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药物

2024-07-29

腹腔镜药物(精选九篇)

腹腔镜药物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50例, 年龄32~65岁, 体重45~72kg, RSRI-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 (R组) ;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H组) , 每组各25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 苯巴比妥钠0.1g。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HP、HR、SpO2、ECG, 并开放外周静脉。R组诱导咪唑安定0.1 mg/kg, 丙泊酚2mg/kg, 瑞芬太尼1μg/kg, 维库溴铵0.1mg/kg, 术中以瑞芬太尼6~10μg/kg.h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 依具体情况间断给予维库溴铵, H组诱导用药芬太尼0.2mg/kg, 咪唑安定0.1mg/kg, 丙泊酚2mg/kg, 维库溴铵0.1mg/kg, 麻醉维持0.8%~2.0%异氟醚, 其余同R组。两组均在手术结束时停药。手术时间为40~120min。

1.3 观察指标

病人在同一麻醉深度情况下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呼之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术后恢复情况:见表l。手术结束, 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H组 (P<0.05) 。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体重、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麻醉时间分别为 (48±5.4) min和 (51±4.6) min, 也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常先全麻插管控制呼吸, 但插管和人工CO2气腹易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 因此常用阿片类药来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同时, 由于该手术创伤小、时间短, 要求麻醉医生使用短效、安全、在体内无蓄积的药物, 以保证术中麻醉平稳, 术后麻醉苏醒迅速, 各种生理反射尽快恢复[2,3]。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 同时因手术持续时间较短要求麻醉具有较好的可控性。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效的阿片类药物, 其化学结构中的丙酸甲酯键可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代谢, 不受病人体内拟胆碱酯酶影响, 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失快、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镇痛作用强等特点[4]。

本研究显示, 手术结束, 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拔管时间, 睁眼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H组 (P<0.05) 。综上所述, 使用瑞芬太尼的病人麻醉术后苏醒快, 拔管时间早, 定向能力恢复迅速, 神经认知测试优于异氟醚吸入。因此, 瑞芬太尼组病人在麻醉和手术不同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平稳, 苏醒质量优良, 更适合腹腔镜等短小手术的麻醉。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身体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 (R组) ;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H组) 。R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 H组0.8%~2.0%异氟醚, 比较瑞芬太尼全凭静脉维持麻醉与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手术结束, 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H组 (P<0.05) , 瑞芬太尼组 (R组) 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H组) 。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消除快等优势。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氟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黄悦, 杭燕南.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性杂志, 2008, 22:294-295.

[2]HRILEY PL, EGRN TD, STRNLEY TH.IntrRvenous opiod Rnes-thetics[J].Rnes.thesiR, 2007, 334-335

[3]RIHENHR, CRSRTI R, DENI F, et al.ClinicRl compRrison of ei-ther smRll dosesof fentRnyl or remifentRnil for Hlunting cR-rdiovRsculRr chRnges inducedHy trRcheRl intuHRtrion[J].Min-ervR RnResthesiol, 2006, 66 (10) :691-696

腹腔镜药物 篇2

【关键词】 腹腔镜保守手术;化学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种常見的疾病,严重的影响到了广大妇女的正常生活甚至是生命,其发病率为1.49%。近年来一些手段直接导致了异位妊娠的发病率的直接提高例如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还有一个导致妊娠的重要因素就是盆腔炎[1]。并且近年来妊娠以为的发病率呈现不乐观的趋势,其发病率增高,年轻化严重,并且未生育的患者数量异常增加。近年血HCG技术和B超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85%以上的异位妊娠都在没有恶化之前被诊断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我院采用两种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术后确切采访,得出报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0年6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治疗异位妊娠的患者80例,分组进行两种治疗方案,X组采用腹腔镜治疗,Y组采用药物治疗,使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方案进行保守治疗[2]。两组患者年龄相仿,X组平均年龄30岁,Y组平均年龄29岁。两组的诊断手段和诊断标准一致。

1.2 治疗指征 以第五版《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中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为标准。确诊时需确诊以下五个,分别是:体征、病史、血B-HCG值、症状、阴道B超,同使患者也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B超检查子宫内没有孕囊;第二:患者没有腹痛或者轻微腹痛症状,生命体征平稳,腹腔内活动出血症状无;第三:液性包块半径不多于2 cm,盆腔积液平段不多于2cm。术前向患者说明病情以及手术的利害关系,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

1.3 治疗方法

1.3.1 腹腔镜保守治疗 采用高频电凝器、电视摄像系统、全自动充气机、手术腹腔镜、内凝器及冲洗系统。常规妇科手术准备,手术无需灌肠和镇静剂,全身麻醉采用气管插管。手术时从剂孔下缘开始,将AC02注于腹腔,置入10mm Troce.r及腹腔镜在压力达到12 mmHg时。手术操作孔为直视下两下侧腹置人5 mm Trocar 处,取位于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检查输卵管,出现节段性增大或者形成包块。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如果妊娠输卵管伞部流产导致的壶腹部妊娠,则进行伞部挤压术或者直接切开;如果输卵管未破裂或者是轻微破裂,就在妊娠包块的最薄弱的表面处纵切输卵管2cm左右直达管腔;如果输卵管已经破裂则从破口处入手向两端切,长度小于肿块长度。过长会影响手术的视野。切开后取出胚胎组织和血块,如果出血采用电凝止血,对盆腔进行清洗。

1.3.2 药物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采用两种方案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MTX)方案[3]。具体方案为米非司酮每日口服两次,每次100mg,坚持三天。同时一次性静脉注射MTX 50毫克每平方米。治疗中每天测量血压和脉搏。以及阴道流血、出现腹痛及肛门坠胀等症状。治疗后的第四天第七天测量血HCG值。如果第四天测量后第七天测量出现HCG增大,则继续使用MTX。如果减小,定期检查血常规、血HCG、肝肾功能、复查阴道B超直至一切均正常。

1.3.3 出院标准 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通过检查和患者自身描述,症状明显转好或者无任何病症,并且血HCG恢复正常。术后无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症或者药物的不良反应。

2 结 果

X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七天,出院之前复查血HCG值为267u/l(正常),偶尔发生异位妊娠有些患者恢复正常。Y组患者住院天数不等最少的为12天,最多的也达到了20天。出院之前血HCG值为457u/l。X组有15例在手术结束后3个月检查了输卵管通液或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有9例顺畅,都已经开始正常分娩,通过剖腹产手术分娩,没有发生盆腔粘连。有4例由于各种原因通而不畅,其中3例患者经过治疗,现已经有妊娠反应,另外2位患者没有治疗,至今未孕。其余两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仍不通畅,至今未孕。Y组患者手术之后3个月有15例患者进行输卵管通液或者输卵管碘油造影,仅有4例通畅,并且已经正常分娩。有7位患者通而不畅,经过治疗,10个月后通畅,并且都完成正常分娩。有3位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还有一例患者通而不畅,至今未孕。

3 讨 论

异位妊娠是导致众多妇女早孕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因此治疗异位妊娠是很重要的。治疗异位妊娠的原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HCG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增加。B超技术也趋于成熟。由于科技手段的提升,很大一部分一位妊娠患者能够在早期发现,并且得到有效治疗,避免了耽误病情。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治疗。术后,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芳芬.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3(4):29-30.

[2] 应美霞.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33例[J].中国药业,2012(21):94-95.

[3] 刘雯.腹腔镜保守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2-73.

腹腔镜药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年龄24~43岁, 平均年龄 (26.5±0.8) 岁;研究组年龄24~42岁, 平均年龄 (27.2±0.5) 岁。所有患者的纳入标准为: (1) 在手术前经相应检查显示为未破裂型的异位妊娠, 但要求保留其生育功能的患者; (2) 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 没有明显的腹痛, 且腹腔没有明显的出情况, 患者盆腔积液量应<100 m L; (3) 经超声检查显示官腔内没有孕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药物保守治疗, 选用药物为甲氨蝶呤, 计量为1 mg/kg, 每隔一天以肌肉注射方式施药。研究组患者施以腹腔镜手术治疗, 以静脉复合麻醉联合置入CO:气腹方式, 在患者的脐上进行切口, 通过切口将腹腔镜植入, 然后在左、右骼的前上棘的连线中外约1/3交点处分别进行穿刺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应体征症状进行观察和统计, 安排人员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记录患者的远期疗效。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统计, 治愈:在治疗两周以后患者所有症状及体征均恢复至正常;显效:治疗两周以后患者血清中HCG以及通过B超检测表明包块有明显下降, 患者腹痛以及阴道流血均显著减少;有效:在治疗两周以后患者血清中HCG水平在15%~50%, B超检测显示包块缩小在1/3~2/3, 患者仍有腹痛及阴道流血症状;无效:患者在治疗后相应体征症状均无明显变化, 甚至有恶化现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偏高, 且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6.0%, 比对照组患者的44.0%明显偏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宫内妊娠的成功率达到76%, 比对照组的30.0%明显偏高, 研究组患者盆腔炎的发生率为8.0%, 比对照组的50%明显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异位妊娠也就是常说的宫外孕, 主要是指孕卵于子宫腔外着床并进行发育的一种异常妊娠的过程[2]。在异位妊娠中, 输卵管中的妊娠现象是最为常见的, 其主要原因在于输卵管管腔以及周围的炎性反应导致管腔不够通畅,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孕卵在输卵管中的正常运行产生阻滞, 最终在输卵管中停留着床并进行发育, 引起输卵管中妊娠流产、破裂等较为严重的后果。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在对患者施以纠正的同时进行开腹探查, 然后切除病侧的输卵管[3]。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不断发展, 对开腹手术所出现的较大创伤性已经能够进行很好的遏制和改善。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运用腹腔镜以及其他相关的器械对患者实施手术。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具有比传统手术方式创伤性较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以及在术后患者恢复较快等特点[4]。药物保守治疗中, 甲氨蝶呤药物对于治疗异位妊娠具有用药剂量较少以及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小的特点, 从而能够有效的抑制残留滋养细胞的生长以及对绒毛产生破坏作用, 从而能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率[5]。此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偏高, 组间差异明显, 且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6.0%, 比对照组患者的44.0%明显偏高;研究组患者宫内妊娠的成功率达到76%, 比对照组的30.0%明显偏高;研究组患者盆腔炎的发生率为8.0%, 比对照组的50%明显偏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手术对于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具有创伤性较小、患者住院时间短、在术后的恢复快以及宫内妊娠率高等特点, 因而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 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显著, 患者宫内妊娠的成功率高, 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秋佳.药物与腹腔镜两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5) :41.

[2]刘晓琴, 刘露, 吴建军et al.腹腔镜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对比研究[J].四川医学, 2012, 30 (6) :869.

[3]王敏侠.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和化学药物保守治疗疗效的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33 (5) :3356-3357.

[4]闫学花.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J].中国性科学, 2013, 22 (5) :37-38.

腹腔镜药物 篇4

关键词 腹腔灌注 化疗药物 速度

腹腔化療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多见于妇科、普通外科。外科以术中应用为主,多为腹腔灌注或一次性留置,妇科则可以持续盆腔内滴注。近年来,我们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和临床医生配合,利用手术后初期未封闭的腹腔间隙,对胃癌术后患者采取手术区域腹腔间隙置管化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通过对48例腹腔置化疗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总结出了腹腔低速缓慢灌注化疗药物,不仅能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能充分地将化疗药物局限在有效区域内吸收(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20~500倍[1])而提高疗效。

资料与方法

自2003年3月~2006年11月在我科住院行胃癌根治术腹腔置管化疗的患者48例,年龄28~78岁。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实验组年龄30~78岁,平均54岁;对照组年龄28~78岁,平均55岁。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0天左右给药,使用的药物为5-氟脲嘧啶,药物批号、生产厂家均相同。

方法:给药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自觉不适,满足治疗所需条件。材料选用德国贝朗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深静脉套管针,穿刺部位为手术区域。常规消毒皮肤,将深静脉导管置入10~15cm,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体位及灌注速度分别为:实验组:嘱病人取平卧位略偏向左侧,将5-氟脲嘧啶1.0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连接输液装置,缓慢滴入腹腔,持续滴注时间为6~8小时,可连续给药5~10次,同时可静脉滴注亚叶酸钙、参麦注射液等。对照组:嘱病人取平卧位,用20ml注射器抽取5-氟脲嘧啶1.0g缓慢推注,时间为5~10分钟,同时可静脉滴注亚叶酸钙、参麦注射液等。整个操作过程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灌注过程中及灌注结束后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药物不良反应指标根据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不良反应分度标准(WHO标准):①疼痛评审标准:0°为无痛,Ⅰ°为轻度疼痛,Ⅱ°为中度疼痛,Ⅲ°为难控制性疼痛;②消化道反应标准:0°为无恶心呕吐,Ⅰ°为有恶心无呕吐,Ⅱ°为暂时性呕吐,Ⅲ°为呕吐需治疗,Ⅳ°为难控制性呕吐。

从表1、表2结果比较中可以得出结论:采用低速缓慢腹腔灌注化疗药物优于快速腹腔推注化疗药物,可以明显减轻灌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

讨论

腹膜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一层很薄的光滑浆膜,它分为相互连续的壁层和脏层两部分,腹腔是壁层和脏层之间潜在的间隙,是人体最大的浆膜腔,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和大量的脂肪组织。腹膜的脂肪组织中布满血管网、淋巴网、神经末梢,具有强大的吸收功能。而腹膜上层的吸收能力比盆腔的吸收能力更强。由于腹膜间隙的相通性,使得临床上在腹腔内采用病变区域给药治疗较困难,一般腹膜腔给药可波及到整个腹腔,即药物很难被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吸收。为了使腹腔给药能有效地在病变部位吸收,我们调整了体位和注入速度,把左上腹部胃癌手术区域作为一个间隙,在该区域留置化疗管的情况下,使病人取平卧位略偏左侧,将5-氟脲嘧啶1.0g低速缓慢滴注人腹腔,有效降低病变区域的药物刺激,而且增加了药物与肿瘤的广泛接触和药物对肿瘤的渗透,也给局部吸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而提高局部治疗的意义。同时对一些年龄较大、体质较差不能耐受静脉或动脉给药者,可采取该方式减轻化疗药物对身体的不良损害(因为血液循环中药物浓度较低,减轻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2])也可提高对局部淋巴系统病变的治疗(因为消化道局部的回吸收一部分是由淋巴系统完成的)。而给吸收提供适当的时间和浓度既是对腹腔给药治疗的一种支持,也是胃癌术后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胃癌术后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善华,杨芳,芦晶.晚期卵巢癌腹腔灌注化疗的术后并发症处理.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10(3):221

腹腔镜药物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OEC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无肿瘤史、无高血压史、无肝炎及肝硬化史、无糖尿病史, 近期无服激素类药物史, 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正常, 年龄23~42岁, 平均29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周期性出血和痛经, 其中不孕34例 (31.5%) 。术前均行盆腔B超检查、血清CA125测定。术后肿瘤位置:左侧51例, 右侧49例, 双侧8例。囊肿直径4~7cm, 平均5.3cm。术后肿瘤分期:Ⅱ期31例 (28.7%) , Ⅲ期53例 (49.1%) , Ⅳ期24例 (22.2%) 。将10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4例。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法

患者手术治疗均于非经期入院, 合并不孕症患者于月经干净后2~4天入院, 积极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手术。

1.2.1腹腔镜手术

手术时先吸取冲洗液或腹腔液送病理检查, 然后剪开囊壁, 根据诊断结果和腹腔镜指引, 钝性分离囊肿与卵巢间隙, 直至囊肿完整剥出, 囊肿较大时可先用穿刺吸引器穿刺抽出囊内容物, 并反复冲洗和吸引后再行分离。不孕症患者手术中同时进行双侧输卵管亚甲蓝通液术, 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 输卵管伞端积水者行输卵管造口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药物干预

对照组术后不给予药物干预。试验组术后1周给予孕三烯酮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5 3 0 3 0 4 0 2) 联合米非司酮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H07950003) 口服治疗, 孕三烯酮每次2.5mg, 每周2次;米非司酮10mg, 每日1次, 疗程为3个月。同时给中药治疗, 每天2次, 1周为1个疗程, 疗程为3个月。中药方为:茯苓30g, 桂枝20g, 丹皮15g, 桃仁10g, 白芍15g, 甘草10g, 水煎服用。服药期间每月来院随访, 并复查肝、肾功能。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未发生麻醉意外和手术意外,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接近。试验组术后1年复发率、痛经、阴道出血等并发症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详见表1。

3 讨论

OEC常位于子宫旁, 多为良性, 并发蒂扭转、出血、破裂、感染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痛经或不规则阴道出血。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具有痛苦小, 对机体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不留瘢痕的临床优势;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对微小肿瘤病变以及严重粘连组织难以完全清除, 术后易复发, 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1]。因此, 我们认为术后还是有必要给予药物干预。

孕三烯酮具有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 为三烯类合成激素, 能降低血中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 抑制性腺激素的释放。米非司酮可暂时性的阻止与其相对应激素的活性, 对孕激素和皮质醇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 具有很强的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作用, 能直接作用于内膜细胞, 促进凋亡, 抑制增生分化, 使异位内膜萎缩[2]。我们应用中药联合治疗, 降低复发率。考虑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失血, 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 白芍养血和血, 桂枝温通血脉, 茯苓淡渗利湿, 达到化瘀生新、调和气血的目的。

从临床统计看,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未发生麻醉意外和手术意外, 提示腹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试验组术后1年复发、痛经、阴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提示术后给予药物干预, 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白文佩, 穆兰芳, 周应芳, 等.腹腔镜下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内镜, 2007, 13 (9) :903.

腹腔镜药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0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于19~46岁, 平均年龄 (32.17±5.63) 岁;病程为3个月~11年, 平均病程 (2.64±0.21) 年。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于21~48岁, 平均年龄 (31.26±5.02) 岁;病程为2.5个月~12年, 平均 (2.16±0.13)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1]: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 然后在腹腔镜下全面探查盆腹腔并进行临床分期, 分离粘连, 将盆腔的解剖结构恢复正常, 予以卵巢内异症囊肿剔除术, 盆腔内异症病灶电灼术或切除术, 输卵管伞端闭锁的患者进行输卵管造口术, 对于部分不孕的患者用美蓝予以双侧输卵管通液术。手术完成后于盆腔内留置防粘连剂, 术后使用抗生素防感染。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 具体如下[2]:在上述手术的基础上在术后5 d内开始服药, 口服孕三烯酮2.5 mg, 每周2次, 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或者不孕, 持续服药3个月, 如果较重, 持续服药半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为期半年到1年的随访, 显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的痛经、腹痛、性交痛、月经紊乱等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明显改善;有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的痛经、腹痛、性交痛、月经紊乱等症状有所改善, 体检没有阳性体征或者体征减轻;无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的痛经、腹痛、性交痛、月经紊乱等症状基本无变化;复发是指患者再次出现治疗前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 或者彩超再次出现盆腔内异位囊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55例患者在进行了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后有显效患者19例, 占所有患者的34.55%, 有效患者有33例, 占60.00%, 无效患者2例, 占3.64%, 复发患者1例, 占1.82%, 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55例患者在进行了单纯腹腔镜手术后有显效患者15例, 占所有患者的27.27%, 有效患者有20例, 占36.36%, 无效患者9例, 占16.36%, 复发患者11例, 占20.00%, 总有效率为63.64%, 由此可见,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55例患者在治疗后有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症状, 占所有患者的1.82%, 有1例出现恶心现象, 占1.82%, 有1例出现无力, 占1.82%, 1例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 占1.82%, 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无肝功能损害症状, 有3例出现恶心现象, 占5.45%, 有4例出现无力, 占7.27%, 2例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 占3.64%, 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由此可见,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妊娠情况。在对所有患者的随访中有38例不合不孕的患者, 其中观察组有21例, 在治疗后有13例受孕, 受孕率为61.90%;对照组有17例, 治疗后有10例受孕, 受孕率为58.82%, 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则在于烧灼早期病灶, 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粘连进行分离, 毁坏形成的病灶和切除受累器官, 在此过程中, 最重要的环节是将各器官之间的粘连分离。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及时分离粘连, 清除病灶, 重建盆腔结构, 改善盆腔内环境[3]。但是单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也不能彻底清除异位子宫内膜, 且复发率较高。术后应该联合药物治疗, 使残余的异位病灶萎缩, 降低复发率, 提高受孕率[4]。本文通过我院患者的研究发现, 采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 明显高于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的63.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妊娠情况方面, 观察组患者的受孕率为61.90%, 对照组患者为58.82%, 两组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采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较为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巧, 孙桂蓉, 刘高焰, 等.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25-1027.

[2]比丽克孜·艾克木, 克比努尔·艾则孜.宫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症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 (6) :76-78.

[3]李纯红.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9) :265-267.

腹腔镜药物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患者, 年龄27~44岁, 平均36岁, 均按文献[2]确诊。所有患者治疗前3个月均未用激素药物治疗, 无全身性疾患, 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各40例, 3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 并经临床妇科检查、B超、腹腔镜及手术病理证实。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均进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后行腹腔镜探查, 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手术:首先按美国生育协会 (R-AFS) 修正分期进行分期[3], 手术分离盆腔粘连、恢复解剖, 单极或双极电凝烧灼内膜异位病灶;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解除输卵管粘连、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或输卵管造口术;反复生理盐水灌洗盆腔, 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5d。所有镜下取出的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

2.2 术后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组白花丹参胶囊 (白花丹参部分生药煎液浓缩与部分生药粉碎后的细粉掺匀干燥再粉碎后装入胶囊, 每粒含生药2g, 由我院制剂室制备。每次5粒, 每日3次, 口服) 联合孕三烯酮胶囊 (北京紫竹药业, 2.5mg/d, 2次/周, 口服) ;对照Ⅰ组口服白花丹参胶囊 (每次5粒, 每日3次) ;对照Ⅱ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 (2.5mg/d, 2次/周) 。3组均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 连续6个月。

2.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指导原则》。痊愈:症状全部消失, 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 盆腔包块缩小1/2以上 (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及B超检查的治疗前后同时期对比) ;有效:症状减轻, 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 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 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停药后妊娠率:不孕症患者停药后即监测排卵及月经恢复情况, 指导受孕, 计算停药后1年内累积妊娠率。复发判定标准:手术和规范药物治疗, 病灶缩小或消失以及症状缓解后, 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且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或加重, 或再次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见表1。

3.2 复发率与妊娠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妊娠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2。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故激素类药物治疗有效, 能减少种植灶的大小, 减轻病灶周围的充血, 也常用于术前或术后的联合治疗。孕三烯酮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药物之一, 为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 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和中度抗雌激素作用, 与孕激素受体有强的结合能力, 并能与雄激素受体结合, 对雌激素受体结合的作用微弱。抑制垂体FSH和LH的分泌, 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 异位内膜萎缩, 对异位灶有显著削减作用并可明显降低评分,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治疗及对异位症痛经的缓解效果显著[4]。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癥瘕、痛经的范畴, 虽证型复杂, 但血瘀为其基本病理变化, 即其病理产物为离经之血, 瘀久不化, 宿瘀内结, 停滞胞宫, 冲任受损, 日久便成癥瘕。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为其治疗大法。丹参具有祛瘀止痛, 活血通经, 清心除烦之功效, 白花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白花变型, 主产于山东莱芜等地, 根入药。化学成分与丹参相似, 且比丹参多3个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丹参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节血脂、抑制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本研究应用白花丹参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因势利导, 以保证经血通畅, 邪有出路, 促使癥瘕积聚渐消缓散。

本文结果显示, 白花丹参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好, 可改善痛经症状, 明显降低复发率, 提高妊娠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 较单独使用西药或中药有增效作用, 临床实用性强,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变及不同的表现, 极具侵袭和复发性, 成为难治之症[1]。现代医学采用手术、激素等方法治疗, 但疗效不甚理想, 停药后易复发。

关键词:腹腔镜,中西药物,子宫内膜异位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任务与展望之二[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10) :649~651.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 (9) :645.

[3]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J].Revised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rtriosis, 1997, 67 (5) :817~821.

腹腔镜药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诊治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2例, 均经腹腔镜及术后病理学检查, 依据美国生育协会1985年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 (revised classification of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r-AFS) 诊断标准[3], 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 (25.6±2.4) 岁;其中Ⅲ期42例, Ⅳ期20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术前心、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非经期入院治疗, 术前3天行阴道和肠道准备, 均采用联合腰麻。对患者肝脏、大网膜、肠管、腹膜、子宫附件等组织进行常规检查, 了解有无粘连以及异位病灶。按照AFS评分标准分期后, 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以下手术方式: (1) 术中全面探查盆腔, 分期明确后, 分离粘连,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恢复盆腔解剖结构; (2) 电凝法:对单纯异位病灶, 电凝直接烧灼, 破坏病灶; (3) 卵巢囊肿剥除术和附件切除术。术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腹腔, 放置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 均于镜下取活体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术后抗生素治疗3天。

1.3 术后分组及用药观察

将本组62例异位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治疗组31例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 在腹壁皮下注射诺雷德 (美国捷利康医药公司产品) 3.6mg, 以后每4周1次, 共用药3个月;对照组31例 (未用药组) , 术后不予任何药物治疗。

1.4 随访

全部患者在6个月至2年内均获随访, 了解并记录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月经复潮时间、症状复发时间及妊娠情况。

2 结果

2.1 腹腔镜检查结果

62例在腹腔镜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主要病变为异位内膜累及卵巢所引起的卵巢囊肿及卵巢周围粘连, 包括输卵管扭曲、输卵管浆膜面粘连等。

2.2 疗效判断

术后所有患者痛经、非周期性腹痛、月经紊乱、性交痛、不孕5项指标全部消失或改善为有效;仅有1~2项指标消失或2~3项指标改善为显效;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0.30% (28/3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40% (15/31) 。见表1。

(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 但它表现出的细胞增生、浸润和复发性, 使之成为难治之症, 严重影响了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 对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最近, Hirotaka等[2]将体外培养的人的子宫内膜细胞注射到缺陷小鼠的肾包膜下, 然后补充雌激素, 结果10周后形成了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使这一学说进一步得到了验证。但因月经期输卵管通畅的妇女80.00%有经血逆流[3]。许多研究表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腹腔局部调控因素如免疫、内分泌、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改变, 导致盆腹腔内环境的改变, 与内膜异位的发生发展有关[4], 如腹水中免疫球蛋白的补体、白细胞的改变, 对精卵有毒性作用, 可引起不育;自然杀伤 (NK) 细胞活性的降低, 对异位内膜的吞噬作用减弱, 巨噬细胞的激活易引起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改变, 从而刺激异位内膜生长引起内异症的发生[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其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去除内膜异位病灶、恢复正常解剖及生育功能,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的严重性以及病情如病变的范围、部位、大体及镜下形态做到个体化。腹腔镜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异位病灶、分离黏连、恢复盆腔正常解剖结构以及改善卵巢和输卵管的正常关系, 提高内异症患者的术后妊娠率, 但腹腔镜术后如不加用药物控制, 则内异症的复发率会明显升高。周应芳等[6]报道腹腔镜术后未用药非根治性手术术后复发率可达38%~51%, 与Lebovic等[7]报道的结果一致, 若术后加用药物治疗则可使残存的微小病变或一些潜在的肉眼难及的病灶得到抑制、萎缩、退化, 以达到防止和延缓复发的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激素依赖性疾病, 体内高孕激素水平可引起内膜组织蜕变、萎缩。低雌激素状态可引起内膜萎缩, 这正是假孕疗法及假绝经疗法的基础, 但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病情, 而不能治愈, 停药后复发率高。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 腹腔镜是其最佳疗法。本文资料显示, 药物治疗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可以缓解痛经、去除内膜异位病灶, 且不良反应、副作用均较小, 临床疗效优于单独手术治疗, 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亚里.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3) :133.

[2]HIROTAKA M, TETSUO M, EMI H, et al.Noninvasive andreal─ti me assessment of reconstructed functional human en-dometrian in Nod/scid/ycnull i mmunodeficient mice[J].PNAS, 2007, 104 (7) :1925.

[3]冷金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1) :53.

[4]ORAL E, ARICI A.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J].ObstetGynecol Clin North AM, 1997, 24 (7) :219.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517.

[6]周应芳, 崔恒, 乔杰, 等.应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1, 2 (2) :68-71.

腹腔镜药物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3]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为对象, 且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肿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以及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者, 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最小年龄26岁, 最大年龄46岁, 平均年龄 (33.78±3.45) 岁, 最短病程4个月, 最长病程11年, 平均病程 (6.32±1.58) 年, 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 其中对照组R-AFS疾病分期:Ⅰ~Ⅱ期患者18例, Ⅲ~Ⅳ期患者22例;研究组疾病分期:Ⅰ~Ⅱ期患者16例, Ⅲ~Ⅳ期患者24例。两组资料比较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于脐下1 cm处切口建立CO2人工气腹, 在右下腹麦氏点及左侧相应位置做1 cm左右切口, 置入腹腔镜, 详细探查盆腹腔确定临床分期, 分离粘连, 恢复盆腔的正常解剖结构, 输卵管伞端闭锁者行输卵管伞端造口术,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行囊肿剔除术, 部分不孕者给予美蓝进行双侧输卵管通液术, 盆腔腹膜内异症病灶行烧灼或切除术,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 术后5 d内口服孕三烯酮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020) , 2.5毫克/次, 2次/周, 连续服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4]: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1年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妊娠情况。显效:治疗后患者月经失调、下腹疼痛、性交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月经失调、下腹疼痛、性交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月经失调、下腹疼痛、性交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 (92.50%) 高于对照组的72.50%,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 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两组复发及妊娠情况比较:治疗1年后, 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 见表3。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 但却有着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及生长的能力。目前, 该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因患者自身病情、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5]。若盆腔出现内膜异位结节等病情严重者, 以手术治疗为主, 病情较轻者可采用一般药物治疗。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手段, 其优点为:能有效避免腹内脏器长时间暴露及医疗用品对组织、血管的损伤和刺激, 且视野清晰, 能发现微小病灶, 且具有创伤性小、视野清晰、患者恢复快、几乎无瘢痕的特点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 但仅采用手术治疗难以清除细微病灶, 术后易复发[6]。孕三烯酮为19-去甲基睾酮甾体类药物, 能有效的抑制黄体生成素和垂体卵泡刺激素的分泌, 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和抗性腺效能, 促进异位内膜及病灶发生萎缩, 缓解疼痛, 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7]。在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孕三烯酮能有有效的弥补手术的局限性, 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提高妊娠率[8]。

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 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1年后, 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 复发率低, 妊娠率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研究组手术加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复发、妊娠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 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 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1年后, 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 复发率低, 妊娠率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良反应,复发率,妊娠率

参考文献

[1]周桂月.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31) :109-110.

[2]孙莉.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育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 (2) :212-214, 217.

[3]黄玥, 张蔚, 王勇, 刘珍.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eta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 (3) :270-274.

[4]林小娟, 胡兰.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 10 (2) :233-235+256.

[5]孔彩霞, 曹佩霞, 金伟蓉.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3, 9 (5) :642-645.

[6]叶中慧, 赵文举, 张丹妮, 等.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28) :17-18.

[7]陈逢春, 黄利川, 郑明江等.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性科学, 2016, 25 (5) :132-134.

上一篇:本质关系下一篇:西班牙人的圣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