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要点

2024-08-11

声乐教学要点(精选三篇)

声乐教学要点 篇1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认为:"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么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民主、平等、和谐

教学从来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这种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沟通、配合、良好的互动。在以往较为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过于严厉,过于权威性,这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言听计从被动的地位。而如今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专业上的交流和思想感情上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和质疑.以便教师更快、更准确的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随之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认识问题并加以改正。再次,教师应有师德修养,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举手投足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反过来说,学生也因该将文明、懂礼貌、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构筑良好的"师徒"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即使良师又是益友。

2、正确、恰当的引导

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并不是所谓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恰当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声乐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浓厚的兴趣、真挚动人的情感。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进入歌曲.全身心的投入歌唱状态当中。另一方面,教师应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领会如何正确的学习。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充满热情与自信。

沈湘教授对于声乐教学的教与学的关系时说过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歌唱,而不代替学生唱,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还认为有些感觉是不能用教师自已的感觉和语言强迫学生接受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声乐是一门技术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正确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使歌声美妙动人。所以如何培养正确的发生练习也是每位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的。

二、正确的发声练习

教师教学生练声的目的是要使之具有正确、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科学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的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学生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控制的方法,因为歌唱呼吸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学生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候喉头没打开、过于紧张、不稳定造成的,而只有正确的喉头位置才是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掌握好歌唱的共鸣,使声音传得远,且圆润,优美动听。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学生通过母音的发声练习,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

4、正确的发声与正确的咬字、吐字是分不开的。学生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学生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发声练习的同时逐步掌握强、弱、渐强、渐弱、连与顿等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声时,学生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只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才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条件。

7、学生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静心,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学生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

从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学生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俄国南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说:"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你脑子里怎样想,心理怎样感觉,你用情感唱出来。这才是歌唱"。可以见得光有好的嗓音条件和正确的发生还是不够的。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声乐教师还必须教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对歌曲内容的分析,体会歌曲的情感,最后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歌唱中的"声情并茂"

歌唱的目的是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再以甜美的歌声感染听众。现在很多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单方面的注重声音技巧的运用,而忽略了"情"的运用。有的学生练声时,身体僵硬,死气沉沉,十分的呆板。只是为练声而练声,为唱歌而唱歌,毫无生气与朝气,也毫无感情。"声"与"情"是演唱艺术中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它是听觉和视觉双重结合的艺术。一首好歌,它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通过好的歌唱者才能将它唱活,所谓好的歌唱者要有优美悦耳的声音,熟练的声乐技巧.真挚动人的情感,准确的语言形象,形体动作大方。在演唱过程中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歌曲进行细致的分析,在体会歌曲内容和情感上,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准确的咬字、吐字、共鸣、用气等声音技巧,将歌曲内容深刻的表达出来。俗话说,没有激情的演员不是好演员,那么同样,没有激情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吗?当然也不是。怎样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们内在的感情,这在声乐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一味的练声,一味的唱歌使得学生感到很枯燥、单调,其实可以用歌曲及简单的唱词作为练声曲的练习,多唱歌,用歌来解决方法上的一些问题。即减轻学生的方法压力,让学生进入歌曲中的情景中去。既练了声、练了方法又练了表演,提高了表现力。当学生完全进入歌曲的角色之后,脑海里出现的是歌曲中所描写的世界,眼前是歌曲中展现的环境,会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完全融入到了歌曲所给你的特定氛围。与此同时学生的声音充满了激情,也忘记了发声吐字方法所带来的压力。这时候,平常上不去的高音上去了,潜在的情感会因为动情而爆发。这是"情"带了"声","声"中有了"情"。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唱声"与"唱情"也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看法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溶化的过程。所谓技、艺结合,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因为"声"是基本功,没有唱"声"之功,也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声乐艺术。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

相同的声乐作品出自不同的歌唱者,演绎出的效果也大不相同,这些差别不仅仅是来自歌唱者的声音,是对声乐的专业技巧,作品的理解,文化底蕴不同的差别。声乐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素质培养,它包括了:身体素质、音乐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

四、全面的素质培养

声乐学习的素质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音乐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感觉的艺术,抽象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和良好的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而完美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就是要求演唱者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文化底蕴和音乐涵养等。

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嗓音条件、声带、喉部肌肉能力,共鸣腔体构造等。并不是天生的嗓音就能适应歌唱,哪怕有好的嗓音条件也要有科学的训练,才能得以自如的运用。学生即使有很好的音乐表现力,若不能建立在良好的声音之上的话,再美丽的歌声也只能是化为理想。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刚才所说的歌唱技能,良好健康的体格是确保声乐学习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它包括敏锐的音乐听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协调的身体运动能力。

2、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一般指学生必须具备的音乐专业方面的基本才能,它主要包括音准、节奏、音乐记忆、音乐修养、音乐感受能力及对音乐作品理解和表现能力等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学生要认真学好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了解音乐历史的发展和特点,多看多收集音乐资料,感悟处于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中作者的人生观及作品产生的背景等。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要具有相对高的音乐审美眼光。

3、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学生的文学、历史知识和全面的文化修养,一般来讲,声乐作品往往都是文学、戏剧和音乐的结合,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所唱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再创造。在唱任何一首声乐作品之前.首先要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刻涵义进行透彻的理解,然后运用与之贴切的声音正确的表达作品的内容。声乐教学中都要接触一些外国作品,特别是意大利、德国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作品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证明是声乐学习的必修课题,这些声乐作品原则上都要求用原文演唱,因为原来这些歌曲的音乐都是依据它的歌词的韵律来谱写的,我们也可以用翻译过来的汉语演唱,但相比之下,就可能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音乐与语言结合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也就有机会接触到多种外语,学生学习掌握外语的能力也是需要在声乐教学中不断加强的。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在声乐教学和声乐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内心活动、心理状状、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控能力等。因为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学习歌唱的最终目的多数是为了在舞台上和在听众面前展现自己。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在学习和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和加强。教师也应该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严格要求与鼓励,表扬与批评并用,引导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舞台实践的机会,在成功中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自我调控情感情绪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台下虽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紧张得不能自制.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怯场"。表现的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即使是有些专业表演者,一旦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心理因素中情结绪消极的一面在起作用。一个歌唱者的歌唱心理对其演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歌唱心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歌者大脑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中。一个演唱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此外,声乐技巧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两者同等重要。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演唱技巧的日益提高会使人充满自信,精神饱满。反过来,自信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又有助于演唱技巧的发挥,使演唱达到完满无缺的境界。

最后,我想说,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唱好歌是一方面.另外还要提高声乐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有各方面的修养和积累。它包括了音乐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生活积累与人生感悟等。还应该学好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多多欣赏中外音乐作品,现此同时还要从自然科学中去获得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只有这样,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就不会仅有技巧和单薄的情感表达。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要点,相信一定可以顺利开展声乐教学,而且学生是可以学有所成的。

摘要:声乐教学的要点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正确的发声练习,做到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和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要点,相信一定可以顺利开展声乐教学,而且学生是可以学有所成的。

声乐语言与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靠训练获得,而训练要点的领悟又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言语精炼准确。只有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重点,节省教学时间;才能解决声音毛病,对症下药;才能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如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放、笑肌抬、牙关开、咽壁张、声音叹等,都属于精而准的教学言语。当然,精炼准确的言语也要合乎逻辑,脉络清晰,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切忌只针对某一问题,或运用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用头腔共鸣来唱”“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言语,这些语言会使学生感到毫无重点,无所适从。

二、点面结合,具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分阶段教学中逐步渗透,循序渐进,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靠教师的听辨能力来指导学生训练,帮助学生获取整体的歌唱效果。这要求教师听觉能力平衡,全面统一地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发声训练中,当强调声音高位置时,要同时强调气息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声音效果的尖、挤、卡、虚等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声音高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失去完整平衡性;在提示靠前唱时,应注意声音的垂直性;在让学生喉咙打开时,要同时强调咽壁的吸力;在提示抬软腭时,要注意下巴放松;在学生发声感觉好时,要注意共鸣教学的结合;在学生发声练习做好后,要进入练声曲的歌唱。让学生把唱歌的感情带入发声训练,把发声训练的良好状态带入歌曲演唱等一系列的教学,都要求教师言语符合点面结合、完整统一的原则。只有这样,学生训练出来的声音才有整体统一的歌唱状态。

三、作品选择,具教育性

教育性是声乐教学除艺术性外的又一基本方向,也是声乐教学言语需遵循的基本规律,所含思想内容可“显于外”,如直接批评教育,提醒、激励;也可“含于内”,如通过歌曲思想、内容的讲解,令其深思领悟。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言语的教育性主要通过“含于内”的声乐作品讲解体现。声乐教师在选择歌曲时,除强调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多唱中外艺术歌曲外,还应涉猎一些民族、民间的声乐作品,以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声乐教学言语的教育性还可通过教师对声乐作品的范唱来实现,教师范唱时的声音处理要富有变化,具有艺术感召力。如范唱《我爱你,中国》时,教师要把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用高低起伏、强弱有别的声音效果表现出来,让学生随着教师歌唱的渐进高潮心绪也随之澎湃激荡,进而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并带之于歌曲演唱。

四、生动形象,具直观性

由于有些声乐理论知识和发声肌体结构的抽象性,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中声乐教师应多用启发式的想象教学法,也就是把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些动作或生理感应同歌唱发声联系起来,通过想象引导科学发声,达到训练目的。如用闻花体会气息下沉;用抛物线体会声音的至远向前;用跳高起跳时脚一蹬的感觉体会起音状态的一步到位;用珍珠项链体会声音的圆润纯亮,气息的平缓呼出;用声音像风筝在天上飞,气息如手中线轴在下面放线,腰腹如手般控制好呼吸线,体会气息与声音的控制关系。形象直观的言语,比单纯性地阐述更为学生所理解。切不可流于庸俗、低级趣味,应注意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做到形象适度。

五、讲练结合,具实践性

声乐是语言与听觉的艺术,其物质材料是声音。要想学生学好声乐,必须训练学生有一双会听声音的耳朵和能够表现作品艺术形象的歌喉。而这一切都需通过教师的言语指导才能完成。声乐教师的言语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讲与练两方面:一方面,将教学实践总结出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唱、练、听的技能技巧训练来达到,如节奏感、音高感不经过听、唱是很难掌握的。当然,两者又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技能技巧需要理论指导、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教师应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握,精讲多练才能出成果。一般情况下,教师用不超过1/4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用超过3/4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较佳。

六、因材施教,具灵活性

学习声乐练声曲的几个要点 篇3

关键词:练声曲   精  准  稳  熟  静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练声曲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练声途径。在这些年的学习与教学中,对于练声曲,笔者总结出几个要点。

一、精

记得起初开始学声乐的时候,非常喜欢唱。练声曲从低声区到高声区一遍一遍地练,凡是听到别人练的,还是老师布置的,都要试着唱几遍,直到唱得筋疲力尽才罢休,还觉得自己在用功练习声乐呢。可实际上学到东西了吗?仔细回想,这样做只是在重复着自己的错误方法而已,不但对声乐没有益处,反而加剧错误发声方法的定型。后来慢慢意识到:练声曲需要用心灵去感悟,需要用智慧去把握,要做到精。把每一首练声曲都唱得非常细腻,非常到位,才算是在学习、在做有益的练习。所以说练声曲不在贪多,关键要做精,最好是多而且精。这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一点点地练习,一点点地积累,从笨拙到巧妙,从粗糙到精细。先做好一两首,确实很好了,再做其它的联系。

二、准

在声乐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唱歌时,一些字唱得比较轻松而且准确,有些字却很难唱到位,例如:位置下划、气息位置偏高,导致声音不流畅、高低起伏、音色不统一听觉效果很差。这样的学生在选择练声曲时候要切中要害,就是要准,就是要有的放矢。例如:有些同学发闭口音比较容易与气息结合,声音也容易统一,那就让他把那个最容易做好的闭口音声母作为突破点,以点带面,从闭口音到半开口音,再到开口音,然后再慢慢地切换韵母,从一个到两个字,从两个字到很多字,慢慢扩展开来。也有的学生唱开口音比较容易找到感觉,那就对准这个焦点,同样慢慢扩展开。这个焦点就成了打开声乐之门的金钥匙,从少到多,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慢慢步入正轨,最重要的是这把金钥匙要找得准。

三、稳

从容易的练声曲到难的练声曲,一步步地展开练习,把练声曲的每个音级都唱得非常准确和稳定,有的同学唱同一个练声曲,状态却不一样,例如:低声区声音容易虚,中、高声区比较稳定,这样的声音有可能是头腔共鸣开的比较稳定,而胸腔共鸣则有些少,尤其低声区,气息很容易“下不来”,这种情况不能很快进入高一级练习,因为低声区不够稳定,如果忽视该问题,只顾中高声区的练习,时间长了声音就会越来越单薄,中声区也会和低声区一样越来越不稳定,最后只剩下尖锐的高声区。还有些同学中低声区的练习比较顺,到了高声区很困难,高音难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胸腔共鸣开得比较稳定,而头腔共鸣比较少导致的。所以在练声的时候要特意将中低声区的胸腔削弱一点,将头腔共鸣一点点加入,才能有所改善,高音的解决也是很有希望的。可是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的话,时间长了会发现高音越来越困难,本来能轻松唱上的高音也慢慢变得不稳定。还有的同学唱每一句练声曲的时候,会有高低起伏的感觉,不平稳,这主要是因为声音位置不统一,导致听觉效果不柔和不平稳,这样的声音也不能急于给做更多的练习曲,如果不解决的这个问题的话,会慢慢发现学生对声音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唱歌时有的字或者有的声区声音把握得很好,有的字却含混不清,有的音唱得很轻松悦耳,有的音却没有高位置或者气息上提,所以把歌唱得一声大一声小,一句高一句低,听起来会不舒服。仔细探究,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不够“稳”上。要是将上述一些问题仔细解决好再做高级练习的话,这些问题就很少发生了。

四、熟

每一条练声曲都要唱到十拿九稳,口腔状态很稳定,气息的通道很顺畅、身体各腔体的协调能力等都很熟练,才能发出稳定的、悦耳的声音。例如:有一些同学做声音练习时,看他一张嘴我就知道声音不会好,为什么呢?因为那一瞬间他有点不知所措,感觉他嘴巴在发声,思维却很迷茫。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乐方法的张嘴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张嘴是有所区别的,尤其口腔状态,在张嘴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了,要是这些“基础设施”不固定、不熟练的话,可以想象声音也不会很成熟的。嘴巴一定要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很清楚自己该如何张嘴,才能将声音熟练地掌控。还有的学生张嘴的感觉很容易找到,可是发比较长的音的时候,声音的前半部分比较好,后半部分嘴巴慢慢有所变化,或者越开越大,或者越来越小,或者气息跟不上等等,使声音的位置发生变化,有虎头蛇尾之感,这些问题都出在练习得不够熟练,对控制发声的肌肉群的掌控力不够。《卖油翁》中,那位老者说“只是熟练罢了”,把技术做到这样的熟练程度,是需要智慧和汗水共同浇灌的。

五、静

上一篇:小儿病毒腹泻下一篇:雌二醇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