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

2024-08-31

二十四式(精选十篇)

二十四式 篇1

关键词:“二十四式”太极拳,问题,教学策略,高中,体育

随着高中阶段学生年龄的增长, 生理和心理都出现了急剧的变化, 表现在体育课的学习中, 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内容的选择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 如果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安排教学, 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会更大。“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中作用独到。“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一项独特的体育项目, 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流传甚广。在动作编排上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 难度系数不高, 其运动特点动作舒缓, 运动量可大可小, 架势可高可低, 速度可慢可快, 且能使人达到心平气和, 起到舒缓紧张、调整心理、释放压力的作用, 还可以使练者陶然忘我, 身心愉悦, 课后不需要用过多的时间去消除疲劳就可以继续投入紧张的学习。故此,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适合于处于高中阶段高年级学生, 尤其是更适合女生这一群体。近年来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 将“二十四式”太极拳内容引入课堂。然而在现实中, “二十四式”太极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与推广, 针对这一现象作者通过深入学校听课、与高中教师学生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了调研, 对高中武术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现状

太极拳教学在高中普及程度不高。在我们所调查的8所学校里, 开展过太极拳教学的仅有3所, 且都没有在高三年级开设也没有一所学校将太极拳教学坚持长久。一些学校开展过长拳、跆拳道等武术教学, 但高中学生对刚劲有力、对抗性过强的武术内容并无兴趣。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高中学生对“二十四式”太极拳认识有限, 很多学生对武术的认识还停留在长拳、拳击、散打、跆拳道的两人对抗、竞赛及运动场馆里、影视剧表演的层面上, 对于“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认知更是少之又少, 认为“二十四式”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专利”, 不适合青年人, 片面地认为是“集体舞”、“武操”, 只是给人们以欣赏的功能, 没有认识到“二十四式”太极拳所具有的防病健身和极佳的调整心态、释放压力的功能, 更没认识到太极拳的动作幅度、动作强度、动作节奏、动作安全等方面是非常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 尤其是高年级女生的学习。

从教师的情况看, 真正能够理解并教好太极拳的教师寥寥无几, 很多教师甚至自己也不能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在8所高中的76名体育教师中, 只有3人选修过武术专业。大多数体育教师在高校学习期间没有学习过太极拳, 所学的只是一些长拳和刀、剑等简单技能。加之在初高中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武术内容不被作为主项, 很多教师平时很少操练, 武术动作不精, 甚至松软或僵硬, 尤其是“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更是如此, 不能把太极拳的刚柔并济、韵律美感表现出来, 更没有“舞”出精、气、神的本色来, 缺乏内在的神韵, 使学生感受不到太极拳的美妙。有的教师本身对太极拳就比较生疏, 不能给学生以震撼和美感,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欲望, 制约了太极拳在高中的开展。[1]

从调查结果看在高中阶段开展太极拳的情况不乐观, 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不足、认识不够, 教师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太极拳对自己身心健康的独特作用;同时, 很多体育教师本身也没有认识到太极拳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 认为太极拳运动量小、动作缓慢, 对提升学生体质作用不大, 不适合初高中学生学习。太极拳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 教师要持之以恒, 坚持带领学生持久练习, 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要领, 并会逐渐感受到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二、“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拳法含义教学重视不够

在已经开展“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高中学校我们看到, 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技法的教学, 对拳法一招一式含义的解读不够, 不知攻守何以为拳, 不清楚一套动作或几个动作中哪个是攻、哪个是防, 既不知己也不知人;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 只知其表不知其理, 使学生有“照葫芦画瓢”之感。这种被动机械模仿式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不了原理、体会不到乐趣, 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兴趣。

2.在教学中对动作名称的强化不够

一个动作的名称是对这一动作内涵的概括和动作方法的解读。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忽视了动作名称对学生掌握和完成动作的提示强化作用, 或是为了口令的简化放弃喊动作名称。如:在进行“二十四式”太极拳前四个动作教学时, 教师在示范的同时喊出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白鹤亮翅、手挥琵琶四个动作名称, 能够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动作概念及动作结构的认知, 而有的教师只用简便的一、二、三、四口令, 这样对还没有掌握基本动作或掌握动作不牢固的学生来讲弱化了对动作的提示和理解。另外, 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动作名称的记忆和理解, 在课后作业中只要求学生复习所学的动作, 很少见到教师课前或课中要求学生回答所学动作的名称及对动作名称的理解。

3.一节课内一个或几个动作教学时间过长

在听课过程中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中, 长时间就一个或几个动作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 给学生独立练习和思考的时间不足。更有的教师在一节课的内容安排上只进行一个太极拳内容, 没有其他内容搭配。这样的长时间学习一个或几个动作以及单一的教学内容安排, 加之“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舒缓、节奏缓慢等特点很容易使学生精力难以集中而出现注意力转移, 甚至产生厌烦感,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忽视“二十四式”太极拳理论讲授

学校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过程, 这是体育课自身特点决定的。教师在进行某些体育项目教学时, 应将其历史、发展、规则、价值及方式方法等讲授给学生, 以提高学生对该项目的深层认识。然而, 我们有些教师在这方面还是存有欠缺的, 尤其是在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抽象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时, 教师不能很好地把其运动特点、锻炼价值及娱乐性、观赏性等介绍给学生。在太极拳的教学中没有理论上支撑是很难使学生接受或喜欢上“二十四式”太极拳的。

三、“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建议

1.强化理论教学

简单的动作操练, 学生很难体悟到太极拳的美妙, 更难使其产生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改变以往重拳法教学轻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不但要讲拳法和拳理, 也要使学生们了解“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知晓其特点和价值, 明了太极拳的沉稳巧妙、动静有序、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意境, 以及太极拳使人心平气和、修身养性、调节心理、释放心情的独到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对太极拳有一定的理性认知, 提升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精讲每个拳式动作含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简明扼要地给学生阐释所学拳法的含义, 让学生明了一招一式的应用意义, 清晰行拳目的和劲力。例如太极拳的起势动作, 对方进逼右拳向我直击, 我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绷起对方肘臂, 惊起对方后仰, 在感知下压之机双掌推对方胸部, 借之对方下沉的重心之力使其后倒。[2] 这一看似简单的起势动作, 也有着一攻一防的内涵, 使练习者明白拳式的具体技击含义。学生学起来会有兴趣, 不会因动作的简单而感到枯燥。

3.强化动作名称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太极拳教学之初、学生掌握动作之前, 教师示范或学生集体练习过程中以动作名称作为主要口令, 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而不是简单地以一、二、三、四作为口令, 这样学生在初始学习的动作泛化阶段能得到必要的提示和强化;同时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随时提问学生所练习的动作名称及含义, 要求学生牢记并理解。

4.结合音乐教学

在学生初步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动作后配以音乐进行练习[3] ,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悠扬舒缓的旋律中感悟太极拳那形如流水、连绵不断的拳法, 提高兴趣和练习效果;同时通过轻柔的音乐使学生身心融入太极的意境中, 达到神畅心怡、放松紧张心理的目的。

5.“增加”教学时数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学生需要较多练习时间才能较好地掌握。在单元教学中, 学生初步学会基本动作后, 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更多的时间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如, 可把“二十四式”太极拳安排在其他项目教学的准备活动“课课练”部分和结束部分中[4] , 当作常规的“徒手操”来练习, 这样既可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动作, 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养成练习太极拳的习惯, 较好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拳法, 达到学习太极拳的根本目的;同时, 分散练习又不会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因长时间练习一个内容而厌烦。

6.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在太极拳教学内容安排上切忌出现一节课只有太极拳一个教学内容的“满堂灌”现象。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内容“动与静”的结合。如, 在一节以太极拳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堂上应适当安排一些诸如羽毛球、毽球、跳绳等为辅的活动内容, 使不同特点及作用的教学内容相互穿插, 相得益彰。同时, 丰富教学内容,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太极拳教学不至于引起学生懈怠或厌倦。

太极拳是一项非常适合高中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 “二十四式”太极拳又以其简单易学、受场地设备限制较少、易于在学校开展等独特优势, 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是高中学生理想的学习内容, 也是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重点研究和大胆实践的教学内容。把太极拳作为高中阶段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强身健体, 也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目前, 太极拳在高中开展还不够普及, 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广大高中教师对太极拳教学研究也不够深入, 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所提到的教学策略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希望能够通过高中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探索出高中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基本规律, 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龙.关于本溪市第四高中开展二十四式可行性的相关研究[J].魅力中国, 2003 (18) :303.

[2]王锋朝, 王凤阳.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阐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14.

[3]石格新, 黄丹.在高中毕业班开展太极拳教学的作用及实施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5 (3) :137.

二十四式太极拳歌诀 篇2

1起式

平行站,同肩宽,臂慢起,屈肘按,

指微屈,掌心下,蹲多高,各自看。

身正腰松休撅臀,两肘松垂肩要沉,

落臂屈膝须一致,按掌高度与肩平。

2左右野马分鬃

上体保持正,分手成弧形,

出步探虚实,如履薄层冰,

若想弓步稳,横距三十分。

3白鹤亮翅

跟半步,身后坐,抱球状,鹤翅亮。

左手放胯前,右手头边停,两臂保持半圆形,

左脚虚点地,双膝微弯曲,后坐提手须统一。

4左右搂膝拗步

进退多变化,虚实分清爽。

两手怀中抱,依次莫乱慌。

搂膝和推手,不可俯或仰。

推手沉肩肘,坐腕且舒掌。

5手挥琵琶

跟半步,再坐实,左脚翘,膝微屈,

左手挑,高齐鼻,右手回,落于腹。

左虚右实要稳平,左挑右落走弧形。

沉肩垂肘掌心对,两手挥弹琵琶琴。

6左右倒卷肱

前推回手走弧形,两手速度要均匀。

进步慢慢虚变实,腰胯放松运转灵。

7左揽雀尾

揽雀尾中含四法,掤捋挤按拳精华。

掤:左弓步,左手掤,和分鬃,有不同;

捋:翻两掌,伸前方,坐身捋,如牵羊;

挤:屈右肘,附左腕,慢挤出,保持圆;

按:翻手心,左右分,画圆圈,要认真。

8?郾右揽雀尾

蹬左腿,扣脚尖,腰右转,手不变,

腰回走,落右手,右丁步,左抱球,

弓步掤,两手分,坐身捋,手先伸,

合手挤,弓步慢,两手分,同时按。

掤在两臂要撑,捋在掌中要轻,

挤在手背要横,按在腰腿要攻。

9单鞭

身后坐,脚里扣,腰左转,再向右,

左腿虚,右腿实,右手勾,左掌立,

出左脚,弓步走,勾不变,推左手。

单鞭动作并不难,腰转手随是关键,

先收后出虚变实,弓步推掌慢转腕。

10云手

左脚蹬,脚里扣,手随腰,转向右,

继续走,云左手,并右脚,云右手,

左横行,左手云,并右脚,右手云,

重复式,共三次,越连贯,越有趣。

左脚横出向左行,右脚并步右手云,

身直膝屈重心稳,腰如车轴手如轮。

11单鞭

单鞭式,与前重,形不变,要领同。

12高探马

跟半步,移重心,虚实变,要分清,

右勾手,变成掌,两手心,翻向上,

左手收,腰前方,右手推,经耳旁。

上体自然直,双肩要松沉,

右肘微垂下,眼看前手平。

13右蹬脚

提左腿,穿左手,弓步落,分两手,

右丁步,交叉手,右在外,心向后,

提腿蹬,两手分,左右力,拉平均。

穿手提腿两手分,蹬腿力点在后跟,

上下相对须一致,身体稳定在重心。

14双峰贯耳

右腿收,膝盖提,腰右转,两手齐,

捧手落,再上起,双贯耳,如钳夹。

腰松头颈直,两拳放松握,

沉肩又垂肘,两肩弧形走。

15转身左蹬脚

右脚扣,腰左转,两手分,拳变掌,

继续走,交叉手,左脚蹬,两手分。

蹬脚单腿站,重心多变化,

左肘对左膝,左肩对左胯。

16左下式独立

屈左腿,收左手,右腿蹲,左腿伸,

左手穿,顺腿边,身慢直,金鸡立。

左腿伸直右膝屈,行步两脚要着实,

右腿蹬地慢立起,身体上下保持直。

17右下式独立

脚落下,腰左转,右手落,左肩前,

提左手,掌变勾,同左式,一样走。

下式独立难度大,行步全靠会收胯,

脚部有力身才稳,功到自成不用怕。

18左右穿梭

脚外展,微右转,胸抱球,半坐盘,

上右脚,丁步靠,斜弓步,球转倒,

右手举,停额头,左手推,平胸口,

其要领,理解透,学会左,便会右。

左右穿梭两斜方,上下协调休紧张,

弓步横距卅厘米,身正腰直稳如桩。

19海底针

右腿跟,身后移,左手下,右手提,

左虚步,脚点地,为捞针,下海底。

身体先右再左转,上体不可太前探,

避免低头臀外凸,左脚点地右腿弯。

20闪通臂

迈左脚,弓步赶,提两手,身右转,

左手推,平鼻尖,旋右臂,翻手腕。

上体正直要自然,推掌弓腿莫迟缓,

左臂不可太伸直,背部肌肉腰松展。

21转身搬拦捶

左脚扣,右后转,左手翻,举头前,

右握拳,画弧忙,随身转,左肘旁,

提右脚,撇向前,左手落,送右拳,

右脚实,左脚上,左手拦,右拳降,

再打出,正前方,左手回,右肘旁。

转身搬与拦,右拳似螺旋,

前臂先内转,外旋把敌缠,

先化而后打,钢针绵里藏。

22如封似闭

左手伸,右腕下,翻两掌,心朝上,

慢收回,身后坐,推两掌,成弓步。

后坐腰勿挺,臀部也莫凸,

两臂随身回,弧线别走直,

肩肘略外松,肩宽为度尺。

23十字手

左脚扣,身向右,右手云,两臂平,

右外撇,脚平行,并右脚,肩为准,

边画弧,身慢起,十字手,左在里。

先分后合身自然,两臂环抱须圆满,

沉肩垂肘手朝里,虚灵顶劲胸内含。

24收式

手外翻,心向下,慢慢落,外侧胯。

两手分落下,全身应放松,

探析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简化教学 篇3

1、在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时, 基本技术跟相关配合要提前完成

老师在教授太极拳之前, 要先把基本的动作要领讲给同学们, 先同学们弄清太极拳中所运用到的步法和掌法。步法中要讲到虚步、仆步、弓步、马步等步法, 掌法中要讲到掌、勾、拳等手型的动作要领以及全身柔韧性的练习, 让学生们初步体会和练习手、眼、步、法的协调联合的配合运用, 以及呼吸的准确运用。学生在练习这些基本动作的时候, 一开始, 往往总是做不准确, 动作做不到位, 不能充分意识到步型、步法及手型、手法的运用, 如果一开始基本的动作要领练习不好, 就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整个太极拳的学习。例如, 学生在做左右搂膝挪步这一动作时, 由于弓步做得不好, 就会造成重心不稳, 身体上下起伏, 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动作飘飘忽忽, 还给人一种“花架子”的感觉, 诚然找不到太极拳的基本“形”的感觉。针对于这种问题的出现, 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例如, 在活动休息的时候, 老师就可以有意识的用呼吸调节的方法来进行有效的放松, 在放松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呼吸的配合, 随着呼吸配合进一步的完善, 老师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引入到太极拳的练习中去, 并通过相关要领的学习, 来传授相关的太极拳的招式。柔韧性也是太极拳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柔韧性不好, 动作的质量也不会很高, 动作会显得机械、僵硬, 要避免这一现象, 教师应重视学生柔韧性的练习和发展, 特别是下肢的柔韧性和腰部柔韧性需要加强, 否则学生想做好每一个动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动作要领和名称要熟记于心

学习太极拳还有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记住二十四式招式的名称和要领, 要把这些找事的名称和要领要牢记于心, 但是, 对于初学者来说,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学生不把名称跟动作要领牢记于心, 就会在练习的过程中, 很容易遗忘和各个动作的混穿, 就会前后颠倒、动作停顿等毛病。例如, 在第二组动作的练习中, 先要求学生记好太极拳的动作要领的名称, 左右搂膝挪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 然后再记下左右搂膝挪步要做三个, 步型为虚步, 脚跟点地, 以区别于白鹤亮翅中的虚步, 左右倒卷肱做4个, 步法为后撤步。这样, 使动作变得简单易记, 学生在练习时, 动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明显增强。其实, 记住名称, 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 例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 先跟大家进行名称的背诵, 背完一遍后, 老师在领着大家进行太极拳动作的练习, 在练习中, 强化强化对名称的记忆。在下课之间, 老师跟学生也可以进行互动, 在交谈中有意识的加强太极拳的名称的记忆, 同学与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 通过一问一答, 来加强和强化太极拳名称的记忆, 我相信, 经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记住太极拳各个招式的名称也不是一件难事。只有把名称记牢了,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 才能连贯完整的做下来。

3、虚实要分清, 掌握好虚实的步法

虚实结合是太极拳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太极拳是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要想把两者掌握好, 尤其对于学生这个初学者来说尤为困难, 容易在学习中虚实分不清楚, 进退不到位, 针对这个问题,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先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运动路线, 分清虚实的概念, 清楚虚实主要体现在下肢动作上。在教学上, 我们一般把主要支撑体重的腿成为实, 辅助支撑体重的为虚。太极拳就是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例如, 左右揽雀尾是前面的腿为实, 后面的腿为虚。还有, 还要让学生注意每个动作中虚实的转换和结合。例如, 左右穿梭中, 就是先落脚成右抱球, 右脚为实, 左脚为虚, 然后左脚前跨变成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的左弓步, 即变成左脚为实, 右脚为虚了。再就是在整个太极拳套路中, 很多动作是不进则退, 进退相融, 如果学生把握不住其中的要领, 不知道何时进退, 则将无法准确协调地完成所有太极拳的动作。在进与退的教学中, 老师要反复强调好动作要领, 老师可以利用动作示范、讲解进行重点练习。

4、老师要掌握教学中的方法

老师在教学中, 要掌握教学的方法,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太极拳的教学中, 只要方法得当, 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

4.1、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 讲解是必须的, 这个环节不能马虎, 在讲解的过程中, 一定要清晰, 语速要慢, 在讲到重点难点的时候, 要反复的进行强调, 通过反复的强调, 把重点、难点掌握好, 把动作的基本要领掌握好。

4.2、老师在示范动作的时候, 要多做几遍, 第一遍可以先展示给同学们看, 第二遍的时候就要把动作慢慢的分解开来, 边讲边做, 讲到重点的时候, 要停顿下来, 反复做几遍, 强调几遍, 要把讲的和做进行强化, 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看清楚动作的全过程、路线方向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动作的要领。

4.3、在教学中, 要采用先分解再完整或先完整再分解的方法进行。例如, 左右揽雀尾和转身搬拦捶等动作教学时宜采用先完整示范1-2次以后, 再将动作分解为几个小动作逐个示范和讲解, 这样做后就会使学生按部就班的接受, 也不会使学生犯糊涂和畏惧。

4.4、还有就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场地的选择。教学场地最好是在树丛中或草地上, 这样的环境安静, 没有外界的躁动, 更有利于学生们心情的放松, 有利于营造一种安静幽雅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在进行动作联系的时候, 最好再放点轻音乐, 音乐更有利于学生心情的放松, 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和练习, 心旷神怡, 能够自觉而全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练习中去, 尽情领略太极拳中的精、气、神的融合和一种修身养性的精妙。

4.5、老师要注意同学的动作, 特别是难点和要点的要领。老师发现错误的时候, 要及时对学生提出来, 进行修正, 以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正确的认识。

4.6、电化教学也要跟得上。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 可以边看录像, 边进行学习, 这样使学生接受示范动作的次数、频率大大增加, 同时通过教学片的演示, 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感性认识, 增加他们的自我表现力和求知欲。

5、总结:

太极拳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在学习中, 一定要持续不懈, 坚持下去, 还要注意教学的方法, 就一定能够教会学生们的太极拳。

参考文献

[1]郑强芬.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J2007. (08) .

[2]丁庆龙.对普通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9. (02) .

[3]赵越.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课中太极拳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03) .

二十四式太极拳学习心得 篇4

金茜

12072209

二十四式太极拳学习心得

太极拳不仅是一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更是一种艺术,像是泼墨的画作,那行云流水的线条,勾画出一个人平和的心态。

真正的太极是一种美。很多没有接触过太极的人认为太极很柔,没有劲。实际上太极是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它的一招一式中都带着一股气,似乎可以撑起一切,可以压倒一切。它既不是娇弱的,也不是靠蛮力的,它是灵动的。

如同上学期的武术一般,太极也是有着渊源历史的一门文化,如果想走进它的世界,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钻研。一开始学习太极拳时,总觉得很难,每个动作都很僵硬,不能连贯的将所学的连接起来,而且经常会忘记下一步是怎样做的,而且由于姿势不正确,每次练习完之后的第二天,总是会觉得双腿特别酸痛。后来,我就和同学一起到网上查视频,去观察动作,去领略其中的韵味精髓。平时清闲的时候就会和同学到操场上打个几套。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我们也开始打得像模像样了。这让我明白到坚持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坚持了就会看到成效。

在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心态的重要性。在打太极时,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切勿操之过急,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够撇开行,领略到太极拳的意。当你真正走进太极的世界的时候,你能够放空的灵魂,感觉到通体的舒畅。

体育锻炼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太极也不例外。虽然太极不像跑步、打篮球一样能让你大汗淋漓,但它能让我们在运动的同时放松自我,缓解压力。太极的动作虚实分明,有利于锻炼我们的平衡感。它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孩子、青年、老人等等。它同样十分方便,在很多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打太极。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研究 篇5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 歌诀 合并动作 快练 基本防卫术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但是年青好胜的学生对于学习简化太极拳,都会因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烦躁和厌倦。使大部分学生学了前面忘了后面,复习了后面又忘记了前面,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对太极拳的传统教法进行了改革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熟记七字歌、介绍简化太极拳基本姿势、步法和要求编歌诀,助记动作顺序

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和思考,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二十四个动作名称编成口诀,以便学生对动作顺序的记忆。歌诀如下:

起势分鬃及亮翅,  拗步琵琶倒卷肱。

雀尾单鞭加云手,  探马蹬腿贯耳捶。

下势穿梭捞海底,  闪通转身搬拦捶。

如封似闭十字手,  收势方向要记清。

二、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简化太极拳的整套基本动作是以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动作连绵不断,动静分明,不忽高忽底(左、右下势独立动作除外),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精神要集中,老师逐一介绍并示范。

三、合并重复动作,使之易懂、易记

如在第一组动作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可把它简化成为一个左野马分鬃来进行练习,而右野马分鬃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在第二组左、右搂膝拗步推掌中,当掌握了左搂膝拗步推掌的动作后,右搂膝拗步报掌的动作也就学会了,因为它的动作也和上面例子一样。只不过是左或右方向不同罢了。

再就是段落分部合并:如第一组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到白鹤亮翅,至第二组中的左、右搂膝拗步推掌到手挥琵琶动作的步法完全一样,它们只是上肢动作的不同,腿部动作完全一样,所以,步法可以合并,只要练习上肢动作就行。

四、结合基本防卫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

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经脉、养气血、舒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

五、快速演练,提高学习兴趣

对初学者采用快速学习练太极拳的方法,既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动作概念的模糊,又可以排除厌倦和烦躁的心理,因为太极拳的动作一向以缓慢、连绵著称,这种做法恰恰是特别厌烦的,不适合年轻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对它产生兴趣,我将太极拳的动作转变为快速动作。如左、右搂手拗步推掌到手挥琵琶的动作,本应要13秒才能完成的,现缩短至7秒,并将这一变化应用到课堂上实施,使太极拳的动作演练较为快速,学生的感觉上较为活跃生动,从而产生兴趣。这一做法深受学生非常欢迎,而且教学效果也很好。

六、正常速度练习,体味太极拳精髓

当学生把整套动作学完并较为熟练后,老师便把太极拳演练速度转回到正常速度上,要求同学们按太极拳的动作、技术要求进行练习,特别强调在演练时做到"心静用意,意动形随,柔刚相济,内外合一",亦即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用其"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气宜鼓荡"的精髓来调理身体。转动时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两臂随腰运转,自然、圆活速度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重心要稳定,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呼吸自然等等。

七、持之以恒,巩固中见成效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早锻练及课外活动等时间,也可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实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多体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及教育,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笔者经过多年的武术教学研究从实践角度看,以上九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同时能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比起传统的太极拳教学要省时省力,更能使学生很好的记住所学的太极拳动作。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的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修睦.太极拳原理与练功精要[M].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出版社,2005.

二十四式 篇6

一、结合基本防卫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径脉、创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使学生明确动作实质, 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使用方法。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第一组起势动作”为例,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它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当被对方从正面双手抓住两肩部时,己方双手由下而上上移,从对方双手的内侧按压对方双臂,从而完成解脱过程。这种典型的攻防动作,在整套动作内还有“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穿梭”及“转身搬拦捶”等不下十余种,而“闪通臂”及“双峰贯耳”等更具有实际的攻击意义。这些动作含意,往往被人们在学习和练习中忽视。而学生,尤其是男学生,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 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教育学生端正认识, 另一方面要结合基本防卫术, 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 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

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具及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我的教学实践体会是: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挂图、并用手机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为教学所用。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但在示范时运用篮球,“抱”于体前 ,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又如“双峰贯耳 ”等教学动作,同学间可相互演练。这样教学,学生更积极,领会掌握动作更快,且不易遗忘。再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形象的提示,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有利于动作的掌握。

三、民族音乐渗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简练的口令驻动作术语提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免不了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而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日常练习之中,其作用不可小觑。在教学与练习中,学生增强乐感,同时也能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对激发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均有较好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中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分步教学”

教学是大体分为三部分教学,前四组、第五六组和第七八组三大部分教学,即前四组学完整体复习,达到熟练的程度,防止学习后面的动作时遗忘前面的动作。再学习第五六组达到熟练再复习前六组动作,并达到熟练的程度。最后学习第七八组熟练后再复习全套动作,并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每组的学习中,首先对每个动作进行分解教学,直到每组动作学完再整体串联练习直至熟练,再依此进行前四组学习串联。

五、教师正确示范动作

正确的示范可以营造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使人对某种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欲求倾向,并力求积极参与该事物的心理特点, 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

示范前,还要注意分析动作的结构和要求,考虑学生观察动作的角度,讲究动作示范的各个“面”,可采用正面、镜面、侧面、斜面和背面等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正面示范,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侧面示范。

六、采用分解教学法和领做法

武术动作可按身体部位分解,也可按动作过程分解或者二者兼用。分解动作要符合学生水平并不破坏动作的完整性。综合运用示范、语言和练习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促进运动机能的形成。练习的速度可以放慢, 动作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便于学生回忆和思考动作。

七、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交替进行

武术教学因为人数多,学生好动,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以集体练习为主,便于全场控制,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面。并且初学太极拳时应以集体练习为主,基本掌握时可采用分组练习,以便动作的熟练掌握和教师对错误动作的纠正。

八、培养骨干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骨干, 让他们了解教学内容并提出要求,以便在课堂中协助老师,发挥武术积极分子的作用。

二十四式 篇7

1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大学本科生80名,年龄在18~20岁,男女各40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均无练习过太极拳,且无心血管疾病,能够进行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利用浙江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查阅有关太极拳、实验干预以及平衡能力的资料,为后期的运动干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基础的研究资料。

2.2实验法

2.2.1实验方案

实验组进行为期半年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干预时间为每周三次,每次60 min,同时保证实验组认真练习,不进行其他平衡训练比如瑜伽以及在专门的平衡训练仪器上进行练习。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的体力活动,且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2.2.2测量指标

能够反映平衡功能的指标有很多,主要是静力性平衡的指标。 该研究中采用的指标是单脚闭眼站立时间和跌倒指数。跌倒指数是由专利的运算法则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来的,各种参与计算的参数在计算跌倒指数的运算法则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其有三类,低跌倒风险,在绿色区域,中度跌倒风险,在黄色区域,高跌倒风险, 在粉红色区域。其他在Tetrax平衡功能仪中测试的指标如总体稳定性、傅立叶转换及傅立叶系数(FHI)、同步性,由于其值主要是与数据库进行比对,观察与平均值相差的标准差的多少,从而判断平衡能力的强弱,分析造成平衡能力强弱的机制,主要用来分析单个人的平衡机制和生理状态,并不能对群体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以该研究只采用了跌倒指数这一指标。

2.2.3测量方法

单脚闭眼站立时间的采集是人工采集,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人员喊“开始”并计时,同时受试者闭上双眼,抬起非优势脚,由优势脚支撑身体,且非优势脚不能靠在优势腿上,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手臂不能张开。当受试者支撑脚移动或抬起脚着地时,测试员停表,计时。跌倒指数用Tetrax平衡功能仪进行测试,测试时人体站立在测试台上,双脚站在一个能够传到压力的范围内,进行8个人体基本动作,包括睁眼,一般姿势、闭眼,一般姿势、睁眼,站立在脚垫上、闭眼,站立在脚垫上、闭眼,头转向左侧、闭眼,头转向右侧、闭眼,头向后仰30度、闭眼,低头前倾约30度这8个动作,每个动作保持32 s,测试者根据测试员的口令调整动作,测试进行两次,取其中较好的一次记录。跌倒指数越高,跌倒风险越大,平衡能力越差。

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太极拳练习前后闭眼站立时间以及跌倒指数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3结果与分析

3 . 1二十四式太极拳对大学生闭眼站立时间的影响分析

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的长短是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半年的太极拳练习,大学生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明显提高,具体变化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单脚闭眼站立时间非常接近,无统计学差异。经过半年的太极拳练习后,实验组有明显提高,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P=0.004<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的单脚闭眼站立时间提高了34.3 s,增长了37.38%,且P=0.000<0.01,说明太极拳练习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并且强调以腰为轴,注重身体重心的转移,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姿势控制练习。张孝荣和马艳云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能够明显提高老年人睁眼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这是由太极拳的动作特点造成的[3,4]。太极拳注重呼吸和步法,基本步法中一般是要求足跟先着地然后过度到足尖,同时支撑腿屈膝,重心落到支撑腿上,这对于腿部力量的锻炼作用非常大。另外,太极拳的步法还能够加深大学生对于小腿和足部的用力感觉,提高本体感觉,从而保持人体平衡。闭眼单足站立姿势主要依靠本体感觉和腿部力量,所以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提高大学生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提高大学生的平衡能力。

3 . 2二十四式太极拳对大学生跌倒指数变化的影响分析

跌倒指数是采用Tetrax平衡功能诊断与训练系统测试时,综合人体基本的8个姿势,从而得出的跌倒风险的评估,其值越高,说明平衡能力越差。通过半年的太极拳练习,大学生跌倒指数的变化见表2。

表2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跌倒指数在实验前并无统计学差异(P=0.805>0.05)。经过半年的太极拳练习,实验组的跌倒指数降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太极拳练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平衡能力,使跌倒指数降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对照组的跌倒指数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的跌倒指数有明显降低,减少了3.15,降低幅度为11.23%,且P <0.01,具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提高大学生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一般来说,人体保持平衡需要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依靠感觉, 主要包括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特殊感觉器官,如眼和前庭器官;二是依靠运动系统和固有姿势的整合;正常的肌张力、完整的神经系统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基础,Winter等发现人站立时姿势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5]。Lord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下肢肌力下降是老年人站立时姿势摆动幅度加大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本体感觉器官与前庭器官的功能下降也可能对姿势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6]。王红雨指出,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的提高老年人的下肢肌力, 加强大脑对躯体和四肢的协调能力[7]。太极拳练习动静结合,缓慢柔和,支撑性动作较多,同时也注意手脚的配合,能够明显的刺激大脑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使信息传入,大脑整合的时间缩短,提高人体维持平衡的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3 . 3二十四式太极拳对大学生影响的性别差异

男女生之间由于本身的生理状态的不同,太极拳对大学生平衡功能的提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同。该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男女生的这两个指标在实验前后差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闭眼单脚站立时间,还是跌倒指数,在实验前后,男女之间的差值非常接近,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太极拳练习对于大学生的训练效果男女生之间无差异,非常适合大学生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平衡能力,为其他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1)二十四式太极拳能够明显提高大学生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降低跌倒指数,提高大学生的平衡功能。

(2)太极拳提高大学生平衡功能的机制可能是下肢力量和本体感觉提高,以及大脑神经系统整合作用的提高。

(3)二十四式太极拳对于大学生平衡功能的提高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是一个非常适合大学生锻炼、提高平衡功能的项目。

摘要:该研究以太极拳对大学生平衡功能的影响为研究目的,结合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80名浙江大学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半年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在实验前后进行单脚闭眼站立的测试,以及采用Tetrax平衡功能仪进行平衡功能的测试,分析跌倒指数的变化。研究发现:经过半年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大学生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有明显提高,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跌倒指数降低,且具有显著差异;太极拳对大学生平衡功能的提高无性别差异。

二十四式 篇8

关键词:太极拳,小学校园,普及推广

2006年是简化太极拳方案颁布50周年。简化太极拳, 也称二十四式太极拳。在这半个世纪中, 全国人民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民都知道了这一套拳, 领略到了她无穷的魅力。五十年中, 简化太极拳大胆地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的时空距离, 智慧地诠释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用24个动作赢得了人群, 实现了自己的健身价值;用24个动作勾画出了太极拳发展的无限空间, 简捷质朴地引领出了太极拳的一片繁华。太极拳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众多传统文化的内涵, 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医理和拳理, 具有突出的哲理性、明显的健身性和特殊的技击性。如果得以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 将有利于调动广大青少年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情绪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品德的极佳的辅助教材。

一、简化太极拳的校园推广现状

邯郸市永年县从2004年就开始在全县中小学体育课中增设太极拳项目, 目前永年县386所中小学中有10万左右的学生在练习简化太极拳, 习练太极拳已成为学生一项重要的课外锻炼项目。同样在大学校园, 很多高校也将简化太极拳纳入了日常体育教学计划当中, 2009年在南京工业大学运动会开幕式同学们表演了简化太极拳。24个动作, 质朴中彰显着太极拳的繁华。

二、小学普及简化太极拳的探索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精神生活也要求上个台阶, “健康”的精神面貌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 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不仅仅是没有病或非衰弱状态”。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太极拳, 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健身价值吸引着不同层次的人们。它不仅具有健身性, 还能作为一种长线运动项目在学校里传播, 并且学生走向社会后能以此为锻炼手段, 保持身心健康。

我对我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过调查, 结果显示:80%的学生知道太极拳, 而知道简化太极拳或24式太极拳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他们对简化太极拳的认知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推动简化太极拳在小学的普及, 简化太极拳被列入了体育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三、小学阶段进行太极拳教学的具体做法

进行太极拳教学, 除了教授动作外, 还需要让小学生了解太极拳的文化背景、门派风格、动作特点及运动规律等。

1. 在动作教学阶段, 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简化太极拳结

构与身体相应部位的运动方式,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 这要求师生共同准备有关简化太极拳结构、功能和身体运动形式的资料。其次, 要使学生从理论上理解运动的规律及自身的运动能力, 在套路学习时, 要向学生讲述简化太极拳的来龙去脉和简化太极拳的拳理。

2. 在教学方法上, 多采用情景教学法, 在课堂上给学生设

想一个情景, 如公园、表演场所等或者在游戏中把学习太极拳动作制定成一个个任务让同学们完成。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法, 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可采用体操式教学法。体操式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太极拳柔和缓慢的技术动作分段分块地进行教学, 这是一种快节奏教学, 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 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复杂的太极拳技术动作, 能有效节约教学时间。简化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柔缓轻灵、以圆带弧、以弧划圆, 其中身体重心的移动、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和方向与路线的不断变化等都不易掌握。体操式教学法将慢动作变成快动作, 将弧形动作变成方形动作, 以做身体基本操的方式加速学生对正确技术的掌握, 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对简化太极拳由陌生到熟练再到喜欢, 并为他们打下了继续学习各种流派太极拳的良好基础。

3.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首先确定以一个教学实验班为主,

其他三至六年级的班级为辅的方法。以我校六 (1) 班为教学实验班, 并配备一名对太极拳有研究的老师进行教学。其次, 聘请了校外的专家和老师对我校体育老师进行指导, 并在大课间时间由校外老师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太极拳在小学的推广普及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并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明确体现出来。以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为例, 在教学计划与时数方面为:三年级第一学期6学时学习基本手法和步法, 第二学期8学时学习简化太极拳第一式至第十二式, 四年级第一学期8学时学习简化太极拳第十三式至第二十四式, 第二学期10学时全面复习。五、六年级上下学期分别按照8、8、6、6学时复习。

四、结语

中学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四部曲 篇9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其练习时行云流水般的美感能给人愉悦的享受。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良品质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1]。把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选修项目在高中开展,有利于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使情感和心智得到愉悦,身心得到锻炼,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在以往的太极拳教学中,由于传统教法单一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本人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因素,并总结出太极拳教学四部曲的优化教学方法,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顺德一中2007,2010届高三年级各7个班(分别是326人,332人)的太极拳教学。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影响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因素

3.1 学生对太极拳的误解

绝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正式接触过太极拳,缺乏对太极拳的了解和认识。部分学生误以为太极拳只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学习时多少有些抵触心理。

3.2 教学课时短

把太极拳作为高三的一个模块选修教学,一般是18学时。要让学生在短短18个学时里掌握其圆活连贯,轻灵柔和特点以及动作和呼吸的协调配合,其难度不言而喻。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3.3 教师本身对太极拳的掌握程度不理想,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者自己的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理论和技能过硬的老师教授太极拳,容易使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产生枯燥乏味感和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法比较单调。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集体模仿几遍后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学生在练习中只有一味的模仿动作,对动作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3.4 示范面的选择不合理

正确合理的示范面能给学习者以最佳的观察视角观察所示范的动作顺序,路线。反之,则会给练习者在观察上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对动作的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做示范时习惯性的站在与学生队伍呈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位置。当教师以背面示范领做时,动作路线大多数向左边移动。这时,站在左边的部分同学就要扭过头来一边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一边模仿练习。练习者往往会感到别扭,也很累。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首先,课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音像电影等渠道收集,了解有关简式太极拳的资料。对太极拳特点及健身功能形成初步了解。其次,教师本身要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再学习提高对太极拳及拳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示范动作准确,优美。特别注意的是,教学时要合理选择示范位置,优化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 建议

优化教学四步曲

4.1 课的热身———导入阶段

把一些基本的步型、手法(如弓步、虚步、云手等)作为准备活动内容,既使机体器官机能兴奋,为进入知识技术学习作好准备,又强化了基本步型、手法练习,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技能打下基础。

4.2 课的泛化———新授内容初始阶段

4.2.1 讲解、示范

新授内容第一遍讲解示范可用动作要领说明和动作提示语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摩教师示范和对提示语的理解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不同的方位、距离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做静态示范时,可站在学生队伍的中间位置。在第一、二遍背面领做时,一般站在队伍的左前方。学生通过集体模仿初步掌握动作路线。

4.2.2 慢拳快教

太极拳动作比较复杂,经常伴有转体和改变方向,使初学者往往手脚不能兼顾,很难形成完整的动作技能[2]。对于没有类似运动体验的高三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正常演练时的慢速进行教学,学生往往是记住了手上动作,忘了脚步动作。记住了下一个动作又忘了上一个动作。也容易使部分性急的初学者渐渐失去耐心,产生抵触心理。采用“慢拳快教”,可将路线复杂、方向多变的动作简单化,能使学生对动作一目了然,增强学习太极拳的信心,还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练习频率。

4.2.3 巧用口诀

口诀作为提示语形象生动,易记易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集体模仿完整动作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用通俗、简短的语言对动作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练习时予以提示。如练习“右蹬腿”时的口诀,上步搭手———弓步分掌———并步合抱———蹬腿分掌。也可要求学生边练习边喊。

4.3 分化———探究实践阶段

4.3.1 讲授结合攻防意识

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动作的攻防含意,便能迎合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攻防意义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例如教授“白鹤亮翅”时,教师可请一名学生协助演示,并讲解所教动作的攻防含意及在实战中的应用。假如对方想从后面抓我右臂或按右肩,我可右倒步,用背肩撞击对方;如果对方双拳攻来,我可用两手上下格开对方双拳,把对方攻势化解于无形,并使对方门户洞开。通过直观动作演示,使学生对动作顺序及动作意义的理解更深刻。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学练的自主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加快学习进度,强化技术动作的定型。

4.3.2 知形会意

在强调动作准确性的练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某一手形或步形进行积极想象,以帮助理解肢体位置的正确性。如在教授“左右野马分鬃”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手的位置不正确或手掌心方向错误等问题。这时,老师可以把这动作比喻成“一手扶桌子,另一手当成镜子”。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纠正错误动作。

4.3.3 示范位置

在教学示范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动作教师需要转身或左右移动。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可安排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站在另一边与老师位置斜对角协助领做。这既发挥了体育骨干的作用,又提高了课堂练习效率。教师的示范面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动作特点及复杂程度,结合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来选择。

4.4 课的复习———延展阶段

4.4.1 动作和呼吸配合

学生外架练习由“方”渐“圆”的过程中,要求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般的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合、蓄劲等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等时,采用呼气配合[3]。初始时以自然呼吸为主,等动作熟练之后,再介绍腹式呼吸结合动作练习以提高健身效果。

4.4.2“精讲”

在集体复习时,教师利用经过提炼的语言来提示学生,帮助学生记忆。提示语一般是简洁的“一个字”或“词”,避免过多的语言对学生理解记忆产生干扰。如复习“左、右蹬腿”时,教师可以用“上步”—“分掌”—“合抱”—“提膝”—“蹬”等语言来提示。

4.4.3 音乐伴奏

学生基本掌握了太极拳的外架。可结合音乐的伴奏进行练习,既可通过音乐节奏来引导练习动作回到正常速度,又可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干扰。使身心放松,动作变得轻灵。优美动听的乐曲还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练效果。

5 结语

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教学四部曲”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摘要: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在以往的太极拳教学中,由于传统教法单一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本人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因素,并总结出太极拳教学四部曲的优化教学方法。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中学,太极拳,教学,四部曲

参考文献

[1]程春凤,潘季刚.太极拳对人体生理的调节[J].中国学校体育,2003,(2).

[2]陈芳.浅析初学太极拳的外形教学[J]搏击?武术科学,2006,(3).

[3]赵珍.试论太极拳的呼吸方式[J]湖北体育科技,2006,(1).

二十四式太极拳十二字诀四要 篇10

一、练拳十二字诀

根据这些年来的感悟与思考,我以为要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其要诀在于12个字,即:松腰胯,走圆弧,找对称,均速度。

1松腰胯

就是在整体放松的前提下特别重视放松腰胯。练太极拳必须全身心放松——放松意念,心平气和、静运无慌;放松骨节筋腱,柔若无骨、节节贯穿——形诸拳架最为关键的就是松腰松胯。

“白鹤亮翅”,顾名思义,就是动作要像白鹤亮翅时那样舒展、潇洒、从容。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至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松腰胯带引肢体动作。第一个动作,松左腰胯带右脚后收小半步,两手左上右下在左侧相合(左抱球);第二个动作,松右腰胯重心后坐右腿上,带引身微右转,右肩右臂右肘微向右靠,右小臂微向右拥化。第三个动作,松左腰左胯,带引身微左转,左手左掤引化,右掌向右前上画弧亮掌进击。

要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松腰松胯。如果仅仅是两个手臂手掌摆过来画过去而没有腰胯做功,那么不管你有多少年的拳龄,你练的也只能是健身舞、健身操一类的空架子。

2走圆弧

就是所有动作包括定式,都要做到“非圆即弧”。太极图本身就是一个大圆、两个小圆,中间一条S线分界,没有一根直线条。太极拳既然是以太极图原理为行拳依据,就必须遵循其原理,处处“非圆即弧”,绝不能直来直去——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要走圓弧线,每个定式包括每个小定式肢体都要圆,不要有棱角,不要有凹凸,意念要行圆,气势要运圆,要有“非圆即弧”的鼓荡感。

如“起势”第二动,两手走前上弧线向前平举与肩同高,这是一个小定式,两手虽向前平伸,但『必须沉肩坠肘,两肘尖微下沉使手臂保持曲线而不是平伸的直线;第三动先两手微后收,再身下沉带动手掌下按,两手后收下按是两个弧线而不是斜直线。

第二式“左野马分鬃”第一个动作,身微右转重心渐次落于右脚,左脚略收于右脚里侧,同时两手先外拥,右手略走上弧里合屈臂,左手略走下弧收至右腰侧,两手在身体右侧上下相合(右抱球)。定式时沉肩坠肘,两腋虚圆,两手臂呈弧线抱圆;两脚合两膝开,坐裆沉胯,松胯圆裆:上领下沉,手抱圆、裆坐圆、气运圆。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虽然简单,但是不容易做好,关键就是对“非圆即弧”的把握。

3找对称

太极图中间一条S线把大圆分成了两条对等的阴阳鱼,形成了阴阳对称、阴阳平衡。这种对称形之于拳架,就是手法、步法动作的对称、平衡,内气、内劲的对称、平衡。

如,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揽雀尾”、左右“蹬脚”、左右“穿梭”等一左一右的式子,它们的步形步法、手形手法、方位角度等等都必须做到左右对称、平衡。左“野马分鬃”左弓步的方位角度与右“野马分鬃”右弓步的方位角度必须对称,左右不能够偏颇;左“搂膝拗步”推出的右掌与肩同高,右“搂膝拗步”推出的左掌也必须与肩同高,左右手不能或高或低。

内气、内劲的对称、平衡,如“起势”第三个动作身下沉两掌下按,必须同时顶劲上领,有“下”也耍有“上”,上下对拉拔长。如果只有下沉下按动作却丢了顶劲,即便外表动作看不出毛病,内里也会感到不对劲。

“白鹤亮翅”动作三,左手向左下,右手在右前上亮掌,加上松胯沉裆与虚领顶劲,形成了上下和两手斜向的劲力对称、平衡。“手挥琵琶”、“如封似闭”等式两手向前时,必须气运“命门”,“命门”后撑,内劲既有前也有后,前后对称、平衡。

4均速度

二十四式太极拳起势之后,凡举手投足每招每式都必须速度均匀,不能有的快有的慢:每个式子的动作也必须速度均匀,不能有的动作快有的动作慢:不能同一个动作上下快慢不均,不能脚已经收回来了手才刚起动、脚出去了腰还没转过来、左手到位了而右手还在运行路上。二十四式太极拳简化于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速度均匀,行拳如行云流水,潇洒而又从容。从某个角度说,速度均匀也是功夫。

二、练拳四要

如何做到松腰胯、走圆弧、找对称、均速度?我体会须把握好以下四个“要”。

1要树立对太极拳的正确认识

(1)要学会自我否定、自我调整,不断克服想当然的主观意识。太极拳是强调“舍己从人”的拳,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太极拳又是一门自我修养的学问,也就是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调整的学问。只有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调整,才能使自己尽可能地调整和改变原有的那些与太极拳理要求不符的东西。

(2)对太极拳要有敬畏之心,要热爱太极拳,尊重太极拳。千万不能认为太极拳和健身舞、健身操一样可以随便学随便练,要有进取心。既然学了太极拳就要尽努力学得好一些,要练到每招每式都中规中矩,都符合拳理拳法要求。要热爱太极拳,认真对待太极拳。

(3)对太极拳功夫层次的修炼要有明确的认识。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明确指出了太极拳修炼有“着熟”、“懂劲”、“神明”三个功夫层次。根据个人习拳体会,我又将其细分为“初学”(其实是“粗学”)、“着熟”、“懂劲”、“化境”、“神行”五个层次。不论是三个层次还是五个层次,都说明修炼太极拳必须遵循功夫层次而循序渐进。不了解太极拳修炼的层次构成,不清楚自己的拳架水平所处的层次,就会对自己下一步该向何方努力感到茫然,就可能练多少年也摸不着拳味,很难真正享受到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奥妙。

(4)要不断加强拳理学习以提升对太极拳的认识。有不少人练拳多年却对拳理仍是一头雾水两目茫然。二十四式太极拳名为“简化”,实是拳简而理不简。拳论中诸如“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至松至柔,运柔成刚”,“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等等,这些经典拳论仍然是所有太极拳包括二十四式太极拳所必须遵循并认真体验的。结合练拳认真学一学拳理,有了拳理作指导,拳架功夫就有希望日益精进。

2要重视修正拳架

修正拳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拳”。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照奎说:“自己脸上有污点往往觉察不到,就要照镜子。改拳就像照镜子,就是请老师或同道帮助自己纠正错误和缺点。这是提高拳技的必经之路。”要解决好“松腰胯、走圆弧、找对称、均速度”,非经改拳这一关不可。

其一,太极拳为什么要强调“虚领顶劲”、“沉肩

坠肘”、“松胯圆裆”、“气敛入骨”?在行拳的每个动作中怎样体现阴阳的整体统一、阴阳的对称平衡、阴阳的互生互济?这些拳中真味仅仅靠比画比画动作,就算你悟性很高也很难真正搞清楚,有些人练多少年也还是雾里看花摸不着头绪。只有经过反复多次在”明师”指导下的改拳,对于拳架的每个细节动作以及拳中的阴阳哲理、技战术兵学思想、力学原理、经络学说、吐纳导引和美学思想等等,才有可能逐步领悟练到身上来。

其二,初学拳时,身上所有骨节筋腱韧带的柔韧性都与太极拳的要求对不上号,年龄大一些的筋腱韧带趋于老化,柔韧性更差,所练拳架可以说随处都是毛病。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多,筋腱韧带的柔韧性将逐步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拳架也趋于熟悉。由于全身筋腱韧带柔韧性得到改善的程度并不一致,拳架中的毛病还将层出不穷。怕就怕拳架有毛病而自己并不知情,按照错误的拳架练习时间长了成了定势,那就永远与太极拳的更高层次无缘了。改拳就是一个反复克服毛病、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过程,也是反复学习放松、反复领悟放松的过程。只有通过多次改拳,才可能找对放松的感觉,才可能逐一克服拳架毛病,逐步实现真正的放松,逐步达到拳架的规范。

其三,太极拳之所以博大精深,不在于外形动作而在于其内功。内功修炼的得失既有多方面因素,也要看方式方法得当与否。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将事半功倍,反之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反复改拳就是一个在“明师”指导下反复探索、领悟的过程,从这种探索和领悟中逐步掌握一种切合自身实际的科学方法,从而少走弯路、少出偏差,早一些进入功夫境界。

改拳是功夫进步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如有志于提高拳架质量,有志于从有质量的拳架习练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就必须下工夫过好改拳这一关。

3要重视量的积累

太極拳要求“拳打万遍”以催僵化柔、由柔至刚,再由刚致柔、刚柔相济,所谓“百炼金刚绕指柔”。“百炼”与“拳打万遍”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量的积累过程,只有实现量的积累才能促进拳技的进步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近130个动作练得慢一些也不过用七八分钟,每天就这二十四式要连打十遍二十遍,要百练不倦、百练不厌,能否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4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端正对太极拳的思想认识,虚心学习,把二十四式拳架修改好,同时需要认真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拳与舞、操的关系

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便易学,又有独到的健身作用,所以习练者广泛。健身舞、健身操也有良好的娱乐健身作用,所以也很受人们的喜爱。于是就有不少人在打拳的同时又跳舞又做操,这对于健身似无不妥,但对于提高太极拳水平却有很大影响。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与健身舞、健身操同样都有健身作用,但它从根本上说还是强调身心兼练、内外双修的太极拳。健身舞、健身操更多侧重于娱乐性、艺术性以及健身作用,与太极拳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出于兴趣要把太极拳与健身舞、健身操放在一起练,也应对太极拳区别于健身舞、健身操的拳理、拳法、要求有所理解、有所把握,尽可能在舞、操、拳一起练的时候把太极拳的韵味和劲道练出来。如若不加区别地把太极拳按音乐一套一套比画完了事,那就难免舞、操、拳不分,把那些歪头晃肩、扭腰踮脚、跪膝抬肘、前俯后仰之类舞、操中允许而在太极拳中却是大毛病的动作带进拳架里来。如果真的喜爱太极拳、想练好太极拳,切不可拳、操、舞不分,把太极拳比画成了拳非拳、舞非舞、操非操之类的“公园拳”、“太极操”。

(2)拳与音乐的关系

二十四式太极拳在编创时为提高其视听效果编配了一组乐曲,如今这组乐曲已成为人们习练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总指挥。音乐响起,人们起而行拳;音乐终结,拳也完结。音乐有韵律有节奏,能愉悦人的心性,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是太极拳强调入静以修炼内功,要静至百念俱虚、万虑俱泯,心境虚空明静犹如澄澈的苍穹,心性进入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这与心态处于音乐中的感觉是根本不同质的两种心理状态。表演时可以用音乐来协调氛围、配合拳势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境界,但是平时练拳时并不是每一遍拳都离不开音乐。如果让音乐来左右自己行拳,要快快不了,要慢也慢不下来,没有慢到极致的行拳体验,又怎能把握“均速度”功夫?

(3)拳架质与量的关系

马虹老师指出“没有拳架就没有太极拳的一切”,“太极拳能不能发挥其养生、技击和艺术这三大功能,究其根本,集中体现于拳架基础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太极拳没有硬气功那种头断青砖、腹顶钢叉的惊心动魄,也没有外家拳那种拳脚飞舞、腾跳闪转的眼花缭乱,太极拳只是以凝重而潇洒、沉静而从容,轻如杨花、坚若金刚的拳架神韵使人赏心悦目。练太极拳必须在拳架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上下工夫。拳论云:“拳打万遍,神理自现。”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拳架质的提高i而不重视拳架质量的胡练瞎练,没有质的不断提高,即使有量的累积也只能是白忙活。

把握质与量的辩证关系,既要真正把太极拳看作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循规蹈矩、持之以恒地在拳架习练中积蓄内功能量,也要认真对待每一遍拳每一个细微动作,每招每式都要细心揣摩,每打一遍拳都要有所体悟,要从规规矩矩的习练中入静、放松、中正安舒、圆柔连绵、丹田内转、内气鼓荡,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升华,实现以内带外、以气催形、动无不动、静无不静,再至愈练愈精密细巧、轻灵虚圆、一片神行。

4拳架与内功的关系

太极内功是通过拳架的习练与领悟,由外带内练就的。通过套路的锻炼,可以使自己的动作逐步符合实际搏击的要求,全身上下内外都能协调一致符合搏击的需要,并通过拳架千遍万遍的积累达到内功境界。即使内功已达到相当水平,也仍须重视拳架的演练,以使内功不断提升到达更高深的层次。即使为养生保健,也需要始终重视拳架的锻练。考证研究太极拳史的学者徐震先生曾撰文说,杨澄甫、郝月如两位大师晚年“都是只与人推手而搁下了拳套,这……虽然能保持高度的灵敏性,但对机体各组织与内脏器官缺乏深细的遍及的日常锻炼,就不能常保各组织与内脏器官的全部健康,内部感受性反射也就会不大敏锐,大脑皮质调节控制内部器官的能力也会不够强,所以他们的技击功夫虽好,仍不能延年益寿”,他们“在太极拳练法上确有偏向,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5健身与把握技击含意的关系

确切地说,二十四式太极拳每个动作都有技击含意。了解和把握其技击含意不仅可以使我们准确把握每个动作的劲力劲点,还可使我们把每个动作做得中规中矩从而实现全身顺遂无有阻碍,畅通气血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在内功,其内功又来自中规中距的拳架日积月累的练和悟;而要使拳架中规中距,就必须了解和把握技击含意以准确把握每个动作的劲力劲点,从而使自己每招每式都能“动作到位、劲力到位”。每个动作劲力劲点都不清楚的拳架根本不可能“动作到位、劲力到位”,也就根本不可能中规中矩,不合规矩的拳架既无内功可言,又如何从太极拳享受到健身的美妙?

上一篇:观察法教学下一篇:公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