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2024-08-1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精选十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篇1

一、上市公司造假的动机分析

从概念上来看, 上市公司造假是由公司管理层通过对外提供错报的财务信息, 误导信息使用者的行为或现象。受上市公司造假的影响, 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其他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因此而遭受损害。所以, 从本质上说, 上市公司造假就是一种企业经营舞弊行为。根据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艾伯伦奇特 (W.Steve Albrecht) 的“三角理论”:任何企业舞弊行为的产生, 往往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共同作用而成, 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纵观我国上市公司造假的动机, 也不外乎这几个方面:

(一) 通过造假行为缓解企业内外部压力

1、企业经营者通过造假来提高“业绩”。

中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主板上市的财务条件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这一系列与公司上市资格、挂牌相关的规定恰恰成为一些公司为了上市进行财务造假的直接动机。

2、造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筹资压力。

资金犹如企业的血液, 公司为了扩大经营、采购设备或营运周转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所以, 一些公司为了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进行财务造假。对于企业而言, 发行股票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圈钱”。如前文所述, 一方面企业可能需要通过财务造假获得上市的机会, 而由于发行价格主要决定于公司上市前的会计利润, 那么公司存在为了提高发行价格, 降低融资成本而虚增利润的动机。另一方面, 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实施较严厉的政策约束。因此,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增发和配股, 具有强烈地操纵利润指标欲望。

3、造假是地方领导提高“政绩”的渠道。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上市公司的数量、已上市公司的业绩作为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标准。如此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导致了地方政府官员不当干预企业运营与市场竞争, 破坏市场公平, 地方保护主义也愈演愈烈。此外, 一些ST公司财务造假, 迟迟不退市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默许”, 因为一旦出现退市的上市公司将有损于地方政绩。综上, 地方政府官员与上市公司串谋造假是提高“政绩”的又一途径。

(二) 体制和机构建设不完善为企业财务造假提供了可能

1、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不断推行, 我国上市公司基本按照公司法、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内部机构组织, 但形式上的完善并不等于实质上的有效。目前, “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 大股东占款等现象层出不穷, 当谋求大股东或高层管理者利益最大化称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宗旨时, 财务造假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监管体系不健全。

证监会监管、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等构成了上市公司的国家监管体系, 民间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构成了对上市公司的社会监督体系。但由于监管部门的相对分散, 监管标准不统一, 监管的职权不清, 因此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管作用, 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出现权钱交易现象或进行虚假不实的资产评估。综上, 缺乏高效、透明的外部监督是诱发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又一温床。

不论是国外的“安然”、“世界通讯”, 还是国内的“银广厦”、“红光”, 这些巨星陨落和神话破灭纷纷揭示了一个真理:公司财务造假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造成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 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损失, 更可能导致公司的管理混乱, 影响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为此, 我们应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现象提出积极的治理策略。

二、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策略

1、健全企业外部监管机制。首先, 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公司内部监督三者的高度统一的“三位一体”的财会监督体制。一方面加强政府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和监管;一方面完善对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约束机制, 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其次, 目前规范和处理财务造假问题主要有《刑法》、《公司法》、《证券法》和《会计法》等, 但现有法律法规存在阐述过于笼统, 缺乏具体的处罚措施等不足。因此, 自理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必须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明确相关法律责任, 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中国证监会自2001年以来先后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规章制度, 但从这些条例的运作效果并不理想。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并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首先, 采用权力分配机制来控制大股东的行为, 对控制权实施多元化管理, 有效制止大股东支配董事会和监事会, 控制甚至侵吞企业资产, 纵容企业造假等行为;其次, 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具体体现在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并通过建立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使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的发挥效用。再次,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无论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还是接受国家和社会监督, 都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配合。因此, 应加强现有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 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不断完善;同时切实提高会计从业的准入门槛, 提高会计队伍的质量。

总之, 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已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对上市公司造假的治理不仅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还需要我们多管齐下, 综合进行。

摘要:近年来,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日益严重, 造假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以财务造假问题的动机为突破口, 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造假,动机,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晓明、施建军,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动机及治理, 现代管理科学[J], 2006 (4)

[2]、杨荣彦、朱为绎, 上市公司造假成因分析——以X公司为例, 财会通讯[J]2008 (9)

[3]、胡光君,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代[J], 2008年第1期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篇2

如今,上市公司会计财务报表造假遍及在全世界证券市场上。第一,财务造假不但给股东们引起庞大亏损,并且对于资本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正常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已经变成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面对此类市场条件的影响,上市企业财务造假情况更加迫切。因而,钻研本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上市公司会计财务造假的辨认和戒备是成为证券市场学说和实践的重大议题。第二,本国证券交易来源于我国发展战略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实施阶段,转轨经济与新兴资本市场的两重特殊说了算本国证券市场离一个能够满足市场金融运转纪律的正规市场有差不多的差距。在这种市场环境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形迹更为严重。最后,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文件。完善的财务报表可以显示公司的运行状况,是否运行正常,或者已经处于危机。如果公司处于危机,财务报表能够显示公司危机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现金、盈利或是其他,进而一方面抑制和及时纠正公司行为,一方面向社会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投资问题。总之,财务报表是公司财务状态的镜子,是现金流的记录者,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于上市公司造假的钻研,在外洋首要集中于企业造假原由、财政造假的辨认和怎样提防财政造假这三个范畴。因为,本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利润把持征象比力遍及并有深入的轨制布景,并且上市公司财政造假同证券市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色都是密不可分的,是以,财政造假的钻研不克不及分开轨制身分的分解。本文将连系财政造假的念头、成因、本领和辨认,然后以案例阐发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并提出响应的管理办法。然后以案例分析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关学说 2.1财务造假的概念

依照 “全美反财政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政造假即是“公司在对外财政报告的进程傍边,由于用心的或轻率的步履,不管是做不真实的报表或者或没有完全统计具体信息,功效导致复杂的具有一定错误信息的财务报表,能够给投资的人带来很多关键的误导”。财务造假有以下几个特征: 1.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

虽然企业财务作假有几率发生在企业经营的不同领域,不过,弄虚假信息的主要人员为上市企业的决策层。若是企业的一般职员弄虚作假,那么他只有和决策曾领导私下交易或者存在部门决策者示意其行,不然内部节制轨制均能有用防备或过后核对。而管理层舞弊一般为颠末精心设计而且过后死力遮盖,注册会计师难以有用辨认。2.造假的客体是会计数据

造假的体例主要有捏造、变造公司的管帐凭证,利用不得当的管帐方式和歹意变动管帐政策等,不过最后还是必须还在向外部公告的财务报表的具体信息上进行处理。3.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 财政造假是假造或窜改真实财政数据,是以造假不会也不克不及转变企业的真实红利状态,相反,造假带来的子虚信息反而会滋扰、粉碎正常的谋划决议计划,恶化企业的红利环境。4.疏忽行为同属造假行为

勤恳尽责是代理人法律上应当承当的信任责任,是以致使庞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的办理政府的忽视行动一样应视为造假,在法律上属于子虚陈说的范围,必要承当响应的法律责任。5.财务造假、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

财政造假是经由过程违规违法的本领弄虚作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添或削减;而红利办理是指企业办理层在管帐准则和管帐制度许可的范围内,为实现本身功效最大化或企业代价最大化而作出的管帐选择;利润把持则是企业管理层采纳各类本领使企业利润以对本身和企业有益的数字对外表露的行动,这些本领既有会计准则许可范围内的,也包罗违背会计准则的本领。2.2财务造假的主要方式

财政舞弊首要经由过程高估收入和资产,低估用度与欠债来实现。此类企业进行掩盖财务信息的根本目的根部不一样,他们处理的方法也很不同,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大部分企业他们弄虚作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切实际的提高自身的经营利润。上市公司造假的本领首要包罗:居心窜改公司的记实和凭据,假造买卖究竟,不恰当地利用管帐准则核算特别买卖(如债权、债务重组、非货泉买卖、联系关系买卖等)、庞大漏掉,滥用管帐政策及管帐政策变动、毛病确认用度及欠债、资产造假等。2.3财务造假形成的原因

企业财务舞弊的构成缘由,固然其具备较强的主观因素,可是从成因来看,本源还在于轨制方面的题目。详细有以下几方面缘由。

1、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财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焦点。有用的产权制度可以或许下降买卖成本,进步资本的设置装备摆设效力,削减买卖中的机会主义行动。在产权清楚的情况下,每一个经济买卖人都将获得其应得的好处,同时也都应付出其应承担的本钱,在比力收益和本钱、不侵害别人好处的情况下再做出行动的选择,如许的轨制放置是公允的、公道的、速度快的。目前,我国全民所有制公司的产权分化是恍惚的、不清楚的。相关法规上它们完全归我国所有合法公民所有,观点是明白的,但缺少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利用其所有权,大家都具有却大家都不具有;国家财政部、公有制企业相关资产监督单位拥有促使资产不被贬值和盈利的义务,不过其并没有具体的代表者对这些东西负有担当。此类问题主要是公有制资产所有权没有分划清楚引起的。通过产权没有被分划清除所引起的公有制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办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力低下的缘由,也是财政舞弊行动的泥土,这就给财政作假提供很多便利之处。

2目前的制度导向审计方法不足 健全的内部节制对提防管理层财政舞弊失效。轨制导向审计理论采取的是简化主义,假定成立完美的内部节制可以削减舞弊机遇,即若是一个单元有完美的内部节制,并能够在实务中获得有用的运行,则该单元财务报表体例中举行舞弊的机遇削减;反之,若是一个单元没有完美的内部节制,舞弊的机遇就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下降。其审计理念是内部节制薄弱环节地带大概存在更多的错弊,审计职员的重点便是对内部节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相干营业的实质性法式。但办理层财政舞弊的舞弊主体凡是为办理政府,其职位地方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节制之上而不受内部节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节制对提防办理层舞弊失效。在良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元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节制轨制,但都被高层管理者鄙视或超越,乃至未能阐扬应有的功效。

3实质性程序失灵,分析程序不够

绝大部分的舞弊采纳假造经济业务的体例,实施一条龙造假,针对今朝的羁系政策或审计本领举行精心设计,具备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实务中,很多被审计部门雇佣了之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技术职工,这就导致她们非常清除对事务所的全部审计内容、审计本领、重要性程度等有了更进一步的领会。若是未能充实、合理地应用阐发法式,没有站在计谋和谋划角度对被审计单元所处的行业发展远景及公司远景举行阐发,没有对被审计单元的财政环境从行业、管帐、财政和市场远景等多个角度举行阐发,对可疑的线索视为固然,就不能深切根究本相,查错防弊。可是,审计职员如果可以或许秉承专业思疑立场,连结应有的职业谨严,并熟习各类大概的舞弊迹象,则必定可以或许增添揭露财务报表虚饰的大概性。

2.4财务造假的危害

财务报告造假不但会致使全部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对相干的机构和职员也造成紧张的经济结果。

1.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资本设置装备摆设功效的阐扬,因此真实与公平的信息为条件的,而造假的会计报表必然会误导市场,致使资本的逆向设置装备摆设。

2.误导投资者

投资者按照失实的财政信息往往会做犯错误的判定和决议计划,蒙受投资丧失。比方,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财务舞弊事务被揭穿后,市值别离丧失320 多亿美圆和 1200 多亿美圆,让投资人员蒙受了非常打的损失。同时,证券交易的有序进行是通过投资人员所展现出来的自信程度为依据的,他们消极的态度肯定能够约束证券交易的有序进行。

3.相关机构受害

上市公司造假暴光后经常要面对庞大罚款,乃至停业,没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与上市企业存在经济联系的单位肯定会受到不良影响。他们主要有:给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与其它经济单位;给上市企业支持贸易信誉的供货者们;和伪造企业建立合作协议的客户;依据伪造上市企业的信息建立合作联系的购买单位。

4.相关中介机构受损失

和其存在联系的中介服务单位,比如有证券承销商、证券分析师、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评级单位等同样要受到利益与和信用的不利影响,特别对于上市企业财务报报表评写审计评语的相关单位。一般情况下都会被当作被告对象,对受害者进行经济和信用的弥补。

5.相关人员受重大打击

上市企业弄虚作假一旦出现东窗事发,他就要被证券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惩罚,在金钱与信用上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对他们企业本身完全是致命的打击。按照 COSO 的统计,造假产生后,约占 51%以上的公司会产生庞大的股权的变动,23%的企业被交易限制,21%的企业被禁止运营停业。这对于企业的决策者,他们不只要被相关监督部门限制证卷交易的权利,同时必须接受与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相匹配的惩罚。对于企业的一般职员,所有养老基金、职工福利待遇的购买者或者企业之外的享有本企业股份的人员,也会在金钱上受到非常大的损失。并且,诚笃的雇员和诚笃的高档管理人员也会受连累而影响其职业生涯。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 3.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 1.新股发行中的财务造假 新产生的股票在没有上市的时候,没有明确的囊括市场经济变化的成交数据,投资人员与企业法人、决策领导人员他们存在所获得的信息不一样,此类现象完全是致命性的,同时他们上市的价格关键是参照企业上位上市的时候的会计统计数据,决策领导人员存在很多的时间能够把上市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的美化。并且,为了进步发行价钱、下降融资本钱,公司也存在虚增利润的动力。2.为获得配股资格的财务造假

企业成功上市之后能够利用第二次融资通过向外发型股票积累经济实力,不过相关管理部门在上市企业的配股方案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范准则,必须履行。上市企业财务报表红利指标受配股政策的影响很大,表现猛烈的利润把持迹象。争夺到达配股资历线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念头之一。3.亏损公司的财务造假

亏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我国现存的相关法律规则对上市企业的管理关键依据企业相关会计人员所统计的公司运行状况当成标准,如果上市企业在三年期间一直不能够盈利,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可能被撤销上市。其相关企业的决策层人员所处理的失误不只要被企业懂事局约束,同时还要面临失去工作的惨重结果;;所以,一直不能够盈利的企业,他们的决策者有非常符合实际的作假目标和动机。

4.利用虚假财务信息操纵股价的财务造假 按照市场有用性理论,在一个强式有用的市场上,企业的真实财政状况彻底为市场反应,伪造会计信息一定是白费事的行为。在中国很多投资的人并不能够明白与研究企业相关财务数据,仅仅参照相关盈利信息里面的纯盈利进行估计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同时能够表明企业高层人员存在一定的机会通过篡改企业盈利信息欺骗别人的动机。不过,因为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特殊特点,仅凭股票价格还不可以完全展现企业的具体会计统计信息,这就为弄虚作假的人留下了漏洞。控制虚假的经营数据,共同股价把持,是我国上市公司财政造假的主要念头之一。

3.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归纳起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首要本领包罗假造买卖究竟、不妥应用管帐政策、操纵联系关系买卖和操纵非经常性收益这四类。我国上市企业伪造会计信息具备一定的特征:利用非法手段伪造提高资产份额、营业额来源和降低外债等实现企业盈利的状态。

1.虚构交易事实

假造买卖究竟是最为简略和直接的造假体例,包罗假造买卖究竟和制造经济业务两种范例。假造买卖究竟凡是涉及到假造发卖工具、假造发卖业务,一样平常还需填制子虚发票,伪造经济条约、资金往来记录、交易发票、货物报关单等很多种具备权威性的票据。是以,这种造假不但违背了会计律例并且常常也违背合同法、税法等主要经济律例。上市公司经由过程制造经济业务虚增利润也属于假造买卖事变,这类体例从形式上看是正当的,实质上也是造假行动。2.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

会计制度和其他所有任何制度相同,存在相应的缺点和不足,相应的会计规范所存在的评估与专业分析和相关校核手段的多样性导致上市企业决策曾能够自由的篡改盈利情况。不合理的运用会计准则关键表现在:

(1)使用不当的收入确认方法

按照管帐老例,收入简直认应当在收入的赚取进程已完成和买卖已产生以后才予以确认和记实,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经常经由过程毛病合用管帐原则以虚增发卖收入,首要的方式有:落成百分比法的不适当应用、提早开具发卖发票和在存有庞大不确定性或仍需供给将来办事时就确认了收入等。

(2)使用不当的费用确认方法

科学的规划成本的主要因素为辨别企业支出到底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并且在费用化时怎么样进行提取与分摊。一般情况下上市企业利用不合乎规范的用度分辨手段方式实现少记当期用度、虚增当期利润的目标这种方式包罗:不恰当地将告贷用度本钱化,即告贷用度记入所购买、制作的相干资产本钱,分析开发费用资本化;拖延现阶段的花费;潜亏记账等。

(3)运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部分上市企业面对多种股权核算手段,为了实现伪造营业利润的假象,针对一直不能盈利的被投资部门,尽管参照相关标准需要利用权益法校核,不过他们利用成本法进行处理分析;将一直没有发生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尽管参照相关标准需要利用成本法进行处理,不过他们利用权益法进行处理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一些上市公司在选择股权核算方式时,出于虚增利润的目标,对呈现吃亏的被投资单元,固然应当采取权柄法校核但不过他们利用本钱法进行处理分析;利用权益法进行处理,若被投资部门发生了盈利负额的现象,那么相关投资部门应该依据投资份额研究其具体亏空,不过利用成本法处理并不需要这样做。

(4)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目前存在的会计行为规范可以让会计工作者在处理会计相关校核的时候,存在很多种手段能够利用,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加速折旧法或直线法),存货计价(先进先出法或个别计价法),四项准备的计提比例等。按照一致性原则,管帐方式一旦选定今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肆意转变。实务中,上市公司常常为了调控利润肆意转变管帐方式。

3.利用关联交易

基于体系体例和汗青缘由,我国的上市企业和他们的上层企业、集团企业内部存在的友邻单位、入股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不触及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集团内部联系关系买卖的目标在于节俭买卖用度,联系关系买卖的转移订价只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激励机制和内部资源配置体例,有助于进步企业运行效力,减少左券本钱。不过,如果关联交易和资本市场长生关系的时候,因为委托经营条约的出现,同时主要股东与中小股东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存在分歧,这种情况下关联交易就变成了上市企业遮盖其本身会计信息的手段。而试图保持良好的盈利记录。

4.利用非经常性收益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产生的与经营营业无直接关系,和虽与经营营业相干,但由于其性子、金额或产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平地反应公司正常红利本领的各项收入、付出。所谓的不频繁的亏损代表的为企业在合理的运营亏损的情况下,额外出现的单次性或不经常发生的损益。不频繁的亏损尽管为企业盈利信息的不可避免的成分,不过因为其呈现相对的短期性,所以对企业盈利的作用时间不长。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标特殊性子,为公司办理红利供给了机遇,出格应存眷地为,不是频繁出现的损益业务具备一定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就给企业编造具体经营信息带来了便利性条件,尤其引人注意的为,大部分频繁出现的损益其本来应该为认为编造的。

4欣泰电气股份公司财务造假的实例分析

2016 年 7 月 8 日,中国证监会对欣泰电气讹诈刊行正式做出行政处罚,启动强迫退市法式,包罗不得从头上市,冻结或限定刊行人减持,承销商兴业证券先行赔付等办法。欣泰电气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因讹诈刊行被启动强迫退市法式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且在退市后不克不及从头上市

4.1案例简介 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辽宁欣泰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单位,其在美丽的丹东鸭绿江畔,坐落在辽宁欣泰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电子科技产业园区里面。公司成立于 1999 年 3 月 23 日,于 2014 年 1 月 27 日于创业板上市,注册资本为 1.7 亿元人民币,发行数量 2144.5 5万股,发行价格 16.33元,主承销商为兴业证券,目前停牌价格为 14.56元。

2015 年 7 月 14 日,欣泰电气关照布告收到中国证监会备案查询拜访关照,自此欣泰电气起头按期公布存在停息上市危害提醒信息;2015 年 11 月 27 日,公司公告承认财务造假,从 2011 年到 2014 年,持续四年,六期财务报告,每期虚构收回应收账款从 7000 多万元到近2 亿元不等。事实上,早在 2012 年 7 月 3 日欣泰电气 IPO 乐成过会之时,就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欣泰电气在上市前涉嫌虚增利润,约为其报表表现净利润的 40%以上,且欠债居高不下,涉嫌紧张财政造假。2016 年 7 月 8 日,欣泰电气发布了证监会的行政惩罚,公司和相干职员被罚款 1900 余万元,公司董事长温德乙、总会计师刘明胜被处以毕生证券市场禁入惩罚,毕生不得从事证券营业或担负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档管理职员职务。此外,欣泰电气承销商兴业证券及相关责任人也被罚没近5900 万元,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律所、评估公司也被立案调查。

4.2舞弊手法

中国证监会查明,欣泰电气的《2013 年年度报告》、《2014 年半年度报告》、《2014 年年度报告》中存在子虚记录。2013 年 12 月至 2014 年 12 月,欣泰电气在上市后连续经由过程外部告贷或捏造银行票据的体例,在年底、半年底等管帐期末冲减应收金钱,大部分鄙人一管帐期初冲回,致使其表露的相干年度和半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存在子虚记录。公司存在“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等问题,在 2013 年之后的四份财务报告中,“自制”银行单据的做法频频出现。金额较大的是 2013 年 1 月至 6 月,欣泰电气直接通过伪造银行进账单的方式虚构收回应收账款近1.3 亿元。别的,欣泰电气现实节制人温德乙以员工名义从公司告贷供其小我利用,停止 2014 年 12 月 31 日,占用欣泰电气 6380 万元。欣泰电气在《2014 年年度报告》中未表露该联系关系买卖事变,致使《2014 年年度报告》存在庞大漏掉。

4.3欣泰电气股份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分析

财务信息作假有两类,职员作假与决策层作假。不管属于哪一类作假行为,他们都存在和被审计部门或和第三方地私自交易,而舞弊行动的目标是为特定小我或好处集团获得不妥或不法好处。详细而言,财务信息作假的行动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伪造工作信息,伪造非法票据,伪造不真实余额信息 这是一种常见的情势,舞弊经由过程窜改凭据或直接虚列付出举行,如财务人员操纵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人为假造名单中增添名字和金额,以到达贪污的目标。偶然会计工作者把银行存款日具体的流水信息居心搞混,通过转账支票支付商品消费或私行提现等。

2、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

依照划定,一样平常纳税者的经济来源所交的税款在完成交付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扣除操作。他们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少交税,或者不交,在尚未进行现金或者转账支付的条件下,公司的相关高层人员暗示会计部门的工作职工,随意通过与当前时间不符合的票据或没有使用的支票存根进行处理,把这些票据当成抵扣交付的护盾,此类想象为部分单位逃避缴税的非法造假方式。公司赊销的货物,出现的必须及时交付的资金,一般情况下必须及时完成交易,但购货单元为了持久占用应付货款,发卖企业经销职员和财务职员为了从购货单元谋取私利,不过相关财务人员和其私自约定一直不完成交易,导致公司本该得到的资金长时间的不能注销账目。部分公司把往来公司的交易资金不勾除,把其私自扣押同时将其另作他用,然后通过过程坏账不收取挤列管理的花费。

3、隐瞒收入,虚报损失

企业向供货单元采办货色后,获得了满足相关要求的手续凭证,不过同时由于把商品退回,同时获得了相应的红字凭证,相关会计职员通过蓝字票据统计“应付账款”同时把红字票据隐藏,之后,其有合适的机会就会把这些金钱转出,私自扣留这些资金。企业操纵预收账款将还没有实现的收入提早做收入处置,虚报商品销售收入,调理利润;或将预收账款持久挂账,不做发卖处置,用来实现不交税的期望。

4、调控花费与盈利额,便于实现各种目标 企业为了节制昔时实现的利润,采纳在建工程提早报决算、提早转固定资产、提早计提折旧的体例以虚增用度或削减利润。操纵“其他应付款”“、预提用度”科目到达企业所要的目标,也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本领。若有些企业为了到达连续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目标,采纳虚列预提用度的体例来人为地调理利润,对早已提足的大修理用度付出一直在预提用度中列支,呈现出只有盈利没有出现亏损的表面现象;此外有对已之前提出的终了的预提成本付出时不做相应的合规规范的处理,并将其从头进入成本用度账户,以到达增添当期用度的目标。

5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对策

美国在1987报告声明公司应该坚决反对财务造假的现象。这篇生命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公司反对财务信息造假的具体内容,其表明应该由整个社会的视角对待此类问题,必须通过四个阶段进行处理,分别为: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与执法和教育。当然所有的公司单位都能够由下面所述的四个内容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的规避主要有:企业决策曾的经营理念、内部约束体系、内部审计与外部独立审计。

财务造假不是“一锤子买卖”,欣泰电气正是为了圆上市前的一个谎而延续了四年的造假路,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所有准备上市和已经上市的企业都应该引以为戒。审计为目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控制体系的关键结构,其具体目标为管理与约束企业权力的执行。企业治理标准囊括不同的特点:诚实、正直、开放、表现导向、使命感和忠诚、理解和对公司负责。最关键的为董事和管理部门怎么样树立管理的带头模范作用,给另外的企业提供参照的对象,同时可以非常便捷的估算其主要作用的效果。关键为,高级行政职员所展现出来的诚实、道德,关注其在面对利益冲突和财务报表是否保密的情况下。

1.公司管理层的管理理念

公司的价值体系里面存在五个部分必须不能忽略:道德要求;在具体情况下的决策;工作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工作能力给职员定级;面向竞争的状态。“经营宗旨”的完善可以当作对管理的更深的理解,换句话说,这也为给管理的再次赋予其内涵。“经营宗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于理性层次的含义。

2.内部控制系统

我们平常所说的内部控制,代表的为某部门为了达到他的盈利标准,保障企业经济资本的安全,保障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障经营宗旨的落实实施,保障运营行为的经济、快速与成果,在企业里面制定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估与约束和的一系列政策。

3.内部审计

董事局的作用与所承担的责任:其必须制定相关行为规范与标准才可以从容面对不同的突发情况,可以随时检查和优化管理者的操作水平,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负责公司大部分工作。内部审计,为在部门内部制定的、应用于相关管理单位的一类单独的督察与评价行为,其不仅仅能够对内部牵制体系地充分性与有效性做出校核、管理与评估,同时还能够对财务和其数据是否真实、合乎规范,对财产的安全。可靠,对公司经营成果、是否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校核、管理与评估。

4.外部独立审计

我们平常所说的外部审计代表的为不同于国家政府部门与国有单位部门的国家相关审计部门所实施的工作,和具备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工作。证券交易市场为市场结构中处于顶峰的交易形式,它能够给上市企业提供非常方便募集资金的地点,同时也给投资的人们展现安全的投资途径,同时促进了资源合理分配与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个领域,风险为制约证券单价与组成证券具体特点的关键原因,风险定价为证券市场最根本的特点,但是因为信息为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因,因此信息在此领域具备非常关键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不过,因为市场里面的活跃者于证券市场信息传播途径里面占据的地位不一样,他们对这些数据信息的认识肯定不同,也就是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呈现出不对称。通过阿罗—德布鲁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当信息对称这种处于理想状态的理念不被人们相信的时候,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并不能够让经济保持帕累托最佳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他们能够引起证券市场时空、效率变小。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不同的国家相关证卷管理部门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囊括了证券发行的信息规则与持续性信息公布规则。外部审计其本质上为对公司体系内存在的伪造、掩盖现象的核查,所以其能够产生鼓励诚实的影响。因为明白外部审计具备的强制特性,相关公司就竭尽所能规避在审计阶段出现被揭露的情况发生。

我国财务、银行、税收相关机构为了完成其目标任务,所针对他们工作范围里面的企业税收等做出核查,此类工作并不是审计仅仅为,经济监督过程的财务监督、税收监督与信贷监督。6 结束语

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能姑息 篇3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一直是长期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利剑,而且投资者因此造成的损失很难获得赔偿,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维权更是困难重重。如果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态度暧昧不明,不仅无法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反而会助长造假风气。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是该项工作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监管部门如不严惩财务造假现象,上市公司质量难以得到切实提高,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处罚不能不了了之

拥有22年历史的老牌家电企业,正陷入诚信危机之中。最近,“长虹造假门”成为市场争论最热闹的话题之一。一边是前员工范德均举报四川长虹1998年虚增销售收入50亿元,并频频在博客上发布证据;一边是四川长虹发表声明大呼“冤枉”,声称是遭前员工恶意报复。

双方各执一词,人们对此的态度也分成两派。一边认为十几年前的陈谷子烂芝麻已经没有价值,而且长虹是中国西部等离子电视产业的龙头,不能把它一棒子打垮;一边则认为只要是采取了欺诈行为,就算100年前的事也应该被追究,证监会应该严肃查处。

四川长虹在1996~1997年曾作为蓝筹股的代表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当时股价最高曾达到66元,但1998年后公司因曝出各种丑闻而一蹶不振,股价也如坐滑梯般一路下跌。即使是在2007年大牛市,股价也仅冲高到13元,与曾经的高点相距甚远,是A股市场少数几只在牛市中未能创出新高的股票之一。而如今该股股价仅在7元附近徘徊,公司的真实价值究竟如何,难免让人怀疑。

据报道,四川证监局已经于今年2月20日受理上述举报,并正在按照有关程序开展工作。对于十多年前的陈年旧账,调查的难度应当不小,时间也可能会很长。不过,既然监管部门已经介入,无论多久,投资者都有权知道最终的调查结果,监管部门也需要对投资者做出交代,而不是任凭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了了之。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质疑之声,一直以来从未平息。去年9月,五粮液因涉嫌三方面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12月,五粮液拿出整改方案,这意味着公司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虚假陈述行为,既然如此,证监会就应该尽快拿出处罚措施,而至今,我们依然未看到证监会披露对五粮液的行政处罚决定。

同样,今年1月份,航天通信收到浙江证监局发来的《调查通知书》,调查的原因尚未披露,但市场认为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较大。此前,也有众多中小投资者以虚假陈述为由起诉航天通信,但投资人的索赔无果而终。我们也在此呼吁,希望这次监管部门能尽快拿出调查结果,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使遭受损失的投资者能以此为依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索赔。

中国资本市场违法成本很低,但违法收益却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选择铤而走险。因此,监管部门在调查之后应及时出具处罚决定,不能对违法违规行为有丝毫的姑息和纵容。

审计机构应付责任

对投资者而言,惩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尤为重要,但财务造假隐蔽性强,即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会被蒙蔽双眼。我们认为,除了追究上市公司的责任之外,帮助企业作假的审计机构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2002年,爱建股份曾出现财务异常,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与上市公司“协作”掩盖财务黑洞,当这个案子被查出来的时候,律师事务所仅受到30万元处罚,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分别受到5万~10万元的处罚,但是事务所得到的审计费用达到100多万,处罚显然没有获得收入高。

对审计机构不追究连带责任或处罚力度太小,都在实际上纵容了其帮助上市公司造假的行为。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行为,投资者有权利状告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签字的会计师,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证明其没有过错,就应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甚至取消其从业资格。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诚信都是最重要的一项资产,如果他们无法做到对投资者诚信,那只有通过监管层的严格约束,让他们意识到造假的严重性,以此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证监会应提高监管水平

曾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条猎狗漫山遍野地追逐兔子,追了很久,一只也没有追到。 牧羊犬看到这种情景,嘲笑猎狗说:“你真没用,兔子比你小,反而跑得比你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兔子却是为了性命而跑,所以当然追不到。”

这个故事在提示我们,如果监管不到位,很难发现技巧不断升级的违法违规行为。尽管证监会处罚的案件在逐年增多,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但造假行为依然屡禁不止。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猫总是没有老鼠聪明,如果再赶上一只懒猫,那就更逮不着老鼠了。

此外,虽然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很低,但投资者维权的成本却很高。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道道障礙。而且投资者即使打赢了官司,仍然要自行承担不菲的律师费,往往得不偿失。有时更因为举证难,案件诉讼不能成功。

抑制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还是要依靠证监会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对于媒体公开曝光的涉嫌违规行为,监管层应及时介入调查并给出说法,以免造成投资者恐慌和市场波动。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篇4

证券市场监管日趋完善,但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仍层出不穷。从21世纪初的国外安然安信达、国内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到近几年的绿大地、胜景山河、万福生科财务造假,造假手段不断翻新,给中小投资者带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选择绿大地、万福生科为研究对象,分析上市公司操纵财务数据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一、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

1. 案例简介

绿大地全称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融资3.46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绿化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2004年至2009年,在绿大地原实际控制人何学葵控制绿大地期间,绿大地在上市前后几年的时间里,多次通过虚增资产,先后通过非法注册和购买方式工三十五家关联公司进行虚增资产和收入;

2009年8月,当地证监局的一次巡查和一名原财务人员的举报,挡住了绿大地肆无忌惮的造假去路;

2010年3月,证监会稽查组进驻调查,引来了外界对绿大地财务问题的关注。

2010年4月30日,经过5次更改,公司报出2009年报,净利润变为-15123万元,同比下降301.3%。

2. 绿大地财务造假还原

(1)上市前的造假行动

为了获得巨额融资,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情况下,绿大地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间,通过使用虚假的合同、财务资料,虚增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7011.4万元。

另外,绿大地通过伪造销售合同及销售发票等,制造虚假销售,造成虚增营业收入。绿大地展示的良好盈利性来自于几个苗木采购大户订单,绿大地在招股说明书披露2004年至2007年6月累计营业收入为62629.51万元,经查实属于虚增,虚增金额为29610.29万元。

(2)上市后的造假行动

一个谎言需要编织出千百个谎言来弥补,财务体系有它的内部关联与逻辑,一旦走上了造假的不归路便很难停止。

通过虚增业绩上市的绿大地并没有停下脚步,上市后还通过伪造合同等方式来虚增业绩。据公诉机关指控,2007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通过伪造合同和会计资料,虚增马龙县月望乡猫猫洞9000亩荒山土地使用权、月望基地土壤改良及灌溉系统工程、文山州广南县12380亩林业用地土地使用权的资产共计2.67亿元。

另外,在营业收入方面,绿大地采用与上市前相似的手法虚增营业收入,操纵利润,绿大地在2007年至2009年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5亿元人民币。

如此巨额的财务造假,在受到证监局的严厉整改要求后,绿大地经过整改报出2009年财务数据出现惊天转变,曝出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09年净亏损15123万元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绿大地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培养基地受干旱影响苗木受损,月望基地及广南基地土地价值出现重大减值损失等。

3. 绿大地操作手法

通过关联公司进行资金循环,编织出自己需要的财务数据,虚增了资产和营业收入最终实现对利润的操纵。通常做法是:以土地款、灌溉改良工程款的名义将资金按账面金额转给关联公司,大于实际成本的金额由关联公司购买绿大地的苗木转会至绿大地账户,最后回归本公司。这些参与的关联公司有的是通过收购得来的,有的是利用公司员工身份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注册的。这些公司成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生产经营,而是帮助绿大地股份有限公司美化财务数据,完成“使命”后便先后从人们视线里消失。这些公司数量多达35家。

(2)以真实客户的名义虚构合同,如生态技术的公司和昆明汇丰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在与绿大地销售合同中使用的公章与其年检资料中的公章不一致。生态技术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没有使用过购销合同中的公章,也不认识销售合同中的绿大地公司代表。在供货方方面,绿大地通过伪造发票、虚假支付的手段,制造虚假交易,在其公司提供的会计凭证中,付款凭证只附有支票存根,没有银行转账回款单,且约占半数的支票存根收款方与银行实际资金流向不符,一部分流向绿大地账外银行账户。

4. 原因分析

对于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我们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部动因是其造假的出发点,而外部漏洞为其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内外部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的配合让绿大地可以顺利虚假上市。

(1)从内部因素来看,利益诱导因素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其造假的主要因素。

①利益诱导因素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绿大地公司本不具备普通股A股上市条件,但是通过美化财务数据,公司一次性筹得资金3.46亿,一跃成为了绿化行业的龙头。公司成功上市后,股票曾经一度飙升到44元/股,甚至有人为其估值到60元/股,可想而知,公司的上市为其原始股东尤其是具有公司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带来的利益是空前的。在这样的巨额利益面前,缺乏企业家精神的公司高管难免为了一己之私,走上犯罪道路。

②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虽然和其他公司一样,绿大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结构齐全,但实际上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权利完全集中在董事长身上,没有得到有效制衡。据了解,绿大地成立之初的董事会成员,除了董事长等三人外,其他全部更换;监事会已经是形同虚设,被彻底更换。2009年之前,董事长何学葵兼任总经理,权利集中在她手上,在公司里拥有绝对发言权。这些,都为何学葵的造假行为提供了很大方便。

(2)从外部因素来看,中介机构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缺失为其造假行为开了绿灯。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要从庞明星说起。庞明星是绿大地公司聘请的财务顾问,曾经在绿大地上市时的审计机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绿大地和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了合作,正是庞明星带着项目多次挂靠不同的审计机构,为绿大地面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开了绿灯。天澄门律师事务所和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云南绿大地公司提供的虚假证明材料,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与执业准则规定编制了报表。

(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

1. 案例介绍

2011年9月27日,万福生科上市成功,以每股25元的价格在资本市场融资4.25亿元人民币,平安证券作为其保荐机构。

2012年9月14日、18日,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万福生科先后被湖南证监局、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立案调查,财务造假黑幕被拉开,引来外界关注。

2012年11月23日,深交所对公司及包括公司董事长龚永福在内的相关人员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并对平安证券两名保代通报批评。

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公告称其2008年至2011年财务数据均存在“虚假记载”,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

2013年3月6日万福生科发布重大风险提示公告,称可能会再次被深交所公开谴责,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2013年3月15日,深交所对万福生科及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第二次公开谴责。

2.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1)通过虚构客户、编造虚假合同的方式虚增收入,从而影响利润,制造公司前景一片大好的景象。

据万福生科2011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称,万福生科五大客户为: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湖南省傻牛食品、怀化小丫丫食品、津市中意糖果,在其后来公布的项目中,公司前五大客户存在重大变动。如原中报中,湖南省傻牛食品厂、怀化小丫丫食品有限公司,贡献收入都在1300万左右,却在更改后的中报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和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贡献的收入分别为1415.61万元和1341.95万元,更改后分别变为222.8万元和118.73万元。据调查,湖南傻牛食品近几年已经基本停产,已经没有与万福生科再有合作了。万福生科通过构造虚假客户、制造虚假合同的方式,2012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而实际为0.82亿元,虚增幅度高达129.27%。

但是,据一位熟悉上市公司的财务专家称:客户收入并非像外界认为的那样可以随意编造,编织虚假合同是为了让虚假业务看起来真实合理,伪造客户收入工作相当繁琐,需要私刻客户公章、编造虚假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编制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一系列造假工序的配合,才能让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合理,要让虚增的销售收入看起来没有什么破绽,甚至要到税务局为虚假收入纳税。此外,万福生科还吸取了胜景山河IPO造假被揭穿的教训,上市前在大中城市的主要卖场和超市大肆铺货,制造了销售兴旺的假象,成功上市后超市里却连万福生科的一粒米都找不到了。

(2)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

2011年末,万福生科预付账款1.2亿,比2010年末增长了449.44%。2012年中报显示,在建工程总额1.8亿元左右。而2011年年报,在建工程为8700万元左右,仅半年,在建工程增加一个亿。公司解释为: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经全面启动,预付设备款大幅增加。但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公司财务管理人员会控制公司预付账款的数量,保证公司充足的现金流,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万福生科主要的造假手法是通过预付账款的方式将现金支付给其关联的粮食经纪人,关联人再把现金以采购方式打回到本公司,公司直接将这部分资金记作收入,虚增的利润最终体现在在建工程当中。万福生科的想法是通过摊销在建工程,通过每年的利润增长慢慢消化造假行为。

3. 原因分析

对于数额巨大的造假行为,公司财务总监为何敢以身犯险?面对外部审计和监督严格的证券市场,万福生科为何最终能成功上市?

(1)公司管理问题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由湖南省桃源县湘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而来,董事长龚永福夫妇共同合计持有公司59.98%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覃学军在公司创立之初便负责财务,与龚永福关系匪浅。实际上,公司大全集中在董事长龚永福手里,财务总监形同虚设,虽然是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公司管理依旧是家族式的旧管理模式,权利集中于龚永福一人。

(2)中介机构的责任

2013年4月份,证监会表示,万福生科及相关责任人涉嫌欺诈发行股票,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及其相关责任人涉嫌未能勤勉尽责,目前已经立案调查。

2013年5月10日下午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万福生科有关情况的进展和处理情况。处罚包括:暂停平安证券保荐资格3个月,没收平安证券万福生科项目上的承销佣金2550万元,并施以两倍的罚款,共计7650万元;吊销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从业许可,没收138万收入,并处两倍罚款;两个月不受理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的项目,相关律师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证监会还公告,对万福生科的保荐代表吴文浩、何涛罚款30万元,撤销保荐资格及证券从业资格;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处以警告并处30万元罚款;对保荐协办人处以警告并处10万元罚款,吊销证券从业资格。

我们不清楚这些中介机构真的是“未尽勤勉义务”,还是由于之间的利益关系导致其对万福生科造假采取了纵容手段,但作为颇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平安证券及其他机构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其财务造假行为?

(3)发审委委员的责任

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告显示,此次参与万福生科IPO审核的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分别为:石铁军、吕超、李友菊、李文智、朱海武、陈臻和陈星辉,同为创业板第一、二届发审委委员。作为国内高水平审计人员的代表,为何对万福生科的财务异常状况视而不见?不得不提的是,上述7名发审委在任职期间,与平安证券曾多次“合作”。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值得深究。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对策

(一)增加惩罚力度,增加造假成本

关于造假成本的提法最早来源于官场的贪污成本,指造假被发现的情况下受到的处罚远远低于其造假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收益。

公司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融得资金,用于公司投资发展,但公司成功上市后由于限售股的解禁和市值的形成会为原有股东尤其是具备实际控制权的大股东带来巨大的增值收益,这可能是诱使他们千方百计的将公司包装上市的动机。而在造假行为败露后公司以及实际操控人受到的处罚往往不能符合大众心理预期,这样往往会无意中纵容造假行为。

以万福生科为例,公司实际控制人龚永福、杨荣华夫妇持股的8038万股股份,成功上市后市值高达5.81亿元。作为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的最大受益者,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只是被证监会处以30万元罚款。相对于4.25亿元的融资,30万的罚款实在是太少了,犹如九牛一毛不足轻重。

《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这样看来,《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不足同样难以震慑非法行为。如果新《证券法》能够明确规定,对于通过粉饰财务数据得以上市的公司必须强制退市,并在“回吐”非法所得的基础上加以严惩,那么就不会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的幻想空间。

(二)增加审计人员职业敏感度和审计机构独立性

1. 增强审计人员职业敏感度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独立机构,其对财务报表报出财务数据的洞察力直接决定了其审计质量,如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发现虚假报告对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以绿大地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操纵手法为例,公司为了包装上市,编造的虚假合同、私刻的公章、虚假的客户、虚假发票固然不易发现,但是虚增的收入不会也不可能以现金的形式体现在银行存款账户,巨额的虚增必然导致其他资产项目的异常变动。如果审计人员能对这些异常变动及时察觉并作深入调查,公司造假行为便很难掩盖。另外,增加对关联公司和现金流量表的关注也是发现错误的有效方法。

2. 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活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审查活动,对上市公司财务监督活动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以独立的财务警察身份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但是,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竞争压力的加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其独立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与被审计公司已经是多年的合作关系,其经济利益会因为被审计公司的流失而受损,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会处于保持客户关系的考虑而对公司造假行为采取默许纵容态度。

在财务造假舞弊风险中,联合舞弊行为最难防范,即使能够发现,那也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不能及时制止造假行为,会给社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比如臭名昭著的安然安达信造假案。

因此,增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的独立性对其正常发挥审计作用至关重要。

(三)完善保荐人保荐制度

1. 明确保荐机构勤勉义务衡量标准

在众多的财务造假案例中,保荐机构难免受到牵连,但最终往往以“未尽勤勉义务”接受处罚。2004年颁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规定,保荐人应该勤勉尽责的工作,履行尽职调查义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明确标准来衡量,依靠人为主观判断没有什么说服力,保荐人完全可以为自己辩驳。因此,应当明确保荐人勤勉义务衡量标准。

2. 明确保荐人与保荐机构之间的责权利

我国现行保荐制度是双保荐制,即保荐人和保荐机构都要承担保荐责任,但在实务中,保荐人往往成为保荐机构的替罪羊,承担了主要责任。但是保荐人作为保荐机构的员工,其执业过程中要为保荐机构利益考虑并遵守保荐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因此对于出现的违规行为,保荐机构作为管理部门难辞其咎。以绿大地案为例,绿大地案中相关保荐人被处以取消保荐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而保荐机构联合证券却可以免受处罚,结果匪夷所思。

(四)完善证监会监管机制

上市公司IPO财务造假分析研究 篇5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而财务造假的问题一直贯彻始终。上市公司为了好的业绩,在证券市场上募集更多的资金;拟上市公司为了成功上市,也有着相同目的的财务造假问题。本文通过对IPO财务造假的分析,通过为投资者提供IPO造假的渠道来让投资者拥有识别IPO财务造假的能力,也使证券市场朝健康高效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IPO财务造假;海联讯;动因

一、IPO财务造假相关概述

所谓IPO就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说新股上市,就一个募资的过程。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当创业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是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及支持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的重要平台。

IPO财务造假是指公司为达到上市目的,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及其存在的漏洞,通过种种财务造假的手段,掩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并向公众呈现利好的会计信息的行为。

二、海联讯IPO财务造假案例回顾

(一)公司概况。公司前身为海联讯信息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市高新技术园。2008年5月30日公司整体变更为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2日,拟登陆创业板,但受限于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上会被否。2011年7月,再次启动上市进程,详细披露了红筹架构形成和解体过程。2011年7月22日,由于主营业务突出,业绩连续五年持续增长,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核。

(二)造假过程与结果。海联讯的这场“危机”,曝露于2013年3月21日的一则简单公告。2013年4月27日,海联讯一口气发布了32份公告。其中,两份“会计差错”公告掀起海联讯涉嫌财务造假的冰山一角。经过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的立案调查,2014年10月21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对公司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公告中称,公司2010-2012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存在虚假冲减应收账款以及营业收入确认和费用分摊不符合准则规定的情形。调整后,公司累计调减营业收入5222万元,调减净利润5946.9079万元,调增负债14700.5856万元。

(三)后续追踪。证监会对海联讯给予警告,并处以822万元的罚款;对控股股东章锋处以1,203万元的罚款。对保荐人平安证券给予警告,没收保荐业务收入400万元及承销股票违法所得2,867万元,并处以440万元罚款。海联讯将出资设立专项补偿基金,补偿适格投资者损失,补偿金额8882.77万元。所有罚款及补偿投资者损失约1.14亿元,可谓史上最重处罚。海联讯开创了A股公司由大股东主动出资运用市场机制补偿投资者的首个案例。

三、海联讯IPO造假手段

2013年3月21日,海联讯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同年4月27日,海联讯发布了《关于对以前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对其存在的外包成本、年终奖金、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等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一)虚增利润。海联讯自爆2011年上市当年虚增净利润2278.88万元,从6273.23万元调减至3994.35万元,虚增部分为实际利润的57.05%。从公司发布的《关于对以前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中2011年收入调减1592万,净利润调减2279万;2010年收入调减1051万,净利润调减889万。

(二)虚假冲减应收账款。为实现发行上市目的,解决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过大的问题,海联讯采用由股东垫资或向他人借款方式,在会计期末冲抵应收账款,并在下一会计期初冲回。在2009-2011年间,海联讯分别虚构收回应收账款1,429万元、11,320万元、11,456万元。公司调整2010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113,201,995.25元;调整2011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调增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133,067,772.08元,总计调整虚假应收账款总额2.46亿元。

(三)年终奖金和外包成本推迟确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企业当期发生的业务或者经济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也就是说,海联讯的年终奖金正常应年末计提,实际次年发放时才确认成本费用,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准则的要求。海联讯应调整2011年跨期确认的年终奖金,即调减2011销售费用145,468.90元,调增管理费用1,825,775.88元,故调增应付职工薪酬4,887,239.68元。

(四)虚增营业收入。2011年上半年,海联讯虚构6份合同,虚增营业收入1,335万元,其中虚构与当期前十大客户签订合同4份,即:虚构与当期第二大客户山西省电力公司签订合同1份,金额为288万元;虚构与当期第五大客户广东电网公司签订合同2份,金额分别为193万元、196万元;虚构与当期第六大客户河南省电力公司签订合同1份,金额为265万元。在上述虚构的6份合同中,有4份合同收入确认时间发生在“三年一期”期末的2011年6月29日、30日。

四、海联讯IPO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

(一)由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的某种不正当联系造成。平安证券作为海联讯当时上市时候的保荐机构在这次造假案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平安证券的不尽职,导致没有看出其中的端倪所在,没有严格认真进行前期调查,没有核查海联讯招股说明书和其他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致使海联讯使用虚假或者模糊语言成功获得了平安证券的保荐。在本案的证据中显示出,在三年中,在海联讯涉及的不合规的勾当里,平安证券都有迹象主动参与其中。

(二)处罚力度不够。仔细分析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IPO不断出现虚假行为,难以抑制并逐渐蔓延成整个行业行为的原因,主要还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太轻,以及违法成本太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资本市场的规范性不强,对于违反法规的行为处罚成本不高,这就造成了行业间存在很强的侥幸心理,由于处罚力度不够,也让财务虚假、内幕交易等不法行为很难得到遏制。

(三)缺少完善健全的制度来对证券市场进行规范。海联讯的成功上市展现出的是证?恢贫饶诘母?败和其体制的不规范。发行新的股票会遭到很多限制,这时企业一般会提升股票发行时的价格来提升自身的资金拥有量。上市之前的利润会影响上市企业发行股票的价格。在我们国家,由于有很多制度的限制,企业一般都会用非整体的方式上市,企业制定价格时,通常会制定一个虚拟的主体,然后对该主体模拟,经过对分理处会计主体的利润进行计算定价。这样的定价模式不符合相关规定,也违背了会计主体与会计期间的一般假设,很多公司因为这个原因在上市之前拥有了投机的方式,对财务包装找到了机会。(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探秘上市公司造假内幕 篇6

2010年12月17日,深交所发布紧急公告称,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定于12月17日在深交所上市。经公司申请,深交所同意胜景山河暂缓上市。至此,胜景山河涉嫌造假上市被媒体曝光。

这并非2010年涉嫌IPO造假的唯一丑闻。此前,原定于2010年3月19日登陆创业板的苏州恒久也在募集资金已到位的情况下,因弄虚作假而在上市前夜被撤销上市资格。

究其造假原因,有专家学者认为,有的上市公司为保名而造假,账上生花,人为地将其企业盈利指标抬高;有的上市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造假,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主要方法是配股,而国家对配股的控制很严格——上市公司向股东配股必须符合“公司在近三年内净资产税后利润每年都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9%”。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能达到上述要求,制约着企业是否可以通过配股来筹集资金。

另有些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为不被摘牌而造假。按《证券法》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就会被摘牌,失去在证券市场上筹资的权利。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下的企业不能获得配股资格。当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难如人愿时,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或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就会采取从其关联公司转移利润的办法,使上市公司利润虚增,人为提高该企业的获利水平和信用等级,从而使投资人高估其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增加了金融市场风险。

造假手法揭秘

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疯狂的资本掠夺者是如何造假的呢?

我国证券市场上赫赫有名的“财务侦探”夏草一针见血地指出,财务造假主要表现有高现金、高负债、延长分析视窗、应交税费增长。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比较大,现金流也比较大,特别是现金流在高位盘旋的时候,就值得怀疑了。按常理来讲,把钱放在银行做存款,利息很低的,而向银行借款的利息是很高的。为什么上市公司愿意把几亿、几十亿的钱放在银行睡觉,而不是经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笔钱很可能是虚构的或是受限的。

据了解,目前四大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的内部培训教材都用过夏草的一些方法及案例。夏草进一步指出,有的企业的经营团队是非常优秀的,尽管它涉嫌偷漏税上市,但还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有问题的公司并不一定没有投资价值,特别是投机价值,投资者不应完全规避问题股。

另有专家系统地指出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有九大招:一、自我交易:不少上市公司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二、循环交易:如上市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给A,A又卖给B,B再卖回到上市公司,这样的财务安排,可以既增加营收规模又节税,因为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三、阴阳交易:开具阴阳发票、订立阴阳合同粉饰交易的真相,使名义的出售价格低于实际出售价格,差额部分作为收入入账。四、填塞渠道:在期末时通过调节经销商库存以调节收入确认金额,这样可能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五、不断并购:不断并购是财务舞弊最强的征兆之一,这背后是资金链紧张以及业绩的实质下滑,一些上市公司将并购作为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六、会计差错:利用前期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规定,将亏损往前移,因为会计估计变更导致的损益要直接进入当期损益。七、报表重组:不少上市公司通过置出不良资产、置入优质资产等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清洗,以降低巨额潜亏带来的资产减值或财务造假压力。但实际上,所谓的优质资产往往是虚假的优质资产。八、隐瞒炒股:在牛市时,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与庄家合作、配合提供炒作素材等方式,投入巨额资金炒作自己的股票,这些收益通过财务手法粉饰为主营业务收入。而在熊市时,上市公司又费尽心思将这些亏损变成主营业务亏损或者是担保引发的亏损等。九、现金陷阱:目前,一些上市公司隐瞒借款、隐瞒出具银票、隐瞒担保现象还很严重,这是危害上市公司质量的最大祸患之一。

就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的状况,夏草认为一是造假范围太广,二是造假水平不高。

像胜景山河这样存在主营产品难觅踪迹、招股书披露不实、涉嫌虚增销售收入等一系列问题的造假案例,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曹中铭等纷纷表示应将造假者永远轰出市场。

如何杜绝造假

许多专家指出,杜绝上市公司造假,需要从资本市场环境、监管角度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是完善市场规则,特别是对涉及证券市场命脉和基石的问题,应当机立断抓紧解决;此外,建立诚信的社会经济秩序。诚信应是全社会的诚信,特别是各级领导应身体力行。建立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机制。这种评定并不局限于盈利能力,也不只是PT 和ST 的划分,而是着重于上市公司的公众信誉,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是否真实使用募集资金、信息披露是否有公众疑点以及中介机构保留意见出现的频率等等;另外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在制衡代理方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上的权力方面,除了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外,还应加快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减少会计造假的机会;当然,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也相当重要,特别是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大部分专家学者的建议几乎一致,但多少年来,效果却不显著。

究其原因,又有学者更细化地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会计所采用的是有限责任制,只要30万的注册资本外加五名注册会计师,就可以成立一家会计所,他们却往往承担着是其注册资金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金额的业务。这种有限责任的组织机构使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执业风险较小,一旦会计所陷入法律诉讼,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也只是在其有限资产的范围之内,确实是低廉的成本风险下隐藏着巨大的潜在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协同造假的气焰,使部分会计所乐于扮演上市公司“看家护院”的角色,大有“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而合伙制会计所一旦违规,要以其全部财产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还要以合伙人的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种组织形式加大了审计造假成本,对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防止会计所铤而走险效果显著。政府有必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大力推行会计所变有限责任制为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合伙制。

海外经验

远的不说,先说香港。

回顾2005年名噪一时的东大照明造假案中,香港警方拘捕了东大照明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展东和两名执行董事,并对该公司涉嫌伪造账目案件迅速展开调查。上述朱展东等3人涉嫌篡改账目,提供误导、虚假账目,从而导致他人遭受损失,罪名成立最高可判10年监禁。此外, 创维上市时募集资金为10亿港元, 若创维的“假账” 罪名成立, 法庭判决“等额赔偿”,黄宏生的财富将一夜赔光,其本人还面临犯罪行为指控,牢狱之灾自是难免。

而大陆的情况是,目前的企业就怕无法在A股市场挂牌,一旦上市后根本不惧怕退市的问题,即使事后发现问题亦是如此。当年中小板新股江苏琼花,挂牌第11个交易日就被曝光隐瞒国债投资丑闻就是最好的证明。也正因为上市后退市难,才会有众多企业通过包装造假的方式实现上市的目的。

nlc202309020603

在这一点上,港交所处理洪良国际可谓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榜样。洪良国际由于违反了港交所 《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相关规定,即使在上市3个月后,不仅募集的近10亿元的资金被冻结与退还投资者,并且还要支付相应的利息。于2010年3月30日起被勒令停牌,实际上等于退出了市场。

再看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证券市场有着怎么样的顽症以及他们的对症下药。

虽然美国证券交易所早在1921年就成立,但仍不能幸免于资本家为了追逐利益而拼命地造假。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股票股权激励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欺诈。

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持有者的一种在特定的时间内可以按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主要授予对象是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期权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股价紧密联系,激发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但同时又成为许多财务丑闻的重要诱因。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获得高额的股票期权回报,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信息,按照其需要影响股价。而中国最近几年才引进股票期权的概念,利用股票期权造假的行为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

美国的会计准则亦存在不少缺陷。该准则以具体规范为基础容易增加其滥用准则的机会,企业可以技巧性的安排技术上完全合乎规定的交易,同时避免报告交易的实际经济实质,从而逃避准则的约束。

美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向雇员发放认股权时无须确认相关的成本,也无须每季度对某些衍生金融合同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使得企业可以报告较为平稳的盈利,而投资者却不知衍生金融合同的风险。在中国,金融工具的运用并不普遍。

此外,在美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存在各种形式的高级管理人员与证券分析师的座谈会、研讨会、见面会等。与其说美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会计欺诈是为了迎合华尔街的预期,倒不如说是华尔街的这种预期就是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授意甚至是要求下炮制的。如美国施乐公司欺诈案就“完美”地体现了分析师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默契”。

独立审计问题重重也是美国证券市场的顽症之一。为同一家公司既提供咨询服务又提供审计服务,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中国注册会计师提供咨询服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不足5%,因此还不会像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那样因为从事咨询服务而对其独立性造成损害。

美国的证券市场秩序也一度混乱。但从一个案例可以看出中美在处理上市公司造假案件时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效果。曾轰动美国朝野上下的安然事件令人记忆犹新。上至国会,下到会计执业界纷纷寻找原因,采取措施。

首先,制定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它是美国采取的最主要的法律措施。法案涉及公司的财务报告责任,公司欺诈的法律责任,公众公司的监管体制,以及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思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该法案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对制定会计准则的传统思路提出了挑战;其次,美国的会计准则从重规范的准则制定模式转向重原则的准则制定模式。美国的立法机构认为这样可以加重会计师的判断责任,减少利用具体准则进行会计造假的可能性;最后,在对待会计执业界的问题上,美国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更加独立的公共会计监管委员会,既不是依赖会计执业界的自律管理,也不是由政府部门实行直接监管,而是设置一个独立会计执业界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机构按照法律实行监管。

我国采取的解决方案与美国不相同。比如银广厦等公司造假案被揭露后,财政部收回了已经赋予行业协会的一些监管权,钟摆又回到政府监管的模式,与美国的独立监管模式大相径庭。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 篇7

一、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

(一) 直接的利润操控

1. 虚增销售收入。

企业会通过对应收账款不合理地确认来虚增销售收入, 以达到利润操控的目的。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而形成的一项债权, 此时商品和劳务的风险并未发生转移。应收账款的确认必须符合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原则, 企业当年确认的应收账款如果不符合要求, 来年应予以冲回, 这就造成当年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虚增。通过应收账款途径确认的销售收入并不会产生现金流入, 结合现金流量表对利润表进行观察会发现, 净利润大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同时,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额增加了。

2. 低估销售成本。

企业已经销售的库存商品, 其成本会结转至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 尚未销售的部分仍然属于库存商品。如果企业低估销售成本, 或者已出售的产品不结转或推迟结转成本, 利润会随营业成本的低估而上升, 而现金流量并未发生变化。这种利润操控策略使净利润大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同时,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增加了。

3. 遗漏应付费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 以正确计算各项损益。应付工资等应付费用的遗漏降低了利润表中的费用, 从而提升了净利润。这种利润操控策略会使净利润大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此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以及其他应付款减少了。

表1列示了运用间接法编制的万福生科的现金流量表, 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高出2 361万元、2 693万元和2 686万元;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公司的存货分别增加5 933万元、5 376万元和4 848万元;2008年和2011年, 应收账款分别增加1 129万元和3 648万元。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可以看出, 万福生科近几年的净利润远远大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同时存货和应收款项等流动性资产的增加幅度很大, 说明公司低估了自身的销售成本并且高估了销售收入。由此可以推断, 万福生科利润操控的迹象较为明显, 可能存在着虚构交易和虚增销售收入的行为。后续的调查也发现确实如此, 如年主营业务收入近1 700万元排名第一的公司大客户竟然是一个仅为50平米的店面。

(二) 间接的利润操控

间接的利润操控主要指的是虚增资产项目, 主要包括虚构在建工程、增加预付账款两个方面。后文所探讨的运用特殊资产进行的操控行为实质上也属于间接的利润操控。只不过这种利润操控手段是农业和涉农上市公司独有的, 并且较为复杂, 因此单列出来专门讨论。

1. 利用在建工程的操控手段。

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应结转为公司的固定资产。由于在建工程不需要计提折旧, 而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要结转为相关的费用, 会计人员在对“可使用状态”进行判断时具有一定的操纵空间。公司一般会操控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时点, 以达到虚增公司利润和避免亏损的目的。同时, 公司内部人员通过操控在建工程来掩饰自身的过度在职消费行为, 将与固定资产形成无关的过度在职消费项目记入“在建工程”科目。

2. 利用预付账款的操控手段。

按照规定, 企业在发生预付账款业务时, 有效而合法的供应合同是其重要前提。有的企业预付账款业务并没有对应的合同, 只是利用预付账款业务作为“中转站”和“回收站”, 为自身和其他企业谋取私利, 这个主要是通过虚构客户和虚构合同来实现的。通过观察会计报表附注中预付账款的账龄分析、欠款金额较大单位的名称、欠款时间及原因可以判断预付账款金额的合理性。

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进行利润操控, 是由于募投项目还在建设中, 外部人很难验证预付账款的真实性。万福生科2011年末的预付账款比上年末增长了449.44%, 而根据历史数据, 万福生科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不了过多的预付账款, 也不存在导致预付账款增加的季节性因素, 由此可以判断公司的预付款项存在着较多的水分。在建工程方面, 该公司对淀粉糖生产线进行了扩建与改造, 投入金额增长了12.5倍, 而工程的进度反而降低了。2012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数据显示, 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7 998万元和14 570万元, 而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上半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现金流出只有5 883万元,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存在矛盾, 公司上半年的预付账款和在建工程数额分别虚增了8 036万和4 469万元, 如表2所示。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间接利润操控主要是通过虚构客户和虚构合同的手段实现的。为了更为直观地阐述农业上市公司的间接利润操控, 笔者运用模拟的手段来对W公司的间接利润操控进行呈现:第一, W公司虚构了一个原料供应商A, 并且以A的名义开设一个银行存款账户, W向虚构的原料供应商A支付了购买原材料的款项2 000万元并存入该银行账户, 预付的原材料的购买款项2 000万元计入预付账款。第二, W公司又虚构了一个大客户B, 并且以B的名义开设了银行账户, 进而将其控制的A供应商银行账户中的2 000万元转存至B客户的银行账户中。第三, W公司将B客户账户中的银行存款又转存至自己的银行账户, 此时, W公司的现金流实际上未发生变化, 而预付账款虚增了2 000万元。预付账款可能只是在账务上有所体现, 资金实际上又回流至企业。

另外, 一些生产加工农产品的上市公司, 存在着较多频繁而零散的现金交易行为,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 通过现金交易途径而进行的财务造假更容易发生, 并且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已退市的ST生态 (原蓝田股份, 600709) 是运用“现金收付”进行造假的典型, 公司在2000年的销售收入高达18.4亿元, 而应收账款仅为857.2万元, 2001年中期的销售收入为8.2亿元, 应收账款为3 159万元。在信用经济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 蓝田股份的大额销售却都是“钱货两清”的条件下进行的, 而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水产以及饮料产品, 这些商品的销售必然离不开代理商, 因此, 这种高销售额低应收款项的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 运用特殊资产进行的操控

农业生产活动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错进行的一个过程, 自然再生产是经济再生产的前提。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生物和自然环境等要素, 其中生物资产是农业上市公司一项重要并且特殊的资产, 生物资产为活的动植物, 类别不同, 其生长发育规律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同时还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为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提供了可操作性。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和存货的盘点是一个难题, 相关专业人士也只是采用估计的手段来得出相应的结果, 这个过程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蓝田股份利用生物资产难以计量的特殊性来虚增巨额资产和利润, 一度被称为“鱼塘里放卫星”。同时利用渔业资产难以盘点的特性, 通过存货的盘亏与盘盈来达到盈余操控的目的。为蓝田股份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 的注册会计师也指出, 鱼塘里渔业资产数量的确定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四) 遗漏或未详尽披露重大事项

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纽带, 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可以参考公司披露的信息来做出投资决策, 公司披露真实而详尽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尤其要重视对重大事项的披露。重大事项包括:第一, 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第二, 审计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或者需要修订之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第三, 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事项。

2006年, 内蒙古证监局在对草原兴发 (000780, 该上市公司的壳现已重组给平庄能源) 进行专项核查后发现诸多问题:如公司对禽流感赔付的3.39亿元为虚假赔款, 只是冲销了虚构的销售收入;公司披露了购买草地使用权以银行存款支付了10.91亿元, 事实上款项并未支付。草原兴发拒绝披露上述重大事项, 在资本市场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前文所提到的万福生科对淀粉糖生产线进行扩建改造, 投入金额增长了, 而2012年工程的进度却降低了。究其原因, 公司的在建项目“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因进行技术改造而出现了长时间的停产, 对公司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万福生科并未对该事项进行临时性的公告, 也没有在2012年公司年报和半年报中披露该事项, 属于重大遗漏。公司若不能及时而真实地对重大事项进行披露, 就违反了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和市场的“三公原则”, 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这也属于财务造假的一种典型手段。

二、财务造假背后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源于资本市场上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非常严重, 并且造假手段比较类似。经过分析发现, 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的驱动因素有如下几点:

1.地方政府会对农业企业的上市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及额外的关照。农业产业化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是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途径。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门槛, 受到中央与地方的高度重视。事实上,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 农业企业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获得了中央与地方的各种财政补贴和扶持专项基金, 同时还能享受到财税补贴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提升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甚至成为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这也导致了企业高管的寻租和偷懒行为。

农业上市公司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与收入问题, 避免了耕地的过度荒置, 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发挥本地的产业优势, 地方政府会对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鼓励其进入资本市场, 即使公司面临亏损、重组甚至退市的风险, 政府仍会出面干预以保证农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草原兴发在2006年案发之后, 将壳重组给了平庄能源, 地方政府仍然为草原兴发寻求战略合作, 以期救活草原兴发, 促进当地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 为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离不开种养加、产供销和农工商一体化等生产经营要素, 产业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基础建设、原料的生产、加工、采购与销售等环节, 会有农户以及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参与, 企业的交易对象较为分散, 并且在交易的环节会使用大量的现金, 其业务流和现金流不能像其他类别工商企业那样能有规范而严格的交易票据与凭证, 这就导致农业上市公司虚构客户和虚构合同行为的发生。

农业活动最基本的环节就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的生产活动, 是有机体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因此生物资产对于农业上市公司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强化了对生物资产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要求, 但生物性存货和生物资产的盘查、价值的确定依然要难于其他类别的资产, 这就给了农业上市公司利用生物资产进行利润操控可乘之机。另外, 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为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自然灾害为契机的财务造假往往不会引起怀疑。

3.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不稳定性和强周期性致使财务造假动机更加强烈。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具有天生的弱质性, 自然条件的变化无常使得农业生产不够稳定;农作物和家畜的生长具有周期性, 生产周期较长并且不易调整;农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小且需求具有刚性, 难以形成市场供需的均衡, 农产品短缺和过剩的效应容易被放大, 农产品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农产品不耐久藏, 易腐烂, 储存和物流成本高。农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低, 市场稍有变化, 就有可能亏损, 很难保持稳定的利润增长。为了能够维持自身形象, 避免被特殊处理, 保持股价的稳定以及获得再融资的机会,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就会更加强烈。前面所讨论的万福生科、蓝田股份和草原兴发就是因为企业所属行业处于周期性低谷阶段, 企业的业绩反倒呈现出逆周期增长的趋势而引起怀疑的。

4.中介机构的失职和诚信的缺失。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 企业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由证券经营机构即保荐人承销, 保荐人和保荐机构应当仔细核查招股说明书, 同时还要保证有关宣传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然而, 在解读绿大地和万福生科的招股说明书后不难发现, 联合证券和平安证券并没有严格按照《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中的要求进行保荐工作, 它们运用不真实或者不够精确的语言推荐企业上市。例如万福生科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 公司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非专利技术, 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完善并且升级稻米精加工和副产物的高效利用, 而上市第2年就因为技术改造而停产, 停产时间最长达到123天, 这说明保荐机构并没有对企业进行严谨细致的调查。

企业上市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资信、资产和财务状况进行审定评估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在前文中, 笔者运用一般的财务分析程序就发现万福生科的净利润和流动资产存在重大异常波动, 可以推断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存在着重大过失, 甚至与公司存在着串通造假的可能性。

三、思考与建议

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 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也破坏了企业的形象, 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农业上市公司由于其特殊性, 往往易成为资本市场上财务造假的典型。为有效遏制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 本文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 企业自身方面:建立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明确监事会的职责, 提高公司股权制衡度, 避免“一股独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能够确保各机构的相互制衡。建立并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 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二, 监管机构方面:很多农业上市公司造假多年却未被发现, 很大程度是因为监管部门监督不力造成的。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 提升农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质量, 努力提高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鉴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 监管部门应该引导农业上市公司, 使其重视对涉农项目 (如生物资产、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因素) 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带来的影响十分恶劣, 而造假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相对较小, 应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 使上市公司面对财务造假时能望而却步。同时, 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降低对农业企业或农业上市公司的干预程度。

第三, 中介机构方面:客观性和中立性对于中介机构至关重要, 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该加强自身的诚信水平建设, 不管面对何种情况, 都要保证诚信执业, 客观公正地为企业的上市发表意见, 提供中介服务。为农业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应当加强对“三农”问题的了解, 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与模式。同时, 监管机构要重视对中介机构执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培养, 对中介机构的重大过失以及串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 刘峰.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会计研究, 2011;12

[2] .刘静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揭秘与鉴别.财会月刊 (会计) , 2005;11

[3] .鲁桂华.如何识别直接和间接利润操纵:以万福生科为例.第一财经日报, 2013-05-0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 篇8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描述

(一) 基本情况

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000921, 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1996年7月23日, 公司的459589800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年度, 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 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 运输自营产品。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 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10月底, 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 广东科龙 (容声) 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5755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转让价为5.6亿元人民币, 2002年4月, 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20.64%, 到2004年10月增至26.4%。2001年11月2日, 公告显示, 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 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2002年4月18日, 股权转让完成。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年度报表的审计, 2002年和2004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其出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 20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005年11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二) 舞弊手法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 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 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 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 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年在江西南昌, 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 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2003年开始, 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 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3.55亿元。2005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的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17560.912万元的销售款, 同时强买强卖, 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 诈骗货款4080万元。为了掩盖罪行, 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的手段, 隐瞒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 同时伪造公司印章, 虚构科龙的销售收入, 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使得近几年科龙电器的财务报告严重失实: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虚增利润1.2亿元、1.19亿元、1.49亿元;2003年的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收到现金”30.255亿元, 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6亿元, 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897亿元。2006年8月份, 格林科尔集团老总顾雏军被拘。证监会公布的顾雏军几宗罪是“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通过关联交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专业人士指出, 财务造假和虚假信息披露是手段,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因此, 顾雏军的问题集中起来, 就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法

(一)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科龙舞弊手法之一:经查, 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 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 (其中, 2002年1.1996亿元, 2003年1.1847亿元, 2004年1.4875亿元) 。仔细分析, 科龙2001年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 净利1975万元, 可是到了年报, 则实现收入47.2亿元, 净亏15.56亿元。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到了2002年, 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 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可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 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 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 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财务处理, 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理了。可见, 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 ST科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二) 虚增收入和收益

科龙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 虚构收入, 虚增利润, 粉饰财务报表。经查, 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33亿元, 虚增利润近1.2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 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 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 其中向一个不知名的新客户销售就达2.97亿元, 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审计时仍然没有收回。此后的2003年和2004年, 同样是在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的操纵下, 科龙年报又分别虚增收入3.048亿元和5.127亿元, 虚增利润8935万元和1.2亿元。这意味着在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所出具过的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 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

(三) 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科龙舞弊手法之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经查, 科龙电器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与格林柯尔公司共同投资、关联采购等关联交易事项, 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 2003年、2004年科龙公司年报也均未披露使用关联方巨额资产的事项。

顾雏军入主科龙不久便开始在各地疯狂收购或新设控股子公司, 通过收购打造的“科龙系”主要由数家上市公司和各地子公司构成。到案发时, 科龙已有37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 28家分公司。由顾雏军等在境内外设立的私人公司所组成的“格林柯尔系”在国内亦拥有12家公司或分支机构。此间“科龙”与“格林柯尔”公司之间发生资金的频繁转换, 共同投资和关联交易也相当多。科龙公司在银行设有500多个账户都被用来转移资金。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 格林柯尔系有关公司涉嫌侵占和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的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

上述造假手法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 中小投资者权益受到损害。德勤对科龙电器的审计行为涉嫌违反《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的规定, 其将受到行政处罚是应当的, 也是必须的。但无论行政处罚结果轻重如何, 也只能给投资者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而对于经济上的损失, 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索赔仍然是一条不可避免的道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中小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 投资者的诉讼索赔过程漫长、成本高昂。面对证券违法违规案件, 司法机关不去贯彻落实《公司法》、《证券法》对投资者保护的各项制度, 甚至消极对待证券民事赔偿诉讼, 使得投资者维权之路走得艰难而又艰辛。

(2) “一控多”往往导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顾雏军打造的格林柯尔系, 不仅拥有内地4家上市公司和香港1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科龙下面又有37家控股或参股公司及28家分公司。这些公司不仅涉及白色家电, 同时涉足了汽车、轴承等行业。在顾雏军控制的公司中, 关联交易及资金往来频繁, 科龙公司在银行就设有500多个账户, 连不起眼的公司内部工会组织的账户, 都被借来转移资金。这样的“一控多”会导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一是涉及的上市公司多, 一旦一个公司出问题, 会导致一批公司出问题, 从而影响到整个市场;二是在一家公司控制多家公司的情况下, 由于管理链条长, 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资金融通导致公司风险向银行转移, 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3) 造成诚信缺失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假使上市公司在监督之下都造假, 更不要说那些非上市公司了, 投资者会逐渐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信任, 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 如果长此以往, 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将日渐萧条, 真正想做企业的公司将难以融资, 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二)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上述造假手段之所以能够得逞, 其根本原因如下:

(1) 高管舞弊层出不穷, 重点出击严加防范。财务造假动因各不相同, 但根本在人, 主体在企业高管。粉饰业绩获取超额利润也好, 资金腾挪移跃、抽空上市公司也罢, 根本的原因是利字当头、利欲熏心。科龙电器的高管舞弊具有手段隐秘、危害巨大、监守自盗、难以发现的特点。更为严重的是, 近年来频发的造假事件更暴露出令人不安的现象是高管舞弊向第三方公信机构蔓延, 个别银行、券商参与到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中, 使得造假案件越来越复杂。该类案件令人防不胜防, 不仅受蒙蔽的审计师无从发现, 普通民众更无从分辩真伪, 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遭受严重打击。

(2) 有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为了维持与上市公司的良好关系和眼前利益, 不能很好履行职责, 有的违背职业道德, 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但不揭露还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等, 为造假者服务。科龙电器财务报表的违规事实和德勤为此出具的审计意见可以看出, 德勤的审计行为不够独立、客观、公正, 未能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 违背了《注册会计师法》相关规定。

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建议

(一) 认真学习, 全面贯彻和执行《会计法》

首先企业法人和单位领导要懂法和守法, 只要他们能遵纪守法并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增强法制观念, 对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 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力度

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 逐步理顺委托关系, 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 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

(三) 加大处罚力度

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 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 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 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四) 实施会计核算委任制, 加强企业内部的异体监督力度

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在委任财务总监的基础上, 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委任制核算制度。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 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 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 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对失职的会计人员, 会计服务机构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处罚, 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又能切实改变财务造假的状况。

(五) 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 才能为企业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反之,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 就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二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 不谋私利,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 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反之,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差, 可能因图谋个人私欲, 编造、篡改会计数据, 造成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六) 加强会计理论研究,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要加强会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提出会计信息形成与提供的规范或准则, 克服会计信息失真。同时通过会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促进会计工作紧跟社会时代的潮流, 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篇9

A上市公司是一家从事以研发、生产、销售稻米精加工系列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 坐落于湖南常德, 于2011年9月正式上市。2012年9月, A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事件被勒令调查。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财务造假第一股。经过证监会湖南监管局深入调查发现, 自2008年起, A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就一直存在。据公告显示, A上市公司2008年以来至2011年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金额累计高达7.4亿元人民币、1.8亿元人民币, 此外, 虚增净利润金额累计高达1.6亿元人民币。而实际上, A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累计净利润金融仅20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 2008年-2011年期间, A上市公司为达到公司上市的目的, 不惜冒着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进行财务造假, 虽然从短期来看, 达到了其目的, 但实质是将A上市公司推向了深渊。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

1. 内部控制环境尚待优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差是致使其财务造假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创造了环境。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科学合理, 一股独大现象突出。A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 跟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很大关联。董事长龚永福及其妻子是A上市公司的持股最多的人, 两人是所持股份合计占公司所有股权的59.98%, 形成了以“龚永福夫妻”一股独大的公司治理结构。加上A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独立董事和监事难以发挥其监督职能。据了解, A上市公司有三名独立董事, 三名独立董事均参加了多次公司召开的董事会, 但在董事会上却从未对“龚永福夫妻”所做的决定提出过质疑或反对。我们可以看出, A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A上市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和发展中, 其发挥的监督效用相对有限。早已形成以“龚永福夫妻”的决定马首是瞻的公司治理模式。

(2)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实质是指上市公司在实际生产经营发展的过程中, 公司受管理层控制现象严重, 股东应实行的监督职权被架空。由A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我们了解到, A上市公司董事长龚永福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但其同时也担任了总经理的职务, 也就是说, A上市公司董事长龚永福不仅可以实施其作为董事会成员的控制权、决策权和经营权, 同时也具备实施总经理的执行权以及部分决策权的资格。简单来说, A上市公司形成了以董事长龚永福意志为主导经营模式, 公司实际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 公司的治理制度难以发挥其应发挥的效用。

2. 利益驱使

公司上市于公司本身而言具有较大的好处, 因此不少公司、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不惜使用违法手段。而公司在成功上市后, 为持续保证其上市资格, 不惜冒着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进行财务造假。因此, 无论是为了公司上市还是为了持续保住其上市资格, 都是为了“利益”, 也是在利益的驱使下, 上市公司进行了违规操作。

(1) 公司上市后带来的巨额溢价。A上市公司, 为获得上市资格, 从2008年开始持续进行财务造假, 虚增销售收入、虚增营业利润, 虚构经济业务、虚构交易方、提供虚假不全的在建工程相关信息以及募投项目等相关信息。2008年-2011年期间其实际净利润累计金额仅2000亿元人民币, 通过虚增净利润1.6亿, 帮助其获得上市资格。在其成功上市后的第一次募集资金高达3.9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 公司上市会使得其获得巨额溢价而形成的经济利益, 也使得更多的为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而进行财务造假。

(2) 为保证其持续上市资格, 虚构公司繁荣假象。A上市公司是经营粮食精加工的企业, 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行业, 行业本身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 且受自然因素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深, 致使其在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像其他行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巨额利润。而成功上市后, 为了持续保住其上市资格, 不得不继续财务造假, 为企业营造一个财务状况良好、发展前景良好的虚假繁荣景象。

(3) 为大股东输送利益, 损害小股东的切实权益。A上市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龚永福夫妻”一股独大的公司治理结构, 龚永福既是A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总经理, 同时具有实施控制权、决策权、监管权以及执行权等, 进而为其操控股东利益提供了环境和空间。据了解, A上市公司2011年、2012年实际营业利润分别为-630.51万元、-872.19万元, 但2012年A上市公司为其公司股东分红共计2010万元, 当然这些获得分红的股东均为该公司的大股东。A上市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为了给大股东输送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股东的切身利益, 侵犯了小股东应享有的权利。

(4) 限售股为股东带来的巨额利润。据了解, 在获得自然人陈鑫等7位股东以及南京鸿景创业投资等机构为A上市公司投资资金4905.6万元后, A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得到了改变, 由2000万元的变为2488.18万元。2009年, A上市公司实行改股方案, 将注册资本折合为5000万股, 致使其公司股东的持股成本不断降低, 2012年, A上市公司的股东每股持股成本下降至2.35元, 但一年期限售股股东却仍然可以通过限售股套现获得巨额利润。实质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3.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没有充分履行其监督调查的责任, 失职现象严重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是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一道屏障, 但实际上,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没有充分履行其监督调查的责任, 失职现象严重, 使为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谋取私利成为可能。此外, 还不乏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获得高额的中介费用而在实际执业中降低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调查的严格程度, 违背了谨慎性原则, 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打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A上市公司案中, 平安证券的失职行为表现比较突出, 使得A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谋利成为可能。如:对于2012年A上市公司虚增“在建工程”账面价值8036万元, 平安证券视而不见, 也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调查核实, 忽视了A上市公司在建工程真实完工进度, 是一大失职。此外, 对于A上市公司募投项目停产、以及虚构经济业务、虚构交易方、虚构销售收入以及虚构营业利润等平安证券都没有发现, 是严重失职的体现, 也有从中获利的嫌疑。

4. 外部推手“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绩”, 急切助力于公司上市

公司上市不仅会为企业本身创造高额利润, 也会使得地方政府收益。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地方政府出于“政绩”以及地方税收的考虑, 大力推动公司上市, 为促进公司上市提供了各种便利。A上市公司坐落于湖南常德,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当地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大力扶持公司上市。A上市公司也是当地第一所成功上市的企业, 为当地政府创造了政绩, 也为当地政府税收贡献了巨大力量。因此当地政府部门为了所谓了业绩以及税收利益, 难免会为公司上市开便利通道, 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防范策略

1. 优化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股独大现象突出以及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因此笔者认为要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财务行为, 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应完善企业股权结构, 改善当前一股独大的局面。可以推行持股多元化或者引入机构投资者, 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当前一股独大的局面, 制衡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而综合保障投资者以及小股东等多方利益人的利益。其次, 还应改善当前上市公司股东同时担任经理人的现状, 分化大股东的控制权与执行权。公司为了更好的发展, 可以聘请具备专业知识的且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代为管理公司的相关事务。此外, 为了确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 独立董事的工资薪酬应有国家统一发放。

2. 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上市公司愿意冒着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进行财务造假, 其根本原因在于, 其财务造假的成本、其需要承担的风险远远无法与其财务造假创造的利益相比。在利益的驱使下, 上市公司也会权衡财务造假带来的经济利益与其应承担的成本以及风险, 当创造的利益远胜与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及成本, 那么会毫不顾忌的进行财务造假。因此, 笔者认为要改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这一现状, 必须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 提升其财务造假成本。对于财务造假情节严重的, 还应给予其刑事处罚。只有让上市公司意识到财务造假的后果严重性, 以及财务造假为其带来的利益的有限性, 才能真正的起到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

3. 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及处罚力度

不少中介机构为了获取高额的中介费用, 在实际执业过程中违背了执业的谨慎性原则, 致使失职现象严重, 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视而不见。然而, 中介机构是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屏障, 笔者认为要使得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调查的职能, 必须加大对其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提升其违规成本。此外还应建立起中介机构声誉评价机制, 对于声誉较差的, 加大监管力度, 若出现违规操作, 依照其造成的影响程度追究民事责任, 对于造成重大影响的, 应予以吊销其营业执照。

4.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

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地方政府为提升“政绩”或扩充地方财政税收, 极力助力企业上市, 在推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难免会为其开通便利通道, 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纵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作用。因此, 笔者认为应积极改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以提升经济发展程度为考核指标的同时, 也应适当控制经济指标在“政绩”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对于地方政府为促进公司上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纵容公司财务造假等行为, 必须严惩。这样既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也达到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

四、结语

企业上市前, 为获得其上市资格而进行财务造假, 虚增营业利润。企业上市后, 为持续保住其上市资格, 不得不绩效进行财务造假, 为投资者虚构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假象。但无论是企业上市前还是上市后, 自始至终驱使其财务造假的都是“利益”。因此要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必须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加大对公司、中介机构、当地政府等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提升其违规操作成本。降低其违规操作而形成的利润, 从而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

摘要: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财务造假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 先有银广夏事件, 再到绿大地事件, 万福生科案等,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因财务造假而形成的错误的会计信息, 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也损辜负了人们对证券市场的信任与期待, 还使得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 因此,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 笔者以A上市公司为例, 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 并针对如何进一步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法行为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林中乔.从绿大地案看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治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 2013 (02) .

[2]范卓.简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4)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篇10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 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言, 财务造假是指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 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可以说, 财务造假在世界各国屡见不鲜, 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 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也出现了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财务造假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财务造假的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通常是以管理层为主体。财务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 他们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进行, 使得注册会计师难以识别。第二, 会计数据是进行造假的客体。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证, 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频繁变更会计政策等, 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第三, 财务造假通常是企业连续几年的行为。造假行为是有计划的行为, 很难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出现, 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

(一) 与资产有关的财务造假

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当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少于其账面价值。由于是企业主观估计的原因, 一项资产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 而这使得上市公司能够从中牟利。例如, 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恶意的盈余管理。

2. 虚拟资产挂账

这种行为是指上市公司仍保留着不再对公司有利用价值的资产项目。如已经不能使用的机器设备、已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等项目依然挂在公司的账上面, 虚增了资产。例如, 被称为中国证券诈骗第一案的红光实业, 在上市申报材料中隐瞒固定资产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严重事实, 其关键生产设备彩玻池炉实际上已经提完折旧, 后来出现废品率上升的现象, 但是红光实业隐瞒不报。

3. 变相侵吞中小股东资产

这种财务造假是在大股东的操纵下进行的, 以获取低成本资金, 其常见的做法有:为大股东提供资金, 进行担保以及内部交易。这些措施包括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大股东供给和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大股东购买。这些行为往往不能够遵循公司章程, 造成公司财产损失。

(二) 与收入有关的财务造假

1. 虚构交易和事项, 增加收入

虚构交易的主要途径是伪造收入, 它是性质最为恶劣、欺骗性最大的一种财务造假的手段。具体有以下几种: (1) 虚构原材料购入发票、伪造材料购入合同、材料运输入库单据、材料出库单据; (2) 虚构产品生产班组和记录、产品入库单据、产品出库单据、产品运输单据; (3) 虚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单据、纳税单据。

2. 提前确认收入

企业提前确认收入, 在资产负债表中, 增加了应收帐款, 也增加了所有者权益, 在利润表中增加了利润。分析提前确认收入, 是企业增加了应收帐款, 也是企业增加了资产风险, 企业提前缴纳了税金, 使企业虚增了利润。其包括对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不适当运用完工百分比法、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以及提前开具销售发票的方法。

3. 递延收入

递延收入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 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 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相当于预收账款。递延收入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经常在当期收益较为充裕, 下期收益可能减少的情况下采取递延收入的措施。

4. 利用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所得调节利润

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增发新股、以及向银行的一些贷款等活动中, 企业为了实现某些硬性指标, 依赖一次性所得尤其是投资收益来操纵利润。

(三) 与负债和费用有关的财务造假

1. 费用资本化与递延费用

费用资本化的问题主要是借款费用及研发费用, 并且递延费用也拥有很多种类, 如开办费、经营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广告费等。又如企业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研究发展支出等递延。长期以来, 由于确认依据不明确, 利息资本化成为个别上市公司投机取巧的重要手段, 也是困扰财务审计人员的一大难点

2. 转移费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 采取了部分费用不入账或者由母公司来承担的措施。部分企业常常通过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虚增利润。如对固定资产折旧不提或少提;将本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却计入待摊费用。

3. 偷漏税费

以哥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歌尔声学2005年支付税费只有24万元, 但其所得税费用高达228万元;2005年度支付税费276万元, 但所得税费用是538万元, 应交税金2005年末761万元, 2006年末增加至1228万元, 2005, 2006年两年所得税费用766万元, 但这两年支付税费总额只有300万元, 很显然, 2005、2006年及以前年度存在重大偷税行为。

4. 漏列负债

(1) 漏列应付职工薪酬及应付福利费。上市公司的职工人数众多, 又有很强的流动性, 这成为了漏列“应付工资”的有利条件, 使“应付工资”这个会计科目成为漏列对象。应付工资的漏列也必然会导致应付福利费的漏列。 (2) 漏列由赊销产生的应付账款。企业每天都在与其供应商进行着交易, 并且交易的数量可以说是数以万计, 企业为了操纵利润, 就会利用业务的复杂性, 漏列业务。 (3) 漏列其他流动负债。如预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和预提费用等。当公司处于较差的经营状况时, 为了达到某些指标, 上市公司就会在这些科目上做手脚。

5. 故意混淆各种管理费用

在管理费用中, 企业往往混淆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广告费等明细科目。例如“业务招待费”科目, 按照规定, 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 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费, 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 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而有些企业把业务招待费的一部分计入差旅费科目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一) 改善财务会计的从业环境

要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和铲除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需求机制, 建立一种真实会计信息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为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提供其独立执业的制度基础是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 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遏止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

(二) 提高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 是会计信息真实的保障。从准入制度上而言, 只有通过一定程序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其次, 强化约束激励机制, 逐步完善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罚力度。第三,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强化会计职业生涯规划, 做到与时俱进。

(三) 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监督财务制度及核算是否健全, 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效能进行审计, 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四) 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造假的成本, 让败露成本大于机会成本

对违反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 我国主要处以行政处罚。但由于财务造假受到查处和责令赔偿的概率很小, 造假成本仍然远低于造假收益, 所以虚假财务信息屡禁不止。在2006年6月底, 我国刑法修正案就加大了对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会计信息责任的刑事处罚力度, 同时也加大了对操纵股市行为的处罚力度, 将刑期由原来的5年增加到10年。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古代大学下一篇:面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