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设备防雷措施

2024-07-27

无线通信设备防雷措施(精选十篇)

无线通信设备防雷措施 篇1

一、无线通信设备的防雷措施

1.1无线通信设备外部防雷措施

在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防雷系统中, 主要包括避雷针和引下线以及接地网等防雷系统组成, 一般防雷措施主要是利用避雷装置构建电气通路, 在发生雷击后将雷电引入大地, 进而实现无线通信设备的防雷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这种外部防雷系统只能防止无线通信设备的直接雷击, 雷电会以其他方式进行无线通信设备的破坏。因此, 要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防雷系统进行优化, 完善避雷针与接地系统的防护措施, 要将接地网各个系统通过地下连接或是地上金属连接的方式进行整合, 强化接地网系统的整体协调性, 进而构建电气相通的接地网系统。

1.2无线通信设备内部防雷措施

无线通信设备内部防雷系统主要有屏蔽系统和防雷器两方面, 在屏蔽系统中, 每对绞线要用金属进行屏蔽, 对于不同的双绞线可以共用同一个金属屏蔽, 避免雷击对无线通信设备内部的破坏。另外, 由于金属屏蔽系统具有一定吸收性和反射性, 在实际应用中要将附近磁场进行分割处理, 防止发生绞线串音的现象, 影响无线通信设备的运行质量。在防雷器系统方面, 防雷器在低压使用中会处于高阻开路状态, 高压则表现出低阻短路状态,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 在无线通信设备发生雷击后, 可以承受巨大电流而起到电子器件的保护作用。在防雷器的实际使用中, 要将防雷器安装在供电线路与信号传输线路上, 并选择并联连接方式, 在发生雷击以及高电压电流中, 会发生短路, 将巨大安培电流引入大地中, 为无线通信设备提供重要的保护作用。

二、无线通信设备防雷设计

1、站点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站点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主要依托于电磁理论原理, 采用泄流、消峰、均压、屏蔽等综合雷电防护措施, 控制雷击对通信站点的危害与影响。从理论上看, 大地属于一种导电体, 当接地电极进行大地接触的过程中, 就会形成核心为接触点的电场, 与接地点的距离越远, 电阻也就越小, 电流随着电极进入大地。一般情况下, 接地点距离大于20 m时, 两点间的压降消失, 形成强大的感应电流, 继而对无线通信设备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设计站点防雷接地系统的过程中, 接地电阻设计中的电压降为U=i R+L0ldi/dt, 其中U是电压降, i是雷电流, R是接地电阻, L0是单位长度电感, 一般取值为1.5LH/m, l是引下线长度。根据以上公式, 在实际的防雷装置设计中, 接地电阻的阻值越小, 电压降的数值也会就越小, 则雷击对无线通信设备的破坏程度也会越小。

2、感应雷系统设计。

感应雷在侵入无线通信设备的过程中会产生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 对于静电感应, 雷击中会积聚大量雷云电荷, 其附近导体会产生其极性相反的感应电荷, 发生雷击后电荷迅速释放, 雷云电场附近静电荷也会沿着导体流动而进行释放, 形成电脉冲。对于电磁感应, 雷云放电的过程中, 雷电流在变化过程中形成瞬变电磁场, 进而产生高感生电动势。因此, 在感应雷系统设计中, 要利用基站钢筋框架的防护作用屏蔽静电感应, 降低雷电对无线通信设备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多根金属引下线来提高雷电流的自身分流作用, 引下线要均匀的布置在基站四周, 从而使得雷电的电磁场擦形成相互抵消, 从而降低雷电流中电磁感应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与破坏。

3、BTS天馈线防雷设计。

BTS天馈线防雷设计主要体现在铁塔与天线安装设计, 在铁塔设计方面, 铁塔顶部与塔身中部以及塔基处都要预留接地孔, 当铁塔是楼顶塔的情况下, 防雷引下线要焊接在建筑物主钢筋附近, 焊点做好适当的防护处理, 保证连接点的分散性与稳定性。当铁塔是落地塔的情况下, 铁塔要设置地网, 在铁塔的四周埋设宽为5-10cm的镀锌扁钢带, 每隔1-3m设置地桩, 地桩为0.5-1m的圆钢, 进而充分发挥出铁塔的防雷作用。在发生雷击的过程中, 雷击电流可以通过接地线直接引入地下, 进而保证雷电流的全部释放。

结束语:综上所述, 为了降低和消除雷击对无线通信设备的破坏, 要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防雷设计进行不断优化, 加强防雷措施的防雷作用, 进而保证无线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摘要:雷击对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很大的破坏了, 一旦发生雷击, 就会影响了无线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降低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 本文主要以雷害为核心, 探究无线通信设备防雷措施与防雷设计方式, 进而保证无线通信设备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无线通信设备,防雷措施,防雷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1]刘达志.无线通信设备防雷措施探讨[J].电脑与电信, 2006, 10:83-86.

高压设备的防雷措施 篇2

微机保护在运行过程中遇到雷击的案例分析(1)摘要:升华热电厂变电站是2005年新投建的35 kV等级变电站。由于雷雨天气频繁,故误动事故频发,导致部分设备损坏。通过分析误动的原因,认为控制电缆屏蔽层没有取得良好的屏蔽效果,是由于其屏蔽层接地方式存在问题,受到外界磁场干扰,引起误动,并由此

提出相应改造措施。

关键词:控制电缆;屏蔽层;干扰;接地方式

近年来,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机型二次设备要想在这样一个高强度电磁场、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安全、可靠的运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这些二次设备应具有一定的耐受电磁干扰的能力;二是进入设备的电磁干扰水平必须低于设备自身的耐受水平,即要求尽量减少由控制电缆侵入的干扰和降低干扰信号的水平,选择合适的屏蔽和接地的方法。提高二次电缆抗干扰的防护水平,需要正确理解电缆屏蔽层的作用及屏蔽层应如何正确接地。本文主要就控制电缆屏蔽层电缆接地方式,结合变电站的主要干扰途径、原理、屏蔽层作用等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问题的提出和原因分析

升华热电厂变电站是2005年新投建的35 kV等级变电站,全站采用南京力导微机保护装臵。变电站位于钟管镇,属于多雷区,年1 34天,雷暴强度较大。在投运后不久遭受雷害,发生烧

毁微机保护装臵的事故。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

雷电是一种强烈的大气过电压,损坏设备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雷电直击,直击站内设备概率很低;绝大多数损坏为感应造成,通过耦合二次回路感应干扰电压等途径对设备产生间接的有害影响。连接导线与设备的电缆端口是电磁干扰的主要传播途径,以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等方式传播。通过检查发现:电源线串有抗干扰低通滤波电容,电源模块采用的是高频开关,外壳金属接地线及保护接地均完好,初步怀疑是由信号控制线引入的。经过现场进一步察勘:电缆沟内未采取多路分层的敷设方式,由于场地限制使众多控制电缆密集的排列于电缆沟内,且电缆沟内控制电缆与接地线、固定电缆的钢筋紧贴在一起,并且控制屏蔽电缆未采取接地措施。据现场运行人员测量,雷击过后控制电缆的屏蔽层电压达200 V。因此,得出结论:升华热电厂内微电子设备众多,各种线路、电缆错综复杂并且大多敷设于电缆沟中与地线紧贴,当控制电缆与接地线在同一条电缆沟布臵时,地线遭受雷击后会在周围产生强烈的电磁场使控制电缆缆芯间及芯地间产生感应过电压,从而误发信、误动作,严重的甚至损坏微机

保护设备。变电站的主要干扰传播途径 变电站的电磁干扰(EMI)途径按介质分为传导性干扰和辐射性干扰两大类。传导性干扰是指通过电源线路、接地线和信号线传播的干扰;辐射性干扰是指通过空间传播的干扰。按性质又可分为电容耦合、电感耦合[1]。电磁干扰以电磁场的形式存在,主要通过电场、磁场、电磁场等途径对信号传输线及设备信号产生影响。

2.1 电容耦合

由于电气设备间存在着分布电容,变电站高压母线及设备上的电压通过分布电容在控制电缆系统中产生干扰电压。

电压愈高,产生的电容耦合强度愈强,高压部分距离二次设备愈

近,其电容耦合强度愈强。

2.2 电感耦合

变电站高压母线等一次设备流过交变的电流,将在控制电缆敷设空间产生交变的磁场,由于磁场的变化,就会在控制电缆中产生感应电压。干扰电压的大小由互感的大小来决定,由一次设备与二次电缆的相互间空间位臵来决定。

在生产实际中,各种干扰源对二次回路的耦合方式是非常复杂的,同一干扰源往往会以多种干扰方式作用于二次回路。根据不同的干扰源,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总结抗干扰的经验,逐渐达到变电1 屏蔽电缆的作用及屏蔽层接地方式比较

目前大多变电站采取的防护电磁干扰手段是采用屏蔽电缆。控制、信号电缆多用带镀层的细铜丝编织层构成的编织层,屏蔽层一般能覆盖90%。针对变电站一次设备对二次控制电缆的干扰,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抗干扰方法是电缆屏蔽层接地,有两种方式: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现对两种抗干扰方式特点及适用条件

加以讨论。

3.1 防止电容耦合

不接地的屏蔽层对电场干扰没有屏蔽作用,而一端接地和两端接地的屏蔽层对电场的屏蔽效果是一样的。如果屏蔽层接地良好,则电场终止于屏蔽体直接耦合到地。

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具有静电屏蔽作用,使一次线高压电源的强电力线终止于金属屏蔽,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从而使处于屏蔽层内的芯线免受外部强电场的干扰影响。从静电屏蔽的角度出发,为了使屏蔽层表面是一个固定的等电位面,应将屏蔽层一端接地。

防止电感耦合

屏蔽层中流过的感应电流是由外界电磁场感应产生的,其实际作用是抵消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因此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可以有效地抑制

电磁感应。4 采取相应技术改造

根据上面论述,提出了对升华热电厂控制电缆屏蔽层技术改造措施:对控制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屏蔽层能降低感应过电压的能力主要是基于屏蔽层电流产生的磁场对干扰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抵消作用。采用屏蔽层两端接地,是因为在短路电流、雷电流通过时,由于大短路电流、雷电流作用时间很短,所以不易烧毁屏蔽层。若屏蔽层一端接地,没有电流回路,但其防止过电压和抗干扰能力都很低,因而屏蔽层无法取得良好的屏蔽效果。整改措施:一是,控制电缆带屏蔽层,将屏蔽层在开关场与控制室同时接地,通信电缆的屏蔽层也应正确可靠相连接地;二是,为二次设备和二次电缆敷设专用接地铜排,尽量消除地电位差干扰;三,变电站所有开关量输入输出触点都采用专用的光电隔离。

改造后,经近一年多的运行实践,二次设备至今未发生过与雷电有关的故障,系统运行情况大有改善,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高性,作为升华热电厂的厂用变电站,减少了停电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要根据变电站具体环境、条件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方式实施,并采用减小金属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和带高导磁率的金属铠装层电缆及紧凑合理的结构,在一个良好的接地网中采取均压、分流等配套措施为有效消除干扰,提供可靠保

证。

字号: 大

微机保护装臵雷击案例分析(2)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了雷电的危害,结合目前变电所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雷电侵害变电所内电子设备的主要途径,并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针对雷电侵害变电所内电子设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防雷;变电所;接地;电子设备

中图分类号:TM6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867(2005)10-0032-02

目前,电子设备在变电所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微机保护装臵、远动装臵、无功电压综合调节装臵等核心设备,也有周界防盗系统、图像监控设备等辅助的电子系统。如何做好变电所内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是变电所防雷的新课题。长期以来,雷电和过电压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一直是电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雷电直接击中一次系统时,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而对变电所中电子设备防雷问题的研究,如变电所内二次回路、二次回路中的设备和弱电智能化系统,一直没有摆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这里有历史的原因:传统的电网保护所采用的电磁式保护装臵,对雷电和过电压感应产生的干扰,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机保护已成为主流的设备,大量智能化系统也应用于变电所,研究和解决雷电对变电所二次回路的侵害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浙江省是雷害多发地区,以苍南供电局为例,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变电所二次设备受雷击损坏的事故,尤其像电缆引出线较多的远动设备等,更易受到雷击的侵害。雷电侵入的主要途径

根据雷电电磁脉冲(LEMP)通过电阻耦合(由于接地端和电缆屏蔽电阻引起)、电感耦合(由于系统布线的环路和感性部件引起)、电场耦合进入系统。在实践中,其中又以电线、电缆感应电磁场(包括产生雷电二次感应过电压)以及由于接地系统不当或仪器绝缘降低,引入电位差形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对变电所现场的调查,发现对变电所内电子设备造成破坏的雷电侵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1 直接雷击中电子设备 传统的变电所内电子系统,如继电保护装臵、远动设备,在设计时,都考虑处于变电所防雷系统的有效保护范围内,直接遭受雷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防误操作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大量的新型电子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在设计、施工时,没有完整考虑防雷保护措施,使得雷电波能够直接击中弱电设备或弱电线路,进而损坏二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这已成为雷电危害的主要事故隐患。

1.2 通过电源侵害电子设备

雷电直接击中电源线,通过所用电源,侵入到二次回路中,所产生的高压将直接击坏二次设备,以最大雷电流陡度100 kA/ms来计算,在10 m长的单根引下线上,电感电压降会达到1 MV以上。实际中,由于有电晕损耗,这一电压会低一些,但也足够击毁绝大部分设备。所以,防止雷电从电源线侵入到二次回路,是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变电所场地内,设计中一般采用了避雷针防止雷电直接击中变电所内电源设备,对于高压线路的进线也采用了避雷器,杜绝了雷电通过高压线路侵入到所内,从而影响二次回路。所以,从理论上讲,雷电通过电源线侵害二次回路的可能性已经被杜绝了。但是,在对变电所检查中发现,由于用电的需要,电源线经常超越变电所原有的设计,私自进行铺设,尤其是在变电所的生活区,甚至还有架空线。这些不规范的行为,是雷电侵入到变电所电源系统,从而损坏二次回路设备1 引出的,必须要考虑用防雷设备对电源系统进行保护。

1.3 感应雷侵害电子设备

当雷电将电流泄放到大地时,将产生一个旋转快速变化的运动磁场,邻近的电源线、弱电电缆等相对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高压,在电流的陡度为90 kA/μs,并且环路为10 m时,在瞬时内感应电压可超过1000 kV,这样的高压沿着线路传输,会击毁线路上的设备。当空气击穿放电,电场强度在500 kV/m时,将形成对系统有明显作用的电磁场。在实验室的试验中,50 Ω细缆和粗缆的同轴传输线,当10 kV的放电电流,在距离其10 m处,在传输线的屏蔽层,接地心线感应过电压大于2500 V,将电缆埋入50 cm时,感应过电压仍大于800 V。可见,不仅电源线容易产生感应浪涌脉冲,弱电电缆和传感器电缆,即使埋设在电缆沟或者地下也会受到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影响,更不用

说将其沿地表面铺设了。

由于变电所二次回路中的电缆线一般采用在电缆沟内铺设,有的还沿建筑物表面铺设,因此,容易产生感应半径为几百米范围内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而导致过电压。

1.4 高压反击雷对电子设备的侵害 雷电电荷不能快速全部地与大地电荷中和,必然引起局部地电位升高。由于电位差而引起的二次高压反击。若雷电电流接地引下线或接地装臵与被保护物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由接地装臵向被保护物产生反击。此外,由于金属导体与土壤(或混凝土)的电阻率不同,也会将地电位差引入二次回路,从而造成二次回路设备的破坏,特别是当接地电阻不合标准或系统埋入电缆绝缘降低时,就会产生加在设备上的脉冲电压。此脉冲电压将会在作用点或系统耐压低的地方造成破坏,如测量模块、传感器被损,电缆绝缘降低(电缆绝缘包层被击穿出现小孔等),而电缆绝缘降低又会加剧上述后果。

由于雷击点的随机性和电磁场的空间分布,以上感应过电压或雷击反击电压,可能会作用于系统内任一模块,或存在于系统内任意两根电

缆之间。变电所电子设备防雷的具体措施

根据国内外几十年防雷的实践经验,做好建筑物防雷工作的关键是贯彻DBSGP的原则,DBSGP也就是:分流、均压、接地、屏蔽和保护技术。

分流:增加雷电接地引下线数,从而减小每根引下线通过的雷电流,其感应范围也就相对较小;

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

接地:良好的接地是防雷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尤其是二次高压反击雷,良好的接地能够有效地消除二次高压反击雷的产生;

屏蔽:良好的屏蔽对于防雷电电脉冲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保护:对电子装臵进行过压和过流的保护,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相对于建筑物防雷,变电所防雷系统是有其自身的特点,仔细考察变电所现场,并且详细分析了典型的变电所设计图纸,发现屏蔽和保护是变电所防雷,尤其是二次回路防雷中容易忽视的措施。根据前面分析的二次回路中雷电造成破坏的几种形式,并结合DBSGP防雷技术,认为变电所二次回路防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杜绝雷电从电源侵入

在实际情况中,变电所中新设备的应用或者所用电源系统,将电源线引出到其他地方使用,很容易忽略雷电的防护,将给雷电从电源线侵害电子设备提供新的可能。所以在电源出线处必须使用电源电涌保护器,防止雷电电流脉冲通过电源引出线,进入所用电源系统,侵害二

次回路及电子设备。

做好屏蔽,削弱感应雷的影响

电缆沟内的电缆铺设要合理,不同系统的电缆在电缆沟内要分开铺设,最好还要屏蔽隔开或者走金属管内;这样在雷电侵入到弱电系统时,不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影响。变电所的微机保护、远动系统中的数据采集电缆,必须使用屏蔽电缆,并一定要将屏蔽层在装臵端接

地。

2.3 做好接地,杜绝二次反击雷的影响

良好的接地体是可靠防雷的基本条件,不然会通过避雷针、避雷带等设备将雷电引入到接地体时,产生的二次反击雷将严重危害电子设备。所以,变电所接地网在变电所投运时,要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要定期对电网的接地电阻进行检测,确保接地电阻满足安

全运行的要求。

2.4 合理配臵避雷针、避雷器,严防直接雷的危害

避雷针要保证雷电不会直接击中变电所内的设备;高压线路的避雷器,保证雷电不会通过高压电力线侵害到变电所内部;在变电所内新增加的智能化系统,很容易对防雷问题产生忽视,所以这里特别强调,设备的安装位臵和电缆的铺设一定要在变电所防雷系统的保护范围内,保证系统不会遭受雷击的直接侵害;系统的弱电电缆前端要采用1 备的侵害;另外,还要注意新增智能化系统的电缆和设备要与避雷针

保持足够的距离。

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及措施 篇3

关键词通信设施;防雷措施;降低危害

中图分类号TN8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82-02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雷电在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全球平均每年要发生1600万次闪电。雷电具有惊人的能量,每次雷击所产生的能量大约为55万千瓦/小时,足以燃点100万个灯泡1小时、直击雷电流平均都有34kA。有记录的最大直击雷电流为210kA。从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专家们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通信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寻求有效地防护措施才能减少雷电带来的损失。按照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通信大楼一般都安装有避雷针、避雷网或避雷带,并且均采取了联合接地的方式。从形式上看,它已具备了良好的防雷和抗外界电磁干扰的性能,然而通信设备为什么有时还会遭受过压过流而损坏呢?甚至还会对操作维护人员的人身构成威胁呢?这是由于当发生雷电时,带电的云层会在通信设施的天线上产生感应电荷或雷电感应通过通信和电力线路侵入,如果天线和通信线缆与大地之间直流通路不畅,就会由于感应在天线和线缆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而引起过电压,致使通信设施无法承受强电流的侵入而损坏,甚至会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随着通信建设速度的加快,先进通信设备在通信网的大规模应用,单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防护体系已从单一防护体系转为多级防护,多级防护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防地电位反击引起的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的防护,应根据数字程控、数字微波、VHF、光电传输、交直流电源等所有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不同受保护程度确定防护要点和保护等级。根据雷电引起瞬间过电压的危害的可能侵入的通道,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该做到多级保护。为此我们应采取的防范原则是“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1通信设施的防雷措施

通常来说,避免建筑物及设备遭受雷击的方式大致有四种:

疏导,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

隔离,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

等位,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

中和,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

根据以上的四种避雷方法,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1.1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避雷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避雷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被動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并且应该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增大保护范围,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网(避雷线或避雷带)连接良好。

1.1.1 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

1)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通信天钱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2)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一般为10-50Ω,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3)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米,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

4)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并把它们焊接起来。

5)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可以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防雷保护装置之一。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它能连续自行发射α粒子,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把已有的低电场消除掉,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起到显著的消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其半径大约为260米左右,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

1.1.2 防感应雷击的方法

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S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

2)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

3)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1.2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因为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站)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限流)技术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限流)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

其次是信号部分的防护,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应对地加装避雷器,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并做好屏蔽接地。

通信局站内的E1线、网线不应架空走线,特别是移动基站到传输设备的E1线,以及数据通信设备的网线。E1线、网线是室内信号互连线,正常情况下不应架空出户走线。如果由于实际条件出现E1线、网线出户走线的情况,此时应按进局电缆的要求进行E1线、网线的防雷保护,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预防雷击的损坏:

1)信號电缆宜穿金属管从地下入局,金属管两端接地,信号电缆进入室内后应在设备的对应接口处加装信号避雷器保护,信号避雷器的保护接地线应尽量短。

2)如果因条件限制,室外电缆无法从地下走线,信号电缆宜穿金属软管进行屏蔽,金属软管的两端应可靠接地,在机房内可连接到机房保护接地排。电缆进入室内后在设备的对应接口处应加装信号避雷器保护,信号避雷器的保护接地线应尽量短。

3)室外电缆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套的电缆,金属外护套的两端应可靠接地,在机房内可连接到机房保护接地排。 电缆进入室内后在设备的对应接口处应加装信号避雷器保护,信号避雷器的保护接地线应尽量短。

4)出入局站的信号电缆,电缆内的空线对在机房内宜做保护接地。例如:室外引入的E1总电缆内两对同轴线只用了一对,则另一对E1电缆的芯线和屏蔽层可在室内汇接到一块小金属板上,再由小金属板接出一根接地线到机房的保护接地排。

最后是接地处理,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与法拉第网相接)、电源地(要求地阻<10Ω、逻辑地(也称信号地)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可通过地电位连接,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惟一值。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后或春、秋检修时应定期用精密地阻仪检测地阻值,以确保地阻值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基站的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应在地下进行多点的连接,如下图所示。当铁塔设在机房房顶,电力变压器设在机房楼内时,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地网。

地网间多点连接示意图

2结语

总之,防雷接地对通信设备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接地系统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通信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设计规范,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1)通信局(站)必须按规范建立在联合接地系统、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的基础上。

2)无论是通信大楼,还是通信设施,都必须采用层层防护的原则。

3)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接地规范》与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根据各通信机房、基站等所处的环境,应从电缆引入开始安装多级保护器。

4)防雷装置的接地线应尽可能短,因为在雷击情况下,接地线的阻抗主要取决于接地线的电感,而电感主要取决于接地线的长度。因此,接地线应尽量粗、短而直,禁止不必要的弯曲、打圈和迂回,才能达到更佳的防雷效果。

通信基站设备的防雷措施 篇4

按照雷电形成的方法可以将其分为直击雷、感应雷以及球形雷三种。其中直击雷是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点发生瞬时放电现象, 直击雷的危害主要针对室外物体, 比如天馈、空调室外机以及室外变压器等等。通常我们把防直击雷的系统称为外部防雷系统, 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等传统的避雷设备, 规范设计、合理安装实现有效防御直击雷的目的。所谓感应雷是指雷电与雷云之间、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 附近的各类连接线上会产生电磁感应, 比如传输信号线路、电力传输线路以及基站内部各类设备的连接线等等, 这种电磁感应可能会侵入到设备中, 对串联在线路中的或者终端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害。一般情况下一次雷闪击的影响范围较大, 可能会造成若干电子设备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的现象, 并且这种感应高压会被基站的供电线、信号中继线等引入系统中, 并传送至很远的距离, 进一步扩大雷害的范围。基站供电线路、馈线、光缆等均可能引入感应雷产生的感应电压, 对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传输设备、监控设备等产生破坏。因此防护感应雷击可以从上述入侵通道着手, 采取措施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泄放入地, 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安装浪涌保护器、屏蔽、接地等方法。对于球形雷而言, 通常某些特殊的地理环境或者地理位置才可能发生球形雷, 其不具代表性, 此处不做赘述。

2 雷电的入侵途径

强雷电流会通过移动通信基站建筑物金属体、通信设备金属外壳的电气连接等直接流入通信设备内部, 损坏通信设备;强雷电流脉冲流经基站柱或者梁金属体时会向机房空间发出雷电磁脉冲, 机房内电缆线、通信设备上耦合产生感应电压损坏通信设备;雷电直击楼顶铁塔时, 一些雷电流会直接流到天馈线并沿着天馈线涌入通信机房而损坏通信设备;还会通过基站建筑物的地线下地, 由于地网中有相应数值的接地电阻, 所以雷电流就会在地网上产生很高的地电位升, 通信网络设备会由于不同地点的电位差过高最终被损坏。

雷电还会通过局外金属缆线对通信设备造成破坏, 局外金属缆线长度过长, 雷电经过之处会发出雷电磁脉冲, 金属电缆上产生感应电压, 整条线上的雷电压累积起来沿着电缆涌入机房, 损坏通信设备;雷电直接击在缆线上会击穿电缆绝缘流入缆线, 大雷电流沿着缆线进入房损坏通信设备;此外, 基站建筑物附近落雷会产生强大的雷电磁脉冲, 通过空间电磁感应基站金属缆线上会直接产生感应电压损坏精密的核心电子设备等。

3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措施

3.1 外部防雷

具体来讲整个外部防雷系统共包含三个部分, 即避雷针、引下线以及接地地网, 对于整个防雷系统而言, 这三个模块缺一不可, 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通路, 一旦系统遭到雷电的袭击破坏, 雷电流可以通过这个电气通路流泄入大地;而在通信基站内主要是天馈线系统、机房建筑物等会受到直击雷的损害。要合理的设计避雷针的保护角, 保证接地系统的性能良好。接地体包括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地体两种, 其埋入土壤或者混凝土基础中, 起到散流的作用人;而接地网就是将需要接地的系统统一的连接到一个地网上, 或者利用地下或地上用金属把各系统原来的接地网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电气相通的、统一的接地网, 因为所有的防雷系统均需通过接地系统向大地泄放雷电流, 才能实现保护设备与人身安全的目的, 因此接地系统的性能一定要得到保证。具体而言, 基站接地系统包括建筑物地网、铁塔地、电源地、逻辑地以及防雷地等, 各地网相对独立, 且保持特定的距离, 以免发生地电位反击事故。所以如果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与规范要求不符, 则要将其连在一起, 如果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连接, 则可以利用地电位均衡器进行等电位连接。

3.2 内部防雷

外部防雷要与内部防雷相结合, 才能更有效的保证基站的安全性。具体而言, 内部防雷包括三个部分, 即屏蔽、防雷器以及等电位连接。每对双绞线或者四对双绞线均可使用金属屏蔽, 双绞线或者四对双绞线不同, 放在一起可以共同使用一个金属屏蔽, 因为金属屏蔽具备趋肤效应, 其所产生的吸收与反身作用可以将周围的电磁场进行分割, 并且有效减少单独屏蔽对绞线之间的串音。防雷器则是一种过压保护电子器件组合, 其具备低压状态下呈高阻开路状态、高压状态下呈低阻短路状态的特点, 可以承受大电流通过。在供电线路上并联防雷器, 一旦遇到雷击时会立即呈现短路保护设备不受损害。此外, 防止干扰信号受影响可以采用等电位连接的措施, 可以有效控制雷电流造成的电位差。其实所谓的等电位连接是指把建筑物金属材质的设备做良好的电气连接, 包括通风管道与下水管道、大件金属物体以及建筑物的梁与柱内钢筋等等, 并且可以实现与所有接地网良好的电气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可以保证系统在受到雷击时, 整个建筑形成一个统一的带电体, 大幅降低了每部分的电位差, 特别是各类金属材质物体之间, 几乎没有电位差, 因此不会发生闪击放电或者损坏建筑的事故。

3.3 其它部位的防雷

其它部位是指馈线与走线架。馈线的防雷接地工作十分重要, 馈线进入机房后会先连接避雷器, 再利用1/2跳线将其引起至BTS机架;避雷器通过地线与防雷地线排相连接, 每条主馈线的位置在靠近天线侧馈线顶部接头约1m处, 杆体底部、进机柜后以及机架连接前需各做一次接地;如果馈线距离较长, 间隔20m就要做一次接地, 需要注意的是馈线接地线的布放必须与雷电流的方向保持一致。此外要注意做好直线架两端的防雷接地, 室外走线架不得连接室内走线架。

参考文献

[1]赵永云, 刘刚.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浅析[J].科技风, 2012 (4) .

无线通信设备防雷措施 篇5

关键词:广播电台;设备;防雷措施

在大自然界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雷电的发生以及释放非常复杂,它存储着强大的电荷能量,当它放电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破坏性,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它的尖端放电性。雷电现象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都会发生,雷击会对自然界的万物产生相当大的破坏。雷电发生的时候,会多伴随着大风、大雨甚至冰雹的出现。因此,做好雷电的防范工作是一个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广播电台有线电视设备的防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项比较基础的工作,每年必须把搞好防雷检测,做好放雷措施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长期以来,如何解决广播电视设备的有效防雷问题,一直是各广播电视部门非常伤脑筋的问题,如何切实有效的搞好防雷工作?我们就需要对雷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然后针对雷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雷电的两种形式

1.1直击雷

直击雷是指带电云团通过放电回路致使广播电视设备网络设备和线路设备产生雷暴,这种现象在有线电视设备和网络设备中是非常少见到,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发生的几率很小。由于城市中的有线电视设备要比大多数建筑物和一些其它设施低的多,因此这就被它们所保护,这样就能够防止发生雷电事故。而在野外或者是一些丘陵地区,因为没有相对应的保护,所以发生雷暴的概率大大增加。不过感应雷在这些地方发生的几率低于1%,这是因为带电云团只有通过对地放电才能对有线电视设备产生破坏性的雷暴,对于雷电来说绝大多数是在云间产生放电,而只有极少数是在地面产生放电,所以在高度上要想巧合的跟有线电视设备相接近是不太可能的。要想防止发生雷暴的对地放电,必须在有线电视设备和线路设备的上方放置能够接地的避雷线和避雷针。

1.2感应雷

感应雷是指雷暴通过能够在有线电视设备和线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的电磁场而发生的雷击。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发生的强弱跟雷暴和设备以及线路的远近有直接的关系,不管是发生雷暴的对地放电或者是对云放电都会对电视设备和线路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以致造成极大的破坏。根据有关物理学家的介绍,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雷暴的程度愈演愈烈,它所产生的电磁场相当强大,能够在有线电视设备和线路上产生很强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因此,如何防止感应雷产生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是有线广播电视部门面临的主要防雷任务。

2 防雷采取的措施

2.1接收天线的防雷措施

广播电台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防雷:一是架设天线时务必选定一个好的位置,这种位置必须避开雷区,同时,又要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二是加入能够使信号顺利传输的防雷器,如果出现强大的雷电而产生很高的电压时,在防雷器内部有一个放大管,它能够使有线电视设备避免即损坏;三是放置避雷针,这种措施应用的非常普遍,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避雷针的材料要选择质量有保证,直径比较粗的一系列金属材料,避雷针埋地一定要深,并且跟地下连接可靠,接地的电阻不能超过4Ω。

2.2电源的防雷措施

其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安置电源上的防雷器,当广播电台受到大的雷暴或者其他原因而产生高强度的电压时,会破坏电路上的一些设备,因此要在机房安装“电源防雷器”,它能够把发生在电源线上的感应电压迅速的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地线上去,这样就保护了机房的设备;二是在机房安置UPS电源,因为有线电视设备的传输频带相对较宽,所以时常会有各种频率,会对某些频道和频段造成干扰的用电设备的出现,以至于影响了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而这种用电设备正是通过电源进入机房的。

2.3光节点的防雷措施

光节点在防雷方面也显得异常重要,光节点的防雷主要表现在地能源和接地的防雷上。一般来说,光接收机需要在接地良好后才能发挥其防雷器件的作用,将光节点的机箱和接地物体相互连接,将供电箱的外壳以及光接收机和光节点机箱也连接起来,此时,所有设备的外壳也是可靠接地的,在光节点的电源上安装防雷器,就会把由于雷击而产生的很多高压脉冲释放到接地点物体上,这样就保护了光节点内的电路设备,起到了防雷的作用

2.4接地的防雷措施

在理论上,大地这个物体是零电位的,我们为了达到避雷防护的功能,就要把设备的一些部分跟大地相连接,这被称之为保护接地。而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能超过4Ω。

(1)接地方式。为了保证电路设备的正常运转,必须保证接地的可靠性,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

a.工作接地。根据电路系统正常运转的需要来进行接地,比方说中间环节支点的接地,显然,电路系统的接地是有电流通过的。零线的接地也是属于这种工作接地,这种方式对零线能起到保护作用。

b.逻辑接地。它是把电位点或者是电位面当作电路系统的参考点,它只是逻辑上的一个接地方式,未必是大地的零电位接地。

c.屏蔽接地:在电路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的辐射电场,以及电路之间会对外界的电场特别敏感,此时,就要采取隔离或者屏蔽的措施,而这些隔离或者屏蔽的金属导体必须要接地。

(2)接地部分:广播电视设备的各个节点装置都要接地合格。我们通常是在建筑物下面或者周边的地下水平或者垂直的深埋接地装置。由于接地的材质大多采用镀锌钢材,因此会出现成本大,施工难,接地装置不能经久耐用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出现了一些接地模块、降阻剂等相继研发成功,经过很多用户的长期实践,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它的材料采用铜合金,这种材质具有耐腐蚀,导电性强的特点。

3防雷措施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如何真正长期有效的开展防雷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技术上毫不放松。技术是关键,不能光靠理论。二是要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确保可靠有效。三是经常检修,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岑钢. 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工程的质量控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10)

[2]庞古乾,冯民学,焦圣明. GIS在雷电业务系统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 . [3] 于建华. 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1)

通信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 篇6

1 雷电过电压的入侵方式

对于通信设备而言, 雷电过电压的入侵方式主要有:

1.感应过电压

感应过电压是指霄击建筑物或其近区时, 瞬态空间电磁场造成设备的损坏。感应过电压包括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两个分量。对于建筑物内的各种金属环路或电子设备而言, 电磁感应分量大于静电感应分量。

2.雷电侵入波

雷电侵入波又称为线路来波, 是指当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 在附近的金属管线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该感应过电压也会以行波的方式窜入室内, 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

3.反击过电压

雷电反击是指雷击建筑物或其近区时, 造成其附近设备的接地点处地电位的升高, 使设备外壳与设备的导电部分问产生高过电压, 而导致设备损坏的现象。

2 通信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

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 主要防雷措施有:

1.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和接地装置来加以防护。由于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 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 并且应该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 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 增大保护范围, 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 (管道) 都应与防雷网 (避雷线或避雷带) 连接良好。

(1) 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

(1) 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 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 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 通信天钱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2) 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 一般为10-50Ω, 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 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 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3) 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米, 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 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 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 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 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 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

(4) 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 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 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 并把它们焊接起来。

(5) 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 可以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 它能连续自行发射α粒子, 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 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 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 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 把已有的低电场消除掉, 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 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 起到显著的消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 其半径大约为260米左右, 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

(2) 防感应雷击的方法

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 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 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 (SPD) 。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S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 (下转16页) 靠, 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 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 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 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 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 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 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 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 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 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2、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对于高压部分, 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 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 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 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 (站) 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 (限流) 技术将雷电过电压 (脉冲) 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 (限流) 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 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

第二是信号部分的防护, 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 应对地加装避雷器, 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 并做好屏蔽接地。

最后是接地处理, 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 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 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 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 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 可通过地电位连接, 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惟一值。

3 结束语

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及措施 篇7

1 通信设施的防雷措施

通常来说, 避免建筑物及设备遭受雷击的方式大致有四种: (1) 疏导, 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 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 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 (2) 隔离, 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 (3) 等位, 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 (4) 中和, 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 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根据以上的四种避雷方法, 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 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1.1 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 (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 和接地装置 (接地线、地极) 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 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 (避雷线) 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 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 引导雷电向避雷针 (避雷线) 放电, 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 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 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 并且应该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 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 增大保护范围, 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 (管道) 都应与防雷网 (避雷线或避雷带) 连接良好。

1.1.1 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

(1) 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 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 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 通信天钱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2) 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 一般为10-50Ω, 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 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 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3) 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 0米, 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 截面积应不小于4 0 m m×4 m 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 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 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 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 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 (4) 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 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 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 并把它们焊接起来。

1.1.2 防感应雷击的方法

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 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 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 (SPD) 。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 P 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S P 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 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 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 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 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 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 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 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 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 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 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1.2 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 因为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 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 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 对3 8 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 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 (站) 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 (限流) 技术将雷电过电压 (脉冲) 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 (限流) 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 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

其次是信号部分的防护, 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 应对地加装避雷器, 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 并做好屏蔽接地。

最后是接地处理, 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 (与法拉第网相接) 、电源地 (要求地阻<10Ω=、逻辑地 (也称信号地) 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 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 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 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 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 可通过地电位连接, 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惟一值。

2 结语

总之, 防雷接地对通信设备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接地系统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通信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设计规范, 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1) 通信局 (站) 必须按规范建立在联合接地系统、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的基础上。 (2) 无论是通信大楼, 还是通信设施, 都必须采用层层防护的原则。 (3)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接地规范》与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根据各通信机房、基站等所处的环境, 应从电缆引入开始安装多级保护器。 (4) 防雷装置的接地线应尽可能短, 因为在雷击情况下, 接地线的阻抗主要取决于接地线的电感, 而电感主要取决于接地线的长度。因此, 接地线应尽量粗、短而直, 禁止不必要的弯曲、打圈和迂回, 才能达到更佳的防雷效果。

摘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本文重点介绍“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的防范原则, 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广电设备的防雷措施 篇8

1 电源防雷

架空电线处于雷云和大地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了大量电荷。雷云放电后,云和地之间的电场消失,电线上积累的电荷形成自由电荷,形成很高的电压,同时雷云放电时巨大的雷电流在空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这个电磁场使附近的架空线上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这两种感应高电压如果沿电线进入机房,将会对设备造成巨大损失。为避免这种损失,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高压变压器的高低压端必须有可靠的防雷设施。在高压端的三相电上应分别装上高压避雷器,在雷电较强的地区还应加装3只高频线圈,增强避雷效果。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把雷电尽可能在变压器之前放掉,以保护变压器前端设备的安全。

(2)在低压配电盘输入端装上一套ZGB系列的I级三相电源避雷器,将从高压变压器中漏过的残余感应雷进一步泄放,对整个设备进行第二次保护。

(3)对广电发射机还要进行三重保护,因为它的价值高,设备繁杂,还要按时保证播放,一旦出了故障维修困难,影响重大,因此,在每一部发射机的电源入口处还要再安装一个Ⅱ级三相电源避雷器,以确保发射机的安全。

电源避雷器的接地一定要良好,否则它的避雷作用会大打折扣。

2 信号源防雷

转播台的信号一般来自卫星,卫星接受系统中天线一般在室外的空地上或楼顶上,这是一个容易受雷击的设备。作卫星天线防雷工作时,绝对不能利用卫星天线本身作避雷器。这是因为,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天线,雷电流达几百KA,天线上产生的直击雷过电压会高达上千瓦,对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等会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在楼顶安装卫星天线时,最好在距卫星天线5m左右的地方安装一支独立的避雷针。避雷针的引下线直接引到接地体。卫星天线也要引出地线和楼房避雷线作良好接地。如果房屋没有避雷线,则卫星天线单独作引下线和接地体连结,以确保天线和卫星接收机的安全。另外,卫星接受机的高频输入线在进入机房前,要使用高频信号避雷器,将感应在高频头和引线上的雷电滤掉,以保证卫星接收机的安全。

3 发射天线防雷

发射天线通常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容易招引雷电。如果天线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由它引入的雷电将对发射机产生严重的破坏。一般采取的天线防雷措施如下:

自身避雷。电视天线多架设在数十米高的铁塔和金属桅杆上,由于天线的支持物可以接地,所以支持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避雷设施。在支持物的顶部,加装一个避雷针,并通过支持物的自身向大地放电。由于基础是混凝土结构,雷电不易流散,所以要另外由塔角引出接地母线,使雷电流通过接地极向大地流散。

避雷塔。塔型为三角型圆钢结构或小角钢结构的自立塔。组装方式以焊接为好,或螺栓组装后再加焊接措施。避雷塔高约为天线塔高的一半左右。塔顶装有避雷针,塔底焊有接地母线至地极。三座铁塔以120°的方位角分布在天线塔四周约2、30m处,或根据情况适当布置。但不宜离天线塔太近,否则对天线塔感应大。

避雷针。通常采用Φ25~Φ40的圆钢管做,长为4、50cm,要进行镀镍处理,尖端部分还要镀上导电性能良好的合金物质。

接地母线与接地极。接地母线是雷电流通向地极,然后流散到大地的渠道,要求它具有足够的截面积,大于48mm2,通常采用25×6的扁钢为宜,要求它与避雷针、接地极有良好的电导连结。接地极是以接地电阻大小来衡量其性能优劣的,接地电阻应小于20Ω。

总之,广电设备的防雷措施应综合考虑,多管齐下:避雷针可防直击雷;埋设好接地体,有完善的避雷地线可以预防雷击时地电压反击;对雷电侵入波的防治是防雷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如此,方能避免损失,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

摘要:本文广电设备的防雷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保护及措施探讨 篇9

随着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被广泛的应用。通信方式越来越先进, 通信功能越来越完备。然而, 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承受瞬间过电压的能力却非常低。这就要求我们增加预防雷电和感应电压对设备的损毁意识。

1 雷电对通信电源及其供电没备的危害

雷电对通信电源及其供电设备造成的危害大部分是感应雷产生的过电压和地电位升高反击通信电源及其用电设备。据资料显示。当某处供电线路的雷击电流为80kA时, 该处线路上的瞬间感应电压可达25kV。如果某通信局 (站) 距离落雷处不是很远, 那么, 如此高的感应过电压即使经过线路衰减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强度, 从而击穿电源设备绝缘, 损坏电源及其供电设备, 造成供电异常或中断、损坏其供电的通信设备等严重故障。此外, 由于现在通信局 (站) 接地系统大多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这样雷电流经接地装置入地时, 地电位将瞬间升高。

2 通信电源设备的三级防雷电防护

三级防雷是通信电源设备必要的防护措施。由于通信局 (站) 的建筑物及机房内的电源设备及其他通信设备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破坏的程度不同, 所以对局 (站) 内的通信系统, 应按雷击电磁场及电压、电流冲击波在通信系统各个交界处具有不同的强度分别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分级保护, 这样才能使雷击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如果将整个通信局 (站) 做为—个防雷的被保护整体 (包括建筑物) , —般是按建筑物整体、出入局 (站) 的电力电缆、机房内通信电源的交流配电设备及整流器的先后顺序将局 (站) 的通信电源系统划分为四级防雷保护区。第Ⅰ级防雷保护设施主要包括通信局 (站) 建设物顶端的避雷针、避雷网、建筑物墙内的钢框架及钢筋互连结构, 局 (站) 内每层楼的接地汇集线, 贯穿整个局 (站) 楼接地总汇集线, 接地引入线及接地网的联合接地方式。

第Ⅰ级防雷保护设施主要是与通信局 (站) 的主体建筑一同设计并且要求一同施工完成。第Ⅰ级防雷保护设施主要是用来防止直击雷对通信局 (站) 主体建筑造成破坏。直击雷一旦与避雷针或避雷网发生雷击放电时, 雷击浪涌电流将经过建筑物内的钢框架及钢筋互连结构流入接地引入线, 最后经接地网泻放回大地。在雷击电流经过的导电体周围将产生很强的电磁场。

第Ⅱ级防雷保护主要对非直接的感应雷的防护措施, 在第Ⅱ级防雷保护区内的设备由于感应雷击的电磁耦合将会感应出的浪涌电压, 由于处在此保护区内的通信设备装有防雷过压保护装置, 所以雷击感应的浪涌电压经过防雷过压保护装置以脉冲电流的形式释放掉。这个脉冲电流的波形一般为8/20μS。最大峰值电流不会超过20KA。通信局 (站) 入局的电力电缆, 规定埋设于地下进入局内, 其金属铠装护套应就近接地, 电缆的芯线对保护地加装避雷器。此防雷保护对于上述直击雷保护系统来说可算是第Ⅱ级防雷保护。但对于通信电源设备来说则是第Ⅰ级肪雷保护 (该避雷器有时装在入局的交流配电屏内) 。

通信电源的第Ⅱ级防雷保护—般装在高频开关整流器的交流配电屏内。由于前面防雷保护的衰减, 到达开关电源交流配电屏输入端的浪涌电压将被限制在4kV以下。因此开关电源交流配电屏输入端承受的雷击浪涌电压及浪涌电流都会明显减小, 这一级的防雷保护器的通流量一般在15kA以下, 残压在13—15kv, 就可以对电源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

通信电源的第Ⅲ级防雷保护一般在高频开关整流器整流模块的输入电路并联金属氧化锌压敏电阻, 把尖峰电压的能量吸收掉, 从而使整流模块得到保护。

3 通信电源机房防雷保护装置

我们电源设备一般从高压设备就开始有一级防雷, 这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引入的高压是10kv的从这个角度讲从电网侧就有防雷, 以保护整个电网的安全, 设备上的防雷器用来对我们高压设备侧以内到变压器, 这也是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在于限制入侵雷电波的幅值, 高压电气设备的过电压不至于超过其冲击耐压值, 而高压设备进线端上的保护器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电流经过防雷器的雷电流的幅值及入侵雷电流的陡度。

设备装防雷器的目的和原则应当使被保护处于防雷器的保护范围, 避免其遭受雷电的损害, 保障通信安全, 当雷电来袭时防雷器对地面的电位很高, 假如防雷器与被保护的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的绝缘距离不够, 就很可能在经过雷击后, 使其与高压设备之间发生放电现象, 这种现象叫反击。此时防雷器仍有极大可能在经过雷击后, 将雷电的高压位加至被防雷器保护的所有设备上, 造成设备损坏, 发生通信中断事故。

我们在所有电源设备中选择电源避雷器也十分重要。电源避雷器中电容器和热熔保险丝的选择也很重要。电源避雷器长期工作在电网中, 由于电容器的质量问题造成电源避雷器整机损坏的事例也很多, 因此电容器的耐压选择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耐受脉冲高电压的冲击能力。由于雷电具有强大的电击电流, 因此电源避雷器中的热熔保险丝的作用也很重要, 当雷电流超过电源避雷器最大承受能力时, 由于过流作用, 可使保险丝瞬间断开, 起到过流和温度双重保护作用。对所使用的电源设备形成防雷保护。由于电源避雷器在常态工作条件下, 电流非常小, 只是在雷电冲击下或脉冲电压冲击时在瞬间条件下起到保护作用。所以电源防雷器与一般热熔保险丝的使用条件有很大区别。

雷电的破坏力我们有目共睹, 防雷仅仅依靠电网外部防雷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所有电源系统中许多设备都是精密设备, 雷电波会侵入各种电气通道 (如母排, 电源线, 通信线缆, 信号线和金属连接部分等) 。由其产生的高电压和浪涌电压对电讯设备, 系统, 信息, 网络都有极大危害, 轻则损坏线路, 重则损坏设备, 系统瘫痪, 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 所以必须有内部防雷。设备保护必须分级, 对于通信电源系统, 特别是我们的监控系统则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 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 而精细保护则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选择。从理论上讲, 雷电电流约有50%是直接流入大地, 还有50%将平均流入电气通道。内部防雷系统是很重要的, 它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相比的, 内部防雷系统是防止雷电和其它内部过电压侵入设备造成损坏。

讲到防雷在通信设备中得、的重要性, 防雷器所起到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是要求在最短的时间 (纳秒级) 释放电路上因雷击感应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短路泄放到大地, 降低设备各接口间的电位差, 从而保护电路上的设备。使用避雷器, 接线也一定要按要求, 接线标志正确接线, 接地线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的绝缘黄绿铜导线, 接地线长度尽可能的短, 以减少接地电阻。而且要定期检查电源避雷器的工作情况:避雷器正常时, 工作指示灯绿灯亮, 当避雷器上劣化指示灯亮时, 表明该避雷器内部重要元器件失效, 需要立即更换。在低压配电中使用的电源防雷箱的雷电计数器范围为 (0-99) 次, 电源防雷箱是当感应雷电侵入电源传输线路时避雷器的防雷组件以纳秒级 (100ns) 的速度呈低电阻状态, 迅速将雷电流泄放至大地, 并且把雷电流引起的过电压限制在被保护设备的允许承受范围内, 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使电源设备免于受损。

还有由于所有机房电力供给都是由高压设备经过变压器到低压配电设备引入, 这些设备的防雷保护也经在设备中及电力供给部门实施, 因此对于UPS电源系统的防雷也是不容忽视的, 考虑到机房不同用电设备耐压能力, 要采用的防雷方案, 防护效果一定是稳定可靠的。由于UPS不间断电源设备是机房各系统用电设备高质量用电环境的唯一重要设备, 并且是由市电供电转入机房的重要途径, 所以将对UPS不间断电源的保护做了三级保护, 一级保护, 在机房配电柜前装三相电源防雷器, 二级保护在UPS电源前装三相电源防雷器, 三级保护, 在重要设备处装电源防雷插座。以确保服务器, 数据传输系统监视监控设备, 交换机等重要通信设备, 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因此在通信电源系统中合理配置避雷针, 避雷器以及在防雷施工中都应当认真负责, 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 让雷电远离我们的设备。也应在维护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给设备运行, 设备维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摘要: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是个系统工程, 必须从市电交流电力网超高压开始逐级采取措施。在对电力线入局前电力变压器的低压侧开始至通信机房的屏蔽和防雷地线的设置等等方面, 采取一系列防雷的措施后, 再按照规程对通信电源设备实施措施, 通信安全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通信,设备,防雷

参考文献

[1]吕鹏.通信设施雷电过电压防护浅谈[J].科技信息, 2009, (10) .

[2]李景红.煤矿通信系统接地的要求及防雷措施[J].煤矿现代化, 2008, (6) .

浅谈通信设备防雷的重要性及措施 篇10

1、雷电的成因和危害

1.1 雷电的成因

雷电由大气环流和当地气象因素所决定, 是积雨云中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强大电流通过时, 又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响声, 即雷电。雷电根据形状的不同, 可分为枝状、片状、线状等形式, 其中枝状最为常见。暖湿气流上升到大约15, 000m的高空, 在云中产生出正、负电荷, 强烈的上升气流造成了云内电荷的分离, 正电荷位于云的上部, 负电荷在云的下部, 云与大地间就形成电场, 其下端的负电荷使大地被感应出正电荷, 此时雷云与大地之间就成为一个大的已充电的电容器。可触发雷电的电场强度与空气的绝缘度相关, 当电场强度在0.5~10 (kv/cm) 之间, 雷云与地间的电势差高到一定程度 (约103v/cm~104v/cm) 时, 大气会被击穿。

1.2 雷电对通信系统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 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 瞬间电流更可高达数十万安培。由于通信设备硬件结构集中化程度较高, 使板件耐受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下降, 更易遭受雷电破坏。轻者造成设备的接口损坏, 大量数据丢失或无法传输;重者使主机损坏, 导致通信中断, 因此对关键的系统和设备进行防雷害是非常必要的。从危害角度雷电可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

2、通信设施的防雷措施

通常来说, 避免建筑物及设备遭受雷击的方式大致有四种: (1) 疏导, 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 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 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 (2) 隔离, 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 (3) 等位, 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 (4) 中和, 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 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根据以上的四种避雷方法, 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 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2.1 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 (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 和接地装置 (接地线、地极) 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 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 (避雷线) 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 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 引导雷电向避雷针 (避雷线) 放电, 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 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 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 并且应该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 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 增大保护范围, 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 (管道) 都应与防雷网 (避雷线或避雷带) 连接良好。

2.2 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 因为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 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 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 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 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 (站) 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 (限流) 技术将雷电过电压 (脉冲) 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 (限流) 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 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

其次是信号部分的防护, 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 应对地加装避雷器, 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 并做好屏蔽接地。

最后是接地处理, 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 (与法拉第网相接) 、电源地 (要求地阻<10Ω=、逻辑地 (也称信号地) 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 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移动基站的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应在地下进行多点的连接, 如图1所示。当铁塔设在机房房顶, 电力变压器设在机房楼内时, 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地网。

3、结语

总之, 防雷接地对通信设备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接地系统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通信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设计规范。与此同时, 我们还必须提高对防雷工作的认识, 积极研究现代防雷新技术, 加强对防雷系统的维护。如果设备遭受雷击, 应对损坏情况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 对防雷措施加以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最终一定能找到有效利用雷电蕴藏着的巨大能量的途径, 彻底战胜雷害。

摘要:近年来, 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纤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雷电造成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损害呈增长趋势,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文中主要分析了雷电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 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本文重点介绍“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的防范原则, 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关键词:通信设施防雷措施,降低危害

参考文献

[1]侯振义, 夏峥.通信电源站原理及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雨洪资源下一篇:媒介大众化与传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