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显装置

2024-07-21

数显装置(精选四篇)

数显装置 篇1

一台CKA6140数控车床, FANUC 0i-TC半闭环控制系统, 在加工零件时发现径向尺寸很不稳定, 尺寸波动范围经常在0.02~0.1mm。在排除常见故障原因之后, 决定检查机床的定位精度、检测X轴丝杠螺母间隙和螺距误差。对于开环、半闭环控制的数控机床, 定位精度主要与机械传动机构的反向间隙和螺距误差有关。机床经过长期运行后, 由于机械磨损, 丝杠反向间隙和螺距误差增大, 若得不到合理补偿, 加工精度难以保证。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检测按国家标准和ISO标准规定, 应以激光测量为准, 由于激光测量仪较少, 现有数控机床生产厂大多采用步距规检测或使用标准尺进行比较测量, 但学校条件有限, 既没有激光测量仪, 也没有步距规, 于是尝试使用光栅数显装置进行检测。

二、光栅数显基本原理

在数控机床上, 光栅是精密测量装置, 作为全闭环数控机床的位置测量元件, 将移动部件实际位置坐标值通过反馈电路输入到数控系统中去, 用差值控制运动部件, 直到运动部件到达指令指定位置为止。如不将光栅测量值反馈回数控系统, 而是将实际位置测量值输入给数显装置, 这就构成了光栅数显定位精度测量系统。光栅位移传感器由一对光栅副中的主光栅 (即标尺光栅) 和副光栅 (即指示光栅) 组成, 在进行相对位移时, 在光的干涉与衍射共同作用下产生黑白相间 (或明暗相间) 的规则条纹, 即莫尔条纹, 经过光电器件转换, 黑白 (或明暗) 相同的条纹 (光信号) 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波形为正弦波) , 再经过放大器放大, 整形电路整形后, 得到两路相位差为90°的正弦波或方波, 送入光栅数显表进行计数显示。由于机械传动装置的刚性、摩擦阻尼等非线性因素和传动链间隙等原因, 光栅检测到的实际位置值与指令值可能不一致。其差值可作为丝杠螺距误差对应点的补偿值, 输入到系统参数中, 通过数控系统的软件补偿功能, 消除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三、光栅数显装置选择

现在光栅数显装置大多配套供应, 不需考虑光栅输出信号与数显装置的匹配以及接口的连接。光栅数显装置选择应主要考虑检测精度以及安装是否方便快捷这两个因素 (本例使用Easson怡信ES-8L车床光栅数显装置) 。为满足数控机床精度检测与补偿需要, 光栅分辨率最好为1~5μm。此外还要考虑行程、抗干扰能力等其他因素。

四、安装方式

光栅线位移传感器的安装比较灵活, 可安装在机床的不同部位, 一般将主尺安装在机床的拖板上, 随机床走刀而动, 读数头固定在床鞍上, 并尽可能使读数头安装在主尺的下方, 这样输出导线不移动、易固定, 但要注意切屑、切削液及油液的溅落, 可加防护罩。

五、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检测

1. 操作方法

按事先编制好的程序使运动部件以同一进给速度沿着轴线运动到一系列的目标位置, 并在各目标位置停留足够的时间, 以便测量和记录实际位置。

2. 目标位置的选择

每个目标位置的数值可自由选择, 可按公式 (1) 进行。

式中Pi———目标位置数值

i———现行目标位置序号

P———目标位置间距, 使测量行程内的目标位置之间有均匀的间距

r———在各目标位置取不同的值, 获得全测量行程上目标位置的不均匀间隔, 以保证周期误差被充分地采样

考虑到螺距误差补偿参数设定方便, 这里取r=0, 使目标位置之间有均匀的间距, 但不能是丝杠螺距的整数倍。这里取目标位置间距P=21mm。

3. 数据采集

选择数控车床X轴进行检查, 在进行定位精度检测和进行螺距误差补偿之前, 先让机床空运行一段时间, 以消除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然后清除各坐标轴的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螺距误差补偿值和间隙补偿值。编制好精度检测数据采集程序并输入到数控机床中, 在精度检测时应排除振动等各种干扰。检测程序如下:

在机床回参考点后, 通过运行程序, 记录X轴上每个目标点正、反向快速定位时的位置偏差值, 填入表1中。

4. 机床定位精度和反向差值B (失动量) 的计算

X轴单向定位精度A由单

向定位系统偏差和单向定位标准不确定度估算值的2倍的组合来确定其范围。其中单向定位标准不确定度Si由公式确定, 单向定位系统偏差为沿轴线任意位置Pi上单向趋近的单向平均位置偏差Xi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代数差, 即E=max (Xi) -min (Xi) 。由此可得单向定位精度

某一位置的单向重复定位精度Ri可由公式Ri=4Si计算出, 轴线单向重复定位精度Ri为沿轴线的任意位置Pi的重复定位精度的最大值, 即R=max (Ri) 。轴线反向差值B为沿轴线的各目标位置的反向差值的绝对值Bi中的最大值。通常以各目标位置Pi的平均反向差值B的2倍作为数控机床反向间隙补偿值, 输入到系统间隙补偿参数中。轴线平均反向差值B为沿轴线的各个目标位置反向差值Bi的算术平均值。

每个点的单向平均位置偏差Xi, 单向定位标准不确定度估算值Si, 反向差值B均可运用EXCEL表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

六、螺距误差补偿

1. 螺距误差补偿原理

数控机床螺距误差补偿有单向和双向补偿两种, 单向补偿为进给轴正反向移动采用相同的数据补偿, 双向补偿为进给轴正反向移动分别采用各处不同的数据补偿。数控系统通常采用单向螺距误差补偿, 同时必须对反向间隙进行补偿。

使用单向螺距误差补偿时, 各点的螺距误差补偿值应为各目标点位置的平均位置偏差值, 螺距误差补偿原理是将机械参考点返回后的位置作为螺距误差补偿原点, CNC系统在计算时会自动将设定在螺距误差补偿参数中的螺距补偿量乘以螺距误差补偿倍率再叠加到插补指令上, 使误差部分抵消, 实现螺距误差的补偿。螺距误差补偿须在返回参考点完成后有效。

2. 测量方法

在机床坐标系中, 在直线轴运动行程内将测量行程等分为若干段[在本例中每21mm (半径值) 为一个测量行程], 也可根据机床实际工作情况, 在常用位置段减小步距, 适当增加检测点。

(1) 测量丝杠螺距误差。机床回参考点后, 编制程序控制拖板沿X轴方向从参考点或机床机械位置某一点间歇移动若干个等距检测点, 检测点数量可根据机床的工作长度自设, 用直线光栅尺测出各点的定位平均偏差值, 见表2。

(2) 螺距误差补偿参数设定。由于CKA6140 X轴有效行程为205mm (半径值) , 考虑到选择测量行程时应保证可以双向趋近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目标位置。选第一目标点为机械坐标-42mm (直径值) 处, 最后一个目标点为机械坐标-336mm处。据此推算, 编程控制拖板移动范围应在-378~0mm。本例中设置螺距误差补偿点间隔为42mm (直径值) , 若参考点位置补偿点号码设定为40, 则正方向最远端的补偿点号=参考点补偿号+ (正方向行程/补偿点间隔) 。

由于正方向行程小于补偿点间隔, 所以正方向最远端设定为参考点, 负方向最远端的补偿点号=参考点补偿号- (负方向行程/补偿点间隔) +1=40-378/42+1=32, 其他点补偿号=参考点补偿号- (目标点坐标值绝对值/补偿点间隔) +1。

(3) 参数号、参数含义及设定值 (表3) 。有了3621和3622这两个参数, 可将补偿点号填写完整, 见表4。在数控系统操作上调出螺距误差补偿画面, 再根据补偿点号, 将其对应的误差值输入到系统中, 完成参数设定。

(4) 为使设置的参数生效, 系统关机后再开机。

七、设置有关丝杠螺母间隙补偿参数

各个目标位置反向差值等于各目标位置反向定位平均偏差值与各目标位置正向定位平均偏差值之差。由于各点反向差值不等, 间隙补偿参数只有一个, 故取各点反向差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间隙补偿值。考虑到数控车X轴是直径编程, 而以上数据为半径值, 故将数控机床各点反向差值Bi的算术平均值的2倍值, 输入到数控车床X轴丝杠螺母间隙补偿参数中。FANUC系统有关反向间隙补偿参数有两个, 即NO.1851和NO.1852, 分别设置各轴的反向间隙补偿量和各轴快速移动时的反向间隙补偿量。

八、效果评价

数显装置 篇2

关键词:实践课程,项目报告,动手能力,应用型

一、题意

用模拟电与数字电路的有关知识,设计并制作带有触摸电极的电路,电路工作的功能是:电路通电后,以“1-4-7-2-5-8-3-6-9”的顺序循环显示数字,经过几秒钟后就停显、消隐。而后,再触摸,又重复以上显示,约10秒钟后自行停显且消隐的工作过程,如此周而复始。

二、元器件清单

见表1。

三、题意分析

当电路得电工作时,首先必须要产生一个几秒的开机延时,利用此脉冲控制开机循环显示数字,几秒后就停显、消隐。当触摸电极时须产生一个10s的单稳态电路,利用此脉冲控制循环显示,10s后就停显、消隐。

四、模块电路分析

(一)芯片介绍。

1. 芯片CD4017是一片CMOS十进制计数译码器亦计数脉冲分配器。

当在MR端输入高电平,计数器清零,所有输出中只有对应“0”状态时Q0端输出高电平,其余输出均为低电平;CLK、E端为时钟输入端,其中CLK用于上升沿计数,E端用于下降沿计数,彼此间有互锁关系,若利用CLK计数时,E端应接地(低电平),而要利用E端计数时,CLK端应接高电平,反之则形成互锁。

2.555定时器工作时过程分析。芯片1脚接地,3脚输出,4、8接电源,5脚经0.01u F电容接地,内置有比较器C1和C2,当V6>2/3VCC,V2>1/3VCC时,比较器C1输出低电平,比较器C2输出高电平,基本RS触发器置0,与非门输出高电平,放电三极管导通,芯片3脚输出低电平。当V6<2/3VCC,V2>1/3VCC时,比较器C1输出高电平,比较器C2输出高电平,基本RS触发器保持原状态,与非门输出低电平,放电三极管不导通,芯片3脚输出高电平。

3. CD4511:

BCD七段显示译码器。CD4511是一组用来作为BCD对共阴极LED七段显示器译码的包装。其各引脚功能如下:LT:测试端,当LT=0,数码管显示8,测试各笔画段是否正常。BI:消隐端,当BI=0(LT为1时),显示器完全不亮。LE:锁存端,当LE=0时(测试端为高电平,消隐端也为高电平),此时锁存无效;当LE=1时,锁存输出abcdefg,锁存有效。

(二)计数、编码电路的设计。

设计要求循环显示“1-3-5-7-9”,而CD4017是十进制的脉冲分配器,具有10个脉冲输出端,为了完成上述的显示需要通过IN4148来编码。

(三)计数脉冲发生器的设计。

最常见的多谐振荡器是用NE555组成的,它电路结构简单、性能良好。本电路以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其最大振荡周期T为0.3588S,振荡周期由充电时间与放电时间共同决定,改变电位器串连在电路中电阻的阻值即可。4脚接信号控制端,当4脚为高电平时,有信号输出,黄色信号指示信号输出,当4脚为低电平时,没有信号输出。

(四)开机延时电路的设计。

当接通电源时,7V电源通过R1向C11充电,充电过程中,CD4069的1脚由低电平到高电平,此时通过门电路IC2A、IC2B反相后再通过IN4148输出高电平,通过IC2C再一次反相输出低电平。此电平控制IC6的4脚,使得开机时,IC6的4脚由高电平通过延时几秒后变为低电平,所谓计数器计数几秒后停止计数。

(五)触摸单稳态电路的设计。

触摸信号输入电路是由一只NE555组成的脉冲启动式单稳态触发器。平时触发器处于稳态,3脚为低电平,M为触摸电极,当用手触摸电极后,人体上的电信号输入2脚,触发器翻转,3脚输出高电平。触发器翻转后,电源通过R8和R3向C5充电,充电时间约几秒后,触发器又翻转,3脚恢复输出低电平,只有等下一次触摸电极才能使3脚输出高电平。

(六)消隐电路的设计。

通过控制CD4511的消隐端即可控制显示器消隐,消隐端为低电平便消隐,此消隐信号可以取自IC2D的输出端。

整体电路图的设计如图1所示。

五、实现与测试(或调试)

电源电路:采用变压器降压、二极管整流、电容滤波、LM317稳压输出,利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电源工作状态,接通电源后,绿色发光二极管点亮。译码、驱动、显示电路设计:译码输出端分别是“a-b-c-d-e-f-g”,其输出端接数码管显示,数码管的每段工作电流为10m A左右,所以必须在CD4511的输出端接上限流电阻,其阻值为510。计数模块设计要求循环显示“1-4-7-2-5-8-3-6-9”,通过IN4148编码输出。在其中开始电源电路的发光二极管不被点亮,后来发现有虚焊现象,改正后绿色发光二极管电路,即电路实现。其余电路利用万用表测出。

六、实物效果图

七、分析与总结

要做好一个设计,就必须做到事先查阅好资料,正确画好电路图,理解其中各个模块的原理;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处理,会让学生学到理论学不到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八、结语

做实践类项目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途径,在做项目时一定要先分析项目的题意,深刻理解掌握每一个小单元电路的应用,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对知识点的积累归纳总结积累经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希望本文对读者在实践类课程项目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丰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谢自美主编.电子线路综合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设,2006

温度数显温度计 篇3

1 温度检测发射部分电路

1.1 温度检测和温度-电压 (t/u) 转换

这里由IC1 (LM35D) 组成温度检测和t/u转换部分。LM35D为集成温度传感器, 其在这里采用的是单电源的接法, 所以可以实现0~150摄氏度内的检测, 对应的输出电压为0~1.5V。但是经过实际测量, 在这个电路中能被后面电路所使用的电压为0.2~0.99V,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2~99摄氏度。

LM35D是一种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正比例的温度传感器, 其灵敏度为10m V/摄氏度;工作温度范围为0-100摄氏度;工作电压为4-30V;精度为±1摄氏度。最大线性误差为±0.5摄氏度;静态电流为80u A。

1.2 电压-频率 (u/f) 转换

这里用IC2 (LM331) 实现电压-频率 (u/f) 转换。LM331是现在广泛采用的一种廉价的精密的电压-频率 (u/f) 转换专用集成电路。它的 (u/f) 变化特性为10Hz/m V;非线性误差小, 0.01%;电源适应能力强, 可以用单5V电源; (u/f) 的转换范围宽 (1Hz~100KHz) ;温度稳定性好;输出负载能力强, 能同时兼容CMOS和TTL逻辑电平。

将以上两个电路结合起来, 就可以实现温度到频率的转换。比如:当温度为1摄氏度时, LM35D输出电压为10 (m V) , 显影的LM331输出频率为100Hz;同样, 当环境温度为25.5摄氏度时, LM35输出电压255m V, 相应地LM331输出频率为2550Hz, 即2.55KHz。

1.3 信号发射

为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 这里才用性能稳定的成品发射模块CS901做信号发射输出电路。由IC2输出的表示温度的频率信号经过C5送到发射模块的Q2进行调制, 再经过发射模块先外发射信号。

模块发射频率由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声表谐振器SWA决定, 频点为315MHz或433MHz, 频率稳定度较高, 环境温度在-25℃~85℃之间变化时, 频率漂移近似为3ppm/℃。另外, Q2在这里做数据调制用, 这种结构使它可以很方便的和各种固定编码电路、单片机接口, 而不必考虑编码部分电路的工作电压及输出信号幅值的大小。它工作电压3~12V, 在外接25CM的软天线时, 与接收电路CS902配合, 控制距离可到100米以上。

2 接收和温度现实部分

2.1 信号接收部分

信号接收和处理采用CS902接收模块。它是一个超再生接收电路, 但它与一般的超再生接收电路比有一些优点: (1) 天线输入端有选频回路, 而不依赖1/4波长软天线的选频作用, 控制距离较近时可以剪短甚至去掉外接天线。 (2) 输出的波形在没有信号时一条直线, 干扰信号只是在这条直线上产生极短暂的针状脉冲, 而不像其它超再生接收电路会产生密密的噪声波形, 所以抗干扰能力较强。 (3) CS902自身振荡辐射极小, 加上电路模块背面网状接地铜箔的屏蔽作用, 可以减少模块自生振荡的泄漏和外界干扰信号的侵入。

2.2 温度 (频率) 显示

这实际是一个简易的频率计, 通过检测接收模块输出的频率信号, 来反映测温点的温度数值。下面分别介绍几个主要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2.1 10分频电路

由前面分析可知道, 接收模块收到发射信号之后, 分离出表示温度量的频率信号, 经过IC1B整形处理, 进入由IC2B构成的10分频, 即除10电路, 为什么要进行10分频的处理呢?前面我们看到, 当环境温度在25.5摄氏度时, 输出的频率为2550Hz, 也就是说在IC1B的4脚此时的输出的频率为2550Hz, 为简化后面的电路设计明文度现实部分我们采用的是3位显示最大现实数据为999, 同时考虑到一般温度显示精确到0.1摄氏度就够用了, 所以这里我们对输出频率先进行10分频处理使送如频率计的显示的频率为255Hz, 配合小数点的选择, 此时我们看到的显示就是25.5, 正好与实际环境温度的读数25.5摄氏度相吻合。

2.2.2 时钟电路

为简化电路, 这里直接从变压器的次级引入频率为50Hz的电网频率信号, 经过IC1C的整形处理之后由其10脚输出50Hz的方波信号, 再经过IC2A进行10分频后得到5Hz的标准信号做为计数控制电路的时钟信号。由于这里的5Hz的时钟信号决定本电路测量精度的关键, 所以对于电网频率不是很稳定的地区, 也可以采用独立的50Hz或者5Hz时钟源为电路提供计数脉冲。

2.2.3 时序控制电路

CD4017是十进制计数器/时序译码器, 内部有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和一个时序译码器, CP为时钟脉冲输入, 上升沿计数, 为允许计数, 低电平有效, 计数时Q0~Q9的十个输出端依次为高电平, RD为异步清零端, RD=1时Q0=1。计数器的输出Q0~Q4=1时进位Co=1, Q5~Q9=1时Co=0。

由IC4 (CD4017) 组成时序控制电路, 以完成频率计电路必须的1s闸门、数据锁存、刷新、清零等过程。CD4017是二一十进制计数兼译码集成电路。计数脉冲由14脚输入, 每输入10个脉冲, 进位端12脚输出一个进位脉冲, 进位脉冲高低电平时间均为5个输入脉冲时间。

综合上面的分析, 总结一下这部分电路的工作过程:当时钟脉冲到来时, IC4开始计数。从IC4的第4个脉冲开始分析, 此时IC4的7脚 (Q3) 输出高电平。

2.3 温度驱动显示

显示译码器。在数字系统中, 常常需要将运算结果用人们习惯的十进制显示出来, 这就要用到显示译码器。显示译码器主要用来驱动各种显示器件, 如LED、LCD等, 从而将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数字、文字、符号“翻译”成人们习惯的形式, 直观地显示出来。

二-十进制译码器 (BCD码, Binary Coded Decimal) 。用

4 位二进制数0000———1001分别代表十进制数0———9, 称为二———十进制数, 又称BCD码。

下面介绍最常用的BCD码———7段译码显示译码器CD4511。

CD4511是一个用于驱动共阴LED显示器的BCD码-七段码译码器, 其功能介绍如下:BI:当BI=0时, 不管其它输入端状态如何, 七段数码管均处于熄灭状态, 不显示数字。LT:当BI=1, LT=0时, 不管输入DCBA状态如何, 七段均发亮, 显示“8”。它主要用来检测数码管是否损坏。LE:使能控制端, 当LE=0时, 允许译码输出。DCBA:为8421BCD码输入端。abcdefg:为译码输出, 输出为高电平。

摘要:温度数显温度计, 其可将100m外的温度信号以无线传输的方式送到接收部分进行数字显示。本设计采用直接用试验电路板焊接, 发射和接收部分采用模块式电路的设计。

关键词:无线电,温度,信号,脉冲,数字显示

参考文献

[1]林春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郑应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电子数显深度卡尺的改进 篇4

电子数显深度卡尺是采用容栅传感器, 并配以大规模集成电路, 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液晶显示数值的一种普通精度测量工具。它由一节3V扣式电池供电, 具有手控开关、公英制转换、任意位置清零及数据输出等功能。其特点是读数直观、使用方便、无视觉误差, 主要用于测量盲孔或凹槽的深度及台阶的高度。在机械制造业中, 实际加工的零件形状多种多样, 需要测量的尺寸也很多, 大部分外形尺寸可以用普通卡尺直接测量, 但有些尺寸如沟槽尺寸、小孔深度、大跨度槽深等直接用普通卡尺是测量不到的。针对以上问题, 对原有普通电子数显深度卡尺结构做了许多改进, 使其成为具有测量深度、台阶高度、沟槽尺寸、小孔深度及大跨度测量为一身的多功能电子数显深度卡尺。

2 结构简图及功能简介

图1所示普通电子数显深度卡尺主要由尺身、尺框、制动螺丝等机械零件及电路装置组成。测量面与尺身为一体, 只能测量盲孔或凹槽的深度及台阶的高度。

图2所示为改进后的多功能电子数显深度卡尺, 主要由测头、尺身、尺框、制动螺丝、微动装置、加长测板等机械零件及电路装置组成。测头用两个沉头螺钉固定在尺身前端, 装卸非常简单方便, 每把尺配有内沟槽测头、测深测头、针式测头、测槽测头等4种不同形式的测头, 用户可根据测量需求, 自己选择并更换测头。通过更换测头可实现对沟槽尺寸及小孔深度的测量。尺框上有两个通孔, 加长测板上有数个与尺框上两个通孔等孔距的螺纹孔, 用2个内六方螺钉和2个垫圈, 把多功能电子数显深度卡尺和加长测板紧固在一起, 使多功能电子数显深度卡尺的基准面和加长测板的基准面处于同一个平面内。为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其平面度不得大于0.005mm。每把尺配有150mm、180mm、240mm三种不同长度规格的加长测板, 用户可根据测量需求, 自己选择加长测板长度及固定多功能电子数显深度卡尺的螺纹孔位置并更换加长测板。通过更换加长测板可实现不同长度大跨度测量。利用数显单元具有任意位置清零的功能, 可实现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3 使用方法

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头, 擦净保护膜表面, 清净基准面和测量面, 按结构简图安装测头并拧紧。松开制动螺丝, 移动尺框, 检查显示屏和各按钮工作是否正常。平稳移动尺框 (移动力3~8N, 移动力变化不得超过2N, 移动速度不得超过1.5m/s) , 使基准面与测量面手感接触, 或用零级刀口尺分别在尺框基准面的横向纵向及对角线方向测量, 使基准面与测量面在同一平面, 此时显示值应为零, 否则按ZERO按钮使显示值为零后, 即可进行绝对测量。

3.1 深度测量

深度测量时用测深测头, 让尺框基准面与被测零件的基准面平稳接触, 移动尺身使深度测头的测量面与被测零件的被测面手感接触, 此时显示屏上的显示值就是所测值。测量图例如图3 (a) 所示。

3.2 内沟槽测量

内沟槽测量时用内沟槽测头, 先将尺框拉到适当位置, 然后将尺身伸入沟槽内, 让尺框基准面与被测零件的基准面平稳接触, 移动尺身使内沟槽测头的测量面与被测零件的被测面手感接触, 此时显示屏上的显示值就是所测值。测量图例如图3 (b) 所示。

3.3 槽内小孔测量

槽内小孔测量时用针式测头, 先用第1节的方法测出槽深, 按ZERO按钮使显示值为零, 移动尺身使针式测头的测针部分伸入小孔内, 针尖与孔底手感接触, 此时显示屏上的显示值就是所测小孔深度值。测量图例如图3 (c) 所示。

3.4 大跨度测量

大跨度测量时用加长测板与测头 (内沟槽测头、测槽测头、测深测头、针式测头) 配合使用, 让加长测板的基准面与被测零件的基准面平稳接触, 移动尺身使测头的测量面与被测零件的被测面手感接触, 此时显示屏上的显示值就是所测值。测量图例如图3 (d) 所示。

3.5 台阶测量

台阶测量时用测深测头, 测量方法同3.3节, 测量图例如图3 (e) 所示。

3.6 槽宽测量

槽宽测量时用测槽测头, 将尺框拉到适当位置, 然后将测头伸入沟槽内, 让尺框基准面与被测零件的基准面平稳接触, 移动尺身使测槽测头的上测量面与被测槽的上面手感接触, 按ZERO按钮使显示值为零, 再将多功能电子数显深度卡尺翻转, 使测槽测头的下测量面与被测槽的下面手感接触, 此时显示屏上的显示值就是所测槽宽值。测量图例如图3 (f) 所示。

4 注意事项

(1) 开始使用前, 用干燥清洁的布 (可沾少许清洁油) 反复轻擦保护膜表面。

(2) 工作环境:温度为0℃~+40℃, 相对湿度80%以下, 防止含水份的液体物质沾湿保护膜表面。

(3) 不要在多功能电子数显深度卡尺的任何部位施加电压, 以免损坏电路。

(4) 长期不使用, 请关闭电源并取出电池。

5 结语

上一篇:出版自由与言论自由下一篇:功能硅橡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