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水

2024-06-07

建筑中水(精选十篇)

建筑中水 篇1

中国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中国的水资源数量严重短缺,北方地区尤其如此。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西安,全都是严重缺水的城市。在尽力保障了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之后,农业用水和生态景观用水缺口极大。这样的后果是一旦发生旱灾,当地农业和生态受到的冲击非常严重,农业减产,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水资源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水污染情况加剧。中国人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和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后,忽然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水环境质量极度恶化的局面。

城市水体往往同时遭受这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水资源数量迅速减少。调研很多城市的发展历史,都是依河而建,城中小河沟密布,居民由河中取水,又向河中排走废水。工业化以后,城市发展加快,人口密度大增,各种污水大量流入使得河流的自净能力消失,河道纯粹变成了臭气熏天的污水道,成为孳生蚊虫和传播疾病的渠道。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卫生条件,人们把这些溪流河道由明沟变成暗渠,让污水从管道中流走。几十年的发展,城市的小河小溪都已绝迹。仅留下一些地名让人怀念。二是水质差,水环境惨不忍睹。很多流经城市的大河,污染都非常严重,不得不实施大规模的治理来改善水质状况。

要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水的问题,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同时下手。为了确保水资源数量的稳定,必须尽量少的从自然环境中取水,但同时又要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因此就考虑将从自然环境中取用的这部分水充分利用,循环利用。为了维护或者改善水环境质量,就要尽量减少向自然水体中的污染物排放。有没有办法把少取水和少排放结合起来呢?中水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出现,目前在国内,尤其在缺水城市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就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样,建筑是城镇的微小单元。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是城市中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用水的基本单元,绝大部分的生活和商业用水都在建筑中发生,污废水也自建筑中产生。如果能够以建筑为单位进行中水回用,每栋(或每组)建筑取水减少,排放减少,集腋成裘,积土成山,那合并起来整个城市从自然环境中取用的水量,以及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也会大大减少。所以说,目前中国的水资源数量短缺和水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使中水事业的成长有了必要性。

国家政策的调整

17大报告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报告中,胡锦涛列举了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报告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环境与资源保护,提出了针对性极强的明确要求。报告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把上述任务“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具体到水环境的范畴中,就是要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

去年公布的按照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好于5类水质的达75%;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5%。中央的一系列战略决策,表明了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具体落实上,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也明显加大,我们已经接到几个项目,地方环保局要求新建在一些重点控制区域的住宅项目做到“零排放”。

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在水法的带动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促进中水利用,尤其明确的提到“搞好公共建筑和居住小区的中水设施建设”。省、直辖市一级的如《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2007、《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4、《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5、《陕西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5、《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2005,《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市、地级市一级的例如《日照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6,《金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7,《绍兴市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7,《杭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7,《西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2006,《鞍山市关于开展城市节约用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06,《乌鲁木齐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东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2005,《乌海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5,《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哈尔滨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2004,《太原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等等。在这些地方政策中,都非常明确的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中水设施。比如“建筑面积2万m2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建筑;建筑面积3万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文化、体育场所等建筑;建筑面积5万m2以上,或者可回收水量大于750m3/d日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属于硬性要求,不建不行。这些政策和措施将有力的推动建筑中水的推广实施。

思维方式的转变

人们的亲水意识兴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优劣已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首要条件了。水乃生命之源、天地之灵, 人类对水有天然的情感归依。居住地有水或能亲水,与自然水景和谐共处,或模仿、浓缩江、河、湖、海的秀色,早就成为与会中外人居环境设计者们永恒的追求目标。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达75.6%的受访者认为“水景能提高居住品质”,87%受访者还认为“水景是高尚住宅的必备条件之一”。现代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向往到了一种执着的态度,绿树成荫,溪流潺潺的环境能带来地价的成倍增长。现在的高档小区,都不惜重金的打造出一片人工水景,没有水,就与高档无缘。

要恢复或者创造美丽的溪流,水从哪里来?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水资源短缺,一个小区或者一个城区想要利用已有的清洁水源创造溪流的极不现实。综合考虑下来,建筑中水是非常理想的水源,将在建筑和小区的水景观和水环境建设上大有作为。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愿意为保护水环境出钱出力也是促进建筑中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程界的思维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以前单一的提倡污水集中处理变为现在的鼓励分散处理。陈吉宁在2004年就提出“分散式的污水系统要作为水环境管理的长期策略选择”,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规模小于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占绝大多数。国内的经验也能看到,不少污水厂存在建成后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污水正常运行的尴尬局面。而且分散处理有利于污水再生利用。建设部2006年印发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中也提到,对于“距离污水处理厂较远或者污水管网未能覆盖到的区域,适宜选择就地的小型再生水系统或者建筑中水系统”。并且因为中水实际上提倡的是“分质用水”的概念,大范围内的不同用水类型太多,反而存在很多不便。建筑中水一般规模小,服务面积小,针对性强,管理机构明确,在这方面很有优势。

水价调整带来的经济性

2004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水价改革的力度,结果是我国各地的水价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根据中国水网的统计,自2001年以来,至2005年,4年间综合水价、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和污水价格都在增长,居民自来水价格的平均增长率6.53%,污水处理费的平均增长率是19.77%,综合水价的平均增长率11.51%。2007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的报告中说明年我国城市供水价格将适当调整。水价调整的具体目标是:有控制、有步骤地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城市供水价格是终端水价,要综合考虑上游水价等众多因素,……适当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一言以蔽之,就是水价将会坚定不移的继续涨下去。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处理技术的进步,建筑中水的处理成本变化不大,甚至有了一定的下降,从而使得建筑中水具有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北京某个宾馆,每天利用中水170吨,一年回收5.5万吨,每吨中水比自来水便宜4块多,一年下来就节省20多万。

技术发展使小规模水处理变为可能

建筑中水系统管道及设备安装汇总 篇2

1、用车辆运输管材、管件,要绑扎牢固,人力搬运,起落要一致,通过沟、坑、井,要搭好马道,不得负重跨越。用滚杠运输,人防止压脚,并不准用手直接调整滚杠。管子滚动前方,不得有人。

2、用锯床、锯弓、切管器、砂轮切管机切割管子,要垫平卡牢,用力不得过猛,临近切断时,用手或支架托住。砂轮切管机砂轮片应完好,操作时,应站侧面。

3、套丝工作要支平夹牢,工作平台要平稳,两人以上操作,动作应协调,防止柄把打人。

4、条管子串动和对口,动作要协调,手不得放在管口和法兰接合处。

5、翻动工作时,防止滑动及倾倒伤人。

6、手提式砂轮机应有防护罩,操作时,站在砂轮片径向侧面,并戴绝缘手套工站在绝缘板上。

7、沟内施工,遇有土方松动、裂缝、渗水等,应及时加设固定支撑。禁止用固定壁支撑代替上、下扶梯和吊装支架。第396条人工往沟槽内下管,怕用索具、地桩必须牢固,沟槽内不得有人。

8、用风枪、电锤或錾子打透眼时,板下、墙后不得有人靠近。

9、管道吊装时,倒链应完好可靠,吊件下方禁止站人,管子就位卡牢后,方可松倒链。

10、管道试压,应使用指校验合格的压力表。操作时,要分级缓慢升压,停泵稳压后方可进行检查。非操作人员不得在盲板、法兰、焊口、丝处停留。

11、高压、超高压管道试压,应遵守单项安全操作规程。

管道安装

材料要求

主材

镀锌钢管、铸铁排水管、塑料管、复合管等及其配件。

(1)镀锌钢管、管件内外壁镀锌饱满光洁、壁厚均匀无锈蚀、砂眼、气泡、裂纹,丝扣不得出现偏扣、乱扣、丝扣不全等现象,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材质检测证明。

(2)塑料管、管件标明规格、公称压力、生产厂名或商标等标识,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内外壁应光洁平整,无气泡、裂纹、脱皮、分解变色线和明显的痕纹、槽沟、凹陷、杂质等,色泽一致;管材、管件宜用同一厂家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具有产品合格证及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

(3)复合管等及其配件内外应光洁平整,无色差、分解变色线、气泡、砂眼、裂纹、脱皮、痕纹及碰撞凹陷;管材、管件宜用同一厂家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材质检测报告。

辅料

(1)各种管卡、粘结剂(宜用与管材同一厂家产品)、油麻、螺栓、螺母、垫圈等应有产品合格证。

(2)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并与母材相匹配。

(3)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作业条件

1.埋设管道的管沟或基底回填土应平整、夯实,无突出的坚硬物。

2.暗装管道(包括设备层、竖井、吊顶内的管道)根据设计图纸核对各种管道的管径、标高、位置的排列。预留孔洞、预埋件已配合完成;土建模板已拆除,操作场地清理干净,安装高度超过3.5m已搭好脚手架。

3.室内标高线、隔墙中心线(边线)均已测放,墙地面初装完成,能连续施工。

4.冬期施工,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5℃;当环境温度低于5℃应采取防寒、防冻措施。施工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不得密闭。

5.各种施工材料的品种和数量能保证施工。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操作工艺

1.施工准备

(1)校核洞口: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检查、核对预留孔洞尺寸是否正确,将管道坐标、标高、位置划线定位。找出管道穿楼板、墙体的中心位置,用錾子开扩或修整孔洞;立管洞口修整时,应在管中心位置从上至下吊线后,逐层顺序修整,发现上、下层墙体厚度变化,应及时调整管道离墙距离。

(2)绘制施工草图: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分析管材和管件、节点、复杂部位详细连接形式和方法,按照施工图纸和实地情况测量各管段和留口具体尺寸,绘制管线节点详图、管件附件组合图和管道施工草图,并注明实际尺寸。

(3)预制加工:根据施工草图,进行断管、清口、套丝(针对钢管),然后将管道、管件进行预组装、调直;把管件较多部位进行预制组装,码放整齐备用。

2.支架安装

(1)按不同的管材、管径和要求,设置相应的卡架和位置,埋设应牢固平整。

(2)固定支架、吊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不得产生弯曲变形等缺陷。

(3)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吊架应符合表19-39的规定。

(4)排水铸铁管支架、吊架安装

1)排水干管在设备层安装,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每根排水干管管道中心线弹到顶板上,然后安装托、吊架,吊架根部一般采用槽钢的形式。

2)排水管道支架、吊架间距:横管不大于2m;立管不大于3m。楼层高度小于等于4m,立管可安装1个固定件。

3)高层排水立管与干管连接处应加设托架,并在首层安装立管卡子,高层建筑立管托架可隔层设置落地托架。

4)支架、吊架应考虑受力,一般加设在三通、弯头或放在承口后,然后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的间距加设支架、吊架。

(5)排水塑料管道支架、吊架间距应符合表19-40的规定。

(6)中水塑料管道支架、吊架间距应符合表19-41的规定。

(7)中水复合管道支架、吊架间距应符合表19-42的规定。

(8)三通、弯头、阀门等管件和管道弯曲部位,应适当增设管码或支架,与配水点连接处应采取加固措施。

(9)塑料管、复合管采用金属管卡或金属支架、吊架时,不得损伤管壁,金属表面与管道之间应采用柔软材料进行隔离。

(10)管道支架、吊架安装,应拉小线确定管道的直线位置线,然后按照规范规定的间距定好管道支架的间距,安装加工好的支架、吊架。

3.管道安装

(1)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500m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小于0.15m。

(2)明装管道距墙应均匀一致,公称外径32mm以下的管道外皮距离建筑装饰墙面20mm~25mm,公称外径32mm以上的管道外皮距离建筑装饰墙面25mm~50mm。

(3)管道上下平行安装时,要保证输送热水的管道在输送冷水的管道上方,垂直平行安装时,输送热水的管道在输送冷水的管道的左边。

(4)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土建粉饰完毕后进行。

4.管道水压、灌水试验

(1)不同材质的管材使用在同一系统或管路上,水压试验时,以试验压力值要求较小的管材的试验压力为系统或管路的试验压力。

(2)暗敷在垫层内的管道在隐蔽之前必须做好水压试验和隐蔽检查;打垫层时,将管道接上压力表,应有不小于0.4MPa的水压直至垫层施工完毕,观察管道压力是否下降,检验垫层施工过程中管道是否被破坏。

5.保温

(1)管道保温

1)有防结露、防冻保温要求的管道,应在隐检验收合格以后,做管道的防结露、防冻保温。

2)防结露、防冻保温层厚度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要使用阻燃材料,保温层表面平整、美观。

6设备安装

1、水调节池(水箱)的施工:调节池(水箱)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排泄管,池底应有不小于2%坡度,坡向集水坑。顶部应设置直通地面的排气管,池壁应设置爬梯和溢水管。中、小型工程调节池可兼用做提升泵的集水井。中水调节池(水箱)以生活饮用水为补水时,应该采取防止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补水管道出水口与中水调节池(水箱)内最高水位之间有不小于2.5倍补水管道管径的空气隔断高度,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仅仅要求当调节池(水箱)中水位达到缺水报警水位时补水。

(5)竖流式沉淀池中心管流速不得大于30anln/s,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得小于0.3m,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

(6)斜板(管)沉淀池的斜板(管)间距(孔径)应大于80nm,,板(管)斜长宜取1000mm,斜角宜为60°。斜板(管)上部清水深不宜小于0.5m,下部缓冲层不宜小于O.8m。

7设备配管

(1)中水贮存池以生活饮用水为补水时,补水管道出水口与贮存水池内最高水位之间有不小于2.5倍补水管道管径的空气隔断高度;中水贮存池(箱)设置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排出口溢流管口应设隔网。

(2)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应自然过渡,管道与设备之间不得存在拉压现象,管道与管道、管道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紧密、美观、可靠、便于拆卸与检修,各种坡度准确、泄水方便。

(3)设备配管应独立设置承重支架,不允许设备承担配管重量。

(4)有振动的设备配管时,应设置软连接。

8、运行、调试

所有的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和试运行工作;除水量能够满足楼内使用外,还要求中水处理深度符合设计和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调试合格后做好质量记录。

(1)调试

1)中水系统水量调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①水量平衡调试:中水用水量较大时,可以通过扩大原水收集范围和收集量来调节水量,原水水量较大时,可以通过扩大中水使用范围,如浇洒道路、绿化、冷却水补水等来平衡水量。

②原水调节池调节用贮水量的调试:原水的贮水量不得少于设计的规定值。当设计未规定时,在调试中连续运行时可以取原水日处理水量的35%~50%;间歇运行时,原水调节池的贮水量应为处理设备一个运行周期的处理量。

③中水调节池调节用贮水量的调试:中水调节池调节用贮水量不得少于设计的规定值。当设计未规定时,在调试中连续运行时可以取日中水用水量的25%~35%;间歇运行时,贮水量应为中水设备一个运行周期的用水量。

④除以上几种调节方式外,在实际中还可用分流、溢流、超越等方式进行水量调节。

2)中水系统处理设备调试:中水处理设备在安装完毕以后必须进行单机试运行,要求机械设备运转无异常,水处理设备无渗漏、堵塞现象,进出水稳定。

3)统调试完毕后,即可进行试运行工作;系统试运行应符合设计要求,中水处理深度应符合设计和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调试合格做好质量记录,即为试运行完毕。

12.季节性施工

(1)气温低于5℃时,管道粘结应使用抗冻型粘结剂。

(2)冬期管道不宜进行水压试验和灌水试验,如果必须进行,应将管道内的存水吹扫干净。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1.中水高位水箱应与生活高位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果条件不允许,只能设在同一房间时,与生活高位水箱之间的净距应大于2m。

2.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3.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及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置带锁装置。

4.中水贮存池以生活饮用水为补水时,应该采取防止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补水管道出水口与贮存水池内最高水位之间有不小于2.5倍补水管道管径的空气隔断高度。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5.除卫生间外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不会脱落的标志,标明此管道内是不能饮用的中水。

6.暗装在墙体或垫层内的管道应该有不小于30mm的保护层厚度。

7.水泵混凝土基础强度、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8.水泵试运行的轴承温升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

9.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和密闭水箱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若设计未作特别规定,敞口水箱为满水静置24h观察,不渗不漏,密闭水箱在管道的试验压力下l0in内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4.2 一般项目

1.中水给水管材、配件均为耐腐蚀的给水管材、配件。

2.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小于0.15m。中水贮存池(箱)设置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排出。溢流管应设隔网。

3.水箱支架或底座的安装尺寸、位置应该符合设计规定,埋设平整牢固。

4.立式水泵不宜使用弹簧减振器。

5.中水给水设备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9-45的规定。

6.中水给水管道及设备保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9-16的规定。

成品保护

1.预制加工好的管段,应加临时管箍或用塑料布包裹以防螺纹锈蚀。

2.预制好的管段、管件用方木垫好,码放整齐。

3.各种设备的接口要临时封堵,防止异物进入。

4.设备的存放地必须干燥通风。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在管道粘结表面,涂粘合剂前应用砂纸或纱布轻轻打磨一遍,避免粘结处渗水。

2.伸缩节安装前要检查弹性密封圈,要求干净、无异物、密封圈完好,以防止管道伸缩节漏水。

3.冬期施工采用抗冻型粘结剂,以防止粘结剂冻结。

管道保温.1 材料要求:

1.1 保温材料的性能、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合格证。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

1、管壳制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硬聚氨脂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管壳等。

2、卷材: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岩棉等。

3、保护壳材料有麻刀、白灰或石棉、水泥、麻刀;玻璃丝布、塑料布、浸沥青油的麻袋布、油毡、工业棉布、铝箔纸、铁皮等。

作业条件:管道及设备的保温应在防腐及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如需先做保温层,应将管道的接口及焊缝处留出,待水压试验合格后再将接口处保温。建筑物的吊顶及管井内需要做保温的管道,必须在防腐试压合格,保温完成隐检合格后,土建才能最后封闭,严禁颠倒工序施工。保温前必须将地沟管井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施工过程遗留的杂物,应随时清理,确保地沟畅通。湿作业的灰泥保护壳,冬施时要有防冻措施。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管壳制品:

2缠裹保温:安装保温瓦块时,应将瓦块内侧抹5~10mm的石棉灰泥,作为填充料。瓦块的纵缝搭接应错开,横缝应朝上下。

预制瓦块根据直径大小选用18号~20号镀锌钢丝进行绑扎,固定,绑扎接头不宜过长,并将接头插入瓦块内。预制瓦块绑扎完后,应用石棉灰泥浆缝隙处填充,勾缝抹平。外抹石棉水泥保护壳(其配比石棉灰∶水泥=3∶7)按设计规定厚度抹平压光,设计无规定时,其厚度为10~15mm。立管保温时,其层高小于或等于5m,每层应设一个支撑托盘,层高大于5m,每层应不少于2个,支撑托盘应焊在管壁上,其位置应在立管卡子上部200mm处,托盘直径不大于保温层的厚度。管道附件的保温除寒冷地区室外架空管道及室内防结露保温的法兰、阀门等附件按设计要求保温外,一般法兰、阀门、套管伸缩器等不应保温,并在其两侧应留70~80mm的间隙,在保温端部抹60°~70°的斜坡。设备容器上的人孔、手孔及可拆卸部件的保

9用管壳制品作保温层,其操作方法一般由两人配合,一人将管壳缝剖开对包在管上,两手用力挤住,另外一人缠裹保护壳,缠裹时用力要均匀,压茬要平整,粗细要一致。

若采用不封边的玻璃丝布作保护壳时,要将毛边摺叠,不得外露。

10状保温材料采用缠裹式保温(如聚乙烯泡沫塑料),按照管径留出搭茬余量,将料裁好,为确保其平整美观,一般应将搭茬留在管子内侧,其它要求同第3.11。

待保温层完成,并有一定的强度,再抹保护壳,要求抹光压平。

质量标准

允许偏差项目: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42。

浅谈中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给排水;中水系统;措施

1.建筑中水系统的定义

将生活污水(建筑物的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等)作为水源,经过适当经物理、化学方法的工艺处理后作杂用水,其水质指标间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称为中水,相应的技术称为中水技术。经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厕所冲洗便器、绿化、洗车、园林灌溉、道路保洁、城市喷泉、空调冷却及水景等供水系统。对于淡水资源缺乏,城市供水严重不足的缺水地区,采用中水技术既能节约水源,又能使污水无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长时间内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

2.发展建筑中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优越性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近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国家均以本国度、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工业的发展,用水量正在急剧增加,大量污废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和水源,造成水源日益不足、水质日益恶化,担心水源的开发工程用相当的艰巨。还有近年来,经济的杠杆在水源的保护中逐渐发挥作用,由于自来水水费和排污费不断上调,中水的运行成本已经普遍低于所缴纳的自来水水费和排污费之和,在使用中水的经济方面已变现的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加之中水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设备越来越先进,这样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

我国的中水技术发展和应用是从改革开放时开始的我国,这一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对建筑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开展了中水工程的运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受到了相当好的收益,如北京的国贸大厦是我国较早通过中说运行管理验收的单位,自1990中水投入使用以来,每日中水超过500立方米用于冲厕所,多年来不需补充自来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方交通大学的中水设施收集学校浴室的洗浴排水,经处理后用于校园绿化,操场喷洒除尘,起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良好作用。

3.中水技术要注意的问题

中水处理流程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水量及回用对水质的要求进行选择。进行方案比较时还应考虑场地状况、环境要求、投资条件、缺水背景、管理水平等因素,经过综合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由于目前中水处理范围多为小区和单独建筑物分散设置类型,在流程选择上不宜过于复杂,宜按下列要求进行:(1)尽量选用定型成套的综合处理设备。这样可以做到简化设计,布置紧凑、节省占地、使用可靠、减少投资。(2)对于中小型规模的中水处理站,不可能配置较多的运行操作人员。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在处理工艺的选择上,宜采用既可靠又简便的流程,以减少运行人员。(3)中水处理设施一般设在人员较为集中的生活区(如居住小区、建筑物内部),在设置地点的选择上要考虑臭味、噪声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故一般中水处理站多设在地下室、自成独立的建筑物或采用地埋式处理设备。(4)中水处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是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使用不够广泛的主要原因除了节水意识较差以外,主要是初期投资和处理成本较高。因此,原水水源选择,可以根据回用要求,尽量选择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以便简化流程减少一次投资,降低处理成本。另外还要考虑处理后的回用水能够充分利用以避免无效投资。百度上找到的,看能否有帮助。

4.建筑中水处理技术

4.1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的水,一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

(1)预处理该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2)主处理该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机物。

(3)后处理该阶段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达到中水水标准。主处理的方法

4.2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生物处理法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以好氧处理较多。

(2)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3)膜处理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减少了很多。但目前对此工艺在实际应用上还存有一定争议

5.建筑中水系统的选择、回用、水量平衡及处理工艺

5.1中水系统的选择分三种情况考虑

(1)有市政中水管網,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雨水系统单独考虑),排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水系统水源为市政中水。

(2)无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经小区废水管网收集至小区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回收的杂排水。

(3)无市政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小区污水管网收集至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内回收的排水。

5.2中水回用范围

合理设计中水回用系统,需要根据小区内用水情况,结合中水供应量,合理确定中水的回用范围。

5.3水量平衡

因原水和中水用水每小时都不是均匀的,而处理设备需在均匀水量符合的条件下运行,水量平衡措施就成了控制资源和能源浪费的关键。

(1)储存调节:原水调节池应按中水原水量及处理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得,中水池-存池应按处理量及中水用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原水变化曲线及中水用水曲线可根据排水建筑的性质-使用情况参照同地区类似建筑的资料拟定。

(2)运行调节:利用信号控制处理设备自动运行,并合理调整运行班次,可有效的调节水量平衡。

5.4处理工艺

工艺流程:生活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毛发收集器-----mbr反应器-----自吸泵------中水水箱-----回用水泵----消毒系统。(如图下所示)

6.结语

在遵循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的前提下,在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在完善的法律体系框架内,以政府为主导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管理、经济、宣传教育及科技的手段和措施,统一管理,科学配置,不仅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解决高峰期缺水问题。还能减少污水排放量,保护环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立节水型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宏武.建筑给排水中节水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4:77-78.

浅谈建筑中水 篇4

1.1 建筑中水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水总量明显增长使原始资源型缺水问题日益突出[1]。为了保护和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国家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 如《水法》、《环境保护法》等, 另一方面在全国大力开发、推广节水新技术, 因此建筑中水应运而生[2]。

城市给水水源的水质越来越差, 自来水的成本与水价也越来越高。中水的成本虽接近水费, 但由于水费还将上涨, 所以中水的成本将低于水费, 因此中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3]。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初就已经对建筑中水有所研究和利用。我国青岛市1982年也开展了将生活污水回用的试点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及环境效益。

2 建筑中水系统概述

2.1 中水定义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 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4]。

2.2 建筑中水系统定义

建筑中水系统是指将居住小区或建筑群内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污水、生活废水、冷却水、雨水等收集、储存、通过适当中水处理设施处理和供给用水点等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5]。

2.3 建筑中水系统的的组成

建筑中水系统可分为建筑中水原水系统、建筑中水处理系统、建筑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

2.3.1 建筑中水原水系统

建筑中水原水系统是指将中水原水收集、输送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以及相关的附属构筑物。

2.3.2 建筑中水处理系统

建筑中水处理系统是指中水处理设施及其相关的附属构筑物。中水处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前处理阶段、主要处理阶段以及后处理阶段。

前处理阶段主要为大体积的漂浮物、悬浮物等的去除。该阶段的构筑物一般包括格栅间、调节池等。

主要处理阶段主要去除的是有机物。该阶段的构筑物一般包括混凝池、沉淀池等。

后处理阶段即为深度处理, 该阶段处理主要处理阶段的产水。该阶段一般采用微滤、超滤、活性炭吸附等方法[6]。

2.3.3 建筑中水供水系统

建筑中水供水系统是指将处理后的中水输送到用水点的管道系统以及相关的附属构筑物。

中水供水系统应独立于其他给水排水系统, 系统包括配水管网、中水气压给水设备等[7]。建筑中水供水系统的供水方式、系统组成、管网的水力计算等方面与给水系统大体相同, 只是在水的使用范围、水质、使用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6]。

3 建筑中水系统的水源及水质

3.1 建筑中水系统的水源

建筑中水系统的水源是指从建筑内排出的原水, 来源于建筑物内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废水等。

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的数量、成分、污染物浓度与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物的用途、卫生设备的完善程度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 为了降低水处理费用, 应优先选择有机物浓度低、悬浮物浓度低的容易处理的优质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

3.2 建筑中水的水质

对于用于生活杂用的中水, 应从安全可靠、处理技术、经济效果等方面考虑。以下为用于生活杂用的中水的基本要求:

(1) 卫生上安全可靠, 即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2) 不能引起管道系统及其相关附属构筑物出现严重腐蚀、结垢等现象, 从而导致维修管理困难。

(3) 在外观上不能使人有不愉快的感觉。

中水的用途决定了处理后的中水水质标准。其标准直接影响处理工艺的选择及工程投资, 需充分考虑确定[7]。

如表1为不同用途下中水水质标准:

4 建筑中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工艺流程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以中水原水水质为依据[8]。当以优质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 主要是以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 同时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为处理的目的[9]。可采用以物理化学法为主的水处理工艺流程。该流程具有流程简单、占地少、无臭味、易管理等特点。

物理化学法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5 建筑中水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资源的匮乏, 中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由于中水处理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而建筑中水系统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 中水水源的水量与水质的不稳定性易造成中水设施设计能力闲置、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

(2) 适应中水系统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如膜生物反应器在中水处理的应用受到膜价格、膜适用范围等的制约[9]。

(3) 政府相关管理单位不重视中水系统的建设问题, 从而导致中水系统运行人员技术水平低, 使得中水的发展相对滞后。

(4) 政府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政策、规定体系, 不能做到奖惩分明[10]。

6 结束语

建筑中水技术是一种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技术。中水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 将成为城市建筑给排水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建筑中水系统虽然会增加相应的建筑投资及系统运行管理费, 但由于其能够就近回用, 减少了给水量及排水量, 因而减少了相应的自来水费。建筑中水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及环境效益。

摘要:文章论述了建筑中水的研究背景及其经济、环保意义, 建筑中水的水源及水质, 建筑中水工程的处理工艺流程, 建筑中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

关键词:建筑中水,中水,处理工艺,水质

参考文献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85-92.

[2]王利和.浅议建筑中水的利用[J].内蒙古: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65.

[3]马建芳.建筑中水发展趋势及其技术应用[J].山西:山西建筑, 2003:76

[4]韩剑宏.中水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75-105.

[5]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6]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中水工程实例及评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85-92.

[7]刘红.建筑中水设施运行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45-96.

[8]姜湘.建筑小区中水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12-156.

[9]张颖, 李力, 杨振刚, 顾平.膜生物反应器[J].中国给水排水, 2005:83-85.

浅议中水利用 篇5

本文介绍了中水的概念、利用历史,阐述了中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制约我国中水利用推广的.诸多因素,给出了促进中水利用发展的一些建议.中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种种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大力推广.

作 者:赵焱 张丽 李辉辉 Zhao Yan Zhang Li Li Huihui  作者单位:赵焱,张丽,Zhao Yan,Zhang Li(华北水利水电学院,450011)

李辉辉,Li Huihui(中国葛洲坝集团龙滩施工项目部,547300)

刊 名:中国水运(学术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2007 7(9) 分类号:X703 关键词:中水   水资源   污水  

建筑中水 篇6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基础建筑;地下水;作用

【Abstract】Hydroge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a complete survey on the basis of geologic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 article by content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summed up the basis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importance.

【Key words】Hydrogeology;Engineering survey;Foundation construction;Groundwater;Role

1. 前言

(1)水文地质勘察是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测量学的理论,按照科学的勘察程序与方法,利用有效的测试仪器和钻探技术,调查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等提供详实、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料。

(2)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勘察、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基础施工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人们通常更加注重对勘察揭露出来的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的研究,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地质参数的利用,在勘察报告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导致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地基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困难的境地。由此可见,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对地基处理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2. 基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过去的基础建筑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忽视了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某些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通过对众多因水文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危害分析,总结出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2.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基础部分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2 工程勘察中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2.3 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以及对基础部分的侵蚀作用。

2.4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

(1)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

(2)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3)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液化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4)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5)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3. 地下水对基础建筑的危害

3.1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影响极大,如地下水位上升,可引起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降低,在有地震砂土液化的地区会引起液化的加剧,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的地质作用。再有,在寒冷地区产生地下水的冻胀影响。其实就建筑物本身而言,若是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内发生上升变化,水浸湿和软化岩土,因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则会产生过大的沉降,导致地基严重变形。尤其是对于结构不稳定的土(例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对设有地下室的建筑的防潮和防湿也很不利。

3.2 地下水侵蚀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以及金属材料的侵蚀和危害。突出表现在地下水的侵蚀性和地下水中的化学性质的积极作用,在工程上带来很大的危害,侵蚀性在或快或慢的进行着,改变了各种建筑材料的使用预期。

3.3 在饱和的砂性土层中施工,由于地下水的水力状态的改变,使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等于零,土颗粒悬浮于水中,随着水一起流出的现象被称为流砂。这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或者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

3.4 如果地下水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那么虽然不会产生流砂现象,但是土中细小颗粒仍有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带走。其结果是使地基土的强度受到破坏,土下形成空洞,从而导致地表塌陷,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此种现象就是常说的潜蚀。

3.5 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中,还有一个应尤为注意的是基坑涌水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建筑物基坑下有承压水时,开挖基坑会减小基坑底下承压水上部的隔水层厚度,减小过多会使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板形成涌水现象。涌水会冲毁基坑,破坏地基,给工程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endprint

3.6 过度开采地下水,经常造成地面沉陷,塌陷的地面给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经济损失很大。此类的工程实例很多,例如某一工厂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工业用水采用地下水,由于开采量超大,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造成了地面塌陷,形成很大的漏斗状,因此而造成周边的建筑开裂,地基很多失稳,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4. 基础建筑中水文地质勘察的重点和方法

4.1 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1)强结合水,又称吸湿水,吸湿水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形成极薄的水膜,是紧附于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其吸附力高达10MPa,在强压下,其密度接近普通水的两倍,具有极大粘滞性和弹性,可以抗剪切,但不受重力作用,也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弱结合水,又称弱薄膜水,它处于吸着水之外,厚度大于吸着水。弱结合水所受的吸附力小于强结合水,可以在颗粒水膜之间作缓慢的移动,薄膜水在外界压力下可以变形,但同样不受重力影响,且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2)毛细管水,是指由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毛细管空隙中的地下水,可细分为孤立毛细管水、悬挂毛细管水、真正毛细管水。它同时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当毛细管力大于重力时,毛细管水就上升,因此地下水潜水面以上的普遍形式是一个与保水带有水力联系的含水量较高的湿水层。毛细管水能传递静水压力,并能在空隙中垂直上下运动,对岩土体能起到软化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土壤的沼泽化或盐渍化增强岩土体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毛细管水在砂土和粉土中含量较高,在砂砾层含量较少,在粘土中含量很少。

(3)重力水,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能在岩土孔隙、裂隙中自由运动的水,即我们通常所称的狭义“地下水”。它不受分子力的影响,不能抗剪切,可以传递静水压力。由于重力水在天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在岩土中的渗流活动非常活跃,对岩土的水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重力水是我们研究岩土水理性质的重点关注对象。

4.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1)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注水和压水试验求取。

(3)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体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某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4)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它不但影响基坑涌水量大小,同时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5)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岩土的水理性质尚有持水性、容水性、毛细管性、可塑性等等。

5. 结束语

水文地质勘察在基础工程勘察中是极其重要的,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切实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使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实用性和预见性更好,为实际的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国明.浅谈地下水危害及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06(3).

[2] 李君源.范维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5(7).

[3] 张梓.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3).

[4] 许碧铨.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J].科技资讯,2009(17).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7-18-612

浅谈建筑中水回用 篇7

关键词:建筑,中水回用,发展,处理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用水量和废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情况日趋紧张,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下,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我国的中水技术发展和应用是从改革开放时开始的。从1984年开始进入我国中水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当时的中水技术是处于对日本中水技术的学习,是工程技术设备引进、消化和工程应用试点研究的阶段。主要技术特点是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和混凝、沉淀、过滤的深度处理技术在这一工程方面的应用。第二阶段是中水工程设施建设实践阶段,这个阶段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各种处理工艺和处理方法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检验。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中水应用技术研究,逐渐形成和丰富了几个版本《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的中水部分,使中水技术成为工程应用技术的一部分。2001年12月28日《建筑中水设计规范》通过建设部组织的联合审查,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中水设施建设进入全国推进的新阶段,回用设施建设将以更多、更新的方式展开,应用技术发展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水处理方法一般是按照生活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中水用途及要求的水质,采用不同的处理单元,组成能够达到处理要求的工艺流程。中水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法等。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中水处理多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处理方法。这几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砂滤等流程。但以生物处理为中心的工艺存在以下弊端:1)由于沉淀池固液分离效率不高,曝气池内的污泥难以维持到较高浓度,致使处理装置容积负荷低,占地面积大;2)处理出水受沉淀效率影响,水质不够理想且不稳定;3)传氧效率低,能耗高;4)剩余污泥产量大,污泥处理费用增加;5)管理操作复杂;6)耐水质、水量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能力极弱,运行不稳定。

物理化学法是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混凝沉淀技术产泥量大,污泥处置费用高。活性炭吸附虽在中水回用中应用较广泛,但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和污水回用量的日益增大,其应用也将受到限制。因此,以高效、实用、可调、节能和工艺简便著称的膜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关于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美国官方文件曾说“18世纪电器改变了整个工业进程,而20世纪膜技术将改变整个面貌”。日本则把膜技术作为21世纪的重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纳米过滤、超滤、渗析、反渗透、电渗析、气体分离等,其以处理效果好,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容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微滤可以去除沉淀不能除去的包括细菌、病毒在内的悬浮物,还可以除磷;超滤已被用于去除腐殖酸等大分子;反渗透已被用于降低矿化度和去除总溶解性固体;使用反渗透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脱盐率达90%以上,水的回收率达75%左右,COD(化学)和BOD(生化)的去除率达85%左右(超滤大于50%),细菌去除率90%以上,对于含氮化合物、氯化物和磷也有较为优良的脱除性能;纳米过滤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工作压力在0.15 MPa~1 MPa,可以截留200道尔顿~400道尔顿以上的分子,产水量也较大,如在827 kPa时达1 020 L/(m2·d)。纳米过滤可以直接去除一切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同时大幅度的降低溶解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的前体),它可将THMs(三卤甲烷)和HAAs(卤代乙酸类物质)前驱物去除90%,硬度去除85%~95%,一价离子去除率大于70%(操作压力为482 kPa~689 kPa时),在软化水的同时减少溶解固体,低压大水量使得纳米过滤的运行费用大大降低。为减少消毒副产物和溶解有机炭,用纳米过滤比用传统的处理和用臭氧加活性炭更便宜。目前,膜分离作为中水回用技术已在我国北方等严重缺水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太原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2,缺水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开始宣传、推广建设使用中水,并开展了试点工作。迎泽宾馆、省委机关中水工程就是早期成功的试点项目。近年来,非常重视再生水的利用,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法制建设,实施“三同时”(“三同时”指中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管理制度,在开辟城市第二水源,提高水的有效利用,改善太原市的水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4%;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5%。

目前,太原市已经建设中水工程的有:山西国贸大饭店、大唐四季花园、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等18家单位,设计处理量达到5 000 t/d左右。山西国贸大饭店于2004年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了中水处理系统,该系统中水采用生物处理+物化处理法,废水来源于客房洗浴、职工浴室淋浴水、写字楼盥洗排水、冷却塔排污水等。废水经过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平均每日可产出中水260 m3左右,全部回用于饭店的客房和写字楼的厕所冲洗,约占饭店日用水量的30%。该系统24 h自动运行,生产1 m3中水成本约1.912元,按现行水价(商业)5.6元/m3计算,每日节水260 m3,每天可节约水费(5.6-1.912)×260=959元,每年可节约水费:959×365=35万元。

大唐四季花园住宅小区,2004年建成中水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生物膜法,收集了部分小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洗车、景观补水等方面,开了太原市建筑小区中水利用的先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2 000 m3,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2008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太原市节水办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投资200多万元建了日处理量1 000 m3的中水回用设施,采用的是生物处理法。它不仅彻底解决了学院排污难的问题,而且还为校园的130 000 m2的人工湖提供补水700 m3/d,为32 000 m2绿地提供绿化用水200多立方米,仅这两项一年就为学院节约水费48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建筑中水的进一步发展:1)人们对中水工程的认知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法规不健全,缺乏配套政策支持;3)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的水价体系,缺少足够的经济激励措施;4)缺乏中水工程建设管理的市场机制和创新意识。

中水回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单靠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应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各尽所能,共同参与中水发展。要解决中水利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监管,需要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宣传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中水的认识,消除群众使用中水的顾虑。增强对建设中水设施具有长远经济、社会效益的认识,同时采取给予经济补助的激励机制,调动中水建设的积极性其次要尽快编制出台规范中水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专项法规及行业标准。最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中水工程作为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参考文献

建筑中水 篇8

绿色建筑节水就是指在绿色建筑概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节水。它具有3层含义:一是减少用水量;二是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三是防止泄漏。具体地讲建筑节水要从4个层面推进: (1) 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2) 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 (3) 再生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灌, 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 (4) 着重抓好设计环节、执行节水标准和节水措施。目前, 我国有关节水的规定很高, 但落实上有差距, 就村镇建设而言几乎就是一个盲区, 需要抓紧抓好。

1 研究村镇建筑节水问题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 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建设业中也相当突出。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并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此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 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期以来,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对水资源缺乏有效地保护和再生。伴随着污染的扩大及乡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建筑工程中的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该有别于传统的建筑水资源利用模式。开展村镇绿色建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实现节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水质污染既是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也是村镇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制约着人类经济的发展, 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开展这项研究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

2 村镇建筑中水系统及其类别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 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外饮用水。建筑中水由于中水系统建立的范围不同又有不同的称谓, 建筑物中水是在一栋或几栋建筑物内建立的中水系统, 小区中水是在院校、机关大院等小区集中建筑区内建立的中水系统。村镇建筑中水则是建筑物中水和小区中水的总称。村镇建筑中水是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供给等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 是建筑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

2.1 建筑物中水系统

建筑物中水系统是指一栋或几栋建筑物的各种排水系统处理回用的杂用水供水系统。根据国内外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水工程, 按水资源划分为以下两类: (1) 排水设施完善地区是指建筑物中水工程的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排水管网为分流制, 并且具有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统内灰水, 该系统污水量小, 水量容易平衡。原水经集流处理后, 仍供应建筑内冲洗便器、绿化、洗车、扫除、水景、空调冷却等用水, 这种系统的水处理设施, 根据条件可设于建筑地下完成临近建筑物外部。 (2) 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建筑物中水系统。这种系统中水的水源, 来自该建筑物的排水净化池, 如沉淀池、生化处理池、除油池等, 这是因为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 由于水处理设施达不到二级处理的标准, 市政排水管网尚为合流制或半分流制, 或另有排水管网, 但离拟建中水工程的建筑物尚远, 近期尚不能排入。采用这种系统, 其室内饮用水, 中水仍须两套管网分质供水, 而室内排水管网, 就不必分流排放, 要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室内排水设施的现状和规划具体确定。这种中水系统的水处理构筑物要根据建筑物有无地下室或气温冷暖期长短等条件, 设于室内或室外。

2.2 村镇小区中水系统

小区中水指在若干建筑群或建筑小区建立的中水系统, 作为节水技术之一, 小区中水系统已经引起人们日益关注。根据中水水源的不同, 小区中水系统可分为小区独立系统和区域性中水系统。

2.2.1 小区独立中水系统。

这种系统可用在居住小区, 也包括院校、机关大院等集中建筑区。这种系统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中人们生活过程中用过的或生产活动中属于生活排放的污水冷却等, 经过集流、水处理、输配等技术措施, 回用于民用或建筑小区内。

2.2.2 区域性中水系统。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小区中水水源来自小区外部, 如村镇污水处理厂, 或矿井废水等其它相对洁净的工业废水, 或相对洁净的市政排水或海水等。这些外部水源送达小区中水处理站, 经进一步处理达到中水标准, 供 (下转P6) (上接P127) 小区冲厕、绿化等杂用。

3 结束语

西南春干告诫我们, 我国面临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以及我国政府的重视, 为我国村镇中水工程建设和中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其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要:就目前村镇建设中的节水问题作了简单地研究, 从研究意义入手, 介绍了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两种系统, 对指导我国大范围的移民建镇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村镇,移民建镇,建筑中水,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建设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 8—2006[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建设部, 科技部, 绿色建筑技术等则[S].2006.

[3]刘晓峰, 郭斌, 关于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节水问题的研究[J].科技传播, 2009年10月合刊, 总第6期40—41 (2) .

[4]范光范, 中水道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年.

建筑中水利用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篇9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城市建设中对节水型城市和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都有相关要求, 我国已把节水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建筑中水利用根据其途径和规模分为市政中水、小区中水和户内中水。本文主要以我国建筑小区和户内生活中水利用形式的现状和问题展开研究与应用, 并且基于近年来节水和中水利用的新政策及其趋势为基础, 剖析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导向。提出了在建筑领域尤其是老旧小区功能提升改造、绿色建筑及海绵建筑、海绵小区的建设中, 应坚持“先户内、后户外、优水优用、就近利用”改造、建设原则, 做好建筑领域内再生水利用工作, 实现节水减污目标。

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已经经过10年工程实践, 应用建筑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该技术在2012年被列入科技部《国家科技惠民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2013年国家重点新产品、《2014年北京市绿色建筑适用技术目录》、2015年《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适用技术目录》。多地已经将其列入贯彻落实“水十条”节水截污的重要技术措施和部品予以推广普及。

2014年8月8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通知》 (建城[2014]114号文) 提出了“优水优用、就近利用、循序利用、集散结合”的再生水利用原则, 在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积极推广建筑中水利用, 广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鼓励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 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 循序用于冲厕, 提高用水效率。2015年4月2日发布的《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15]17号文) 简称“水十条”要求, “自2018年起, 北京市2万平方米、天津市5万平方米、河北省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 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

二、重要途径

据统计, 建筑生活用水约占城市用水总量的60%, 建筑节水不容忽视,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形势更为严峻, 而北京是极度缺水的特大型城市。北京是资源型重度缺水的特大城市, 每年水资源缺口已达到15亿m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00m³, 更需要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早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其他地区应增强忧患意识, 要解决好建筑再生水利用。

建筑生活用水中, 冲厕用水占生活用水总量的30%左右, 居民家里用净水冲厕非常可惜, 中水冲厕弥补水资源空缺有很大的必要和空间。耗资千亿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正式通水, 一期通水时, 习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在南水北调之前, 北京市水资源缺口每年约15亿m³, 然而北京冲厕用水量每年超过4亿m³。

2015年7月13日《中国建设报》刊登了加强节水创新思路推进“水十条”的落实——访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一文。该文中说“目前, 要解决好建筑再生水利用, 应把目光再度聚焦, 即从小区投向每一个家庭, 把水循环利用解决在住家之内。在住宅卫生间之内解决灰黑分离, 灰水将简单处理后循序用于冲厕, 此举可节水30%。这就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的“集散结合”, 积极推进建筑中水利用, 在保障性住房中率先要求安装建筑中水设施的依据。章林伟认为, 居民自家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物理过滤和消毒处理后, 循序用于冲厕, 这就是户内中水, 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提高用水效率的途径。采用户内中水, 第一节水效果明确;第二简单易行, 有可操作性;第三自家用自家的水, 避免交叉感染, 也解决了居民的心理障碍问题。

三、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

(一) 定义

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建筑排水节水领域的创新技术, 是对室内排水系统的重大结构改变和创新, 填补了户内废水循环利用的空白 (见图1) 。该技术是将卫生间排水横支管集成为模块, 集同层排水与盥洗、淋浴、洗衣 (“三洗”) 优质杂排水自动收集、储存、过滤、消毒、回用冲厕功能为一体的户内循环水利用集成装置技术。

(二) 水量分析

根据2012年我国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类别比例进行分析, 三洗废水占生活用水总量的47.2%, 冲厕用水29.1% (见图2) 。因此, 三洗废水完全可以满足冲厕用水, 其余部分18%用于模块内部反冲洗和排空等功能, 保证模块的清洁。

(三) 主要技术功能

首先它是一个户内中水冲厕系统, 能够为居民节水省钱;其次它是一套健康安全的卫生间同层排水系统, 能够根治传统住宅卫生间“裂、渗、漏、臭、堵、污染、排水噪音”质量通病;另外, 从建筑单体整体来看还是一套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节地节材。

(四) 主要技术优势

(1) 高效节水减污

节水效率高达生活用水总量的30%以上, 三口之家每年可以节约40吨水, 节水的同时等量减污。

(2) 智能化运行使用简单可靠

模块内配有水质识别装置、排空装置、溢流装置, 而且采用物理原理, 过滤装置无需能耗能够实现两级过滤和自动反冲洗, 比其他生物处理方式更为可靠。

模块化户内中水的收集、处理、回用全部智能化控制, 可实现液位控制、中水泵回、自动溢流、自洁排污等安全运行, 操作简单, 功能齐全, 不改变居民生活习惯, 无需专人值守无需洗网, 住户仅需每隔3个月至6个月自助投药一次。

(3) 水质安全可靠杜绝室内二次污染

2013年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卫生学评价研究中心对该系统的中水水质进行了卫生学检测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

一是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水样中未检测到相关健康危害因素。结合已经使用5年~8年的实际效果, 未发现水质对户内环境及人体健康危害现象。

二是系统设计的自动定时消毒功能及消毒措施, 消毒效果能够满足水质安全性要求。

三是谱尼测试结果表明, 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 水质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冲厕用水水质要求。

四是防虹吸倒流污染措施可靠, 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空气隔断防止中水倒流污染自来水的强制要求。

(4) 安全可靠的同层排水系统

1. 使用寿命长

汇集水箱采用工程UPVC整体成型制作, 一个卫生间一个整体模块, 敷设在地面内, 不见阳光, 潮湿密封, 不易老化, 能够与建筑主体同寿命。

2. 同层安装不渗不漏

整体模块没有接头, 不存在渗漏隐患。集成装置安装于结构楼板上方, 排水横支系统均不穿越楼板, 划清了楼上和楼下的户界, 产权明晰, 节水模块地面设有检修口维护自主, 源头过滤防堵, 解决了漏水和噪音的户间干扰问题。无需吊顶, 增大了建筑各层卫生间空间, 与设计同步使得卫生间器具布置灵活不受支管定位限制, 节约室内空间, 提高了卫生间使用效果。

3. 排水能力大

内螺旋加强型塑料材质的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强, 在湖南大学进行了高塔试验测试, 结果显示最大排水能力可达到每秒10升。能够实现单管排水又排气, 并且对于高层建筑节省一根通气管, 实现节地节材。

4. 地漏防臭效果好

模块内设有集中隐蔽式间接排水水封装置, 洗衣、淋浴、洗手任何一个排水点排水, 都对集中水封进行充水, 地漏水封置换率高, 水封有保证, 比其它排水系统防臭效果提高了10倍以上。

(5) 无需管网运行费用低

优质杂排水户内微循环, 没有公用管网, 居民对自家中水冲厕来源放心。无需单独设置小区中水站、中水管网、泵站、中水表等, 并且无需公共管理, 运行成本很低。简单的计算一下, 模块化户内中水技术只有在潜流泵启动时耗电, 启动1次只需40s, 寿命是30万次, 而小区中水需要24h保证供水, 泵和管网的耗损都比户内大。综合耗电、药剂和滤网等每月运行费用仅需3元~4元。

(6) 技术标准完善建筑一体化设计优势突出

1.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的设计、施工验收可依据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标准图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住宅卫生间》14J914 (二) 第66页~70页, 已经立项启动编制的2015行业标准《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规程》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 预计2016年6月份报批。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四局委编制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应用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导则》, 为贯彻落实“水十条”关于新建保障性住房安装中水设施要求, 近期将在北京市保障房结合精装修环节集中推广。

2.创新节点, 防疏结合, 根治楼板渗漏。从建筑构造和结构设计入手, 采用专用节点和防止夹层积水, 解决了楼板渗漏问题。在穿越楼板部位, 采用了独特承口连接方式的立管穿楼板专用连接件, 用于连接楼上节水模块和楼下排水立管, 根治降板区楼板集水渗漏难题。

(7)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同类技术比较

2013年,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实验室对模块化排水及户内中水集成系统, 在北京市某建筑面积5万m2的公租房小区, 进行了全生命周期节水减排量评估。其中住宅面积3.2万m2, 户数700户, 每户2.8人。小区内按照3栋32层住宅楼 (层高2.7 m) 计算, 标准层每两户一个公共管井, 户内卫生间降板300 mm。

减碳量

在计算标准工况下, 采用户内中水系统与小区中水系统的碳排放量结果见表1、表2。

节能量

户内中水系统不出户, 无管网, 且仅在向马桶水箱提水时耗电。而小区中水需要向楼房高压供中水, 应属于公共系统, 需要24小时不间断保压供水, 耗电量大。因此, 户内中水比小区中水节电量高达90%以上。

节水量

户内中水系统利用优质杂排水冲厕, 从用水总量来看, 节省的水量基本等于居民生活冲厕用水量。仅从用水量角度来说, 与小区中水系统并无实质差异。表4为采用户内中水系统与不采用任何中水系统的用水量对比。

投资成本分析

小区户数以700户计, 建筑全寿命期以50年计。模块化排水及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按照每户成本6000元计算。户内中水与小区中水系统工况及成本分析如表5、表6所示。

综上所述, 在计算标准工况下, 全寿命期过程中, 采用户内中水系统比采用小区中水系统减碳约65.8%;节约钢材约17.39 t, 节约混凝土约64.95 t, 节约运行耗电量86500 k Wh/年, 节约维护耗电量4325 k Wh/年, 全寿命期节约耗电量454万k Wh;节约基建加运营总投资约97万元。小区采用户内中水系统比不采用任何中水措施年节水2.1万m3, 全寿命期节水105万m3。

四、建筑小区再生水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一) 合理选择再生水利用方式

目前, 再生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 市政中水、小区中水和建筑中水 (户内中水) 。北京是国内使用中水冲厕执行最好的城市, 为中水冲厕再生水利用技术方案实践和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过10年的实际应用表明, 市政中水入户冲厕存在需要建设入户管网, 投资巨大, 成本倒挂和很难实现的问题, 小区中水站存在受到入住率已经专业管理、水质无法保证、成本倒挂、住户有心理障碍等实际问题, 户内中水是将住户自家的三洗废水利用, 比较容易接受。因此, 户内中水利用是住宅节水减污的重要方式。

依据“水十条”提出的“集、散”结合原则, 笔者认为构建市政中水、小区 (区域) 中水、户内中水三级利用方式, 形成对生活污水、公共市政污水再生利用的科学利用体系, 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以及与雨水收集利用相结合, 实现“雨、污”共治及再生水利用的生态文明用水、排水体系, 创建普及海绵城市、海绵小区、海绵建筑, 实现“人水和谐, 绿色发展”的目标。

(二) 建筑小区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原则

在“水十条”等诸多指导性、纲领性政策文件指导下, 转变节水和治水思路, 城市再生水利用的应以“先户内、后户外, 户内梯级利用与户外污水再生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以“源头节水减量, 户外就地处理, 就近利用”为目标。从原水水质、使用要求与功能区分, 全过程综合选择户内中水、小区中水和市政水中。

(三) 技术体系流程

住宅卫生间是城市给水管网的末端, 排水管网的始端。因此, 在住宅卫生间内推行微循环的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 是节约优先、源头减污的重要措施。实现供水减量节水30%, 同时实现源头减污30%, 户内微循环, 经济安全。符合居民需求有利于提高住宅品质, 便于推广普及。户内排水全部经污水管道排出, 立管无需废污分流, 可节约管材和室内空间。

户内排出的污水, 收集到小区中水站, 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道路冲洒、景观用水或建设中水洗车站, 同时考虑与雨水收集和储存设施并网运行, 提高水源和再生水利用可靠度, 以便形成稳定的再生水利用途径和常态。

多余的中水可以进入市政管网, 参与大循环, 构建大体系。实现污水“零排放” (含达标排放) 的理想状态 (见图3) 。

通过户内中水微循环、小区中水中循环和市政中水大循环的三级管网建设方式, 可以实现户内重复利用, 小区污水再生利用及污水零排放目标, 通过市政大循环实现城市再生水综合平衡与调度, 贯彻落实“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和推进再生水利用, 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难题, 实现生态文明用水, 山青、水秀、城市美、人健康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结语

综上分析, 这些新技术符合“四节一环保”可持续发展要求, 居民点滴生活方式的选择就可以为国家节省水资源而作出贡献, 并减少污水外排量,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负担以及对水环境污染。它是“十三五”规划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 同时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的技术措施的实施, 能够为用户营造安全、舒适、健康、宜居、环保的住宅环境。

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 越是“微循环”的建筑小区再生水综合利用策略越绿色, 由居民家中的微循环, 到小区的微循环, 再到市政的就近利用, 符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从根源上解决了再生水利用矛盾, 是落实“水十条”的可行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水资源利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并且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 水问题越来越突出, 直接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虽然近年来再生水利用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并已有一定发展, 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生活中水利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散循序利用的理念下逐层分析户内中水的理念、原理及技术优势, 基于就近利用、集散结合的原则提出了户内中水与小区污水再生处理方式联合利用理念, 构建住宅小区生活污水零排放的技术体系, 为提高海绵住宅、海绵小区、绿色建筑再生水利用率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和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北京达到30%的节水减污要求, 减少碳排放, 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中水利用,政策趋势,户内中水,模块化

参考文献

建筑中水暖的安装技术探讨 篇10

在防水套管这方面中, 刚性与柔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在进行实际应用中, 是根据住户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一般刚性防水套管是应用于饮用水水池施工, 其安装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水泥与石棉进行填入与充实后, 再通过密封膏进行嵌入。由于这里会涉及到对于接触面的清理工作, 所以不仅应保持整个接触面的光洁, 同时还要对接缝隙处进行清理。保证整体干燥与干净, 才能保证其密实度, 进而达到保证其防水效应。

1.1 防水套管安装细节

在进行防水钢套管的安装时, 要保证其大于将穿过的管道2号。所以对于套管在进行制作时, 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设计, 另一方面应对防水翼环进行重点控制。对于这方面, 其焊接时的控制主要在于焊缝高度与过渡区的圆滑度控制。特别是对于焊缝与热影响区的质量控制方面, 不能存在任何质量问题或缺陷。在进行套管操作时, 一方面应保证填塞的密实度, 另一方面应保证套管的松紧度与防腐效果。

做好套管安装后, 接下来就是墙体浇筑工作。由于墙体浇筑后的修复与重浇是非常耗时耗力的。所以浇筑前的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对于隐蔽性非常强的小细节, 应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查。检查时对于整个制作、安装与焊接方式都应进行验收与书面记录, 并对整体的防腐效果进行测试, 结合套管的坡度与管道的坡度进行检查。

1.2 墙体套管与穿室内楼板安装细节

墙体套管与楼板间的套管必须采用金属或塑料套管进行。但对于卫生间与楼板间的套管, 则一定要采用金属套管。其有必要进行预埋的钢管应以附加筋的方式进行焊接, 不得直接在主筋上进行焊接操作。为了保证套管的安装质量, 在进行断口处理时, 要保证其平整度与整体的防腐。当然对于整个穿墙体施工后的部分可以选用塑料套管进行安装, 但考虑到混凝土墙体的预埋操作时, 对于塑料套管的位置准确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所以应先把整个塑料套管用铁丝固定后再进行安装施工。

同时, 施工中对于不同部位的套管其高出地面的高度有要根据其实际应用来进行确定。如卫生间与厨房内的套高应高出装饰地面5cm, 而对于楼板内的套管则只需要高于装饰地面2cm, 并且对要保证其套管底部与楼板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而在进行套管长度的确定时, 应先保证其穿墙操作时的预留位置, 这样的操作才能保证套管与整体墙面保持平齐。另外, 对于穿墙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使用阻燃密实材料, 或防水油膏进行填充压实, 对整体的端面光洁度进行控制。

2 建筑中水暖安装的重点

2.1 污水铸铁管道的套管的安装重点

由于污水铸铁管道的安装中, 立管与托吊支管穿楼板的施工操作较多。在施工中不仅要保证各甩口与器具排水口的有效连接, 还要预防漏水的发生。因此, 对于甩口位置的精确性与楼板接触的严密性应进行全面控制。

2.2 污水塑料排水管道套管的安装重点

由于塑料的材质决定了其具有热伸缩性, 那么当其发生伸缩时, 楼板的防水问题就非常现实。而另一方面, 由于穿楼板的托吊支管其自身的长度较短, 所以在伸缩方面可以不予考虑。因此, 对于穿楼板的托吊只需要保证其接口的严密性即可, 不需要另外进行套管的安装。

2.3 给水管道的套管安装重点

给水管道管材的选材决定了其套管安装的必要性。对于镀锌钢管面言, 当其穿过卫生间与厨房楼板时, 钢套管是必要的。而对于穿管井楼板与墙体施工时, 则可以不进行套管安装。钢塑类复合管进行穿楼板与墙体施工时, 套管应选用镀锌钢管。另外, 对于塑料与铝塑复合管来说, 当其穿楼板与墙体时, 都要进行套管安装。

2.4 采暖管理与热水管道的套管安装重点

对于热水管道与采暖管道安装过程中, 当其进行穿墙与楼板施工时, 钢套管的安装是必须的, 而对于需要进行管道保温的套管, 其计算公式应为:

套管直径 (D) =管路直径 (d) +2× (保温层厚度+外缠保护层厚度)

3 建筑中水暖的安装质量控制要点与安装技术方法

3.1 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在进行套管安装时, 同时套入才能保证其安装质量。这也就说应把套管、干管与立管、支管同时操作再定位。特别是对于过楼板处的套管, 应用钢筋或铁丝进行固定。在把干管与立管安装校正完毕后, 套管从安装位置、间隙、牢固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其严密度, 应进行重点控制。如对于穿楼板的套管, 应把其与穿管间的间隙用油麻与防水性油膏堵实。穿墙类套管则应用石棉绳、毛毡条等挤实。整个套管固定要求管口平齐、间隙分布与环缝均匀, 油麻密实, 防水与严密性好。

3.2 安装技术方法

3.2.1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对于套管与管材的质量进行掌握

施工设计方面应全面考虑到施工现场条件与实际的应用需求。对于设计图纸的正确领会, 对于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的全面研究, 是进行施工操作前的必备工作。基于此, 再进行正确的施工与科学合理的工作安装才能打下水暖安装工程的良好基础。

3.2.2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作为水暖工程而言, 做到防水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从管道安装前做好管道的检查, 保证其通畅性;安装施工中对于封口操作的严格落实;安装施工后, 对主要施工点的冲洗工作与外线连接工作。这3项工作做好后, 就能保证杂物不会堵塞管道, 也不会从管道接口缝隙与连接处进入。再结合安装完成后的水压与灌水实验也就可以有效达到防止堵漏的目的。

3.2.3 在进行水表的安装时, 应做好水表与阀门的质量监督

安装时水平度的控制, 在不同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控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性能保证, 结合安装技术进行外观上的美化, 进而达到最佳的安装效果。

4 结语

水暖施工的重点在于防范滴、冒、跑、漏等各现象的出现。为了做好对建筑中水暖安装工作, 从细节出发, 抓住各个环节间的施工, 做好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序间的验收检测工作。对于隐蔽性工程与细节, 从施工初期就进行重点管理。做好施工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反馈处理工作, 处理措施应及时有效, 以防止出现工程隐患与质量缺陷, 进而保证整体水暖施工技术的质量达标, 保证水暖系统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贵祥.在水暖工程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2) .

[2]吴建德.浅析水暖工程质量的控制[J].信息系统工程, 2010 (05) .

[3]王洪波, 闫莉.浅析水暖安装工程质量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0) .

上一篇:执裁水平下一篇:V.S.奈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