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战术

2024-08-06

单打战术(精选八篇)

单打战术 篇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2014年澳网女子单打决赛李娜对阵齐布尔科娃的比赛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查阅与网球有关的文献资料, 并登陆2014年澳网中文官方网站收集数据资料。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录像, 对其技战术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李娜和齐布尔科娃的比赛数据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 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有几个类似的特点, 都是右手握拍, 双手反拍击球;李娜身高比对手高出11 cm, 身高的优势可以转化成在比赛中发球的优势。李娜职业生涯共获得500胜, 齐布尔科娃获得150胜, 可知李娜参加的职业比赛要比对手多, 获得的比赛经验也较丰富, 在网球比赛中关键时刻需要的就是比赛的经验和对比赛的了解程度。世界排名也在也反映出一定的实力差距。

2 . 2 发球各项技术的统计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 李娜一发成功率60%略低齐布尔科娃的67%, 一发得分率基本持平;二发得分率李娜以63%大大高于齐布尔科娃的21%;在最快发球时速, 一发平均时速以及二发的平均时速上李娜都比齐布尔科娃要快。发球的成功率以及双误数是反映运动员发球技术稳定性的重要数据。根据表格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李娜在本场比赛中发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优于对手, 说明了李娜在比赛中更好的利用发球这项自己的优势技术, 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 加强了二发的攻击性, 以此来从发球环节开始更大限度的获得比赛的主动权。

2.3 接发球技术的统计分析

由表3可知:李娜与齐布尔科娃相比, 在接发球技术环节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李娜的接发球得分率比对手高了13%, 虽然破发成功率低于对手, 但李娜获得了三倍于对手的破发点和把握住了多余对方三次的破发机会。说明了李娜对于在对手的发球局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动进攻方式, 在对方发球局尽可能给对方更大的心理压力。在网球比赛中, 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 则要去保住自己的发球局, 在对手发球局时想方设法的破掉对方发球局。虽然接发球技术在网球运动中属于被动的技术, 但良好的接发球技术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占据主动, 获得比赛胜利。

2 . 4 中场和网前技术成功率的统计分析

由表4可知:在比赛中李娜有13次主动上网成功8次, 对手只有4次成功3次, 虽然网前成功率低于对手, 但李娜的多次上网获得了更多的分数, 一方面说明了李娜在比赛中积极主动, 进攻意识强;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李娜的强力攻击性, 使对手回球出浅, 获得更好的得分机会。通过对整场比赛录像的反复观看, 李娜在对方回球出浅, 击打中场制胜球时, 随球上网的这一击球, 所击打出的球速和角度不够, 不能给与对手致命一击, 所以导致网前的失误较多。对于李娜来说, 大胆的尝试运用上网技术, 这可以丰富自身的技, 战术打法, 从而完成单一的底线进攻型选手向全面综合型选手的过度。

2 . 5 非受迫性失误与制胜分的统计分析

制胜分的数量反映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占据的主动性和主动得分的能力, 非受迫性失误则决定了一场比赛的胜负, 所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也是比赛获胜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表5分析可以看出:李娜在比赛中打出了34个制胜分远远多于对手的11个, 说明了李娜进攻意识很强, 拥有强大的底线击球技术。而李娜的非受迫性失误比对手多, 这就要求李娜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加强自己主动得分能力的同时也要减少自己的非受迫性失误, 因为非受迫性失误的多少也影响着比赛的胜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李娜是底线进攻型的选手, 底线的相持能力世界一流, 正反拍的进攻威力大, 稳定性高, 网前的技术相较于以前也更稳定和更敢于去大胆尝试。

(2) 李娜的制胜分是对手的三倍多, 说明李娜主动得分能力大大的强于对手, 非受迫性失误方面出现了34次略多于对手的28次, 这也说明了李娜在坚持底线强大进攻力之时对非受迫性失误的控制能力扔有待增强。

(3) 李娜的网前得分率虽然低于对手, 但上网次数和得分数远多于对手, 说明了李娜在比赛中敢于去尝试各项技战术的运用, 同时也说明了李娜丰富的技战术水平和能力。

3.2 建议

(1) 我们从李娜本场比赛的获胜可以发现, 运动员的要想在大赛中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自身技战术的发挥, 也需要丰富的比赛经验。在赛后, 运动员要善于总结每次比赛的经验, 对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日后的训练中, 在保持优势技术的前提下弥补自己的弱项技术, 完善各项技术。

(2) 在比赛中要了解对手的打法技术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特点, 积极主动的去发挥自己的优势技术, 掌握比赛的主动性, 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3) 李娜虽然在本次比赛中获得胜利, 但其在比赛进程中技战术的使用不够稳健, 非受迫性失误过多, 所以在比赛中仍要自我主动的去调整和控制比赛, 减少非受迫性失误的出现,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技术, 使胜利的天平倾向自己。

参考文献

[1]陶志祥.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75.

[2]孟宪立.2008年澳网女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0) :184-185.

[3]胡艳.2011年澳网公开赛李娜单打比赛得分因素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11.

[4]唐青.2009年法网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单打比赛分析[J].科技信息, 2009 (29) :556-557.

单打战术 篇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录相资料等方法,对费德勒和纳达尔的网球比赛进行统计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打法的球员有不同的技战术特点,不同的得分手段。因此,对平时的网球训练也提出不同的要求。

关键词 ATP总决赛 单打 技战术

在2011年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决赛中,ATP世界排名第三的瑞士天王费德勒对阵法国名将特松加,卫冕冠军、瑞士球王费德勒虽然一度在第二盘浪费赛末点,但还是以6-3/6-7(6)/6-3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第六次赢得总决赛冠军,独居史上第一。为何费德勒能在决赛上有着如此强势的表现,通过本研究分析我们从中找到些答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1年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单打决赛技战术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网球专业的相关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录像观察法。对费德勒和特松加的三盘比赛进行录像观察统计,并做出相应的技术统计。

3.比较分析法。对费德勒和特松加的三盘比赛进行录像分析,并对技战术指标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费德勒和特松加基本数据对比分析

由表1可看出,费德勒在年龄和身体素质上较特松加稍微处于劣势,但是费德勒在很年轻时就已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当然最主要的是差异在于两位选手的反手持拍类型和击球风格不同,这就使球的旋转及落点各具其特点,而两位选手在比赛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技战术来制约对方。

(二)费德勒和特松加在比赛中的技战术数据对比分析

1.发球技术的统计对比分析

发球是网球比赛的开始,是比赛进攻的有力手段,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技术,也是唯一不受对手干扰的技术,发球技术好可以直接得分,或者是给自己下一板球创造机会。通过对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的得分率、Aces球、双误几项指标进行对比。从表2中可以看出,费德勒在对特松加的决赛中,一发成功率为55%,高于对手特松加的50%;一发得分率为80%,高于对手的73%,二法的分率也以59%高于对方的53%。这说明费德勒在发球成功率和得分率明显高于对手。两位运动员的Aces球数均为11,双误数量为2:5;说明双方的发球质量非常高,稳定性相差不大。制胜分方面,费德勒为30,低于特松加的37,但非受迫性失误分别为26和41;可以看出费德勒在这场比赛中发挥以稳定为主,降低了击球的攻击性,这就给特松留下了大量的进攻机会,因此特松加的制胜分明显高过费德勒;但是特松加的非受迫性失误远远高于费德勒,说明特松加的稳定性不高,没能把握住机会。从统计的结果分析,费德勒在这场决赛中发球占到很大优势,击球的稳定性也非常高,但在制胜分方面处于劣势,并因此浪费赛点,说明费德勒在以后的训练中除了保持稳定性还应该加强击球的攻击性。

2.接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一场比赛中大约有一半的得分是从接发球开始的,接发球包括:进攻型接发球和防守型接发球。进攻型接发球的主要目的是给发球一方施加压力,常使用于对付力量小的一发或对付二发;防守型接发球的主要目的是接好发来的球。通常用来对付威力极大的一发或大角度的二发。

在网球比赛中,除了发球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之外,接发球技术也是很关键的,如果接发球不好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也是很困难的。从表3中可以看出,费德勒在这次决赛中的回发赢球率为37%,高于特松加的30%。破发破发率双方均为33%。费德勒的破发机会为9次,而特松加的破发机会只有3次,这是费德勒在对方的发球局采用压迫性打法获得的结果,也为费德勒赢得比赛奠定基础。

3.上网技术的对比分析

网前拦截技术是贯彻以攻为主,以快制胜的战术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从表4可见,费德勒上网的次数比特松加少1个,成功百分率却比特松加高出11个百分点。通过比赛可以看到,费德勒大部分的上网机会都是在底线对抽后寻找机会,在对方的击球质量下降之后,才在中场抽击随球上网,因此成功率很高,还有在比赛中费德勒经常通过提高发球质量,然后随球上网,很好的控制了比赛的节奏,给特松加带来极大的压迫性。

4.相持能力与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通过表5的技术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前三板的赢球率费德勒为54%高于特松加46%,而在相持中,费德勒的赢球率为48%,低于特松加的52%,从录像分析看,两名运动员在技术、能力相差不大,第一盘费德勒在第八局抓住机会破发后轻松拿下;第二盘最后阶段,由于费德勒一发成功率下降,特松加加强了接发球的压迫性,使费德勒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误,费德勒丢掉第二盘;第三盘费德勒加强前三板的攻击性,终于顺利拿下比赛。丢掉第二盘后费德勒及时调整状态,多变的打法逐渐占据主动,这也是费德勒成功赢下比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结论

(一)费德勒一发成功率、得分率较高,发球质量高,球速、落点、旋转结合较好;通过高质量发球直接得分或者创造良好的得分机会,从而在前三板中占据主动。

(二)费德勒是全面性选手,底线相持能力较强。通过底线相持,在对方击球质量下降、落点浅时,采用随球上网的打法,在网前通过高压球或截击球的方式得分。在网前把握机会球的能力较强,得分率较高。

(三)费德勒与特松加相比,费德勒在相持中成功率稍稍差些,这与费德勒的年龄增加导致跑动不到位以及特松加采用了压迫性打法有关。

(四)费德勒在非受迫性失误和制胜分方面均比特松加少,说明费德勒采用了相对稳定的打法,但是容易给对手留下很好的进攻的机会,从而在比赛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四、建议

(一)费德勒应保持一发发球技术的优势,提高二发发球的质量,注意二发分散落点,增强技术的稳定性,以落点和线路的变化来体现战术思想,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二)费德勒应该在保持前三板优势的基础上加强相持球的能力,提高击球的攻击性,从而在比赛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在接发球得分率上,费德勒优势不明显,因此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费德勒应该加强在对手发球局中的压迫性,在破发球方面,费德勒的破发机会远大于对手,但破发机会的把握不够稳定,因此费德勒应该加强破发机会的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博,王利平.2008年澳网男单半决赛、决赛德约科维奇技战术统计分析与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6.

[2] 董声.2009年美网男单决赛技术比较分析[J].内江科技.2010.2.

单打战术 篇3

曾经看到过很有意思的说法称“网球是一个自杀性的项目”的确在ATP排名较高的选手中,也只有费天王主动得分大于主动失分。因此,本文研究主要以简单的战略和战术为主,能够为广大的网球爱好者提供参考,更加体会到网球比赛胜利带给大家的快乐。

1网球在单打比赛中的战略

所谓战略就是有关比赛全局的计划。所谓战术就是在一场比赛中,比赛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就战略和战术来讲,对于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1 . 1一贯性与冒险性

在比赛中,运动员击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对方无法回击。因此,可以有两种方法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一,在比赛中运动员一定要有很好的稳定性,保持尽可能少的主动失误。第二,要有一定的冒风险精神,努力去给自己创造机会、想办法去进攻、打出制胜分或者迫使对方失误。所以,在运动员早期学习中,教师应该强调再强调要把球打稳,尽可能的减少失误,一定要以稳定性为前提。并且鼓励运动员以保持成功率,尽量避免无故失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比赛后,当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技能有所提高后, 这时才应该将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击球的落点上,同时可以逐步的让他们试着打一些有控制的威胁性很大的球,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迫使对方失误。

1 . 2将球击深

我们也常常听到要将球打尽量打深。将球击深有很多优势:(1) 使的对方被迫后移;(2)使得对方回来的球在落地后有较高的起跳; (3)相对于浅球而言,深球的回击使得对方要打出大角度的回球变得不容易,还可以迫使对手远离底线,使得对手回球的准确性降低;(4)如果对于深球的回击使对手回球较浅,这样就可以丰富自己进攻的角度。

1 . 3抓住对方的弱点

在比赛开始时或比赛进行中要善于观察对手的弱点,如果能真正抓到对方的不足处,其实有时也不必把球打得角度要有多大, 或打出致对方于死地的球,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赢下这1分。每一个运动员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弱点,这些弱点通过仔细观察都是不难发现的。比如包括:底线击球——正手或反手经常出现一边比另一边差;处理球——初学者往往难于处理高而深的球;击球步伐——通常情况下在移动中比静止击球要困难。

1 . 4提高击球的安全性

在运动员早期的训练阶段,用击球过网稍高和击出的球落在场地内1m左右的要求来鼓励他们提高安全感。

1 . 5击球线路与回位

在击球后回位较好的运动员,就可以不必被对方逼至防守的地步。当回位时,在对手回球前运动员应该设法回到与场地中间相关的位置上,或回到对方回击角度的中间。回击球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回位的距离。

2在单打比赛中经常使用的战术

网球战术指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战术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在比赛中根据对方的打法类型及技术特点,而采取的各种技术的原则和方法。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技术、意志、智能和素质等在比赛中有针对性的综合运用。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在比赛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2 . 1发球战术

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要利用发球从一开始就一定要控制好局势,占据主动,要求对自己的发球具有信心,不断变换发球位置和目标,要让对方捉摸不定。

首先,在每一分的发球中都有两次发球机会,在一发时;通常发向对手弱得一侧,其实也不必用力过大,通常用70%~80%的力量就可以。但是一定要稳,力求一发70%的成功率,如果用中等力量发球(不靠发球得分),但要求要有角度和旋转,并且球路明确,或者跑至反手一侧,用你的绝招(正手击球)侧身击球。假如一发较弱 (属于防守型发球),待在后场,集中精力等待对手回球,这时对方回球很有可能击向你最弱的一侧。如果一发下网,那么在第二次发球时,要保证二发100%的成功率,要用二发进行进攻,就要把球发深,宁可发深失误也不要发短球,还要变换旋转和速度,如果发的好,可以向前移动或上网截击,或者跑向反手一侧,侧身正手击球。同样如果二发很弱,发完球后就留在后场,等待对手回球。

其次,我们还必须要变换发球方式,让对手不能猜测到自己的发球方式,在发关键球时,尽可能要发追身球。并且还要根据场上类型采用不同的旋转发球,在1区时,尽量发外角侧旋球,在2区时, 尽量发中路侧旋球;发平击球时,尽量发1、2区的内角;发上旋球时,尽量发对方1区的内角,尽量发对方2区的外角。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你的对手是否是左手握拍或者是双手握拍击球的选手。

最后,我们在快速型场地比赛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利用一发进攻得分。当对手接发球时,一定要快速向前移动截击或快速向前跨步,沿对方可能的回球路线移动上网。在关键分时,你如果是二发,发球后上网截击肯定会成为自己出奇制胜的一招。

2 . 2接发球

当我们处于接发球时,运动员应该根据发球方的站位来选择自己接发球的位置。如果是大力发球时,我们可以直接用挡球式接发球,球落地后提前击球,尽可能的迎上去挥拍击球,而不是撞击, 用一个正确的转髋和转肩动作向后引拍,动作要小;如果接力量较小或者弹跳较高的球时,用快速击球或削球后上网进攻;如果对方发完球直接上网,千万切记盲目破网,尽可能多打刚过网的低短球,迫使对手很难截击,让它被动回球;还有对手如果发完球后在底线,那么我们就应该回球打向对方的反手位,再寻找上网机会, 这些方法都会使我们提高接发的成功率。

首先,当我们接对方的一发时,最主要的是一定要稳,争取不使一发让对方很容易得分。假如对手发完球后没有选择直接上网, 而是留在后场,那么我们在接发球时就用挡击打一个深的直线球或者角度很大的球,或者还可以用挑高球送至对方的反手。当我们在接对方二发的时候,在通常情况下,站位应该稍微靠前一些,最重要的是每当出现机会时,要学抓紧时机打对方的空当。应该有攻击二发的意识,攻击二发时,在当球上升至肩高时击球,以保持场上的主动,可以用正手侧身攻或跑动中正手打直线球,或者还可以偶尔打一个轻吊球。

其次,假如对方发球、截击都好的情况下,这时我们将选择回一低的追身球封住角度。留在后场,使用两次超身球战术。在对方发球后截击的情况下,要设法朝对手果断地回击,要让发球方尝一点畏惧的滋味。

最后,如果对手发球好,而截击不好的话,我们要力求让对方截击,留在后场打间接的超身球,挑高球或者上网截击都可以。

2 . 3当双方队员都在底线时

我们要通过连续的给对手施加压力,通过对攻、拉攻、吊攻、侧攻迫使对手出现失误,尽可能少让对手轻易得分;还是强调一定要稳,不要出现非受迫性失误。而且运动员需要利用整个场地,在底线后面挡球时不要打得太远;底线就是你最好的朋友,坚持打深。在使用斜线对拉战术以争取时间和控制,朝球的方向斜线移动,或者可以采用一些组合击球战术都可以。

3结语

单打战术 篇4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为进行本专题研究, 查阅了大量与本文有关的文献资料。

1.2 技术统计法

将张继科与朱世赫、王励勤、波尔和王皓的4场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进行得失分的统计, 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归纳。

1.3 三段指标评估法

采用目前乒乓球界流行的分段指标评估法, 将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比较, 进行定量分析。模式值评估指标如下:

发球抢攻段:得分率60%~70% (及格60%, 良好65%, 优秀70%) , 使用率25%~30%;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30%~50% (及格30%, 良好40%, 优秀50%) , 使用率15%~25%;相持段:得分率45%~55% (及格45%, 良好50%, 优秀55%) , 使用率45%~55%;得分率=段得分/ (段得分+段失分) 100%。使用率= (段得分+段失分) / (全局得分+全局失分) 100%。

2 结果与分析

张继科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男子单打比赛。在进入决赛之前连续战胜了韩国的朱世赫、中国的王励勤和德国的波尔, 成为本届比赛最大的黑马。在决赛中以4:2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王皓。在取得冠军的同时, 其在本届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的合理性值得我们仔细探讨。

2.1 发球抢攻段

从技战术统计看 (见表1) , 张继科在发球抢攻段得分率的平均值为72.9%, 处于优秀。使用率26.5%, 处于良好。表明张继科发球抢攻较为积极, 在发球抢攻段技术衔接紧密, 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但是仍存在问题。例如在对韩国选手朱世赫的比赛中显得尤为积极, 得分率高达78.6%。但是与得分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使用率却只有17.1%, 是在4个对手中使用率最低的。一方面是由于朱世赫的防守严密, 其削球打法本身就要求自己的防守技术出众, 当前三板没有很好的机会时就进入相持, 很多球到相持阶段才决出胜负。另一方面是张继科主动将球拉起来, 使朱世赫退到中远台接球。在张继科对自己拉球能力有信心的条件下, 使自己在攻防中占得了先机。

在本届比赛中, 张继科的逆向发球给对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成为其重要的得分手段。发球逆旋转, 手腕发力充分, 旋转性强, 落点中路偏反手。尤其是在同王励勤的比赛中, 多次发球直接得分或使对手回球形成机会。给王励勤的接发球很大压力, 自己难于上手。同时, 王励勤自己也是有多个发球失误。可以说, 张继科与王励勤在正手主动上手抢攻中相差无几, 而张继科在对拉过程中的旋转和力量都优于王励勤, 致使发球成为决定这场比赛的关键因素。

2.2 接发球抢攻段

从技战术统计看 (见表2) , 张继科在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的平均值为52.4%, 处于优秀, 使用率为26.4%也较高, 说明他在接发球抢攻段技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强。张继科在接发球时主要采用反手拧和快搓摆短相结合, 控制对方抢先上手。对于出台球则主要以反手撕和正手与侧身的抢冲抢拉为主, 击球力量大, 旋转强, 落点变化多。给对手造成很大麻烦。在同朱世赫的比赛中, 张继科接发球主动上手把球拉起来, 然后通过控制球的落点和力量的变化, 尤其是注意控制对削球运动员最难受的中路。控制中路后, 变换击球的力量和落点使得朱世赫难以招架。在比赛中, 张继科能耐心对每一个回球, 不急于求成。增加拉球和抢冲的突然性, 打乱了对方削球的节奏。在同王励勤的比赛中, 通过其全方位的进攻, 多次由反手位抢拉或撕后, 压王励勤的中路偏正手, 使王励勤在转换时动作慢而造成失分。在同波尔的比赛中, 由于波尔技术比较全面, 站位近台, 击球速度快, 摩擦球薄, 弧线低。其主要靠前三板的控制来得分。因此张继科接发球多采用抢攻, 主动上手, 侧身拧。将波尔拖入相持段, 发挥自己连续进攻击球力量大和旋转强的特点, 取得比赛的主动。

2.3 相持段

从技战术统计看 (见表3) , 张继科在相持段得分率的平均值为48%, 处于良好, 使用率不高。说明张继科还有进步空间, 主要加强相持段的技术实力和得分能力。在乒乓球技术规则不断改变, 小球变大球使得球速降低和无遮挡发球接发球方比以前容易判断发球。这些规则的出现就要求运动员的抢先上手和相持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相持段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阶段。张继科相持能力强, 相持中敢于发力, 敢于运用侧身抢拉、抢冲、反手拉和反手撕等技术, 使得其在相持中优势较明显。在同朱世赫的比赛中, 张继科在拉2、3板后寻找机会冲对方, 给朱世赫造成压力。没有给朱世赫过多削球后反攻的机会, 始终受到张继科的控制。由于张继科在比赛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打法, 进攻朱世赫的中路, 并通过自己拉吊节奏的把握以及角度、落点的调动掌握了比赛的主动, 取得比赛的胜利。在同波尔的比赛中, 在前三板没有被波尔抢攻乱了节奏, 进入相持后自己的连续进攻的力量和旋转优势得到发挥, 逐渐把握比赛的主动。在同王皓的比赛中, 在关键分得争夺中, 敢于上手发力。在比赛关键第六局由5∶10被追平后, 仍然敢于出手, 表现出较好的承受压力的能力。

3 结语

(1) 张继科发球抢攻段有一定优势, 逆向发球威胁很大, 在关键球上的应用, 会有不错的效果; (2) 张继科接发球抢攻段采用反手拧和快搓摆短相结合, 控制对方抢先上手。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 张继科相持段处于优势, 连续进攻能力强, 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4 建议

乒乓球比赛中双方的控制与反控制是在技战术的运用当中体现的。通过对张继科本届世乒赛中技战术统计和观察分析, 笔者为张继科在未来的训练上提出几点建议。

(1) 进一步提高接发球段、相持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 同时提高前三板的控制力, 加强主动上手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发球和抢攻、接球和抢攻直接的衔接。丰富接发球手段, 加强台内球的控制力度; (2) 加强发球训练, 丰富发球种类。针对不同对手时, 准备几套不同的发球。力争在前三板就取得优势; (3) 进一步加强正反手的连续进攻能力。发挥自己回球力量大和旋转强的特点, 在相持中把握主动; (4) 在训练中应有意识的加强心理训练, 提高关键分争夺和分数落后时的心理应对能力。

摘要:将张继科在2011年在鹿特丹举行的第51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进入男单前16名后的四场比赛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技战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定量研究, 找出了其在技术、战术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为未来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并为进一步提高其技战术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张继科,世乒赛,技战术

参考文献

[1]吴焕群, 李振彪.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诊断方法的研究[J].乒乓世界, 1990 (2) :38~42.

[2]中国乒协调研组.首届世界锦标赛技术分析[J].乒乓世界, 1990 (8) :33~35.

[3]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70~109.

单打战术 篇5

一、单打比赛中常见的几种主要打法

(一) 发球抢攻战术

此战术主要是以发网前球和平射球、平高球为主, 限制对方的进攻, 迫使对方挑球, 然后用杀球和吊球进攻对方的空档和弱点。

发球抢攻战术主要用于对付防守能力较差的对手。在比赛进入最后关键时刻, 运用此战术, 往往能使临场经验不足的对手束手无策。

1. 发前场区抢攻技术

发前场区有发1号区球、1号区和2号区之间的球、追身球三种, 场地划分见图1。

发网前球可迫使对方推球或向上挑球, 如果对方的挑球和推球质量较好, 可不急于直接杀球和吊球, 而采用平高球或高远球压对方的后场底线, 寻找机会进攻;如果对方的挑球和推球质量不高, 可直接杀球或吊球攻击对方的空档和弱点。

在对方接发网前球时, 如果不挑球和推球, 而是把球还击网前, 这正中发球抢攻者的目的 (发球抢攻战术主要是通过控制网前进攻) , 此时, 发球者可以直接上网扑球或重复放网及快速平推底线, 迫使对方挑球, 然后用大力扣杀和快速吊球进攻其空档和弱点。

2. 发平高球抢攻战术

发平高球有发3号区、4号区和3、4号区之间的三种平高球。

发平高球抢攻战术和发前场抢攻战术的不同点在于发全场区抢攻能直接抓住战机进行抢攻, 而发平高球则要通过守中反攻获得抢攻的机会。

发平高球抢攻的目的在于, 一是为了配合发前场球, 打乱对方的接发节奏;二是为了造成对方由于失去控制而失误。

3. 发平射球抢攻战术

发平射球抢攻战术, 一般都发3号区, 特别是当对手是右手持拍时, 可发3号头顶区 (见图2) 。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当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在网前时, 突然发平射球可直接造成对方的被动, 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 此时可抓住机会进攻。

采用发球抢攻战术时应注意:第一, 注意对方在场上所站的位置、角度及对方的注意力所在;第二, 注意自己本身的发球落点、角度及发球弧度。

(二) 接发球抢攻战术

接发球抢攻战术是接发球战术中最易得分、最有威胁的一种战术, 但是, 前提是对方发球质量欠佳, 如, 发高球时落点不到位, 发前场区球过网时过高, 发平射球时速度不快、角度不佳, 发平高球时节奏、落点、弧度不佳等, 这些都会造成接发球抢攻的机会。离开了这一前提条件而盲目地进行抢攻, 会导致效果差、成功率低。除此以外, 还要有积极的、大胆的抢攻意识。而要获得抢攻战术的成功 (得分) , 还要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和身体条件, 同时结合对方的技术特点、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抢攻战术的完成要有两三拍抢攻球路的组织才能奏效, 所以, 一旦发动抢攻就要加快速度, 扩大控制面, 抓住对方的弱点或习惯路线一攻到底, 一气呵成地完成一个组合的抢攻战术。

1. 接发网前球

首先要观察对方发球的质量, 再根据球距离网的高度、球的速度及飞行方向做出还击。一般可用平推球、放网前球、勾球或挑高球还击;当对方发球过网较高时, 要抢先上网扑杀。此外, 接发网前球的击球点应尽量抢高。

2. 接发高远球、平高球

在本方后场区接对方发来的高远球、平高球时, 一般可用平高球、吊球或杀球还击。但是, 如果对方发球质量很好就不要盲目重杀, 可用高远球、平高球还击, 伺机再攻, 或者用点杀、劈杀、劈吊下压先抑制对方;如果对方发球后站位适中, 进攻时要注意落点的准确性;如果对手采用杀球、吊球还击, 自己步法要跟得上, 以免造成被动。

3. 接发平快球

接发者要观察对方的意图, 随时做好准备。在对方发球质量差时, 借用对方的发球力量做快杀, 采用追身下压战术, 也可借助反弹力拦吊对角网前, 以形成接发球抢攻。

(二) 压后场战术

此战术是通过采用高远球、平高球或推平球反复压对方后场两底线, 造成对方处于被动状态, 一旦回球质量不高, 便伺机杀、吊对方空档。

采用这一战术主要针对后场较弱, 后场步法、手法都较差, 没有强劲的后场攻击力的情况。此战术在女子比赛中用得较多, 因女子的后场移动、反击能力相对比男子较差, 特别是反手部位是明显的弱点。

(三) 杀上网战术

当对手打来后场高球时, 先以杀球配合吊球把球下压, 落点要选择在场区的两条边线附近, 迫使对方被动回球。若对手还击网前球时, 便迅速上网搓、推、勾球, 以创造在中场大力扣杀的机会 (见图3) 。

(四) 打四点球突击战术

该战术的特点是以快速而又准确的落点, 攻击对方场区的四个角落, 调动对方前后左右奔跑, 打乱对方阵脚, 待其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较差时, 向其空档部位发动进攻。这种打法, 要求运动员本身具有快速而灵活的步法、稳健的防守, 以及准确控制落点和强有力的进攻能力。

(五) 快拉快吊控制网前

这是六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打法, 是国内外羽毛球优秀运动员最常用的打法, 其特点是要求运动员有较全面的技术, 能攻善守, 步法、手法快速灵活, 特别是要有较细腻的控制网前的技术。这种打法常以进攻性的平高球快压对方于后场两底角, 而后突击吊球或劈杀引对方上网, 再迅速上网控制网前, 以网前搓球结合推后场底线制造对方回击的困难, 从而创造中后场大力扣杀的机会。建议在初学时不要运用, 在技术提高后再使用。

(六) 后场下压, 上网搓、推

这种打法是在后场进行下压击球 (扣杀、劈杀或吊球) 的进攻技术, 可以通过快速上网搓或推球取得前场攻势, 使后场、前场的进攻紧密衔接, 而提高攻击的威力。方凯祥和栾劲都擅长于这样的打法, 他们经常通过后场轻杀或劈杀后, 快速上网控制网前, 以搓球结合推球, 创造进攻机会, 再以重杀或劈杀解决战斗。目前欧、亚两洲全攻型选手多用此种打法, 在1996年汤姆斯杯半决赛中, 我国第一单打董炯与丹麦第一单打拉尔森比赛时, 拉尔森在落后时采用此打法反败为胜, 为半决赛取胜打下了基础。

(七) 对角线战术

此战术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时, 前场或后场, 都是以打对角线球为主, 它主要用于对付灵活性较差、转体慢的对手。

如, 当对方发高远球到我方正手后半场区时, 我方以平高对角球攻对手正手后场区;当对方回击直线高球到我方头顶区, 我方又采用头顶吊对角;对方回击直线网前, 我方上网勾一对角网前球;对方搓一直线网前, 我方快速推一对角压对方反手区, 逼使对方采用反手回击一直线半场高球, 我方最后采用对角杀结束这球的争夺。这就是“对角路线的进攻战术”, 见图4。

当然, 在比赛过程中不一定每个球都打对角线, 只能说绝大部分或主动一击或致命一击应采用对角路线, 因为有一些对手就怕对角路线。当然, 采用“对角战术”也不能一成不变, 因为太死板就会被对手适应而回击出不利于自己的路线。

(八) 守中反攻战术

在防守中反应灵活, 善于控制落点, 运用各种球路调动对方, 使其失误或给自己制造反攻机会, 这既要求能守住对方的强攻, 又要求能抓住有利战机进行出击。

执行这一战术的过程, 首先是把球拉到对方的底线, 控制住底线, 自己迅速回动到合适的位置, 让对方先杀吊, 我方从守中找到反攻的机会。

总之, 目前各种打法都在向“快”、“攻”方向发展, 我们应该在积极主动的战略思想指导下, 不断地提高;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 继承发扬多种打法, 互相切磋, 互相促进, 使我国羽毛球运动进一步得到普及和提高。

二、单打战术的掌握与熟练

(一) 固定战术的训练

固定战术要求练习者利用固定的技术, 打出固定的球路。在练习中, 练习者要对这个技术和球路反复练习, 直到熟练掌握。

1. 高吊战术

高吊战术可以分为:直线高球吊直线和对角球路练习 (见图5) 、对角高球吊直线和对角练习 (见图6) 。

2. 高杀战术

高杀战术和高吊一样有直线高球杀对角和直线球路、对角高球杀直线和斜线球路等, 其球路与高吊一样。

3. 吊杀战术

在训练和比赛中, 吊杀战术可以分为:吊直线杀对角和杀直线 (见图7) 、吊对角杀对角和直线 (见图8) 。

4. 杀上网战术

杀上网战术即杀直线球或对角球后上网, 并以搓球、勾对角、推直线和对角的方式回击球。

5. 吊上网战术

吊上网战术和杀上网战术的球路基本相同。

(二) 半固定战术的训练

半固定战术即在掌握固定战术的基础上, 只对训练的基本技术有固定要求, 对球路和落点不做固定要求。

1. 高吊战术

练习者只用高球和吊球控制对方。如, 两点打四点、高吊对攻。

2. 高杀战术

练习者只能用高球和杀球技术, 并且不得超过两三拍就得杀球, 以强化杀球的进攻意识。如, 高杀与接高杀、高杀对攻。

3. 吊杀战术

吊杀战术即我们常说的下压战术。在练习中, 可由一方吊杀进攻, 另一方接吊杀;或者进行吊杀对攻。

4. 杀上网战术

杀球后不固定的上网搓球、勾对角, 以及推直线或斜线。

5. 吊上网

和杀上网基本相同。

6. 高吊杀战术

练习者可以采用高、吊、杀技术, 陪练者以高球回击到后场;或是双方对攻。

(三) 多人战术陪练

1. 二、一前后站位

(1) 两人前后站位进攻、一人防守。后场进攻队员可采用高吊杀技术, 前场进攻队员可采用搓、推、勾。这样可以加强进攻的速度, 同时提高了防守的难度。

(2) 一人进攻、两人防守, 以增强进攻者的进攻能力。

(3) 攻守双方同时攻防。对抗双方在单打区域内有意识地组织各种球路, 争夺主动权的控制与防控的训练。

2. 二、一左右站位

这样既练防守也练进攻。一人进攻, 两人防守。其中, 进攻者要按战术球路进行进攻, 防守者分别负责自己的半场区域。此外, 如果是两人进攻、一人防守, 进攻队员也要按战术意图进攻。

3. 三、二前后站位

单打战术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获得澳网冠军的中国网球女子选手李娜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统计法

通过对2014年澳网比赛的实况录像,对李娜七场比赛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2 逻辑分析法

根据网球运动特点及其规律对李娜的7场比赛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 研究与分析

2.1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李娜的赛程赛果

李娜经过7轮的比赛终于如愿夺得冠军,这其中有与小将干净利落轻松晋级的比赛,也有惊心动魄艰难对决的关键分争夺,本次比赛李娜的最大看点就是成熟,在有几场关键比赛中沉着应对、处乱不惊的那种泰然自若表现征服了观众,也让球迷们由衷的看到“国际娜”的风范。(见表1)

2.2 夺冠后李娜正反拍技战术统计结果与分析

赛后有关中国媒体和国内网球资深评论员在谈到李娜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表现时,都坦言为李娜捏了一把汗。认为在与对手对决的关键时刻是李娜的反拍拯救了李娜的比赛。在这一点上有关媒体还采访过其他的网球女子选手,根据媒体披露很多女子选手都非常羡慕李娜的反拍技术,并表示说,“希望我能有李娜的反拍技术就好了”的强烈愿望。说明了李娜的反拍技术在国际赛场上让很多网球女子选手都心生畏惧。当然李娜在本届澳网比赛中也幸运的避开了曾经惜败过的宿敌,这一点上也为李娜的成功问鼎奠定了基础。李娜与对手正反拍综合技术特征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到,一方面,在李娜与7名选手正反拍技术综合指标上分析,单从李娜正反拍得分率看到,其正反拍优势并不存在相反还处于劣势;然而,李娜的反拍的确占得一些优势,高出对手四个百分点,也证明了李娜的反拍技术比较稳定确实胜人一筹。难怪一些顶尖的女子网球选手都羡慕不已,纷纷感慨李娜的反手威力;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研究李娜正反拍得分实际效果,李娜的正反拍得分明显的比其他7人综合技术得分能力强很多。除去七名选手非受迫性失误、发球双误等因素得分外,从数据统计看李娜的正反拍得分确实让选手们胆寒,经媒体的渲染、伯乐卡洛斯的正确指挥、信心饱满的李娜夺得本届澳网冠军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3 李娜正反拍综合技战术与7名女子选手比赛统计结果

在世界顶尖选手的对决比赛中能够高出对手哪怕是一个百分点,都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李娜凭借着优秀的反拍技术稳定的发挥坚持到了最后。但是纵观李娜的每一阶段晋级的比赛数据分析,在正反拍技术攻击力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接发球抢攻阶段李娜的正拍得分率与其他选手比较处于中流,而看似强势的反拍接发抢攻得分率大大落后对方,这一数据说明李娜的接发抢攻战术需要加强。相持阶段李娜的正拍得分率还相对反拍要高出4个百分点,说明相持阶段李娜的正手攻击力还是非常强悍的。李娜的正拍得分能力也是非常犀利的,关键环节就是稳定性。本届澳网比赛第三轮李娜的正拍就出现了问题,一直找不到得分的感觉。以至于,萨法洛娃一直压制李娜的正拍方向来攻击,造成非受迫性失误增多,甚至对手还一度出现赛点。从这一点看,李娜的正拍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了比赛过程,还好李娜的反拍稳定的发挥帮助她艰难的顶住了关键比分并最终取得比赛胜利见表4。

从萨法洛娃和李娜的技战术数据分析,两个人的技术统计十分的接近。单从正反拍的技战术分析两个人并没有差距。相反萨法洛娃的反拍得分率要高于李娜,这也正说明了李娜被对手成功的压制正拍减少了反拍得分机会。这里终点说明的是从正反拍得分统计数据看,李娜的进攻还要偏弱与对手,原因在于李娜不稳定的正拍出现了波动,给对手可乘之机险些掉下比赛。

最终李娜取得比赛胜利,由此可以推断,李娜在发球阶段一定强于对手,占得先机。所以,如果不是李娜的坚持和自信;如果不是李娜的综合技战术运用得当;如果不是李娜新伯乐教练员卡洛斯的助阵,恐怕第三轮的比赛过后李娜就要收拾行囊回国了。

赛后,李娜面对媒体溢于言表的感谢了教练对自己的信任,感谢了自己的团队对自己的大力支持。事实证明,李娜在接下来的比赛都是势如破竹,历经不懈努力一鼓作气终于登顶澳网女子单打桂冠,同时也为自己继法网折桂之后,添加上第二座大满贯冠军头衔。

3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可以说是李娜的澳网。从对李娜的各项技术统计分析,李娜的发挥都达到了极致。唯独是第三轮的艰难争夺,为李娜战胜自我,找回自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李娜的技战术层面分析,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李娜的心理波动比较大,也是当今女子选手的共性。在遇到自己的技战术发挥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李娜的连续丢分显得很被动。这样,也给对手打压自己的机会,并压制李娜正常的技术发挥。另一方面,技战术的运用还要加强变化。单纯依靠自己依赖的正反拍底线抽击球技术,很难掌控比赛全局。第三轮的表现就是在李娜正反拍无法正常发挥时出现的危机,李娜应该引以为戒。第三个方面,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本次李娜夺冠的又一个主要因素。李娜在落后时刻的处乱不惊的表现,再一次证明了李娜的成熟。这也让网球同行们想到了除去年龄天敌之外,自己的心理关口非常的重要。如何突破自我的界定,不安于宿命论,并勇敢地面对对手、战胜自我,是本届澳网李娜的最大收获。

中国金花李娜,一枝独秀的中国红在网坛飘香全世界,大满贯赛事再一次喜迎中国红粉军团的倩影,李娜第二次笑傲群雄,值得国人为之骄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女子网坛上会再次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像李娜这样的身影,为中国的女子网球事业大放异彩!

2.建议

李娜利用自己的反拍优势加强接发球抢攻阶段的得分,并使之在相持阶段稳定的发挥,用以弥补正拍发挥的不稳定。建议李娜今后的比赛中不要过分依赖反拍技术得分手段,还要加强正拍稳定性的训练,提高正拍的攻击力。特别是在发球抢攻阶段的战术运用要更加努力的提高得分手段。

李娜的底线技术非常纯熟。但是除底线僵持阶段李娜能够与自己同类风格的选手占得一些优势之外,其他的环节并不明显。如果随着年龄的增大想要在女子网坛顶尖级别里继续鏖战的话,体能也是对李娜提出最大的考验。所以,建议李娜加强一些发球战术、随球上网战术的变化运用。

参考文献

[1]何颖,王祥权,陆秋云.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运动心理技能和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以四川队员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2):54-58.

[2]黄宇霞,罗跃嘉.情绪的ERP相关成分与心境障碍的ERP变化[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10-17.

[3]任杰,张辉,施之皓,章建成.基于比分变化的乒乓球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分析[J].体育科学,2013,11(33):94-97.

[4]曾明,刘伟.运动员心理疲劳与运动动机的关系:心理坚韧性的中介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1):76-80.

[5]连成,李四化,刘羽.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体育学刊,2014,21(11):89-103.

单打战术 篇7

网球的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手限制又能结合不同旋转、落点、速度来实现自己战术意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因此世界优秀选手都非常重视发球, 掌握精湛的发球技术, 为后续战术套路的顺利实施占得先机[1]。

1 巴托丽与对手比较发球轮次技战术能力优劣势

注1:速度单位:m/h注2:1区表示deuce区, 2区表示advantage区 (下同)

1.1 从巴托丽2013温网七场比赛统计数据来看[2], 发球优势

1.1.1 第一发球入区稳定

一发进区率场均比对手高出2个百分点, 最低是在第一轮以及四分一决赛中一发入区率均为58%, 最高为决赛的67%。

1.1.2 第一发球落点精确, 战术套路运用自如

对巴托丽第一发球各区平均球速及各区得分率进行统计 (见表1) 结合录像观察后发现, 巴托丽发球偏向于发向对手场地两个区域外角, 得分率高, 尤其是1区外角, 场均的得分率达82%, 高于场均一发赢球率75%, 但是平均球速与其余5个区域相比却是最低。说明巴托丽有发向1区外角的固定的战术套路, 而且运用自如。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比赛中经常可见, 巴托丽将球发向一区外角, 然后通过上网或者将对手质量不高的回球快速回到对手接发的相反方向得分。2区内角球速最快, 得分率也最高, 达到84%。常作为偷袭对手的得分手段。中路发球只是作为巴托丽发球战术中的一个搭配, 甚至在比赛中, 巴托丽根本不将球发向中路, 在四分之一决赛及决赛中, 1区中路发球的数量均为为0。这充分说明巴托丽第一发球技术的掌握及战术的运用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1.1.3 第二发球速度快

二发速度平均值高于对手平均值4英里, 仅仅在第三轮落后于吉奥吉的每小时96英里的二发平均速度, 在决赛中二发平均时速领先利斯基达11英里之多。二发球速较高, 通常职业运动员的第一发球速度与第二发球相差10英里以上, 但是巴托丽的第一发球平均速度与第二发球仅差6英里。观察发现, 巴托丽第二发球与第一发球均使用平击球, 发球方式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这样的一种方式使巴托丽第二发球球速相对于对手快, 因职业运动员通常第一发球一般采用平击或切削, 第二发球为保证入区的稳定, 通常使用上旋发球, 上旋发球速度明显低于平击发球。

1.1.4 一发赢球率场均75%远高于对手55%的一发赢球率

通过2013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官网[3]查得巴托丽一发赢球率高居本届128位女子单打选手第一位。

1.2 发球轮次巴托丽与对手相比较的劣势

1.2.1 发球速度不快

发球最快时速, 低于所有对手, 平均低对手7英里。在第三轮比赛中巴托丽的最快发球时速为104英里, 对手吉奥吉最快时速为114英里, 相差10英里。仅仅在半决赛对阵飞利浦肯斯时与对手最为接近, 落后1英里;一发平均速度场均时速低于对手1.3英里, 仅在第二轮及半决赛中高于对手麦克海伦、菲利普肯斯。

1.2.2 ACES数量少, 双误次数多

ACES与对手相比场均低0.3个, 双误场均多1.7个。WTA官网本年度比赛的运动员个人技术统计显示, ACES球一直都不是巴托丽的强项, 而双误却是困扰多年的老毛病。本赛季巴托利仅发出69个ACES球, 高达252个的双误, 而与巴托丽排名相当的运动员, 双误数不到100个。

1.2.3 第二发球赢球率表现不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 巴托丽虽然场均45%的二发赢球率高于对手场均37%的二发赢球率。但是, 七场比赛中有三场比赛低于对手的二发赢球率, 在第二轮比赛中比对手麦克海伦低7个百分点, 决赛中比利斯基低2个百分点。

2 巴托丽与对手比较接发球轮次技战术能力优劣势

网球比赛的每一分都是以发球方的发球和接发球方的接发球开始的, 接发球阶段是网球比赛三个阶段之一。接发球方在接发球局中技战术能力的高低在于化解发球方强大的攻势, 取得局面上的主动和控制的能力的强弱。接发球阶段的得分能力也体现了接发球方变被动为主动取得每分乃至整场比赛的能力[4]。

2.1 从巴托丽本届温网七场比赛的统计数据统计及录像观察显示巴托丽接发球的优势

2.1.1 接发球阶段非常积极主动

站位明显靠前, 尤其在面对对手第二发球时, 站位均在底线内一步距离, 抢对手第二发球高点占得进攻上的先机。

2.1.2 接发球得分率方面高于所有对手

场均每场高对手16%, 反映了巴托丽与对手相比有不俗的接发球技战术表现。

2.2 巴托丽与对手比较本届温网接发球的劣势

接发球的区域上存在着缺陷区域。1区外角对手场均得6分, ACES球1.2个, 2区内角场均3.4分, 0.3个ACES球, 两个中路没有出现一记ACES球。这可以说明巴托丽在1区外角, 2区内角相对于其它区域接发球上能力上相对不足。

3 巴托丽与对手比较相持阶段技战术能力优劣势

3.1 巴托丽在相持阶段与对手比较的优势

1.在攻击手段上 (表3) 统计发现, 除了底线制胜分是主要的攻击手段, 也能运用近网球、放小球、放高球、高压球、穿越球、截击多种进攻手段得分, 巴托丽在相持中, 往往通过率先变线, 或者加大抽球力度将对手压制从而获得得分机会。

2.从网前得分的效率的数据来看, 巴托丽80%的场均网前得分率远高于对手场均58%的网前得分率, 在半决赛中, 巴托丽的网前得分率达到百分之百, 这充分反映了巴托丽对进攻节奏的把握以及娴熟的网前技术。

3.正反手尤其在底线抽球的制胜分、受迫性失误、非受迫性失误方面数量均衡, 说明巴托丽在底线正反手的运用上自如, 避免了由于侧身带来的失误, 同时也影响着对手对来球的判断。

3.2 巴托丽在相持阶段与对手比较的劣势

3.2.1 制胜分

巴托丽对手在相持阶段的制胜分相比较场均每场低对手2个, 七场比赛有四场比赛制胜分数量比对手少,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足足比对手K.Knapp少了15个, 说明巴托丽在相持阶段攻击能力并不突出。

3.2.2 非受迫性失误方面

场均比对手多1个, 七场比赛有三场比赛高于对手。这说明与对手相比较巴特丽防守能力也不是特别突出。

4 巴托丽破发方面的表现

在整个2013年温网比赛中, 巴托丽的破发成功率仅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与对手斯蒂芬斯持平, 其余六场比赛中均高于对手, 场均高对手12%。说明巴托丽心理稳定, 关键分的处理能力强。通过决赛与利斯基的对比可以看出:比赛中巴托丽注意力非常集中, 利斯基在比赛中想的是如何能够打死对手, 而巴托丽想的则是如何将下一拍球处理得最好。每一拍, 每一分, 每一局的争夺, 巴托丽的专注力都保持得很好, 情绪很少有大起大落的时候, 包括她在赢得最终的胜利之后, 情绪也显得非常淡定。反观利斯基, 由于赛前是夺冠的大热门, 比赛开始之后她是恨不得几口就吃掉对手, 当发现对手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加强硬时, 德国姑娘首先自乱了阵脚, 在第二盘还一度情绪失控在球场上伤心落泪[5,6]。决赛中巴托丽的破发成功率是38%, 利斯基是25%。

5 巴托丽温网夺冠原因分析

由于训练过程、个体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差异, 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要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 这种非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而这种结构上的非衡性却会导致功能的相同或接近, 即“异构同功”现象。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 可以由其高度发展的某种素质和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 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7]。根据运动项目群理论, 网球属于技术主导格网竞技类项目, 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的技术能力水平、对手的表现、及规则、裁判员的判罚。通过对巴托丽2013年温网女子单打七场比赛与对手技战术统计数据的对比优劣势的分析可知:巴托丽受制于身体素质及双正双反握拍方式, 技战术能力与对手相比较有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第一发球速度不快, ACES球不多, 接发球在1区内角及2区外角相对能力不足, 底线抽球得分能力不强, 非受迫性失误多。但是, 通过有效的训练在关键技战术能力一发得分率, 一发成功率、接发球得分率上明显领先对手, 在打法上积极主动, 寻求变化, 第二发球不惧增加双误次数采用平击球提高发球速度, 增加第二发球球速, 提高第二发球得分率, 同时第一发球得到了有效的正迁移, 第一发球落点精准、入区率高、得分率远远领先对手;接发球方面, 通过站位的前移, 给对手增加心理压力, 抢高点回向对手的薄弱区域, 有效的弥补了双正双反握拍方式接发位置上存在薄弱区域的缺陷;在相持阶段, 攻击手段丰富, 上网得分率高, 左右两侧攻防均衡, 使得与对手在致胜分及非受迫性失误方面差距不大。再加上巴托丽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过人的运动智能[8], 有效的补偿了巴托丽身体素质及双正双反持拍方式的不足, 使得巴托丽的竞技能力在本届温网女子比赛中保持高水平, 从而创造了双正双反持拍女子选手温网夺冠的历史奇迹。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职业网球双正双反持拍方式运动员在技战术能力上与单正双反运动员比较存在技战术能力上的不足, 但是通过有效的训练, 找准有效的补偿途径, 双正双反持拍运动员同样具有竞争能力, 巴托丽在2013年温网比赛中的技战术数据为双正双反选手提供了好的借鉴。

6.2 建议

在我国竞技网球训练中, 对于力量素质不好的选手, 双正双反持拍方式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是在训练中应该加强相应技战术能力训练。主要应该加强双正双反网球运动员发球精准度、发球局固定战术运用, 接发球的主动性, 相持阶段节奏的主动把握以及心理及运动智能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杨君, 等.2011年澳网李娜与对手技战术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7) :43-45.

[2]WTA官方网站[EB/OL].HTTP://WTATENNIS.com./player/1007/title/Marion-BARTOLI.

[3]2013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官网.[EB/OL].HTTP://WWW.WIMBLEDON.COM/EN_GB/SCORES/DRAWS/WS/INDEX.HTML.

[4]张志华, 等.美国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竞技能力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5) :141-145.

[5]小个子+双正双反!揭秘巴托丽“非主流打法”[EB/OL].HTTP://sports.QQ.com, 2013-07-06.

[6]谢明.天赐双手巴托丽没有打法天生不好[EB/OL].HTTP://sports.QQ.com, 2013-07-09/013.

[7]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及补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1997.

单打战术 篇8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 李娜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大满贯冠军, 开创了新的历史, 我们有必要对其比赛进行研究, 以便寻找出获胜的奥秘。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 都是由运动员的心、技、体、战、智五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的。网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 其个人项目的战术重要等级为4级。国外有专著提出战术的含义“是根据比赛中特定条件而选择的适宜的比赛计划 (Gameplan) ”, 技战术作为网球选手在比赛中核心的竞技能力, 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数字编码软件对李娜在法网的技战术进行研究, 对认清李娜获胜规律及指导训练有重要意义。

2、概念界定

制胜分:指球员运用各项技术手段把球打到对方有效区域, 使对手无法触碰来球的主动得分。

非受迫性失误:指在网球比赛中, 运动员因为自身主动失误把球打出界或者下网, 与对手无关。在观测录像统计时, 定义为球员形成了完整的回球动作但是击球失误。

受迫性失误:指球员受到对手的压迫性进攻而导致自己回球失误。在观测录像统计时, 定义为球员没有形成完整的回球技术动作而失误。

不变线:我方将球回到对手击球的位置。

大角度变线:指对手从两外角打斜线时, 我方打直线, 或者对方从两外角打直线时, 我方打斜线。

小角度变线:球场中区的球回到边线上或者边线处球回到球场中区。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2011年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5场比赛。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 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3.2.2、专家访谈法走访网球相关专家, 就文中的研究结果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

3.2.3、录像观察法对2011年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的5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与统计。

3.2.4、数据统计法

3.2.4.1、excel表录入数据

本文运用excel录入全程比赛的数据, 将一侧比赛场地分为前、中、后场, 左、中、右区共九个区域。前、中、后是将球场横向划分, 左、中、右、区是将球场纵向三等分, 其横纵相交即产生九个区域。具体如下:

3.2.4.2、数据解码

运用数字编码软件将统计完成的数据解码成文字数据, 其中包括队员, 击球位, 相持球技术等等。

3.2.4.3、数据筛选

在Excel表格中筛选出需要研究的部分。

3.2.4.4、数据检验

将筛选出的数据录入SPSS进行检验。

3.2.4.5、数据处理分析

在Excel中用数据做成透视表, 选择不同的行标签和列标签, 会得到不同的组合, 以此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 再对数值中的数字进行分析, 寻找其中的规律。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进攻战术

4.1.1、进攻战术描述

球员的得分来源于自己的制胜分、对手的受迫性失误和非受迫性失误。其中非受迫性失误只与对手本身的状态及竞技水平有关, 制胜分和对手的受迫性失误都可以看出球员的进攻能力。网球进攻战术是指主体向对手发动攻势的方法, 李娜的制胜分和对手的受迫性失误能够看出李娜发动攻势, 因此在研究进攻战术时, 我们以这两种终拍效果来恒定战术的完成。

4.1.2、进攻战术划分

网球比赛胜负由每一单次得分的积累决定, 其中每一单次得分都要经过发球或发球与接发球或发球、接发球与对击球过程 (罚分除外) , 那么战术的运用也在这三种情况之中。因此进攻战术分为发球、接发球战术、相持球三种战术。

4.1.3、数据表现

我们将数据录入SPSS中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为符合正态分布。如图5、图6所示。

4.2、发球局进攻战术研究

4.2.1、发球战术

发球战术阶段为每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发球方前两拍 (第一拍和第三拍) 的战术运用过程。发球是进攻的开始, 是网球中唯一一项不受对手影响的技术环节, 是比赛制胜的关键技术之一。李娜的发球战术中, 我们可以将李娜的发球战术分为发球直得和发球加一拍战术。

4.2.1.1、发球直得

发球直接得分在单拍得分中第一拍 (即发球) 得分越高, 说明发球的贡献越大。

如表1所示, 一区发球时更多选择发向内角, 但是直接得分率低, 说明李娜这个战术还不成熟;较少发向外角, 但是得分率较高, 说明这是李娜不常用但是保留着的强项, 在关键分时应该注意防范。在二区时, 更多发向内角, 并且直接得分率最高, 说明这是李娜常用的并且擅长的发球线路, 应该加以防范。更多的得分是来自于二区发球, 说明在二区能占到一定优势, 第二选择是发内角球, 可见李娜会以内角发球的距离短, 速度快来获得优势。

4.2.1.2、发球加一拍

第三拍李娜的制胜分和第四拍对手的受迫性失误表示发球加一拍的成功执行。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在一区时, 发向外角的球不仅数量多, 并且得分率高, 说明一区外角发球是李娜常用并且擅长的, 应该加以防范。发现内角的数目也较多, 但是得分率很低, 说明这是李娜正在打磨的战术。在二区时, 内角发球是李娜常用并且强劲的战术, 与之相反的是二区中路发球, 使用少, 得分率低, 说明李娜不擅长此发球线路, 如果出现一定要抓住机会进攻。

图9和图10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 李娜在后场中区击球最多, 得分也最多, 说明第三拍从后场中区展开进攻是其惯用战术。其次是后场左区、后场右区和后场中区, 但是得分率有所不同, 得分最高的是中场中区, 说明她擅于抓住对手回球出浅的机会展开进攻, 因此在接发球时要尽量把球接深。得分最低的是后场右区, 说明这个位置是其薄弱环节。

如图11所示, 李娜得分最多的是后场中区, 其中比较突出的线路有小角度变线到后场右区, 大角度变线到后场右区, 说明这是一项常用的得分战术, 对手在第四拍时应该多防范后场右区。在后场右区和后场左区, 李娜得分最多的是正拍直线和反拍直线, 因此要留意防守李娜的直线进攻。在中场中区, 李娜的战术和后场中区无异, 但是得分率更高, 因此要尽量避免接发球出浅, 如果出浅, 更多留意后场右区的防守。

4.2.2、对击球战术

第五拍及五拍以后双方运动员的战术运用过程称为对击球战术阶段, 如图7所示, 李娜在此阶段得分随拍数增加而递减, 说明李娜不是在相持过程中等待对手失误, 而是积极进攻, 压缩拍数。第七拍到第十三拍的得分占到了95.32%, 占到绝大部分, 我们以这几拍为例, 对李娜的战术进行研究。

4.2.2.1、击球变线

在相持阶段中, 球员主动变线就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 打好可能得分, 打不好可能失分。如表4所示, 第一个数字为该拍该变线类型的总数, 第二个数字为这种情况下进攻得分数。在对击球阶段, 回球变线远远多于不变线, 并且大角度变线多于小角度变线, 可以看出她通过变线来调动对手, 使对手远离击球位置而得分。

大角度变线的进攻得分率是最高的, 即在对击球阶段, 其战术就是通过大角度变线来制胜。

4.2.2.2、击球方式

如表5所示, 第一个数字为击球总次数, 第二个数字为进攻得分。在对击球阶段, 高压和截击的得分率皆为100%, 但是使用率不高, 说明她对这些不常用的技术掌握十分纯熟。得分率其次为正手抽球, 反手切削, 反手抽球和正手切削。李娜的正手抽球得分率高, 使用多, 这是李娜强劲的技术, 因此要避免击向其正手位, 反手抽球使用较多, 得分率不高, 说明这是李娜相对薄弱的环节, 可以将球更多回到其反手区域。

4.2.2.3、终拍分析

如表6所示, 加粗的数字为正手抽球, 不加粗没有标注的数字为反手抽球。李娜得分最突出的有:后场中区正手抽球到后场左区, 后场右区正手抽球到后场左区, 中场中区正手抽球到后场右区。这三个是李娜进攻战术终拍出现最多的情形, 应该避免将球回到这三个位置, 如果回到此处, 要防守其对应的击球落点。

4.3、接发球局进攻战术

在接发球局中, 李娜的进攻战术分为接发球战术阶段和对击球战术阶段。接发球战术阶段:每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接发球方前两拍 (第二拍和第四拍) 的战术运用过程, 在李娜的接发球局中, 由于在态势上是被动的, 受到了发球的制约, 所以接发球的基本类型分为:进攻型的接发球和防守型接发球, 其中前者通常用于对手的二发, 后者用于一发, 因此在研究李娜接发进攻战术时, 以对手的二发为对象。

4.3.1、接发球战术

4.3.1.1、接发

表6所示李娜接发直接制胜的线路, 全部落在后场, 说明李娜接发球会接得很深, 并且绝大部分在后场中区, 在应对李娜接发球时要留意这个区域。

4.3.1.2、接发加一拍

由表7和图12我们可以看出李娜的接发球战术:接发球回深, 后一拍展开进攻, 以角度取胜, 通过“回球变线”的标签我们可以看出李娜接发后一拍打向远离发球者身体的位置。

4.3.2对击球战术

4.3.2.1回球变线

如表8所示, 接发球局回球变线大致与发球局相同, 有所区别的是小角度变线要多于大角度变线, 说明在调动对手方面没有发球局主动, 但是大角度变线得分率最高, 说明在接发球局中, 李娜回球变线, 调动对手的能力仍然很强。

4.3.2.2、相持球类型

如表9所示, 接发球局中对击球阶段李娜的击球方式 (第一个数字为总数, 第二个数字为战术得分数) , 李娜使用最多的是正手抽球, 但是得分率有所下降, 说明正手抽球在接发球局的优势不如发球局明显。但是反手得分率较高, 说明反手在接发球局中, 并不是她的弱项, 因此球员不用刻意击向李娜的反手位。

4.3.2.3、终拍分析

如表10所示, (加粗的数字为正手抽球, 不加粗没有标注的数字为反手抽球) :后场中区正手抽球到后场左区, 后场右区正手抽球到后场左区和后场右区, 中场中区正手抽球到后场右区。要避免将球回到这三个区域, 并且防止这一区域对应的下一拍。

5、结论

(1) 李娜的进攻得分随着拍数的增多而减少, 说明李娜有抢先进攻, 尽早拿下这一分的意识。

(2) 在李娜的发球局中, 李娜进攻得分多发向内角, 并且第三拍打向远离球员身体的区域;在对击球阶段, 李娜通过大角度变线来调动对手, 从而获得这一分。

(3) 在李娜的接发球局中, 李娜接发球回到深区, 并且下一拍击向远离对手身体的区域;在对击球阶段, 李娜通过变线来调动对手, 反拍抽球是其强项。

参考文献

[1]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20.

[2]田麦久, 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3]田麦久, 刘筱英.论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J].体育科学, 1984, 3.

[4]刘金生, 王艳.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李娜技战术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12) .

[5]施兰平, 孙卫星.世界优秀男子网球单打选手正手进攻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 1.

[6]李庆有.网球战术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 2008.

[7]程宝, 潘晟.对网球比赛平分前、后阶段世界优秀男子选手发球战术的对比研究[J].苏州大学, 20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单打战术】相关文章:

网球单打战术05-02

单打羽毛球比赛规则04-20

魏湾镇中心学校乒乓球单打比赛规则05-01

战术应用05-25

战术教学06-13

战术训练07-08

战术特征08-15

散打战术08-19

灭火战术09-05

战术效果09-15

上一篇: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一篇:职业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