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技能及要求

2024-08-10

语言技能及要求(精选五篇)

语言技能及要求 篇1

高职EGP与ESP课程作为高职英语教育的两个主要的课程结构, 共同承担着高职高级嫩人才对职业英语语言技能的责任。然而, 众多的高职院校在EGP与ESP课程结构安排上以管理者角度划分课程教学的时段及学生授课时间的长短。同时, 在课程设置上, 将EGP归属于院校的英语学院 (系) , 而将ESP课程归属于某专业课程院系。分裂的课程设置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缺乏共同的高职英语教育目标。由于EGP课程多有英语院系承担教学任务, ESP课程多由专业院系指定专业课程教师完成ESP课程教学任务, 来自不同院系教师无法达成高职英语教育课程衔接的更好沟通, 造成教师授课缺乏衔接性和学科专业性, 授课教师教学也因教师自身后续发展定位不清造成的授课情绪不佳, 教学效果欠缺。高职EGP课程大多采用通识版本教材, 即高职所有专业学生EGP课程皆使用统一教材, 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 授课教师主观上对教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了解造成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存在学科专业的特征, 学生英语学习懈怠, 并影响与后续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

二、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所对应的旅游岗位主要包含旅行社中高级管理者、中英文导游、导服公司中高级管理者、星级酒店各主要部分中高级管理者、各部门主要岗位员工。根据笔者分别与2007年10月和2011年10月开始了两次对旅游行业 (各大旅行社、导服公司、星级酒店) 中高级管理人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及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深, 旅游行业对各主要岗位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在逐年提高。旅游行业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从原先的只要能简单的问候到能做到简单的英文行业话题对话。同时, 从两次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对比反映出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是全行业覆盖, 即所有招聘者必须会说英文。数据还反映出一个现象, 应聘旅游行业窗口岗位, 例如:酒店前厅、各大旅行社导游等都要求应聘者有较流利的行业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这样的变化说明, 即使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 缺乏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交际技能将被行业淘汰。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 普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学校期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 而对旅游行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关注度不够。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 导致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引导失误。普遍的高职EGP教师,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迫于基于通过英语三级 (A/B) 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为考核标准的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 导致大量的学生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其次, 学生缺乏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定位知识。大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 缺乏通过各种途径获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的行业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而是一味地跟着课程表的安排完成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 对学科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等缺乏了解。其三, 高校EGP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普遍高职院校对EGP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评价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形式、基于课本讲授流程、词句分析是否详细等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价参数进行。导致, EGP教师迫于应付检查而忽视学科专业相关语篇、听说训练的渗透。笔者在近5年来, 每年进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 正好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一、学生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二、EGP教师强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三、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对旅游行业主要岗位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不清楚。

三、高职EGP与ES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a.为不同层次高职生源 (主要以优秀的中职生及中等成绩的普高生为主) 提供相同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 造成优秀生“吃不饱”, 差等生“消化不良”的现状。b.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为主导的考核方式阻碍了EGP授课教师专业化教学内容的引入。c.ESP授课教师单纯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削弱了学生参与行业英语实践的积极性。

2.高职ESP教学模式EGP化。很多高职ESP授课教师, 在进行ESP教学时, 沿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 采用词汇讲解+ 词汇练习+句子翻译的方式完成ESP教学。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曾经有过学习的词汇及语法上, 这既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影响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又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3.高职EGP与ESP教材分裂。学科各有侧重的ESP教材因为考虑知识体系的紧凑性、教师授课时间有限等各种因素往往不会将大量与行业或专业相关的语篇囊入其中。而目前高职院校的EGP课程普遍使用统一教材, 教材多以故事性语篇构建, 几乎不涉及特定专业相关的词汇及篇章。教材的不衔接造成EGP与ESP教师对教学情况的互不关心, 教学效果不显著。

4.教师知识结构缺失。目前高职院校的ESP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各系 (学院) 中英语基础较好专业教师或者院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承担。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础较好, 但毕竟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学习, 在语音语调、语法、英语教法等方面存在不足, 承担ESP课程很难将知识系统地且正确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 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让专业英语教师承担各系 (学院) 的ESP教学。这部分教师尽管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强, 但由于对行业及专业的不了解, 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至多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 无法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的初衷。两类教师在知识结构上都相应地存在缺失。

5.高职EGP与ESP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EGP和ESP课程评价方式传统、单一, 且相互割离。单科课程结业的评价模式, 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测试的引导, 造成学生突击性应付考试的普遍现状, 不利于EGP和ESP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EGP与ESP课程体系衔接体系研究

1.课程结构。1+5或者2+4模式。考虑到高职生源的特殊性, 以及多年来从事EGP与ESP课程教学的经验, 笔者认为: 高职EGP与ESP课程结构可分为1+5或者2+4的模式。即, 一学期EGP+5学期ESP, 或者2学期EGP+4学期ESP模式。高职新生可根据入学英语语言水平考试自主选择其一, 并按照完全不同的职业英语教育体系完成大学阶段职业英语教育课程。这样的模式有两个优势。其一, 让学生清楚自我英语语言所处的阶段, 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合适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其二, 面对英语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水平。

2.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来自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基础类课程 (体育、基础英语、大学语文等) 。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EGP课程被大多高职院校归属于英语院系, 而ESP课程被纳入到学科专业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拓展课程中。由于传统观念中对EGP的重视, 大多高职院校在EGP课时分配上往往持续2-3学期, 而所有的学科专业的ESP被安排在后续的4-5学期 (大多在第六学期, 学生以出校实习实训) 。这样的安排易造成一种误解, 即上EGP课程比上ESP课程得到的重视程度高, 继而造成ESP课程教师对其授课的轻视。同时, 由于后续两个学期要完成类似《旅游英语》、《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等ESP课程的学习, 学生深感压力。课堂教学平台+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 改变了固化的EGP课程先行授课的模式, 让不同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愿望拓展旅游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平台主要是指以课堂基础的教师面授阶段;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多门类旅游相关课程的网络化课程学习模式。学生在EGP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提供的延伸知识调整EGP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EGP学习的意图。同时, ESP学习阶段的学生, 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实训计划和自测程序完成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测试。这种多平台互交的课程设置模式, 既提高了学生自主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地是让学生清楚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及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3.教材建设。以CBI理论为指导的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教材建设。即以学科内容渗透的教材建设。该理论指导下的EGP与ESP教材建设, 将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主要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融入到EGP及ESP教材中。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内容不再是简单而通识的故事性内容, 而是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英文语篇、词汇的构架。同时, 其ESP教材内容也将避免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已经使用的教学内容, 而选择更专业化的旅游行业知识作为教材建设的重点。这样的课程建设, 体现了高职英语教育的整体性理念, 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 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4.师资培养。EGP教师深入旅游行业+ESP教师参加各类英语语言考试。高职EGP教师普遍拥有着本硕均为英语语言学、文学或者翻译学等纯语言方向的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功底良好。但以CBI指导下的高职EGP教材构架要求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EGP授课教师深入旅游行业, 了解其行业的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从而为EGP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旅游岗位工作程序、工作禁忌等拓展知识讲解准备行业知识积累。担任旅游管理专业ESP授课教师应加大参加英专八级、雅思、托福等纯语言水平的考试。

5.课程评价。EGP与ESP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由于高职职业英语教育的整体性, 对高职EGP与ESP课程评价应采用衔接式课程评价体系。即将学生EGP课程与ESP课程作一整体性过程评价。相应的授课教师评价是在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完成后给与评价。这个过程中, EGP授课教师的评价可以依据授课学生参与职业大赛中英语语言技能表现情况、实习实践过程中行业管理人员对其英语语言技能水平鉴定来确认该EGP课程教师的中期考核成绩。相应地, EGP课程教师将参与旅游职业大赛过程中英语语言水平、实习实训过程中旅游岗位英语语言使用水平来作为评定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中EGP课程成绩, 但这部分成绩仅是该学生过程性考核的一小部分。该学生最后的英语教育成绩个动态可变的结果。即EGP阶段成绩+ESP阶段成绩。但其个部分成绩均取决于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技能水平的高低。

总之, 笔者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方面探索高职英语一体化教育目标实现的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该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双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旅游行业英语语言技能提供了保障, 更为高职应用型学科专业EGP与ESP课程衔接下的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可循的实践思路。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研究是高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 (05) .

14年综合技能训练安排及要求 篇2

一、实验(实习)目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本实验环节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综合技能。通过对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使用和完成相关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通过本次实践环节的教学使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掌握以下专业技能:

(1)集成电路设计仿真工具的使用

(2)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

(3)集成电路前仿真的设计

(4)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及规则验证

二、实验(实习)方式、分组情况与组织领导

实验拟采用指导老师给定题目和学生自由选题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学生人数和实验室条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每组1-3人(建议每人独自一组),指导老师负责登记,要求能实现基本的电路设计功能,能达到基本的设计指标要求。(具体设计指标参考相关设计资料,必须设定指标)

指导老师给定的实验项目包含以下几个方向,个人根据方向自己选择具体的题目:

(1)触发器电路设计(如:RS触发器电路设计,D触发器电路设计等)

(2)编码器电路设计(如:8-3编码器,优先编码器等)

(3)译码器电路设计(如:3-8译码器,4-16译码器,2-10进制译码器,BCD

码显示译码器)

(4)数据选择器电路设计(如:4选1数据选择器,8选1数据选择器等)

(5)加法器(如:半加器,全加器,进位加法器等)

(6)数值比较器电路设计(如:2位数值比较器等)

(7)各种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如:4人抢答器逻辑电路等)

(8)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电路设计(如:4位寄存器,4位移位寄存器等)

(9)计数器电路设计(如:同步二进制计数器,异步计数器,任意进制计数

器等)

(10)简单的运算放大器设计;

(11)差分放大电路设计;

(12)存储器设计;

(13)其它电路设计。

实验题目可以根据以上方向选择,也可以学生另外选择合适的题目,但必须要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行。

三、实验(实习)纪律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总应保持良好的纪律,同组的学生协作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1)每个小组组长负责点到,每位学生按时到实验室,按时离开实验室,不

得迟到早退。

(2)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每组同学讨论并写好设计方案,含有相应的设计指

标,凡无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允许进实验室。

(3)同一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要参与实验项目的完成工作,不能光看不做。

(4)注意实验室卫生及安全,不得带早餐等食品进实验室。

三、上交成果资料

根据本实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电路设计工作,最终上交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项目的原理

(2)实验项目的设计方案

(3)实验项目的结果及关键截图

(4)实验结果的分析

四、实验(实习)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由3 部分构成,包括:实验表现,考核和实习报告。其中,实验表现占30%(30分),考核占30%(30分),实验报告占40%(40分)。具体评分方法如下:

(1)实验表现。发生如下情况,每次扣5 分:在未事先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缺勤,在未事先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中途缺席30分钟以上或迟到30分钟以上。发生如下情况,每次扣2分:在未事先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

下中途缺席30分钟以内或迟到30分钟以内。发生如下情况,根据情况酌情扣分:造成仪器人为损坏,实习期间违反其他学习纪律。

(2)考核。根据实习过程中仪器操作、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来确定,由指导教师根据其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和实习结束前的面试来加以评定。

(3)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撰写的质量来加以评定。

五、综合技能训练报告要求

一)统一封面打印;包括报告题目、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时间。

二)报告内容应包括:

1.课程的实验目的2.课程的实验内容(简要)

3.课程的实验结果(重点)

4.存在的问题及分析(重点)

5.实验心得及意见(重点)

三)字体用5号宋体,1.25倍行距A4打印,总字数应大于2000字(不含符号)。

四)如有截图的可将截图插入文中一并打印出来。

五)未完成的内容,可在实验室补做。报告中写明也可。

六)上交报告截止至18周周五,学习委员统一收齐上交,过期不候。

另:“CMOS模拟IC”课程的最后一个实验内容:选择书本上的一种单级放大电路(比如:单级共源放大电路设计,单级共源共栅放大电路设计等),完成DC、AC、增益仿真、相位裕度仿真、功耗仿真等。

静态功耗仿真:

在直流仿真基础上,利用Results→print→ DC Operating Points,查看电路总静态功耗得出,pwr即为所求。

图2 电路静态功耗查看

增益仿真:

差分输入端都加入900mV的直流电压,同相输入端加入1V的交流电压(在vdc属性的AC magnitude 栏设置)。进行交流仿真。

图3 增益仿真电路

将输出波形取20lg后即可得到增益波形。

图4 增益波形(dB形式)

用计算器中的cross 函数计算单位增益带宽,用phaseMargin函数计算相位裕度。(均是对电压形式的输出波形操作)

技能强国:意义及要求 篇3

首先,技能已成为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近年来,随着各国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用受教育年限来表征人力资本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技能”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更有利于综合反映个体从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所积累的人力资本总和(曹浩文,杜育红,2015)。这使技能作为新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成为各国政府进行人力资本干预的新方向。如日前欧盟启动了新的技能行动,并把技能称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金钥匙。OECD在2012年发布的《技能政策的战略途径》的基础上,计划于今年6月底召开主题为“为了生产力、创新型和包容性”的部长级技能峰会,提出要促进各国政府开发有效、前瞻性、全政府路径(whole-of-government approaches)的技能战略。

其次,提升全体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处于以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特征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而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从一般性劳动力到技能型劳动力的转型是产业机构升级对就业人口的客观要求(迟福林,2016)。其基本机制在于通过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增强生产过程的创新性,实现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升级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实现产业内涵、模式的根本升级。

第三,提升全体人口的技能水平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及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而根据我国人口变化趋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人力资源数量方面的人口红利将逐步降低,要维持人口红利,必须依靠人力资本质量,也就是公民技能水平的提高。

教师语言的功效及要求 篇4

语言修炼对于教师为何不可或缺?除了语言是一个人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语言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凭借物,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教育能否成功启航的重要动力。教师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功效,教师应注意些什么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语言会对学生心理和人格产生影响

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实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并且可使自己的情操素养、审美情趣自觉不自觉地感染、熏陶学生,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或对学生教育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尊重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且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有自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却有意无意地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就如幼儿园老师的话使幼小的他已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再如,我曾听到一个这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案例:一位初中历史老师正在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要不是当时杀了那么多人,今天的南京人口不就更多了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异”观点,老师的反应倒是也快,马上说了一句:“要是杀的人当中有你的先辈,可能也就没有你了!”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该生脸色难看极了,心中难免对老师产生不满,今后课堂上也可能再不敢多言。类似的突发事情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但切记不能随意地批评、指责、挖苦甚至侮辱,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的心灵受创,须知,心灵的伤痛是最难医治的。

教师语言要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虽都有缺点和不足,但也都有优点和一颗向善的心。教育呼吁尊重,每位教师也应切记:“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开始!”当然,这里的“尊重”并不是纵容学生的错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以恰当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语言要健康、文明。

教师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健康、文明的语言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道德素养。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问好,因为学生不会喜欢一个冰冷而缺少人情味的教师。即使在学生犯错误,甚至让你下不了台时,也切勿口不择言地对学生发泄一通,否则,结果只能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跌。然而,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问好往往吝于回赠,有的甚至置若罔闻;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不加克制地发泄自己的愤怒。这些言行不仅对师德形象的树立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健康、文明的语言让听者舒心愉悦,教师礼貌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倍感亲切,如同滴滴雨露,滴在学生的心田,润开美丽的花朵。

3.语言要有激励性。

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自信心的增强都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激励。与学生交往和教学中常采用赞许、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而一旦学生有了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效果就是十分惊人的。

如:一位老师在走进正在喧闹的自习课时说:“我发现我们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安静地上好自习课。”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室出奇地安静。上课时老师一句“我发现你早就准备好了,好,请你回答”;分发试卷时一句“这次考得不错,如果再认真的话,下次会更有进步的”;在展示学生学习、研究或搜集成果,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展示时一句“由于时间有限,很遗憾此时我们不能分享每位学生的作品,但老师已经记住每位同学的热情和付出,课后我将把它们汇集起来,并发放给所有的学生欣赏”,等等,这些语言必将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激励性的语言不可缺少,但也要恰当适度,夸奖过多过高(尤其对学习成绩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有时可能让人误解为讽刺、挖苦。所以,我认为老师不宜在一节课下来对学生说一大堆真假难辨、言不由衷的“赞美”。

二、教师的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节好课,除了要有好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好的教学语言,因为连缀教学流程的便是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语言的修炼。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修炼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要规范,切忌口头禅。

科学知识是严谨的、系统的,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授课任务,这要求教师的语言也一定要规范、精炼。可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老师“土语”严重,且啰嗦吓人。如有的颠来倒去多遍地讲,有的知无不言地“狂轰乱炸”,其结果不仅没有很好地传授知识,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可见,教师随意性、絮叨性的语言必将使课堂教学和质效大降。

此外,一些教师的口头禅特别严重,诸如“啊”、“对不对”、“那么”、“我们说”等,有的一堂课下来竟多达几十次,使听课的人感觉十分别扭不适,教学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2.语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说明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好的教学语言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钥匙,因此,教学语言还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或有启发性,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教师启发性语言可使学生对认知不清的东西逐渐清晰地呈现。比如,我在《意识的作用》一课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一目的学习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自然界的各种植物是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对此学生很容易答出。

(2)“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那么,能否说植物都是先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呢?”学生经过仔细想想,有的认为是,而有的认为不是。

(3)“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学生需要进一步比较方能知道有的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有的是经人类研究培育出来的。

(4)“这说明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得出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循序诱导,学生的认知不断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新知的获取。

3. 语言要有美感。

除了规范、科学之外,给人“美”的感受是对教师语言在“质”的方面更高的要求。有人把一堂好课比作一幅优美的画卷,而教学语言就是画的色彩。如果一堂课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枯燥乏味,始终一个模式、一种腔调,就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产生厌倦情绪;如果教师一堂课妙语如珠、或轻或重、或徐或疾则很容易以声引人、以情感人。可见,富有美感的语言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它们能给赏心悦目的享受。

总之,教师语言对教学效果影响是显著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学院教学技能大赛初赛内容及要求 篇5

1.说课及教案

(1)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与看法及个人教学工作情况介绍。

(2)系统、概括地解说对所授课程的理解,对所授课程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学习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进行阐述。

(3)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至少涵盖所授课程一章内容,不能使用讲稿或者提纲式的教学方案)。要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充实,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反映学科发展状况;充分考虑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组织合理,方法运用恰当有效;语言表达准确,阐述清楚,普通话标准;注重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及教学演示(1)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不限,既可以是传统教学方式或者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是二者的结合。(2)教学演示 ①教学内容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

第二,兼顾学术性与实践性,渗透专业思想,能够有效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第三,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内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②教学组织

第一,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恰当; 第二,教学启发性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学习积极性; 第三,熟练恰当地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③教学语言及教态

第一,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晰、准确、生动; 第二,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教态自然大方; 第三,着装整齐得体,精神饱满,亲和力强。④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第一,注重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的运用;

第二,教学模式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因材施教,依景激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⑤多媒体及版书

第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得当; 第二,板书设计合理;

第三,字体图表工整、美观、规范。⑥其他

第一,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生活态度积极;

第二,结合专业学习,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第三,尊重学生,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3.回答问题

上一篇:码头文化下一篇:运动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