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2024-08-03

《金刚经》(精选十篇)

《金刚经》 篇1

《金刚经》主要讲“空”,世间一切事物皆是众因缘和合而成的,因此呈现出的这种种相皆是无自性的。同理,世间种种烦恼皆是因我们执着于某一相而生发的。因此我们要洞观万事万物的“空性”,不执著于相。同时根据佛边说边扫的教诲,我们也不应在“空”上过于执着,在此意义上,空是一种随缘、随相的无限性,是为“全有”。

第一,关于“空”的境界。佛无所不知﹑智慧圆足的的关键在于万物性空。而且正是因为性空,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恒河中,每一粒沙都代表佛教化的三千世界,这么多的佛国土中所有的一切众生,他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如来都以佛知见,以佛的五眼如实照见。“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金刚经》第十八品)因为无量世界的众生,他们的种种心,如贪心、嗔心、痴心、疑心以及骄慢心等,都是缘起于无自性的非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一得意或不如意之事时,往往被这些事情牵连着全部的心思,或为之欣喜若狂,或为之殚精竭虑,抑或为之痛不欲生,本来它们只是从属于我们生活的一个方面,现在却被我们当作生活的全部,进而奴役着我们自己。我们全部的心思迷滞于此,影响了前进。因此“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第十八品)。

照见了种种心的空性并不是要我们由此消极麻木,不关注任何生命境遇。在前文讲的“全有”的意义上,我们摆脱了面对“相”时的自我奴役,也就是消解了自身偏执的价值观,获得一种真正的自由,以一种开放澄明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任何是是非非,事情本身就是如其所是;哪怕有利的事也好,不利的事也好,都是人生所必需的,我们坦然接受它,随缘现相,每种境遇中都去积极踏实地做好应该做的事,所谓不利的事或许最后竟是你的福德。

第二,关于“众生即佛”的启发。六祖大师曾在《六祖金刚经口诀》上说,“一切众生心,皆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是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愍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照遍,名为第五,佛眼。”(1)佛的空知境界,照见一切,它之所以启迪人心在于它的可达到性。佛心即佛性,是人人本具有的觉性,众生与佛平等无二。在《金刚经》中,佛边说边扫,“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众生就是佛,这种明觉在自身之中,它发生的场域也是面向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最终成就的理想境界也是在我们自身生命中。佛的智慧不像是基督教中上帝的全知全能,这是人类所不可达到的。正如在生活中,俞敏洪的理念与精神比比尔·盖茨更加深入人心就在于他的人生就是普通人的人生,是我们普通百姓成就的励志人生,而比尔盖茨的成功有太多特殊因素,是不可模仿的。“众生即佛”便赋予我们人人以自尊自度的信心和尊严。“佛是自性作,莫向身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坛经》卷三十)。

第三,《金刚经》第十八品中讲到“过去心,现在心,将来心”三心不可得。这里对我们的启发除了认识上的空性,还启悟我们在修行上要活在当下。凡夫众生,他的心总是在执着。心如果活在过去就会有悔,心如果活在未来就会有惧,心如果执着于现在就会有抱怨,有不如意,有烦恼。所以要能够无怨无悔,无忧无惧地活在当下。当先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依据各种因缘展现的相。我们修行能够用功的着力点就是活在当下,在当先的每一个念头都贯穿不生不灭的真心,融入我们的本觉智慧。这并不是一种理性的知见,而是一种澄然无执的心灵复归。

如果仔细区分,在这方面有两个层次的回归,一是具体行为上我们要专注动作,回归生活行为本身。比如吃饭时候可以专注于吃的动作。这其实就是吃的本意,而我们人类往往增加了过多的意义,从吃的饭菜的花样,到餐具的材质,到用餐的环境,再到饭局的意义等等,这的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凡事都有两面,这也为我们增加了很多的烦恼与困惑。人往往偏执于这些附加的意义而徒增烦恼,难以下咽,其实只要专注于吃的动作,以一颗随缘的心,在朴素的饭菜也能品尝出一番味道,在孤单的饭局也能享受一份淡然宁静的享受。第二是整体生活态度上我们要活在当下,剥离偏执的附加观念,注重体悟过程和生活为我们呈现的种种。

总之,现代人的种种痛苦焦躁大多来源于自我执着的深重,种种攀缘心所带来的焦虑。我们人的内心总是执着于某物,总是容易走向极端。《金刚经》通过对“空”的全面阐发启发我们放下种种的执着妄想,去体验心灵深处的的清净本性。不是让我们消极无为,而是解脱了烦恼之后以一种更加包容超脱而又踏实积极的态度去活出一个丰满而空灵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释大愿.《金刚经学记》[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10版.

[2]南怀瑾.《金刚经讲什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张立文.《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金刚经》含义 篇2

《金刚经》教导我们与事无诤,与人无诤,从自性流露功德,不向外边攀缘。从浅而讲,即是不与人攀比,唯求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本经之名,一般称为经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含义很多。现解读如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到达彼岸的方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得无上正等正觉之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得见如来指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的宝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成就圆满六般若波罗蜜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刹那相应,一念得成诸佛圣道。

金刚般若观照是实修无上菩提的法本。

金刚般若观照是入佛一切智智的秘笈。

金刚般若观照是降伏其心的护念。

金刚般若观照是疾得无上大菩提的`永恒付嘱。

“经”,譬喻道路与方法。

“波罗蜜经”,是到达涅槃之路。

“般若波罗蜜经”,是中道智慧究竟解脱法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摧伏十方魔障的无上法宝。

金刚,喻为大菩提之烈火焚燃烦恼之干草。

金刚,喻为大智慧之沸汤化度愚痴之冰霜。

金刚,喻为大光明之觉照,摧伏分别心中一切无明痴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出生一切诸佛及诸佛成就之法。一切般若观照行者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护,因而不被一切诸魔所破坏,不被一切障碍所留难,不被一切诸境相所迷惑,不被一切禅定三昧所乐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非名非相非言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非到达非不到达,非此岸非彼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一切法非得非失,非生非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一切果非成就非不成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成就佛道非刹那非三大阿僧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非修非证,非出非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其心不降伏而自然降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实无一法可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亦非诸有为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非涅槃非不涅槃,非解脱非不解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诸魔障亦无摧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喻烈火并非焚烧。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喻为沸汤,并无滚烫而是清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谓光明却并非日月。

是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可思议。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可思议。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什么如此不可思议?是因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法身舍利。《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不可思议,是佛法身舍利宝光的不可思议,是佛于般若观照者随处护念的不可思议,是佛永恒付嘱的不可思议。

以金刚心行于《般若波罗蜜经》,是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喻发菩提心者,其心淳淑,其意坚固,其心犹如金刚。

菩萨发心有十事行为若金刚,其十如下:

1. 为行菩提,游于无量生死之难不生悔恨,心如金刚;

2. 一切所有施无所,心如金刚;

3. 常以平等心于众生,心如金刚;

4. 我皆当度一切众生,以佛灭度而灭度之,心如金刚;

5. 灭度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心若金刚;

6. 分别晓了一切诸法,心若金刚;

7. 于一切佛法常加精进无所遗漏,心若金刚;

8. 其慧普入十方靡所不达,心若金刚;

9. 具足一切智智入一门,心若金刚;

10. 诸所爱重无有增减,不以贪惜断诸所著,心若金刚。

《金刚经》与南宗禅 篇3

内容摘要:《金刚经》是唐代最流行的佛教经典之一,主要宣扬“般若性空”之理,对南宗禅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刚经》被六祖慧能奉为禅宗顿悟派的根本经典,神会在继承和发展慧能的顿悟禅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金刚经》为相互传承的南宗祖统说,以抗衡北宗禅以《楞伽经》为基础的祖统说,为南宗禅立宗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敦煌文献及唐代莫高窟壁画中有很多的《金刚经》写本及根据该经内容而绘制的经变画,体现了该经在唐代的盛行。这种现象的出现,应与以《金刚经》为主旨的顿悟禅法思想在敦煌的流行有关。

关键词:南宗禅;金刚经;慧能;神会;敦煌文献

中图分类号:K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9)01-0074-07

菩提达摩来华传教,在传授心地法门时,以《楞伽经》作为禅修者奉行的典籍。但此经名相丰富,义理繁杂,译文生涩,对于顿悟禅修来说,难度很大。因而到四祖道信之后,《金刚经》就逐渐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四祖道信即曾劝人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五祖弘忍创东山法门,普劝僧俗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到了六祖慧能,把听闻《金刚经》作为见道成佛的证据,与《金刚经》的因缘就更为密切了。至于《金刚经》与南宗顿悟禅派思想间的关系,由于书缺有间,文献不足,学界少有论及,但敦煌文献对此却有所反映,从中可以看出,《金刚经》不仅与南宗顿悟思想的形成关系密切,而且在南宗禅祖师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金刚经》与慧能禅法

众所周知,中国禅宗的历史发展大体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从菩提达摩到惠可、僧璨,可作为酝酿期。唐朝的道信、弘忍正式创立禅宗,为禅宗的初创期。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受法,归岭南后大力弘传“顿教”禅法,神秀与其弟子普寂在北方弘传“渐教”禅法,形成南北两宗对峙的局面。经神会北上与北宗争禅门正统,唐末(9世纪后)借助朝廷之力,南宗取得正统地位,逐渐形成南宗独盛的局面。禅宗虽然不是菩提达摩创立的,但他被奉为初祖,以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而真正创立禅宗的是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弘忍继承道信禅法,于蕲州东山光大法门,被称为“东山法门”。以东山法门的形成为标志,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禅宗丛林才算真正建立起来,此后又相继形成了诸如南宗、北宗、净众派、保唐派、荷泽宗、青原宗、牛头宗、临济宗、曹洞宗等众多流派。不过建立较早且影响较大者莫过于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慧能提倡顿悟,以直见心性而闻名,神秀主张渐修,以去除烦恼,不使烦恼障蔽自性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南宗归旨于《金刚经》,而北宗则归旨于《楞伽经》。两者皆名噪一时,对中国的禅宗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慧能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南海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人,俗姓卢氏。据敦煌文献《历代法宝记》(S.516、P.2125、P.3717)所载,其父“本贯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3岁丧父,家境贫寒,稍长以卖柴为业,养母度日。24岁时辞亲出家,往蕲州黄梅参拜弘忍和尚,慧能初到之日,弘忍令慧能在寺内随众作劳役,于碓房踏碓舂米。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曾于廊壁上写法偈,云广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然此偈与弘忍的心性观尚有一定的距离,不符合《金刚经》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思想,故未得到弘忍的认同,慧能虽为苦役小僧,但聪颖过人,听人读诵神秀的法偈后心有所感,但不识文字,故请人代笔亦作一法偈书于廊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慧能把菩提树、明镜台都看成是空,只有佛性是恒常清净的,充分体现了般若性空的思想。《般若心经》曰:“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里碍。”《金刚经》曰:“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慧能对“空”的理解要比神秀对“空”的理解彻悟得多,与弘忍意旨深相契合,从而得到了弘忍的器重及认可,弘忍于夜半三更唤慧能人堂内,对其讲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大彻大悟,弘忍遂授以衣法。这里的“衣”指袈裟,“法”即指南宗禅所尊奉的《金刚经》。慧能得弘忍衣法,遂成为禅宗六祖。可见,慧能从发心到求法,再到得法,始终都没有离开过《金刚经》。

《金刚经》,又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古代印度大乘佛教典籍。后秦姚兴弘始九年(402)经鸠摩罗什初次翻译,华夏才开始流传。此后,其他的异译本有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之同名译本,另有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蜜多经》(即《大般若经》第九会)、义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该经是唐代最流行的佛经之一,主要宣扬“般若性空”之理,主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差别相,破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任何一物而体认般若实相的境地。

按照《金刚经》的说法,佛法就是要解决心的问题。降伏其心,是《金刚经》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故而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心性之学是慧能禅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顿悟成佛之说。顿悟与渐修,是南宗与北宗两派禅学思想的根本分歧点。南宗主张学佛人无须长期修习,一旦领悟自性的本来面目即突然觉悟心性,便可成佛;北宗认为明白自性本来面目必须通过长期的修习磨练,使烦恼逐渐不障蔽自性清净的佛性,这样佛性就自然现前了。大乘佛教把佛性是否清净看作人能否成佛的根本,照此看来,佛性就是宇宙的本体真如,亦即最高的智慧般若之智,所以“佛性”也即是“如来性”与“觉性”。

慧能的禅法思想主要体现于《六祖坛经》之中。《六祖坛经》版本很多,其中敦煌本《六祖坛经》应是慧能说教的最原始的本子,现知有五个写本,分别为S.5475、北冈48(8024)、敦博77、旅顺博物馆藏本及北敦08958。这五件写卷内容一致,出自同一原本,不存在异本问题。据考,成书时代应在781年至801年之间。

慧能在弘扬佛法时,总是极力称赞般若法门,这在《六祖坛经》中有较多的反映,如:“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又曰:“善知识,若欲人甚深法界,得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这些言论都是强调持诵《金刚经》之功德无量无边,持诵《金刚经》能人甚深法界,见性成佛。

《六祖坛经》在谈到《般若经》、自悟本性、无念与去除分别心时,都用到“顿教”、“顿法”两词,慧能认为大乘人闻听《金刚经》,知本性具般若智,可不假文字,用智慧观照经义;根钝者则烦恼深重,

纵然听闻“顿教”之说,仍然会误向外觅佛,不悟本性,故而《六祖坛经》乃以《金刚经》开示“顿悟”说教:

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之人,亦无差别。因何闻法即不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盖覆于日,不得风吹,日无能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有迷心,外修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人。

《六祖坛经》随后又说听闻“顿教”,不假外修,唯令本性恒常生起正见,便得彻悟,不为世间事相妨相碍,这样便符合《般若经》之教:

闻其顿教,不信(假)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一切邪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解除执心,通达无碍。心修此行,即与《般若波罗蜜经》本无差别。

慧能认为人们本身自俱的佛性本来清净,只是由于人们心中所产生的种种妄念覆盖了真如本性,使其不能认识自己本有的佛性罢了。因此慧能要求人们自识本心,自见本性,“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佛即在身性中,求佛不能到身外去求,只有向内心去求,因此要想成佛只有靠本身的觉悟,即他所倡导的自性自度。这与《金刚经》所说的“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致的。

与北宗渐修禅法思想相比,在成佛问题上,慧能充分肯定了自我的能动作用。慧能的顿悟成佛说,宣扬的是一种简捷的成佛方法:“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成佛在于一念之悟、刹那之间,而不须勤苦地长期修习,最终仍归结于“般若性空”学说。慧能用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广大愚迷众生指明了一条快捷的成佛之路,慧能建立顿悟成佛说,宣扬佛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顿悟成佛,一扫传统佛教长期繁琐的修习哲学,使自己创立的禅学修习更为简捷明了,从而不仅能使广大的下层民众接受,而且也深为上层统治者所赏识。

二《金刚经》与神会禅法

慧能一生弟子众多,主要有神会、怀让、行思等人,他们分别开创了禅宗的荷泽、南岳、青原三个支派。其中神会对慧能顿悟说的捍卫及传承功劳最大。“弟子神会若颜子之于孔门也,勤勤付嘱,语在会传……会序宗脉,从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凡六祖,尽图绩其影。”

神会,俗姓高,襄阳人,“年方幼学,厥性淳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暗,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仕进之意,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神会学贯中西,博通儒释,先跟神秀学习三年渐修之法,后而转在慧能门下参修顿悟之旨,可谓是顿渐兼修的高僧大德。自到慧能门下学顿悟法开始,神会即意识到顿悟之法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遂全力弘扬。

在慧能逝世后,神会离岭南北上,于开元八年(720)隶名于南阳(今河南省邓州市)龙兴寺,声望渐著,开始弘扬以《金刚经》为宗旨的“定慧不二”的顿悟法门,为了扩大南宗的影响,神会北上,身临北宗盛行的西安、洛阳一带去传法。开元二十年(732)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也称白马,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大云寺设无遮大会,把著名学者崇远当作北宗的代表,与之展开激烈辩论,诤其是非,定其宗旨。天宝四年(745),神会人东都洛阳,对北宗进行更直接的抨击。这些活动使顿悟禅法在西安、洛阳等地迅速传播,逐步确定了南宗顿悟说在全国的主导地位。

神会在北方传法虽然一度受到迫害,但是因为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曾主持戒坛度僧,为唐军筹集军饷,以有功而受到了朝廷的赏识,为以后南宗的迅速发展和南宗正统地位的取得奠定了基础。胡适对神会的评价极高,认为神会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开山宗师”。故而在南宗祖师系谱中,神会常被列为第七祖。

唐人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认为,“荷泽宗者全是曹溪之法,无别教旨”。荷泽宗者,即神会所创立之宗;曹溪之法即指慧能的顿悟之法。从神会禅法的整体上来说传承了慧能的顿悟禅法,但具体分析起来,神会对慧能禅法中的“无念”、“见性”、“定慧”、“顿悟”以及批评北宗“观心”、“看静”的禅法方面都有新的发挥。他根据佛教发展的具体情势,特别重视《金刚经》,强调读诵《金刚经》的种种功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慧能依奉《金刚经》而修习顿悟禅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般若学说在神会禅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神会把般若看作佛教最高法门和修行实践的根本,认为般若可以统摄一切法门,要想觉悟成佛就必须修学般若:“今发心学般若波罗蜜相应之法,超过声闻、缘觉等,同释迦牟尼佛授弥勒记,更无差别。”故而神会特别强调般若经典的意义,认为只有遵从《金刚经》的教义,才真正是从大功德出发,进而可以达到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若欲得了达甚深法界,直人一行三昧者,先须诵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修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诵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者,当知是人不从小功德来。譬如帝王生得太子,若同俗例者,无有是处,何以故?为从最尊最贵处来。诵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亦复如是。”另一方面,他在宣讲自己的禅学主张时经常运用般若经典的教义,自觉地把般若学说作为其禅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由于禅宗标榜“以心传心”、“教外别传”,经过分渲染后似乎给人一种禅宗排斥经教、轻蔑经论的印象。其实这是一种误会。禅宗强调“以心传心”、“教外别传”,主要是为了反对那种教条式的、只求字面意义的讲经解经,破除人们对经典的盲从,而不是根本不读经典、不依经典。实际上,禅宗的根本精神、基本思想和修行方法,应当说都是从印度佛教经典中提炼出来的,都可以找到它的经典根据,净觉著《楞伽师资记》(S.2054、S.4272、P.3294、P.3436、P.3537、P.3703、P.4564)卷1即谓达摩有“藉教悟宗”之举。而在早期禅宗祖师中,依经典立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神会对《金刚经》的倚重,也是早期禅宗重视经典的一个证据,

《金刚经》短小明快,义理幽深,在社会上流行甚广。开元十七年(729)唐玄宗听到武功县丞苏珪一家持诵《金刚经》带来善报的传说后,“亦发心持经,从化甚众”。唐玄宗遂亲自为《金刚经》作注,后敕颁御注《金刚经》于天下,极大地促进了《金刚经》的流行。按照《六祖坛经》的说法,慧能之投弘忍门下学法,就是因为“大师劝道俗,但特(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听闻《金刚经》,“言下便悟”。《金刚经》于是便成为慧能及其弟子神会团结信众、弘扬顿教禅法的重要依据。神会修的是“般若波罗蜜法”,行的是

“般若波罗蜜行”,依据的都是《金刚经》。他通过亲身体验,得出了如下结论:

修学般若波罗蜜者,能摄一切法;行般若波罗蜜行,是一切行之根本。金刚般若波罗蜜,最尊最胜最第一,无生无灭无来去,一切诸佛从中出。

神会称颂《金刚经》是“一切诸佛母经,亦是一切诸法祖师”。故而他将《金刚经》奉为印心经典。神会不遗余力地宣传《金刚经》,在《菩提达南宗定是非论》(P.3047、P.3488、P.2045)中更是以相当大的篇幅宣传《金刚经》的功德与神力,把听闻、书写、受持、读诵《金刚经》的种种功德说得不可思议。声称诵持此经可得到不可数计的种种功德,即使犯下一切极恶重罪,也会因诵持此经所得的功德而使众罪消除。

三《金刚经》与南宗禅祖师传承

为了与北宗所提出的以《楞伽经》相传的祖统说相对抗,神会提出了以《金刚经》相传的祖统说。他在《南阳和尚问答杂徵义》(敦煌写本S.6557、P.3047)中反复强调《金刚经》的重要性,尤其是《金刚经》在达摩祖衣袈裟传承过程中充当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达摩大师“乃依《金刚般若经》,说如来知见;授与慧可。授语以为法契,便传袈裟,以为法信”。

二、达摩大师云:“《金刚经》一卷,直了成佛。汝等后人,依般若观门修学。”

三、惠可大师“奉事达摩,经于九年,闻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言下证:‘如来实无有法即佛,菩提离一切法,是名诸佛。”

四、璨禅师从惠可大师,“经依《金刚经》说如来知见,言下便悟:‘受持读诵此经,即为如来知见。密授默语,以为法契,便传袈裟,以为法信”。

五、道信承僧璨之后,“师依《金刚经》说如来知见。言下便证:‘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授默语,以为法契;便传袈裟,以为法信”。

六、弘忍继承道信,“依《金刚经》说如来知见。言下便证最上乘法,悟寂灭。忍默受语,以为法契;便传袈裟,以为法信”。

七、慧能上承弘忍,“师依《金刚经》说如来知见,言下便证:‘若此心有住,则为非住。密授默语,以为法契;便传袈裟,以为法信”。

八、慧能大师居漕溪,“来住四十年,依《金刚经》重开如来知见”。

通过以上八条,神会大胆地把菩提达摩奉行的印心经典《楞伽经》换成了《金刚经》。达摩以至神秀,都是正统的楞伽宗,虽然道信、弘忍已强调《金刚经》的重要,但奉行的经典仍然是《楞伽经》,经过神会的“革命”,楞伽宗的法统被彻底推翻了,楞伽宗的“心要”说也被神会的“知见”说所取代,所以,慧能、神会的“革命”,不是南宗革了北宗的命,其实是般若宗革了楞伽宗的命。神会强调依《金刚经》“说如来知见”,在师徒传承中,需“内传法契”、“外传袈裟”。这种法契应是根据《金刚经》或直接引用《金刚经》而提出的。这种思想可以说是神会的创造,成为其禅宗祖统说的一大特色。

北宗对五祖弘忍以后法统的说法,有以神秀为第六祖者,也有以法如为第六祖者,其中又以神秀为六祖的说法影响更大些,神秀的弟子普寂则以第七祖自居。神会为了扩大南宗的影响,极力宣传以慧能为六祖的祖统说,反对以神秀、普寂为首所宣扬的北宗祖统说。神会所持的理由十分简单;无论是法如还是神秀,都没有从弘忍那里得到历代相传的达摩袈裟,惟有意能拥有这种袈裟,同时又有五祖弘忍所传的法契,是慧能继承五祖弘忍为第六代祖师的有力证明。

神会不但继承和发展了慧能的顿悟禅法思想,而且还建立了以《金刚经》相传承的南宗祖统说,明显地与北宗渐修禅法建立的以《楞伽经》相传承的祖统说分庭抗礼,为南宗之立宗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果以慧能为修行顿悟禅法开山祖师的话,那么其弟子神会的顿悟说,则把南宗理论发展至巅峰。

神会在开元二十年(732)于滑台大云寺与北宗僧人崇远进行辩论,其中何人为达摩禅法合法继承人的问题是双方争论的焦点,《菩提达南宗定是非论》(敦煌写本P.3047、P.3488、P.2045)记载说:

远法师问:禅师既口称达摩宗旨,未审此禅门者,有相传付嘱,为是得说只没说?

和上答:从上已来。具有相传付嘱。又问:相传付嘱已来,经今几代?

和上答:经今六代。

远法师言:请为说六代大德是谁?并叙传授所由。

和上答:后魏嵩山少林寺有婆罗门僧,字菩提达摩,是祖师。达摩在嵩山将袈裟付嘱与可禅师,北齐可禅师在皖山将袈裟付嘱璨禅师,隋朝璨禅师在司空山将袈裟付嘱与信禅师,唐朝信禅师在双峰山将袈裟付嘱与忍禅师,唐朝忍禅师在东山将袈裟付嘱与能禅师。经今六代。内传法契,以印证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从上相传,一一皆与达摩袈裟为信。其袈裟今在韶州,更不与人。余物相传者,即是谬言。又从上已来六代,一代只许一人,终无有二。纵有千万学徒,亦只许一人承后。

禅宗的祖统说关系到嫡传与正统的问题。神会所列举的历代祖师当中,前五代为菩提达摩→惠可→僧璨→道信→弘忍,“从上相传,一一皆与达摩袈裟为信”,这与北宗所认可的祖统是一致的,这也是中国禅宗史上普遍认可的祖师系统,只是北宗不像南宗那样事事强调达摩信衣袈裟而已。但在何人为六祖的问题上,南宗与北宗之间却产生了巨大分歧。就禅宗祖统说形成的历史看,的确是北宗率先提出了禅门传承世系问题,普寂及其门徒把神秀作为继承弘忍的六祖,以普寂为七祖。然神会北上弘法,公开抨击北宗“师承是傍,法门是渐”。神会批评北宗的理由有二:一有慧能在弘忍处得到的传心印法,叫“内传法契,以印证心”;二有慧能在弘忍处得到的付嘱袈裟,叫“外传袈裟,以定宗旨”。“法契”、“心印”是师徒间秘密传授的某些话作为传法的依据。历代祖师是如何相传心印的可参阅敦煌文献S.2144《禅宗密传心印法》。对此我们已撰文做过研究。,此不赘述。

四敦煌《金刚经》信仰与南宗的盛行

《金刚经》在南宗禅以之为立宗的基本经典后,影响进一步扩大,围绕《金刚经》为主题的各种作品亦大量出现。这些作品在敦煌文献中有很多被保存下来,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北始37(4443)、闰21(4445)《金刚般若疏》,S.2047<(金刚经疏》,S.2050<<金刚经疏》,S.2068《金刚经注》,S.1389、S.2671、S.2738、S.5905、P.2084、P.2113、P.2173、P.2174、P.2182、P.2330、P.3080、北鸟087v(1319)《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P.4748、S.6537《金刚映序》(唐宝达集),P.2159<(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唐知恩集),S.2437v、P.2034、P.2493a、P.2493v、P.2627v等《金刚般若经旨赞》(唐昙旷

撰),S.4037vc《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S.5459、S.5291、S.5450a、S.5444、S.5443、S.5494、S.5536、S.55811、S.5646a、S.5669、S.5699《金刚经启请》、《奉请八大金刚》、《发愿文》等,S.5464、P.2039vd<<金刚经赞》,P.2094a、P.2716《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及开元皇帝赞金刚经一卷》,P.3664g、P.2325b、P.3792vb、P.4597、北乃074(8371)、北衣037(8365)《姚和尚金刚五礼》,P.2629《金刚经赞疏》,P.3445c《金刚经赞文》,P.3863v《光启三年(887年)金刚经神验记一》,P.4025《金刚经灵验记》(两面书),北昃005(7669)《东方金刚大集想一本》,北收001v(4446)、北闰042v(4447)《金刚经赞释》,P.2133va《金般般若经讲经文》,P.2799a、P.3922b、S.5533、P.t.116、龙谷58《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敦煌出土的文献中,属于《金刚经》本身的写本就更多了,仅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写本即达2000多个卷号。此外还有北魏菩提流支译本8个卷号,南朝陈真谛译本2个卷号,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个卷号。除这些写本外,还有长庆四年(824)四月六日柳公权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碑的拓本(P.4503)、咸通九年(868)王玠施造的木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S.P.002),可见在9世纪之际,《金刚经》在敦煌地区还是相当流行的。

从这些出土文献中常可看到敬奉《金刚经》的题记,如S.5544《金刚经》题记曰:“奉为老耕牛,神生净土,弥勒下生,同在初会,俱闻圣法。”反映了农民对耕牛的深厚感情。P.2876《金刚经》册尾题:“天祐三年岁次丙寅(906)四月五日,八十三老翁刺血和墨,手写此经,流布沙土,一切信士,国土安宁,法轮常转。以死写之,乞早过世,余无所愿。”另外,在S.5451、S.5669、敦博53号《金刚经》写本中,也都有八十三岁老翁“刺血和墨,手写此经”的题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金刚经》信仰的虔诚。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吐蕃占领敦煌。不久,当地著名禅僧摩诃衍师徒应吐蕃赞普的邀请前往逻娑(拉萨)“说禅”。五六年间,吐蕃人习禅蔚然成风。贞元八年至十年(792—794),在吐蕃赞普的主持下,以摩诃衍为首的汉僧和以莲花戒为首的印度僧侣展开辩论。从记录这次辩论过程的敦煌写本《顿悟大乘正理决并序》(P.4646、S.2672)来看,当时摩诃衍为证明自己的禅法来源有自,在答问时曾广泛征引大乘经典,8次引用《金刚经》的内容,在辩论失利后,汉地禅僧暂时退出逻娑,但摩诃衍禅法仍在包括敦煌在内的吐蕃周边辖地流行。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属于吐蕃统治时期的《金刚经变》计有8铺,属于晚唐时期的有9铺,这种题材在敦煌流行的时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敦煌莫高窟曾以禅修名刹而著名,莫高窟大量金刚经变画及《金刚经》写本、印本的存在,足以说明《金刚经》在社会上流传之广。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发现的2000余件《金刚经》写本、印本中,鸠摩罗什译本占绝大多数,而菩提流支、陈真谛、玄奘的译本总共才占11个卷号。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及义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更是一无所见。而南宗禅所尊奉的经典正是鸠摩罗什译本,故可以推定,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在敦煌的盛行,应与南宗禅的盛行及对罗什译本的尊奉是分不开的。

《金刚经》 篇4

使用镀膜金刚石工具, 金刚石掉粒少, 金刚石浓度可降低10%左右。使用效果明显, 切墨白花岗岩寿命提高27.5%, 切红色硬花岗岩, 寿命提高36.8%, 并且不需专用设备仪器, 成本底, 容易上马, 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不管用那种方法在金刚石表面生成碳化物都是有益的, 因为金属和碳化物的相容性比金属与金刚石的相容性好的多。换言之, 金属对碳化物的粘结, 远远高与金属对金刚石的粘结。如果碳化物层外存在易氧化的金属, 而且该金属的氧化物生成自由能很底, 很难还原, 将会对工具的粉末冶金质量带来不好影响。

《金刚经》主题 篇5

《金刚经》从印度传到中国,前后共有六种译本,现在都存在,其中最为流行者,为第一种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全经连圈与字约六千七百多字(金陵本)。六千七百多字左右的《金刚经》三十二品中类似这样先肯定,再否定,最后再否定之否定的提法有许多。

《金刚经》中“先肯定一个命题,再否定这个命题,最后提出不过是‘是名’该主题”的“完整”提法有如下二十九条: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故名如来。”(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注:“一合相”由梵文意译,或释为由微尘集合为世界,或释为心与真如契合名“一合相” )。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金刚经》中“先肯定一个命题,再否定这个命题”的“非完整”提法还有如下十三项: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若心有住。即为非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此外,《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下卷》中也有类似的“佛说××××、即非××××、是名××××”思想:

舍利子,汝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阿得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知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非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德不德,大明不明,大勤若惰,大净若污。

舍利子,我今授汝密咒,名曰密咒,即非密咒,是亦密咒。

能除一切苦,即非能除一切苦,是亦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难,即非能除一切难,是亦能除一切难。

成法非法,法会于心,心融于法,法忘其法,法无其法,乃为大法,得渡众生。

彼岸无岸,强名曰岸,岸无成岸,心止即岸。

是故如来无定相,无往亦无来。

菩萨曰,否,如来有慧剑,有戒刃也,如来无慧剑,无戒刃,不识般若。 (Victor Yuencheng Lee)佛说摩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三卷)

朴老所谓“主题”之题即标识也。《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

注:题,识也。以大旌表识行列。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鸟羽作竿的旗。标识即现在所言标志。

主题即用以识别记号,以揭示其旨趣的主要标志。

《金刚经》 篇6

鹏华金刚保本通过科学的设计,设立了如钢铁侠的战斗盔甲一般的层层防线,以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本金安全。鹏华金刚保本基金的第一道保本防线,就是重点投资低风险品种,如国债等,对低风险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60%,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不高于40%。通过此类大类资产配置,鹏华金刚保本基金首先可从投资源头上力争实现保本目标。

《复仇者联盟》有“英雄齐放,群侠争鸣”,鹏华金刚保本亦有“金刚出招,招招设防”。鹏华金刚保本的第二道防线就是采用的是优化的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即国际上已经发展成熟的CPPI策略。该策略将事先设立保险底线,在此基础上确定组合安全垫。鹏华金刚保本的CPPI策略将通过动态调整资产组合,逐步把已实现的收益用于层层加厚安全垫,尽量使高风险资产的损失额不超过预先设定的可承受范围。

群星出场,担保《复仇者联盟》刷新票房纪录,重庆市三峡担保集团,亦为鹏华金刚保本混合基金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本基金担保人的资质和实力也是投资者在认购保本基金时需注意考察与核实的参考因素之一,也可谓鹏华金刚保本基金的第三道贴身防线。重庆市三峡担保集团是目前国内知名的担保公司,确保能够有条件用自有资金对亏损进行赔偿,最大程度地保障投资者的本金安全。

体验红岩新金刚 篇7

新金刚是上汽依维柯红岩集结中外科研力量打造的全新一代重型自卸车产品, 延续了红岩品牌一贯的皮实耐用、美观大方等品牌特性。最近, 笔者通过一次简单的试驾, 感受到了这款经典底蕴与最新科技完美结合的新车型的至上魅力。

外观上, 新金刚驾驶室前端由遮阳罩、导风板和前保险杠勾勒出粗犷的轮廓, V形前脸设计。全钢结构驾驶室, 厚度0.8~1.5mm, 比国内一般重卡厚2 0%;整体冲压, 高精度焊接, 结构牢固, 不易变形, 抗撞击力强, 经过欧洲碰撞标准验证 (ECE R29) 。在驾驶室前面罩下配有驾驶室空气滤清器, 它能有效将粉尘挡在风口滤芯上, 适合各种复杂工况。新金刚驾驶室, 直身很自由, 内部高度超过2.1米, 空间感极佳。

笔者试驾车型装载的是C U R-S O R动力3 8 0马力车型, 还可选装290-400马力发动机。挂入2挡, 轻松起步。6挡时发动机转速显示1500r/min, 扭矩爆发完美, 车辆加速。9挡开始阶段发动机转速1600r/min, 车速达到70公里/小时。车速接近90公里/小时, 转速2100r/min, 新金刚可以轻松驶入90公里/小时以内。试驾车型采用小速比4.8, 对提高车速、降低发动机转速有帮助, 实现大马力节油效果。另外, 红岩金刚桥还有5.73、6.72等几种速比搭配, 可以满足用户实现不同环境使用时的动力需求。

《金刚经》 篇8

勤奋好学当上电工

正如在大赛上获得佳绩不是偶然, 陈金刚爱上农电这一行也绝非偶然。1991年他高中毕业就被村里推荐当了村电工。从此, 他潜心钻研电气知识, 虚心请教专业人员, 踏实苦练农村电网管理和操作技能, 但他并不满足于只做好本职工作。当时, 家用电器大量进入村民的家庭, 发生故障的家用电器也不少。于是, 他开始琢磨起家电维修, 不断刻苦钻研, 熟练掌握了维修家用电器的技能, 热心帮助村民们修好了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成了村里的义务“家电维修工”。他还迷上了电气理论知识, 深入了解电气设备内部结构原理。陈金刚自学获得的知识派上了不少用场。有一年, 长山码头一台吊机的电气设备出了故障, 用户请人帮忙, 可怎么也找不出故障原因, 情急之下找来陈金刚。他拿着仪表经过一番检测, 很快排除了故障。正因为陈金刚勤奋好学, 在2002年农电体制改革招聘考试中, 他以高分顺利踏上农电工岗位, 从此进入了更广阔的舞台。

爱岗敬业不断挑战

进入农电队伍是机遇, 也是更大的挑战。陈金刚所在的新城东供电所共有55名农电工, 管辖江阴市城东开发区4.5万用户, 工作量极大。供电所要求每个农电工都要掌握营销服务、抄核收、运行维护三大专业的基本知识, 做到能承担辖区内各种供电服务工作, 能解决相关问题。陈金刚对运行维护、抄核收方面比较熟悉, 却对营销服务方面比较生疏。为此, 他通过各种途径找来很多营销专业书刻苦攻读, 不但增长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 也切身体验到一名农电工的使命和责任。

陈金刚在供电所主要从事低压线路施工、装表接电等工作, 虽然以前做过这些工作, 但因近几年电网技术的发展, 不学习就跟不上工作要求。如最近几年推广的电子电能表、磁卡电能表与机械电能表结构原理不同, 如果安装不规范, 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因此, 他反复研究其功能原理, 查阅说明书, 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进行安装操作。供电所订有《农村电工》等电力期刊, 他不仅每期必看, 还从头到尾细细研究, 并用来查找漏电、窃电以及解决家庭用电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2004年, 胜利村一台区保护器送不上电, 他运用《农村电工》期刊介绍的一种“灯泡试验法”找到了故障原因, 修复后为该村及时送了电。

一路艰辛终有收获

“看书琢磨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咱就爱当农电工。”陈金刚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农电行业的热爱。为了这份爱, 他付出了更多的艰辛, 也收获了很多成绩。他先后取得了计算机中级证书、农电管理大专文凭以及高级工资格, 成为江阴农电队伍中的佼佼者。

2007年, 他被选送参加江苏省电力公司农电技能大赛, 由于初次参赛缺乏经验, 没把握好时间, 仅取得了第21名。对此他没有灰心, 在所长的鼓励下认真查找原因, 认识到自己理论功底不扎实。此后, 他一边在实践中继续苦练技能, 一边加紧学习有关农村电工培训教材, 硬是把一本本教材“啃”了个透。

平时学习靠毅力, 关键时刻靠拼搏。陈金刚学习的拼劲在大赛中完全显现出来。2008年7月, 他在江阴市供电公司、无锡供电公司各级比赛中过五关斩六将, 再度作为无锡供电公司的种子选手参加了集训。在此期间, 他针对自己的弱项, 全力主攻“电能表计量装置误接线检查分析”和营销专业、法律法规等知识, 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一点点地改进。白天实际操作结束就一头钻进书本, 夜晚秉灯自学。

在江苏省电力公司组队集训期间, 陈金刚给教练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在装表接电环节, 不仅速度快、质量好, 而且工艺精细, 整个集训队都把他的操作手法称为“无锡模式”, 作为样板学习。主教练梅正清说:“陈金刚和别人不一样, 他是抄一遍、默一遍、考一遍, 他用过的稿纸叠起来有一米多高, 真是个拼命三郎!”正是这股拼劲使陈金刚在全省选拔赛中再度胜出, 成为江苏省电力公司参加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的主力队员。

密宗金刚法眼函授招生 篇9

我这门“法眼”很好学, 是红教秘而不宣的功法, 因我救了 ?位红教法王所以获得了这门功法, 这个功法非常易学幵功能, 基本上7天内就能打开“眼功”, 如果开不幵找我退学费, 就好了!我既然敢说这话, 肯定这个功法成功率彳1^常的高, 据上师讲这门功法10 0 0个人当中顶多有一个打不幵的。有了功能至少町以满足学易或者学法这门多年的心酸, 可以跟上师学习神通, 学习更高灵界的法术。市面t有那么多的天眼培训, 能打开的顶多100人有30%附近、这一门功法非常的殊胜, 本来没打算传出来, 后来因为看透了这个降I子的黑暗, 想用真本事, 给大家个好印象。搞这个圈子的, 有几个有功能的? +就是靠着外应和梅花易数忽悠忽悠人家, 你这是家鬼闹家神啊!狗P?你跟主家说说他家的家鬼啥麽样啊?是男的还是女的?是胖的还是瘦的?是30岁还是40岁?面部有啥特征?大鼻子?浓眉毛?身高多少?没本事f吧!既然没本, 达到这些就+要出来忽悠人嘛!了, 你找我退学费, 可以骂的我狗血喷头。其实不用担心世间没有高深的法术, 民间有很多高僧大德可以瞬间给任何人打开眼功, 让他们看清因果, 然后折服他们皈依。别说没有这门功法, 而是你的怀疑占据了你的心, 只有真心信服才能意外找到一门好法门。我不想说你们太多的不是, 我只想说学了我这个法门, 是你这一生最不后悔的一次。

1、这门法门首先会吞符打幵眼功, 刺激松果体。 (当晚深夜松果体能看见各种颜色的光, 三天内足矣达到。)

2、这门法门其二会用手印调眼功的接收的频率, 让你看见简单的图像, (一般第四天天就能看见模糊的图像。)

3、这门法门其三会用咒语清晰査看神鬼。 (一般两天内可以实现, 如果达不到找我退学费就可以。)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我不会骗你们的, 你们这些人呐.前怕狼后怕虎到家怕老婆, 一点男人气概都没有, 好不好用, 真的假的学了就知道了, 被骗了大不了认清这个人.你跟我电话啰嗦了儿个小时, 结果还不学, 你不感觉你在浪费别人生命嘛!如果你跟我电话啰嗦超过15分钟, 不管你学不学我直接挂你电话!感觉行的就交钱, 感觉不行的少废话。你不学有的是人学! 100%打开眼功打不开退学费。为什么我传出这个法门, 我现在累了, 有的更高的技术了, 想和大家结缘一下!

纳米金刚石涂料 篇10

将纳米金刚石分散到多种涂料中均可使其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涂料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耐擦洗次数, 一种内墙涂料加入纳米金刚石后可使其数值由200~300提高到3000以上。一种水泥建筑物用的柔性涂料中加入纳米金刚石, 可使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提高近二成, 而用其它方案是不可能同时改善的。耐腐蚀性亦可成倍提高。一种金属材料用水性涂料加入纳米金刚石后, 置于5%盐水浸泡, 起泡时间由100多小时延长到600多小时。

初步试验表明, 表面改性适宜的纳米金刚石对皮肤癌细胞的杀伤力接近70%, 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副作用。

纳米金刚石在复合材料 (橡胶、塑料……) 、复合涂层和环保领域均显示了优异性能。加有纳米金刚石的塑料膜极易附着在金属上而不需要加粘结剂。加入纳米金刚石的硅胶其强度可提高1~3倍。在Cr镀液中加入纳米金刚石, 可使冲模寿命提高10倍以上。原镀金镀层厚4微米, 加入纳米金刚石后可使镀层减少至2微米而保持镀层完整无空洞, 其耐磨性还大幅提高。镀后表面色泽与不加纳米金刚石的一样。原镀1平方米需80克金, 而加纳米金刚石后仅需40克金, 可节省1万多元, 其中仅需加入0.4克纳米金刚石。除了上述在发动机油中可明显减低尾气排放外, 它还可有效地过滤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在溶液中, 1克纳米金刚石可吸附50克Ni。润滑油使用周期延长不仅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其本身就是对环保的巨大贡献。 (国际商报)

上一篇:马路市场下一篇:税收征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