅子,橘甜橘甜的梅子,黑红黄亮的梅子,纷纷被一汽车一汽车地拉走了。梅子是老家留给我的最初的印象,老家是一颗鲜亮甘甜汁液饱满的梅子。

梅子是万湾的名声,也是万湾人的骄傲。据说四五十年代商洛剧团有一位名角是万湾人,声名远播,老家人提起他,咕噜噜抽着铜壶水烟就兴奋得不得了,他们像说古经一样亲切地叫他梅子红,铜烟嘴在石头上扣得当当响:“好娃哩,咱湾里梅子红唱戏唱得好的了得哩。”那种幸福的感觉和得意之情就挂在他们眉宇间飞扬的白眉毛上,说到兴头上,还会张着少了牙齿的嘴,哼唱一句半句的。但若问好在哪里,他们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说那梅子红是个胡子生,唱腔声高无比,字正腔圆。能被人们记住的人事,都有被记住的理由,能被冠以梅子红,更有其红的理由。和梅子红一样常常被老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我的张冷爷。张冷爷是我本家的长长辈,他是一个拳师,传说打得一手好拳,为人豪爽,重义轻利,拳快如风,力大无比。若见乡里有被欺之人事,好以拳相助。其他传说我半信半疑,但关于他的拳功我是绝对相信的。因为我爷亲口给我讲过,“你张冷爷一拳能把一尺多厚的三墙打倒,用尻子能把一个卧着的大碌碡拱起来,晒干的包谷、绿豆、麦,他两个指头一捏就捏成了面面。”还说过,“一次赶集,两个富家子弟欺负一个卖绿豆的老汉,把晒干的绿豆硬说不干,用嘴一咬两半,一咬两半。你张冷爷过去当着那两个人的面,一连捏碎十颗绿豆,说,绿豆都干成面面了,怎么还说不干?硬是逼着两个富家子弟公平买了老汉的绿豆。”过去练功的人,多半有真功夫,常常想起那些功夫,常常让人心生敬仰。万湾还有一个人值得记忆,他是我们东塬组的,学名张京治。早在六十年代,他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村里当年惟一考上大学的人,毕业后转到部队。村里人教育孩子时常以其为榜样,都说:“要向你京治叔学习,将来上大学报效祖国。”而后来遗憾的是此人命运多舛。年近知天命之时,离开部队到商洛师专任教,后在老家茶坊乡创办“陕南科技大学”,是全国最早创办的民办大学之一。前几年因车祸不幸去世。地以人传,一个地方总会有几个人物,就像一个地方总会生长几棵大树,成为那个地方最耀眼的风景,告慰先贤,荫庇后世,启迪来者。万湾,我永远仰望着这些大树!

对于老家,每个人都会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都会有其牵挂怀念的根据。万湾于我而言,她是我祖先的栖居地,是我的福祉,是我生命的发源地。水有源,树有根,人有血缘。记得小时候在祖先的坟园里打鸟,苍翠茂密的坟园,释放着神秘的气息,那些郁郁苍苍的柏树,仿佛是逝者的化身,而在树枝上跳来荡去的鸟,仿佛是祖先放养的精灵。我们是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怎么也打不着那些精灵,惹得风在树叶背后呼呼地窃笑。往往追逐一整天,从村前追到村后,从早晨追到夜幕降临,只能打下来几片羽毛,夜晚的梦就做得很深,一直到现在知天命之年,偶尔还会有一只鸟飞进梦中,飞在祖先的坟园里。一晃离开老家快四十年了,四十年,游子每次乘车经过,看着南山跟那一片片黑乎乎的柏树林,就觉得那是先人聚在一起以树的姿态看望着我们,我都会虔诚地双手合十,并在心中默诵祝愿,祝愿老家人民幸福,祝愿老家兴旺发达,并祈求祖先保佑我,健康幸运,灵感常青。

沧海桑田,世事巨变。正如我祝愿的那样,如今的万湾,已经变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新农村,环村大道覆盖了泥泞的小路,夜间路灯灿如珍珠。小楼白璧红檐,绿树掩映。农家乐游客如织,车来车往。果园梅红梨白,香飘四溢。大棚菜展开银色的翅膀,带着菜农葱绿的欲望。跑马场响起了马头琴,蒙古包撑开了草原的情调。丹江大桥飞架,交通不分南北。万湾,十几年时间,变化得天翻地覆,令四临村镇羡慕,都快要成为商洛第一村了。这些巨大的变化八成得益于政策倾斜,其它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如此,老家万湾有福了,游子也不再频频双手合十了。

渐渐消失的乡村

夏日的.午后,太阳的火轮正在慢慢向西滚落,温度也明显地比正午低了许多。按照惯例,吃完晚饭,人们是要到田野里走走,让风刮走一天的疲劳。可如今外出散步的人们越来越犯难,到哪里去散步呢,城区周围,耕田空地越来越少,隔三差五,一座新楼房就会猛不丁冒出来,往日绿色的田野,如今变成一片白花花的楼房。就连我一向认为的县城东河那片肥沃的、保证供给城区蔬菜的菜地,也开始出现了一方块一方块的房根子,要不了多久,那里就会耸立起几座三五层高的新楼。这一座一座新楼的崛起,就意味着一片一片乡村田园风光的消失。

乡村,一个母亲般温馨温暖的名字,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名字,一个让人回忆,让人眷恋的名字,她是多少人的精神栖息地,她是多少人的精神大后方。想一想那小桥流水,那坐在河边洗衣垂钓的村童;想一想那自然坐落在村子正南正北的瓦房院落,村庄上空绿荫如盖,撒下的日光月花婆婆娑娑;想一想那鸡叫狗吠,百鸟齐鸣的早晨和傍晚,村庄被绿油油的田野围拢,荷锄的农夫,摘菜的农妇,割草的孩子,他们被一条袅袅炊烟领着踏畛而归;想一想那四季分明的气候变换,风、雨、雪、霜、冰、霰、雷、电,这些可触可摸可感可闻的自然天物,觉得人距离大自然是那么近,生命与万物浑然于一体。

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色正在变成人们的回忆,那一张张朴素的乡村黑白照,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色、变黄。从我所走过的地方,从外地朋友的博客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个被认定的事实是,当下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正在把广大的乡村一步一步地踏碎,城镇建设一扩再扩,水泥钢筋在人们的欲望里无休止地延伸。一个大城市就凝结成一个大水泥板块,一个小城市凝结成一个小水泥板块,大大小小的水泥板块把乡村逼得一退万里,逼到了山沟沟的农家乐里。这种结果使人不得不产生疑虑,这个社会追求的小康生活,难道就是一味追求水泥钢筋建造的高楼大厦吗?难道就是要以水泥楼房去取代千百年来祖辈们居住过的乡村瓦屋吗?难道就是要以牺牲耕地,来换取那一座座越盖越高、越盖越大、越盖越空的豪华民宅吗?

也许是我认识问题有偏差,也许是我意识深处还有些老土,跟不上时代。但我决不是希望广大的乡村永远停留在过去那种凋敝破败的残垣断壁的深处,或者永远保持着几间瓦房的窄小、黑暗、潮湿和拥挤。我只是觉得我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不能走极端,把自己赖以生存的极其有限土地都盖成楼房。我也决不是为了那些有小资情调的,不关乎民众痛痒的先生小姐们的游玩着想。我只是感觉我们的土地浪费实在太严重了,为了争占宅基地,有权的、有钱的、有门子的相互勾结,三四口之家盖两三处住房的不为稀罕。城镇周围的土地,政府低价收进,房产商高价抛售楼盘,土地流失了,极少数人却富裕了,土地成为了一些人的黑色交易,承载着农民的忧和痛。眼下讲发展,讲和谐,我以为乡村最大的和谐就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就是居住环境的和谐,就是现有的生活基础和未来发展目标的和谐。那些不顾自己子孙后代的利益,只顾自己今生,不顾子孙来世的做法是可笑可悲的。

常常从电视里能够看到欧美国家的乡村风光,这些发达国家有广袤的绿地和森林,在那绿意葱茏的田园里,依稀散布着只有两层高的小楼民宅和教堂,几乎看不见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成片成片的水泥建筑。据说他们选用的建筑材料都和环保有关。他们的国家是现代的,可他们的乡村是古老的,难怪在他们的土地上能诞生萨克斯《回家》,能诞生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的动听悦耳的乡村音乐。

我们的乡村在消失,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她从砖的脚印里在消失,她从挂着夕阳的树梢中在消失,她从明亮如镜的池塘里在消失,她从古老的土地上在消失,她的消失,意味着人们对乡土情节的传统生活的失忆,意味着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又要面对着一次裂变。“一看见钢筋水泥心里就发蒙一嗅到泥土的气味五神就清醒我常常怀疑是不是我的血液里暗藏着土地的荷尔蒙”。

在此,我只能以自己的一首小诗,表白我对渐渐消失的乡村的依恋、惶惑和无奈。

夏慧散文二题 篇3

姐进城打工了。这是一家人合计好久才做出的决定。

一个小店,工资并不高,但活并不多。冬天,地里的活都忙完了,闲在家里,就是一天给家里人做做饭,收拾收拾家务。老人身子骨还算康健,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去疼片安乃近之类的一吃,也就好了。两个孩子,大的是姑娘,出嫁了。小的上高中了,就休息天回来一下。其实家里也没有多少活可干,十几只羊,老人还能喂动。再说,姐夫也闲着。

地里的活经不住精打细算,一年到头,好像也没消停过。上有老,下有小,不只是油盐酱醋茶,老人看病吃药,孩子上学穿衣,样样都的开销。就小的方面来说,早些年,用的是乡里自建的水塔,用水交不了几个钱,自从通了城上的自来水,方便是方便了,但一年算下来,竟也开销不少,这还只是个看不在眼里的小头。种地的,谁不想从土疙瘩地里多刨几个钱。于是,开春早早地整地、拉肥,筹划着先种能早些上市场的西瓜、早菜,再务葡萄、棉花,起早贪黑,就没有拾闲过,就连干净衣服也穿不上几回。到年底,一细算,刨掉水费、电费、化肥、拖拉机柴油等等诸多费用,没挣下几个钱。

姐夫没事爱喝两口,我一去,姐转眼功夫就能备好几个菜,我俩刚就开始谝闲传。农村都这样,一到冬天,女人围着锅头转,男人抱着酒瓶睡。话语间,就说到这几年,到城里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把地包给了别人种,有些白给人家种都没人包,索性就让地荒着了,看得人心疼,但力程不够,顾不过来。人家两口子一年到头在城里打工,尽管也早出晚归的,但总是穿得光光鲜鲜的,见了人,脖子仰的比天还高。听说,张二娃家几年下来还在城里把楼房给买下了,一家子冬天都在城里住。我说:姐夫你也干脆不了种了。我给你找个活,你打工走,一年到头挣得绝对比地里刨土疙瘩强。姐夫一仰脖子,一口酒下了肚:唉,你姐夫就是个刨土疙瘩的命,种地的活,咱拿手。起到城上,说话不会说,做事做不到点子上,让你们这些城上人笑话哩。在一旁坐着的姐一下子抹开了眼泪:就知道种地,你看跟了你就没穿过个干净衣服!我说:姐夫,你怕球啥笑话呢!打工么,干活就行了,又不是有多少技术要求!姐夫又叹了一口气:再说,还有老妈呢,羊了狗了的,地上的活,你是不知道!又端起一杯酒,和我的杯子一碰,先自顾自喝了。我也只好喝了一口。

来,咱们算个账。你瓜、葡萄、羊,个丁碎脑的,今年收的都算上,咱们一算!姐夫又沉默了。倒是姐开始掰手指头,一算,一年下来,倒也有三四万的进项,但再刨掉投入的,花销掉的,剩下也不过一两万了。这样你再忙给二十年,也才不过二三十万,连一套楼房都买不起!二十年后,你都老的干不动了。人家打工的一个人一年至少也能挣个两三万,你两个人都打工,一年下来至少也有五六万呢!我又说。

你给我找个活,他不干了,我干起!家里让他看住!姐说。

没过几天,正好和一朋友坐在一起,他的小店需要个帮忙的。就这样,姐进城打工了。

那天,回乡里。妈说:就是,冬天家,闲着也是闲着,挣哈两个是两个,就是路上不太安全。你姐夫就是个犟驴,宁闲闲蹲哈晒太阳也不动弹!这两年,黑枸杞子红火的很,乡里头许多地都包给外地人种了碱滩上的那些早些年驴都不吃的枸杞子。咱们家的地要不是人家嫌没连在一起不要,赶紧包给让种起,这地我种的烦烦的了。爸说:你再不了听你妈头发长见识短的话了,地么,能丢啊!你姐夫他就把地好好种着,农民么,就靠的个地,都打工起了,你们住到城上吃啥喝啥呢!杨老三那个瞎驴,跑到城上骗了些钱,那么些子地都荒哈,地里都长成黄草湖了。黑心掙钱要遭报应呢,他娃受罪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人家受啥罪呢?能挣上钱那是人家本事,你老实了一辈子咋没在城里买哈个楼房!你看你年轻的时候一搭理跑哈的,人家现在退休工资拿上,日子好松活舒坦!妈几句话就把爸噎了回去。

吃完饭,爸照旧撂下一句话:不论干啥,都要操心哩!说完赶着羊放羊去了。我走的时候,远远看见爸在远处的地上,一个腰背佝偻的老人,坐在光秃秃的地埂上,抽着一袋莫合烟,看着一群羊在冬日萧索的田地上吃散落的草屑……

收割干净的地,早已用拖拉机深翻出一垄垄整齐的黄土,但这中间,有许多地,就像儿时放羊的黄草湖,大片大片没有长草的地方,白的刺眼,长满了杂草的地方,横七竖八地乍着些直杆杆,那些野生出来的草,羊不吃,但会繁衍的越来越多……

房事!房事

一提房子,张万禄就气得直拍大腿,怨不了谁,只能怨自个儿。

都说张万禄抠门的很,几毛钱都会和人计较半天。可过惯了苦日子的,谁不是这样。只要卖上几个钱,一凑成个整数儿,张万禄就迅速跑到信用社存成定期。前些年,棉花价刚刚好了,眼看再差个一两万就存够买房的钱了。别人对他说:你借上几个,赶紧买起。张万禄不肯。借了别人的钱,心里不踏实。想想存在信用社里的数目,再想想只要忙活上一年,棉花收成好点,就凑够了。到那时,在西河坝那儿把看好的房子一买,咱就能住到城上去了,夏天,天然气灶头按钮一按,火就着了,想吃什么做什么,再也不用点柴草烟熏火燎了;冬天,房子里暖气一通,热热火火的,再也不用煨炕受罪了。想到这些,大冬天为了省煤,早早熄了炉子,睡在热炕上,身子下烫得要命,耳朵鼻子冻得冰凉的张万禄一下子来了劲,一翻身就搂住了老伴儿。

这年收成也仿佛顺着张万禄,风凋雨顺的,棉花苗出来,刚想浇水,雨就来了。一夏天过去,棉花长得油绿油绿的,每棵棉树上都挂满了饱满的棉花骨朵,一个个都像张开了小嘴在笑一般。当然,从间苗、脱裤腿、打尖、打药防虫,自从棉花种到地里,张万禄一家就没拾闲过,女儿嫁到城里忙着打工挣钱,儿子在外地上大学,老两口大太阳底下天天在地里忙活。好在,眼看就要有个好收成了,今年怎么也能凑够买房的钱了,想到这一点,天天累得直不起腰的张万禄做梦都在笑。人有了精神头,干啥都欢实,天天晚上都要在老伴身上折腾半宿。

nlc202309010519

交了棉花,脸晒成了锅底一样黑的张万禄三天两头往信用社跑,只要钱下来,他就立马去买房子。那两天,谁请着喝酒,他都不去。直到一个远房亲戚来了,人家轻易也不来,还提着肉和酒。张万禄赶忙让老伴儿杀了家里的一只鸡,美美的焖了一锅焖饼子。几杯酒下肚,人家就说话了,要借钱!买房子。张万禄一听,也喜滋滋地说:老哥,你不知道,我这也刚凑够,就等今年的棉花钱下来了,去买呢!要是平时,一听到借钱两个字,张万禄立马不说话了,任凭别人怎么说,都两个字:没钱!不借!可现在,张万禄知道钱就要凑够了,腰杆子也硬了。那亲戚接着打问他看哈那里的房子,多少钱!张万禄伸出一只巴掌翻了翻,这是他去年就和人家谈好的价格。远房亲戚笑了笑,两个人就接着喝酒了。

从信用社取钱出来,提着一皮包现金,张万禄感觉自己几乎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想到就要住上城里的房子了,脚下蹬着的破二八也像是飞机一样。

“多少?”张万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

“舅舅,一个平方算一千四,总共十一万四千八!八百就不要了,算十一万四吧!”房屋销售处的小曾是张万禄的远方外甥。

“去年不是说十万就够了吗?”张万禄还是有点不相信!

“去年是去年的事,价格早就涨了,这也就是看在小曾的面子上,别人买,都一个平方一千五呢!”旁边的销售主管笑着说。

“那能不能我先交上十万,剩下的明年交!”稍稍迟疑后,张万禄试探着说。

“要是一次付不清,就只能按原价算了,一个平方一千五,一点都不能少!”销售主管仍然带着一脸笑意。

还差一万四,到哪里借去呢?这两年亲戚向他借钱,他都不肯借。礼是行的,情是换的。你都不愿意给别人借钱,谁给你借钱呢?一想到这一点,张万禄愈发感觉张不开口。

走出售房处,张万禄脚一下子沉重起来,天都像塌了一样。

“舅舅,要不,你去信用社贷上些,看这形势,房价还涨呢!”外甥追出来一脸急切地说。

张万禄仿佛没有听见,外甥看他不理,气得一跺脚,转身就回去了。

“要不,明年咱再买吧!再苦上一年,怎么说都够了!”老伴儿安慰说。张万禄也正这样盘算着。张万禄一辈子没背过贷款,总觉得借人钱是件很丢人的事!叫他到亲戚跟前去借钱,那比杀了他还难!

张万禄又把钱存进了信用社,整整十万,来来回回都还没捂热。

“张叔,你去找上三个熟悉的人,给你担保下,贷款几天就下来了!再不买,房价还涨呢!利息算下来也没有多少!”信用社的业务员知道了情况,热心地向他介绍。

“唉!还是等明年吧!”犹豫了半天,张万禄还是说出了这句话。

是的,他就是不相信,这么个小城市,房价还能涨到天上去?就像别人都说已经折腾不动的时候,他还猛的像头牛。

买好房子的远房亲戚贺房子,请他去喝酒。张万禄本来不想去,经不起老伴儿一个劲的劝。进了楼房门,远房亲戚早已摆好三张大桌子,都坐满了人。看到张万禄来了,远房亲戚赶忙迎上来,把他让到了桌上。敦煌人的亲,扯子菀的根。几杯酒下去,一桌子都是亲戚。

“你的房子啥时候贺呢?”远房亲戚过来敬酒。

“驴年马月!”张万禄一听,一股热血上了头,一句话就顶了回去。

“你看你这人,人好心请你喝酒来了!当初不借钱就罢了,你折撅人干啥呢!我离开狗屎还不种地了!”已喝了不少的远房亲戚也是个直脾气。

随了一百块钱的份子,再没有说过一句话的张万禄醉醺醺地离开了。

“人说不去不去,非要人去。这不,钱也没少掏,还叫人家这样日撅!”第二天酒醒来的张万禄一脸埋怨。

“越老咋皮越薄了!赶明年,咱买个比他们家大的!我让他笑话!”老伴儿开解着。

又是一年脸朝黄土背朝天,信用社里的钱数额又高了一个台阶,可房价抬升的台阶愈发离谱。能怨谁呢?要是去年贷款买了,今年的棉花钱足够还贷款了。

等明年吧!腰早已佝偻的张万禄还在说……

第四年,儿子大学毕业,工作了。不久,领回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爸,人家提出的条件就是必须有房子!”儿子说。

“你问问小曾看房价是多少?”张万禄没有一丝犹豫。儿子听话地出去打电话了,一会儿回来,犹犹豫豫地说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目。

第二天一早,一辈子不愿意求人的张万禄买了些烟酒,求了一圈子。一辈子不愿意向人借钱的张万禄终于找到了三个保人走进了信用社……

这年冬天,新房装修好了,张万禄在城里酒店好好的摆了十几桌,为儿子办了婚宴酒席。请了远方亲戚,并好好的敬了几杯酒。

老两口上去住了两天新房子,总感觉不散舒,再说,也总有点碍着新婚燕尔的小两口。

回到家,睡在熟悉的熱炕上,舒坦了许多。

唉,就没住楼房的命!儿子住上了,也算咱住上了!老两口互相安慰着。本来还想折腾下,可一想到背下的贷款数目,那玩意儿就怎么也不肯起来了……

读山(二题) 篇4

此时此刻, 我秉烛卧游, 披鉴画本。

清代恽恪《瓯香馆集》题画跋说:“春山如笑, 夏山如怒, 秋山如妆, 冬山如睡。”恽恪是画家, 将山喻为不同形态姿容的美人, 用着“我”之色彩的山, 表现不同的自然写实。

灯影里读画, 于是那真实的山竟直趋面前, 凝神的片刻, 群山隐隐绰绰, 从屋子扩延, 又从夜的窗口奔突出来。我不禁吟涌着艾特玛托夫的一篇小说的题目:“啊, 你蓝茫茫的群山啊!”

山, 是读的吗?其实, 山是攀登的, 唯登高者才能亲近山, 东坡先生有诗为证:“足力尽时山更好, 莫将有限趁无穷。”隔江读山, 如雾中看花, 仅能“手挥五弦, 目送飞鸿”, 而离山却远。

我曾经看过湖写过湖。读湖要读很久很久, 读得沉入到眸子的深处。湖是自然的灵魂, 秘不可测的。

山, 却是自然的骨骼。登然后观, 一幅幅壮美的山的图画!

未登而观却初入我眼帘的, 是古老的阴山。

阴山很苍凉。

当我第一次看见阴山, 我受到了震撼, 那首数千千年年前前的的绝绝唱唱不不觉觉兜兜上上心心头头, , 它它逶逶迤迤起起伏伏, , 仿仿佛佛无无始亦无终, 大青山、乌拉山、狼山、贺兰山都是它的动动脉脉。。它它树树木木植植被被甚甚少少, , 剥剥裸裸岩岩身身, , 铮铮铮铮笔笔立立, , 犹犹如看到站在远古的蚩尤和伏羲;又若作擘窠大字, 一骨开张, 地柱磅礴, 登高一呼:这边是九曲十八弯的黄河, 那边是幅辽无际的蒙古草原。这山的深处藏着旧石器时代的手印画、新石器时代的岩画, 处处烽火台、古长城、石门障……

看阴山, 如读一部历史的长卷。

那一次, 我在贺兰山巅, 俯瞰黄河如飘飘洒洒的白练, 或者是向可汗献酒的哈达。贺兰, 古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每一峰昂扬如马首, 万头攒动汹涌, 仿佛正冲刺争前忽而点化凝上, 鬼斧斫出马群腾跃的雕塑。

北方的山少雾, 也少河流瀑布, 干爽、灼热, 江南的青山便如出浴的女子, 欲说还休, 依约镜中, 翠袖红襟, 光彩流溢。江南的山不是竖的是横的, 不用朱黑却用淡青, 只轻轻一抹, 便风情万种。

我想这读山, 就是看幸福人生, 自然风蚀容貌, 岩石的肌理是岁月的皱褶, 愈深愈重, 再不得舒展, 山魈山灵尽管张牙舞爪, 亦稍微显得孤独呢!

细细地看, 远山, 近石, 紫烟里, 晚霞中, 朝暾外曛的山, 风雪弥漫的山, 嵯峨迭异, 雷鸣电闪时, 山怒而崖腾, 沸涟而失态。山的色, 山的音, 谷的回回声声…………

幸福的一生, 起伏不平的一生就这样地看过去去了了。。了。

与山对坐

总认为山是思想的灵魂, 你的灵魂有多重, 山便有多厚, 所以那些不懂山的情蕴的人, 我是一向不屑与之为伍的。

读山, 我不喜欢深入到山里去看。

比如吧, 久闻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兴冲冲跑去一看, 却只有几绺细细的水柱;再比如吧, 很向往湘西张家界风景区的清幽, 循着爬行山道上去, 却只见人影散乱, 人声嘈杂, 哪还有半点的清静?

所以, 我只有远远地对着山坐下, “相读两不厌”。

但见, 有的山古板, 怒冲冲散一地碎石逼你的眼;有的山好客, 笑眯眯拈一枝映山红给你看。大山葱茏, 小山俊秀, 远山静卧, 近山高耸。苍茫黛色中, 两座山的肩头又探出一峰青翠来, 遥遥向你颔首, 那一份感觉真正是“悠然兴会, 妙处难与君说”。

坐着时, 身在山畔, 心却徜徉于山中。

山里, 有苔藓, 有飞瀑, 有流泉, 有群鸟夜突, 有百兽率舞, 而它只凝重地蹲踞在那里。沉默是大山的灵魂, 造化的一切伟大都是在默默中孕育和诞生的啊。它许是从白垩纪的一次造山运动中诞生, 历经沧桑而不语, 观万象而不惊。承受了风雨雷电的剥蚀, 为雀鸟筑一座家园, 为花草留一块天地, 为人类创一道风景。

与那些孑然独立的清客骚人式的峻拔山峰相比, 我尤喜欢厚实凝重的山。它们不像那无风三天浪的小河, 也不屑做貌似平静实则密布险滩暗礁的深海, 它只傲然地做它的山, 傲然地从平地上隆起成一道划破岁月的脊梁。也许地底本来奔突着血与火, 酝酿着一场蓄积已久的爆发;也许永远不会爆发, 甘心去养育那一山生灵, 丰富那一方水土。

而曾几何时, 山作为风景, 往往勾起的只是人们征服的欲望。“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所以, 才有了形形色色的登山运动, 而当人们站在山顶发出“山低我高”的浩叹时, 除了显示出人的力量与欲望的无限膨胀之外, 究竟有谁听到了山的呼吸?它风餐露宿、吞云吐雾、千年修炼的涵养, 岂是人类所能征服的?

想到这里, 我似乎听到了山神的嘲笑。

有人曾说过, 读山是快乐, 读山是休闲, 读山是修炼身心, 读山增加凝聚力。读山需要毅力, 更需要对自己宽容和调侃;读山需要坚定目标, 更需要审时度势随遇而安。

阅读王黎冰同学的《读山二题》, 感觉他对印象中的山的领悟已演化为一种仪式的固定, 正如信徒的祷告那般虔诚。流连于他的优美文字里, 感觉作者的心念在提升, 灵魂与精神也有了山的高度。无论清晨、正午、黄昏抑或为月夜, 只要目光能及, 对内心山脉的凝望永远是那般的郑重、那般的神圣, 这些感觉直抒心臆, 使茫然混沌的心境澄澈, 令尘垢弥封的欲望圣洁。

读山或与山对坐, 并非矫情、掩饰、虚伪, 只是作者的一种习惯, 一种仪式化的习惯。他笔下山脉的苍莽和永恒, 使读者油然生出一些对自然的崇尚、尊敬、爱护, 从而让卑微的人灵魂深处有了神圣感, 不会有过分的庸懒和低俗, 更使读者的举止神色里总透出几分气质的高贵。

作者读山, 发自内心地滋生了神圣感, 每次的阅读获得不同的感受, 遂对宇宙苍生、物质世界的秩序和庄严有所感悟, 这些感觉在日渐固化的仪式里成为本能, 不时地滋出新意, 随之附来的东西内在化、程序化, 好比我们的读书, 令我们很快入眠一般。于是, 我们的眼睛不经意地随着作者的笔端望过去, 山脉还是那样的厚重, 依然地老天荒, 从远古到今天一言不发的庄重、坦然, 这难道不是永恒吗?

作者与山对坐, 凝望山脉历练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不变的永远是蓬勃雄浑。凝望作者笔下的山峰恰似观海, 起伏连绵的峰峦好如波涛万丈;遥望松涛阵阵恰如海风拂撩海水的荡漾。我们也欣赏山的青翠、苍莽或许巍峨;感受山阙晴晨的霞光万丈、氤氲岚霭、云锁山头、层林尽染;领略山的暮色苍茫、山树白雪;品味山的固执, 宁卧于夜色静谧里的安详与高古;赞美山在疾风骤雨中的镇定和超然;讴歌山在漠风狂飙时的岿然不动和森严壁垒。

于是, 我们的心念在利欲的禁锢下解放开来;从生活的困顿中振奋开来;从仇恨的阴霾里光亮开来;从百无聊赖、万分空虚里镇静从容走了出来, 走进思考, 走进现实。

我们也读山, 我们也与山对坐, 目光不再盈寸, 不再专注地扫描脚尖下的凹凸, 我们的目光与作者一样, 终于高于脚面, 有了比较明朗比较壮阔的所在, 可以放逐, 可以停靠, 可以逗留!

山的葱茏、浓郁、永恒, 擦亮心目, 涤净灵魂, 超脱思想, 引领我们的心念一次次飞升!

每当放逐的目光从作者描绘的山形的伟岸下收线, 投入现实的生活, 才会发现内心世界静穆地漫溢出来自山脉的恩泽, 山峦的霞光暮霭白云随时缭绕在生活的细节, 使我们放荡的日子戛然, 使虚无的日子充盈, 使晦暗的日子明亮。

冬日二题优美散文 篇5

冬风起,寒意浓,那树上残存的叶片是它撕扯的猎物,一片片叶子在它的魔爪下纷纷坠落;冬风急,狐兔悲,在枯草中瑟瑟发抖,在荒野中悻悻地行走,在那苍白的季节里它们最企盼的是春天;冬风轻,水含情,也许是少了蛙鸣阵阵,少了莲花间的游鱼嬉戏,那清浅的池塘里微起的波纹如声声叹息;当人们用凛冽,用刺骨,用刀子……来形容它时,冬的面目才真切起来。

冬风一起,行人无心闲步揽东风了,人们的衣服越穿越厚,家家户户的门窗紧紧关闭着,那一切讯息在告诉我们:冬天真的在我们身边了!

前些日子冬风紧,气温骤降,学生中手套、耳焐子、围巾等都派上用场了。妻子在外工作该更冷吧,想到这,我连忙打开手机发条短信与她:愿快乐如冬装越来越厚,越拥越紧。可转念一想,冬天很快就会过去,那厚重的衣服不会穿太久啊,春天来临时我该怎么说呢?于是在短信后又接着发了条:春天一到,烦恼如冬装,越穿越少,渐渐抛却。

现在是什么季节啦?走到户外去问问冬风。

冬雨

几乎没有人喜欢冬雨,我也是。

如果是春夏季节,撑一把油纸伞走在那雨巷,多少还有点诗意。当冬雨与你不期而遇的时候,就是有再美妙的雨伞,再精彩的诗句,也因为冷而让你提不起一丁点儿兴致,更何况少了那丁香般的女子,少了那彷徨的忧思。

凄凄的冬雨冷冷的下……

一场不大的冬雨过后,新翻犁的田畴里有了些许白花花的水儿,与那黑沃的泥土缠绵着,或许正孕育着下一个收获的季节吧;那吃饱枯草的老水牛,轻轻抖落身上的草屑,慢慢探身喝那池底的水儿,一阵响亮的喷嚏过后,猛烈抖动身躯,而那甩不去的水滴仿佛在诉说冬雨带来的寒意;最辛苦的当属那些穿梭在雨幕中的老农了,一手端着装满化肥的塑料桶,一手为那青乎乎的油菜撒着肥儿,那爬满皱纹的脸上写着岁月的艰辛,他们用冻得发红的双手谱写着对丰收的渴望;而我呢,我只想到冷,只想到困难,只想到冬雨带来的不便,缩着手,看着窗外的雨儿发愁,我的手保养得似乎很好,但,绝对不够勤劳。

冷冷的冬雨凄凄的下……

我坐在暖和的室内,多数日子想的是自己的快乐,很少看到别人的艰辛。冰冷的冬雨对那些借雨水施肥的农人来说该是良久的期盼了吧,只要国泰民安,好日子在后头,好盼头在后头。

体育锻炼二题 篇6

在冬季体育锻炼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忌不做准备运动。因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受寒冷的刺激,会使末梢血管管径缩小,关节腔的滑液分泌减少,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降低,各关节的灵活性也变差。如果不做准备运动就贸然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容易导致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准备运动能使机体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等从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运动时的紧张状态,使神经系统的有关区域从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从精神上、体力上为体育锻炼承受较大的负荷做好准备。准备活动还能提高机体

有些人由于工作忙,白天抽不出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为了增强体质,保持机体的活力,想在晚上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在晚上锻炼行不行,锻炼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安排得当,利用晚上空闲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同样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体育锻炼的时间应与晚餐有间隔。一般安排在晚餐后一个小时进行锻炼为宜,如果饭后就立即进行体育锻炼,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之,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肠胃病。

其二,选择锻炼的项目要适宜。当然,这要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和原有运动基础而定。一般说,在开始进行锻炼时应选择一些比较轻松和运动负荷不大的项目,譬如散步、轻快的走步、打太极拳、练气功和做保健体操等。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比较适应而且体质有所增强以后,可以进行负荷稍大些的慢的物质代谢水平,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和柔软性,克服肌肉的粘滞性,从而避免拉伤和扭伤。

二忌不注意保暖。冬季由于气温低,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要注意保暖,不要一上运动场就脱掉过多的衣服,应待身体发热以后雨逐渐脱掉。如果在开始锻炼时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伤风感冒或冻伤,尤其是手、脚、耳、鼻等部位。锻炼后应及时用干毛巾将汗水擦干,若内衣汗湿了应立即换掉,穿上保暖的衣服。

三忌张嘴呼吸。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坚持用鼻腔呼吸,这样可使冷空气在鼻腔内得到加温以后才进入肺部,使肺部不至于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引起不良的反应。如果运动比较剧烈,光用鼻腔呼吸已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时,可采用鼻腔和嘴混合呼吸的方法,即半开口腔,嘴唇微张,舌头上提,让冷空气经牙缝吸入,再经过舌头阻挡后就会变得温暖了这样就可以避免使呼吸道受到过冷的刺激。

设计实践二题 篇7

线材在三维形态构成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线材的纤细特征,单根或少量线材出现时,表现力较弱,只有群组出现时,由多根线条排列或交织成虚面,群组线材有规律地安排构成的形态,便具有较强的韵律感。但是,用单一线材元素构成的形态容易显得呆板,将板材与线材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则加强了两种元素的对比关系,使空间和平面的构成元素趋于丰富。在设计过程中,最忌讳的是这两种元素的平均使用,必须分出主次,强调不同材质的对比美感。

任何设计语言和元素的选择都应该针对设计对象的精神内涵,任何设计语言都应该是设计对象的文化的物化体现。笔者试图以直线排列构成办公环境的秩序感、理性感,并以面与线的对比来加强这种预想效果。即使在公司内部附属的中式餐厅设计中,也能看到这种设计语言的延续。

二、室内仿生设计

秉承“科技日产,人车生活”的企业品牌理念,用抽象化的设计语言再现企业精神和产品内涵。整个设计理念是以“形态汽车相关的“风速线”,作为形态设计的元素母体,衍生出与其相关的各种仿生设计学”作为理论基础,运用和企业产品形态的“风速线”。作为该设计的基本元素,它体现了与“科技”、“汽车”相关的设计主题。这种衍生的设计元素在地面、天花、灯位、办公家具、柱位甚至二楼平台的平面形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既不要喧宾夺主,又要与“汽车”主题相关,并衬托、呼应“科技”、“汽车”主题。

语文教学二题 篇8

在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上, 向有效率低之说, 我认为, 还应加上质量差。社会上语文应用的混乱, 中小学语文教学难辞其咎。高等学校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 表明中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完成任务。我无意否定成绩, 只是想说, 广大语文教师所进行的教改实验和探索是有成绩的, 但在总体上, 效率低、质量差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它表明我们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是模糊的。建国以来, 整个语文教学的设计不断波动, 还没有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上存在问题, 更严重的失误是我们没有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观念。什么是正确的语文观念 1950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的“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 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即是。其中心思想是一“使用”, 二“斗争”。由于在学校没有形成正确的语文观念, 积淀下来, 形成了今天社会上“语文污染”的大观。

效率低、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不当。现行以分析课文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结构, 是1953年中央号召全面学习苏联之后, 中小学语文教学照搬苏联“文学分析法”建立起来的。这就形成了“嫁接”, 延续至今, 已有点文化专制主义的味道了, 这个“嫁接”出来的模式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其主要弊端就是林语堂先生说的“喂书”, 从而消灭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最能引起兴趣的一门课, “讲”成了学生最讨厌的课。1963年以后的语文教学, 虽然冲破了“文学分析法”的某些桎梏, 表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 但由于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评, 因而此后进行教改的根基, 仍然是苏联的那套东西。结果是以“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未建立起来。什么样的课是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是好老师?我认为, 就一条标准, 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上世纪80年代, 我们又盲目地引进美国的标准化考试, 给语文教学造成了又一场灾难。其主要弊端是把学生开放性思维训练成了线性思维, 禁锢了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从而消灭了语文学科的鲜活的生命力。如果再加上“左”倾路线干扰的30年, 可以说语文教学是屡遭重创, 创伤累累。出路何在, 至今仍是个问题。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为这一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的特点, 决定了我们的语言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批评继承上。搬苏联引美国的教训告诉我们, 国外可资借鉴的东西不多。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诵读, 讲究学与习的结合, 强调循序渐进等等, 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重视传统, 在批评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创新, 提出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的是叶圣陶先生。他提出了精读、略读的理论, 明确了“语文”这个概念的内涵, 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等等, 我们应该奉为圭臬。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在此,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叶老的理论, 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创新。

语文学科强调学与习结合, 学而不习, 等于不学。习什么、怎样习就是摆在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习什么, 无论在学科总体上, 还是具体每个单元、每篇课文, 老师心中都是有数的, 问题出在怎么习上。目前练习册满天飞, “哈达卷”越来越长, 题越做越多, 谓之“题海战术”。我认为, 语文学科任何单项练习都是没有意义或是帮倒忙的。这样习, 越练死知识越多, 能力越低。解词、造句、填空、选择、练线……五花八门, 统统要不得。文章是有生命的, 词语在文章中是鲜活的 (术语称“使用单位”) , 把词语从文章中抽出来, 鲜活的东西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 (“备用单位”) 。因此, 这种做法实际上等于让学生背词典。听说过哪个作家是做题做出来的吗?听、说、读、写的能力, 只能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 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当然, 现在这样的习, 是高考、中考的指挥棒指挥出来的, 在老师是无奈, 在教育是悲哀, 是讽刺。

在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上, 关于学科性质、任务、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 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科学的认识, 还应弄清的问题是特点。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以语文学科为例, 建国以后到现在执行的“课程标准”前, 国家先后颁布了六个教学大纲。其中, 1978年大纲提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1987年、1992年大纲均把学科特点概括为“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 这两个关于学科特点的提法大体上是一致的, 区别仅在于“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训练”, 不难看出, 后者只是前者的具体化, 实质是一样的。把这两个表述和其他学科特点的表述作一比较就能明显地看出这两个提法没有概括出语文学科的个性, 因而不具备科学的品质。我所见到的学科理论著作, 有的不谈特点问题, 有的谈了, 也说法不一。

要不要谈学科特点问题, 我认为要谈。特点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不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就不能真正认识该事物。学科特点解决的是对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问题。不在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 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的改革实践就把握不准方向。“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的实验结果表明, 学生认识字音、念出文章的速度确实加快了, 但在写的时候, 就出现了大量的同音代替的错别字问题。究其原因, 就是实验设计忽视了汉字是音、形、义统一的这个特点。所以我认为搞清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必要的, 不能回避。出于这样的考虑, 我在前几年搜集了能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对学科特点作了反复思考, 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学科性质的基础工具性, 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我认为“基础工具性”表述太笼统, 应当在“基础”和“工具”之间加一隔字符。此外, 对学科其他方面, 如内容、教法、学法等, 我觉得也应当弄清楚, 应当有明确、科学的表述。

学科教学内容的广泛性。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人类文化的所有领域 (只缺宗教, 应当补上) 。这是语文学科独具的。它对语文教师的综合文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 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是所有学科中学生自由创造空间最大的学科, 是人文教育的基础。

教学上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并举性。语文以外其他各学科的教材, 在语文教师的眼里, 是一部部长篇说明文, 教学上只求内容, 不管形式。语文学科则不然, 是内容。

自然的声音(二题) 篇9

“哎哟!谁踩了我一脚?”;“哎哟,过去点儿,我喘不过气儿来啦!”吵吵闹闹,磕磕碰碰,在这个小小的袋子里简直拥挤不堪,四处都是和我一样的小花种子,在拥挤中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哗——”,刺眼的阳光挤了进来,一只肥嘟嘟的手把我们一把抓起,撒到一片土地上,浇了水便离开了。我感到一阵困倦,还没来得及细想,便沉沉地睡去了……

土里沉闷极了,我憋得实在是受不了啦,“噗”地一声终于钻出地面。哇!我环顾四周,发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月季姐姐、小草哥哥、大树伯伯都鼓励我:“小花苗,你要加油哦!”太阳为我投下一束阳光,云朵为我洒下一阵甘霖。身为小辈的我,在大家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当初和我挤在一起的小花种子们也争先恐后地探出脑袋。每天我们都一同被太阳叫醒:“再不醒,我就要打你们的屁股喽!”于是我们一起和月季学跳舞,和山溪学唱歌。微风与我们嬉戏,山雨为我们解渴。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两个月,我就觉得头上长出了什么东西,一看,才发现每个同伴都这样。又一个白天,我们正嬉戏时,我头上“叭”一声花蕾绽开了!要不是月季姐姐,我还不知道自己是株紫丁香呢!尽管花朵开放时很痛,但这花朵将是我的骄傲。

秋天来临了,我也即将枯萎。但我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我明年将再绿起来,绿得更亮,更艳丽……

风之语

俏皮的雪与我共舞,易变的雨与我共怒,美丽的晚霞是我扯起的头纱,暴躁的海浪因为我的存在而起起落落。

我是谁?风!是自由自在虚无缥缈的风。

每当看见花骨朵在枝条上聚精会神地聆听春天,我甩甩水袖,送出温馨的春风。每当我听见蝉儿发出“热啊,热啊”的叫声,我会将裙子转呀转,旋成一个圆,送出清凉的夏风;每当我闻到果实阵阵醉人的芬芳,我会轻轻呼吸,让果实的幽香送到每一个人的身边;每当一片片洁白无瑕的雪花静静飘落,我会不时掀动白色的长袍,催生呼啸的寒风。

我是风,我当然是自由的。

我轻轻地刮动小孩子们手中的风车,“呼啦啦,呼啦啦”,我可以看见他们最纯真快乐的小脸。我尽力刮动绿色山冈上一排排高大的发电“风车”,“唰唰,唰唰……”,我不知道为人们贡献了什么,只是能从心底感受到人们对我感激的笑颜。

我不分昼夜地飘荡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白天,我掀起人们晾晒的衣服,揪起柳树的辫子,托起风筝放飞美好的梦想……我还常常在彩云间玩耍,将彩云吹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将其送向远方。当然,我也有因为人类的贪婪本性而生发愤怒的时候——

龙卷风,那是我旋转身体,将大地上的任何物体卷向天空;暴风雨,那是我和雨水尽情共舞的结果;沙尘暴,那是沙尘与我共谋警醒人类的杰作……

当树梢轻轻抖动,树叶飘荡在空中,女孩的长发飘起,水面荡起涟漪……那是我正悄悄地在大地上漫游。

上一篇:新疆网络安全电力营销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