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法问卷法

2024-08-29

访谈法问卷法(精选十篇)

访谈法问卷法 篇1

一、教师要弯下腰, 转换角色

教师要放下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和朋友, 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的需要。因为小学生和成年人一样, 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我们可以观察到:小学生和同伴在一起游戏时, 有说有笑, 无拘无束。可是站在教师面前, 他们就变得拘谨起来了, 眼睛不敢正视教师, 说话的声音较小……简直是判若两人。教师总是以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学生谈话, 学生见到的总是一张张严肃的面孔, 听到的总是训斥和命令的声音, 长此下去, 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被教育被管理的心态, 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了距离。上述种种, 就是这种距离的外在表现。

在思想活动教育中,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增强社会角色意识, 唤起责任感。

二、耐心倾听, 细致引导

教师要让学生把话说完, 千万不要一见面就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他们, 尤其是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时, 教师更要认真耐心地听他们诉说, 等他们说完了以后, 再来充分肯定某某学生正确的地方, 同时也要语重心长地指出他们的不足, 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班上曾经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两位同学不小心将教室的玻璃窗打碎了。事后, 我问起此事缘由时, 他们两人互相推卸责任。于是, 我决定分别与他们谈话, 虽然此时, 他们俩都支支吾吾, 可我却耐心地听着, 并时不时地点头以肯定他们所说的话。最后经过我耐心地倾听, 并加以正确的指导, 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 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他们不但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而且还主动地承认错误, 相互道歉而后又和好如初。

三、把握好时机, 适时访谈

要把握好时机, 即有时要趁热打铁, 有时则需要冷处理。当小学生因粗心大意做错了某件事, 如损坏了公共财产或违反了班纪班规, 这时, 就要抓住“第一作案现场”, 当机处理, 使得这次教训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有的事情得先稳定学生的情绪, 然后再来处理。就拿上述两个学生吵架的事例来说, 当他们争吵得各不相让时, 我先是让他们平静下来, 等到他们心中没有怒火时, 再来和他们谈话, 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这时他们才能接受你这位“朋友”。若当时就处理, 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方式多样, 灵活应用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 有些学生的自尊心很强, 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和这类学生谈话时就不能直来直去, 则可以先从他们的优点入手, 再从侧面指出其缺点或错误, 或借周围其他人类似的问题进行评说, 让他自己体会和领悟, 从而引导他自我反省;有些小学生个性较强, 脾气倔, 服软不服硬, 和这类学生谈话时, 就得轻声细语, 要以柔克刚。如果采取疾风暴雨的方式, 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 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自卑, 任凭教师怎么启发, 他一句话也不说。跟这类学生谈话, 不能急于求成, 可以先与他谈一些与话题无关的内容, 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慢慢地引入话题。还有极少数的顽劣学生, 和这类学生谈话, 教师要认真调查并深入到他的生活中去了解他, 和他交朋友, 帮他解决各种困难, 让他体会到有人在关心他, 鼓励他, 以取得他的信任, 从而弄清形成顽劣局面的真正原因,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工作分析——访谈法 篇2

一.访谈法的概念

访谈法就是访谈人员就某一岗位与访谈对象,将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从总收集岗位信息的一种方法。

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现任者、对该岗位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与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等。

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二.访谈法的特点

1.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由于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都是有意思,有思想、有感情、有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人,而且整个访谈过程是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因此,访谈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3.访谈法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的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综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访谈法能比观察法获得有关研究对象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比观察法更复杂、更难以掌握。事实上,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访谈法获得的有关人的心理活动的信息,常常比其他传统心理学方法更加丰富、完整和深层。

三.访谈法的类型

1.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被访谈者回答问题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都有统一的要求。结构访谈的好处在于访谈结果便于统计分析,对于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易于进行对比分析。

非结构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指只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非结构访谈有利于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各被访谈者的具体和特殊情况,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处理原来访谈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又称面对面的访谈,即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直接访谈的突出特点是访谈双方直接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访谈者不但能广泛、深入地探讨问题,了解被访谈者的思想、态度、情感和其他各种情况,而且还能亲自观察被访谈者的有关特征和他们在访谈过程中的很多非语言信息,从而加深对谈话内容的的理解,利于判断访谈结果的真实可靠性。间接访谈就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物和被访谈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谈。目前,间接访谈的主要方式是电话访谈。其优点是收集数据资料时间快,研究费用省,对访谈者的要求不高,保密性较强。

3.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一般访谈是指对一般的访谈对象(如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市民等)或正常的访谈对象所进行的访谈。

特殊访谈是指对某些特殊访谈对象(如某些知名度很高的人、重要领导干部、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儿童、聋哑人和罪犯等)或有身心疾病的非正常的访谈对象进行的访谈。

4.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

个人访谈是指访谈者对每位访谈对象逐一进行的单独访谈的方法。这种个别访谈的形式使得访谈双方之间易于沟通,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双方也便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问题。这种访谈形式常用于个案研究以及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调查之中。

集体访谈是指一名或者多名访谈者同时对一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方法。访谈对象大致以10-15人为一组为宜,作为安排以圆形为佳,访谈对象的背景相近为好。

综上所述,访谈法的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四.访谈的步骤 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充分做好访谈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是保证访谈成功的重要前提。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对访谈内容充分熟悉。2.带齐访谈所需要的有关材料。3.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的信息。4.选择好合适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和地点。

2.接近访谈对象

实际访谈的第一步是接近访谈对象,那么,访谈者应注意,第一,访谈者的衣着打扮应干净整洁。第二,在自我介绍和研究说明阶段,访谈者应该沉着自信,不能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第三,要使用正面肯定语气邀请访谈对象参加访谈研究。第四,应通过适当方式让访谈对象放心,对谈话的内容保密。

3.访谈内容的记录

对访谈内容的记录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笔记,二是录音。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笔记一般不会遭到访谈对象的拒绝,但难以记下访谈对象所说的每一句话,但是录音机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访谈对象一般不愿意被录音,而且,录音后仍需把录音转为文字资料,其工作量十分巨大。所以,有的时候,访谈者可以再配一名专门记录的人员来负责记录。

4.访谈的结束和再次访谈

访谈活动的最后一步就是做好访谈的结束工作,如果需要还应为再次访谈做好安排。应注意:1.严格控制和掌握访谈的时间,每次访谈不宜时间过长,一般以一两个小时为宜。2.应善于根据访谈气氛的变化和临时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3.访谈结束时要向访谈对象表示感谢。4.如果需要,要向对方表示,今后可能还要再次合作,希望再次请教有关问题。5.访谈结果的整理

机构性访谈的结果便于整理,非结构性访谈的结果相对而言比较难以整理分析,因为其内容为描述性的并且可能分散,量化分析比较困难。大部分情况下,为深入分析研究结果,需要首先使用编码系统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做出结论和推论,并将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至此,整个访谈研究也就圆满结束了。

五.其他

访谈邀请时应注意事项

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

1、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

2、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

3、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

4、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

优点

1、可以对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

3、由任职者亲口讲出工作内容,具体而准确;

4、使工作分析人员了解到短期内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

5、为任职者解释工作分析的必要性及功能;

6、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缓解工作压力;

缺点

1、访谈法要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分析专业人员

2、比较费精力费时间,工作成本较高

3、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已经扭曲和失真

4、访谈法易被员工认为是其工作业绩考核或薪酬调整的依据,所以他们会故意夸大或弱化某些职责。

结构化访谈问题样本 1.请问您的姓名、职业?

2.请问您是在哪个部门任职?直接上级主管是谁?部门经理是谁? 3.您所在的岗位目标是什么?

4.您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请举一到两个实例。5.您认为您从事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简单描述一下。6.工作繁忙程度与工资是否相符合?是否需要经常加班? 7.您认为您在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企业所赋予您最主要的职权有哪些?您对该职权有何意见或您认为哪些需要重新界定? 8.请问您工作方面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其他人员协助吗? 9.工作中您觉得哪方面您容易出错?一般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其他工作有没影响?影响一般是什么?

10.任职岗位的任职要求大致有哪些?比如: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11.工作中需要与哪些部门人员接触?都是哪方面的?使用的方式是什么?比如:电话联系、面对面的交流等。

12.企业经常从哪方面对您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您认为从这些方面来考核是否合理,有无什么好的建议?

13.您对与您现在的工作环境满意吗?您觉得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

14.您工作中使用的设备有哪些?常用的有哪些?

15.您认为工作中有什么影响到您的安全或您认为有什么不安全因素在您的工作中? 16.如果一位新员工担任您现在的职位,您觉得他(她)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适应?

17.您觉得这份工作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企业要考虑提升员工哪方面的技能?

访谈法问卷法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33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rticles of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in 2014

Abstract The articles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published in 11 CSSCI library magazines in 2014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bout their survey objects and quantity, research topics, preparation and then their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science had a goo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ere we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research angle, scope of research objects,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analysis.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questionnaire survey; empirical research

1 引言

问卷是指研究人员为了收集被调查者的意见,将所要调查的内容和问题编排成一种统一表格形式的测量工具。研究人员用问卷来收集社会资料是在进行有目的的测量,从而通过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态度及观念等有关方面的情况,去解释所研究的问题和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问卷的使用方式可分为访问问卷和自填问卷两种[1]。

问卷调查使用方便,作答较为客观,可进行大范围的团体调查,可用于很多关于态度、感受等内容的社会学研究,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高度范式化、数量化和科学化。另外,问卷调查的经济成本较低,调查人员虽然要掌握一些调查技巧和规范,但是不需要特别的专业培训。问卷调查研究方法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方法之一。在图书馆学中,根据笔者连续几年的总结研究发现问卷调查法的使用在平稳中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选取了图书馆界比较稳定的11种核心期刊逐篇阅读,对2014年发表在这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上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章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通过剖析与总结,系统地总结出问卷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使用情况、使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问卷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提供理论和实际支持。本文使用SPSS19.0对所统计的文章各项指标进行逐一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值得研究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2 问卷调查法在图书馆学领域应用情况的分析

此次删选出的文章总数为105篇,总累计百分比为100%,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分项相加不到105,累计百分比总和不足100%的情况,主要是我们在进行数据录入时设置了缺失值。缺失值的出现是因为有部分文章内容缺失,我们无法界定某一项目的类别。如有的文章调查对象没有明确指出,有的文章虽说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但文中无方法使用和分析过程就直接分析结论,故采用缺失值表示。

2.1 文章发表的情况

从2014年我国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发文总量、问卷调查法文章量以及占本期刊年度发文总量的比例(见表1),可以看出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最多的是《图书情报工作》(25%),其次是《图书馆论坛》(14%),其余期刊均在10%以下。

2.2 问卷调查对象的情况

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而选定不同的研究对象,根据2014年实际发表文章的情况,我们将调查样本分为6类:普通公众、高校师生、图书馆工作人员、政府和企事业人员、科研人员、其他。根据统计数据(见表2)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以高校师生最多占44.8%,其次是公众占29.5%,其余调查对象都低于10%。这也说明,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高校馆,其次是公共馆。

从样本数量分布图(见图1)可以看出,样本量最多的区间是0~250之间,其次是250~500之间,超过500后出现数据骤降。根据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数量分布图(见图2),可以发现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主要是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等等,有些特征既不包含在调查问卷的主体问题内,也并非人口学特征,如到馆次数、到馆时间等,也可以放在正式施测的题目之前进行特征调查。有接近四分之一研究没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因此为0。调查基本情况的数目以4个为最多,一般是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或者专业。

2.3 问卷调查主题内容的情况

通过文章的主题内容分布数量(见表3)可以看出,与2013年我们所做的图书馆学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主题数据相对比[2],在“满意度或需求”主题方面的研究有略微减少,“图书馆利用与管理建设”和“信息与信息行为”两个议题研究热度有所上升,“图书馆教育”也有小幅提高。

nlc202309041543

2.4 问卷规范化程度的分析

问卷设计完成后,还不能马上用于研究施测,首先要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因为任何一个设计者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问卷的最初设计始终是基于理论而开展,研究者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周密详尽。不过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在实践面前,我们难以自我察觉的细小错误都会从调查者处一一得知。通过预测试,就问卷型的工具而言,我们可以找到语言歧义处、语言组织不清之处、题目重复或者自相矛盾等问题;而对于量表型的工具,预测试则有着更加基础性的关键作用,预测试可以检验出整个理论构架是否合理,操作性定义是否准确、理论体系优化组合的方式,这些都是研究的根基,若根基不稳整个研究都将被推翻。

从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指标统计数据(见表4)可看出,进行预测试的问卷有6.5%,量表有41.9%,预测试的程度很低,特别是问卷。预测试提供了被调查对象对于问卷作为工具本身优劣的反馈,是信度和效度检验与修改的必要步骤,设计者可以通过预测试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潜藏的问题,并在正式测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修改。如果不做预测试,会让研究承担较大的风险,当正式测试全部完成之后再检验,一旦发现问题基本就难以修改,只能舍弃现有的数据。

用于调查的问卷还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该问卷是否可以真实的反应被测者的态度,也是指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即无论何时何地使用该问卷测得同质样本的态度差异都是相对稳定的。若在一定时间段内,前后测试同质样本的反差很大则说明该问卷的测试真实性或者稳定性不高。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是不是所要测量的特征。比如一项测试要求测量注意力,结果测量到的是学习动机,即便测量到的学习动机再准确,对于测量注意力这个研究而言,这份问卷都是一个无效工具,需要被替换。还可看出,进行信度检验的问卷有12.9%,量表有76.7%,进行信度检验的问卷有6.5%,量表有60.5%。

抽样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叫做样本。抽样方式主要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每种抽样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的研究设计应该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常被研究者忽略的内容,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所有文章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研究提到了抽样方法。其实抽样不合理会造成结果误差过大,甚至结果的偏离,抽样整个研究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看出,明确提出抽样方法的文章分别为14.5%和50.9%。

计分方式主要是指量表采取了何种分数级别来表示被试者的态度倾向程度,现在最常用的就是里克特五点计分法,还有后来的心理学家在里克特的基础上改进的七点、九点等多种划分方式。从我们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超过90%的问卷只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可看出,明确提出计分方法的量表有74.4%。

2.5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的情况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数理统计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理性统计两个阶段,在描述性统计阶段,研究者利用频数、百分比等对数据进行组织,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对数据的集中趋势进行测量,用离差和标准差来反映数据的变异性;在推理性统计阶段,研究者则利用统计分布、回归分析、统计检验等手段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为从样本推论总体提供依据[3]。问卷绝大多数用的是描述统计,而量表较多的运用了高级统计方法。统计方法的选用以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数据所蕴含的意义,最准确的服务于我们的研究目的为最好。

目前,问卷的统计分析上,整体呈现出数据挖掘过浅,结论匮乏,分析浅显的情况。从调查样本的统计方法统计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描述统计是被运用最多的统计方法,问卷中93.5%、量表中86%都使用了,后期分析则骤降。也就是说大部分文章,特别是问卷型的文章,数据分析停留在对数据表象描述,而没有深层去探讨样本之间统计学上的区别与联系。问卷的数据由于都是选项频次的非参数数据,经常出现样本量大、研究内容多,但是最后一步的数据分析却因为没有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而分析过于浅显宽泛。

3 结论与分析

3.1 预测试和信效度检验的缺失率较高

预测试是信度和效度检验与修改的必要步骤,提供了被调查对象对于问卷作为工具本身优劣的反馈,设计者可以通过预测试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潜藏的问题,并在正式测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修改。而预测试也是检验信效度的必要步骤,如果进行了正式测试再检验,一旦发现问题会难以修改,前功尽弃。

对于预测试和信效度检验,存在一点争议。量表必须要进行预测试,然后根据预测试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有可能是多次测试和检验,直到量表达到全面施测的标准。而对于问卷是否一定要进行预测试、信度和效度检验则存在不同观点。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无论是精密测量仪器还是普通的米尺,都一定要具备测量工具最基本的特性,那就是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问卷以选取自己倾向的选项陈述为作答方式,没有量化评分,虽然在精确度和科学性上比量表略低一点,但问卷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也需保证真实反映被测特征,以及测量到的是研究者所要测量的特征。因此,从这个角度说,问卷也是需要通过预测试来检验信度和效度的,只是测试的信效度种类可能与量表有所差别。但是,无论问卷还是量表,并非所有内容都需要进行信度检验,人口学指标不牵涉到被试的态度,一般不需要信度检验。如果测试的是被试的态度则通常需要进行信度检验[4]。

从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量表的设计和使用在规范性上明显优于问卷。但是对于二者来说,这样的规范程度都远远不够,严格意义上这三项的指标都应该达到100%,也就是说每篇文章都要对使用的研究工具问卷或量表进行预测试,信效度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这样的研究结果才具有科学性和可借鉴推广的作用。

nlc202309041543

3.2 抽样方法被忽略,计分方式仍需准确化

抽样方法仍然是最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不论问卷还是量表本质上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现,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应用上都遵循问卷调查法的方法论原则,按照某种抽样方式抽取样本实测。因此,抽样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意义。从本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抽样方法是一个屡屡被忽略的内容,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研究提到了是按照什么抽样方法来选取样本的。抽样不合理会造成结果误差过大,甚至结果的偏离。然而,本研究所分析的文章中,抽样方式成为研究者最严重忽视的一个问题,问卷抽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样本的选取欠缺科学性。再者就是计分方式,很多量表没有提出自己是如何计分的,如采用几点分法,导致读者在阅读后期统计分析时不明就里,对结果产生质疑。

3.3 统计方法使用单一,数据挖掘不够深入

很多问卷的数据由于都是选项频次的非参数数据,因此,经常出现文章有研究点、样本量也较大,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很多,可最后一步的数据分析却虎头蛇尾。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超过90%的问卷只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其实在统计学中,非参数的数据也有很多对比分析、交叉分析的方法,可能由于大部分研究不是很熟悉,导致这部分的数据分析相对浅显。也就是说,大部分采用问卷的研究只是呈现出了调查对象的表面认知和态度,而没有分析出内在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笔者认为使用问卷调查法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对该方法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研究者对问卷调查法的方法论具有的科学性认识不够,并没有从根本上把问卷调查法视为如实验法一般需要严谨操作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导致研究操作程序和应用层面都出现不同程序的欠规范,从而影响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长此以往,研究者本身的学术怠慢也会影响到公众对问卷调查法的学术尊重感。人既作为研究的主体,又作为研究的客体, 制约和影响着问卷调查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调查方法, 问卷法有着其特定的方法论背景和基础。事实证明,只要认真规范地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者是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的,这点是值得任何研究者提高问卷调查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彭克宏,马国泉,陈有进,等.社会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社,1989:224.

[2] 徐建华,王翩然,李盛楠.2013年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总体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24-27.

[3] 赵微,徐建华,俞碧飏,等.近五年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6):45-50.

[4]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348-350.

访谈法问卷法 篇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文件要求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首要条件是“领导能力领先”。高等职业教育能否转型内涵发展成功,首先取决于院校长是否“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领导能力”。职业院校的领导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能力才能有效的引领学校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理论”,探讨我国高职院校领导需要具备的核心胜任力。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是“特定个体满足高职院校校长岗位要求的程度”。其内涵包括:在内容层面,由一系列细化内分、相互关联并有机统一的要素或特征构成,这些要素或特征可以称之为“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要素”或“高职院校校长胜任特征”;在条件层面,对高职院校校长工作产生效用的、从外显的知识、才能到内隐的态度和动机等个体特性的反映;在结果层面,根据其满足高职院校校长岗位要求的程度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类别,也可简单地二分为“普通”与“优秀”[1]。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模型是构成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诸要素的集合。为挖掘提炼高职院校校长这一特定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以便进一步把握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的本质特点,拟通过样本区域高职院校校长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其行为特征,即进行实际校标样本测试,因为“最好的测验是校标取样”[2],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模型,为胜任力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校长的管理提供基础性保障。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的选择。传统上,胜任力模型的建构方法主要有职业分析法(又称职能分析法、工作分析法)、行为分析法、专家评定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利弊共存。其中行为事件访谈法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被访谈者在任职期间最具典型特征(最成功和最失败)事件的详细阐述,挖掘出事件背后的原因与细节,比较绩优群体和普通群体之间行为特征的差异,进而提炼总结出满足特定岗位所需的胜任力。这一方法是目前最为有效且得到一致公认的建构胜任力模型的方法[3],有鉴于此,本研究也采用这一方法作为模型建构的主要方法。

2. 访谈对象的确定。从理想的角度出发,一项研究如果能够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那么其研究结果的误差相对就会更小。但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时间、经费等),“无论什么研究方法,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穷尽对研究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研究”[4],因而科学的抽样方法对研究精度的保证就显得非常重要。尽管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概率抽样对总体代表性最高,但是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研究实施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经济发达、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境内担任“一把手”正职校长、具有一定年限的16名高职院校校长,包括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各8名。这些样本校长中,绩优者8名、普通者8名。本研究中的绩优校长是指受到省级及以上表彰或获得相关荣誉称号的高职院校校长, 具体包括在校长岗位上获得过“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1、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校长”以及获得过“省级职业院校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的校长。

3. 实施行为事件访谈。根据访谈提纲,对访谈对象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并录音。事先联系并将访谈提纲提供给对方,以便对方提前进行适当准备,以提高访谈效果与质量。在最初的访谈候选对象中有2位因为某些原因(如工作繁忙)未能接受访谈而被替换。在访谈前均向对方出示书面《访谈协议书》并当场签署,明确告知对方整个访谈要被录音并说明访谈所得资料的使用等情况,在得到对方的当面认可后再正式进行访谈。访谈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左右。实际访谈录音时间最短的59分钟40秒,最长的2.5小时,平均访谈时间1.5小时。

4. 访谈录音文本转录。文本转录繁琐而耗时。尽管如此,转录过程仍以确保文本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录音内容、忠实于访谈对象的原意为原则。最后形成的16份访谈文本共计27.33万字, 作为本研究最主要的数据资料。

5. 编制《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编码词典》。“胜任力编码词典”是建构胜任力模型的来源和基础,包括胜任力的名称、定义以及等级。胜任力词典有几个用途:“第一,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框架,或为模型建构工作提供一个起点。框架在有关工作要求的初始观念分类中有重要作用,模型建构者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增删这个框架。第二,在小组会议中,使用框架请每一个参加者把这一系列与工作相关的胜任力按照其重要性排序。第三, 框架能够用于指导行为事件分析”。尽管如此,通常“最终建构的模型不会受一般胜任力词典的制约”[5]。

本研究通过借鉴参考美国Hay公司《胜任力分级素质词典》(1996年版)[6]、弗布克人力资源研发中心的《素质三级定义词典库》[7]、英国国家教育评价中心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Assessment Centre,简称NEAC) 研制的《 学校管理 者胜任力 模型》《大学校 长胜任力模型》《中国高校领导者胜任特征模型》等中外代表性的胜任力词典和模型, 初步编制出本研究的《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编码词典》(以下简称《编码词典》)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知识、才能、素养、态度和动机等共计51项胜任力编码条目。然后聘请了国内相关领域教授、职业教育科研机构高职领域研究人员、江苏省内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高职院校代表等多方面的专家,征求他们对《编码词典》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本研究的《编码词典》,共计39个条目,见表1。每一个条目包括名称、定义和等级描述。其中等级指每一胜任特征行为的强度程度情况,通常编码词典中的行为等级以5±2为宜[8],不难设想 ,等级分得越细,编码的操作难度越大,一致性越难以保证。本研究按照特征行为的表现情况,从低到高设定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

6. 编码。编码(Coding)就是将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代码的过程[9]。编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模型建构的质量,编码人员的选择又是影响编码质量最为直接的因素。事先通过编码测试,选择一致性程度较高且最接近标准编码文本的两位心理学专业人员组成本研究的正式编码小组。运用主题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提炼访谈文本中的关键事件主题,对照《编码词典》逐项归类编码。完成全部文本的编码后再独自进行核查、辨识,判断胜任力归类是否相互交叉或包含,确认编码的正确性。此外,还要对文中反复出现的、但《编码词典》中又没有的行为特征进行单独标注,形成《编码词典》的补充材料。本研究中的补充特征包括感恩、现状认知、教育改革、兴趣、执着、民主意识等,共计6项。

7. 数据统计与分析。统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1访谈时间;2访谈文本字数;3各胜任特征在不同等级上出现的次数;4各胜任特征的总频次;5各胜任特征的平均等级分数;6各胜任特征的最高等级分数。

数据统计工作完成后, 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的主要项目包括长度分析(时间长度和访谈文本字数长度以及各胜任特征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与访谈长度相关系数)、差异检验(各胜任特征频次差异检验、平均等级分数差异检验和最高等级分数差异检验)、信度分析(归类一致性、编码信度系数和两名编码者在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的相关情况),据此确定胜任力要素、建立胜任力模型。

三、结果情况分析

1. 访谈长度情况。本研究访谈录 音整理的文字均在1万字以上,平均字数1.71万字。其中绩优组平均访谈文本字数为17685字,普通组为16484字。根据行为事件访谈长度的一般要求, 时间范围应该是1.5~2小时 , 录音整理 成中文文本 的长度必 须大于10000字[10]。学者王继承在中国国情下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行为事件访谈录音整理的字数必须要达到1万字以上的长度、访谈时间约1.5小时以上,所得数据才能够较稳定地反映被访谈人样本的水平。本研究达到了这一要求。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绩优组和普通组在访谈长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 各胜任特征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 分数与访谈长度相关情况。根据Spencer等人的研究,在编码数据统计时,既可以采用各胜任特征的发生频次,也可以采用平均等级分数或最高等级分数,具体要视哪种指标最为稳定。本研究对所有文本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发生频次计分,共有15项要素的频次总分与访谈文本长度相关,其中有6项指标在0.01水平上相关,分别是教育管理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法律知识、决策力、信息处理、服务意识;另外9项在0.0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是专业知识、系统思维、分析判断、目标管理、应变力、学习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以人为本。也就是说,高达15项的胜任力要素指标,随着访谈长度的增加,其出现的频次也随之增加,表现很不稳定。采用最高等级分数计分,只有2项要素存在相关(人文社科知识、权限意识)。采用平均等级分数计分,只有系统思维1项要素与长度相关。由此可知,与频次和最高等级分数相比,胜任力要素的平均等级分数这一指标最为稳定。这一结果与国外Hay公司的经典研究和国内时勘、徐建平等人的相关研究相同。

3. 访谈文本编码信度情况。信度指研究的 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11]。本研究采用归类一致性及编码内容分析信度来考察访谈文本编码信度情况———因为两位编码者对相同文本独立编码的一致性程度是衡量编码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建立的 模型可靠 性的重要 因素。归 类一致性(Category Agreement,CA) 是指评分者之间对相同访谈文本资料的编码归类相同的个数及占总个数的百分比。编码内容分析信度就是指两个及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进行评判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程度1。

根据计算,本研究中的归类一致性的数值范围是0.455~0.726。低于0.5的有两个,分别是被试编号为F5的0.455和F10的0.4832,其余均在0.5以上。最高的归类一致性达到了0.726(被试编号F7),所有被试的总体归类一致性为0.603。与此相对应,其编码信度系数值范围是0.625~0.841, 总体编码信度系数为0.752。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4. 特征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情 况。描述性统计, 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于描述测量样本的各种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总体特征, 进而把握测量样本及其总体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从频次指标看, 均值最大的是“分析判断”, 达到了26.625,其次是“系统思维”和“自信”,均在15.0以上。最低的不足1.0,分别是“公关知识”和“自我控制”,表明这两项特征极少被涉及。其余的34个胜任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经验,对要素单项指标的界值确定尽管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通常以不低于编码词典胜任特征数目的半数为宜,具体到本研究中,共有专业知识、教育管理知识等22项要素的平均值达到了4.4以上。同理,从最高等级分数单项指标看,达到1.5以上的要素共有自信、分析判断等23项。从平均等级分数看,模范带头、效率感等19项要素在1.8以上。

差异检验的结果表明,以总频次为指标,绩优组和普通组在“专业知识、育人情怀、批判性思维、成就导向”等4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专业知识、批判性思维、成就导向”三个要素,均是绩优组高于普通组。而“育人情怀”则是普通组高于绩优组;以平均等级分数为指标,绩优组和普通组在“战略思考、目标管理、公关力”等3个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绩优组的平均分数均高于普通组; 以最高等级分数为指标,绩优组和普通组在“系统思维、分析判断、行动力、责任心、影响力”等5个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样也是绩优组高于普通组。

四、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模型建构

本研究的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模型是指构成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所有要素的集合。因此,要建构胜任力模型,首先需要确定构成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的主要要素。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情况,尤其是最为稳定的平均等级分数统计结果, 结合访谈校长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本研究确定构成合格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的要素有“全局观念、决策力、育人情怀、敬业精神、进取心、模范带头、自信、心胸宽广、凝聚力、创新意识、以人为本”等11项。这些要素是胜任高职院校校长岗位必须的基本条件。从这些要素的类别来看,大多集中在素养类(5项)和态度类(5项)。换言之,决定能否胜任校长岗位的基本条件和要求,首当其冲的不是知识掌握的多寡和具备才能的高下(当然掌握一定知识、具备一定才能是必须的),关键的是当事者的素养和态度,这个特征和人们的常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专家咨询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同理,本研究确定的优秀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要素有“专业知识、战略思考、目标管理、公关力、系统思维、分析判断、行动力、责任心、影响力、批判性思维、成就导向”等11项。这些特征表明,作为高职院校校长除了必备的素养和应有的态度外,要能够产生更高的工作绩效,需要持有“成就导向”的动机意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同时要具备多样化的“才能”,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据此确定的合格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要素和优秀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要素,见表2。

“合格”与“优秀”不能截然分离,两者共同构成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分离的整体”并由此形成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格式塔”模型,如表3所示。

“格式塔”系 德文“Gestalt”音译 ,主要指完形 , 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具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形状或形式,即物体的性质;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12]。本研究建构的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格式塔”模型,由“二阶模块”组成。即在纵向上,有“优秀”与“合格”两个阶层模块构成。其中,“合格”模块是基础,“优秀”模块是“合格”基础上的提升,后者是前者的更高层次和努力目标1。在横向上,“合格”模块由才能类、素养类和态度类的11个要素组成,“优秀”模块由知识类、才能类、素养类、态度类和动机类11个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既是分离的独立个体,又是紧密关联的统一体,共同构成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的“塔体”。

五、分析与讨论

1. 本研究所建构的高职院校校长胜任 力“格式塔”模型分为“合格”和“优秀”两大模块。前者包括“全局观念、决策力、育人情怀、敬业精神、进取心、模范带头、自信、心胸宽广、凝聚力、创新意识、以人为本”等11项要素, 这是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校长胜任 校长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校长必须具备的最低要求。后者则包括“专业知识、战略思考、目标管理、公关力、系统思维、分析判断、行动力、责任心、影响力、批判性思维、成就导向”等11项要素,这些要素具有一定的区分、预测和鉴别功能。

2. 高职院校校长需要具备更为强烈 的“敬业精神”“进取心”和“自信”等心理特征。与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校长胜任力相比1, 两者的主体尽管都是高等学校校长,但要求具备的胜任力既有同也有异。相同的地方首先表现为作为学校校长,均要求具有“责任心”(社会责任),具备“战略思考”(战略规划、愿景能力)和“目标管理”(明确的办学理念、定位能力)的能力,工作中要具有一定的“决策力”和“行动力”(执行能力),要有“育人情怀”(师资队伍建设、团队建设能力),要能够做到“心胸宽广”(心胸开阔),同时,面对激烈的竞争,要具备“创新意识”(开拓创新能力)等。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作为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研究型大学校长, 自身要有“深邃的教育思想”,具备一定的“学术造诣”才能有利于领导工作的开展。而作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重新起步并得以一种崭新面貌和类型出现的高职院校,在历史欠账甚多、现实条件不足、层次地位局限以及国家和民众较高期望的综合作用下,要迅速发展、科学发展,作为其校长需要具备更为强烈的“敬业精神”“进取心”和“自信”等心理特征,要能够做到事事“模范带头”,以自身独到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基于“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基础上的“分析判断”开展工作,“以人为本”,团结广大 师生员工 ,充分发挥 其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性精神,上下齐心、师生协力,才有可能成就这项“前无古人”恐也“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

3. 高职院校校 长胜任力 的时代特 征 , 不仅在专家咨询中获得认可, 而且在校长访谈中也得到印证。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尽管被访谈的校长们对这一问题见解的表达语词与上述规范化的特征要素名称不一定相同,因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每位校长现场表达的也不一定很全面、很具体,但是透过他们朴实的话语还是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存在。在他们的眼中,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校长,要胜任这个工作,需要有“使命感”“责任 心”“敬业精 神”和“ 忘我精神 ”, 同时“视野”要 “宽广”。工 作中 ,要能够“设置 目标”,懂得“营造 环境”, 注重“能力建设 ”, 同时要“ 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尊重学生”, 不断“善于学习”“胸襟宽”“注重方法策略”,并且要能做到“思想解放”“理念先行”,具有“担当力”“正直”“公正”。这些观点和认识可谓与上述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得出的胜任特征要素不谋而合。

4. 运用行为事 件访谈法建构模型 , 要取得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访谈过程和编码过程的严格、规范是关键所在。前者包括样本选择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合适的访谈氛围营造以及访谈者STAR技术的正确使用等2;后者包括编码者对研究目的和要求的了解、编码词典条目内涵的准确把握以及访谈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等。本研究采用归类一致性及编码内容分析信度来考察信度情况。结果表明,归类一致性的数值在0.455~0.726之间,总体归类一致性为0.603。与此相对应,其编码信度系数值范围是0.625~0.841,总体编码信度系数为0.752。Boyatzis和Burrus、Klemp等学者研究证实,受过训练的不同编码者采用最高分和频次编码,其一致性介于0.74~0.80之间。但是实际上,从已有相关研究的情况看, 达到这一目标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归类一致性要求比较高, 不仅要求要素相同、出处一致,而且还要求等级相同,操作时有相当难度。本研究也是一样,尽管过程很努力,但结果依然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目标区间,不过总体而言,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努力提高编码水平使归类一致性得以提升是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

5. 由于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研究过程的主观倾向十分明显,因而如何客观地、严格规范地验证,仍然有待探索。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研究主观倾向是毋庸讳言的。不仅访谈过程是访谈者和访谈对象主观诉说的对话过程,而且源自访谈对话的访谈文本的编码过程也是基于编码者的主观判断过程。因此,要避免主观偏见和随意性, 要客观地评判建构的模型质量,除上述来自校长们访谈原始资料中的初步验证之外,还应该进行更为严格规范的验证,这将是在后续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样本区域16名高职院校校长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我国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格式塔”模型。该模型由“优秀胜任力模块”和“合格胜任力模块”构成。前者包括“专业知识、批判性思维、成就导向”等11项要素,具有一定的区分、预测和鉴别功能;后者包括“全局观念、决策力、敬业精神”等11项要素,作为高职院校校长胜任校长工作的基本条件,可用作高职院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的制定依据。原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建构的模型信度良好。

访谈法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案设计背景:

研究性学习活动所遵循的原则是“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在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遭遇前进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正是他们进步的阶梯。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搬开绊脚石,踏上进步的阶梯,登上深度探究的高峰。在探究活动伊始,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有的查阅书刊、有的网上搜索……通过这些基本的方法,同学们获取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但还有一些问题是查资料无法解决的。于是,有的同学在社区活动中就尝试了访谈法。我发现,同学们在访谈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访谈之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问题不适合采访对象,没有良好的记录习惯……作为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其指导地位体现在迷津导航、抛砖引玉。让学生知道访谈的重要地位及访谈的方法及技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访谈法运用的步骤,掌握访谈活动运用中的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方法,总结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三、活动准备:

课件、访谈表、音频、访谈视频

四、组织形式:讲授、讨论、现场模拟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都很喜欢看电视,现在电视上就有这样一种类型的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视频《鲁豫有约》)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节目呢?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是主持人的光鲜,看到的是他(她)与访谈对象之间良好的配合,却往往忽略了这种光鲜与良好配合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要做好一次成功的访谈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研究性学习中运用很广泛的一种方法——访谈法。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谈调查法的含义(幻灯片):访谈调查法是是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口头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那么,具体的一个访谈调查该如何进行呢?

2、访谈法运用中的技巧 2.1访谈前的准备

【活动一】 案例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幻灯片播放(1)、确定访谈目标

(2)、事先确定访谈对象范围,有必要的话最好能与访谈对象取得联系(3)、确定时间、地点

(4)、准备好工具: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笔)、记事本等,并做好人员的分工

(5)、列出访谈提纲 【活动二】现场演练电话预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尝试过访谈法,所以他们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基础。基于这样的实际状况,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着“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引导、点拨、拓展和延伸”的理念,对于问题准备、时间和地点准备、工具准备等等,学生了解的准备,教师没必要花过多精力。而“如何选择采访对象”,“如何进行电话约访”则是教师引导的重点。这一重点也有的放矢地解决了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2采访技巧

【活动三】现场模拟一段访谈演练(以“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为研究课题,教师扮演采访者、学生扮演消费者,)

通过观看学生现场采访演练与经验,让学生总结在访谈进行的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分小组讨论汇报。

【活动四】那么怎样问?怎样听?怎样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总结(1)、进入访谈现场

正式开始前要有一个自我介绍;感谢被访者能抽空接受采访,告知访谈的目的、主要内容及时限;简短的题外话有助于迅速拉近彼此距离,形成融洽、亲切的谈话氛围。

(2)、访谈中的提问和倾听技术

 提问技术:问题要明确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

注意非语言交流,如提问时微笑的看着对方:不要对对方观点给予评价;围绕访谈的主题展开,避免太多题外话;灵活应对,不应完全局限于访谈提纲,在适当时候也可以完全抛弃访谈提纲。

倾听技术:尽可能少说,鼓励对方提供更多信息;积极地有感情地听,并适时给予适当的回应:点头认可;重复;追问;鼓励对方,它们能起到接受、理解、询问和共鸣的作用;不轻易打断被访者的谈话;容忍沉默

记录:有时采访对象的语速很快,记录时只记关键词就可以(3)、结束访谈

对整个访谈进行要点总结;提问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有没有什么没有谈到的问题您想补充的?” 为今后进一步提问留有余地;谢谢被访谈者,表示说这次访谈很有意义;在48个小时之内送出致谢信

浅谈问卷调查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产品设计研究方法

一 总述

问卷调查法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讲所调查之问题具体化,使研究者能顺利获取必要资讯资料,以便于统计分析的一种手段。…问卷调查法作为调查研究法的一种,是产品设计用户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应用面广泛,是调查研究中量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用户研究中,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用来从用户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中,收集用户产品使用中的情况的调查方法,重在对个人行为、意见、态度和兴趣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可以了解用户是谁,有哪些想法。同时,问卷是一种定量方法,结果呈现为由各种数字组成的统计报告。对于这些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般通过统计工具进行整理,进而了解到用户的广泛特点,并定义用户,还可能提炼出合适的子用户群来进行定性研究。

问卷调查法的工作流程简单,其问卷调查的开展的基本要素是调查问卷、用户和统计结果的工具。由于其执行难度低、易得出数据的特点,在进行产品设计研究时屡被滥用,造成了形式化、结果帮助不大、数据误差大等印象。事实上问卷调查法在研究中作为一种基础方法非常重要。如何掌握其优缺点、更好地利用它为研究服务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围绕在产品设计研究中合理应用问卷调查法展开,着眼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希望可以为改善以上情况提供一点参考。

二 问卷调查法的适用阶段及应用

讨论问卷调查法在产品设计研究中应用的基本是找到适合使用问卷调查法的时间和情况。将产品设计开发的工作状态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理解、观察、观点、尝试、评估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大致对应产品设计中前期调研、设计阶段、修改阶段、稳定调整、发布评估五个步骤。

(一)前期调研阶段

在产品设计开发的用户研究中,问卷调查法最常被应用在前期调研的阶段中。产品设计前期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用户的需求、习惯、态度和用户群的构成,为后面设计开发的开展提供基本数据。问卷调查法在其中可以发挥用户信息收集的基本功用。问卷调查法尤其适用于调查用户的使用目的、使用行为习惯、态度和观点、人口学信息,但并不适合用于探索用户新的、模糊的需求。它的调查结果广而不深,应作为了解基础情况、把握数量比例的工具使用。

前期调研阶段使用问卷调查法可以结合数据分析法、竞争分析法。在前期调研中,问卷调查法的任务包括检测实际用户是否符合预测。开展问卷调查前必须要基本确定研究的目标用户。因为在开展问卷调查后对目标用户进行调整的成本很高,因而必须先开展较为可靠的背景资料调查来大致确定目标用户群。数据分析法和竞争分析法是可以对现有市场和现有产品进行调研的合适工具。在问卷开展之前的基础调研中,先通过这些工具的运用进行调研,可以有效提高问卷调查的数据有效率。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通常会开展产品设计概念探索、风格设计等设计工作。这一阶段问卷调查法主要用在了解用户的偏好和对概念雏形的接受度上。问卷调查法可以提供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已有经验的数据,但不能实现探索他们模糊的需求。这个阶段应该结合访谈法、观察法、人物角色法、焦点小组等方法来开展研究。访谈法和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分析用户的真正需求,而建立人物角色可以帮助设计者更理解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问卷调查法在设计阶段中承担了解用户已有经验,比如对新事物的一贯接受度、偏好取向的任务。作为辅助其他工具开展研究的工具使用。

(三)后期评估阶段

在后期评估的阶段中,问卷调查法具有获取用户反馈信息的作用。相对前面的基础调研阶段,后期评估阶段中适用问卷调查法调研的用户群集中到了使用过产品的用户上。这个阶段中,问卷调查法作为一个定量研究工具,从数字的角度来获得用户反馈的结果。通常还会结合可用性测试来进行。还可以焦点小组、访谈法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两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作出反馈的原因和想法,作为定性研究工具来使用。结合问卷法对普遍性的定量研究,能在测试评估阶段正确地反应情况。

三 问卷调查法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原则上问卷调查法适用范围较广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的使用上需要对工具进行一些调整。

特殊人群中最典型的是儿童群体。面对儿童群体,研究者通常会转向对他们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父母是日常生活中最接近孩子、相对比较了解孩子的人。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除了低龄儿童以外,6~12岁的学龄期儿童已经有充分的自主意识,了解自己的喜好和感受。针对这一类儿童用户,除了对父母进行开展调查外,还可以设计一份由孩子填写的问卷。问卷的设计应该免除量表题,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仍没有能力准确定义程度和大众标准。问卷可以更多地包含偏好方面的问题,并增加使用图片表达相似的感觉。如此可获得父母无法代替提供的数据。

13~18岁的青少年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于成型时期,没有成熟的自我认识。在问卷调查中容易有乱填、顾虑周围看法等状况。针对青少年的问卷设计应要比更多时候都注意避免主观、情绪化、涉及隐私的问题,并保护问卷调查开展时的隐私,从而获得更具价值的数据。

老年人群体有视力减退的问题的概率较高。因而在问卷调查中应该考虑到相应的生理问题,在问卷设计上尽量清晰明了,使用较大的字体。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法的关键,问卷内容的基本单位是问题。在问卷设计中有问题设计原则、问题类型、内容编排三方面的可控因素。

问卷设计开始前要明确研究目标,问题的设计遵守普遍原则:

问题尽量简单易懂,一个问题不能包括两个以上的观念和事实。问题要在用户的知识范围以内,是能让受访者了解的。避免专业名词,如必须使用,要对附上名词的解释。

尽量让用户用经验问答问题。提问的开头选择“你曾经”、“你尝试过”,来代替“你希望”、“你觉得”。这可以使用户思考经历过的体验。比起引导他们构建一种未知的体验并对做出评价要接近用户的真实情况。

问题要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验证假设要多设几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得到验证的数据。不能单凭一道题目得出来的数据就下结论,很容易导致偏差。

问题要避免情绪问题,不可对受访者进行引导、唁示。

问题类型指封闭式、开放式的问题类型。封闭式问题又根据答案形式不同分为选项或量表两种。要设置选项的问题要注意要有退出选项,即不强逼受访者在没有满意选项的时候作出选择,可以选择不在其中的选项。

内容编排包括问题顺序和卷面编辑。问题顺序的设置应合乎逻辑。同时要避免引导性,防止受访者猜测出问卷背后的假设,刻意迎合或者回避造成虚假答案。问题顺序的设置中应遵循概括描述的问题先于具体描述的问题的原则,否则受访者容易在抽象问题回答中受具象问题的情景影响。

最后,由于问卷发出之后再进行修改的代价很大,问卷在设计完的最后步骤都应该进行内部的测试。通过让小部分的用户、或者周围的人成为测试受访者的方式,发现调查问卷里的问题,如语意不明、逻辑不清、答案没有完全相斥等,及时作出调整。

五 小结

访谈法问卷法 篇7

傅二石:好的,我来谈谈父亲当年去富春江写生的故事。当年,父亲从富春江开始行走到新安江。我自小喜好绘画,父亲去写生,我一路跟随。在路上,父亲对我说:黄公望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画家,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写生归来后,他出了一本画册叫《浙江写生集》。作品的风格与黄公望不同一不是一个长卷,而是根据新安江沿途的风景,创作了很多作品。父亲和我说:艺术,首先要领会。我在去新安江之前,一直在学习黄公望的巨作。因为没有原图,我看的是日本的印刷品。根据这张印刷品,通过临摹,学到了古人的用笔方法:比如松树的画法、山的画法,都可以学到。我临了好几遍,我父亲每次看我的画都摇头,他说我也还没有学到,你不可能和黄公望一样,和黄公望一样的,只有他自己。

《收藏与投资》:您和傅抱石先生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学古而不泥于古”?

傅二石:学古人是对的,但首先清楚,学古人是为了啥?是为了成为一个以个性为主体的画家,而不是成为一个模仿别人的画家。明白这一点,很重要。你画得和黄公望一模一样,也没有人承认你是黄公望,或者说认为你的画和他的一样有价值。他告诉我说古人的好地方一定要学,但不是说都拿来照抄。所以我的新安江之旅,一是学黄公望的画法;第二个是熟悉我父亲,看他是怎么样用现代画家的观点、方法,去表达富春江的风光。

《收藏与投资》:谢谢傅老!您刚才提到傅抱石先生对《富春山居图》独到的创作理念,与黄公望的创作理念有很大不同。还请您具体谈一谈古人和现代艺术家对创作上的不同理念和原因所在。

傅二石:首先,我们今天看到的富春江和古人看到的富春江是不同的。的确,山没有变,水没有变,树也没有变。但是人变了,观察风景的方式也变了。作为一个20世纪的画家,审美观念会和古人有比较大的区别。如果只是一味的仿古,那没有太大的意义。刚才提到的新安江之旅,对我的影响收获很大。学到了新画法,还学会用现代的观念去观察,能够用古人的眼光去审视。黄公望和我们隔了几百年,他画面中所表现出的美和我画面中的美,是不一样的,但也是共通的。同样都是水墨表现,他画得比我的细致得多:每根线条、每株植物,都仿佛是乐曲的音符,通过他的画笔,奏成一曲完美的交响乐。大自然中蕴藏了无限的美。他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发现自然的美,并通过他的笔墨表现出来。

我的父亲写生回来,按自己风格的作画,我觉得这也很难得。他学习了黄公望,但没有过分模仿黄公望的笔法。黄公望善于采用小号的毛笔,有节奏、有韵律地进行绘画。傅抱石作画则是大笔一挥,一挥而就。很多人学傅抱石,学到的也是这“大笔一挥”,但是,傅抱石画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心收拾”,这个要点,很多人没有掌握。如果只是大笔一挥,看似气势很大,但是没有东西可看,细部更美的东西没有处理得当,那么这幅画也不能称得上是好画。

《收藏与投资》:傅老,我们想请您就具体的某一幅作品,谈谈您是如何创作的也想请您艺术创作中的趣事?

傅二石:好的,《登高万古乐》这是我最近创作的一幅画。风景画,一定要有层次。比如你看,这是距离我最近的山,然后是稍远一点的,才是远山。虽然画的是黄山,但是我并不是依照黄山的照片来画。而是根据黄山的山峦起伏、高低变化的规律进行创作。山川由近处向远处延伸过去,当中有你的笔墨浓淡,靠着旋转的线条,层次要分清楚。像这座大山,山体延续下来到山谷。山谷幽幽,流水潺潺。中国人说墨分五色,其实还可以更细分。在这幅画中,用墨对从浓到淡,绝对不止五种。现代人要有现代人的理念,不要和古人去重复。我讲究层次、讲究高远,但我没有套用古人的处理方式,在我看来,山能不能显示高与用笔有关。通过笔墨的方向来显示山高水长。笔势往下,就显得山头比较高。

《收藏与投资》:听闻在6月12日,您将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一场您的回顾画展,关于这场展览,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傅二石:好的,这次展览命名为《傅二石八十艺术回顾展》。今年我八十岁嘛,借这个机会,展出我近期创作的一些作品,也算是对我这么多年创作历程的一次回顾。

《收藏与投资》:现在的艺术圈,关于艺术家的推广、宣传越来越多,这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的揠苗助长,影响艺术家的正常成长?

傅二石: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每个画家的情况也各有不同。总的说来,如果作品本身能获得大家的公认,获得大家的欣赏,那这个画家可能就受欢迎。但是,有的画家不完全靠作品,他要靠宣传或别的一些手段,使原来不怎么好的东西,包装得比较好,我个人觉得这样做比较无聊。

在我看来,在任何的地方,都会有画家利用炒作,将自己的名声炒起来。但我认为,作品的好坏,不是炒出来的,也不是自己说的,是要靠别人去评价的。哪怕你自诩为大师,觉得自己画得非常好,但是别人不承认,不认可,都是没有用的。

《收藏与投资》:我们还想请教您一下关于艺术市场的问题,最近拍卖行作品的落槌价都较高,您觉得这是艺术价值的真实体现还只是一场虚假繁荣?

傅二石:现在这个市场总体来说还是正常的。画家依靠画画来赚些名利当然是普遍现象,这不稀奇,更不奇怪。但是从绘画的发展方向来说,我觉得应该提倡按照中国画艺术规律去走,你一定要拿出你真正好的作品,并且让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让大家信服。你说你的画很好,人家往你画面前一站和你的实际状态要有吻合,人家觉得你是个大画家,看见你的画觉得笔法、章法是比较完美的。如果大家能够承认这一点,对社会来说你提供了一件好的作品,大家会赞扬你,会拿很多钱去买你的画。现在,傅抱石的画很值钱,但是他在世的时候,作品没那么值钱。我父亲是中国最早卖画的画家之一,六十年代一张很精心的画最高可以卖到几百块钱,能卖出几百块钱能算大画家,普通画家干脆就没人买。又比如齐白石的作品现在很值钱。这些都是一个社会认可,国人认可的问题。如果你的作品、笔法、章法都比较完美,为艺术界、为社会提供了一件佳作,那么自然会有很多人去称赞你,去买你的画。



《收藏与投资》:傅老,刚刚提到齐白石,他衰年变法,您有没有这个想法呢?

傅二石:关于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也是众说纷纭。我在此不做太多的评价。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变法都是好的,变法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而多半人都会失败。

《收藏与投资》:不避讳地说,现在的艺术圈稍显浮躁,年轻的艺术家们似乎也很难再像您这样的老艺术家一样完全静下心来创作。对于艺术界的后生们,您有什么教诲和忠告想对他们说呢?

傅二石:静下心来创作,少谈些买房买车。就我所了解,不论是古代的著名画家,还是近代的一些大画家,比如李可染、傅抱石等。他们在创作的时候,都不会想到卖一幅画要多少钱,或者可以从作品中得到多少好处。甚至可以说,有些画家的境地是很可怜的。比如陆俨少,他在上海的居所是一个小阁楼,房子非常小,但他一个人坚持创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出大画家。再比如我父亲傅抱石,住在重庆金刚坡下抱石山斋的那些年,日子也是非常艰辛,但也正是经过这些,艺术家才能成长起来。

访谈法问卷法 篇8

访谈法就是研究性交谈, 是以口头形式, 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 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通过收集来的大量的实际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和归纳, 从而达到描述现象和建构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的目的。比如, 研究学生的作弊行为, 是不是作弊学生的思想都坏透了、不可救药了?有研究者通过访谈发现了许多新的观点:有些作弊者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坏学生的样子, 每一个作弊者可能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想法。

2008年为全面统筹和管理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状况,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用访谈法从各层面多角度地对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1 调查内容[2]

(1) 走访广西大学, 与广西大学分管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化工学院有关领导召开座谈会, 调研了解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在广西大学的生活情况、学生管理和教学情况 (注: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第一年在广西大学学习和生活) 。

(2) 分别召开我校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管理部门和教研室主任协调调研会, 了解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情况、学生管理和教学情况, 探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

(3) 访谈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校7个年级的学生班干部。访谈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评价、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当前就业的看法等5个方面。调查现场采取了不记名、统一访谈的方式进行, 访谈记录由学生会成员现场记录。

(4) 召开2003级学生干部座谈会, 了解通科实习轮转和相关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准备情况。

2 调查结果

2.1 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体情况和特点如下: (1) 学制长。学生要经历从中学生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转变, 度过从青年到成年的心理成熟期。 (2) 学生素质较高。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入学成绩高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3) 学习任务较重。第一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材难度较大, 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的要求高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4) 任课教师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印象:认为学生的表达、理解与自学能力与其入学成绩存在反差;课堂气氛不活跃,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积极, 普遍动手能力不够强, 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没有明显区别。 (5) 2003级临床实习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理论考试及技能考试成绩不如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2.2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访谈情况

(1) 问及“您就读医科大学最直接的原因”时, 大部分学生认为选择医科大学的动机主要是“想学医”, 其次是“父母期望”、“录取分数低”。

(2) 谈到“您感到现阶段的学习压力”时, 学生基本认为当前学习压力较大, 压力因素有“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专业知识, 就业”。

(3) “谈谈您的学习目标”时, 90%的学生反映已明确“生活目标”、“喜爱所学专业”以及“非常有归属感”。

(4) 从学生“谈谈您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这一问题, 了解到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是看书、上网、参加团体活动等。根据访谈情况来看, 学生课余时间活动最多为看书, 上网次之。

(5)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问及“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时, 学生对任教教师的总体评价是较满意。对教师的“敬业精神”最为满意;对教师的“教书育人状况”较满意;访谈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指出, 任课教师工作负责、任劳任怨;大部分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学科知识较强、教学态度很好;同时学生对研究生学院教师的重视与关心非常感动;学生体会到研究生学院教师的关怀, 对教师工作特别满意, 学生归属感较强。

在调查学生对现行“课堂教学”的看法时, 发现学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普遍不满。认为现行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单一讲授课程内容, 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不了。

(6) 对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评价。全部学生对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划拨到研究生学院管理表示认同, 真正体会自身归属感。同时, 认为研究生学院教学管理制度较为完善, 工作效率高, 教师认真负责。

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学校管理各项制度表示满意, 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 在当前广西医科大学实行的七年制淘汰制度下,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 大部分学生认为能按时上课, 不旷课, 上课都会专心听课。

问及“您对学校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时, 学生急切要求丰富课余生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师生交流、完善学校选课系统、改进考试制度等。

(7) 目前对就业的看法。从访谈了解到, 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所认识, 学生都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大, 并且能从客观、主观方面找原因。当问及“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时, 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设计心里有数。

2.3 2003级学生访谈情况

通过访谈,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由点及面了解2003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阶段的实习工作及学习情况, 围绕实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要点如下。

(1) 不同层次的实习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同, 带教教师放任自流, 督促作用发挥不够; (2) 没有考研压力, 学习目的不明确, 动力不足, 看书较少; (3) 到目前为止, 轮转过的科室有限, 知识存在薄弱环节; (4) 对科主任的提问通常采取被动甚至躲避的办法, 学习积极性较差; (5) 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认真实习, 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散, 导致医院对我校实习学生整体印象不佳。

就学生遇到的问题, 学校应尽快提出解决办法, 并给予指导, 重新树立学生的信心。

3 影响长学制学生培养质量的因素

影响长学制学生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内部因素, 又有外部因素;既有主观因素, 又有客观因素[3]。这里仅就学校内部来说, 影响长学制学生培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因素。这些因素对长学制学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3.1 教师因素

从我校师资来看, 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授课手段和方法死板、单一的现象。另外, 我校目前年轻教师较多, 他们普遍存在着讲解偏多, 为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的现象, 因此造成讲课速度较快, 不能因材施教, 未能顾及学生能否听懂、吃透教学内容, 使学生因听不懂前面的内容而放弃后续课程内容。

3.2 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 就学习本身而言, 学生是内因, 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成就动机、学习能力与方法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程度, 亦即通常所说的“学苗”好坏直接影响到培养质量的高低。

3.3 教学内容因素

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不合理, 对基础课重视不够, 专业课比例偏大, 必修课多, 选修课少, 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学内容陈旧, 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 重视陈述性、记忆性材料的教学, 缺乏发展性和创造性, 忽略对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教学条件因素

从总的方面来看, 教学条件的改善速度还远远落后于高校扩招的速度。生均教学用房、教学仪器设备数量和价值、图书资料、实验经费、实习 (实践) 经费、体育运动场馆等相对不同程度地减少。常规实验设备缺乏、老化, 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实验设备奇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5 教学管理因素

学校教学管理的部分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或完善, 有些工作没有立规矩, 有些规定早已过时, 有些规定本身就不够严谨甚至相互矛盾, 这就使得制度化管理难以到位。还有少数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法规意识不强, 工作存在随意性, 甚至出现管理上的失误, 使得管理的规范化难以落实。

4 提高长学制学生培养质量的措施

4.1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长学制学生的教学质量, 必须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可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解决, 特别是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二是可通过加大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和博士学位, 支持和鼓励教师晋升职称,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三是开展教学竞赛, 通过激励机制, 调动青年教师投身于教学事业的积极性。

4.2 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精神

首先, 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其次, 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寻找、培养自己的兴趣点, 把长期的、整体的发展目标分解成多项阶段性的单个目标, 并尽可能加以量化, 鼓励督促自己按时、保质、保量达到目标。同时从思想上应认识到, 学习不应成为自己的负担, 应使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4.3 优化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是实现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充分利用学分制的优势, 建立更加完善的选课制、选师制、主辅修制, 实行弹性学制和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专业制, 控制必修课的比例, 增加选修课, 辅之以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 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建立富有弹性和活力的现代课程结构, 建立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4.4 加大投入, 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加大投入, 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硬件是瓶颈, 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增加投入, 学校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使学校的教学用房、实验设备和材料、图书资料、运动场馆、实验实习经费等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

4.5 加强管理, 完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使教学管理更加统一、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从制度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此次从各层面多角度运用访谈法对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我校确立了以评促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优化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加强管理、完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等全面推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定。

总之, 访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研究者运用访谈法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 因此访谈是研究的手段, 而问题才是研究的目的。

摘要:访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现应用访谈法对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全面推进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访谈法,七年制,培养质量,临床医学专业

参考文献

[1]党登峰, 王嘉毅.浅析教育研究中的访谈法[J].教育评论, 2002, 2 (2) :31~33.

[2]王明飞.教育研究中的访谈法及其及应用浅析[J].科教文汇, 2006, 5:107.

[3]刘晓芳, 王虹, 王天佑.注重学生调查反馈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 2005, 4 (4) :86~88.

访谈法问卷法 篇9

周丕华(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研究中心老师,以下简称周): 很多人都喜欢你的油画,觉得很有中国味儿,是因为你运用了中国画的创作技法,你对这样的评价有什么看法?

张冬峰(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以下简称张):油画跟中国画的特质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别,比如油画在覆盖力方面比国画更有优势,而国画更讲求一气呵成的水墨印象。同时,油画可以反复添加、覆盖,色彩丰富,是一种粘稠性的液体,所以它的笔触上也跟国画的笔触不同,可以是厚的,或者是凸出来的,但国画的大面积的皴擦、节奏的美我也在油画里也使用了,所以两种语言——国画的、油画的反复重叠,便形成了我个人的一些面貌, 因此我并不以牺牲油画技巧来讨好国画,还是以油画本质作为一个主线。事实上,在我的油画里贯穿更多的是中国画的理念、美学观念,八大山人是我最喜欢的国画家之一,他在构成上、用笔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一种美学理念和格调。

周 :你觉得八大山人的创作或美学理念最典型的特点是什么?

张 :我认为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它不需要反反复复地去说服人,他省去了那些繁杂的东西,留下的都是精华,他的东西有点苦涩、拙味。有时候, 艺术有点涩、拙是好事情,所以我也告诫自己的绘画不要过于成熟、甜美,我曾经在太行山带学生写生,跟学生讲过我的语录 :“一个果子熟透了,就离腐败不远了。”艺术也不要让它熟透,让它有生涩感,在艺术里,可以美,但是不要太甜。 我现在很喜欢国画,等以后老了有机会我也画一画国画。

周 :你之前主要是以广西南方风景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最具亚热带风景特点,在你去北京后的这几年,你在创作上有哪些新的变化?

张 :我在风景油画这个领域里,对于广西南方风景的研究,算得上比较执着的画家之一,所谓执着就是投入研究方面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早、比较长、比较专一,而且到了50多的岁数了,从小到大就追求风景艺术,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积累,做一件事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成功也有教训,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值得认真总结一下,为风景研究提供一些切身处地的素材。

去北京四年多,在那里接触了新的平台,接受了来自全国的、来自京城的优秀画家,对艺术眼界、胸怀来说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艺术风格、样式上,我已经在画界里得到了一些肯定和评论,认为我的画注重中国画审美的意味,与西洋画的结合自然而又有创新,这个取向没有变,我现在继续深化,希望把它升华、 深入。

周 :听说你近年成立了一个南方油画山水画派,这个画派跟你目前的创作研究有什么联系?

张 :2013年7月,我和来自全国11个省的著名风景画家共同成立了“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大家推选我为会长。这个画派主要是关注南方风景的油画表现,以及中国山水画精神方面的研究,这样一来,加重了我对南方风景研究的分量、力度和动力。目前,我个人研究的重点放在广西,一是以南宁为中心辐射到四周的坡岭、水塘 ;二是以桂林为核心的漓江山水。我现在回到广西来,打算延续原来研究的路子,继续研究这个领域。我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即使是100多岁也是短暂的,特别是有用的年龄,这是客观规律,那时候不能说没有用, 即使脑子不笨,也不能整天提着画箱去写生。因此,人的有效、有用的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做事情都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在有限的生命里把南方的风景做透。 大家推举我做会长,应该是对我这方面的鼓励、信任,在这个画派里面,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方面出色的地方,我们组织这个团队,也是给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发展的一个平台。

1958 年出生于桂林市,1984 年毕业于广 西艺术学院。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 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 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全国优秀教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 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 南方油画山水画派会长、广西书画院副院长、 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 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 2013 年,参加“再写生 共写意——中 国油画名家写生研究展” “心象·诗性—— 风景油画邀请展”“丰域西南——吾土吾民 系列油画邀请展”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 研究展”“绘画的品格——2013 中国油画展” “2013 中国油画院院展”。组织南方油画山水 画派海口观澜湖写生活动。 2014 年,参与策划 、组织“2014 中国 精神——油画风景学术邀请展”并参加该画 展。策划并参加“南方油画山水画派海口写 生作品展”“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一周 年庆——云南大理写生活动、 “中国南方油 画山水画派”徽州写生系列活动。参加“第 十二届全国美展” “第三届‘画忆江南——中 国油画名家油画邀请展’” 。 出版画册 :《张冬峰黑白风景》《张冬峰》 《冬峰写生》《冬峰油画》《张冬峰油画》《张 冬峰油画作品集》。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美术馆收藏。

场景

周 :跟张老师学画画的这三年里,给你最大的感受或启发是什么?

兰敏(张冬峰研究生,以下简称兰):我们跟张老师学了很多,有一点很重要, 就是取景、踩点,比如说,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景,一走就过去了,张老师却会慢慢地边走边看,直到他心中有数,但他看好的景不会立即告诉你,到了第二天, 他带我们去的还是第一天去的地方。很多时候,在我们看来毫不起眼的景,但他画起来就很特别,为什么呢?因为他可以在普通的景里找出亮点、闪光点,并用他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 :非常抒情、柔美和缠绵。比如,在广西遍地都是竹子、 水塘、土坡,在我们看来真的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特别的,但等张老师画完之后, 我们才发现原来竹子可以这么美、这么抒情,就不得不佩服他这种与景对话的能力。 而且,我们在跟老师学踩点、构图的过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不一定非要学他,鼓励我们多方面发展,尽可能用适合我们自己的语言去表现,因为表现方式要跟每个人的性格相匹配,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语言特色,我们要学的是他精神领域内的东西。

周 :我看张老师的每一幅画的面貌都不一样,但给人总体的感觉是很抒情、 很动人,你觉得这跟他独特创作技法有关吗?

兰 :的确,在技法上来说,张老师有很多方法,这种方法是长时间作画经验的一种积累,我们本来以为他会用这样的技法来表现,但他却用一种出其不意的表达手段。比如说,他惯常的技法是铺个底子,或用刀子大块大块地刮上去,十分潇洒,这些表现手法是根据他的创作需要或心情来决定的。

为什么张老师不管用什么技法,他的画都好看、抒情呢?是因为他抓住了表现对象最核心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灵魂,这也是我们要学的,这个很难,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思考。我跟他一起采风、写生的机会比较多,感受的也很多,但每一次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就拿他画浙江松阳和广西的竹子、松树来说,松阳的竹子细细的、长长的,看上去纤细、柔美,不像南宁和桂林的竹子那么大、那么粗; 松阳的松树很高很细,几乎可以冲到天顶上,他能很准确地抓住这些微妙的变化, 并把当地的地域特色凸现出来。在教学中,他也跟我们讲过 :你画南方,就不能把它画得像北方,必须要画出南方的那种空气湿润、植被生长的状态,要把当地地貌中核心的东西找出来,然后用一种很贴近的方式去表达。

周 :都说画如其人,通过张老师和你们长期相处,你觉得他的画跟他的气质在哪些方面是相通的?

兰 :张老师属于真性情的人,很适合搞艺术,很适合绘画,更适合画风景, 他的性情是跟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你随时都能体会到他对风景的热爱和痴迷。比如我们一起开车去写生,学生们很多时候都在车上玩,没有很认真地去看那么多的景。老师不一样,边开车边看风景,看到好看的,马上停下来,拿出相机拍下来,然后又继续开,开了一会儿,发现这里,哇,太美了!又停下来,拍几张照片,一路上就这样反反复复,从这点,你就可以看出,他整个人只要一到大自然, 完全是一种自由的释放。因此,张冬峰的画跟他气质有关 :他崇尚自然、崇尚美, 并能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气质,这一点是我们需要继续学习的,要达到这种标准是很难的。

写生步骤

周 :你最早接触张老师的画是什么时候?是因为很喜欢他的画才考取他的研究生吧?

游帅(张冬峰研究生,以下简称游):我第一次看到到张老师的画是七八年前, 在西安美院读大一的时候,当时最吸引我的是他的画里面运用了一些国画的皴擦, 我觉得这个表现手法非常新颖,不像一些学院派,讲究什么造型、色调、明暗对比关系,较过于呆板。慢慢地,在我平常画画过程中也运用了他的一些皴笔用法, 这是很直接的,也没有过深地了解和研究,只是想从表面上达到他那种画面效果。 然后抱有这样一种想更深入了解的想法,大学毕业后就报考了他的研究生。

周 :张老师在创作教学过程中,最强调的是哪些因素?

游 :他始终强调两个核心问题 :一是画面的油画感一定要强,作为油画专业学生,一定要把本专业的绘画语言要凸现出来 ;二是绘画的格调要高,最好是看一流大师的作品,稍微弱一点的不给看,要把眼光始终保持在那个高度上。

周:都知道张老师在创作的时候,技法变幻无常,你在学习过程中是怎么把握、 学习他这些技法?他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游 :他对于颜料、油、工具没有过多的要求,他最高的要求是怎么去观察、 审视所画的东西。在表现技法上,他每一张画不会用一种模式或套路,他有时候画得薄薄的、松松的,笔触松动、透气、清淡 ;有时候颜料堆得很厚,画面厚重且冲击力很强 ;也有时候,他用刮刀勾一些像篆刻中的那个阴线,画面出现一些特殊的肌理效果……所用的这些表现手法都是根据描绘对象的特征来决定的,而且他一直都在不断尝试新的技法。

张老师平常也没有教我们一个特定的技法,没有教我们怎么去画,他的教学理念就是让每个同学都尽可能地朝不同的方向发展,然后形成自己的一种面貌。 比如说有的同学很喜欢张老师画面中那些点、线、面的穿插,也有的同学喜欢老师的用色的格调高雅,他们便把这些东西强调、放大、突出,来形成自己的一种画法或风格。就我自己来说,我喜欢老师画面中的那种乡土气息,非常浓厚、亲切, 特别是他画广西这一带的画,你甚至能闻到田里稻草的香甜,泥巴的腥味和空气中的潮湿,我把这种气氛的东西放大,然后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我也画了很多南宁郊区的红砖房和茂盛植被,张老师用皴笔,我用刮刀,我尽可能地想在某个方面与他有所区别,然后把整个氛围塑造得更浓郁一些,田园气息更重一点。

周 :你觉得张老师的画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游 :张老师的画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他那种主观地处理画面的意识,比如说他有时候选的景,在我们看来很俗气、很不好看,也很难画,但是他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不能给画面添彩的东西抹掉或弱化,把感兴趣的地方加强,形成他自己需要的画面。而且,根据选择的重点不同,来确定对象在画面中的主次和节奏关系, 这就是他平常说的“绘画是物化了的音乐”。在主观处理画面的同时,他也不会改变现场中最本质的东西。记得张老师跟我们说过一句话 :“画画就是在做排除法, 排除你不喜欢的,然后得出你自己喜欢的。”

周 :通过你的观察和解读,他在创作中是怎么把技和艺相结合的?

张冬峰作品与实景对照 张冬峰 / 桂林兴坪 油画 2014年

张冬峰 / 牙医谢冰肖像 油画 60cm×80cm 2013年

张冬峰 / 研二 . 兰敏 油画 50cm×60cm 2013年

游 :其实这是从形到神的一个转变。比如说他画南宁郊区, 画得比南宁郊区更像南宁郊区,他画北方、山东、青岛的海边跟画北海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他画美国的都市,俄罗斯的街景,我们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区分出地域性来。现在有些画家虽然天天出去写生,但感觉他们画的全国各地都像一个地方的景致,那就没有意思了,张老师平常的画就很注意这一点,他不但要抓住对象的形,还要抓住对象的神。包括人物也是如此,比如说他画青年学生,他能抓住年轻人可能有一点叛逆的特性,比如画贵妇和农妇,他可以很明确地区分开来,并不是在服饰上或者一些表面上来区别,而是从人物的气质上来区分。

周 :张老师的为人和创作态度对你有什么影响?

游 :你别看张老师画面有时候很潇洒、不拘小节,但是他为人处事却非常的严谨。特别是对于画画、对艺术的态度是非常的严谨,他甚至不能容忍一滴雨滴在画面上而破坏其效果。另外, 不管他画得多轻松、多随性,但是他所有作品的签名都是一笔一划,认认真真,我觉得画画就需要有这种虔诚的态度。总的来说, 张老师身体力行的一些东西会无形中影响我们,比如说他非常的勤奋,一年有无数次出去写生,基本上也没有闲下来的时间,还有对于工作的那种热情,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愧不如,虽然他现在在全国已有一定的成就了,还在不断地学习、探索,这一点也是很可贵的。

周 :我看你的画跟张冬峰老师是有一定区别的,你画面中的点和线更为突出,整体感觉上体现更多的是女性的清新、婉约。

张笛(张冬峰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老师,以下简称张): 就像你说的,我的画跟张老师是有区别的,就从画面效果来讲, 张老师其实并不是影响我最大的艺术家,从我作为女性画家的角度来讲,关注的更多的也是女性画家,像我大学时候喜欢的陈淑霞、夏俊娜对我影响很大,我还关注一些国画家,如张大千、傅抱石,他们的作品对我的影响也比较大。还有一点我跟张老师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从7岁开始就练书法,因此张老师曾经说,我的用笔更有书写性,画面比较舒展。而且很多朋友一看我的画就知道是一个年轻女性画的,张老师的画一看就是一个成熟、稳重的画家画的,这也是我跟他的画的区别。

周 :张老师整个画的风格一直是比较稳定、独特的,有人把它称作“张家样”,作为他多年的学生,你怎样对这种风格进行取舍?

张 :我觉得张冬峰只有一个张冬峰,后面所有的人学他、要成为他那样的画家,亦步亦趋,别人都会叫他“小张冬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的所谓的风格不可能跟他的导师一模一样,只能说他们是一脉相承的,比如说西斯莱是毕沙罗的学生, 他们两个都是很伟大的风景画家,但是他们在风格方面有相似也有区别。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西斯莱已经超越了毕沙罗的成就, 但毕沙罗画面中的绘画感,不管西斯莱还是后面学毕沙罗的人, 都无法超越。就像张冬峰画面中的一些东西,已成为一个标杆, 后面的人也很难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因此我觉得就风格传承这方面来讲,它肯定是不一样的,肯定会建立在你个人对艺术的看法和认识上,还包括你的生活观、世界观、 学习态度等。现在回头看,我很想打破原先建立的所谓的风格, 不能让它成为自己的羁绊、约束,想让自己多去尝试、打破这种常规,我觉得艺术的思维应该是常青的,不应该是固定在哪儿, 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艺术家,不应该被所谓的风格限定死。

周 :从你刚才的谈话中,你更多的是继承了张老师的一些创作理念,张老师有没有说过一些最打动你的话,甚至影响或指导你今后的艺术创作的话?

张 :张老师最常说的是“现在的诱惑很多,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画画就是要展示给观众看,就好像农民种出的果实要卖得出去,画家的作品也要让人看到,不管是认可还是批评”,这两点给我的印象最深也是最受益的。

张冬峰 / 竹缘 油画 60cm×80cm 2014年

张冬峰 / 南山村 油画 60cm×80cm 2015年

张冬峰 / 坞东水库上游 油画 60cm×80cm 2015年

张冬峰 / 漓江边 油画 60cm×80cm 2014年

张冬 的

张冬 竹 ×

张冬油画 cm60cm70cm 2010 年张冬 峰 / 旧船 油画 60cm× 70cm 2010 年

张冬 峰 / 南宁 郊 区 3 月 油画 50cm× 60cm 2015 年

访谈法问卷法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式, 从长沙心翼会所及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门诊征募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及家属作为焦点小组访谈成员。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概念界定采用余潇[9]的观点:患者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中分裂症缓解期的诊断标准, 曾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经药物治疗后现在临床症状消失, 自知力和社会功能恢复至少2个月, 无明显精神衰退、躯体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史的这一阶段。

小组访谈成员患者入选标准: (1) 长沙社区中与家人住在一起的18~60岁门诊病人; (2) 按CCMD-3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3)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4) 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或合并器质性精神疾病, 或者有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小组访谈成员家属入选标准: (1) 家中有按CCMD-3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2) 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 并持续照顾3个月以上; (3)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4) 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自己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或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焦点小组访谈的组别数目是以达到信息饱和为原则,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家属和患者在表达意见时可能因对方在场而有所顾虑, 故本研究除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的混合组外, 还取家属和患者各单独一组, 共3组, 每组成员9~10人。每一个成员只允许参加一个访谈小组。

1.2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目的和访谈对象设计访谈提纲, 内容包括现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未来的期望, 以引导访谈进行, 保证访谈的持续和切题。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总结出精神分裂症的知识热点提供给小组成员, 以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抽取一定的访谈对象进行预试验, 以完善和修改访谈提纲、访谈方法和组织工作。

1.3资料收集

访谈之前, 研究者需要向访谈参与者介绍本研究, 并填写知情同意书。每个小组访谈有两个主持人, 一个主持人负责引导讨论持续进行, 强调访谈的保密、自愿和无伤害原则以及访谈的基本规则, 然后依据访谈提纲中的问题组织访谈对象进行讨论。在访谈时尽量做到随和、谦虚, 鼓励所有人都发表看法[10], 控制访谈时间在1.0~1.5 h;另外一个主持人则协助访谈的顺利进行, 处理访谈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并全程对访谈进行录音记录以利访谈后研究人员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

1.4资料整理与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记录逐字逐句记录, 反复核对后打印出来, 将与本课题相关的观点标注出来并写上关键词, 将并列的关键词与其他研究成员讨论后归纳于不同的主题词进行分析。

2结果

2.1小组访谈成员的人群特征

3组共29人。其中, 患者组10人 (8男2女) , 34~54岁, 高中以上;家属组10人 (3男7女) , 35~58岁, 小学以上;患者与家属组9人 (患者4女1男, 家属2男2女) , 28~75岁, 高中以上。

2.2对目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认识

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到的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比较少, 只有极少的患者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是以讲座的形式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患者认为这样的课程“很有趣”, 能帮助他们认识精神分裂症, 但同时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 容易遗忘课程内容。大部分人是在看病或住院的时候接受医生对这个疾病的简单介绍, 重点在于患者的幻觉是假象、不存在的, 患者应认识到自己患病并应坚持治疗等内容。用这样方式得到精神分裂症信息有限, 患者和家属都认为当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惑时对自己的帮助不大。个别人表示是通过上网或者看书来获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信息的。但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接受关于精神分裂症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课程。

2.3希望从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获得的知识

2.3.1病因、诊断、症状和治疗

患者和家属对这些内容都很有兴趣, 但是担心这些内容太过深奥, 他们听不懂, 所以教育者在准备这方面内容的时候要考虑患者和家属的知识水平,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2.3.2药物

药物是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重点之一, 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的孩子按时服药还会复发”、“抽烟对我用药有什么影响”“我吃药的副作用很大, 就不想吃, 不吃的话, 人又很萎靡, 怎么办”、“吃药会引起肥胖, 这个怎么解决”等等问题, 归纳起来就是药物的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副作用以及怎么处理副作用带来的问题。

2.3.3复发控制

患者和家属认为这个内容非常重要且难度很大, 难以掌握。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也是家属最担心的事情, 正如家属所说“病情一复发就是天就塌下来了, 我们现在谈精神分裂就如谈虎色变, 就是说艾滋病第一, 它第二”, “复发之后病人很受折磨”, “我心里的苦楚已经没法说了”, 复发是患者家庭最大的负担。在家里如何护理病人、控制复发对家属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任何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复发的措施他们表示都愿意去尝试。还有家属说“我每次都看着他吃药, 坚持了三年, 我工作都不要, 陪着他吃药, 他是八月份减的, 到最后只吃一粒维思通, 医生让减的药, 到了十月份就复发了”, 认为完全按医嘱服药就不应该出现复发, 表现出对复发特别的恐惧和不理解。

2.3.4日常生活活动

这个内容被认为比较简单, 容易掌握。但很多患者表示都有记忆力下降的问题, 这会干扰到日常生活活动的完成及药物的规律服用, 所以应提供一些增强记忆力的方法, 以帮助患者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

2.3.5人际交往

病人表示有孤独感, 渴望与人交往, 希望能够提供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家属表示患者患病以后“受不得半点刺激, 说不得半句重话”, 希望课程能够提供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

2.3.6婚姻咨询

精神分裂症及服药对女性月经周期、婚姻、生育、后代健康上面的影响被反复提出来了, 比如有女患者说“我有一个男朋友, 现在我们俩的感情非常好, 但是我还没有告诉他我患了这个疾病, 他是独生子, 以后肯定是想要生个孩子的, 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告诉他, 也不知道这个病到底对我以后生孩子有什么影响”, 有家属也说“我就想知道他以后能不能正常生活”。希望知道如何减少影响, 帮助患者过上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甚至有家属提出是不是能帮她患病的女儿也找一个精神分裂症男患者结婚。

2.3.7对“迷信”、偏方的看法

患者提出有人吃了三只猫头鹰治好了癫痫, 询问精神分裂症是否也有同样的偏方, 还有人说“在农村, 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搞迷信, 最后不行, 又送到精神病院来了”。

2.3.8社会救助信息

患者和家属都表达了对社会救助信息的需求。有家属说“电视里报道, 换肾的、得癌症的、地震啊, 都有人救助, 为啥只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就没有人管”, 家属们还关心在他们过世之后, 患者以后怎么办, 会不会流浪街头。患者自己也关心, “我妈70多岁了哦, 她是我的监护人, 但是我妈死了以后我怎么办呢, 我的姊妹啊, 她们会管我么?”

2.4可能影响教育实施的因素

2.4.1歧视

因为担心受到歧视, 患者说“来听课, 最怕遇到熟人”, 患者和家属都认为课程应当在医院或者专门的精神疾病会所进行, 不能放在社区, 有患者说“不能到社区去, 社区总有人觉得你不正常……”。

2.4.2家属不理解

患者认为家属很有必要和患者一起接受精神科的健康教育课程, 正如一位患者所说:“……我认得一个病人, 前一段时间他妈妈得白血病死了, 他爸爸说他吃了药反而差一些, 就不准他吃药, 将他的药都扔了, 结果这一段时间, 又病又笑的……”, 家属与患者相处的时间长、联系紧密, 如果不能掌握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知识和恰当的沟通方式, 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2.4.3容易遗忘

因为患者和家属都反映“内容太多了, 听过就忘记了, 记得的话, 也只记得一点点”, 如果没有授课资料的话, 很容易将听过的课程忘记, 这样就达不到健康教育的目的。这一点还体现在接受过精神科健康教育的患者说不出以前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及对自己的效果和影响。所以授课时需将授课资料复印发放给受教育者, 以加深印象。

2.4.4时间安排

时间尽量放在周末, 这样不至于影响某些人的工作。

2.5授课形式

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希望教育者以讲授的形式进行授课, “希望有人上课, 面对面的交流会比较好, 顺便开导开导我们”, 表示这样不但可以获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随时提问;或者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或者是制作健康教育的小册子, 将之发给患者及家属以便随时翻看;或者将课程挂到网上或制作成电视节目, 患者和家属可以从网上或电视里接受教育。总而言之, 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精神科的健康教育, 但是讲授课程的方式大家都能接受。

3讨论

3.1我国的精神科教育课程比较少

目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 能够提供给患者和家属的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也比较少, 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非常粗浅, 即使是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的患者和家属也对精神分裂症所知有限, 这也是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而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还有一部分人由于相信迷信、偏方, 造成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延误。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精神科健康教育的课程, 以督促患者及家属主动采取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减少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3.2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内容

患者和家属都希望尽可能全面的认识精神分裂症, 在家庭中能尽可能帮助患者面对和管理这个疾病, 以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涉及的内容有: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药物;预防复发;日常生活活动的管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婚姻咨询;社会援助信息等。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其疗效的发挥决定着患者的康复程度, 应当详细讨论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食物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以免影响药物的起效或副作用过大而自行停药, 造成复发。复发是患者出院回家后家属最担心的问题[11], 但控制复发内容很多, 涉及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营养、锻炼、应激事件的正确处理以及一旦复发的正确处理等综合内容, 而家属常常苦于没有相应的知识, 遇到困难时不知如何处理, 加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非常昂贵, 尤其是医院的治疗费用常常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将患者送往医院。家属们希望教育者能够提供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的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 能够正确而系统的处理疾病和健康相关的问题, 尽可能的在家庭中帮助患者恢复和保持健康。

访谈中对女性生理功能影响以及婚姻咨询的关注体现了患者和家属希望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需求, 教育者在提供可以帮助满足这一需求的知识的同时, 应当强调疾病的特殊性, 尤其需要提供在婚姻生育方面最恰当的建议。

患者及家属对社会援助信息的渴求, 反应了一个无奈的事实, 就是我国社区能够提供的精神健康卫生服务比较少, 能够利用的资源也比较少。课程只能尽可能的提供这些有限的社会救助信息, 并且实时更新。

3.3错误观念

患者和家属的观念中存在一些错误观念, 比如“迷信”、偏方;或者在家庭中不敢批评患者, 一味迁就, 家属不知道怎样与患者正确的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对药物疗效及副反应没有正确的认识, 一遇到副反应较重, 就自行停药;或者认为患者经常复发, 是因为“道理没讲清”, 所以趋向寻求心理治疗。这些错误观念会阻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在设计教育内容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

3.4歧视

实施教育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歧视[12], 患者和家属都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或家人的病情, 如果在上课地点可能碰到熟人的话, 他们宁愿放弃这种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或者因为担心被歧视, 不愿上课, 而希望教育者能将这些信息编辑成健康小册子发给他们。健康教育者应当严密保护患者的隐私, 在没有得到患者的允许之前, 不能将患者相关的信息泄露出去, 并提供一切可以帮助患者保护隐私的便利, 如将授课地点选在专门的医院或会所, 而不是在社区;时间选在休息时间, 不影响正常工作时间;授课信息的通知由会所或医院传达, 不要在社区公布等等。

3.5焦点小组访谈法

本研究应用的焦点小组访谈法, 对研究者的要求比较高, 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过程的引导与控制、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这些方面的质量不容易进行控制。但其优势在于小组访谈能够深入研究对象中, 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换意见并相互汲取力量, 提供丰富的、深度的描述, 深入挖掘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健康教育课程真正的需求和要求, 防止研究者先入为主的认为受教育者应该掌握什么, 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教育。

从本访谈可以看出, 小组访谈法非常适合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运用, 通过访谈可以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形式、内容、方式的需求, 为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 调查长沙市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 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 招募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和家属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的指导下进行3组小组访谈, 访谈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 目前我国的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较少, 患者和家属希望能有机会接受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以授课为主的健康教育形式, 尽可能掌握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 以帮助患者管理疾病、减少复发、促进康复。结论 教育者应当针对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在保护患者及家属隐私的同时, 设计内容丰富、能够真正解决其困惑和问题的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课程, 为长沙市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及家属提供教育服务。

关键词:小组访谈法,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WILLIAM R MCFARLANE, LISA DIXON, ELLEN LUKENS, et al.Family Psychoeducation and Schizophreni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2003, 29 (2) :223-245.

[2]TATIANA L TAYLOR, HELEN KILLASPY, CHRISTINE WRIGHT, 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shed literature relating to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 care for people with longer term mental health problems[J].BMC Psychiatry, 2009.9:55, 1-30.

[3]CHEN CF, CHEN WL, XU HL, et al.Surveys of health knowledge needs of famili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Chinese Health Education, 2005, 21 (5) :351-352.Chinese

[4]LIN Z, WANG WL, LU JN, et al.Survey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health education needs among familie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 25 (3) :91-92.Chinese

[5]MORGAN DL.Focus group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6, 22:129-152.

[6]MARY A BLANCHARD, LINDA E ROSE, JAN TAYLOR, et al.Using a focus group to design a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 for an african american population[J].The Diabetes Educator, 1999, 25 (6) :917-924.

[7]BARBARA MOLINA KOOKER, JOANNE ITANO, HAE OKIMOTO.Using focus group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 masters in nursing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J].Research Briefs, 2000, 39 (7) :329-332.

[8]KATHRYN EILENE LASCB, GAIL WILKS, LISA M MONTUORI, et al.Using Focus group methods to develop multicultural cancer pain education materials[J].Pain Management Nursing, 2000, 1 (4) :129-138.

[9]YU X.Intervention research of social function improved team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D].Shanghai: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Chinese

[10]王英, 张孔来.专题小组访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7, 31 (5) :299-301.[10]WANG Y, ZHANG LK.Focus group interviews[J].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1997, 31 (5) :299-301.Chinese

[11]ZHANG SS, CHEN HUA, ZHANG ZQ, et al.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apse factors of 108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02, 5 (3) :221-222.Chinese

上一篇:离职研究下一篇:企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