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农户

2024-07-07

项目农户(精选九篇)

项目农户 篇1

1 基本概况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 天水市东北, 距离陇海铁路天水站40 km。全县总面积2 012 km2。介于北纬34°32′至34°58′、东经105°45′至106°30′之间, 东西长66 km, 南北宽47 km。现辖6镇12乡、260个行政村、1 125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31.26万人。境内有耕地140万亩, 人均4.6亩, 林业用地93万亩, 草山草坡46万亩, 年平均气温8.8℃, 年降水量583mm, 日照时数2 012 h, 无霜期170 d。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四季分明, 适合多种农作物和果树生长。

世行项目区的清水县发展优质肉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是饲草料资源丰富。清水县是传统农业县, 群众大量种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优质牧草, 为肉牛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 饲料粮及农作物秸秆贮量大, 尤其是随着地膜种植技术推广和普及, 全县每年都生产大量的玉米饲料粮及秸秆, 其“过腹还田”利用率不到25%, 通过秸秆“两贮一化”和混合粉碎等技术进一步开发利用, 可将秸秆的利用率提高到50%。此外, 农副产品如麸皮、饼粕、糟渣等, 可作为肉牛饲料。二是适宜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肉牛品种及杂种牛。清水县有分布数量大、生产性能高的高代西杂牛, 从2003年开始引进夏洛莱、海福特、皮埃蒙特、德国黄牛、南德温、盖普威等国外引进肉牛品种冻精在全县范围推广应用, 黄牛冻配改良技术和黄牛胚胎移植技术逐步提高, 肉用杂种牛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各具特性肉牛品种, 不但丰富品种基因库, 也为建立二元、多元肉牛杂交体系奠定了基础。

2 农户生产投资模型

项目农户总投资8 000元, 其中:每户建设冬暖棚牛舍一栋17 m2, 基建费用平均3 500元;购进2头良种繁殖母牛, 购牛费用平均4 400元, 购买工具100元。非项目农户没有新建牛舍, 故没有基建费用, 母牛为农户自养或自购。

3 项目实施农户投资情况

2004年调查项目农户10户, 投资情况为基建费用平均3 300元, 购牛费用平均4 000元。 (17 m2牛舍、2头母牛) ;非项目农户10户, 投资情况为基建费用平均0元, 购牛费用平均4 000元 (没有新建牛舍、母牛自购) 。

2005年调查项目农户10户, 投资情况为基建费用平均3 300元, 购牛费用平均4 400元 (17 m2牛舍、2头母牛) ;非项目农户10户, 投资情况为基建费用平均0元, 购牛费用平均4 400元 (没有新建牛舍、母牛自购) 。

2006年调查项目农户10户, 投资情况为基建费用平均3700元, 购牛费用平均5 000元 (17 m2牛舍、2头母牛) ;非项目农户10户, 投资情况为基建费用平均0元, 购牛费用平均5 000元 (没有新建牛舍、母牛自购) 。

4 项目农户受益情况

通过回访, 以项目实施年度一个生产周期为单位, 按照表1平均值计算得出饲养成本, 按照当地牛平均出售价格评估出销售收入, 从而得出经济效益, 再按生产年限和饲养规模算出年生产效益。

4.1 评估方法

对所选项目农户和非项目农户2004~2006年间的生产经营情况、投资状况、取得效益进行了解、统计、分析, 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农户生产模型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如下:

以一个生产周期 (怀孕-产犊-出售) 为单位进行经济效益核算。

项目农户生产成本=母牛冬3个月补饲费用+母牛产犊前后90 d补饲费用+犊牛育肥成本

非项目农户生产成本=母牛冬3个月补饲费用

总收益=犊牛销售收入-总生产成本

年收益=总收益/生产周期

母牛春、夏、秋三季以放牧为主, 饲养成本很低, 故不计费用。

4.2 效益评估情况

4.2.1 非项目农户肉牛饲养效益评估 (按照表1平均值计算)

非项目农户主要以饲养繁殖母牛为主, 母牛兼做役畜使用。繁殖母牛平均2年产一犊牛, 所产犊牛1~1.5岁出售, 平均售价3 000元左右, 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白天放牧, 冬天补饲青贮饲料, 饲养成本较低, 饲养成本构成只计算冬季3个月母牛补饲费用。

效益分析:平均饲养成本437元;犊牛饲养两年销售收入平均每头约3 000元。

头均单位效益:3 000元-437元×2年 (生产周期) =2126元。

年生产效益:2 126元×2头÷2年 (生产周期) =2126元 (人工费不计) 。

4.2.2 项目农户肉牛饲养效益评估 (按照表1平均值计算)

项目农户饲养繁殖母牛, 应用犊牛断奶技术和母牛放牧补饲技术, 使繁殖母牛平均每年产一犊牛, 所产犊牛应用犊牛直线育肥技术, 哺乳期60 d, 育肥期300 d, 12月龄出售, 平均售价5 000元左右。项目农户肉牛饲养成本分为三部分:母牛饲养成本构成只计算冬季3个月母牛补饲费用 (90 d) ;母牛补饲, 母牛产犊前后补饲 (90 d) ;犊牛育肥费用 (300 d) , 哺乳期60 d成本可不计。

效益分析:单位平均饲养成本3 121元;犊牛饲养一年销售收入平均每头5 000元。

头均单位效益=5 000元-3 121元=1 879元

年生产效益=1 879元/头×2头=3 758元

4.3 项目农户和非项目农户效益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 非项目农户生产成本低, 单位效益较高, 但年生产效益明显低于项目农户, 项目农户实施时间越长效益越显著, 是非项目农户的1~2倍。

摘要:作者对清水县20042008年已实施结束的世行贷款甘肃牧业发展项目农户2头繁殖母牛饲养模式进行回访, 并对20042006选取项目农户和非项目农户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投资及收益情况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为今后肉牛饲养总结经验, 供同行开展工作时作为参考。

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情况汇报 篇2

xx社区位于xx区xx之乡xx街道的西大门,xx、xx高速公路、xx铁路穿村而过。全村下辖xx个自然村庄,xx户人家、xx人,农村劳动力xx人,耕地4500亩。近年来,社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以富民强村为第一要务,着力推进“三个集中”,集体经济快速壮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风民风显著好转。先后荣获省“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村”、“文明村”、“卫生村”、“新农村典型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康居示范村”、“民主管理示范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和市“综合实力百强村”、“十佳生态农业村”、“优秀基层党组织”等称号。xx9年该社区实现三业总产值4.19亿元,村经营性收入5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xx20元。

近年来,社区绝大部分村民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舒适、富足的小康生活,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村民因残致贫、因病返贫、缺劳致贫,收入较低,xx年,该社区共有低收入纯农户66户、197人。为此,社区围绕低收入农户增收这个主旋律,把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全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今年,在xx区委农工委、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xx社区被列入南京市农村合作经济试验示范区,通过低收入农户项目区建设可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xx0元。

一、项目区实施的具体情况

社区集中力量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五有五好”项目区,全力构建低收入农户增收基地,整村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为此,xx年我们已投入建设资金xx万元,主要实施了以下五大工程:

1、投入xx万元建设xx亩小杂粮种植园,xx亩食用野菜种植园,xx亩大路菜种植园,10亩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xx亩果园扩建,xx年4月底已完成。

2、投入xx万元建设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千只散养草鸭区,xx年6月底已完成。

3、投入xx万元修建曲桥一座、仿古休闲长廊xx米、凉亭一座,铺设卵石小径xx米,xx年7月底已完成。

4、投入xx万元建设水泥路xx米、铸铁式栅栏xx米、喷滴灌管网xx米、5口鱼塘护水坡、铺设生产石子路xx米、开挖灌溉渠xx米、配套深井泵1台套、购置增氧机5台,xx年8月底已完成。

5、投入xx万元建设容纳xx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和容纳xx人同时就餐的餐厅,xx年9月底已完成。

二、项目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社区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把项目区建设纳入社区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项目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3名责任心强的社区干部抓项目区日常工作,分工明确、任务落实。

2、资金保障。项目区总投资xx万元主要来源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尤其是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区、街财政配套资金,适量引进社会资金投入,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及时筹措拨付建设资金,实行项目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按期实施到位。

3、管理保障。对项目各项建设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各项工程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完成、高效益运作。

4、监督保障。本项目实施中将接受两个方面的监督。首先是接受市、区农工办、财政的监督,定期上报相关材料,接受实地检查;其次是接受村民监督,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相关工程建设内容实行公开招投标管理,确保项目在阳光下操作实施。

三、项目区带动增收的措施

低收入纯农户是农民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因户施策,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我们摸清情况,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到组公示的方法,动态调整确认低收入纯农户,经过筛选,社区认真制定了详细帮促措施,填写好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卡,通过上下对接,实行挂钩帮扶,从而真正实现低收入户增收,确保全社区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3%以上。今年我社区通过以下措施来增强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收入:

1、成立低收入农户增收合作社,社区从集体收入中拿出xx万元作为低收入户扶持资金折股到66户以股分红。项目区内各级财政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归集体所有,产生的收益用于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

2、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安排低收入农户xx人在项目区务工。

3、让低收入户通过优先直接参与项目区租赁经营,鼓励4户低收入户以低价租用钢架大棚10亩发展蔬菜种植,发展高效农业。

4、免费提供种禽种苗给无法到项目区上班的x户年老年低收入户饲养,按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提高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的能力。

5、加快土地流转,确保低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收益逐年增加。

6、依托村经济合作社平台,通过吸纳低收入农户以农村集体承包经营权作价土地入股的方式,让群众参与股份合作经营,确保股份分红不低于xx元/亩。

在帮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过程中,我们大胆地采取了“四帮”措施,多角度、全方位跟踪服务,确保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落到实处、帮出成效、脱贫致富。

一是帮思想。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强就业意识,克服破罐子破摔思想,通过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迅速在全村上下掀起了人人忙增收、个个忙创业的热潮。

二是帮资金。在贷款担保方面,我们主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

三是帮信息。我们及时地向低收入农户提供增收致富的各类信息62条,以便他们及时掌握情况,抢抓脱贫致富机遇,谋求自身发展致富。

四是帮技术。今年,社区邀请市、区、镇专家在项目区先后举办果蔬、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参训人次xx余人,同时印发各种专业材料xx份,并组织了部分有种植、养殖意向的村民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低收入农户学有所成,确保他们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

四、项目区带动增收的成效

1、通过吸收农业工人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让一批低收入农户种地领工资。近年,社区在调查中发现,社区里生活比较困难的农户大多是因为家庭成员身体不好或是子女小导致劳力无法外出打工,这部分人家庭收入主要靠种田。可是仅靠一家一户几亩地种着传统的农业去脱贫是很难的。如何让这部分人致富,也一直困扰着社区两委会,xx8年底,针对这部分农户的现状,社区实施了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建设,推进农业向高效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带动低收入农户尽早地脱贫。

社区通过返租倒包,流转了土地xx亩,有了成片集中土地后,根据农业结构发展规划,围绕生态农业、景观农业、旅游农业,引进了南京xx枫亚生态农场从事垂钓、农家乐、果蔬种植、无公害粮油、散养家禽等经营。枫亚生态农场土地肥沃,环境优美,服务优质,交通便捷,成为城里人做“城市农夫”、吃地道农家菜、休闲垂钓、采摘的好去处。项目区实施后,整菜畦、挖树塘、开水沟、植果树、种蔬菜、放鱼苗、养草鸡、养土猪等农活让过去离不开家里的近百“50、60”人员有了就业的渠道。项目区里根据树木管护的需要,吸纳了xx名固定农业工人,其中有xx名是村里推荐的低收入纯农户。项目区建成后,低收入户的土地流转给了枫亚生态农场,并签定了用工合同,这样不但每年可拿到土地租金,而且打工工资每人每月达xx元左右。

2、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

xx社区为丘陵地形,半山半圩,人均土地少,农业一直以稻麦轮作为主,村民在保口粮中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慢,农民增收机制弱。农业项目区实施中枫亚生态农场的种养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市场销售,让村民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后,土地改种生态农业后产值效益提升,亩收入是传统的麦油轮作的5倍。项目区远离村庄,环境绝佳,[~ 课 件 ]成片高效设施农业,更是独具发展观赏农业、旅游农业潜力。一些掌握了种植技术的村民开始利用家前屋后,荒地荒坡有针对性种植果蔬,这一好的势头,让枫亚生态农场看到发展潜力,将逐步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以公司提供技术农户自主种植,公司负责销售,扩大果蔬种植面积,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打出果蔬品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区建成后,一是带动了8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xx户、xx人人均增收超过xx元。二是确保了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有保障、经营就业有门路。三是实现了项目区当年产值达xx万元,利税近xx万元。

五、项目区建设的三年规划

下一步,该社区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基础上,努力增强低收入农户内生增收能力,为低收入农户群体增收实施行之有效的办法。重点在创新带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增收载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带动能力和成效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低收入农户增收“五有五好“项目区。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扎实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目标。

项目农户 篇3

关键词: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农户需求,影响因素

1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多采用机井引用地下水的方式进行农业灌溉。由于农户们在节水灌溉 设施的投 资建设方面严重不足,使得大水漫灌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灌溉中的常态。同时,由于地下水位逐年下 降,以及修建 机井的障 碍不大等因素的作用,致使机井随意性的越流窜 层开采问 题严重。随着地下水超采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改变机井建设的随意性,如何改变大水漫灌这一 常态,如何能够 实现农业节水灌溉设 施的有效 供给,进而提升 水资源的 使用效率,成为了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1998年,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税费体制改革,使得地方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变得越来越困难,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民营水利出现,在村和农户一级出现了许多产权制度不同的水利设施。2003年,水利部出台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对小型农村水利设施产 权制度改革进行指导,提出对于经营性的小型农村水 利工程,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积极稳妥推进 经营性水 利项目进行社会融资”。2013年10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冬春农田水利会议中再次 重申了“推 进经营性 水利项目 进行社会 融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兴修水利”的政策要求。

本文认为,在我国水 资源短缺 问题日益 严重的生 态背景下,在国家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的政策背 景下,以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经营性的田间节水灌溉 项目建设,是改变北方地区大水漫灌这一灌溉常态,减少机井 建设随意性对田间生态系统破坏,遏制地下水超采,实现农业 节水灌溉设施有效供给,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路径。

目前国内学者在提升农业灌溉效率 方面的研 究成果尚 不丰富,且研究视角多局限于不同产权制度的水利设施对农业灌溉效率的影响、农户及政府在农业灌溉活动 中的行为 分析、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价等方面。

在不同产权制度水利设施对农业灌溉效率的影响方面:王金霞(2000)基于不同产权制度对灌溉效率的影响研究认为,非集体产权制度较之集体产权制度而言可以显著提高灌 溉系统的技术效率。段永 红 (2003)研究证实,在农业初 始水权配 置后,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量权在市场上的有偿转让,一方面能够使用水主体获得节水收益,从而进一步 激励节水,另一方面可以 形成对低 效率过量 用水的利 益约束机 制。王金霞(2009)对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化对农业用水生 产率的影 响研究表明,以市场化方式买水的农户会提高小麦单方水的产量和产值。

对农户及政府 在农业灌 溉中的行 为分析方 面:韩洪云(2002)对灌区农户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刘力(2006)对粮食主产区县乡政府及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的供给意愿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县乡政府及大多数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态度是肯定的,但是意愿投资比例较低;刘红梅等(2008)研究了影响农户学习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加大培育 用水者协 会的力度、提高农民的公众参与水 平、提高信息 化水平、加大 宣传、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对提高农户学习节水技术的积 极性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方兰等(2012)以山西雁北地区相关灌区为研究对象,对灌溉主体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水价和政 府补贴对农户和政府效用的影响最大,且农户个人行为的优化对增进社会福利的贡献度大于政府行为的贡献度。

在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价方面:张丽娟(2005)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服务的市场化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市场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发育,地下水市场化供给具有无约束性、地域性和分散性 的特点;宋洪远(2009)研究表明,盈利能力是 以市场方 式供给小 型农田水 利设施为 前提,对于盈利能力弱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政府强 力推动的产权制度改革多数都不成功 或不可持 续。孙小燕(2011)的研究表明,自推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 改革以来,由市场主体投资新建的小农水设施数量有限,由市场主体经营的大部分小农水设施维修管理水平提高不明显,部分强制性制度变迁性质的小农水产权改革难以维持。

综观以上研究结论表明,以非集体产权方式提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可以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农户行为的优化对于社会福利的贡献度大,同时,我国推行的农田水利设 施产权制 度改革的政策绩效并不理想。本文认为,导致现有政策绩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制度供给及研究视角多局限于水 利工程本身的经营机制上,局限于水利项目的供给 意愿中,而忽视了制度安排中农户的需求。本文认为,既然推进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建立,那么了解农户对经营性水利项目的需求意愿以及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户对经营 性水利项目的需求就变得十分必要了。

本文以考察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需求为视角,选取了河北省内作物需水量较大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和作 物需水量较少的粮食作物种植区的216户农户展开深入调查,以便进一步确定如何从影响农户需求的角度入手开展相应的 制度安排,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改革、为经 营性农田 水利项目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提供依据,进而达到改变大水漫灌这一灌溉常态,改变机井建设随意性,实现遏制 地下水超 采的目的。

2研究范围的界定与基本假设

2.1研究范围的界定

(1)节水灌溉设施。本文中的节水灌溉设施是指具有节水功能的、用于灌溉的机械设施的统称,包括机电 井和与之 配套铺设的节水管道、喷灌、滴灌、全塑节水灌溉系统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服务的设施系统。

(2)经营性水利项目。2003年10月,水利部制 定的《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03]344号)中,明确地将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3类,其中,经营性水利项目指 以经济效 益为主的水利项目,如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 库养殖、水上 旅游及水 利综合经营等。

(3)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本文中的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是指由具有地下水开采资质的企业,在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科学勘测规划许可下,投资田间机井及节水灌溉 设施建设,并为农户提供相应的、物业式的灌溉管理服务,企业利润 由以政府 补贴为主、农户付费为辅的方式形成的经营性水利项目。

(4)农户需求意愿。本文中的农户需求意愿是指在农业灌溉中,农户需要付费使用他人提供的节水灌溉设施和灌溉服务的意愿,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需要付费使用他人提供节水灌溉设施的意愿和付费使用他人提供的灌溉技术服务、灌溉劳务服务的意愿。

2.2基本假设

农户需求的发生及其变化是多种因 素相互作 用的动态 过程。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针对农户在农业灌溉中对灌溉设施需求决策的特点,选择农户自身 因素、家庭经 济因素、政策制度与灌溉环境因素、心里认知 因素等4方面变量 作为影响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待检验变量。

(1)农户自身因素。农户自身因素是表征农户行为主体的思想意识和决策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构 成农户自 身因素的各项明细指标中,本文选取了户主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2个变量来反映农户自身影响。

就户主的年龄而言,预期农户 的年龄越 大,由于体力 下降等原因,在农业灌溉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增多,因而会倾 向于由他人提供灌溉服务。此外,年轻的户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比年长的户主强些,因此他们对经营性水利项目的需求相对于年老户主而言会更主动。

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反映自身特征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统计数据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的改进可能与农户对经营性水利项目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农户的 受教育程 度越高,其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认知程度越高,对随意性 的越流窜层建设机井导致严重后果的认识会 越充分。不过 农户的文 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进行兼业或从事其他非 农经营活 动,因而他们对于参与农 业甚至对 农业灌溉 服务的需 求也可能 越低。从理论上说,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经营性水利项目的需求影响不明确。

(2)家庭经济因素。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需求选择除了受到自身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家庭 经济因素 的影响。本文将影响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家 庭经济因 素设定为家庭收入来源、作物种植面积、灌溉成本 的变动情 况等明细指标。

理论上说,家庭收入来源对农户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需求有正、负双向影响。以 非农收入 为家庭主 要收入来 源的农户,劳动力兼业程度高,希望获得他人提供灌 溉服务的 需求会随之升高,但是,由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降低,因此对农业灌溉设施的改善需求也会降低。此外,粮食种植区农户由于有农闲时间,相比于蔬菜种植区的农户而言,劳动力兼业程度高,因此,这一因素对粮 食种植区 农户的影 响要比蔬 菜种植区 农户大。

统计数据表明,农户拥有的人均耕地面积是表征灌溉困难程度的指标,如果人均耕地面积大,表明农业 生产中的 灌溉难度大,反之亦然。大量有关于农户对农业生产设施需求的实证研究表明,拥有耕地面积大的农户拥有的地 块跨度就 大,他们不选择农业生产服务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小规模种植 的农户来说要大 得多,而且规模 越大越容 易形成规 模经济 (林毅夫,1994)。因此,耕种面积大的农户,对他人提供灌溉设施和灌溉服务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作物种植面积大且以耕种蔬菜作物为主的农户,由于蔬菜生长周期内需要的 灌溉频次 高,并且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程度大,农户依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喷灌、滴灌等灌溉设施提高作物生长速度,尽早提高 作物上市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期望也更高一些。

经营性水利项目的盈利来源于农户的支付和政府补贴,农户现有的灌溉成本决定着其是否愿意付费使用他人提 供的灌溉设施。目前农户在核算其灌溉成本时主要包括电费支出,以及灌溉中存在着大量浪费行为致使机井运行时间长而 产生损耗的维修支出,农户灌溉中耗用的水资源成本及灌溉人力成本并不在农户认可的灌溉成本核算范围之内。理论上来说,如果农户认为现有的灌溉成本较高,将促进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产生需求。

(3)政策制度与灌溉环境因素。政策制度与灌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灌溉设施的稀缺程度、灌溉方式对 作物产量 的影响、用于灌溉的劳动力短缺状况、水事纠纷 发生频度、政 府对节水灌溉的宣传及重视程度等。

灌溉设施的稀缺程度是指农户在作物灌溉中,由于灌溉设施不足而造成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就蔬菜作物而言,作物生长期内的需水量大,作物灌溉的频次、灌溉 方式等与 作物的产量、上市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会对 农户收入 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户对节水灌溉设施的需求 相对较强;而粮食作物在生长期内的灌溉频次较小,需水量相对较少,因此,对节水灌溉设备的需求相对较弱。此外,调研中发 现,农户之间 由于产权不清、权属不明造成的农户用水次序、浇 地时间等 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和纠纷经常发生,因此,由于水事 纠纷发生 导致农户对他人提供灌溉设施和灌溉服务的 需求增加。灌 溉劳动力的短缺会导致对灌溉服务的需求增加。

政府对节水灌溉的宣传和重视程度 是影响农 户对经营 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又一影响因素。由于小农 意识的存 在以及农户对水资源环境问题、节水灌溉技术 等信息的 缺少,会导致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需求不 足。如果政府 能在水资源危机、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的重要 影响、推行农 田水利设施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方面能予以重视,将能够增加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需求。就一般情况而言,以蔬菜产业作为本地区主导产业的政府部门在对农户节水 灌溉的制度供给方面相比于以传统粮食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充足,因此这一因素对蔬菜种植区农户需求的正向影响相比 于粮食种植区农户要大。

(4)心里认知因素。对水资源短缺的忧患程度影响着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选择。农田水利灌 溉设施供 给方式的改革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还关系到地下水资源的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否顺利地推进下去需要农户对其运行的必要性和制度安排有着良好的认知。一般而言,蔬菜种植区内的农户,尤其是设施蔬菜种植区农户具有主动变革生产条件的经验,其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要比传统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内的农户强一些。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农业用水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有些农户 已经逐步 意识到水 具有的商 品属性,认同私人承包经营的合理性。但 是,仍然有着 多数农户 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了解不关心,水资源忧患 意识较差,大水漫灌还是大家默认的灌溉常态。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蔬菜种植区域农户对水资源短缺状况,以及对经 营性节水灌溉设备供给的认知程度相对强些。

3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3年6月至8月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衡水市饶阳县、邯郸市永年县、张家口市怀来县4个地区开展的实地调研。选择上述4县的原因是基于地理位置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方主导农业优势产业差异、农业灌溉条件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 虑。就地理位 置而言,定兴县地处冀中平原腹地,是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以井灌方式为主,县域内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豆类;饶阳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域内为纯井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永年县为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县域内为井 渠双灌区;怀来县地处燕山沉带西段,以葡萄、蔬菜产业为主导优势产业,农业灌溉采用井渠双灌的方式。上述地区的选择兼顾了北部山区、中南部平原地区、纯井灌区、井渠双灌 区、蔬菜产区、粮 食产区等诸多影响因素,因此微观数据基本可以代表了北方地区灌溉农业的现状。本文以上述地区的240户农户为调研样本,采用面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回收有效 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调查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调查组的问卷设计涵盖了4类影响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因素共计11项,分别为农户自身因素(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家 庭经济因素(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作物种植面积、灌溉成本的逐年变化情况)、制度与灌溉环境因素(灌溉设施是否短 缺、节水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灌溉劳动力短缺 状况、水事纠 纷发生的 频度、政府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心里认知因素(水资源危 机忧患程度)。

(1)样本农户户主因素。蔬菜种植区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为42.6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3a。粮食种植区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49.7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2a。

(2)样本农户家庭经济因素。蔬菜种植区有效样本农户共计105户,作物种植面积均值为0.363hm2;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均值为1.27,其中以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为101户;灌溉成本变化情况均值为2.73,灌溉成本逐年上升的农户有97户。

粮食种植区有效样本农户为111户,作物种植面积均值为0.249hm2;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均值为2.43,其中以粮食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为82户;灌溉成本变化情况均值为2.47,成本逐年上升的农户为93户。

(3)制度与灌溉环境因素。蔬菜种植区农户认为灌溉设备短缺的有72户;使用节水灌溉设备对作物 产量影响 很大的有95户;经常存在灌溉劳动力短缺的有7户,较少存在或不存在的有98户;每年发生一次水事纠纷的户数为5户,很少发生或者不发生的为100户;认为政府对节水灌溉重视的有13户,重视程度一般或不重视的为92户。

粮食种植区农户认为灌 溉设备短 缺的有68户;使用节水灌溉设备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的 有12户;经常存在 灌溉劳动力短缺的有37户,较少存在或不存在的有74户;每年发生一次水事纠纷的户数为12户,很少发生或者不发生的为99户;认为政府对节水灌溉重视的有10户,重视程度 一般或不 重视的为101户。

(4)心里认知因素。在蔬菜种 植区中,担心水资 源出现危机的农户数为27,表示不担心或者从来没有考虑过的78户;在粮食种植区中,担心水资源出现危机的19户,表示不担心或者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为92户。

(5)对经营性水利设施的需求意愿。在蔬菜种植区105户农户样本中,表示不需要的为23户,表示如果在支付的费用不高的情况下考虑使用经营性节水灌溉项 目的为82户;在粮食种植区111户农户样本中,表示不需要的为76户,表示如果在支付的费用不高的情况下考虑使用经营性节水灌溉项 目的为35户。

4计量模型与实证检验

4.1模型构建

基于上文的假设和调查资料的描述性统计,本文选择以下函数模型展开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影响 因素分析,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Y为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需求;F为农户户主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制度与灌溉环境因素,心理认知因素;E为随机干扰项。

本文主要考察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需求,其因变量结果有2种:没有需求,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不需要,不愿意付费使用经营性节水灌溉设施及其提供的相应服务,取值为“0”;有需求,愿意付费 使用节水 灌溉设施 及其提供 的相应服务,取值为“1”。因此,本文采用2元Probit回归分析,其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xi为解释变量(见表2);pi为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概率。

4.2估计结果与统计分析

本文应用matlab7.5软件对216个调查样 本的横截 面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估计结果详见表3和表4。

根据模型2的结果,将蔬菜种植区和粮食种植区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及其异同归纳于表5。

(1)2类地区共同显著 的影响因 素。户主年龄x1、作物种植面积x4为2类地区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共同显著影响因素,户主年龄对2类地区农户对经营性水利项目需求的正向影响在0.5% 的水平上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农户对经营性水利项目的需求不仅包括对灌溉设施的需求,还包括对他人提供灌溉服务的需求,在调查中2类地区的样本农户均表现出愿意尝试由他人提供物业式的灌溉服务。

(2)限于蔬菜种植区的显著影响因素。灌溉成本的逐年变化情况x5、节水灌溉对产量的影响x7、政府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x10均只对蔬菜种植区农户的经营性节水灌溉需求产生正向影响,且x5,x10在5% 的水平上显著,x7在1% 的水平上 显著。由于蔬菜种植过程中,灌溉方式 和灌溉频 度对蔬菜 的产量、上市的时间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蔬菜种植区政府在主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了农户对节水灌溉设施的使用,由此也使得上述因素成为显著影响因素。

(3)限于粮食种植区的显著影响因素。家庭收入主要来源x3、用于灌溉的劳动力短缺状况x8均只对粮食种植区农户的经营性节水灌溉需求 产生正向 影响,且家庭收 入主要来 源在10%的统计检验水平 上显著,用于灌溉 的劳动力 短缺状况 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这是因为在农户的收入来源构成中,蔬菜种植农户在一年四季中均会产生蔬菜产品收入,没有农闲时间,而粮食种植农户会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非农收入的农户较多,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对他人提供的灌溉服务需求显著。此外,由于粮食种植区农户中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赚取非农收入,因此,通常会导致灌溉劳动力短缺,进而会形成对他人提供灌溉服务的需求。而蔬菜种植区的农户由于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蔬菜种植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的日常工作以蔬菜种植为主,因此,灌溉劳动力短缺状况不明显,进而对灌溉服务需求不显著。

(4)2类地区影 响均不显 著的因素。户 主的受教 育水平x2、灌溉设备的短缺状况x6、水事纠纷发生频度x9以及农户对水资源短缺的忧患程度x10对于蔬菜种植区和粮食种植区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影响均不显著。这说明,无论是蔬菜种植区还是粮食种植区的农户,在这些因素上的差异均不大,上述这些因素均没有达到刺激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临界点。

5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项目农户 篇4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建议书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申请报告 沼气农户供气资金申请报告 沼气农户供气节能评估报告 沼气农户供气市场研究报告 沼气农户供气商业计划书 沼气农户供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沼气农户供气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沼气农户供气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总论

第一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概况

1.1.1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名称

1.1.2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建设单位

1.1.3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性质

1.1.6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沼气农户供气项目编辑依据

1.2.2沼气农户供气项目编制原则

1.3沼气农户供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背景

2.1.1沼气农户供气项目产品背景

2.1.2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必要性

2.2.1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选址

5.1.1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建设地点

5.1.2沼气农户供气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沼气农户供气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沼气农户供气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沼气农户供气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沼气农户供气项目结论

项目农户 篇5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地整治工作,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力争到2020年翻一番,建成0.53亿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实施农地整治。我国农地整治工作虽然已取得较好成绩,但随着项目推进,过程出现了一系列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项目绩效评价日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经济、社会、生态评价模式,主要从宏观视角和项目结果出发,对农户这一微观视角和项目过程绩效测度的研究较少。

罗文斌等从过程控制和多项目比较角度出发,应用物元评价模型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定。王喜等基于行为和结果两个维度,从项目实施绩效和效益绩效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开展评价。郑华伟等构建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物元模型进行绩效测度;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从决策绩效、实施绩效、运营绩效三个维度出发展开研究。张欣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展开绩效评价。汪文雄等以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开展对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的测度。李冰清等运用基于熵理论的AHP权重调整法,基于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相关测度。严立冬等通过构建Logit和Tobit计量模型来分析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魏凤娟等基于CSI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评价湖北省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

总体来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从宏观层面和项目结果出发,采用传统单一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评价模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理论体系,忽视了对农户微观视角下的项目过程绩效研究,直接以“农户满意度”为题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亦缺乏相应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多以单个项目为例,集中于对效益评价,缺少多个项目之间的比较;在权重的确定上多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较强。在已有农户满意度绩效研究中,大多从定性角度出发,定量分析较少。

农户作为农地整治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土地最了解、最珍惜,既是项目受益者,也是风险承担者,其参与行为对项目绩效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在界定农户视角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内涵的基础上,运用CSI法从过程和结果出发,构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障碍度模型,并以盐都区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CSI法测算项目绩效,诊断影响项目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探讨项目绩效提升策略,进而促进项目绩效水平不断提升。

1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内涵

农地整治项目是在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期内,安排在一定农村土地整理区内组织实施的农村土地整理建设活动。大多数学者认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指在农地整治活动的行为过程与产出结果中所表现的相对于目标的有效性的综合。农户作为项目真正的使用主体,对项目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反映出项目绩效的好坏。因此,本文将农户视角下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界定为农户对项目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和项目产出结果相较于理想目标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规范性、互动性和公平性的综合满意程度。

1.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户视角下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是指通过考察农户对项目过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和项目产出结果的满意度,全面综合判断项目过程和结果所取得的绩效水平高低的过程。根据农户视角下的项目绩效和绩效评价的概念,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注: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五分制计分法,非常满意(5)——很不满意(1)

2测度方法

2.1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熵是体系混乱度的量度,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0年创造,用S表示。在系统论中,熵越大说明系统越混乱,携带的信息越少,反之,携带的信息越多。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来决定指标权重,既克服了主观赋权法主观臆断问题,还有效解决了多个指标之间信息的重叠问题。本文尝试根据各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用改进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1)数据预处理

改进熵值法计算步骤:

(2)数据标准化

(3)坐标平移

由于熵值法中运用到对数,标准化后的数值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通过坐标平移消除负数的影响:

2.2顾客满意度评价法

CSI评价法即顾客满意度调查(Customer Satisfaction Investiga tion,CSI)评价法,主要通过调查统计顾客满意度达到评价某项产品市场的接受程度,随着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研究的发展,该方法被国内学者广泛运用于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绩效的评价研究中,本文将之用于农户视角下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值,为第个项目第j项绩效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均值,为指标权重。

参考已有研究对项目绩效等级的划分,本文将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见表2)。

2.3障碍度模型

3实证分析

3.1项目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盐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偏东,地处北纬33°07′58″~38°31′57″,东经119°41′12″~120°23′39″,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全区境内现有中低产田3.8万hm2,土地利用率低,农作物产量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选择盐都区四个农地整治项目作为调查区域,它们分别是盐都区大冈镇光华村农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大冈项目”)、盐都区尚庄镇荣昌等村农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尚庄项目”)、盐都区北蒋镇合兴等村农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北蒋项目”)、盐都区楼王镇姚顾等村农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楼王项目”)。课题组于2015年1月,组织本专业及土地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生和本科生共11人,前往上述项目区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每个村选取10~20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冈项目”包括光华村1个行政村,“尚庄项目”包括荣昌村和民胜村2个行政村;“北蒋项目”包括庐村、童成村、福泉村和合兴村4个行政村;“楼王项目”包括丁马港村、仁和村、姚顾村和新祥村4个行政村;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68份,有效问卷为16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4%。

3.2指标权重确定

通过改进熵值法,计算得出项目绩效评价各指标权重值如下所示(见表3)。

总体而言,农户对农地整治项目过程较为看重,尤其对项目规划与设计阶段,其权重值大大高于其他阶段,达到0.252,其次是项目竣工与验收阶段、项目后期管护阶段,在项目过程中,农户特别关注农田防护林质量、田间道路质量、项目立项申报参与程度、排灌设计合理性、权属调整公平性,权重值均大于0.035,说明农户期待农地整治项目能够在项目规划设计、竣工验收、后期管护中顺利完成并取得满意的绩效;农户对于项目结果效益最关注的是生态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尤其注重农田绿化环境优化、农村生态改善,权重分别达到0.038和0.035,说明农户越来越关注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改善作用。

3.3项目满意度绩效水平

将各指标权重与指标均值代入公式(9),得出盐都区“大冈项目”、“尚庄项目”、“北蒋项目”、“楼王项目”四个农地整治项目的农户视角下的满意度绩效水平(见表4)。

由表4可知,各个项目的农户满意度都在3.70以上,农户满意度绩效评价较高,均达到“良好”等级,其中,“大冈项目”农户满意度最高,为3.936;其次是“尚庄项目”,农户满意度为3.926;“北蒋项目”和“楼王项目”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分别为3.778、3.768。从总体来看,四个项目总体满意度为3.852,满意度水平较高,达到“良好”等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盐都区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绩效水平较高,从总体上能得到农户的支持与肯定。

上述工作测度了农户视角下盐都区“大冈项目”等四个农地整治项目的农户满意度绩效水平,要提高项目绩效水平,仅仅得到绩效结果显然不够,需要进一步剖析影响项目绩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为提高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绩效提供参考方法。

3.4农地整治项目绩效障碍因子诊断

本文在上述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障碍度模型,剖析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绩效主要障碍因子。

(1)准则层障碍因子(见表5)。准则层10个指标(见表1)对四个项目的障碍度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从准则层B1来看,影响项目农户满意度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是项目过程绩效评价(B1-1),各项目障碍度均超过70.00%,与本文认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需考虑过程这一维度相吻合;项目结果绩效对项目总体农户满意度的障碍度较少,可能与已有研究主要关注项目结果绩效有关。从准则层C2来看,在项目过程中,影响项目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均为:规划与设计阶段(C2-2),障碍度均大于20.00%,其次为竣工验收阶段(C2-4)、后期管护阶段(C2-5)。不同项目绩效主要影响因素的分布存在差异,“大冈项目”中选址与立项阶段障碍度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的比例,为11.34%,且综合值比其他项目高,为28.64。针对“尚庄项目”、“楼王项目”两个项目,社会效益障碍度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两个项目的实施结果带来的社会效益得到农户的肯定。“北蒋项目”施工实施的障碍度最低,为5.83。因此,要提高农户视角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满意度水平,需要重点提高项目实施过程的满意度,其次,要加强项目效益的农户满意度建设。

(2)指标层障碍因子。由于本研究涉及指标较多,按照障碍度大小排序,只列出障碍度排序前五位的因子(见表6)。从结果可知,影响项目绩效的障碍度排名前五位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项目竣工验收、选址与立项阶段、规划与设计阶段。农田防护林(D4-5)均为障碍度排名第一的影响因素,障碍度均超过4.30%,农户对防护林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户意识到项目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对他们自身的重要性,其次是申报立项参与,障碍度均排名前五位,说明农户对项目选址立项中自身参与度的关注。对于“大冈项目”,农田防护林障碍度排名第一,为4.90%,其次是申报立项参与,为4.76%,这两个指标的障碍度均超过4.00%,表明提高项目绩效需要重点关注农田防护林建设并改善项目选址立项阶段农户的参与情况。针对“尚庄项目”,前五个障碍因子的障碍度均大于4.30%,表明其障碍因子相较于其他项目较为突出。“北蒋项目”中障碍度大于4.00%的障碍因子为农田防护林建设与项目实施后田块大小平整情况;“楼王项目”中农田防护林建设与农田绿化环境是影响农户满意度提高最重要的因素。

4结论

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构建涵盖项目过程与结果的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CSI法测度盐都区四个项目的绩效水平;构建了项目绩效障碍度模型,剖析农地整治项目绩效主要障碍因子。

(1)盐都区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总体绩效值为3.852,总体满意度水平较高,达到“良好”等级;各个项目的绩效值均在3.70以上,满意度水平较高。

(2)不同项目之间农户满意度绩效水平存在差异,测度结果显示“大冈项目”绩效值最高,为3.936;其次是“尚庄项目”,为3.926;“北蒋项目”与“楼王项目”绩效值相对较低,分别为3.778与3.768,与实地调查时农户总体感受相符,较好的反应了当地农地整治项目的实际情况。因此,基于农户视角,从项目过程与结果两个维度出发,建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CSI评价法测度项目绩效水平是合理可行的,能够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评价提供参考。

(3)障碍度模型测算显示,针对准则层指标,主要障碍因子为项目过程绩效评价,其中,规划与设计阶段(C2-2)影响最大,其次为竣工验收阶段(C2-4)、后期管护阶段(C2-5),项目结果绩效评价对项目总体绩效的障碍度较小;不同项目之间绩效主要影响因素的分布存在差异。

项目农户 篇6

农民排灌协会是农村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兴事物, 它更强调了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由政府向农民协会转移, 由农民协会负责管理排灌区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充分发挥其在农田排涝改良方面的作用。由于农民排灌协会开展运行时间较短, 探明农户参与农民排灌协会的意愿对于农民排灌协会的可持续运行及其示范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农户参与用水协会及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探讨 (孔祥智, 2008;朱红根等, 2010;张兵等, 2010;刘辉、陈思羽, 2012;万生新、李世平, 2012;蔡荣、蔡书凯, 2013) 。本文将借鉴已有研究, 以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农民排灌协会示范区为例, 通过实地调查, 研究农户参与农民排灌协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为农民排灌协会的可持续运行及示范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1 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说

本文尝试借鉴孔祥智等关于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模型对影响灌区农户加入用水者协会意愿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假设灌区内有n个农户, 灌区内农户采取的决策可能是加入或不加入农民排灌协会。如果农户i选择合作, 加入农民排灌协会, 则其提供灌区排灌公共服务fi;否则, 农户i提供排灌公共服务量为0。假设灌区农户效用函数为:

其中, xi表示农户i消费的私人物品数量, F代表灌区提供的排灌公共服务总量, FΣinri (假设其他投入要素既定) , 参数ri代表不同农户提供排灌服务行为对灌区排灌体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由于农户具有不同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技能从而使其提供的排灌服务质量存在差异。

灌区内农户面临的问题是在给定其他农户灌区公共服务供给选择的情况下, 受自身禀赋Mi的约束, 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xi, fi) , 以最大化其效用函数Ui。其中, Mi=pxx+pffi, ρx为私人物品的价格, ρf为提供排灌公共服务的价格, Mi为个人总预算收入 (假设全部收入来自灌溉农业) 。) , α和β分别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量变化所引起的农户效用变化的比例, 代表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对于农户的重要性。

假定, 且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则农户效用最大化的拉格朗日算式为:

农户i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求解得农户最优选择为:

对函数进行变换可得:

令, 代表私人物品消费与公共服务消费的相对重要性, 可得:

上式农户最优选择函数意味着, 第一, 农户的灌溉农业收入Mi越高, 不同农户提供排灌服务行为对灌区排灌体系的影响ri越高, 则越倾向于选择合作提供灌溉服务;第二, 公共服务的价格pf越高, 私人物品消费与公共服务消费的相对重要性ρ越大, 农户越不愿意提供灌区公共服务, 也相对缺乏参加农民排灌协会的积极性。具体来说:

(1) 农户的灌溉农业收入水平Mi。由农户最优选择函数可知, 农户的灌溉农业收入对其合作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在农户的生产过程中, 经济作物对灌溉的需求较大, 与灌溉农业存在着紧密联系, 而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其灌溉农业的收入水平。因此, 本文选取农户的种植业收入来代表其灌溉农业收入水平。

(2) 不同农户提供排灌服务行为对灌区排灌体系的影响rj。根据上文, 这种影响可能是由于农户个人禀赋差异所致。本文选取户主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这三项指标来代表户主自身禀赋。

(3) 公共服务的价格pf。pf越高, 农户越不愿意提供灌区公共服务。在实际中, 农户参加排灌协会, 所需支付的灌区公共服务的价格往往被规定为与其拥有的耕地面积成正比, 即拥有的耕地面积越大, 所需提供的公共服务就越多, 支出就越高。

(4) 私人物品消费与公共服务消费的相对重要性ρ。公共服务供给随私人物品消费相对重要性的提高而下降。就农户而言, 其是否参加排灌协会主要取决于灌溉条件对其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如果农户对土地排水、灌溉的需求较强烈, 其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积极性就越高。本文选取农户农业支出占家庭年总支出的比例来代表ρ。

(5) 其他影响因素。农户户主对农民排灌协会的认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加入意愿。农民排灌协会是排灌区农民为着共同的利益, 在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自愿、民主的方式组织起来, 负责管理排灌区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运行与维护的非营利性农民排灌合作组织。农民排灌协会作为独立法人, 它既不是政府的组织, 也不是政府与农民联合成立的组织, 而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它体现的是全体协会会员的利益。农户户主对农民排灌协会性质的认知差异会影响其加入意愿。

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在研究农户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时, 以灌区中属于灌溉受益范围, 但不是协会会员的农户为对象, 共调查79户, 有效样本数74户。

2.1 农户参加用水者协会意愿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全样本中不愿意参加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共有48户, 占总样本的64.86%, 愿意参加的农户有26户, 占总样本的35.14% (见表1) 。

2.2 户主基本特征

从愿意参加和不愿意参加农民排灌协会的户主进行比较时发现, 不愿意参加的户主平均年龄为64岁, 而愿意参加的户主平均年龄为59岁, 前者平均年龄高于后者。而从两组户主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来看, 差别较小 (见表2) 。

注:户主性别:1表示男, 0表示女;户主受教育程度:1表示没上过学, 2表示小学, 3表示初中, 4表示高中, 5表示专科及以上。

2.3 农户农业生产特征

将愿意参加和不愿意参加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农业生产特征进行比较时发现, 愿意参加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农业支出、总支出以及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均高于不愿意参加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 (见表3) 。这表明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加入农民排灌协会来保障其农田灌溉和排涝, 同时种植业收入越高、农业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越高的农户, 说明农业生产在其家庭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鉴于农田排灌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这部分农户为保障其农业生产所需的排灌条件, 就越倾向于加入农民排灌协会。

2.4 农户户主对排灌协会的认知

在不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中, 41.67%的农户户主认为农民排灌协会是政府与农民相结合的组织, 35.42%的户主认为排灌协会是政府的组织, 22.91%的户主认为排灌协会是农民的组织。而在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中, 88.46%的农户认为排灌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比前者高出65.55% (见表4) 。这表明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户主对排灌协会的认知程度较高。

3 实证研究

3.1 Logistic模型的构建

本文在分析影响农户加入农民排灌协会意愿的影响因素时, 由于因变量为二值变量, 拟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当农户不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时, y=0;当农户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时, y=1, logistic模型形式如下:

3.2 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5的模型估计结果可得, 户主个人特征和种植业收入对农户是否愿意参加农民排灌协会并没有显著影响, 而农户农业生产特征中的耕地面积、农业支出占年总支出比例以及农户对排灌协会的认知对农户加入排灌协会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 (1) 农户耕地面积越大, 越倾向于选择加入农民排灌协会。从模型结果看, 该变量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 且系数符号为正。调查发现样本农户的耕地面积即为其农作物种植面积, 按规定, 只有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才能享受村里新建水利设施的服务, 具体主要体现在农田灌溉实行电打水, 通过防渗渠合理控制排涝水位和灌溉水深。对于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而言, 为了保障其农田及时灌溉和排涝, 保证其农业生产, 他们会更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 (2) 农户农业支出占年支出比例越大, 越倾向于选择加入农民排灌协会。从模型估计结果看, 该变量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 且系数符号为正。农业支出占年总支出比例越高的农户, 说明农业生产在其家庭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农田灌溉排涝是保证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农户家庭经济中, 农业生产的地位越是重要, 为改善其农田灌排条件, 农户就越倾向于选择加入农民排灌协会。 (3) 农户户主对排灌协会的认知程度越高, 越倾向于选择加入农民排灌协会。从模型结果看, 该变量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 且系数符号为正, 这表明当农户户主倾向于认为排灌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时, 选择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积极性越高。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农民排灌协会示范区非会员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农民排灌协会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农户农业生产特征中的耕地面积、农业支出占年总支出比例以及农户对排灌协会的认知对农户加入排灌协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农户个人特征和种植业收入对农户参与农民排灌协会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本研究的相关结论也为农民排灌协会的可持续运行与示范推广提供了一些政策启示:

(1) 农民排灌协会管理层应注重管理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注重与农户沟通, 根据农户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知识培训, 使其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和节水技术常识。同时, 有计划地邀请普通农户参与排灌协会例会, 不断提升协会的服务质量, 增强协会凝聚力。

(2) 提高非会员农户对农民排灌协会的认知程度。调研统计结果发现, 在不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中, 仅22.91%的户主认为排灌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大部分农户户主认为农民排灌协会是政府与农民相结合的组织或政府的组织。而在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中, 88.46%的农户认为排灌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比前者高出65.55%。这表明愿意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农户户主对排灌协会的认知程度较高。实证研究也表明农户户主对排灌协会的认知程度越高, 越倾向于选择加入农民排灌协会, 即当农户户主倾向于认为排灌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时, 选择加入农民排灌协会的积极性越高。因此, 进一步普及非会员农户对农民排灌协会性质、宗旨等的了解, 对于动员其加入农民排灌协会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智, 史冰清.农户参加用水者协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西横县的农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 2008 (10) :22-33.

[2]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 2010 (4) :539-546.

[3]张兵, 孟德峰, 刘文俊, 方金兵.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北地区农户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1) :159-162.

[4]刘辉, 陈思羽.农户参与小型农田灌溉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12 (2) :54-66.

[5]万生新, 李世平.社会资本对农户参加用水户协会意愿的影响分析[J].统计观察, 2012 (12) :100-103.

项目农户 篇7

农业技术的运用是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是农户开展规模经营并获得规模收益的重要保障。随着土地流转和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对替代劳动的机械化技术和替代土地的生物化学技术有着更高的需求意愿,然而受农业生产的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农户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投入往往持谨慎的态度。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 ,真正被广大农民积极采用的技术成果大约只有10%[1],技术采用和扩散速度并不快,很多现代农业技术往往因农户投入成本问题无法得到普及。近年来,政府农业科研支出不断增加,农业新技术的有效供给不断增强,政府在增加农业新技术有效供给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导并激励农户自身增加对农业技术的投入。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并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和投入水平, 深入理解农户技术投入不足的障碍因素,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科技服务三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自上世纪中期开始,农户的技术采用与投入行为就开始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Griliches[2]最早研究了美国农户对杂交玉米品种的技术采纳行为,检验了农户采用新玉米品种的成本收益。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过程分为认知、说服、评价、试用和确认投资阶段[3],在农户决定投入并采用一项新的技术之前,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表明,农户的教育程度、年龄、家庭收入水平、 社会经验、兼业程度、土地规模等农户禀赋因素是农户新技术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4,5,6,7],农户对新技术的认知水平、需求与支付意愿也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使用[8,9],资金借贷、信息不完全性、农村文化、农业保险、农技推广体系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10,11]。农业新技术的运用自身存在技术运用风险[12],加上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户的技术投入存在较大的收益不确定性,农户可能对新技术的采用和资金投入持谨慎的态度,表现出较强的风险规避特征。农业新技术的运用风险以及农户的风险态度对其采用新技术行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户因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来源较少、抗风险能力弱,无疑存在较强的风险规避性,且农户的风险偏好态度会对农户新技术采用与资金投入带来显著影响[13,14]。

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与投入是对生产过程中 “一篮子”农业新技术的选择决策行为,本文前期调查发现,具备一定土地规模的农户是农业新技术采用的创新实践者,是农业技术采用与扩散的核心用户群体。国内外学者对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内学者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缺乏对农户技术投入具体水平的考虑,对农户新技术选择与采用过程中的资金投入研究较少,且很少考虑农户的风险偏好问题,尤其是对 “一篮子”农业新技术投入缺乏整合分析。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具备一定土地经营规模的广东水果种植大户的入户访谈数据,从农户禀赋和风险偏好的视角,根据农户生产周期内对农业技术投入的具体支出水平,实证分析农户对 “一篮子”农业新技术的投入行为及影响因素,探索促进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和资金投入的政策建议。

2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2.1理论模型

为了获得收益最大化,农户在风险环境下的农业技术运用与资金投入往往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户的农业新技术投入模型,如图1所示。农户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诉求,以及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传播途径的影响下形成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和认知,农户自身的禀赋特征决定了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选择意向,而农户在风险偏好和技术运用的成本约束下形成对农业新技术的投入决策。农户的新技术投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结果,其禀赋特征和对风险的偏好态度决定了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投入的预期收益,而在现有生产收益和技术运用的成本约束下,当新技术投入能给农户带来更大收益的时候,才会形成农户对新技术的投入行为。

农户新技 术投入的 数学表达 式可表示 为: g( m) pR - Wmf( m) p0,其中g( ·) 为新技术投入后的生产函数,m为技术规模,f( ·) 是未进行技术投入时的生产函数,p0和p分别是技术采用前后的农产品价格,W为技术投入的单位总成本,R为主观风险函数。由于农户自身无法决定技术成本、市场价格、生产函数等外界因素,所以农户新技术投入本质上可由农户禀赋、风险态度等因素决定的主观风险函数决定[7]。

2.2研究假设

为了进一步研究农户客观禀赋条件和农户主观风险态度对农户农业新技术投入的影响,假定农技推广和技术传播是相对完善的,农户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推广和传播途径获得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并能充分地认知农户所需要的农业技术。根据本文提出的技术投入模型,如图1,则农户对一项或多项农业新技术的投入取决于农户现有的禀赋条件和风险态度。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受农户禀赋特征因素显著影响。

农户禀赋是指农户的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农户禀赋特征因素共同决定了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7]。根据已有研究文献, 本文选取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种植经历、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网络资源、土地规模、社会经验、 加入农民合作组织情况、信息资源、地理位置等10个变量作为农户禀赋特征的代表因素,并具体假设为: 农户越年轻、文化程度越高、种植经历越丰富、 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家庭网络资源越多,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水平越高; Saha[14]和林毅夫[4]认为农户过小的土地规模妨碍了技术的变迁,而孔祥智、张兵等[7,8]研究发现农地规模对农户技术采纳和科技投入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则本文假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业新技术投入有着正的影响; 农户丰富的社会经验会帮助农户提高对新技术的认知和了解,则本文假定农户社会经验越丰富,对新技术的资金投入水平越高; 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多方面的信息获取渠道会让农户更容易获取到新的技术知识、降低技术的运用风险,则本文假定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组织、信息获取渠道越先进对农户新技术投入存在正效应; 农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会影响到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则本文假定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农户对新技术投入更高。

假设2: 农户的风险偏好对农业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存在显著影响。

技术采纳与投入是农户的一项重大生产投资, 但投资也伴随着未来生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农户对待未来的风险存在不同的风险态度,而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对技术的风险态度[9]。Liu[15]的研究发现,农户的风险偏好对农户采用新的农业生物技术存在显著影响,农户越是持风险规避的态度,越不愿意采用新的农业生物技术。 不同农户的风险态度即风险偏好会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可能会带来不同农户在农业技术投入上的差异。本文假定农户越偏好风险,对农业新技术的投入越大。

在测度农户风险偏好时,本文通过构建农户的生产行为量表进行间接测度[16],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如下10个5分量表问题: 我的资产负债率很高、 我会经常向别人借钱或借钱给别人、我主要种植一种作物以保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我会尝试本地没有种过的新作物品种、我会尝试本地还未采用的新栽培技术、我会将一年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农业再投资、我会领办农业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我能够控制生产中的各种病虫害、我看好未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我认为我的作物产量风险较小。将量表打分的均值对农户风险态度进行赋值,量表打分越高, 代表农户越偏好风险。

假设3: 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自然灾害会妨碍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资金投入。

由于大多数农作物 ( 包括水果) 基本上难以通过农业保险投保,农户对生产中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生产风险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生产活动中的保守行为是农户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17],因此,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会改变农户对未来风险的认识, 农户可能会因自然灾害的发生形成更加规避的风险态度,并进而减少对新技术的投入。本文采用过去3年内农户因自然灾害导致减产的情况来反映自然灾害的强度,并假定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越大,农户越不愿意对技术进行投入。

3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农户调查数据来源于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对广东水果种植农户的入户调查,获得有效调查问卷357份。调查样本的区域选择综合考虑广东水果生产的区域布局、种植面积、产量等因素后对该地区进行随机抽样,获得的有效样本中, 珠三角地区75个、山区地区117个、东翼地区36个、西翼地区129个。调查样本全部采用入户或直接到农户果园与农户一对一的访谈形式。调查样本农户均是以水果种植收益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果树作为家庭经营主要作物的农户。农户调查样本主要以种植规模在当地平均生产规模以上的专业水果种植户为主,其中2公顷以上规模的果农占总样本的51. 4% 。

本文所研究的农业新技术涉及果农生产过程中的10项 “一篮子技术”,主要包括: 无病毒苗技术、套袋技术、花期调控 技术、保花保果 技术、矮化稀植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品种和贮运采收机械设备等。因本文的技术投入涉及到一次投入、 多年使用的情形,选取农户在近3年内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后增加的直接资金投入进行累加作为总的技术投入,然后取3年每公顷年均值作为农 户新技术 投入的赋 值。调查结果 显示,样本农户对 农业新技 术的投入 水平普遍 较低,每公顷年均投入在3 000元以下的农户 ( 低投入水平) 占总样本农户的48. 37% ,每公顷年均投入在3 000 ~ 6 000元的农户 ( 中等投入水平) 占总样本的35. 12% ,每公顷年均投入在6 000元以上的农户 ( 高投入水平) 仅占总样本的16. 51% 。而样本农户每公顷农资、地租、劳动等生产成本支出均在45 000元以上,占总生产投入的90% ,即大多数农户的农业新技术投入不到总生产投入的10% ,如图2、图3所示。

根据本文的研究假设,选取了农户禀赋特征变量、风险偏好变量、自然灾害变量等农户新技术投入的影响因素变量共计12个,变量选取与赋值如表1所示。

4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4.1模型选择

本文建立如下农户技术投入的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

模型 ( 1) 中,被解释变量Y用来衡量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因Y的取值越大表示农户技术投入越大,下标i代表第i个样本农户,j表示第j个影响因素变量; 解释变量X是本文研究假设中的12个农户技术投入影响因素变量; ε 表示其他不可观测的影响因素和误差; β0、βi是模型待估计参数。由于Y是一个存在优先顺序的离散变量,因此选用有 序多元Probit回归模型 ( Ordered Probit Model) 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则当 τm - 1≤Yi≤τm时,农户技术投入水平Yi= m( m = 1,2,3) ,该农户技术投入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为:

其中,F为标准正态分 布的累计 分布函数, τm- 1和 τm为农户新技术投入水平等于m时其技术投入所处数字区间的两端值。本文使用Stata软件进行模型估计,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注: * 、**、*** 分别表示 10% 、5% 、1% 的显著性水平

4.2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模型参数估计的总体拟合度较好,似然比卡方对数值为 - 185. 587,在1% 显著水平显著。现将影响农户新技术投入的因素分析如下:

( 1) 农户禀赋因素中,农户的年龄、种植经历、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网络资源、土地规模、社会经验、组织化程度等均对农户新技术投入有着显著影响,各变量的影响效应与前文假设基本一致。 农户的年龄对农户新技术投入的影响为负,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老年化对农业新技术运用与投入的障碍作用。农户种植经历越丰富、家庭收入水平越高、 家庭网络资源越多,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资金投入水平越高。农户的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投入的影响不显著,这与前文假设不符,这可能是因为样本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层次,一般不具备高学历的教育背景,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与投入更多的受周边农户的影响,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投入决策影响不明显。土地规模影响非常显著则表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户新技术投入的关键因素。调查中也发现,2公顷以下规模农户与2公顷以上适度规模的农户新技术投入差异明显,微小规模农户对高成本的新技术投入较小,但对低成本的生化技术、品种改良技术的投入积极性较高; 13. 33公顷以上较大规模的农户中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成本技术的较多。农户社会经验、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存在正效应。农户信息获取渠道多少、地理位置对农户新技术投入影响不显著。

( 2) 农户风险态度因素中,农户风险偏好与自然灾害影响因素变量对农户新技术投入存在非常显著影响,与前文假设一致。风险偏好对农户新技术投入影响为正,灾害情况影响为负,且回归系数均较大,这表明,相比农户禀赋因素变量,农户的风险偏好与所遭受的灾害情况对农户技术投入影响更大,农户对农业技术投入的水平更多的取决于农户的风险态度。农户越偏好风险,技术投入水平越高;农户近年遭遇灾害损失越严重,农户越规避风险, 技术投入下降。

( 3) 从各影响因素变量的边际效应看,农户风险态度影响因素变量的边际效应较大,农户禀赋因素变量的边际效应较小。农户风险偏好提高一个等级,农户新技术投入成为低投入等级的概率降低14. 2% ,成为中等投入等级的概率增加10. 4% ,成为高投入等级的概率增加9. 6% ; 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导致亏损之后,其新技术投入水平降低到低投入等级的概率增加20. 6% ,成为中投入等级的概率下降15. 6% ,成为高投入等级的概率下降14. 9% 。而农户禀赋影响因素变量中,仅农户的种植经历和组织程度变量的边际效应略大,农户种植经历上升一个等级,农户新技术投入达到中等投入水平的概率增加5. 2% ,达到高投入水平的概率增加4. 9% ; 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后,其技术投入水平达到中等投入水平的概率增加3. 9% ,达到高投入水平的概率增加3. 8% 。因此,即使拥有较好禀赋资源的农户,如果农户持风险规避的态度,对农业新技术投入也仍然较低; 而如果农户偏好风险,则提高农业新技术投入的概率增加。

5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广东省357户水果专业种植农户为数据样本,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农户禀赋和风险偏好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农户对 “一篮子”农业新技术的投入行为及影响因素,得出结论: 第一,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投入的水平更多的取决于农户的风险态度,农户风险偏好水平越高,技术投入水平越高, 农户近年遭遇灾害损失后会导致农户更加规避风险, 对新技术投入带来显著负效应; 第二,农户年龄、 种植经历、社会经验、组织化程度等农户禀赋因素对农户新技术投入影响显著,农户年龄的老年化会限制农户的新技术投入水平,农户文化程度与新技术投入正相关,但影响不显著; 第三,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网络资源、土地经营规模等农户家庭禀赋因素对农户新技术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小规模农户与适度规模以上农户的新技术投入差异明显,适度规模以上农户对高成本的新技术投入较多, 小规模农户仅对低成本的新技术投入具备积极性。

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结论,得出政策启示如下: 第一,基于农户对新技术投入的风险规避心理,应改变并提升农户对新技术投入的预期收益,提升农户对新技术投入的风险偏好水平。调整农业补贴政策,积极探索基于农户 “目标收入补贴”、 “灾害风险补贴”和 “农业保险补贴”; 设立政策性的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和自然灾害风险基金,建立并完善农业风险分散与分担机制。第二,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未来谁来经营农业成为了新技术投入的障碍。引导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培育职业农民和农村新型微观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业技术扩散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注入新的人才力量。第三,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是农户更高技术投入水平的重要原因。推动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和投入水平,政府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强调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示范作用,加大对适度规模农户的新技术投入扶持政策。

摘要:从农户禀赋和风险偏好的视角研究农户对“一篮子”农业新技术的投入决策行为,以广东种植水果的357个农户样本为依据,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技术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新技术投入的因素除了农户年龄、经历、收入、土地规模、家庭资源、组织程度等个人和家庭禀赋因素外,农户的风险态度对其新技术投入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其边际影响更大。基于此,提出调整农业补贴政策、设立政策性的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等相关政策建议。

项目农户 篇8

农村信用社是农户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调查显示, 在贷过款的57户农户中, 有29户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在向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农户中, 贷款金额在15 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户有23户, 所占比率为79.3%。从农户贷款的数量结构分布可知: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 000~3 000元的农户数最多, 比率为24.1%;其次为3 000~5 000元, 比率为20.7%。

一、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户收入的关联分析

表1为农户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情况与农户收入变化情况的交叉分析表。本分析表探讨的是小额信用贷款扶持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以观察农户小额信贷制度产生的实际效应, 故预测变量A是小额信用贷款扶持情况, 准则变量B是收入变化情况。241户农户中, 有23户得到过小额信用贷款扶持, 其中, 有19户收入增加, 4户收入减少;未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的218户中, 有144户收入增加, 74户收入减少。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收入增加的比率比未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收入增加的比率高出16.5%, 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收入减少的比率比未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收入减少的比率低16.5%。理论上, 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应该对农户增收有影响, 但从独立性的卡方检验来看, 卡方值为2.604, 自由度为1, p值为0.107, 未达到0.1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是否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与农户收入增减之间是独立的, 不存在相关性。尽管得到过小额信用贷款扶持的农户中有82.6%的农户收入增加了, 但由于小额信用贷款扶持的面较窄, 引起农户收入增加的因素较多, 因而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户收入增加的实际效应远远低于预期。

二、小额信用证发放情况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影响

表2将农村信用社是否给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证与农户是否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进行了交叉分析。从表2可知, 有38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用证, 其中有18户得到了小额信用贷款扶持, 20户没有办理小额贷款, 所占比率分别为47.4%、52.6%;在没有发放小额信用证的农户中, 得到与没有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的比率分别为2.5%、97.5%。表2的卡方值为74.767, Sig.为0.000, 已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给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证确实会影响农户的小额信贷, 关联系数为0.557, 这进一步说明二者有较强的关联性。在所有调查户中, 农村信用社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证的户数占比仅为15.8%。显然, 小额信用证的推行力度不大, 致使农户对小额信贷制度及这一信贷品种了解不多。

三、农户对小额信贷信誉担保的了解情况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影响

表3主要探讨了农户是否知道小额信用贷款是以其信誉作担保与农户是否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的关联性。知道以农户信誉担保并得到小额信用贷款的比率18.9%远高于不知道以农户信誉担保并得到小额信用贷款的比率3.4%, 知道以农户信誉担保但没有贷款的比率81.1%低于不知道以农户信誉担保并没有贷款的比率96.6%。可见, 是否知道以农户信誉担保与是否得到小额信用贷款扶持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卡方值为16.064, sig.=0.000) 。也就是说, 知道以农户信誉担保贷款的农户数越多, 申请并得到贷款的农户数可能会越多。

四、农户不向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原因分析

笔者对未向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农户展开了调查, 其中表示不需要贷款的占52.8%, 没有担保和抵押的占18.3%, 不懂正规的贷款程序而没有申请贷款的占17.0%, 没有关系而没有进行贷款申请的占9.6%, 其他原因占2.3%。

按照受访者的不同年龄段考察他们不需要贷款的比率如下:20~29岁的占22.6%、30~39岁的占11.3%、40~49岁的占35.6%、50~59岁的占18.3%、60岁以上的占12.2%。卡方值为19.809, sig.为0.011, 已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 这说明是否需要贷款会受年龄影响。其中表示不需要贷款的比率最高的是40~49岁的农民, 比率最低的是30~39岁的农民。同时, 提出没有担保和抵押的比率也与受访者年龄有关 (卡方值为14.760, sig.为0.064, 达到0.1的显著性水平) , 60岁以上者笔者不再考虑其为贷款对象, 50~59岁所占比率 (32.5%) 最高, 30~39岁所占比率 (20.0%) 最低。同理, 不懂正规的贷款程序而没有申请贷款的比率也与年龄有关, 20~29岁所占比率 (45.9%) 最高, 30~39岁所占比率 (8.1%) 最低。经验证, 没有关系而没有进行贷款申请的比率不受年龄的影响, 农户不向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原因与农户收入的变化情况及是否外出打工没有关系。综合以上分析, 30~39岁年龄段的农民最有可能成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潜在对象, 约48%的农户没有表示不需要贷款, 只是在贷款条件和程序上需要进一步了解。

五、建议

广东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扶持对农户增收没有影响, 小额信贷制度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小额信贷惠及的农户偏少:一方面表现为农村信用社对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乏力, 宣传力度不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户对小额贷款的需求不大。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广泛宣传小额信用贷款的办理条件与程序, 让农户了解正规金融借贷的常识。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是中央对农村的扶持政策, 农村信用社要深化小额信贷制度的改革。为保证制度的尽快落实, 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多种宣传手段 (如网络、广播、宣传栏、小手册等) 进行联合宣传。农户对小额信贷的条款了解得越多, 争取以小额贷款解困的机会就越多。

2. 增强农户的信用意识, 加大小额信用证的发放力度。

贷款终究要偿还, 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做好“三查”工作:发放信用证之前要搞好农户信用和偿还能力的调查, 发放小额信用证时要进行审查, 发放小额贷款后要进行检查。建立有效的信用联保机制, 扩大小额信用证的发放面, 尤其是加大对拥有30~39岁年龄段劳动力的农户的小额信用证的发放力度。

3. 拓宽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 部分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有可能扩大, 从事农村商贸服务业的劳动力可能增多, 在加大对农机具贷款扶持力度的同时, 要加大对农村服务产业的小额信贷扶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 本文研究的视角是单向的, 即仅从农户角度展开研究。由于本文缺乏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村信用社收益影响的资料, 因而无法观察农村信用社是否因为开办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而增效。

参考文献

项目农户 篇9

农户联保贷款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孟加拉国, 由吉大港大学经济系教授尤纳斯创立的以降低对抵押品的依赖。尤纳斯在1976年发起一项实验研究项目, 以小组联保的方式, 向42位贫困妇女发放贷款, 这个项目就是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前身。联保贷款在孟加拉国的成功让多个国家引进联保贷款的贷款方式, 包括印度、印尼、尼泊尔、菲律宾和中南美洲等国。

1994年, 我国开始引进农户联保贷款, 期望解决农户贷款难等问题。2000年央行颁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2004年银监会发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引》加快了农户联保贷款在本国的发展进程, 以解决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户联保贷款是由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农户自愿联保小组, 每位小组成员对其他成员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一种联保互助贷款, 小组内成员互相监督贷款使用情况和履行信用情况, 有利于降低贷款风险。

但是, 在实际运行中,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不仅包括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同时在借款人与联保人之间的信息不透明会对小组的组建造成一定的困难。银监会要求:农户联保贷款小组成员至少要五户联保。一般情况下, 如果农户没有借款需求, 是不会参加联保贷款的, 以免因为连带责任而承受损失。因此, 能够组成联保小组的成员在经济状况、信用程度、信贷需求等方面是相似的, 但是能够在一个村内或者几个村内找到合适的联保人是困难的。面对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的问题, 民间借贷、担保和抵押贷款成为了农户融资的选择渠道。所以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之间的信息问题是自愿组建小组的关键, 也是农户联保贷款能否有效改善农户借贷难等问题的关键。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联保贷款的出现促进了贫困居民在资本资产方面的积累, 有效地扶持了当地的农户, 是国际上典型的范例, 被多个国家借鉴。M ainsah (2004) 表示孟加拉乡村银行已经拥有了超过320万的借款人 (其中95%是妇女) , 为4.1万多个村庄提供了服务, 并拥有超过30亿美元的资产。对联保贷款中两种制度-团体联保和互相监督有着很多的文献研究。斯蒂格利茨 (1990) 、范里安 (1990) 认为联保贷款有利于降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 减少了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 这种收益可能会使借款人和联保人获得更高的贷款金额。由于早期研究提出的理论与现实状况有较大区别, 很多学者对现实生活中联保贷款的最优性提出不同的看法, R ai和Sjostrom (2000) 认为如果相对于组外成员组内成员拥有更丰富更真实的信息的假设不成立, 那么联保贷款理论相比其他贷款模式, 并没有创新性和改革性。

同时, 国内也有很多文献分析了联保贷款的现状、效果及问题等。刘峰 (2006) 认为农户联保贷款风险较小, 不良贷款率相对稳定在较低值, 不随贷款投放量的增加而上升。对于存在的问题, 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由于相互之间缺乏信任感, 在联保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着联保小组难以自愿形成 (何广文, 2002;熊学萍, 2005) ;组建联保小组难, 联保小组成员在法律上对借款人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因此一般情况下农户不会轻易参加联保小组。农户普遍存在联强不联弱的心理, 没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关系的农户很难组建联保小组 (刘峰, 2006) ;存在贷款额度难以满足有效需求、贷款期限不合理、手续繁杂等制度性缺陷 (何广文, 2002) 等一系列的问题。

已有文献的评述自农户联保贷款引进中国, 已有20多年的成熟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但是农户借贷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制约联保贷款的因素包括农户、农商行和金融环境等多方面。农户很难在农商行获得满足其资金需求的联保贷款, 甚至因和联保人组合、利率、还款期限等问题未能如愿获取贷款。以上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农户联保贷款现象的总结与归纳, 而忽视了对农户联保贷款获得情况的研究和对信息不对称等实际问题的改进研究。本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农户为调研对象, 在获得原始数据的基础上, 对农户联保贷款的获得情况和影响农户联保贷款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最后根据统计进行判断和推测, 指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三、理论分析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双方在整个交易是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收集信息的成本上升, 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问题, 进而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状态和效率。

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户联保贷款有效进行的关键, 农户联保贷款过程中的风险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在在金融交易发生前, 一方拥有较多的信息而故意对另一方隐瞒相关信息, 从而获得额外利益, 会导致市场分配不合理。在金融市场中, 最可能导致逆向选择的一方往往是最积极寻找贷款, 甚至是最可能获取贷款的人。道德风险是指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故意隐瞒相关信息, 从而导致对方承担损失的行为。道德风险是导致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获得贷款后借款人没有按照借款合同履行义务。

(二) 农户联保贷款中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以及负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包括两个内容, 第一个过程是逆向选择, 贷款发起人需要找到合适的联保人, 要在贷款前对联保人的信用程度、经营状况、资产情况、经营方法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了解。虽然农户联保贷2016年第5期下旬刊 (总第625期) 时代T im es款的贷款对象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对彼此的信用程度, 经营情况有所了解, 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行, 村民之间的联系疏远, 同时, 随着农户经营项目的多样化程度加深, 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之间对彼此经营方式、家庭负债资产情况、经营状况未必会有着透彻的了解。但是在农村商业银行审批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尤其是农户可能会对家庭负债情况和家庭还款意愿等方面进行隐瞒, 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联保人无法获得该农户详细真实的信息。同时, 由于不同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流通, 农户可能会隐瞒贷款业务状况。导致小组内其他成员无法获得该农户的实际情况, 从而导致小组内成员获得的贷款金额和承担的风险不一致。

第二个过程是道德风险, 小组内的成员获得借款资金后, 需要将资金投入按照规定的经营项目中。虽然农村金融机构会定期对资金流向和使用过程进行核查和监督, 农户联保贷款本身会借助团体监督和社会压力减少道德风险, 但是道德风险依然存在。农户可能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经营项目中, 如果该项目获得收益, 则只有该农户获得收益, 对小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没有影响。如果该经营项目失败, 需要小组内其他成员承担连带责任。小组内成员所得到的收益和所承担的风险不一致, 会增加其他小组成员压力, 甚至会导致小组内全部成员放弃偿还贷款, 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长期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负外部性是:因为担心承担连带责任, 难以寻找到合适的联保人从而使农户失去进行农户联保贷款的动力, 增加农户融资的难度, 不利于农户开展经营活动, 不利于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 农村金融机构可能因为金融风险, 导致经营结构失衡, 无法弥补损失进而退出市场, 会进一步损害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缩减社会信用规模。

四、实证分析

(一) 样本选取

本课题样本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5年8月对山东威海乡镇的两次抽样调查, 分别是对已有贷款记录的农户和没有贷款记录的农户进行调查。样本分布在港西县, 在21个村内随机抽取10个村, 在10个村根据每个村的人数数量以及以往贷款人数数量进行不同数量的问卷调查。同时并在农村商业银行营业厅随机对进行贷款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所以, 总数是102份, 无效样本是15份, 有效样本是88份。其中已进行贷款的问卷数量是41份, 未进行贷款的问卷数量是47份。

(二) 描述性分析

1. 本课题所有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共收集88个样本, 样本的基本情况可以从下表可以看出。样本的年龄集中40~60岁之间, 样本农户主要是中年人;性别方面农户主要是以男性为主;在受教育程度方面, 农户的教育水平基本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 教育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大专及以上的高等教育人数较少;样本农户的年均家庭收入集中在3-10万, 基本能够满足农户日常花销, 基本能保证对农户联保贷款的按期偿还。样本农户的经营项目除了工作外, 主要集中在海产品养殖、个体商户和果农业。主要与当地的地理位置有关, 靠近海边, 海产品养殖相关经营项目较多。

金融2.贷款发起人和联保人之间相关情况分析。

Finance (C um ulativety N O.625) (1) 从表2看出, 在总体样本中超过80%农户认为在发起贷款时, 有困难寻找到合适的联保人。同时, 在申请过和未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中认为选择合适的联保人有困难的农户也超过80%。所以结果显示无论是否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 找到合适的联保人都是困扰农户的一个问题, 改善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的困境, 会对贷款发起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能会增加农户申请农户联保贷款的意愿。

(2) 对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的调查问卷得到图1, 从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的关系可以看出, 半数的农户与联保人的关系是“邻居、朋友”, 其次是“亲人”。可以得到:超过80%贷款发起人会在周围环境寻找联保人, 局限在一定区域内, 虽然理论上农户联保贷款可以通过社会约束、熟人之间的了解减少信用风险。但是, 局限在固定较小区域内会影响贷款发起人寻找到合适的联保人, 农户难以在狭小的区域内找到经济实力相当、信用程度相当和信贷需求相当的联保人。

(3) 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 (65%) 的农户是通过“自己平时的了解和考察”。只有不到22%的农户通过专业的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评级和信用等级, 剩余13%的农户是通过他人的介绍了解联保人的。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户对联保人的选择很大部分取决于主观因素, 缺乏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 这也是导致农户难以找到合适的联保人原因之一, 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 无法真实获得联保人的信用状况和经济实力等信息, 增大逆向选择的风险。

(4) 研究发现59%以上农户认为因为对联保人情况的不了解, 多承担了部分还款金额, 对联保人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不了解以及无法有效对联保人使用贷款资金的监督, 往往会使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承担过额外的还款负担;结果还显示73%以上农户认为和联保人承担的风险和获得利益不对等, 农户可能因为联保人多承担部分风险却没有享受应有的权利, 小组内成员虽然经营项目、经济实力、信贷需求以及信用状况的不相同, 但是获得贷款金额和承担的风险是相同, 这就对经营项目风险小、信用状况较好的成员不公平, 会降低申请农户联保贷款的积极性。

3. 未申请农户联保贷款的原因。

本课题未进行农户联保贷款的样本中排除选择其他原因的农户, 未申请农户联保贷款最多的原因是条件未达到标准。其次是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 从表2中的结果也可以看出, 多半农户认为无法选择合适的联保人, 因为农户联保贷款有连带责任的特征, 农户对于往往对联保人的选择很谨慎, 担心由于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信用和经营问题而增加还款负担。第三大原因是对农户联保贷款政策的不了解, 不熟悉。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户贷款宣传途径较为单一。所以改善难以选择合适联保人的困境以及增加对贷款政策的宣传, 有利于促进农户选择农户联保贷款这条途径进行融资。

四、结论与建议

(一) 本课题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 分析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之间的关系,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多数农户对联保人的考察方式基本上是自己的主观了解, 无法从专业的机构获得关于联保人有效的、真实的信息。农户选择联保人局限在较小的区域内, 一般是邻居、朋友和亲人, 虽然居住地点接近, 但是随着农户经营项目的多样化、复杂化, 对联保人经营项目、资产负债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还款意愿等并没有透彻详细的了解, 联保人可能为了获得贷款金额刻意地向小组内其他成员和农村商业银行隐瞒真实情况。

第二:样本无论是否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难以选择合适联保人的比例都高达80%, 都存在难以选择合适联保人的问题。对于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来说, 因为对联保人的信息不透明, 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 使得贷款发起人以及小组的其他成员增加了还款负担。选择不合适的联保人会增加小组内其他成员的风险, 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 甚至会打消再次申请农户联保贷款的积极性。对于未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来说, 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是位列未申请农户联保贷款主要原因的第二位。难以找到合适的联保人, 又担心由于连带责任而多承担还款金额不敢于申请农户联保贷款, 会阻碍农户筹集资金, 从而影响经营项目的持续发展。

(二) “软信息”逐渐在中小企业信贷中被广泛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影响

“软信息”的收集渠道相比“硬信息”更为广泛, 包括政府机关 (税务、水电等) 、竞争对手、亲戚朋友、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新闻媒介 (网络、电视、报纸等) 等。这些信息收集渠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农村商业银行对当地的环境很了解, 因为它长时间在当地服务和发展,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能够有更低的成本进行收集软信息。同时,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多为本地人员, 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透彻, 了解当地的经济情况, 容易与当地农户建立深入密切的关系。所以结合软信息的应用对农户联保贷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软信息”在信贷中的应用。不仅仅需要调查村委主任和邻居对农户的评价, 还需要结合与税务、水电、政府机关等管理相关者建立密切的联络网, 定期了解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金对于从融事海产品经营、果农业经营和个体经商等方面N的O农.户5往, 2往01会6i有n供an货c商e、销货商和行业竞争者, 可 (定C期um和u这l些at人iv员et沟y通N了O解.6农25户) 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以及信用状况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项目农户】相关文章:

某区扶贫异地搬迁项目安置农户申请表06-29

农户05-02

农户选择05-02

评价农户05-14

农户影响06-21

农户施肥07-27

农户养羊07-30

浙江农户08-02

农户模型08-25

农户养殖09-04

上一篇:彩色沥青路面下一篇: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