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策略

2024-05-18

适应性策略(精选十篇)

适应性策略 篇1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一) 作文教学要求不严格

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不严格的情况, 教师教学态度有失偏颇,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高考的改革制度理解不深, 当前高考作文试题多数是让学生题目自拟、自由发挥的类型题, 旨在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核。然而, 部分教师将这种自由视为教学上的自由, 不会集中时间做强化训练, 甚至占用作文教学的时间来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其次, 应试教育影响颇深,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作简单训练, 并且学生在完成写作后, 教师也只是简单的批阅。久而久之, 学生受教师的态度影响也不会对作文训练重视。教师会在考试前夕教授一些写作技巧与捷径, 以得分为主要目的。

(二) 作文教学限制与要求过多

高中作文教学除了重视程度不足外, 还存在要求过多的情况。部分教师在教育改革以后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认为只有依照作文规范标准进行教学, 才能教育出“好学生”。这部分教师常常认为学生写的记叙文过于生活化、儿童化, 难以满足自身对作文写作“深度”的要求。因此, 就会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上, 教师通过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的提供, 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框架中开展写作。这种教育方法极其不利于学生综合写作素质的培养, 一旦在考试中遇到其他类型的文章写作, 学生极易陷入手足无措的状态, 从而影响整体成绩。更加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与文学素养的养成, 失去了写作教学育人思想的教学本质。

二、高中作文教学适应性策略

(一) 适应教材的目标导向

教育改革开展以来, 高中语文教材的设置也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被分为了必修与选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课程, 而选修教材则是以学生兴趣为主要导向的。因此, 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教材的特性, 开展适应性策略教学。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不同章节要求, 对学生必要掌握的知识, 以及学生的基本写作兴趣倾向作出总结, 从而制定出有效教学计划。如, 若每节课程结束后都要求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则会极大地增加学生的任务量, 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 教师可以将每章节的写作训练作出总结, 将学生的任务量尽量缩短,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二) 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建设人才, 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作文教学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 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开展适应性策略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首先, 教师可以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用现代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便于其发散思维的产生。其次, 多引进社会中的实例作为作文写作素材, 开拓学生学习视野, 便于其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最后,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提出问题, 并及时对其进行解答。若是遇到好的写作创意, 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当前语文教育中, 作文的写作形式主要以话题作文为主, 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命题。因此, 如何命题, 如何抓住写作重点, 创造出精彩的作文内容, 就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师应结合教材资源, 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提高学生的作文技巧, 提升学生整体作文素质。

摘要:语文学科是高考中的重点考试科目, 作文更是占到总分的一大部分, 不仅对学生的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上, 由于对作文作用认识不够深刻, 所以出现一些教学上的问题, 难以适应新课程教育标准的要求, 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 并提出适应性策略的教学方法, 以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适应性策略 篇2

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适应性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适应性策略 苑 爱 丽 ( 本 溪市第二十二 中学【 摘 要】 体 育教 学作 为 学校 基础 教 育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是 搞好 其他 学 科教 学的重要 前提 基础 , 身为 中学体 育教师 , 只有 准确 审度现 阶段 体 育 教 学 的基本 现状 , 针 对存 在 的 问题提 出具体 化的 适应性 策略 , 才 能真 正 1 1 7 0 0 0 ) 师应深刻认 识到体育 教学本身 的重要作用 和对于学 生健 康成 长 、 发展的重要 意义 , 通过多种渠 道和多种方 式不 断提 升 自身 的教 学 能力和综合素养 , 同时 , 体育教师应依据不 同学习层次学生 的个 体 差异性开展分层教学 , 因材施教 , 使每位学生 的体育能力都能得 到 最大限度提高和发展 。第三 , 体育 教师必 须要不 断掌握 和提升 自 身的文化素养。虽然大多数体 育教 师都毕业 于体育 院校 , 具有 一 定的体育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 然 而居 于专业 限制 , 整体上文化 素 养都不高 , 使他们 的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及思想交流沟通上都受 到 了较大程度限制 。 ( 二) 不断完善 中学体育教 学制度 现阶段 中学体育教学不够 规范 化 , 教 学 内容 较为 固化 、枯燥 , 发挥 体 育课 程的教 育作 用和 宗 旨 , 以推 进 中学教 育教 学的 最大化 发展 。 【 关 键词 】 中学 ; 体 育教 学 ; 现状; 适应 性策略 前 言 体育教学 是一 种有 计划 性 、针对 性 、组 织性 的特 殊 化教 育 活 动, 它不仅增强 了学 生 的身 体素 质 , 而且 也 培养 了学生 的竞 争 意 识、创新 思维 、归属感 、责任感和团结协作能力 , 在素质教育 中发挥 着无法替代 的重要作 用 。以下笔 者 分析 了 当前 中学 体 育教 学 现 状, 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 了针对性强 的适应性策 略。 现阶段 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同时课外 活动也缺乏 规范 的组织 和安排 , 这样致使 学生对 于体 育 学习和锻炼失去 了浓厚兴趣 , 无法 正确认识 到体 院教学的重要性 , 而无法养成 体育锻炼 的意识和习惯 , 严 重影响 了体 育教学事业 的 健康发展。要着实改变这样 的现状 , 就必 须不 断完 善体 育教学 各 项制度 , 进一步规范课 堂教学 , 调整 和完善教 学 内容 , 使 学生成 为 体育课堂中的真正主人。首先 , 应不断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力度 , 将 体育教学场地逐渐兴建和拓宽 , 体 育教学设 备购置齐全 , 为学生 提 供一个宽阔 、舒适 的教学环境 , 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 趣。其 次, 不断加大体育教学重要性 的舆论 宣传 , 使社会上各行各业都 能 支持体育教学的发展 , 同时 , 政府也应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 的重 要 性, 加大资金投入 , 科学规划 和引导体 育教学 , 强化 对于 体育教 学 质量的督 管 , 为 中学体育教育事业 的发展创造先决条 件。最后 , 应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 对 于体 育教师 的教学成 果进行 准确 、客观、 科学评价 , 制定规范 、合理 的体 育成绩 指标来 全面 、客观地 衡量 整 体体育教学质量 。 ( 三) 进 一步改革传统的教 学模 式 首先 , 应不断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 探索全新 的体育教 学 模 式。教育改革的明显特征就是将传统教师 占主导地位的教学 模 ( 一) 体 育教 师整体上综合 素质 有待 于提 升 整体上分析 , 一部分体育教师 的专业技能不够过硬 , 在对 于体 育教师 的选聘 和安 置上都过 于草率和粗略 , 甚至在一些偏 远地 区, 体育 教师竟然 由略懂一些体 育知识 的基础学科 教师兼任 , 由此 看 来, 国家对于中学体育教学缺乏深刻认识和足够重视 。此 外 , 大多 数体 育教师 的文化知识都较 为欠缺 , 虽然他们 大部分都 毕业 于体 育院校 , 但是他们的文化 知识 、理 论素养 都有待 于提升 , 尤其 在 教 学安排 、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方面都有待于提升 。 ( 二) 体育 管理制度不尽 完善 较多学校都 尚未建立 完善 的体育教 学管理 体系 , 使体 育教学 在基础教育 和整个教学 过程 中的重要 作用不能充分得以体现 。在 开展 中学体育教 学整个过程 中 , 太 过强调教 师在整体教 学 中的主 导地位 , 不能站在学生角度 去分析 、考虑 和解决 一些 问题 , 严 重抑 制 了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 炼的积极 主动性。体育教材也都全部 使用 同种教材 , 也不 能依 据不 同学习层次学 生的差异性 开展分层 化教学 , 这样很大程度上使不 同身体素质 、体育 能力学生综合素质 的提升受 到了压制news/559EF1C872CA75B8.hTml 。此 外 , 关 于体育 练习场 地和体 育设施 的设置 上缺乏有 力地 资金 支持 , 有些学校体育设备极度缺失 , 即使有些学 校设备充足 , 也因长期不使用和长久失修而破损 , 这都直接影 响了 体育教学 的正常开展 。 ( 三) 教 学观念较 为固化 、陈旧 式转 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 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导化作用 , 切实 提 升学生对 于体育 学习的浓 厚兴趣 , 以获 得令 人可 喜 的教 学效 果 。 例如 , 对于简单易掌握 的动作 , 教师 先不急 于讲 , 应 鼓励 学生建 立 合作 小组 , 互帮互助完成新授 的体育动作 , 只有在遭遇无法解决 的 困难 时才给予指导和帮助 , 并适 时对 于不规 范动作进行合 理引导 。 其次 , 应调整和改革整体 教学 内容。教师应 选择 以推进学 生身 心 健康 成长为标准的教学 内容 , 以培养学 生体育 学习、体育锻 炼 、终 居于传统应试 教育 的.重重束 缚 , 加 之 中学 体育教 师 的教 学理 念过 于固化 和陈旧 , 在体育教学过程 中, 体 育教 师仍 沿用传统机械 化 的应试教育 教学模式 , 过分强 调教师在整体 课堂教学 中的 主导 性地位 , 忽视了对于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 , 重学生体育考试成 绩高低 , 轻学生体育练习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 重 学生体育运动技 能 的掌握 , 轻广谱性体育锻炼习惯的推广 , 整体 上影响了体 育教学质 量 和学生体育 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适应性策 略 ( 一) 体 育教 师要 不断提升 自身的综合 素养 身体 育兴趣为主导 , 关 于传统 的教学 内容应取其 精华 、弃其 糟粕 , 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 、系统化地整合 , 真正提升学生 的体育 文 化素养。 【 参考文献】 [ 1 ] 贾红辉 . 中学体 育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反 思 [ J ] . 教 育教 学论 坛 , 2 0 1 3 ( 1 2 ) [ 2 ]胡妹 妹 . 对 中学体 育教 学现 状 及其 发 展 对策 的探 讨 [ J ] . 黑河教 育 , 2 0 1 3 ( 1 0 ) 第一 , 中学体育教师应及时调整和转变落后 的教育理念 , 由过 去重 知识 传授转变为重身体素质 、技能 、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 的培 养上来 , 将体育教学置于较为重要 的地位全面抓好 。第二 , 体育教 [ 3 ]谢登 攀 . 中 学体 育教 学 现 状 分 析 及 改进 对 策 [ J ] . 时代教 育, 2 0 1 3 ( 0 6 )

提高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有效策略 篇3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习适应性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78-02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小学,我校流动儿童人数占学生总数的55%。我通过对本校8—12岁的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家访,发现他们的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表现为中下水平。因此教师不但要考虑到流动儿童已有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而且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找到他们接受知识的“最佳点”,以促进流动儿童学业的进步。

一、以学习态度的衔接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学习态度的衔接主要从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以及暗示法等方面进行。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掌握听课要领,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具体内涵。

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我给予流动儿童积极的期望与要求,在思想上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其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我着重培养他们听课、作业、阅读等方面的习惯,培养他们自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如我们班的林伟煌和王艺菲,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忙着做生意,孩子都是寄居在亲戚家里,周末再回家,就算是周末,家长也难以有空陪陪孩子。所以这两个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说谎、上课时经常说话、作业有时会耍小聪明不完成、学习用品经常会丢三落四等等。我先和这两个孩子的家长谈心,从自身也是家长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告诉他们生活上能解决温饱就可以了,孩子才是自己的,把孩子接出来,目的都是想培养好他,如果孩子学坏了,赚再多的钱也没意义了。希望家长晚上尽量在孩子睡觉前回家,到亲戚家关心一下孩子,和孩子一起对着作业登记本检查作业做完了没有,检查学习用品收拾好了没有,做到不丢三落四,让孩子每天睡个安稳觉。周六、日要求家长尽量抽空陪陪孩子,可以到书店看看书、可以和孩子锻炼身体等,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爱,孩子就会从心里萌发出一个念头:爸爸妈妈对我这么好,我要好好读书学习,长大后回报爸爸妈妈。我再和这两个孩子谈心,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这么忙,都是想赚钱给他们读书,而且家长这么忙还抽空检查你的作业,周六、日还抽空陪你,而我们作为学生,是不是也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呢?他们边说我边记录下来,让他们知道说到就要做到。然后我安排班里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好的孩子和他们坐,让这些孩子提醒他们、帮助他们。而我在班里更加关注他们,包括学习、生活细节等。这样四管齐下,发现这两个孩子确实变化很大,不再说谎了,作业都做完而且书写很工整,课前还会认真预习,课堂上效果很好了,不懂的还会主动问了,也不再丢三落四了,这两个孩子更加自信阳光了,家长经常给我打来感谢的电话,说孩子变化这么大,真是太感谢老师了,以后他们会继续做好的。此外,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暗示法让自己满怀信心地去学习。

二、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创设交往的情景,让学生学习交往,善于运用鼓励、表扬去调动流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多给他们发言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流动儿童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注意培养和激发流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并创设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成功的激励,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动机,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我们班的伦伦,他爸爸已经建立另一个家庭了,妈妈肯定很生气,所以经常和爸爸吵架、打架。而打架的时候,伦伦总是抱着妈妈,大叫爸爸别打了、别打了,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的伦伦经常表现出慌恐、呆呆的表情,哪有什么自信可言。我了解了家庭情况之后,除了和伦伦的家长沟通好之外,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在校生活,尤其是课堂教学,我更多地表扬、鼓励伦论,创设更多的情境让他去说、去交往、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也更加喜欢他,让伦伦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喜欢上学、喜欢同学、喜欢老师,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了,自信心慢慢就增强了,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了。

三、以完善师生关系为基本点,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励处分时平等对待,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不断积累中找到成长的快乐。我以学生为中心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对待、设身处地地理解,无疑会建立起尊重、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使流动儿童对我产生亲切之感,达到心里认同、情感相容,从而促进流动儿童良好的学习适应。如我们学校每学期期末的评优评先,期末每个班都会选出若干名“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队干”“优秀少先队员”“进步奖”等。班里的生活委员会用一本记录本真实记录下同学们平时的表现,如卫生情况、作业情况、纪律情况等,期末评比时全班同学会对着自己的期末成绩和这本记录本公平、公正地进行评比,评比结果大家都满意。我们班的“大胖子”徐鑫朝,每次评比完后,他都会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老师,老师,我又评上什么什么了,我很高兴啊!”每次我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开心地祝福他。这种公平、公正的氛围,使孩子们对我产生亲切的感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

四、借助科学的测量工具,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

我借助科学的测量工具,如采用开放式评价或者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可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尤其对学习困难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与个别辅导,如学习方法辅导、应试方法辅导、心理健康辅导,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同时,经常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保持联系,可以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减少流动儿童学期中途流失的情况。如我们班的彭奕钦同学,他是三年级从湖南插班过来的,转学前都是姑姑带他的,他的基础比较弱、接受能力又不强,开始还是很头疼的。我了解情况后,经常和他妈妈联系,他妈妈非常配合,我们一起教他学习方法、考试方法,经常和他谈心,让他心里有什么话就说出来,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能做到的尽量帮助他。慢慢地,他很喜欢学习了,尤其是我的学科,上个学期期末检测,他的品德考了100分,全班第一;语文93分,全班第四。他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我是万万没想到的,我情不自禁地打电话和他妈妈分享了,我们都开怀地笑了,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家校合力的强大。本学期期初的家长会我安排他进行了发言,分享他进步之快的心得,他那种自信之感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了,希望他带着这种自信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1]罗建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评论,2002,(4).

[2]杨雪梅,叶修.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四川心理科学,2001,(3).

[3]徐浙宁,郑妙晨.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0,(5).

浅谈学生适应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4

关键词:学校适应障碍,认知行为疗法

一、问题陈述

李某, 男, 12岁, 小学六年级学生, 身体瘦小, 面容清秀。独子, 父母为公司职员, 家庭和睦。从小学习成绩优秀, 一直担任班长, 五升六时因成绩优秀, 从原来学校考入现在的学校。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家族无精神病史。只是三年级时扁桃体发炎, 连烧三天, 之后不肯上学。直到五年级才与家长分房睡。今年9月份开学第一天晚上, 求助者夜晚在宿舍睡觉时受凉, 第二天感觉不适, 被父母接回家, 之后咳嗽不止, 医院诊断为肺炎, 挂水十几天后复学, 现在早晚干呕, 并感觉胸口胃部不适, 有时头昏, 以身体不适为由多次向班主任请假, 被父母接回家, 一周以来几乎每天如此。之后第二天就怕来学校, 上课时无法注意听讲, 坚持到中午一定要求回家, 回到家后感觉症状减轻, 该情况已经持续一周多, 自己无法克服, 目前学习落下很多, 也没有自己的朋友, 心情很沮丧, 觉得很没意思。班主任对此感觉苦恼, 故而建议他来咨询。

二、关于咨询方向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求助者假装生病想要回家, 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自己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 对新学校的不确定使他感觉到了压力, 开学生病使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再加上对母亲的依赖, 这一系列因素都使他产生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我不行”。因此需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 对求助者这种不合理的自我认识进行纠正。这种疗法旨在通过各种技术发现并纠正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 使之转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三、咨询过程

(一)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10年9月21日时间30分钟

1. 探寻其求助的意愿, 并简单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 用尊重、温和的方式询问其目前的状况, 搜集到资料的同时也和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

3. 探询改变意愿。

4. 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家庭作业:请父母带自己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 反馈检查结果。

预约有了检查结果后再来咨询, 和其母亲取得联系, 要求其配合。

(二)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10年9月23日时间50分钟

1. 反馈咨询作业 : 求助者说检查结果显示肺炎已经完全没有, 其他部位也很健康, 对此并不表示怀疑, 可不知为何仍然觉得在生病, 称自己无法正常学习, 回家才有所好转。

2. 进行简单的肌肉放松训练, 并要求其纠正坐姿, 寻找一个平时精神最好的状态。

3. 利用提问技术和自我审查技术对求助者的转学问题进行探讨。

咨询师:你怎么会来到这里的?

求助者: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考, 他没考上, 自己考上了 (说这个时有自信的笑容) 就在这了。

咨询师:他没考上, 而你却留在了这里, 这说明你的能力是很强的, 你当时是多么地神气和自信啊, 真是让人羡慕!可是现在发生了什么呢?我无法看到你自信的样子

求助者:我觉得自己好像不行, 想到在这里读我就觉得有点害怕, 这里离家远, 也很陌生, 我想如果可以回到离家近的原来的学校就好了。

咨询师:你是说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呆在这里所以才不能坚持上学?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

咨询师:那么好, 如果你回到原来的学校, 你会对他们说你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才回来的吗?

求助者:当然不愿意。

4. 利用演示技术, 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咨询师认为其表层错误观念是:我要回家和转学, 是因为没有能力应对目前的学校状况。请求助者扮演班长, 咨询师扮演不听话的学生。

情景1:不听话的学生自习课讲话, 班长站起来大声说, 你给我罚抄课文。咨询师显得很难过。

情景2:不听话的学生作弊, 班长站起来大声说, 你到老师那里去承认错误。咨询师赶紧求饶。

演示结束, 求助者不再用手捂着嘴巴, 脸上也洋溢着笑容, 显得很开心。

咨询师:你当班长好威风, 真想看看你现在当班干部的模样。可恶的肺炎, 如果不是他, 你现在可能已经在班里有很多好朋友, 并且在班里发挥自己的才能了!

求助者:也许是这样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 。

咨询师:到底自己行不行, 恐怕现在说还太早, 我想你可以再坚持一下, 再过一阵子, 你一定可以在某个假期回到原来的学校去探望朋友时, 和他们讲讲自己在外校的生活, 那该是多么自豪的事情!

咨询师:今天能保证不回家吗?

求助者:我试试。

咨询师:你必须肯定地回答我。

求助者:好的。

5. 布置咨询作业。

(1) 要求求助者回去后列出自己的优点、能力和曾经获得的成就

(2) 要求求助者回去后和教师同学主动问好, 上课尽可能回答一个问题

(3) 等妈妈晚上接自己回家时, 告诉妈妈今天自己的在校生活。

和班主任联系, 请班主任安排学生主动帮助求助者, 当求助者完成家庭作业时予以积极反馈。

和家长联系, 当求助者讲述学校经历时要有积极的回馈和支持。

(三)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0年9月27日

1. 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列出了很多自己的优点, 说的时候很兴奋, 现在已经有了固定的玩伴, 和同学关系很好, 上课能回答问题, 受到教师表扬, 觉得学校生活很有趣, 家里人也很愿意听自己说话, 感到很充实。

2.

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 告知求助者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并通过咨询师自我暴露自己的学习经历中的打击, 让求助者能够积极地去应对。

3. 建议求助者在家里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并给予了一些指导。

请家长能多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咨询效果评估

(一) 求助者的评估

“我现在身体感觉很舒服。”

“每天坚持上学, 同学关系很好, 老师也很好。”

(二) 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班主任教师每次见到咨询师也会说李某的表现不错, 再也没有要求回家。咨询效果达到, 咨询过程完整。

五、教育建议

高一新生适应高中数学的三大策略 篇5

上了高中,数学的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同学开始吃不消了,所以,高一新生适应高中数学要一个过程,那么如果跟上老师的步伐呢?由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与初中不同,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时的减少,学生课后自由安排时间的增加,许多同学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成绩下降,甚至影响部分同学的信心。在这里,我给出三大策略,指导高一新生如何预习数学,供大家参考。策略

一、明确预习的动力源泉

预习意义基本有三点: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策略

二、预习的基本步骤:“读、划、写、查”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

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⑤对例题适度拓展。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

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策略

三、预习的关键是处理几个关系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重点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 篇6

关键词:旧建筑适应性改造;技术手段改造;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房地产建设随着社会经济共同蓬勃发展,这种发展速度十分惊人。部分旧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很快也会过时。无数曾经的流行符号在风靡一阵之后,却又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中很快湮灭,新的流行符号不断涌现取代旧的流行符号。建筑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就会面临一个使用功能的转变。

一、背景介绍

(一)建筑生命周期的概念

自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建筑生命周期的概念被提出之后,关于这一概念的具体解释各方观点并不统一,解释说的法各种各样,在这许多不尽相同的解释中有两点基本要素却是始终一致的,一点是在建筑过程中的物质流循环,另一点则是在建筑活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建筑活动主要是由六个阶段组成的,分别是起始搜集,制造原材料、建造建筑、使用和维护建筑。构成生命周期的这六个阶段,详尽阐释即对应着从自然界搜集建筑所需要用到的种种材料,制备建筑必需的各种材料或者是预制件,建造建筑工地,竣工之后日常运营,使用中的维修甚至翻新,最后直到它不能继续被使用从而需要恰当处置。这6个阶段共同组成了一个建筑整个的生命历程。而一个建筑走入生命周期的最后,无法继续投入使用的时候的处理结果过去最常见的情况即为旧建筑被拆除,使废弃的建材重新进入到大自然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亦可在新的工程中投入改造再利用,但这种方式无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旧建筑进行适应性的改造逐渐受到人的广泛重视,因为这样的做法可以被看做是赋予了建筑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

(二)适应性改造的概念

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随着岁月的流逝难免会面临使用功能转变的需要。适应性改造指的是不破坏旧建筑原有的风格特色,通过改造又能够让旧建筑适应新用途。这种适应性改造可以说是延长了建筑的生命周期,也可以说是赋予了同一个建筑多个不同的设计生命周期,以此来应对旧建筑面临的新需求。

二、旧建筑适应性改造

旧建筑的适应性改造有两种策略,一是建筑功能更新,二是能耗技术创新。

(一)第一个改造策略——旨在保持场所精神的艺术改造

1、定义

艺术改造策略是当前最常用的旧建筑适用性改造策略,这种改造策略是希望通过对旧建筑的适应性进行改造从而保持这个建筑所代表的城市文化的延续,在此基础上又能够获得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功能,使旧建筑不被废弃。这种改造实践的策略不但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近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兴起并受到重视。

2、实例研究——巴西圣保罗工厂

这一案例是将破旧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体育文化休闲中心,主要是供原来工厂的工人使用。负责这一项目的建筑师通过绝妙的设计结合巴西传统的民族性格来对旧工厂进行适用性改造,在保留原有的厂房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的突出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原来的工人们可以在这里唤起对曾经岁月的美好记忆。

(二)第二个改造策略——旨在提升环境表现的技术改造

对旧的建筑物进行技术改造有益于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改造策略正在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广泛运用到我国的旧建筑的适用性改造中。

1、定义

提高环境表现的技术手段改造主要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去提高原有建筑物的性能,让旧的建筑物在改造之后可适用于新用途。这样的改造策略是一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2、生态技术适应性改造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1)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降低原有建筑的使用能耗,也可以使用诸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

(2)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和健康指标

(3)减少废物排放量

要减少废物排放量,一是要降低室内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大气、破坏大气层的气体排放量;二是要减少旧建筑物拆除产生的一些固体废物。

3、技术改造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环境效益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这就意味着我国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控制这种形势继续恶化,并出台有效方案治理相关问题。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无疑对环境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而适当地减少新建筑的建设数量,通过科技手段的支持延长旧建筑的使用周期,、提高旧建筑的能耗效率,正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可靠措施。

(2)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不但需要控制新建建筑的数量,而且要通过对技术手段改造提高能耗效率,对室内环境进行优化,以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数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例研究——西班牙巴塞罗那斗牛场改造

改造原则:在尊重原建筑的创意特色与保存建筑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运用最前沿的建筑科技手段对其进行适用性改造,使其在具有新的功能的同时不改本色,能够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标性特色建筑。

改造手段:保留原有立面,并对破损地方进行修复,添加不为何的新建部分,使建筑物更具视觉冲击力。

在该改造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运用可重复使用的木质结构,改造立面与空中广场的穹顶,使用高性能的玻璃来利用日光照明,窍顶设计结合被动式通风与太阳能热水装置以提供室内热水。

结语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人口同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要求。对旧建筑的适用性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减少新建筑量,同时可以提高能效、改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梁晓波.旧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及其评价要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裴宏星,杨成林.古旧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再利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8期.

[3] 韩昱皓,李宁,姜倩.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16期.

适应性策略 篇7

家电行业是我国耐用消费品龙头行业之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我国家电行业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期, 2009年度家电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据中国家电协会的分析数据显示, 2009年家用电器行业累计产值为7433亿元, 同比增长6.7%;全行业销售产值为7043亿元, 同比增长3.3%;全行业产销率为94.8%。在进出口贸易方面, 情况不容乐观, 2009年家电累计进出口总额为329.6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13.1%。其中:出口308.1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13.2%,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56%;进口26.7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10.6%, 虽然美国仍然是我国累计出口额最大的国家, 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9%, 欧盟的累计出口额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3%。出口比例较大的家电, 如

(3) 引进电子商务人才, 重视内部人才培养

(1) 充分引进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和专业配套的电子商务人才, 提高企业整体电子商务素质; (2) 要重视对现有员工相关知识业务的教育培训, 通过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学习 (如参加淘宝大学的培训、阿里巴巴的培训等) , 把引进——培养——培训结合起来, 把考核、考查结果与奖金、晋升、福利挂钩, 以调动人才和受训者的积极性、工作热情性和贡献的创造性, 促使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 (3) 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 个人业绩与薪酬待遇紧密联系, 多方面考核营销人员的绩效, 奖惩分明, 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特别是高素质的核心管理人才, 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良好软件环境

一是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和行业的有关管理部门要制定切实的法律法规, 加强监管力度, 从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正便捷的网上商务体系。二是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通过宏观规划、组织协调, 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发展规划, 协调、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宣传教育活动, 普及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知识, 提高全民的电子商务意识;使广大中小企业清楚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意义及其优势所在, 感受到这是一种趋势, 也是一次机遇, 要抓住机遇, 迎头赶上。

(5) 慎重选择第三方平台, 提高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家用空调器和微波炉等, 因国际市场需求减少,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农民消费者对其购买意向不高, 出现了较大程度销量萎缩, 甚至出现负增长。

目前我国家电销售主要以家电连锁卖场为主, 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张, 并向二、三线城市挺进。家电连锁卖场的优势是采购成本低、销售规模运营成本低, 依托品牌售后网络使消费者在享受低价的同时拥有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据专业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 我国家电零售市场规模2010年将突破10000亿元, 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在25%左右, 可以说家电连锁企业是不可能垄断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 外资家电连锁、超市、电视直销和网络商城等都在觊觎着巨大的市场。

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的电子商务虽然开展得较晚, 但后劲十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9年6月30日,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 居世界第一位, 而且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4000万人, 半年增长率为13.4%;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

一方面, 中小企业在选择第三方平台方面, 要注意这个平台的知名度、会员数、信息量及推广模式, 避免单纯从投入成本去选择, 从而使企业推广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要结合中小企业需求与服务的差距, 为中小企业提供需要的服务;要继续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在线销售与采购, 达到扩大市场、增加销售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管理、物流仓储、技术创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总之, 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是网络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中国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政府和企业应制定合理战略和策略, 发挥中小企业“小”、“灵”、“快”的优势, 使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走上个性化、定制化的“小而美”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汤兵勇, 陈梅梅.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之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第1版) .

[2]金格竹.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影响探究[J].现代商业,

[3]魏宁.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

[4]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09[R].百度文库.http://wenku.

3.5万亿元, 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8788万。政府很重视电子商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要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可以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未来几年内必将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我国家电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目前主要是B2B、B2C、C2C三种模式, 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部交易额的85%以上, 是电子商务的主力, 国内B2B电子商务市场主要被阿里巴巴、慧聪网、网盛生意宝、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等5家巨头瓜分, 占据80%以上的B2B市场份额;C2C电子商务呈现淘宝网一家独大的格局, 以小家电销售为主;B2C电子商务还没有出现巨头瓜分市场的局面, 在家电销售方面以京东商城和新蛋等购物网站为代表, 由于B2C平台在产品质量、售后等环节上较C2C平台有优势, 渐有替代C2C成为网购主流的趋势。

3 家电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适应性策略

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喜爱和习惯在网上购物, 电子商务发展程度高的欧美日等国家, 网络家电销售份额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网络普及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方面的不断完善, 家电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3.1 大家电的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大家电的特点是体积和重量较大、零售价高和运输费用高, 一般消费者购买大家电喜欢到家电连锁卖场亲自挑选比较, 在网上查看产品图片和描述就直接购买的消费者, 目前来说比例很小。因此, 结合我国居民收入、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售后服务等情况, 目前大家电终端销售还是应该采取传统销售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方式。

对于今后大家电销售模式的预期, 本文认为大家电销售在B2C平台上将获得井喷式增长, 理由如下:

(1) 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目前消费者选择在卖场购买大家电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一般消费者的收入而言售价较高, 购买后希望产品的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 所以货比三家是自然的。可以预见的是,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居民收入肯定会进一步提高, 价格因素的影响会逐步降低。

(2) 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 支付手段的多样化趋势。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居世界首位, 但网络普及率居世界第87位, 网络购物在互联网应用中仅排第10位, 使用率为26%, 可以说我国网络购物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另外支付方式也呈多样化趋势, 其中手机支付用户增长最快, 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人并呈迅速增长的势头, 半年内增长了32.1%。3G网络的运行使手机上网速度加快, 网络应用内容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 网络支付应用增长较快, 半年增加的用户数达到2371万人, 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可见, 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将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网络购物群体将持续增长。

(3) 家电生产企业观念的转变。家电市场经过多年的竞争已比较成熟, 目前各大家电生产企业都具有较强的整体实力, 加之品牌价值都被各企业认同, 所以大家电产品质量稳定, 售后服务较完善。各大家电企业都意识到网络时代的巨大商机, 已经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了电子商务工作, 部分厂商自行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大多数厂商通过著名的B2C网上商城开展电子商务, 网上销售额在逐步走高。

3.2 中小家电的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小家电以其体积小、价格低、功能贴合消费者需要等优点得到人们的青睐。相对于大家电市场而言, 中小家电是新兴的市场, 用户需求量大, 但还处在发展期, 市场格局不明朗。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市场上中小家电品牌有数百个之多, 生产企业超过千家, 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中小家电具有适合电子商务的产品特性, 所以在终端销售方面, 除了几个大品牌还把部分精力放在传统销售模式上, 基本上全部的中小家电企业都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在生产营销策略方面, 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树立品牌观念。中小家电由于生产门槛较低, 价格因素对消费者影响较大, 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 因此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山寨”、“贴牌”产品, 部分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品牌效应会逐步显现, 大家电市场发展过程可以说明这一点。

(2) 注重产品功能品质的提升。中小家电厂商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注重新产品、新功能的研发, 提升产品质量, 完善售后服务, 避免“功能很全, 效果很差, 坏得很快”的情况发生。

(3) 在B2C平台做大做强。尽管目前C2C市场中小家电产品交易火爆, 但也伴随着投诉量的剧增, 不少消费者吃了“哑巴亏”。家电厂商在制定适合的价格策略的基础上, 完善物流网络, 再配合人性化服务, B2C平台将给中小家电企业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国家良好的经济大环境下, 家电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售后体系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必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我国家电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分析了我国家电行业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提出了家电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的适应性策略以供探讨。

关键词:家电企业,电子商务,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 7.

[2]2009家电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形势.中国家用电器协会, 2010, 2.

[3]2009年家电进出口形势.中国家用电器协会, 2010, 2.

[4]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0.

适应性策略 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而且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首先, 要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 而在于改进”.因此,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对教师进行排序、奖惩、晋职升级, 而是为了发现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以利于教师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是评价教师在工作中的行为, 而不是只关注行为的结果;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或教学水平做一个鉴定, 而应以教学的改善为目的,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良好的评价不应指向过去而应指向未来, 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

其次, 要确定以人为本的评价价值观.“教师评价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 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过程, 评价者应该尊重每个被评价者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体验, 使评价活动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平等的交互活动, 通过评价活动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 帮助被评价者自我成长;在评价中尊重、信任、关心教师, 把实现社会、学校发展目标与满足教师的多方面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运用外在的奖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而且注重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 把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两者结合起来, 综合地加以同步实施.”

二、教师应增强自我调节意识, 主动适应新课改

(一) 摆正心态, 提高认识

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首先,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改革.要把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作为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 看作一次机遇, 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生成的过程.其次, 教师要积极地面对自己.如果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 相当一部分教师都会有不足, 这种差距确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不应感到害怕、焦虑, 相反应该坦然接受它, 并争取通过学习、培训、研究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 逐步缩小这些差距.

(二) 反思自我, 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通过反思, 教师可以发现自身观念与行为的不合理性, 从而扬弃和超越自己的习惯性、个人性、被动性, 及时将新思想、新观点吸收到自己的观念系统中来, 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对教学的反思可以针对一个课时, 也可以针对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等.反思的内容应该详尽, 如自己的感受、学生的反映、同事的评价等.

(三) 有的放矢,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新课程的变化要求教师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不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都需要继续学习, 转变观念, 提高自己做数学教师的素养, 这些素养基本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态度方面和性格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必须有的放矢, 才能取得最好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其次是要对自己目前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这就是自己提高的基点, 然后通过对比, 看自己在哪方面还有欠缺.希望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多地为教师们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教师自己更应该努力学习, 收集相关资料挤时间自学.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对不断发展的数学课程的要求.

(四) 加强沟通, 注重同事合作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 教师也不能脱离同事而存在.教师自己必须清楚地意识到, 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也必须认识到, 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问题是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 如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等, 必须依靠集体协作的力量;另外, 合作还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教师合作不仅可以交流经验、优势互补, 还可以优化教学程序, 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消除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从学校内部来说, 应在教师之间营造民主、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 鼓励和支持教师之间的合作, 为教师的群体协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三、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新课程改革要经历一个分步实施、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过程, 师资培训必须贯穿这个全过程.新课程改革进行之初和师资上岗培训大都采用短期培训, 集中时间, 短期密集培训, 但这只是实施新课程的开端, 此后应进一步整合资源, 重心下移, 实施“合作培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所在学校、培训与研究机构、新课程教师要通力合作, 各尽其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步凸显, 所以还要长期跟踪指导、长期服务、全过程培训, 要及时开展跟踪调研, 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培训效果, 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通过对接受培训教师的调查, 了解对培训工作的评价, 以及接受培训教师所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情况进行反馈, 以便使培训更加接近实际教学, 更好地调整培训的方向和培训的内容.

适应性策略 篇9

根据柯本分析法[2]所标定的全球气候分区示意图, 可知研究寒地城市建筑设计问题具有全球性的广泛意义。本文讨论寒地建筑主要以中国东北寒地的情况为主。

“适应”出自生物学理论, 包含两方面含义, 其一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对应, 其二是生物体自身特性与环境的对应。在本文中气候适应性是指针对气候问题在建筑层面所作出的回应。影响建筑采暖、降温能耗的众多元素可以大致分为气候环境影响、建筑自身属性和内部使用需求等几类。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设计策略能够有机联系这些元素, 利用建筑设计的手段, 以内部使用需求为依据, 对外部气候环境的影响进行选择性吸收。目前国内外针对气候适应性设计有三大途径:一是增强建筑获取外界能量的能力;二是增强建筑自身的保持能力;三是增强建筑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3]从以上三点, 可以大致归纳出基于气候适应性设计的三个主要方向, 即增强获取自然元素的能力、增强建筑保存自然元素的能力和增强建筑内部调节分配自然元素的能力。这三点在寒地建筑中庭设计方面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图1) 。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寒地建筑中庭设计, 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中庭空间形态的控制。中庭的布局、平面的形式和比例、剖面的形式和比例等诸多方面都要基于寒地气候条件进行统一控制, 不能一味地追求空间的尺度或造型, 而忽略内部环境的舒适性。空间适寒策略是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寒地建筑中庭设计的基础, 包括布局趋光、体形保温、空间紧凑和热稳阻尼等四方面, 分别针对增加获取日照的界面、增加内部可以蓄热的空气、提升中庭对使用空间的热传递效率和增强内部空间的热缓冲稳定性。

一、布局趋光

中庭空间形态设计首先是确定中庭的布局位置。基于寒地气候的特征, 中庭的布局位置应尽量趋光, 争取南向的采光面以获得最有利的采光气候条件, 特别是冬季采光, 这对于改善室内气候环境和节约能耗非常有效。研究表明, 采光界面偏离南向过多是导致采暖性能降低、采暖能耗上升的重要原因。自然采光引入的太阳能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的热平衡, 并非一味地提升自然采光量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室内环境。平衡采光与得热的比例, 才是设计的主要目标。

中庭空间对于提升寒地建筑的自然采光能力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尤其是大进深的建筑, 通过引入中庭空间可以丰富建筑的功能布局, 延展建筑的自然采光面, 改善建筑的采光效果。寒地城市的太阳高度角较高, 顶界面的自然采光效率远远高于侧界面。天窗既是采光的需要, 也是通风的需要, 可以说是中庭空间物理效应的核心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 所谓的布局趋光并非一定是南向采光。中国东北地区的主采光方向多为南向, 但是具体的趋光模式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设定。位于挪威贝鲁姆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新办公大楼的设计体现了中庭趋光的多元性 (图2) 。其中庭顶界面采用螺旋桨形状的高科技玻璃屋顶, 以最小的表面积来封闭模块间的体量, 并从多角度吸收不同时段的自然光以及周边环境对阳光的二次反射光, 节约了能耗。根据有关部门测试, 这座建筑的能源使用率非常低, 约为103 (kw·h) /m2, 如此低的能耗得益于其对自然光的合理利用。[3]

1.中庭气候利用示意图

3.阿尔托设计的中庭采光构造 (纪雁, 普莱尼奥斯的《可持续建筑设计实践》)

4.哈尔滨哈西新区办公楼气候循环分析图 (图片来源: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41970.html)

二、体形控温

体形主要是指中庭的高宽比例, 其数值对于中庭的物理效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宽比例越大则中庭的烟囱效应作用效果越明显, 高宽比例相对越小则中庭的温室效应越明显。[4]寒地建筑中庭空间需要兼顾两方面的物理效应, 选择适合的体形系数。而衡量这一体形系数是否适合的要素就是中庭的采光效果及通风效果。采光和通风是中庭空间直观的物理环境变化方式, 对其进行设计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中庭热舒适性。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寒地建筑中庭空间设计中, 应当充分利用被动式的设计方式, 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自然采光方面, 中庭体形控制主要提升建筑获取自然采光并保存得热的能力。自然光进入中庭空间后, 对于自然光的分配有多种方式, 与自然光的传播方式有关。首先针对进入中庭的直射光部分, 由于其非常宝贵, 热衰减较少, 通过控制平面和剖面形式可以优化对其的吸收;其次针对进入中庭的漫反射光部分, 通过中庭空间的体形比例配合内部界面的构造处理可以提升漫反射光的利用率, 对使用者的实际作用更大。例如阿尔托设计的中庭采光构造, 充分体现了对于光线传播的控制 (图3) 。[5]

自然通风方面, 由于寒地建筑中庭的主要职能在于保温得热并适当调节内部通风, 所以既要避免高宽比过大导致内部空气过度循环, 又要防止由于高宽比过小而导致内部空气沉积。

位于中国哈尔滨市的哈西新区办公楼,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美国ZNA事务所联合设计, 建筑面积约2.3万m2。建筑设计巧妙利用中庭空间的体形变化, 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层次丰富、物理环境良好的室内空间。

建筑设计针对哈尔滨的气候特征, 结合场地需要, 将传统的L形办公楼进行变形处理, 形成了更加灵活的中庭空间。中庭空间利用顶部和侧向的采光面, 可以全年收集并储存太阳能, 尤其在冬季对太阳光的收集时间更是可以覆盖几乎全天的日照时长, 通过中庭的过滤, 将适宜的自然光分配给内部空间。通过布局设计, 中庭易于吸收夏季主导东南风, 躲避冬季西北风。同时, 由于中庭迎风面相对狭长, 易于内部烟囱效应发生, 有利于夏季内部通风自循环作用 (图4, 图5) 。

三、空间紧凑

寒地建筑中庭冬季的保温得热主要依赖于内部空气层的受热蓄热能力。如果内部空气过多, 超过使用需求, 则其受热蓄热能力减弱, 不利于服务室内使用空间, 所以中庭作为建筑获取外部气候条件的中介, 其空间应当紧凑适宜,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节约空间并提升内部空气蓄热能力。根据对寒地工程项目的调研, 中庭约占平面层面积的20%为宜, 且使用空间应围绕中庭布置。

中庭空间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建筑空间内部, 围合中庭空间的使用空间与中庭空间的联系对于中庭的气候适应性的功能实现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中庭空间平面布置的保温得热方面, 中庭空间与使用空间的连接方式与接触面积作用明显。寒地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应当紧密围绕中庭等大空间, 以共享内部环境资源和便于物理环境调节。同时, 中庭空间可以借助其他空间的内部界面设计提升自身的气候适应性。

由德国gmp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北京中青旅大厦很好地诠释了空间紧凑的概念。建筑采用东向嵌入式中庭, 高约75 m, 其他使用空间紧密环绕中庭布局 (图6) 。笔者通过现场调研感受到中庭空间对使用空间通风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办公隔间中打开朝向中庭的内窗可以感受到适宜的内部空气流通, 同时嵌入式的中庭也提升了内部的光环境品质, 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温暖的自然采光。另外, 中青旅大厦是北京首座采用双层主动式内呼吸幕墙的5A甲级“观景”写字楼, 主动式双层呼吸幕墙具有外观均匀统一、低能耗、防噪、保温的特点, 通过机械通风装置使自然新风源源不断地充盈中庭空间, 提供全天候的清新体验, 创造了健康、宜人、生态的内部环境。

5.哈尔滨哈西新区办公楼中庭 (图片来源: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41970.html)

7.丹麦埃尔希诺文化工厂 (图片来源: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58743.html)

6.北京中青旅大厦 (图片来源:http://www.gmp-architekten.de/start.html)

四、热稳阻尼

寒地建筑中庭的热稳定性对内部其他空间的舒适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热稳定性就是针对外部环境气候变化的缓冲阻尼作用。诸如通常在寒地建筑入口设置门斗或双层门入口, 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抵挡室外寒风直接吹入, 形成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再比如, 为了抵挡夏季炎热的气温, 在建筑外部设置拱廊, 为建筑主体和使用者提供阴影区以形成温度缓冲区, 形成室内外的温度过渡空间。将这些做法放大到建筑整体层面, 中庭空间就是这样的过渡空间。丹麦埃尔希诺文化工厂便是巧妙地利用中庭形成建筑缓冲过渡空间的典范 (图7) 。[6]

缓冲过渡原理是利用了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生态阈值范围内,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寒地建筑中庭空间设计具有自我维持原有状态恒定的能力, 即固有自然力有驱动系统趋向稳定的原动力。所以, 可以根据中庭内部的气候组织的这一属性, 利用建筑手段疏导, 增强中庭内部的空气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 将中庭空间变成建筑内部空间的气候缓冲区, 形成适宜的气候环境。

提高寒地建筑中庭内部热稳定性包括两个主要策略:一是形成具有对气候元素选择控制能力的界面, 利用热效应进行缓冲;二是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比例要求的内部空间, 利用内部空气层形成缓冲。更多的时候, 我们的做法是将这两者结合使用。双层玻璃幕墙是综合利用热缓冲和风缓冲两种气候缓冲手段的典型案例, 通过在双层玻璃之间设置通风层, 在冬季利用日照积蓄太阳辐射能, 形成温室效应增加通风层内部的空气温度, 进而为建筑蓄热, 节约采暖消耗;在夏季将通风层的通风口打开, 利用烟囱效应促进内部通风循环, 达到降温节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利用建筑设计的手段, 以气候适应作为地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点, 试图将适应气候策略贯彻到建筑中庭空间设计中, 特别是被动式的设计策略和手法以寒地建筑中庭为对象, 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利用其特殊的空间属性进行适应寒地气候元素的趋利避害的支配, 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元素, 规避不利的气候元素, 用尽可能多的被动式生态手段实现最高的气候利用率和最低的环境能源负荷, 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内部空间, 同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耗为设计目标, 合理控制应变气候的方式, 化“被动顺从”为“主动适用”, 并最终实现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平衡关系。

参考文献

[1]梅洪元.寒地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谢华慧, 朱琳.被动式生态建筑中庭的自然通风设计策略[J].节能, 2010 (4) :56-60.

[3]杨柳.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4]王洁, 赵东强, 周洁.国内外绿色中庭建筑实践的比较研究和启示[J].浙江建筑, 2011 (5) :62-66.

[5]纪雁, 普莱尼奥斯.可持续建筑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适应性策略 篇10

一、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分析

1. 学习适应性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显著提升。

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中, 年级对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显著, 随着年级的上升, 到六年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身心适应等因子对学生的影响效果则显著。这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总的趋势相一致。

2. 身心发展不均衡。

在影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主要因素中, 心理原因的三个因素独立性、情绪调整、学习习惯方面有明显的提升, 也就是说在心理方面有显著的成长, 但是在身体因素方面, 虚弱症状、体质过敏、起立性调节障碍、轻微脑损伤、视力及听力障碍方面虽有改善, 但是成长缓慢, 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均衡。

3.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小学生适应性的提升。

由亲子、同伴、师生关系构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适应性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显示, 人际关系和学习适应性之间呈正相关, 即人际关系得分越高, 学习适应性就越好。因此, 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注班级文化建设,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

4. 关注家庭教育, 加强亲子关系是小学中高年段亟待关注的问题。

在人际关系的调查中, 亲子关系的得分显著低与其他两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其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身心适应方面影响都十分显著, 小学阶段是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 儿童自我中心性减少了, 学会了角色扮演技能, 开始考虑把别人的合理需要当做亲社会行为的依据。父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将功影响的学习适应性。

二、小学学习适应性教育策略初探

根据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结果, 结合之前的理论研究, 提出小学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的实施策略。策略将有助于极大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心理素质健全发展。

1. 单一的适应性教育课程。

单一性课程就是将某个模块的基本内容编制为专门课程。它将适应性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地、完整地呈现出来, 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系统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适应性的知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拥有健康身心。抓住小学阶段成长的关键时期, 测量显示适应性程度较低的三年级和面临小升初的六年级, 设计适应性教育的校本教材。

2. 渗透式教育课程。

在小学课程中的一些学科如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等学科可以很好的渗透适应性教育的课程。例如,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适应性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 它是一门直接介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课程, 因此负有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了解学习适应性, 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体验式培训。

精神科学教育学的鼻祖狄尔泰认为, 体验是一种认识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式, 是主体与对象的融合、主客统一的方式, 在体验过程中, 主体全身心地进入对象之中, 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只有体验的东西, 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 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体验是进入生命的惟一通道。”

4. 提升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

改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知识, 培养情感, 提高能力。另外, 要注重校园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不仅要美观, 还要注意方便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这对于增强小学生对学校的亲近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有微妙的促进作用。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让小学生真体会到改善学习适应性所带来的成功感。例如, 教师可以树立一些学生成绩进步的典型, 并积极宣传;举行“比赛”活动, 如“看看谁的方法妙”、“学习好点子征集”等。

5. 加强体育锻炼, 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在影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中, 身体因素方面, 虚弱症状、体质过敏、起立性调节障碍、轻微脑损伤、视力及听力障碍方面虽有改善, 但是成长缓慢, 显示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均衡。学校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进而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6. 关注家庭教育。

家长要注意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早期培养, 家长从孩子入学之初就要关注他们良好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家长要从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入手, 改善孩子学习适应性。家长要全面改善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环境, 主要包括舒适的物质环境、高雅的文化环境、有规律的学习环境、积极进取的生活环境等。

三、结语

学习适应性是组成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部分, 笔者根据调查的结果, 针对学生产生不适应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措施, 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指导学法上下功夫,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出现不适应学生转化、中生优化的局面。但是转化不适应学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一项带普遍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小学阶段是学生踏入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重要的时期, 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应更多地给他们予关心、帮助和指导, 使他们能顺利地渡过这一关键时期, 并为他们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后我打算继续这方面的工作, 为转化不适应学生,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 .

[2]崔威魏, 孟庆茂.学习适应性测验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1998 (21) .

[3]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学校互联网教学下一篇:教学切入策略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