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

2024-07-24

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精选十篇)

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 篇1

特色是在坚持总体培养目标前提下, 总结办园实践中的经验, 发挥本园的优势, 吸取科研成果、教改经验, 进行创造性教育实践后形成的, 是在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 重视其个性的发展。特色是逐步形成的, 具有稳定的个性特点。真正的特色教育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园风, 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 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及幼儿园周边的环境, 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 生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课程。结合本地及本园实际情况, 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环境中

我们除让幼儿多与自然接触, 让他们直接去感受自然界外, 更主要的是将幼儿置身于丰富的农村资源之中, 让幼儿对农村资源产生兴趣, 激发其探究欲望。

农村幼儿园环境布置不必豪华、奢侈, 应充分体现农村及本地区特色。如, 我们在幼儿园院内周围栽种一些本地区常见的树木、花草;再饲养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供幼儿观察;还开辟出一块园地设计成农家小院, 院内种植各种各样常见的农作物:玉米、花生、甘薯、大豆等, 供幼儿观察、管理、记录。幼儿园的一些大型玩具也是利用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制作的, 如利用鹅卵石堆砌假山, 供幼儿攀登, 利用树叉、废旧轮胎等做攀登架, 利用木桩排列成“平衡木”, 利用秸秆围成迷宫等。这样既经济又独具特色, 促进了幼儿发展。

在观察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 我们发现幼儿对充满乡土气息的幼儿园布置非常感兴趣。冬末春初, 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院内的一些树木、花草长出了幼芽, 而另些树木花草却没有发芽。“这是什么?”“没有发芽的树木是不是死掉了?”孩子们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涌了出来, 这些问题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观察起院内的植物, 注意起它们的生长变化来。连树上的毛毛虫他们都是那样喜欢!为观察园内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每天都有孩子从家中拿来食物到饲养角去喂小动物, 有时一只小动物生病了孩子们也会跟着伤心好几天, 他们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忠于职守的意识真正增强了。“木桩”“废旧轮胎”变成了“平衡木”“攀登架”, “秸秆”变成了“迷宫”, 孩子们受到了启示, 他们将秸秆、木棒拿到幼儿园做成了“小马车”“小汽车”等;将小竹竿拿到幼儿园里做“跳竹竿”的游戏。在这样的环境中, 孩子们自主游戏, 主动探索, 其乐无穷。

二、将农村资源融入室内环境布置中

我园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布置, 使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墙, 美观且具有教育价值。环境布置做到了班班有特色, 同龄班资源共享。布置活动室我们选用了一些乡土材料, 如:泥、沙、草帘、树枝、麻秆、秸秆、麻袋片、葫芦等。我园大一班以自己栽种的葫芦为载体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随之生成墙饰。孩子们将小葫芦籽小心翼翼地埋在地里, 精心照料、观察、记录。秋天到了, 小葫芦长得很漂亮, 孩子们很喜欢, 他们每天都会仰着小脸看葫芦, 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这个葫芦漂亮!”“那个葫芦漂亮!”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也看到了本园的资源优势。我们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 一边摘一边引导孩子们数数“一、二、三、四……”我们把葫芦分给每个小朋友。小朋友抱着自己的葫芦又蹦又跳, 爱不释手。“谁能把小葫芦打扮得更漂亮?”问题刚一提出, 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给小葫芦贴上鼻子、嘴, 让它变成葫芦娃!”有的说:“给小葫芦穿上漂亮衣服。”有的说:“在葫芦上画美丽的图案。”还有的说把它变成福娃、京剧脸谱等。孩子们的想法太好了, 我们请来了家长与孩子一起装饰小葫芦, 来个葫芦巧变身。此次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老师、家长、孩子的兴趣都没有减弱, 一个个葫芦艺术品诞生了。有用葫芦做成的各种京剧脸谱、十二生肖、中国结, 我们便生成了墙饰“中华文明”。通过这些活动, 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我们将甘薯、蘑菇、桑葚等乡土特产制作成午点或饭菜供幼儿观赏、认识、品尝;在活动区中, 为幼儿提供一些乡土材料;柳条、树叶、玉米皮、玉米棒、稻草、花生皮、瓜籽皮等供幼儿粘贴、编织用。集体活动时我们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如:《棉花用途大》是让幼儿观察、认识、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及作用;美工活动《石头巧变身》《魔幻秸杆》《漂亮的泥工》是让幼儿在玩弄石头、秸杆、泥巴等活动中动手、动脑、创新。对于一些有延续性的乡土资源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网络活动。如:对甘薯的研究我们沿着品尝—育秧—栽种—生长管理—收获这一线索展开较长时间的连续探索。

我们以农村的石头、沙子、秸秆、荞麦皮、粮食袋等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纸壳板、露露罐、牛奶箱、安梨汁瓶、酸奶瓶等废旧物品为原料, 制作出许多孩子喜欢的对孩子身体发展有益的户外活动器材。如小高跷、爬爬乐、拉力器、举重器、篮球架、小推车、迷宫等玩教具, 孩子们可以利用玩具进行车轮飞转比赛, 推车行走等, 还可以站在纸板袋里爬行, 或站在火车里开火车等。孩子们的玩具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低碳环保、贴近幼儿生活、别有一番韵味。这既锻炼了幼儿奔跑能力、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动作协调能力, 也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意识、勤俭节约和环保意识, 让幼儿充分的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 唤醒了幼儿对自然的认识, 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四、密切联系社区、家庭, 形成教育合力, 达到资源共享

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 我们与社区联系, 发挥社区的作用, 让幼儿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如:幼儿在品尝肉磨时对蘑菇产生了兴趣, 我们便联系食用菌基地, 带领幼儿去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 引发幼儿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还请社区工作人员讲解有关知识。我们还让幼儿把刚长出的小蘑菇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 形成一系列的主题网络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引发幼儿主动开展探索、观察、访问、调查、交流表达等活动。幼儿在品尝甘薯制品时对甘薯产生了兴趣, 我们就向有经验的家长咨询相关知识并请其参与幼儿活动, 把家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还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搜集一些废旧物品, 并请家长带幼儿到田野、山林、小溪等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游玩与幼儿一起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更新家长的观念, 提高家长素质, 我们园内开办了家长学校, 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形成了教育合力。

农村幼儿园教育调研报告 篇2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实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农村;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改革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__省__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大多为__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__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反映。在访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程啊?”“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反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访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大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制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制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大胖子。在这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有7个,时间长达3个小时之多,上课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学科教学的前苏联幼儿园,大班作业教学的时数也仅为每周(六天)15节,计7.5小时,约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7.8%。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规定大班每周12节,计6小时,也只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6.7%。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大超标,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师虽然将课程理解为“活动”,但这种“活动”显然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情感体验。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改革的旗帜。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征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四、讨论

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 篇3

特色是在坚持总体培养目标前提下,总结办园实践中的经验,发挥本园的优势,吸取科研成果、教改经验,进行创造性教育实践后形成的,是在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重视其个性的发展。特色是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的个性特点。真正的特色教育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园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及幼儿园周边的环境,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生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课程。结合本地及本园实际情况,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环境中

我们除让幼儿多与自然接触,让他们直接去感受自然界外,更主要的是将幼儿置身于丰富的农村资源之中,让幼儿对农村资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农村幼儿园环境布置不必豪华、奢侈,应充分体现农村及本地区特色。如,我们在幼儿园院内周围栽种一些本地区常见的树木、花草;再饲养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供幼儿观察;还开辟出一块园地设计成农家小院,院内种植各种各样常见的农作物:玉米、花生、甘薯、大豆等,供幼儿观察、管理、记录。幼儿园的一些大型玩具也是利用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制作的,如利用鹅卵石堆砌假山,供幼儿攀登,利用树叉、废旧轮胎等做攀登架,利用木桩排列成“平衡木”,利用秸秆围成迷宫等。这样既经济又独具特色,促进了幼儿发展。

在观察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充满乡土气息的幼儿园布置非常感兴趣。冬末春初,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院内的一些树木、花草长出了幼芽,而另些树木花草却没有发芽。“这是什么?”“没有发芽的树木是不是死掉了?”孩子们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涌了出来,这些问题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观察起院内的植物,注意起它们的生长变化来。连树上的毛毛虫他们都是那样喜欢!为观察园内小动物喜欢吃什么,每天都有孩子从家中拿来食物到饲养角去喂小动物,有时一只小动物生病了孩子们也会跟着伤心好几天,他们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忠于职守的意识真正增强了。“木桩”“废旧轮胎”变成了“平衡木”“攀登架”,“秸秆”变成了“迷宫”,孩子们受到了启示,他们将秸秆、木棒拿到幼儿园做成了“小马车”“小汽车”等;将小竹竿拿到幼儿园里做“跳竹竿”的游戏。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自主游戏,主动探索,其乐无穷。

二、将农村资源融入室内环境布置中

我园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布置,使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墙,美观且具有教育价值。环境布置做到了班班有特色,同龄班资源共享。布置活动室我们选用了一些乡土材料,如:泥、沙、草帘、树枝、麻秆、秸秆、麻袋片、葫芦等。我园大一班以自己栽种的葫芦为载体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随之生成墙饰。孩子们将小葫芦籽小心翼翼地埋在地里,精心照料、观察、记录。秋天到了,小葫芦长得很漂亮,孩子們很喜欢,他们每天都会仰着小脸看葫芦,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这个葫芦漂亮!”“那个葫芦漂亮!”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也看到了本园的资源优势。我们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一边摘一边引导孩子们数数“一、二、三、四……”我们把葫芦分给每个小朋友。小朋友抱着自己的葫芦又蹦又跳,爱不释手。“谁能把小葫芦打扮得更漂亮?”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给小葫芦贴上鼻子、嘴,让它变成葫芦娃!”有的说:“给小葫芦穿上漂亮衣服。”有的说:“在葫芦上画美丽的图案。”还有的说把它变成福娃、京剧脸谱等。孩子们的想法太好了,我们请来了家长与孩子一起装饰小葫芦,来个葫芦巧变身。此次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老师、家长、孩子的兴趣都没有减弱,一个个葫芦艺术品诞生了。有用葫芦做成的各种京剧脸谱、十二生肖、中国结,我们便生成了墙饰“中华文明”。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我们将甘薯、蘑菇、桑葚等乡土特产制作成午点或饭菜供幼儿观赏、认识、品尝;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一些乡土材料;柳条、树叶、玉米皮、玉米棒、稻草、花生皮、瓜籽皮等供幼儿粘贴、编织用。集体活动时我们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如:《棉花用途大》是让幼儿观察、认识、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及作用;美工活动《石头巧变身》《魔幻秸杆》《漂亮的泥工》是让幼儿在玩弄石头、秸杆、泥巴等活动中动手、动脑、创新。对于一些有延续性的乡土资源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网络活动。如:对甘薯的研究我们沿着品尝—育秧—栽种—生长管理—收获这一线索展开较长时间的连续探索。

我们以农村的石头、沙子、秸秆、荞麦皮、粮食袋等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纸壳板、露露罐、牛奶箱、安梨汁瓶、酸奶瓶等废旧物品为原料,制作出许多孩子喜欢的对孩子身体发展有益的户外活动器材。如小高跷、爬爬乐、拉力器、举重器、篮球架、小推车、迷宫等玩教具,孩子们可以利用玩具进行车轮飞转比赛,推车行走等,还可以站在纸板袋里爬行,或站在火车里开火车等。孩子们的玩具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低碳环保、贴近幼儿生活、别有一番韵味。这既锻炼了幼儿奔跑能力、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动作协调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意识、勤俭节约和环保意识,让幼儿充分的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唤醒了幼儿对自然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四、密切联系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资源共享

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我们与社区联系,发挥社区的作用,让幼儿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如:幼儿在品尝肉磨时对蘑菇产生了兴趣,我们便联系食用菌基地,带领幼儿去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引发幼儿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还请社区工作人员讲解有关知识。我们还让幼儿把刚长出的小蘑菇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形成一系列的主题网络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引发幼儿主动开展探索、观察、访问、调查、交流表达等活动。幼儿在品尝甘薯制品时对甘薯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向有经验的家长咨询相关知识并请其参与幼儿活动,把家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还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搜集一些废旧物品,并请家长带幼儿到田野、山林、小溪等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游玩与幼儿一起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我们园内开办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形成了教育合力。

我园的做法实实在在促进了幼儿发展,符合农村特色,低碳、环保、高效,受到《中国教育报》、《燕赵都市报》、河北电视台、唐山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浅谈农村幼儿园幼儿午睡的管理 篇4

关键词:农村,幼儿午睡,管理

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幼儿生理角度看3~6岁的幼儿所需睡眠为11~12个小时, 中午要午睡, 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 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增强体质,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园是地震后新修建的一所标准规范化的乡镇中心幼儿园, 配备了幼儿午休室和幼儿床, 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农村中心幼儿园没有达到“两教一保”的人员配置, 基本上教师就是保育员。所以, 农村幼儿园孩子的午睡管理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我园在幼儿午睡的管理中, 结合农村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 采取多种措施, 摸索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管理幼儿午睡的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午睡的质量。现就如何对农村幼儿园幼儿午睡的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布置寝室环境是保证幼儿午睡质量的首要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 (当然包括寝室环境) 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创设, 并有效地利用环境, 促进幼儿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 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

1. 室内布置要得当

开学初, 我园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寝室环境进行了精心的布置。通过观察发现:很多班级寝室环境的布置表面看整齐、美观, 很具有观赏性, 但实用价值不高。寝室的布置应给孩子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 易于稳定孩子情绪。

2. 光线要柔和

幼儿寝室的光线直接影响幼儿的入睡速度。午睡时我曾做过对比实验。实验发现, 光线过强时幼儿普遍入睡较慢, 而且近年来不断有科学证明睡眠时光线过强会引起视力下降,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睡眠还会引起免疫功能的下降。因此, 教师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各种因素, 为寝室配置合适的窗帘, 以保证寝室的光线适宜。

3. 空气要新鲜

新鲜的空气对身体和脑部都有充沛的导向。寝室里的新鲜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帮助食物消化。同时, 新鲜的空气还能安抚神经让幼儿有更恬静和美好的睡眠。为保证寝室的空气质量, 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但离园前必须关好窗户。

4. 温度要适宜

幼儿的睡眠环境以25度左右为宜。温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幼儿的睡眠, 教师要保证寝室的温度。例如天热时, 进入寝室前半小时就打开风扇吹一吹, 确保幼儿进入午休室就感到舒适。我认为, 只要教师用心用爱去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午睡的寝室一定会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

二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组织幼儿午睡

午睡前不让幼儿做剧烈的运动, 稳定幼儿的情绪。有序地组织幼儿小便, 以消除孩子生理上的干扰。然后, 要求幼儿轻轻地进入午睡室, 安静上床。

值班老师对幼儿睡眠的个体差异必须细心了解, “对症下药”, 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不同个性的孩子, 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和需要作出个别的对待, 仔细观察幼儿的动态, 掌握幼儿的午睡情况。对个别尿频幼儿要及时叫醒, 让其小便, 尤其是当幼儿午餐喝水、汤较多时更应引起注意, 防止幼儿尿床的发生;对晚睡早起, 中午不想睡觉, 精力还特充沛的幼儿, 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孩子午睡时间推迟几分钟, 允许他们在老师身边叠纸、看图书等, 让兴奋神经系统慢慢安静下来, 使周围安静的气氛勾起他的睡意, 自然睡下;另一种是让孩子在活动室里做些安静的活动, 在过程中, 要求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避免发出声音。不允许教师睡觉或打瞌睡, 要随时预料可能发生的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 防患于未然, 密切注视幼儿的举动, 发现幼儿踢被子要赶快为其盖好;对个别入睡慢、交头接耳、玩小动作的幼儿, 用暗示的方法、悄悄话的形式或爱抚的手段鼓励幼儿安静入睡, 造成一种安谧的午睡气氛, 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休息。对待新入园哭闹、不肯上床入睡或入睡慢的幼儿, 教师除了与正常幼儿同样采取放轻音乐、讲故事、说儿歌等形式让幼儿尽快入睡外, 还要采取爱抚的手段鼓励其尽快入睡;把入睡快的幼儿或好静的幼儿安排在邻床上睡, 以起带动作用, 好动的和入睡慢的幼儿不要安排在一起, 这样不利于午睡的管理;还可利用“小红花”、“小红旗”等方法对入睡快的、有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奖励, 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睡眠少、入睡慢的幼儿尽快入睡。

三做好幼儿午睡时的安全护航

1. 提高警惕, 防患于未然

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 要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值班中去, 因为午休也是孩子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幼儿午睡时, 教师必须来回检查, 做到“一听”、“二看”、“三摸”、“四做”:“一听”是听听幼儿的呼吸是否正常;“二看”就是看看幼儿的神态, 严密注视幼儿的举动有无异常,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三摸”就是摸摸幼儿的额头的温度;“四做”就是对个别踢被子的孩子要亲自为其盖好。对个别衣服、鞋子摆放不整齐的中、大班幼儿, 教师要做好示范, 教育幼儿叠好、放好;值班老师不能坐在床头或椅子上指手画脚, 要在室内来回巡视, 仔细观察幼儿的午睡状况, 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混乱的局面。这些做法虽说是细小的事, 但极其重要, 通过“一听”、“二看”、“三摸”、“四做”能及时发现一些幼儿的突发疾病。如有一次, 我在巡回检查幼儿

电视剧新版《三国》使我联想到了三角形, 三角形 (尤指等腰三角形) 在理论证实下, 它最稳定。如果用木棒组成任意多边形, 使它们的连接处可以活动, 而唯一能不随受力而改变形状的只有三角形。为加强坚固性, 在建筑物上, 三角形被广泛应用。如此引申开来, 一个家庭中, 父母和一个孩子是稳定的重要因素, 这样构成的家庭最不容易分散。在军事上, 有三个军事集团三足鼎立, 最难出现大规模战争, 因为谁都怕第三者得渔翁之利。魏、蜀、吴三国得以稳固也应用了这一原理。诸葛亮和周瑜 (东吴) 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 曹操利用刘备来制约孙权发展, 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 智慧碰撞成为一大看点。

三国得以稳固的关系也让我思考到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豆豆、婷婷和嘉嘉 (因涉及学生隐私, 我用了她们私下用的绰号) 是进入我班就在一起处得较好的朋友, 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她们就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她们的友谊应该很牢固的。但是过了两个月, 豆豆在一节夜自习找到我边哭边说, 她和婷婷闹翻了, 嘉嘉也不理她了。另三个女生 (小淳、小佳和小梦) 住一个宿舍, 发生矛盾后, 小淳和小佳也分开了。见面也不说话, 在宿舍也都当对方不存在。另三个男生 (小彬、小郭和小润) 原来是放学就一起回家的好朋友, 但是小彬喜欢动不动就拍打人, 有一次和小郭动真格的了, 小郭把状告到我这儿, 后来他们不一起回家了。

这些发生矛盾的学生都是三三成行, 却没能很好地保持

午睡时, 发现托班的一个小朋友脸色苍白, 大汗淋漓, 我马上抱起孩子给他量体温, 结果是38.5度, 让值班老师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当然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 教师合理的安排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情况下, 对个别孩子个别对待, 一方面体现了成人的认可和接纳, 满足睡眠少的孩子, 带给孩子一份安定和尊重;另一方面, 让孩子从中获得自信和自爱。

2. 建立幼儿午睡安全管理应急机制

第一, 我们每天安排行政领导值班巡回检查, 既检查值班老师是否认真值班, 也对幼儿园孩子的午睡情况进行了解并做记录, 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二, 建立了幼儿午睡突发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由于农村幼儿园特殊的家庭环境, 有一部分幼儿不在幼儿园吃饭, 所以我们规定了午睡的幼儿必须12∶40入园, 保安在门口严格执行检查入园幼儿的安全。

四做好幼儿午睡后的保健及床铺整理

幼儿起床后, 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制定出幼儿午睡后的保健方法。如托小班的孩子, 值班老师就给幼儿放轻音乐, 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慢慢苏醒, 醒后再让幼儿进行两分钟轻微的运动。中大班的孩子, 老师们就自己给孩子们编排一套5分钟的保健操。梳梳头:让幼儿一手模仿照镜子状, 一手用5个手指从前发际插入头发, 前后梳理数次。转转颈:让幼儿把颈从左向右, 从右向左绕数圈。伸伸手:两手掌虚三角形受力而不改变形状的特征。对这几对同学, 我都尽力进行疏导, 但根据我平时的观察, 他们并没有回到以前的关系。小淳说, 伤害过了之后, 才发现和小佳并非是志趣相投的人, 虽然经过老师再三地做工作, 但是永远也回不到以前了, 因为在一个宿舍, 所以也只能淡淡地相处了。嘉嘉说, 豆豆也不是一无是处, 但是老师越说她的优点, 我越觉得恶心。婷婷说, 经过老师的工作, 也觉得她不像原来那么让人讨厌, 但是, 再也不会和她成为好朋友了。豆豆给我一封信:这一年, 我知道, 有些人根本不值得为她哭泣, 走过我的身边, 不再抬头微笑。有些友情不值得挽留, 充满了使人厌恶的心机。有些爱不值得付出, 因为只是有去无回留下的痕迹, 是泪水划过脸颊的轨迹……

在三国人物关系的分析和班级学生关系的对比中, 我发现他们明显的区别是三国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 他们都是利用智慧或权利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利益。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基本是性情和人格的展示;三国关系中三角形的稳定性体现在受外压而保持稳定, 而学生之间的不稳定性体现在三角内部之间的矛盾。所以当三角之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动摇时, 他们的关系必定会发生动摇。作为班主任, 作为教育者, 当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时, 要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指导, 但是正如我班的这几名学生, 我的指导并没有改变根本的局面。对于学生间的交往, 我认为人格的培养和事前的引导比事后的补救更重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间的交往和塑造学生健康

握, 前撑、上撑、侧伸数次。弯弯腰:双手摸脚, 腰身下压数次。伸伸腿:让幼儿两腿自由在床上排“大”字数次。

由于只有一个值班老师, 孩子床铺的整理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记得第一天午睡起床后, 把值班老师忙得晕头转向, 累得气喘吁吁。我们在孩子的午睡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农村孩子的独立性都比较强, 也比较勤快、能干。老师们先逐渐地训练大班的孩子学着整理床铺, 大班的孩子学会后就在每一个班选出15名能干的孩子去托班和小班帮着小弟弟和小妹妹穿鞋、穿衣和叠被子。托小班的孩子看到能干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特别乖巧, 配合得非常默契。有了这些“小助手”的帮忙, 值班老师也减轻了工作量, 感觉轻松多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养成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后, 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大班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下, 小班的孩子也开始学着自己穿鞋叠被了, 虽然他们有时左脚的鞋穿在了右脚上, 被子叠成了一团。但是在孩子们这些笨拙可笑的动作中, 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 我们很感动, 也很欣慰。

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数学教育 篇5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幼儿园 邓丹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学科的知识对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发展幼儿数理逻辑智慧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就是利用数的这种特殊价值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

一、数学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特征的。就这两个特征而言,数学是很不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思维发展水平的一门学科。如果把农村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看作是单纯地教给幼儿儿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满足幼儿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表达某一概念涵义的词语,那么幼儿对数学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失去教数学的兴致。

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儿童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幼儿时期是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成人对数学的厌恶和学习的失败,常常是由于幼年期某个持殊的原因造成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只有当幼儿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个活动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的学习。兴趣也是形成态度和树立信心的基础。如果幼儿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就没有兴趣,学习的态度不积极,就很可能影响今后学习数的学业成绩,导致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

影响幼儿对数学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习内容不适合 幼儿的接受能力,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三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成绩的态度。

最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那些“使幼儿跳一跳能够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数教育的活动中,当幼儿能够熟练地把一组物体按其属性分成几组以后,这时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学习活动就是比较各组物体之间的多少。让幼儿在这些组中找出物体个数最多的,或最少的。这个活动实际上是把幼儿对事物外部物征或质的思考引向对量的思考,使他们开始跨入数概念形成的历程,这是幼儿思维的一个跳跃。

幼儿在刚刚学会一种技能,或者理解一个概念后,有一种反复练习这种技能,或反复领会这个概念的强烈欲望,这时教师就为幼儿提供一组活动,以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有一个四岁半的女孩,她对排序的小组活动,其主要原因是她有掌握排序技能,还不能理解序列中物体的传递关系,在几次尝试失败后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时教师专门对进行了个别辅导,帮助她领会排的规则,引导她从相邻的两物体进行比较,逐步增加到在一个序列中对一组物体的比较,逐步增加到在一个序列是对一组物体的比较,帮助她排出了一个序列,使她很快领会了活动规则,理解了序列的含义。在教师走后,她复排出6次10个物体的序列,并在以后的数学

活动中都积极地参加到排序的小组去活动。

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一,应选取适应幼儿的能力并具有挑战性的知识或技能;第二,要为刚学会某种技能或概念的幼儿提供充分练习或动用的机会。这种练习或动用的机会应该是同类型经验的不同情境。例如幼儿刚刚掌握了分类的技能,就可以提供不同的实物材料,让幼儿从物体旬部特征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也可让幼儿从物体的内部属性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利于幼儿类概念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类概念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也有影响。最能旨起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是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方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幼儿思维形象性的特点,而忽视幼儿解决抽象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直觉形动生性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多采用讲解、演示的方法,很少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这样常常使幼儿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一些数学语言或概念,这种没有理解内涵的语言、概念就成为枯燥的记忆符号而使幼儿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来自现实世界的抽象,它的许多概念及其属性都可以转化成具体的事物,成为幼儿可以操作的材料。幼儿在感知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再进行概念属性的抽象。这样获得的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能理解的,是有意义的,也是有趣的。例如10以内的自然数列可以通过以“1”为等差,递增到10的摆放纽扣来感知。

教师对幼儿数学成绩的态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不亚于内容和方法不当的不利影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一位老教师回忆她小时候学习数学的情景,在入小学前她已跟着爸爸学会了四则运算,也很喜欢数学。入学时一下就跳到三年级学习。在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除法运算题要学生上黑板演算,在别人都不愿意上去的情况下,她上去用小除法算出来了。可是,教师要求用大出发解题,并对他的解答做了否定说:“这么笨,连大除法都不知道”,教师的这种态度极大的损害了老教师幼年喜欢数学的热情。从此他对数学“告别”了,一上数学课就想逃课。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管幼儿解答数学问题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应给予否定的态度,鼓励幼儿不断探索,直到取得正确答案为止,在幼儿时期保护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对数学的积、好奇的态度比使幼儿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对于数学的态度和兴趣在十一岁以前是至关重要的。说“我不喜欢数学“对成年人,通常都是在这个年龄时期就形成了这个看法,如果一个人不喜欢某件事物,他就会避开它,甚至于会害怕它。这就是形成了心理上的“阻滞”。孩子们对数学形成“阻滞”的事很常见,因此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一但幼儿接触到数学,教师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好奇的态度,为他们日后进一步接受数学教育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幼儿可接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确定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一个标准就是有关数学知识的结构要与幼儿智慧发展的运算结构相互适应,同时能够引导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可确定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集合和对应

集合和对应是险地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他们对数学和逻辑的概念形成起着基础概念的作用,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用实物进行操作和运算,这正适合幼儿认识发展的水平。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图示法能直观的表示一个集合。这种方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使用教多。

一一对应是幼儿不用计数而能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逻辑方法,它是形成等数性观念的必备技能,并被运用在计数活动中。因此幼儿掌握一一对应关系是其数概念形成的基础条件。

(二)数、技术和数的运算

幼儿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和0,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掌握计数技能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使幼儿在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同时获得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量与计量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开始和各种计量打交道。如:物体的大小,走路的快慢,物体的距离等等。幼儿学习比较各种量可以正确的认识周围事物,促进思维的发展。

让幼儿学习对各种量的比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序的概念。例如:比较一组棍子的长度,把它们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起来。通常排序列比较事物的量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量相对性,幼儿学习计量通常采用计量的方法,不使用通用的标准计量单位,而是利用各种自然物作记量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容积。幼儿学习计量的意义在于运用数概念,体验把整体分解成部分,和部分与部分臵换的预算结构,从而建立测量单位体系的观念,为日学习计量做好心里准备。

(四)空间与几何形体

让幼儿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有助于培养幼儿具体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出来让幼儿知道这些几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外,重点是帮助幼儿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的,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邻近、次序、分离、包围等空间关系。理解和掌握这些空间关系是进行空间直觉思维的基础,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在让幼儿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可以结合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帮助幼儿从关系入手来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上述这些内容只要我们采用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活动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幼儿理解它们,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教育 篇6

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8-01

早期阅读是幼儿终身阅读的基础,是幼儿学习的启蒙。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幼儿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农村幼儿园,家长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让幼儿提前认字和写字。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师教识字、写字,导致大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学前班为迎合家长的要求都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习字教学,结果是许多孩子能流利地背诵儿歌,但是真正的阅读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阅读材料

选择适合幼儿阅读需要的学习内容,是开展阅读活动的前提。为此,近年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为幼儿园增添了一些图书。如2006年至2010年,我们将教育部推荐并赠送的一批“影响孩子一生的十本故事书”分發到各公办幼儿园。同时为民办幼儿园配置一些符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其中包含诗歌图画书、故事图画书、科普知识类图画书等,使幼儿生均图书达到10册,为幼儿早期阅读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在集体活动中开展阅读教育

集体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幼儿的语言习得与发展都会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阅读融入集体活动中。

(一)在语言活动中开展阅读教育。语言活动是阅读教育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欣赏儿歌、朗读儿歌、跟读儿歌这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幼儿的跟读过程就是一种阅读的习得。这时,教师要教会幼儿如何拿书、翻书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比如,教授古诗《春晓》时,教师首先告诉孩子这首诗在第几页,要求大家把书本翻开,然后教师示范怎么翻页,让孩子跟着老师翻页,并读出翻的页数。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翻书,并准确找到阅读的文章。

(二)讲故事中实施阅读教育。教师在讲述故事后,再让孩子自己阅读故事书,然后复述故事,或者通过分角色表演来加深对故事的了解,从中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讲述《拔萝卜》的故事中,教师可以先把故事情节以画的形式出现,边对应画面边讲述故事。当幼儿跟老师复述故事后,教师提示:萝卜太大了,怎么也拔不动,是谁先来帮忙,然后又是谁来了……孩子们阅读后,都踊跃地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请小朋友分角色表演来巩固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对阅读也产生了兴趣。

三、将阅读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随机读写行为符合早期阅读的特征,也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指导的最好时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探索阅读的机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形成。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随时可以进行阅读渗透,比如在活动室、寝室、盥洗室等写上班名、物品名称及简单提示用语,如“勤洗手,讲卫生”“上下楼梯靠右走”等。将写有幼儿名字的字条粘贴到幼儿的座位、床铺上,让幼儿通过日常的阅读来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在各游戏区角中张贴相关的文字,如“图书角”“娃娃家”“宝贝超市”等。通过阅读环境的创设,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志由趣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来说,他们对早期阅读的兴趣源于自己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师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如通过阅读手工制作说明来制作手工作品,通过读名字来找自己的位子或衣服等,所有这些阅读过程都是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真实的,而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这样更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要与孩子一起阅读图书、讲故事,并适时地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要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到图书的作用,体会到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比如,在阅读“生活在海里的动物”,可以让孩子在相关的图书中找出生活在海里的动物,教师让孩子查找资料时,还可以用“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对又快”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指导阅读方法

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教师指导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农村孩子的阅读量比城市孩子少,加上目前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居多,对幼儿阅读的指导主要是靠教师来完成。在实施阅读教育前期,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阅读中出现的困难并进行指导和帮助。比如,为了让孩子能学会有序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孩子阅读的时候用手指读,一个图一个图的看,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对阅读有进步的孩子要及时表扬,给他们获得更多成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总之,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阅读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太超前,也不能放任自流。

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 篇7

一、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源

据笔者调查, 目前农村学前教师大概由五种人员构成。一是一些边远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撤并后, 富余教师转岗进入幼儿园。这些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化的小学或中学教学模式, 转岗前或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或只是经过短暂的培训, 很难适应幼儿教育。二是一些年龄偏大、无力担任小学教育, 转为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教师。他们不具备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素养, 更谈不上有适合幼儿教育的方法, 只能教幼儿写字、算算数。三是一些贫困边远幼儿园自己聘请的合同工教师。他们没有上过相关的专业学校, 幼教观念淡薄, 方法落后, 普遍存在于民办幼儿园。四是近几年从相关艺术学校或师范院校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年轻有活力, 应该是幼教的中坚力量, 但在校学习期间, 因没有接受过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和相关教材教法的学习, 不懂幼儿教育, 还正在摸着石头过河。五是一些有着几十年教龄的幼师专业生, 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但只占了幼教师资的极少部分, 且年龄普遍偏大, 目前大多从事后勤和管理工作。

分析现状得出的结论是:幼教师资匮乏, 专业化发展严重滞后, 与新世纪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现状形成了一对尖锐矛盾, 是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园长普遍观念落后, 管理手段单一, 教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撑;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欠缺, 保教方法陈旧, 学习积极性不高;幼儿园的在岗培训、园本教研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加之市场经济、应试教育观念促使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前移到幼儿园, 绑架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愈演愈烈。

二、农村幼儿园何以走出“小学化”误区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位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个好教师就是一本活教材。因此, 加大对后备教师的培养力度, 加强对在职教师培训, 努力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使每一位上岗幼儿教师都具备专业化发展水平, 是农村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现象的重要途径。

(一) 政府要重整幼师院校夕日辉煌, 加强对幼教师资的培养

政府要像筹建农村幼儿园项目一样在最短时间内改、重建一批幼儿师范学校, 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 为农村培养一大批幼教师资。幼师院校要严格专业设置, 开足开齐课程, 建立在校学习——幼儿园实习——返校提升拓展的新培养模式, 逐渐培养出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质过硬、毕业既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 大力缓解农村学前师资严重紧缺问题。

(二) 幼儿园要抢抓各种机遇, 加强对教师的在岗培训

幼儿园是一种特殊教育机构, 一所幼儿园可以没有教材, 没有玩具, 但绝对不能没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因此, 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岗位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是要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园要建立教师自学激励机制, 设立培训专项基金, 通过教师自学、集体培训、外出学习、专业考核等多种有效途径, 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二是要大力加强园本研训。各幼儿园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资源库, 将了解本园发展实际、工作热情高、敬业精神强、业务过硬、技术精湛、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打造成专家团队, 引领全体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 解决实际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比如, 多形式的论坛讲座、生动活泼的技能培训、典型案例研析、鲜活生动的现场观摩指导等实训活动, 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幼儿、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和方法。

三是探索教研新途径, 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比如,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 如何创设“能与幼儿对话的环境”成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新课题。于是, 在活动前, 我们请“专家”对全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让大家了解最新的环境创设理念、要求和基本做法。活动中, 教师充分迁移经验, 利用网络等资源边做边学, 对于个别理解困难的教师采取跟进指导法, 通过集体研讨、分散辅导、个人自学等方式成功使其完成任务。这种小步伐快节奏的即时跟进式教研指导方式便捷灵活、针对性强, 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又能使教师在实践中掌握新做法, 从而逐步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三) 教师要以开放活动为载体, 不断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误区来源于很多方面,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懂孩子成长的规律, 不懂幼儿教育的特点, 急功近利。因此, 幼儿园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 有责任和义务改变家长不切实际的教育想法, 最重要的是不能迎合家长去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不能将“小学化”责任一味推卸给家长。

对于如何扭转家长的教育误区, 笔者的实践是:除了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培训外, 将幼儿园的各项保教活动通过半日开放方式, 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阶段展示给家长, 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比如, 前几天的操节展演结束, 我们向全体家长就大、中、小班幼儿的表现进行了简短分析讲解, 意在通过家长的观看、教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使其真正明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他们的学习有什么特点, 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只进行读、写、算等纯知识技能性教育, 使家长明白:教育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恰当的方法做适合的教育, 不能“盲目跟风、揠苗助长”。

当然, 这样的开放活动很多, 如操节、环境创设、废旧材料制作, 甚至是集体教学活动等, 最重要的是每次活动要围绕一个重点目标, 结合具体活动内容, 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性质、目标、要求等。久而久之, 家长就不再对幼儿园指手画脚, 也不会干扰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了, 从而也赢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 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长效机制, 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摘要:进入新世纪, 学前教育需求急速上升, 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同时,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也成为教育的焦点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育实践, 阐述了农村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根源及走出困境的一些有效做法, 旨在抛砖引玉。

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有效实施 篇8

一、上下齐动员, 从根本上重视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幼儿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 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与他人沟通、接触、交往, 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 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 一个幼儿园要上下齐动员提高认识, 从思想上重视此社会领域的教育, 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和要求, 重视社会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让社会教育根植于幼儿的灵魂深处, 让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 触摸他们的心灵之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 也会使幼儿愿意亲近老师, 喜欢与教师平等的交流, 教师则可以在恰当时机帮助幼儿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 可及时引导孩子去交流如何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 争取一些让自己进行生活实践的好机会。

有的孩子说:“遇到这种情况, 我就跟爸爸妈妈尽量以商量的口吻与他们沟通, 表明我的想法和态度。”

有的孩子这样分享:“小时候, 我就很爱掉眼泪, 每当遇见什么事情, 我一掉眼泪, 爸爸妈妈就慌了, 我就可以有求必应。所以, 每次我想帮他们做家务父母不同意时, 我就假装哭鼻子, 爸爸妈妈就同意了。”

还有的孩子说:“有时我看到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 回来后还要做家务, 我就偷偷地帮大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 帮他们擦擦鞋、浇浇花、摆摆碗筷, 让父母知道我长大了, 也能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了。”

……

这时,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知道:在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不逃避、不退缩, 勇敢地面对现实, 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任何困难都不是什么难事。再回到家里时, 孩子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去试一试, 事情就会有好的转机。老师相信大家有办法、有能力去解决这个小问题。老师这样去鼓励、支持孩子,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给孩子机会, 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认识。只有建立在孩子生活实际经验基础上的教育活动, 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体验。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 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 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 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给孩子机会, 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鼓励孩子积极融入社会、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做人, 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理念。

二、躬身践行, 在实践中落实幼儿园社会教育

我国地大物博, 农村面积辽阔, 人口众多, 因此偏远地区和农村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应面向实际, 扎根本土, 紧密结合农村实际, 突出农村特色, 使幼儿亲社会教育去浮华、接地气, 在实践中落实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1.充分利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加强对孩子爱农村、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农村幼儿园孩子的家有的在幼儿园附近, 有的离幼儿园很远, 也有的住在离幼儿园不远的出租房里, 将近一半的孩子是外来孩子。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结合实践生活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时也要想方法, 创思路, 接地气, 不仅要积极利用周围有限的资源, 发动家长的积极性, 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争取上好每一堂社会教学活动。

2.充分结合社会教育活动, 加强对孩子的农业科技教育

作为教师, 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它在农村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价值正日益提高。例如, 在教授与春天种植有关的教学活动时, 教师可先给孩子播放多媒体课件, 设计“身边农业科技新闻”发布会, 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农业科技, 组织孩子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 萌发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引导孩子认识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性, 激发他们树立用科技改变家乡、改变世界的理想。

三、尝试新思路, 多元化开展社会领域教育

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很多时候流于形式, 功在表面, 使社会教育以说教形式为主, 徒有虚名。如何改变这种教育的现状?教师可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道德好公民模式

这是在颠覆传统讲解模式基础上衍生而来, 适用于社会领域活动中的各种类型。它是以师幼共同监督、评价为主, 通过同伴的分享、直观的演示、口头的讲解、图画的阅读、评价其行为、激发其情感等手段传递好公民信息, 使孩子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社会规则、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 要注意发挥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2.百家论坛模式

虽然农村孩子眼界没有城里孩子开阔, 但这不能成为农村孩子不能有良好思维和敢于质疑态度的借口。百家论坛模式鼓励农村孩子善于从不同角度和途径, 分享自己对一件事情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儿童个体潜能的开发和完整人格的发展, 可以给农村孩子提供充分思考和辨析的机会, 从小培养孩子“悟其理—讲其理—用其理”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教学, 也往往最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

3.情境表演模式

善于模仿、喜欢表演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模式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情境, 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使孩子们向生活学习, 使教学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生活。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以行为训练为主的教学或者故事性较强的活动。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常常在活动结束后还自主、自发、自愿地组成不同角色或小团体进行表演, 孩子们对此兴趣颇浓, 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尽管目前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社会教育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只要我们重视这些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农村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就会慢慢卓有成效。同时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加强自身专业水平, 认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尝试创新社会教育新思路, 就能使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达到《纲要》《指南》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 从而让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的社会教育做到实处。

摘要:当前,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指南》的颁布, 幼儿园社会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不断尝试和创新, 探索出许多有借鉴意义和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如何保证当前偏远地区或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能有效开展, 踏踏实实, 从而保证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能接受良好的亲社会教育, 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

如何加强农村幼儿教育 篇9

一、师资力量弱

大多数教师不适应幼儿教育,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农村的幼儿教师很多都不是幼儿教育专业的, 他们是布局调整后由原来任教的小学教师留下做幼儿园的教师。以某中心校的幼儿教师情况为例:全中心校14所幼儿园,只有中心小学所属的幼儿园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有五所幼儿园的教师都五十多岁了,其中还有两位临近退休,尽管他们很敬业、教小学生教得很好,但是教幼儿还是缺乏经验,还有六所幼儿园的教师是临时代课教师,她们中多数是初中学历。这些教师尽管有责任心,竭尽全力去做好教学工作,毕竟没有适合幼儿特点的基本功,舞蹈、唱歌、美术等教学还得借助播放光盘来完成。

二、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经费保障机制使义务教育得到了根本的保证。但农村幼儿园投入资金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多数幼儿园的桌椅不合格,虽说不是凳是土墩子,桌是泥台子了,但还是普通班的桌椅。活动用的设备仅有几根跳绳而已。要加大农村幼教的投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和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 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丰裕的物质保障。此外,还要在保证幼儿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统筹规划,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幼儿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

因为现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他们是从事小学教育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小学教师,受此影响,农村幼儿园只注重语言、数学的教学,忽略艺术与科学方面教学现象极为普遍。识字课、数学课上得多,有的在幼儿园里就学了几百个汉字,能做十以内的加减法有的还会连加连减。

四、农村家长家教意识淡薄,缺乏家庭教育

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教师的事。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幼儿唱歌、跳舞、画画等,再现幼儿的学习过程,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随机渗透幼儿教育的理念。通过听、看、交流、互动的形式,使家长对幼儿教育从不懂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促使家长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家长,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意识到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比读、写、算更为重要,引发家长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达到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摘要:农村的幼儿园师资力量弱、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管理小学化,农村家长家教意识淡薄,缺乏家庭教育,要通过听、看、交流、互动的形式,使家长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浅谈农村幼儿园管理 篇10

一、要有过硬的校园安全保障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各地校园恶性伤人事件屡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为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我园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第一,预防幼儿肢体摔伤、骨折。幼儿年龄小,骨骼发育未健全,比较脆弱,所以在户外游戏活动和如厕、就餐的行走途中,或是上下楼梯时更要注意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幼儿园老师和生活老师多注意指导,全程监管。

第二、预防幼儿食物中毒。刚刚上面提到本园幼儿多数是留守儿童,隔代亲的思想还有农村老年人安全意识差,老是买些小摊上的食物给孩子带来,害怕孩子挨饿。所以我们要做好解释工作,提醒家长别买三无产品,同时交给他们识别方法,禁止孩子食用。

第三、防止幼儿走失。所以严格接送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育幼儿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别吃陌生人给的食物。防止幼儿受到不法分子的诱拐。同时使用好监控系统,让门卫做好进出人员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第四、严格做好晨午检工作,严格检查幼儿携带物品。

第五、严格监管好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一切安全,使用好学习用品,用过东西立即归位。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同伴间的偶发伤害。

第六、开足开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可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突发事件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自救能力。

总之,幼儿园的安全必须时刻紧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我们幼教工作人员必须因时因地,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只有这样,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二、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

1.. 入园。

(1)家长领幼儿入园时,我们教师要笑脸相迎。

(2)要热情回应幼儿的问候。

(3)教师要倾听幼儿告诉其在家中发生的事情。

(4)如果发现幼儿有感冒、头痛等疾病症状发生,及时通知家长,必要时先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2. 教育教学活动。

(1)严谨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2)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

(3)上课时教师手机应关机。视线不离开幼儿。

3. 就餐。

(1)给幼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让幼儿愉快地用餐。

(2)正确对待挑食、厌食的孩子。视线不能离开就餐的幼儿。

(3)教育幼儿饭前洗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午休。

(1)组织幼儿有秩序的进行午睡。

(2)值班教师和保育员必须照顾好每位幼儿,保持幼儿呼吸畅通,同时注意观察幼儿是否有异样,如有,立即上报。

5. 离远。

(1)注意使用好幼儿接送卡,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一天在园的表现,拒绝陌生人接走孩子。

(2)主动和幼儿说“再见”。

(3)不能当着家长的面指责孩子,更不能辱骂孩子。

总之,幼儿园工作无小事,教师必须做到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时时处处做到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爱心去关爱每个幼儿。同时教师间要团结互助、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反思中进步!

三、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

让幼儿开开心心入园、高高兴兴学习、平平安安回家,是我们幼儿教师每天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幼儿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同时告知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其影响力要达到80%。家长要高度重视。

1. 理解家长。

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当教师发现幼儿在园有不好的习惯时要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孩子间的矛盾。避免造成家长间的抵触情绪。这样更利于开展工作。因此,教师要多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委婉的点出孩子的不足,注意场合和方式。

2. 信任家长。

幼儿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幼儿教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学校的特长,及时听取家长们的意见或建议。信任家长。便于交流,可以改进工作,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3. 尊重家长。

孩子是老师的学生、家长的宝贝,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教师和家长做到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家园共育才能达到默契,更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的心灵是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勾画出孩子美好的明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时时处处用自己的爱心去描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产科护理下一篇:优化凝汽器真空