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改扩建

2024-08-03

医疗建筑改扩建(精选八篇)

医疗建筑改扩建 篇1

随着国家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增长,中国医疗建筑将掀起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据中国产经新闻报报道:“国内需要改扩建的医院数量过于庞大,近期就有几千亿元资金缺口。目前80%的医院存在改扩建问题,20%需要新建。”由于经济等原因的制约,真正具备重建和新建条件的医院为数不多,老医院的改建、扩建才是我国医疗建设事业的主角,是解决医疗膨胀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满足医疗市场的竞争、患者就医的需求;适应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及医疗项目的开发,在老医院的改扩建中就要有宏观意识、超前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改造工程。本文将以江苏省中医院总体规划及南扩工程为例,探讨医疗建筑改扩建的设计策略。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红十字中医院)于1954年10月创建,1993年被国家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目前医院核定床位900张,实际开放病床1050张,日门诊量5000人次左右,年门急诊量达136万人次,年住院病人数近2万人次,床位使用率超过100%。该院占地约2.1hm2,院区北、东、南侧均与城市干道相邻,交通便捷。

随着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基本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大,医疗用房紧张、停车困难等已经制约着中医院的进一步发展,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中医院拟在现有院区(下文简称“北院”)基础上,向南征用邻近的石桥村地块(下文简称“南院”)进行南扩工程(图1)。

总体工程包括改造与扩建两部分(图2):对北院进行改造,在南院进行扩建。项目完成后医院总体规模将达到总占地面积49000m2,住院总床位数1700~1900张,日门诊量达7000~8000人次。

医疗用房的紧缺,停车空间的严重不足,恶劣的医疗环境,以及原有建筑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等现状,江苏省中医院的改扩建将面临如下问题:

(1)改扩建活动的可实施性,尽量避免干扰正常的医疗活动,分期进行,将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

(2)交通流线的整合,注重新、老建筑中流线的衔接、延续、改造及重组;

(3)停车与土地资源矛盾的化解,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解决停车问题;

(4)资源的重组,利用原有建筑进行改造,以完善医院各方面的功能;

(5)景观环境的变更,在南扩过程中通过集约式的建筑布局,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地面活动空间,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策略一:分期建设(图3);

考虑到项目建设资金及场地实际情况,本着分期建设原则,整体改扩建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为南院扩建项目,实行分期开工,同期竣工的建设方案;二期为北院改造项目。这样,一方面保证了项目周期不会太长,同时也保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医院仍能保持正常运作。

策略二:一体化的整体布局及功能结构(图4);

本着医院建成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而非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的原则,设计中作如下考虑:

南院用地为28000m2,新建医疗综合大楼设于医院用地南侧,建筑面积73600m2,主要作为内科病房及配套医技用房,规模为1100~1300床。配套服务楼分别设于南院用地西南侧及南院用地北侧,建筑面积约30000m2,可根据需要便捷地为南北院提供配套服务。

北院改造后现有行政楼改作特色专科门诊楼,行政用房均迁入南院配套服务楼内,门诊临近城市道路,独立对外形成入口,既可对外独立运营,又可减少院内人流压力;外科住院楼二楼改作中心供应室,为其上部手术室及病房提供服务,其余功能不变;东病房楼1~4层门急诊功能不变,5~16层主要改为医技用房及教学科研用房;食堂楼功能不变;南病房楼拆除后,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预留必要空间。

医院整体建成后,医院的功能分区更为清晰、更为有机、更为高效高效,由于南北院区被城市干道贯穿,因地制宜,形成南北两医疗区,中部后勤服务区的医疗格局。

策略三:新、旧交通流线的衔接、延续、改造与重组;

南北院人流组织的重组、衔接与延续(图1、5)。根据用地周边道路情况,分别在汉中路及候家桥路设主要人流出入口,在石鼓路及罗廊巷路设次要人流出入口,通过地下隧道方式将南北院间的人流流线衔接及延续起来。将北院锅炉房及部分南病房楼拆除,形成开放型空间,并在南北院交界处设横穿石鼓路的下沉广场。北院与南院通过缓坡式的风雨连廊及下沉广场进行空间的连接,以电瓶车作为患者通行南北的辅助交通工具,风雨连廊穿行于空间和景观不断变化的庭园之中,北至下沉广场大堂,南至医疗综合大楼大堂,无形中缩短了南北院之间客观上形成的距离感。

南北院车流组织的改造与重组(图1)。北院仅保留急救车出入口。主要车行出入口设于石鼓路,候家桥路及罗廊巷路;南北院污物出口根据需要分设专用污物通道及出口,通过流线组织及管理手段与日常车流及人流分开,避免流线交叉;南北院分设独立物流出口及物流流线,两院之间少量物流补充可通过地下通道便捷运输,通过停车场统一调整设计,车行出入口及流线统一组织安排,将车流、物流、污物流、人流在垂直或水平层面分开,达到医院人车分流的效果。

南北院整合后,医院将与汉中路、莫愁路、罗廊巷、候家桥、石鼓路等多条城市干道相邻,地铁二号线出口位于医院门急诊广场东北角,交通便捷、人气集中。

策略四:停车地下化(图6);

取消北院地面停车,在南院用地北侧设大型地下停车场与医疗综合大楼地下停车场相通,同时可通过地下隧道到达北院各功能用房,既满足停车位数量要求,又避免地面停车、影响环境、占用宝贵土地资源,同时能满足在交通上与两院相对便捷的联系。

策略五:“生态型、园林化”的医疗环境;

环境设计围绕“生态医院”的主题,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的尊重,总体规划上(图7),根据南北院建筑布局形成的开放型及半开放型空间,设置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轴线,根

据功能需要设计成不同景观分区,下沉式广场作为景观轴线的中心点,既巧妙地解决了南北交通问题,又形成了良好的院内景观及城市景观,将用地的不利条件充分改造,通过景观设计手法,使之成为医院建设的亮点。

细部设计上(图8),巧妙利用地形,以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移步换景”的设计手法,体现中医文化的雕塑、小品,精心设置,以形成形态不同的水景为纽带,贯穿各景观空间,使行人在行走的同时处处感觉着中医文化的熏陶;以“荷叶”为景观设计主题,象征着中医院高贵纯洁的医德、医风,贯穿景观设计始终,如平台、小品、雕塑、植物、构架等。

结语

医疗建筑的改扩建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本文仅以江苏省中医院总体规划及南扩工程为例,对医疗建筑改扩建的策略进行探讨:

1.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

2.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

3.建立新旧功能单元之间的医疗关系;

4.新旧医疗流线的衔接、延续、改造与重组;

5.医疗环境的创造;

从而建造一个既可满足现状需要,又可适应未来发展的医院。

参考文献

[1]梁馨元.SARS凸现中国医院建筑惊人危机.中国产经新闻报,2004-01-14.

[2]赵良,黄植民.老医院改造扩建浅议.北京′96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3]王珊,郑菲,许义富.医疗建筑改扩建工程策划研究.城市建筑,2005(06):9.

医疗建筑改扩建 篇2

【关键词】现代公共建筑;改扩建工程;施工技术

1.现代公共建筑改扩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1常用的钢筋连接方法

钢筋与原构件的连接,按受力方式可分为直接连接(钢筋直接焊或锚在原构件上)和间接连接(先在原构件上设钢牛腿,钢筋焊在牛腿上)。直接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焊接连接和钻孔植筋连接。

(1)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是一种应用最多的传统连接方法,它是通过焊接连接将新、旧构件钢筋连接起来,共同工作。其优点是受力直接、可靠且经济。

(2)钻孔植筋连接。植筋技术分两类:①水泥与微膨胀等组成的粘结剂进行固定的称为一般植筋;②聚氨脂、甲基丙烯酸脂或改性环氧树脂等与水泥或石英砂等组成的粘结剂进行固定的称为高性能植筋。高性能植筋由于结构胶的高强度、高性能,近年来在加层、加固的钢筋连接中应用广泛。

(3)间接连接。通过焊接和胀锚螺栓或其他方法将钢牛腿固定在柱上,钢筋焊接在钢牛腿上,该方法由于钢牛腿能承担剪力,可以用于解决剪力较大而结合面弱的问题。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力情况和构件位置不同而形成的连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拘于单一形式,也不能以一个统一大样来用于各部位,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采用一种或几种连接方式组合使用,这样才会达到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目的。

1.2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理方法

影响新旧混凝土构件结合面混凝土粘接性能的因素较多,但处理其结合面时需掌握以下几个原则:①合理、有效地表面处理;②有针对性地选择粘结剂;③严格控制新混凝土浇筑时间;④及时进行养护。

(1)处理方法。旧混凝土表面处理是混凝土修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表面处理的粗糙度是影响粘结性的主要因素。表面处理是指清除掉旧混凝土结合面上所有损坏的、松动的和附着的骨料、砂浆及杂质杂物,并使坚固的部分骨料露出表面,构成粗糙面以提高粘结性。表面处理方法有人工打毛法、喷丸(砂)法、高压水射法、钢刷刷净法等,其中高压水射法是最好的方法。该法适用于任何情况,在有钢筋的情况下,不但不会损伤钢筋且能为钢筋除锈,而且不损伤周围混凝土,因周围混凝土中没有微裂缝产生,故界面粘结强度高。

(2)材料选择。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技术,可采用武汉长江加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YZJ-4型新旧混凝土界面胶,它是一种水泥类的无机材料,与新旧混凝土接触,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粘结力,其强度随养护时间而增长,该产品已广泛用于混凝土改造、二期混凝土工程浇筑、混凝土冷缝表面处理、桥面路面修补、锚杆生根、机座浇筑以及混凝土大坝、水闸或砖混结构裂缝灌浆等。

(3)施工要点。涂胶前采用高压水冲刷混凝土表面,除去混凝土表面污物与松散颗粒。在现场按比例配制界面胶,为保证工程质量,最好采用高压喷浆机将界面胶均匀地喷涂在旧混凝土表面,界面胶厚度保持3mm左右。在界面胶初凝之前,将新混凝土浇筑上去,因该产品为无机材料,具有与混凝土相同的特性,在水性养护下,随时闻增长强度不断提高,不容易老化,与混凝土同等寿命,所以原则上要求边喷界面胶,边浇筑混凝土,随混凝土一起养护,时间间隔不能超过界面初凝时间。YZJ-4界面胶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相同,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与混凝土变形协调,不会产生附加温度应力,不会在两者之间开裂。

经施工现场钻芯取样试验证实,在正拉力或剪切力作用下,破坏面不会发生在界面处,而是发生在新混凝土或老混凝土内部。

2.现代公共建筑改扩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结构置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1)协助业主方选择钢结构深化设计和制作单位。由于工程原结构形式为大多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体系,结构的垂直度与层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错层及嵌入式安装对于外包钢管的尺寸、钢梁等的标高确定带来不小的难度,全面而合理的技术要求决定着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的质量。因此在选择钢结构深化设计单位时,必须确定其对现场原结构偏差是否具有实测能力,并且在深化设计中将偏差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同时32层以下结构置换部分半数钢结构须采用嵌入式安装等一系列的高技术要求,必须要求钢结构制作单位达到一定的制作加工精度,足以覆盖该工程需要的各项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技术精良、符合要求的钢结构焊工以及完善的质保体系。为此监理方要做好前期的各项考察研究工作,并协助业主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严格控制原结构测量成果的准确性。首先对所提交的原结构偏差测量方案进行严格审查,从测量方法的科学性、技术措施的完善性、人员组织的合理性等角度判断方案是否可行、有效。在测量过程中监督其是否严格按方案实施,并在测量成果完成后,要求提交监理方进行复核,最终会同业主、主设计方、深化设计方共同对所测的偏差进行分析、判断,寻求在深化设计中将偏差的影响消除至最低程度。

(3)置换楼层钢构件非一次就位的吊装过程控制。置换楼层构件吊装时,因上部必然存在原建筑水平结构或已置换完成的水平钢结构制约,故吊装无法实现一次到位。构件垂直运输至楼层高度后,转换成水平拖移至吊装位置,最后竖向吊运至吊装高度。整个吊装过程要求施工方事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阐述,经监理方审批同意,要求施工中严格执行;现场吊装需在结构上附加受力的,事先须得到主设计方书面同意。

在吊装过程中由于反复转换吊装机具,要求施工方落实好各项安全技术保证措施,并在必要时做好监理旁站,以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性。

2.2钢柱制作及安装的质量控制措施

(1)制作精度控制。二合幅钢管是由18、20、25、30、65mm厚钢板经三棍卷板机卷制成两个半圆形钢管状,故驻厂监理先行对原材下料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构件制作完成出厂前, 再由驻厂监理用卷尺检查直径、长度,用园弧样板检查椭圆度、用钢尺检查坡口面的间隙、错边。任何制作精度方面的缺陷都可能导致二合幅钢管现场无法合拢焊接。故针对嵌入式钢管柱,须检查制作成品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尺寸,否则现场极有可能无法嵌入。构件检查合格后,在半园弧上下部位坡口二侧用洋冲敲距坡口中心50mm基准点,以便现场安装时有基准尺寸。鉴于本工程结构置换采用单双数楼层原结构分段拆除及钢结构安装,故近半数钢管柱安装时下部无支撑,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耳板。耳板与钢管的角焊缝以及耳板位置也是构件出厂前的检查项目。

(2)吊装就位精度的控制。为临时固定无支撑的钢管,在原混凝土柱上钻孔、化学植筋、焊接埋板,并于埋板上均匀焊接8个支撑板,用作钢管柱下端的定位。用塔吊、卷扬机、手动葫芦等起重工具进行钢管柱安装、耳板定位。在过程中复测钢管柱的垂直度及柱顶标高。经设计同意,牛腿标高允许偏差按柱项标高允许偏差值操作,由于牛腿标高误差会影响到钢梁的安装精度,因此验收工作中作为测量检查的增加项目。坡口两侧的基准点作为钢管柱安装就位时钢管柱外径尺寸的依据。

3.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建工程和改造工程数量日益增加,特别是改造工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改造工程的限定因素很多,选择空间有限。我们应用于改造工程的实际经验还不多,有待于在更多的工程实践中总结完善,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科]

【参考文献】

[1]梁红星.粘钢加固技术的应用.山西建筑,2006(23).

医疗建筑改扩建 篇3

1 依据院方要求, 重组明晰的功能主脉络

1.1 构建规划新秩序, 提高医疗效率

首先找出限制院区改扩建综合效率的制约条件: (如图一)

院区东北角门诊楼无法满足院区门诊量的要求, 且同东侧道路紧邻, 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将来院区的整体改造。而与之相连接的L型建筑, 由于其对北侧住宅的影响, 院方要求保留。

经过分析, 从建筑效率的角度提出改扩建的方向和目标: (如图二)

1) .用地扩张后, 在不影响间距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增加建筑层数, 提高容积率以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率。

2) .整合原有的内区花园, 利用地下解决停车问题。

3) .新建门急诊综合楼应考虑其保留建筑的关系。

4) .适当让出东侧广场, 缓解东侧交通混乱问题。

5) .以原有的门诊、医技、二部分的空间关系为原型, 向西面场地继续拓展, 并用医院街将其进行连接, 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的空间秩序。

2.综合考虑分期建设的合理性

医院建筑改扩建工程的实施难免对营业中的医院产生影响, 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营情况下, 合理的分期改扩建设计, 也是医院建筑改扩建的综合效率所涉及到的重要问题。

在四院的项目中我们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一些原有建筑面积临时解决门急诊问题, 拆除原有门诊楼、CT楼;第二阶段新建门急诊楼和一期地下室;第三阶段二期地下室的施工。

2 明确原有建筑和新建筑的功能衔接与整合

2.1 保留建筑的利用与改造

建筑改扩建较之于新建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 医院建筑改扩建也并非“在一张白纸上作画”, 与新建医院相比, 设计首先要面临的是场地内部的建筑布局、交通流线及医疗设施现状等, 再根据院方的需求, 在这些给定的条件基础上, 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及分期实施的方略。

2.2 保留建筑和新建筑的衔接

医院建筑改扩建不是单纯的面积的增加, 而更重要的是改扩建后整体功能的衔接与整合。保证改扩建后功能分区的合理, 避免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 提高医院建筑的综合效率。

改扩建结构的核心问题就是衔接处的处理, 在四院建筑的改扩建中, 由于层高和结构形式的差别, 我们利用过渡空间即小中庭空间来进行新旧衔接, 从外部看此处空间由通透的玻璃盒子连接两部分体量, 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保留建筑和新建筑的不协调性。

增加了医疗街的概念, 用一条垂直方向的医疗街将新建、保留二种建筑串联, 使得原本无序的院区有了明显的中心轴线 (如图三) , 建立清晰的内部流线

3 自相似在医疗改扩建中的运用

3.1 功能的自相似

沈阳第四人民医院的改扩建设计中, 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医疗行为分别是医生诊治和患者候诊, 主要的功能空间是诊室和候诊空间。以最基本的诊室单元进行复制, 进一步形成诊区, 门诊部, 候诊空间分为厅式候诊和廊式候诊, 按照自相似的原则, 通过最基本的组合完成整个医疗区的扩建。在建筑设计中, 合理的运用自相似的方法, 即可构建结构清晰, 逻辑严密的建筑。

3.2 流线的自相似

外部流线包括急诊流线、门诊流线、办公流线、后勤流线、污物流线、感染流线、体检流线。内部流线包括医患流线、供应流线、污物清除流线、探视流线等, 处理这些复杂流线的原则是避免交叉, 路线短捷。

尽端式布局是沈阳第四人民医院的改扩建设计中避免交叉的主要解决手法, 各科室位置布局适当, 可防止病人在各医疗科室间穿行, 减少彼此间交叉感染的机会。流线上的尽端式布置可以使门诊部各主要科室自成一区, 保证相互之间的独立, 防止交叉感染。然而, 由于科室数目众多, 大小不等, 对面积要求不同, 平面中既要使各尽端自成一区, 又要适合分配大小科室的灵活性, 设计中采用医疗街联系各尽端科室, 使平面具有发展、生长的可能性。

摘要:本文以实例分析医疗建筑中涉及的改扩建问题, 由于扩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直接相连或毗邻, 功能上需要与原有建筑相协调利用, 保证改扩建后功能分区的合理, 提高医院建筑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俊键.地区性综合医院改扩建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 2010

医疗建筑改扩建 篇4

1.平面图

2.机房

3~5.单人病房

注重动线和隐私

设计团队在设计前进行了大量的实地现场勘查, 并与患者、家属和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发现他们的关注点均在于需要一个既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同时又能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舒适私密的医疗空间。因此, 在改扩建工程中, 重点加强了医院的人流动线, 同时力求保障患者的隐私。

9. 走廊整体效果图

6.双床病房

7~8. 活动空间

互动的空间设计

针对儿童医院的特殊性, 此次改扩建工程在各科室内部空间设计上颇具人性化。诊断室内安置了各种造型独特可供孩子们自由选择的座椅, 使用这些积极的干扰因素可以吸引就诊患儿的注意力, 促使患儿积极接受长时间治疗;设计团队在检查室的墙壁和天花板绘制了一些卡通动物、花草和几何图案, 以此舒缓患儿紧张的情绪;还将专用会议室、研究室和儿童活动空间合并在一起, 促进了患儿良好的就医体验。

此外, 该工程尤其注重营造休闲氛围的互动空间, 不仅为患儿设计了沟通、玩耍空间, 还为陪护家属提供了交流空间, 在等候室内为了便于研究所各个部门间的协作, 还扩大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办公空间。

10.休息空间

11~13.走廊

14.接待处

缤纷色彩的视觉体验

浅谈医院建筑的改扩建 篇5

1 当前医院建筑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医院现状细致的调查分析, 盲目改扩建。医院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 充分考虑医院服务半径、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 制定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果在没有全面认识的前提下进行建设, 结果只能造成老问题没解决, 又带来新问题, 而不能“对症下药”[4]。2) 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医院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限制, 往往缺少总体规划, 盲目改扩建, 最终造成整个医院建筑原有的空间关系被破坏, 功能更加不完善, 对创造新的医疗环境更无从谈起。3) 医院改扩建用地不足。现在的综合性医院大多数都是由20世纪中期建立起来的医院发展而成, 由于受当时特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背景限制, 规模相对较小, 随着不断发展的要求, 医院用地不足现象日益突显。解决医院用地不足现象主要有三种方式, 即水平扩展、竖向叠加和综合扩展[6]。4) 忽视生态化设计和以人为本理念。医院是能耗大户, 一个综合医院建筑的能耗相当于一个同等规模四星级宾馆的两倍[7]。医院帮助拯救病人, 而生态化设计可以帮助拯救人类。现代护理模式更加人性化, 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医院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无障碍化设计的要求, 满足病人看病的要求。5) 从事医院设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医院设计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人员还很少, 专业化水平低, 不能满足综合性医院的市场需求。

2 医院建筑改扩建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医院建筑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 对医院建筑改扩建已迫在眉睫。现代医学已开始从生物实验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越来越重视医院建筑的高情感和人情味, 现代医院建筑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医院的改扩建已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问题, 确实应该引起包括建筑师在内的多个方面的重视和思考。

3 医院建筑改扩建的设计理念

3.1 合乎实际, 保证运营

医院在改扩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粉尘等, 改扩建往往需要拆除部分原有建筑, 造成功能中断。与一般建筑改扩建不同, 医院建筑应充分考虑上述问题, 把解决上述问题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综合考虑, 保证医院建筑在改扩建过程中的正常运营。

3.2 统一规划, 分期实施

医疗卫生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 具有不可预见性, 医院建筑的发展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 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好医院的建设问题。在医院建筑改扩建过程中, 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从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考虑整个院区的合理性、科学性, 并预留发展空间满足不可预见的医院发展要求[8]。

3.3 功能至上, 细化设计

人类建筑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对建筑的功能需求是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 功能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医院建筑就是服务于医疗卫生活动的场所, 其功能非常明确,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不能盲目忽视建筑功能, 以建筑形象为设计出发点。医院建筑功能系统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保障部、行政办公部和科研教学部六部分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要细化每一部分的设计, 细化设计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的使用方便程度。

3.4 以人为本, 注重环境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减, 人性化的医院服务应以人为本, 医院建筑在设计过程中, 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参照美学、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医院环境设计, 如室内外绿化、景观小品、色彩灯光诱导图标、无障碍设计等。总之, 无论从大的空间还是到局部细节处理都应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4 实例解析

泰安市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 近年来医院规模得到快速发展, 原有的医院建筑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医院新扩建了一栋高层住院楼。笔者结合医院改扩建, 对该医院改扩建住院楼前后的变化和过程进行论述。

4.1 医院改扩建住院楼前基本情况

医院改扩建前总平面布置如图1a) 所示, 改扩建前设有两栋住院楼, 在门诊楼和住院楼A位置设有地下停车场, 医院周边有相应的绿化, 职工宿舍设在医院的西侧。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开展, 人民看病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但随着医院病人不断增加, 原有的住院楼已不能满足病人住院的需要。经过调查分析, 医院领导决定对现有医院建筑进行改扩建, 即把原职工宿舍拆除后建造住院楼。

4.2 医院改扩建过程中的运营情况

医院建筑在改扩建过程中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医院正常运营的影响。首先拆除了原有职工宿舍楼, 规划建设了住院楼C和肿瘤研究中心, 把原住院楼A西侧改造成办公区, 如图1b) 所示。增设肿瘤研究中心主要是由于新建住院楼C高度较高, 对住院楼A西侧区域的采光造成影响, 不利于继续作为住院楼使用, 故改造成对光照要求相对不高的办公区;另外在新建住院楼C和肿瘤研究中心大楼之间增设了绿地。

4.3 医院改建后的运营情况

医院改建后, 解决了医院病房紧张的局面, 特别是肿瘤研究中心大楼的落成, 进一步促进了该院肿瘤病学的研究。医院建筑在改扩建过程中, 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注重环境建设的理念, 绿地面积在没有减少的情况下, 反而增加了很大比重, 大大改善了医院的生态环境, 对病人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5 结语

医院建筑改扩建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它必须由相对科学合理的程序系统来完成。医院建筑在改扩建过程中, 应不影响医院平时正常的医疗服务, 理顺各部门的功能关系, 合理进行功能分区。人性化的医院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减,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研究改进, 才能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罗运湖.医改进程中的医院建筑走向[J].建筑学报, 2007 (10) :84-87.

[2]彭瑜, 李必瑜, 杨真静.综合医院建筑的动态演进[J].重庆建筑, 2005 (11) :26-31.

[3]Richard L.Miller, Earl S.Swensson.Hospital and HealthcareFacility Design[M].London:W W Norton&CoInc, 2002:135.

[4]孙扬.综合医院改扩建中规划问题初探[J].福建建筑, 2008 (8) :22-25.

[5]辛春华.医院改扩建策划与总体规划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 2003 (7) :25-27.

[6]任俊申, 朱永新.医院建筑改扩建方式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0 (3) :63-64.

[7]晁军, 刘德明.医院建筑的生长与再生[J].华中建筑, 2008, 26 (6) :72-75.

洛阳热电厂改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篇6

洛阳热电厂改扩建工程系新建二台142MW供热机组, 并留有2×300MW机组的扩建场地。按最终规划发电容量1000MW进行总体规划。逐步拆除早年建设的小型机组, 以提高全厂效率, 改善环境。

洛阳热电厂的设计目标是:安全、满发、经济、高效。就建筑设计而言制定了具体的优化目标:

1.1设计出现代化的、具有跨世纪特征的、与四周环境相适应的大型电站, 使新旧建筑群体协调, 以实现造型美观基本法则———多样统一。

1.2创造满足工艺需求良好的内部空间。

电厂的各类建筑物是按其内在工艺生产流程, 紧凑有序地相联系的。协调好内在功能内容, 力争使建筑形式做到相互有机联系, 群体整体协调。

1.3厂区辅助附属车间的设计应充分满足在新时期电厂新管理、新体制的需要。

1.4执行好现行规程规范, 所有建筑面积、建设标准符合我国国情, 并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联合建筑, 这是控制建筑造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在控制造价的情况下, 因地制宜, 积极慎重的选用新的成熟的材料, 新材料能赋予建筑新的形象, 而新材料的选用又能促进建材科技的发展。

2主厂房建筑设计

2.l布置概况与基本尺寸

本期设计2×142MW机组, 4×610t/h锅炉, 汽机纵向布置汽机房, 跨度36m, 柱距8m, 总长154.4m, 汽机房运行层标高12.0m。除氧煤仓间为双框架, 其跨度分别为9.0m和13.0m, 柱距为8m, 厂房长度186.4m。除氧器布置在21.0m层, 锅炉采用露天布置, 12.0m运行层设大平台, 运行层以下封闭, 炉顶用压型钢板建造。本期工程按集中控制 (2炉机电) 方式, 共2个控制楼。

2.2主厂房的建筑立面设计

2.2.1主厂房汽机间侧立面设计及色彩

厂房造型的设计首先要立意, 即把握全厂和区域整体的建筑创作构思、造型特色、色彩调子和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建筑的艺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电厂建筑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厂的物质生产使用功能, 另一方面是设计者的构思、艺术表现立意。本工程在立意上欲表现庄重厚实的风格, 突出简洁的大面积实墙, 点缀小块的大门、窗。运行层以上配以横向带形窗, 以水平线条创造出轻快流畅的水平动感, 并采用凹凸块面的处理配以淡黄色及天兰色的色彩变化, 二种颜色穿插呼应相互配合并相得益彰, 各自的表现力均得到充分发挥, 主厂房立面取得了在和谐中见丰富的良好整体效果。

2.2.2结合工艺设备, 丰富立面造型

露天锅炉是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 它暴露的管理、设备、钢架、钢柱、扶梯步道、平台等最能反映电厂独特的个性。本设计4台锅炉炉顶的外型和色彩与主厂房协调一致, 混为一体, 锅炉成为立面的组成部分, 充分体现出现代化工业建筑刚劲挺拔的造型, 以烟囱为背景, 共同形成了全厂构图的中心, 成为整个厂区建筑群体中的高潮。

2.3主厂房的采光、通风与防排水

2.3.1采光

天然采光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原则, 以达到节省运行费用的目的。本设计采用A列低位侧窗与B列高位侧窗相结合的采光方式。运行层低位侧窗高2.4m, 着重解决A列通道及其附近采光的需要。B列窗位于吊车梁上, 着重解决靠B列侧采光。由于汽机房跨度为36m, 中间采光不足部分, 辅以屋面的采光罩 (有机玻璃拱型采光罩) , 从而使机房内获得较高的采光系数, 满足运行的需要。

汽机房底层因设备及结构的遮档, 天然采光无法满足检修及运行的需要, 则采用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采光方式。

2.3.2通风

本工程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的气流组织形式。进风口设在运行层的低位侧窗。气流通过除氧间带走加热器排出的余热, 再由除氧间屋面的屋顶风机及排气侧窗排出。由于机械排风使气流组织稳定, 气流横贯汽机房, 使室内温度、湿度比较均匀。

2.3.3防水、排水

汽机房、锅炉房零米层的地面排水是电厂文明管理和达标的标志之一。本设计均采用排水坡度和排水沟相结合的防排水方式。

皮带层水冲洗为在煤仓间靠锅炉侧D列外设通长纵向室外排水沟, 冲灰水及屋面雨水排入此沟, 引至零米层灰分离井, 除灰之后.再接入厂区下水系统。锅炉运转层为露天大平台, 由于汇水面积大, 往往给排水造成困难。本工程在每台炉的两侧设有600宽1200深的排水沟 (从D列引至E列, 沟道上盖格栅板) 解决了锅炉运行层平台的排水问题。

2.4集控楼设计

集控楼设于二台锅炉之间, 其平面尺寸16m (宽) ×60.4m (长) , 其头部伸至除氧间, 距B列3.6m, 集控楼共5层, 顶高25m。集控楼平面布置如下:

0.00米层:锅炉专业检修及休息班组室;

4.00米层:直流配电间、蓄电池室、通风机室;

8.00米层:电缆夹层及消防设备室;

12.0米层:集中控制室、化水汽水取样间、热控综合装置、煤化验、水化验室;16.5米层:空调机房。

集控楼是全厂专业最集中、工艺最复杂的区域, 全厂各主要专业如机务、电气、热控、暖通、消防、上下水、化水等有关工艺的管线、沟道、电缆桥架、设备等通过粱、柱、楼板在此纵横交错, 故而在设计中与各专业密切配合, 协调一致组织通畅。

本工程建筑设计有以下特点:

2.4.1平面及空间布置合理, 适应工艺要求, 采用大小空间相结合的布置形式, 如汽水取样间附属有高温炉问和化验间, 加药间附属有药品库, 暖通机房附属有小型控制室。

2.4.2良好的交通组织:底层各主要车间均有独立对外的出口, 楼层两端设有封闭楼梯间, 在主厂房中部亦设有封闭式楼梯间, 集控楼各点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要求, 运转层四周设有环形走廊, 流畅地处理各层交通与电梯直接相通。

2.4.3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为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集控室采用大面积玻璃隔断, 高级纤维板材吊顶, 花岗岩内墙及地面装修, 充分考虑防火、防尘、空调、吸音要求, 新颖美观, 色调和谐。工程师站及电子设备室采用活动地板。蓄电池室的顶棚、内墙面及门窗均考虑了防腐影响。化水用房地面考虑了防排水等, 把各专业不同的工艺要求和工艺特点融合在建筑设计处理之中, 为电厂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3输煤系统建筑设计

本工程输煤区位于厂区二公里外, 输煤栈桥较长, 并跨越涧河, 整个输煤栈桥的围护结构为淡兰色及淡黄色压型钢板相间, 苑如一条彩色长龙, 飞越涧河面, 直伸输煤厂区, 与四个高耸的煤罐组合在一起, 造型美观, 为当地很重要的一个景观。在煤场区还布置有造型新颖的食堂及职工浴室, 与附属生产建筑组成丰富的建筑群体。各建筑体型和色彩充分考虑到与主厂房立面的协调和统一, 使之能充分体现出跨世纪现代化大厂的厂容和厂貌, 从面加强全厂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4全厂建筑协调

全厂建筑分为主厂房、电气建筑 (含220kv屋内配电装置及网控楼) 辅助附属及部分生产建筑 (如输煤建筑及各种配电问) 及水工建筑5个主要部分。

在建筑造型和材料选择上体现出主厂房是全厂建筑的主体和高潮, 化水建筑、电气建筑与主厂房毗邻给予重点处理, 建筑体型讲究立面构图, 在化水处理室、220kV屋内配电装置网控楼, 采用了少量玻璃幕墙和不锈钢包框等材料, 厂区内其它建筑则与房屋结构协调, 造型简单大方。

全厂建筑体型方正, 以竖向线条为母题, 充分体现工业建筑的特点, 外墙均采用淡兰色与淡黄色相间的柔和色调。

厂区除建筑以外, 还有构筑物及设备, 如A排外构架、变压器及防爆墙、围栅、架空管廊、化水、净水、污水的露天设备, 水塔水池、油箱、油灌、除尘器、烟道和烟囱、栈桥等等。经过色彩处理后的这些构筑物和设备与建筑物组成有机的整体, 正是这些反映了电厂与众不同的个性。

5建筑材料的选用

工程中采用了部分金属压型钢板, 面砖、铅合金彩板及大型电动卷帘门, 活动地板、地砖、高级纤维吊顶板等新型材料, 通过实践有以下几点认识:

5.1应优先选用国内品质好的材料, 对促进国内建材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栈桥外墙采用“宝钢”生产的V—125型金属彩色压型钢板, 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5.2积极、慎重、因地制宜的推广新材料, 这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职责:建筑设计离不开材料的选用, 建材的选择又是控制建筑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工程建材选用合适、用材适当。

5.3在选择建筑材料时, 首选注意满足规程规范的要求, 如控制室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化学蓄电池室应采用耐腐材料, 对建筑的细部进行细致的推敲, 包括面材的选择:拼贴方式、接缝宽度、材料处理的构造、色彩的推敲等。所选择的材料具有良好品质, 并具有相关产品说明及规范书。

摘要:本文介绍了洛阳热电厂改扩建工程 (2×142MW) 建筑设计概况, 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电厂建筑设计特色。

浅谈医院房屋建筑物改扩建费用核算 篇7

根据1999年颁布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我市按照房屋建筑物的账面价值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而不对房屋建筑物计提折旧。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房屋建筑物表象上虽然有所折旧,但房屋建筑物的账面价值却没有任何变化,房屋建筑物账面价值严重失真。《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物,按其原值加上改建、扩建发生的实际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拆除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房屋建筑物改、扩建工程基本都是在原有房屋建筑物主体框架内,进行内部设施改造和流程布局调整,拆除和更新改造部位较多,但其价值一般难以计算,同时房屋建筑物与专业设备、一般设备不同,拆除和更新改造的残值利用价值较小,由此产生的变价收入也较少。而改、扩建费用一般较大,为此我市的做法是直接将产生改、扩建费用,扣除变价收入后增加固定资产。工程决算后,发生改、扩建费用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产生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由于拆除和更新改造的价值没有调整,所以这种做法必然导致房屋建筑物账面价值和净资产虚增。因此,如何准确核算医院房屋建筑物改、扩建过程中的账面价值是医院会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房屋改、扩建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弊端

(1)房屋建筑物价值有所偏差。医院改、扩建前,房屋建筑物基本都存在着内部设施不齐全,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科室面积较为拥挤等矛盾,因此按照等级化医院建设要求进行的改、扩建工程,除房屋建筑物主体框架不进行更新改造外,其他部位都要进行内部设施改造和流程布局调整,不少部位可能还要拆除。而房屋建筑物账面价值是以历史成本计价,是以房屋建筑物的一个整体列入医院固定资产,科室之间、门框、门、窗框、窗户等各个部位价值难以分解计算,这部分拆除后,如果简单的将所有改、扩建费用增加固定资产,而不将这些拆除部分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势必虚增房屋建筑物账面价值,同时虚增净资产的账面价值,造成财务数据的严重失真。

(2)修购基金提取依据不实。《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具体的比率由医院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核定,报卫生主管部门备案或批准后执行。比率一经确定,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得随意变动。”江苏省规定,房屋建筑物中框架、砖混、砖木结构的使用年限25~35年,其他结构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年限8~20年。由于实施改、扩建工程中拆除部分账面价值未进行调整,而是简单的将改、扩建费用列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虚增,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是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结合使用年限和确定比率提取的。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提取依据不实,不可以避免的多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3)业务收支状况失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提取是医院支出的重要内容,在业务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提取数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会计期末的业务收支结余,影响领导的正确决策。由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增,直接导致了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多提,也直接导致的业务收支状况失真。

3 对医院房屋改、扩建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当设立“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减值科目,同时将支出中的提取修购基金改为提取折旧费,并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取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计提折旧时,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补提折旧。建议可采用简单易行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在计提范围上,对房屋和建筑物,各种设备器具,无论使用与否均计提折旧,在计提期限上,按规定的使用年限计提,对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对超期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续提,并在备查簿中登记,作为更新设备和考核的参考依据。在账务处理上,计提基数以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采用规定的年折旧率或月折旧率计算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可以完全体现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所以如果发生房屋建筑物改、扩建费用,可以直接增加固定资产。

(2)审计评估。医院在实行改、扩建工程前,应聘请房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在房屋建筑物账面价值基础上进行完全评估,评估时要具体到房屋建筑物的每个结构、每个部位,包括科室之间的账面价值、门框、门、窗框和窗户账面价值等。当发生改、扩建工程时,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对房屋建筑物的拆除部位、改、扩建部位进行核价,再进行账务处理,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发生变价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不应再减少固定资产。

摘要:医院房屋建筑物发生改、扩建费用时,由于改、扩建部位价值难以计算,所以一般直接将改、扩建费用增加固定资产。本文简要论述应该如何处理此项业务。

医疗建筑改扩建 篇8

关键词:污染治理,合理规划,集中治理

一、浙江义乌既有建筑改造扩建工程中的困境

(一)建筑改扩建工程中固有的一些环境问题。

1. 噪声污染。

建筑改扩建施工,必然涉及到较大型工程用器械的使用。义乌作为我国较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具有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特点。城市内部的建筑改扩建作业使用较大型工程器械,产生的工程作业噪音影响范围就会比人烟稀少地区要广,影响人群也相应比人烟稀少地区要多。噪声污染是义乌对既有建筑改扩建工程中第一个环境问题。

2. 建材污染。

建筑改扩建工程作业中使用的建材,无法轻易达到百分百的利用率,那么就注定会有一部分的建材被当作废料丢弃。义乌人群密度较大,商业活动频繁,建材废料的堆积和集体存放就存在空间占用上的问题。而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建材废料会在改造建筑群附近随意堆放,无法做好必要的管理,对于这些建筑材料的清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建材的清理存在数量多,容量大的特点,无法通过简单的城市环卫工作就做好集中处理工作,那么相应地会对建筑周围的卫生环境带来一定挑战。

3. 水环境污染。

义乌现有的排水网络大多仍然是1988年义乌建市时建成的排水管道,现在进行的建筑改扩建不仅涉及到地上部分作业,也涉及到地下作业。以往的排水网络规划,在新的建筑在改扩建的过程中就变得不合理,但是排水网络的规划改造速度势必跟不上地上建筑的改扩建速度,所以处理不当会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排水系统带来挑战,严重时会导致城市排污无法顺利有效进行。污水处理不及时,会带来相应的水环境污染,并且污水的气味散播在空气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

4. 空气污染。

建筑施工避免不了粉尘的产生。现在衡量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一项就是PM2.5的浓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而建筑粉尘在空气中的增多会大大提高这个数值,换句话说,建筑粉尘会大大增加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加之义乌人口流量大,常驻人口多的特点,这个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规避或是解决,会严重影响义乌人民的正常生活。

(二)义乌特有的建筑改扩建上的环境问题。

1. 用地紧张背景下,建筑改扩建对绿化的破坏。

义乌是我国小商品市场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人流量大,市场规模大的特点,致使义乌的常住人口有所增加,进一步加重义乌用地紧张的情况。城市建筑的改扩建,就需要开发更多的城市空间来安置改扩建过程中受影响的人员,而城市中能够提供较高弹性需求的用地大多都是城市绿化用地,或是城市公园用地等。这些地方即使用于临时安置,也会相应降低义乌市的绿化状况。这对于本来就有一定环境压力的义乌市可谓是雪上加霜的状况。

2. 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义乌从地形上来说是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形,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风向是东南风,冬季是西北风,东部偏高,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建筑改造大肆进行时由于施工、运输或是其他相关作业进行时产生的多余热量无法通过大气循环有效释放出去。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义乌市的城市热岛效应,也是建筑改扩建对义乌环境的一个挑战。

二、义乌改扩建过程中规避环境问题的建议

(一)做好改扩建规划。

改扩建规划尽量将城市不同地区的改扩建时间进行错开处理。比如说一年的上半年东面城区的一部分进行改扩建,下半年西面城区的一部分进行改扩建。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受到改扩建影响的人群疏散安置到远离改扩建城区的地方,使其受到改扩建带来的环境问题影响程度减轻,一定程度上减少改扩建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实际影响。另外合理的城区建筑改扩建规划可行的情况下,相应的该地区的排水网络改扩建也能作出合理的规划,这样可以避免在建筑改扩建完成后要进行排水网络的改扩建,降低二次施工发生频率,也能相应地降低环境损害程度。并且这种情况能够很好地规避水环境污染,和排污处理不当带来的空气污染。

(二)改扩建地区设置隔离区。

在合理规划落实的背景下,可以在已进行改扩建作业的城区和不进行改扩建的城区之间设置一段距离具有一定纵深的隔离区,这个隔离区可以是城市绿化带或是城市公园。将受影响人群安置在隔离区外,能够降低建筑作业产生的噪音污染、光污染的影响范围。另外,隔离区多用绿化设施设置的前提下,而绿化又具备吸附粉尘的作用,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作业产生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降低PM2.5数值,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改扩建作业时带来空气污染损害。

(三)集中处理建材废料。

因为建筑改扩建作业规划中尽量分城区进行,那么这种改扩建模式下,可以将改扩建施工范围锁定在固定区域。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建材废料进行集中的堆积,相应可以做一定的集中处理工作。因为建筑肥料的集中堆放,在回收处理时所需消耗的人力就会减少许多,可以降低建材废料处理的成本;同时集中的堆放在进行废料回收时需要的运输次数就会降低,可以通过一次的大型运输处理较多的建材废料,建材废料处理所需消耗的物力也会降低很多。而可以将这些节约下来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后期美化城市的建设中去,进行环境破坏后的弥补工作。

(四)改进建筑改扩建应用技术,以及合理规划交通使用线路。

城市热岛效应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是城市化发展必有的环境问题,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通过改进建筑改扩建应用技术,用技术去弥补其他上的不足,是很多时候的通用方法。应用技术的改进,这里指的是使用更为环保的建筑改扩建工具、使用更为环保建筑改扩建方式,结合盛行风向和气候特征等。应用散热较少的建筑改扩建工具,可以减少城市余热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热岛效应的改善。在夏季,也是对参与建筑改扩建作业的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的改善,从而有利于提高建筑工人工作效率,减少建筑改扩建施工时间,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改扩建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规划合理的交通使用线,更多指建材运进的运输线和建筑废料集中运出去的交通使用线。这些线路应该避开城市商业区和居民区。但是结合义乌的情况,建议可以从城市外围进行运输线的开辟和使用。一方面可以降低由于城市改扩建要使用的必要运输带来的噪声污染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改扩建过程中,城市内部交通的秩序。因为众所周知,义乌是一个小商品集散地,这个地区的交通运输业是关乎地区命脉的存在。所以城市建筑改扩建应尽量降低对城市正常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不能影响义乌地区正常的市场的运行。

三、结语

城市改扩建不能盲目进行,应当在做好损害估算、完整数据统计的前提下,结合城市人口分布、气候特征、城市排污系统甚至地形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完备和科学的规划下指导进行。要尽可能缩小损害范围和降低损害结果。

参考文献

[1]刘伟,马晓华.既有建筑改扩建工程中的环保问题及对策[J].市场研究,2014,7

[2]申维,宋雪飞.奉城医院绿色化改扩建工程施工案例[A].2012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论文集[C].2012

[3]姜荣.关于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路基施工处理的分析[J].山西建筑,2012,10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企业下一篇:社会经济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