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点设计

2024-08-27

网点设计(精选十篇)

网点设计 篇1

侧入式的背光模组的核心部件是导光板,其在LED背光模组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市面上的导光板主要是矩形结构,其原理与光波导相似,利用导光板将由光源从导光板侧面耦合入的光转化为从正面均匀输出的光,其输出光的均匀度和亮度,很大程度上受底面网点的排布规律影响[5 - 6]。在导光板中,网点多数为半球冠状,通过印刷或者注塑成形,不规则分布在导光板的底部,把本来在导光板中以全反射形式传播的光向正面发散出去。因此,为对比直下式,侧入式则要设计制造出高均匀度出光的导光板,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做大尺寸的侧入式显示[7 - 10]。为此,提出一种新的非均匀的网点排布的设计方法。利用这种理论计算方法,可方便地设计出针对不同LED数量作光源的导光板网点排布,减少改版次数,节省设计时间成本,且得到的导光板出光均匀度符合背光照明标准。

1 LED发光模型推导

1. 1导光板配单颗LED发光模型

理想的LED光源是一个朗伯发射体,其辐照度分布服从余弦函数规律,实际上,LED的发光强度分布主要与其封装形式和芯片形状有较大关系。文中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发光强度的分布[11]

式( 1) 中,θ 为观察角; E0( r) 为在LED轴向上距离为r处的辐照度( W/m2) 。在公式中m值依赖于LED发射区域与球型封闭的曲率中心的距离,若发光芯片在此曲率中心处,m值就约为1,光源近似一个完美朗伯发射体。

由照度定义,能推出单一LED的照度公式

式( 2) 中,I0为轴方向的发光强度; E( r,θ) 为轴方向上距离发光点r的角度为 θ 处的辐照度。对式( 2) 做笛卡尔坐标变换,规定xy轴决定的平面平行导光板,z轴垂直导光板出光面向上。设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在导光板左侧的正中心,只有一颗LED的情况下,把LED放置在坐标原点。变换后得单颗LED照度公式

式( 3) 中,L为LED芯片的辐射亮度( w /( sr·m2) ) ; A为LED芯片的发光面积( m2) 。

1. 2导光板配两颗LED发光模型

现在考虑两颗LED作光源的情况,设两颗LED之间的距离为d,并在上述直角坐标原点两边等间距放置,则两LED灯到原点的距离均为d /2。那么两颗LED的辐照度叠加得到此模型的辐照度公式

1. 3导光板配N颗LED发光模型

以此类推,由N个LED叠加,可得到多个LED作为光源的情况

式( 5) 中,N为LED个数。

2 LED导光板网点分布计算

当LED发出的光耦合进导光板之后,光线会因在导光板内部发生全反射,导至光线不能从导光板的上表面导出。为此,必须在导光板的底面设计微结构,对光线进行散射,使光线能从导光板的上表面出射,达到背光照明的目的。导光板微结构中,一般小尺寸可设计为球形结构,大尺寸的导光板可借鉴增光膜的原理设计成V - CUT结构。本文只讨论前者,网点分布如图1所示。光在导光板中传导的模型如图2所示,定义导光板底面的网点的填充率函数[12]

式( 6) 中S( x,y) 是边长为d的正方形网格内网点的总面积。文中要求导光板出光面有较好的光亮度均匀性,则则任一网点( x,y) 对应导光板上表面的亮度均为B,设光遇到网点后散射的光亮度为B1,有部分被散射的光能够从导光板出来( B) ,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去,则[13 - 15]

式( 7) 中,k为比例常数。B1大小与( x,y) 处网点填充率函数f( x,y) 和到达该处的传导光亮度有关,而此处传导光亮度又正比于该点的照度值E( x,y,z) ,则有

B = km E( x,y,z) f( x,y) = k'E( x,y,z) f( x,y) ( 8) 式( 8) 中,k1,k2是比例常数,其中m = k1× k2,在点( x, y) 处的传导光亮度为B2。

由式( 7) 和式( 8) 得导光板出射面光亮度公式

B = km E( x,y,z) f( x,y) = k'E( x,y,z) f( x,y) ( 9) 将式( 6) 与式( 9) 联立,可得

进一步可得到圆形网点的半径

根据应用LED颗数的不同,将式( 3) ~ 式( 5) 代入式( 12) 可得到相对应的网点半径公式。其中,将LED看作完美的朗伯发射体,则令m ≈1来计算。由于照度B是一个确定值,则从式( 12) 分析可知,网点大小的变化规律只与LED在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有关。

3 Tracr Pro仿真与优化

应用Tracepro软件,建立一个50 mm × 50 mm × 4 mm规格的导光板,放置LED发光面大小为1. 4 mm × 2. 0 mm,属性设置为朗伯发光体。除开导光板的出光面,其余各面都设置为镜面100% 反射无散射的属性, 以防止漏光。并在导光板板的出光面上方1 mm处放置一个观察面,收集射出的光线。Trace Pro 3D建模的导光板如图3所示。

3. 1单颗LED作光源仿真

应用上述公式设计出单颗LED作光源的网点分布如图4所示,网点填充密度呈现弧线分隔变化,离LED灯近的地方网点密度低,离LED灯远处网点密度逐渐增加,基本符合LED的照度分布规律。将网点导入导光板模型中,并进行光线追迹,得到出射面光线照度图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光出射面还没有达到均匀,主要是LED正前方亮度过高,而两端的区域亮度过暗,必须对网点进一步优化。在此,应用Trace Pro自带的插件Textrue Optimizer对网点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网点分布图和照度图,分别如图6和图7所示,均匀度有大幅提高。

3. 2 3颗LED作光源仿真

接下来,仿真放置3个LED作为光源的情况。如图8所示,是网点分布的变化模型,3个LED作光源时,不同填充率间的弧线相对只有一颗LED的情况变得平缓些,填充率的变化加剧。同理,为达到更好的均匀度,要对经过理论初步设计好的网点进行优化处理。 优化后的网点与出射面的照度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应用标准的25点检测方法,进行均匀度的计算, 得到均匀度为89. 02% ,达到背光照明均匀度的标准。

4结束语

本文推导出了一种新的矩形导光板网点设计的理论计算方程,此算法可根据LED数目的不同进行调整,设计方法灵活。在此方程的基础上,应用Trace Pro光学软件应用平台对导光板进行模拟仿真,并通过软件优化功能进一步的网点优化,节约大量时间与成本, 设计出符合背光照明要求的高均匀度的网点排布。

摘要: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减少任意数目LED作为光源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网点设计的改版次数,削减开发时间成本,提出一种新的关于任意数量LED作光源、矩形侧入式导光板网点分布设计的理论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应用TracePro软件建立导光板仿真模型,输入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光线追踪功能,得出初步的仿真照度图,并最终利用TracePro平台中的Texture Optimizer优化模块,对初步理论计算设计所得网点分布进一步优化。在3颗LED作为光源的模型中,优化后均匀度达到87%,符合国家标准。

商业网点设计技术要求(最终版) 篇2

防火设计技术规定》

3.2设置在首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3.2.1 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目前已改为300㎡)

3.2.2 建筑面积超过200㎡,应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两个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5m(咨询警官建议设一个出口,同时加大开门宽度和数量,面积小于300㎡)。

3.2.3 商业服务网点室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22m,当设置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3.3 设置在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目前已不允许二层以上):

3.3.1可设一个楼梯,其室内最远点(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楼梯为敞开楼梯时,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15m;

2)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22m, 当设置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3)疏散距离超过上述规定的商业区域应设置隔墙和门与楼梯分隔开,且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底层楼梯口距离直接对外安全出口不应超过15m。

3.3.2 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面积超过200㎡的,底层应设置两个直接对外的出口(可设一个出口,同时加大一层开门宽度和数量,面积应小于300㎡)。

3.3.3 当商业服务网点有两个出口时,室内最远点到单元门或底层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距离均不应超过22m。当设置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网点设计 篇3

下面笔者将结合农行济南分行的情况,对物理网点、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的概念特征、服务对象及成本收益等进行对比分析。

一、基本概念特征

(一)物理网点

物理网点指散布于城乡大街小巷、有固定经营场所、主要通过银行柜员为客户提供面对面服务的标准化的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等实体网点。它是银行面向全体客户提供的、进入门槛最低的服务平台。截止2008年末,济南分行共设营业网点145个,其中已转型网点66个。

物理网点在业务受理方面最全面,能灵活处理一些特殊业务,便于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服务更具亲和力。我行已转型网点按照“客户分层、功能分类、网点分区、业务分流”的原则设置了六大功能区域,分别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为销售重点的有选择性转移提供了条件,为银行服务向理财、资本增值等高附加值业务的转移打下了基础。

(二)现代网点

现代网点主要指集群式自助银行以及在行式、离行式自助设备,它需要客户通过操作自助机具自助完成交易,可实现银行卡账户的查询、转账、缴费、存取现金以及部分理财功能。截止2008年末,济南分行共建成银亭、在行式和离行式自助银行80处。

通过现代网点进行银行交易,操作简便、快捷。与物理网点相比,它覆盖面更广,实现了24小时昼夜营业,且无须长时间排队等候,令交易更舒适、便捷。从现代网点的服务功能看,其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用户,特别是那些经常进行小额存取款、查询、缴费、卡卡转账交易的客户,这部分客户在年轻人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近几年已逐渐向多种类客户扩展;从使用的区域分布看,现代网点交易量重点集中在大中专院校、人流量大的交通繁华地段、商贸区和部分大型居住社区,其覆盖面还在逐步扩大。

(三)虚拟网点

虚拟网点主要指利用网络及通讯技术搭建的金融服务平台,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转账电话、家居银行等。它依托电脑、电话、数字电视等电子设备,通过登录银行网站、拨打客服电话等方式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理财等服务,除了存取现金无法实现之外,其他大部分银行服务都可以通过虚拟网点完成。截止2008年末,济南分行网上银行企业注册客户2500多个,个人注册客户接近90000个,电话银行签约客户22000多个,转账电话开户8200多户。

虚拟网点的出现实现了银行服务质的飞跃,特别是网上银行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银行服务,真正将银行“搬回家”,最大限度的为客户提供了交易的便利和快捷。由于虚拟网点依托网络、电话等现代电子设备,目前,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客户、白领阶层、公务人员、大中专学生以及资金结算往来频繁的经营业主和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上。

二、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一)业务量分析

自从实施网点转型以来,通过大堂经理的合理引导分流,我行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业务量大幅增长,其分流柜台业务、缓解柜员压力的作用越发明显。如图1所示,2008年我行现代网点业务量增幅44%,虚拟网点业务量增幅33%,物理网点业务量不升反降,降幅为2%。2008年全年,现代网点业务量占到了总业务量的30%,虚拟网点业务量占到了10%(如图2)。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我行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业务量占柜台业务量的比例达到了6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其中,现代网点业务量占50%,同比上升16%。可以看出,非物理网点业务量保持了很强的增长趋势,对于柜台业务量的分流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现代网点,目前仍承担了主要的分流工作,从业务量上来看,2008年全年非物理网点相当于分流了700多个柜员、87多个物理网点的业务量。

(二)运营成本对比

物理网点、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的服务方式不尽相同,运营成本也大相径庭。物理网点重在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一个转型网点的开门费用往往就达数十万元,人员配备数量也较高,成本支出居高不下。现代网点主要是自助机具在工作,配合一定数量的设备专管员维护设备运转,主要成本是设备购置费用和管理维护人员的工资支出。虚拟网点的开发及维护费用主要由总行承担,一旦开发完成,维护所需的人力和资金成本均较低,对于分行而言,成本支出则主要表现为各级行产品经理的人力成本。

下面以转型网点(物理网点)、1+1+1自助银行(自助网点)、城区行电子银行(虚拟网点)为对象,分别测算三类网点单笔业务成本支出:

如表一,物理网点、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的单笔业务量成本值分别为1.62、1.05、0.22,约为7.5 : 5 : 1。根据这一比例,同样一笔交易,如果从物理网点转移到自助网点,将节约2.5个单位的成本,如果从物理网点转移到虚拟网点,将节约6.5个单位的成本。也就是说,在总业务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子渠道特别是虚拟网点分流业务量越多,成本节约效应越明显。

(三)业务收入对比分析

1.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不仅运营成本低,其业务收入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电子渠道综合贡献度正逐步增强(如图3所示)。

从两类网点的收入来源上来看,现代网点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ATM 他行卡和异地卡取现、卡卡转账、无卡存款等交易的手续费。虚拟网点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网上银行交易手续费和转账电话业务的转账交易手续费。虚拟网点与现代网点的收入对比如图4。

2.物理网点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零售业务收入的主渠道。2008年,我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各渠道的占比分布如图5。

三、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飞速增长,居民存款余额成倍增加,对于银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涌进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客户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银行措手不及,经营网点排长队、大量低端客户挤占柜台资源导致高端客户望而却步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屡见不鲜,及时有效的分流柜台业务已成当务之急。我行正实施的网点转型工作正是致力于解决柜台传统低端业务分流,打通分流工作出口的问题。然而,出口的打通需要以入口的畅通为基础,所谓分流的入口就是承担这些传统业务的新平台——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只有这两类网点规模扩大了、运行稳定了、服务到位了,才能实现入口的畅通,真正满足出口的需求,从而为物理网点腾出资源更好的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营销。

通过对物理网点、现代网点、虚拟网点的对比分析可知,三类网点的销售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势,都不可或缺。物理网点是营销客户和销售产品的主阵地,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目前则主要是客户服务和产品销售的延伸;但是,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明显的成本优势使其成为未来银行渠道建设的必然趋势,做大做强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也是银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速零售渠道的改造和整合,形成三类网点协同配合,积极构建客户多渠道服务、业务多渠道分流、产品多渠道销售的零售业务多元化发展格局,笔者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物理网点应在网点转型的基础上重在加强提升网点营销、服务水平等软能力建设。

传统物理网点受时间地点的局限,交易不够便捷,目前由于业务繁忙,服务质量和客户舒适度难以保证。部分网点虽已开展转型工作,但仍有大量低端客户拥挤在柜台,严重挤占柜台资源,导致高端客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缓解这一情况,建议物理网点除保留必要的窗口办理大额现金及部分复杂业务外,尽量将客户向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分流,将物理网点的服务重点转移到客户营销和产品销售上,重在研究中高端客户的理财服务及其它增值延伸业务需求,通过对业务流程再造和加快理财经理、产品经理、大堂经理等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物理网点软服务能力,提高网点的客户营销水平,力求打造更多的精品网点和特色网点。

第二,进一步加大自助设备投入,加快现代网点建设。

一是继续增加自助设备投入,扩大现代网点规模。加快网点自助服务区和离行式自助银行建设,加大自助机具的集群化投放。同时要注重现代网点的精细化管理,包括网点的安全管理、科学选址、优化布局、减少低效设备等;二是不断扩充自助设备功能,使现代网点的服务功能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以承载更多的传统物理网点的服务职能;三是加强自助银行服务的宣传,加大物理网点业务的引导分流力度,提高现代网点的利用率。

第三,转变观念,超常规发展虚拟网点。

网点设计 篇4

1 商业服务网点的概念范围被扩大, 降低消防设计标准

GB 50016-2006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均已经明确规定, 商业服务网点是指设置在居住建筑的首层及二层, 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m2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但目前很多开发商为了迎合销售, 将商业楼及商住楼的商业部分设计成为小开间联排式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门面房形式, 每个开间单元整体出售, 单个单元建筑面积有的已经超过300m2, 其内部消防设计仍按照商业服务网点设计, 每个开间仅设置1部敞开疏散楼梯, 消防设施设计也按照每个开间单独考虑, 未按照整座商业建筑的面积和体积配建相应消防设施。

(1) 设计案例1:哈尔滨群力开发区某4层商业建筑, 总建筑面积16 300m2, 设计形式为小开间联排式商业建筑, 每个单元1~4层单独销售, 每个单元建筑面积超过500m2, 单元间采用防火隔墙分隔, 整座建筑按照商业网点设计, 每个单元每层仅设置1部敞开疏散楼梯, 内部仅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疏散指示和事故照明系统。

(2) 设计案例2:哈尔滨市某30层高层建筑, 地上1~3层设计为小开间单元式商业, 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4~30层为住宅, 1~3层按照商业服务网点设计, 每个开间单元每层设置1部敞开疏散楼梯, 整栋建筑定性为高一类住宅楼, 商业部分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 而上面住宅部分未设有任何自动消防设施。

上述设计案例均属于对商业服务网点概念的错误理解, 案例1中的商业建筑层数为4层, 已经超出商业服务网点不应超过2层的定义范围, 其内部疏散及消防设施设计均应按照商场设计, 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如果楼梯间内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应按照防烟楼梯间设计, 增设防烟前室, 并在楼梯间内设置加压送风设施;由于每个开间为地上4层, 每个开间每层均应设置2部疏散楼梯;消防设施也均应按照商场设计。每层总建筑面积大于3 000m2, 总建筑面积大于6 000m2, 每个开间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疏散指示和事故照明系统。案例2中高层建筑的1~3层每个商业开间面积虽然不超过300m2, 但商业层数已经超过2层, 因此1~3层商业部分应按照商业营业厅设计, 整栋建筑不应定性为高一类住宅楼, 应定性为高一类商住楼, 应按照高一类公共建筑设计内部土建及消防设施。每个开间1~3层疏散楼梯应满足高一类公共建筑要求, 设计为防烟楼梯间, 4层以上住宅部分的疏散走道、防烟前室等公共区域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

2 商业服务网点室内疏散距离设计问题

现行GB 50016-2006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对商业服务网点室内疏散距离均没有明确规定, 只是规定商业营业厅的疏散距离不应超过30m, 多层建筑如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疏散距离可增加25%。设计部门往往不考虑小开间式商服建筑层数及疏散楼梯设置形式, 其内部的疏散距离均按照商业营业厅的30m疏散距离进行设计。

设计案例3:哈尔滨华南城地处哈尔滨市城区东侧, 一期共建有地上2~3层的小商铺型商业楼132栋, 总建筑面积共计33万多平方米。为了营销方便, 每栋商业建筑被设计成小开间联排式的门面型小商业网点形式, 每个商业开间均只设计1部敞开疏散楼梯, 疏散距离仅考虑每个单元每层最远点至每层敞开疏散楼梯口的疏散距离不大于30m, 未考虑整个开间的最远点至首层安全出口的距离。

对于上述疏散设计, 笔者认为, 这种小开间式商业建筑内每个开间单元往往只设置1部敞开疏散楼梯, 每层疏散方向只有1个, 参照GB 50016-2006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规定的袋形疏散距离不能超过22m及20m更为适合, 因为商业营业厅规定疏散距离不应超过30m是考虑商业营业厅往往设计平面空间宽敞, 在不同方向均设置有疏散楼梯, 符合双向疏散要求。因此, 笔者认为商业服务网点内30m的疏散距离设计过长而且疏散路径不明确, 无形中延长了人员疏散逃生距离和逃生时间。另外, 由于商业服务网点内设置的是敞开疏散楼梯, 各层通过敞开楼梯完全上下通透, 人员疏散到敞开楼梯内并不是安全的, 只有疏散到首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处才安全。笔者认为, 商服网点内的疏散距离应为开间内的最远点通过疏散楼梯连续叠加到首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处, 多层建筑不应超过22m, 高层建筑不应超过20m, 而且多层室内敞开楼梯梯段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高层敞开楼梯梯段的距离应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多层建筑如室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施, 疏散距离还可以适当增加, 笔者建议GB50016-2006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对商业服务网点室内疏散距离加以明确, 以免设计和建设单位降低设计标准和要求。

3 疏散楼梯设置形式及首层安全出口设置数量问题

GB 50016-2006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对商业服务网点内部疏散楼梯形式及数量没有具体规定, 目前设计单位习惯设计是:不论是2层商业服务网点还是前面设计案例1、2中提及的小开间式3层或4层联排式门面房, 也无论是设置在多层还是高层建筑下面, 均只在每个开间内设计1部敞开疏散楼梯, 且在首层仅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例如前面的案例3中每个商业单元均只设计1部敞开疏散楼梯。

笔者认为, 如果商业服务网点层数不超过2层, 每个商业开间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且每层层高均在正常层高范围内, 内部设置1部敞开疏散楼梯可行, 但距离应满足前面提出的袋形疏散距离要求。因为, 在小于300m2的建筑面积内设置1部封闭楼梯间或设置2部敞开楼梯, 要占用更多商业使用面积, 会给业主使用带来很多影响。上海市《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技术规定》中规定, 小于300m2的商业服务网点可设置1部敞开楼梯。但是对于超过2层的单元式小商业用房, 其内部疏散楼梯多层应设置为封闭楼梯间, 高层投影下面的小商业用房应设置为防烟楼梯间, 因为建筑层数增加, 建筑面积也会随之加大, 增加了单元内的火灾危险性, 其安全疏散设计不应按照商业服务网点设计, 应按照GB 50016-2006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对商业营业厅的要求设计。另外, 笔者认为, 对于商服网点的首层安全出口设计问题, 应根据首层建筑面积大小决定其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设置数量, 如多层建筑其首层商业服务网点建筑面积如果大于120m2, 应设置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高层建筑首层商业服务网点如果建筑面积大于60m2, 应设置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否则均可以只设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且两种建筑形式中首层两个安全出口距离应大于5m, 并最好符合双向疏散的原则。另外, 疏散楼梯距离首层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4 加大商业服务网点建筑高度, 创造改建空间问题

目前, 有些建设单位为增加销售筹码和规避消防设计, 设计时加大商业服务网点建筑的室内层高, 为日后建设单位或业主擅自增加层数、改变消防设计创造空间。由于首层及2层室内层高设计较高, 业主可以在原有商业服务网点内随意搭建夹层变为3层甚至可达到4层的商业建筑, 或者是取消原有2层楼板及楼梯, 在室内重新搭建楼板和楼梯, 变为3层或4层商业。由于大多数夹层是改建过程中后增设的, 考虑到建筑承重等问题, 夹层建设时往往使用轻质可燃或耐火极限较低的建筑材料, 如一般使用钢结构楼板、木质楼梯等,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同时, 改建后的商业服务网点往往底部作为经营用房, 夹层作为仓库、住宿使用, 形成了集仓库、经营、住宿于一体的典型“三合一”建筑。

设计案例4:哈尔滨市松北区某2层商业建筑群, 每栋建筑均被设计为商业服务网点形式, 每个1~2层的商服网点建筑均不超过300m2, 但首层及2层设计高度均达到5m以上, 销售时明确告知业主可以改建为3~4层商业, 但其内部土建及消防设施均按照2层商业服务网点设计。

笔者认为, 对于上述设计案例, 在消防审核时, 为防止业主日后擅自增加层数, 应该对层高超过3m的部分重新进行层数折算, 因为GB 50016-2006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层高规定一般是1层高度不大于3m, 2层高度不大于7.5m。如果折算后商业部分超过2层, 即使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也不能按照商业服务网点设计, 而应按照商业场所进行消防设计和审核, 以此提高建筑和消防设施设计等级, 增加消防安全系数。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小型商业用房的层高不宜大于4.5m, 不给业主日后增设建筑层数留有余地。

除了上述在消防设计审核时严格控制加大层高外, 还应正确对待和解决在原有商业服务网点内增设夹层问题。一是运用主动防火技术防止其耐火等级被降低:首先应严格控制业主私自在商业服务网点内增设夹层, 如现场条件允许增加夹层必须经由消防部门审核并进行消防安全评估, 夹层楼板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严禁采用钢板等耐火极限低的建筑材料, 疏散楼梯必须为混凝土楼梯, 严禁使用木质楼梯和未经阻燃处理的钢楼梯等。如改建后商业服务网点大于2层或建筑面积大于300m2, 疏散楼梯数量、楼梯形式和疏散距离应按照商业场所设计, 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降低火灾荷载。二是运用被动防火技术解决改建后的消防设施问题。商业服务网点改建或改变使用功能后, 原有消防设施设计已经不再适用改变后的场所功能要求, 对于增设层数或改变为歌舞娱乐游艺场所的小商业场所, 应同步设计固定或自动消防设施, 对改建后没有条件增设消防设施的场所, 可以增设简易喷淋、消防卷盘或消防水喉等消防设施, 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提高了改造的经济性与可操作性。在火灾危险大、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以使用点式火灾自动报警设施。上述这些被动防火技术可达到早报警、早灭火的目的, 可以大大提高改建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

5 商业服务网点的室内消防设施设计问题

笔者接触的绝大部分首层及2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3层以上为住宅的消防设计, 无论商业服务网点总体建筑面积及体积多大, 整栋建筑均被定性为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 消防设施设计也按照住宅建筑考虑, 多层如不超过7层, 整栋建筑不设置任何消防设施, 高层不论一类、二类, 整栋建筑仅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对于上述设计现象, 笔者认为, 不论高层还是多层建筑, 均应该按照GB 50016-2006第5.4.6条第二款规定:其他功能场所和居住建筑部分的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防火设计, 应分别按照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 而不应将下面的商服部分等同于住宅建筑考虑其内部消防设施设计。对于多层居住建筑中的商业服务网点部分如果建筑体积大于5 000m3, 应在商服网点内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不足5 000m3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如果商业服务网点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 500m2或商业服务网点总建筑面积大于3 000m2, 应在商业服务网点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果商业服务网点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 000m2或商业服务网点总建筑面积大于6 000m2, 应在商业服务网点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另外商业服务网点内均应设置疏散指示及事故照明系统。高层居住建筑下面的商业服务网点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于高一类居住建筑下面的商业服务网点还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商业服务网点内还均应设置疏散指示及事故照明系统, 另外如果高层居住建筑下面的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面积或体积过大, 整栋建筑不应定性为高层居住建筑, 而应定性为高层公共建筑。为加强商业服务网点的消防设施设计, 消防技术标准应对其做进一步的说明。

6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及消防规范应明确的内容

6.1 应限制居住建筑下面商业服务网点建设规模

现行消防技术标准GB 50016-2006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都仅给出了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 但对商业服务网点的总体建筑体量和规模在条文中没有具体规定, 建设和设计单位对商住建筑中商服部分所占比例及总平面布局随意设计, 导致无论多大体量、是否布置在建筑投影下面的商服均按照小商服网点进行消防设计, 降低主体建筑的消防设计标准。

例如:目前建筑设计中经常将商业服务网点位置延伸到建筑主体外面, 甚至延伸的长度和建筑面积超过了主体建筑的长度和主体住宅部分的建筑面积, 建筑整体应被定类为商住楼, 但设计部门还是按照居住建筑设计, 多层不设室内消火栓, 高层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笔者认为, 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应对居住建筑下面商业服务网点的建设规模及总平面图布局加以限制, 首先最好不要超过建筑物本身的投影范围, 如商服部分超过投影范围和建筑体量过大, 其超出部分应按照商业建筑进行土建和消防设施设计, 才能确保主体建筑的消防安全。

6.2 应对通过商业服务网点将多栋多层或高层建筑连

成片的设计模式加以限制和明确

目前建设单位为实现建设项目最大商业化, 将多层或高层住宅小区所有沿街建筑通过2层或3层小型商服全部连通, 沿街连续长度可达数百米, 整个小区仅通过消防门洞才能进入, 而所有沿街商服全部按照商业服务网点设计, 相连的所有主体建筑物均按照普通居住建筑设计, 整座多层建筑不设任何消防设施, 高层建筑不设任何自动消防设施。对于这种大型联排式沿街商服, 笔者认为不应按照简单的商业服务网点考虑, 因为这里的商服建筑已经不能简单定义为为小区住宅服务的小型营业性用房了, 而是单纯的商业经营性用房, 使用功能复杂多变, 与居住建筑相贴邻时应考虑防火间距和防火分隔要求, 商铺内应按照商业建筑的建筑面积和建筑体积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6.3 对仅在二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设计应进行限制

笔者经常遇到建设单位为增加首层门市数量, 将二层设计成270或280多平方米, 首层仅留二十几平方米的门市。GB 50016-2006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在定义商业服务网点时只提到商业服务网点应设置在首层或首层及二层位置, 没有明确每层的建筑面积是否应大致均等等问题。这样设计带来的问题是二层面积增大, 使用功能增加, 容纳人数增多, 但疏散楼梯还是只有1部敞开楼梯, 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都很难满足消防要求。笔者认为, 这种设计也属于偷换了商业服务网点的概念, 人为造成消防设计不满足要求, 消防审核时应及时纠正。

7 结语

目前沿街商业服务网点建筑的消防设计仍存在很多误区, 而现行国家标准对这类建筑无论从土建还是消防设施设计方面均还没有具体规定。笔者希望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能够对小型商业服务网点的消防设计标准做更详尽的规定, 以便提高这类建筑的消防设计等级。

摘要:通过商业服务网点存在的现状及消防设计隐患问题, 分析了商业服务网点消防设计问题成因, 并对商业服务网点消防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现行消防规范应明确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商业服务网点,消防设计,疏散距离,安全出口

参考文献

[1]黄德祥, 张文华.商住楼与商业服务网点防火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1) :49-51.

[2]DG J32/J67-2008, 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康瑞.多层商住楼的火灾危险性调查与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2) :138-141.

网点设计 篇5

为了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GIS和空间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模式.面向上海市商业网点信息化管理的目标需求,设计并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商业网点管理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提供了可视化的管理工具.此外,还提出并解决了网点数据模型、网点地址编码、“可阅读界面”和商业地图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城市商业网点管理与规划分析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作 者:王远飞 刘黎明 杨琴芝 浦祖建 WANG Yuan-fei LIU Li-ming YANG Qin-zhi PU Zu-jian 作者单位:王远飞,刘黎明,杨琴芝,WANG Yuan-fei,LIU Li-ming,YANG Qin-zhi(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62)

浦祖建,PU Zu-jian(上海市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上海,200041)

谈如何提升网点服务质量 篇6

1.强调主动服务,服务在开口之前。客户一走进网点门厅,不论是否有服务需求,网点工作人员或客户经理都应主动走上前来,面带笑容、热情接待,询问客户是否需要某项服务,并主动介绍服务品种,让客户倍感尊贵优越。注重主动服务,“服务在客户开口之前”,对扩大客户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根据客户表现出来的特点,抓住机会灵活地推销金融产品,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创造经济效益,还能让客户感到尊重。

2.建立客户导向的服务标准,注重服务接触环节的礼仪规范。依据客户需求制定具体、可量化、可测量的服务标准。如每次处理业务需要多少时间,服务失误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解决客户投诉需要多长时间等。而针对服务人员、服务设施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过程,则应管理好每一个接触环节,包括对服务人员和服务设备的管理,都应在每一环节实施礼仪规范。如针对从客户进入大厅的迎接到为客户取号排序,再到帮助客户填写单据、为客户咨询,引领客户到休息区等候、ATM使用介绍等服务环节,都可以制定详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以体现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每一个接触环节上都注重服务礼仪的实施,优质服务就成为必然。

3.提供高效服务,尊重客户时间。要在坚持优质礼貌地对客户服务、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快捷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尽量缩短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这既取决于网点对客户服务流程的优化,又取决于网点从业人员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还取决于服务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及完好性。如在客户办理储蓄业务的过程中,根据客户业务金额的大小,在服务初期,巧妙地识别及分流客户,主动推荐使用ATM等自助设备,就是尊重客户时间,提供高效服务的体现。

4.积极运用高科技设备,完美处理高接触服务。在对客户服务过程中,大量使用先进的设备设施,以此来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提高服务效率,给客户更多选择,增强业务办理的自助性。以电话银行为例,它几乎提供了全部的金融服务:存款、贷款、转账、账单支付、账务处理、账户查询、购买保险、基金和挂失、信用卡授权、投诉等,给客户带来极大的便利。高接触服务是指对客户办理业务的各个服务接触点不放弃、不忽略,处处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换位思考了解每一项服务的感受。针对客户在每一个服务接触点上的需求,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

5.注重服务的统一与规范,塑造服务品牌。要求信合网点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将服务与管理融入金融竞争中。要注重建设信合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形象,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统一与规范管理,再配合企业的CIS(企业识别系统),才能为客户提供标准的服务,使客户在那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服务,塑造具有信合特色的金融服务品牌。

(文/王与庚)

网点设计 篇7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彩票行业的规范管理和良好发展, 彩票销售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彩票销售网点也逐渐延伸到全国各地, 销售网点区域覆盖面广, 既包括经济发达的城市与周边地区, 也有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及村屯。

如何保障彩票的发行以及销售的良性运营, 是彩票发行管理者在彩票行业蓬勃发展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据《2012年彩票行业调查报告》分析, 在2012年, 超过成销售网点月收入不足2000元[1],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的竞争、经营成本的增加以及销售网点的运营和管理不规范。因此, 对于彩票发行和运营管理者, 需要准确掌握彩票销售网点的设备运行情况、运营环境以及运营服务信息, 用来指导彩票销售网点的经营, 从而保障彩票发行和销售的良性发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 为彩票销售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彩票销售网点进行管理已势在必行。因此, 设计和开发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对彩票的发行和销售具有重要的意义。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是实现销售终端良好运行以及销售网点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彩票销售网点的巡检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对销售网点人员、设备、营销环境和营销服务等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巡回检查和标准化巡视作业, 可以按照预定的巡检计划和任务, 实现定人、定点、定期、定标准的全过程管理, 可以快捷准确地开展正常巡检、特定任务巡检, 还可以对现场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准确和科学的统计分析。

通过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 可使各级彩票销售机构人员能够直观地掌握销售网点的人员、设备、销售服务的运行状况;可为市场管理人员提供服务的真实性, 及时发现销售网点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他安全隐患, 提高了市场管理员服务或营销指导的有效性, 实现市场管理员和销售网点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保障了彩票销售网点的正常化运营, 提高销售网点的销售能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彩票行业在国内市场的逐渐推广, 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分销渠道的建设模式以及营销方法[2]也被借鉴, 使得国内的彩票销售网点在不断的增多。在国外, 信息化技术被很好地应用到彩票销售网点的管理中;而在国内, 对彩票销售网点的检查主要是靠人跑以及电话, 检查的信息通过纸质表格完成, 管理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彩票销售网点的准确信息, 从而使彩票销售管理者对销售网点的管理脱节, 无法真正实现对网点营销和服务的指导。

今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 在许多行业已经建设巡检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升管理水平, 如电力巡检系统[2]、天然气管道巡检系统[3]等。但在国内还没有彩票行业的巡检系统, 我们在www.baidu.com, www.google.com中输入彩票巡检、彩票巡检系统等关键字, 均没有查到相关产品和研究;同样我们在中国知网 (www cnki.net) 中也没有搜索到相关科技成果、专利以及论文。

2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彩票销售网点的需求调研和功能需求分析,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应满足如下功能需求。

(1) 通过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可以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设置, 定义销售网点的类型, 定义每个销售网点需要检测的巡检项目, 定义巡检项的内容, 还可以定义不规范项目, 并且能够动态的对不规范巡检项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基本操作。

(2) 制定巡检任务, 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查询功能。

(3)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能够初始化市场管理员。市场管理员可以下载管理人员安排的巡检任务, 巡检工作人员根据巡检任务书的要求采集信息。

(4) 巡检结束以后, 市场管理员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硬件传输方式传输到系统, 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与恢复等操作。

(5)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巡检人员收集的信息对不符合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报表。

(6) 系统可以设置系统的用户, 以及用户的权限, 使得具备不同权限的用户访问不同的系统功能和系统页面, 并且可以方便的、动态的对巡检工作人员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7) 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巡检工作进行监控与管理, 可以根据巡检人员提交的巡检情况, 对巡检人员的工作做出适当的评价。

(8) 彩票销售网点的PDA设备可以下载巡检任务, 巡检结束后, 可以上传巡检结果。

(9) 识别市场管理人员并通过RFID识别设备。

(10) PDA终端可查看任务

(11) 手持移动终端应该是完整的一体化的设备, 轻巧便携, 使用简便, 维护培训成本低。

(12)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可以灵活地编织巡检内容。巡检内容可以按照销售网点进行分类。巡检分为“常规巡检”和“专项巡检”两种方式。

3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3.1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结构

彩票销售网点分布范围广, 遍及全国各地, 各个销售网点环境和网络条件千差万别, 有的销售网点环境和条件较好, 有无线网络覆盖;而又的销售网点位置偏僻, 网络条件较差, 无线网络不可用, 从而导致巡检数据采集终端无法与采集系统连接。因此,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必须支持在线和离线两种使用方式。根据以上对彩票销售网点的特点分析,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采用B/C/S结构, 即B/S与C/S的混合结构, B/S结构支持在线应用, 而C/S结构则用来支持离线应用,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B/C/S的应用场景如图2所示, 详细描述如下:

(1) 移动应用客户端

移动应用客户端程序 (MobileApp) 具有如下功能:

●具有离线和在线接收巡检任务、巡检数据采集填报等功能;

●移动应用程序数据采集填报后, 如果连通了与巡检系统服务端的网络, 则可以通过Web Service[4-5]直接同步到服务器;

●应具有和富客户端 (RichClientApp) 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

(2) 富客户端 (RichClientApp)

富客户端程序 (RichClientApp) 具有如下功能:

●具有离线和在线接收巡检任务、巡检数据采集填报等功能;

●数据采集填报后, 如果连通了与巡检系统服务端的网络, 则可以通过Web Service直接同步到服务器;

●应具有和移动应用客户端 (MobileApp) 以及瘦客户端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

3.2 巡检系统功能结构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包括系统服务器端、智能客户端 (富客户端) 以及移动应用客户端。因此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包括巡检系统后台服务端子系统、数据通信接口子系统、数据采集智能客户端以及移动数据采集子系统, 如图3所示。

3.2.1 巡检系统后台服务器端子系统

服务器端管理详细功能包括:

(1) 系统设置:包括全局设置、密码设置等。

(2) 卡片管理:包括会场管理和卡片管理。

(3) 销售网点管理:销售网点基础信息、销售网点变更、销售网点查询等。

(4) 用户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用户权限分配。

(5) 终端管理:包括区域信息管理、终端信息管理、终端迁移管理、终端业主变更管理、终端销售数据管理等。

(6) 巡检项目管理:巡检项目管理、巡检网点管理、不符合项目管理。其中不符合项目管理包括巡检过程中发现问题确认、问题类型、严重程度、指导内容、纠正时间、改进验证、改进提醒等。

(7) 任务管理:市场管理员工作计划、市场管理员任务下达、任务查询。

(8) 巡检管理:巡检结果管理、巡检结果查询。

(9) 设备维护管理:维护操作、维护保养情况查询。

(10) 系统查询:任务查询、任务执行查询、网点查询、设备状态查询、

(11) 统计分析:巡检结果统计、巡检趋势分析。

(12) 个人信息管理:个人信息、运行管理。

(13) 系统配置:模板管理、拼音码设置管理、通讯配置管理、手持终端授权、系统参数配置。

3.2.2 数据通信接口子系统

(1) 数据通信接口子系统是PDA设备与后台服务器管理系统进行信息通信的系统, 可以完成巡检任务的下载、巡检结果的上传等数据通信功能;

(2) 使用无线传输接口, 方便快捷, 易于使用, 同时使用数据定存方式, 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

(3) 移动设备PDA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前, 需要进行验证, 只有经过管理员在服务器管理系统中授权过的PDA才能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3.2.3 移动数据采集子系统

移动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用于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数据采集, 具体功能包括:

(1) 市场管理人员使用前, 要进行登录验证, 只有验证通过的用户才可使用。

(2) 移动设备PDA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讯前, 需要进行验证, 经过服务器端系统管理员授权使用的PDA才能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3) 巡检任务的接收:市场管理人员通过PDA与服务器系统进行数据通讯, 从服务器管理系统中下载当天要巡检的任务数据。

(4) 巡检数据的采集:市场管理人员通过PDA进行销售网点巡检, 数据采集, 保存在PDA系统中。

(5) 巡检结果的上传:将PDA系统中的巡检结果数据通过互联网或者固定数据传输两种方式传输到服务器中。

3.2.4 数据采集智能客户端

数据采集智能客户端主要用于市场管理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时的离线应用, 市场管理人员可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客户端填报数据, 待网络连通后, 通过智能客户端可将填报的数据同步到后台服务管理子系统;通过智能客户端, 还可以与移动终端PDA进行数据通信, 其主要功能包括巡检数据填报、巡检数据与后台服务器的同步、巡检数据与移动采集子系统的同步等。

3.3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集成架构

为了保证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松耦合性和可扩展性,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采用了基于软集成总线模式的集成系统架构, 如图4所示。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集成架构设计了软集成总线 (Software Integration Bus, SIBS) 和软件构件, 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按其用途和特点设计为公共软件构件以及专用软件构件, 巡检系统的各个功能可由公共软构件以及专用软构件通过软集成总线SIBS组合而成较好地实现了软件的松耦合性以及可扩展性。

此处的软件构件是可以独立完成某个或某些业务处理功能模块。

软集成总线SIBS由构件注册引擎、构件发布引擎、构件组合引擎、工作流引擎以及报表引擎等组成, 为软构件的组合和运行提供支撑环境。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1) 巡检系统的公共软构件和专用软构件首先通过软集成总线SIBS的构件注册引擎进行注册, 构件注册成功后, 软构件则变为系统可识别的软构件;

(2) 软构件注册成功后, 必须由软集成总线SIBS的构件发布引擎对其进行发布操作, 软构件发布成功后, 软构件的状态变为可用状态;

(3) 软构件发布成功后, 可通过软集成总线SIBS的构件组合引擎, 根据构件组合规则对构件进行组合, 并提供运行环境, 从而实现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的相对应功能。

软构件与软集成总线SIBS集成模型如图5所示。

3.4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的实现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包括巡检系统后台服务端子系统、数据通信接口子系统、数据采集智能客户端以及移动数据采集子系统。后台服务端子系统、数据通信接口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2.0框架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而移动数据采集子系统则是基于Android平台使用Java开发实现。

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实现了B/S和C/S应用, 支持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的在线和离线工作, 系统开发采用基于Nhiberate[9]的多层技术架构。

在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开发中, 在传统的三层软件技术架构中引入了持久化层、实体层和ORM[11-13] (Object/Relation Mapping) 层, 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化层、实体层、ORM层以及数据库层。在传统的三层架构中 (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库层) , 业务逻辑层不仅需要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 还要访问数据库层, 该技术架构的缺点是在数据库发生变化或者表结构发生变化时, 在业务逻辑不变的情况下, 业务逻辑层还需要重新编写[10]。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我们在三层架构中引入了NHibernate框架作为持久化层, 同时通过ORM层将业务实体隔离为独立的域对象, 从而实现数据访问与业务逻辑处理的独立性。彩票销售网点巡检系统开发技术架构如图6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 ORM层通过建立ORM映射文件 (XML文件) , 将实体类与数据库表关联, 将数据库表映射为对象, 把对数据库的操作转化为对对象的操作;Nhibernate持久化层利用ORM层的建立的ORM映射文件, 实现了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库层的连通, 而业务逻辑层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在开发中, 需要建立的文件有映射类 (即*.cs文件) 、映射文件 (即*.hbm.xml文件) 以及数据库配置文件 (即*.cfg.xml文件) 。其中映射类文件 (*.cs) 与数据库中的table对应, 实体类中的属性映射为数据库表字段;映射文件 (*.hbm.xml) 指定了数据库表和映射类之间的关系;数据库配置文件 (*.cfg.xml) 指定了数据库连接信息, 如数据库名、用户名等。

4 结论

网点设计 篇8

1 视频与字符叠加技术

视频字符叠加是在视频信号中混入文字信息或者简单的图文字符,从而在屏幕特定位置和视频信号同时显示在显示器上的一种很成熟的技术。通常在卡拉OK点歌机上就可以见到这个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还应用在电视系统和监控系统中。

此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图解显示控制”阶段。它是利用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来实现各部分所要求的严格的时序关系,并将形成的字符信号与视频信号在预定的时间关系上混合并显示在屏幕上。

第二阶段是单片机这类集成电路的阶段。它将“显示控制方式”中的中小规模集成器件构成的电路集成化。字符(或图形)等以点阵方式存储在外围的ROM或EPROM中。它使电路大为简化,因而使用较为方便。

第三阶段是单片“屏幕显示”器件阶段。因为在与电视有关的产品上,并不需要显示很多的字符或图形,因此将以上所提到的控制器中外部存储器与其集成在一起而形成所谓单片屏幕显示的。这类器件主要是为家用电视这类产品而设计的,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是视频叠加系统框图,图2为视频叠加系统中的字符显示时序逻辑。

本课题在设计中采用NEC公司生产的第三阶段的产品μPD6450系列芯片,它是集成了内部微控制器的智能型芯片,只需使用外部的微控制器对其进行指令的控制,解决μPD6450芯片与微控制器的接口问题和μPD6450芯片的指令输入是串行输入的形式。同时利用μPD6450叠加芯片与新型的AVR单片机进行接口对叠加芯片进行控制。

2 利用字符叠加器实现网点仪思路研究

电脑网点仪组成主要由显微镜、视频摄像头、视频输入卡、电脑主机、显示器组成。在课题中采用视频字符叠加技术,就是把电脑主机部分改为单片机AVR作为主机,显示器改为监视器(直接接受视频信号),用单片机来控制视频字符的叠加。市面上现成的卡拉OK点歌机就是用单片微型机AVR加上字符叠加芯片组成的一个设备,可以接受视频信号和字符控制,以及在版面上设有各类控制键,直接利用此设备,修改编程逻辑以实现本系统。

字符叠加芯片的显示原理是在屏幕的一个相应位置显示一个字符,就是在芯片的RAM区把这个字符点阵写进去,就会在相应位置显示出来这个字符点阵。把字符集存储在相应的外置ROM芯片中,需要哪一个字符就从ROM中读取,然后写进相应屏幕坐标的RAM中,这样屏幕上就会把视频信号叠加上这个在RAM区中相应坐标位置的字符点阵显示在监视器上。

为了明了如何编程逻辑,首先把网点仪功能进行一个简单介绍。经显微镜将雕刻版上的网点放大后经视频进入网点仪,采集到的实际网点如图3所示。要检测的就是如何测定这个网点的尺寸。

将网点简化成如图4所示的理想网点图像,并对理想网点图像加以定位。要检测的是网点中间从左到右的水平横线尺寸。为了尺寸的准确,先要用一个标准刻度的标尺放在显微镜下面,然后移动标线1,标线2,把坐标1,2和标准尺寸大小记录下来,存储在网点仪的RAM中,在设计单片机电路时候用一种可记忆RAM,停电以后还可以保存数据,这样标尺数据只要设定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数据丢失了再进行设定一次。基准设定以后,在测量实际网点时,移动标线1,标线2到如图4所示指定位置,就可以计按比例计算出该网大小。

由于网点仪是在屏幕上划线,因此把字符集只要数字0,1,2,3,4,5,6,7,8,9,小数点等用于显示数字的点阵信息,同时编写一个只含竖线图案的字符集,ASCII码点阵信息一般是8×8点阵的,字符点阵设置如图5所示的8个图案。

用程序实现编程划线,就是把上述8个字符点阵图案来回切换,从上到下把字符点阵读进相应的屏幕RAM中,实现相应的画线工作。然后把字符显示横坐标位置加上字符循环位置就是该划线在屏幕中的具体点阵坐标。有了相应的点阵坐标以后和基准坐标和基准尺寸以后就可以计算出网点的大小了。

网点大小:

其中BZ是基准尺寸,x1,x2是实际网点坐标值,wx1,wx2是基准坐标。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功能键的设置问题,一般需要几个功能键:左线移动左右键,右线移动左右键,基准设定键,由于测量只要到微米级的整数数字,可以把基准设定数字调整键盘设置为上下两个键,这样总共7个键就可以实现简单的操作功能。

由于的程序的编写过程中涉及到具体ROM字符点阵信息的安排和读写顺序,所以ROM字符集的编排顺序显得非常重要,字符集的排列顺序编排得当有助于简化汇编语言编程逻辑。键盘中断子程序主要是判断按下哪一个键,做一定延时处理使得移动划线平缓处理,键盘移动划线位置后,换算出x1,x2的点阵横坐标,然后计算出尺寸值,显示在右下角。竖线的点阵坐标位置坐标换算关系如下:

划线位置的字符位置是Z,显示竖线字符集序号为w。

3 结语

为了快速实现上述功能,简化电路设计,直接利用卡拉OK点歌机中的电路,并修改编程逻辑实现了网点仪的检测控制功能。利用单片机视频字符叠加功能设计的网点测试仪,已经测试使用可靠,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成功应用。功能上虽不能向PC计算机那样实现复杂的自动判断,但是节约了单台机器的成本,体积更小巧、轻便,为网点仪的便携化、低成本做了一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杨永才,何国兴,马军山.光电信息技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何立民.I2C总线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2.

[3]魏熙乐,王江,许微,於卫春.新型高度集成化的视频字符叠加系统的研究[J].电子工程师,2003,29(4):47-50.

[4]NEC Corporation.‘μPD6450Data sheet’[J].Ic-2320a1990.

[5]张军.AVR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典型实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6]沈文,Eagle Lee,詹卫前.AVR单片机C语言开发入门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郭欣,孙泓波,顾红.μPD6450与μPD6453在视频字符叠加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1,5.

[8]冯林,吴振宇,吴超.μPD6450字符叠加器在电视成像系统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03,2.

[9]孙韶媛,王利平,等.OSD芯片μPD6450在激光测距数据与微光图像实时迭加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01,5.

[10]叶丽娜,刘申友.字符叠加芯片μPD6453/μPD6465[J].国处电子元器件,2002,8.

[11]Jean Labrosse J.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M].邵贝贝,等,译,第2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网点设计 篇9

即墨历来以商贸业发达著称, 是青岛商贸对外辐射的枢纽。向来是南来北往人流物流的汇聚地。并且经济总量大, 三产比重高, 已经超过二产。

目前有些重大的项目正在建设, 包括商贸城和物流园, 济铁即墨综合物流园是青岛唯一的全国性铁路综合物流中心, 进入铁总2014年建设计划;还有青荣城际设有即墨北站已经建成通车、青龙高速和连接青岛主城区与蓝色硅谷的轨道交通正在加快建设。正在编制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拉开了“一城一区”和中心城区五大片区的城市发展框架, 为商业网点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现状发展成绩方面已经形成十字带状展开的格局,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群, 具备多中心体系的雏形。从各个商业网点要素方面来看, 市场集聚成片、发育充分、特色突出、前景广阔;大型零售网点增长迅速, 覆盖率高;社区商业氛围浓厚;物流产业规模化发展。商业网点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三个方面:部分市场需要整合、提升或取缔;缺少有影响力的商业街;社区级商业配套不足。

从总体层面上来看:传统商贸业仍占主导地位, 还很缺乏以新型业态、现代化交易模式为标志的现代商贸业;在空间上还是以传统沿街店铺式为主;专业市场辐射面窄, 尚未达到“买全国、卖全国”的阶段, 电子商务发展与现在巨大的市场规模不相匹配。

二、规划构思

发展定位:以服装商贸为主导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贸名城;商业网点结构合理、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化商贸城市。

发展战略:以人为本, 建设即墨零售商业;集聚发展, 建设即墨批发商业;创新驱动, 建设即墨新兴商业;突出特色, 建设即墨印象商业。

规划重点:形成等级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点体系;注重引导大型零售网点发展;努力建好特色商业街;积极发展社区型商业网点;着力建设和提升即墨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物流园区。

三、创新与特点

(一) 制定了创新的工作框架

采用问题和目标双导向的工作框架:

首先通过对现状商业网点的一个认知情况以及规划背景、城市概况, 对现状的商业进行评价。

然后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进行分析、swot分析和经验借鉴, 总结出发展定位、目标和策略, 然后进一步制定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包括市域商业空间格局、商业中心、大中型零售网点、商业街、社区商业、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等的发展布局做出规划安排, 以引导和规范商业网点布局, 构筑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分布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

最后制定实施对策及措施。

(二) 提出了创新的技术支撑

创新性分析了人口、消费、交通、旅游和级差地租等多个因子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影响, 以及即墨商业网点各个要素的发展趋势。

人口:中心城区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对商业发展有直接正面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商业网点布局应满足即墨作为大城市的需求。同时,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口不断向城区集聚, 将催生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商业布局也应顺应这一趋势。

消费: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 对商业网点布局和购物环境提出更高要求。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下降态势, 恩格尔系数由2009年的39.7%下降到2013年的35.4%, 与此同时, 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家庭设施用品和服务类以及衣着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都有较快提升, 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理念发生转变, 对于更高价值和层次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

交通:城市对内对外交通条件会直接影响到商业网点的布置, 商业网点的规划必须充分分析现有交通条件, 并参考各项交通规划进行布局。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主要依赖对外交通条件, 大型零售网点、商业中心、商业街等则与道路交通性质、轨道交通站点联系紧密。

旅游:“以旅带商, 商旅结合”是商旅联动的重要特征, 商业网点布局要实施“商旅互动”策略, 促进商贸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即墨服装市场、小商品城等商业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载体, 应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及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 促进其与商业融合发展。

极差地租:通过对大部分城市的地价进行分析, 可以反映出商业用地租金从市中心向边缘郊区递减的规律, 这与现实中大型商业网点居于城市中心, 小型商业网点居于城市边缘的现象是一致的。当前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郊区化, 城市边缘区与城市中心区的地价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这也体现了如今一些城市中大型商业网点也逐渐布局到边缘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即墨的商业网点规划不同于其他城市, 其他城市主要是为本市居民服务的以零售商业为主, 而即墨不仅有对内的零售商业, 还有为区域服务、为半岛甚至更大范围的对外的批发商业。所以即墨是内向型与外向型商业相结合的城市。

(三) 规划了创新的功能结构

立足当前, 内部夯实基础, 做足配套;

对内的市区商业以零售为主导, 市区商业形成“一轴、三心、五点、八街”的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商业配套, 重点完善社区级商业职能, 实现商贸业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 奠定国际商贸城的商业基础。

展望未来, 外部放大优势, 引领城市商业方向。

对外的批发商业以批发和物流为主导, 重点一城一港, 在功能上形成批发中心、物流中心、电商中心和品牌中心四大功能。

进一步放大商贸业发展优势, 挖掘各商业、产业等要素资源及其组合方式, 构建城市功能平台, 使城市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城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体现, 功能上求品质、品位、品牌。建立区域资源共享平台, 促进第三产业与其他经济要素协同发展, 以国际化商贸城市为目标, 综合提升即墨商业能级, 形成对半岛地区乃至国内商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 打造了创新的城市特色

提出古城片区、国际商贸城和国际陆港三大板块, 打造千年商都印象即墨名牌。

古城片区是即墨市文脉的核心区, 也是青岛市历史的渊源地。规划为突出“千年商都”的文化底蕴, 以建设即墨印象商业为发展目标, 融入城市RBD的设计理念。定位为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展示传统风貌的主要场所;以古街区为载体的传统商业文化区, 同时也是一个人文旅游景区。

国际商贸城打造成为江北最具影响力的, 面向环渤海和东北亚的特大型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流通中心。规划是把国际商贸城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载体, 实施“以旅带商, 商旅结合”的策略, 促进商贸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即墨的批发商业形成以即墨国际商贸城为首的一城多点的六大即墨专业市场板块。

国际陆港是面向青岛市、辐射半岛蓝色经济区, 提供大宗物资货物仓储、中转集散、交易等服务的全国一流的物流港。即墨市南泉区域凭借其优越的公、铁交通条件, 大物流经济的发展迅速, 未来进一步整合蓝村、南泉和大信区域的空间资源, 助推即墨国际陆港的发展。即墨物流形成以即墨国际陆港为首的一港多点的空间布局。

(五) 运用了创新的操作手段

1、切合实际, 制定详实的近期计划。

2、创新性制定了商业网点建设控制标准, 增强可操作性。

这部分内容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各级商业中心建设控制标准、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建设、零售网点的组织形式、专业市场、商贸物流园区、商业分级设置规范以及即墨市公益性农贸市场特色商业街建设标准与管理规范。做这部分内容就是把说明图纸变成文件, 作为对城区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审批、监督和检查的基本依据。

摘要:在国内贸易发展迅速的背景下, 制定商业网点规划, 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业网点体系,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即墨市为例, 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进行深入的研究, 制定合理的布局结构和实施策略, 并提出了几点创新。

农机维修网点急需扶持 篇10

十多年来,农机维修服务网点一直处于自主生存、自谋发展状态,修理方式大都以换件,调试调整校正等为主,恢复性的修理业务开展的很少,农机维修网点整体承修能力不高,维修工具不全。究其原因,农机维修网点的自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差是主要因素。

目前,农机维修网点的承修力和修理服务水平明显满足不了农机具的维修要求。面对这种局面,但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者苦于自身经济能力有限,添置维修设备,扩大承修范围,提升修理点级规模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农机具的维修费用是农机具经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维修网点的承修能力不高,所能提供的服务不够便利(维修网点布局的因素)、不够快捷(维修效率等因素)、不够经济(换件而非修复等因素)、不够环保(修理技术更新滞后等因素),维修方式也加大了农机具的经营成本,所能提供的修理业务和修理质量也因维修设备的缺失而受到限制。因此,在依法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监督管理的同时,促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农机维修网点发展壮大,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的承修能力,是当前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上因素分析来看,农机维修网点亟待扶持。

1 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规定维修等级分析,辽阳市辽阳县2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中,能够达到农机综合维修一级点的几乎没有;能够达二级资质标准的农机综合维修点少之又少,能够达三级资质标准的维修点也只占到15%,且大部分农机维修点功能单一。因此,在每个乡镇选择一个综合资质比较好的维修点,扶持其设施,设备达标,帮助其建设为承修范围和承修能力都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综合维修点,既能满足本乡镇农机具便捷,优质维修的需求,还有利于促进农机维修市场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2 将农机维修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在作业环节补贴及农机作业燃油补贴等。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农机化的进程,但作为保障农机具良好技术状态的农机维修网点,其承修能力已跟不上当前农机具维修的需要,高新农机具的维修更是毫无保障。的技能培训可以依托阳光工程,但农机维修设施,设备的缺失,仅仅靠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者自身的力量,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有条件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扶持,添置新型实用的农机维修设备,仪器;更新陈旧老化的维修设备,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装备水平,从硬件建设方面提高其承修能力。

3 以项目形式助推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农机节能减排在农牧业乃至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据专家测算,如果发动机检测维修及时,可以有效减缓功率下降,降低油耗,减少排放2~5%,农机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为此,如果能以项目实施的形式助推,实现农机维修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农机维修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以项目的形式示范带动,能尽快实现推广作用。

4 试行终身维修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网点设计】相关文章:

金融网点05-26

网点建设06-05

邮政网点07-27

网点设置08-12

网点转型08-15

销售网点09-07

星级网点评选05-23

成都征信网点04-18

网点转型总结04-20

银行基层网点06-19

上一篇:浮选预处理下一篇:国际贸易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