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言语治疗仪

2024-07-16

吞咽言语治疗仪(精选三篇)

吞咽言语治疗仪 篇1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言语治疗仪,吞咽障碍

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患者预后容易出现诸多后遗症, 其中吞咽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后遗症,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约为50~60%左右, 不仅影响患者预后恢复, 还容易诱发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以及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 本文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 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44~78岁, 平均年龄为 (60.3±10.4) 岁, 其中60例为女性、90例为男性,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75例。入选标准: (1) 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2) 洼田式饮食试验≥2分; (3) 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合并意识障碍、出血性梗死、脑出血者; (2) 合并恶性肿瘤者; (3) 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包括神经保护、抗血小板、营养支持以及扩容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再运用吞咽言语治疗仪联合治疗, 即选择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治疗仪 (德国菲兹曼医用电子公司) ,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调整强度, 其中指数电流为3m A~10m A, 脉冲直流电为6m A~15m A, 操作如下:在患者的第七颈椎处放置正极, 在环状骨与颌下之间放置负极, 运用带子对极片进行固定后, 启动仪器, 通过诊断程序诊断患者病情, 然后将诊断值作为基本依据, 确定治疗参数, 诊断值为0~2.5, 其中轻度障碍为2~2.5, 中度障碍为1~2, 中度障碍为<1。运用低频电流中的指数电流和脉冲直流电50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脉冲直流电通过低刺激频率诱发肌肉震颤和震动, 每次30min, 每天1次, 1个疗程为15d。

1.3 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疗效: (1) 显效。治疗后, 洼田饮水试验为1分, 患者的吞咽障碍基本消失, 且营养状况较好; (2) 有效。治疗后, 洼田饮水试验为2分, 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明显, 且无严重并发症; (3) 无效。治疗后, 洼田饮水试验>2分, 且吞咽障碍严重[2]。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5.5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 采用χ2检验组间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 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脑梗死并发症, 不仅危害患者健康, 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吞咽障碍时, 常用的方法有很多, 包括球囊导管扩张术、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 但是无法获得满意疗效。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治疗仪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安全等诸多优点, 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其作用机制如下: (1) 通过脉冲电流刺激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如舌咽神经、舌下神经以及喉返神经等, 使麻痹的肌肉和神经得到缓解, 使咽喉部血流得到改善, 缓解吞咽肌群运动障碍, 使吞咽动作的协调性提高[3]; (2) 刺激传感和运动系统的脑细胞再生, 使肌肉得到保养, 预防萎缩, 改善肌肉和声音动力领域的敏感性; (3) 使吞咽功能的反射弧重建, 建立新的突触联接, 从而使吞咽功能恢复正常[4]。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 并且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 临床上运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不仅能够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还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郭建一.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23 (9) :2602-2603.

[2]武玉秀.吞咽言语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21 (11) :266-267.

[3]宋福聪.Vital 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 19 (3) :222-224.

吞咽言语治疗仪 篇2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29~6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可引起营养及水分的摄入不足,也常发生误吸,导致呛咳、窒息,吸入性肺炎等 ,甚至危及生命。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我们使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3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确认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5~76岁。脑出血18例,脑梗塞42例,患者均为第一次发生脑卒中,意识清楚,能配合康复训练。

1.2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 参照洼田氏的饮水试验【2】,正常:30ml温水5s内一次饮尽,无呛咳,可正常摄食;轻度:5s内1次饮尽,有呛咳,但完全能经口摄食;中度:5-10s内分二次以上饮完,有呛咳,可以部分经口摄食;重度:10s内不能饮完,呛咳多次发生,完全不能经口摄食。

1.3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常规吞咽训练。治疗组使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①吞咽治疗仪由两名主管护师负责治疗操作,操作者先详细评估患者,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和配合要求,将电极贴于患者咽喉正中线的两侧,根据吞咽困难程度来选择脉冲强度、频率、刺激时间,刺激强度以不引起疼痛和喉部痉挛为宜。30例患者使用强度为:脉冲直流电50为6-15mA,指数电流为3-10mA,每次治疗10分钟,每日二次,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②吞咽功能间接基础训练。a.口唇闭合练习。让患者面对镜子,紧闭口唇的练习,并同时作口唇突出与旁拉、嘴角上翘、抗阻鼓腮等。b.下颌运动训练。患者尽量张口,然后松弛;以及下颌两侧运动练习。c.舌运动训练。患者向前及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轻牵拉,然后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d.颈部活动度训练。指导患者随时进行头部上下、左右活动及颈部屈曲,以引起吞咽反射。e.咳嗽训练。指导患者深吸气-憋气-咳出,建立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f.喉上抬训练。患者将手指置于护士甲状软骨上缘,感受护士吞咽动作,然后将手指置于自己甲状软骨上缘进行感受。g.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将冰冻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颚、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作空吞咽动作。以上训练每日二次。③吞咽功能直接(摄食)训练。a.体位: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颈部稍向前弯曲,偏瘫肩用枕垫起,有利于食物的吞咽。b.食物的性状:将食物做成胨状、粥状,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易于变形、避免在粘膜上残留,如菜泥、蛋羹等。c.一口量:患者开始应从小量(3~4ml)为宜,然后逐步增加。过多使口腔控制困难,食物易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滞留引起窒息;过少则难以触发吞咽反射。每口进食后示患者咳嗽一次,清除咽喉部残余食物。患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下进食,不与他人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引起误吸。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吞咽困难基本消失,洼田饮水试验提高1度;有效: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提高1度;无效:吞咽困难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无变化。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在康复训练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7例(56.7%),有效11例(36.7%),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9例(30%),有效12例(40%),无效9例(6.7%),总有效率70%;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要及早开展有效康复治疗,可使患者功能得到恢复或症状减轻。吞咽功能训练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通过面部、舌、喉部肌群的肌力、协调性、咳嗽反射等吞咽间接基础训练和直接摄食训练来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完成吞咽动作。吞咽治疗仪通过输出电流,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进行刺激,让患者在电流的刺激作用下,进行空吞咽功能,配合水或食物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软颚及咽部的效度,提高摄食-吞咽的注意力,这是对患者非常有效的治疗,大部分初次发病的患者一般在3天之后即能感受到疗效,可减轻焦虑及悲观的情绪,增强后续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獻:

[1]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379.

吞咽言语治疗仪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风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经CT/MRI检查符合西医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②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即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咽反射减弱或消失[4];③洼田饮水试验[5]阳性;④初次中风,病程30±5天;⑤简易智力测试量表(AMT)评分>7分[6],能理解和执行医护人员的简单指令;⑥有(或)无辅助情况下能维持稳定端坐和头部平衡;⑦年龄35~80岁,患者本人或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食管或咽喉局部病变导致的吞咽障碍;②严重肺部感染;③严重视听障碍;④严重行为异常、精神异常;⑤癫痫发作频繁、严重或意识障碍;⑥严重心脏疾患、肾脏疾患、糖尿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⑦对针刺疗法有恐惧心理并既往曾有晕针病史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主动退出的受试者;②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参加本研究者;③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恶化,需采取紧急措施者。

1.6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法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另予Vocastim-master吞咽治疗仪和针刺疗法,对照组仅用吞咽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4周(24次)。

1.6.1 内科常规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药物控制血压、降颅压、调整血脂及血糖、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细胞等。

1.6.2 吞咽康复训练

舌咽肌功能训练及感觉刺激训练,摄食训练以及门德尔松法吞咽训练,包括口唇闭合、舌体伸缩、吞咽运动及自制冰棍刺激唇、咽后壁、软腭、悬雍垂等,摄食训练时每次进食吞咽后嘱患者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保证口腔内无残留物后继续进食。同时进行健康宣教,提醒患者及照顾者进食时要注意的安全知识,教导照顾者帮助患者进食的正确方法。

1.6.3 针刺

取风池(双)、翳明(双)、供血(双)、治呛、吞咽、廉泉、金津、玉液。风池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间的凹陷处;翳明位于项部,翳风后1寸;供血位于风池穴直下50mm;治呛位于喉结与舌骨间的凹陷;吞咽位于舌骨与喉结之间,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中;廉泉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甲状软骨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金津位于张口舌下系带左侧静脉处,玉液位于张口舌下系带右侧静脉处。患者坐位,75%乙醇常规消毒后用苏州医疗有限公司环球牌0.25mm×50mm毫针针刺,风池、翳明、供血刺入1~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得气后风池、供血接上海华谊G6805-2A低频电针仪,取疏波(2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min;50mm毫针向舌根方向刺入廉泉、金津、玉液1~1.5寸,吞咽、治呛分别直刺0.3寸,上述各穴均快速捻转行针15s后出针,不留针;行针时如有咳嗽倾向,即刻出针后压迫针孔;舌下静脉迂曲者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咽喉壁,出血1~2mL。

1.6.4 Vocastim-master吞咽治疗仪

采用ocastim-master咽治疗仪(美国吞咽治疗仪5900便携式)经皮电刺激法治疗,2个电极的正极放在第7颈椎处,负极放在颌下与环状软骨之间,根据菜单选择T/R低频刺激,刺激时间(T)1s,体息时间(R)3s,电流强度因人而异,以患者能适应并见吞咽动作为最佳,刺激时嘱患者配合做吞咽动作。1次/日,20min/次。

1.7 疗效标准

两名经专业吞咽功能评估培训的康复医师评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VFSS评分。参与评定的医师不参与治疗且不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即盲法评定。

1.7.1 VFSS(video fluoro scopic swallowing study)评分[7]

①口腔期,0分不能把口腔内的食物送入咽喉,从口唇流出或仅凭重力作用送入咽喉;1分不能形成食团,只能把食物形成零碎状流入咽喉;2分不能一次性把食物完全送人咽喉,1次吞咽动作后部分食物残留口腔内;3分为1次吞咽就可完全把食物送入咽喉。②咽喉期,0分不能引起咽喉上举,会厌闭锁及软鳄弓闭合,吞咽反射不充分;1分在会厌谷及梨状隐窝存有大量残食;2分少量贮留残食,且反复几次吞咽可把残食全部吞入咽喉;3分为1次吞咽即可把食物送入食管。③误吸程度,0分大部分误吸,但无呛咳;1分大部分误吸,有呛咳;2分少部分误吸,无呛咳;3分少量误吸,有呛咳;4分为无误吸。

1.7.2 疗效标准[8]

治愈:VFSS评分10分;显效:VFS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6~8分;有效:VFS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3~5分;无效:VFS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2分。

1.8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和平均Ridit值(f)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VFS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治疗前相比,②P<0.05

2.2 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0007<0.01)。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1

3讨论

目前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脑卒中是其多发病,约70%~80%幸存患者致残,约45%~47%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9]。吞咽障碍经常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临床并发症,患者死亡率上升。临床及时诊断评定、积极治疗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吞咽障碍归属中医“舌强”“喉痹”等范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病因病机是风、痰、瘀阻滞经络,经气不通,气血不畅,上扰神明,闭塞咽关、舌窍所致;病位在心(脑),涉及脾肾等脏腑,舌与脏腑又密切联系,手少阴心经挟咽喉上行,经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上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循咽喉,挟舌本。另外,其它经络通过表里关系直接或间接与以上经脉相通,针刺以上经络及其相关输穴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针刺风池、翳明、供血等穴能加强局部脑微循环,针刺风池扩张椎-基底动脉,增加脑部血管的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改善病变脑组织的缺氧供应,能从根本上改善吞咽障碍。针刺治呛、吞咽、廉泉等咽喉诸肌群,直接刺激舌咽、迷走、舌下神经,使兴奋传入上运动神经元,直接通过感觉纤维恢复其运动神经纤维功能,调整额舌肌伸曲、会厌及咽缩肌及环咽括约肌,建立和恢复吞咽反射的皮质控制功能及舌咽部的随意运动;咽后壁点刺是局部刺激,为促使咽反射建立[10]。

Vocastim-master吞咽治疗仪是用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先进仪器,输出电流在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终板处产生外周运动神经的去极化,肌肉群受刺激后产生收缩,重建吞咽反射的大脑皮质控制功能,从而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提高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防止咽部肌肉萎缩,刺激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缓解神经麻痹,促进麻痹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和恢复吞咽功能,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11]。

上一篇: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下一篇:电子银行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