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分布

2024-07-19

树种分布(精选三篇)

树种分布 篇1

1 研究方法

1.1 区域概况

唐山位于河北省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7°31’至119°19’, 北纬38°55’至40°28’。气候类型为由寒温带向暖温带半湿润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 具有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雨热同季, 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1.2 调查样地设计

调查范围是唐山市区园林树种。调查方式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向园林或林业部门咨询求得数据的方法。对道路绿地、绿化广场、风景点绿地进行全面调查, 对机关学校绿地、私人绿地、郊区绿地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采用边走边记的形式, 记录下所种植的树木种类以及生长状况。

1.3 指标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分为四种。

(1) 良好:在当地任何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发挥景观绿化作用。

(2) 较好:在大多数地方均能正常生长, 生长的地方能正常的发挥绿化作用。

(3) 一般:在部分地区能正常生长, 其他地区生长不正常。

(4) 较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生长。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唐山市绿化植物的组成分析

唐山市区森林覆盖率为26.4%。在绿化中多以常绿针叶乔木为主, 植被类型大多为纯林。市区内虽然树种种类较多, 但其组成配置大多为灌草结合, 乔木的利用相对较少。

2.2 唐山不同区域的植被组成及分布状况分析

将市区分为三部分来分析 (见表1) 。

2.2.1 平原植被状况

平原大多为人工植被, 少量为天然植被 (见表2) 。

2.2.2 山区植被状况

山区有树木5456株, 由一些中龄的松、槐、榆、柳、桑、杨、五角枫、桧等树木组成。人工栽植与自然生长相结合, 经几十年的培育, 现已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地被植物为天然生长的野草, 具有很强的耐寒、耐旱、耐践踏能力。

2.2.3 湖区植被状况

湖区的绿地总面积28 hm2, 有各种树木8195株。已经形成了中龄针、阔叶纯林, 中、上层植被较好, 山脚、水边栽植了山桃、山杏和其他花灌木, 但下层草本植被少。水面观赏植物以荷花为主, 同时还生长着菱、荇草、青萍、草蒲、芦苇等25种水生植物。

2.3 市区内的绿化植物组成及适应性分析

通过调查可将唐山市区内的绿化植物分为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小乔木及灌木、竹类植物、藤本植物6大类。

2.3.1 常绿针叶乔木

调查油松、云杉、侧柏、白皮松、桧柏、樟子松、沙地柏等植物, 七种植物中, 除樟子松外, 适应性良好。

2.3.2 落叶针叶乔木

唐山市区内落叶针叶树只有水杉1种, 适应性较好。主要分布在广场和公园内。由于唐山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低, 加之市区内的土壤不太适合其他的落叶针叶乔木生长, 所以只有水杉, 并且生长状态良好。

2.3.3 落叶阔叶乔木

落叶阔叶树种在市区分布比较丰富。共调查17种, 落叶阔叶乔木在市区中栽植较多, 主要是公园栽植及行道树的应用。在南湖沿岸的新规划中也多用了此类树种。适应性和观赏性都较好的树种有银杏、国槐、龙爪槐、栾树、馒头柳、垂柳、火炬树、元宝枫、蒙椴等, 观赏性较好, 但适应性较差的有合欢。而核桃楸、君迁子、苹果、酸枣、山丁子等优秀的果树类园林绿化树种应用却极少。

2.3.4 落叶阔叶小乔木及灌木

落叶阔叶小乔木和灌木相对于其他类型园林树种最为丰富, 共调查25种, 在这些树种中, 适应性较差, 分布较少的有紫叶李、柽柳、溲疏、接骨木、天目琼花、文冠果、太平花、海仙花、锦带花、锦鸡儿、胡枝子等。其他树种在适应性、观赏性和栽种效果上, 表现都很好。主要分布在公园和一些小区、学校中。

2.3.5 竹类植物

唐山市综合情况不适合竹类生长, 但在特殊向阳小环境下早园竹、刚竹2种较耐寒的竹类品种基本能正常生长和越冬, 在精心养护下, 基本不影响其观赏效果。

2.3.6 藤本植物

在唐山市区对藤本植物进行了适应性状况调查, 结果可以看出, 藤本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栽植较多, 效果较好的只有爬山虎和五叶地锦。其他6种栽植极少, 由于养护不佳, 立体绿化效果较差, 主要分布在公园修建的花架以及少数的小区建设上。

3 绿化树种配置的不足

唐山的绿化植被调查结果: (1) 平原区多采用了观花观果的植物, 但植物生长混乱, 存在林灌线起伏过于平缓的问题。 (2) 湖区绿化乔木少, 灌木多, 并缺少下层草本植被。 (3) 山区以油松为主, 过于单调。 (4) 市内街道、小区和公共绿地等园林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 给人树种单一、色彩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的印象。

4 提出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在考虑不同树种组成群落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引进与驯化新的绿化植物, 增加植物种类总量, 有效解决绿化植物较少、城市景观单一的问题。 (2) 重视平原区植物群落结构, 丰富植物种类。 (3) 在林业建设中, 要逐步增加乔木树种的应用, 重点发展不同生态功能的乡土树种, 营造混交林, 适当增加落叶阔叶乔木树种与攀缘植物比例, 合理配置植物群落结构, 形成以高大、生态功能好的乔木为主的乔、灌、藤、草有机结合的立体绿化空间, 最大限度地绿化美化空间,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摘要: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与规划是保护市内景观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唐山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 其土壤以棕褐壤为主。市内属华北植物区系, 兼有东北植物属种。树种规划既要保持古朴淡稚和自然好趣的特色, 又要坚持发展创新的原则, 以丰富植物景观,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唐山,绿化树种,分布状况及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宋永昌.城市林业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 2004, 2 (1) :4-7.

[2]林超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 8:28-30.

[3]徐峰·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与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4]贾丽, 赵毅.北京城市的绿化与美化[EB/OL].

[5]罗菊春.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EB/OL]

[6]王福兴.湄州岛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规划探讨[J],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 19 (2) :96-100.

[7]李鹏波, 赵兰勇, 吴军, 等.泰安市街道园林树种评价及选择[J].山东林业科技, 2002 (2) :13-16.

树种分布 篇2

关键词:庙台槭;分布;种群;重要值

中图分类号:S79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65-2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 Tsoong),俗名留坝槭。落叶乔木,高10-20(25)m,树皮深灰色,纵裂或片状剥落,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色,深纵裂。单叶,宽卵形,长6.5-11cm,宽6-8cm,基部心形,通常5浅裂,裂隙片先端钝圆或短渐尖,边缘波状或波钝齿,上面脉上被短色柔毛,有时候腋有簇毛,基出脉(3)-5条,网脉明显,叶柄长2-10cm,密被短柔毛。伞房花序顶生。翅果长3-3.5cm,两翅开展成水平,近无毛,小坚果扁平,密被淡褐色短茸毛,花期5月,果期6-7月。

庙台槭为渐危种,是秦岭林区的特有种,为甘肃省一级保护植物,国家三级保护树种。它的果形独特,果翅展开近水平,對保存种质和研究槭树科植物的演化和分类有一定科学价值。本种叶形在槭属中也很独特,可作为庭院绿化树种,供观赏用。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清其在小陇山林区的分布及与环境和立地因子的相关关系。为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其现状资料,并为种群恢复提供环境和立地因子的理论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方法

查阅资料。走访护林人员和当地的村民,在对庙台槭的大致分布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设20×30m2的样地进行调查,测量样地的海拔、坡位、坡向,挖土壤剖面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样地内乔木层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每株树的树高、胸径、冠幅,四个角上设置2×2m2的样方,调查灌木层的树种、株数、平均高、盖度,同时在相关的林场查取样地所在地的年均降雨量、年均温及极限温度等相关的气象资料。共计设样地42块、样方168块。

1.2 数据的计算

盖度:乔木层,(i-n)样地内某种乔木株数;R-某种乔木树种的冠幅;灌木层是四个样方目测的平均数)

密度:指样地内该树种的株数占乔木层总株数的百分率,灌木层指四个样方的平均数、换算成20×30m2的株数。

频度:在调查的样地中,出现该树种的样地数占总样地数的百分率。

重要值=该树种密度+盖度+频度

2 结果分析

2.1 分布格局

2.1.1 小陇山林区内分布格局 从调查可知,在小陇山林区的范围内呈集群分布,仅集中分布于李子、观音两林场。而在这两林场中主要分布于以太皇渠为分水岭的白音峡河和纸庙沟河的两河谷的部分地段,南北长约10km,东西宽约4km,地理座标为东经105º53′-105º54′,北纬34º7′-34º9′之间。

2.1.2 小范围的分布 42块样地庙台槭的平均株数为2.5株、方差3.62,方差/平均株数=1.448。在小范围内呈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坡麓、河谷及林缘地段。

2.2 庙台槭在群落中的位置

经对42块样地的植被调查资料整理、计算盖度、频度、密度和重要值,并以重要值为依据进行排序(见下表)。

从表可看出:庙台槭在小陇山分布区内的森林群落中是非优势种,42块样地的平均重要值排在第五位,是复合性群落的伴生树种,处于从属的位置,属亚乔木树种,在群落中对环境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将42块样地按重要值的排序分类,排第一位的有4块样地,庙台槭为优势种,以镶嵌性分布于森林群落中;排第二至六位的有17块样地,庙台槭为伴生树种;排第七位以下的有21块样地,庙台槭为次生树种。

2.3 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因子除植物体的内在因素外,外在因素就是环境、立地、人为三大因子的作用。在影响庙台槭分布的三大因子中,现就环境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因子进行分析。以每一块样地中庙台槭的重要值为因变量,选取海拔、年均温度、极限最低温、年均降雨量、坡位、坡向、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八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

其复相关系数R=0.547,选取的八个自变量因子与庙台槭分布中的重要值相关性较低。再用这八个因子作自变量依次与庙台槭作单因素回归分析,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海拔、极限最低温度、土层厚度、年均温度、坡位、坡向、年均降雨量、土壤类型。

影响庙台槭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极限最低温度、土层厚度,其分布区条件为海拔1450-1570m、极限最低温度≥-29℃、土层厚度≥20㎝的坡麓、沟谷。

3 结论与探讨

(1)庙台槭在小陇山林区分布于李子、白音、观音、太白等林场,分布区南北长约40km,东西宽约25km。

(2)庙台槭在小陇山分布区内的森林群落中是非优势种、42块样地的平均重要值排在第五位、是复合性群落的伴生树种,处于从属的位置,在群落中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3)影响庙台槭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极限最低温度、土层厚度,其分布区条件为海拔1450-1570m、极限最低温度≥-29℃、土层厚度≥20㎝的坡麓、沟谷。

庙台槭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即萌蘖和种子繁殖两种,繁殖途径较广,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在森林群落中处于亚乔木层,受其他树种的影响较小,是什么原因致使其濒危的?要探讨其濒危的原因需更深入的研究。

山西省栎属树种的特征与地理分布 篇3

我国实际用于放养柞蚕的树种约有10种,主要是壳斗科栎属中的麻栎类和槲类。用于放养柞蚕的麻栎类主要有麻栎、栓皮栎、小叶栎。用于放养柞蚕的槲类主要是辽东栎、蒙古栎、槲、槲栎、白栎。可用于养蚕的枹栎类有枹栎、宁羌栎等[2]。全世界栎属树种约300种,我国约60种,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山西省栎属树种有11种6变种[3]。除匙叶栎不能饲养柞蚕外,原则上各种柞树叶均可供壮蚕使用。巴东栎类中的橿子栎,其形态特征与小叶栎相似,养蚕成绩也相似,为蚕业利用方便,蚕业工作者都将其列为麻栎类,在河南可作为早春养蚕的饲料[2]。从全国来看,除吉林以北蚕区外,麻栎是我国的柞蚕适用树种,栓皮栎是南部蚕区适用树种,槲类树种在干旱条件下作为调剂饲料用。由《中国养蚕学》可知,辽宁省不同树种叶质的养蚕成绩顺序如下:丝茧育为辽东栎>麻栎>蒙古栎>栓皮栎>槲>锐齿栎;种茧育为辽东栎>蒙古栎>锐齿栎>麻栎>栓皮栎>槲。经考证,山西省辽东栎面积很大。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对山西省17个栎属树种结合柞蚕学进行归类,调查研究其主要特征和地理分布[4,5,6],以期对发展山西省的柞蚕业有所裨益。

1 山西的麻栎类栎属树种

1.1 麻栎

落叶乔木,高15~20 m,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树皮木栓层不发达。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 cm,宽2~5 cm,先端渐尖,锯齿芒状,侧脉13~18对,直达齿端。老叶下面无毛或仅脉腋被簇生毛,叶柄长1~3 cm,壳斗小苞片反曲。麻栎叶质营养丰富,蚕喜食,蚕群发育快而齐,蚕体质强,保苗率高,养蚕成绩好。麻栎适宜建春、秋用小蚕场。用于繁种,下一代有“牙板软”的说法。该树种是我国养蚕的优良树种之一。

产于中条山夏县泗交、祁家河,沁水下川,永济虞乡张家窑村,平陆晴岚乡。生于海拔500~1 500 m山坡或沟谷,多混生于栓皮栎林中,稀为纯林。自然分布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包括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云南、贵州等较多省份。朝鲜半岛、日本、印度也有分布。

1.2 栓皮栎

落叶乔木,高达25 m,树皮灰褐色,深纵裂,木栓层极发达。叶长椭圆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8~15 cm,宽2~5 cm,先端渐尖,锯齿芒状较短,长4 mm以下,叶柄长1~3 cm,侧脉9~15对,老叶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壳斗呈浅皿状,单生或并生,鳞片锥形,向外卷曲有毛。果实球状或椭圆形,顶端平圆。栓皮栎喜光、喜温、耐干旱,不耐寒冷。一般栓皮栎发芽较早,不适于饲养一龄柞蚕。因其适应期较长,也是壮蚕的主要饲料。栓皮栎其生存环境基本上是中生及半旱生类型的群落环境。

产于中条山垣曲历山镇,夏县祁家河、泗交,平陆莲花台,绛县芦家坪,陈家峪,阳城蟒河、横河、闻喜石门,沁水下川、中村,翼城大河;太岳山古县大南坪、霍山,太行山陵川西闸水、平定及阳泉市郊,吕梁山南段的临汾西山等地。生于海拔500~1 500 m阳坡、半阳坡的山沟及山坡。本树种原产北非地中海沿岸,分布于我国鄂西、秦岭、大别山等地,包括有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台湾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1.3 中条栓皮栎

本变种与原种主要区别在于叶缘芒状锯齿长达5 mm,叶柄长达5 cm,树皮木栓层厚达3 cm,质软。

产于中条山翼城、沁水下川、夏县祁家河。混生于栓皮栎林中。

1.4 橿子栎

半常绿乔木或灌木状,最高可达12 m。小枝黄褐色,叶革质或薄革质,叶卵状披针形至卵状长椭圆形,边缘有疏生刺尖锯齿,先端渐尖,小枝叶下面疏被星状毛。壳斗杯状,包被坚果1/2~2/3,小苞片条形,长3~5 mm,反曲。

产于中条山区的垣曲、绛县、翼城、夏县、阳城、沁水、平陆、永济、太行山南段的晋城,吕梁山南段的乡宁等地。生于海拔600~1 500 m阳坡、半阳坡。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1.5 多毛橿子栎

本变种与原种主要区别在于1年生小枝及叶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侧脉被星状毛覆盖而不明显,叶卵状披针形。

产于中条山阳城桑林杨庄马山沟(海拔670 m),夏县泗交驼背沟(750 m),垣曲马家河(海拔780 m)。分布于河南、陕西等地。

2 山西的槲类栎属树种

2.1 辽东栎

落叶乔木,高达15 m,树皮暗灰褐色,老时灰褐色,深纵裂。叶柄长2~5 mm,叶尖钝圆,叶基部窄圆或耳形,叶缘浅波状锯齿形,叶面光滑浓绿色,背面淡绿色,侧脉10对以下。壳斗浅碗状,鳞片无疣状突起。辽东柞的养蚕成绩及保苗效果较好,是我国养蚕的优良树种之一。另外,有关资料显示,仅山西省的辽东栎林面积就达18.7万hm2。

产于中条山区的阳城、沁水、翼城、绛县、闻喜、垣曲,太岳山沁源灵空山、赤石桥、侯神岭,霍县霍山,古县大南坪,介休绵山;太行壶关福头、陵川西闸水,和顺、左权;吕梁山吉县人祖山、蒲县克城;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方山真武山及管涔山、黑茶山、五台山、恒山、太原各山地、晋东阳泉和寿阳、晋西中阳木狐台、北部灵丘三娄乡等地。是山西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生于海拔900~2 000 m的阳坡、半阳坡、常与油松、华山松组成针阔混交林或与槲栎、鹅耳枥、枥属树种等组成落叶阔叶混交林或形成纯林。主产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北,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川等地。朝鲜、日本、印度也有分布。

2.2 蒙古栎

落叶乔木,高达30 m。小枝有棱,叶柄长3 mm左右,叶基狭窄,叶片呈倒卵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叶缘为波状锯齿,不内弯,侧脉7~11对,缺刻在7对以上。壳斗浅碗状,外被覆瓦状鳞片,上面有疣状突起。蒙古栎发芽早,硬化快,适于放养春蚕。适合建春用小蚕场,是我国养蚕的优良树种之一。此树种为弱度阳性,喜光,能耐受-50℃的低温,耐干旱,耐瘠薄。

据有关树木方面书籍记载,山西五台山,关帝山有分布。全国产于“三北”地区,包括内蒙古及东北、鲁、冀、陕、甘等省区。国外朝鲜、日本、印度、蒙古、俄罗斯有分布。

2.3 粗齿蒙古栎

本变种与原种区别点是叶较窄长,边缘具内弯的粗锯齿,侧脉较多,通常14~18对。

产于五台山,生于海拔1 770 m左右的山地。分布于河北及东北,朝鲜也有分布。

2.4 槲树

落叶乔木,高达20 m。小枝具槽,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倒卵形,或长倒卵形,波状粗圆锯齿,老叶下面密被星状绒毛,侧脉4~10对,叶柄长2~5 mm。壳斗小苞片窄披针形,长约1 cm,红棕色,内面无毛,外被褐色丝状毛,显著反卷。

产于中条山夏县泗交,闻喜石门,平陆三门乡,垣曲望仙及历山镇,沁水中村、下川、小庙岭,阳城横河,桑林蟒河,绛县门石洼;太行山陵川西闸水,关爷坪;太岳山沁源灵空山,霍县七里峪,古县大南坪,吕梁山,灵丘三娄乡等地。生于海拔700~1 400 m半阳坡及半阴坡阔叶林或松栎林中。主产中国北部,分布于东三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云南、台湾等地。国外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2.5 房山栎

落叶乔木,高达8 m。小枝具棱,叶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8~14 cm,宽3~10 cm,先端渐尖或钝,老叶下面疏被星状长毛,侧脉9~11对,叶柄长1~2 cm。壳斗小苞片长4~5 mm,内面紫红色,密被灰黄色毛或外被灰白色绒毛。

产于中条山沁水下川二道渠,垣曲望仙。生于海拔1 050~1 600 m山坡或山谷,分布于河北、北京上房山,河南等地。

2.6 河北栎

落叶乔木,高11 m。叶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6~15 cm,宽3~5 cm,先端短钝尖,基部耳形,叶缘具波状粗齿,侧脉5~8对,叶下面疏被星状短毛,叶柄极短或近无柄。

产于中条山沁水下川东梁背。生于海拔1 800 m左右的山坡,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2.7 槲栎

落叶乔木,高20 m。叶长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长10~20 cm,宽5~13 cm,先端微钝或短渐尖,老叶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细绒毛,叶缘锯齿波状,圆钝。壳斗小苞片鳞片状,长3 mm以下,紧密排列。槲栎叶质较硬,有“烤蚕”之说,可放养壮蚕或营茧。

产于中条山垣曲马家河,七十二混沟,天盘山,阳城李圪塔,绛县陈村峪,沁水下川,平陆;太行山陵川西闸水,太岳山霍州七里峪,沁源灵空山,吕梁山吉县人祖山等地。生于海拔1 100~1 500 m的山坡或沟谷杂木丛中。分布我国辽宁至湖北,甘肃为中心产地。包括有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国外朝鲜、日本也有生长。

2.8 锐齿槲栎

本变种与原种主要区别是叶缘有锐锯齿,齿间内曲,壳斗包被坚果约1/3。尖齿栎叶质差,不适于养小蚕,可以作为大蚕饲料。 产于中条山垣曲后古堆,夏县泗交叉把沟,沁水下川东沟、猪尾沟。生于海拔1 350~1 550 m的落叶阔叶杂木林中。分布于辽宁、山东、甘肃、浙江、安徽、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9 北京槲栎

本变种与原种的主要区别点是叶下面无毛或疏被星状毛,侧脉7~10对,叶柄长2~3 cm,两侧极不对称,叶缘有波状浅齿。 产于中条山闻喜石门羊虎沟,沁水中村涧河小庙岭。生于海拔950~1 350 m山顶或向阳山坡,常与槲树混生。分布于河北、北京、河南、山东、陕西等地。

3 山西的枹栎类栎属树种

3.1 枹栎

落叶乔木,高达18 m。叶薄革质,长椭圆倒披针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7~17 cm,先端尖或渐尖,老叶下面被灰白色平伏单毛至无毛,侧脉7~12对,叶柄长1~3 cm,锯齿内弯,齿端具腺点。壳斗包被坚果1/4~1/3,坚果卵形至椭圆形直径8~12 mm,高1.7~2 cm。

产于中条山沁水中村的东沟南坡林内,阳城蟒河东辿村,芮城。生于海拔600~1 860 m山坡或沟谷林中。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3.2 短柄枹栎

本变种与原种主要区别点是叶柄短,仅2~5 mm。

产于中条山垣曲马家河,阳城蟒河,沁水下川、张马东沟,夏县泗交,绛县南樊林场,闻喜石门林场。生于海拔650 m以上的山坡及山沟。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 山西境内不能养柞蚕的栎属树种

山西境内不能养柞蚕的栎属树种主要是匙叶栎。匙叶栎为常绿小乔木,高6~10 m,最高达16 m,产于中条山阳城蟒河后大河,生于海拔600~700 m的杂木林中。匙叶栎叶厚革质,倒匙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5 cm,宽1.3~2.5 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宽楔形或心形,上部锯齿,稀全缘。叶下面被星状毛,后渐脱落,叶柄较短3~5 mm,密被厚绒毛,侧脉7~8对,羽状脉。坚果卵形或近球形,径1.3~1.5 cm,高1.2~1.7 cm。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摘要:山西栎属树木共有17种,可归纳成为4种类型,即麻栎类、槲类、枹栎类和其他类。简述这几类品种的主要特征,调查其在山西的主要产地,介绍这些树种在全国其它省份的地理分布。

关键词:栎属树种,特征,地理分布

参考文献

[1]闫和健、武怀庆.山西省蚕业志[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123.

[2]秦利.中国柞蚕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3-24,18.

[3]刘振良、周学仁.山西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38-148.

[4]李书春、连运甫.中条山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320-336.

[5]周怀民、胡则旺.柞蚕生产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3-10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树种分布】相关文章:

河南树种生态调查 失衡的树种07-07

珍稀树种04-25

树种应用06-15

优良树种06-29

河南树种范文05-16

采树种作文04-28

学校绿化树种08-07

珍稀保护树种05-24

彩色叶树种05-27

美国彩叶树种06-05

上一篇:化妆品营销下一篇:劳动礼仪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