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度

2024-07-31

血液黏度(精选五篇)

血液黏度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4例, 均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最新标准, 且均伴有血液黏度增高。其中男10例, 女14例;年龄33~61岁, 中位年龄45.3岁;病程5~22年, 中位病程8.8年。

1.2 治疗方法

在原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方剂: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9g, 生地9g, 川芎5g, 赤芍6g, 牛膝9g, 桔梗5g, 柴胡6g, 枳壳6g, 甘草5g。阴虚者加黄精10g, 沙参9g, 枸杞9g;气虚者加黄芪9g, 太子参9g;阳虚者加仙灵脾9g, 兔丝子9g。口服用药疗程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观察, 包括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血沉、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头晕乏力、腰困腿软等症状及舌下脉络青紫等血瘀证有改善。且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还原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久病入络为血瘀”, 其病机为血行不畅脉络瘀阻, 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 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临床上常见舌下脉络青紫、面色晦暗等血瘀证[1]。本文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并血液黏度增高, 并从血流变学角度探讨了本药活血化瘀的原理, 结果表明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一定改善, 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和舌紫改善相一致, 表明血府逐瘀汤具有改善血液流动、解除血液黏聚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等作用。

参考文献

血液黏度 篇2

关键词:剖宫产,硬膜外自控镇痛,妊高征,血液黏度,影响

妊高征产妇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检测均显示其血液黏度呈现较高的状态, 而剖宫产作为对机体影响较为明显的手术方式, 其可进一步引起血液黏度的升高[1], 而这均极大地影响到机体的血液循环。因此降低血液黏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本文中我们就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高征产妇血液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49例产妇中, 年龄23~34岁, 平均 (28.1±3.3) 岁, 孕周36.5~40.5周, 手术时间35.6~70.8min, 平均 (54.3±7.4) min, 术中出血量125.4~405.3mL, 平均 (293.4±15.6) mL。观察组的49例产妇中, 年龄23~35岁, 平均 (28.3±3.2) 岁, 孕周36.7~40.8周, 手术时间36.7~71.5min, 平均 (54.9±7.2) min, 术中出血量123.7~410.8mL, 平均 (296.7±15.2) mL。两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及手术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产妇在其疼痛较难忍受时进行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 观察组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以吗啡与罗哌卡因配置药液, 背景流量为2mL/h, 自控剂量为0.5mL/次。将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手术后6、12及24h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 (高切) 、全血还原黏度 (高切) 及血细胞比容进行对比, 其检测仪器为ZL6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中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和检测所得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数据均为计量资料, 进行相应的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将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手术后6、12及24h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细胞比容进行检测, 然后将数据对比及统计学处理, 具体见表1。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因本病的发病机制导致其机体的血液黏度呈现较高的状态, 而这种血液处于黏滞的状态对于机体血液的循环极为不利, 而手术对于本类患者为一种手术性刺激可进一步引起这种黏度的升高[2], 另外, 术后机体存在疼痛不仅可以影响到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 对于机体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也基本得到肯定。这些所有影响因素综合起来进一步导致产妇产后血液黏度的升高, 易于形成血栓及影响血液循环, 从而影响到产妇的康复。

注:术后不同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文中我们就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高征产妇血液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发现其在降低产妇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细胞比容中的效果非常明显, 且较哌替啶肌内注射镇痛的效果更为突出, 主要与其控制疼痛的效果更好有关, 当疼痛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后, 机体的应激状态必然得到较大程度地缓解, 表现在上述血液黏度指标方面即为下降幅度较大。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降低妊高征产妇血液黏度, 对于产妇的机体血液循环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德英, 常永超, 程国平, 等.妊娠高血压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9, 19 (2) :286-288.

打造黏度文化模式 篇3

5月1日, 用户王先生走进山东肥城海尔专卖店, 他买了一台冰箱, 要求两个小时送到家。经理王启刚马上安排两名员工为其送货。由于周到、细致且追加了诸多服务, 用户感动之余, 进而又买了一整套海尔家电 (包括空调、彩电、洗衣机、厨电等) 。显然, 从用户“买一件”到“买一套”的事件中, 可以看到, 以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海尔新型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给用户以最佳服务是怎样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而更要强调的是, 蕴涵于其全新的黏度机制背后的卓越的海尔式黏度企业文化。

对这样一种黏度商业模式——黏度企业文化模式, 其重要特点如何理解和把握?首先应发现并紧紧抓住用户黏度——即需求点给予贴心的服务。当服务人员把冰箱送到用户家时, 发现用户正在发愁——正在搬家的用户因搬家公司的工人因为脚扭伤而致使搬家停止, 以至连晚上睡觉用的大床都还放在楼下, 此时, 海尔服务人员迅速、麻利地为他们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

其次, 及时有效地粘上去, 应对用户需求给以真心实意地不掺水分的无偿供给, 最佳地映射出其无比热情的黏度服务精神。服务人员先帮用户往楼上搬家具, 按用户要求摆好;然后再搬冰箱, 安装、调试、安全测电。感动不已的用户递水, 不喝;留饭, 婉拒;硬塞100元钱, 谢绝。并一再表示说:“您是海尔用户, 我们所有服务都是应该的!”

第三, 企业对外服员工予以相应激励和补偿。在不少企业中亦不乏此类好人好事, 然而往往是面对付出了追加劳动的员工, 企业领导总喜欢用“学雷锋, 做好事, 要不计报酬”的潜规则鼓励即不给补偿, 使员工这种激情之火很快熄灭了。海尔的创新在于反其道而行之, 公司按机制规则给服务人员进行提成激励, 并公开嘉奖。这使用户黏度需求→企业服务兵黏度供给→企业给黏度员工提成奖励, 构建了可生成、可持续循环的一整套黏度机制链, 这正是为什么不少用户对海尔产品从“买一件到买多件”的谜底所在。

第四, 两个好的“用户黏度”打造出第二份消费者剩余文化。必须看到, 在企客互动机理中, 以服务人员给用户一个“好” (为其追加服务) , 用户给企业一个“好” (第二次购买) , 两个“好”为相对应的相互感动心理、文化过程, “用户黏度”既给用户送了服务, 企业也赚了钱。海尔这种用户提供体验式服务, 使其经营稳步增长。

《中国好声音》的品牌黏度 篇4

虽然更名之后,在节目开播前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做传播推广,告知广大观众《中国新歌声》来了,各方面准备难免略显仓促。但7月15日首播当日,《中国新歌声》CSM52城收视率3.875,不但成为了2016年首播收视最高的电视节目,同时也打破了中国电视新节目首播的历史记录。尽管面对多家卫视新开播综艺节目的强力阻击,《中国新歌声》再度蝉联当周所有时段所有节目收视冠军,第二名则被“新歌声”幕后花絮揭秘节目《真声音》获得。全新的导师战车以及导师间的幽默互动更是“俘获”了众多网友、观众,在播出后的一个星期内更是一度霸屏各大媒体头版,收获好评无数,《中国新歌声》可谓是创造了关注“现象级”。

陌生人对话引发的思考

正值《中国新声音》开播如火如荼的时期,笔者写字楼一天之内听到了两次大众对节目的闲聊——女:今年的《中国好声音》看了吗?最近电视上正火热播出。男1:打官司改名《中国新歌声》了,没看;感觉没多大意思,前几期都看了。男2:没关注,反正是唱歌,跟以前的形式都差不多。女:是啊,还是那英、周杰轮,他们竟然连导师都不换。男1:看了好几季,刚出来时感觉挺新颖的,后来慢慢的就没多大感觉了。男2:这是第4季,还是第5季吧。女:应该是吧,反正播了很多年了。

从聊天内容中可以听出,这些人都是《中国好声音》的忠实观众。虽然今年改名《中国新歌声》,大家还是会自发关注节目信息。他们以前一直都看《中国好声音》,但为什么播到第5季他们的关注度开始出现变化呢?他们的谈话直观的表达出对节目的直观态度:以前很关注,现在看的多,节目对他们的黏度就不大了;虽然今年节目有较大的改动,但对他们来说,节目模式和内容都是一样的;他们觉得《中国新歌声》这么多季办下来,节目的新颖度不够,创新内容偏少,进入每年相同的流程模式;他们期待节目有不同的地方,有能够引起他极大兴趣的新亮点。换而言之,这段对话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来观众对一个节目的爱之深,期望之高,与此同时也反应出了观众对节目的心态变化。

反观自身这么多年追这档节目的心理,回顾过往的4季,尤其是第1、第2季可以说是每一集都不会落下,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错过了每周五晚上的直播,但第2天都会去追看,从第3季开始,慢慢就变成漏了一集也没关系,到现在就是想起来了就看。显然这是经历了“必看—允许遗漏—不看也没多大影响”的心理过程,追寻本质原因,一开始由于节目的确新颖、创意十足,在强大的广告攻势下,对节目十分热衷;到后期就每年都有广告投放,但由于长期观看已经逐渐变得麻木,今年还没看明年的就知道明年的内容是这样的。作为一名观众来说,这种连续性的节目,每年都大体相似,这就陷入了感知同质化,由此就开始变得可有可无。毕竟自始至终,无论节目播放多少期,观众都是观看者,并没有参与其中,自然节目对广大观众的黏度将会下降。这不禁引人深思,好的原创节目怎么长久赢得观众的青睐?《中国新歌声》的高收视背后,有多少观众跟上文提到的观众一样?一个模式相同的节目在播出多季后如何能够有效保证忠诚观众的黏度?

品牌如何赢得粉丝忠诚

仔细回想,《中国新歌声》已经5岁了,作为一档节目来说大家可能觉得5年时间很短,但从品牌角度来说,一个新生品牌从推出到5年,生命力如此旺盛,换到任何行业这都是难能可贵的。毕竟很多新生的品牌都活不过3年,而《中国好声音》第5年仍然是风生水起,这是很难做的。

节目之于观众,就像是产品之于消费者,在很多行业一个品牌5年没有大的创新,那么消费者的接触度是随着时间推进呈降序的,消费者的忠诚度也是逐渐下降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快消品、IT、数码家电等快速革新行业新品推出的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手机行业,基本是半年出一款新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巨大,你要保证对忠诚消费者的统治力,那么必须完成产品的快速创新,才能持续保证对消费者的黏度。倘若娱乐、旅游、服务、大宗商品等行业,产品不可能快速革新,那么你就必须不停的与消费者互动,保证品牌的绝对活力,才能长久占据消费者心智。尽管电视节目有自身的独特性,但大众的认知过程是共同的,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观众的热度会随着节目播放时间逐渐变得游离,《中国新歌声》的观众亦是如此。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极度丰富和透明的时代,大众变得越来越理性,且大众收到的干扰太多;一个新事物的吸引力是有期限的。所以创新与互动在当下才被放在第一位,只有让消费者参与进来,他才能深刻感知品牌,感知产品,才会成为品牌的口碑传播者。

《中国新歌声》在开播之前也进行了相应的氛围营造,与此同时针对更名还进行了针对教育,这些广告在各大网站上也都看得到。前期的版权之争一直是媒体持续关注的焦点,各大门户网站都有跟踪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倒是为《中国新歌声》的传播省去了一大半的精力。但仔细回顾《中国新歌声》前期投放的广告和以往历年的推广,我们不难发现广告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两种预告节目内容和告知节目开播。的确《中国新歌声》目前的收视率绝对够高,但试想一下倘若它能把上文提到的“变心观众们”拉回来,那么它的收视率可能会更高。或许大家会说,就这几个人不看不是什么问题,看的人多了去了,但立足长远,这种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节目就是品牌,品牌就必须面对忠诚消费者黏度的问题。《中国新歌声》不能让观众感知同质化最终走向麻木,需要激活观众的感知;不能让观众感觉与节目关联不大,而是要时刻保持对他们的吸引力。

因此《中国新歌声》需要把所有粉丝凝聚起来,需要让观众感觉到新鲜感,让忠诚的观众成为社会口碑传播者。所以广告不只是针对告知消费者去做,而是要针对引导观众愿意观看去做;广告不只是单纯去炒作节目的声势,而是要巩固观众的内心主导地位。《中国新歌声》有品牌积累,有庞大的忠实观众群体,缺的是拉拢粉丝,强化互动,增加观众的黏度。

《中国新歌声》如何强化黏度

一个品牌的长久生存之本是消费者,而一档节目的长久生存之本是观众。放眼各种电视节目,如《我们来了》《极速前进》《最强大脑》等,造势广告随处可见。为什么很多节目要做广告,要造势,尤其是那些新创节目?因为这是新节目为了吸引观众收看必须经历的过程。但像《中国新歌声》这种具备底蕴及统治力的节目,它不需要大量的广告去告知观众收看,只需要解决怎么让观众持续收看。创新的传播形式和互动活动是拉拢忠诚观众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激活观众情感共鸣的有效方法,这正是《中国新歌声》目前需要做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做好两端互动沟通:PC端和移动端。笔者特意翻看了《中国新歌声》的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微博的粉丝有4万多,发布的内容也很多,主要集中在导师、学员、幕后三方面;而官方微信则刚刚注册,粉丝不得而知,但内容发布的不是很多。微博和微信都是粉丝聚集地,也是能够沟通互动的最佳载体。在微博端,《中国新歌声》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发起“为导师战队起名赢专属礼物”的有奖互动活动,同时还可以引入汪峰、周杰伦、庾澄庆、那英4位导师微博,吸引粉丝参与进来,增加《中国新歌声》的趣味性。在微信端,可以做“直通总决赛现场”的投票活动,把赞助商拉进来,让每个观众都能够赢得到现场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创意微信朋友圈推广广告,类似故宫朋友圈广告,给观众制造惊喜,提醒他们收看节目。

做好线下主题互动,让《中国新歌声》成为大众可以直接体验的娱乐方式。《奔跑吧兄弟》把撕名牌变成了一种大众趣味活动,那么《中国新歌声》可以将开车选人做成一种大众娱乐活动。最简单的就是将舞台小型化,搬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时尚商场、高端写字楼大厅,活动现场真实模仿节目中的舞台效果,让大众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现场直接唱歌,让《中国新歌声》不仅能给观众看,还能让观众玩。大多数忠实观众,长期观看《中国新歌声》内心都有一颗成为导师的心,或是成为学员现场演唱。而这种小型化的现场舞台,新颖独特,对大众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制作方不去做这种线下活动,可以授权给赞助方去做,这是双赢的手段。

给每期节目一点创新的内容,为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每期都是主持人开场+学员登台演唱+导师开车选人,这个套路已经看了5年,太熟悉了都会腻。这时在不改变节目形式的情况下,保证节目品质,可以加一个嘉宾开场演唱创意环节。上策就是每期邀请一名当红明星现场演唱,借助名人效应沟通更多粉丝;中策就是邀请合唱团开场演唱,如大学合唱团、儿童合唱团、老年合唱团、企业合唱团等,观众虽然不能亲自参与,但他的家人或朋友可以参与,这样就等于所有观众都有机会,有期待。下策就是借助微信和微博发起活动,让获胜者能够到现场演唱。

给节目营造长远的社会口碑,为节目创造更多传播者。公益是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也是最容易引起关注的话题。《中国新歌声》本身是一档商业节目,从利益角度来说,没有必要去做公益,但最终它每年都会产出很多学员。而大多数学员参加《中国新歌声》都是奔着走红去的,深知娱乐圈的人都很清楚,一个人要红不是你参加一档节目的事,如何为这些学员创造长远的发展空间,也是制作方最棘手的问题。那么,既然是与声音有关的节目,《中国新歌声》可以设置跟声音群体有关的公益基金。比如针对教师群体,建立《真声音基金》关爱教师群体,尤其是中小城市的老师、下乡支教的教师;与此同时寻求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教学合作,让《中国新歌声》的学员可以直通校园给学生教音乐课,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也可以创立《新歌声创业基金》,为学员提供创业资金支撑,鼓励学员凭借自身的能力去创业,去实现音乐梦想,去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原油黏度变化影响因素概述 篇5

影响原油黏度变化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3个因素:原油自身物性组成,如胶质、沥青质、金属元素含量;表面活性剂(化学降黏剂);外界物理因素如温度、压力、含水率、气泡等等。每一个因素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实际生产中,多种物理因素组合引发原油黏度异常变化。所以, 要较好地认识某一特定区块原油黏度变化原因,解决黏度变大给油井正常生产带来的阻碍,必须全面考虑上述3个影响因素。

1原油自身物性组成

1.1胶质沥青质对原油黏度影响

引起原油高黏度的实质是其本身分子尤其是胶质和沥青质分子,沥青质是一种可溶的、杂散的、极性的有机大分子,它是导致石油在油藏内或采油生产以及储运系统中沉积、乳化、聚合、结焦和黏度增高等现象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对沥青质、胶质的研究表明,胶质、沥青质分子是原油中分子量最大且极性最强的组分,是由烷基支链和含杂原子的多环芳核和环烷芳核所形成的复杂结构,含有大量的S、N、O等杂原子,分别以硫羟基、氨基、羟基、羧基等基团存在。这些基团之间常以氢键缔合或者发生偶极作用,从而产生很强的内聚力,使多个胶质、沥青质分子聚集成层状堆积状态,当原油分子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可产生很大的内摩擦力,表现出原油的高黏度[2,3]。胶质分子与沥青质分子之间也可通过氢键相互连接、聚集,这些都将引起原油黏度的增加[4,5]。胶质、沥青质含量多, 增大了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力, 使原油黏度增大, 甚至出现非牛顿流体的黏滞特性。

1.2金属杂质含量对原油黏度影响

原油中含有少量的钠、钙、镁、铁、镍、钒、铜和铅等金属元素,一般认为原油中金属元素的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以乳化状态分散于原油中的水所含的盐类;二是悬浮于原油中的极细的矿物质微粒;三是结合于有机化合物或络合物[6]。尽管含量很低,原油开采及输送过程中金属杂质的沉积,仍会引发原油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原油黏度变化。原油中的金属如镍和钒对其黏度影响最大,敬加强等[7]发现原油组成对其黏度影响的重要程度顺序为:镍>钒 = 胶质= 残碳≈沥青质>氮>硫>蜡,认为金属杂原子主要缔合在沥青质与胶质中,是影响原油黏度的主要内在因素。一般来说,金属元素含量越高,越容易沉积缔合在沥青质与胶质中,导致原油黏度大幅度增加。

2 表面活性剂对原油黏度影响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一般是由极性基和非极性基构成,具有不对称结构。它的极性基易溶于水而具有亲水性质,故称为亲水基;而非极性基即长链烃基不溶于水易溶于油,因而具有亲油性质,故称为亲油基或疏水基。在原油输送过程中,一般添加适当的降凝降黏剂可以降低原油的凝点和黏度,使其易于流动,加入表面活性剂则可以增强降黏剂分子在原油中的分散性、增溶性和渗透性,从而增强降黏效果。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剂分子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构成,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在原油中的分散和渗透也会对原油黏度产生一定影响。油水两相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降黏机理[8]可归结为3种:1) 乳化降黏,是指表面活性剂使油包水型乳状液反相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2) 破乳降黏,是指表面活性剂使油包水型乳状液破乳而生成游离水而降黏;3) 吸附降黏,是指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注入油井,使油管的原油膜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而降黏。

3外界物理因素对原油黏度的影响

3.1温度对原油黏度影响

温度是影响地层原油黏度的主要因素,通常地层原油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地层原油体积膨胀,原油内部分子间距离增加,相互之间的引力减小,一部分中间相态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由液相转为气相,地层原油密度减小,地层原油黏度减小,原油流动阻力降低。当温度在初始析蜡温度以上时,不同油田的地层原油与温度关系是直线关系,只是直线斜率有所差异。

图1中反映出随温度提高,原油黏度下降。当温度为20~60℃时,黏度下降较快,60℃以后,黏度变化趋势变缓。耿宏章在研究原油黏度与温度变化中认为[9],原油在不同温度下黏度与温度基本呈线性关系,黏度与温度之间存在近似指数关系。高海港研究认为[10],当温度在凝点附近时温度的增加对原油降黏效果较明显,高于凝点后升温的降黏效果减弱。综合认为原油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之黏度增加,黏度随温度改变的变化趋势减弱,趋势变弱拐点随原油物性组成不同而不同。

3.2气体含量

原油对气体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原油对气体最大溶解能力成为原油的泡点压力。当原油中溶解一定的气体时,原油物性发生改变,原油中分子间距离加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小,密度降低,原油流动性变好,原油黏度降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原油黏度随原油含气量的增加黏度降低。如果存在外力作用,原油中的含气量超过泡点压力时,已没有空间溶解气体,原油受压力作用,体积收缩,密度增加,分子间距变小,液层内部摩擦力增大,因而黏度增加。当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时,原油中溶气量达到最大值,原油的组分达最佳组合,此时原油黏度值最低,或称极小值。

3.3压力对原油黏度影响

原油黏度随压力的关系与原油中含气量的多少有关。图2、图3分别为脱气原油、含气原油随压力的变化关系。

图2反映出,脱气原油黏度随压力的提高黏度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主要原因是压力增加,对原油造成挤压,导致原油中各组分分子间距变小,使原油密度增加,黏度变大。

图3反映出,含气原油黏度随压力的增加先降低,降低至一定程度后随压力的增加黏度变大。主要原因为含气原油的黏度对压力十分敏感,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随压力的上升,气体溶入油中,改善了原油的组成,使原油黏度急剧下降。当高于饱和压力时,随压力的上升,原油黏度急剧上升,原因与气体含量影响原油黏度相同。当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时,原油中溶气量达到最大值,原油的组分达最佳组合,此时原油黏度值最低,或称极小值。

油田生产注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提高油井采收率过程中,导致原油黏度增加,增加原油集输难度的主要原因为注气过程中注气压力较高,远远高于原油的的泡点压力,导致原油黏度增大。

3.4含水率变化对原油黏度影响

原油乳化理论认为,原油中含水导致原油乳化,乳化程度不同导致原油黏度大小不同,乳化程度越高,黏度越大。原油乳化一般随含水率的增加,乳化程度越严重,但当含水率达到一定值时,乳化发生相的转变,导致原油黏度降低,此值即为乳化拐点,也可认为黏度变化拐点。耿宏章在研究原油含水率与黏度变化关系时认为[11],原油黏度随含水率的升高先呈上升趋势, 达到一极大值后又呈下降趋势, 随后随含水率的上升而下降, 此极值点为油水非乳化的拐点, 由于组分不同黏度 - 含水特性曲线不同, 达到的极值拐点可能不同。图4为不同含水率原油与黏度的变化关系。

图4反映出,原油黏度随含水率上升原油黏度增大,但当经过原油乳化拐点后,原油黏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反而降低。该油样黏度极值拐点在含水率35%~40% 之间。

注气井注入水蒸汽提高采收率时,不仅压力较高增加原油黏度,在原油举升靠近地面时,温度下降,蒸汽转化成水滴进入原油中,加剧了原油的乳化,导致原油黏度进一步增大。

孙梦茹[12]研究认为,原油中轻烃组分溶于水是原油黏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油、水接触时间的增加,由于存在浓度差,油中的轻烃组分逐渐扩散到水中并达到平衡状态。随着浓度差的减小,扩散速度逐渐减慢,黏度增加趋势变缓。含水率越高,原油中轻轻组分损失越多,黏度越大。

3.5气泡对原油黏度影响

原油在开采举升过程中伴随有大量的气泡,气泡存在对原油黏度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可以验证。往蒸馏水中加注少量起泡剂,产生大量起泡后,测定其黏度由10m Pa·s左右上升至350~400m Pa·s,可见气泡的存在导致了原油黏度大幅提高。主要原因为原油中产生气泡后,油样处于混相状态,运动过程不仅需要克服液阻效应、气阻效应,还要克服气液两相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导致原油黏度大幅度提高。

气泡对原油黏度的影响与环境温度联系紧密,气泡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当环境温度较低,不易产生气泡,气泡体积变小,不易形成联通气泡;环境温度较高时,容易产生气泡,且形成较大的联通气泡,对流体动力黏度影响较大。

4原油黏度异常变化原因探究

针对塔河油田部分掺稀井原油现场检测黏度高于室内检测黏度,由于现场检测温度高于室内检测温度,这一现象与温度对黏度影响变化结论矛盾,同时部分黏度较大、含水率中低油井现场检测黏度低于室内检测黏度,这一现象符合温度对黏度影响变化的结论。针对这2种迥异的现象进行了室内跟踪探究。

通过表1看出,掺稀井混合液含水低,起始黏度小,举升至井口过程产生大量气泡;含水较高、起始黏度较大的生产油井,举升至井口过程不易产生气泡或产生少量气泡。TH260、TH261井现场检测黏度高于试验室检测黏度,现场油样温度高于试验室,与温度越高黏度越低矛盾;TK8现场检测远低于室内检测结果,与温度越高黏度越低相符合。

从气泡因素考虑,表1中数据显示大量气泡井原油现场检测黏度远高于室内检测黏度,气泡的存在导致原油黏度大大增加,黏度较小的油样气泡的影响作用大于温度对油样黏度的影响,符合温度变化对黏度影响分析。当油样黏度变小,温度已不再是影响黏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黏度较大或含水较高的油井产生较少气泡,气泡对原油黏度的影响较小,温度仍然是影响黏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所以现场温度高,检测黏度比室内高,与温度越高黏度黏度越低不矛盾,主要是因为气泡的存在,主要原因详见气泡对原油黏度影响分析。

由TP8井黏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检测温度不变,现场和室内检测黏度仍有很大变化,主要原因为含水率较高,使得从现场取样至室内过程原油进一步乳化,导致原油黏度增加,此时原油乳化是影响原油黏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原油含水率低、黏度小,生产举升过程中物性较易发生改变,伴随大量气泡产生。实际生产中,原油黏度同时存在多因素的影响,油样黏度较低时,影响原油黏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原油乳化(含水率较高)>原油物性变化(气泡影响)>温度变化;油样黏度较高时,影响原油黏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温度变化>原油乳化>气泡影响。

5结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血液黏度】相关文章:

黏度预测06-24

测量液体黏度实验报告05-15

非牛顿流体的黏度06-28

血液净化科血液透析机参数05-31

血液监督07-15

血液情况05-08

血液参数06-07

血液蛋白07-05

乳糜血液07-13

静脉血液07-18

上一篇:高校排球教学训练下一篇:学校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