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感染

2024-08-23

产后感染(精选六篇)

产后感染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进行会阴切开初产的产妇104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 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最小的23岁, 最大的35岁, 平均年龄为 (25.28±1.02) 岁;单胎50例, 双胎2例;自然分娩49例, 胎吸助娩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小的22岁, 最大的34岁, 平均年龄为 (26.12±1.18) 岁;单胎49例, 双胎3例;自然分娩20例, 胎吸助娩2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即在产妇分娩后的第1~3天, 由助产土在每天的早晨8时和下午5时给产妇进行会阴擦洗。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1.2.2. 1 保持产房无菌环境

所有进入到产房的相关工作人员, 全部要更换衣裤、鞋子, 同时佩戴口罩、帽子。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宜参加上台接生和产后护理。在接生时, 要尽量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在室内的走动, 避免细菌随着空气飘落, 进而感染到切口。

1.2.2. 2 无菌护理操作

相关医护人员也一定要注意在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助产人员自身也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在相关人员上产台之前, 都要按照常规的要求进行刷手、泡手、穿接生衣等防护行为。在进行侧切术中, 也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 对于已经发生污染的物品要立即更换掉。

1.2.2. 3 术后会阴清洗

有效的清洗会阴口、尿道、阴道、肛门相邻, 清除尿液、恶露、粪便所带来的污染对切口的有效愈合, 防止感染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 根据此点每天要定时使用l:5 000高锰酸钾溶液2次/d为产妇进行擦洗, 同时要嘱咐产妇每次进行完大小便之后, 要自行使用清水清洗一下会阴部, 这样可以有效保持会阴的清洁、干燥。

1.2.2. 4 TDP照射护理

在对患者的会阴清洗干净之后, 要进行TDP照射护理, 2次/d。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局部体液循环, 进而减轻水肿, 可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

1.2.2. 5 局部湿热敷护理

产妇的会阴部在分娩过程中, 会因为受胎儿胎头的压迫, 在产后容易发生水肿。切口也会因为缝合技术和产妇自身体质等诸多原因, 造成局部循环障碍而出现水肿。所以对于存在这种情况的患者, 在进行TDP照射的同时应给予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 可以很好的利用药物收敛的作用, 帮助减轻水肿。

1.2.2. 6 饮食护理在产后产妇因为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所以

食物中会缺乏纤维素, 进而会使肠蠕动减弱, 很容易发生便秘, 同时加之伤疼痛, 会有患者存在惧怕排便的情况, 会导致便秘的加重, 如果便秘一旦发生, 就会因为排便太过用力而加重切口疼痛, 严重会导致伤口裂开, 会延长伤口愈合期。所以针对此种情况, 护理人员要给予产妇进行具体的饮食指导, 例如:多食用一些蔬菜等, 同时尽量早下床活动, 并告知患者正常的排便是不会引起伤的裂开的, 如果患者一旦发生便秘, 可根据遵医给予患者适量的缓泻剂进行治疗, 一般通过正确的护理指导, 大多数的产妇都能定时的进行大小便, 很少发生便秘。

1.2.2. 7 心理护理

很多产妇在生产完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要积极和产妇进行交流, 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护理治疗。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单位采用 (%)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1.4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2]。甲级愈合:患者的切口愈合优良, 没有不良反应发生。乙级愈合:患者的切口处存在炎症反应, 例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 但是没有发生化脓。丙级愈合:患者的切口出现化脓, 需要切开进行引流处理。

甲级愈合率:甲级愈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对照组甲级愈合39例, 乙级愈合10例, 丙级愈合3例, 甲级愈合率75.00%;观察组甲级愈合48例, 乙级愈合4例, 丙级愈合0例, 甲级愈合率92.31%。两组患者在甲级愈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59, P<0.05) 。

3 讨论

会阴侧切是一项在产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操作之一, 而切口创口的愈合情况会直接关系到产妇的身体健康, 以及心情变化, 甚至会影响泌乳量[3]。所以, 进行良好的、周密的会阴侧切术后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切口感染主要常见的细菌有:厌氧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4]。侧切的切口感染和季节没有明显的关系, 同时和产妇的年龄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在进行会阴侧切术时, 因为会阴切口在产后, 很容易受到恶露、粪便的污染而出现切口感染, 这样不但会影响产妇切口的有效愈合, 还会影响到产妇的休息以及情绪, 还同时会导致出现少乳或者无乳。所以产妇侧切的切口感染问题应该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重点关注。通过对会阴切开初产的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通过进行无菌护理操作、无菌护理操作、术后会阴清洗、TDP照射护理、局部湿热敷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后, 观察组甲级愈合48例, 乙级愈合4例, 丙级愈合0例, 甲级愈合率92.31%, 明显优于对照组。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时, 不但要单纯的告之产妇要做什么, 同时要告诉产妇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产妇会更积极的配合, 同时也会更好的帮助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 对会阴切开初产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产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丹冰, 杜萍, 高玉萍, 等.产后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4) :111.

[2]臧卫平.会阴切口裂开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6 (2) :125-126.

[3]卢元美, 郑米蓉.洁悠神对产后会阴切口感染预防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 2011 (2) :83-84.

产后感染 篇2

【关键词】产后外阴切口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新法接生过程中,对于初产妇来说,第一产程准备接生时,一般情况均需做会阴切开术,切口视个人会阴条件及胎儿大小的不同而长短亦不同,通常会阴侧切我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会阴左侧-后侧切开术,二是会阴正中切开术,不论哪一种切开术均需行常规缝合术[1]。缝合后的恢复受个人卫生条件、体质、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当然也有缝合手法的人为因素在里面,有部分产妇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临床表现为会阴缝合部位疼痛,肿胀,重者出现化脓[2],近几年来我运用中药托里透脓散加减配合西药结合治疗会阴感染切口,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治疗结果

1.1 病例1概要

王X,26岁,女,因“产后4日,外阴部疼痛1天”,门诊以“产褥感染”收住我科,入院后查:T:37℃,P:76次/分,BP:90/60mmHg,急性病容,舌淡,苔薄,脉细弱,心肺未见异常,外阴部切口红肿有硬结,局部温度升高,无波动感,考虑脓尚未成熟,遂给予中药托里透脓散为主加减:皂角刺12克、白芨10克、白蔹1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20克、生黄芪30克,熬成汤剂,每2天1剂。用法:药温热后把纱布浸透药液外敷伤口,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一周后痊愈。

1.2 病例2概要

王XX, 女,34岁,G2P1,因“产后会阴撕裂疼痛6天”以“外阴炎、会阴2度撕裂”收住入院,既往有外阴炎病史,6日前分娩时会阴2度撕裂,给予缝合后外阴疼痛难忍,输液治疗6天无明显好转,入院后由于家庭条件很差,拒绝静脉输液,于是给予中药托里透脓散为主加减外用,给予中药:皂角刺12克、白芨10克、白蔹1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20克、生黄芪30克,熬成汤剂,每2天1剂。用法:药温热后把纱布浸透药液外敷伤口,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3天后出院,出院后带中药7天,按前法继续治疗。42天后来医院复查,傷口愈合完好。

按语:在新法接生过程中,对于初产妇来说,第二产程准备接生时,一般情况均需做会阴切开术,切口视个人会阴条件及胎儿大小的不同而长短亦不同,不论哪一种切开术均需行常规缝合术。缝合后的恢复受个人卫生条件、体质、营养状况、会阴条件等各种因素影响,有部分产妇会阴切开缝合后出现疼痛、流脓等切口感染,外用托里透脓散治疗外阴切口感染,疗效较好。

1.3 病例3概要

赵XX,女,34岁,汉族,无业,因“停经9月余,要求入院待产”收住入院。入院后经积极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后,于2014年1月24日因“初产臀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支持、缩宫等对症治疗。于术后第三日始出现体温升高波动于37℃~38.8℃,曾肌肉注射柴胡2ml,安痛定2ml后体温稍有下降,于术后5日拆线,患者腹部切口脂肪层全层裂开,共长约15cm,渗出较多量的洗肉水样液体,以0.2%甲硝唑局部冲洗后以敷料覆盖,每日换药一次。给予口服中药为主加减:皂角刺15克、白芨10克、白芷10克、党参2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20克、生黄芪30克,熬成汤剂,每天1剂,于术后8日体温再次升高,波动于37.2℃~38.6℃,且每到夜间体温就升高,换药时仍有较多量的洗肉水样液体,给予彻底清创。局部理疗2次/日。给予口服托里透脓散和五味消毒饮为主:皂角刺15克、白芨10克、白芷10克、党参2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20克、生黄芪30克,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2克。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1剂/日,口服共6剂。期间体温再没升高,伤口始愈合,住院20日后伤口完全愈合,恶露已净。

按语:此例患者先给予托里透脓散口服,因为腹部切口为无菌伤口,没给予外用。此患者的住院日共为22日,术后5天运用托里透脓散加减口服治疗12日,且自服中药后体温逐渐下降,分泌物也是较没服中药前明显减少了,伤口开始愈合。

1.4 病例4概要

贾XX,女,28岁,因“产后1周,外阴部坠痛2天”门诊以“产褥感染”收住我科,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拉定、甲硝唑抗炎治疗3天,症状无明显改善,于是给予中药托里透脓散为主加减外用,给予中药:皂角刺12克、白芨10克、白蔹1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20克、生黄芪30克,熬成汤剂,每2天1剂。用法:药温热后 用纱布浸透药液外敷伤口,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外阴清创换药2次/日,期间外用庆大霉用、黄连素等,共用药15天伤口痊愈。

2 讨论

托里透脓散是《医宗金鉴》所载方剂,具有益气补血,托里透脓的功效。临床多运用于治疗疮痈诸证。主治痈疽将溃,脓成色紫或无脓,根脚散大,舌淡,苔薄,脉弱之痈疡虚证。有报道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疮疡及创面感染等疾病疗效较好。我在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妇科产后切口感染脓已成,气血虚弱,或溃或未溃者,由于病机病理相同,只要辩证使用得当,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黄帝内经》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求思古贤,深究经典,临证才能达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境界。

参考文献

[1]肖延龄. 中西医结合治疗会阴侧切口感染合并肛周脓肿1例报告[J].中医药导报, 2006, 12(2):66-67.

产后感染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会阴感染患者240例, 年龄22~35岁;初产妇231例, 经产妇9例;其中阴道侧切179例, Ⅰ度裂伤41例, Ⅱ度裂伤20例。将上述2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120例,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和孕产次等基本资料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结果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产后会阴感染进行诊断[2], 即患者会阴切口红、肿、热、痛或者有脓性分泌物;深部切口引出脓液或者穿刺抽出脓液;自然裂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患者伴有发热;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1.3 给药方法

对照组:会阴感染的产妇以1∶25的碘伏浸泡棉球擦洗会阴处, 2~3次/d, 连续应用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蜂蜜纱布覆盖创面或将蜂蜜直接涂抹创面, 1次/d, 连续应用5 d。蜂蜜纱布的制作方法:将生蜂蜜与消毒纱布按照10 cm×10 cm面积的纱布上浸润20 ml蜂蜜的方法, 制成后置阴凉处备用[3]。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及切口肿胀疼痛程度、感染情况、产后体温的变化进行比较。切口愈合评价标准[4]:甲级愈合:患者切口愈合优良, 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患者切口处存在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和积液, 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患者切口化脓需要切开引流处理。切口肿胀疼痛程度评价标准[5]:Ⅰ级:患者肿胀、疼痛不明显, 肉眼外观会阴切口处皮肤无明显增高及肿胀, 按压切口处患者轻微疼痛;Ⅱ级:患者轻度肿胀、疼痛, 切口处皮肤高于健侧1 cm以内, 肿胀范围<2 cm, 坐或者行走时患者轻微疼痛;Ⅲ级:患者中度肿胀、疼痛, 切口皮肤高于健侧1~2 cm, 肿胀范围2~3 cm, 坐或行走时患者切口疼痛, 可耐受;Ⅳ级:患者重度肿胀、疼痛, 切口处皮肤高于健侧>2 cm, 肿胀范围>3 cm, 活动受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百分率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组甲级愈合率 (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1.67%) , 治疗组乙级愈合+丙级愈合率 (7.50%) 明显低于对照组 (28.33%) , 两组切口愈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2。

2.2 两组产妇切口肿胀疼痛程度、感染情况和产后体温变化比较

切口肿胀疼痛程度比较:治疗组Ⅰ级+Ⅱ级发生率 (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84%)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感染情况:对照组感染发生率 (8.33%) 明显高于治疗组 (0.8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产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3。

3 讨论

正常女性阴道内有多种细菌共同存在, 但是阴道内这些菌群之间可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而不致病, 但是这一平衡一旦被打破即可导致感染的发生。产褥期女性易发生产后会阴感染, 分析原因为:首先分娩降低了女性生殖道的防御和自净能力, 增加了病原体侵入生殖道的机会。由于产妇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 造成产妇抵抗力降低, 会阴切口的存在使细菌侵入伤口, 诱发伤口感染;其次由于会阴距离肛门较近, 保护会阴及缝合伤口时容易接触肛门周围, 若手术消毒不彻底易造成术后感染;再次是受妊娠并发症的影响, 如贫血或者营养不良, 外阴局部组织厚、脆和水肿等, 均可导致外阴局部血液循环较差、供血不足, 而影响组织的修复, 诱发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 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和恢复时间[6]。因此, 产后切口感染的问题应引起产科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产后切口感染, 加快患者康复。

碘伏是一种高效、广谱、无菌及稳定性好的新型消毒剂, 它不仅对细菌、芽孢、肝炎病毒和真菌等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药效持久, 作用迅速;而且对创面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转化和消散硬结的作用, 局部用药可有效地预防会阴切口或裂口的感染, 提高愈合率[7]。本研究显示, 应用碘伏甲级愈合率为71.67%, 感染发生率为8.33%, 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本研究在应用碘伏的基础上给予蜂蜜敷料换药, 其甲级愈合率为92.50%, 感染发生率为0.83%, 且患者切口肿胀疼痛程度较轻, 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碘伏 (P<0.05) 。分析原因为:蜂蜜作为创面用药具有抗感染、促进血管和肉芽组织生长及上皮扩张等作用, 是创面治疗中具有多重疗效的药物。本文将蜂蜜直接作用于伤口, 在表面形成一层黏性屏障, 既避免了体液的流失, 又预防细菌的侵入;同时蜂蜜具有高渗透性, 可从伤口中吸收脓液而起到清创作用[8]。另外, 蜂蜜通过稀释所激活产生的过氧化氢可阻止自由铁离子的活动, 从而阻止了过氧化氢产生的氧自由基催化作用的形成, 起到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从而获得抗菌和清洁伤口的特性[9]。因此, 碘伏联合蜂蜜治疗产后会阴感染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碘伏治疗。

综上所述, 碘伏联合蜂蜜治疗产后会阴感染效果显著, 可促进切口愈合, 使肿胀疼痛程度减轻, 降低了感染发生率, 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此方法适合于产后会阴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碘伏,蜂蜜,产褥期,产后会阴感染

参考文献

[1]杨伟芳, 张维, 李小林.产后应用生理盐水与0.03%碘伏溶液冲洗会阴伤口的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0) :1206-1207.

[2]陈平, 陈伟, 刘丁一.医院感染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1-132.

[3]潘文东, 文大江, 吴婷, 等.生蜂蜜治疗难愈创面的临床研究[J].西南军医, 2010, 12 (2) :193-194.

[4]靳立艳, 赵翠英.中药熏洗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1, 26 (1) :18-19.

[5]邬家燕.不同角度会阴侧切对切口肿胀疼痛及愈合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10, 9 (9) :770-771.

[6]刘江芹, 刘俊香.聚维酮碘用于消毒产后会阴伤口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5) :241-242.

[7]王兆敏.产后碘伏冲洗预防会阴感染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5) :4870-4871.

[8]Phuapradit W.Honey and sugar as a dressing for wounds and ulcers[J].Tropical Doctor, 2002, 32 (1) :55.

产后感染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出2011 年1 月1 日—2014 年1 月1 日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分娩并产后定期随访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共114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转氨酶异常分级依据将产后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肝功能正常组69 例和肝功能异常组45 例,观察孕妇产后1、3、6 个月时肝功能轻度、中度、重度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1.1.1纳入标准

① HBs Ag、HBe Ag均持续阳性> 6月、HBV DNA ≥106拷贝/ml;既往处于慢性HBV感染的代偿期,且孕期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②依从性好,能在产科定期产前检查及产后随访;③孕期ALT和AST保持正常,ALT和AST升高< 1.5 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④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和产后并发症。

1.1.2排除标准

①既往或孕前6 个月曾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者;②孕期服用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等抗病毒治疗者;③孕期或产后肝功能检测< 3 次者;④合并甲、丙、戊、庚肝炎及HIV感染者;⑤孕期或产后使用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皮脂激素等。

1.1.3产后肝功能转氨酶异常分级依据

临界升高40 ≤ALT或AST<60 U/L;轻度升高60 ≤ ALT或AST< 200 U/L;中度升高200≤ ALT或AST<400U/L;重度升高≥400 U/L。产后肝功能检查ALT和(或)AST≥60 U/L定义为产后肝功能异常。《妇产科学第8 版》将妊娠全过程分为3 个时期:第13 周末之前为早期妊娠,第14~27 周末为中期妊娠,第28 周及其后为晚期妊娠[3]。

1.2方法

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阴性参考值为ALT 0~40 U/L、AST 0~40 U/L。血清HBV标志物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阴性参考值;HBs Ag 0~0.05 IU/ml,抗- HBs 0~10m U/ml,HBe Ag 0~1.0 S/CO,抗- HBe >1.0 S/CO,抗- HBc 0~1.0 S/CO,血清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检测灵敏度500 拷贝/ ml,大于500 拷贝/ ml为阳性。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 SPSS 2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检测差异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入组的慢性HBV感染孕妇114 例,肝功能正常组69 例和肝功能异常组45 例,产后ALT异常发生率占39.5%(45/114);AST异常患者共29 例,占25.4%(29/114)。肝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孕妇孕早期情况显示,两组孕妇的年龄、经产妇、孕早期的ALT和AST水平、HBV DNA定量、HBe Ag滴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两组孕妇孕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比较两组间孕妇孕中、晚期的ALT和AST水平、孕期HBe Ag的平均滴度和HBV DNA载量的均值、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现两组孕妇的孕晚期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孕中期的ALT和AST水平、孕期HBe Ag的平均滴度和HBV DNA载量的均值、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HBe 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注: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HBe 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2.3两组孕妇产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产妇均于产后1、3、6 个月复诊检验HBV DNA、HBV- M、ALT和AST。肝功能异常组中,ALT轻度异常者比例为77.8%((35/45),中度异常者比例为13.3%((6/45),重度异常者(ALT 400.2~599.1 U/L)比例为8.9%(4/45)。22.2%(10/45) 的产妇发生ALT中度以上升高(206.7~599.1 U/L)。重度异常者中3 例患者住院治疗后,2 例于半年后肝功复常;1 例因好转后半年再次发生轻度肝功能异常(ALT 197.8 U/L),再次接受保肝治疗,目前随访中;另外1 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半年后肝功复常。

2.4肝功能异常组孕妇产后发生肝功异常的时限

在产后1 个月时发生肝功异常者28 例(62.2%),其中轻度异常者23 例,中度和重度异常者分别为2 和3 例;42 例发生在产后3 个月内(93.3%),在产后6 个月时新发3 例中度肝功能异常者(6.67%)。由此可见,对于慢性HBV感染孕妇来说,产后3 个月内容易发生肝功能异常,应高度重视这一时间段的指标检测,及时干预治疗,预防重症肝炎的发生。

2.5肝功能异常组孕妇的随访与转归情况

肝功能异常者接受常规保肝药物治疗。35 例轻度肝功能异常者中,21 例接受门诊保肝治疗;13 例患者未予任何干预自行恢复正常;2 例异常者先接受保肝治疗肝功能复常,于产后1 年时再次发生ALT升高,又接受治疗。6例中度肝功能异常者中,1 例自行恢复正常;2 例患者住院保肝降酶抗病毒治疗后肝功复常;3 例在门诊予保肝治疗后好转,目前仍在观察随访中。4 例重度肝功能异常者中,1 例接受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复常;3 例患者住院治疗后,2 例于半年后肝功复常,1 例肝功复常后半年再次发生轻度肝功能异常(ALT 197.8U/L),再次接受保肝治疗,目前在随访中。肝功能异常组产后有4 例发生中重度肝功能异常(ALT201.1~599.1 U/L) 而出现HBe Ag血清学转阴,自发HBe Ag血清学转阴率为8.89%(4/45)。6 例患者肝功能复常后失访。随着产后月份的推移,ALT或AST均值逐渐降低,至产后6 个月时,基本达到正常范围。见图1。

注: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

114 例高病毒载量的慢乙肝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中,有3 例发生HBV宫内感染。

3 讨论

慢性HBV感染孕妇的妊娠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与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阴性妊娠者[4,5,6,7,8]相比,妊娠合并慢性HBV感染者,妊娠期糖尿病,产前出血、早产、新生儿宫内感染和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升高;妊娠合并急性HBV感染者,低出生体重儿和先兆早产的发生率高,若母体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时,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和产褥期感染。据报道,HBV感染引起围生期重症肝炎和肝衰竭的个案也有发生。但对于产后肝功能变化的系列临床研究不多。

在妊娠期间,机体更加倾向于免疫耐受状态,细胞因子Th1/Th2 型在这一免疫耐受背景的维持中发挥相当的作用,呈Th2 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而Th1 型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的状态,即Th2 优势应答,使得母亲的免疫应答得以逃避,即使妊娠后母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和肝脏负担的加重,但ALT一般仍能保持持续正常和高水平的HBV DNA复制,使得妊娠后免疫耐受状态得以维持。若出现ALT波动,则提示机体进入免疫活化状态即清除HBV[8]。分娩时的生理需要与母体变化等因素亦可加重肝脏负担,导致免疫耐受期的产妇产后肝功能相关指标随之发生异常,甚至波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的孕妇产后ALT活力升高的发生率为39.5%(45/114),产后ALT异常主要集中发生在产后3 个月内,在产后1 个月时发生肝功异常者28 例(62.2%),其中轻度异常者23 例,中度和重度异常者分别为2 例和3 例;42 例发生在产后3 个月内(93.3%),在产后6 个月时新发3 例中度肝功能异常者(6.67%)。随着产后月份的推移,ALT/AST均值逐渐降低,至产后6 个月时,基本达到正常范围,肝功能指标逐渐复常。这是因为分娩后产妇自身免疫功能恢复,发生免疫清除,导致产后肝酶活力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耐受性逐渐完善,肝细胞功能得以复常。而有研究显示,HBV感染的孕妇有半数以上的孕妇产后会发生ALT活力升高,HBs Ag和HBe Ag双阳母亲产后ALT异常者高达66.7%[9],文献中部分母亲处于免疫活化状态,孕期ALT异常率升高,导致产后ALT的异常率而随之升高,而本研究中所有产妇孕期均为免疫耐受,孕期肝功基本正常,产后ALT异常发生率相对偏低。本文肝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孕妇孕晚期ALT和AS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尤其是孕晚期肝功能波动或升高者,产后ALT发生异常率可随之升高。曹彦君等[10]研究报道,免疫耐受期HBV感染的妊娠妇女产后ALT升高的发生率为32.6%,一般发生在产后42~60 d,曹彦君在研究中,所有产妇在产后第1 次复查的时间是产后42 d。相比较而言,而我院常规于产后1 个月首次肝功能检测,可以更加早期地筛查出肝功异常的个体,给予及时干预与预防,以免重症疾患的发生。

本文显示,慢性HBV感染孕妇肝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孕晚期ALT和AS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孕中期的ALT和AST水平、孕期HBe Ag的平均滴度和HBV DNA载量的均值、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慢性HBV感染孕妇孕期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尤其是对孕晚期肝酶有升高或有波动的孕妇,产后应加强肝功能的定期检测,必要时给予干预治疗,避免产后重症肝炎的发生。有研究发现,HBV感染的妇女产后恢复抗HBV的免疫系统免疫清除,HBe Ag消失和(或)血清转换,血清HBV DNA载量下降[8,13,14]。因此,慢性HBV感染孕妇产后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机制:①一旦妊娠,细胞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而免疫耐受性增强[11],孕期一旦结束,细胞免疫功能即可恢复,就会引起乙肝免疫清除,导致产后肝功能异常。 ②妊娠期皮质醇水平增加,导致病毒复制加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产后恢复快,导致产后肝功能异常[12]。可见,免疫功能的改变是产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本项研究中也观察到孕期HBV复制水平的波动与产后肝功能异常不相关。有研究观察到免疫清除一般发生在产后1~3 个月内[13]。本项研究中慢性HBV感染孕妇产后ALT活力异常升高大多发生在产后1~3 个月,这也体现了这一机制的一致性。

在免疫清除期容易出现自发性HBe Ag血清学转换,尤其在年龄小于40 岁、ALT活力升高以及感染HBV基因A型和B型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年发生率约为2%~15%。

因此,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慢性HBV感染孕妇来说,孕期免疫耐受,产后细胞免疫系统对HBV进行免疫清除,但在产后的免疫清除过程中,HBV仅能少部分被抑制,不被抑制的病毒复制将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发展成肝炎,少数患者进展为重症肝炎。如本文所示,产后有22.2%的产妇发生中度以上肝功异常,需要住院或抗病毒治疗。因而在临床上应加强产后肝功能的定期检测,特别是对孕晚期转氨酶有波动或升高趋势的孕妇,必要时给予干预治疗,避免产后重症肝炎的发生。

作者声明

产后感染 篇5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动物

试验猪,由兰州某猪场分娩舍提供。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发生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的62头母猪作为实验动物。

1.1.2试验药物

宫炎清溶液(西安长江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兽药字(2013)270152098),本品为消毒防腐药。除具有杀菌作用外,还能凝固病变组织、坏死组织和炎症分泌物,使健康组织和坏死组织分离。有促进肉芽增生和上皮组织形成的作用,对黏膜有收敛作用,并使血管收缩,呈现止血效果,还能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提高子宫平滑肌张力。青霉素(上海公谊兽药厂,批准文号:(2011)090051248),本品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亦可用于放线菌及钩端螺旋体等的感染;氧氟沙星(山东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兽药字(2012)152862126)本品主治母畜产后生殖系统感染引起的脓性宫颈炎、膀胱炎、尿道炎、恶露不尽、胎衣不下、急慢性乳房炎、体弱发烧、食欲不振等。盐酸林可霉素(许昌市华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兽药字(2012)160312616)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清宫、排毒、消炎通乳等作用持久;鱼腥草(山西兆益生物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兽药字(2015)041105211)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均从兰州市小西湖兴牧兽药店购买。

1.2一般资料

选择兰州某猪场2015年1月~2016年4月发生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的哺乳母猪62头。其中经产母猪20头,后备母猪42头。62头母猪均符合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的特点,母猪外阴流出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到41度,精神沉郁,起立困难,不愿采食。随机将发病母猪分成4个实验组,各组单独饲养,同等标准条件饲喂。试验1组16头。其中经产母猪5头,后备母猪11头。试验2组16头。其中经产母猪5头,后备母猪11头。试验3组15头。其中经产母猪5头,后备母猪10头。试验4组15头。其中经产母猪5头,后备母猪10头。4个试验组经产母猪,后备母猪比例、平均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3治疗方法

试验1组母猪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然后肌肉注射青霉素3万单位/kg体重,一日2次。氧氟沙星0.15 ml/kg体重,一日2次;试验2组母猪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然后肌肉注射青霉素3万单位/kg体重,一日2次。氧氟沙星0.15 ml/kg体重,一日2次,2小时后阴道投入宫炎清溶液20 ml,一日1次;试验3组母猪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然后肌肉注射盐酸林可霉素5 ml/kg体重,一日2次。鱼腥草10 ml,一日2次;试验4组母猪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然后肌肉注射盐酸林可霉素5 ml/kg体重,一日2次。鱼腥草10 ml,一日2次。2小时后阴道投入宫炎清溶液20 ml,一日1次;总疗程7 d。治疗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各组母猪精神、体温、食欲、泌乳及外阴分泌物情况。经过7 d用药治疗后,体温正常、精神佳、采食正常、外阴不见任何分泌物、泌乳正常、视为治愈;经过7 d治疗后,体温正常、精神、食欲不是很佳、泌乳量不是很多、外阴分泌物减少,视为有效。

1.4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四组患病母猪总有效率,试验1组87.5%,试验2组100%,试验3组80%,试验4组100%。试验2组、试验4组、有效率较试验1组、试验3组高。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头数*100%。

2结果

经过连续7 d的治疗和观察,其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结果表明,宫炎清溶液配合抗生素治疗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的效果优于抗生素单纯治疗效果。因此,宫炎清溶液具有很好的配合治疗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的效果。

3讨论与分析

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是由于母猪生产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引起的生殖、泌尿和泌乳系统的综合性炎症。它包括产褥热、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尿道感染等。常表现为体温升高,不吃料、外阴流出脓性分泌物,无乳,尿淋漓症状等。目前的预防主要以提高母猪的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为主,而对发病猪多采用抗生素治疗。

本实验通过临床治疗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的药物配合宫炎清溶液治疗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与抗生素单纯治疗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宫炎清溶液配合治疗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的效果很好。从而证实宫炎清溶液对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具有良好的配合治疗效果,可用于临床上配合治疗母猪产后感染综合症。

参考文献

[1]张光梅,石青青.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10(03).

[2]杨国亮,吴国华.母猪产后综合症诊断与防治[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05).

[3]罗正,袁安文.规模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09(03).

[4]马丽虔,梁秀芬,磨宝全.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治疗体会[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

[5]陈建忠,张志辉,汤秋萍.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05).

[6]吴音桃.母猪产后排尿困难综合症的防治[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3(03).

[7]亢兆麟.母猪产后排尿困难的诊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5(04).

产后感染 篇6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2年0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 共计56例, 所有患者均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28.5±2.2) 岁;孕周为30~42周。其中, 剖宫产16人, 阴道分娩40人。肝功能正常为48人, 肝功能异常者 (轻、中度) 8人。

1.2 方法

出血量采用容积法+估重法。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以第8版妇产科学标准: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量≥500 ml,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量≥1000 ml, 确诊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所致, 且临床上, 对于剖宫产患者常规宫体注射并静点缩宫素20 U, 阴道分娩患者肌注缩宫素20 U, 并给患者子宫持续按摩无效后。医护人员对阴道分娩的产妇宫颈注射0.25 m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商品名:欣母沛) , 对剖宫产患者宫体注射0.25 m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 15 min后可重复注射。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均数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首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 患者的宫缩能力增强, 出血量显著降低;有效:第二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0 min后, 患者的宫缩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出血量减少;无效: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多次进行注射后, 患者的宫缩能力没有任何的改变。

2、结果

2.1 疗效

用药后有5 0例患者疗效显著, 显效率为89.28%, 2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有4例患者产生了一定疗效, 2例患者经过多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没有任何的效果, 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减少。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显效率8 9.2 8%, 总效率9 6.4 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效果在分娩方式不同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不同分娩方式使用前后出血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肝功能异常组产后出血量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出血量 (见表3) 。

2.2 不良反应

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均不明显, 出现不良反应后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 24 h以内基本上能够缓解。

3、讨论

近年来, 由于剖宫产率升高及反复流产人数的增多, 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也随之增加, 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断升高[4], 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健康。而造成产后出血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宫缩乏力[5]。而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孕产妇, 特别是肝功能异常的孕产妇, 由于肝脏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器官, 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 可引起肝功能受损, 导致一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Ⅴ、Ⅶ、Ⅸ、Ⅹ因子合成减少, 血小板数目减少、功能低下, 从而进一步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因此, 对于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 应用促进子宫收缩的措施, 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我们对产后出血的患者应用及时、科学的治疗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临床治疗中, 医护人员要对此加以重视, 但是有些患者的出血量比较轻微, 不容易被发现, 导致患者失血过多, 严重的甚至出现了休克的情况, 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机会。

在临床中对于宫缩性乏力出血, 治疗的方法主要是给患者肌注或静点缩宫素, 并且给予患者子宫进行持续性的按摩, 以便达到有效控制出血的目的。但是有些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无效。因为米索前列醇的不良反应比较多, 效果不理想, 在临床中不适合首先给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商品名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研制合成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 能使子宫平滑肌较强的收缩, 使子宫进行强直的收缩, 迅速使子宫胎盘剥离面的血管闭塞,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为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后, 用药后使患者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 用药后7 min开始产生作用, 15 min后药物就能够达到最高的浓度。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物质进行对比,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构上用15位甲基取代原来的羟基, 使半衰期延长, 药物的水溶性比较强, 生物活性也显著增加, 这就使得能够使患者的用药剂量显著减少, 也较少的引起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 并且能够使子宫平滑肌产生持久的收缩作用, 对顽固性的产后出血有较好的疗效。Dildy等研究报道显示:对12个医疗机构、237人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 其有效率高达94.4%。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最大的应用剂量为1.25 mg, 97%的患者用量为0.25~0.5 mg。本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总有效率96.42%, 与文献数据接近。总之,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疗效较好, 用药安全、高效、迅速、方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治疗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为研究对象, 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在给予常规的子宫按摩、宫腔填塞、应用缩宫素等常规治疗无效后, 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或宫颈注射, 重复使用可间隔15 min, 比较用药前后出血量情况。结果 (1) 选择不同分娩方式 (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无差异。 (2) 56例患者中, 50例患者在用药后疗效显著, 显效率为89.28%;有4例患者应用两次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注射后效果轻微, 总有效率为96.42%。有2例患者多次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没有任何效果。 (3) 56例产后出血病例中肝功能异常组产后出血量高于肝功能正常组。结论 (1) 肝功能异常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2)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好, 特别是对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孕产妇, 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乙肝病毒,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傅朝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23) .

[2]蔡海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应用的体会[J].中外医疗, 2011 (31) .

[3]曹建平, 薛桂香.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与时机选择[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6) .

[4]郭卫东, 王云嫦, 张晓静, 梁丽笙, 孔志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价值及使用时机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22)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产后感染】相关文章:

产后饮食09-04

产后避孕05-03

产后风湿07-01

产后护理07-26

产后血栓07-28

产后泌乳09-15

产后月经09-16

产后康复护理04-29

产后子痫护理05-14

母牛产后护理05-20

上一篇:算法效率下一篇: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