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2024-08-09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精选十篇)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篇1

产业结构的分布关系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仅仅依靠简单、粗暴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变得不再可行。十八大报告曾指出, 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目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近年来,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 在产业结构上存在严重不合理问题。整体来说, 金融结构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其结构状况对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就新疆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新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对区域经济贡献率不高。在第一、第二产业内部间也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那么, 新疆金融结构到底对其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这种关系是强还是弱?鉴于此, 本文从新疆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这两个层面深入研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 得出一定的结论, 并最终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实证分析

(一)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金融相关比率 (FIR) :关于金融相关比率的计算方法, 戈德史密斯提出采用“金融资产总和/国民财富”的方法。但由于新疆金融业起步较晚, 很难取得自1978年以来金融资产的全部数据, 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方法, 最终采用新疆金融机构全部存贷款之和来表示金融资产总额, 新疆生产总值来表示国民财富。

金融相关比率= (全部存款+全部贷款) /新疆生产总值

产业结构升级程度 (FN) :中国新疆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由钱纳里的相关理论可知, 其产业结构升级更多表现为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增长。因此, 本文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主要通过第二、第三产业来反映,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 /新疆生产总值

为保证实证结果的准确性, 更好地反映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同时考虑到1978年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 因此实证分析中所用的数据样本为1978~2013年间中国新疆的金融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时间序列数据。各指标数据均以1978年为基期, 所有基础数据均来自《新疆统计年鉴2014》。

(二)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时间序列数据因不平稳而出现“伪回归”现象影响实证结论, 因此首先应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分别对金融相关比率 (FIR) 、产业结构升级程度 (FN) 及其一阶差分后数据DFIR、DFN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ADF检验结果可知, FIR和FN的ADF值均大于5%临界值水平, 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 即说明序列FIR和FN均不平稳;FIR和FN的一阶差分序列DFIR、DFN均小于5%临界值水平, 说明其是平稳的。由以上结果可知:FIR~I (1) 和FN~I (1) 都为一阶单整, 因此接下来可运用协整关系检验来分析两变量间是否存在某种长期的均衡关系。

(三)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目前, 较为流行的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是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和Johansen检验法。因本文只涉及两个变量, 因此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

注: (1) 检验类型中c, t, 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的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2) 滞后阶数k的选择以AIC信息量最小为准则。

1、运用OLS法进行回归, 得到协整回归方程如下:

2、运用ADF检验, 对其残差RESIDUAL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经检验结果表明, 在1%的临界值水平下, 残差的ADF值小于1%的临界值水平, 因此拒绝原假设, 说明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 在FIR和FN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即长期均衡关系。从上面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R2为0.779916, 说明该方程拟合度较好, 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其中金融相关比率 (FIR) 的系数为0.160695, 这表明在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金融相关比率 (FIR) 每变动一个百分点, 即可引起产业结构升级 (FN) 正向变动0.160695个百分点, 表明金融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协整检验的结果可知, 金融相关比率 (FIR) 与产业结构升级 (FN) 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但是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因此, 本文用Granger检验法对变量序列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结果显示:在5%的置信区间下, FI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FN拒绝原假设, 表明FIR是FN的Granger原因, 即说明FIR的变化对FN有一定的影响, 但其F统计量值相对较小, 说明金融结构的调整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还可以提高;FN does not Granger Cause FIR接受原假设, 表明FN不是FIR的Granger原因, 即说明FN的变化不会引起FN的变化。因此说明FIR与FN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五) 脉冲响应分析。

对金融相关比率 (FIR) 与产业结构升级 (FN) 进行向量自回归, 根据SC和AIC最小准则选择最佳滞后阶数, 得到该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1阶。检验估计结果, 该VAR模型根模的倒数小于1, 说明该VAR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该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图2)

由图1可以看出, 当在经济中给予金融相关比率 (FIR) 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 产业结构 (FN) 在第一期就做出了一定的正向反应, 只是这种反应相对较弱, 这种反应到第二期时变得非常强烈, 到第五期时达到最大值, 之后该效应稍有所减弱, 开始趋于平稳。这表明金融结构的调整在短期内会对产业结构产生较强的正向作用, 但随时间的推移, 这种正向效应会开始减弱, 并最终趋于平稳。

由图2可以看出, 当在经济中给予产业结构 (FN) 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 金融相关比率 (FIR) 在第一期就能够迅速地做出强烈的正向反应, 到第三期达到最大值, 之后该效应减弱, 趋于平稳。这表明产业结构的短期调整会对金融结构产生较强的正向作用, 但随时间的推移, 这种正向效应会开始减弱, 并最终趋于平稳。与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相比, 产业结构对金融结构产生的影响时期相对较短一些。

(六) 方差分解。

为更好地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变量变化的贡献度, 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来进行研究, 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3)

由图3可以看出: (1) 金融结构对自身的贡献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下降, 到第四期后趋于平稳, 由期初的100%减少到第十期的80%左右; (2)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贡献度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加, 从最初的0增加到最终的60%左右; (3) 产业结构对金融结构的贡献度随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增加, 由最初近乎为0增加到20%左右; (4) 产业结构对自身的贡献度在第一期变化不明显为100%左右, 从第二期开始便急剧下降并趋于平稳, 最终达到40%左右。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协整检验结果来看, 新疆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均具有一定的双向促进作用且这两种促进作用均为正向, 即金融结构的调整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带动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从因果关系来看,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即金融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 但其F值较小, 即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还较弱;从作用程度来看, 金融结构的作用程度相对较大, 即便是到第十期也能达到60%左右, 说明新疆的金融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一定支持和保障作用, 但仍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

总体来说, 新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其作用相对较小, 说明新疆金融结构还没有较好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新疆需尽快优化金融结构, 实现其与产业结构相匹配, 以促进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对此, 结合新疆金融结构现状与产业结构现状,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

(一) 优化政策环境, 促进金融资金在产业间有效配置。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要想使得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相达到最优效应, 必须要协调好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否则将会出现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的尴尬局面, 这时政策作用就得以体现。在金融政策方面, 要持续加强对薄弱领域和重点建设领域的金融支持, 确保有市场, 竞争力强、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 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问题。在产业政策方面, 产业政策应能推动新疆产业快速升级, 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 为新疆各产业建立一个自由的政策环境, 使得落后的产业能够重新配置到被需要的产业结构中去。

(二)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支持产业结构顺利升级。

金融机构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载体, 它的结构将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发展完善各类金融机构成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首要任务。目前来看, 新疆银行业的发展与保险业、证券业的发展极为不均衡。虽然近年来, 新疆证券业、保险业发展已非常迅速, 但仍然无法与银行业相适应。这样的金融结构决定了新疆企业融资方式长期以依靠银行业的间接融资为主。因此, 新疆目前应构建多元化的金融结构, 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金融机构, 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促进形成新疆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如在证券市场上, 尽快推动注册制的实施, 辅助更多符合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的企业进入到证券交易所或银行间债券市场, 发行企业债券、企业票据等, 快速融到资金从而带动企业迅速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三)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 推动产业结构快速升级。

金融结构的优化不仅体现在金融机构的数量与种类上, 同时还应体现在它服务质量与效率上。一是要提高金融创新水平, 优化金融服务。新疆金融机构目前仍是以依靠存贷利差盈利的商业银行为主, 其缺乏金融创新的盈利动机, 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新疆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新疆特有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等特点, 为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及县域经济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等服务, 带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二是要借助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证券化, 借助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等功能, 提高金融效率, 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摘要:产业结构升级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 是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出发, 运用新疆19782013年年度数据, 在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协整检验、方差修正、脉冲响应、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多种模型, 利用EViews 6.0对新疆34年来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政策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金融结构指标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之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 但在时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VAR模型

参考文献

[1]李涛.四川省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2]赵夏爽.河南省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 2013.

[3]杜家廷, 冉茂盛, 任缙.西部地区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15.21.2.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篇2

专业论文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产业三者融合创新,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但由于三者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广东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将有效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39-03

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创新是适应全球新一轮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金融、科技、产业紧密结合,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动力,为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广东省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是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金融科技有效支持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试验田的广东省,积极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搭建融合发展的协作平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

(一)金融资本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发挥省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双提升”战略,推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支撑引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高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是高新区呈现质升量增的变化。高新区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6的工业总产值、1/6的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其中,深圳市以316亿元/平方公里的高产值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过台湾新竹科技园,位居全国高新区首位。另一方面是高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广东省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深圳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广州市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惠州市规模超千亿的智能终端及云计算应用产业集群以及稀贵金属集成电路设计等12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成为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主力军”。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6 69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万亿元,增长12.4%。2012年,全省2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2.05万亿元,增长19.0%。其中,9个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17 935.76亿元,增长18.9%;12个省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2 569.46亿元,增长19.6%。

(二)科技攻关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攻关加快对广东省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和把握发展主动权尤为重要。2012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进了广东先导产业的培育发展。2012年,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 651.41亿元,增长12%,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3.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1%。从行业领域看,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液晶电视模组产能占全球的1/4强,LED规模约占全国的一半,新能源汽车产能超万辆。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专项的带动下,广东省有望在MOCVD超材料等60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尖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例如,LED产品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成功进入市场巨大的室内照明领域,拉动LED产业新的增长;新一代通信云计算核电风电光伏等技术日臻成熟,也进入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阶段。可以说,科技攻关突破使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值得提及的是,近年来,广东省探索建立多种创新要素间紧密联系协调互动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使LED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用示范实现“两头突破”。一是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研发出MOCVD国产化样机,成功突破了LED外延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MOCVD样机等一批战略性产品成功研发,LED芯片制备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近1 700件,约占相关专利总量的20%,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引领产业逐渐向高端环节延伸。二是加快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及推广,全面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全省已新安装的LED路灯近60万盏,超过历年总和;新增应用路段超过1万公里,规模继续领跑全国。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LED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2 170.36亿元,同比增长44.7%,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三)科技服务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东省在技术和服务上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专业镇从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一是推动专业镇的转型。按照“一镇一策”思路,利用产业生态方法指导专业镇科学发展,全年完成50多个专业镇产业生态发展调研,确立了从技术服务层面开展专业镇的提升建设。二是推动产业技术攻关。以专业镇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实施技术路线图计划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围绕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需求,先后制定30多个专业镇产业技术路线图,为陶瓷、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区域支柱产业的升级规划技术发展路径,指导企业开展创新。

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12年底,全省省级专业镇数量增至342个,创造的GDP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省GDP比重的31.6%,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9.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纵观广东省的经济版图,专业镇经济雄踞1/3强,已成为广东省区县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广东省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带动下,专业镇通过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打造销售品牌,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使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玩具礼品等一大批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专业镇抢抓机遇,积极培育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会展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成功地实现了专业镇的转型升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深层次问题初探

广东省科技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能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化的融资需要。由于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企业资金、政府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资金等不同性质的资金缺乏协调互动,存在着功能缺失和政策失调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提供融资服务

银行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其人员配备和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现金流充足或抵押品丰富的大中型企业而设置的。科技型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技术风险大、成长性难以把握、放贷成本高、收益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成为银行的重点关注对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更新服务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继续做出探索和努力,也需要发挥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合力,为金融资源更好的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尽管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一方面,创业板股票高溢价发行的“造富”运动,吸引了大量短期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赚快钱”,热衷于投资Pre-IPO(即将上市的企业)项目,缺少对早中期项目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实际进入门槛仍然较高、发行审核效率偏低,创业板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不足,大量需要资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被排除在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成熟已严重制约了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我国债券市场仍不发达,虽然市场规模近些年有较大扩展,但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债券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创业投资发展规模有限,专业投资能力不强

创业投资大多投资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仅有约1/3的资金支持了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一是对地方的引导和激励缺乏有效手段,国家层面针对科技保险的资金支持还没做任何安排;二是科技企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三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实施细则不够明确、相关税收政策没落实等;四是相关合作机制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完善,科技保险涉及的部门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四)科技金融产业结合缺乏整体顶层设计

从国外的经验看,由国家出面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是惯例,如美国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SBA),主要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SBIC)担保债券和参与证券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英国也设立了小企业服务局(SBA),通过小企业贷款担保方案提供信用担保;德国政府也出资建立相关担保机构等等,但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从整体设计上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就使得科技金融的融合仍显力不从心。另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除了提供资金要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的充分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动和更有效率的使用。目前,这种深层次的结合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因此,尽管广东省科技金融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以及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还远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政策的普适性和普惠性没有预期得好,更没有出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受益的局面。

三、加强科技金融创新 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主体,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促进产业裂变的核动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如果科技与金融对接好,就可以促进提高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效率。审视现实,科技与金融如何有效结合,是关乎创新型广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一)重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

广东省已进入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这必然要求加强对科技金融创新的整体顶层设计。

1.制定中长期融资战略规划

研究制定支持广东省科技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投融资政策框架,明确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融资体制、政府职责和导向措施,形成合理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效的促进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

2.健全融资风险担保机制

建议通过设立广东省科技发展扶持型基金,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贷款融资进行财政风险补偿,进一步完善专业的风险担保机构职能,完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在科技融资上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政策性资金的职能,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科技创新产业上来。

3.加大确保优先安排科技创新资金

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外汇、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通过税收优惠和呆坏账拨备及核销等措施,加大对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引导力度。而在国家实施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期,则要为科技创新留出足够的融资额度。

(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体制

风险投资对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目前的风险投资对广东科技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风险资本规模较小,难以满足高科技项目融资的需求,偏小的风险资本既加大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又无法发挥风险资本“助推器”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资金撤出渠道,难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为了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拓宽科技融资空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先导,在利率、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扩大风险资本规模。二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本权益、债券、商业票据等,建立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吸引社会资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向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三是设立并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即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形成一个金字塔状。同时,要培育更多的市场机制,扩大私募债发行与场外交易,增加资产证券等结构化产品,共同拓宽科技融资空间。

健全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不仅能够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同时还将激发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广东省的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发挥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70%以上。因此,在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商业银行应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1.创新信贷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创新信贷制度,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同时也要调整对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评估创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探索在专有技术、专利等动产上设置抵押或质押,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及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2.探索利用金融创新工具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的状况,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探索科技融资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浮动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可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供应链融资等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运用方式,解决“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

3.强化风险监控与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结合科技产业的特点,建立科技金融的监测框架,消除监测盲点、加强风险监控,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和监测潜在的行业性风险,合理配置科技创新企业中的信贷规模比重。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产权交易、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第三方权威评估公司等相关机构联动,共同探讨科技企业的资产评估、风险鉴定工作。

(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加强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有利于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目前,90%的欧美跨国公司将创新融入了企业战略,80%以上的企业有研发中心,企业10%以上的利润投入研发,苹果、微软、三星和思科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之比)都在1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20%以上。企业竞争就是创新竞争。近年来,柯达公司破产,诺基亚、索尼等大企业业绩下滑都是在创新竞争上出了问题。在我国,许多企业竞争还停留在成本和价格竞争的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次,技术上“凑合”+营销上“忽悠”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市场常态,特别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研发投入依然偏低。据统计,即使是2009年全国制造业创新投入最多的100家企业,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也不足5%,与美欧日等国家相去甚远。因此,从长期看,科技与金融结合就是完善对企业创新的发现、评价、决策和激励机制,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培育以产品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广东省经济转型的根本要义和制度保障所在。当前,特别要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加大配套金融的服务和支持力度,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金融科技和产业对接,撬动广东省新兴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高惠琦]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篇3

【关键词】金融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

我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抑制在发展初期可更好集中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促经济全面增长,不过此种经济增长效率低、质量更低,对产业机构完善不利,需引起重视,弄清金融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一、金融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1.金融结构的融资结构又包括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直接影响到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方式及效率。而我国企业内源融资均偏少,外源融资又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那么获取贷款的能力与便利程度则变成一个产业获取资金支持的关键性条件。在银行信贷市场上,银行贷不贷款或贷给谁、贷款利率水平等均影响到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的分布,也就影響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及调整。外源融资中资本市场重组功能更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2.金融结构业务结构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资金流向与流量结构,最终影响到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及产业间资金存量结构。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的数量也就直接决定了对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金融资渠道的数量,不过业务结构内不同业务彼此间相对规模对产业间资金存量的形成有一定的制约性。

3.金融结构的开放结构对我国金融产业内部结构及实体经济部门对应产业发展也会带来相应的影响。但对外资金融机构最先进军的业务领域而言,会让与这些领域有关的产业更早的获取较充分的金融服务,最终刺激相应企业、行业的全面发展。

二、金融结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途径分析

1.证券市场渠道

证券股票市场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创新的第二方面潜在社会经济效应为经济利益、经济资源二者的潜在再分配效应。此种已存在的利益格局再调整效应主要展现为,拥有上市资格的企业即拥有股权或债券再融资,取得募集资金后,上市公司即可对现有业务进行追加投资,或是对新业务展开多元化投资,或采用收购兼并的方式完成跳跃式扩张,最终取得先发优势。

证券市场利用高新技术农业产业的股份制改造,从政策上优先发行上市股票,为高新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企业产业化经营与大力发展注入新资金,或利用兼并、重组等方式,让其成为若干主业突出的重点龙头企业,变成调整产业结构、促产业转型升级的依托。此外,部分具备改造前景的上市公司,证券市场也对其实施在配股与增发新股上的政策倾斜,更好解决传统工业上市公司技术改造资金不足等问题,全面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与产业结构升级。

部分高科技企业融资与发展问题,伴随证券市场结构变化,将会在主办市场全面发展的同时促创业板市场全面发展,但主板及创业板上市条件差异较大,主要为:

主板市场拟上市条件:(1)在股本规模方面:发行前公司股本总额超过3000万元,公开发行股份约为公司股份总额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达4亿元以上,公开发行股份比例超过10%;(2)在净利润要求方面: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值均为正数,且累计约超出3000万元;(3)营业收入: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出人民币3亿元;还包括净资产要求与其它要求。

创业板市场拟上市条件:(1)股本规模方面:公司创业板发行后股本总额超过3000万元;(2)净利润要求方面:持续两年盈利,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或一年盈利净利润不低于500万元;(3)营业收入方面:近一年营业收入超出5000万元;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30%;还包括净资产要求与其它要求。

2.民间资本市场渠道

为除去国有经济及外资经济投资外的投资对我国产业机构升级带来的影响。过去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中小产业发展的风险资本均为政府资本投入,数额较小的风险资本供给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但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也则能较为的解决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局限问题,在风险及收益二者正确权衡中,民间资本能够更好的选择风险投资项目。

现今国家政府办法了全面扶持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项目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方式、风险资金筹集等多方面展开了相应的实践与摸索,技术、资本、产权市场均有所发展,更利于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民间资本的进入,更利于各类竞争机制进入企业,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此种做法更有必要。

除以上所述的两种外,金融结构也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金投向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今后我们应重点研究可促我国金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行方针政策,进而完善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企业,为产业机构升级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产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又带动金融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唐明娟.金融结构与产业升级[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王立国,赵婉妤.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01):22-29.

[3]李朋.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

[4]孔凡超.我国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持作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金融支持湖南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探析 篇4

关键词:湖南,产业结构,金融支持

1 绪论

目前,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支持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随着湖南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但从总体上来看,产业结构并不合理。金融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湖南要想加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其金融的支持作用。

2 湖南产业结构及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湖南金融发展的现状

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发展,湖南省的金融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为主其他为辅的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银行组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上市公司、期货经营、产权交易和证券则构成了资本市场组织体系。我省的金融结构中,作为占主导地位的银行业,近年来总体发展势头不错。2013年,我省银行机构总资产27933亿元,增长20.9%。特别是近几年,湖南省的银行业组织体系一直在发展、健全,网点覆盖到各级行政区域内,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产品源源不断的推陈出新,尽最大努力地保证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趋于平衡。湖南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远远落后于银行业,但发展迅猛,持续增长,2013年,湖南省共有171家证券营业部,证券交易额23380.12亿元,共有期货公司6家,成交金额43346.79亿元。证券市场融资取得新发展,上市公司培育力度加大。2013年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数量101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1家,比上年增加8家;境外上市公司20家,比上年增加3家。实现直接融资251.37亿元。其中,首发融资144.34亿元。

2014年1-5月,湖南省社会融资规模2027.5亿元,同比多增190.2亿元,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的2.4%,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融资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间接融资结构比例不断下降,1-5月表内贷款融资1204.1亿元,同比少增71.0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9.4%下降至59.4%;表外融资252.0亿元,同比少增53.9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由去年同期16.6%的下降至12.4%;直接融资力度加大,1-5月新增519.7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14.4亿元,新增额居中部六省之首,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1.2%上升至25.6%,主要是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分别多增154.9亿元和109.0亿元。落实货币政策微调措施,引导资金定向支持薄弱环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通过创设支小再贷款,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实施定向降准等“微刺激”政策,引导信贷资源优化配置。

2.2 湖南产业结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国民经济一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2013年,我省的GDP突破了24000亿元,是上年的1.1倍。当然,与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甚至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湖南省人均GDP36764元,低于全国人均GDP41907元,人均GDP排名第一的天津市,其人均GDP达到了99607元,湖南的人均GDP还不到它的二分之一。尽管湖南经济增长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但由于其经济增长是一种粗放式的增长,产业结构还处于较原始的状态,使得其经济总量也相对偏低。2013年,湖南省的三级产业结构为12.7∶47.0∶40.3,而全国的三级产业结构为10.1:43.9:46,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湖南的三级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尽管其第一产业产值比例略高于全国水平,但第三产业产值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要低得多,导致了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要想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顺势优化产业结构将是其制胜的关键。因此,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湖南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就显得刻不容缓。

2.3 湖南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支持现状

湖南的金融支持主要是以信贷为主,资本为辅的金融结构来推动湖南产业结构升级。湖南省金融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以银行业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壮大,从初级的信贷工具发展到股票、基金、债券等多种融资工具并存;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向更复杂更高级次发展。湖南省的金壮大融发展为湖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湖南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2.7∶47.0∶40.3,而近几年湖南省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由以往的主导产业变为目前的基础产业,第二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成为新型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后来者居上,发展迅速,已成为与第二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这一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是符合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变迁规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将逐步下降,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

3 对湖南产业结构升级中金融支持的建议

3.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对金融生态环境升级的有力保障,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来完善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加强金融的立法工作,尽快修改和完善《破产法》、《刑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对于恶意逃废债务的自然人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进行严惩,从根本上加大法律的威慑力。司法部门应该从维护法律威严和公正、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与金融环境、保障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司法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一方面提高执法效率,特别是要提高案件执结率,另一方面,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建立以诚信奖励、征信数据库与追偿制度、惩罚体系等为主的征信体系。要多方面的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并建立完整全面的数据体系,向全湖南的金融、税务、公安、房管、保险、商家采集有效的用户信用资料。此外,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畅通资本金补充渠道,改善和健全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担保的倍数。

3.2 改善金融发展的客观环境

改善金融发展的客观环境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诚信教育。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教育大家需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保持诚信自律的作风,逐渐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养,在社会上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价值观;二是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统一全省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诚信信息系统,完善个人、企业等组织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区域内信用信息整合应用,形成湖南范围内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奖惩制度执行的好坏与否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各系统协调运行的制度基础。有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那些诚信记录好的主体可实行简化程序、优先服务、“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于失信的个人和企业要追究责任人,同时建立失信行为责任人行业禁入制度,禁止失信责任人进入某些行业和获得某些政策,要形成一套综合性的惩戒体系,其包括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市场性约束和惩戒、行业性约束和惩戒和社会性约束和惩戒。要使诚信的人获得更多的优势,失信的人则步步难行。

3.3 加大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力度

加大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力度,可加强技术研发基础支撑服务、加大技术创新供需对接、加快构建网络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等,以此支持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科技园、专业园区等各个种类的创新载体组建“创新导师”队伍,依照市场化方式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增强和拓展企业创新前瞻性和效率性。鼓励湖南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创新型孵化器、集中办公区等各类创业服务载体和整合创业服务资源的公共平台。支持各类创新型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产业园等各类创业服务载体合作对接,加快构建面向创业全过程的服务支撑体系,同步形成高成长性毕业企业跟踪筛选和落地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春丽,宋连方.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06).

[2]陈凤,唐天伟.湖南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2,25(1).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篇5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毅中

日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关系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我国工业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回升向好的重大转变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挑战,我们紧紧围绕“保工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大局,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增速回升向好的“V”型反转,全年累计增长11%,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出口。推动实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1.6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有效地拉动消费、惠及民生。其中,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364万辆,均居世界第一。推动国家7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全年为工业新增退税额1530亿元,为扭转我国出口急剧下滑,确保工业出口降幅收窄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结束了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着力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在工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这一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完成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165项实施细则并

逐项推动落实,全面加强行业指导。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保障了重点行业的稳步发展。

着力发挥企业技术改造的突出作用。通过努力,国务院设立了2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安全生产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改造。2009年,拿出230亿元支持了4441个项目,合计拉动了6326亿元的社会总投资,拉动系数为28倍。

着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机械、冶金、汽车、有色、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并购重组加速推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钢、炼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焦炭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分别淘汰落后产能1691万吨、2113万吨、7416万吨、600万重量箱、31万吨、1809万吨。2009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呈下降趋势。

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发放3G牌照和促进TD等3G产业发展,快速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当年直接投资1609亿元,带动了网络、服务和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正在催生一批新的增长点。

着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从政策法规、融资信贷、财税扶持、政府服务平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2009年,4800户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8500亿元的贷款担保。截至2009年9月,中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的59%,小企业贷款增加1.1万亿元,增

长27%。中央财政安排了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3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着力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在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重大装备自主化和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科技专项成果正在加速产业化。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项目进展良好。以品种、质量、品牌、服务为重点,全面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引导消费,拉动发展。完成2.3万项标龄10年以上行业标准复审,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120项。

二、把握好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紧迫。

一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深刻变革和挑战。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从客观上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制约。从内部发展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工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我国工业目前仍主要依靠大量消耗物质资源,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发展不可持续。要赢得这些挑战,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市场需求、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都面临深度调整,经济复苏缓慢乏力,结构调整优化需要较长的过程,这在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经济下行时的“倒逼机制”往往也给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添压力和动力。

二是我国已进入必须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工业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进入需要推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同时,我国工业发展也具备了加快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工业必须努力推进转型升级。

三是中央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启动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环境;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化社会保障改革,扩大就业渠道等。这些重大政策的实施都将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总体看,我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我们要把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转化为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三、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措施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促进我国工业良性循环,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

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好基础。当前,要坚持把改善供给结构、促进扩大内需作为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着眼于完善促进消费各项政策,增强消费需求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抓住3G发展、三网融合等新机遇,开拓新型消费领域。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实现内外需均衡发展。抓住当前战略性机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根据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协调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二是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开发生产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品,引导消费、扩大消费。四是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坚持工业区域功能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与地区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相适应、主导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产业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引导沿海地区与内地产业有序转移。

抓住主要环节,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使持续的技术改造贯穿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推进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把住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四是以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式发展。

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途径,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融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鼓励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催生新型产业。推进国产软硬件的研发应用,推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

以加强自主创新为动力,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整合科技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聚集。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振兴和自主品牌战略,推进产品和市场创新,有效拉动消费,提升消费结构。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实施财务资金、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篇6

[摘要] 采用我国1990-2014年金融发展和产业升级相关数据,通过多指标的交叉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戈氏指标和麦氏指标)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从长期来看,我国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对弹性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戈氏指标”还是 “麦氏指标”都对产业结构优化率及就业结构优化率具有正向的敏感性;第二,在剔除物价因素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更具真实性,一国的金融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或者敏感性远远大于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三,从短期来看,无论是选择金融相关率还是麦氏货币指标衡量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的相对弹性,即短期内,两者都具敏感性,并以不同的调整力度把非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32.5;F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1—0076—07

一文献述评及问题的提出

西方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认为 “金融结构变化是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短期的变化也包括长期内的变化、既是各个连续时期内的金融交易流量也是对不同时点上的金融结构的比较变化。的道路”,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随着总量和人均的实际收入及财富的增加,金融上层结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亦增大,同时金融发展能加速经济增长[1]。Stiglitz、Mayer、Levine&King;、Levin et al.一致认为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与金融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6]。Wurgler发现在更高金融发展水平的国家会增加在成长产业中的投资,而在衰落产业中减少投资,具有较高的资金配置效率;在金融发展落后的国家,资金流向衰落产业,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升级是通过金融发展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来实现的[7]。Carlin&Mayer;较早对金融结构和产业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与产业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应根据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金融结构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选择发展更多的直接融资市场;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应健全银行系统,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8]。Binh、Shin和Park、Allenet al.认为在以技术密集型和高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国家,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更容易建立,发展得更快,相比以劳动密集型和低成本密集型主导的经济,更依赖以银行为主导金融体系的建立[9,10]。Jeanneneyet al.和Greenwoodet al.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间互为因果的关系,非单方向的关[11,12],而Guariglia and Poncet研究论述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13]。Aghionet al.从股票市场分析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和融资能力,认为股票的价格不能反应公司的发展业绩,造成优秀公司的融资成本过高,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影响公司的积极性,不利于新兴行业的出现[14]。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6年第1期姚华,宋建: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协整关系的多指标交叉检验

国内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刘世锦认为金融发展要着眼于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好服务,同时也作为金融发展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15];伍海华、张旭从国际比较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金融通过投资储蓄机制影响产业机构中的资金流量,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并提出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更明显[16];范方志和张立军实证得出我国金融结构的转变与各地区实体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升级呈正相关[17]。傅进和吴小平认为金融通过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导向机制和信用催化机制,改变资金的供给水平和配置结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18]。杨德勇和董左卉子系统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且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19]。钱水土和周永涛运用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0]。苏建军、徐璋勇构建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多方程模型系统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互相影响,但作用方向具有差异性。金融发展规模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因素,但金融效率严重制约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发挥,快速发展的金融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发展起着巨大的拉动效应,金融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21][22]。其他学者 [23][24]从其他视角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从国外研究情况看,西方学者主要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可以借鉴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各个学者对金融发展具有各自不同的度量。从国内看,大多数学者致力于研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而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时,只关注金融发展的某一方面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且不同学者选取的衡量指标不同,同时也尚未形成标准化的实证分析模型,对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检验具有片面性。

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篇7

一、文献综述

陈峰(1991)是我国较早关注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学者,在其研究中论述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刘世锦(1996)提出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要围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来展开,这样才能持续促进经济的增长。范方志、张力军(2003)通过对中国中部、东部、西部三个地区2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深化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提高对金融水平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黄解宇、杨再斌(2006)在其研究中进一步提出金融集聚的过程是资金,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陈志楣、杨德勇(2007)通过分析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对其时间序列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金融结构、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石沛、蒲勇健(2011)通过从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两方面对我国的金融集聚程度、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实证发现,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依赖性。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的调整在空间上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邓向荣和刘文强(2013)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得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银行体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最大。李程(2015)运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时,发现各个产业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和资本深化程度不同,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健全资本要素市场,对要素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

关于金融集聚的研究文献中,衡量金融集聚的指标主要方法有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G指数、行业集中度指数、赫芬达指数和CAD指数等。其中区位熵用于衡量某区域金融集聚程度,区位熵指数能够测度一个地区的金融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该指数的值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集聚化水平比较低;大于1,则说明该产业的集聚化程度越高,指数越大的地区的集聚程度越高。因此本文采用区位熵指标(JR)衡量金融集聚水平。具体计算方法为:

其中PSi代表i地区金融就业总人数,Xi代表i地区就业总人数,PS代表全国金融就业总人数,X代表全国就业总人数。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整个产业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程度。本文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方法已不能科学的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本文用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衡量产业结构升级(Y)。

(二)数据的来源

本文利用2004~2013的时间序列数据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四个层面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数据库》、《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库》等。

三、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上述变量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为了防止时间序列数据的非平稳性而导致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ADF检验对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可看出,在5%显著性水平上,原始序列的检验结果均没有拒绝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可以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集聚均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由表可看出,全国、东部、西部地区经一阶差分后均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表明差分变量是平稳的。这说明从全国、东部、西部地区来看上述两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表1也说明中部地区的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标是二阶平稳的。对于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不能采用传统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应采用协整方法进行检验分析。

(二)协整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以及共同变化的趋势,还需要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可以认为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故本文采用E—G两步法,具体检验如下:

第一步,用传统OLS法对LGDP和LW进行回归估计。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第二步,对方程的误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是对残差序列进行的ADF检验,因为估计出的残差的临界值不同于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所以对残差的检验不包括常数项和趋势项。残差序列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进而可以认为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共同变化的趋势。

四、结论

通过协整检验,可以看出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从全国范围来看,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金融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已经很高,金融集聚已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中部地区的金融集聚能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可加强中部地区的金融集聚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虽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1]陈峰.论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的作用[J].金融研究,1996(11).

[2]刘世锦.为产业升级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J].上海金融,1996(4).

[3]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

[4]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陈志楣,杨德永.产业结构与财政金融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经济出社,2007.

[6]石沛,蒲勇健.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的空间关联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2011(1).

[7]邓向荣,刘文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3(10).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篇8

从广义上来讲,金融结构,是指某地区金融总量与实体经济总量的比较关系,通常用金融相关性来表示,即地区金融资产总量与GDP的比例关系表示。狭义的金融结构是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直接融资是指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通过金融市场融通资金,间接融资是资金供需双方通过银行作为中介融通资金。在本文中关注的是狭义的金融结构,即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和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结构。

西方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在西方高收入国家,社会融资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的,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企业主要通过银行等中介进行融资。正因为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呈现很强的相关性,麦金农( 1973) 和肖( 1973)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推进金融深化与改革来消除金融抑制,促进经济增长。而CHO ( 1986) 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 1989) 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快建设发达的金融市场,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以此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斯蒂格力茨( 1994) 等学者则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约束政策,能使金融业和制造业获得租金机会,从而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有些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如范方志( 2003) 通过建立包含实体经济与金融两部门的模型,推导论证了实体经济部门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带来金融的发展,并建立了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

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自身特点,我国学者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最优金融结构进行了研究,即对处于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是采用银行为主还是采用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更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林毅夫等( 2009) 提出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并认为,各国由于经济禀赋的不同与发展阶段的不同,存在着自身最优的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该国的金融结构是由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的。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对不同的产业、技术水平的企业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在宏观经济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创业风险1、企业家风险两种风险,不同的金融制度对防范不同种类的风险优势不一样。银行体系通过实施信用调查、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持续实施有效的监督方法,在防范企业家风险方面具有优势,金融市场通过运用公开信息,提供良好的流动性等手段,在化解产品创新性风险方面具有优势。发展中国家一般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都涉及的是轻工业,面临的技术创新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低,银行体系对于这种传统产业结构来说更具优势。随着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创新的活跃,产业技术水平越发接近世界发展前沿,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产品创新风险越大,该国的金融结构应由原先的银行为主导向市场为主导的方向转变。龚强( 2014) 对最优金融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认为金融结构只有与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资金效率,发展中国家由成熟产业主导,以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体系更有利于资源配置,而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活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更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者还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论证了金融市场能提升高风险的产业的融资效率,但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2作为前提。并指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成熟而风险又较低的产业,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更符合我国实际,但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正快速崛起,产业技术水平也将接近世界发展前沿。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由我国学者提出后,截至目前对该理论的实证研究开展的很少。在本文中,将结合我国高科技产业与金融结构的实际情况,对该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十三五”期间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金融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建议措施。

2 我国产业结构、高科技产业与金融结构的现状

2. 1 我国三产产业结构的演变

1990 ~ 2014 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7% 逐渐下降到10% 以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6 年的最高值47. 9% 下降到至42. 7% ,第三产业则由31. 5% 上升至47. 5%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3 年第三产业比重更是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呈现出由第二产业( 制造业) 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化的趋势( 见图1) 。

数据来源:1990~2013年度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版;2014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年度数据。

2. 2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高技术产业是指利用当代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源能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等特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减少资源消耗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政府根据国民经济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即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标准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六大类产业纳入高技术产业( 制造业)3。

1995 ~ 2013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3917 亿元4增长至116049 亿元,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比重由1995 年的7. 4% 上升至2003 年最高值14. 3% ,后下跌至2013 年的11. 2% ( 见图2) 。

数据来源:图2中指标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原始数据整理而来(国家统计局官网)。

另一方面,各类科研机构加大了科研投入,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金额由1995 年的349亿元增长至2014 年的13312 亿元,19 年时间名义增长了37 倍,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0. 6% 提高到2. 1% ,但与发达国家4%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同时,企业已经成为研发的投入主体,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8318 亿元,占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的62% 。

从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社会研发投入来看,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整个制造业中比重很低,我国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还是以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为主导,制造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

2. 3 我国金融结构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了金融事业的繁荣,以银行业为主的间接金融与以金融市场为主的直接金融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信贷活动是间接金融机构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与盈利来源,是间接金融的重要特征。从信贷绝对规模来看,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期末贷款余额由1995 年的50544 亿元增长至2014 年的816770 亿元,增长了15. 16 倍,从相对规模来看,人民币贷款余额占GDP比重由0. 83 提升至1. 28。

面向投资者发行证券进行融资是直接金融的主要功能。自从20 世纪90 年代我国资本市场起步以来,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境内上市公司( A、B股) 由1995 年的323 家增长至2014 年的2613 家。从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绝对规模来看,由1995的3474 亿元增长至2014 年的372547 亿元,增长了106 倍,从相对规模来看,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占GDP比重由从1995 年0. 06 变化至2014 年的0. 59,在2007 年曾到最高值1. 23,相对规模在20 年中是趋向上升的( 见图3) 。

数据来源:图中指标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原始数据整理而来(国家统计局官网)。

从金融结构流量的角度分析,金融市场融资额5由1995 年的150 亿元增长至2013 年的3869 亿元,增长了24. 8 倍,2010 年达到最高额11971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国内贷款额由1995 年的4199 亿元增长至2014 年的64092 亿元。在本文中,将采用上市公司市价总值与金融机构人民币余额比值来衡量金融存量结构( JRCLJG) ,采用金融市场融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贷款额比值衡量金融流量结构( JRLLJG)6( 见图4) 。

数据来源:图中指标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原始数据整理而来(国家统计局官网)。

从图4 可以看出,金融存量结构指标JRCLJG与流量结构指标JRLIJG变动趋势是一致的,而它们都与我国股票市场行情紧密相关。1995 ~ 2014年期间,JRCLJG与JRLIJG指标时间序列的均值分别为0. 38 和0. 17。这说明虽然金融市场融资金额、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的绝对数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我国金融结构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相对于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3 实证研究

3. 1 结构因素分析

3. 1. 1 计量经济模型的选择

休·帕特里克的 “金融追随”或 “供给领先”理论认为,实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金融结构也要随之转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复杂及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根据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理论和众多实证研究,本文建立以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金融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在上述计量经济模型式( 1) 中,被解释变量FS表示金融结构,自变量IS表示产业结构,β0为常数,β1为参数,ε 为随机误差项。

3. 1. 2 代理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在本文中,将金融存量结构指标JRCLJG与流量结构指标JRLLJG作为金融结构的拟代理变量,将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 GXZZ) 、第二三产业之和占GDP比重( ESGDP) 作为产业结构的拟代理变量。以上指标时间跨度为19 年( 1995 ~ 2013 年) ,所用的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年度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采用Eview6. 0 软件对变量进行筛选及做其它处理。

3. 1. 3 平稳性检验与模型估计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防止模型估计中出现的 “伪回归”情况,运用ADF法对代理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注: 检验形式依据数据时间序列的走势选取常数、时间趋势与滞后期。滞后期依据SIC最小化确定。Δ 表示一阶差分。**表示5%显著性水平,* 表示10% 显著性水平。

从表1 的检验结果来看,GXZZ与JRCLJG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将GXZZ和JRCLJG分别作为IS和FS的代理变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式( 1) 中的参数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从估计的式( 2) 来看,GXZZ参数显著性没通过检验,同时拟合系数值很低,说明GXZZ与JRCLJG没有相关关系,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比重的变化对金融结构的改变不会产生影响。

3. 2 规模因素分析

从以上结构角度分析出发,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来金融结构的改变,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业也在快速的扩张,使得我国的金融结构相对稳定,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因此,有必要从规模角度出发,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与间接金融、直接金融的关系。建立以下计量经济模型。

在上述计量经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FG表示金融规模,自变量IG表示产业规模,β0为常数,β1为参数,ε 为随机误差项,选择年度股票市场融资额( MCS) 与期末上市公司总市值( TMV) 作为金融市场规模变量,选择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贷款来源额( FAC) 与期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LAR) 作为间接金融规模变量。选择年度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RHT) 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 VFS) 作为产业规模代理变量,以上变量均是LN对数形式。数据期间1995 ~ 2013 年,所用的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年度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将采用Eview6. 0 软件对变量进行筛选及做其他处理。

对以上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做单整检验验证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注: 检验形式依据数据时间序列的走势选取常数、时间趋势与滞后期。滞后期依据SIC最小化确定。Δ 表示一阶差分。**表示5% 显著性水平,* 表示10% 显著性水平。

从表2 看出,LNRHT、LNFAC与LNLAR水平不平稳,但它们一阶差分平稳。值得注意的是,LNRHT与金融市场变量( LNMCS、LNTMV) 不同阶平稳,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与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没有相关关系。另外,LNRHT与LNVFS不同阶平稳,说明高技术产的发展没能发挥促进我国整个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对LNRHT与LNFAC,LNRHT与LNLAR两组变量做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

从表3 中看出,高技术产业主营收入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资金来源存在着协整关系,即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可以对两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运用EVIEW6. 0 软件式( 3) 中的参数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从估计结果看,LNRHT参数在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拟合系数为0. 97,拟合程度很高,LNRHT变量能大部分解释LNFAC的变动情况。

进一步对LNRHT与LNFAC做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

在98% 的置信水平上,LNRHT是LNFAC的格兰杰原因,说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强化了间接金融为主导的金融结构。

4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解释

从前面的分析结果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没能带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却促进了信贷规模的扩张,间接强化了以间接金融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根据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高技术产业面临的产品创新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其他产业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这显然与上述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不一致,其中原因值得深究。

4. 1 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性较强

我国高科技产业具有很强出口导向性,1995 ~2013 年高技术产业出口金额占总产值比重平均值为40% ,2008 年最高值达到62% 。相对于外向性程度不高的产业,银行具有选择出口企业的偏好,尤其是长期与国外客户合作的出口商,因为国外进口商之所以选择国内进口商,是经过信息搜寻与考察的,进而可以加以信任的,而且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对国内出口企业的选择要求更高,银行可以搭国外进口商的便车7,倾向于选择处于高技术产业的出口商作为融资服务对象,降低信息搜集成本,也验证了Song等( 2011) 的研究结论8。具有很强出口导向性的高技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

数据来源:图中指标根据历年《江苏统计年鉴》原始数据整理而来。

4. 2 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低风险的特征

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科技产业发展大致经历孵化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5 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孵化期与初创期主要面临创业风险,成长期主要面临成本风险,成熟期主要面临被其他产品替代风险。我国现有的高技术产业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而言,是属于新兴的、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但对欧美日发达国家先进产业而言,基本处于成长期与成熟期的产业,如智能装备制造业( 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制造业) 和新材料制造业,处于产业成长期与成熟期的特点是国际市场需求稳定,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设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的任务更多地是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扩大产业生产规模,形成自身的成本规模优势。因此,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的创业风险已大大降低。

从产业链价值创造来看,我国有些高技术产业主要处于产业链价值创造的末端。虽然整个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但在国内却处于组装加工环节,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市场渠道全被国外企业控制,相应的研发风险与市场风险都集中于国外厂商,国内高技术企业创业风险较低。例如虽然江苏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全国出口金额居于首位,但多数是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开展来料加工业务。

因此,无论是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还是产业链价值创造环节来说,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很低的产业风险特征,银行业愿意为风险较低、又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产业提供融资服务。

4. 3 国内主要资本市场融资上市门槛较高

我国资本市场的主体是主板市场,主板市场是指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场所,包括深圳中小板市场,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等方面有最低要求,主要面向较大资本规模与稳定盈利能力的成熟企业,而不是初创期或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深圳创业板的建立是为了扶持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以及建立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其上市条件虽然与主板市场相比有了较大放宽,但仍然在经营年限、盈利要求、资产要求方面有所规定,如持续经营时间 “要3 年以上”,净资产要求 “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 万”,盈利要求 “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两年净利润不少于1000 万,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1000 万,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5000 万”。

我国某些高技术产业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主板与创业板上市要求较高,使得高技术产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也影响了创业风险投资对处于孵化期和初创期的高技术产业的投资。

5 建议与措施

2014 年,我国人均GDP超过7500 美元,正整体进入 “高收入地区”,未来5 ~ 10 年期间,我国更多产业将从 “中国制造”转变为 “中国创造”,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原始创新,高科技产业技术水平也将接近国际前沿,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成功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需要金融市场的大量支持。我国产业结构即将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阶段,制造业也正向高科技化、智能化、高附加值化方面转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推动高技术产业升级,促进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 1) 支持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的发展。鼓励银行内部成立科技信贷专营部门,银行在高新园区就近设立科技支行; 银行应配备专门人才队伍,科学制定科技信贷政策,创新科技信贷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个性化的资金需求; 公共财政给予科技贷款损失一定补贴,对从事科技信贷业务的机构给予所得税优惠。

( 2) 科技型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 “追赶”式发展向 “超越”式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占GDP的4% ,而我国仅为2. 1% ,仍有不小差距,因此,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同时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使得科研成果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政府要制定并落实好各项科技企业的财政与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从事科研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 3)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风险投资不但能为处在孵化期与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而且能规范企业运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体系,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要发挥政府性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与社会资本密切合作,坚持市场基金运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风投领域,加强自身科学管理,立足于长期目标,追求长期效益,共同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目前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风投事业发展的瓶颈,要培养和引进财金与工科技术相结合、敏锐的商业直觉与广泛人际关系相结合、深厚理论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 4) 鼓励高技术企业 “新三板” 挂牌上市交易。 “新三板” 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成立于2012 年9 月,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公开转让、融资、并购等业务提供服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新三板市场发展非常迅猛,截至2015 年8 月底, “新三板” 上市企业共有3359 家,总股本1735 万股,总市值1408亿元。在 “新三板” 挂牌上市的条件不高,特别是没有资产、盈利、股本具体指标的限制,挂牌上市准备工作时间周期也较短,科技型企业在 “新三板” 挂牌上市,能够快速提升知名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财务活动,为以后主板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风投基金退出提供了渠道。各级政府科技与企业主管部门,应将科技企业挂牌 “新三板”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对 “新三板”进行广泛宣传,对辖区的科技企业进行筛选,建立 “新三板” 挂牌上市企业梯队,为科技型企业登陆 “新三板”提供便利。

( 5) 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高科技企业只需要公开所要求的信息,便能发行股票与上市,企业价值交由市场和投资者判断,从而使得真正优秀的高科技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对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应加快证券法相关条款修订,扫清注册制的立法障碍,同时,不断努力完善法制环境,建设诚信体系,加强政府监管,提升市场主体素质,共同为顺利实施注册制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参考文献

[1]龚强.产业结构、风险特征与最优金融结构[J].经济研究,2014,(4):4~16

[2]范方志.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36~48

[3]鲍金红.中部六省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研究[J].经济纵横,2013,(7):126~130

[4]朱磊.台湾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关系的研究[J].台湾研究,2010,(6):35~40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篇9

本文从金融结构中金融化程度的角度入手,分别对我国整体以及经济较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及金融结构的关系展开研究。

1 文献回顾

1.1 国外研究情况梳理

国外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金融结构进行理论研究,Gurley和Shaw在1956年发表的《金融中介机构与储蓄———投资过程》中最早提出金融结构的概念[2]。Goldsmith在1963年发表的《美国国民资产负债表研究》[3]以及Gurley和Shaw在1963年发表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发展》[4]中,都进一步强调了金融结构的概念。

在金融结构理论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是Goldsmith,他的金融结构理论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1969年,Goldsmith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重点强调了金融机构及工具在经济发展及转型中的重要作用,Goldsmith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的变化,他认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迁[5]。

Mckinnon和Shaw在1973年第一次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他们认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金融压抑”现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金融深化概念,认为政府应放松对金融的监管以增加利率弹性。虽然他们的观点在当时看来非常新颖,但是时至今日,他们的观点已存在明显不足。1995年,Allen和Gale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用二分法把金融体系分成银行主导型结构和市场主导型结构来进行分析。Allen和Gale于2001年又以Mckinnon和Shaw的理论为基础,把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代表国家德国、日本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代表国家美国、英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Merton等人于2011年整合了二分法,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金融功能的概念,并得出了金融体系的构成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影响的结论。Erik和Ross使用分位数分类的方法对多个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发现,一个国家随着金融缺口的出现和扩大,国家的总产出会下降,也就是说,当金融负作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能够阻碍经济的发展[6]。Allen等人在2014年通过研究发现,大型金融机构能够为大型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大型金融机构不仅能够提供企业需要的资金,还能够提供其他资讯类服务,而中小金融机构则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中小企业融资更有效率[7]。

1.2 国内研究情况梳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向由市场主导的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也开始建立起来,在此期间,我国学者也通过大量的研究逐渐开始形成我国的金融理论体系。其中白钦先、林毅夫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白钦先教授于1987年出版的《比较银行学》一书是对Goldsmith的金融结构理论在中国金融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在书中他首先提出了由九大金融要素组成的更加一般化的金融结构理论,并分析各金融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比例关系。白教授又于1998年,2003年和2005年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更具体的金融发展观。他认为,我国金融发展要把量性金融发展和质性金融发展两者统一起来,并以质性金融发展为主体;要把跳跃性金融发展和渐进性金融发展两者统一起来,并以渐进性金融发展为主体[8,9,10]。

林毅夫等(2009)认为没有一种金融结构适合所有的经济体,金融结构应该在不同的经济体而有所不同,各国应找到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金融结构[11]。

李建等(2012)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发展的要素、功能和效率等角度出发,对经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通过嵌入式的金融结构可以提高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整体效率[12]。

由以上文献可知,由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对金融结构的研究方向也不完全相同,但是针对一个结论达成了共识,就是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集合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政治体制、技术水平等因素来调整自己的金融结构,从而找到适合自身经济体系的最优金融机构。按照Goldsmith的理论,金融结构是指金融系统内部各部分的比例与相对关系,金融结构的不同意味着资金配置的不同,从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白钦先教授认为,不同的产业结构就是不同资金配置的结果,因此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之前存在关联性,可以通过调整金融来调整产业结构,进而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本文以此为基础,基于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视角,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2.1 模型选择

本文以Asli(2011)等人构建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发展”模型为基础,设计了面板数据模型[6]。模型如下:

其中,CYJG是自变量,表示产业结构,JRH表示金融结构,KZBL表示影响产业结构发展的控制变量,ε是不能被模型所解释的随机干扰项。

2.2 变量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水平提升,从而完成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按照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都是从第一产业占主导先到第二产业占主导,然后到今天的第三产业占主导的转变过程。因此产业结构指标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表示[13]。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一国的金融总体主要由金融各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市场、各种信用方式下的融资活动、各种金融活动所形成的金融资产。按照林毅夫等人(2012)的观点[14],本文用金融化程度,即反应现实和潜在购买能力的货币供应量指标M2、债券规模以及股票市值之和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逐年提高,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在逐步加大。外资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外资的进入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产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带动了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也要看到拉美国家外资使用失败的教训,因为外资的使用不当,拉美国家经济迅速崛起又迅速衰退,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按照傅强和周克红(2005)的观点,产业结构调整和引进外资有很强的关联性[16],因此本文把外资引进程度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用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银行借贷资金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银行对于不同产业信贷水平的规模直接决定着该产业的发展状况,按照张强和韩俊莹(2015)的观点,信贷政策的不同对产业结构有很大影响[17],本文把银行信贷水平作为第二个控制变量,用银行部门提供的信贷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最有效途径,而人力资本和技术又是经济增长的无限动力,按照祝树金和虢娟(2008)的观点,教育存在技术溢出效应[18],因此本文把受教育程度作为第三个控制变量,用在校生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

表1为模型中各变量的解释说明。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经网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

由于数据的完整性问题,本文的研究时间为2000~2013年。为消除数据的季节趋势,对以上变量进行X11季节调整并取对数。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分别使用Excel和Eviews软件完成。

为更加准确的分析不同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首先使用我国全部省份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2013年GDP排名前八名和后八名的省份分别进行分析。

3.1 基于全国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

由基于我国所有省份(鉴于西藏自治区人口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本文没有考虑西藏自治区)数据的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表2可知,产业结构最大值为2.0164,最小值为0.2822,最大值为最小值的7.1倍,产业结构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这说明我国不同省份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通常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较高,欠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省份多处于工业化中期或中后期阶段,这些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大,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多处于工业化前期,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使得产业结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较大。金融结构的差异也非常大,最大值为最小值的35倍,说明我国不同省份金融化程度差距非常大。

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的均值与中位数都非常接近,当均值小于中位数时,表示这组数据中偏小数据较多,反之,数据中偏大数据较多。产业结构均值略低于中位数,金融结构均值略高于中位数,这说明总体来说我说第三产业比重不低,这是由于近些年各省份都开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得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多数省份的金融化程度也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各地区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

本文使用Hausman检验来判断个体效应项的解释变量、控制变量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模型应使用固定效应分析;如果不存在相关性,模型使用随机效应分析。基于全国数据的Hausman检验结果的统计量为0.032,小于0.05,所以使用固定效应分析。为进一步检验JRH对CYJG的影响是否为线性关系,加入JRH的平方项,为检验随着各控制变量的增加,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加入各控制变量的平方项,在各控制变量的二次幂项中,只有WZ的二次冥项显著,因此只保留WZ的二次幂项。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注:*P<0.10;**P<0.05;***P<0.01;()内为概率p值。

从回归结果看,金融结构的一次幂项系数为正,说明金融化程度越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经济越发达。但是金融结构二次幂项的系数为负,说明金融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化程度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呈现先强后弱的倒U型,在一定范围内,金融结构调整会促进经济转型,一旦超出范围,金融结构调整将会对经济转型起到抑制作用。结合白钦先教授的金融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8],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金融结构,这样才能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结构如果不合理,反而会阻碍我国经济的进步。

加入控制变量外资利用程度WZ后,外资利用程度的一次幂项符号为正,二次幂项符号为负,说明就全国来说,我们目前仍需要引进外资,但是各地区在不同时期引进外资的内容和方式要有所差异,在经济发展初期,我国国内资金匮乏,通过适当吸引外资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计代价的引进外资反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更加迫切,因此对外资的要求更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对外资的要求更多的应放在和本地区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上。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引进外资成为常态的今天,一定要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机制。

信贷水平的系数虽然为正,但是系数较小,并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就全国来说,信贷水平对经济结构影响较小。受教育程度系数为正,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能够持续促进经济增长,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

3.2 GDP排名前八的省份面板数据分析

2013年我国GDP排名前八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和四川省,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Hausman检验的统计量小于0.05,因此使用固定效应分析。为进一步检验JRH对CYJG的影响是否为线性关系,加入JRH的平方项,为检验随着各控制变量的增加,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加入各控制变量的平方项,在各控制变量的二次幂项中,只有WZ的二次冥项显著,因此只保留WZ的二次幂项。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注:*P<0.10;**P<0.05;***P<0.01;()内为概率p值。

和基于全国数据的回归结论类似,GDP排名前八省份的回归结果中,金融结构的一次幂项系数为正,二次幂项系数为负。相对于基于全国数据的回归结果,GDP前八名省份数据回归结果的金融结构一次幂的系数明显较小,说明此结果中,金融化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已经小于全国的回归结果,这再一次验证了金融化程度对经济结构影响的边际效应递减,相对于全国,GDP排名前八的省份金融化程度较高,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不应再过分追求金融化程度。

外资的一次幂项符号为负,说明对于GDP前八名的省份,大量无选择性的引起外资对于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十分有限,依靠不计后果的大量引进外资来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老方法已经开始行不通,这些地区应该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摒弃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粗犷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模式应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要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在先进制造,高端服务和高科技领域吸引结构更优化,含金量更高的外资。

信贷水平的检验结果不显著,说明这些地区的信贷程度对产业结构影响较小。受教育程度为正,且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和知识仍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3.3 GDP排名后八的省份面板数据分析

2013年我国各省GDP排名后八的省份依次是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省,海南省,甘肃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山西省,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Hausman检验的统计量小于0.05,因此使用固定效应分析。为进一步检验JRH对CYJG的影响是否为线性关系,加入JRH的平方项,为检验随着各控制变量的增加,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加入各控制变量的平方项,在各控制变量的二次幂项中,只有WZ的二次冥项显著,因此只保留WZ的二次幂项。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注:*P<0.10;**P<0.05;***P<0.01;()内为概率p值。

从回归结果可知,对于GDP排名后八的各省份,回归结果中金融结构的一次幂项系数为正,二次幂项系数为负。但GDP后八名省份数据回归结果的金融结构一次幂系数明显大于基于全国数据的回归结果,说明此时金融化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大于基于全国数据的影响。相对于全国,GDP排名后八的省份金融化程度较低,因此它们在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时,可适当深化金融化程度。

外资的一次幂项符号为正,而且明显大于基于全国数据的系数,说明对于GDP排名后八名的省份,引进外资对经济发展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省份仍要着力于改善外资经商环境,并通过政策优惠等各种方法来吸引外资,但是同时也要意识到,依靠劳动密集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并不可取,这些地区更应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型农业等第三产业。

信贷水平只在10%统计水平下显著,说明信贷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有一定作用,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紧缺,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来刺激经济。受教育程度为正,且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对于任何地区,技术和知识都是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进步的源泉。

3.4 总结

从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信贷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很小。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时期,加大教育投入都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初期,GDP总量较小时,金融化程度和外资引进程度对产业结构影响较大,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金融结构和外资引进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逐渐减小,甚至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金融结构和外资水平与之相适应,金融结构调整若超出合理范围,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不同省份的经济水平差别较大,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相同,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结构,并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的引进外资。

对于GDP总量较大,经济较发达地区,金融化程度和外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已经很小,因此在发展经济时不应过多追求金融化的程度,而应把精力多放在找到和发展促进自身经济增长的现代化的金融结构上。在引进外资时应该改变过去为了吸引外资,为外商创造宽松投资环境,放松对外资企业避税行为管理的做法,应该更加注重外资的质量。对于一些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地区,要更加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实现经济向高技术行业、高端制造业转型,寻找新的可持续增长点。

对于GDP总量较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化程度和外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大,在继续优化金融结构,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的同时,也应意识到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犷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应因地制宜,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引进外资时,要改变过去为了能与东部沿海地区竞争外商投资而不惜放弃一部分自己的税收利益,对外商企业进行国际避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这些地区吸引外资时应该转变思路,外资应不局限于外国资本,还可以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吸引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的资本,使这些地区实现资本引进多元化,也使得国内不同地区能够取长补短,从过去的先富带动后富,变成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

4 结论及建议

一个经济体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金融结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金融结构的不断深入,其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到一定程度后甚至可能阻碍经济发展。外资引进程度的效应与之类似,对于经济的发展也呈现边际效用递减。但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能够持续促进经济的增长。我国各省份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不相同,因此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结构,超前或滞后的金融发展都有可能放大金融的负功能,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金融负作用如果长期的积累,可能会带来贫富差距扩大、国富民穷等一系列问题,使经济陷入萧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

金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篇10

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凸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性

一是进出口额增长幅度下降。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4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2.6%, 进口额下降23%, 已连续6个月出现下滑。

二是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大学生待岗就业。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 而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2.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对策

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有两种措施。一是应急措施, 暂不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只是单纯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加大财政支出, 增加货币供给, 强力扩大投资规模, 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 防止经济下滑、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这是“治标之策”,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根本办法, 也是“治本之策”, 就是更加自觉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源头上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从产业结构上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基本策略

1. 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下,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应当有的放矢, 不能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产业, 更不能盲目发展, 在低水平基础上搞重复生产、重复建设、重复布点, 更不应当用来搞那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而应该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重点投资。要防止出现问题, 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地实施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优化升级。

2. 从根本上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说,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一种“外因”, 不只是加重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 更集中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更集中地揭示了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滞缓的深层次矛盾。实际上, 这些矛盾和问题, 即使没有发生这次金融危机, 迟早也会暴露出来, 因为这些矛盾和问题早就存在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 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在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 只有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中隐藏的深层次矛盾,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 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才能增强抵御危机的“内力”, 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以人为本”、重视民生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除了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大投入外, 还要重视民生。因为加大投入的直接目标是扩大内需, 而要达到扩大内需的目标就必须找准内需乏力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 这样才能达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最终目的。我国内需乏力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取向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GDP增长的高速度为目标的, 而不是以民生为本, 即重经济数量增长而忽视人民群众收入的同步提高, 特别是大量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因此, 当务之急不仅要切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而且要切实解决好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带来的就业不足导致的部分人群收入减少, 从而影响我国扩大内需的目标。因而应把“民生工程”作为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内需的首要工程, 这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 而且是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保障。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对策

1. 产业之间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1) 运用第二产业有益成果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大力发展好第三产业。要发展现代农业, 走高效农业之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可以运用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创造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 同时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在进一步深化提升第二产业的同时, 要着力发展好第三产业, 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高我国第二产业的附加值, 从而增强第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要想增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 就要努力在三大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三大产业链的连接, 实现三大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性互动, 即打破三大产业的界限, 构建产业链条, 进而发展循环经济。比如, 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及其关联产业构建的产业链。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实现农、工、商多层次、多渠道的生产、销售过程的有机结合, 既解决了农副产品出路, 还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廉价、方便、通畅的原材料供应, 又使农业生产与商品市场距离更近, 更有效地对接起来;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 从而改变传统产业的价值创造链条, 使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更加富有文化含量, 从而提升工业、服务业的文化含量与经济价值, 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质量,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 走出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困境, 进行产业深化发展, 提升产业层次

(1)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走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产业优化升级制度环境。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及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 一部分是由于政府不合理的政绩评估体系, 只追求近期内GDP的最大化, 一味发展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 投资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附加值低的短线产业, 致使各地经济结构雷同、质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较少。因此,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改善政府政绩评估体系。

(2) 努力增强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极弱, 不仅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技术进步整体水平上升的关键环节, 而且使我国产业处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组装——营销……”的生产价值链体系的低端。为此, 要彻底改革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 打破科研与生产分离的局面, 鼓励科研院 (所) 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进行联合开发, 支持他们联合创办研究开发机构, 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资金, 为企业科技开发提供优惠贷款。进一步发展技术市场, 尽快完善技术进步政策体系。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基地, 狠抓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能力, 增强产业的竞争能力和产业深化发展能力。

3.搞好“再就业工程”和增加人民收入的“民生工程”, 保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顺利进行

(1)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不仅要抓好第一、二产业就业岗位的开发, 还要重视抓好第三产业就业岗位的开发, 特别是要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来增加就业岗位, 不仅要开发国有企业就业岗位, 还要开发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的就业岗位。

(2) 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建立扶贫解困和再就业专项基金。例如, 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 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 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等活动。同时, 还要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用创业动力化解就业压力。

(3) 建立农民工再就业工程服务体系。农民消费能力的大小对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至关重要, 因此要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 在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同时, 帮助农民工优先在当地实现就业, 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 还应设立专门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基金, 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燕喃.关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 2003, (7) .

上一篇:劳动质量下一篇:图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