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疾病

2024-08-21

喘息性疾病(精选八篇)

喘息性疾病 篇1

1 药物治疗

1.1 针对原发病主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支原体感染者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 (静脉用药3~5 d, 根据肝、胃肠道及全身反应情况调整用药持续时间, 共用2~4周) ;病毒感染者选用抗病毒药, 一般用病毒唑、炎琥宁、阿昔诺韦、更昔诺韦、阿糖腺苷、干扰素等药物。

1.2 平喘对症治疗

常用平喘药物有: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调节剂、色甘酸钠、酮替芬和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等。

1.2.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抗炎药物, 常用制剂有二丙酸倍氯米松 (必可酮) 、布地奈德 (普米克) 、泼尼松、泼尼松龙、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

1.2.2 β2受体激动剂

常用药物有舒喘灵 (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 (博利康尼) 、丙卡特罗 (美喘清) 、沙美特罗 (施立稳) 、克仑特罗 (氨哮素、克喘素) 等。

1.2.3 茶碱类药物

常用注射剂有氨茶碱、多索茶碱。口服茶碱缓释片有舒弗美、茶碱控释片如葆乐辉等, 一般用于年龄为6个月以上的小儿。

1.2.4 抗胆碱能药物

常用制剂为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 此药与沙丁胺醇联合 (可比特气雾剂) 吸入治疗效果更好, 一般不单独应用。

1.2.5 白三烯调节剂

常用药物有扎鲁司特、孟鲁司特 (顺尔宁) 。

1.2.6 酮替芬和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

此类药物对轻度哮喘和季节性哮喘有一定疗效, 如阿司咪唑、曲尼司特、氯雷他定等。

1.2.7 酚妥拉明

一般用于6月龄以内的小儿, 有平喘作用, 每次0.1~0.3 mg/kg, 最大剂量每次0.5~1 mg/kg, 小儿单次剂量不超过10 mg (1支) , 静注2 min后达血药浓度高峰, 作用时间持续15~30 min, 半衰期为19 min。用药期间患儿可出现鼻塞、烦躁、面色潮红等现象, 停药后上述表现很快消失。可加用多巴胺或阿拉明以减轻其副作用, 合用药物称“多酚合剂”或“酚阿合剂”。

1.2.8 硫酸镁注射液

25%硫酸镁注射液0.1~0.2 m L/kg, 稀释30倍。例如, 体重10 kg小儿用25%硫酸镁注射液2 m L, 加葡萄糖60 m L, 静脉点滴, 一般0.5~1 h滴完, 以松弛患者支气管平滑肌。

2 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给药途径便捷、痛苦小、全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因而患儿容易接受。此外, 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局部, 生物利用度高, 疗效较好。目前常用的雾化剂有喘雾、痰雾、普雾、干扰素雾和异丙肾雾等。

2.1 喘雾

由三种药物组成, 也叫作“三联”雾化, 其组成为: (1) β2受体激动剂-喘乐宁 (或叫舒喘灵又叫沙丁胺醇) ; (2) 抗胆碱能药物—爱喘乐 (溴化异丙托品) ; (3) 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 (必可酮) 。根据患儿年龄大小, 按一定剂量和比例混合雾化, 见表1。一般用离子雾化器驱动, 如患儿喘息较重, 可用氧气驱动。主要用于喘息较重的支气管肺炎 (喘支肺) 、毛细支气管炎 (喘憋肺) 、哮喘等的治疗。

2.2 痰雾

(1) 中药鲜竹沥:鲜竹沥10 m L (婴儿可酌减) 和生理盐水10 m L混合后用超声雾化器雾化, 适用于痰液较多的喘息性疾病。 (2) 沐舒坦:沐舒坦15 mg (1支) 加生理盐水2~5 m L, 用离子雾化器雾化吸入。沐舒坦可裂解痰液中的粘多糖和粘蛋白, 使痰液变稀, 易于排出, 适用于痰多而粘稠者。 (3) 普雾: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2 mg、病毒唑0.1 g、糜蛋白酶500~1 000单位加生理盐水10 m L, 用超声雾化器雾化。适用于白细胞数增多, 鼻、咽、喉部红肿的患儿。 (4) 干扰素雾:100单位干扰素粉剂加生理盐水10 m L, 用超声雾化器雾化。适用于淋巴细胞数目增多, 卡他症状较重的病毒感染患儿。

总之, 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 首先要明确诊断, 然后再结合各种疾病的不同特点, 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其中, 对症平喘治疗, 可分别选用药物治疗或雾化吸入, 或者两种方法合用以增强疗效, 还可以配合中药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贾宇涛.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3, 34 (7) :107-108.

[2]李中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6) :154-156.

[3]欧文闻, 陈传贵, 陈光福.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在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比较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09, 2 (3) :1510-1512.

[4]李建玲.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2, (10) :636-637.

喘息性疾病 篇2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6年10月小儿哮喘64例,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喘憋性肺炎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4例,年龄6~12个月9例,1~3岁23例,男18例,女14例;对照组32例,其中喘憋性肺炎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6例,年龄6~12个月8例,1~3岁24例,男15例,女17例。入院时病程均小于4天,均有气喘、气促、咳嗽、两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及湿啰音。两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输液、抗生素(支原体则用红霉素)、止喘、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细辛脑注射液,按0.5mg(kg/次),日1次加入5%葡萄糖150ml静滴。

疗效评定:咳嗽、气促、喉鸣缓解,肺部湿啰音及喘鸣音3天内消失为显效,5天内消失为有效,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为无效。

结 果

治療组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6%。治疗组症状缓解、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

讨 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喘憋性肺炎的患儿,由于感染而发病,其支气管黏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支气管痉挛、黏液腺分泌黏稠分泌物,气管阻力增加,造成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基层一般治疗重症喘憋患儿仍主要为激素,其目的是尽快缓解气喘。喘憋性肺炎患儿大多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激素尽管对止喘有一定的效果,但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感染控制,故应慎用。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165例临床分析 篇3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小儿临床常见问题之一, 喘息在学龄前儿童非常常见, 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现最新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将5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3种临床表型: (1) 早期一过性喘息; (2) 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 (指3岁前起病) ; (3) 迟发性喘息/哮喘[1]。认识和总结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特点, 对防治婴幼儿喘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近1年半来诊治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临床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例165例, 其中男98例, 女67例, 年龄1个月25d~7岁。

1.2 诊断治疗方法

对全组患儿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体格检查, 常规查血常规, 拍X线胸片, 根据年龄、病情及家长需要行CT扫描及气道重建。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迟发性喘息/哮喘等诊断标准均按中华医学会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患儿确定病因后予特异性治疗: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和迟发性喘息/哮喘在常规抗感染平喘治疗基础上给予辅舒酮通过筒式吸舒吸入治疗, 疗程1~2年。先天性气道畸形予平喘对症、抗感染, 交待平时定期随访。支气管异物予以转上级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去除异物。淋巴瘤转上级医院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控制肺部感染后转上级医院治疗。

2 结 果

本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表型及病因分布:早期一过性喘息 (16.4%) ; 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 (61.2%) ; 婴幼儿支气管哮喘 (17.0%) ; 先天性气道畸形 (3.0%) ;支气管异物 (1.2%) ;先天性心脏病 (0.6%) ; 淋巴瘤 (0.6%) 。见表1。

3 讨 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类似的喘息症状和体征, 但有不同的病因。国外学者对各种儿童喘息的表型作了详尽的描述[3]。认为小儿喘息主要有以下3种表型[4]: (1) 婴幼儿暂时性喘息表现为在3岁前有1次以上的喘息, 到3岁后就无喘息。在生后第1、第2和第3年表现喘息的患儿中分别有80%以上、60%和30%~40%属于这种类型。其发病主要与这些婴幼儿出生时的肺功能低下有关, 母亲怀孕时吸烟和母亲较年轻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喘息的机制可能更多的是与气道的发育不良有关, 个体的过敏证据较少。这种因气道发育不良引起的喘息发病早, 随气道发育的成熟, 肺功能的改善, 喘息恢复也早。 (2) 非过敏性持续性喘息也就是病毒感染相关性喘息, 这些喘息的患儿多与早期RSV的下呼吸道感染有关。一部分患儿在生命早期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后, 其反复喘息可持续到3岁以上, 一般在学龄期缓解。另外, 支原体感染也是引起喘息的重要原因。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喘息在免疫功能改善、病毒感染减少后, 喘息发作的频度也随之减少。但RSV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对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类型的改变, 并将这种改变记忆。如早期的RSV感染可以引起日后发生哮喘和过敏性疾病。 (3) 过敏性喘息即真正意义上的哮喘, 其主要病因是各种过敏原, 包括室内和室外过敏原。又分为早发性 (即喘息症状开始于3岁以前) 和晚发性 (即喘息症状开始于3岁以后) 。这2种患儿都在6岁时表现对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过敏。早发性喘息患儿往往表现为明显的肺功能低下和高IgE滴度。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过敏性炎症, 这种炎症可以发生在1岁以内, 哮喘的诊断不是由发作次数决定, 但多次的喘息属于哮喘的可能性增大。

先天性气道畸形即由于患儿先天性气道狭窄或分支异常, 常见的有气管支气管、支气管桥等。有先天性气道畸形患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后, 气管管腔更窄, 容易痰液栓塞, 故喘息加重, 病程较长, 喘息较频。此外,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淋巴瘤、气道内异物、胃食管反流等也可以引起喘息。而有些因素可以加重喘息, 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婴幼儿喘息的是一种同症异质性疾病。认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这一特点, 对防治婴幼儿喘息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需根据病因、表型采取相应措施。目前吸入激素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喘息的三个表型: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研究表明, 对婴幼儿喘息患者, 可以缩短病程, 减轻症状, 吸入激素治疗还可能减少以后反复喘息的次数, 使患哮喘的比例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10) .

[2]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137-1165.

[3]Taussig LM, Wirght AL, Holberg CJ, et al.Tucson childrens respiratory study:1980topresent[J].JAL Lergy Clinlmmunol, 2003, 111 (4) .

喘息性疾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 01 2年6月至2 01 3年12月我科住院患儿368例, 入院时均有咳喘症状, 为喘息性疾病, 且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血培养检测腺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检测结果示阴性为入选病例, 共368例。

1.2 检测方法

1.2.1 标本采集

依据呼吸道疾病咽拭子采集的标准方法, 将采集的咽拭子插入盛有3~5ml的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试管中, 4℃的低温环境下保存, 待检。

1.2.2 主要试剂、仪器

选用Mini B EST Viral R NA/DN A Ex tr act io n K i t Ve r 3.0试剂盒 (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提取病毒RNA, Revert Aid First Strand c D N A S y nt h e si s K i t为逆转录试剂盒 (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试剂盒的使用均按照其说明书进行。

1.2.3 引物与探针

采用DN A Star软件对比分析找到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扩增的保守片断, 自行设计引物:p rim er F:5`-GTC T C T T CA A GGGAT T C A C C-3和p r im er R:5`-G T T GT T G T G C C T A C A T C T C。引物和探针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2.4 PCR扩增

使用ABI 7500荧光定量PCR仪 (美国ABI公司生产) 。扩增条件:42℃15分钟, 1个循环;94℃3分钟, 预变性;94℃1 5秒→55℃1分钟, 4 0个循环。每个扩增样本的CT值越小, 浓度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结果

368例患儿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 检测阳性22例 (6.0%) 。5例HMPV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 HMPV N基因部分核苷酸片断与Gen B ank中H MP V 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 9%~1 00%。证实为HMPV, 排除了假阳性。

2.2 不同喘息性疾病患儿HMPV阳性率

毛细支气管炎1 17例中, H MP V阳性1 5例 (1 2.8%) ;支气管哮喘56例中, HMPV阳性1例 (1.8%) ;喘息性支气管炎195例中, HMPV阳性6例 (3.1%) 。支气管哮喘患儿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HMPV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P>0.05) ;毛细支气管是分别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0、1 1.0 6, P<0.05) 。

2.3 不同年龄患儿HMPV阳性率

患儿年龄为2个月23天到12岁。≤1岁 (婴儿) 184例中HMPV阳性7例 (3.8%) , >1~3岁 (幼儿) 69例中HMPV阳性11例 (15.9%) , >3~6岁 (学龄前期) 68例中HMPV阳性3例 (4.4%) , >6~1 2岁 (学龄期) 4 7例中H MP V阳性1例 (2.1%) 。幼儿组HMPV阳性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学龄前组、婴儿组, 学龄期组最低, 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Vanden Hoogen等[1]2001年发现了HMPV, 证明了最初分离到此病毒的28例中, 有27例均为5岁以下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儿童, 婴儿为13例, 这提示HMPV儿童感染几率较高。5岁以下患儿中HMPV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轻度呼吸道感染及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是引起婴幼儿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结果显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HMPV感染率远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

郝金斗等[2]研究显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大多数发生在幼儿阶段, 有湿疹反应病史。本文小儿童喘息性疾病中亦以此年龄段的HMPV感染率最高, 6岁以上则低至2.1%。本文结果证实, HMPV感染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体, 但只探讨了呼吸道病毒HMPV感染, 没有考虑其他呼吸道病毒, 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Van den Hoogen BG, Bestebroer TM, Osterhaus AD, et al.Analysis of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a human metapneumovirus[J].Virology, 2002, 295 (1) :119.

喘息性疾病 篇5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83例, 其中毛细支气管炎45例 (54.2%) , 婴幼儿哮喘38例 (45.8%) 。毛细支气管炎4 5例中男2 9例, 女1 6例;年龄6个月至3岁, 平均1 0.4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婴幼儿哮喘38例中男26例, 女12例;年龄11个月至3岁, 平均20.9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2]。83例患儿均无发热, 无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排除结核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喘息发作。

2方法

2.1治疗

泼尼松片1~1.5mg/ (kg·d) , 每日3次, 连用3天;班布特罗口服液5ml, 每日1次, 睡前服用, 连用1周;氯雷他定颗粒5 m g, 每日1次, 一般连用2周;孟鲁司特咀嚼片5 m g, 每日1次, 睡前服用。

2.2疗效评价

用药3天、7天和14天后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显效:咳嗽消失, 气促缓解 (呼吸频率<40次/分) ,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有效:咳嗽、喘憋明显减轻, 气促缓解,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无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均无好转。

3结果

治疗3天后, 进行疗效评价时失访2例 (2.4%) ;治疗7天后, 失访3例 (3.6%) 。本组患儿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

由表1可见, 治疗14天时, 患儿的显效率最高, 7天时次之, 3天时最低。

3讨论

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治疗婴幼儿喘息。杨敬业等[3]报道, 激素治疗可能会减少喘息性疾病发作后反复喘息的次数。白三烯在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和其他病毒引起的喘息患者血中均升高, 是重要的炎性介质, 因此白三烯受体拮抗药治疗婴幼儿喘息是有效的, 在一些研究中也支持这一观点[4,5]。孟鲁司特为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它可改善喘息患儿日间和夜间的症状, 增加无症状的天数, 减少发作的次数, 延长病情再次加重的时间, 尤其适合低龄儿童。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 方案已将其列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的轻度持续哮喘患儿的防治药物之一。

班布特罗是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药, 对支气管平滑肌能产生持续的松弛作用, 并且抑制内源性介质引起的充血水肿, 从而增加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 因而能有效治疗咳嗽。氯雷他定是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 具有多种抗过敏及抗炎作用。钱耀琴等[6]报道, 氯雷他定具有良好的抗黏附分子作用, 还有阻止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还具有一定的炎前干预效果。

本次观察所选对象以轻度喘息急性发作为主, 故对中度喘息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尚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99-1220.

[2]陈育智, 华云海, 俞善昌, 等.儿童哮喘的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6.

[3]杨敬业, 何方志.急性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 2003, 21 (11) :708-709.

[4]刘玉春, 徐继庆, 董惠翔, 等.哮喘患儿外周血白三烯C4水平的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6) :76-77.

[5]郑春盛, 林青, 林丽婷, 等.小儿哮喘与白三烯的关系研究:附109例分析[J].福建医学杂志, 2003, 25 (3) :162-166.

喘息性疾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抽取56例确诊为喘息性疾病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病学》[3]诊断标准, 同时56例患儿无鼻窦炎和代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严重并发症, 其中男39例、女17例, 年龄7个月至6岁, 发病时间2~5天, 喘息性疾病分类:毛细支气管炎17例 (占30.36%) 、支气管哮喘9例 (占16.07%) 、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 (占53.57%) 。

1.2 观察方法

查阅与记录56例小儿喘息性疾病者基础资料, 如年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疾病分类等, 同时指定记录人员记录患儿所使用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 然后对所得数据给予相应统计学处理且对其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其中治疗效果按照《儿科学》[4]进行评估, 分为显效:治疗一周内, 患儿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 气急得以缓解、肺部喘鸣音则消失;有效:治疗两周患儿咳嗽消失、气急和喘息得以缓解, 肺部喘鸣音明显下降;无效:治疗两周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乃至加重。

1.3 三联疗法

所有患儿均在采取吸氧、抗感染 (如红霉素30mg/ (kg·d)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 、止咳化痰 (如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一岁1/2袋/次, 二至五岁1袋/次, 六至十岁1~2袋/次, 每日3次) 等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基础上, 给予普米克可令舒400μg和硫酸沙丁胺醇0.1~0.15mg/kg以及异丙托溴铵40μg加入生理盐水3mL以6L/min的氧气流量给予氧气驱动雾化措施, 治疗时间在6~10min, 2次/日。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0.0实施处理, 对于计量数据利用t检验, 以 (均数±标准差) 的形式进行表示, 计数资料则利用卡方检验, 当P<0.05提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通过三联疗法治疗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43%, 说明本次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见表1。

注: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P<0.05。

(2) 通过三联疗法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时间得以明显缩短, 说明本次治疗方法可行且有效, 见表2。

(天)

3 分析

小儿喘息性疾病属于一种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含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气促、喘息、发绀和肺部听诊哮鸣音及细湿罗音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及早康复, 我们对56例小儿喘息性疾病者给予三联疗法, 即将普米克可令舒、硫酸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视为三联, 同时结合氧气驱动给予雾化进行治疗, 从以上所得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此次所采取的三联疗法效果显著且可行, 能够促进患儿及早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所以小儿喘息性疾病应用三联疗法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首先本次三联疗法中的普米克可令舒是第二代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够对花生四烯酸及白三烯的生成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致使气道高反应受到有效抑制, 且普米克令舒可以修复受损气道、改善肺功能、消除气道炎症[5]。其次硫酸沙丁胺醇则作为β2受体激动剂可以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气道表面靶细胞而松弛气道平滑肌、增加黏膜纤毛运动能力, 另外硫酸沙丁胺醇还可明显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和胆碱能神经介质传递[6]。同时三联用药中的阿托品第四代衍生物异丙托溴铵属于一种高选择性的抗胆碱药物, 具有选择性抑制迷走神经功能且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和气管平滑肌上的毒蕈碱受体 (M受体) 产生作用导致迷走神经反射功能受抑制, 进而造成肺内活性物质释放减少, 因此可以有效解痉、松弛气道平滑肌[7]。另外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是通过氧气驱动雾化进行, 此种雾化方式能够较快地使微粒进入呼吸道且较为直接、全面地和气道表面进行充分接触, 同时氧气驱动雾化治疗仅仅需要患儿的潮气量呼吸, 这种方式除了降低治疗痛苦外, 还使患儿能够吸入充足的氧气和缓解缺血性肺组织的收缩及降低肺动脉高压, 因此对提高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总而言之, 以普米克可令舒、硫酸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为主的三联疗法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的特点, 因此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普米克可令舒、硫酸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三联疗法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以期探寻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促进患儿及早康复。方法:抽取56例确诊为喘息性疾病患儿, 同时予以普米克可令舒、硫酸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为主的三联疗法进行氧驱雾化治疗且观察其效果和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然后对结果予以相应分析。结果:56例喘息性疾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96.43%且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以普米克可令舒、硫酸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为主的三联疗法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的特点, 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米克可令舒,硫酸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喘息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王丽佳.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 20 (12) :735-737.

[2] WHO/NHLIB WORKSHOP REPORT.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M].NIH publication, 2002, 3059 (2) :127-128.

[3] 蔡梧蔷, 李云龙.协和呼吸病学[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824-825.

[4]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5-1200.

[5] 孟健萍.路江.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2) :72-74.

[6]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05.

喘息性疾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患儿, 其中男100例, 女80例, 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喘息性疾病的诊断标准[1], 其中毛细支气管炎52例, 支气管哮喘36例, 喘息性支气管炎92例, 全部病例按1∶1配对分为治疗组90例, 对照组90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同时排外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 包括抗感染、吸氧、镇静、纠正酸中毒、止咳祛痰、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地塞米松0.5mg/kg, 加生理盐水4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氧流量6~8L/min) , 每次10~15min, 一日两次) 等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妥洛特罗贴剂 (阿米迪, Amiaid, 日本日东电工和雅培日本株式会社合作研制) , 每日1贴, 0.5mg/贴, 睡前贴于前胸、后背及上臂均可, 24h更换粘贴部位, 观察期限为10d。

1.3 观察指标

1) 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2) 疗效评价标准: (1) 显效:治疗5d后咳喘症状消失, 喘鸣音、湿啰音消失; (2) 有效:治疗5d后咳喘症状明显减轻, 肺部仍有少许哮鸣音, 但无湿啰音; (3) 无效:治疗5天后各种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者[1]。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undefined, 应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1)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1~3) :治疗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 (见表4) :治疗组疗效更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586, df=1, P=0.01<0.05) 。

3 讨论

喘息性疾病是儿童时期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尤其在婴幼儿时期, 由于其特殊的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特点及免疫学弱点, 这些内在因素使其处于次阶段的婴幼儿不但容易发生该病, 而且比较严重。其病因复杂, 与多种病毒、细菌感染、遗传及过敏等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运动后、冷空气刺激或接触过敏原后症状会加重。喘息性疾病都有气道阻塞及气道高反应性, 感染产生黏稠的分泌物阻塞气道, 并有黏膜水肿而发生气道梗阻, 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可使气道平滑肌过度收缩, 造成支气管狭窄, 导致气喘发作。因此, 对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除了积极病原学治疗外, 如何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消除气道炎症反应,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就成为主要关注的问题。

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支气管扩张药, 妥洛特罗 (又名丁氯喘, Tulobuterol) , 化学名为1-邻氯苯基-2-叔丁胺基乙醇, 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长效高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强而持久, 具有—定的抗过敏, 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和止咳祛痰的作用, 对心脏的兴奋作用较弱, 其中对心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000, 作用维持时间较异丙肾上腺素长10倍多[2], 目前有吸入、口服及贴剂、乳膏、静脉用药等途径。对于婴幼儿前两型不能很好配合, 影响治疗效果, 而本文探讨的妥洛特罗贴剂 (tulobuterol patches) 为透皮吸收型, 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每日1贴, 药效可持续24h, 且无首过效应, 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使用简便、患儿依从性好, 还可以避免药物受胃肠道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生理功能的干扰, 缓控释方式给药, 可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降低给药次数和不良反应。由于单一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造成细胞膜β2受体的下调, 而联合糖皮质激素可避免这一现象。吸入激素可增加肺部β2受体的转录, 增加β2受体蛋白的合成,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磷酸化作用机制来活化无活性的激素受体, 增加对激素的敏感性, 从而减少激素的使用量。地塞米松是长效激素, 可以起到较强的抗炎作用, 减轻气道黏膜的水肿, 减少痰液分泌, 稳定细胞膜, 对抗炎性介质对肺的损伤,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且价格低廉, 易于让家长接受, 两者合用更能发挥协同作用,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3,4]。

总之, 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使用方便, 临床依从性好,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观察透皮吸收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将180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配对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治疗,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组咳喘、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疗效更加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显效快, 给药途径方便, 临床依从性好, 值得儿科临床推广。

关键词:妥洛特罗,地塞米松,喘息性疾病,婴幼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戴芳, 诸福棠, 等.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4-1185.

[2]田村弘, 万献尧, 毕丽岩.β2-受体激动剂 (尤其是妥洛特罗) 贴剂的作用[J].日本医学介绍, 2003, 24 (10) :444-445.

[3]昌晓军, 王忠平.肾上腺素肺俞穴经皮给药佐治支气管炎[J].浙江中西医结合, 2006, 16 (5) :56-57.

喘息性疾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月就诊于本院儿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喘支患儿30例, 定义为喘支组, 平均年龄1岁2个月;随机选取本院同期同年龄组的健康体检婴幼儿30例, 平均年龄1岁3个月, 同时选择30例同期在本院诊断为肺炎患儿入选肺炎对照组, 平均1岁7个月, 均无特应质高危因素。三组患儿均为足月出生, 近2周无激素使用史、无其他免疫调节剂使用史,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排除胃食管反流、支气管肺发育异常、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胸内气道狭窄、异物吸入、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等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家长均知情同意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标本采集与方法

三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于干燥试管中, 37℃水浴0.5 h后, 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 分离血清置于1.5 ml无菌EP管内, 置-70℃冰箱冻存。血清IL-12的测定试剂盒 (Human IL-12 ELISA检测试剂盒) 为美国R&D公司产品, 应用ELISA法测定,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7.0统计软件完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多组间的比较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喘支组与肺炎组、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12水平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外周血血清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a, 与肺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喘支是婴幼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体温正常或伴有发热, 咳嗽, 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哭闹或运动时喘息症状可加重, 严重时可出现喘憋, 导致出现呼吸困难, 危及生命。该病病程较长且有反复发作的倾向[4], 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3岁以内婴幼儿是高发人群[5]。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喘支与Th1/Th2两种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 Th1/Th2失衡是气道高反应性发生和发展的关键。IL-12是Th1型细胞因子, 可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抑制Th2型免疫反应, 是已知对细胞免疫活性诱导和调节作用最强的多功能细胞因子, 对Th1/Th2平衡起重要作用, 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具有广泛的免疫效应[6]。

根据本实验研究结果, 喘支组患儿较肺炎对照组患儿、正常对照组婴幼儿血清IL-12均显著降低, 作者猜测喘支患儿Th1的免疫反应功能受到抑制, 而与之相抗衡的Th2免疫反应功能亢进, 打破了Th1/Th2细胞免疫调节的平衡, 使Th2极化产生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参与了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且可能与其后的反复喘息有关, 这与喘支及哮喘的细胞失衡原理相互印证。结合既往动物实验, 过敏体质小鼠气道高反应性与内源性IL-12水平有关, 外源性IL-12能抑制易感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 其降低可导致Th2细胞因子产生并增加过敏性哮喘发生率[7],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 可知IL-12在喘支的发病中对于抑制气道高反应性起重要作用。故开发更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以及从多层面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干预联合治疗, 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可将IL-12作为免疫佐剂用于喘支患儿的免疫治疗, 对该病控制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 (IL-12) 在喘息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2岁以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定义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支气管肺炎患儿30例作为肺炎对照组, 选择门诊体检的健康婴幼儿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检测三组患儿血清中IL-12的水平。结果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患儿血清中IL-12与肺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患儿相比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清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血清IL-12降低是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介素-12

参考文献

[1]陈伟伟.维生素D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1, 38 (4) :364-366.

[2]李美容, 王敏.IL-12和支气管哮喘.生命的科学, 2010, 30 (1) :119-122.

[3]CHEN T, LIANG W, GAO L, et al.Associ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interleukin 12 (IL-12A and-B) with asthm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Hum I mmunol, 2011, 72 (7) :603-606.

[4]王锁英.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对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免疫调控作用.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 23 (11) :1035-1039.

[5]周洋, 张涵, 马经平, 等.哮喘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检测及意义.临床荟萃, 2011, 26 (11) :927-929.

[6]Meyts I, Hellings PW, Hens G, et al.IL-12 contributes to allergen-induced airway infla mmation in experimental asthma.JI mmunol, 2006, 177 (9) :6460-6470.

上一篇:电视节目监播下一篇:零件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