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理想教育

2024-08-16

“中国梦”理想教育(精选十篇)

“中国梦”理想教育 篇1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理想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这是理想的实质;现实生活的可能性发展趋势, 这是理想的科学性所在;人们对未来发展的形象化构想, 这是理想的具体表现形式。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 超前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理想属于人类的精神现象, 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 由其决定并受其制约, 因而具有时代性。 然而, 理想并非眼前的现实, 而是以未来作为目标, 是对自我及社会发展前景的构想, 因而又具有超前性。

(二)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理想首先表现为个体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反映的是个人的需要, 但是任何个体都不能脱离社会组织而独立存在, 必然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所以, 人生理想又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二者互为前提, 互相依赖。

(三)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理想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断, 如果脱离实际、不合规律则成了幻想或空想。 也就是说, 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有着实现可能的向往和追求。

(四) 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由于个人社会地位、政治观点、职业素质等不尽相同, 决定了人们的理想也不尽相同。 就理想的多样性而言, 按其性质划分有科学的和非科学的, 崇高的和渺小的;按其内容划分, 又可分为社会理想、政治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等。 就理想的层次性而言,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高层次的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理想的功能和作用

(一) 导向功能

五四时期, 李大钊曾谆谆告诫青年:“青年啊! 你们临开始活动之前, 应该定定方向, 譬如航海远行的人, 必先定个目的地, 中途的指针, 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 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 ”他在这里所强调的, 就是理想的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 是指理想在指导或引导人们思想、行为方向上的作用。 理想之所以可以导向, 是由理想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理想作为人们的奋斗目标, 一旦确定, 就成为人们的前进方向, 并对人们的活动方向发挥定向作用。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虽然并不是一举一动都有明确的目的, 但人的一生不能总是漫无目的的。 理想的导向功能表现在, 它能使身处困境中的人不迷失方向, 从而一如既往地向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进, 使顺境中的人保持清醒, 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既定目标。

理想的导向功能可以帮助人积极地设计人生, 使其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具备理性指导。 理想的导向功能对人类影响的时效性较长, 崇高的理想会持续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二) 激励功能

理想是人生自我实现的目标, 蕴藏着强烈的意志力量, 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拼搏进取的动力。 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方志敏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彰显的都是理想激励作用的巨大正能量。

198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

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在这个共同理想的激励之下, 我们党团结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

(三) 人格完善作用

人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 而且具有社会属性。 理想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 个人自身及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等各要素关系中体现出的整体形象。 人格作为个体生存形态的直接反映, 具有现实性、理想性, 集中体现了该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

由于理想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征, 因此不同的人可能理想也会不同, 进而导致不同的人可能会形成不同的人格。 共产主义理想包含理想人格的价值标准, 共产主义的人格要求是: 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 坚定的个人意志,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 神圣的历史使命感, 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 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 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可以帮助人抵御诱惑和考验, 有助于人格完善, 促使其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理想的选择与追求

2013年3月17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成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又为我们理想的选择与追求指明了方向, 即不论每个人的个人理想如何, 我们都应该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体来说, 对于个人理想的选择与追求, 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 加强理想教育

认真抓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教育, 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修养和理想境界。

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没有真学、真懂。 只有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深学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才能够提升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想的辨别力, 增强对各种封建迷信和腐朽没落思想的免疫力。

理想信念等似乎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非常现实, 时时处处在人们的行为上体现出来。 尤其是对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 是否具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归纳为四个能否: 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 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对照上述标准, 我们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教育客体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 用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 这既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 又是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根本要求。 对于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既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要求, 又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引导人们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及最高理想有机结合, 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努力为社会释放正能量。

(二) 严格科学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理想教育的必要条件, 通过把理想教育中对教育客体素质要求的规范化、制度化, 使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可以更好地促进理想教育目标的实现。 理想教育和科学管理应该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通过科学管理, 使教育客体在接受理想教育过程中“内化”的因素“外化”为行为习惯, 从而增强理想教育的效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 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要解决上述问题, 仅仅靠加强理想教育提升个人觉悟是不够的, 对于不能自觉“自律”的少数人, 必须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其受到“他律”, 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减少教育效果被打折扣。 从一定意义上说, 纪律既是科学管理目标, 更是科学管理的手段。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 1948年11月,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题写“军队向前进, 生产长一寸, 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一靠理想, 二靠纪律才能团结和组织起来。否则, 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 ”党的十八大以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要加强纪律建设, 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重要的位置。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理想教育, 最大限度地激发并弘扬人们的正能量, 同时也不忘运用科学管理, 尤其是要切实加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方面纪律建设, 及时纠正偏离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错误言行。 对于党员来说, 就是要时刻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纪律“底线”, 坚持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道德“高线”看齐。

(三) 优化教育环境

教育客体正确思想或错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与外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理想教育的外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对教育客体产生重要影响,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 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着力消除外部环境中各种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方面的消极影响, 才能营造理想教育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及其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当历史环境没有提供选择某种行为的客观可能性时, 如果要进行选择, 也总是在不由人的独立性所造成的一定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

当前, 在某些地方和单位, 用人不当。少数领导干部视制度、规矩为橡皮泥, 想拿捏就拿捏。 在这样的风气和外部环境下, 理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遭受消极影响。

为了营造理想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 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老老实实做人, 不做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努力做一个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认认真真学习理论,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 恪守修己正身之道, 遵循干事创业之要,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 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以优良的作风践行远大的理想。

没有远大理想, 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 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真正的理想是明天的现实, 更是今天的行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为之不懈追求。

社会环境是平台、是舞台, 需要人们自己去搭台。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沓纲领更重要。 ”我们应该牢记理想的客观标准, 以实际行动为环境的优化出力, 为理想的实现出力, 为社会的进步出力。

参考文献

[1]秋石.革命理想高于天———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求是, 2013.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7, (1) .

[3]张墨宁.理想需要制度和社会的德性.南风窗, 2013, 20.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4, 6, (1) .

[5]江金全.共产党员必须遵规守矩.中国纪检监察, 2015.4.

[6]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学习研究, 2015.9.

“中国梦”理想教育 篇2

[摘要]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职生个人理想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应该用“中国梦”引领高职生树立正确的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又引领着高职生追求幸福关好的生活,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奋斗。

[关键词]中国梦;高职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042-02

邓小平同志曾说:“团结是一种最重要的理想信念,人们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获取成就和巨大的成功。正如过去那样,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刻,全国人民共同团结一致,使得我国走过最艰难的时刻,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一旦做不到团结,我们只能是一盘散沙,将一事无成”。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我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同样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从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上考虑,当代的大学生是否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定了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能否为自己的工作努力付出,更决定了他们能否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奉献自身。因而,本文从“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人手,探讨高职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推行提供参考。

一、加强高职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是高等的职业操作型技术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样也要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

(一)区分共产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又被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以及人们大众共同追求解放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从多个角度对“共产主义”做了论述,这里不一一列举。总的来说,共产主义是由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工人无产阶级的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的制度共同组成的,这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共产主义理论体系是工人无产阶级运动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指导;而工人无产阶级运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经过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进行工人无产阶级运动的最终目标。因此,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制度,一种实践,也是一个理想目标。

(二)高职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现状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的理论体系作为党前进的行动指南,自此共产主义也被浓墨重彩的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实现共产主义成了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正是这样的远大理想引领着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夺取革命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前行。前辈的奉献和奋斗,让生活不再像革命时期那样水生火热,不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贫困艰苦,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却越来越模糊。

(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在社会中具有凝聚作用,它把许多人的力量凝聚在一个目标上,形成巨大的合力,推进社会进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凝聚着无数中国人投身救国救民的民族革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之后,又激励着全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乘帆破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开展的第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主席发表了这样的讲话:“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守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所有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基础。对于马克思的坚定信仰,对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决定了共产党人能否经受住来自于外界的各种诱惑和考验。可以这么说,共产主义就相当于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中的钙元素,没有钙元素,共产党人就会在精神上得‘软骨病’。他的话深刻阐明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二、“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在契合性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带领着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集体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直从中国近代以来,我国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每个中华儿女所要清晰的认识到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肩负着这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为了自己的国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国家的命运也关乎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国家的利益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有国才有家,有家才会有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概念提出后,习近平同志相继在不同的场合对其?M行了阐述。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演讲时,在演讲时总书记深入地讲解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使命。在现代,这种使命的深刻内涵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二)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主体

总书记还在讲话中国指出中国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国家的命运与前途事关到每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共产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坚定信仰,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国家为事业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我国成为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大国。

(三)“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密切相关

201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指出,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聚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力量。”如前所述,理想信念是一座灯塔,人们在工作生活时,意识形态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行动,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指引人们做好自身的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那么,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需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引领。

三、以“中国梦”引领高职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传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之所以效果不佳,其中一原因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与个人理想差距甚远。高职生存在思想的误区:这和我没什么关系,地球少了我,照样转;中国少了我,也不会怎样。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家的青年一代都出现这样的想法,中国未来会多么的可怕。“中国梦”提出后,党号召每一位中国人民以中??梦为中心,构筑自己的美丽梦想,构筑家庭的美丽梦想,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倡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大家好、民族好、国家才会好”。

(一)以“中国梦”引领高职生“三观”教育

高职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来引导学生的思想领域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靠近。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武装人们的头脑,让共产主义理论体系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共产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头脑。在教育时,要围绕着“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以“中国梦”引领高职生“四信”教育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定信心,以及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实质上也是“四信”的教育。

从现在的教育状况看,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为大学生中一部分的高职生来说,由于具有特殊性,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嗤之以鼻,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淡漠,对党和政府滋生愤慨,一些不好的,对社会发展持有消极态度的思想也在存在小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思想信念的歪曲和动摇对人的威胁是最大的.中国梦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时期提出的。

(三)以“中国梦”引领高职生实践教育

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理想的追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理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共产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因此实现共产主义也将会是一段漫长的历程,在这中间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这就表明了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许多人奋斗一生,终其一生都没能看到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过程。那么人们就会提问他们的追求是否值得?特别是他们能否从自己的追求中得到人生的意义?

当前,高职生受现实影响,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要想坚定高职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解决上述的疑惑,而解决这些疑惑的办法就让学生在实践的中去感受、去体会,去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悟升华成人生的理想信念。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构筑自己的梦想,使其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并将其付之于实践。

一个人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健康的身体素质、有内涵的文化修养、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怀有的高度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着学生正确的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事物,让学生在追求自身所需的同时实现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贡献,促进学生个人理想、中国梦和共产主义理想在实践中统一。

“中国梦”理想教育 篇3

【关键词】中国梦  高中学生  理想工作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29-02

高中阶段正值勇于追梦的阶段,高中生在此阶段思想更加活跃,记忆力更加成熟,知觉更有系统性和目的性。但是他们更容易在自我认识上犯错,对于自我、他人不能正确地认识。有些人过高估计自我,忽略自身的缺点;有些人过于自卑,没有发现自身的优点。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友谊要求更高,可能会爱慕他人也会讨厌他人。在高中阶段,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因此,做好高中学生理想工作极为重要。

一、“中国梦”的内涵

回顾中国的历史,“中国梦”就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它凝聚着无数华夏儿女美好愿望。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很容易发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有了国才有家。习主席将“中国梦”阐述为实现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生活。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中国梦”的依靠力量与实践主体。“中国梦”不是没有依据的猜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今社会结合的产物。“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人民共同实现,人民才是真正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我们相信依靠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中国梦”将不会再是一个梦。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必须处理好中国梦和个人梦想的关心。习主席关于“中国梦”的阐述,我们明白全体中国人民要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向这个方向使劲,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个行业做起,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我们必须深刻认清“世界梦”和“中国梦”的关系。从鸦片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外国侵略与内乱的苦难,和平是多么可贵。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所以中国一直坚持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实现“中国梦”不能牺牲别国的利益,我们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世界梦”,这也是“中国梦”的科学性。

二、“中国梦”教育的影响

“中国梦”承载了华夏儿女的希望,它激发无数中国儿女的创造力与活力。当代的高中生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这也是对高中生实行“中国梦”理想教育的意义。

(一)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中国梦”的思想教育工作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在当前的社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并存,很多高中生在选择精神信仰与价值取向时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高中生在受到负面影响之后,变得没有信仰、缺乏诚信和责任感。在教育中融入“中国梦”会形成理性氛围,帮助高中生理性认识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自觉抵制现代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诱惑。第二,提高高中生的思想素质。高中生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想法不够全面,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对待一些党员腐败、社会不公的问题上很易产生激烈的情绪,这将使他们降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我们该明白事物的发展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敢于面对,努力去解决。“中国梦”会让高中生对我们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高中生要积极地学习,热情地生活,做好生活中每一件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第三,树立好就业观。如果高中生在这个时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将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对自己作出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生活。

(二)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加强对高中生“中国梦”的有关教育能够使他们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第一,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将人民的实际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觉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第二,构建和谐社会。当代的学生背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他们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规范平时的行为,构建和谐校园。高中生的生活环境主要局限于校园,校园的和谐需要所有高中生共同努力,这也将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第三,有利于改革开放。实行“中国梦”的教育会对这些高中生的思想进行改革,将民族使命与学生们的思想教育结合,深入改革开放。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社会的改革,也需要思想改革。

(三)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加强对高中生的“中国梦”教育可以弥补当前思想课程的不足,比如内容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等,老师们可以将近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带入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历史,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未来的历史中的作用。在进行理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为这些梦想共同奋斗。

三、以“中国梦”统领高中生理想教育

学校要坚持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高中生的头脑,将“三观”教育真正地结合与“中国梦”统一,指导学生如何理性地思考,科学地分析现存的社会现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地看待事物,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对于学生们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与帮助,使学生们的难题、困惑及时解决,借助网络平台帮助学生们接触外界的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我国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利用“中国梦”弘扬正能量,指导学生健康成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将自己的理想与我们的“中国梦”统一结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要出自己的一份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

参考文献:

[1]张梅.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31-33.

[2]莫光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中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3):13-14.

[3]汪玉奇.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J].农业考古.2013(01):1-4.

“中国梦”理想教育 篇4

笔者作为教师中的一员, 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把责任当己任, 立足岗位做贡献, 教书育人。“以学立业, 以德立身”是我们教育的宗旨。本文浅谈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观。

一育人先育德

子曰:“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由此可见, 德是立身之本。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宗旨。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我们不仅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育人先育德, 以德育人, 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品德培育的基础。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培养独立的个性开始, 笔者从学生自己整理书包开始, 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两个资料袋, 一个是语文资料袋, 一个是数学资料袋, 两个科目的学习用书分开装入各自的资料袋;在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要求学生自己背书包上学。久而久之, 学生拥有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思想觉悟自然也就提高了。

2.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深信, 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只有自己道德高尚、乐于奉献和热爱学生, 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才能不计较个人得失, 执着地追求事业的成功。真正的德育教育是榜样的教育, 榜样胜过言语, 教师应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人。教师对待学生要严慈相济, 需要多一点爱心, 多一份宽容, 多一份期待, 对学生严格要求。“亲其师, 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学生在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 同学之间能和睦相处, 互帮互助, 热爱班集体的生活。

二教会学生懂得感恩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 活得幸福, 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怀感恩之情。纵观学校的许多问题学生, 他们不但不懂得感恩, 反而与老师、父母为敌。学生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 是缺乏真正的阅读, 应让学生多阅读, 如《感恩故事》、《神话故事》、《伊索寓言》、《成语故事》、《名人传记》……这些阅读应当占据学生的整个理智和心灵, 引起他们去深入思考周围世界和自身, 迫使他们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类灵魂的复杂性, 迫使他们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那怎样才能使好书成为自我教育的手段呢?这就必须教给学生多读课外书的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名人传记, 这一类书是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 他的个性就失去了核心, 而理想是最鲜明地反映和记录在书籍里。所谓自我教育, 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 培养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

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人生不能没有梦想。追求人生幸福的梦就是理想, 就是奋斗目标, 就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学立业, 以德立身”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在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以来, 举国上下纷纷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学校举办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多项活动, 包括征文、演讲比赛、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等。在主题中队会上, 学生们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理想, 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护士、有的想当人民教师、有的想当画家, 要让学生们深知, 要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努力学习,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 才有可能对国家负责。

四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子曰:“里仁为美。”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要为人师表, 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要正学风, 组建学习互助小组, 细化每个学生的责任,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同时又在享受集体的精神财富。

五因材施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行各业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因材施教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的具体做法是: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后进生能不离不弃, 耐心帮辅;面对尖子生, 能给他们压任务, 让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让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乐中学, 学中乐。

综上所述,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小中见大, 让学生们熟知, 要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努力学习,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 才能对国家负责。

参考文献

我的中国梦理想 篇5

3梦境的似真还假、亦真亦幻令人不胜惊叹、唏嘘不已,梦的飘渺、梦的美妙不断地陶醉着梦中人,这种精神现象曾经令多少文人骚客为之神往,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奋斗。正是梦的存在使我们倍加前进的勇气和取胜的信心,因为梦,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彩和美好。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因为中国没有梦和敢做梦的人,有人说中国人的处世风格是世界上最现实的,比一般的商人还无利不起早。但是,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的。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释放,万户的奔月更是表现了追求的大胆探索,从秦汉的明月到唐明的关城,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去不断地尝试和冲击,于是我们有了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有了浩若烟海的文学艺术,成就了中国的伟大和不同凡响。

可如今一提起梦,我们现在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荒诞不经,如果说到要为之努力,周边的人除了会给予更多的白眼和不屑外,就不会再看第二眼了,至于梦中的机会和可能就永远地被湮没了。在我们的视野中梦只是孩童的天真和痴人的乱语,我们生活在聪明人的现实世界,我们要发展,我们要理性、我们要挣钱,我们要„„我们究竟要什么,生活必须这样过吗?每当深夜来临的时候,当我们蘸着唾沫津津有味地数着红红的革命成果的时候,我们的心在哪里?当我们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当我们为了金钱付出一切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而又失去了什么呢?难道我们的欲望只有更多的钱才能满足?我们得到了钱,却失去了梦。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美国梦--一个没有歧视和偏见、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梦想。正是有了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坚持,才成就了今日美国的强盛。

当我们现在醉心于美国的文明和富有的时候,是否曾经想过我们也曾经有过那样的辉煌,当我们现在耳边到处充斥美国梦的时候,可曾想过中国梦的存在。有人会问中国梦存在吗?我说美国梦一开始就存在吗,人清醒地时候是很难做梦的,时时刻刻只考虑现实性和可能性那还叫梦吗?

美国梦成就了今日美国,那么未来中国就更需要中国梦来成就她将来的辉煌。我们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敢想敢梦的勇气,需要我们克服现实的障碍,需要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信心。跳出既有思维和生活的范式,走出现实的压抑,在生活中去寻觅真善美的踪迹,在生活中重造梦中的美好。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我会说,我的中国梦是中国要有梦,中国人要敢做梦。

“中国梦”理想教育 篇6

关键词: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 理想信念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并多次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思想论述。中国梦内含丰富、视野宽广,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华民族共同的意志意愿,也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同,已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旗帜和力量感召。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舆论引领的重要阵地,深刻理解中国梦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着力加强对青年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引导,深入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后来,在习总书记就任国家主席后,以及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对中国梦的内涵作出了论述。

(一) 中国梦的历史追寻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梦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沿革,始终与其相伴。追溯中华民族历史,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时期,其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我们中国近现代史可以了解,到清朝时期,中华民族逐步开始衰落。就中国梦的阶段性分析来看,中国梦的近现代分割主要为:一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摆脱封建思想,抵抗外国侵略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二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解决温饱问题,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三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四是当前和未来,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始终追寻的梦想。所以说,当前,中国梦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延续,它是与中华民族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所联系在一起而后发的一种精神和力量的内在体现。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在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阐述时,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了四层意思:第一,中国梦的主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提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一总任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第二,中国梦的近期目标有两个:一是确保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确保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方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四,中国梦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是:“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也集中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由此来看,中国梦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将我们个每个人同这个梦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中国梦是可以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更加自信、自觉、自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团结一心、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强盛、文明、和谐、美丽之中国。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思想内涵,意义既现实又重大。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现状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成就事业的动力源泉。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着力培育其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尤为重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也不断进行着对内深刻变革和对外深化交流。针对这一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面临诸多严峻的考验。总体上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和諧、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无限热情和美好期望。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到一些不良文化思潮等种种因素的原因,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不强、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淡薄、奋斗目标缺失等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并力求着力予以解决。具体分析来看,主要表现有: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政治理想方面认识模糊,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有的青年大学生受到外来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思潮的影响,过于偏重于个人物质利益获得,而漠视集体主义,有的甚至目标缺失,人生信仰单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偏重于现实主义,而忽视精神追求;由于受到学识、年龄等制约,部分青年大学生思维狭隘,观点偏薄,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一一概论,进而不能正确的认识,甚至不能理性对待,并产生情绪波动或者过激行为,等等。

当然,以上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成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思想方面。目前,虽然,高校在党的基础知识、政治理论课教学、舆论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收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但就实际来看,仍然较多的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基本原理、党的优良传统等认识较为肤浅,理解较为简单,掌握较为片面,致使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思想基础不够坚定,根基不够牢固。二是社会方面。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一些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对社会产生疑惑,甚至怀疑。比如,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社会公平正义现象、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贫富差距现象等等。三是外因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壮大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外敌对势力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干扰和分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重点从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对我们进行侵蚀。如,所谓具有资本主义优越性的人权论、民主伦、自由论等等。

总之,青年大学生在成长才的过程中,作为青年一代,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健康向上、积极活跃,主流意识强,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易激动、欠考虑、不成熟等缺点也不可回避,甚至易产生不良倾向,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积极给予教育、引导,着力使其正确分析和评判自我,更加成熟健康成长成才。

三、加强青年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阐述,引人深思,激人奋进,更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而努力奋斗,这也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找到自我、确立目标、坚定理想、坚守信念明确了新的人生航标。

(一) 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青年大学生进一步掌握我们的国情国史。中国梦由来已久,追寻中国梦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我们可以是青年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使其深刻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儿女不同的艰辛奋斗历程。从历史的回顾中,让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从而,有力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正能量。习总书记讲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追寻梦想,我们永远都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使命,是一个长期艰辛的奋斗过程。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坚持中国道路自信、坚持中国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理论自信,立足自身实践,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学习,奋斗进取,认真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以实际行动自觉投身于学习实践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激发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奋斗信心和决心。梁启超曾讲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于国家、民族来讲,青年大学生是希望和未来,是最为关键的接班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来讲,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号召,以中國梦为引领,努力顺应时代潮流,更加自觉的去追求、去认同、去践行、去奋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的事业和美好明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每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因此,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对于高校来讲,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紧扣时代脉搏,以践行中国梦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明确远大理想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群.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践途径[M].辽宁:文化论苑,2013.5.

[2]吴棉国.以”中国梦”引领民主党派政治共识教育的思考[M].福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3]荣开明.论“中国梦”的几个基本问题[M].湖北: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3.

[4]王 易.宋友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M].北京:道德与法研究,2011.4.

[5]谭德礼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析[M].广东:中国政治青年学院学报,2006.4.

“中国梦”理想教育 篇7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

“中国梦”是国家梦, 民族梦, 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是个人与集体的统一。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群体, 是民族复兴的可靠力量和重要保障, 其理想信念不仅是现代社会新生力量的核心理念, 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的砖砖瓦瓦。现当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状态, 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本民族的发展前景。因此,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同样需要中国梦的精神引领。

一、相辅相成的“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

“中国梦”并不是空洞的理想, 其实现与否直接影响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国梦”所包蕴的向上的价值观与作为个体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相辅相成, 一衣带水的。

首先, 大学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所以每一个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都是包含在“中国梦”这个大范围里的。《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这就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下社会的优秀资源拥有者, 如果具有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 则“中国梦”的内容将会落到实处, 展现方式更加具体, 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也会更加强烈。所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中国梦”的时刻引导, 紧紧相关。大学生理想信念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中国梦”的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发展, 正是体现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相辅相成的关系。失去“中国梦”依托的个人理想必然无处安放。

其次, “中国梦”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践客体, 大学生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着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大学生是国家与社会的新生力量, 是民族发展的希望之火。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 政治思想观念如何, 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这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不仅是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 更是大学生群体的观念的体现。在同一客观条件下, 对于同一个事物, 由于人们的理想信念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对于组织目标而言, 如果双方持相悖的价值观去对待, 那么采取的行为也会不尽相同。。因此, 必须通过价值观的引导, 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到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去。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出现的偏差

总体而言,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向上。然而,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多元文化的日益影响, 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理想信念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发展、人生意义思考太少 , 他们往往把实现理想的一些条件、工具当成了理想。比如有些大学生给自己定的目标大多是大学考试不挂科、英语过四、六级、努力学好专业课、找一份赚钱的工作等等。这些所谓的“理想”并不是真正的理想 , 而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条件 , 他们还没有真正的树立自己的理想更谈不上信念 , 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太肤浅 , 树立理想信念的意识也相对淡薄。

理想信念脆弱, 知行分离。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偏弱 , 容易怀疑、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所树立的理想信念很多都不是经过长时间思考、实践中提炼出来 , 经不起其他思想和现实的诱惑 , 容易动摇。同时在知与行之间 , 部分大学生不能将理想付诸实践, 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以致于在认识上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 , 但在具体行为上却自私自利 , 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片面追求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日渐弱化。个人理想的实现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导, 否则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会理想离自己太远 , 他们找不到个人理想的归属。还有的陷入严重的个人主义 , 认为人生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 , 社会理想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个人梦高于民族梦, 国家梦, 不能正确认识个人梦和国家梦的关系, 事实上个人梦想的实现需要平台, 而这些平台往往是由我们强大的国家提供的。

价值取向功利化。如今在大学生中 , 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还在继续泛滥, 功利思想仍然严重, 部分学生将是否利己, 当作价值判断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 , 他们认为当下是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找工作不是看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有无兴趣、符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 , 而是只看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认为成功不是主要靠努力奋斗而是主要靠社会关系、靠机遇。

三、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 理想信念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 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实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过去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强调自我奉献、远大而崇高的理想被塑造得如同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 让人难以企及。被神化的理想信念不仅缺乏可实践性, 更忽略了人性内涵, 在当代大学生中缺乏认同。因此, 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当建立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 换句话说, 只有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学生个人实际需求、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高度认同。

2. 理想信念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积极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统筹兼顾大学生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和生活理想, 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各个要素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提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在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的同时, 必须坚持理想教育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把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改革创新精神教育与之有机统一, 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感悟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精髓, 从而激发大学生践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的热情、引领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前进。

3. 理想信念教育应重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校教育偏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导, 而对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缺乏应有的教育, 从而不利于学校理想信念教育作用的发挥。缺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空洞理论教育, 致使很多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学以致用, 手足无措, 进而逐步丧失对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信心。因此, 只有将学校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才能变抽象的理论说教为活学活用、真知灼见的传授。只有切实研究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才能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4. 应当营造出理想信念教育所需的和谐社会环境

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梦, 更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的梦想合力才能实现。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就要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国家梦、民族梦紧密结合起来。而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孕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正和谐与否关系着大学生能否树立起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因此, 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共同致力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使安放在中国梦之中的大学生个人理想大放光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 2012-11-29.

[2]习近平.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N].人民日报, 2013-05-05.

[3]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 2013-04-09.

“中国梦”理想教育 篇8

“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也是全国人民的“幸福梦”, 是当前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中国梦”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需要一代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实现“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大有可为。“中国梦”的提出, 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2013年5月2日, 习近平同志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中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3]2013年5月4日, 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 热情关心青年, 严格要求青年, 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 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 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4]

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讲话, 高屋建瓴, 语重心长, 情真意切, 寄托了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体现了党对青年事业的高度重视, 是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创新的行动指南。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中国梦”的提出, 让当代大学生深刻认知到责任重大, 时不我待, 只有充分发挥自觉性与能动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识到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实干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认识到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唯有奋斗才能圆梦成真。今天在校的大学生, 明天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 把个人理想升华为共同理想, 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伟大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用“中国梦”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 积极开展以“中国梦”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从形成到成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和大学生的特点, 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如假期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争做“活雷锋”社会实践活动、“唱响中国梦”文艺汇演、“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等。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从而达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 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人格,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其次,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和润物无声的功能,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形式与途径。

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逐步渗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文艺演出、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开展以“中国梦, 我的梦”为主题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诗歌朗诵比赛、红歌传唱等;组织开展青春励志电影展播、青春励志书籍推荐等活动;组织以“中国梦”为专题的师生讨论会、公开教学观摩课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 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活跃课余生活的同时,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陶冶高尚情操、疏导消极情绪。

最后, 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近年来,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以手机、网络等为内容的新媒体突飞猛进, 成为公众生活的必需。当下的高校, 应该也必须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新媒体, 以多种形式渗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比如, 高校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官方网站, 及时更新有关“中国梦”的相关内容, 推出“中国梦”的专门板块, 搜集相关图片、视频等, 供学生观看。比如, 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 对学生学习、生活与思想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疏导, 定时与不定时与学生交流思想, 探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认识问题,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为美好的梦想脚踏实地奋斗。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 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 走向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撑。因此, 我们必须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当前的“中国梦”主题学习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 理解“中国梦”, 坚定理想信念, 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 2012 (1) .

[2]蒙秋明.中国梦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N].贵州日报, 2013 (3) .

[3]胡键.实现“中国梦”青年重任在肩[N].南方日报, 2012 (12) .

[4]庞桂甲.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 (5) .

“中国梦”理想教育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理想教育,班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新一代领导人的集体智慧的体现,也给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启发。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自己的理想概念比较模糊,因此更需要作为人生向导的班主任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初中生理想教育现状

通过班会课的一次调查,我发现现在学生对于自己将来成为怎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答案主要有三类:1理想高远但抽象:这一类型学生有高远的理想, 但是侧重于职业理想。即目标过于宽泛, 对于如何实现目标毫无想法。2理想实际但功利:这一类型的学生的理想普遍与金钱有关。希望自己以后事业成功, 虽然很实际但是却过于功利。3理想近期但片面:这些学生的理想就是学习成绩,虽然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只侧重于学习方面,目标过于片面。

2. 初中生理想教育目标

初中阶段的理想教育是十分迫切的。我认为中学生理想教育的目标应该有生活理想目标、学习理想目标、道德理想目标和职业理想目标。

(1)生活理想目标。要让初中生通过学习,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学习理想目标。学习理想目标并不单单是提高学习成绩。在每一个学期开学之初,班主任会要求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这的确是一个学习理想目标, 但是往往只有目标而没有行动。

(3)道德理想目标。要让学生有一个理想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过积极快乐的生活,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4)职业理想目标。由于社会阅历的限制,现在的初中学生对于将来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得还是过于局限,不了解这个职业真正的含义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 加强理想教育,点燃“中国梦”

我们必须紧抓理想教育,当然简单的灌输式的方式不能丢,但是也必须注重实效性,创新形式,从初中生的心理因素出发,遵守原则和规律。

(1)深入学生内心,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理想教育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尤其是在平时和学生的谈话中,班主任不应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道德的说教者,而是应该以朋友的身份来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

(2)多种途径进行系统的理想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理想教育不单单是班主任的事情,理想教育应该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教育。班主任应该创新理想教育的形式,比如张贴名言警句、开展理想教育主题班会、鼓励榜样学习、观看励志影片等。还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真正的理想教育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 使学生了解祖国发展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3)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理想体系,形成自己的目标管理和生涯规划。 理想应该是多层次的,理想分为很多种类,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目标管理和生涯规划,先从身边的小目标开始, 比如说学生的学习成绩目标。这些小目标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强,当这些目标实现后,学生很容易获得自信。自己的目标管理和生涯规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评价。

论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10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

一、中国梦与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 “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十八大报告提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其本质简单归结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这个现实的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一个、两个、三个直至千千万万个梦想汇聚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大的梦想体。理想信念是“理想”和“信念”两个词有机融合为一体的。“理想”是对未来的期盼和期望, 是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信念”是确信某种思想见解或理论实践, 并以之为准则付诸实践。理想信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1]。崇高的理想信念会激发人们的热情, 振奋人们的精神, 鼓舞人们的斗志。中国梦就是所有中国人理想信念的汇聚。一方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我们提供了共同的理想及为之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 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促进国家发展, 绵延历史记忆, 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每个人坚定社会责任感, 发挥主人翁意识, 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心怀共同理想, 弘扬民族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才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个人梦想的汇集就是伟大的中国梦, 自我价值实现的累积才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 以小我激发大我, 才能铸就中国梦这个更加辉煌的事业。

二、中国梦背景下,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理想信念发挥着凝聚人心、团结奋斗、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他们是否具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而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因此, 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阻碍中国梦的实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全球化的渗透, 大学生深受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一方面, 部分大学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崇尚金钱, 把“成为百万富翁”、“有房有车”视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出现了信仰危机;另一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 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渠道, 大量地灌输西方意识形态,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理想信念的迷失和扭曲。如果大学生当中出现的理想缺失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那么文化强国建设将无从谈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成为海市蜃楼。可以说,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之途, 也是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之路。

三、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用“中国梦”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应该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课程入手, 进一步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 深化改革其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出发, 加深印象, 通过改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要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 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借助课程渗透作用, 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 通过讲座论坛形式, 学校组织开展国家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组织讨论两会精神, 引导大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重任, 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2.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其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熏陶影响着大学生。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 通过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比如:以当前大力宣传“中国梦”为背景, 学校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 集科技、学术、娱乐、教育为一体, 体现各个院系自身专业特点, 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 无形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从形成到成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和大学生的特点, 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把企业、社区、基层、农村作为大学生的实践基地, 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国家的方针、政策, 充分体会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从而达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 形成健康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充分利用网络新阵地,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重要阵地, 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养成。因此, 高校要主动占领诸如微博、校内网、QQ群等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新阵地的优势, 不断提高网络队伍建设, 提高网络技术建设, 积极开发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网站, 采用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方式, 开设红色教育、学习专栏、在线党校、校园新闻、校园论坛、心理咨询、校长信箱等, 不断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点击率, 加强思想引导, 无形之中做到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孔一霖.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论丛, 2011, (1) .

上一篇: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下一篇: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