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2024-07-10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精选十篇)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音乐欣赏课要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教育作用,培养学生聆听学习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兴趣和意识。因此,教师在导入过程中要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鉴赏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走近阿炳走进二泉》一课中,我以播放《无锡风筝》DVD导入,学生可以了解到有关阿炳的家乡无锡的城市风光。再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主题音乐,请学生说出编曲者姓名和曲名,接着提问:华彦钧是个什么样的人?揭示课题:走近阿炳。

二、提出自学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所提供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下达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全面,并力求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这样有利于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学和深入思考,并可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走近阿炳走进二泉》的教学中,我提出的学习要求如下:

(1)根据已有的关于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大师的生平简介知识或利用网络网站内的相关知识,自学后对阿炳的音乐人生以及《二泉映月》等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播放电影《二泉映月》剪辑片断,《音乐大师——阿炳》纪录片的剪辑片断,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掌握有关阿炳的悲惨人生经历和《二泉映月》创作的背景材料,为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开展八人小组交流、讨论在课上学到了哪些有关二胡与《二泉映月》器乐作品新知识、新技能,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4)结合以上活动,初步理解《二泉映月》的作品思想主题内容和艺术结构与作者阿炳的内心世界表白的统一,理解在黑暗社会挣扎的民间艺人的窘迫境况。对《二泉映月》主题音乐拓展性、探究性学习,更使得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文化的渊源发展的关系。

在自学新课之前,向学生出示自学目标,让学生做到对学习目标心中有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发现、研究新问题的信心。

三、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调节教学关系和相互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以自学要求为线索进行网上或书面阅读、学生间交流讨论等活动。一方面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实践和探究,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要深入到学生中做一些有效的指导、答疑、组织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特点。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自学——实践”法。

让每个学生借助于网络,自主了解有关阿炳和《二泉映月》的知识进行尝试练习,多一个学习的途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以学生的互动为主的“组织——讨论”法。

学生在初步尝试后,每组确定一个组长,请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师的要求讨论、交流解决任务的方法;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扩大参与面,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如在欣赏乐曲时,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委婉、跌宕起伏的意境的同时,再向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二泉映月》是阿炳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情绪的潜意识的反映,表达了阿炳内心世界的痛楚与悲愤。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听音乐,并提问:“这首乐曲仅仅只是好听吗?”学生沉默了。“动人心者,岂惟在乐”,沉默表示了学生对“情”的初步认识。

(3)以教师的活动为主的“示范——模仿”法。

针对音乐作品中高潮部分或者是较为复杂的演奏技巧表现,学生缺乏了解,教师亲自演奏表演,直观具体地为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他们模仿教师的吹奏进行作品主题旋律演艺练习。一方面使得学生自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又让他们能快速地学会技能,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对艺术真善美的判断和自己欣赏能力。

四、交流、反馈和总结

当学生在初步完成任务以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反馈和提问,引导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使学生真正进入一个能动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活动达到高潮,由此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升华。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篇2

第一步:组织教学,发声练习。第二步:设疑自探。

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如故事引入、图片或影像引入等情景创设,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目的。在学生反复聆听作品产生并提出疑问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归纳梳理出自探问题,学生围绕自探问题独立自学,钻研教材,自主探究,探求答案。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搜集、选用与问题有关的材料,从感知和知识结构上进行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原理等。

〔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2、听录音,自学自探

A、初听,思:这首歌给你的感觉怎样?

B、再听,从乐句、乐理符号、节奏型、旋律等方面设疑自探。 C、学生自探,教师巡视。 〔目的〕

通过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注意事项〕

1、本环节中可采用分散自学和集中自学,独立或分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设疑要尽可能地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重要知识点、概念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形成较为正确、明晰的思路,节奏、旋律应初步能击打或唱。

3、学生自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巡视、了解各层次学生自探的效果,特别是学困生的自探情况,从而确定合探的重点。

第三步:解疑合探。

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进行疑难解答,点拨指导。充分发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对话),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了解学情之后,可以先用几分钟时间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综合,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形式可采取:生生讨论探究,小组讨论探究,整班集体讨论探究(包括师生间互相探究)。发挥学生的学探优势,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楚、更准确。教师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引导、点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操作步骤〕

1、多种形式交流,讨论自探问题。

2、检查自探效果,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模唱旋律。

4、学唱歌词。以学生自学、感悟为主。 〔目的〕

通过解疑合探的协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初步解决本节主要问题。

〔注意事项〕

1、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结合运用,根椐不同课型、不同内容采用一疑一探整体把握教材或多疑多探分步解决问题。

2、本环节中教师的点拔指导,要点拔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或乐句理解、掌握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切忌包办。

3、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整体的理解、感悟。

第四步:质疑再探。

教师诱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深层次、具有挑战性、独创性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探究式教学不只是以让学生基本掌握歌曲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教学为平台,使学生能从力度、速度等方面理解、诠释歌曲。同时要善待学生个性差异,对于学生的猜想和质疑,无论有无实际意义,老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和鼓励,应着力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目的〕

在于使学生敢于突破教材追根溯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达到求异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注意事项〕

1、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心中有价值的疑问。以对歌曲力度、速度等方面的理解、处理为主。

2、学生提出的疑问不属于本节学习范围内的,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合理的鼓励、疏导,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敢于探究、勇于质疑的精神。

第五步:运用拓展。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篇3

【关键词】微互动 广告设计课程 相互关系 实际应用

从职业教育的定位来说,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意义和社会影响主要在于教学指导中理论联系实际。若该课程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无法达到相关教学目的的标准。因此,本着提升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水平和效果,做好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工作就要我们积极并有效地引入微互动教学理念。这不仅需要对微互动有一个概念的界定,还需要弄清楚在广告设计课程中加入微互动对其教学课程的意义所在。

1 “微互动”概念的界定

本文中的微互动概念主要将其界定为新媒体互动式教学。所谓微互动教学是指突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以微课、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载体,在当前课程新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的基础上,把教师于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知识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过程。微互动的出现,不仅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而且它能促进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课外的互动交流,加速角色转变,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多效平台。很明显,微互动设计的出发点是本着学生为主导的,其本质上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主动理解能力来实现微互动的教学效果。

2 广告设计课程与微互动教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广告设计课程应用微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广告设计课程存在其实际的难度和重要性,因此,微互动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首先,微互动教学会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由于广告设计课程不仅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一定要求也对教师课程模式开展的方式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把微互动应用到广告设计课程中是其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渠道。其次,微互动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有助于广告设计教学课程的创新。教学创新是改善课程效果重要调节剂。一般而言,教学创新需要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角度入手。很明显,微互动教学的应用无疑成为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的典型。再次,微互动教学不仅会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广告设计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只有在满足其高标准想象力的前提下才能使得广告设计课程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微互动教学的引入可以满足学生实现其创意能力培养的要求,保障广告设计课程可以在学生想象力培养上起到一定效果,从而提升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保障广告教学课程的全面开展。

2.2 微互动教学模式对广告设计课程的影响

微互动教学的应用有其存在的意义。第一,微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的学习环境是微互动存在的前提,一方面,微互动可以延伸学生的自主化阅读和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和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微互动的教学内容可以被永久性记录,学生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弥补并补充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微互动对广告设计课程的积极推动作用就很明显了。第二,微互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微互动设计的精髓在于小而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方式、手段的设施上进行精心衡量和制作。其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创新、务实等能力的扩充,还对教师专业知识和素养的要求提到一定高度。因此,教师在微互动设计和运用过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反复揣摩,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知识点的不同程度认知。这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从教育自身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微互动教学的应用也对其有促进作用。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微互动的资源共享及教育资源获得途径的多样性方面。

3 广告设计课程中微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基于前文广告设计课程与微互动教学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结合应用无疑是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笔。因此,如何把微互动应用到广告设计课程中就显得很重要。(1)把微互动教学与广告设计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微互动内容涉及的全面性、对课程内容掌握准确性及时间短是其自身的特色。以广告设计课程特点为基础,与微互动内容紧密结合,从而保障微互动可以把广告设计课程内容的所有重难点进行全面性讲解,达到微互动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微互动教学不仅要做到内容的紧密结合,还需要体现其鲜明的针对性,达到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并最终实现对广告设计课程的辅助和支撑。

(2)微互动的设计和运用均要基于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微互动教学作为广告设计课程的重要补充,要发挥其教学效果和教学需要,就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使微互动有明确的教学方向,保障微互动教学可以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为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提供有力帮助。因此,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微互动教学提高其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3)微互动教学模式在广告设计课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基于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际难度的存在和对学生能力的高要求性,在引入微互动教学时需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上升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层次。同时,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微互动的教学任务也是广告设计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提升微互动教学实效的提升,最终实现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原.广告程教学的实践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

[2]詹云, 高昱.工科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探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3]刘艳秋.广告专业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新闻界,2008,(1).

[4]郝欣.高校广告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4).

[5]王蕾.论新闻传播专业的广告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6]夏琳.浅谈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3,(23).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篇4

一、音乐鉴赏课的现状分析

音乐课堂的传统讲课方式是:打开书本,讲解理论,分析乐理,告诉背景,唱一唱,就这样,一堂音乐鉴赏课就结束了。学生学完之后,除了被强行灌输一点点音乐知识,没有其他有益的收获, 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显然是无用的教学方式。新时代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是极高的,培养的学生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老师有责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传达自己对所授课程的独特见解,让学生真正领悟知识而非暂时记住以应对考试。科举制是一种被历史淘汰的考试制度,原因无须赘述。现在有的音乐课就像科举考试,学生做的仅仅是记住老师灌输的那点知识,然后去应对考试,却没有深入理解音乐的本质,没有借助音乐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因此,我们要改变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当代学生的音乐素养,发现一批潜在的音乐人才。与此同时,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学生从单纯被迫听、被逼做,转换成了自己想要去听,自己想要去练。这样,学生就不再是处于敷衍的地位,而是能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此,学生的积极性必将被带动起来,教学质量将会有质的飞跃。

二、互动性教学模式在音乐鉴赏课堂的应用

互动性是相互流动,指思想或者见识的相互交流。互动性教学模式注重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不同观点相互碰撞,激发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增进课堂和谐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新方式,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学生会感到新奇,而后会认真对待。因为此时的音乐鉴赏课已经不再是原来老师一个人讲的课,而是属于所有学生。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共创互动性教学模式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以此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而要想在课堂上更好地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例如,在开始 《梦驼铃》教学时,教师应播放该歌曲,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绵绵情意,鼓励学生说出歌中暗含的情感,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醒学生体会该歌曲中的思乡情绪。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 交流对故乡、亲人的深厚情感,从而使得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在课程将要结束时,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这首歌曲。创设音乐情境,和学生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借助多媒体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对每一个人来说,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是最美好的。而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音乐课堂更加有趣,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音乐课堂趣味性。比如学习《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歌曲时,如果仅仅听一遍,效果肯定不如放一放该歌曲的MV或者听一听原诗好。而伴随着课堂的推进,借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背景图片、恰当的小视频,往往能给音乐鉴赏课增添更多的乐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新知识。在互动性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自己的PPT,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同学们进行讲解,这不仅让授课人对所教内容记忆深刻,还会给听课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音乐教学模式,必定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放飞新时代的教学新思想,让音乐鉴赏课就如音乐一样是自由的、平等的。

3. 创新音乐课堂中的互动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发表独特见解,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创作时可以多人协作,在合作中增进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课堂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随着近年来“中国好声音”走红,教师可以吸取该节目走红的经验,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完音乐内容之后,让学生自由分组,演唱歌曲,然后教师做出点评。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策略 篇5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具有音乐的才能,问题仅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要尽量发展它和培养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要求“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可见简单的“教+学”的静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了,一种教师与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互动型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流。

一、互动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形式

(一)师幼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园指导纲要》)在音乐教学中,互动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赞赏音乐的美,就会变得亲近起来。”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为幼儿提供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体验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幼儿之间的互动

如果说师幼互动是引导型互动,那么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是合作型互动。与师幼互动相比,幼儿之间的互动多是由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引起的,这种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更有效地拨动“幼幼”互动的“和弦”,奏出和谐愉悦的乐章。

二、互动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灵活多样,我们以两位老师具体实施的两个歌唱活动为例,比较他们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取得的不同教学效益。

(一)教学场景描述

教师甲:执教大班歌唱活动《乃哟乃》,在引导幼儿熟悉歌曲、学习歌词时,范唱了两遍,请幼儿跟随教师唱两遍,然后立即请全体幼儿围个大圆圈,一边教幼儿跳简单的土家“摆手舞”,一边要求幼儿唱歌,因为幼儿在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又要继续学习摆手舞的动作、记住摆手舞的动作,此时,新的学习内容将幼儿完全吸引,所以几乎所有幼儿只顾着学教师跳“摆手舞”。教师甲见孩子们都没有张嘴唱,一时情急,大声要求幼儿:“你们都要热情一点啊,唱起来啊!”

教师乙:大班歌唱活动《啊哩哩》,在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时,不着急让幼儿记忆歌词,在范唱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指出整首歌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歌词:啊哩哩,教师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啊哩哩”的意思(真棒、顶呱呱)和彝族人们赶圩的故事,并让幼儿用“啊哩哩”相互之间鼓励、赞扬。第二次范唱时,教师要求幼儿演唱“啊哩哩”,教师则演唱歌曲其他部分,形成师幼对唱,孩子们体验到成功以后很开心,当教师提出幼儿唱歌曲其他部分,教师来唱“啊哩哩”时,大家都跃跃欲试。就在这一来一回的对唱过程中,绝大部分孩子们掌握歌曲,教师趁热打铁,让幼儿自己商量分组对唱,孩子们一下兴奋起来了,不仅选出了小组长,还要求比赛呢!看着孩子们兴致高涨,教师又拿出串铃,让孩子们在演唱的同时自由地舞蹈,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二)问题与策略分析

1.针对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调整角色定位,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缺乏与幼儿的交流,孩子们也只是一味跟从教师一步一步地“过环节”,自然就看不到在教师乙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场面了。

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将自己定位为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为幼儿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乙不仅采用师幼对唱,而且提出幼儿之间对唱,并把如何开展对唱的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学唱新歌这个问题就在教师乙和幼儿之间“一抛一接”的互动过程中很自然地解决了。

2.针对教师教育机制缺乏的问题,优化教师教育行为,提高幼儿之间互动策略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探索与创造

在开展音乐活动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幼儿,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抓住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发挥幼儿之间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甲选择的题材土家儿歌《乃哟乃》很有新意,但是教师在引导孩子学习歌曲时比较心急,虽然她注意到了孩子的表现和反应,但并没有找到适当的方式应对,也不敢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只是简单用语言提醒“你们都要热情一点啊,唱起来啊!”导致学唱这首歌成为整个活动的唯一教育目标,但最后孩子还是没学会唱这首歌,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缺乏商量、讨论、合作,自然就没能解决问题了。而教师乙在活动过程中则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分组唱,孩子们通过自由分组商量比赛唱歌的方法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不仅迅速地记忆了歌词,而且互相合作创编即兴舞蹈,效果出乎意料。教师乙正是很好地运用了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孩子享受音乐、创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互动教学;快乐课堂构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践行新课改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音乐的美,能够在与教师的有效的互动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一、创新教学模式,创造互动氛围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动学习中不断交流,体验成功 快乐,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凸显出来。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够积极的动起来。

1.与学生积极做朋友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这样,学生在心里深处会亲近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所有的学生做朋友,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尽情表演,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学习歌曲《水乡歌儿多》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朋友的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边学习歌曲,边表演,教师可以与每个学生勾勾手指头,和学生一起唱歌曲,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很快可以掌握这首歌曲,在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与自己喜欢的同学边表演,边唱歌,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情会加深很多,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体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快乐。

2.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教师要体味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小老师”,更好地促进学生互动学习,使学生体验快乐,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教学生或者是学生教老师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走上讲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成长。比如,在教学中出现较难的节奏时,教师可以故意说不会,让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教教自己,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就很喜欢,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效攻破难点内容。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互动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互动形式。对于教师而言,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使师生间,生生间进行有效互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养成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使学生都能树立参与意识、群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通过悄悄话活动,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悄悄话活动,使信息能够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传播,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很大。“悄悄话”能够给人一种神秘感,在这种神秘感的驱动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必定会拉得很近,可以有效实现心理的交流,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比如,在聆听环节,当学生聆听之后,可以有效感知音乐的基本形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把答案告诉教师,这样,既可以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考活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非常有趣,有效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另外,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节奏练习中,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传递节奏,从排头往下传。各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获胜,都会积极努力地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信息传递,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故事法,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好的故事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法使学生能够共同感受、体验教学内容,加强心与心的交流,有效实现情感的共鸣。

故事法可以通过老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学习歌曲《堆雪人》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产生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堆雪人的事情。在学生不断的回忆中,使学生能够深深体验这样的活动有多么幸福,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很努力的学习有关内容,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故事教学法,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完成。比如,在教学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内容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讲这个故事,师生一起听故事,在品赏故事后,进行歌曲学习,学生都能很投入的学唱歌曲,并且可以深刻领会歌曲生动的内涵。

3.通过合作法,进行声音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唱,合作演奏的方式实现多边有效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比如,在教学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后,可以应用合作演唱的方式表现歌曲,教师唱一句,学生接一句,然后,互换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学习教学内容,在丰富的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积极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2]缪艳.试论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2年08期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篇7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财务分析

1918年哈佛大学首先推广并应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时至今日,互动式教学仍然是西方教学研究中一个前沿课题。20世纪80年代初,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中国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的互动式教学研究最初是从小学互动式教学研究开始的,2000年前后,互动式教学引起了部分高校的关注,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然而,中国互动式教学模式已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上需进一步规范,研究深度、广度需要进一步拓展。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怎样教”,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互动式教学模式是目前西方推崇和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承担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多种先进的教学媒介,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明显异于其他课程的特征。首先,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财务管理学、金融学、财务会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其次,“财务分析”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常常与上市公司密切相关,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时性;最后,由于分析视角不同,学生对相同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分析结果呈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以上这些特征使得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互动模式:

1.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即提问及引导式互动,鼓励学生课上更多地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数量及质量将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本人根据“财务分析”课程相关教学内容选取了大量具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问题选取时既要集中于本课程教学重点内容,也应注意问题要求的能力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还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课堂的互动。比如:上市公司真的不差钱吗?“最有文采”的万科为什么做到了史上最高的ROE?这些问题将学生的视野从书本理论拉入了现实社会,使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思考,主动将现实与理论相结合。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即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质疑与争辩。(1)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可以相互质疑,争取能碰撞出真理的火花。(2)选取相关案例,以组为单位,课上展开辩论,争取做到百花争艳,百鸟争鸣。本人精心选取了财务分析领域的若干经典案例,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货币资金分析:富可敌国的苹果公司;应收账款分析:长虹巨额坏账准备计提;存货分析:深康佳巨额存货跌价准备,等等。

3. 场外互动

(1)师生之间:本人建立了班级公共邮箱,加入班级QQ群,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联系。当没有了身份的差别之后,互动会更好。

(2)学生之间:“财务分析”开课之初就布置了任务,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实行组长负责制,定期组织组内成员随课程进度对所选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一学期下来,实施效果良好。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篇8

一、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必要性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涉及货币制度、信用体系、金融体系、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基础性和现实性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变化情况。由于该门课程涉及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 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 但如果没有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就无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的经济形势。而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授课程, 则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我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货币银行学》的授课中来。

二、传统式教育方式的缺点与互动式教育模式的优点

1. 传统式教育方式的缺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则不停地记笔记;考试前,靠着考前拼命地背笔记来应付考试,考完之后,很快就将所学内容忘掉。以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差,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主要缺点有以下几方面。

(1)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上课满堂灌,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余地,造成学生学习被动,觉得学习空洞乏味,激发不起兴趣,导致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看教材和其它相关资料,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研究如何将现有的知识更多地传授给学生,所以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甚至有些同学只知道埋头苦记笔记,而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拓展。

(3)学生的学习目的错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学生学习不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因为每门课的最终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所以导致个别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听老师讲课,下课之后不看书复习,考前抄同学的笔记,以混出合格成绩为目的,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学四年毕业后,专业知识欠缺,自学能力丧失,大大地降低了就业竞争力,并且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陈旧,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竞争需求。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上述弊端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应在课程讲授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

2. 传统式教育方式的优点。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将教学变为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不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独角戏,而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对知识进行简单认识、识记的过程,而成为一个师生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是“授学生以渔”的过程。学生得到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以课堂有限的时间为中心,而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理解、拓展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集体学习与研讨作必要的补充。建立在互动式教学基础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无助地自学,而是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有创建性地学习。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动作用。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使师生进行双向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探讨。

(2)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导效应。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教师的权威性、思维方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高度“三维空间”受到挑战,教师主导地位在课堂中不时被切换。而学生提出来的主导问题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基调。

(3)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4)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影响水平。互动式教学是教学双方进行平等的交流探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地碰撞出新的思想。教师倾听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发现其闪光点,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真正产生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影响共有。

三、互动式教学法在《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如何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在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的金融形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是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互动式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我在讲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一开始,便提出8个问题,这8个问题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让学生首先抱着疑问来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去寻求答案。而在互动式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提出。我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当学生对该门课程有兴趣时,才能提出问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索,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不应就问题给出一个定式答案,而应该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并应就问题展开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问题的解答中来,让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辩证活跃的思维。

2. 理论联系实际。

在《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中,将理论引入到实际中,进行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经济现象。而在互动式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更应着重于引导学生自发和主动地在实际中寻求理论支撑。我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财经新闻,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读新闻内容。比如,当国家调控利率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就该项调控措施的施行背景、调控目的及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再汇总进行课堂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讨论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避免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3. 案例分析。

将案例引入到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我在讲授“信用”这章时,就列举了俄罗斯1998年由于滥用国家信用而引发的经济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等案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信用的本质和可能造成的危机,并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后,教师可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但不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和观点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4. 多维思辨。

多维思辨就是模拟辩论赛,按辩论的规则,把在学生存在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辩驳、阐述。比如,我在讲授“外汇与汇率”这章时,就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根据学生的观点,分成“升值对中国有利”与“升值对中国不利”两方,组织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再利用课堂时间,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准备资料,寻找论据支持,以及在辩论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多维思辨式,不但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即时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需要注意的是,往往积极参加辩论活动的学生都是平时思维活跃、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参与辩论不踊跃。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双方的主辩同学发言后,由其他同学加以补充,这个时候尽量安排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补充发言,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使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而且学生通过辩论前的准备和辩论过程,加强了团结和协作互助,对学生今后融入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团队精神均有裨益。

5. 多媒体运用。

在互动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堂的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使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顺利进行。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等于读电影对白,而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把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教师的课堂讲解中,配合多媒体技术,让整个教学更精彩生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课程内容的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并使得教学方式更为丰富。

四、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应注意做好的工作:第一,要充分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中,由于理论较多,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比较枯燥,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才能恰当控制课堂教学的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设计出比较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将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地构建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第二,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启发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或课外实践中要时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创造机会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有想法可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学生说和提问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思想。第三,要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或课外实践中,要不断地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和想法进行质疑、反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深度,使学生形成独特见解,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不断地发现规律,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等创新活动。

总之,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互动式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体验学习和成功的舞台,师生互联互动使教学更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学习,而对于教师来说,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学水平。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自学能力低, 缺乏创新能力, 大大地降低了就业的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即互动式教学模式。作者在《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 使用了提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多维思辨、多媒体运用等方法,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葆华, 高启达, 兰迎春.《社会学》课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讨论式教学法为例.西部科教论坛, 2009.5.

[2]李德显.师生互动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5.

初中音乐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篇9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互动是行为主体借助一定的手段, 与他人或环境互作用、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因教学关系而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也指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定义呈现出不同的学科视角, 既有教育学的阐释, 也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阐释。

二、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调查分析

笔者于2012年10月29号至11月2号, 对A市的某初级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 共12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有效学生问卷500份。当问及“音乐课上, 你得到和老师交流的机会 (讨论、提问等) 多吗?”时, 有高达19%的学生回答“几乎没有”, 36%的学生回答“较少”, 而仅有3%的学生回答“很多”。 (详见下表) 。尽管笔者的调查面有限, 样本数量不够大, 但是从该中学的调查结果中足以见得: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没有得到充分实践。

由于受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 初中音乐教学的互动模式陷入了形式化的僵局, 互动效果差, 对课堂教学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 单一型互动。教师把自己作为互动中心, 控制着互动的进程, 学生处于互动中的被动方。老师主动与学生互动多,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学生主动与老师的互动也很有限。这样的形式是单一性的, 只有信号的发出一个方向, 却没有反馈的方向。

(2) 点缀型互动。互动的目的是只是辅助传统教学方式, 没有互动实质。课堂互动只有简单问答, 走走过场, 应付听课, 而缺乏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3) 模糊型互动。课堂的互动没有明确的目标, 是为听课而设计的, 是为课程改革而安排的, 完全不考虑实际教学的需要。

这些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让师生之间产生思想的碰撞, 没有矛盾的激化, 也没有情绪的激动, 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 而实质上空虚乏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灵活运用艺术的提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活学生的思维, 迅速与学生产生交流, 生成新的问题。

三、互动式音乐教学的实现

1、情感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情感交流是指在师生在语言或动作的交流中, 从教师一方流露出的情感为学生所接收后, 由学生一方表达的情感反馈至教师方所形成的回路。教师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深知在演唱或弹奏一首曲目时, 只有自我沉浸其中, 体会其情感后, 才能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学生从教师的歌声或乐器声中自然能体会乐曲所传达的思想, 这对于激发学生共鸣可以产生显著作用。无论是提问、讨论, 只有建立在真实的情感交流的基础上, 课堂互动才会有灵魂, 新课程改革才能得以贯彻。

2、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载体

当前的初中音乐课程主要还是以强调知识的客观性、中立性和普适性为特征的知识观以及强调教师绝对权威为特征的主体观为理论依据而建构的。主体性理论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的阶段, 过于依赖文本课程, 少量的体验性课程不能满足90后青少年的要求。

音乐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 必须关切学生的真实生活, 使课程为他们的生活服务;同时, 课程必须以社会发展和周围环境为依据, 把学生、教师、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课程;课程设计的出发点要着眼于当下, 课程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 加入当前流行的音乐元素。

3、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实现互动教学的关键

进入信息时代后,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障碍。教师在师范教育阶段所学知识的陈旧率越来越高, 尤其面对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90后青少年, 师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当今的初中生与十年前的初中生已经截然不同, 当代初中生在接受基础培训后, 对于新歌曲新技能完全能够自主学习。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1) 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 可以扎起彩绸, 教师带领学生跳起扭秧歌, 营造出轻松搞笑的氛围吸引学生进入情境,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 让竞赛走进课堂。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求胜欲也较强, 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为了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 可以准备了一些小文具、小徽章来鼓励大胆的学生。

(3) 将课堂教给学生。如上器乐课时, 教师只需给出少量讲解, 便可把课堂教给学生。当学生表演打击乐器时, 教师可伴唱歌曲活跃气氛, 也可调动全班同学拍手打节奏给予表演者鼓励。

结语

总之, 初中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实现一定要压低教师的“身段”, 提高学生的地位。教师应主动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平面, 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效靖、冷泽兵:《优化课堂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0 (02) 67-70。

音乐课程中的互动模式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体验式学习,学前教育,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对学前音乐教育越来越关注, 在学前师范生音乐课程中, 加强“体验式学习”教学, 提升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水平, 实现幼儿园教育的总体目标, 树立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理念,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前师范生的责任感,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加强情感体验

体验式学习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体验式学习, 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体验式学习中, 学生主动地探索音乐知识, 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造情境和机会, 再现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 形成技能, 以实例为载体,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 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去亲身经历, 获得情感体验其过程, 提高学习兴趣。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音乐要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 具有强烈鲜明的情感倾向, 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感染和熏陶的过程, 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激发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音乐情感,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积累情感, 表现情感, 培养音乐素养,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 有关思乡曲的教学, 教师创设思乡情境,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播放一系列有关思乡的经典音乐, 创设思乡的情境, 学生渐渐融入充满乡愁的乐曲中, 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仿佛自己就是身在异乡的游子, 思念故乡的山、故乡的海、故乡的云和故乡的亲人, 随着音乐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历程, 净化学生的心灵, 唤起对音乐的激情。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理解音乐知识, 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 学习理解音乐理论, 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生活小插曲, 使得音乐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增强课堂活力, 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 在身心愉悦中获得音乐知识, 提升音乐素养。

二、通过音乐欣赏, 提升审美素养

音乐是展现美的艺术形式, 音乐教师是美的传递着。立足学生,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用美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 在多姿多彩的音乐气氛中, 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发展学生美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音乐的世界浩如烟海, 古今中外, 不同风格的作品异彩纷呈, 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展现真善美, 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到音乐之中, 感受音乐的美, 体验音乐的旋律, 展开丰富的想象, 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体味音乐的魅力, 学生通过音乐欣赏, 走进音乐世界, 丰富精神生活, 唤起学习音乐的激情, 从而喜爱音乐, 参与音乐, 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音乐欣赏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 感受音乐的节奏、音乐语言、音乐情感, 在美妙的乐曲中产生联想与想象,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开发学生的智力, 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充分展现音乐天分与音乐才华, 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 享受音乐带给人们的欢愉, 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音乐鉴赏力。

三、多媒体技术, 打造精彩课堂

信息技术引入音乐教学, 为音乐教学注入新活力, 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限, 把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有机结合在一起,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把活灵活现的生活素材, 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利用其形象性, 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 提升音乐的时空效应,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教学内容。例如, 一些意境优美的乐曲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乐曲所表现的画面, 多姿多彩的画面, 使学生产生向往和憧憬,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乐曲的思想内涵,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 感受想象大自然的美, 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山水之间, 陶醉在音乐的美感之中, 丰富的音乐情感渗透在音乐作品之中,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 为提高学前师范生的音乐素养, 加强体验式教学, 采取多样化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鉴赏力, 为将来的幼儿教师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和, 刘兰.高师《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山东文学, 2008 (12) .

[2]祝仰东.透析高师“音乐教学法”的淡漠及对策.音乐天地, 2004 (8) .

上一篇: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未来下一篇:医院药品三级库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