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决定生活质量

2024-07-06

睡眠决定生活质量(精选八篇)

睡眠决定生活质量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4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有22例男性, 20例女性;年龄为28~72岁, 平均年龄 (48.72±2.49) 岁;其中, 有8例呼吸道感染, 15例哮喘, 9例肺炎, 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为1~14年, 平均病程 (6.29±1.33) 年。观察组中有23例男性, 19例女性;年龄为28~71岁, 平均年龄 (48.26±2.31) 岁;其中, 有7例呼吸道感染, 16例哮喘, 10例肺炎, 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为1~15年, 平均病程 (6.63±1.17) 年。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上,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即对患者的进行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和监测病情等基础护理,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睡眠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睡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对其心理状态和需要进行了解, 做好睡眠的卫生宣教工作, 将不良睡眠对病情的影响告知患者。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应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耐心地进行解答, 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普及并做好用药指导。对于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安抚, 向其讲解治疗方法以及预后, 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使其自信心提高, 从而更好地进行睡眠。可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节来将失眠的状态克服, 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与理解, 促进家属与患者的情感交流, 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 这对良好睡眠也具有积极意义。对医疗费用产生负担的患者, 护理人员可与医师一起商量争取为其提供既有效又能节省开支的治疗措施,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1.2.2 睡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 尽量将睡觉打鼾和睡眠差的患者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病房。治疗活动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例如:对于肺心病心衰患者应在白天给予其利尿剂, 以免晚上由于多次小便而对睡眠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在进行夜间病房巡视时应打开地灯, 并将报警仪器等设备设置于适当的范围内。集中进行护理操作, 并于患者自然觉醒状态进行操作。护理人员的动作尽量保持轻柔, 说话、走路、关门和关灯等动作都要轻, 避免打扰患者的睡眠。

1.2.3 睡眠习惯护理:对于患者的睡眠习惯给予尊重, 尽量按照其生活习惯对床上用品进行准备, 指导患者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睡眠习惯, 从而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关于进行规律作息的时间表, 使其生物节律慢慢地获得调节, 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如果病情允许, 可适当地增加患者白天的活动量, 对于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 可对其播放音乐、电视或者看报, 护理人员也可与其交谈。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应尽量控制在1 h以内, 这样就可形成定时就寝的条件反射。在睡前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先饮用一杯热牛奶, 可有效促进睡眠。

1.3 观察指标:采用PSQI量表和WHOQOL-100问卷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 PSQI量表包括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效率、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和睡眠质量等七项, 每项有0~3分, 总分为21分,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WHOQOL-100问卷从社会、生理、心理、独立性、环境以及生活信念等六个维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评分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研究数据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比较: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无明显差异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独立性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社会、生理、心理、环境、生活信念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都会存在呼吸方面的不适症状, 如气促、呼吸困难和咳嗽等, 会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大部分呼吸内科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眠, 在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时, 也应对其实施有效的睡眠护理干预, 以改善其失眠状态, 这对其身体的恢复也具有积极意义。

睡眠是一种具有循环性、规律性、复杂性和可逆性的生理现象, 对人体的身体健康、生产劳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等是非常重要的[4]。人体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可得到休息, 从而修复免疫系统, 尤其是在治疗疾病中的患者,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其身体的康复。PSQI量表评分超过7分即为睡眠障碍, 据相关研究报道, 睡眠障碍是住院病患最常发生的症状。睡眠障碍会使患者的情绪消沉、机体疲乏, 降低其记忆力、注意力和免疫力, 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甚至会发生精神疾病[5]。睡眠护理就是针对失眠、睡眠障碍患者而实施的一种全方位的睡眠护理服务, 该护理通过对其睡眠方式进行调整, 可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呼吸内科患者不能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适当地安排睡眠, 就会令睡眠功能发生紊乱, 不能进行充分的休息, 生活质量也会下降。该护理方式通过对患者实施睡眠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和睡眠习惯护理, 使其能够放松精神, 在舒适的环境中按照良好的睡眠习惯进行休息[6]。多项研究表明, 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施睡眠护理, 可降低其睡眠质量指数, 提高生活质量评分, 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均获得显著提高, 还可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 (P>0.05) ;经过护理, 观察组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总评分也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对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亚君.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睡眠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20) :62-63.

[2]傅纯纯.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健康必读, 2013, 6 (6) :457.

[3]吴先容.睡眠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1) :135-136.

[4]李庭富.睡眠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医学信息, 2013, 26 (8) :600-601.

[5]陆永秀.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4) :877-878.

睡眠决定生活质量 篇2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等我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很老的一首歌,但它的歌词内容仍然适合于现在。如今的人们过于追求他们认为好的生活质量,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努力工作上,忽略了健康,忽略了亲人,忽略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到头来终于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一切,金钱或是地位,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无法用金钱买来的东西,比如健康,比如时间。到这个时候才醒悟已经太晚了。那么到底怎样的生活质量才是最好的呢?有财?有权?都不是。我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也许有的人要说,富人们可以有时间去度假,去打高尔夫,那是他们有钱,而我们不一样,我们要工作了才有钱,才能享受和他们一样的生活。其实不然。生活质量跟金钱是不能划等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只要自认为自己生活的好就行了,何必总是和他人比较?世上总是需要清洁工,保安,保姆等职业的,不能因为他们的低收入就认为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高,看不起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都会和现在大不一样。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有了健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更好地去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它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我认为,一个好的生活质量应该是和身体健康直接相关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很喜欢“身体健康”这类祝酒词的原因。人的身体就好象一部机器,总有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时常检修,有的时候,人就是有点懒惰,如果是一点点的小毛病,没有阻碍到机器的运转,就当做看不到。只是当这些小毛病累积起来,终于让这部机器停下来的时候,运气好,还能大修,运气不好,就报废了。有多少成功人士,年轻的时候为了事业,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健康问题,只知道没日没夜地工作,也没有想过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运动,到了老年,不工作了,才发现自己的身体已 经无可救药,这真是一种悲哀,他用了一辈子为家人创造好的生活质量,到头来自己却要在病痛中享受。

基因决定睡眠质量 篇3

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指出,睡眠质量可能取决于父母。此前,他们首次在实验室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叫做“正常睡眠”的基因。

据法新社报道,洛桑大学整合基因组学中心的迈赫迪·塔夫提教授说:“我们研究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发现睡眠质量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使用了脑电图仪研究老鼠的低频率脑电波。这些低频率脑电波被称作德尔塔波,是神经元活动的结果,可以反映睡眠深度和质量。

塔夫提说:“我们发现有些老鼠睡眠质量较差是因为它们的德尔塔波活动不足。我们将这些老鼠的基因和其他老鼠的基因对比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研究结果发现:存在一种可以将维生素A的细胞受体进行编码的基因。

维生素A常见于蛋类、胡萝卜和其它橙色或黄色的蔬菜中。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维生素A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视力有关,但也和精神分裂症、阿耳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综合征——这些疾病也伴随着德尔塔波活动不足——之类的疾病有关。

对老鼠的研究还发现:过多的维生素A不利于睡眠,但科学家们还不知道维生素不足会产生何种结果以及理想的摄入量是多少。过多的维生素A有害健康,尤其是对孕妇。

睡眠决定生活质量 篇4

关键词:药师,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药师作为医疗行为中的重要参与者,其职业素养、精神面貌对医患关系、医疗效果都有着关键的影响。良好的药事服务将使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更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而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将是良好工作状态的保证,进而保障药师的生活质量。目前,相当多的研究聚焦于医生、护士等人群的睡眠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关于药师的睡眠健康、睡眠质量的报道比较少见。因此,为了解药师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状况,本研究对广东省新会地区基层医院的药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促进基层医院药师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药师组研究对象为新会区4家综合性基层医院在岗药剂师,共发出自制量表手册100份,共有效调研药师85名,其中男45名,女40名;以民族、性别、年龄相互匹配为原则,志愿招募普通健康人群作为对照进行调研,共发出自制量表手册100份,有效调研普通健康人90名,其中男48名,女42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以自愿为原则接受调研。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为自制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民族、出生日期、文化程度、职业、既往病史、家庭住址、家族史和烟酒嗜好等。

1.2.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1]

用于受试者主观评定其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PSQI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组成7个成份,包含“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使用情况”及“白天功能紊乱情况”。累计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根据国内睡眠研究的常模,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

1.2.3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

(WHOQOL-BREF)[2]评定受试者近一个月的生活质量。该量表有26个条目组成,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4个领域24个条目和总的生活质量、总的健康状况2个条目。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等计量心理指标考核,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

1.3 资料收集及处理

将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装订成册,由测试者统一分发问卷,问卷均按统一指导语由受试自行完成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

药师组PSQI总分为(7.9±3.7)分,睡眠紊乱(PSQI总分>7分)发生率为17.6%;对照组PSQI总分为(5.6±3.2)分,睡眠紊乱(PSQI总分>7分)发生率为8.0%;提示药师的睡眠质量明显差于普通健康人群(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药师组WHOQOL-BREF总分为(57.4±10.8)分,对照组WHOQOL-BREF总分为(63.5±9.7)分,提示药师的生活质量明显差于普通健康人群(P<0.05),见表1。

注: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1;#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

2.3 药师睡眠紊乱发生的影响因素

对可能影响药师睡眠质量的因子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女性睡眠紊乱发生率高于男性受试者(22.5%vs13.3%,χ2=6.18,P<0.05),吸烟者睡眠紊乱发生率高于无吸烟者(24.0%vs 15.0%,χ2=15.81,P<0.05),年龄越大者睡眠质量越差(χ2=9.56,P<0.05)。提示性别、吸烟、高龄可能是睡眠紊乱的风险因素(见表2)。

[n(%)]

3 讨论

一直以来,大部分人们都认为药师只是从事简单的发药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工作轻松,相比医生和护士,药师所获得的尊重更少。但是临床药师在医疗服务环境中也是一线窗口,窗口调剂工作中体力和脑力劳动繁重,尤其是高峰时段,药师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出现情绪衰竭和发生医患矛盾[3]。药师还要面对噪声、生物因素、被动吸收药物、消毒剂、意外伤害、心理因素等职业危害[4]。此外,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还要经常倒夜班,难以保障正常的睡眠周期。上述原因都可能对药师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药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并相应的采取措施促进药师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药师和普通健康人群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发现药师相比普通健康人群存在显著的睡眠紊乱发生率,主观生活质量也明显差于普通健康人群。分析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如下:①昼夜节律受干扰。睡眠紊乱在医务人员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参与倒班工作的医务人员。研究资料称,倒班对睡眠的影响是严重的,这种影响随年龄和倒班工龄的增长而加剧[5]。而持续上晚班的人员可能出现在早上入睡困难。尤其是在值夜班时,出现嗜睡现象,也可能因为醒觉程度降低而出现打盹或精神活动受到损害。伴随警觉性降低,工作劳动能力降低,安全问题、婚姻不协调或社会关系受到损害[6]。基层药师大部分都要参与倒班,因此被调查的药师睡眠质量较普通健康人群差。②心理压力大。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趋势和患者对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需求不断提高,使服务于一线的药师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7]。有研究显示,药师的心理压力较大,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感[8,9]。而过高的心理压力与睡眠紊乱息息相关。

药师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对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药师的心理健康、睡眠质量、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医患关系。鉴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医院管理部门和社会有必要加大对药师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力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药师群体的身心健康,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2]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8,118-122.

[3]张关心,陈斌.某医院药师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7):1502-1503.

[4]彭海莹,吴新荣,杨晓敏,等.医院药房药师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药房,2008,19(7):551-552.

[5]李德明,陈素坤.不同年龄倒班与正常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睡眠规律性的比较[J].心理学报,1989,21(3):315-320.

[6]潘集阳.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J].广东医学,2007,28(1):8-10.

[7]何玉明.加强药师心理干预、提高药学服务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72-73.

[8]刘敏.药师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0-21.

睡眠决定生活质量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本院呼吸内科接收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实验前均已经临床表现、肺功能以及生化检查, 患者排除合并肺结核、肺部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 选样后随机将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平均分配为两组, 各50例, 其中A组:男32例, 女18例, 年龄47~76岁, 平均 (59.6±4.4) 岁, 病程2~33年, 平均 (8.7±3.4) 年, 合并冠心病者34例, 糖尿病者13例;B组:男36例, 女14例, 年龄48~78岁, 平均 (57.8±4.7) 岁, 病程2~34年, 平均 (8.4±3.4) 年, 合并冠心病者36例, 糖尿病者12例。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对A组患者则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除保证常规护理以外, 对患者实施以下护理干预。 (1) 增强健康教育, 尽量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尽可能的在晚上9:00左右清理患者的陪护, 如有医嘱要求要陪护者, 也应尽可能告知其保持病房安静环境的重要性。 (2) 对于部分打鼾的患者, 则应集中进行管理。 (3) 同时加强管理, 尽可能提高睡眠质量评估的客观性, 并应将提高患者睡眠的质量纳入住院患者护理的基本范畴之内。 (4) 做好平常的护理工作之外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谈心, 多讲解该病的相关医学知识, 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诊治能力, 增强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 减轻患者心中的焦虑感。 (5) 通过中医穴位疗法, 以辅助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目的。

对于B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中未行特殊护理干预: (1) 注意保持病房安静环境,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睡眠环境, 尽可能避免在患者开始入睡的时间进行护理操作。 (2) 注意保持病房光线的柔和, 适当调节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3) 一般情况下, 在晚上10:00前尽可能将晚间的护理完成, 并从旁协助患者洗漱, 帮助整理患者床单, 关好门窗以及房间的照明。 (4) 对于那些不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 适时关闭, 避免其工作产生的噪音影响患者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平均焦虑度评分及睡眠质量评估, 其中焦虑度评价应用焦虑度自评量表 (SAS) , 分数的范围在0~80分之间, 若分数越高, 则焦虑程度越重, 睡眠质量则使用PSQI进行评价, 其分数的范围在0~21分之间, 若分数越高, 则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 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 发现A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为 (35.5±9.5) , B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评分为 (53.4±11.6) , 明显A组较B组焦虑度要低;A组睡眠质量评价为 (3.94±0.6) , B组为 (7.56±1.4) , 明显比后者低。两组患者焦虑度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整体比较, A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度评分明显低于B组, 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睡眠质量评分也是明显低于B组, 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见表1。

3 讨论

因为住院部病房对入院患者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 除了一个病房内同时有多位患者及其陪护人员之外, 还挤满了各种不同的必要医疗仪器设备, 患者本来就对其不熟悉[3,4]。因此, 病房里的机械声、鸣警声以及医护人员们说话和走动时产生的声音不绝于耳。这种情况与患者平时在家里睡觉时的睡眠环境存在很大差别, 睡眠质量相对较差、身体疲劳程度加剧导致患者出现较严重的精神困扰, 治疗时注意力无法集中, 从而影响到了治疗的效果, 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睡眠质量[5]。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其睡眠方面的障碍近年来也引起了医护人员们的高度重视。我院也正试图通过正确有效的医护措施, 追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各样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 以提高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尽量满足患者们的需求, 不断促进患者在精神、体力的恢复以及增强患者抵抗其他疾病的体质和能力[6]。

本研究对影响A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多个因素均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具体通过创造良好住院环境, 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 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发现A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为 (35.5±9.5) , B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评分为 (53.4±11.6) , 明显A组较B组焦虑度要低;A组睡眠质量评价为 (3.94±0.6) , B组为 (7.56±1.4) , 明显比后者低。两组患者焦虑度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整体比较, A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度评分明显低于B组, 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睡眠质量评分也是明显低于B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莉, 毛夏芳.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5) :446-446.

[2]陈丽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7) :23-24.

[3]胡霞香.人文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 2011, 17 (4) :119-120.

[4]黄映华, 陈雪云, 郭粉莲, 等.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影响的研究[J].海南医学, 2011, 22 (15) :140-142.

[5]王敏.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价值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0) :281.

睡眠决定生活质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 男93例, 女87例, 年龄62~84岁, 平均年龄75.6岁, 病程2~12年, 平均5.2年,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90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心理护理。老年肺心病容易反复发作, 需要多次治疗, 大多数患者对于病情和治疗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不愿意配合治疗, 甚至有时候自暴自弃, 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并进行心理疏导, 态度和蔼, 语气温馨, 列举成功的案例, 消除患者的疑虑和烦躁, 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 (2) 基础护理。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病房内保持干净和整洁,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防止过分干燥, 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 加强雾化吸入, 适当饮水, 经常变换体位和拍背促进排痰, 勤换衣物, 保持皮肤干燥, 注意保暖, 避免着凉, 严密监护患者呼吸、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保证治疗期间呼吸道通畅和循环功能的稳定。 (3) 合理饮食:建议患者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 少吃多餐, 不要偏食, 多吃清谈食物, 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远离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低矿物质的煎炸食品, 不要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忌吃甜食, 讲解烟酒对身体的危害, 劝诫患者戒烟戒酒,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睡眠行为干预:对于老年肺心患者群, 护理人员要进行睡眠干预, 建议患者睡前温水泡脚放松, 不要喝浓茶和咖啡, 睡前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睡眠, 并且每天都要规律作息, 在同样的时间点睡觉, 培养生物钟, 对于严重失眠症可适量给药。 (5) 呼吸功能训练:针对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一些运动, 尤其是呼吸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可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 逐步增加肺功能储备, 还可以选择散步等运动, 运动量以患者能承受为限, 要循序渐进。

1.3 疗效观察:

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 评定,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自行设计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在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根据量表规定进行评分记录, 得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等七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后在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肺心病是一种多发病, 此病病程迁延, 病情多变并且易复发, 因此很多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容易焦躁不安而产生放弃的念头或存在侥幸心理, 在护理干预中要侧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保持愉悦的心情, 不要随意停药或者更换药物, 服药是要遵循医嘱, 克服焦躁情绪, 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 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 人们已经认识到护理不能仅仅是保护生命、增进健康, 还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降低疾病复发率, 生活质量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和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功能能力和主观感受, 是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内容的综合概念, 老年肺心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 睡眠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有关, 睡眠不足导致免疫球蛋白、补体和部分T细胞亚群降低, 降低机体抵抗力, 影响疾病康复[2,3], 老年患者睡眠周期中浅睡眠增多, 深睡眠减少, 中间容易惊醒, 睡眠一觉醒各阶段转变的耐受力较差, 因病情、环境、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 导致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差, 患者因为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限制了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住院治疗期间因为担心病情不易好转, 需要家人照顾等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 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研究, 汇总各项数据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等七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干预后在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经过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可见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拥有良好睡眠, 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等七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干预后在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规律作息时间, 拥有良好的睡眠, 提高生活质量, 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老年肺心病

参考文献

[1]刘云, 宋德花, 王学娣, 等.肺心病病人的夜间护理与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3) :181-183.

[2]方宗君, 蔡映云, 王丽华,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表及应用[J].现代康复, 2011, 46 (8) :1170-1178.

睡眠决定生活质量 篇7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生活质量,诊断,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患者的病因复杂, 与多种全身性疾病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并互为因果, 患者多伴有生活质量降低。本文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入手, 分析研究了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生活质量现状, 改善措施等, 为临床更好地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特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夜间睡眠期间出现反复上气道狭窄、闭塞, 呼吸暂停, 有频繁微觉醒, 有睡眠片段, 出现低氧血症、再氧合等, 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觉醒、胸腔内负压增加[1,2]。患者有睡眠期间的呼吸暂停、睡眠打鼾, 晨起后有疼痛感受, 而在白天主要表现为嗜睡、疲劳和记忆力降低[3,4]。且白天过度嗜睡还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影响警觉度、运动功能、精神心理和注意力[5]。临床调查研究发现, 没有经过治疗的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如果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率是正常人的15倍[6]。同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还会出现抑郁、疲乏。患者长期出现低氧血症, 导致全身器官损伤, 增加了心血管风险,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炎症反应, 因此患者容易发生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等[7]。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及结果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较多, 其中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生存质量指数问卷 (SAQLI) 、Epworth嗜睡量表 (ESS) 。SAQLI包括133个小项目, 5个维度, 分为日常活动、情感活动、社会影响、症状和治疗相关的消极影响, 从1~7分进行评价, 患者的评分越低, 表示其生存质量越差, 分值越大表示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越小。ESS主要用于评价患者的白天过度嗜睡程度, 包括8个项目, 使用选项评分的方法, 得分0~24分, 患者的得分越高, 表示症状越严重[8]。陈晓军等[9]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使用SAQLI和ESS进行评价, 其认为这两个量表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尤其是SAQLI可以全面且准确地评价患者的主观生活状态;ESS可以反映患者嗜睡程度, 将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生存质量。

健康调查简表 (SF-36) , 共包括8个维度和36个题目, 可以综合地评价患者的生理及心理, 包括躯体功能、身体疼痛、躯体角色、总健康、生命力、情感角色、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等, 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评分越高。此量表缺少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相关的敏感性, 缺少对白天困倦、睡眠质量的评价, 且对疲劳感评价也不足[10,11]。马丽华等[12]使用SF-36量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价, 首先肯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降低, 随后还分析发现患者的社会功能、生命力及躯体角色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而心理、总健康和躯体角色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患者总健康还与体质量有关, 比较认可SF-36对患者的损伤及损伤程度均有较高的评价效果。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 (GQOLI-74) , 即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总生活质量[13]。魏永莉等[14]使用此量表评价了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为 (69.5±12.4) 分, 心理功能为 (64.0±12.4) 分, 社会功能为 (60.5±9.4) 分, 物质生活为 (49.0±15.0) 分, 总量表为 (62.2±9.4) 分;而没有经过此量表治疗的患者躯体功能为 (53.0±14.1) 分, 心理功能为 (47.0±15.6) 分, 社会功能为 (48.1±9.8) 分, 物质生活为 (35.2±15.4) 分, 总量表评分仅为 (50.7±11.8) 分, 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且急需治疗。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但用于诊断, 还用于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目前临床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较多, 包括呼吸道持续正压、口腔矫正器、上气道手术、药物治疗、减肥治疗、改变睡眠体位等[15]。

呼吸道持续正压通气、口腔矫正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为器械治疗。通过这些治疗方法, 能够改变患者的口颌系统与上气道的功能与解剖关系, 进而消除呼吸暂停。其中呼吸道持续正压通气是目前治疗此疾病最主要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嗜睡症状, 且对生活质量也有较好的改善[16]。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正颌外科治疗、上气道手术、气管切开手术、电刺激舌下神经为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在临床应用率较低, 对病例选择较为慎重。例如气管切开手术可以减少呼吸气流受到上气道闭塞的影响, 但是反而会影响患者的其他情况, 如躯体功能等, 导致生活质量降低[17,18]。

减肥、改变睡眠体位、加强锻炼,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为一般临床治疗措施, 可以通过控制体质量减少呼吸暂停, 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9]。

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甲羟孕酮、普洛替丁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可以使用甲状腺素治疗, 此外, 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抗氧化药物也能够辅助临床治疗。

陈秀梅等[20]使用多维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 并评价了患者的生活改善, 量表使用ESS量表, 结果显示, 在多维干预后, 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4 小结

睡眠决定生活质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4~58岁,中位年龄45.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17分。排除酒精或药物滥用者、严重躯体残疾及其他精神疾病者。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HAMD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口服,初始剂量为10 mg/d,以后根据情况每周递增剂量,最大量为40 mg/d,疗程为6周。观察组患者在口服西酞普兰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每周1次,共6次。帮助患者识别负性自动式思维和逻辑错误,让患者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负性自动式思维。根据患者情况制订活动计划、进行知识讲解、分级安排任务、指导解决问题、制订治疗目标等。要求患者及家属每日根据情况按计划表进行日常活动,活动结束后记录并评分。

1.3 评估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后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比较两组抑郁状态、睡眠及生活质量。HAMD共有17项,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数越高,患者抑郁状态越严重。PSQI共有18项,总分范围为0~21分,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质量越差。GQOLI-74共有16个因子64个条目,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两组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GQOLI总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QOL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两组患者GQOLI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3 讨论

抑郁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与神经生化、心理因素、遗传及社会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躯体症状,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认知曲解,矫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改善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3]。

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目前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西酞普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新型抗抑郁剂,5-HT再摄取抑制剂[4]。但本研究显示,单纯药物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无法缓解。认知行为治疗是基于“认为人的思维对其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理论而设计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是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发生和改变的原因。通过学习可获得适应性行为和习惯等行为,同时可以矫正消极反应及不良行为,纠正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抑郁情绪[5]。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改变患者错误或歪曲的认知,建立健康的认知模式,使患者坦然自己,学会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客观地去看待事物[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给予认知治疗干预后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显示,90%以上的抑郁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问题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7]。睡眠障碍可加重抑郁症患者消极状态,影响患者康复。认知疗法通过谈话技术使患者了解科学的睡眠知识,重新树立睡眠信念,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改善睡眠。

综上所述,通过认知疗法,提高了患者生活处理技能、应对精神应激、人际交往等能力,改变了患者消极自卑、逃避的生活态度,使其积极主动地关心家庭并融入社会生活。相对于单纯抗抑郁剂治疗,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作为,方芳,陈银娣,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述情障碍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9):799-801.

[2]杨云秀.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2):134-135.

[3]秦忠智.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240.

[4]倪荣国,倪爱华.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579-6580.

[5]王胜,郑汉波,汪达山,等.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辅助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5):347-348.

[6]甄君,孔梅,周绍辉,等.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532-1533.

上一篇:船舶事故下一篇: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