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背后

2024-08-27

繁荣的背后(精选七篇)

繁荣的背后 篇1

1 团购网站的发展现状

团购网站的兴起始于美国网站Groupon.com。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 半年后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在得到两轮总计超过1.5亿美元的融资后, Groupon目前已经覆盖美国100个城市, 注册用户达300万人。Groupon的成功在中国同样引领了一股团购网站的创业热潮, 团购网站瞬间遍地开花。从今年3月4日美团网上线, 到6月上旬三个月时间内, F团、团宝、拉手、24券、满座、窝窝、满堂网等纷纷上线。四大门户网站也启动了自己的团购网站, 腾讯商城团购频道、搜狐爱家团和新浪的团购网站在今年7月纷纷上线。截至2010年7月底中国团购网站的数量已经超过900家。

目前网上盛行的的网络团购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消费者自己发起的 (自发团购) , 即z1.0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比较不规范, 它对团购成员应该遵守的规范没有约束力。它还具有偶然性, 也就是说, 它一般是由某一消费者即时发起的, 完成之后就自动解散, 不具有持续性。另外, 成员之间、成员与商家之间很难建立起信任关系。自发团购中的发起人是团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二是由第三方发起的 (商业团购) , 即2.0模式。它是由商业网站提供第三方的商业平台, 针对某些产品进行团购, 通过议价机制来吸引消费者, 从而形成一定的数量优势。这种模式比较规范, 而且一般都具有持续性。三是由销售商 (生产商、零售商) 发起的 (网络团购营销) , 是指厂商通过组织自身产品的团购取得网络团购的主动权, 将网络团购纳入自身网络营销体系, 从而形成网络营销团购模式。

在现实中, 商业团购模式占了绝大多数, 自发团购模式也有一定数量, 而网络营销团购模式则比较少见。

2 团购网站面临的危机

团购网站的巨大折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团购网站这种商业模式也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加入。事实上, 团购网站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新战场。然而, 由于国内团购网站现阶段处于盲目的快速增长期, 市场进入门槛低, 新兴团购网站在短时期内商品规模化程度不足, 在商业模式、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战略都不清晰, 必然遭遇残酷竞争, 面临诸多发展困境。

第一, 营收方式问题。Groupon主要盈利来源于中介费用及广告, 而中国团购网站处于发展初期, 主要采取抽取佣金的营收方式, 难以对商户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而商品品类匮乏及产品新颖度不足影响用户选择, 导致网站人气不足, 无法形成规模, 进而难以依靠足够的广告获得营收。

第二, 团购网站建设尚不规范。目前国内众多的团购网站组织建设都较不规范, 网站成本非常低, 几百元买个虚拟服务器和域名, 使用一套共享的程序即可复制出来。几乎没有一个团购的网站能提供出清晰的价格曲线, 有些网站在消费者登录界面时, 还不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目前参与团购的人数、价格等重要信息, 也有的网站虚高团购数字或者采取提前付款的支付方式。大大降低了团购网站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第三, 物流成本偏高。网络团购本质上是电子商务, 并非一个网站那么简单。每一个订单都会牵涉到供应商、物流等诸多问题。现在大部分团购网站是一些技术人员在操作, 从而缺少相关的运营能力。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大都刚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 一般的电子商务组织难以承担高昂的物流外包费用。对于大宗商品的网络团购商来说, 经营商品种类多, 单件商品的价值不高, 从差价中赚取的收入更是微乎其微。由于消费者十分分散, 在网络团购商所在城市的货物送递成本已经很高。随着网络团购组织进一步追求规模经济, 经营业务在地域上扩张, 物流成本是在同向加速增长的。自己负责物流对于网络团购组织来说力不从心, 但物流外包同样要支付高昂的费用, 而且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上也难以得到保证, 网络团购商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第四, 网上团购缺少统一、规范的约束机制。这里的约束机制既包括购物团体中各成员之间的约束机制, 也包括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约束机制。一方面, 购买团体往往比较松散, 经常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 使交易期延长, 成交率降低。另一方面, 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可能与团购网站上展示的有偏差, 比如网站上面写的具体服务到了商家那里又不兑现, 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和信心。其次, 消费者、供应商和团购网站三方利益很难协调一致。只有保证这三方的利益, 团购模式才有机会发展得更好。

第五, 现有团购网站缺少对市场的细分。目前国内的团购网站提供的服务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家具、建材、餐饮、娱乐、服装等, 甚至还包括房产和汽车。各个网站包罗万象, 几乎囊括所有商品。但是在多样化的背后却看不出特色。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细分, 导致网站的定位不清晰, 缺少专业化优势, 也使各个网站的竞争更为激烈。

第六, 信任危机。消费者是通过团购网站了解商品信息, 在网上下订单, 钱款大多直接交付给团购网, 送货也由团购网负责, 消费者对供货商和产品往往了解不够, 这样极易发生纠纷。消费者通过团购网购买的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团购组织者和销售商往往互相推诿, 导致纠纷久拖不决。随着1288团购网涉嫌收款后不发货等问题被警方立案调查, 有业内人士认为, 团购网站在公众中的形象正在逐渐降低, 团购网站的诚信已经受到了公众的质疑。这也导致消费者对团购的观望多于实际成交, 消费者参与团购更加犹豫和谨慎。

其实无论是在网上直接交易的团购, 还是在团购网现场举办的团购会上,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如果出现问题, 都有权要求销售商和团购网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来看, 多数商户和用户对于团购网还是持有肯定的态度。只要团购网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就不会出现市场被几家巨头垄断的情况, 但同时也有一些缺少资源客户的团购网站会陆续退出竞争。以后的局面将可能是少数几家大型而全面的团购网站共存, 同时还有部分中小团购网站立足一城一地发展, 或是重点发展某一类的团购。团购网想继续发展, 第一, 对商品的选择, 什么样的商品和产品才是适合团购的, 这建立在对Groupon模式理解的基础上。第二, 努力提供全面的服务, 规范周到以及全过程的服务是树立品牌的关键。第三, 可以考虑从细分的领域入手, 比如针对某一特定人群, 或者某一种服务, 比如健身、餐饮之类, 或者某一特定的区域。第四, 引入客户参与体验, 使得商品信息较为透明。第五, 团购网站想做好需要很多资金, 所以要加强融资。尤其是中小网站。

参考文献

[1]李巾英.团购的发展及对策[J].金融经济, 2007, (5) .

[2]姚峰.团购现象的博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7, (4) .

[3]钱大可.网络团购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1) .

[4]徐文超, 胡佳敏.网络团购的出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

繁荣的背后 篇2

莱州装载机繁荣背后的危机

今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期间,山东省和国家先后对莱州小型装载机低廉的产品价格进行查询,这一动向引起了我们高度关注。为此,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对莱州装载机整个行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结果发现莱州装载机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致命的危机,与上个世纪80年代莱州拖拉机制造业的“繁荣”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长此以往,莱州小装必将重蹈小拖的覆辙,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

“小装制造行业基本上每天都有新加入者。”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劳动力成本的急剧提升,国内装载机需求量呈几何级增长。我市企业凭借雄厚的机械加工基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小型轮胎式装载机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山东乃至全国小型装载机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已垄断全国60%的小型装载机市场份额,成为全国最大的小装生产基地。目前,莱州装载机生产企业已近200家,年产装载机9.7万台,年销售收入40亿元。另外,莱州装载机的发动机、底盘、后桥、轮胎、控制盘以及箱、泵、阀、缸等零部件外协企业已超过300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配套体系,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市设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加之小装能够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等多个行业,未来5年内,小型装载机市场前景仍将看好。因而莱州中小投资者增势不减,从200-300人的大企业到2-3人的家庭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沙河镇中心区和周边村庄,并迅速向周边乡镇延伸,出现了持续“井喷式繁荣”景象。

“现在的装载机买卖其实就是钢材贩子。”由于小型装载机没有知识产权壁垒,其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桥等主要配套件行业发展比较成熟,很容易采购,装配技术几乎完全公开,导致了主机生产进入门槛较低,在政府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企业数量过度膨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几乎没有科技含量的竞争仅仅表现在过度的价格竞争上,从而导致装载机企业盈利能力逐年下降。2004年,小型装载机利润率高于20%;2006年,跌至10%;2008年,在钢材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况下,同样一台小型装载机出厂价格是在上升,利润率却下滑到2-3%。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以来,全国小装销量都在5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销售利润率却持续出现了大幅度负增长,由2006年的10.6%降到2008年的6.3%,利润率平均水平明显高于莱州。一位老板形象地说:生产装载机就是在买钢材、卖钢材,中间赚点辛苦钱,是典型的钢铁贩子。山东青州、泰安和莱州同为全国生产小型装载机三个集中区域,垄断了全国90%的小型装载机市场份额,而青州、泰安等地由于政府早在2006年就出台强硬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制造业标准,提高了准入门槛,企业间无序竞争的情况明显改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明显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声誉明显好于莱州。至2008年,青州、泰安一台小装的纯利一般保持在2000元左右。

“莱州装载机一路货。”莱州小型装载机起步最早,市场供不应求,产品利润空间较大,产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当前,大大小小的装载机企业迅速加盟,特别是一些小作坊企业成本低廉,以价格优势弥补其质量和服务上的差距,把大中企业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之中。装载机本无神秘可言,生产高质量耐用的产品也易于反掌,在这场价格战中,降低利润、减少成本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当利润几近最低、成本再无空间的时候,即使是极具优势的大企业也要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继续降低生产成本保市场。莱州装载机业200家企业上百个商标形成了“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质量格局。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莱州装载机受一些小作坊产品的拖累,在国内市场的整体质量和声誉几乎跌至谷底,许多专业经销商对莱州装载机开始失去信心,销售市场上已经传开了一句话:莱州装载机一路货。

“一锤子买卖。”不管什么产品,都必须建立研发、制造、服务等一套完整的系统,如果没有一个系统作支撑,只能是一锤子买卖,形成不了产业。当前,莱州小装占据全国60%的市场,夺取这些市场的关键在于起步早,整个小装还处于买方市场阶段。最近两年来,由于装载机应用范围广,整个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小,莱州主机制造企业无限制增加,而新增加的产能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并没有技术上新的突破、服务上新的措施,这就更加剧了竞争的残酷性。在莱州,一些比较大的装载机生产商对自己的产品质量都没信心,对自己的服务都没有保证,老市场相继失守,再以低廉的价格去开辟新市场,陷入了再丢失、再开辟恶性循环之中。当下,莱州小装企业在国内只能奋力开拓内蒙、青海、云贵等偏远地区的市场;在国外,只能开辟非洲、西亚、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一批产品出去后,根本没有实力保证质量,也没有能力跟踪服务,更没有决心做大做强自己的市场,最终都只能是一锤子买卖。

“挣得就是偷税漏税的钱。”为了应对市场的恶性竞争,获取应有的利润,在原材料成本、配件成本都做到最低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在避税上想办法,在偷漏税上下功夫。由于整个小装市场的销售对象大多是非正规产业活动单位,不需要正规税务发票,有的小企业和个体作坊没有财务账目,销售产品不开发票,根本不交税,大中型企业以每月2万元为基数缴纳固定税。2008年,莱州销售装载机9.7万台,收入40亿元,应收税款应在2亿元以上,但实际税收仅以千万元计,企业偷漏税行为异常严重。即使这样,许多企业的纯利也只有2-3%,一位企业老板直言不讳地说:“挣得就是偷税漏税的钱。”

“技术工人都当爷爷供着。” 随着沙河及周边乡镇小装制造企业的加盟者越来越多,人才需求加剧膨胀,各企业的人才之争不断扩大,相互挖人的现象不断出现。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可能一顿饭、一场酒就会被新开工的企业挖去,非正常的技术人才频繁流动,导致莱州整个装载机市场的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对企业稳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大多企业挖空心思、处心积虑挖人才、保人才、招人才,造成了“莱州最缺乏的就是有一定经验的技工人才”的表象。更可怕的是这一现象已经蔓延到销售领域,一些大企业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手托几家、甚至几十家,不讲职业道德,不论产品质量,不管企业信誉,唯利是图,唯钱是亲,败坏了整个莱州装载机行业的信誉。

上述种种现象,都反映出莱州整个装载机产业大而不强、盈利水平较低、行业效益下滑、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链不完善、科技含量和品牌效应底下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折射出莱州整个装载机行业政府监管缺失、市场竞争无序的本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莱州小拖拉机制造业铺天盖地、欣欣向荣,县属拖拉机厂就有几家,最后发展到镇镇造、村村造、家家造,遍地小拖作坊。在经历过貌似繁荣之后,短短的3-5年,莱州小拖终于全军覆没,至今30年,市场上再也不见莱州拖拉机的踪迹。自由市场经济的惩罚历来如此,不尊重市场经济法则必将为市场所淘汰。莱州小装潜存的危机与小拖的“繁荣”有着何其惊人相似的一幕。

目前,我国整个小型装载机行业还处于快速提升期,市场容量达120万台。国内像柳工、厦工、龙工、临工、徐工等大型企业凭借生产大型装载机的雄厚实力、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纷纷涉足小装行业。一些国外大企业如日本神钢、美国卡特彼勒对我国小装市场窥探已久,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收购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的方式,加快了进入中国小装行业的步伐。这种变化趋势必将导致小装市场由现在数量和价格的恶性竞争转入质量和服务的良性竞争。不远的未来,我国小型装载机行业也必将进入一个理性的回归阶段。下决心、出重拳改变莱州产业深层次矛盾,改变产品“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格局,实现产业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期。

繁荣背后的角逐 篇3

就文学类图书选题来说,自2000年以后,绝对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占全部图书选题品种的比例却是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同时,市场集中度也在降低,文图联中传统的文学类出版社,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其他出版社的冲击。文图联各个成员社每年确定的文学类选题的数量,占全年文学类图书选题数量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几年来均没有达到占领文学选题半壁江山的程度。

文学图书空前繁荣,原因何在

文学类图书选题总量增加,市场集中度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出版行政管理逐步“放开”,各个出版社的出版范围逐步扩大,原来从不出版文学类图书的出版社,从2000年起,也开始向文学出版领域进军。

二是文学类图书的出版往往不受版权的限制,如出版中国和外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些出版物没有稿酬,不受版权制约,因此造成了近几年来名著出版的“过热”。以《红楼梦》为例,近几年来共出版相关图书927种,其中原著就有523种之多。而《三国演义》原著也有593种之多。

三是从2003年开始的全国高校“图书馆装备热潮”,也为文学市场的“相对繁荣”打了一剂“强心针”。同时高定价、低折扣的销售策略也不断刺激着文学读物的出版,出现了整套的散文、整套的名著、整套的名人传记、整套的文集、整套的新课标读物等等。名著出版、传记类图书出版的选题重复现象非常严重。

四是新锐作家、80后作家成长速度过快,整个文学市场显现出“不均势”的现象。在此次文图联研讨会上,潘凯雄说,现在100种畅销书中,传统作家的作品也只有20种左右,其他主要是网络小说、青春读物、类型小说等,这些在既有文学观念中“不入流”的作品,正成为文学畅销书的主流。

与此同时,当代文学作品质量不高,“以品种争优势”的出版策略,也成为各个出版社争相出版文学类图书的重要原因。

面对挑战,文艺社应对有招

在表面红火的情况下,文艺类图书市场也正在遭遇着各种挑战,如优质资源的恶性竞争、传统作家的没落、数字出版的兴起等。面对这种种变化,一些传统的文艺类图书出版社也在寻求突破。

对于因一部《鬼吹灯》而声名鹊起的安徽文艺出版社,业内有人曾质疑其后续发展动力。对此,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正功介绍说,在集团的支持下,安徽文艺社确立了以后的主攻方向,即以原创的当代文学作品和音乐类图书为主。同时还确定了新的战术,即长短线选题相结合;走市场图书与获奖图书相结合;大众书与教育书相结合;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相结合。

“机制创新,营销为先”应该是重庆出版社近几年崛起的法宝。“集团成立后,把大家都赶了出去,成了野孩子,需要自己找食吃。”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公司总经理高岭说,现在每出版一本书都要由发行部门与编辑部门共同投资,此时编辑发行人员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卖书,而是经营。如果一本书印数在5万册以上,那么图书在选题策划阶段就要拿出完备的营销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负责提炼基本卖点写书评以及媒体宣传策划,发行人员负责调研及卖场的销售方案。高岭说《碧奴》、《女心理师》的畅销,就是缘于发行人员与编辑完美配合的结果。

当然除了在管理上、机制上寻求突破外,有一些也在试着做一些文学类出版社产品结构的调整。在文图联会上,有人追问近来在健康养生类图书上大做文章的江苏文艺出版社 “是否是华丽转身”。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程森说,江苏文艺社仍想在文学类图书上有所作为,但在集团的统一调整下,撇开了教材、教辅的江苏文艺社为了尽快恢复现在的水平,也会把健康类图书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板块。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认为,目前在文学图书市场上,优质稿源无序竞争太厉害,造成作者把稿酬抬得太高,已使出版社失去了利润空间。而音乐图书的版税相对规范,因而他们更愿意向音乐图书、音乐教材的出版上倾斜。但随着教材循环使用的推进,教材的利润也降到了最低点,日子也不再好过。

网购双“11”繁荣的背后 篇4

多数电商平台都会在双“11”来临之前进行轰砸似的宣传来刺激买家的消费欲望, 买家一般都会提前选好准备要购买的商品, 在双“11”来临那天拍下。近几年的双“11”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这一繁荣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买家在进行了集中的大量采购之后必然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消费疲软状况, 网络买家可能已经把以后的需要都提前消费了。这从2014年接下来的双“12”冷清可以看出。这其实是在提前消费网络买家的需求, 这种现象对于电子商务长期发展而言是不利的。

二、生产能力的透支

双“11”的大量消费会增加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的负担, 每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 当双“11”出现后, 生产企业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产品, 这对小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 如果增加生产设备, 增加人员, 但在过了双“11”后又被闲置, 若不增加生产设备和人员, 不提高产品又会错失双“11”这次机会。

三、物流压力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 双“11”无疑是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节日。据邮政局系统数据显示, 用户在网购商品时有84%的人在意物流配送速度。在以往的双“11”中, 物流问题凸显, 由于消费数量激增, 远远超出物流企业的正常承担能力, 很多订单都出现了延期发货的情况, 这也降低了网络买家的满意度, 为迎接“双11”挑战, 2013年国内主要快递企业投资新建、改造分拨中心300余个, 新增干线班车2500辆, 新增航空日均运力800吨, 同时还增加了国内各区域间的铁路运力。虽然加大了运力, 但对于狂热的双“11”来说, 还是不够, 而在平时的订单数量下, 这些运力又被资源浪费了。

四、透支商家信誉、虚假促销

由于管理的不规范, 在双“11“的促销活动中, 很多网络卖家, 包括一些大的电商, 知名品牌的网络卖家想获得更多的利润, 采取了各种欺诈手段, 如先提价后降价、拿少量的优质品限量供应、提前下架等。使得网络买家受到诱惑却难以得到实惠。此外, 在这几次“11”活动中, 有些网络买家还遭遇到了网络卖家的单方面取消订单的行为。据报道, 在2014年的双“11”活动中, 不少网络买家发现自己抢拍的商品被卖家以各种名目理由所取消。还有很多网络卖家为了制造羊群效应, 人为购买自己的商品, 让普通网络买家看到此商品的虚高的消费数量, 从而引起大众的跟风行为。这一系列行为都暴露出了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正由于此, 网络买家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正当有效的维权。

五、售后服务不完善

疯狂促销之后的售后服务也成为一大问题, 由于在双“11”期间订单量激增, 很多生产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产品, 商家发货缓冲时间减少,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商品的质量下降, 而且由于网购的虚拟性性, 网购商品售后服务需要特殊的渠道, 另外受当天购物气氛的影响, 不少网络买家冲动性购买, 等商品到手后才发现自己并非真的需要。这些都会导致退换货的产生, 很多电商平台都, 但也有很多网络卖家已特殊时期售出的商品不退不换为由, 拒绝为网络买家退换货。

六、过高的预期导致巨大的损失

很多网络卖家看到了以往的双“11”的繁荣, 所以对下一个双“11”过度预期, 大量备货, 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 仓库积压。最后并未达到理想的预期, 进而引发在双“11”过后, 很多企业难以为继, 相继破产。

七、单调的价格战只会让生存环境恶化

双“11”的卖点就是低价———5折优惠, 然而价格战是一种初级形式, 如果任由单一的价格战继续发展, 同质化竞争将日益严重, 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 将使整个产业链条的利润最小化, 如此下去的的结果就是将所有商家的利润都消减, 最终影响整个电商的持续发展能力。

八、总结

我们必须对繁荣背后反应出来的问题重视, 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电子商务才能良性发展。笔者认为:

1.电商们应当借鉴这一造节营销方式而不是盲从, 不应该将目光仅局限于“11”这一天, 应该寻找其他节日机会, 甚至造自己的节日, 这样的错峰促销有利于分散网购集中度, 为提高物流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提供条件,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消费者长期网购习惯, 进一步提高网购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 从而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2.采取更多促销活动手段。除了折扣, 还应该采取多种促销手段, 如会员制, 不同级别的会员给以不同的待遇等, 同时注重商品的差异化, 这才是长远的营销方式。

3.加大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建设。当今, 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极快,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却没有完善, 所以才出现了很多问题,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汪阳.光棍节网商促销狂欢发展浅析[J].观察, 2013 (01) .

[2]聂晓飞.光棍节引爆网购风潮电商市场隐忧浮现[N].通信信息报, 2011-11-9 (B02) .

[3]龚露, 赵玉明.网络造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观察, 2014, 03 (1) .

[4]慕艳平双“11”电商狂欢节背后的思考[J].中国市场, 2013 (1) .

[5]双“11”电商促销有多个老问题[N].中国经济周刊, 2012-11-20.

经济繁荣背后的隐忧 篇5

繁荣背后的警兆

在中国经济出现波澜壮阔的历程和举世瞩目的成绩时,无论是政府、学术界、知识者、工农民众,大都会提及GDP保持了30多年的增长,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极大提高……一幅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和谐中国绚丽之画,被描绘得令人自豪、非常自信。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实现了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也有不少迹象警示中国经济正面临麻烦——真正的麻烦。美国资产管理公司GMO的钱塞勒撰写了一篇名为《中国的危险信号》(China'sRedFlags)的文章,文中用不太乐观的观点,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证,认为中国出现了过去三个世纪中多次大投机热的诸多特征:过度资本投资、腐败现象骤增、宽松货币环境、固定汇率体制、无节制的信贷增长、道德风险、不稳定的金融架构、被不良贷款迅速推高的资产价格。

2015年,中国人口将逐渐减少,就业率将达到高峰,这将导致移居到城镇中的人口数量急剧变化。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出口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农民工则是中国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大军的源泉。

近年来,中国建立起约2.4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这已不是秘密。有一个观点是错误的——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是经济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些储备,可用于购买外国资产和进口商品,或用于保护受到攻击的本国货币。其实,外汇储备在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的银行系统崩溃、不良投资的后果等问题,并不是有效的法宝。

在此之前,只有两个国家曾积累了相对于全球GDP而言,规模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那是1929年的美国和1989年的日本。尽管信贷量飙升,重新激活了中国投资者的活力,使他们对各种类型的股票胃口大开,包括首次公开募股、快速交易及其它投资热的经典信号等,但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大量危险信号,都关乎过度高涨的房地产价格、无节制的投机和疯狂的新项目开工。房市,令这个国家着了魔,想预测房地产泡沫何时会破裂有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并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可以应国家要求托市,损失可以隐藏起来、来回调整,就像是一场骗局。

无论如何,这类手段无法根治中国的问题,只能推迟不良后果的发生时间。任何未来危机发生的时间,都是不可预估的,这不意味着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风险可被忽视。房地产投资约占中国GDP的12%。中国大部分重工业的主要需求,来源于建筑领域,房地产攫取了20%的中国新增贷款。

中国已经成为筑梦之地,这是一个相信财富会随着建设滚滚而来的经济美梦。大部分新基础设施,将最终变得多余,众多行业将出现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将被冲洗干净,银行系统会深陷在不良资产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悲观主义的结论是:沉浸在中国美梦中的投资者,不会理睬这种假定。当中国的盲目崇拜最终破灭时,他们会突然醒悟,又追悔莫及。

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形势,这是“治国安邦”正确决策的信息基础。中国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并不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稳定。从中国历史来看,严重的社会危机,往往发生在经济繁荣期。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不公平、不公正的增长,突然因社会危机而停滞、衰退、崩溃。

当前,中国进入社会不稳定时期。突出表现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世界上最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世界上成为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最严重的腐败及其最大的经济损失,世界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

老百姓的心态始终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也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测量计”。社会稳定是保证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基础。社会稳定的核心是人心稳定、人民满意;反之,人心不稳定、人民不满意,就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改革与开放并不是“人人都是赢家”,尽管产生出了一大批受益者,也制造了规模较大的利益受损者。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国家,如同“马太效应”。最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已经注意中国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活生生的现实。贫富“两极分化”长此下去,中国将付出沉重的社会代价和政治代价。

社会的下岗失业者、低收入者和收入水平下降者、边缘人群或者弱势人群,是不满意者的主体。不满情绪变成破坏中国社会稳定的催化剂,它的迅速积累有可能演化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当出现突发性事件时,不满情绪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成为“燎原之势”。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居民是相当理性的。绝大多数人会选择通过正常渠道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或向新闻单位反映、或诉诸法律。也有一些人会以消极方式表达不满,如发牢骚、讲怪话。只有极少数人会采取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如:聚众游行请愿、罢工罢课,这都不是好征兆。

遏制分配不公平,纠正社会不公正现象,不仅仅是伦理问题,也是危及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国家政权稳定性的政治问题。对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经济发展固然是硬道理,社会公正也是硬道理。《易经》上说:“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有最重要的经验与教训。

繁荣的背后是头脑苍白

中国的GDP终于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了,有望在10到15年内超越美国坐上头把交椅,更有甚者认为用不了那么久——5年足矣!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如火箭般腾飞,GDP在飞速增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成果在分配上并不均衡,社会漏洞巨大,一方面是经济成果巨大,一方面是不良消耗巨大。

在头顶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桂冠头衔时,依然有数千万人吃不饱饭,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日益引起世人的担心,不知埋下的炸弹何日爆发,是否会有朝一日如亿万年来的大地壳运动一样天翻地覆,世界为之胆寒变色?

在经济愈来愈繁荣,国库越来越充足的时候,人们的眼光关注于极速上升的一极,视之为丰功伟绩的一极。另一极,精神的因素,和谐的因素,合理的因素,均衡的因素,幸福的因素……都被忽视,甚至是人为的压制、打击和抹杀。愈是在经济越来越繁荣的时候,腐败、犯罪、卖淫、赌博、酗酒等行为,日益暴露出堕落的趋势。

金钱的富足,并未使人们成为天使,有时反而是堕落入地狱的深渊。一味追求物质化,精神被极度忽视、嘲笑、戏弄。人们的心理愈不平衡、不理智、不和谐、不幸福,仇恨的种子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肆意播撒,天使越来越少,对抗越来越多,道德底线消失。

磁场需要两极才能平衡,失去一极,只会导致世界混乱。人们痴迷于经济上的极速发展,却在嘲笑自身文化的培育;既未接纳西方的价值观,又丧失了中华五千年独特优良的文化传统;只知道享受、富有、贪欲,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满足无止无尽的贪欲。贪欲得不到遏止,最终就是滑向地狱。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依然令世界日益畏惧,“中国威胁论”源于中国的身体日益强壮,精神却在日益贫乏和空白。人们害怕的是一个头脑苍白、精神衰弱、力大无比的英雄莽汉,不可捉摸、不可预见,精神失控后的混乱可能会造成多么巨大的破坏力!

中国在事实上形成了以金钱财富、权力势力、名利地位划分的等级社会,催生出了一个个新的阶级系统,硬生生地把全民划分成了一个个日益隔膜、对立、仇视的等级。国库越来越充足,金钱越来越富有,经济越来越繁荣,背后却是全民离幸福越来越远。民营企业家特别要注意,创造财富更要创造新的精神,及早消除经济繁荣背后的隐忧。

繁荣的背后 篇6

关键词:民生新闻,媒体,受众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及传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所谓的民生新闻, 指的是关注人民生计, 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 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 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1 民生新闻繁荣的原因

1.1 社会环境为民生新闻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条件

南京, 六朝故都, 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南京给人的感觉除了厚重之外, 更多的是应该是有内涵;南京就像一本写满了古人类文字的甲骨, 除了历史悠久以外, 更多的应该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历史的窗口。南京的古文化历史所孕育出的南京人, 从骨子里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上几天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20年代南京城发展的纪录片, 令我惊奇的不是南京城在20年代的巨大变化, 而是在镜头中重复最多的一个细节——街头的市民无论是骑着自行车还是在街头等车, 手里面都拿着一份报纸。民生新闻的发源地之所以是南京, 表面上看是因为江苏电视台开创了《南京零距离》并大获成功,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归结为南京当时特有的社会环境。成熟的社会中公民的主要特征是主张个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要求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团组织的多样性、思想的多元化;要求政务活动的公开和公共领域的开放以及强调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制约国家权力等等[2]。20世纪末, 南京的城市化进程已明显加快, 且南京作为江苏省内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中心的地位愈加显著, 社会发展也已更趋成熟。另外, 20世纪末南京地区不仅媒体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报纸与报纸之间, 报纸与电视之间以及电视与电视之间都在存在着竞争, 而且南京的都市圈也基本形成, 这些有利的条件都为民生新闻的形成以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 政府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政府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一是方面是因为在中国现行的体制, 媒介虽已基本上负责自付盈亏, 但是媒介的最终控制权仍控制在政府的手中——大众媒介的领导仍为国家派遣。另一方面则是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恰巧契合了民生新闻的本质: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 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 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 并且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 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拉近媒介与受众的距离[3]。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政府近年来一直提倡及保护民生新闻的发展找到了理论依据。

1.3 媒介在民生新闻的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民生新闻的依附的载体, 有学者认为媒介在民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我则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媒介在民生新闻的发展中仅起到了推动作用。我认为媒介在民生新闻的发展中仅起到推动作用, 一是因为在上文的论述中, 我已经解释了民生新闻的形成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而媒介为了对付生存压力不得不开辟民生新闻这样一条新路;二则是因为对民生新闻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下文中即将谈到的受众而并非媒介本身, 媒介仅仅是作为民生新闻发展的载体而已。媒介为了自身的生存及发展, 不断地在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努力着, 因此媒介对于民生新闻发展的作用, 就像老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一样, 对于一个人来说, 老师对他起到作用的更多是推动而并非决定。

1.4 受众在民生新闻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 各种新闻媒体的经营运作也逐步商品化, 新闻媒体对新闻受众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受众已基本上成为媒介的生命。新闻受众对新闻媒体活动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新闻受众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新闻受众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信息来源;新闻受众是新闻媒体存在依据的检验裁决者[4]。媒介的主要经济来源可以说是广告收入, 而广告主是否投放广告到媒体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该媒介在特定区域的知名度, 又称收视率, 这样媒介在制作节目时就不得不考虑到受众的喜好。而民生新闻正好满足了大部分受众的诉求点, 因为民生新闻从内容来看, 它关注的是寻常百姓的身边事、麻烦事、有趣事, 以普通百姓为核心角色, 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 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 反映民声、民意、民情, 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并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5]。这样会拉近受众与媒体之间的距离, 提高媒介的知名度以及受众对媒介的忠诚度。综合多方来说, 受众在民生新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其实起到的是决定的作用。

2 对于民生新闻的思考

近年来, 民生新闻由于其独特的优势, 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 民生新闻的制作成本低廉, 容易被模仿的特性导致关于民生新闻的栏目跟风的现象特别严重。在目前的社会里只要有任何一个新闻节目 (栏目) 获得成功, 那么很快其他媒体就会出现与其类似的节目 (栏目) , 这样就使本来一些很有特色的节目 (栏目) 本来一些很有特色的节目也会湮没在众多类似的而节目 (栏目) 当中, 持续发展下去会让所有的受众都认为无论是原创还是模仿都失去了特色。因此, 在杜绝跟风的这一事件中, 除了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约束外, 更主要的应该是媒体工作者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职业道德。

其次, 缺乏调查性的深度报道是当今众多媒体存在的通病。深度调查性报道并不仅指挖掘社会的阴暗面, 更多的应该是指通过系列跟踪报道, 说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能够让受众对新闻事件了解得更加透彻的一种报道方式。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 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几乎不可能靠争抢新闻的时间性来赢得观众的信任, 因此, 传统的媒体更应该把调查性深度报道作为自己的一大特色, 持续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在受众中树立威性, 从而赢得受众的信赖及忠诚。

最后, 媒体工作者以及学界应该对“民生新闻”这一报道形式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研究。民生新闻相对于其他的一些报道形式而言, 报道的方式过于粗放并且历史太过短暂, 民生新闻要想长久的发展更需要理论及实践的指导。

总之, 民生新闻的存在和发展, 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更是中国社会走向政治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成果的展示, 但我们必须在不断的思考、尝试和探索, 因为民生新闻这条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与坎坷。

参考文献

[1]朱天, 程前, 张金辉.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EB10L.新华报业网, 2004-8-17.

[2]张祖桦.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Z].

[3]方永明.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背景分析[Z].传播学论坛, 2004, 7, 10.

[4]于力, 韩丽梅.受众:新闻媒体的生命之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4) .

[5]王正武.专题探索:民生新闻的电视表述--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Z].

公关市场:行业繁荣的背后 篇7

2008年1月21日至3月20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对京、沪、穗、蓉等四个主要地区的公关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活动。调查显示,2007年度中国公共关系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市场年营业额超过10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度的80亿元人民币增加了2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35%。

98%以上被访者预测,2008年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在北京奥运会巨大商机的带动下将出现井喷式的增长。“甚至准备上市的公关公司就已经有2~3家。”九合营销传播机构总裁崔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很多企业生活得并不如意。他们往往是两三个人凭借关系拉来一两个客户,自起炉灶做起来的小公司。有的赚了一笔钱就销声匿迹,有的做了几年之后没有发生任何可喜的变化,只是在苟延残喘,成为为生存而奋斗的小作坊。”崔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两大“行业软肋”:频繁“跳槽”、学校教育“脱节”

某公关公司的媒介总监徐女士(化名)已经不止一次接到其他公关公司的电话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她能够跳槽过去,对方给她开出了一个月1万以上的薪水。

“最近的确涌现了很多公关公司,而且薪酬也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徐女士说,这甚至让她的部下一年间就走掉了6个。“而每走一个媒介经理,就要带走很多媒介资源。”

以她掌握的情况看,“A公关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几乎掌握了B公司所有员工的电话,这也印证了跳槽的频繁。而待遇方面的诱惑,也成了公关公司员工跳槽的助推器。”

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的调查显示,2007年入榜的TOP公司的年流动率均比上个年度有明显提高,其中TOP10-intl(年度评估推出的“综合实力10强公司”)的流动率达到26%,绝大多数员工的平均留任时间为2~3年。

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直被崔森关注着,那就是:中文、新闻、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一直受到众多公关公司的青睐,“大学里的公共关系专业毕业生反倒成了行业的鸡肋。”

“公关公司基本上是不招大学里的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生的,这不是对他们的歧视,而是大部分人所学的专业是和真正的公关公司的业务是脱节的。有些人在大学的四年里,甚至一个方案都没有做过。”

据了解,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开设公共关系学系。诸如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虽然设立了公关专业,但仍处于试点阶段。此外,国内公共关系教材的编写不少是以国外教材为蓝本,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说:“学生上课学的都是外国案例,将来怎么可能很快适应本土公关公司的需要?”

好客户在哪里

传媒产业目前正在得到细分,广告、公关、策略资询……其中,公关对执行力的考验是最强的。

没有买断的时段和版面,公关公司永远在整合资源。这让公关公司之间很难达成合作的同时,也催生了中国公关市场的两大客户弊端:骗案和比价。

崔森告诉记者,一些客户会请一些公关公司竞标,但其实是“免费咨询”,以骗取某个公关公司的方案或者结合几家公司的方案,最后包给其他小公司去做。也有客户在进行首轮比稿后再进行第二轮,而第二轮给出的框架往往基于第一轮一些公关公司的方案,实际上就看哪家愿意低价拿下,这就是“比价”。

在崔森看来,尽管公关公司在中国已经诞生20年之久,但这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为了生存,什么样低层次的客户都做,短期内看起来风风火火,但实际却是在打着消耗战。”

崔森自己就是个有着惨痛失败教训的公关经理人,而现在崔森看到很多公关公司又在步自己曾经的后尘。“在公关公司或者媒体做的久了,以为积累了很多客户,以为自己很牛就出来做了。结果做完1、2个客户就陷入了被动。从此开始不再挑选优质客户,而是但凡有人给些定金就开始做,或者给客户垫了大量的款去做,甚至什么样的竞标都去参加,只为用最低的价格揽来客户。”

“由于中国公关引入的时间尚短,许多企业的市场部门甚至认为,公关是便宜的促销武器,就把销售的压力也转嫁到公关头上。”崔森说,“一个企业的营业额绝不是完全由公关营销措施决定的,让公关公司承担这个角色,既说明了客户不成熟,也说明了这个市场的不成熟。”

“我相信大多数公关公司刚开始的想法是好的,但走着走着就偏离轨道了——失去了对客户的判断力,并且不择手段去竞争。而一些看起来繁花似锦的快销企业也给公关公司带来了巨大打击,比如国内的某乳业企业,就以压价、拖帐期、少结款等方式让众多公关公司损失了一大把。”

“我们最近就拒绝了两个大客户。”崔森说,“客户大小绝不是我们选择的惟一标准,关键要看客户的品牌长期影响力。所以即便是一些小企业,我们也愿意和它一起成长。”

“我们和北京移动、中化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公关合作都是长期的,而这些,绝不是价格战就能做到的。”崔森说,“我在失败的教训中学会了对劣质客户说‘不’。”

公关就是发新闻稿?

公关行业曾经很长时间给人一种不良的印象,即使略知一二的人也认为,公关就是给企业发新闻稿。

某公关公司的媒介主管陆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近日给几个媒体朋友分别打了电话,只为给某县一个新建的批发市场吸引投资商的稿子找出路。不幸的是,她大多得到了否定的答复。“客户的要求是无法满足了。”她沮丧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客户以为报纸是我们开的呢,什么样的破稿子都要发,而且都要求是京城的强势媒体。”

“即便是经过20年的发展,大多数本土公关公司谋生的手段也都无非是稿件质量和发稿渠道的顺畅程度,或是举办用红包搞定一切的新闻发布会。”崔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熟悉新闻历史的人会发现,许多公关公司立足的新闻宣传服务,只是西方公关公司业务之中技术含量最低的基本业务之一。”

半路出家的公关公司和客户之间对公关的理解基本上属于“五十步笑百步”。由此造成的结局,就是公关公司的员工们每天都要疲于应付写不完、发不完的稿件。

“最通俗的说法是,公关公司是为各大企业做营销的,可是公关公司自己的营销都没有做好,这使得企业和公众都对公关公司产生了很多误解。”

而随着竞争的激烈,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公关对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化危机为商机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对公关需求开始增长,“当然,更需要公关公司自身从幕后走向前台。” 崔森说。

名词解释

上一篇:人生的弹性下一篇:新自然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